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41857B - 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41857B
CN106541857B CN201610959083.6A CN201610959083A CN106541857B CN 106541857 B CN106541857 B CN 106541857B CN 201610959083 A CN201610959083 A CN 201610959083A CN 106541857 B CN106541857 B CN 106541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liner
backrest
assembly
unlock
release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90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41857A (zh
Inventor
徐燕春
胡修国
陆旭峰
陶惠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590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41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41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41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41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41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02/948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the actuation of the positioning or locking mechanism for one seat part being dependent on the position of another seat part, e.g. the seats floor lock being unlocked when the back-rest is inclined or the backrest can be tilted only when the seat is in its rear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02/952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locking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包括座垫总成、靠背总成和滑轨总成,座垫总成安装在滑轨总成上并通过滑轨锁止机构锁止,在第一侧调角器、第二侧调角器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二解锁机构,在靠背总成上安装有肩部解锁手柄;肩部解锁手柄通过第一、二调角器解锁拉索分别与第一解锁机构、第二解锁机构连接,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分别对第一侧调角器、第二侧调角器解锁并进一步对滑轨锁止机构进行解锁,其通过在第一解锁机构中设置一解锁驱动件,将调角器解锁机构与易进入机构整合在一起,减少了零件数量,使得结构简单,Y向占用空间小。同时将易进入挡块与易进入转盘的有效配合,使得易进入解锁时,调角器解锁手柄不跟随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背景技术
拥有三排座椅的SUV、MPV轿车,当第三排乘客进入时,希望第二排座椅靠背旋转一定角度并且前移,让出足够的进入空间,方便第三排乘客进入。
目前拥有这功能座椅的现状:
a.结构太复杂,零件多,有精冲件,成本太高;
b.Y向占用空间比较大,影响座椅的整体布置;
c.EZ-Entry操作时,Fold Flat手柄会联动,影响整椅外观;
例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为某个量产项目实现EZ-Entry功能的机构,其工作原理是:
在靠背总成10单独翻倒模式(Fold Flat):拉动塑料手柄20解锁调角器30,通过拉簧40,拉动EZ-Entry挡点50,使靠背挡点60越过EZ-Entry挡点50,实现靠背10翻倒;
第三排乘客易进入模式(EZ-Entry):操作肩部手柄70,通过调角器解锁拉索80拉动内侧调角器解锁手柄90,解锁调角器30,靠背10旋转,靠背挡点60碰到EZ-Entry挡点50,靠背10继续往前旋转,EZ-Entry挡点50带动转盘31拉动cable解锁滑轨,座椅前移,实现第三排乘客易进入模式。
该量产项目实现EZ-Entry功能的机构的优点是实现EZ-entry和靠背翻平功能,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有精冲件,磨具和单件成本高,Y向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易进入座椅的机构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Y向占用空间少,成本低的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包括座垫总成、靠背总成和滑轨总成,所述座垫总成安装在所述滑轨总成上并通过滑轨锁止机构锁止,所述靠背总成通过第一侧调角器、第二侧调角器铰接在所述座垫总成上,在第一侧调角器、第二侧调角器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解锁机构、第二解锁机构,在所述靠背总成上安装有肩部解锁手柄;所述肩部解锁手柄通过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分别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第二解锁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分别对第一侧调角器、第二侧调角器进行解锁并进一步通过第一解锁机构对滑轨锁止机构进行解锁,使座椅实现易进入功能和将所述靠背总成翻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包括:
一与所述第一侧调角器中的第一侧调角器转轴的内端键连接的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连接;
一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靠背总成中的第一侧靠背骨架侧板适当位置上;
一与所述第一侧调角器中的第一侧调角器转轴的外端键连接的解锁驱动件;
一同轴设于所述解锁驱动件上且可由所述解锁驱动件驱动回转的易进入转盘,所述易进入转盘通过一滑轨解锁拉索与所述滑轨锁止机构连接;
一铰接在所述易进入转盘上的易进入挡块;
一固定在靠背总成中的第一侧靠背骨架侧板上的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
成型在所述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上的易进入限位挡点;
一同轴设于所述解锁驱动件上且可驱动所述解锁驱动件转动的调角器解锁手柄;
一端连接所述易进入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的易进入挡块拉簧;
一端连接在所述座垫总成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的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
一端连接在所述座垫总成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易进入转盘的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
所述第二解锁机构包括:
一与所述第二侧调角器中的转轴键连接的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连接;
一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座垫总成中的第二侧座垫骨架侧板适当位置上;
