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820A - 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820A
CN106574820A CN201580031977.2A CN201580031977A CN106574820A CN 106574820 A CN106574820 A CN 106574820A CN 201580031977 A CN201580031977 A CN 201580031977A CN 106574820 A CN106574820 A CN 106574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eam
vaporium
plate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19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成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kook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ankook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400732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9756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400732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97567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400732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9756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400732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9756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000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4988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000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2628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kook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Hankook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74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8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9/00Treating solid fuels to improve their combus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 F26B3/06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the gas or vapour flowing through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0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carrying the material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or elements attached to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propelling the materials over stationary surfaces
    • F26B17/026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carrying the material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or elements attached to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propelling the materials over stationary surfaces the material being moved in-between belts which may be perfor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0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carrying the material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or elements attached to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propelling the materials over stationary surfaces
    • F26B17/04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carrying the material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or elements attached to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propelling the materials over stationary surfaces the belts being all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0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carrying the material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or elements attached to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propelling the materials over stationary surfaces
    • F26B17/08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carrying the material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or elements attached to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propelling the materials over stationary surfaces the belts being arranged in a sinuous or zig-zag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F26B23/001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waste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F26B23/001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waste heat
    • F26B23/002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waste heat recovered from dryer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 F26B3/04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the gas or vapour circulating over or surrounding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2290/00Fuel preparation or upgrad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therefore, comprising specific process steps or apparatus units
    • C10L2290/08Drying or removing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其涉及在利用再热蒸汽干燥煤的多级干燥机中,经过调节使再热蒸汽以一定的压力喷射至投入至移送装置上移送的煤,从而提高干燥效率的装置,将在第一煤干燥机中经一次干燥的煤投入第二煤干燥机进行二次干燥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一侧各连接用于供应再热器产生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而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内侧上部各结合安装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从而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

Description

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再热蒸汽干燥煤的装置,尤其涉及在利用再热蒸汽干燥煤的多级干燥机中,经过调节使再热蒸汽以一定的压力喷射至投入至移送装置上移送的煤,从而提高干燥效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以煤作为燃料进行发电的火力发电厂中,每产生500MW的电力需燃烧180ton/hr的煤,每台磨煤机向过滤供应约37ton的煤。在使用煤的500MW的火力发电厂,具备约500ton容量的煤仓约六个,其中五个进行正常的煤供应,而其余一个作为储备可使用一定时间的煤的储煤仓。
尤其是,在以煤作为燃料进行发电的火力发电厂中,对煤的标准火力设计标准为使用6,080Kcal/Kg,10%以下的低水分烟煤。一些火力发电厂使用进口煤,但因其中一部分的次烟煤的平均水分含量达到17%以上,从而降低锅炉的燃烧效率。当使用标准火力燃烧界限为5,400Kcal/Kg的煤时,因煤的发热量低,燃烧效率下降,将导致发电量的减少和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尤其是,当使用作为高水分的低热量煤的次烟煤时,因水分含量比设计标准高,搬运煤的移送系统的工作不顺畅,而且,在用磨煤机粉碎煤时,出现能率下降,因部分不完全燃烧导致的燃烧效率的降低,在锅炉内产生的热分布的偏流和以非正常状态运行的情况。但是,在火力发电厂中,为了节省燃料费用,次烟煤的使用比率实际上逐渐增加至约41~50%。
另外,因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期待和日本大地震导致核发电厂的破坏,引发安全问题,对火力发电厂的偏好增加,煤的需求和价格将持续上升。世界的煤炭市场的环境从以需求者为中心转变成以供应商为中心,从而稳定的煤的供求变难,高热量煤的生产量将维持目前的现状,从而将导致煤的供求不均衡。
在世界煤炭的总埋藏量中,低热量煤约占47%,虽然埋藏量大,但因发热量低,水分含量高,燃烧时发生燃烧不畅等问题。因此高水分低热量煤因难以完全燃烧,从而长被拒之于市场之外。目前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存在依赖石油的稳定的价格和核发电的低廉的生产单价的倾向,但近来因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和对核发电的不安全感等,使用煤的火力发电的建设较多。
现有的干燥煤的技术(热干燥)主要有:边旋转投入有煤的圆筒的壳(Shell)利用高温气体干燥内部的煤粒子的旋转干燥方式;在自上而下供应煤的同时,使高温的干燥气体自下而上上升以进行干燥的气动(Flash、Pneumatic)干燥方式;使高温的干燥气体伴随微细的粒子上升的同时干燥煤的流化床(Fluid-Bed)干燥方式。
煤的水分分为附着于煤粒子之间的孔隙的表面水分和结合于内部的气孔中的结合水分。表面水分中在产地的清洗过程和运输及存储时喷洒的水分占大部分,其量取决于表面积和吸水性,粒子越小表面积越大,形成粒子和粒子之间的毛细管,吸附水分,从而增加含水率。结合水分是形成于煤的生成期,多少的顺序为褐煤、烟煤(沥青煤、亚烟煤)、无烟煤。煤中的水分越多发热量越低,运费也增加,从而有必要在煤的混合、粉碎、分离等过程中控制水分。
尤其是,在通过多级干燥机,即形成有供再热蒸汽通过的多个贯通孔的传送带或多个结合在一起的移送板移送粉碎的煤的同时,向干燥机下方喷射高温的再热蒸汽干燥煤的装置中,因再热蒸汽不能均匀喷射至投入到移送板上的煤,存在无法有效干燥包含于煤中的水分的问题。因此,为了干燥煤需增加干燥机的级数或长度,用于干燥的再热蒸汽的供应量变多,增加煤干燥的费用及时间。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先行技术,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216827号公开在过热蒸汽干燥装置的管道内安装用于移送煤的蒸汽传送带,管道上连接过热蒸汽供应管,从过热蒸汽喷射管向移送的煤喷射过热蒸汽的技术。但是,蒸汽只喷射到投入至蒸汽传送带上的煤的表面或在煤结成团或密度高的部分,过热蒸汽无法有效喷射至煤粒子或孔隙,从而存在降低干燥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在将用作火力发电厂的燃料的煤移送至干燥机的过程中利用再热蒸汽进行干燥的煤炭干燥装置中,在投入至干燥机的煤通过移送装置移送的过程中,向煤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从而有效干燥煤。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对煤有效的干燥维持煤适当的含水率,提高煤的发热量,以提高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燃烧效率,节省燃料使用量。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调节包含于煤中的水分,防止不完全燃烧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干燥技术和可适用于活力发电厂的技术。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在一种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包括:第一煤干燥机,一对第一驱动链轮和一对第一从动链轮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一链条结合,第一链条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一移送板,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的上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一移送板的一对第一导轨,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的下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一移送板的一对第二导轨,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一蒸汽室,在上述下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二蒸汽室,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一废气室,在上述下侧第一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二废气室;
