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430B - 蒸汽熨斗 - Google Patents

蒸汽熨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430B
CN106574430B CN201580044028.8A CN201580044028A CN106574430B CN 106574430 B CN106574430 B CN 106574430B CN 201580044028 A CN201580044028 A CN 201580044028A CN 106574430 B CN106574430 B CN 106574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steam
pedestal
calandria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40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4430A (zh
Inventor
八木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74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4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0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 D06F75/24Arrangements of the heating means within the iron; Arrangements for distributing, conducting or storing the heat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0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 D06F75/10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 D06F75/14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the steam being produced from water in a reservoir carried by the iron
    • D06F75/1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the steam being produced from water in a reservoir carried by the iron the water being fed slowly, e.g. drop by drop, from the reservoir to a steam generat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38Sol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rons (AREA)

Abstract

蒸汽熨斗(1)具有:加热体(4a),其具有加热器(3);汽化室(6),其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用于产生蒸汽;以及盖体(7),其覆盖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蒸汽熨斗(1)还具有:基座(5),其设置于加热体(4a)的下表面侧;蒸汽喷出孔(10),其设置于基座(5);以及蒸汽路径(12),其将由汽化室(6)产生的蒸汽导向蒸汽喷出孔(10)。蒸汽路径(12)具有:第1加热路径和第2加热路径(14),它们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以及加热室(8)和基座路径(9),它们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下表面侧。通过加热室(8)的蒸汽经由第2加热路径(14)被导向基座路径(9),并从蒸汽喷出孔(10)喷出。对于本结构的蒸汽熨斗(1)而言,即使在将基座设定为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喷出不包含水滴的良好的蒸汽。

Description

蒸汽熨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熨平包含衣服在内的纤维制品(以下,简称为衣服等)的折皱的蒸汽熨斗(Steam Iron)。
背景技术
以往的蒸汽熨斗具有:基座(Base),其设置有熨烫面(Ironing surface)和汽化室;以及加热器(Heater),其组装于基座而与基座呈一体且用于加热基座。基座具有:蒸汽生成用的汽化室,其设置于基座的上表面侧;以及熨烫面,其设置于基座的下表面侧。基座的温度根据作为熨烫的对象的衣服等,例如可在80℃~200℃的范围内调节。
蒸汽熨斗具有:执行伴有蒸汽的熨烫的“蒸汽熨烫模式(Steam-ironing mode)”和执行未伴有蒸汽的熨烫的“干法熨烫模式(Dry-ironing mode)”。
在干法熨烫模式的情况下,熨烫时的基座的温度降低较少,能够利用加热器的通电控制容易地将熨烫面维持在设定温度。另一方面,在蒸汽熨烫模式的情况下,因供给到汽化室的水的汽化而夺取热量,并且由于包含自喷出的蒸汽形成的冷凝水的衣物等使熨烫面冷却,从而使基座的温度降低。
汽化能力依赖于温度。当汽化室处于高温时,汽化能力提高而产生大量的蒸汽。在低温下,汽化能力降低,使得所产生的蒸汽的量减少。当提高汽化室的温度时,设置于基座的熨烫面的温度也提高,当熨烫面的温度下降时,设置于基座的汽化室的温度也降低。
因此,当将熨烫面设定为适于不耐热的化学纤维等的低温时,汽化室的温度也降低,使得蒸汽量减少,导致在蒸汽熨烫模式下的熨烫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提出有下述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蒸汽熨斗,该蒸汽熨斗具有汽化室,该汽化室具有加热器和温度控制用的热敏部,并且与基座隔开间隔地设置于基座的上方,从而可不受基座的温度影响地适宜地控制汽化室的温度。
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蒸汽熨斗,该蒸汽熨斗将加热器和温度检测器分别设置于基座和汽化室,根据衣服等来控制熨烫面的温度和蒸汽量。
专利文献3公开一种蒸汽熨斗,该蒸汽熨斗具有设置有汽化室的第1基座和设置有熨烫面的第2基座,并且在第1基座和第2基座之间形成有作为被外周肋和蒸汽肋隔离出来的空气层的抗热层。在本现有技术中,将第1基座的温度设定得较高,将抗热层作为蒸汽滞留层来使用,在利用第2基座释放出热量之后再喷出蒸汽。
