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8820B -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8820B
CN106558820B CN201610630633.XA CN201610630633A CN106558820B CN 106558820 B CN106558820 B CN 106558820B CN 201610630633 A CN201610630633 A CN 201610630633A CN 106558820 B CN106558820 B CN 106558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crew thread
connector body
holding member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306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8820A (zh
Inventor
田中幸贵
木村晃
黑木佳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58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8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1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 H01R13/6215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using one or more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外螺纹构件和螺纹保持构件。连接器主体选择性地在预定方向上与具有内螺纹部的匹配连接器连接,或与另一个无内螺纹部的匹配连接器连接。螺纹保持构件保持外螺纹构件。当外螺纹构件与内螺纹部连接时,螺纹保持构件具有与内螺纹座相接触的外螺纹座。螺纹保持构件与连接器主体相连接,并且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连接器主体可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外螺纹构件的连接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和具有内螺纹的匹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56所示,JPA2008-251248(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900和插座930。插头900和插座930被设计成当插头900的端部910被插到插座930的接收部940的内壁950时,插头900的触头920与插座930的匹配触头960彼此适当地接触。
如图57所示,JPU3113056(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具有内螺纹部980的插座970。与插座970匹配的插头(未示出)设有可与内螺纹部980连接的外螺纹构件,以及分别保持外螺纹构件的螺纹保持构件。
目前,具有内螺纹部的插座(以下简称“插座A”)已被假定为用于具有外螺纹构件的插头(以下简称“插头A”)的匹配连接器。此外,另一个没有内螺纹部的插座(以下简称“插座B”)被假定为用于没有外螺纹构件的另一个插头(以下简称“插头B”)的另一匹配连接器。例如,插座A是诸如专利文献2中插座970的插座,而插头A是可与插座A匹配的插头(未示出)。而且,例如,插头B是诸如专利文献1中插头900的插头而插座B是诸如专利文献1中插座930的插座。
即使当插头A与插头B具有相同的接口(装配部),也存在插头A不能正确地连接插座B的情况。诸如专利文献1中插座930的插座B一般被安装在电气设备的外壳内。当插头A被试图与插座B相连接时,外螺纹或螺纹保持构件被与外壳连接,以使插头A的一端不能与插座B的接收部的内壁邻接。因此,插头A不能正确地与插座B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外螺纹构件且其不仅可与具有内螺纹连接器的匹配连接器正确地配接,还可与无内螺纹连接器的其它匹配连接器正确地配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前端并可选择地与第一连接对象、第二连接对象沿预定方向连接的连接器。第一连接对象包括具有匹配触头、内螺纹部和内螺纹座的第一装配部。第二连接对象包括具有对应于第一装配部结构的第二装配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外螺纹构件和螺纹保持构件。连接器主体选择性地在预定方向上与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匹配。连接器主体具有当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对象彼此连接时与匹配触头接触的触头。螺纹保持构件保持外螺纹构件。当外螺纹构件与内螺纹部连接时,螺纹保持构件具有与内螺纹座接触的外螺纹座。螺纹保持构件被连接到连接器主体。螺纹保持构件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连接器主体可相对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方面的连接器以及作为第一连接对象的匹配连接器。匹配连接器包括第一装配部、内螺纹部和内螺纹座。
本发明的连接器与诸如具有对应外螺纹构件的内螺纹部的匹配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对象连接。本发明连接器具有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连接器主体相对移动的螺纹保持构件。因此,当连接器尝试与诸如电气装置的第二连接对象相匹配时,不存在螺纹保持构件与外壳邻接来保持在外壳上增加应力的情况,其中没有内螺纹部的另一个匹配连接器被设置在电气设备的外壳内。因此,连接器主体可被适当地与第二连接对象的第二装配部相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顶视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连接器和第一连接对象的顶视立体图。所示的连接器不与所示的第一连接对象连接。
图5是图4所示连接器和第一连接对象的另一顶视立体图。所示的连接器连接所示的第一连接对象。
图6是图1所示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对象的匹配连接器的顶视立体图。所示的连接器连接所示的匹配连接器。
图7是示出了图6所示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对象的横截面视图。为了方便识别,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对象的轮廓在图中省略了细节显示。
图8是图5所示第一连接对象的顶视立体图。
图9是图5所示第一连接对象的另一顶视立体图。
图10是图5所示第一连接对象的前视图。所示的第一连接对象的电路板在图中被省略。
图11是图6所示第二连接对象的顶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第二连接对象的横截面视图。为了方便识别,第二连接对象的轮廓在图中省略了细节显示。
图13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底视立体图。
图14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另一顶视立体图。
图15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又一顶视立体图。
图16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再一顶视立体图。
图17是包含在图1所示连接器中的连接器主体的底视立体图。
图18是包含在图1所示连接器中的各前凹槽、各后凹槽和各定位突起之间的位置关系视图。定位突起容纳在前凹槽中。
图19是包含在图1所示连接器中的各前凹槽、各后凹槽和各定位突起之间的另一位置关系视图。定位突起容纳在后凹槽中。
图20是包含在图1所示连接器中的螺纹容纳构件的横截面立体图。
图21是包含在图1所示连接器中的外螺纹构件与螺纹容纳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视图。
图22是包含在图1所示连接器中的外螺纹构件与螺纹容纳构件之间的另一位置关系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连接器的顶视立体图。
图24是图23所示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25是图23所示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图23所示连接器和第一连接对象的顶视立体图。所示的连接器不与所示的第一连接对象连接。
图27是图26所示第一连接对象的前视图。
图28是图23所示连接器的另一顶视立体图。
图29是包含在图23所示连接器中的各定位突起和各被定位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视图。
图30是包含在图23所示连接器中的各定位突起和各被定位部之间的另一位置关系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连接器的顶视立体图。
图32是图31所示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3是图31所示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4是图31所示连接器和第一连接对象的顶视立体图。所示的连接器不与所示的第一连接对象连接。
图35是包含在图31所示连接器中的罩的上部的底视立体图。
图36是包含在图31所示连接器的螺纹保持构件的底视立体图。
图37是图35所示罩的上部和图36所示螺纹保持构件的底视立体图。
图38是图35所示罩的上部和图36所示螺纹保持构件的另一底视立体图。
图3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连接器的顶视立体图。
图40是图39所示连接器的底视立体图。
图41是图39所示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42是图39所示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3是图39所示连接器的另一顶视立体图。
图44是包含在图43所示连接器中的各前凹槽、各后凹槽和各定位突起之间的位置关系视图。定位突起容纳在前凹槽中。
图45是图39所示连接器的另一顶视立体图。
图46是包含在图45所示连接器中的各前凹槽、各后凹槽和各定位突起的另一位置关系视图。定位突起容纳在后凹槽中。
图47仍然是图39所示连接器的另一顶视立体图。
图4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连接器的顶视立体图。
图49是图48所示连接器的另一顶视立体图。
图50是图49所示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51是图48所示连接器的分解顶视立体图。
