CN106603211A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3211A
CN106603211A CN201510680806.4A CN201510680806A CN106603211A CN 106603211 A CN106603211 A CN 106603211A CN 201510680806 A CN201510680806 A CN 201510680806A CN 106603211 A CN106603211 A CN 106603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rimary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signaling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808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3211B (zh
Inventor
朱俊
林英沛
罗俊
庞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51068080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03211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9206.4A priority patent/CN1124915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4310 priority patent/WO2017067176A1/zh
Priority to ES16856617T priority patent/ES2917323T3/es
Priority to AU2016343378A priority patent/AU2016343378B2/en
Priority to EP16856617.2A priority patent/EP3358776B1/en
Priority to CA3002694A priority patent/CA3002694C/en
Priority to RU2018118165A priority patent/RU2686852C1/ru
Priority to BR112018008030-6A priority patent/BR112018008030A2/zh
Priority to MX2018004955A priority patent/MX2018004955A/es
Priority to JP2018520076A priority patent/JP6559891B2/ja
Priority to KR1020187013701A priority patent/KR102103308B1/ko
Priority to EP22170437.2A priority patent/EP4096138B1/en
Publication of CN106603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3211A/zh
Priority to US15/956,952 priority patent/US11122578B2/en
Priority to ZA2018/02799A priority patent/ZA201802799B/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3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3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04L5/0025Spatial division following the spatial signa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该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原发接入点发送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某些网络,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中,为了避免传输数据时发生碰撞而造成干扰,采用载波监听多址接入/冲突避免(英文: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简称:CSMA/CA)的信道接入机制。根据CSMA/CA机制,所有的站点(英文:Station,简称:STA)在完成一个帧的发送后,必须等待一段很短的时间才能发送下一帧,这段时间叫做帧间间隔。帧间间隔的长短取决于站点要发送的帧的类型,高优先级帧的帧间间隔较短,,低优先级帧的帧间间隔较长,因此,高优先级帧的发送等待时间较短,低优先级帧的等待时间较长,从而,高优先级帧较低优先级帧相比,可以优先获得发送权,即,如果低优先级帧尚未发送而高优先级帧已开始发送,即,信道状态处于忙状态,则禁止低优先级帧的发送,并等待高优先级帧发送完毕,即,信道状态处于空状态,允许低优先级帧的发送,使得在某一个时段内,信道内仅有一个STA在发送,以避免碰撞的发生。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密集场景下的系统吞吐量,引入了空间复用(英文:Spatial Reuse,简称:SR)概念,在一定的场景或者条件下允许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站点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即,在同一时段内使用同一信道)进行传输。例如,如图1所示,STA1和STA2向接入点(英文:AccessPoint,简称:AP)AP1发送上行数据(以下,将AP1与STA1、STA2之间的链路统称为原发链路)的同时,STA5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与接入点AP2进行数据传输(以下,将AP2与STA5之间的链路称为空间复用链路)。由于,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占用的是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因此,无法确保在某一时段内,信道内仅有一个STA在发送数据,因而,引入空间复用会增大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传输质量。
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干扰控制机制,以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之间的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该原发链路设置在原发接入点和原发站点之间,该方法包括: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该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部分或全部时频资源传输数据;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原发接入点发送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包括:该原发接入点根据N个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该N个判定参数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判定参数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包括:该原发接入点根据N个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该N个判定参数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判定参数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原发接入点发送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该原发接入点将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给该原发站点,以便于该原发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使得该复用发送设备从该上行数据帧中获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当该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时,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其中,该功率指示信息用于该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该判定参数,该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该判定参数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原发站点,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包括: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该原发接入点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最小值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包括:
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公式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的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其中,isdSTAk表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的发送功率,表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的最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BWSTAk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传输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最小值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包括:
根据公式确定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或
根据公式确定N个子传输带宽中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其中,Imax_level表示最大干扰功率,表示该原发接入点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BWtotal表示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Redundancy表示系统预留的冗余量,表示该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BWm表示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带宽,N≥2,1≤m≤N。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原发接入点将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给该原发站点,包括:该原发接入点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的信令A字段或负载信息中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使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该原发链路设置在原发接入点和原发站点之间,该方法包括:该原发站点接收该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该原发站点向该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该上行数据帧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判定参数,该判定参数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原发站点的传输参数确定的,该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判定参数有N个,该N个判定参数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判定参数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该原发站点向该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该上行数据帧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该原发站点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每一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该N个判定参数,N≥2;或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与该第m个子传输带宽对应的第m个判定参数,m≥1。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该功率指示信息用于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确定的,该判定参数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使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该原发链路设置在原发接入点和原发站点之间,该方法包括:复用发送设备接收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及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放弃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及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N个第一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当该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以及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功率指示信息,确定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并以不高于该最大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传输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确定的,该第一判定参数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的,该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该复用发送设备与该原发接入点属于不同的基本服务集BSS。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该复用发送设备与该原发接入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BSS,该空间复用链路用于该BSS内的站点与站点D2D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该复用发送设备在该D2D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D2D传输指示信息,该D2D传输指示信息用于禁止该BSS中除该复用发送设备之外的D2D站点使用此次D2D传输机会。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判定参数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一判定参数,确定在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频域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包括:根据公式确定该第一最大发射功率,其中,表示该最大发射功率,表示该最大干扰功率,LSR表示该复用发送设备到该原发接入点之间的传输损耗。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三方设备,该方法还包括:该复用发送设备生成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禁止该第三方设备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该复用发送设备在数据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第三方设备在接收到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放弃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传输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包括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该原发链路设置在该装置与原发站点之间,该装置包括:判定模块,用于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该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该判定模块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该生成模块生成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生成模块还用于生成用于指示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生成用于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判定模块还用于根据N个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该N个判定参数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判定参数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以及该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发送模块还用于将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给该原发站点,以便于该原发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使得该复用发送设备从该上行数据帧中获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生成模块还用于当该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生成包括功率指示信息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功率指示信息用于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该确定模块用于在该判定模块进行判定处理之前,根据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该判定参数,该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该判定参数为该装置接收该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原发站点,该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该装置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根据该最小值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公式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的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其中,isdSTAk表示该装置接收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的发送功率,表示该装置接收该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的最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BWSTAk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传输带宽。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公式确定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或