第二煤干燥机,一对第二驱动链轮和一对第二从动链轮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二链条结合,第二链条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二移送板,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的上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二移送板的一对第三导轨,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的下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二移送板的一对第四导轨,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三蒸汽室,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四蒸汽室,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三废气室,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四废气室;
将在上述第一煤干燥机中经一次干燥的煤投入第二煤干燥机进行二次干燥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
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一侧各连接用于供应再热器产生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内侧上部各结合安装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从而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在一种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包括:第一煤干燥机,一对第一驱动链轮和一对第一从动链轮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一链条结合,第一链条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一移送板,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的上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一移送板的一对第一导轨,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的下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一移送板的一对第二导轨,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一蒸汽室,在上述下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二蒸汽室,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一废气室,在上述下侧第一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二废气室;
第二煤干燥机,一对第二驱动链轮和一对第二从动链轮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二链条结合,第二链条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二移送板,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的上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二移送板的一对第三导轨,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的下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二移送板的一对第四导轨,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三蒸汽室,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四蒸汽室,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三废气室,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四废气室;
包括煤定量供应机,其在上述第一移送板两侧中心和第一链条之间各铰链结合第一移送辊,在上述第一移送棍左侧和右侧,第一辅助辊各铰链结合于第一移送板侧面,在上述第二移送板两侧中心和第二链条之间各铰链结合第二移送辊,在上述第二移送棍左侧和右侧,第二辅助辊各铰链结合于第二移送板侧面,使从上述第二导轨分离的下侧第一移送板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上升支撑的第一导引条,在第一驱动链轮上部沿侧面安装至下部,使从上述第一导轨分离的上侧第一移送板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下降支撑的第二导引条,在第二驱动链轮下部沿侧面安装至上部,使从上述第四导轨分离的下侧第二移送板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上升支撑的第三导引条,在第二驱动链轮上部沿侧面安装至下部,使从上述第三导轨分离的上侧第二移送板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下降支撑的第四导引条,在第二驱动链轮下部沿侧面安装至上部,并向上述第一移送板的向上的表面供应一定量的煤;
将在上述第一煤干燥机中经一次干燥的煤投入第二煤干燥机进行二次干燥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
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一侧各连接用于供应再热器产生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内侧上部各结合安装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从而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一蒸汽喷射孔的打孔率占相对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的全部面积的10~15%为宜。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侧壁突出安装用于水平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的第一限制器。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具备于各安装在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侧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底面的第一固定部件上固定第一支撑部件,在具备于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侧底面的第二固定部件上固定第二支撑部件,在上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之间安装结合有具备一定大小的弹力的弹性体的第一弹性支撑体,第一弹性支承体安装多个以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并在与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之间形成第一空间部,而且,利用流入第一空间部的蒸汽压提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从而使再热蒸汽喷射压力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保持不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一弹性支承体的外周被容器包住。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各设置于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上部或下部,安装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二蒸汽喷射孔的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
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二蒸汽喷射孔的打孔率占相对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的全部面积的10~15%为宜。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侧壁突出安装用于水平支撑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的第二限制器。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具备于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底面的第三固定部件上固定第一支撑部件,在具备于上述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表面的第四固定部件上固定第二支撑部件,在上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之间安装结合有具备一定大小的弹力的弹性体的第二弹性支撑体,第二弹性支承体安装多个以支撑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并在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之间形成第二空间部,而且,利用流入第二空间部的蒸汽压提升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从而使再热蒸汽喷射压力通过第二蒸汽喷射孔保持不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二弹性支承体的外周被容器包住。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移送板左右侧上端一体结合护档,而在上述移送板左右侧下端一体结合遮蔽板,在安装于上述移送板下部的蒸汽室两侧壁各固定安装具有弹性的蒸汽压调节器一侧,在上述蒸汽压调节器表面与上述遮蔽板接触的状态下,当从上述蒸汽室传递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蒸汽压加压具有一定弹性的蒸汽压调节器,从而使再热蒸汽从蒸汽压调节器和遮蔽板之间排出。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蒸汽压调节器呈板形或U字形且由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蒸汽压调节器包括一侧各固定于蒸汽室的两侧壁的固定板、表面与上述遮蔽板表面接触的运行板,而上述固定板另一侧和运行板一侧被弹簧弹性支撑。
另外,在本发明中,包括蒸汽压调节器,在上述移送板左右侧上端一体结合护档,而在上述移送板左右侧下端一体结合遮蔽板,包括:导板,一侧各固定结合于安装于上述移送板下部的蒸汽室两侧壁,在中央形成长孔,在长孔两侧按一定间隔形成多个通孔;运行部件,在上述导板上部与遮蔽板接触安装;升降板,在上述运行部件底面向下部突出形成,并插入上述长孔进行升降;及多个导引棒,在上述运行部件底面向下部突出形成,插入上述通孔进行升降,并在运行部件底面和导板表面之间被弹簧弹性支承;而在上述蒸汽压调节器表面与上述遮蔽板接触的状态下,当从上述蒸汽室传递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蒸汽压加压具有一定弹性的蒸汽压调节器,从而使再热蒸汽从蒸汽压调节器和遮蔽板之间排出。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运行部件的一侧面与上述蒸汽室侧壁接触。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蒸汽室侧壁,沿外侧水平方向突出安装阻断突起,以使上述运行部件与阻断突起接触。
另外,在本发明中,包括:第一喷射盖,呈圆筒状突出结合于形成在上述第一移送板的各通孔,上端贯通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喷射孔,而在侧面贯通形成多个第二喷射孔;第二喷射盖,呈圆筒状突出结合于形成在上述第二移送板的各通孔,上端贯通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喷射孔,而在侧面贯通形成多个第二喷射孔;上述第一喷射盖将各从上述第一蒸汽室及第二蒸汽室喷射的再热蒸汽,贯通装载于上侧及下侧第一移送板的向上的表面移送的煤堆,向上部及侧面分散喷射,而上述第二喷射盖将各从上述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喷射的再热蒸汽,贯通装载于上侧及下侧第二移送板的向上的表面移送的煤堆,向上部及侧面分散喷射,从而对煤进行干燥。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一喷射盖及第二喷射盖内部,通过支撑片可结合用于分散再热蒸汽压力的压力维持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可连接分成多个的分配蒸汽供应管。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多级煤干燥机中,通过以均匀的压力将高温的再热蒸汽喷射至煤表面和内部,去除残存于作为火力发电厂的使用燃料的煤表面和内部的水分,防止煤的不完全燃烧,提高煤的热量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出,提高系统的防腐性及耐久性,减少煤的水分减少引起的自燃,提高磨煤机的粉碎能力及煤燃烧时的发电锅炉的热分布,消除煤移送时的拥堵现象,通过提高需求量少的低阶煤的利率用,提高煤供应的稳定性。另外,可使用较之高热量煤价格低廉的低热量煤,通过降低煤进口量节省燃料费及成本,相对减少煤的消耗量,从而减少燃烧气体所产生的废弃物及污染物质的排出,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的正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的侧面结构图;
图4为在本发明的煤干燥装置中安装再热蒸汽供应室的主要部分斜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斜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运行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变形例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斜视图;
图8为图7的运行截面图;
图9为在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连接分配蒸汽供应管的斜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安装再热蒸汽供应室的主要部分斜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弹性支撑体斜视图;
图12a及图12b为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运行截面图;