图52是图48所示连接器的分解底视立体图。
图53是包含在图48所示连接器中的定位突起和定位凹槽之间的位置关系视图。
图54是图48所示连接器的另一顶视立体图。
图55是包含在图54所示连接器中的定位突起和定位凹槽之间的另一位置关系视图。
图56是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57是专利文献2的插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是与通用串行总线(USB)C型标准一致的插头。除了图1之外,参照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前端102,并且选择性地与第一连接对象300、第二连接对象400沿预定方向匹配。在本实施例中,预定方向是X方向。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正X方向是向前的方向而负X方向是向后的方向。
如图4、图5和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对象300是可与连接器100匹配的匹配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是与USB C型标准一致的插座。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对象300安装并固定在电路板550上,并设有第一装配部310、两个内螺纹部330和两个内螺纹座340。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对象300是具有内螺纹部330的插座,而第一装配部310具有接收部312。如图10所示,接收部312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内壁314。第一装配部310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内螺纹部3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方向是Y方向。如图10所示,详细地,第一装配部310提供有匹配触头320、匹配保持构件322和匹配外壳324。匹配保持构件322保持匹配触头320。匹配外壳324围绕匹配保持构件322。
从图8和图11可知,虽然第二连接对象400设有具有与第一装配部310对应结构的第二装配部430,但它没有诸如内螺纹部330的内螺旋部。如图11、图7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对象400是其中设有匹配连接器420的电气设备(未示出)的外壳410。如图8和图11所示,匹配连接器420具有对应于第一连接对象300的结构。具体来说,匹配连接器420是与USB C型标准一致,且没有诸如内螺纹部330的内螺纹部的插座。如图12所示,匹配连接器420具有上述第二装配部430。第二装配部430设有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内壁450的接收部440。
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主体110、两个外螺纹构件150和螺纹保持构件16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主体110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外螺纹构件150之间。连接器主体110包括触头140、保持构件142、外壳144和罩146。如图2和图10所示,当连接器100与第一连接对象300彼此连接时,各触头140分别与各匹配触头320接触。如图2所示,保持构件142保持各触头140。外壳144围绕保持构件142。如图1所示,外壳144的后端位于罩146内。连接电缆500与触头140或类似物的继电器板(未示出)被容纳在罩146内。被连接到继电器板(未示出)的电缆500在预定方向上从罩146向后延伸。
如图1所示,连接器主体110的端部112形成了连接器100的前端102。如图4、图7所示,连接器主体110选择性地与第一装配部310或第二装配部430中的任一个沿预定方向匹配。如图4和图5,当连接器100与第一连接对象300连接时,连接器主体110被部分地接收在第一装配部310的接收部312中。
如图3和图17所示,连接器主体110的上表面114和下表面116均设有滑动表面118、前向部120和后向部122。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滑动表面118、前向部120和后向部122可提供在连接器主体110的上表面114或下表面116中的一个上。滑动表面118在预定方向上位于前向部120与后向部122之间。前向部120是位于滑动表面118的前面,并处于垂直于预定方向和横向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壁。在此实施例中,上下方向为Z轴。具体而言,正Z方向向上,负Z方向向下。后向部122是位于滑动表面118的后面,并处于上下方向上的壁。在本实施例中,各滑动表面118、前向部120和后向部122均形成在罩146上。此外,各前向部120在下面描述中用作调节部。
此外,连接器主体110的上表面114和下表面116均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彼此远离的前凹槽130和后凹槽132。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凹槽130和后凹槽132可设在连接器主体110的上表面114或下表面116中的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前凹槽130和后凹槽132均形成在罩146的滑动表面118上。
从图1和图3可知,螺纹保持构件160连接于连接器主体110上。如图1、图13至图16所示,螺纹保持构件160沿预定方向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10在前预定位置与后预定位置之间相对移动。
如图3所示,具体地,螺纹保持构件160包括两个螺纹容纳构件170、上可移动构件180和下可移动构件190。如图1和图3所示,上可移动构件180和下可移动构件190均在横向方向上将两个螺纹容纳构件170相互耦合。本实施例的上可移动构件180和下可移动构件190主要具有板状形状并在横向方向上其上两端设有压配件182、192。各螺纹容纳构件170设有压配沟道178。压配件182、192压入压配沟道178,以使两个螺纹容纳构件170通过上可移动构件180和下可移动构件190相连接。如图1和图13,上可移动构件180和下可移动构件190在上下方向上夹持连接器主体110。上可移动构件180可在预定方向上,在连接器主体110的上表面114上移动。下可移动构件190可在预定方向上,在连接器主体110的下表面116上移动。如图1、图3、图13和图17所示,特别地,上可移动构件180在预定方向上,在滑动表面118上可滑动,此滑动表面118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连接器主体110的上侧,下可移动构件190在预定方向上,在滑动表面118上可滑动,此滑动表面118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连接器主体110的下侧。
如图3所示,上可移动构件180和下可移动构件190具有前邻接部200和后邻接部210。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邻接部200和后邻接部210可设于上可移动构件180或下可移动构件190中的一个上。如图1、图13至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邻接部200在预定方向上朝向前向部120并位于前向部120的后面。后邻接部210在预定方向上朝向后向部122并位于后向部122的前面。因此,在预定方向上,前向部120调节前邻接部200的前向运动来超过前向部120。同样,在预定方向上,后向部122调节后邻接部210的向后运动来超过后向部122。
由上可理解,本实施例的前邻接部200用作前向部(被调节部)120的调节部。详细地,前邻接部200在预定方向上设于前向部(被调节部)120的后面,同时面向前向部(被调节部)120,前邻接部200在预定方向上调节前向部(被调节部)120的向后运动来超过调节部。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螺纹保持构件160在预定方向上具有设于被调节部后面的调节部,同时在预定方向上朝向被调节部。调节部在预定方向上调节被调节部的向后移动来超过调节部。
此外,如图3所示,上可移动构件180和下可移动构件190均具有弹性部225和定位突起220。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弹性部225和定位突起220可设于上可移动构件180或下可移动构件190中的一个上。弹性部225可弹性变形,并支撑定位突起220。定位突起220在上下方向上向内突起。定位突起220通过使用弹性部225的弹性,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突起220通过使用弹性部225的弹性架在前凹槽130与后凹槽132之间的间隙上,来容纳在前凹槽130或后凹槽132中的一个内,以使定位突起220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10,相对定位于螺纹保持构件160。
从图1、图13、图14和图18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位于前预定部时,前邻接部200紧靠前向部120,同时定位突起220容纳在前凹槽130中。换言之,一对前邻接部200和前向部120以及另一对定位突起220和前凹槽130定义了前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预定位置可仅由一对前邻接部200和前向部120来定义。此外,前预定位置可仅由另一对定位突起220和前凹槽130来定义。此外,前预定位置还可通过其它方法定义。
从图15、图16和图19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位于后预定位置时,后邻接部210邻接后向部122,同时定位突起220容纳在后凹槽132中。换言之,一对后邻接部210和后向部122以及另一对定位突起220和后凹槽132定义了后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后预定位置可仅由后邻接部210和后向部122来定义。此外,后预定位置可仅由另一对定位突起220和后凹槽132来定义。此外,后预定位置还可通过其它方法定义。
从图1、图3、图21和图22可知,各螺纹容纳构件170可部分地容纳外螺纹构件150并保持外螺纹构件150。如图20所示,详细地,螺纹容纳构件170设有外螺纹座172、容纳部174和突起部176。如图4和图5所示,当外螺纹构件150与内螺纹部330连接时,外螺纹座172是与内螺纹座340连接的表面。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外螺纹座172是螺纹容纳构件170的前表面。容纳部174在预定方向上延伸,部分地容纳外螺纹构件150。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平面内,突起部176突出进入容纳部174中。