根据公式确定N个子传输带宽中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其中,Imax_level表示最大干扰功率,表示该装置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BWtotal表示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Redundancy表示系统预留的冗余量,表示该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BWm表示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带宽,N≥2,1≤m≤N,m和N都为正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该发送模块还用于向该原发站点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的信令A字段或负载信息中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包括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该原发链路设置在该装置与原发接入点之间,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发送模块,用于向该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该上行数据帧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结合第五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当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时,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以及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每一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N≥2;或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与该第m个子传输带宽对应的第m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m≥1。
结合第五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该功率指示信息用于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结合第五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确定的,该判定参数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包括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该原发链路设置在原发接入点与原发站点之间,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接收模块接收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当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禁止该装置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该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放弃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当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允许该装置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该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装置使用,N≥2;以及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当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时,根据该功率指示信息,确定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该传输模块还用于以不高于该最大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传输数据。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确定的,该第一判定参数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的,该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与该原发接入点属于不同的基本服务集BSS。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与该原发接入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BSS,该空间复用链路用于该BSS内的站点与站点D2D传输。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用于在D2D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D2D传输指示信息,该D2D传输指示信息用于禁止该BSS中除该装置之外的D2D站点使用此次D2D传输机会。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判定参数为该装置接收该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公式确定该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表示该最大发射功率,表示该最大干扰功率,LSR表示该装置到该原发接入点之间的传输损耗。
结合第六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三方设备,以及该装置还包括生成模块,该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禁止该第三方设备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该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数据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第三方设备在接收到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放弃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原发接入点通过判定参数,判定是否允许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并生成与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相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使得该复用发送设备获取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之后,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处理,从而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适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宽分配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带宽分配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包括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英文: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系统,以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为代表的无线保真(英文: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系统等,也可以应用于下一代Wi-Fi系统和下一代无线局域网系统等。
相对应的,复用发送设备可以是WLAN中用户站点(英文:Station,简称:STA),该用户站点也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接入终端、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该STA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英文: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英文: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处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具有无线局域网(例如Wi-Fi)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
另外,复用发送设备也可以是WLAN中AP,AP可用于与UE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并将UE的数据传输至网络侧,或将来自网络侧的数据传输至UE。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以将本发明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在WLAN系统中的执行过程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STA1和STA2向接入点AP1发送上行数据(以下,将AP1与STA1、STA2之间的链路统称为原发链路)的同时,STA5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与接入点AP2进行数据传输(以下,将AP2与STA5之间的链路称为空间复用链路)。由于11ax标准中引入了正交频分多址接入(英文: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OFDMA),因此当原发链路为下行链路时,接收站点可能是原发链路所在基本服务集(英文:Basic ServiceSet,简称:BSS)中的多个站点,由于该多个站点的位置对于空间复用链路的站点来说是未知的,如果存在某些站点与空间复用链路的站点距离较近,就会增大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要想不影响原发链路的传输质量,空间复用链路对原发链路的接收站点的干扰不能超过原发链路所能承受的最大干扰。
应理解,当原发链路为上行链路时,无论AP1本次调度了多少站点,所述接收站点只能是AP1,此时空间复用链路仅可能对AP1造成干扰,因此这种场景更适合于进行空间复用传输。但是,对于原发链路为下行链路的场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也是适用的。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仅以图1中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AP2所在的基本服务集BSS2中可以包括更多的站点,BSS1中也可以只有一个站点。又例如,该通信系统的原发链路除了BSS1之外,还可以包括更多BSS。再例如,空间复用链路不限于上行传输,也可以是下行传输。
还应理解,在现有技术中,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通道称为一条链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正在进行上行传输的链路统称为原发链路,因此,原发链路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与此相对,将与原发链路进行空间复用传输的链路统称为空间复用链路,因此,空间复用链路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原发链路的接入点和站点分别称作原发接入点和原发站点。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间复用链路可以是上行链路,也可以是下行链路,也就是说,使用该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既可以是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接入点,也可以是站点。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空间复用链路的接入点与站点统称为复用发送设备。
下文结合图2至图7,以原发链路为上行链路的情况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出了从原发接入点角度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100包括:
S110,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该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部分或全部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S120,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S130,该原发接入点发送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原发接入点首先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以判定是否可以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且对原发接入点接收上行数据造成的干扰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然后,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与判定结果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最后,原发接入点发送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复用发送设备获取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之后,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以避免对原发链路的数据传输造成干扰。
具体而言,在S110,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可以是原发接入点根据历史信息直接进行判定(即,方式1),也可以是原发接入点根据原发链路的相关信息确定判定参数,再根据确定的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即,方式2)。
方式1
原发接入点统计一段时间内(如当前时间前T秒)侦听到的周围BSS的传输对自身的干扰功率,然后根据统计得到的干扰功率的最大值(或平均值,或小于一定概率的干扰功率值等),和某个阈值(或范围)比较,如果大于阈值或者在范围外,则本次不允许复用传输,否则允许。
为了便于理解,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为20MHz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原发接入点可以统计一段时间内(如当前时间前T秒),在该20MHz传输带宽上侦听到的周围BSS的传输对自身的干扰功率,然后根据统计得到的干扰功率的最大值(或平均值,或小于一定概率的干扰功率值等)和某个阈值(或范围)比较,如果大于阈值或者在范围外,则本次数据传输不允许复用传输,否则允许。
方式2
原发接入点根据本次上行传输的原发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判定参数,再根据该判定参数做判定处理。
在方式2中,由于原发站点受原发接入点调度,因此,原发接入点可以获得原发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相关参数,例如,原发站点的发送功率、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传输带宽以及调制编码方案(英文: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等信息,原发接入点根据这些传输参数可以计算出接收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并将该最大干扰功率作为判定参数做判定处理,确定是否可以允许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例如,当最大干扰功率大于某个预设阈值时,允许复用传输,当该最大干扰功率小于该预设阈值时,就禁止复用传输。
例如,原发接入点可以根据被调度在该20MHz传输带宽上发送上行数据帧的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在该20MHz带宽上,接收原发站点发送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如图3所示,在原发链路,原发接入点AP1调度原发站点STA1,STA6,STA7和STA8进行上行传输,站点STA1使用的传输带宽为BWSTAk1,站点STA7使用的传输带宽为BWSTAk7,站点STA6和站点STA8使用相同的传输带宽BWSTAk6/BWSTAk8,此时,原发接入点AP1可以根据原发站点STA1,STA6,STA7和STA8使用的传输参数,以该20MHz为基础计算最大干扰功率。
另外,原发接入点还可以根据原发站点使用的MCS直接做判定处理。
例如,如果原发站点使用的MCS的索引大于等于5时,就允许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如果原发站点使用的MCS的索引小于5,就禁止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
应理解,上述MCS的索引仅以5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MCS的索引大于等于3时,就允许复用传输,小于3时就禁止复用传输。另外,该MCS的索引还可以是与预先设定的某个阈值作比较。
可选地,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包括:
该原发接入点根据N个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该N个判定参数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判定参数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
与此相对应,此时,原发接入点会生成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具体过程在下文S120中详细描述。
具体地说,原发接入点做判定处理时,可以根据原发链路的整个传输带宽为基础做判定处理,也可以将整个传输带宽划分为多个子传输带宽,分别做判定处理。在每一个子传输带宽上,又可以将该子传输带宽划分成更小的子带宽做判定处理。为了便于理解,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为40MHz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原发接入点可以将该40MHz划分为两个20MHz的子带宽,然后,原发接入点可以分别统计一段时间内(如当前时间前T秒),在这两个20MHz子带宽上侦听到周围BSS的传输对自身的干扰功率,然后分别根据在每一个20MHz子带宽上统计得到的干扰功率的最大值(或平均值,或小于一定概率的干扰功率值等)和某个阈值(或范围)比较,就分别确定了在这两个20MHz子带宽上,是否允许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
与此相对应,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两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例如,其中第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指示在第一个20MHz子带宽上禁止复用传输,第二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指示在第二个20MHz子带宽上允许复用传输,如果所述复用发送设备复用传输时使用的带宽为第一个20MHz子带宽,此时,该复用发送设备就不能使用此次复用传输的机会。但是,如果该复用发送设备复用传输时使用的带宽为第二个20MHz子带宽或其中的一部分,此时,该复用发送设备就可以使用此次复用传输的机会了。
又例如,原发接入点首先确定N个判定参数,再根据该N个判定参数做判定处理。例如,如图4所示,原发接入点首先将该40MHz传输带宽划分为两个20MHz的子带宽,然后,原发接入点分别计算这两个20MHz的子带宽上的判定参数。原发接入点在计算第一个20MHz带宽上的判定参数时,根据在该第一个20MHz带宽上发送上行数据的原发站点1、站点2和站点3的上行传输参数,以该第一个20MHz的子带宽为基础确定该第一个20MHz上的判定参数;在计算第二个20MHz带宽上判定参数时,根据在该第二个20MHz带宽上发送上行数据的原发站点4、站点5、站点6、站点7和站点8使用的传输参数,并以该第二个20MHz的子带宽为基础确定该第二个20MHz上的判定参数。然后,原发接入点分别根据在第一个20MHz和第二个20MHz上面计算得到的判定参数,分别做判定处理。
再例如,原发接入点可以将该40MHz划分为两个20MHz的子带宽,然后,在第一个20MHz子带宽上面根据历史信息做判定处理,确定该第一个20MHz子带宽上是否允许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而在第二个20MHz子带宽上,原发接入点先根据在该第二个20MHz子带宽上发送上行数据的原发站点的传输参数,确定该第二个20MHz子带宽上的判定参数,再根据该判定参数做判定处理,确定是否允许该第二个20MHz子带宽上的复用传输
此外,原发接入点还可以根据分配给原发站点的实际占用带宽,分别计算判定参数。
例如,在第一个20MHz子带宽上,分配给站点1的传输带宽是7MHz,分配给站点2的传输带宽是5MHz,分配给站点3的传输带宽是7.5MHz。此时,原发接入点也可以分别根据该7MHz、5MHz和7.5MHz来确定在相应带宽上的判定参数。
应理解,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仅以40MHz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还可以更大,例如,80MHz、160MHz,确定判定参数的方法类似,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同样地,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原发链路的子带宽也仅以20MHz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当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20MHz时,原发链路的子带宽也可以是10MHz,又例如,当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80MHz时,原发链路的子带宽还可以是40MHz。
