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6023B - 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36023B CN106536023B CN201580040763.1A CN201580040763A CN106536023B CN 106536023 B CN106536023 B CN 106536023B CN 201580040763 A CN201580040763 A CN 201580040763A CN 106536023 B CN106536023 B CN 1065360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absorbing liquid
- fine channel
- object component
- ingred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8—Absorbing units; Liquid distributor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1/00—Solvent extraction
- B01D11/04—Solvent extraction of solutions which are liquid
- B01D11/0496—Solvent extraction of solutions which are liquid by extraction in microfluidic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75—Removing carbon diox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87—Removing organic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50—Carbon diox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30—Alkali metal compounds
- B01D2251/304—Alkali metal compounds of sodiu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60—Inorganic bases or salts
- B01D2251/604—Hydrox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2/00—Absorbents, i.e. solvents and liquid materials for gas absorption
- B01D2252/20—Organic absorbents
- B01D2252/204—Am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20—Halogens or halogen compounds
- B01D2257/204—Inorganic halogen compounds
- B01D2257/2045—Hydrochloric ac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30—Sulfur compounds
- B01D2257/306—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e.g. mercapt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40—Nitrogen compounds
- B01D2257/404—Nitrogen oxides other than dinitrogen ox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2—Carbon monox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能够用紧凑的设备实施成分移动处理,并且促进相对于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移动。气体移动处理方法具备:气体移动工序,使吸收液流通到各处理流路(31、61),同时在该各处理流路(31、61)内使气体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分离工序,在气体移动工序后,将从各处理流路(31、61)的出口(31c、61c)排出的吸收液与气体的混合流体在对应的分离头(23、43)中气液分离为吸收液和气体;循环工序,将在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的吸收液从分离头(23、43)经由对应的再循环线路(26、46)向各处理流路(31、61)的入口(31a、61a)送回,向这些各处理流路(31、61)导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对象成分相对于吸收液出入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已知有例如气体吸收方法或气体释放方法等的使气体相对于液体出入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气体吸收方法是使液体吸收气体的方法,气体释放方法是使气体从液体释放的方法。并且,近年来,为了用紧凑的设备实现这样的气体吸收或气体释放的处理,已知有下述技术:例如,使液体流到形成在微通道装置中的微细流路内并在该流路内进行气体向该液体的吸收或气体从该液体的释放(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7867号公报。
在前述处理中,都必须使液体和气体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的情况较多。但是,在前述微细流路内、即被显著限制的空间内在使液体和气体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的同时使它们流动事实上是困难的。