图13为本发明变形例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截面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在再热蒸汽供应室安装蒸汽压调节器的斜视图;
*图15为在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中安装蒸汽压调节器的煤干燥装置的侧面图;
图16a及图16b为安装于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蒸汽压调节器的运行截面图;
图17为本发明变形例的在再热蒸汽供应室安装蒸汽压调节器的截面图;
图18a及图18b为安装于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蒸汽压调节器的运行截面图;
图19为本发明变形例的在再热蒸汽供应室安装蒸汽压调节器的截面图;
*图20a及图20b为安装于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蒸汽压调节器的运行截面图;
图2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在再热蒸汽供应室安装蒸汽压调节器的斜视图;
图22为在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中安装蒸汽压调节器的煤干燥装置的侧面图;
图23a及图23b为安装于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蒸汽压调节器的运行截面图;
图24及图25各为安装于本发明的再热蒸汽供应室的蒸汽压调节器的变形例截面图;
图26及图2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结合喷射盖的移送板和安装再热蒸汽供应室的主要部分斜视图;
图28为结合于本发明的移送板的喷射盖斜视图;
图29a为结合于本发明的移送板的喷射盖截面图;图29b为喷射盖的运行截面图;
图30为结合于本发明的移送板的喷射盖的另一例斜视图;
图31和图3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安装再热蒸汽供应室的主要部分斜视图;
图33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移送装置的主要部分分离斜视图;
图34及图35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移送装置的运行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利用传送带或移送板等移送装置移送煤的同时进行干燥时,向投入至形成有多个通孔的移送装置上的具备一定含水率的煤,以均匀的压力喷射再热蒸汽,从而提高煤的干燥效果。尤其是,供应再热蒸汽的蒸汽室安装于煤干燥装置的下方,从而在磨碎的煤通过移送装置移送的过程中,以一定的压力喷射再热器产生并供应的高温的再热蒸汽,从而干燥煤。
在图1中,储煤仓200是保管及储存用作火力发电厂的锅炉燃料的煤的地方。煤包含表面水分和内部水分。尤其是,储存于储煤仓200的煤定期洒水防止煤末的飞散。储存于储煤仓200的煤通过传送带系统的移送装置移送至煤干燥装置100。此时,可将未去除水分的储煤仓10的煤移送至与煤干燥装置连接的干燥用煤供应槽300进行存储。另外,存储于煤供应槽300的煤通过煤定量供应机400按一定量供应至煤干燥装置100。煤干燥装置100包括多层安装的第一煤干燥机100及用于自然干燥经第二煤干燥机140排出的煤的第三煤干燥机170。第一煤干燥机110和第二煤干燥机140大致以相同的结构构成。经第三煤干燥机170自然干燥的煤储存于储存槽600之后,作为火力发电厂700的锅炉燃料供应。
在图中,表示安装本发明的在煤干燥装置中安装有供应再热蒸汽的蒸汽室的煤干燥机100的示例。煤干燥机100包括多级干燥机,即第一煤干燥机110、对经第一煤干燥机干燥的煤进行二次干燥的第二煤干燥机140及对经第二煤干燥机干燥的煤进行自然干燥之后,供应至干燥煤储存槽600的第三煤干燥机170,而从煤定量供应机400投入的煤经多级干燥机供应。
在第一煤干燥机100中,一对第一驱动链轮111和一对第一从动链轮112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一链条113结合,第一链条113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一移送板114,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111和第一从动链轮112之间的上侧第一链条113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一移送板114的一对第一导轨115,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111和第一从动链轮112之间的下侧第一链条113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一移送板114的一对第二导轨116,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113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500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一蒸汽室120,在上述下侧第一链113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500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二蒸汽室123,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113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一废气室124,在上述下侧第一链条113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二废气室126。
另外,在第二煤干燥机140中,一对第二驱动链轮141和一对第二从动链轮142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二链条143结合,第二链条143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二移送板144,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141和第二从动链轮142之间的上侧第二链条143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二移送板144的一对第三导轨145,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141和第二从动链轮142之间的下侧第二链条143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二移送板144的一对第四导轨146,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143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500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三蒸汽室150,在上述下侧第二链143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500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四蒸汽室153,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143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三废气室154,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113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四废气室156。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第一蒸汽室120和第二蒸汽室123一侧各连接用于供应在再热器500中产生的高温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121,而在第三蒸汽室150和第四蒸汽室153一侧各连接用于供应在再热器500中产生的高温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151。另外,在第一蒸汽室120、第二蒸汽室123、第三蒸汽室150及第四蒸汽室153内侧上部,各结合安装贯通形成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11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3各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均匀压力的再热蒸汽。
如图3所示,第一蒸汽室120安装于第一导轨115下方,而第二蒸汽室123安装于第二导轨116下方。另外,第三蒸汽室150安装于第三导轨145下方,而第四蒸汽室153安装于第四导轨146下方。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3可分为一个以上安装。
另外,在图4中,在第一导轨115上安装第一废气室124,在第二导轨115上安装第二废气室126,在第三导轨145上安装第三废气室154,在第四导轨146上安装第四废气室156。第一废气室124至第四废气室156可分为一个以上安装。第一废气室124至第四废气室156捕集各从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6喷射之后变化的废弃之后,通过第一气体排出管125或第二气体排出管155排出至外部。
在第一移送板114上形成多个通孔114a,以使从第一蒸汽室120和第二蒸汽室123喷射的再热蒸汽贯通第一移送板114与煤粒子接触。在第一移送板114上端面左右侧具备一定高度的护档114b,以防止投入的煤堆向第一移送板114向左侧或右侧方向洒落。护档114b大致呈梯子形状,是上面宽下面窄的上宽下窄的形状。因此,第一移送板114的护档114b和相邻的护档114b的上部重叠。此时,第一移送板114的护档114b与相邻的护档114b大致呈之字形方向设置为宜。另外,在第一移送板114下端面左右侧具备遮蔽板114c,以防止从第一蒸汽室120第二蒸汽室123喷射的再热蒸汽各喷射至第一蒸汽室120和第二蒸汽室123左右侧而产生损失。
另外,在第二移送板144上形成多个通孔144a,以使从第三蒸汽室150和第四蒸汽室153喷射的再热蒸汽贯通第二移送板144与煤粒子接触。在第二移送板144上端面左右侧具备一定高度的护档144b,以防止投入的煤堆向第二移送板114向左侧或右侧方向洒落。护档144b大致呈梯子形状,是上面宽下面窄的上宽下窄的形状。因此,第二移送板144的护档144b和相邻的护档144b的上部重叠。此时,第二移送板144的护档144b与相邻的护档144b大致呈之字形方向设置为宜。另外,在第二移送板144下端面左右侧具备遮蔽板144c,以防止从第三蒸汽室150第四蒸汽室153喷射的再热蒸汽各喷射至第三蒸汽室150和第四蒸汽室153左右侧而产生损失。
下面结合图5至图9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在图5中,蒸汽室120在内部形成用于收容再热蒸汽的空间部。在蒸汽室120一侧连接用于供应再热器500产生的高温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121。在蒸汽室120内侧上部结合贯通形成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11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尤其是,在蒸汽室120上端可结合贯通形成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11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
上述蒸汽室120安装于形成有多个通孔的移送板下方,一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
第一蒸汽喷射孔11的打孔率占相对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全部面积的约10~15%为宜。
在图6中,在铰链结合于各链条113、143的多个移送板114、144上移送作为干燥对象的煤堆,在移送板114、144下方安装蒸汽室120、123、150、153,而且,通过蒸汽供应管121、151向蒸汽室供应高温的再热蒸汽。此时,供应至各蒸汽室的再热蒸汽填充于内侧第一空间部14之后,通过按一定间隔形成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蒸汽喷射孔11以均匀的压力喷射再热蒸汽。因此,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的再热蒸汽通过形成于移送板114、144的通孔114a、144a喷射至煤C粒子上。因此,高温的再热蒸汽通过煤C表面和煤之间的孔隙透过,以蒸发包含于煤C中的水分。尤其是,因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蒸汽喷射孔11均匀排列,可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使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透过移送板114、144上的全部煤C上,从而提高干燥效果。
另外,在图7中,作为本发明的蒸汽室的另一实施例,在安装于第一蒸汽室12-至第四蒸汽室153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上部,安装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二蒸汽喷射孔13的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可安装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上部,且可安装一个以上。
在图8中,通过蒸汽供应管121、151供应的高温的再热蒸汽填充于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3各内侧第一空间部14之后,通过按一定间隔形成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蒸汽喷射孔11,以均匀的压力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和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之间的第二空间部15喷射再热蒸汽。另外,填充于第二空间部15的再热蒸汽通过形成于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的第二蒸汽喷射孔13喷射。因此,从蒸汽供应管121、151向各自的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3的第一空间部14供应再热蒸汽,则在第一空间部14首先分散再热蒸汽的压力,以维持均匀的压力。另外,填充于第一空间部14的再热蒸汽通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至第二空间部15之后,在第二空间部15再次分散再热蒸汽的压力,以维持均匀的压力。
因此,填充于第二空间部15的再热蒸汽通过形成于移送板114、144上的通孔114a、144a喷射至煤C粒子上。因此,高温的再热蒸汽通过煤C表面和煤之间的孔隙透过,以蒸发包含于煤C中的水分。尤其是,因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的第二蒸汽喷射孔13均匀排列,可通过第二蒸汽喷射孔13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使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透过移送板114、144上的全部煤C上,从而提高干燥效果。