与此相对应,复用发送设备就会收到多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此时,该复用发送设备则应根据和自身传输带宽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数据传输的处理。例如,原发链路的第一个20MHz子带宽上允许复用传输,第二个20MHz子带宽禁止复用传输,而复用发送设备使用的传输带宽对应的20MHz为原发链路的第二个20MHz子带宽,那么,该复用发送设备就不能使用该第二个20MHz子带宽传输数据;如果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的传输带宽对应的20MHz为原发链路的第一个20MHz子带宽,那么,该复用发送设备就可以复用传输。再例如,如果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的传输带宽对应原发链路的第二个20MHz子带宽,而接收到的该第二个20MHz子带宽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不仅指示了允许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而且指示了原发链路所能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复用发送设备要复用传输,就应根据该最大干扰功率计算复用传输时,自身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进而,在传输数据时,使用的发射功率不应超过该最大发射功率,以降低对原发链路可能造成的干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可选地,该判定参数为所述原发接入点接收所述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也就是说,原发接入点在做判定处理时,也可以将原发站点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所能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作为判定参数。
可选地,当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原发站点时,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判定参数,包括:
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使用的上行传输参数,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该原发接入点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
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最小值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
具体地说,当通信系统中的原发站点是多个时,原发接入点可以根据每一个站点的上行传输参数计算出接收该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这样最大干扰功率密度就会有多个,为了使得原发接入点能够有效接收该多个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就应该满足接收每一个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该空间复用链路造成的干扰都不应超过该原发接入点所能承受的干扰极限。因此,该原发接入点应该从这多个最大干扰密度中选出最小值,根据这个最小值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
可选地,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包括:
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公式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的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其中,isdSTAk表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的发送功率,表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的最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BWSTAk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传输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原发站点指的是受原发接入点调度发送上行数据帧的站点。例如,在图3中,站点k可以是站点1、站点6、站点7和站点8,在图4中,第一个20MHz子带宽的站点k可以是站点1、站点2、站点3和站点6,第二个20MHz子带宽的站点k可以是站点4、站点5、站点7和站点8。
原发站点发送功率除以原发站点和AP间的传输损耗,可以得到AP1处的接收功率,再除以所需的最小SINR可以得到AP1接收该原发站点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随后除以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带宽即可得到AP接收该原发站点发送的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应理解,由于上述原发站点受AP1调度,因此AP1知道所述原发站点的发送功率,分配的传输带宽,MCS等信息。通过分配的MCS可以得到接收该数据帧所需的最小SINR。同时AP1可以根据历史信息,来获取所述原发站点到AP1的传输损耗,例如,原发站点利用随机接入发送上行请求时一般会以标准规定的最大发送功率来发送,这样AP1就可以根据接收该上行请求帧的接受功率和所述规定的最大发射功率来计算传输损耗。
可选地,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最小值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包括:
根据公式确定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或
根据公式确定N个子传输带宽中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
其中,Imax_level即为原发接入点AP1接收上述至少一个上行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表示该原发接入点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BWtotal表示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Redundancy表示系统预留的冗余量,表示该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BWm表示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最大干扰功率也可以是其符合逻辑的其它变形,例如,其中,表示原发接入点AP1的发送功率。
也就是说,原发接入点在确定最大干扰功率时,可以根据原发链路的总传输带宽计算,也可以以小于总传输带宽的子带宽为基础计算。
例如,原发链路的总传输带宽为40MHz,分别在两个20MHz子带宽上计算空间复用传输参数,当传输带宽更大时,可以依据此方法进行类推。从属于第一个20MHz子带宽的至少一个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选出最小值,再乘以第一个子带宽的带宽值(即20MHz),然后,减去系统冗余系数就可以得到AP1在第1个基础子带宽上的至少一个上行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例如,在图4中,当m=1时,站点k可以是站点1、站点6、站点7和站点8,当m=2时,站点k可以是站点4、站点5、站点7和站点8。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的冗余量Redundancy,也可以称作系统的冗余系数。该余量可以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可以是按照预先约定的某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值,该余量还可以为0。
从计算得到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值中选出最小值,再乘以总的传输带宽,例如,原发链路的总传输带宽为20MHz时,BWtotal=20MHz。又例如,原发链路的总传输带宽为40MHz时,则BWtotal=40MHz。然后,除以系统预留的冗余量后即可得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上行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最大干扰功率时,如果以分贝为单位进行计算,上述公式也可以表示为即用最小干扰功率密度值乘以原发链路的总传输带宽之后,减去系统预留的冗余量后即可得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上行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因此,仅是由于计算时采用的单位不同而使得计算公式的逻辑变形发生变化,应当认为仍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S120,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具体地说,原发接入点经过判定处理,生成与判定结果相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例如,原发接入点可以使用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1比特来指示允许或禁止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再或者,原发接入点也可以使用4比特指示判定参数,例如,根据预设规则,使用“0000”表示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为-80dBm,“0001”表示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为-75dBm,“1111”表示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为-5dBm等。再或者,原发接入点还可以在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中,使用1比特指示是否允许发送端设备复用传输的同时,再使用4比特指示判定参数。又或者,原发接入点使用4比特中的全“0”组合指示禁止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其余比特指示判定参数;或使用4比特中的全“1”组合来指示允许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其余比特指示判定参数;或使用4比特中的全“1”组合来指示无任何条件的允许,或全“0”组合来指示无条件的禁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无条件允许或禁止是指原发接入点对复用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不作要求。
可选地,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
原发接入点根据N个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并生成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例如,如图4所示,原发接入点首先将该40MHz传输带宽划分为两个20MHz的子带宽,然后,原发接入点分别计算第一个20MHz子带宽上的判定参数和第二个20MHz子带宽上的判定参数。然后,原发接入点根据在第一个20MHz和第二个20MHz上面计算得到的判定参数,分别做判定处理,也就是在每一个20MHz子带宽上就会生成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又例如,原发接入点也可以在第一个20MHz子带宽上根据历史信息做判定处理,生成第一个20MHz子带宽上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然后,原发接入点在第二个20MHz子带宽上根据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先确定判定参数,再根据确定的该判定参数,生成该第二个20MHz子带宽上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这样,就会生成2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因此,可以使用8比特来指示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例如,用b0~b3用于指示第一个子带宽上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b4~b7用于指示第二个子带宽上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再例如,原发接入点也可以在第一个20MHz子带宽和第二个20MHz子带宽上均根据历史信息做判定处理,这样,在每一个20MHz子带宽上生成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这样,原发接入点就可以使用2比特来指示,在这两个20MHz子带宽上,分别是否允许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原发接入点可以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也可以以小于原发链路传输带宽的子带宽为基础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而,复用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结合自身复用传输时使用的传输带宽与原发链路传输带宽的对应关系,对于是否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可以降低复用传输时对原发链路的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可选地,当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其中,该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应理解,功率指示信息可以是原发接入点接收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也可以是其它参数,例如,可以是该最大干扰功率的符合逻辑的其它变形形式。
具体地说,原发接入点经过判定处理,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不仅可以指示复用发送设备是否可以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并且,可以在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中携带功率指示信息,以使得复用发送设备在接收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之后,不仅获知可以进行复用传输,并且知道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多大,这样,才不致于对原发链路的数据传输造成干扰。例如,原发接入点可以使用1比特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同时,再使用4比特指示该最大干扰功率;或者原发接入点可以使用4比特中的一组特殊值指示允许或禁止复用传输,使用其余值指示该最大干扰功率。
与此相对应地,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该功率指示信息后,就可以确定复用传输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并以不高于该最大发射功率的功率传输数据,以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之间的干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在S130,原发接入点发送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该原发接入点将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给该原发站点,以便于该原发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使得该复用发送设备从所述上行数据帧中获取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具体而言,原发接入点给原发站点发送触发帧,调度原发站点发送上行数据,在触发帧的信令A字段或负载信息中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与此相对应,原发站点接收到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并在随后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中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从该上行数据帧中获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并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也就是说,复用发送设备接收该空间复用传输参数,可以从原发接入点发送给原发站点的触发帧中获取,也可以从原发站点发送给原发接入点的上行数据帧中获取。然后,复用发送设备就可以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例如,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用于禁止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A(即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一例),此时,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不能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又例如,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用于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B(即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一例),此时,该复用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B传输数据。显然,复用发送设备即使接收到允许复用传输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也可以结合链路的其它信息,选择放弃此次复用传输的机会等。
应理解,如果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多个,与此相对应地,原发站点接收到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也是多个,相应地,原发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中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也应该携带该多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具体的携带方式如图6中的6A和6B所示。例如,如图6A所示,该原发链路的基础带宽为20MHz,在每个20MHz带宽上的SIGA字段携带各自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也就是说,各个20MHz带宽上的SIGA字段承载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可能是不同的。再例如,如图6B所示,该原发链路的基础子带宽为20MHz,每个20MHz带宽上的SIGA字段都携带全部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也就是说,各个20MHz带宽上的SIGA字段承载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可以是相同的。
应理解,如果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复用发送设备则应根据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具体地说,复用发送设备从上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中,选择和自身传输带宽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参数进行数据传输处理。
例如,进行空间复用传输时的使用的传输带宽对应的20MHz为原发链路的第二个20MHz子传输带宽,则选取b4~b7比特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参数来获取相应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又例如,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两个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其中,第一个20MHz子传输带宽上禁止复用传输,第二个20MHz子传输带宽上允许复用传输,如果复用发送设备使用的传输带宽对应原发链路的第二个20MHz子带宽,那么该复用发送设备就可以使用该第二个20MHz子带宽传输数据;如果,复用发送设备使用的传输带宽对应原发链路的第一个20MHz子传输带宽,此时,该复用发送设备只能放弃此次复用传输机会。
复用发送设备在确定复用传输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时,可以根据公式确定该最大发射功率,其中,表示该最大发射功率,表示该最大干扰功率,LSR表示该复用发送设备到原发接入点之间的传输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复用发送设备使用的传输带宽不是20MHz带宽,而是占据的20MHz带宽中的某个子信道,例如,复用发送设备是受AP2调度的上行站点,且AP2分配给该复用发送设备的传输带宽为BWSR,小于20MHz,一种更严格的计算最大发射功率的方式为:
其中,BWSR为该发送端使用的带宽,BWtotal为发送端使用带宽所在的原发链路的总传输带宽或者某个子带宽的带宽值。