专利文献4公开一种蒸汽熨斗,该蒸汽熨斗将熨烫面隔着隔热部设置于被加热器加热的汽化室的下表面侧,通过控制从汽化室向熨烫面的热量的供给,在将熨烫面的温度维持得较低的同时喷出蒸汽。
专利文献5公开一种蒸汽熨斗,该蒸汽熨斗具有用于覆盖设置有汽化室的第1基座的上表面侧的盖体和在下表面侧设置有熨烫面部件的空间部,由汽化室产生的蒸汽通过空间部而喷出。
专利文献6公开一种蒸汽熨斗,该蒸汽熨斗具有设置有汽化室的基座和设置于基座的上表面侧且形成有迷宫部的蒸汽路径,经由迷宫部从熨烫面的蒸汽孔喷出蒸汽。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0944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05-009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0749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16610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129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0930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将熨烫面的温度设定为适于衣服等的低温,则由于汽化能力显著降低而导致蒸汽量减少,从而无法获得由蒸汽带来的良好的熨平折皱的效果。如果想要增加蒸汽量而增加向汽化室的供水量,则由于没有足够的汽化能力而喷出包含未被汽化的水滴的蒸汽,导致衣服等被弄湿。
因此,即使在将熨烫面的温度设定为低温的情况下,通过将汽化室加热到适于产生蒸汽的温度,也能够从低温的熨烫面喷出与汽化能力相应的适宜量的蒸汽来执行熨烫。
然而,为了实施对化学纤维等的熨烫,例如,将汽化室加热到作为适于产生蒸汽的温度的160℃时,对于熨烫面的温度例如可设定为130℃的熨斗而言,将产生以下问题。
对于这样的熨斗而言,当通电并将汽化室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时,利用恒温器(Thermostat)停止向加热器通电。但是,通电停止后,汽化室的温度仍继续上升,并且超过规定的温度。
另一方面,因为以使设定为低温的熨烫面和加热到高温的汽化室之间产生所希望的温度差的方式限制来自汽化室的热传递,所以熨烫面的温度比汽化室的温度上升得慢。
通常,当利用恒温器停止向加热器通电时,熨斗处于可使用的状态。但是,对于使用开始时的基座的温度而言,汽化室的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而熨烫面的温度比所希望的温度低。
因此,由高温的汽化室产生的蒸汽无论是否是通过适当的汽化能力所产生的、处于不包含水滴的良好状态的蒸汽,在从低温的熨烫面喷出之际都会被冷却,存在结露水混在蒸汽中被喷出的可能性。
此外,在汽化室和基座之间设置空间等以将基座的温度保持在所希望的低温的情况下,基座上升到适合熨烫的温度为止的过程很花费时间。
本申请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熨斗,该蒸汽熨斗即使在对基座进行短时间加热并将基座设定为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不包含水滴的良好状态的蒸汽实施熨烫。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点,本申请的一技术方案的蒸汽熨斗具有:加热体,其具有加热器;汽化室,其形成于加热体的上表面侧,用于产生蒸汽;盖体,其覆盖加热体的上表面侧;基座,其设置于加热体的下表面侧;蒸汽喷出孔,其设置于基座;以及蒸汽路径,其用于将由汽化室产生的蒸汽导向蒸汽喷出孔。
蒸汽路径具有:加热路径,其形成于加热体的上表面侧;加热室,其形成于加热体的下表面侧;以及基座路径,其形成于加热体的下表面侧。通过加热室的蒸汽经由加热路径被导向基座路径,并从蒸汽喷出孔喷出。
采用本技术方案,在由汽化室产生的蒸汽通过加热室之际,使基座的温度快速上升。其结果是,对于本技术方案的蒸汽熨斗而言,即使在将基座的温度设定为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伴随着不包含水滴的良好状态的蒸汽的熨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蒸汽熨斗的局部剖切纵向剖视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基座部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基座部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基座部的前部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基座部的中央部的纵向剖视图。
图6A是图5的6A-6A线剖视图。
图6B是图5的6B-6B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加热体和基座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基座部的横向剖视图。
图9是从斜上方观察本申请的实施方式2的基座部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斜下方观察实施方式2的基座部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向实施方式2的加热体的里侧安装辅助加热板前的状态的图。
图11B是表示向实施方式2的加热体的里侧安装了辅助加热板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基座部的中央部的主要部分纵向剖视图。
图13A是图12的13A-13A线剖视图。
图13B是图12的13B-13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具有:加热体,其具有加热器;汽化室,其形成于加热体的上表面侧,用于产生蒸汽;盖体,其覆盖加热体的上表面侧;基座,其设置于加热体的下表面侧;蒸汽喷出孔,其设置于基座;以及蒸汽路径,其用于将由汽化室产生的蒸汽导向蒸汽喷出孔。
蒸汽路径具有:加热路径,其形成于加热体的上表面侧;加热室,其形成于加热体的下表面侧;以及基座路径,其形成于加热体的下表面侧。通过加热室的蒸汽经由加热路径被导向基座路径,并从蒸汽喷出孔喷出。
采用本实施方式,在由汽化室产生的蒸汽通过加热室之际,对基座进行加热。因此,基座的温度快速上升,从而防止结露产生。其结果是,即使在将基座的温度设定为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伴随着不包含水滴的良好状态的蒸汽的熨烫。