一靠背翻到同步拉索,所述靠背翻到同步拉索中的拉索线丝一端连接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一端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一外侧拉索支架,所述第一外侧拉索支架固定在所述座垫总成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的外表面上,所述滑轨解锁拉索、所述靠背翻到同步拉索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外侧拉索支架上;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外侧拉索支架上,所述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的一端也连接在所述第一外侧拉索支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一内侧拉索支架,所述第一内侧拉索支架固定在所述靠背总成中的第一侧靠背骨架侧板内表面的适当位置上,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安装在所述第一内侧拉索支架上,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内侧拉索支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安装在座垫总成中的第二侧座垫骨架侧板适当位置的第二侧拉索支架,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和所述靠背翻到同步拉索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拉索支架上;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拉索支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座垫总成中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上还成型有第一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和第一侧靠背总成后翻限位挡点;在所述座垫总成中的第二侧座垫骨架侧板上成型有第二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和第二侧靠背总成后翻限位挡点,并在所述靠背总成中的第二侧靠背骨架侧板上适当位置成型有第二侧靠背前后挡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驱动件上设置有嵌入槽,在所述易进入转盘上设置有嵌块,所述嵌块嵌入到所述嵌入槽内,所述解锁驱动件通过所述嵌入槽与所述易进入转盘上的嵌块配合带动所述易进入转盘回转。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解锁驱动件上同轴设置有一个花键孔、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大于所述花键孔的内径,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所述解锁驱动件上的花键孔套在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转轴上;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上设置有一第一轴承孔,所述易进入转盘上设置第二轴承孔,所述易进入转盘上的第二轴承孔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圆柱体上,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上的第一轴承孔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圆柱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易进入挡块通过一销轴铰接在所述易进入转盘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易进入挡块上设置有一凹槽,当所述易进入挡块碰到所述易进入限位挡点时,所述易进入限位挡点插入到所述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驱动件采用塑料制成。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便于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的工作原理是:
1)、座椅易进入功能的实现
通过肩部解锁手柄拉动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分别拉动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转动,对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被解锁后,靠背总成在扭簧回复力和乘客的操作力作用下向前翻转,靠背总成中的第一侧靠背骨架侧板上的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所述易进入挡块后,通过所述易进入挡块推动所述易进入转盘回转直到所述易进入挡块碰到所述易进入限位挡点停止旋转,所述易进入转盘回转的同时通过滑轨解锁拉索对滑轨锁止机构进行解锁,滑轨锁止机构被解锁后,整个座椅向前运动;
2)、靠背总成翻平功能的实现
操作调角器解锁手柄,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一方面驱动所述解锁驱动件回转,对第一侧调角器进行解锁,另一方面通过靠背翻到同步拉索驱动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转动,对第二侧调角器进行解锁;再一方面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通过易进入挡块拉簧向下拉动所述易进入挡块,使所述易进入挡块退出所述靠背前后挡点回转路线;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后,所述靠背总成在扭簧回复力和乘客的操作力作用下向前翻转,所述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越过所述易进入挡块直到所述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所述第一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所述第二侧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所述第一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靠背总成被翻平;松开调角器解锁手柄,在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同时易进入挡块拉簧和所述易进入挡块也同步复位;
3)、靠背总成由翻平状态回复至展开状态
操作调角器解锁手柄,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一方面驱动所述解锁驱动件回转,对第一侧调角器进行解锁,另一方面通过靠背翻到同步拉索驱动所述调角器解锁支架转动,对第二侧调角器进行解锁;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后,将靠背总成向后翻转,当所述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所述易进入挡块时,推动所述易进入挡块向下旋转,使所述靠背前后挡点越过所述易进入挡块,靠背总成继续向后翻转至展开状态,松开调角器解锁手柄,在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角器解锁机构与易进入机构整合在一起,减少了零件数量,使得结构简单,Y向占用空间小。同时将易进入挡块与易进入转盘的有效配合,使得易进入解锁时,调角器解锁手柄不跟随转动。再者将同步杆采用塑料制成,减少了精冲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易进入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便于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后的外侧示意图。
图6为图4的A处放大后的内侧示意图。
图7为图4的B处放大后的外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解锁机构中部分零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9本发明第一解锁机构中的解锁驱动件与第一侧调角器中的调角器转轴外端装配示意图。
图10为从一个方向看本发明中肩部解锁手柄通过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分别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第二解锁机构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从另一个方向看本发明中肩部解锁手柄通过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分别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第二解锁机构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一解锁机构外侧各零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一解锁机构内侧各零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二解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处于向后调节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向后调节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向后调节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