相应地,如果复用发送设备复用传输使用的带宽大于原发链路的子带宽,那么,该复用发送设备应该从自身使用的传输带宽所包含的原发链路的子带宽集合所对应的最大干扰功率中,选择最小值来确定自身复用传输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例如,复用发送设备使用的传输带宽是40MHz,原发链路的子带宽分别是20MHz、10MHz和10MHz,那么复用发送设备应该从该20MHz、10MHz和10MHz构成的基础子带宽集合对应的最大干扰功率中,选取最小值来计算复用传输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复用发送设备如果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复用发送设备可以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C(即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一例),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C用于禁止通信系统系统中的第三方设备在接收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C时,放弃使用此次复用传输的机会。具体地说,复用发送设备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不希望有第三方设备也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因此,复用发送设备在复用传输时,发送的数据帧中携带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这样,如果该通信系统中存在第三方设备,该第三方设备距离原发接入点和SR站点距离都比较近,那么第三方设备就有可能既听到了原发接入点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又听到了SR站点发送的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三方设备而言,即使听到了原发链路允许复用传输的信令,由于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禁止第三方设备与复用发送设备的同时复用传输,因此,第三方设备就不能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复用发送设备不希望有第三方设备与自己同时复用传输,因此,可以直接生成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而不做任何判定处理。
另外,复用发送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二判定参数做判定处理,之后,再根据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应理解,第二判定参数是空间复用链路的相关参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二判定参数可以对空间复用链路是否允许第三方设备进行复用传输做判定处理,相对应地,生成该空间复用链路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者说,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还应理解,复用发送设备根据第二判定参数做判定处理的过程,以及根据判定结果生成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过程,与原发接入点做判定处理,并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方法类似,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中,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禁止第三方设备的复用传输,但是,显然,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也可以指示允许该第三方设备的复用传输,还可以在指示允许复用传输的同时,指示该第二判定参数或该第三方设备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也就是说,该复用发送设备生成空间复用链路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即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一例)的作用,与上述原发接入点生成原发链路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作用类似,生成的过程和方法也类似,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复用发送设备与原发接入点可以属于不同的BSS,也可以属于相同的BSS。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都是以复用发送设备与原发接入点属于不同的BSS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下面对发送端设备与原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BSS的情况进行描述。
当原发接入点和复用发送设备属于相同的BSS时,原发链路就相当于本BSS中的上行多用户UL MU传输,空间复用链路就相当于同一个BSS内D2D传输,此时,复用发送设备也可以称作D2D发送站点,SR传输为D2D传输。
具体地说,D2D发送站点接收到触发帧或上行数据帧,判断是否是本BSS的传输帧。如果是,则根据所述触发帧或上行数据帧中携带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来计算进行D2D传输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如果不是,则可以按照现有标准流程执行,也可以按照前述实施例的流程执行,本发明不做限定。
此外,D2D发送站点可以在传输帧的前导码中的SIGA字段中,使用1比特指示信息来指示本次传输是否为D2D传输。例如“1”表示为D2D数据帧,“0”表示为普通数据帧。当本BSS中有其它D2D发送站点在接收到了本BSS的触发帧后,按照前述流程计算D2D传输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随后进行CCA检测。如果CCA检测通过,在进行随机退避的过程中又接收到了本BSS的数据帧时,如果判断所述数据帧中的1比特指示信息是“1”,则放弃本次复用传输机会,直到该D2D数据帧传输结束;如果判断所述1比特指示信息是“0”,则继续所述复用流程。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判定参数判定是否允许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并生成与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相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使得该复用发送设备获取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之后,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处理,从而,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之间的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上文结合图2至图4,从原发接入点的角度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下面结合图5和图6,从原发站点的角度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
图5示出了从原发站点角度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包括:
S210,该原发站点接收该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S220,该原发站点向该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该上行数据帧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具体地说,原发站点接收到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并在随后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中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判定结果相对应,该判定结果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该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可以位于上行数据帧的前导码中的信令A字段中。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
该原发站点向该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该上行数据帧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
该原发站点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每一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N≥2;或
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与该第m个子传输带宽对应的第m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m≥1。
具体而言,由于原发站点接收到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多个,原发站点在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前导码的信令A字段携带该多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具体的携带方式如图6中的6A和6B所示。例如,如图6A所示,该原发链路的基础带宽为20MHz,在每个20MHz带宽上的SIGA字段携带各自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也就是说,各个20MHz带宽上的SIGA字段承载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可能是不同的。再例如,如图6B所示,该原发链路的基础子带宽为20MHz,每个20MHz带宽上的SIGA字段都携带全部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也就是说,各个20MHz带宽上的SIGA字段承载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可以是相同的。
与此相对应,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多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使用与自身传输带宽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数据传输的处理。例如,如图6所示,复用发送设备复用传输时使用的20MHz对应原发链路的第二个子20MHz带宽,则选b4~b7比特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获取相应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然后进一步计算复用传输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应理解,如果,复用发送设备使用的传输带宽大于原发链路的子带宽,则复用发送设备应选择从包括自身使用的传输带宽的子带宽集合所对应的多个空间复用传输参数中,选择最小值来计算复用传输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例如,如图6所示,复用发送设备使用的传输带宽是40MHz,大于20MHz的子带宽,复用发送设备就应选择b0~b7比特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参数中的最小值来计算自身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该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复用发送设备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确定的,该判定参数为原发接入点接收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原发站点根据原发接入点的调度,发送上行数据帧,并在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中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获取到该上行数据帧中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后,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以降低对原发链路造成的干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图7示出了从复用发送设备角度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300,如图7所示,该方法300包括:
S310,复用发送设备接收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S320,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应理解,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判定结果相对应,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具体地说,复用发送设备接收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参数,例如,可以从原发接入点发送给原发站点的触发帧中获取,也可以从原发站点发送给原发接入点的上行数据帧中获取。然后,复用发送设备就可以根据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例如,复用发送设备从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中可以获知在原发链路数据传输的同时,禁止空间复用链路上的复用传输,或者,复用发送设备从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中获知原发接入点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等。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可选地,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及
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放弃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可选地,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及
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例如,复用发送设备从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中获知可以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并发传输时,复用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中指示的空间复用传输参数传输数据,也可以结合链路的其它信息,选择放弃此次并发传输的机会。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
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N个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携带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触发帧或上行数据帧,判断是否是本BSS的传输帧。如果不是,则根据触发帧或上行数据帧中携带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作相应的数据处理。例如,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携带空间复用传输参数的信令,则可以根据空间复用传输参数来计算进行空间复用传输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式中,是根据和自身传输带宽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参数确定的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例如,进行空间复用传输时的使用的传输带宽对应的20MHz为原发链路的第二个20MHz子传输带宽,则选取b4~b7比特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参数来获取相应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复用发送设备在发送数据之前,进行空闲信道评估(英文:Clear ChannelAssessment,简称:CCA),如果CCA检测通过,则在随机退避结束后可以使用不超过的发射功率发送数据包。上述CCA检测的方法可以是现有标准,例如:11n,11ac中的CCA检测方法,也可以是其它新的检测方法,本发明不做限定。例如复用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原发链路信号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来设置CCA阈值。可选的,复用发送设备将接收到的原发链路上行数据帧中SIGA字段结束时刻或者结束时刻前S秒对应的RSSI值设置为CCA检测阈值。
又例如,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两个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其中,第一个20MHz子传输带宽上禁止并发传输,第2个20MHz子传输带宽上允许并发传输,那么复用发送设备就可以在原发链路的第2个20MHz子传输带宽上进行复用传输。
再例如,复用发送设备进行复用传输的带宽是40MHz,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被划分为20MHz、10MHz和10MHz的子带宽,那么复用发送设备应该从该20MHz、10MHz和10MHz构成的基础子带宽集合对应的最大干扰功率中,选取最小值来计算并发传输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确定的,该第一判定参数是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上行传输参数确定的,上行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应理解,此处的第一判定参数也可以认为是原发接入点做判定处理时依据的相关参数,例如,可以是原发站点的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也可以是MCS和原发接入点的接收功率。
可选地,当该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以及
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功率指示信息,确定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并以不高于该最大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传输数据。
具体而言,复用发送设备接收到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允许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传输时,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可以携带功率指示信息,这里,功率指示信息可以是原发接入点接收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最大干扰功率可以确定出复用传输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以避免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
可选地,复用发送设备与原发接入点属于不同的基本服务集BSS。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复用发送设备与原发接入点可以属于不同的BSS,也可以属于相同的BSS,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上述描述均是以复用发送设备与原发接入点属于不同的BSS的情况为出发点所做的说明。下面,将对复用发送设备与原发接入点属于相同的BSS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可选地,复用发送设备与原发接入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BSS,空间复用链路用于本BSS内的站点与站点D2D传输。
也就是说,当原发接入点和复用发送设备属于相同的BSS时,原发链路就相当于本BSS中的上行多用户UL MU传输,空间复用链路就相当于同一个BSS内的站点与站点(英文:Direct STA-to-STA,简称:D2D)传输,此时,复用发送设备也可以称作D2D发送站点,SR传输为D2D传输。
可选地,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该复用发送设备在该D2D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D2D传输指示信息,该D2D传输指示信息用于禁止该BSS中除该复用发送设备之外的D2D站点使用此次D2D传输机会。