具体而言,在气体吸收处理中,在使用吸收能力较大的吸收液的情况下,为了完全发挥其吸收能力,需要以较大的气液比(例如1000以上)形成该吸收液和被吸收气体的二相流(例如段塞流或环状流),但在微细流路内以这样的较大的气液比形成良好的二相流是困难的。由此,在微细流路内不能吸收与吸收能力较大的吸收液相符的足够量的气体。
此外,在气体释放处理中,为了使被吸收液吸收的气体在流路内充分地释放,需要该吸收液和从该吸收液释放的气体能够在该流路内以很大的气液比共存,但实际上这样的共存是困难的。结果,气液比不充分,不能将在微细流路内释放的气体的压力充分地降低。由此,不能使被吸收液吸收的气体在微细流路内充分地释放。
如以上这样,在微细流路内不能在使吸收液和气体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的同时使它们流动,所以不能使相对于吸收液的气体移动充分地进行。
此外,以上这样的问题,在作为吸收处理的一方式而在微细流路内进行使与吸收液对应的提取剂提取对象成分的提取处理的情况下,或在作为释放处理的一方式而在微细流路内进行使对象成分从提取了对象成分的提取剂释放的处理的情况下,也同样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能够以紧凑的设备实现成分移动处理,并且能够促进对象成分相对于吸收液的移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是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具备:装置准备工序,准备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备流路构造体、分离部和再循环线路,所述流路构造体具有多个微细流路,所述分离部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所述再循环线路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成分移动工序,使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分离工序,在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后,从由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分离部中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循环工序,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的吸收液从前述分离部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微细流路导入。
在该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将在成分移动工序中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处理在流路构造体的各微细流路内进行,所以能够由紧凑的流路构造体进行成分移动处理。结果,能够将成分移动处理用紧凑的处理装置或处理设备实施。并且,在该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将在各微细流路内进行成分移动处理后的吸收液从该各微细流路排出并借助分离部中的分离工序分离,将该分离出的吸收液借助循环工序向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循环。因此,即使在微细流路内不能在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的同时使它们流动,也能够在各微细流路内反复进行相对于吸收液的成分移动处理,从而促进相对于该吸收液的成分移动。
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吸收工序:使前述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
在该方案中,能够借助循环工序使吸收液反复流通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使该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因此,即使在各微细流路内不能以较大的气液比形成良好的二相流,也能够促进向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吸收。
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
在该方案中,能够借助循环工序使吸收液反复流通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使对象成分从该吸收液释放。因此,即使在各微细流路内吸收液和从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不能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不能充分降低释放成分的压力,也能够促进从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释放。