从图1和图14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外螺纹构件150相对于螺纹保持构件160沿预定方向可相对移动。如图3所示,详细地,外螺纹构件150形成有在垂直于预定方向的方向上凹进的凹槽152。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外螺纹构件150部分地容纳在容纳部174中的状态下,突起部176容纳在凹槽152中。在预定方向上,凹槽152具有远远大于突起部176大小的尺寸。因此,如图1和图14所示,外螺纹构件150相对于螺纹保持构件160沿预定方向可相对移动。因此,外螺纹构件150的可移动距离的总和可被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前预定位置和后预定位置满足以下条件:[条件1],当螺纹保持构件160被定位在前预定位置时,在外螺纹构件150与内螺纹部330连接且外螺纹座172与内螺纹座340接触的状态下,连接器主体110的端部112朝向第一装配部310的内壁314但不到达内壁314;以及[条件2],当螺纹保持构件160位于后预定位置时,在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对象400相连接的状态下,连接器主体110的端部112能够到达第二装配部430的内壁450。换言之,当在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对象400相连接的状态下,连接器主体110的端部112到达第二装配部430的内壁450时,螺纹保持构件160可以定位在后预定位置,或不到达后预定位置并定位于后预定位置的前面。
在条件1下,设置连接器主体110的端部112与第一装配部310的内壁314之间的距离,以使当连接器100和第一连接对象300均具有最大公差时,连接器主体110的端部112不只是到达第一装配部310的内壁314。因此,即使连接器100和第一连接对象300均具有最大公差,但连接器主体110的端部112也可被防止将不必要的应力施加到第一装配部310的内壁314上。
条件2使得连接器主体110的端部112能够安全地到达第二装配部430的内壁450。换言之,连接器100和包括在第二连接对象400中的匹配连接器(插座)420可正确地相互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具有调节部和被调节部。因此,即使在各外螺纹构件150分别连接内螺纹部330的状态下,连接到连接器100上的电缆500向后拉,连接器主体110也可被防止从螺纹保持构件160上脱离。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2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00A是与USB C型标准一致的插头。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A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前端102A。图23所示的连接器100A可沿预定方向不仅与图26所示的第一连接对象300A,还有图11所示的第二连接对象400相匹配。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A可选择性地与第一连接对象300A或第二连接对象400沿预定方向匹配。由于第二连接对象4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对象相同,所以省略了对其的解释。在本实施例中,预定方向为X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正X方向是向前的方向而负X方向是向后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方向是Y方向,上下方向为Z方向。正Z方向是向上的方向而负Z方向是向下的方向。
如图26和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对象300A是可与连接器100A连接的匹配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是与USB C型标准一致的插座。如图26所示,第一连接对象300A安装并固定在电路板550A上。如图27所示,第一连接对象300A设有第一装配部310A、单个内螺纹部330A和单个内螺纹座340A。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对象300A是具有内螺纹部330A的插座。第一装配部310A具有接收部312A。接收部312A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内壁314A。内螺纹部330A位于第一装配部310A上方。具体来说,第一装配部310A设有匹配触头320A、匹配保持构件322A和匹配外壳324A。匹配保持构件322A保持各匹配触头320A。匹配外壳324A围绕匹配保持构件322A。
如图23所示,连接器100A包括连接器主体110A、单个外螺纹构件150A和螺纹保持构件160A。外螺纹构件150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连接器主体110A的上方。
如图24所示,连接器主体110A包括类似第一实施例的触头140A、保持构件142A、外壳144A和罩146A。保持构件142A保持触头140A。外壳144A围绕保持构件142A。关于这些组件的解释被省略。
从图23至图28可知,连接器主体110A的端部112A形成有连接器100A的前端102A。连接器主体110A选择性地可与图26所示的第一装配部310A或图11所示的第二装配部430沿预定方向相匹配。如图26和图27,当连接器100A连接第一连接对象300A时,连接器主体110A被接收在第一装配部310A的接收部312A中。
如图25所示,连接器主体110A的上表面114A设有两个滑动表面118A以及其中每对由前向部120A和后向部122A组成的两对。两个滑动表面118A分别与两对的前向部120A和后向部122A对应。换句话说,上表面114A设有两套滑动表面118A、前向部120A、后向部122A。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连接器主体110A的上表面114A可只设有单个滑动表面118A和单独一对前向部120A和后向部122A。在预定方向上,各滑动表面118A定位在相应一对的前向部120A与后向部122A之间。各前向部120A是位于相应滑动表面118A前面并位于上下方向上的壁。各后向部122A是位于相应滑动表面118A后面并位于上下方向上的壁。在本实施例中,各滑动表面118A、前向部120A、后向部122A形成在罩146A上。各前向部120A在稍后描述中用作被调节部。
从图25、图29和图30可知,连接器主体110A具有分别由两个沟槽124A、一对两个弹性部136A和一对两个定位突起134A构成的两对。各沟槽124A沿预定方向延伸。两个弹性部136A分别对应两个定位突起134A。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连接器主体110A可仅具有单独一对两个沟槽124A、一对两个弹性部136A和一对两个定位突起134A。两个弹性部136A分别设置在两个沟槽124A中。各弹性部136A可弹性变形并支撑相应定位突起134A。各定位突起134A在横向方向上突出进入相应沟槽124A中。各定位突起134A通过利用对应弹性部136A的弹性而在横向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沟槽124A和定位突起134A形成在罩146A上。
如图23和图28所示,螺纹保持构件160A连接到连接器主体110A上,并沿预定方向在前预定位置与后预定位置之间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10A相对移动。
如图25所示,详细地,本实施例的螺纹保持构件160A包括上容纳构件170A、两个可移动构件180A和下板190A。如图23所示,上容纳构件170A设有外螺纹座173A。从图26来理解,外螺纹座173A是当外螺纹构件150A连接内螺纹部330A时与内螺纹座340A接触的表面。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外螺纹座173A是上容纳构件170A的前表面。如图29和图30所示,各可移动构件180A对应前述沟槽124A和定位突起134A。螺纹保持构件160A可具有单个可移动构件180A。从图23至图25可理解,上容纳构件170A被定位于连接器主体110A上方,并且部分地容纳外螺纹构件150A。上容纳构件170A通过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螺纹容纳构件170容纳外螺纹构件150的类似方式来容纳外螺纹构件150A。
从图25、图29和图30可知,各可移动构件180A由连接器主体110A保持,以便在预定方向上可移动。如图25所示,各可移动构件180A具有上部182A和侧部186A。上部182A连接到上容纳构件170A上。各侧部186A在上下方向上从上部182A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上部182A形成有两个突起184A,且上容纳构件170A形成有孔172A。从图23和图25可理解,上部182A的突起184A插入到上容纳构件170A的孔172A中,然后卷曲,以使上容纳构件170A固定到可移动构件180A中。
从图23、图25和图28可知,各可移动构件180A的上部182A分别可沿滑动表面118A滑动。如图25所示,各上部182A具有前邻接部200A和后邻接部210A。在本实施例中,前邻接部200A是上部182A的前边缘,后邻接部210A是上部182A的后边缘。从图23、图25和图28可理解,各前邻接部200A在预定方向上朝向与其对应的前向部120A,并位于与其对应的前向部120A的后面。此外,各后邻接部210A在预定方向上朝向与其对应的后向部122A,并位于与其对应的后向部122A的前面。因此,前向部120A在预定方向上调节前邻接部200A的向前运动来超过前向部120A。同样,后向部122A在预定方向上调节后邻接部210A的向后运动来超过后向部122A。
由上述可理解,本实施例的前邻接部200A用作前向部(被调节部)120A的调节部。调节部在预定方向上调节被调节部的向后移动来超过调节部。
此外,各可移动构件180A的侧部186A,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连接器主体110A的沟槽124A中,每个侧部186A的下端向连接器主体110A下方突起,且侧部186A的下端通过下板190A彼此连接。
如图25所示,各侧部186A设有被定位部188A。从图29和图30来理解,当可移动构件180A沿预定方向移动时,被定位部188A架在分别由弹簧部136A支撑的各定位突起134A上。可移动构件180A通过定位各被定位部188A于相应定位突起134A的前面或后面而在预定方向上被定位。
从图23、图25和图29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A定位于前预定部时,前邻接部200A邻接前向部120A,而定位突起134A定位于被定位部188A的后面。换句话说,一对前邻接部200A和前向部120A,以及另一对定位突起134A和被定位部188A定义了前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预定位置可仅由一对前邻接部200A和前向部120A来定义。此外,前预定位置可仅通过另一对定位突起134A和被定位部188A来定义。此外,前预定位置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定义。