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中,加热室形成于加热体和基座之间,且设置于汽化室的下方。采用本实施方式,因为蒸汽在通过加热室时被高温的汽化室所加热,所以能够抑制蒸汽的温度降低。
在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中,加热室具有在基座的长度方向上细长的形状。采用本实施方式,因为加热室在更广的范围内对基座进行加热,所以促进对基座的加热。
在本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中,基座路径沿着加热室的外周设置。采用本实施方式,将蒸汽喷出孔分散地设置在更广的范围内,能够提高熨平折皱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中,还具有设置于加热体和盖体之间的分隔板,加热路径具有:分隔路径,其沿着分隔板设置;以及连通部,其沿上下方向贯穿加热体。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沿着加热体的更长的蒸汽路径。由此,能够谋求促进汽化。
在本申请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中,还具有设置在加热体和盖体之间的第1分隔板和第2分隔板。分隔路径具有:第1分隔路径,其沿着第1分隔板形成;以及第2分隔路径,其沿着第2分隔板形成。连通部具有:第1连通部,其将第1分隔路径和加热室连通起来;第2连通部,其将加热室和第2分隔路径连通起来;以及第3连通部,其将第2分隔路径和基座路径连通起来。
采用本实施方式,蒸汽路径沿着加热体的上下左右设置,由此,构成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具有更长的路径。来自汽化室的蒸汽在通过蒸汽路径时被加热体加热,谋求促进汽化。
在本申请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中,基座和加热体被沿着基座路径的外周设置的第1密封(Seal)部和沿着加热室的外周及基座路径的内周设置的第2密封部密封。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蒸汽、水滴的泄露。而且,缓冲自加热体向基座的热传递,即使将加热体设定为适于汽化的高温,也能够将基座的温度设定为低温。
在本申请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中,加热器具有大致U字状的弯曲部,汽化室形成于弯曲部的内侧和外侧。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加热器的热容量较大的部分有效率地对汽化室进行加热而提高汽化能力,从而能够效率较佳地产生大量的蒸汽。
在本申请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中,盖体由薄板形成。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盖体的加工。
在本申请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中,还具有辅助加热板,该辅助加热板设置于基座路径内且是设置于第3连通部的下方,与加热体热连接。
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抑制结露水混在从蒸汽喷出孔喷出的蒸汽中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即使在将基座的温度设定为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伴随着不包含水滴的良好状态的蒸汽的熨烫。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1的蒸汽熨斗1的局部剖切纵向剖视图。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蒸汽熨斗1的基座部2a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基座部2a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基座部2a的前部的主要部分纵向剖视图。图5是基座部2a的中央部的主要部分纵向剖视图。图6A是图5的6A-6A线剖视图,图6B是图5的6B-6B线剖视图。
如图1~图4所示,蒸汽熨斗1具有用于向衣物等喷出蒸汽的基座部2a。基座部2a具有:加热体4a,加热器3设置于该加热体4a而与该加热体4a呈一体;盖体7,其以覆盖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的方式设置;以及基座5,其以覆盖加热体4a的下表面侧的方式设置。
加热体4a由导热性良好的铝成型而成,并且具有埋设的加热器3。加热器3由夹套加热器等构成,具有大致U字状的弯曲部3a。
在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形成蒸汽生成用的汽化室6。汽化室6以将加热器3的弯曲部3a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连通的方式形成在加热体4a的前部。由此,能够利用加热器的热容量较大的部分有效率地对汽化室进行加热而提高汽化能力,其结果是,能够效率较佳地产生大量的蒸汽。
在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通过密封结合而设置由导热性良好的铝成型而成的盖体7。在加热体4a和盖体7之间形成汽化室6和后述的加热路径。在盖体7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限定后述的加热路径的突出部(Ledge)7a、突出部7b、突出部7c、突出部7d。
基座5由导热性良好的铝成型而成,且与加热体4a结合在一起。加热体4a和基座5的结合部分被硅树脂(Silicon resin)等密封材料密封起来。利用该密封材料来缓冲从加热体4a向基座5的热传递。
在加热体4a和基座5之间形成加热室8和基座路径9。加热室8设置在汽化室6的下方。因此,蒸汽在通过加热室8时被高温的汽化室6加热,能够抑制蒸汽的温度降低。
加热室8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细长的椭圆形状,且形成于基座5的中央。这样一来,利用形成在更广的范围的加热室8,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有效地加热基座5。