具体而言,D2D发送站点接收到携带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触发帧或上行数据帧,判断是否是本BSS的传输帧。如果是,则根据所述触发帧或上行数据帧中携带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来计算进行D2D传输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如果不是,则可以按照现有标准流程执行,也可以按照前述实施例的流程执行,本发明不做限定。此外,D2D发送站点可以在传输帧的前导码中的信令A字段中,使用1比特指示信息来指示本次传输是否为D2D传输。例如“1”表示为D2D数据帧,“0”表示为普通数据帧。当本BSS中有其它D2D发送站点在接收到了本BSS的触发帧后,按照前述流程计算D2D传输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随后进行CCA检测。如果CCA检测通过,在进行随机退避的过程中又接收到了本BSS的数据帧时,如果判断所述数据帧中的1比特指示信息是“1”,则放弃本次复用传输机会,直到该D2D数据帧传输结束;如果判断所述1比特指示信息是“0”,则继续所述复用流程。
可选地,该复用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一判定参数,确定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公式确定该最大发射功率,其中,表示该最大发射功率,表示该最大干扰功率,LSR表示该复用发送设备到该原发接入点之间的传输损耗。
例如,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来自AP1的信标帧的接收功率来计算是AP1发送信标帧的发送功率;是根据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确定的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例如,根据预设规则,空间复用传输参数信令为“0010”,则相应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假设根据历史信息获得的传输损耗为LSR=77dB,则进行复用传输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三方设备,该方法还包括:
该复用发送设备生成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该复用发送设备在数据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第三方设备在接收到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放弃使用此次复用传输的机会。
具体地说,复用发送设备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不希望有第三方设备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因此,复用发送设备在发送的数据帧中携带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这样,如果该通信系统中存在第三方设备,该第三方设备距离原发接入点和复用发送设备距离都比较近,那么第三方设备就有可能既听到了原发接入点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又听到了复用发送设备发送的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三方设备而言,即使听到了原发链路允许复用传输的信令,由于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禁止第三方设备与复用发送设备的同时复用传输,因此,第三方设备就不能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可以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是以原发链路为上行链路时进行的说明,在原发链路为下行链路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与原发链路为上行链路时的方法类似,为了简洁,下文作简单地描述。
首先,原发接入点根据原发链路的历史信息或发送下行帧时原发接入点使用的传输参数做判定处理,确定是否允许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
例如,原发接入点根据发送下行数据帧时使用的MCS做判定处理,如果MCS大于等于5,就允许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如果MCS小于5,就禁止复用发送设备的复用传输。
应理解,与原发链路为上行链路时类似,上述MCS的索引仅以5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MCS的索引大于等于3时,就允许复用传输,小于3时就禁止复用传输。另外,该MCS的索引还可以是与预先设定的某个阈值作比较。
然后,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并将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携带在下行帧中发送,以便于该复用发送设备从该下行帧中获取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并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应理解,生成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过程,与原发链路为上行链路时类似,因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与此相对应地,对于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而言,在原发链路为下行链路时,该复用发送设备也可以从原发接入点发送给原发站点的下行帧中获取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结合原发链路为上行链路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也就是说,对于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而言,获取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三种方式,即从原发接入点发送给原发站点的触发帧中获取,或者从原发站点发送给原发接入点的上行数据帧中获取,再或者,从原发接入点发送给原发站点的下行数据帧中获取。
相类似地,在原发链路为下行链路时,复用发送设备从原发接入点发送的下行帧中获取到空间复用传输参数之后,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参数,复用发送设备如果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复用发送设备也可以生成空间复用链路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者说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禁止通信系统中的第三方设备在接收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放弃使用此次复用传输的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复用发送设备不希望有第三方设备与自己同时复用传输,就可以直接生成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而不做任何判定处理。另外,复用发送设备也可以通过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其中,判定处理的方法和生成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的过程,与原发链路为上行链路时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相类似地,在原发链路为下行链路时,可选的,复用发送设备将接收到的原发链路下行帧中SIGA字段结束时刻或者结束时刻前S秒对应的RSSI值设置为CCA检测阈值。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复用发送设备通过获取原发链路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以使得空间复用链路不对原发链路的数据传输造成干扰,或者造成的干扰在原发链路允许范围之内的情况下传输数据。因而,可以降低原发链路与空间复用链路之间的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以上,结合图1至图7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下面,结合图8至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400包括:
判定模块410,用于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所述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生成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判定模块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发送模块430,用于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生成用于指示禁止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
生成用于指示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可选地,所述判定模块还用于根据N个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所述N个判定参数与所述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判定参数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以及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所述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给所述原发站点,以便于所述原发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使得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从所述上行数据帧中获取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生成包括功率指示信息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用于在该判定模块进行判定处理之前,根据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判定参数,该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该装置接收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原发站点,该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该装置接收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
根据该最小值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公式
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的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其中,isdSTAk表示该该装置接收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的发送功率,表示该装置接收该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的最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BWSTAk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传输带宽。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公式确定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或
根据公式确定N个子传输带宽中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
其中,Imax_level表示最大干扰功率,表示该该装置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BWtotal表示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Redundancy表示系统预留的冗余量,表示该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BWm表示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带宽,N≥2,1≤m≤N。
可选地,该发送模块还用于向该原发站点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的信令A字段或负载信息中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400,可对应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的原发接入点,并且,该装置4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通过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以确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并生成与判定结果对应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最后,该装置发送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复用发送设备获取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之后,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500包括:
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判定结果相对应,该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发送模块520,用于向该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该上行数据帧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从该上行数据帧中获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并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
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可选地,当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时,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以及该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每一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N≥2;或
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与该第m个子传输带宽对应的第m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m≥1。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该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述复用发送设备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确定的,该判定参数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装置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500,可对应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的原发站点,并且,该装置5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5中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500,通过在向原发接入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中携带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从而能够使得复用发送设备从该上行数据帧中获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因此,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600包括:
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判定结果相对应,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空间复用链路的该装置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处理模块620,用于根据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当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禁止该装置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该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放弃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可选地,当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允许该装置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该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该N个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装置使用,N≥2;以及
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确定的,第一判定参数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的,该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可选地,该装置600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该第一判定参数时,根据该第一判定参数,确定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
该装置还包括传输模块,该传输模块还用于以不高于该最大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传输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与该原发接入点属于不同的基本服务集BSS。
可选地,该装置与该原发接入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BSS,该空间复用链路用于该BSS内的站点与站点D2D传输。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还用于在D2D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D2D传输指示信息,该D2D传输指示信息用于禁止该BSS中除该装置之外的D2D站点使用此次D2D传输机会。
可选地,该第一判定参数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公式确定该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表示该第一最大发射功率,表示该最大干扰功率,LSR表示该装置到该原发接入点之间的传输损耗。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三方设备,该装置600还包括生成模块,该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该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数据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第三方设备在接收到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放弃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600,可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的复用发送设备,并且,该装置6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7中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装置600,通过接收原发接入点或原发站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从而能够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因此,能够降低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时的相互干扰,提高传输质量。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设备700,如图11所示,该设备700包括:
总线710;
与所述总线710相连的处理器720;
与所述总线710相连的存储器730;
与所述总线710相连的收发器740;
其中,该处理器720通过所述总线710,调用所述存储器730中存储的程序,根据判定参数进行是否允许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判定处理,并根据判定处理的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并通过收发器740发送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