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以下这样的处理装置:其具备第1处理单元和第2处理单元,前述第1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再循环线路,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前述第2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再循环线路,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包括:第1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并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第2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并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前述分离工序包括:第1分离工序,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第2分离工序,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2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前述循环工序包括:第1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第2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交替地设置进行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的期间和进行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的期间,以便使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1处理单元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而释放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2处理单元释放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而吸收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1处理单元释放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而吸收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2处理单元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而释放对象成分。
根据该方案,能够由第1处理单元和第2处理单元并行实施对象成分的吸收处理和释放处理,所以能够提高吸收释放处理整体上的处理效率。并且,在该方案中,在各处理单元中,能够使借助吸收处理吸收的对象成分的浓度增加而吸收力下降的吸收液借助释放处理使其浓度下降而使吸收力恢复,再次提供给吸收处理。因此,与将吸收力下降的吸收液在吸收处理中持续使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吸收处理的效率。
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优选的是,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设有罐的处理装置;在前述循环工序中,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的吸收液用前述罐暂时储存,同时从该罐将吸收液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
根据该方案,用罐将吸收液暂时储存,由此能够增加在处理装置内循环的吸收液的保持量。因此,能够拥有用于根据对象成分的组成及压力等的变化来设定适当的吸收液的循环量的富余。
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作为前述对象成分而使用CO2;作为前述吸收液,使用水、胺类溶剂、胺类溶剂的水溶液及离子性液体中的某种液体。
此外,本发明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是在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中使用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具备:流路构造体,其具有在使吸收液流通的同时使对象成分向该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多个微细流路;分离部,其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从由该出口排出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再循环线路,其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泵,其设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将由前述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向这些各微细流路供给。
在该成分移动处理装置中,由于与上述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同样的理由,能得到能够以紧凑的设备实施成分移动处理、并且能够促进相对于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移动的效果。
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是,还具备向前述各微细流路供给包含对象成分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部;前述各微细流路具有合流部和处理部,所述合流部使吸收液与从前述供给部供给的被处理流体合流,所述处理部进行以下处理:使由该合流部合流的吸收液与被处理流体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同时使该吸收液吸收被处理流体中的对象成分。
根据该方案,能够使吸收液反复流通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在各微细流路的合流部中使吸收液与被处理流体合流而用处理部使该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因此,即使在各微细流路的处理部内不能以较大的气液比形成良好的二相流,也能够促进向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吸收。