基座路径9以包围加热室8的方式沿着加热室8的外周形成。为了提高熨平折皱效果,许多个蒸汽喷出孔10分散地设置于基座5。对基座5的下表面实施用于使其硬质且易滑动的加工,从而作为用于按压衣物等的熨烫面11来发挥作用。
熨烫面11的前部11a和后部11b具有实质上尖的形状,使得蒸汽熨斗1在衣物等之上向前方和向后方均能顺畅地移动。
由汽化室6产生的蒸汽经由蒸汽路径12从蒸汽喷出孔10喷出。蒸汽路径12具有作为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的加热路径的第1加热路径13和第2加热路径14,以及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下表面侧的加热室8和基座路径9。
即,蒸汽路径12是由汽化室6产生的蒸汽从蒸汽喷出孔10喷出为止所经过的所有路径的总称。
第1加热路径13和第2加热路径14沿着加热体4a的左右周缘延伸。第1加热路径13形成于加热体4a的后方,第2加热路径14形成于第1加热路径13的前方。
第1加热路径13具有:铝制的第1分隔板15,其设置于加热体4a和盖体7之间;以及第1分隔路径13a,其沿着第1分隔板15的上表面,被突出部7a、突出部7b以及第1分隔板15限定。第1加热路径13还具有第1连通部13b,其位于比加热体4a的中央稍稍靠后的位置,沿上下方向贯穿加热体4a将第1分隔路径13a和加热室8连通起来。
第2加热路径14具有:铝制的第2分隔板16,其设置于加热体4a和盖体7之间;以及第2分隔路径14a,其沿着第2分隔板16的上表面,被突出部7c、突出部7d以及第2分隔板16限定。第2加热路径14还具有第2连通部14b,其位于比加热体4a的中央稍稍靠前的位置,沿上下方向贯穿加热体4a将加热室8和第2分隔路径14a连通起来。
在第2加热路径14上形成有作为第3连通部的连通孔14c,该连通孔14c沿上下方向贯穿加热体4a,将第2分隔路径14a和基座路径9连通起来。
此外,第1分隔板15和第2分隔板16作为分隔板发挥作用,第1连通部13b、第2连通部14b以及连通孔14c作为连通部发挥作用。
由汽化室6产生的蒸汽经过第2分隔板16的下方和第1分隔板15的下方而流向后方。在第1分隔板15的上方设置有第1分隔路径13a,在第2分隔板16的上方设置有第2分隔路径14a。
第1分隔路径13a、第2分隔路径14a、第1连通部13b、第2连通部14b以及连通孔14c立体地包围汽化室6。即,蒸汽路径12具有沿着加热体4a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的立体结构。
由于这样的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具有更长路径的蒸汽路径12。由汽化室6产生的蒸汽在通过蒸汽路径12之际,被更长时间地加热,因此,谋求促进汽化。
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四个)固定部19将加热体4a和基座5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第1密封部17和第2密封部18将加热体4a和基座5的结合部分密封。
第1密封部17包含槽17a、突起17b以及密封材料(未图示)。槽17a沿着基座5的外周设置于基座5的上表面。突起17b沿着加热体4a的外周设置于加热体4a的下表面。将突起17b插入槽17a中,并且将密封材料(未图示)填充到其嵌合部分的间隙,从而形成第1密封部17。
第2密封部18包含槽18a、突起18b以及密封材料18c(参照图4)。槽18a设置于基座5的上表面且是槽17a的内侧。突起18b设置于加热体4a的下表面且是突起17b的内侧。将突起18b插入槽18a中,并且将密封材料18c填充到其嵌合部分的间隙,从而形成第2密封部18。
能够利用第1密封部17、第2密封部18可靠地防止蒸汽和水滴的泄露。而且,能够利用加热室8来缓冲从加热体4a向基座5的热传递。
在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设置有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的隔热体20(参照图1)。隔热体20由耐热性的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树脂的成型品构成。把手部21由PP(聚丙烯(Polypropylene))树脂的成型品构成,并且设置于隔热体20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握柄(Grip)22设置于把手部21的上部而与把手部21呈一体(参照图1)。
水箱23设置于把手部21的前部,用于储存向汽化室6供给的水。在水箱23的前表面设置有用于开闭注水口(未图示)的注水口盖23a。储存在水箱23内的水从设置于水箱23的底部的喷嘴24向汽化室6滴下。喷嘴24借助由耐热性的硅橡胶(Silicone rubber)等形成的喷嘴垫圈(Nozzle packing)25与汽化室6相连通。
在汽化室6中设置有面向喷嘴24的凸状的滴下部6a。在利用加热器3对汽化室6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滴下到滴下部6a的水在弯曲部3a附近瞬间汽化。
利用开闭喷嘴24的开闭杆26的上下移动来实施向汽化室6供给水和停止向汽化室6供给水。开闭杆26的上下移动是通过对设置于握柄22的前方的操作按钮27进行手动操作来实施的(参照图1)。
当伴随着开闭杆26的下降而关闭喷嘴24时,处于没有水滴下到汽化室6且没有蒸汽喷出的干法熨烫模式的状态。另一方面,当伴随着开闭杆26的上升而打开喷嘴24时,处于水滴下到汽化室6而有蒸汽喷出的蒸汽熨烫模式的状态。
操作按钮27设置为绕左右方向旋转自如。使用者使操作按钮27进行的旋转运动借助凸轮(未图示)传递至开闭杆26,使得开闭杆26上下移动。这样一来,通过对操作按钮27进行操作,来在干法熨烫模式和蒸汽熨烫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恒温器28安装于加热体4a的上部,根据加热体4a的温度来接通、断开向加热器3的通电,从而将加热体4a控制在规定的温度(例如,160℃)。电源开关29设置于把手部21,用于接通、断开向蒸汽熨斗1的加热器电路的通电。
针对以上那样构成的蒸汽熨斗1,以下说明其动作、作用。
为了使用蒸汽熨斗1,使用者在从注水口盖23a打开的注水口向水箱23注水之后,打开电源开关29。当打开电源开关29并开始向加热器电路通电时,利用恒温器28控制向加热器3的通电,将加热体4a加热到所设定的温度。
在加热体4a被加热到所设定的温度之后,当开闭杆26与使用者对操作按钮27的操作相对应地上升而打开喷嘴24时,水箱23内的水向汽化室6滴下而产生蒸汽。所产生的蒸汽经由蒸汽路径12从蒸汽喷出孔10喷出。当操作操作按钮27而将喷嘴24关闭时,蒸汽的喷出停止。这样一来,也能够在熨烫过程中从蒸汽熨烫模式设定变更为干法熨烫模式。
接下来,说明在蒸汽熨烫模式下实施熨烫的情况下,蒸汽从在汽化室6产生到从蒸汽喷出孔10喷出为止的流动。