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可选地,该处理器720具体用于根据N个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该N个判定参数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判定参数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以及该处理器720根据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
可选地,该收发器740具体用于将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给该原发站点,以便于该原发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使得该复用发送设备从该上行数据帧中获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可选地,当该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其中,该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复用发送设备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可选地,该处理器720具体用于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之前,根据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判定参数,该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可选地,该判定参数为该设备700接收该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原发站点时,该处理器720具体用于:
根据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
根据该最小值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
可选地,该处理器720具体用于根据公式确定接收该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的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其中,isdSTAk表示该设备接收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的发送功率,表示该设备接收该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的最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BWSTAk表示该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传输带宽。
可选地,处理器720具体用于根据确定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或
根据确定N个子传输带宽中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
其中,Imax_level表示最大干扰功率,表示该设备确定该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BWtotal表示该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Redundancy表示系统预留的冗余量,表示该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BWm表示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带宽,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N的正整数。
可选地,该收发器740具体用于向该原发站点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的信令A字段或负载信息中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设备7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的原发接入点,并且,该传输数据的设备7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1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设备800,如图12所示,该设备800包括:
总线810;
与所述总线810相连的处理器820;
与所述总线810相连的存储器830;
与所述总线810相连的收发器840;
其中,该处理器820通过所述总线810,调用所述存储器830中存储的程序,通过收发器840接收该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判定结果相对应,该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并通过该收发器840向该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该上行数据帧携带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从该上行数据帧中获取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并根据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
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可选地,当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时,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该收发器840具体用于:
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每一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N≥2;或
在该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与该第m个子传输带宽对应的第m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m≥1。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该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复用发送设备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确定的,该判定参数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设备800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设备8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的原发站点,并且,该传输数据的设备8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5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设备900,如图13所示,该设备900包括:
总线910;
与所述总线910相连的处理器920;
与所述总线910相连的存储器930;
与所述总线910相连的收发器940;
其中,该处理器920通过所述总线910,调用所述存储器930中存储的程序,通过收发器940接收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判定结果相对应,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设备900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处理器920通过所述总线910,调用所述存储器930中存储的程序,根据该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禁止该设备900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及该处理器920具体用于该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放弃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可选地,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允许该设备900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及该处理器920具体用于该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该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该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该设备900使用,N≥2;以及该处理器920具体用于根据该N个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该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可选地,当该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允许该空间复用链路的设备900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以及
该处理器920具体用于根据该功率指示信息,确定在使用该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该收发器940以不高于该最大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传输数据。
可选地,该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确定的,该第一判定参数是该原发接入点根据该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的,该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可选地,该设备900与该原发接入点属于不同的基本服务集BSS。
可选地,该设备900与该原发接入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BSS,该空间复用链路用于该BSS内的站点与站点D2D传输。
可选地,该收发器940具体用于在该D2D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D2D传输指示信息,该D2D传输指示信息用于禁止该BSS中除该设备900之外的D2D站点使用此次D2D传输机会。
可选地,该第一判定参数为该原发接入点接收该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可选地,该处理器920具体用于根据公式确定该最大发射功率,其中,表示该最大发射功率,表示该最大干扰功率,LSR表示该设备到该原发接入点之间的传输损耗。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三方设备时,该处理器920具体用于生成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及
收发器940具体用于在数据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该第三方设备在接收到该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放弃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单器还可以称为CPU。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具体的应用中,传输数据的设备可以嵌入或者本身可以就是例如个人电脑之类的标准以太网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设备的各个模块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处理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解码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解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解码单元或者处理单元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设备9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的复用发送设备,并且,该传输数据的设备9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7中的方法3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该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6)

1.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所述原发链路设置在原发接入点和原发站点之间,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所述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所述原发接入点发送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
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包括:
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N个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所述N个判定参数与所述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判定参数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
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
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所述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发接入点发送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
所述原发接入点将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给所述原发站点,以便于所述原发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使得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从所述上行数据帧中获取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为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判定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参数为所述原发接入点接收所述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原发站点,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最大干扰功率,包括:
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所述原发接入点确定所述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
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最小值确定所述最大干扰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包括:
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公式确定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的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其中,isdSTAk表示所述原发接入点接收所述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表示所述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的发送功率,表示所述原发接入点接收所述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的最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BWSTAk表示所述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传输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最小值确定所述最大干扰功率,包括:
根据公式 I max _ l e v e l = min S T A k { isd S T A k } · BW t o t a l / Re d u n d a n c y 确定所述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或
根据公式 I max _ l e v e l m = min S T A k ∈ { m t h s u b - b a n d } { isd S T A k } · BW m / Re d u n d a n c y 确定N个子传输带宽中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
其中,Imax_level表示最大干扰功率,表示所述原发接入点确定所述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BWtotal表示所述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Redundancy表示系统预留的冗余量,表示所述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BWm表示所述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带宽,N≥2,1≤m≤N,m和N都为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发接入点将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给所述原发站点,包括:
所述原发接入点向所述原发站点发送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的信令A字段或负载信息中携带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12.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使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所述原发链路设置在原发接入点和原发站点之间,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原发站点接收所述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所述原发站点向所述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携带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
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所述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
所述原发站点向所述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携带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
所述原发站点在所述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每一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N≥2;或
所述原发站点在所述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与所述第m个子传输带宽对应的第m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1≤m≤N,m和N都为正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所述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确定的,所述判定参数为所述原发接入点接收所述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17.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使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所述原发链路设置在原发接入点和原发站点之间,所述方法包括:
复用发送设备接收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禁止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及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放弃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及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所述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允许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所述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功率指示信息,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并以不高于所述最大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传输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判定参数是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的,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与所述原发接入点属于不同的基本服务集BSS。