从图25、图28和图30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A位于后预定部时,后邻接部210A紧靠后向部122A而定位突起134A位于被定位部188A的前面。换句话说,一对后邻接部210A和后向部122A以及另一对定位突起134A和被定位部188A定义了后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后预定位置可仅由一对后邻接部210A和后向部122A来定义。此外,后预定位置可仅由另一对定位突起134A和被定位部188A来定义。此外,后预定位置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定义。
在本实施例中,前预定位置被设置为满足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条件1,并且后预定位置被设置为满足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条件2。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A也具有类似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31,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100B是上述图2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连接器100A的改动。具体而言,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00A,连接器100B连接到连接对象上。因此,连接器100B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00A相同的特征的解释被省略。在本实施例中,预定方向、横向方向和上下方向分别是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正X方向是向前的方向而负X方向是向后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正Z方向是向上的方向而负Z方向是向下的方向。
从图31至图33可知,连接器100B包括连接器主体110B、单个外螺纹构件150B和螺纹保持构件160B。外螺纹构件150B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连接器主体110B的上方。
如图32所示,连接器主体110B包括类似第一实施例的触头140B、保持构件142B、外壳144B和罩146B。保持构件142B保持触头140B。外壳144B围绕保持构件142B。关于触头140B、保持构件142B和外壳144B的解释被省略。
如图33所示,所示的罩146B由上部和下部两个部分组成。罩146B的上部形成有槽148B。槽148B具有后缘149B。如图35所示,罩146B的上部形成有位于槽148B前端两侧的前向部120B,并形成有位于槽148B的后缘149B附近的后向部122B。前向部120B和后向部122B设置在罩146B内。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前向部120B和后向部122B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10B内。
从图31至图33可知,本实施例的螺纹保持构件160B在螺纹保持构件160B部分地容纳在连接器主体110B中的状态下,被连接到连接器主体110B上。从图31、图37和图38可理解,螺纹保持构件160B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10B沿在前预定位置与后预定位置之间的预定方向上可相对移动。
从图33和图36可知,详细地,本实施例的螺纹保持构件160B具有上容纳部170B和可移动部180B。本实施例的可移动部180B和上容纳部170B相互形成一体。如图31所示,上容纳部170B设有外螺纹座173B。从图32和图34可理解,外螺纹座173B是当外螺纹构件150B连接内螺纹部330A时,与内螺纹座340A接触的表面。如图32所示,本实施例的外螺纹座173B是上容纳部170B的前端表面。从图31和图33理解,可移动部180B容纳在连接器主体110B中,以便在预定方向上可移动。如图36所示,可移动部180B设有前邻接部200B和后邻接部210B。在本实施例中,前邻接部200B是可移动部180B的前边缘,后邻接部210B是可移动部180B的后边缘。如图37和图38所示,前邻接部200B在预定方向上朝向前向部120B,并定位在前向部120B的后面。此外,后邻接部210C在预定方向上朝向后向部122B,并定位于后向部122B的前面。因此,前向部120B在预定方向上调节前邻接部200B的向前运动来超过前向部120B。同样,后向部122B在预定方向上调节后邻接部210B的向后运动来超过后向部122B。由上述可理解,本实施例的前邻接部200B用作前向部(被调节部)120B的调节部。
从图31和图33可知,上容纳部170B设置在可移动部180B上,并通过槽148B裸露在连接器主体110B的外面。因此,上容纳部170B位于连接器主体110B的上方。上容纳部170B可部分地容纳外螺纹构件150B。上容纳部170B以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螺纹容纳构件170容纳外螺纹构件150的类似方式来容纳外螺纹构件150B。如图33和图36所示,上容纳部170B设有后端部172B。从图31和图33理解,槽148B的后缘149B在预定方向上朝向上容纳部170B的后端部172B,并位于后端部172B的后面。因此,槽148B的后缘149B调节上容纳部170B的后端部172B的向后运动来超过槽148B的后缘149B。
从图37可理解,在目前的改动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B位于前预定位置时,前邻接部200B紧靠前向部120B。换句话说,前邻接部200B和前向部120B定义了前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预定位置可通过其它方法定义。
从图34和图38可知,在目前的改动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B位于后预定位置时,后邻接部210B紧靠后向部122B,同时上容纳部170B的后端部172B紧靠槽148B的后缘149B。换句话说,一对后邻接部210B和后向部122B,以及另一对上容纳部170B的后端部172B和槽148B的后缘149B定义了后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后预定位置可仅通过一对后邻接部210B和后向部122B来定义。此外,后预定位置可仅由另一对上容纳部170B的后端部172B和槽148B的后缘149B来定义。此外,后预定位置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定义。
在本实施例中,前预定位置被设置为满足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条件1,并且后预定位置被设置为满足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条件2。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B也具有类似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39,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100C是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连接器100的改动。具体而言,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连接器100C与连接对象相连接。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相同的特征解释被省略。在本实施例中,预定方向、横向方向和上下方向分别是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正X方向是向前的方向而负X方向是向后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正Z方向是向上的方向而负Z方向是向下的方向。
如图39至图43所示,连接器100C包括连接器主体110C、两个外螺纹构件150C和螺纹保持构件160C。连接器主体110C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外螺纹构件150C之间。如图41所示,连接器主体110C包括类似第一实施例的触头140C、保持构件142C、外壳144C和罩146C。保持构件142C保持触头140C。外壳144C围绕保持构件142C。关于这些组件的解释被省略。
从图42、图44和图46可知,连接器主体110C的上表面114C和下表面116C均设有前向部120C和后向部122C。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向部120C和后向部122C可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10C的上表面114C或下表面116C中的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前向部120C和后向部122C均形成在罩146C上。在本实施例中,各前向部120C是位于罩146C前端的壁,并位于上下方向上,各后向部122C是在上下方向上突出的突起。前向部120C在稍后描述中用作被调节部。
此外,连接器主体110C的上表面114C和下表面116C均设有在预定方向上彼此远离的前凹槽130C和后凹槽132C。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凹槽130C和后凹槽132C可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10C的上表面114C或下表面116C中的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前凹槽130C和后凹槽132C均形成在罩146C上。
螺纹保持构件160C与连接器主体110C相连接,并可沿预定方向在前预定位置与后预定位置之间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10C相对移动。
如图42所示,详细地,螺纹保持构件160C形成有两个侧容纳部170C和中心容纳部180C。各侧容纳部170C和中心容纳部180C在预定方向上穿过螺纹保持构件160C。如图39所示,各螺纹保持构件160C设有两个外螺纹座172C。从图4、图5和图39可理解,外螺纹座172C是当外螺纹构件150C连接内螺纹部330时与内螺纹座340接触的表面。如图39所示,本实施例的外螺纹座172C是螺纹保持构件160C的前端表面。从图39和图42可理解,各侧容纳部170C分别部分地容纳外螺纹构件150C。各侧容纳部170C以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螺纹容纳构件170容纳外螺纹构件150的类似方式来容纳相对应的外螺纹构件150C。中心容纳部180C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各侧容纳部170C之间,同时部分地容纳连接器主体110C,以便可在预定方向上移动。