另外,第二蒸汽喷射孔13的打孔率占相对于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的全部面积的10~15%为宜。
另外,在图9中,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蒸汽室一侧连接分成多个的分配蒸汽供应管20。即分配蒸汽供应管20连接于各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3一侧,向各第一空间部14填充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因此,各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3通过经分配蒸汽供应管20分开供应的再热蒸汽供应及填充更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最终向移送板上的全部煤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
下面结合图10至图13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在图10中,蒸汽室120在内部形成用于收容再热蒸汽的空间部。在蒸汽室120一侧连接用于供应再热器500产生的高温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121。在蒸汽室120内侧上部安装贯通形成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11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尤其是,在蒸汽室120上端可结合贯通形成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11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
上述蒸汽室120安装于形成有多个通孔的移送板下方,一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
在图11中,在具备于安装在蒸汽室120内侧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底面的第一固定部件35上固定第一支撑部件31,而在具备于蒸汽室120内侧底面的第二固定部件36上固定第二支撑部件32。在第一支撑部件31和第二支撑部件32之间安装结合有具备一定大小的弹力的弹性体33的多个第一弹性支撑体30。第一弹性支撑体30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在与蒸汽室120之间形成第一空间部14,而且,利用流入第一空间部14的蒸汽压提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从而使再热蒸汽喷射压力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保持不变。
即在图12a中,当蒸汽压不流入蒸汽室120的第一空间部14时,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通过弹性体33的弹力与蒸汽室120的底面保持一定间距。但是,当蒸汽压流入蒸汽室120的第一空间部14,则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被蒸汽压提升,以在第一空间部14形成均匀的蒸汽压。因此,使形成于第一空间部14的均匀的蒸汽压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至移送板。另外,若蒸汽压不流入蒸汽室120,则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通过弹性体33的弹力回到原位。弹性体33选用拉伸弹簧为宜,但也可使用压缩弹簧。另外,第一弹性支撑体30在蒸汽室120的底面和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之间按一定间隔安装多个,并具备第一弹性支撑体30可从蒸汽室120的底面均匀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弹性为宜。在第一弹性支撑体30的外周结合容器30以防止外部的异物固着在弹性体上。
另外,在蒸汽室120内侧壁突出安装用于水平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限制器37。第一限制器37在第一空间部14不产生蒸汽压时,起到水平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边缘的作用。
尤其是,在图12b中,在铰链结合于各链条113、143的多个移送板114、144上移送作为干燥对象的煤C,在移送板114、144下方安装蒸汽室120、123、150、153,而且,通过蒸汽供应管121、151向蒸汽室供应高温的再热蒸汽。供应至各蒸汽室的再热蒸汽填充于第一空间部14之后形成一定的压力,并利用上述压力提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此时,通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第一空间部14形成流入的再热蒸汽本身的一次压力和通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二次压力。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通过结合于蒸汽室底面的多个第一弹性支撑体30的弹性提升至一定高度。另外,在第一空间部14维持一定压力的再热蒸汽,通过按一定间隔形成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蒸汽喷射孔11以均匀的压力被喷射。
因此,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的再热蒸汽通过形成于移送板114、144的通孔114a、144a喷射至煤C的各粒子上。因此,高温的再热蒸汽通过煤的表面和煤粒子之间的孔隙透过,以蒸发包含于煤粒子中的水分。尤其是,因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蒸汽喷射孔11均匀排列,可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使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透过移送板114、144上的全部煤C上,从而提高干燥效果。另外,因由多个第一弹性支撑体30弹性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从而可喷射更加均匀的蒸汽压。
另外,在图13中,作为本发明的蒸汽室的另一实施例,在安装于第一蒸汽室12-至第四蒸汽室153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上部,安装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二蒸汽喷射孔13的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
另外,在具备于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底面的第三固定部件45上固定第一支撑部件41,而在具备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表面的第四固定部件46上固定第二支撑部件42。在第一支撑部件41和第二支撑部件42之间安装结合有具备一定大小的弹力的弹性体43的第二弹性支撑体40。第二弹性支撑体40安装多个以支撑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另外,在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和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之间形成第二空间部15。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通过流入第二空间部15的蒸汽压被提升,从而使再热蒸汽的喷射压力通过第二蒸汽喷射孔13保持不变。在第二弹性支撑体40的外周结合容器44以防止外部的异物固着在弹性体上。
另外,在蒸汽室120内侧壁突出安装用于水平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限制器37,且突出安装用于水平支撑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的第二限制器47。第一限制器37在第一空间部14不产生蒸汽压时,起到水平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边缘的作用,而第二限制器47在第二空间部15不产生蒸汽压时,起到水平支撑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的边缘的作用。
因此,在铰链结合于各链条113、143的多个移送板114、144上移送作为干燥对象的煤C,在移送板114、144下方安装蒸汽室120、123、150、153,而且,通过蒸汽供应管121、151向蒸汽室供应高温的再热蒸汽。供应至各蒸汽室的再热蒸汽填充于第一空间部14之后形成一定的压力,并利用上述压力提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此时,通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第一空间部14形成流入的再热蒸汽本身的一次压力和通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二次压力。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通过结合于蒸汽室底面的多个第一弹性支撑体30的弹性提升至一定高度。另外,在第一空间部14维持一定压力的再热蒸汽,通过按一定间隔形成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蒸汽喷射孔11以均匀的压力被喷射。
另外,从第一空间部14经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的再热蒸汽,填充于第二空间部15之后形成一定的压力,并利用该压力提升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此时,通过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第二空间部15形成流入的再热蒸汽本身的一次压力和通过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的二次压力。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通过结合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表面的多个第二弹性支撑体40的弹性提升至一定高度。另外,在第二空间部15维持一定压力的再热蒸汽,通过按一定间隔形成于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的第二蒸汽喷射孔13以均匀的压力被喷射。
因此,通过第二蒸汽喷射孔13喷射的再热蒸汽通过形成于移送板114、144的通孔114a、144a喷射至煤C的各粒子上。因此,高温的再热蒸汽通过煤的表面和煤粒子之间的孔隙透过,以蒸发包含于煤粒子中的水分。尤其是,因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的第二蒸汽喷射孔13均匀排列,可通过第二蒸汽喷射孔13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使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透过移送板114、144上的全部煤C上,从而提高干燥效果。另外,因由多个第二弹性支撑体40弹性支撑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从而可喷射更加均匀的蒸汽压。如上所述,利用通过被安装于蒸汽室的第一空间部14的第一弹性支撑体30弹性支撑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均匀分散的蒸汽压力,及通过被安装于蒸汽室的第二空间部15的第二弹性支撑体40弹性支撑的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2更均匀地分散喷射的再热蒸汽压力,使更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透过移送板114、144上的全部煤C,从而更有效快速地干燥煤C。
下面结合图14至图20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在图14及图15中,在移送板114、144左右侧上端一体结合护档114b、144b,在移送板114、144左右侧下端一体结合遮蔽板114c、144c,而在安装于移送板114、144下部的蒸汽室120两侧壁,各通过固定部件51固定安装具备弹性的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为大致呈平板状的板簧。
另外,若从蒸汽室120喷射至移送板114、144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则将吹起被装载于移送板114、144上移送的小粒子的煤产生粉尘,从而需调节从蒸汽室120向移送板114、144喷射的蒸汽压。
因此,在图16a中,在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表面与遮蔽板114c、144c底面接触的状态下,当从蒸汽室120传递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蒸汽压加压具备弹性的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使再热蒸汽从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和遮蔽板114c、144c之间排出,从而调节一定压力以上的蒸汽压。
在图16b中,在铰链结合于各链条113、143的多个移送板114、144上移送作为干燥对象的煤C,在移送板114、144下方安装蒸汽室120、123、150、153,而且,通过蒸汽供应管121、151向蒸汽室供应高温的再热蒸汽。供应至各蒸汽室的再热蒸汽填充于空间部14之后形成一定的压力,并利用上述压力提升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此时,通过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空间部14形成流入的再热蒸汽本身的一次压力和通过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二次压力。
因此,通过蒸汽喷射孔11喷射的再热蒸汽通过形成于移送板114、144的通孔114a、144a喷射至煤C的各粒子上。因此,高温的再热蒸汽通过煤的表面和煤粒子之间的孔隙透过,以蒸发包含于煤粒子中的水分。尤其是,因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蒸汽喷射孔11均匀排列,可通过蒸汽喷射孔11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使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透过移送板114、144上的全部煤C上,从而提高干燥效果。此时,当从蒸汽室120喷射一定压力以上的再热蒸汽时,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的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之间的蒸汽压增加,而该蒸汽压将分散至蒸汽室120的左右侧。固定于蒸汽室120侧壁并与遮蔽板114c、144c接触的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被从蒸汽室120分散的蒸汽压下压至下部,从而在与遮蔽板114c、144c之间产生缝隙。因再热蒸汽从因蒸汽压产生的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和遮蔽板114c、144c之间的缝隙排出,降低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的蒸汽压,从而随之也降低喷射至移送板114、144的再热蒸汽的压力。另外,若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的蒸汽压降低,则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通过弹性回到遮蔽板114c、144c底面,从而阻断排出的再热蒸汽。因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具有大致与板簧相同的特性,因此,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的弹力选用与在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形成的蒸汽压力之间达到相互的力的均衡的弹力为宜。即当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所形成的蒸汽压大于所设定的蒸汽压,即吹起煤粒子产生粉尘的蒸汽压时,第一蒸汽压调节器50提供可从遮蔽板114c、144c分离的弹力为宜。