在图2中,水箱23内的水若从喷嘴24滴下到汽化室6的滴下部6a则进行汽化而变为蒸汽。由汽化室6产生的蒸汽通过第2连通部14b的外侧且是第2分隔板16的下侧以及第1连通部13b的外侧且是第1分隔板15的下侧向后方即沿箭头a方向流动。
如图2、图5的箭头b所示,从汽化室6到达第1加热路径13的蒸汽沿着第1加热路径13的形状而改变前进方向,向前方流动。
如图3、图5以及图6A的箭头c所示,蒸汽在第1分隔路径13a中从左右两侧向中央流动,在第1连通部13b中向下方流动并到达加热室8。如图3、图5以及图6B的箭头d所示,蒸汽自加热室8在第2连通部14b中向上方流动,并且到达第2分隔路径14a。如图6B的箭头e所示,蒸汽在第2分隔路径14a中从中央向左右两个方向流动,然后到达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的第2加热路径14的前部。
如图2的箭头f所示,蒸汽在第2加热路径14中向后方流动。如图3的箭头g所示,蒸汽从设置于第2加热路径14的后部的连通孔14c流入基座路径9,然后从蒸汽喷出孔10向蒸汽熨斗1外喷出。
接下来,针对在蒸汽熨烫模式下实施熨烫的情况下的基座部2a的温度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从加热器3的通电开始加热体4a和基座5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如图7所示,当向加热器3通电时,加热体4a的温度上升,并且加热体4a被加热到规定的温度T1(例如,160℃)时,通过恒温器28的工作来使向加热器3的通电停止。
加热体4a的温度在停止向加热器3通电之后仍继续上升,到达温度T2(例如,190℃)。另一方面,因为自加热体4a的热传递受到限制,所以基座5的温度比加热体4a上升得慢。
从通电开始到可使用蒸汽的状态为止的起动时间t1例如大约为50秒。此时,基座5的温度T3(例如,85℃)比规定的温度T4(例如,130℃)低。若假设在该状态下喷出蒸汽,则蒸汽被基座5冷却,结露水混在蒸汽中被喷出,导致熨烫中的衣物等被弄湿。
采用本实施方式,由汽化室6产生的高温的蒸汽流入加热室8,对加热室8进行加热。对基座5进行加热后的蒸汽流入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的第2加热路径14,并被加热体4a再次加热,之后,从蒸汽喷出孔10喷出。由此,通过使被再次加热后的蒸汽通过加热室8而对基座5进行加热,如图7所示,基座5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从温度T3(例如,85℃)上升到温度T5(例如,105℃)。
经过加热室8且对基座5进行加热后的蒸汽在通过第2加热路径14之际,再次被高温的加热体4a加热,之后,被送至基座路径9,并经由蒸汽喷出孔10喷出。待喷出的蒸汽被再次加热,从而成为不包含结露水的更加良好的状态。
因此,即使在刚开始通电后,使用者也无需等待基座5的温度上升至温度T4,能够从一开始就实施伴随着不包含水滴的良好状态的蒸汽的熨烫。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具有:加热体4a,其具有加热器3;汽化室6,其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用于产生蒸汽;盖体7,其覆盖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基座5,其设置于加热体4a的下表面侧;蒸汽喷出孔10,其设置于基座5;以及蒸汽路径12,其用于将由汽化室6产生的蒸汽导向蒸汽喷出孔10。
蒸汽路径12具有:加热路径(第1加热路径13、第2加热路径14),其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上表面侧;加热室8,其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下表面侧;以及基座路径9,其形成于加热体4a的下表面侧,通过加热室8的蒸汽经由第1加热路径13和第2加热路径14被导向基座路径9,并从蒸汽喷出孔10喷出。
采用本实施方式,由汽化室6产生的蒸汽在通过加热室8之际对基座5进行加热。因此,基座5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从而防止结露产生。其结果是,即使在将基座5设定为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伴随着不包含水滴的良好状态的蒸汽的熨烫。
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中,加热室8由加热体4a和基座5形成,并且设置于汽化室6的下方。采用本实施方式,因为蒸汽在通过加热室8时被高温的汽化室6加热,所以能够抑制蒸汽的温度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中,加热室8形成为在基座5的长度方向上细长。采用本实施方式,因为加热室8在更广的范围内对基座5进行加热,所以促进对基座5的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中,基座路径9沿着加热室8的外周设置。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将蒸汽喷出孔10分散地设置在基座5的更广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提高熨平折皱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中,加热路径(第1加热路径13、第2加热路径14)利用设置在加热体4a和盖体7之间的分隔板(第1分隔板15、第2分隔板16),构成沿着加热体4a的立体的层级结构。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沿着加热体4a的更长的蒸汽路径12。由此,谋求促进汽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中,加热路径(第1加热路径13、第2加热路径14)在加热体4a和盖体7之间具有第1分隔板15和第2分隔板16。在第1分隔板15形成用于将来自汽化室6的蒸汽导向加热室8的第1分隔路径13a。在第2分隔板16形成有用于将来自加热室8的蒸汽导向基座路径9的第2分隔路径14a。采用本实施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沿着加热体4a的更长的蒸汽路径12。由此,谋求促进汽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中,基座5和加热体4a被沿着基座路径9的外周设置的第1密封部17和沿着基座路径9的内周设置的第2密封部18密封。
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防止蒸汽、水滴的泄露。而且,缓冲自加热体4a向基座5的热传递,即使将加热体4a设定为适于汽化的高温,也能够将基座5的温度设定为低温。