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是,前述各微细流路是进行以下处理的处理流路: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同时使对象成分从该吸收液释放。
根据该方案,能够使吸收液反复流通到作为微细流路的各处理流路中,同时在该各处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因此,即使在各处理流路内吸收液和从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不能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在该各处理流路内不能充分降低释放成分的压力,也能够促进从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释放。
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是,具备:第1处理单元,其具备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循环线路及相当于前述泵的第1泵,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第2处理单元,其具备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循环线路及相当于前述泵的第2泵,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其与前述多个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相连;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其与前述多个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相连;切换装置,其对经由前述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供给被处理流体并且将经由前述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停止的状态、和将经由前述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停止并且经由前述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供给被处理流体的状态进行切换。
根据该方案,能够由第1处理单元和第2处理单元将吸收处理和释放处理并行实施。因此,能够提高吸收释放处理整体上的处理效率。并且,借助由切换装置进行的前述状态的切换,在各处理单元中,能够交替地设置供给被处理流体、在使吸收液循环的同时进行从该被处理流体向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吸收处理的期间、和将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停止、在仅使吸收液循环的同时进行从该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释放处理的期间。因此,能够使借助吸收处理吸收的对象成分的浓度上升而吸收力下降的吸收液借助释放处理使其浓度下降而使吸收力恢复,并再次提供给吸收处理。因此,能够提高吸收处理的效率。
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罐,该罐设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的前述分离部与前述泵之间,将流到前述再循环线路中的吸收液暂时储存。
根据该方案,用罐将吸收液暂时储存,由此能够增加在处理装置内循环的吸收液的保持量。因此,能够拥有用于根据对象成分的组成及压力等的变化来设定适当的吸收液的循环量的富余。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紧凑的设备实施成分移动处理,并且能够促进相对于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气体移动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1处理单元的第1流路构造体及安装在其上的各头的结构、和第2处理单元的第2流路构造体及安装在其上的各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流路构造体的处理流路基板的一侧的板面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处理流路基板的另一侧的板面的平面图。
图5是构成图3所示的流路构造体的调温基板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进行了气体吸收处理的处理后气体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变形例的气体吸收处理用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变形例的气体释放处理用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变形例的气体吸收处理用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变形例的气体释放处理用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使用图1所示的气体移动处理装置1实施。气体移动处理装置1是本发明的处理装置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的一例。以下,将气体移动处理装置1仅称作处理装置1。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是并行地实施气体从吸收液外向吸收液内的移动即向吸收液的气体吸收、和气体从吸收液内向吸收液外的移动即从吸收液的气体释放的方法。