向后调节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在靠背处于最靠后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最靠后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在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中靠背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转到第一锁止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保持解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转到第一锁止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保持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转到第一锁止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保持解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44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转过第一锁止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均处于free Swing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转过第一锁止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均处于free Swing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转过第一锁止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均处于free Swing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47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翻平、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翻平、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49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翻平、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0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翻平、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翻平、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翻平、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3为本发明在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易进入挡块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54为本发明中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易进入挡块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5为图5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56为本发明中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易进入挡块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7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回到第一锁止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58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回到第一锁止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9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回到第一锁止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锁止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60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处于设计位置、肩部解锁手柄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61和图62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处于设计位置、肩部解锁手柄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63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处于设计位置、肩部解锁手柄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64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处于设计位置、肩部解锁手柄处于解锁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65为图64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66为本发明靠背总成处于设计位置、肩部解锁手柄处于解锁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67和图68为本发明靠背总成处于设计位置、肩部解锁手柄处于解锁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69为本发明靠背总成处于设计位置、肩部解锁手柄处于解锁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解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70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处于向前旋转位置、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易进入挡块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71和图72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向前旋转位置、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易进入挡块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73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向前旋转位置、靠背前后挡点碰到易进入挡块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74为本发明在靠背前后挡点推动易进入挡块转到最大位置、滑轨锁止机构处于被解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75和图76为本发明中靠背前后挡点推动易进入挡块转到最大位置、滑轨锁止机构处于被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77为本发明中靠背前后挡点推动易进入挡块转到最大位置、滑轨锁止机构处于被解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78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处于最前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FreeSwing位置、滑轨锁止机构处于被解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79和图80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最前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Free