另外,在图17中,作为另一实施例,再热蒸汽供应室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在移送板114、144左右侧上端一体结合护档114b、144b,在移送板114、144左右侧下端一体结合遮蔽板114c、144c,而在安装于移送板114、144下部的蒸汽室120两侧壁,各通过固定部件61固定安装具备弹性的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大致呈U字形状并具备弹力。
因此,在图18a中,在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表面与遮蔽板114c、144c底面接触的状态下,当从蒸汽室120传递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蒸汽压加压具备弹性的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使再热蒸汽从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和遮蔽板114c、144c之间排出,从而调节一定压力以上的蒸汽压。
在图18b中,当从蒸汽室120喷射一定压力以上的再热蒸汽时,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的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之间的蒸汽压增加,而该蒸汽压将分散至蒸汽室120的左右侧。固定于蒸汽室120侧壁并与遮蔽板114c、144c接触的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被从蒸汽室120分散的蒸汽压下压至下部,从而在与遮蔽板114c、144c之间产生缝隙。因再热蒸汽从因蒸汽压产生的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和遮蔽板114c、144c之间的缝隙排出,降低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的蒸汽压,从而随之也降低喷射至移送板114、144的再热蒸汽的压力。另外,若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的蒸汽压降低,则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通过弹性回到遮蔽板114c、144c底面,从而阻断排出的再热蒸汽。因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为具备弹性的U字形状,因此,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的弹力选用与在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形成的蒸汽压力之间达到相互的力的均衡的弹力为宜。即当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所形成的蒸汽压大于所设定的蒸汽压,即吹起煤粒子产生粉尘的蒸汽压时,第二蒸汽压调节器60提供可从遮蔽板114c、144c分离的弹力为宜。
另外,在图19中,作为另一实施例,再热蒸汽供应室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在移送板114、144左右侧上端一体结合护档114b、144b,在移送板114、144左右侧下端一体结合遮蔽板114c、144c,而在安装于移送板114、144下部的蒸汽室120两侧壁,各固定安装具备弹性的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大致呈└字形状并具备弹力。尤其是,在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中,固定板71和运行板72通过铰链73结合。固定板71的一侧固定于蒸汽室120的侧壁,而固定板71的另一侧与铰链73结合。固定板71大致呈板状。运行板72大致呈└字形状且表面与遮蔽板114c、144c底面接触。运行板72的一侧通过铰链73结合。尤其是,通过铰链73结合的固定板71和运行板72被弹簧弹性支承。
因此,在图20a中,在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的运行板72表面与遮蔽板114c、144c底面接触的状态下,当从蒸汽室120传递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蒸汽压加压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以使通过铰链73弹性支承的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的运行板被下压,使再热蒸汽从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和遮蔽板114c、144c之间排出,从而调节一定压力以上的蒸汽压。
在图20b中,当从蒸汽室120喷射一定压力以上的再热蒸汽时,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的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之间的蒸汽压增加,而该蒸汽压将分散至蒸汽室120的左右侧。在固定板71固定于蒸汽室120侧壁,而与固定板71通过铰链73结合的运行板72与遮蔽板114c、144c接触的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中,运行板72被从蒸汽室120分散的蒸汽压下压至下部,从而在与遮蔽板114c、144c之间产生缝隙。因再热蒸汽从因蒸汽压产生的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的运行板72和遮蔽板114c、144c之间的缝隙排出,降低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的蒸汽压,从而随之也降低喷射至移送板114、144的再热蒸汽的压力。另外,若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的蒸汽压降低,则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的运行板72通过与固定板71通过铰链73结合的弹簧74的弹性回到遮蔽板114c、144c底面,从而阻断排出的再热蒸汽。因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的运行板72为具备弹性的└字形状,因此,结合于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的运行板72和固定板71之间的弹簧74的弹力选用与在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形成的蒸汽压力之间达到相互的力的均衡的弹力为宜。即当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所形成的蒸汽压大于所设定的蒸汽压,即吹起煤粒子产生粉尘的蒸汽压时,与第三蒸汽压调节器70的运行板72结合的弹簧74提供可从遮蔽板114c、144c分离的弹力为宜。
下面结合图21至图25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的第四实施例。
在图21及图22中,在移送板114、144左右侧上端一体结合护档114b、144b,在移送板114、144左右侧下端一体结合遮蔽板114c、144c,而在安装于移送板114、144下部的蒸汽室120两侧板,各固定安装具备弹性的蒸汽压调节器80。
尤其是,蒸汽压调节器80在安装于移送板114、144下部的蒸汽室120两侧壁各安装导板81。导板81在中央沿长度方向,即与蒸汽室120侧壁平行的方向新城长孔82。在长孔82的两侧按一定间隔形成多个通孔83。导板81大致呈平板形状并固定于蒸汽室120两侧壁,而且,可利用固定部件固定。
在导板81上部安装运行部件84。运行部件84在导板81上部与遮蔽板114c、144c底面接触。运行部件84为大致呈匚字形状的型腔,槽部分的内侧底面与遮蔽板114c、144c接触。
升降板85为在运行部件84底面向下部突出的板状。升降板85插入形成于导板81的长孔82进行升降。在升降板85的两侧结合多个导引棒86。导引棒86为在运行部件84底面向下部突出形成的棒状,各插入形成于导板81的通孔83进行升降。另外,导引棒86在运行部件84底面和导板81表面之间被弹簧87弹性支承。
另外,若从蒸汽室120喷射至移送板114、144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则将吹起被装载于移送板114、144上移送的小粒子的煤产生粉尘,从而需调节从蒸汽室120向移送板114、144喷射的蒸汽压。
因此,在图23a中,在蒸汽压调节器80的运行部件84内侧表面与遮蔽板114c、144c接触的状态下,当从蒸汽室120传递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蒸汽压加压被运行部件84底面的导引棒86弹性支撑的弹簧87,使再热蒸汽从形成于蒸汽压调节器80的运行部件84和遮蔽板114c、144c之间的间隙排出,从而调节一定压力以上的蒸汽压。
在图23b中,在铰链结合于各链条113、143的多个移送板114、144上移送作为干燥对象的煤C,在移送板114、144下方安装蒸汽室120、123、150、153,而且,通过蒸汽供应管121、151向蒸汽室供应高温的再热蒸汽。供应至各蒸汽室的再热蒸汽填充于空间部14之后形成一定的压力,并利用上述压力提升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此时,通过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空间部14形成流入的再热蒸汽本身的一次压力和通过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二次压力。
因此,通过蒸汽喷射孔11喷射的再热蒸汽通过形成于移送板114、144的通孔114a、144a喷射至煤C的各粒子上。因此,高温的再热蒸汽通过煤的表面和煤粒子之间的孔隙透过,以蒸发包含于煤粒子中的水分。尤其是,因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的蒸汽喷射孔11均匀排列,可通过蒸汽喷射孔11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使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透过移送板114、144上的全部煤C上,从而提高干燥效果。
此时,当从蒸汽室120喷射一定压力以上的再热蒸汽时,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的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之间的蒸汽压增加,而该蒸汽压将分散至蒸汽室120的左右侧。分散的蒸汽压将加压与遮蔽板114c、144c接触的运行部件84,而运行部件84推下各插入形成于导板81的长孔82和多个通孔83的升降板85和导引棒86。此时,原来与遮蔽板114c、144c接触的运行部件84下移而形成缝隙,而蒸汽室120的蒸汽压通过缝隙排出。另外,升降板85包括阻断在蒸汽室120中产生的蒸汽压无故排出至外部的功能。
因再热蒸汽从因蒸汽室120的蒸汽压产生的蒸汽压调节器80的运行部件84和遮蔽板114c、144c之间的缝隙排出,降低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的蒸汽压,从而随之也降低喷射至移送板114、144的再热蒸汽的压力。另外,若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的蒸汽压降低至一定压力以下,则蒸汽压调节器80的运行部件84通过被导引棒86弹性支承的弹簧87的弹力上升,堵塞遮蔽板114c、144c和运行部件84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再热蒸汽不再排出。
设置于蒸汽压调节器80的运行部件84和导板81之间的导引棒86外周的弹簧87的弹力选用与在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形成的蒸汽压力之间达到相互的力的均衡的弹力为宜。即当移送板114、144和蒸汽室120之间所形成的蒸汽压大于所设定的蒸汽压,即吹起煤粒子产生粉尘的蒸汽压时,被设置于蒸汽压调节器80的导引棒86外周的弹簧87弹性支撑的运行部件84提供可从遮蔽板114c、144c分离的弹力为宜。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图24中,运行部件84的一侧面与蒸汽室120侧壁接触。
这使产生于蒸汽室120和移送板114、144之间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全部传递至运行部件84,从而更有效地调节蒸汽压。尤其是,运行部件84对蒸汽压做出更敏感的反应,从而通过遮蔽板114c、144c和运行部件84之间进行蒸汽压的排出或阻断。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图25中,在蒸汽室120侧壁向外侧水平方向突出安装阻断突起88,而运行部件84侧面与阻断突起88接触。
这使产生于蒸汽室120和移送板114、144之间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全部传递至运行部件84,从而更有效地调节蒸汽压。尤其是,运行部件84对蒸汽压做出更敏感的反应,从而通过遮蔽板114c、144c和运行部件84之间进行蒸汽压的排出或阻断。尤其是,因运行部件84侧面与阻断突起88接触,蒸汽室120的蒸汽压几乎无损失地作用于运行部件84,从而通过蒸汽压的调节防止在移送板表面移送的煤粒子无故吹起。
下面结合图26至图30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的第五实施例。
另外,在图28及图29a中,第一喷射盖1070呈突出结合于贯通形成在第一移送板114的通孔114a的圆筒形状。第一喷射盖1070在上端贯通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喷射孔1071,而在第一喷射盖1070的圆筒外周侧面贯通形成多个第二喷射孔1072。尤其是,而结合有第一喷射盖1070的第一移送板114,铰链结合于连接在第一煤干燥机110的第一驱动链轮111和第一从动链轮112之间的第一链条113。第一喷射盖1070通过第一喷射孔1071和第二喷射孔1072分散喷射从移送板114,即上侧第一移送板114下部的第一蒸汽室120喷射的再热蒸汽,而且,通过第一喷射孔1071和第二喷射孔1072分散喷射从下侧第一移送板114下部的第二蒸汽室123喷射的再热蒸汽。这在通过第一喷射孔1071从下部至上部向在移送板114表面以一定厚度装载移送的煤堆贯通喷射再热蒸汽的同时,通过第二喷射孔1072向煤堆的侧面内部喷射再热蒸汽,从而大幅提高煤干燥效率。
