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1874A - 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1874A
CN106601874A CN201611169572.8A CN201611169572A CN106601874A CN 106601874 A CN106601874 A CN 106601874A CN 201611169572 A CN201611169572 A CN 201611169572A CN 106601874 A CN106601874 A CN 106601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rod
double
silicon
edge isolation
sid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695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1874B (zh
Inventor
王金艺
金井升
金浩
张昕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695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01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01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1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1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1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02Preparing wafers
    • H01L21/02005Preparing bulk and homogeneous wafers
    • H01L21/02008Multistep processes
    • H01L21/0201Specific process ste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包括:提供一硅棒;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对所述硅棒进行切片并制成双面电池,这种绝缘环将之后扩散会掺杂的边缘与硅片中间有PN结的区域隔离开,这样就不会造成短路,有效地保护PN结,从而达到防止漏电的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能够从源头断绝漏电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单晶双面电池技术越来越成熟,效率越来越高,衰减也比多晶更低,应运而生的双玻组件也越来越受市场青睐。但是,因为在正反面两次扩散过程中,常规扩散方式会让硅片四周形成重掺而导电,直接将上下两个电极接通,而造成漏电。
现有技术中,会采用离子注入设备进行正反面的扩散工艺,这样就能够避免掺杂元素扩散到硅片四周,但是这种设备昂贵,成本高,用于量产的可行性不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能够从源头断绝漏电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硅棒;
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
对所述硅棒进行切片并制成双面电池。
优选的,在上述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为:
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氧离子,所述氧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二氧化硅环。
优选的,在上述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包括:
利用氧气或臭氧为源气体,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氧离子。
优选的,在上述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硅棒内形成二氧化硅环为:
在所述硅棒内形成厚度范围为7微米至13微米的二氧化硅环。
优选的,在上述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硅棒内形成二氧化硅环为:
在所述硅棒内形成外圆位置距离所述硅棒表面17微米至23微米的二氧化硅环。
优选的,在上述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为:
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氢离子,所述氢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
优选的,在上述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为:
在350℃至450℃的条件下,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由于包括:提供一硅棒;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对所述硅棒进行切片并制成双面电池,利用制作的绝缘环来将扩散后的PN结和边缘重掺的地方隔离开来,因此能够从源头断绝漏电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内部具有绝缘环的硅棒的示意图;
图3为硅片的侧切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能够从源头断绝漏电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一硅棒;
S2: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2,图2为内部具有绝缘环的硅棒的示意图,该硅棒1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单晶硅棒,具有圆柱形的构造,其内部的绝缘环2是用注入预设离子形成的绝缘环,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注入氧离子形成的氧化硅绝缘环,该形成的绝缘环与硅棒的表面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对后续工艺中在硅棒表面形成的重掺区域与内部隔离开。
S3:对所述硅棒进行切片并制成双面电池。
具体的,参考图3,图3为硅片的侧切面示意图,可见在上述硅棒切片后得到的硅片3的四周会有一层绝缘环4,形成一种阻挡墙,将扩散后的PN结和边缘重掺的地方隔离开来,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边缘隔离,从而防止漏电现象的产生。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第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由于包括:提供一硅棒;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对所述硅棒进行切片并制成双面电池,利用制作的绝缘环来将扩散后的PN结和边缘重掺的地方隔离开来,因此能够从源头断绝漏电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是在上述第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为:
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氧离子,所述氧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二氧化硅环。
需要说明的是,注入的氧离子可以与硅原子结合,形成二氧化硅,这就是一种绝缘物质,易于获得,而且在注入过程中将硅棒旋转,以在沿着硅棒的外周部均匀注入氧离子,使在硅棒内部一定的区域形成均匀分布的二氧化硅环,形成有效的隔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是在上述第二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包括:
利用氧气或臭氧为源气体,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氧离子。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利用氧气还是臭氧进行注入,都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因此此处可以优选为利用这两种气体中的任一种进行注入,工艺易于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是在上述第三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在所述硅棒内形成二氧化硅环为:
在所述硅棒内形成厚度范围为7微米至13微米的二氧化硅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制绒时被清洗掉,这种二氧化硅环的厚度不能太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即使在制绒时被洗掉一些,也会留下一部分,形成有效的隔离,而出于成本考虑,制作的厚度也不宜过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是在上述第四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在所述硅棒内形成二氧化硅环为:
在所述硅棒内形成外圆位置距离所述硅棒表面17微米至23微米的二氧化硅环。
具体的,这个距离还可以进一步优选为20微米,将之后扩散会掺杂的边缘与硅片中间有PN结的区域隔离开,这样就不会造成短路了,很好地保护了PN结,从而达到了防止漏电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是在上述第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为:
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氢离子,所述氢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氢离子也能够在硅棒内形成绝缘环,足以形成有效的绝缘隔离,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是在上述第一种至第六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中任一种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为:
在350℃至450℃的条件下,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离子注入氧气的温度、压强的要求条件会低得多,安全性和可行性更高,可以进一步优选为400℃。
综上所述,上述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由于在硅锭端对硅棒进行离子注入,在内部形成绝缘环,相当于批量边缘隔离,效率高,成本低。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硅棒;
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
对所述硅棒进行切片并制成双面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为:
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氧离子,所述氧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二氧化硅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包括:
利用氧气或臭氧为源气体,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氧离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硅棒内形成二氧化硅环为:
在所述硅棒内形成厚度范围为7微米至13微米的二氧化硅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硅棒内形成二氧化硅环为:
在所述硅棒内形成外圆位置距离所述硅棒表面17微米至23微米的二氧化硅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所述预设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为:
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氢离子,所述氢离子在所述硅棒内形成绝缘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为:
在350℃至450℃的条件下,在所述硅棒的外周部注入预设离子。
CN201611169572.8A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 Active CN106601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9572.8A CN106601874B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9572.8A CN106601874B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1874A true CN106601874A (zh) 2017-04-26
CN106601874B CN106601874B (zh) 2018-05-11

Family

ID=58600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9572.8A Active CN106601874B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0187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90971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Wataru Itou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544205A (zh) * 2011-12-26 2012-07-04 嘉兴优太太阳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硅片制备系统中的切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90971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Wataru Itou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544205A (zh) * 2011-12-26 2012-07-04 嘉兴优太太阳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硅片制备系统中的切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1874B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027000A3 (en) Back junction solar cell with selective front surface field
CN106711106B (zh) 集成在晶体管上的温度传感二极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8992B (zh) 一种集成vdmos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70836A (zh) 元胞版图、元胞结构及碳化硅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CN103035745B (zh) 采用刻槽工艺形成的恒流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29134B (zh) 一种具有非对称原胞的igbt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6601874A (zh) 一种双面电池边缘隔离的方法
CN103456783B (zh) 高击穿电压p型ldmos器件及制造方法
CN106920862A (zh) 全背电极太阳电池背面离子注入掩模版及背面图形实现方法
CN104934469A (zh) 一种igbt终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15245A (zh) 基于高能离子注入方式的通道分压场效应管及生产方法
CN207217547U (zh) 一种提高耐压的屏蔽栅mosfet终端结构
CN103296076B (zh) 平面晶闸管、用于制造平面晶闸管的芯片及制作方法
CN204011437U (zh) 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KR20100122281A (ko) 쇼트키 배리어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617094A (zh) 宽范围大电流高维持电压的双端esd集成保护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5773A (zh)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终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88037B (zh) 齐纳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3013738U (zh) 采用刻槽工艺形成的恒流二极管
CN107919398A (zh) 半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85779A (zh) 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及太阳能电池
CN103811424B (zh) 全压接封装高压半导体器件
CN207250522U (zh) 一种逆向阻断型igbt
CN108538721A (zh) 一种igbt器件背面制作方法
CN205984999U (zh) 带静电放电保护二极管结构的功率晶体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