从图42、图44和图46可知,螺纹保持构件160C设有每对由前邻接部200C和后邻接部210A构成的两对。每对前邻接部200C和后邻接部210C是中心容纳部180C的边缘部。前邻接部200C是螺纹保持构件160C的前边缘。后邻接部210C是螺纹保持构件160C的后边缘。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邻接部200C和后邻接部210C可设置在螺纹保持构件160C的上侧或下侧中的一个上。各前邻接部200C在预定方向上分别朝向前向部120C,并位于前向部120C的后面。此外,各后邻接部210C分别在预定方向上朝向后向部122C,并定位在后向部122C的前面。因此,前向部120C在预定方向上调节相应的前邻接部200C的向前运动来超过前向部120C,后向部122C在预定方向上调节相应的后邻接部210C的向后运动来超过后向部122C。由上可理解,本实施例的各前邻接部200C用作相对应的前向部(调节部)120C的调节部。
此外,螺纹保持构件160C设有每对由弹性部225C和定位突起220C构成的两对。两对的弹性部225C和定位突起220C在上下方向上分别形成在螺纹保持构件160C的对立侧。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弹性部225C和定位突起220C可仅设置在螺纹保持构件160C的上侧或下侧中的一个上。各弹性部225C可弹性形变,并支撑与其匹配的定位突起220C。各定位突起220C在上下方向上突出进入中心容纳部180C内。各定位突起220C通过使用与其匹配的弹性部225C的弹性而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各定位突起220C分别对应前凹槽130C和后凹槽132C。通过使用与其匹配的弹性部225C的弹性,本实施例的各定位突起220C架在相应的前凹槽130C与相应的后凹槽132C之间的间隙上,以被容纳在相应的前凹槽130C或相应的后凹槽132C中的一个内,以便各定位突起220C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10C,相对定位于螺纹保持构件160C上。
从图39、图40、图43和图44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C位于前预定位置时,各前邻接部200A紧靠相应的前向部120C,而各定位突起220C容纳在相应的前凹槽130C中。换句话说,一对前邻接部200C和相应的前向部120C,以及另一对定位突起220C和相应的前凹槽130C定义了前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预定位置可仅由一对前邻接部200C和相对应的前向部120C来定义。此外,前预定位置可仅由另一对定位突起220C和相应的前凹槽130C来定义。此外,前预定位置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定义。
从图45至图47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C位于后预定位置时,各后邻接部210C紧靠相应后向部122C,而各定位突起220C容纳在对应的后凹槽132C中。换句话说,一对后邻接部210C和相应的后向部122C以及另一对定位突起220C和相应的后凹槽132C定义了后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后预定位置可仅由后邻接部210C和相应的后向部122C来定义。此外,后预定位置可仅由另一对定位突起220C和相应的后凹槽132C来定义。此外,后预定位置还可通过其它方式来定义。
在本实施例中,前预定位置被设置为满足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条件1,并且后预定位置被设置为满足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条件2。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C也具有类似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48,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100D是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连接器100的另一个改动。具体而言,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连接器100D与连接对象相连接。因此,连接器100D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连接器100相同的特征的解释被省略。在本实施例中,预定方向、横向方向和上下方向分别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正X方向是向前的方向而负X方向是向后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正Z方向是向上的方向而负Z方向是向下的方向。
如图48至图52和图54所示,连接器100D包括连接器主体110D、两个外螺纹构件150D和螺纹保持构件160D。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主体110D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外螺纹构件150D之间。如图49和图50所示,连接器主体110D包括类似第一实施例的触头140D、保持构件142D、外壳144D和罩146D。保持构件142D保持触头140D。外壳144D围绕保持构件142D。关于这些组件的解释被省略。
从图48、图49、图51和图52可知,连接器主体110D设有两个引导部230D、两个前壁部240D、操作部(杆)250D和定位凹槽258D。定位凹槽258D形成在罩146D的下表面上。
各引导部230D在预定方向上延伸。此外,各引导部230D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位于连接器主体110D的两相对端。换句话说,各引导部230D在横向方向上彼此远离。各前壁部240D与各引导部230D对应。在预定方向上,各前壁部240D位于相应的引导部230D的前面。各前壁部240D在横向方向上彼此远离。各前壁部240D形成有在预定方向上穿过前壁部240D的通孔242D。各前壁部240D在稍后描述中用作调节部。
如图48至图51所示,操作部250D从罩146D的前端附近向上延伸。如图51,详细地,连接器主体110D的操作部250D形成有宽部252D和窄部254D。具体来说,宽部252D从罩146D的前端附近延伸,而窄部254D从宽部252D延伸。在横向方向上,窄部254D具有比宽部252D更小的尺寸。操作部250D具有介于宽部252D与窄部254D之间的边界部,并且边界部设有被停止部256D。
从图48和图49可知,螺纹保持构件160D与连接器主体110D连接,并沿预定方向在前预定位置与后预定位置之间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10D可相对移动。
如图51所示,螺纹保持构件160D由两个侧容纳部170D和中心容纳部180D组成。侧容纳部170D和中心容纳部180D在预定方向上均穿过螺纹保持构件160D。如图48、图49和图51,各侧容纳部170D分别部分地容纳外螺纹构件150D。各侧容纳部170D以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螺纹容纳构件170容纳外螺纹构件150的类似方式来容纳相应的外螺纹构件150D。如图51所示,中心容纳部180D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各侧容纳部170D之间。如图53和图55所示,中心容纳部180D部分地容纳连接器主体110D,以便在预定方向上可移动。
如图51所示,详细地,本实施例的螺纹保持构件160D设有后部260D和两个臂部270D。中心容纳部180D设置在后部260D上。
从图52、图53和图55可知,后部260D设有位于其下端并突起进入中心容纳部180D内的定位突起262D。定位突起262D被容纳在连接器主体110D的定位凹槽258D中。在预定方向上,定位凹槽258D的尺寸大于定位突起262D的尺寸。因此,定位突起262D可在定位凹槽258D中移动。同时,定位突起262D不能向后移动超越定位凹槽258D。换句话说,定位凹槽258D在预定方向上调节定位突起262D的向后移动来超越定位凹槽258D。
如图51所示,螺纹保持构件160D的后部260D设有停止部264D和槽266D。槽266D在预定方向上从停止部264D向后延伸。如图48、图49和图51所示,槽266D部分地容纳操作部250D的窄部254D。
如图48所示,在操作部250D不操作的状态下,各被停止部256D分别位于停止部264D的前面,并且调节螺纹保持构件160D的向前运动。从图48、图49和图54可理解,当操作部250D被操作来使得被停止部256D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停止部264D从相应的被停止部256D被释放,以使螺纹保持构件160D可向前移动。
如图51所示,各臂部270D在横向方向上彼此远离。各臂部270D在预定方向上从后部260D向前延伸。各侧容纳部170D分别对应于各臂部270D,各侧容纳部170D形成为从相应的臂部270D向后部260D连续延伸。
各臂部270D设有被引导部272D和突起部274D。突起部274D从被引导部272D向前突起。具体地说,各侧容纳部170D的一部分位于相应的突起部274D中。各被引导部272D分别被连接器主体110D的引导部230D接收,各被引导部272D在沿预定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由相应的引导部230D引导。各臂部270D具有介于被引导部272D与突起部274D之间的边界部,边界部设有在预定方向上朝前的邻接部278D。具体来说,邻接部278D定位在突起部274D后端的周围。各突起部274D具有前端,且前端用作外螺纹座276D。
从图48和图49可知,通过螺纹保持构件160D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10D的相对运动,各突起部274D分别通过通孔242D向前突出。从图48和图51可理解,各邻接部278D分别在预定方向上朝向前壁部240D,各邻接部278D位于相应的前壁部240D的后面。如图49和图54,各突起部274D从相应的前壁部240D突出的最大量通过紧靠相应前壁部240D的相应邻接部278D来定义。由上述可理解,本实施例的各邻接部278D用作相应的前壁部(被调节部)240D的调节部。
从图49、图54和图55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D位于前预定位置时,各邻接部278D紧靠相应的前壁部240D。换句话说,邻接部278D和前壁部240D定义了前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预定位置还可通过其它方法定义。
从图48和图53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当螺纹保持构件160D位于后预定位置时,各被停止部256D位于相应的停止部264D的前面,而定位突起262D位于定位凹槽258D内。换句话说,一对停止部264D和被停止部256D以及另一对定位突起262D和定位凹槽258D定义了后预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后预定位置还可通过其它方法定义。