另外,第二喷射盖1080呈突出结合于贯通形成在第二移送板144的通孔144a的圆筒形状。第而喷射盖1080在上端贯通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喷射孔1081,而在第二喷射盖1080的圆筒外周侧面贯通形成多个第二喷射孔1082。尤其是,而结合有第二喷射盖1080的第二移送板144,铰链结合于连接在第二煤干燥机140的第二驱动链轮141和第一从动链轮142之间的第二链条143。第二喷射盖1080通过第一喷射孔1081和第二喷射孔1082分散喷射从移送板144,即上侧第二移送板144下部的第三蒸汽室150喷射的再热蒸汽,而且,通过第一喷射孔1081和第二喷射孔1082分散喷射从下侧第二移送板154下部的第四蒸汽室153喷射的再热蒸汽。这在通过第一喷射孔1081从下部至上部向在移送板144表面以一定厚度装载移送的煤堆贯通喷射再热蒸汽的同时,通过第二喷射孔1082向煤堆的侧面内部喷射再热蒸汽,从而大幅提高煤干燥效率。
在图29b中,突出形成于第一移送板114的第一喷射盖1070的高度,低于第一平整机30底面且低于装载的煤为宜。因此,从第一蒸汽室120喷射的再热蒸汽从第一喷射盖1070的第一喷射孔1071和第二喷射孔1072各分散喷射至装载于上侧第一移送板114移送的煤堆。因此,装载于上侧第一移送板114移送的煤堆,经过利用从第一喷射盖1070从上部及侧面喷射的再热蒸汽的干燥过程,提高煤堆C内部的干燥效率。
另外,经过利用从上侧第一移送板114的第一喷射盖1070喷射的再热蒸汽的干燥过程之后,装载于上侧第一移送板114的煤堆投至下侧第一移送板114表面上。从第二蒸汽室123喷射的再热蒸汽从第一喷射盖1070的第一喷射孔1071和第二喷射孔1072各分散喷射至装载于下侧第一移送板114移送的煤堆。装载于下侧第一移送板114的煤堆,移送过程中经过利用从第一喷射盖1070从上部及侧面喷射的再热蒸汽的干燥过程,提高煤堆C内部的干燥效率。
突出形成于第二移送板144的第二喷射盖1080的高度,低于第三平整机30底面且低于装载的煤为宜。因此,从第三蒸汽室150喷射的再热蒸汽从第二喷射盖1080的第一喷射孔1081和第二喷射孔1082各分散喷射至装载于上侧第二移送板144移送的煤堆。因此,装载于上侧第二移送板144移送的煤堆,经过利用从第二喷射盖1080从上部及侧面喷射的再热蒸汽的干燥过程,提高煤堆C内部的干燥效率。
从第四蒸汽室153喷射的再热蒸汽从第二喷射盖1080的第一喷射孔1081和第二喷射孔1082各分散喷射至装载于下侧第二移送板144移送的煤堆。装载于下侧第二移送板144的煤堆,移送过程中经过利用从第二喷射盖1080从上部及侧面喷射的再热蒸汽的干燥过程,提高煤堆C内部的干燥效率。
另外,在图30中,作为第一喷射盖1070及第二喷射盖1080另一实施例,在喷射盖内部,通过多个支撑片1074、1084各连接安装大致呈半球形状的压力维持件1073、1083。各压力维持件1073、1083使从相应蒸汽室喷射的再热蒸汽通过该压力维持件1073、1083维持一定压力之后,从第二喷射孔1072、1082喷射,而从各支撑片1074、1084之间排出的再热蒸汽各从上端的第一喷射孔1071、1081喷射。因此,安装于各喷射盖内部的压力维持件使再热蒸汽向侧面以一定压力喷射,以提高对煤堆侧面的干燥效果。
下面结合图31至图35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的第六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中,不仅包括移送板的构成及结构,而且还包括在多级干燥机中将在移送板上移送的煤堆降落供应至下面干燥机的移送板的构成及结构。
在图31及图32中,在第一导轨115上安装第一废气室124,在第二导轨115上安装第二废气室126,在第三导轨145上安装第三废气室154,在第四导轨146上安装第四废气室156。第一废气室124至第四废气室156可分为一个以上安装。第一废气室124至第四废气室156捕集各从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6喷射之后变化的废弃之后,通过第一气体排出管125或第二气体排出管155排出至外部。
尤其是,第一蒸汽室120安装于第一导轨115下方,而第二蒸汽室123安装于第二导轨116下方。另外,第三蒸汽室150安装于第三导轨145下方,而第四蒸汽室153安装于第四导轨146下方。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3可分为一个以上安装。
在图33中,在第一移送板114两侧中心和第一链条113之间各铰链结合第一移送棍133。即在第一移送棍133铰链结合于第一移送板114侧面中心和第一链条113之间。另外,在第一移送棍133的左侧和右侧,第一辅助辊134各交链结合于第一移送板114的侧面。第一辅助辊134通过铰链结合于第一移送板114侧面,即左侧和右侧。
尤其是,在第一导轨115和第二导轨116表面,各形成导引第一移送棍133及第一辅助辊134的旋转的槽115a及槽116a。因此,第一移送板114使交链结合的第一移送棍133和第一辅助辊134沿形成于第一导轨115表面的槽115a和形成于第二导轨116表面的槽116a移送。
另外,在图34和图35中,使从第二导轨116分离的下侧第一移送板114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上升支撑的第一导引条117,在第一驱动链轮111上部沿侧面安装至下部。在第一导引条117末端结合第一激发器117a,而第一激发器117a由轴旋转的辊构成。第一激发器117a安装于与上侧第一移送板114底面一侧接触的位置。
另外,使从第一导轨115分离的上侧第一移送板114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下降支撑的第二导引条119,在第一驱动链轮112下部沿侧面安装至上部。在第二导引条119末端结合第二激发器119a,而第二激发器119a由轴旋转的辊构成。第二激发器119a安装于与下侧第一移送板114底面一侧接触的位置。
另外,在第二煤干燥机140中,一对第二驱动链轮141和一对第二从动链轮142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二链条143结合,第二链条143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二移送板144,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141和第二从动链轮142之间的上侧第二链条143a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二移送板144的一对第三导轨145,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141和第二从动链轮142之间的下侧第二链条143b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二移送板144的一对第四导轨146,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143a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500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三蒸汽室150,在上述下侧第二链143b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500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四蒸汽室153,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143a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三废气室154,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143b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四废气室156。
在图33中,在第二移送板144两侧中心和第二链条113之间各铰链结合第二移送棍135。即在第二移送棍135铰链结合于第二移送板144侧面中心和第二链条143之间。另外,在第二移送棍135的左侧和右侧,第二辅助辊136各交链结合于第二移送板144的侧面。第二辅助辊136通过铰链结合于第二移送板144侧面,即左侧和右侧。
尤其是,在第三导轨145和第四导轨146表面,各形成导引第二移送棍135及第二辅助辊136的旋转的槽145a及槽146a。因此,第二移送板144使交链结合的第二移送棍135和第二辅助辊136沿形成于第三导轨145表面的槽145a和形成于第四导轨146表面的槽146a移送。
另外,在图34和图35中,使从第四导轨146分离的下侧第二移送板144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上升支撑的第三导引条157,在第二驱动链轮141上部沿侧面安装至下部。在第三导引条157末端结合第三激发器157a,而第三激发器157a由轴旋转的辊构成。第三激发器157a安装于与上侧第二移送板144底面一侧接触的位置。
另外,使从第三导轨145分离的上侧第二移送板144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下降支撑的第四导引条159,在第二驱动链轮142下部沿侧面安装至上部。在第四导引条159末端结合第四激发器159a,而第四激发器159a由轴旋转的辊构成。第四激发器159a安装于与下侧第二移送板144底面一侧接触的位置。
另外,在第一移送板114上形成多个通孔114a,以使从第一蒸汽室120和第二蒸汽室123喷射的再热蒸汽贯通第一移送板114与煤粒子接触。在第一移送板114上端面左右侧具备一定高度的护档114b,以防止投入的煤堆向第一移送板114向左侧或右侧方向洒落。护档114b大致呈梯子形状,是上面宽下面窄的上宽下窄的形状。因此,第一移送板114的护档114b和相邻的护档114b的上部重叠。此时,第一移送板114的护档114b与相邻的护档114b大致呈之字形方向设置为宜。另外,在第一移送板114下端面左右侧具备遮蔽板114c,以防止从第一蒸汽室120第二蒸汽室123喷射的再热蒸汽各喷射至第一蒸汽室120和第二蒸汽室123左右侧而产生损失。
另外,在第二移送板144上形成多个通孔144a,以使从第三蒸汽室150和第四蒸汽室153喷射的再热蒸汽贯通第二移送板144与煤粒子接触。在第二移送板144上端面左右侧具备一定高度的护档144b,以防止投入的煤堆向第二移送板114向左侧或右侧方向洒落。护档144b大致呈梯子形状,是上面宽下面窄的上宽下窄的形状。因此,第二移送板144的护档144b和相邻的护档144b的上部重叠。此时,第二移送板144的护档144b与相邻的护档144b大致呈之字形方向设置为宜。另外,在第二移送板144下端面左右侧具备遮蔽板144c,以防止从第三蒸汽室150第四蒸汽室153喷射的再热蒸汽各喷射至第三蒸汽室150和第四蒸汽室153左右侧而产生损失。
另外,在图35a中,通过第一从动链轮112的旋转,上侧第一移送板114移送至第一导轨115端部。在图35b中,当上侧第一移送板114左侧底面部脱离第一导轨115端部,则上侧第一移送板114右侧底面与第二导引条119的第二激发器119a接触。此时,通过第一移送棍133与上侧第一链条113交链结合的上侧第一移送板114,在从第一导轨115分离的同时,以第一移送棍133为轴向左侧方向旋转,从而将装载的煤堆降落至下面。另外,在图35c中,上侧第一移送板114底面随第二激发器119a移动至下部。在图35d中,上侧第一移送板114在维持大致的垂直状态并底面接触于第二导引条119的状态下,沿第一从动链轮112的旋转半径无旋转地进行移动。在图35e中,移送至下部的上侧第一移送板114移动至第二导轨116上,并利用下侧第一移送板114装载紧随而来的从第一移送板降落的煤堆进行移送。另外,装载于下侧第一移送板114上的煤堆在移送的过程中完成利用再热蒸汽的干燥过程。
接着,在图34a中,通过第一驱动链轮111的旋转,下侧第一移送板114移送至第二导轨116端部。在图34b中,当下侧第一移送板114右侧底面部脱离第二导轨116端部,则下侧第一移送板114左侧平面与第一导引条117的第二激发器117a接触。此时,通过第一移送棍133与下侧第一链条113交链结合的下侧第一移送板114,在从第二导轨116分离的同时,以第一移送棍133为轴向左侧方向旋转,从而将装载的煤堆降落至下面。另外,在图34c中,上侧第一移送板114平面随第一激发器117a移动至上部。在图34d中,下侧第一移送板114在维持大致的垂直状态并平面接触于第一导引条117的状态下,沿第一驱动链轮111的旋转半径无旋转地进行移动。在图34e中,移送至上部的下侧第一移送板114移动至第一导轨115上,并利用上侧第一移送板114装载从煤定量供应机400按一定量投入的煤堆进行移送。另外,装载于上侧第一移送板114上的煤堆在移送的过程中完成利用再热蒸汽的干燥过程。从下侧第一移送板114投下的煤堆沿第一斜坡139从排出口131排出。
另外,从第一煤干燥机110投下至排出口131的煤堆,投入至第二煤干燥机140的投入口160,投入到第二煤干燥机140的上侧第二移送板144表面上进行移送。另外,装载于上侧第二移送板144上的煤堆在移送的过程中完成利用再热蒸汽的干燥过程。
在第二煤干燥机140中,煤的移送过程与在上述第一煤干燥机110中的移送过程相同。另外,从下侧第二移送板144投下的煤堆沿第二斜坡149从排出口161排出。另外,在第二煤干燥机140中投至排出口161的煤堆,在供应及移送至第三煤干燥机170的过程中完成自然干燥过程。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蒸汽室120和第二蒸汽室123一侧各连接用于供应在再热器500中产生的高温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121,而在第三蒸汽室150和第四蒸汽室153一侧各连接用于供应在再热器500中产生的高温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151。另外,在第一蒸汽室120、第二蒸汽室123、第三蒸汽室150及第四蒸汽室153内侧上部,各结合安装贯通形成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11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10。第一蒸汽室120至第四蒸汽室153各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11喷射均匀压力的再热蒸汽。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在用于移送煤的多个移送板上移送要干燥的煤的同时,通过贯通形成于移送板的多个通孔喷射均匀的压力的高温的再热蒸汽,以去除包含于煤中的水分,进行有效干燥,具有可向煤粒子及孔隙均匀喷射高温的再热蒸汽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中,以均匀的压力将高温的再热蒸汽喷射至煤表面和内部,通过去除存在于作为火力发电厂使用的燃料的煤内部和外部的水分,防止煤的不完全燃烧,提高煤的热量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出,通过提高需求量少的低阶煤的利率用,提高煤供应的稳定性,从而具有工业实用性。

Claims (20)

1.一种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在一种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包括:
第一煤干燥机,一对第一驱动链轮和一对第一从动链轮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一链条结合,第一链条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一移送板,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的上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一移送板的一对第一导轨,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的下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一移送板的一对第二导轨,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一蒸汽室,在上述下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二蒸汽室,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一废气室,在上述下侧第一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二废气室;