Swing位置、滑轨锁止机构处于被解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81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最前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FreeSwing位置、滑轨锁止机构处于被解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82为本发明在靠背总成处于第一锁止位置、易进入挡块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滑轨锁止机构处于落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83和图84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第一锁止位置、易进入挡块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滑轨锁止机构处于落锁位置时的第一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85为本发明中靠背总成处于第一锁止位置、易进入挡块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和第二侧调角器处于落锁位置、滑轨锁止机构处于落锁位置时的第二解锁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4至图17,图中所示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包括座垫总成100、靠背总成200和滑轨总成300,座垫总成100安装在滑轨总成300上并通过滑轨锁止机构(图中未示出)锁止,靠背总成200通过第一侧调角器410、第二侧调角器420铰接在座垫总成100上。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基本上差不多,再此不在描述。
本发明的特点是在第一侧调角器410、第二侧调角器42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解锁机构700和第二解锁机构600,在靠背总成200上安装有肩部解锁手柄800。肩部解锁手柄800的安装方式与现有技术基本上相同,再此不在详细描述。
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分别通过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10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20与肩部解锁手柄800连接。
结合图15至图16,第一解锁机构700包括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701a、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702a、采用塑料制成的解锁驱动件710、易进入转盘720、易进入挡块730、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调角器解锁手柄750、易进入挡块拉簧760、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70和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780。
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701a上开设有一花键孔703a。
在解锁驱动件710的中心设置有一与第一侧调角器410中的转轴411键结合的花键孔711、第一圆柱体712和第二圆柱体713,其中第一圆柱体712的外径大于花键孔711的内径,第二圆柱体713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体712的外径。在解锁驱动件710的外缘设有一延伸柄部714、一嵌入槽715。
易进入转盘720的中心设置有一轴承孔721并在易转入转盘720的外缘设置有一嵌块722、一延伸柄部723和一易进入挡块安装部724。
调角器解锁手柄750的中心开设有一轴承孔751,外缘设置有一操作柄部752,在操作柄部752上设置有一反勾部753。
靠背前后挡点740呈L形状。
易进入挡块730上设置有一弹簧勾销732并在该易进入挡块730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凹槽733,另外在易进入挡块730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后挡点734、735。
第一解锁机构700的组装方式如下:
第一步,先将一隔套705a套在第一侧调角器410中的转轴411的内端上,再将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701a上的花键孔703a套在第一侧调角器410中的转轴411的内端上,然后通过螺母706a锁紧。同时在靠背总成200中的第一侧靠背骨架侧板210内表面的适当位置上固定有第一内侧拉索支架704a,再将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10中的拉索套811安装在第一内侧拉索支架704a上,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10中的拉索丝线812固定在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701a的第一端上,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702a一端连接在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701a的第二端上,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702a连接在第一内侧拉索支架704a上。
第二步,将解锁驱动件710中心的花键孔711套在第一侧调角器410中的转轴411外端上,然后一轴承725套在解锁驱动件710的第二圆柱体713外径上,再将易进入转盘720中心的轴承孔721套在轴承725上,即可将易进入转盘720同轴安装在解锁驱动件710上。
在装配易进入转盘720前,先将易进入挡块730通过易进入挡块转轴731铰接在易进入转盘720的易进入挡块安装部724上。
接着,将一轴承754套在解锁驱动件710的第一圆柱体712外径上,然后将调角器解锁手柄750中心的轴承孔751套在轴承754上即可将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同轴安装在解锁驱动件710上。调角器解锁手柄750装配好以后,调角器解锁手柄750上的反勾部753勾在解锁驱动件710的延伸柄部714上。
接着,将垫片701套在第一侧调角器410中的转轴411上,锁紧螺母702螺纹锁紧在第一侧调角器410中的转轴411上。
将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焊接在靠背总成200中的第一侧靠背骨架侧板210的适当位置上。
结合参见图11,在座垫总成100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110的适当位置上成型有易进入限位挡点111、第一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112和第一侧靠背总成后翻限位挡点113。
另外在座垫总成100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110的适当位置上焊接有一第一侧拉索支架703。
将易进入挡块拉簧770的一端勾在易进入挡块730上的弹簧勾销732上,另一端勾在调角器解锁手柄750的外缘适当位置上。
将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80的一端勾在调角器解锁手柄750的操作柄部752适当位置上,另一端勾在第一侧拉索支架703上。
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790的一端勾在易进入转盘720的延伸柄部723适当位置上,另一端勾在第一侧拉索支架703上。
滑轨锁止机构中的滑轨解锁拉索310安装在第一侧拉索支架703上,其拉索线芯311的头部固定在易进入转盘720的延伸柄部723上。
第二解锁机构600包括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第二侧拉索支架620、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第二侧靠背前后挡点660。
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的中心设置有一与第二侧调角器420中的转轴421键结合的花键孔611。
第二解锁机构600的组装方式如下:
首先将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中心的花键孔611套在第二侧调角器420中的转轴421上,然后将锁紧螺母640螺纹锁紧在第二侧调角器420中的转轴421上。
第二侧拉索支架620焊接在座垫总成100的第二侧骨架侧板120的适当位置上。
结合参见图14,由肩部解锁手柄800过来的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20安装在第二侧拉索支架620上,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20中的拉索丝线821连接在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的第一端上。
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的一端勾在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的第二端上,另一端勾在第二侧拉索支架620上。