24.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与所述原发接入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BSS,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用于所述BSS内的站点与站点D2D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包括: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在所述D2D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D2D传输指示信息,所述D2D传输指示信息用于禁止所述BSS中除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之外的D2D站点使用此次D2D传输机会。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定参数为所述原发接入点接收所述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最大干扰功率,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公式确定所述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表示所述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最大干扰功率,LSR表示所述复用发送设备到所述原发接入点之间的传输损耗。
28.根据权利要求17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三方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生成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禁止所述第三方设备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传输数据;
所述复用发送设备在数据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所述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所述第三方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放弃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
29.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包括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所述原发链路设置在所述装置与原发站点之间,所述装置包括:
判定模块,用于根据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所述判定处理用于判定是否允许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判定模块进行判定处理得到的判定结果,生成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复用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生成用于指示禁止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
生成用于指示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模块还用于根据N个判定参数,进行判定处理,所述N个判定参数与所述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判定参数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以及
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生成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所述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
32.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发送给所述原发站点,以便于所述原发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携带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使得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从所述上行数据帧中获取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33.根据权利要求29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定处理的结果为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生成包括功率指示信息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34.根据权利要求29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判定模块进行判定处理之前,根据所述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判定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参数为接收所述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原发站点,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每一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确定所述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
根据所述最小值确定所述最大干扰功率。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公式
确定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原发站点中的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
其中,isdSTAk表示所述原发接入点接收所述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密度,表示所述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的发送功率,表示所述装置接收所述站点k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的最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BWSTAk表示所述站点k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传输带宽。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公式 I max _ l e v e l = min S T A k { isd S T A k } · BW t o t a l / Re d u n d a n c y 确定所述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或
根据公式 I max _ l e v e l m = min S T A k ∈ { m t h s u b - b a n d } { isd S T A k } · BW m / Re d u n d a n c y 确定N个子传输带宽中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
其中,Imax_level表示最大干扰功率,表示所述原发接入点确定所述最大干扰功率密度中的最小值,BWtotal表示所述原发链路的传输带宽,Redundancy表示系统预留的冗余量,表示所述第m个子带宽上的最大干扰功率,BWm表示所述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带宽,N≥2,1≤m≤N,m和N都为正整数。
39.根据权利要求33至38所述的装置,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原发站点发送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的信令A字段或负载信息中携带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40.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包括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所述原发链路设置在所述装置与原发接入点之间,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原发接入点发送的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原发接入点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携带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禁止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或
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指示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时,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所述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以及
在所述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每一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N≥2;或
在所述N个子传输带宽中的第m个子传输带宽的上行数据帧的信令A字段携带与所述第m个子传输带宽对应的第m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m≥1。
43.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所述功率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复用发送设备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
44.根据权利要求40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判定参数确定的,所述判定参数为所述原发接入点接收所述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45.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包括原发链路和空间复用链路传输数据的通信系统,所述原发链路设置在原发接入点与原发站点之间,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第一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复用发送设备确定是否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禁止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放弃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用于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时频域资源传输数据的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48.根据权利要求45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有N个,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与所述原发链路的N个子传输带宽一一对应,每一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判定所对应的子传输带宽是否被允许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使用,N≥2;以及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N个空间复用传输信令,进行基于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
49.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包括功率指示信息时,根据所述功率指示信息,确定在使用所述原发链路的全部或部分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
所述装置还包括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以不高于所述最大发射功率的发射功率传输数据。
50.根据权利要求45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是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第一判定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判定参数是所述原发接入点根据所述原发站点使用的传输参数确定的,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发送功率、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和传输带宽。
51.根据权利要求45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与所述原发接入点属于不同的基本服务集BSS。
52.根据权利要求45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与所述原发接入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BSS,所述空间复用链路用于所述BSS内的站点与站点D2D传输。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D2D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D2D传输指示信息,所述D2D传输指示信息用于禁止所述BSS中除所述复用发送设备之外的D2D站点使用此次D2D传输机会。
54.根据权利要求50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判定参数为所述原发接入点接收所述原发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时所允许的最大干扰功率。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公式确定所述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表示所述最大发射功率,表示所述最大干扰功率,LSR表示所述装置到所述原发接入点之间的传输损耗。
56.根据权利要求45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三方设备,以及
所述装置还包括生成模块,所述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所述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用于禁止所述第三方设备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传输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数据传输的数据帧中携带所述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以便于所述第三方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四空间复用传输信令时,放弃使用此次复用传输机会。
CN201510680806.4A 2015-10-20 2015-10-20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603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9206.4A CN112491521B (zh) 2015-10-20 2015-10-20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201510680806.4A CN106603211B (zh) 2015-10-20 2015-10-20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1020187013701A KR102103308B1 (ko) 2015-10-20 2016-06-01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AU2016343378A AU2016343378B2 (en) 2015-10-20 2016-06-01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6856617.2A EP3358776B1 (en) 2015-10-20 2016-06-01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A3002694A CA3002694C (en) 2015-10-20 2016-06-01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U2018118165A RU2686852C1 (ru) 2015-10-20 2016-06-01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BR112018008030-6A BR112018008030A2 (zh) 2015-10-20 2016-06-0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PCT/CN2016/084310 WO2017067176A1 (zh) 2015-10-20 2016-06-01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JP2018520076A JP6559891B2 (ja) 2015-10-20 2016-06-01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機器
ES16856617T ES2917323T3 (es) 2015-10-20 2016-06-01 Método y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EP22170437.2A EP4096138B1 (en) 2015-10-20 2016-06-01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MX2018004955A MX2018004955A (es) 2015-10-20 2016-06-01 Método y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US15/956,952 US11122578B2 (en) 2015-10-20 2018-04-19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ZA2018/02799A ZA201802799B (en) 2015-10-20 2018-04-26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0806.4A CN106603211B (zh) 2015-10-20 2015-10-20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9206.4A Division CN112491521B (zh) 2015-10-20 2015-10-20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3211A true CN106603211A (zh) 2017-04-26
CN106603211B CN106603211B (zh) 2020-11-27

Family

ID=585547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9206.4A Active CN112491521B (zh) 2015-10-20 2015-10-20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201510680806.4A Active CN106603211B (zh) 2015-10-20 2015-10-20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9206.4A Active CN112491521B (zh) 2015-10-20 2015-10-20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2578B2 (zh)
EP (2) EP4096138B1 (zh)
JP (1) JP6559891B2 (zh)
KR (1) KR102103308B1 (zh)
CN (2) CN112491521B (zh)
AU (1) AU2016343378B2 (zh)
BR (1) BR112018008030A2 (zh)
CA (1) CA3002694C (zh)
ES (1) ES2917323T3 (zh)
MX (1) MX2018004955A (zh)
RU (1) RU2686852C1 (zh)
WO (1) WO2017067176A1 (zh)