在本实施例中,前预定位置被设置为满足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条件1,并且后预定位置被设置为满足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条件2。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D也具有类似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描述了特定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第一、第四或第五实施例的概念可应用于具有单一外螺纹构件的连接器。此外,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概念可应用于具有两个外螺纹构件的连接器。
虽然上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情况下,其它以及进一步的修改可被做出,且所有修改均属于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连接器,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前端并可选择性地与第一连接对象、第二连接对象沿预定方向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对象包括具有匹配触头、内螺纹部和内螺纹座的第一装配部;
第二连接对象包括具有对应第一装配部的结构的第二装配部;
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外螺纹构件和螺纹保持构件;
连接器主体可选择性地与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在预定方向上匹配;
连接器主体具有当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对象彼此连接时与匹配触头相接触的触头;
螺纹保持构件保持外螺纹构件;
螺纹保持构件具有当外螺纹构件与内螺纹部连接时与内螺纹座相接触的外螺纹座;
螺纹保持构件被连接到连接器主体;以及
在螺纹保持构件被连接到连接器主体上的状态下,螺纹保持构件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连接器主体可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螺纹构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可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具有调节部和突起;
调节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延伸;
突起在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平面内突出进入容纳部;
所述外螺纹构件形成有在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上凹进的凹槽;以及
所述外螺纹构件部分地容纳在容纳部中而突起容纳在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形成所述连接器前端的端部;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在前预定位置与后预定位置之间可移动;
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均具有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设有内壁的接收部;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连接时,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分地被接收在所述第一装配部的接收部中;
当所述螺纹保持构件位于前预定位置时,在所述外螺纹构件与所述内螺纹部连接且所述外螺纹座与所述内螺纹座相接触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内壁,但不到达内壁;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对象连接时,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分地被接收在所述第二装配部的接收部中;以及
当所述螺纹保持构件位于后预定位置时,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对象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端部能够到达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与沿所述预定方向向后延伸的电缆相连接;
所述连接器主体设有被调节部;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具有调节部;
调节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设置在被调节部的后面;
调节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朝向被调节部;以及
调节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调节被调节部的向后移动来超过调节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部和所述被调节部定义所述螺纹保持构件的所述前预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具有两个所述外螺纹构件;以及
所述连接器主体在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外螺纹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包括两个螺纹容纳构件、上可移动构件和下可移动构件;
各螺纹容纳构件分别部分地容纳所述外螺纹构件;
上可移动构件和下可移动构件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彼此耦合螺纹容纳构件;
上可移动构件和下可移动构件在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夹持所述连接器主体;
所述连接器主体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
上可移动构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上可移动;以及
下可移动构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下表面上可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可移动构件和所述下可移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前邻接部;
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前向部;以及
前向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朝向前邻接部,并且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调节前邻接部的向前移动来超过前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可移动构件和所述下可移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定位突起;
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彼此远离的前凹槽和后凹槽;以及
定位突起被容纳在前凹槽和后凹槽中的一个内,以便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相对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形成有两个侧容纳部和中心容纳部;
各侧容纳部和中心容纳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穿过所述螺纹保持构件;
各侧容纳部分别部分地容纳所述外螺纹构件;
中心容纳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各侧容纳部之间;以及
中心容纳部部分地容纳所述连接器主体,以便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可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容纳部具有前邻接部;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前向部;以及
前向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朝向前邻接部,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调节前邻接部的向前移动来超过前向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具有两个突起部和两个邻接部;
各突起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彼此远离;
各所述侧容纳部的一部分分别定位在突起部中;
各突起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均具有后端;
各邻接部分别对应于各突起部;
各邻接部分别位于相应突起部的后端周围;
各突起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均具有前端;
各突起部的前端分别用作所述外螺纹座;
所述连接器主体设有两个前壁部;
各前壁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彼此远离;
各前壁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形成有穿过前壁部的通孔;
通过所述螺纹保持构件相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相对运动,各突起部均能够穿过通孔向前突出;
各邻接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分别朝向各前壁部;
各邻接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分别位于相应前壁部的后面;以及
各突起部从相应前壁部突出的最大量由紧靠相应前壁部的相应邻接部来定义。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具有在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突出进入所述中心容纳部内的定位突起;
所述连接器主体设有容纳定位突起的定位凹槽;
定位凹槽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调节定位突起的向后运动来超过定位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形成有操作部;
操作部形成有被停止部;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具有停止部和槽;