第二煤干燥机,一对第二驱动链轮和一对第二从动链轮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二链条结合,第二链条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二移送板,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的上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二移送板的一对第三导轨,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的下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二移送板的一对第四导轨,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三蒸汽室,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四蒸汽室,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三废气室,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四废气室;
将在上述第一煤干燥机中经一次干燥的煤投入第二煤干燥机进行二次干燥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
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一侧各连接用于供应再热器产生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内侧上部各结合安装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从而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
2.一种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在一种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包括:
第一煤干燥机,一对第一驱动链轮和一对第一从动链轮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一链条结合,第一链条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一移送板,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的上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一移送板的一对第一导轨,在连接于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之间的下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一移送板的一对第二导轨,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一蒸汽室,在上述下侧第一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二蒸汽室,在上述上侧第一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一废气室,在上述下侧第一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二废气室;
第二煤干燥机,一对第二驱动链轮和一对第二从动链轮相隔一定距离并通过各第二链条结合,第二链条之间铰链结合多个第二移送板,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的上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上侧第二移送板的一对第三导轨,在连接于第二驱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的下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水平支撑下侧第二移送板的一对第四导轨,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三蒸汽室,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下方安装用于喷射从再热器供应的再热蒸汽的第四蒸汽室,在上述上侧第二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三废气室,在上述下侧第二链条上方安装用于捕集废气的第四废气室;
包括煤定量供应机,其在上述第一移送板两侧中心和第一链条之间各铰链结合第一移送辊,在上述第一移送棍左侧和右侧,第一辅助辊各铰链结合于第一移送板侧面,在上述第二移送板两侧中心和第二链条之间各铰链结合第二移送辊,在上述第二移送棍左侧和右侧,第二辅助辊各铰链结合于第二移送板侧面,使从上述第二导轨分离的下侧第一移送板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上升支撑的第一导引条,在第一驱动链轮上部沿侧面安装至下部,使从上述第一导轨分离的上侧第一移送板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下降支撑的第二导引条,在第二驱动链轮下部沿侧面安装至上部,使从上述第四导轨分离的下侧第二移送板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上升支撑的第三导引条,在第二驱动链轮上部沿侧面安装至下部,使从上述第三导轨分离的上侧第二移送板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下降支撑的第四导引条,在第二驱动链轮下部沿侧面安装至上部,并向上述第一移送板的向上的表面供应一定量的煤;
将在上述第一煤干燥机中经一次干燥的煤投入第二煤干燥机进行二次干燥的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
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一侧各连接用于供应再热器产生的再热蒸汽的蒸汽供应管,在上述第一蒸汽室、第二蒸汽室、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内侧上部各结合安装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一蒸汽喷射孔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从而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喷射均匀的压力的再热蒸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蒸汽喷射孔的打孔率占相对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的全部面积的1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侧壁突出安装用于水平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的第一限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备于各安装在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侧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底面的第一固定部件上固定第一支撑部件,在具备于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侧底面的第二固定部件上固定第二支撑部件,在上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之间安装结合有具备一定大小的弹力的弹性体的第一弹性支撑体,第一弹性支承体安装多个以支撑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并在与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之间形成第一空间部,而且,利用流入第一空间部的蒸汽压提升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从而使再热蒸汽喷射压力通过第一蒸汽喷射孔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弹性支承体的外周被容器包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设置于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的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上部或下部,安装贯通形成有多个第二蒸汽喷射孔的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蒸汽喷射孔的打孔率占相对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的全部面积的10~1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内侧壁突出安装用于水平支撑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的第二限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备于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底面的第三固定部件上固定第一支撑部件,在具备于上述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表面的第四固定部件上固定第二支撑部件,在上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之间安装结合有具备一定大小的弹力的弹性体的第二弹性支撑体,第二弹性支承体安装多个以支撑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并在与第一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之间形成第二空间部,而且,利用流入第二空间部的蒸汽压提升第二蒸汽分配用打孔板,从而使再热蒸汽喷射压力通过第二蒸汽喷射孔保持不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弹性支承体的外周被容器包住。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送板左右侧上端一体结合护档,而在上述移送板左右侧下端一体结合遮蔽板,在安装于上述移送板下部的蒸汽室两侧壁各固定安装具有弹性的蒸汽压调节器一侧,在上述蒸汽压调节器表面与上述遮蔽板接触的状态下,当从上述蒸汽室传递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蒸汽压加压具有一定弹性的蒸汽压调节器,从而使再热蒸汽从蒸汽压调节器和遮蔽板之间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蒸汽压调节器呈板形或U字形且由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蒸汽压调节器包括一侧各固定于蒸汽室的两侧壁的固定板、表面与上述遮蔽板表面接触的运行板,而上述固定板另一侧和运行板一侧被弹簧弹性支撑。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压调节器,在上述移送板左右侧上端一体结合护档,而在上述移送板左右侧下端一体结合遮蔽板,包括:导板,一侧各固定结合于安装于上述移送板下部的蒸汽室两侧壁,在中央形成长孔,在长孔两侧按一定间隔形成多个通孔;运行部件,在上述导板上部与遮蔽板接触安装;升降板,在上述运行部件底面向下部突出形成,并插入上述长孔进行升降;及多个导引棒,在上述运行部件底面向下部突出形成,插入上述通孔进行升降,并在运行部件底面和导板表面之间被弹簧弹性支承;而在上述蒸汽压调节器表面与上述遮蔽板接触的状态下,当从上述蒸汽室传递的再热蒸汽的蒸汽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蒸汽压加压具有一定弹性的蒸汽压调节器,从而使再热蒸汽从蒸汽压调节器和遮蔽板之间排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运行部件的一侧面与上述蒸汽室侧壁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蒸汽室侧壁,沿外侧水平方向突出安装阻断突起,以使上述运行部件与阻断突起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喷射盖,呈圆筒状突出结合于形成在上述第一移送板的各通孔,上端贯通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喷射孔,而在侧面贯通形成多个第二喷射孔;第二喷射盖,呈圆筒状突出结合于形成在上述第二移送板的各通孔,上端贯通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喷射孔,而在侧面贯通形成多个第二喷射孔;上述第一喷射盖将各从上述第一蒸汽室及第二蒸汽室喷射的再热蒸汽,贯通装载于上侧及下侧第一移送板的向上的表面移送的煤堆,向上部及侧面分散喷射,而上述第二喷射盖将各从上述第三蒸汽室及第四蒸汽室喷射的再热蒸汽,贯通装载于上侧及下侧第二移送板的向上的表面移送的煤堆,向上部及侧面分散喷射,从而对煤进行干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喷射盖及第二喷射盖内部,通过支撑片可结合用于分散再热蒸汽压力的压力维持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蒸汽室至第四蒸汽室可连接分成多个的分配蒸汽供应管。
CN201580031977.2A 2014-06-17 2015-06-17 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 Pending CN1065748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40073221A KR101497568B1 (ko) 2014-06-17 2014-06-17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재열증기 공급 챔버의 증기압 조절 장치
KR20140073216A KR101497567B1 (ko) 2014-06-17 2014-06-17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재열증기 공급 챔버의 분사압력 유지 장치
KR10-2014-0073221 2014-06-17
KR10-2014-0073223 2014-06-17
KR10-2014-0073213 2014-06-17
KR20140073213A KR101497566B1 (ko) 2014-06-17 2014-06-17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재열증기 공급 챔버
KR10-2014-0073216 2014-06-17
KR20140073223A KR101497569B1 (ko) 2014-06-17 2014-06-17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재열증기 공급 챔버의 증기압 조절 장치
KR10-2015-0000084 2015-01-02
KR10-2015-0000093 2015-01-02
KR1020150000093A KR101549883B1 (ko) 2015-01-02 2015-01-02 재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재열증기 공급 챔버
KR1020150000084A KR101526282B1 (ko) 2015-01-02 2015-01-02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재열증기 분산 분사 장치
PCT/KR2015/006142 WO2015194858A1 (ko) 2014-06-17 2015-06-17 재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증기압 조절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820A true CN106574820A (zh) 2017-04-19