将第二侧靠背前后挡点660焊接在靠背总成200中的第二侧靠背骨架侧板220的适当位置上。
结合参见图7,在座垫总成100的第二侧座垫骨架侧板120的适当位置上成型有第二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122和第二侧靠背总成后翻限位挡点123。
另外,本发明还包括一根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侧拉索支架703和第二侧拉索支架620上,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中的拉索丝线910的第一端连接在调角器解锁手柄750的适当位置上,拉索丝线910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的第一端上。
上述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的工作原理是:
参见图18和图19,图中所示的位置是:靠背总成200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410、第二侧调角器420处于锁止位置,此时第一解锁机构700和第二解锁机构600也处于设计位置。
参见图20至图23,靠背总成200需要向后调节时,按照图22中的箭头A方向拉动调角器解锁手柄750,调角器解锁手柄750上的反勾部753通过解锁驱动件710的延伸柄部714带动解锁驱动件710也向箭头A方向运动,此时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同步按照图22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解锁驱动件710解锁第一侧调角器410。同时调角器解锁手柄750拉动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通过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带动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转动,对第二侧调角器420进行解锁。另外调角器解锁手柄750通过易进入挡块拉簧770拉动易进入挡块730按照该图22中的箭头C方向转动,此时由于易进入挡块730的前挡点734被拉下,不会碰到靠背前后挡点740,因此,靠背总成110即可实现向后调节。靠背总成110向后调节的最大调节角度为16度。
当靠背总成200向后调节的最大调节角度后,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被第一侧靠背总成后翻限位挡点113挡住,第二侧靠背前后挡点660被第二侧靠背总成后翻限位挡点123挡住。
解锁驱动件710按照图22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时,是对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10中的拉索丝线811和对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20中的拉索丝线821进行放松。另外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同步按照图22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过程中,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也带动易进入转盘720同步回转,滑轨解锁拉索310呈放松状态,不对滑轨锁止结构进行解锁。
上述过程中,第一侧调角器支架复位弹簧702a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被拉伸蓄能,易进入挡块拉簧760和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70被拉伸储能,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780放松。
参见图24和图25,当靠背总成200向后调节的最大调节角度后,松开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在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70的作用下,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在易进入挡块拉簧760的作用下,易进入转盘720回到初始位置,同时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回到初始位置。另外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的作用下,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也回到初始位置,使得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落锁。
参见图26和图27,图中所示的位置是:靠背总成200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410、第二侧调角器420处于锁止位置,此时第一解锁机构700和第二解锁机构600也处于设计位置。
参见图28至图31,靠背总成200需要向前调节时,按照图30中的箭头A方向拉动调角器解锁手柄750,调角器解锁手柄750上的反勾部753通过解锁驱动件710的延伸柄部714带动解锁驱动件710也向箭头A方向运动,此时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同步按照图30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解锁驱动件710解锁第一侧调角器410。同时调角器解锁手柄750拉动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通过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带动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转动,对第二侧调角器420进行解锁。另外调角器解锁手柄750通过易进入挡块拉簧770拉动易进入挡块730按照该图30中的箭头C方向转动,此时由于易进入挡块730的前挡点734被拉下,不会碰到靠背前后挡点740,因此,靠背总成110即可实现向前调节都第一锁止位置。
解锁驱动件710按照图30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时,是对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10中的拉索丝线811和对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20中的拉索丝线821进行放松。另外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同步按照图30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过程中,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也带动易进入转盘720同步回转,滑轨解锁拉索310呈放松状态,不对滑轨锁止结构进行解锁。
上述过程中,第一侧调角器支架复位弹簧702a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被拉伸蓄能,易进入挡块拉簧760和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70被拉伸储能,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780放松。
参见图32和图33,当靠背总成200向前调节至最前位置后,松开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在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70的作用下,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在易进入挡块拉簧760的作用下,易进入转盘720回到初始位置,同时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回到初始位置。另外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的作用下,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也回到初始位置,使得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落锁。
靠背总成200翻平功能介绍:
参见图34至图36,图中所示的位置是:靠背总成200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410、第二侧调角器420处于锁止位置,此时第一解锁机构700和第二解锁机构600也处于设计位置。