槽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从停止部向后延伸;
槽部分地容纳操作部;
在操作部没有操作的状态下,被停止部位于停止部的前面,以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调节所述螺纹保持构件的向前运动;以及
当操作部被操作来使被停止部在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移动时,停止部从被停止部释放,以使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向前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具有在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突出进入所述中心容纳部内的定位突起;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前凹槽和后凹槽;
前凹槽和后凹槽在上下方向上均向内凹陷;
前凹槽和后凹槽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彼此远离;以及
定位突起被容纳在前凹槽和后凹槽中的一个内,以便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相对定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螺纹构件在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上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包括上容纳构件和可移动构件;
可移动构件由所述连接器主体保持,以便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可移动;以及
上容纳构件被连接到可移动构件上,并部分地容纳所述外螺纹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沟槽和定位突起;
沟槽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
定位突起在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突出进入沟槽;
所述可移动构件具有上部和侧部;
所述上容纳构件被连接到上部上;
侧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上部向下延伸;
侧部至少部分地被容纳在沟槽中;
侧部设有被定位部;
当所述可移动构件沿所述预定方向移动时,被定位部架于定位突起上;以及
通过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将被定位部定位于定位突起的前面或后面,所述可移动构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被定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所述上部具有前邻接部;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前向部;以及
前向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朝向前邻接部,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调节前邻接部的向前移动来超过前向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形成有槽;
所述螺纹保持构件具有可移动部和上容纳部;
可移动部容纳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以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可移动;
上容纳部设置在可移动部上,并通过槽暴露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外面;以及
上容纳部部分地容纳所述外螺纹构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内部设有前向部;
所述可移动部具有前邻接部;以及
前向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朝向前邻接部,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调节前邻接部的向前移动来超过前向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具有后边缘;
所述上容纳部具有后端部;以及
所述槽的后边缘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朝向所述上容纳部的后端部,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调节后端部的向后移动来超过后边缘。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的C型标准。
25.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和用作第一连接对象的匹配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匹配连接器包括所述第一装配部、所述内螺纹部和所述内螺纹座。
CN201610630633.XA 2015-09-29 2016-08-04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06558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0801A JP6513542B2 (ja) 2015-09-29 2015-09-29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5-190801 2015-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8820A CN106558820A (zh) 2017-04-05
CN106558820B true CN106558820B (zh) 2019-05-28

Family

ID=58409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30633.XA Active CN106558820B (zh) 2015-09-29 2016-08-04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3395B2 (zh)
JP (1) JP6513542B2 (zh)
CN (1) CN106558820B (zh)
TW (1) TWI581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10736S (zh) * 2017-12-26 2018-08-06
CN108565600B (zh) * 2018-03-14 2020-02-21 滨州学院 一种高清晰度多媒体影音接口的固定装置
JP7330845B2 (ja) 2019-10-11 2023-08-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7387407B2 (ja) 2019-11-27 2023-11-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230A (en) * 1979-02-23 1984-07-17 Trw Inc. Connector hood constructions
US4589716A (en) * 1983-09-16 1986-05-20 Williams Ii Joseph R Releasable snap connector
EP0716478A2 (en) * 1994-12-07 1996-06-1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EP0657969B1 (en) * 1993-12-06 1999-01-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005169A (zh) * 2002-05-24 2007-07-25 Fci公司 改进的插座
US7479026B2 (en) * 2006-10-23 2009-01-20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Cable-equipped connector
CN201741929U (zh) * 2010-02-08 2011-02-09 袁德燕 Hdmi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42827B (en) * 1979-02-23 1983-04-13 Trw Inc Connector hood constructions
US4709975A (en) * 1983-09-16 1987-12-01 Williams Ii Joseph R Releasable snap connector
US4577919A (en) * 1985-02-19 1986-03-25 Amp Incorporated Boot and shielded cable connector
JPH01172274U (zh) * 1988-05-26 1989-12-06
JPH0728705Y2 (ja) * 1989-01-18 1995-06-28 東洋通信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保持構造
US4934950A (en) * 1989-08-30 1990-06-19 Amp Incorporated Key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jackscrews
US5154629A (en) * 1990-08-08 1992-10-13 Icontec, Inc. Energy transmission cable connector with latching mechanism
US5197900A (en) * 1990-12-21 1993-03-30 Icontec, Inc. Energy transmission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rchangeable locking mechanisms
US5342216A (en) * 1992-10-01 1994-08-3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Jackscrew mechanism
US5316495A (en) * 1993-01-15 1994-05-3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Latch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DE9414105U1 (de) * 1994-08-31 1994-11-03 Siemens Nixdorf Inf Syst Vorrichtung zum Einrücken einer Steckbaugruppe in einen Baugruppenträger