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中,加热器3具有大致U字状的弯曲部,汽化室6形成于弯曲部3a的内侧和外侧。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加热器3的热容量较大的部分有效率地对汽化室6进行加热而提高汽化能力,从而能够效率较佳地产生大量的蒸汽。
(变形例)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蒸汽熨斗1的基座部2a的、与图5相同位置处的横向剖视图。
在本变形例中,盖体7由薄板形成。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的结构相同,因此,对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8所示,加热体4a具有比分隔板(第1分隔板15、第2分隔板16)高的侧壁4aa。盖体7是对导热性良好的铝制的薄板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的。盖体7覆盖包含汽化室6和加热路径(第1加热路径13、第2加热路径14)的加热体4a的上表面,并且与加热体4a的侧壁4aa密封结合在一起。利用该结构,使得盖体7的加工和加热体4a的制造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2)
以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2的蒸汽熨斗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是从斜上方观察本申请的实施方式2的蒸汽熨斗1的基座部2b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斜下方观察基座部2b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9、图10所示,在基座路径9内设置有从基座路径9的前部附近延伸到后部附近的辅助加热板30a和辅助加热板30b。基座5和加热体4b以隔着隔热环35的方式利用螺钉34固定。隔热环35用于抑制基座5和加热体4b之间的热传递。
密封件32由硅橡胶构成,配置于第1密封部17将槽17a和突起17b之间密封。同样,密封件33由硅橡胶构成,配置于第2密封部18将槽18a和突起18b之间密封。
图11A是表示在将辅助加热板30a、30b安装于加热体4b的里侧之前的状态的图。图11B是表示在将辅助加热板30a、30b安装于加热体4b的里侧之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11A、图11B所示,底座31在加热体4b的面向基座路径9的下表面与加热体4b形成为一体。辅助加热板30a、30b以面向连通孔14c的方式安装于底座31。在该状态下,辅助加热板30a、30b借助底座31与加热体4b热连接。
图12是基座部2b的中央部的主要部分纵向剖视图。图13A是图12的13A-13A线剖视图,图13B是图12的13B-13B线剖视图。
如图13A、图13B所示,在加热体4b的下表面和辅助加热板30a、30b之间设置有间隙36a,在基座路径9的侧壁和辅助加热板30a、30b之间设置有间隙36b。
针对以上那样构成的蒸汽熨斗1,以下说明其动作、作用。
在蒸汽熨烫模式下进行熨烫的情况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由汽化室6产生的蒸汽经由蒸汽路径12通过连通孔14c。
通过了连通孔14c的蒸汽的一部分经由间隙36a、间隙36b,流入基座路径9的辅助加热板30a、30b的下侧,然后从蒸汽喷出孔10向熨烫面11的外侧喷出(参照图10)。
通过了连通孔14c的蒸汽的其他部分在间隙36a中流向前方和后方,到达基座路径9的前部和后部,然后从设置于熨烫面11的前部11a和后部11b的蒸汽喷出孔10向熨烫面11的外侧喷出(参照图10)。
在使用蒸汽熨斗1时,辅助加热板30a、30b位于连通孔14c的下方,被加热体4b加热。因此,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从连通孔14c喷出包含结露水的蒸汽,该结露水也会被辅助加热板30a、30b挡住并被加热而再次汽化。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具有辅助加热板30a、30b,它们设置在基座路径9内,在使用蒸汽熨斗1时,位于作为第3连通部的连通孔14c的下方,与加热体4b热连接。
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抑制结露水混在从蒸汽喷出孔10喷出的蒸汽中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即使在将基座5的温度设定为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伴随着不包含水滴的良好状态的蒸汽的熨烫。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申请能够应用于家庭用和专业用的蒸汽熨斗。
附图标记说明
1 蒸汽熨斗
2a、2b 基座部
3 加热器
4a、4b 加热体
4aa 侧壁
5 基座
6 汽化室
6a 滴下部
7 盖体
7a、7b、7c、7d 突出部
8 加热室
9 基座路径
10 蒸汽喷出孔
11 熨烫面
11a 前部
11b 后部
12 蒸汽路径
13 第1加热路径
13a 第1分隔路径
13b 第1连通部
14 第2加热路径
14a 第2分隔路径
14b 第2连通部
14c 连通孔
15 第1分隔板
16 第2分隔板
17 第1密封部
18 第2密封部
17a、18a 槽
17b、18b 突起
18c 密封材料
19 固定部
20 隔热体
21 把手部
22 握柄
23 水箱
23a 注水口盖
24 喷嘴
25 喷嘴垫圈
26 开闭杆
27 操作按钮
28 恒温器
29 电源开关
30a、30b 辅助加热板
31 底座
32、33 密封件
34 螺钉
35 隔热环
36a、36b 间隙

Claims (10)

1.一种蒸汽熨斗,其中,具有:
加热体,其具有加热器;
汽化室,其形成于所述加热体的上表面侧,用于产生蒸汽;
盖体,其覆盖所述加热体的上表面侧;
基座,其设置于所述加热体的下表面侧;
蒸汽喷出孔,其设置于所述基座;以及
蒸汽路径,其用于将由所述汽化室产生的蒸汽导向所述蒸汽喷出孔,
所述蒸汽路径具有:加热路径,其形成于所述加热体的上表面侧;加热室,其形成于所述加热体的下表面侧;以及基座路径,其形成于所述加热体的下表面侧,所述蒸汽路径构成为,使通过所述加热室的所述蒸汽经由所述加热路径被导向所述基座路径,并从所述蒸汽喷出孔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熨斗,其中,