在实现靠背总成翻平功能前,参见图37至图40,首先要将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解锁,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解锁过程如下:按照图39中的箭头A方向拉动调角器解锁手柄750,调角器解锁手柄750上的反勾部753通过解锁驱动件710的延伸柄部714带动解锁驱动件710也向箭头A方向运动,此时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同步按照图39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解锁驱动件710解锁第一侧调角器410。同时调角器解锁手柄750拉动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通过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带动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转动,对第二侧调角器420进行解锁。另外调角器解锁手柄750通过易进入挡块拉簧760拉动易进入挡块730按照该图19中的箭头C方向转动,此时由于易进入挡块730的前挡点734被拉下,不会碰到靠背前后挡点740,因此,靠背总成110即可实现向前调节至第一锁止位置。
解锁驱动件710按照图39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时,是对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10中的拉索丝线811和对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20中的拉索丝线821进行放松。另外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同步按照图19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过程中,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也带动易进入转盘720同步回转,滑轨解锁拉索310呈放松状态,不对滑轨锁止结构进行解锁。
上述过程中,第一侧调角器支架复位弹簧702a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被拉伸蓄能,易进入挡块拉簧760和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70被拉伸储能,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780放松。
参见图41至图43,当靠背总成200转到第一锁止位置时,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以及第一解锁机构700、第二解锁机构600依然保护在解锁状态。
参见图44至图46,当靠背总成200转过第一锁止位置后,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处于Free Swing状态。此时松开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在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70的作用下,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在易进入挡块拉簧780的作用下,易进入转盘720回到初始位置,同时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回到初始位置。另外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的作用下,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也回到初始位置,使得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落锁。
参见图47至图49,当靠背总成200完全翻平后,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处于落锁位置,第一解锁机构700和第二解锁机构600处于初始状态。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碰到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110上的第一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112,第二侧靠背前后挡点660碰到第二侧座垫骨架侧板120上的第二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123。
当需要将靠背总成200从翻平状态翻至第一锁止位置时,首先要将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解锁,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解锁过程参见图50至图52,按照图51中的箭头A方向拉动调角器解锁手柄750,调角器解锁手柄750上的反勾部753通过解锁驱动件710的延伸柄部714带动解锁驱动件710也向箭头A方向运动,此时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同步按照图51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解锁驱动件710解锁第一侧调角器410。同时调角器解锁手柄750拉动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通过靠背翻到同步拉索900带动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转动,对第二侧调角器420进行解锁。同时易进入挡块拉簧770拉动易进入挡块730按照该图51中的箭头C方向转动,此时靠背总成110即可实现向后翻转。
解锁驱动件710按照图51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时,是对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10中的拉索丝线811和对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20中的拉索丝线821进行放松。另外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同步按照图51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过程中,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也带动易进入转盘720同步回转,滑轨解锁拉索310呈放松状态,不对滑轨锁止结构进行解锁。
上述过程中,第一侧调角器支架复位弹簧702a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被拉伸蓄能,易进入挡块拉簧760和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70被拉伸储能,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780放松。
在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解锁后,靠背总成200按照图50中的箭头A向上翻起。
参见图53至图56,当靠背总成200按照图53中所示箭头A方向往后旋转过程中,此时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处于Free Swing状态。
松开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在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770的作用下,调角器解锁手柄750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在易进入挡块拉簧780的作用下,易进入转盘720回到初始位置,同时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回到初始位置。另外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的作用下,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也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在靠背总成200按照图53中所示箭头A方向往后旋转过程中,当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碰撞到易进入挡块730,易进入挡块730受力后绕图55中箭头B方向向下旋转,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顺利越过易进入挡块730,靠背总成200继续按照图53中所示箭头A方向往后旋转,直到靠背总成200回到第一锁止位置。易进入挡块730回到初始位置。
参见图57至图59,当靠背总成200按图57中的箭头A所示方向回到第一锁止位置后,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进入锁止状态,将靠背总成200锁止。此时第一解锁机构700和第二解锁机构600处于初始状态。
参见图60至图63,此时靠背总成200处于设计位置,肩部解锁手柄800也处于设计位置,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处于锁止位置。