DE19535822A1 (de) * 1995-09-26 1997-03-27 Amp Holland Anordnung zum Verbinden von einem elektrischen Stecker mit einem komplementären Stecker
US5775931A (en) * 1996-05-03 1998-07-07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latching system
US5921801A (en) * 1996-11-25 1999-07-13 Molex Incorporated Retention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H11154558A (ja) * 1997-11-19 1999-06-08 Dai Ichi Denshi Kogyo Kk 電気コネクタ用アダプタ
US6095845A (en) * 1999-01-13 2000-08-01 Murphy; Stephen C. Tangle resistant cable connector
TW424975U (en) * 1999-11-19 2001-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ble wire connector with locking apparatus
US6777619B1 (en) * 2003-02-04 2004-08-17 Cisco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nhanced strain relief for signal-sensitive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04288494A (ja) * 2003-03-24 2004-10-14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コネクタ
US6866533B2 (en) * 2003-04-22 2005-03-1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ull tab
CN2687897Y (zh) * 2004-01-06 2005-03-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728035Y (zh) * 2004-06-23 2005-09-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转接器
US7037131B1 (en) * 2004-12-17 2006-05-02 Liang Tai Co., Ltd. Adjustable locking device
JP4421505B2 (ja) * 2005-03-30 2010-02-24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ネジ付コネクタ用プラグ
TWI278151B (en) * 2005-04-29 2007-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3113056U (ja) 2005-05-11 2005-09-02 建舜電子製造股▲分▼有限公司 コネクターの外殻体
US7272009B2 (en) * 2005-06-02 2007-09-18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 sink and card retention
JP4262708B2 (ja) * 2005-09-26 2009-05-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US7083462B1 (en) * 2005-11-03 2006-08-01 Liang Tei Co., Ltd. Adjustable buckl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ors
WO2007060952A1 (ja) * 2005-11-25 2007-05-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コネクタ抜け止めホルダ、コネクタ保持金具、コネクタ抜け止め構造、補強型装置側コネクタ及びfa機器
US7074065B1 (en) * 2006-02-08 2006-07-11 Integrian, Inc. Docking unit with spring-loaded connector
JP2008251248A (ja) 2007-03-29 2008-10-1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セプタクル、プラグ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US7544084B1 (en) * 2008-10-23 2009-06-0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including housing shells secured together
US7744399B1 (en) * 2008-12-09 2010-06-29 Unisys Corporation Cable end retention clip
CN201498744U (zh) * 2009-08-10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035108A (zh) * 2009-09-29 2011-04-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13114800A (ja) * 2011-11-25 2013-06-10 Hosiden Corp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FR2989845B1 (fr) * 2012-04-18 2014-05-23 Radiall Sa Embase de connecteur multi-contacts, a fixation rapide a un panneau et procedes de montage/demontage associes
JP5517272B1 (ja) * 2012-12-27 2014-06-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59735B2 (ja) * 2014-08-28 2018-01-1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337577B1 (en) * 2015-03-31 2016-05-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loatable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230A (en) * 1979-02-23 1984-07-17 Trw Inc. Connector hood constructions
US4589716A (en) * 1983-09-16 1986-05-20 Williams Ii Joseph R Releasable snap connector
EP0657969B1 (en) * 1993-12-06 1999-01-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EP0716478A2 (en) * 1994-12-07 1996-06-1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CN101005169A (zh) * 2002-05-24 2007-07-25 Fci公司 改进的插座
US7479026B2 (en) * 2006-10-23 2009-01-20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Cable-equipped connector
CN201741929U (zh) * 2010-02-08 2011-02-09 袁德燕 Hdmi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13542B2 (ja) 2019-05-15
TWI581523B (zh) 2017-05-01
TW201712972A (zh) 2017-04-01
JP2017068945A (ja) 2017-04-06
US20170093088A1 (en) 2017-03-30
CN106558820A (zh) 2017-04-05
US9853395B2 (en)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8820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838249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US9577382B2 (en) Connector
CN103579806B (zh) 电端子元件
CN100466393C (zh) 连接器
US20070207646A1 (en) Connector
JP2002343501A (ja)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US7597562B2 (en) Plug-in connector
MX2007015451A (es) Ensamble conector con dispositivo que asegura la posicion de terminal.
CN108695647B (zh) 连接器
US7267569B2 (en) Connector with a shorting terminal
US9905965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10021064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11189956B2 (en) Liquid-tight movable connector
CN103001069B (zh) 卡连接器
US9748534B2 (en) Electric tool and battery pack for the electric tool
US1147661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US11362453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US20180115107A1 (en) Electronics Module Extraction Feedback System
US10050388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shorting terminal with a pair of press-fit projections
CN111965766A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其模块组件和通讯设备
CN201397923Y (zh) 电连接器
US10483677B2 (en) Connector
US20200366029A1 (en) Connector
CN111628342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