所述加热室形成于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基座之间,且设置于所述汽化室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熨斗,其中,
所述加热室具有在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上细长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熨斗,其中,
所述基座路径沿着所述加热室的外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熨斗,其中,
该蒸汽熨斗还具有分隔板,该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加热体和所述盖体之间,
所述加热路径具有:分隔路径,其沿着所述分隔板设置;以及连通部,其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加热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熨斗,其中,
所述分隔板具有第1分隔板和第2分隔板,
所述分隔路径具有:第1分隔路径,其沿着所述第1分隔板形成;以及第2分隔路径,其沿着所述第2分隔板形成,
所述连通部具有:第1连通部,其将所述第1分隔路径和所述加热室连通起来;第2连通部,其将所述加热室和所述第2分隔路径连通起来;以及第3连通部,其将所述第2分隔路径和所述基座路径连通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熨斗,其中,
所述基座和所述加热体至少在沿着所述基座路径的外周设置的第1密封部和沿着所述基座路径的内周设置的第2密封部被密封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熨斗,其中,
所述加热器具有大致U字状的弯曲部,
所述汽化室形成于所述弯曲部的内侧和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熨斗,其中,
所述盖体由薄板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熨斗,其中,
该蒸汽熨斗还具有辅助加热板,该辅助加热板设置于所述基座路径内且是设置于所述第3连通部的下方,与所述加热体热连接。
CN201580044028.8A 2014-09-11 2015-08-17 蒸汽熨斗 Active CN106574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4956 2014-09-11
JP2014-184956 2014-09-11
PCT/JP2015/004067 WO2016038792A1 (ja) 2014-09-11 2015-08-17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430A CN106574430A (zh) 2017-04-19
CN106574430B true CN106574430B (zh) 2018-12-11

Family

ID=5545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4028.8A Active CN106574430B (zh) 2014-09-11 2015-08-17 蒸汽熨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9053B2 (zh)
EP (1) EP3192919A4 (zh)
JP (1) JP6617294B2 (zh)
CN (1) CN106574430B (zh)
WO (1) WO20160387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514509A (ja) * 2016-05-02 2019-06-0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熱ブリッジ構成を備えた蒸気アイロン
FR3060031B1 (fr) * 2016-12-13 2019-12-13 Seb S.A. Fer a vapeur comportant un circuit de distribution de vapeur menage dans un corps en contact thermique avec une surface de repassage
CN112301712B (zh) * 2019-07-30 2022-07-26 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蒸汽式整平装置
US11236463B2 (en) * 2019-11-21 2022-02-01 Conair Llc Fabric steamer
USD935117S1 (en) 2019-11-21 2021-11-02 Conair Llc Handheld garment steamer
US11306429B2 (en) * 2020-03-04 2022-04-19 Conair Llc Garment steaming device
US11505893B2 (en) * 2020-03-04 2022-11-22 Conair Llc Garment steaming device
CN113106719B (zh) * 2021-05-25 2022-07-12 宁波凯波集团有限公司 蒸汽熨烫底板组件及蒸汽熨烫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94C (zh) * 1995-11-03 2001-10-03 穆里内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熨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85646A (en) * 1920-03-30 1921-07-26 Rubenstein Nathan Sadiron
US2160421A (en) * 1938-07-15 1939-05-30 American Plush & Velvet Pressb Iron
US2499184A (en) * 1946-09-11 1950-02-28 Gen Electric Steam generating electric pressing iron
US2793448A (en) * 1954-08-19 1957-05-28 Gen Mills Inc Turbulence controlled steam iron