首先,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中使用的处理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处理装置1如图1所示,具备第1处理单元2、第2处理单元4、气体送出装置5、第1供给阀6、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阀8、第1释放气体排出阀10、第2供给阀12、第2处理后气体排出阀14和第2释放气体排出阀16。
第1处理单元2及第2处理单元4构成为,分别能够实施气体吸收处理和气体释放处理的某一个。即,各处理单元2、4构成为,能切换为实施气体吸收处理的状态和实施气体释放处理的状态。此外,处理装置1在由第1处理单元2和第2处理单元4中的一方进行气体吸收处理的情况下,由另一方并行进行气体释放处理。
第1处理单元2如图1所示,具有第1流路构造体20、第1气体供给头21、第1吸收液供给头22、第1分离头23、第1调温供给头24、第1调温排出头25、第1再循环线路26、第1循环泵27和第1罐28。
第1流路构造体20在内部具有多个第1处理流路31(参照图3)和多个第1调温流路32(参照图5),所述多个第1处理流路31用来在使吸收液流通的同时进行相对于该吸收液的气体移动处理,所述多个第1调温流路32流过调温流体,该调温流体用来调节在第1处理流路31中流动的吸收液在气体移动处理时的温度。前述气体移动处理的具体例是气体吸收处理或气体释放处理。此外,第1流路构造体20是本发明的流路构造体的一例。第1处理流路31及第1调温流路32是具有微细的流路直径的微细流路(微通道)。第1处理流路31是本发明的第1微细流路及微细流路的一例。
第1流路构造体20如图2所示,是由层叠并相互接合的多个基板34构成的层叠体。在前述多个基板34中,包括多个处理流路基板34a、多个调温基板34b和多个封闭板34c。在第1流路构造体20中,处理流路基板34a和调温基板34b在它们之间夹着封闭板34c的同时交替地反复层叠。
在各处理流路基板34a的一方的板面上,如图3所示那样形成有多个槽36。此外,在各处理流路基板34a的另一方的板面、即与前述一方的板面相反的板面上,如图4所示,形成有与一方的板面的多个槽36对应的多个槽38。在各槽38的末端的位置,设有将处理流路基板34a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与前述一方的表面侧的对应的槽36相连的贯通孔39。并且,形成在各处理流路基板34a的一方的板面上的各槽36的开口被层叠在该一方的板面上的封闭板34c(参照图2)封闭,并且形成在另一方的板面上的各槽38的开口被层叠在该另一方的板面上的另一封闭板34c(参照图2)封闭,由此,形成多个第1处理流路31。
各第1处理流路31中的相当于前述槽36的起始端的部分为气体的入口31a(参照图3)。此外,各第1处理流路31中的相当于前述槽38的起始端的部分为吸收液的入口31b(参照图4)。此外,各第1处理流路31中的相当于前述槽36的末端的部分为该第1处理流路31的出口31c(参照图3)。此外,各第1处理流路31中的相当于前述贯通孔39的部分为合流部31d,该合流部31d在进行气体吸收处理时使气体与吸收液合流。此外,各第1处理流路31中的从合流部31d到出口31c的部分为处理部31e,该处理部31e使在进行气体吸收处理时合流的吸收液与气体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同时使该吸收液吸收气体。
此外,当由第1处理单元2进行气体释放处理时,各第1处理流路31中的从吸收液的入口31b经过合流部31d及处理部31e达到出口31c的部分为处理流路,该处理流路进行使吸收了气体的吸收液流通、同时使气体从该吸收液释放的处理。
在各调温基板34b的一方的板面上,如图5所示那样形成有多个槽37。形成在各调温基板34b的一方的板面上的各槽37的开口被层叠在该一方的板面上的封闭板34c(参照图2)封闭,由此,形成多个第1调温流路32。
各第1调温流路32中的配置在调温基板34b的外缘的一边上的一端为该第1调温流路32的入口32a。此外,各第1调温流路32中的前述一端的相反侧的端部为该第1调温流路32的出口32b。
第1气体供给头21(参照图2)是用来向各第1处理流路31(参照图3)分配并供给气体的部件。第1气体供给头21以将全部的第1处理流路31的气体的入口31a整体地覆盖的方式,安装在第1流路构造体20中的设有第1处理流路31的气体的入口31a的侧面上。
在第1气体供给头21上连接着第1气体供给线路51(参照图1)。在该第1气体供给线路51中设有第1供给阀6。在第1气体供给线路51上,连接着送出向吸收处理提供的被吸收气体的气体送出装置5。气体送出装置5例如是压缩机或鼓风机。借助第1供给阀6的开闭,对将从气体送出装置5送出的被吸收气体经由第1气体供给线路51及第1气体供给头21向第1处理流路31供给的状态、和将该供给停止的状态进行切换。另外,被吸收气体是本发明的被处理流体的一例。
第1吸收液供给头22(参照图2)是用来向各第1处理流路31(参照图3)分配并供给吸收液的部件。第1吸收液供给头22以将全部的第1处理流路31的吸收液的入口31b整体地覆盖的方式,安装在第1流路构造体20中的设有第1处理流路31的吸收液的入口31b的侧面上。
第1分离头23(参照图2)是在其内部从各第1处理流路31的出口31c(参照图3)排出有处理后的吸收液与气体的混合流体的部件。第1分离头23将被排出到其内部的混合流体静置,借助比重差进行气液分离。该第1分离头23是本发明的分离部及第1分离部的一例。第1分离头23以将全部的第1处理流路31的出口31c整体地覆盖的方式,安装在第1流路构造体20中的设有第1处理流路31的出口31c的侧面上。
在第1分离头23的下部(在该第1分离头23中气液分离后的吸收液积存在所述第1分离头23的下部),连接着第1再循环线路26(参照图1)的上游侧的端部。第1再循环线路26是本发明的再循环线路的一例。第1再循环线路26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在前述第1吸收液供给头22上。第1再循环线路26是将由第1分离头23分离后的吸收液向第1吸收液供给头22引导的线路。