当后排乘客需要进入后排座椅时,参见图64至图69,首先按照图65中所示箭头A方向向上抬起肩部解锁手柄800,肩部解锁手柄800通过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10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820分别驱动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701a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动作,分别对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进行解锁。此时调角器解锁手柄750不跟随解锁驱动件710转动。
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解锁后,参见图70至图77,靠背总成200按照图70中的箭头A和图74中的箭头B往前旋转过程中,由于调角器解锁手柄750不跟随解锁驱动件710转动,易进入挡块730依然处于初始位置,因此跟随靠背总成200同步旋转的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会碰到易进入挡块730的前挡点734,由于此时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处于FREE SWING状态,靠背总成200能前后转动。
在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碰到易进入挡块730的前挡点734后,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通过易进入挡块730带动易进入转盘720按照图71中的箭头C方向和图75中的箭头C方向旋转,直到易进入挡块730上的凹槽733碰到易进入限位挡点111使得易进入挡块730停止转动为止。
易进入转盘720转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带动解锁驱动件710同步回转;另一方面拉动滑轨解锁拉索310中的拉索线芯311对滑轨锁止机构进行解锁,整个座椅向前移动,方便后排乘客进入。
滑轨锁止机构解锁过程中,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780被拉伸蓄能,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702a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也被拉伸蓄能。
后排乘客进入后,靠背总成200由易进入状态回到第一锁止状态,具体过程参见图78至85,将靠背总成200按照图78中的箭头A和图82中的箭头B往后旋转至第一锁止状态过程中,跟随靠背总成200同步旋转的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会离开易进入挡块730的前挡点734,由于此时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处于FREE SWING状态,靠背总成200能前后转动。
在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740离开易进入挡块730的前挡点734后,易进入挡块730在易进入挡块复位弹簧770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易进入挡块730上的凹槽733离开易进入限位挡点111,同时易进入转盘720在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780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易进入转盘720在回到初始位置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解锁驱动件710上的嵌入槽715与易进入转盘720上的嵌块722的配合,带动解锁驱动件710也回到初始位置,另一方面松开滑轨解锁拉索310的中的拉索线芯311,使滑轨锁止机构重新回到锁止状态。另外在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702a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630的作用,带动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701a和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610回到初始位置。
在靠背总成200由易进入状态回到第一锁止状态后,第一侧调角器410和第二侧调角器420落锁。
第一解锁机构700和第二解锁机构600也回到初始状态。

Claims (10)

1.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包括座垫总成、靠背总成和滑轨总成,所述座垫总成安装在所述滑轨总成上并通过滑轨锁止机构锁止,所述靠背总成通过第一侧调角器、第二侧调角器铰接在所述座垫总成上,在第一侧调角器、第二侧调角器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解锁机构、第二解锁机构,在所述靠背总成上安装有肩部解锁手柄;所述肩部解锁手柄通过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分别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第二解锁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分别对第一侧调角器、第二侧调角器进行解锁并进一步通过第一解锁机构对滑轨锁止机构进行解锁,使座椅实现易进入功能和将所述靠背总成翻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包括:
一与所述第一侧调角器中的第一侧调角器转轴的内端键连接的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连接;
一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靠背总成中的第一侧靠背骨架侧板适当位置上;
一与所述第一侧调角器中的第一侧调角器转轴的外端键连接的解锁驱动件;
一同轴设于所述解锁驱动件上且可由所述解锁驱动件驱动回转的易进入转盘,所述易进入转盘通过一滑轨解锁拉索与所述滑轨锁止机构连接;
一铰接在所述易进入转盘上的易进入挡块;
一固定在靠背总成中的第一侧靠背骨架侧板上的第一侧靠背前后挡点;
成型在所述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上的易进入限位挡点;
一同轴设于所述解锁驱动件上且可驱动所述解锁驱动件转动的调角器解锁手柄;
一端连接所述易进入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的易进入挡块拉簧;
一端连接在所述座垫总成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的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
一端连接在所述座垫总成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易进入转盘的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
所述第二解锁机构包括:
一与所述第二侧调角器中的转轴键连接的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连接;
一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座垫总成中的第二侧座垫骨架侧板适当位置上;
一靠背翻到同步拉索,所述靠背翻到同步拉索中的拉索线丝一端连接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的第一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外侧拉索支架,所述第一外侧拉索支架固定在所述座垫总成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的外表面上,所述滑轨解锁拉索、所述靠背翻到同步拉索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外侧拉索支架上;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外侧拉索支架上,所述易进入转盘复位弹簧的一端也连接在所述第一外侧拉索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内侧拉索支架,所述第一内侧拉索支架固定在所述靠背总成中的第一侧靠背骨架侧板内表面的适当位置上,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安装在所述第一内侧拉索支架上,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内侧拉索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装在座垫总成中的第二侧座垫骨架侧板适当位置的第二侧拉索支架,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拉索和所述靠背翻到同步拉索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拉索支架上;所述第二侧调角器解锁支架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拉索支架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垫总成中的第一侧座垫骨架侧板上还成型有第一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和第一侧靠背总成后翻限位挡点;在所述座垫总成中的第二侧座垫骨架侧板上成型有第二侧靠背总成翻平限位点和第二侧靠背总成后翻限位挡点,并在所述靠背总成中的第二侧靠背骨架侧板上适当位置成型有第二侧靠背前后挡点。