ZA (1) ZA20180279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11065A1 (zh) * 2017-07-11 2019-0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帧传输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223589A1 (zh) * 2018-05-23 2019-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接入点ap协作的空间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10264A (zh) * 2019-01-30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间复用的指示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11543113A (zh) * 2018-04-03 2020-08-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2003970B2 (en) 2019-01-30 2024-06-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patial reuse ind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30316T3 (es) 2016-01-11 2022-12-09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s y aparatos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EP3632174A1 (en) 2017-05-31 2020-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interference
US11683833B2 (en) * 2017-09-28 2023-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listen-before-talk (LBT) with channel variation consideration
CN111684833A (zh) * 2018-02-07 2020-09-18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KR102160878B1 (ko) * 2018-12-31 2020-09-29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공간 재사용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7233248B2 (ja) * 2019-02-26 202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678326B2 (en) * 2019-07-12 2023-06-1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ulti-access point uplink collaboration
US11546938B2 (en) 2019-08-09 2023-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preamble and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3676202B (zh) * 2020-04-30 2022-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射频抗干扰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445452B1 (en) * 2020-12-08 2022-09-13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miting device transmit power
TWI748839B (zh) * 2021-01-08 2021-12-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資料重用機制的資料傳輸方法及裝置
US11690024B2 (en) * 2021-01-27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ing client device regulation mode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409A (zh) * 2003-08-07 2006-09-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系统中的信道协调
US20100099431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spectrum shared by wan and femto cells
CN102892120A (zh) * 2011-07-22 2013-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宏小区终端对微小区上行带外辐射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48393A (zh) * 2011-03-24 2014-01-29 黑莓有限公司 设备授权的无线电资源系统
WO2014158235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3955B2 (en) * 2007-01-05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mechanism to enable spatial reuse in UWB networks
RU2450483C2 (ru) * 2007-11-27 2012-05-10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Управление интерфейсом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е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гибридного повтор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ремени
KR101023441B1 (ko) * 2009-02-12 2011-03-24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공간 재사용을 사용하는 멀티 홉 네트워크을 위한 방법
KR20110007935A (ko) * 2009-07-17 2011-01-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공간 재활용 기법을 사용하는 네트워크 및 상기 네트워크의 운용 방법
WO2012002757A2 (en) * 2010-06-30 2012-0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EP2858400B1 (en) * 2012-06-05 2019-05-1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9451604B2 (en) * 2012-08-03 2016-09-20 Intel Corporation Signaling and channel desig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US8982895B2 (en) * 2012-09-21 2015-03-17 Blackberry Limited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603511B1 (en) 2013-03-14 2023-05-10 Embecta Corp.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on-body sensor
US9160515B2 (en) * 2013-04-04 2015-10-13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handover enhancement using scaled time-to-trigger and time-of-stay
US9408230B2 (en) * 2013-05-03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based channel reuse
KR102161170B1 (ko) * 2013-05-24 2020-09-29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송신 기회(txop) 기반 채널 재사용
WO2014210401A2 (en) * 2013-06-28 2014-12-31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Beamforming enhancements for spatial reuse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4284441B (zh) * 2013-07-12 2019-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复用下的信道接入方法及站点
WO2015112780A1 (en) * 2014-01-24 2015-07-30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Adaptive cca and tx power level adjustment for dense deployment of wireless networks
US9825729B2 (en) * 2014-06-26 2017-11-21 Intel IP Corporation Spatial reuse of Wi-Fi channels with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and control
US9794790B2 (en) * 2014-10-29 2017-10-17 Intel IP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patial reuse for device-to-device links
US20160233940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Po-Kai Huang Wireless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patial reuse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US10172137B1 (en) * 2015-03-02 2019-01-01 Newracom,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wireless channel usage
US9894653B2 (en) * 2015-04-24 2018-02-13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method for multi-user request-to-send and clear-to-send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WO2016176550A1 (en) * 2015-04-29 2016-11-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ub-channelized transmission schemes in wlans
EP3307007B1 (en) * 2015-06-05 2022-04-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8353429B (zh) * 2015-07-17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nav设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560962B2 (en) * 2015-07-29 2020-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26824A1 (ko) * 2015-08-12 2017-0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nav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스테이션 장치
US20170064644A1 (en) * 2015-08-24 2017-03-02 Intel IP Corporation [11ax] conditional spatial reuse
US9749967B2 (en) * 2015-09-07 2017-08-29 Mediatek Inc. Spatial reuse parameters for opportunistic adaptive TPC and CC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409A (zh) * 2003-08-07 2006-09-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系统中的信道协调
US20100099431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spectrum shared by wan and femto cells
CN103548393A (zh) * 2011-03-24 2014-01-29 黑莓有限公司 设备授权的无线电资源系统
CN102892120A (zh) * 2011-07-22 2013-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宏小区终端对微小区上行带外辐射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WO2014158235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11065A1 (zh) * 2017-07-11 2019-0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帧传输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304232B2 (en) 2017-07-11 2022-04-12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Wireless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97715B2 (en) 2017-07-11 2024-05-28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Wireless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43113A (zh) * 2018-04-03 2020-08-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1543113B (zh) * 2018-04-03 2022-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223589A1 (zh) * 2018-05-23 2019-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接入点ap协作的空间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36469A (zh) * 2018-05-23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接入点ap协作的空间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US11476986B2 (en) 2018-05-23 2022-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tial reuse based on multi-access point AP coordination
US11784766B2 (en) 2018-05-23 2023-1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tial reuse based on multi-access point AP coordination
CN111510264A (zh) * 2019-01-30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间复用的指示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11510264B (zh) * 2019-01-30 2023-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间复用的指示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US12003970B2 (en) 2019-01-30 2024-06-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patial reuse ind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69871A (ko) 2018-06-25
EP3358776A4 (en) 2018-10-03
EP4096138C0 (en) 2024-01-31
EP4096138B1 (en) 2024-01-31
CN112491521B (zh) 2022-08-19
US11122578B2 (en) 2021-09-14
CN112491521A (zh) 2021-03-12
US20180242331A1 (en) 2018-08-23
EP3358776B1 (en) 2022-05-11
CA3002694A1 (en) 2017-04-27
JP2018537886A (ja) 2018-12-20
ES2917323T3 (es) 2022-07-07
RU2686852C1 (ru) 2019-05-06
KR102103308B1 (ko) 2020-04-22
CN106603211B (zh) 2020-11-27
CA3002694C (en) 2023-12-19
AU2016343378B2 (en) 2020-02-20
WO2017067176A1 (zh) 2017-04-27
JP6559891B2 (ja) 2019-08-14
ZA201802799B (en) 2021-02-24
MX2018004955A (es) 2018-09-12
EP4096138A1 (en) 2022-11-30
BR112018008030A2 (zh) 2018-10-23
EP3358776A1 (en) 2018-08-08
AU2016343378A1 (en) 2018-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3211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102573498B1 (ko) 대화전 청취 파라미터 처리 방법, 및 경쟁 윈도우 조정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05363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over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spectrums
CN106922034A (zh) 一种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6465137A (zh) 基于业务的服务质量约束在授权或非授权频谱上进行业务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6961733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36371B (zh) 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399027A (zh) 资源预留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348641B2 (en) Method of joint optimization of channel selection and frame scheduling for coexistence of LTE and WLAN in unlicensed band
Avallone et al. Will OFDMA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802.11 WiFi networks?
CN104618959B (zh) 一种实现航空自组网mac协议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0062351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CN107241800A (zh) 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121177B (zh) LTE与WiFi共存网络的退避窗口分布式调整方法
CN11231256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88578B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ap和用户节点
CN106416407B (zh) 为蜂窝网络中上行链路传输分配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CN108401291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95958A1 (en) Dynamic maximum data burst volume enforcement in user equipment
CN106162918A (zh) 无线帧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7219214A1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发送方法、通信系统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Jeong et al. Rate-controlled data transmission for IS-95 CDMA networks
WO2024016130A1 (zh) 资源选择方法、排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16129A1 (zh) 资源重选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3226040A1 (zh) 资源排除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