在第1再循环线路26中,设有暂时储存吸收液的第1罐28(参照图1)。第1罐28是本发明的罐的一例。此外,在第1再循环线路26中的第1罐28的下游侧的位置处设有第1循环泵27。借助第1循环泵27,进行以下这样的吸收液的循环:将吸收液从第1罐28吸出,并将该吸收液向第1吸收液供给头22输送,经过各第1处理流路31向第1分离头23排出,从第1分离头23向第1罐28输送。
在第1分离头23的上部(在该第1分离头23中气液分离后的气体积存在所述第1分离头23的上部),如图1所示,连接着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52和第1释放气体排出线路53。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52是在由第1处理流路31进行向吸收液的气体吸收处理的情况下将被导入到第1分离头23中并气液分离的吸收处理后的剩余的气体从第1分离头23排出的线路。以下,将吸收处理后的剩余的气体称作处理后气体。第1释放气体排出线路53是在由第1处理流路31进行从吸收液的气体释放处理的情况下将由第1分离头23气液分离后的释放气体从第1分离头23排出的线路。
在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52中设有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阀8。借助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阀8的开闭,对从第1分离头23经由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52的处理后气体的排出和排出停止进行切换。
此外,在第1释放气体排出线路53中,设有第1释放气体排出阀10。借助第1释放气体排出阀10的开闭,对从第1分离头23经由第1释放气体排出线路53的释放气体的排出和排出停止进行切换。
第1调温供给头24(参照图2)是用来向各第1调温流路32(参照图5)分配并供给调温流体的部件。第1调温供给头24以将全部的第1调温流路32的入口32a整体地覆盖的方式,安装在第1流路构造体20中的设有第1调温流路32的入口32a的侧面上。在第1调温供给头24上连接着第1调温供给线路54(参照图1)。经由该第1调温供给线路54供给调温流体。
第1调温排出头25(参照图2)是在其内部被从各第1调温流路32的出口32b(参照图5)排出有调温流体的部件。第1调温排出头25以将全部的第1调温流路32的出口32b整体地覆盖的方式,安装在第1流路构造体20中的设有第1调温流路32的出口32b的侧面上。在第1调温排出头25上连接着第1调温排出线路55(参照图1)。从第1调温排出头25经由该第1调温排出线路55排出调温流体。
第2处理单元4(参照图1)具备与第1处理单元2相同的结构。第2处理单元4如图1所示,具有第2流路构造体40、第2气体供给头41、第2吸收液供给头42、第2分离头43、第2调温供给头44、第2调温排出头45、第2再循环线路46、第2循环泵47和第2罐48。第2流路构造体40、第2气体供给头41、第2吸收液供给头42、第2分离头43、第2调温供给头44、第2调温排出头45、第2再循环线路46、第2循环泵47及第2罐48的结构与第1流路构造体20、第1气体供给头21、第1吸收液供给头22、第1分离头23、第1调温供给头24、第1调温排出头25、第1再循环线路26、第1循环泵27及第1罐28的对应的结构相同。另外,第2流路构造体40是本发明的流路构造体的一例。此外,第2分离头43是本发明的分离部及第2分离部的一例。此外,第2再循环线路46是本发明的再循环线路的一例。第2罐48是本发明的罐的一例。
第2流路构造体40的内部构造与第1流路构造体20的内部构造相同。即,第2流路构造体40在内部具有与第1处理流路31同样的多个第2处理流路61(参照图3)、和与第1调温流路32同样的多个第2调温流路62(参照图5)。第2处理流路61是本发明的微细流路及第2微细流路的一例。
各第2处理流路61具有与第1处理流路31的气体的入口31a、吸收液的入口31b、出口31c、合流部31d及处理部31e同样形成的气体的入口61a、吸收液的入口61b、出口61c、合流部61d及处理部61e。
在第2气体供给头41上连接着第2气体供给线路71(参照图1)。在该第2气体供给线路71中设有第2供给阀12。第2气体供给线路71与第1气体供给线路51是同样的。第2供给阀12与第1供给阀6是同样的。在第2气体供给线路71上连接着气体送出装置5。
借助第2供给阀12的开闭,对将从气体送出装置5送出的被吸收气体经由第2气体供给线路71及第2气体供给头41向第2处理流路61供给的状态、和将该供给停止的状态进行切换。由该第2供给阀12和前述第1供给阀6构成本发明的切换装置的一例。
在第2分离头43中的气液分离后的气体积存的部分(上部)上,如图1所示,连接着第2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72和第2释放气体排出线路73。第2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72与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52是同样的,第2释放气体排出线路73与第1释放气体排出线路53是同样的。在第2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72中,设有与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阀8同样的第2处理后气体排出阀14。在第2释放气体排出线路73中,设有与第1释放气体排出阀10同样的第2释放气体排出阀16。
在第2调温供给头44上,连接着与第1调温供给线路54同样的第2调温供给线路74。此外,在第2调温排出头45上,连接着与第1调温排出线路55同样的第2调温排出线路75。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中,由第1处理单元2和第2处理单元4中的一方的处理单元实施向吸收液的气体吸收处理,同时并行地由另一方的处理单元实施从吸收液的气体释放处理。并且,每经过既定时间就将由两个处理单元2、4实施的处理相互替换。
作为向气体吸收处理提供的被吸收气体,使用含有作为吸收对象的特定成分的CO2的混合气体。即,CO2是吸收处理的对象成分。此外,作为吸收液,使用拥有从被吸收气体仅吸收CO2的性质的吸收液。具体而言,作为吸收液,使用水、胺类溶剂、胺类溶剂的水溶液及离子性液体中的某种液体。此外,在气体释放处理中,作为其处理对象的吸收液而使用吸收了CO2的前述某种液体。并且,在气体释放处理中,从该吸收液释放CO2气体作为释放气体。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明。