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驱动件上设置有嵌入槽,在所述易进入转盘上设置有嵌块,所述嵌块嵌入到所述嵌入槽内,所述解锁驱动件通过所述嵌入槽与所述易进入转盘上的嵌块配合带动所述易进入转盘回转。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驱动件上同轴设置有一个花键孔、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大于所述花键孔的内径,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所述解锁驱动件上的花键孔套在所述第一侧调角器转轴上;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上设置有一第一轴承孔,所述易进入转盘上设置第二轴承孔,所述易进入转盘上的第二轴承孔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圆柱体上,所述调角器解锁手柄上的第一轴承孔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圆柱体上。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易进入挡块通过一销轴铰接在所述易进入转盘上。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易进入挡块上设置有一凹槽,当所述易进入挡块碰到所述易进入限位挡点时,所述易进入限位挡点插入到所述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驱动件采用塑料制成。
CN201610959083.6A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Active CN106541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9083.6A CN106541857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9083.6A CN106541857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41857A CN106541857A (zh) 2017-03-29
CN106541857B true CN106541857B (zh) 2018-08-31

Family

ID=5839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9083.6A Active CN106541857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418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7832B (zh) * 2018-08-28 2021-09-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座椅
CN109664803B (zh) * 2019-01-17 2024-03-01 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CN110525290B (zh) * 2019-09-20 2021-01-01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可便利性操作的座椅解锁翻折机构
CN110539671B (zh) * 2019-09-20 2020-10-13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椅背前倾易进入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3745B2 (ja) * 1998-09-25 2006-08-23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格納装置
DE102005019353A1 (de) * 2004-10-05 2006-04-13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mit einstellbarer Kopfstütze
CN202986873U (zh) * 2012-08-30 2013-06-12 西德科东昌汽车座椅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座椅骨架的调角器连接板装置
CN203427644U (zh) * 2013-08-30 2014-02-12 重庆市宏立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调角器与地板锁的一键解锁机构
CN204547842U (zh) * 2015-04-20 2015-08-12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调角器同步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41857A (zh)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7262B (zh) 一种方便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CN106541857B (zh) 一种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CN106394324B (zh) 一种便于后排乘客易进入的座椅
CN106976414B (zh) 一种后排座椅易进入解锁机构
KR101054778B1 (ko) 시트의 워크인 및 폴딩장치
US7393056B2 (en) Vehicle seat release assembly
CN103068624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易入机构
CN104002706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存储装置
CN108016338A (zh) 一种翻转机构
CN101319587B (zh) 一种滑动门门锁装置
CN105966272B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滑轨联动解锁机构
CN205706246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滑轨联动解锁机构
CN107972541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后排座椅
CN109606213A (zh) 一种带一键解锁翻转机构的座椅
US6641218B2 (en) Seat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CN108382273A (zh) 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
CN206231267U (zh) 一种用于座椅的座垫气弹簧自动翻折机构
CN209650098U (zh) 一种带一键解锁翻转机构的座椅
CN208248014U (zh) 一种汽车座椅解锁装置
CN204674402U (zh) 汽车座椅用联动解锁器
CN218172065U (zh) 一种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CN110001463B (zh) 自动解锁机构及包含其的汽车座椅
CN113787942B (zh) 一种具有断电逃生结构的电动座椅
CN113511251B (zh) 儿童拖车
CN209650097U (zh) 一种座椅定点保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Kang Road 201315 Pudong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No. 669

Applicant after: Yanfeng Daotuo Ann seat Co.

Address before: K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of Shanghai City, No. 669, 201200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315 No. 669 Kang'an Road,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5 No. 669 Kangan Road,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