US3110975A (en) * 1960-11-30 1963-11-19 Landers Frary & Clark Steam iron with dual heating means
US3852899A (en) * 1974-03-29 1974-12-10 Bishop Freeman Co Commercial steam generating hand iron
JPS5794498A (en) 1980-12-05 1982-06-11 Aida Eng Ltd Interlock action display device for press machine
JPH059495A (ja) 1991-07-03 1993-01-19 Kao Corp 洗浄剤組成物
GB9119693D0 (en) * 1991-09-14 1991-10-30 Black & Decker Inc Steam generator
US5279055A (en) * 1991-11-21 1994-01-18 Black & Decker Inc. Steam iron including boiler and overlying extraction channel
US5279054A (en) * 1991-11-21 1994-01-18 Black & Decker Inc. Steam iron including double boiler portions, heaters, and thermostat
FR2741364B1 (fr) * 1995-11-17 1999-06-11 Moulinex Sa Fer a repasser electrique a vapeur
JP2000107498A (ja) * 1998-10-02 2000-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イロン
FR2815649B1 (fr) * 2000-10-24 2003-01-03 Rowenta Werke Gmbh Fer avec fonction de surplus de vapeur
JP2002166100A (ja) 2000-12-04 2002-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イロン
JP2004129921A (ja) * 2002-10-11 2004-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イロン
JP2008093087A (ja) * 2006-10-10 2008-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JP5974274B2 (ja) * 2011-03-24 2016-08-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イロン
CN102168364B (zh) * 2011-04-18 2013-02-06 松下·万宝(广州)电熨斗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电熨斗
DE202013012577U1 (de) * 2013-01-02 2017-08-0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Kleidungsstückbedampfungs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94C (zh) * 1995-11-03 2001-10-03 穆里内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熨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09053B2 (en) 2019-06-04
WO2016038792A1 (ja) 2016-03-17
JP6617294B2 (ja) 2019-12-11
EP3192919A4 (en) 2017-08-23
CN106574430A (zh) 2017-04-19
US20170226687A1 (en) 2017-08-10
EP3192919A1 (en) 2017-07-19
JPWO2016038792A1 (ja) 2017-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4430B (zh) 蒸汽熨斗
CN100370176C (zh) 电蒸汽装置
RU2346094C2 (ru) Утюг
US8850968B2 (en) Steam generation unit and steam cooking device using same
KR102011414B1 (ko) 스팀 맙에서 사용하기 위한 스팀 가열 장치 및 방법
RU2646184C2 (ru) Паровой глади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содержащий утюг
CN106605020B (zh) 蒸汽熨斗头
US10287725B2 (en) Steam device
JP2006175228A (ja) 電気アイロン
CN109652970A (zh) 衣物护理机烫头及具有其的衣物护理机
RU2689043C2 (ru) Рабочая часть парового утюга
JP2000033200A (ja) 業務用アイロン及びスチームブラシ
CN205443724U (zh) 一种挂烫机
RU2689064C2 (ru) Рабочая часть парового утюга
CN104856577A (zh) 电饭煲
CN108239871A (zh) 避免平烫时滴水的蒸汽发生装置及熨烫器
JP4869166B2 (ja) 食器洗浄機
CN104515122B (zh) 蒸汽发生装置及烹饪设备
CN109750479A (zh) 一种蒸汽喷头及蒸汽熨烫机
CN205420872U (zh) 一种双温控电烫斗
RU2694805C2 (ru) Паровой глади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содержащий утюг, имеющий подошву, над которой расположен корпус, снабженный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US10036117B2 (en) Iron structure
TWI718591B (zh) 吹風機噴霧結構
CN204683307U (zh) 电饭煲
CN109056291B (zh) 高效的稳定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蒸汽电熨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