首先,假设用第1处理单元2(参照图1)实施气体吸收处理,用第2处理单元4实施气体释放处理。在此情况下,使第1供给阀6成为开状态,并使第2供给阀12成为闭状态。由此,经由第1气体供给线路51及第1气体供给头21向第1流路构造体20内的各第1处理流路31(参照图3)导入被吸收气体,另一方面,不向第2流路构造体40内的各第2处理流路61导入被吸收气体。此外,在此情况下,使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阀8(参照图1)为开状态,并使第1释放气体排出阀10为闭状态。此外,使第2处理后气体排出阀14为闭状态,并使第2释放气体排出阀16为开状态。
在第1罐28中储存着在吸收处理中未使用的吸收液。第1循环泵27从该第1罐28将吸收液吸出并向第1吸收液供给头22输送。将向第1吸收液供给头22输送的吸收液向第1流路构造体20内的各第1处理流路31(参照图3)导入。被导入到各第1处理流路31中的吸收液在对应的各合流部31d中与混合气体合流,在与该混合气体接触的状态下在处理部31e中向下游侧流动。例如,吸收液和混合气体在段塞流或环状流等二相流的状态下在处理部31e中向下游侧流动。在流过该各第1处理流路31的处理部31e的过程中,被吸收气体中的CO2气体被向吸收液吸收。
由于向吸收液的CO2气体的吸收是放热反应,所以在借助各第1处理流路31内的气体吸收产生的热的作用下,吸收液升温。所以,将作为冷媒使用的低温的调温流体经由第1调温供给头24(参照图1)向第1流路构造体20内的各第1调温流路32(参照图5)导入,在流过该各第1调温流路32的过程中除热。由此,流过各第1处理流路31的处理部31e(参照图3)的吸收液的升温被抑制。
将在各第1处理流路31内吸收了CO2气体的吸收液和使该吸收液吸收CO2气体后的处理后气体从各第1处理流路31的出口31c向第1分离头23内排出。被排出到第1分离头23内的吸收液与处理后气体的混合流体在第1分离头23内被某种程度静置,借助比重差进行气液分离。
在第1分离头23内分离的处理后气体,由于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阀8(参照图1)是开状态、并且第1释放气体排出阀10是闭状态,所以被从第1分离头23经由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52排出。
将在第1分离头23内分离后的吸收液向第1再循环线路26排出并向第1罐28导入。被导入到第1罐28中的吸收液在该第1罐28内暂时储存,然后借助第1循环泵27经由第1再循环线路26向第1吸收液供给头22输送。由此,将该吸收液向各第1处理流路31(参照图3)再供给。
如以上这样,吸收液在各第1处理流路31内流动而进行气体吸收,同时从该各第1处理流路31经过第1分离头23、第1再循环线路26及第1吸收液供给头22循环。通过重复该循环,进行向各第1处理流路31中的吸收液的气体吸收,作为吸收液中的对象成分的CO2的浓度上升。
另一方面,在第2处理单元4(参照图1)中,作为对象成分的CO2的浓度较高的吸收液储存在第2罐48中。第2循环泵47从该第2罐48将吸收液吸出并向第2吸收液供给头42输送。将向第2吸收液供给头42输送的吸收液向第2流路构造体40内的各第2处理流路61(参照图3)导入。被导入到各第2处理流路61中的吸收液在该流路中向下游侧流动,同时释放CO2气体。
从吸收液的CO2气体的释放是吸热反应。因此,将作为热媒介使用的高温的调温流体经由第2调温供给头44(参照图1)向第2流路构造体40内的各第2调温流路62(参照图5)导入。并且,在该调温流体流过各第2调温流路62的过程中,供给用于气体释放的反应热,促进各第2处理流路61内的气体释放。
将在各第2处理流路61(参照图3)内释放了CO2气体的吸收液和从该吸收液释放的CO2气体从各第2处理流路61的出口61c向第2分离头43内排出。以下,根据情况,将从吸收液释放的CO2气体称作“释放气体”。被排出到第2分离头43内的吸收液和释放的CO2气体的混合流体在第2分离头43内被某种程度静置,借助比重差进行气液分离。
在第2分离头43内分离后的释放气体,由于第2处理后气体排出阀14(参照图1)是闭状态、并且第2释放气体排出阀16是开状态,所以被从第2分离头43经由第2释放气体排出线路73排出。
将在第2分离头43内分离后的吸收液向第2再循环线路46排出并向第2罐48导入。被导入到第2罐48中的吸收液在该第2罐48内暂时储存,然后借助第2循环泵47经由第2再循环线路46向第2吸收液供给头42输送。由此,该吸收液被向各第2处理流路61再供给。
如以上这样,吸收液在各第2处理流路61内流动而进行气体释放,同时从该各第2处理流路61经过第2分离头43、第2再循环线路46及第2吸收液供给头42循环。通过重复该循环,进行各第2处理流路61内的从吸收液的气体释放,作为吸收液中的对象成分的CO2的浓度下降。
并且,在如以上这样由第1处理单元2进行气体吸收处理并且由第2处理单元4进行气体释放处理的状态经过既定时间后,将由这些处理单元2、4进行的处理相互替换。
具体而言,将第1供给阀6(参照图1)切换为闭状态,并将第2供给阀12切换为开状态。此外,将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阀8切换为闭状态,并将第1释放气体排出阀10切换为开状态。此外,将第2处理后气体排出阀14切换为开状态,并将第2释放气体排出阀16切换为闭状态。
由此,不再向第1处理单元2供给被吸收气体,另一方面,向第2处理单元4供给被吸收气体。结果,在第1处理单元2中,储存在第1罐28中的吸收了CO2的吸收液循环,实施与由上述第2处理单元4实施的气体释放处理同样的气体释放处理。另一方面,在第2处理单元4中,储存在第2罐48中的CO2浓度下降的吸收液循环,同时实施与由上述第1处理单元2实施的气体吸收处理同样的气体吸收处理。由第1处理单元2进行气体释放处理的结果是,由第1分离头23气液分离的释放气体经由第1释放气体排出线路53被排出。此外,由第2处理单元4进行气体吸收处理的结果是,由第2分离头43气液分离的处理后气体经由第2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72被排出。