Family

ID=5493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1977.2A Pending CN106574820A (zh) 2014-06-17 2015-06-17 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30152A1 (zh)
CN (1) CN106574820A (zh)
AU (1) AU2015278422B2 (zh)
CA (1) CA2952215A1 (zh)
PH (1) PH12016502493A1 (zh)
RU (1) RU2017101198A (zh)
WO (1) WO20151948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7856A (zh) * 2023-06-09 2023-07-18 盛胜电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式煤炭低温烘干机及烘干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51797A1 (en) * 2014-06-17 2015-12-23 Hankook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for dust reduction and dispersion supply of input coal in system for drying coal using reheat steam
US20170130152A1 (en) * 2014-06-17 2017-05-11 Hankook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steam pressure in a system for drying coal using reheat steam
CN107621157A (zh) * 2017-10-17 2018-01-23 安徽野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可调速型循环谷物烘干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8443A (en) * 1988-03-12 1990-09-25 Walter Hauet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bulk material
CN1981172A (zh) * 2004-05-25 2007-06-13 格林班克技术有限公司 干燥设备和方法
WO2009010018A1 (en) * 2007-07-16 2009-01-22 Stanislav Tuma Device for drying loose and pasty materials and sludges
KR20110004601A (ko) * 2009-07-08 2011-01-14 박성동 하수 슬러지 건조 및 탄화 장치
CN102564095A (zh) * 2012-02-14 2012-07-11 李树田 一种低压过热蒸汽干燥褐煤的装置和方法
CN103126040A (zh) * 2013-03-21 2013-06-05 山东理工大学 拨杆式红外蔬菜脱水机
CN103154651A (zh) * 2010-10-20 2013-06-12 睦和兴业株式会社 干燥/炭化装置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7613B2 (en) * 2004-10-12 2011-08-02 Great River Energy Control system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 dry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S20080028631A1 (en) * 2006-08-07 2008-02-07 Syntroleum Corporation System for drying fuel feedstocks
US20080028634A1 (en) * 2006-08-07 2008-02-07 Syntroleu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using heat from combustion turbine exhaust to dry fuel feedstocks
KR100795488B1 (ko) * 2006-11-10 2008-01-16 윤 무 용 이송용 컨베이어벨트의 측판 가이드 플레이트결합장치
DE102007016673A1 (de) * 2007-04-04 2008-10-09 Rieter Automatik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ntwässern und Trocknen eines Gemisches aus Kunststoffgranulat und Wasser
BRPI0822577A2 (pt) * 2008-04-15 2015-06-23 Larry Hunt Processo de aprimoramento de carvão
CN102120941A (zh) * 2010-01-11 2011-07-13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褐煤干燥冲激除尘洗涤干燥工艺
BR112013013082B8 (pt) * 2010-11-26 2022-06-28 Potter Owen Processador de partícula gasosa e método para processar partícula gasosa
KR101194032B1 (ko) * 2010-12-28 2012-10-2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코크스용 석탄 건조 장치 및 건조 방법
KR101053654B1 (ko) * 2011-02-09 2011-08-02 (주)명성 마이크로 웨이브를 이용한 연속식 건조기
KR101114522B1 (ko) * 2011-11-29 2012-03-05 주식회사 케이에스피 분체 건조 장치
KR101216769B1 (ko) * 2011-12-15 2012-12-28 한국서부발전 주식회사 대용량의 과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시스템
US9239187B2 (en) * 2012-07-19 2016-01-19 Jason Pepitone Process for extraction of water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debris, and putrescible waste
KR20160058797A (ko) * 2013-08-30 2016-05-25 홋카이도 도쿠슈시료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온도차를 사용하는 건조 방법, 건조 장치 및 건조 시스템
KR101408147B1 (ko) * 2013-10-30 2014-06-17 주식회사 한국테크놀로지 재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장치
US20170130152A1 (en) * 2014-06-17 2017-05-11 Hankook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steam pressure in a system for drying coal using reheat steam
CA2951797A1 (en) * 2014-06-17 2015-12-23 Hankook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for dust reduction and dispersion supply of input coal in system for drying coal using reheat steam
AU2015278419B2 (en) * 2014-06-17 2017-11-30 Hankook Technology Inc. Spreading and flattening apparatus for uniformly drying transferred coal in coal drying apparatus using reheat steam
RU2017101228A (ru) * 2014-06-17 2018-07-17 Ханкук Текнолоджи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самовозгорания перемещаемого угля в устройстве сушки угля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ерегретого пар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8443A (en) * 1988-03-12 1990-09-25 Walter Hauet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bulk material
CN1981172A (zh) * 2004-05-25 2007-06-13 格林班克技术有限公司 干燥设备和方法
WO2009010018A1 (en) * 2007-07-16 2009-01-22 Stanislav Tuma Device for drying loose and pasty materials and sludges
KR20110004601A (ko) * 2009-07-08 2011-01-14 박성동 하수 슬러지 건조 및 탄화 장치
CN103154651A (zh) * 2010-10-20 2013-06-12 睦和兴业株式会社 干燥/炭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2564095A (zh) * 2012-02-14 2012-07-11 李树田 一种低压过热蒸汽干燥褐煤的装置和方法
CN103126040A (zh) * 2013-03-21 2013-06-05 山东理工大学 拨杆式红外蔬菜脱水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7856A (zh) * 2023-06-09 2023-07-18 盛胜电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式煤炭低温烘干机及烘干方法
CN116447856B (zh) * 2023-06-09 2024-05-07 盛胜电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式煤炭低温烘干机及烘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52215A1 (en) 2015-12-23
WO2015194858A1 (ko) 2015-12-23
AU2015278422B2 (en) 2018-03-15
RU2017101198A (ru) 2018-07-17
RU2017101198A3 (zh) 2018-07-17
PH12016502493A1 (en) 2017-03-22
AU2015278422A1 (en) 2017-01-05
US20170130152A1 (en)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28103C (en) Apparatus for drying coal using reheat steam
CN106574820A (zh) 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蒸汽压调节装置
JP5885113B2 (ja) 過熱蒸気を用いた石炭乾燥システム
CN107110600A (zh) 利用再热蒸汽的煤炭烘干装置中落煤供给导致的粉尘减少装置
Kinoshita et al. Demonstration of upgraded brown coal (UBC) process by 600 tonnes/day plant
CN106415176A (zh) 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移送煤防自燃装置
CA2951797A1 (en) Apparatus for dust reduction and dispersion supply of input coal in system for drying coal using reheat steam
AU2015278419B2 (en) Spreading and flattening apparatus for uniformly drying transferred coal in coal drying apparatus using reheat steam
CN105723174A (zh) 再热蒸汽方式的煤炭干燥系统
KR101677453B1 (ko) 재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시스템의 안전 운영 방법
KR101497565B1 (ko)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이송 석탄 평탄화기
KR101497568B1 (ko)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재열증기 공급 챔버의 증기압 조절 장치
KR101497572B1 (ko)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이송 석탄 자연발화 방지 장치
DE3015232A1 (de) Verfahren zur verbrennung und entschwefelung von kohle und brenner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KR101497567B1 (ko)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재열증기 공급 챔버의 분사압력 유지 장치
KR101497573B1 (ko)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이송 석탄 자연발화 방지 장치
KR101524565B1 (ko)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낙하 석탄의 공급에 따른 분진 감소 장치
KR101526284B1 (ko) 재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이송 석탄의 고른 건조를 위한 정렬 장치
KR101497569B1 (ko)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재열증기 공급 챔버의 증기압 조절 장치
KR101513085B1 (ko)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이송 석탄의 고른 건조를 위한 정렬 장치
KR101524568B1 (ko) 재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분진 감소를 위한 석탄 공급 장치
KR101549894B1 (ko) 재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석탄 이송 장치
KR101526281B1 (ko)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이송 석탄 부하 감소를 위한 다단 평탄화 장치
KR20170009245A (ko) 재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시스템의 운영 방법
KR101549886B1 (ko) 재열증기를 이용한 석탄 건조 장치에서의 이송 석탄 자연발화 방지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