作为在第1及第2处理单元2、4之间将实施的处理替换的时机的基准的既定时间,例如设定为以下这样的时间:在该时间中,吸收的对象成分残留在处理后气体中,该处理后气体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达到从气体供给线路51、71向处理单元供给的被吸收气体中的CO2浓度的10%。
具体而言,处理后气体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如图6所示那样随着时间变化。根据该图6可知,从开始气体吸收处理到某个时间,处理后气体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大致是0。即,在该时间以内,吸收液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不怎么变高,吸收液保持着较高的吸收力。因此,在该时间以内,被向处理单元供给的被吸收气体中的对象成分借助吸收处理而被吸收液大致全量吸收。然后,如果超过该时间,则随着吸收液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的上升,吸收液的吸收力下降。结果,在处理后气体中残留对象成分。如果原样继续吸收处理,则最终吸收液不再能够将对象成分全部吸收。结果,残留在处理后气体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达到与向处理单元供给的被吸收气体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C0相等的浓度。
所以,预先借助实验或模拟导出处理后气体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达到相当于被吸收气体中的对象成分的浓度C0的10%的浓度CE的经过时间τE。并且,针对每个该经过时间τE,将由两个处理单元2、4实施的处理相互反复替换。结果,反复发生以下这样的现象:借助气体吸收处理而对象成分的浓度上升后的吸收液,借助之后的气体释放处理释放对象成分,恢复为拥有较高吸收力的状态,然后再次提供给气体吸收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如以上这样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气体吸收处理及气体释放处理在各流路构造体20、40的各处理流路31、61内进行,所以能够由紧凑的流路构造体20、40进行这些处理。结果,能够将这些处理用紧凑的处理装置1实施。并且,在各处理流路31、61内,每单位体积的吸收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变大,所以能够提高气体吸收的处理效率。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各处理流路31、61内进行气体吸收处理或气体释放处理后的吸收液从该各处理流路31、61排出,借助对应的分离头23、43中的分离工序进行气液分离。将分离后的吸收液借助循环工序向各处理流路31、61的入口31b、61b送回而循环。
在气体吸收处理中,在使用吸收能力较大的吸收液的情况下,为了完全发挥其吸收能力,需要例如以1000以上的较大的气液比形成该吸收液和被吸收气体的二相流。前述二相流例如是段塞流或环状流。但是,在如微细流路内那样显著受限的空间内使吸收液和被吸收气体以这样的较大的气液比共存,同时形成良好的二相流,是困难的。因而,在仅使吸收液流通到微细流路中一次的气体吸收处理中,不能吸收与吸收能力较大的吸收液相符的足够量的气体。
此外,在气体释放处理中,为了使被吸收液吸收的对象成分的气体在微细流路内充分地释放,需要该吸收液和从该吸收液释放的释放气体在该微细流路内能够以很大的气液比共存。但是,由于微细流路内是显著受限的空间,所以实际上这样的共存是困难的。结果,气液比不充分,不能将在微细流路内释放的气体的压力充分降低。因此,不能使被吸收液吸收的对象成分的气体在微细流路内充分地释放。
作为相对于因在以上这样的微细流路内进行气体吸收处理或气体释放处理而带来的问题的对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使吸收液循环,由此反复使吸收液流通到各处理流路31、61中,反复进行气体吸收处理或气体释放处理。由此,在气体吸收处理中,即使在各处理流路31、61内不能以较大的气液比形成良好的二相流,也能够在各处理流路31、61内反复进行向吸收液的气体吸收,从而促进向吸收液的气体吸收。此外,在气体释放处理中,在各处理流路31、61内吸收液与从该吸收液释放的气体不能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由此在该各处理流路31、61内不能将释放气体的压力充分降低,即使是这样,通过在各处理流路31、61内反复进行从吸收液的气体释放,也能够促进从吸收液的气体释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由第1处理单元2和第2处理单元4并行实施气体吸收处理和气体释放处理。因此,能够提高作为吸收释放处理整体的处理效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处理单元2、4中,对于借助气体吸收处理而吸收的气体的浓度增加、吸收力下降的吸收液,能够借助气体释放处理使其浓度下降而使吸收力恢复,并再次提供给气体吸收处理。因此,与在气体吸收处理中持续使用吸收力下降的吸收液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气体吸收处理的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设在各再循环线路26、46中的各罐28、48将吸收液暂时储存。因此,能够增加在各处理单元2、4内循环的吸收液的保持量。因此,能够拥有用于根据气体的组成及压力等的变化来设定适当的吸收液的循环量的富余。
另外,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方面都是例示,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此外,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价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处理装置也可以并不一定具备第1处理单元和第2处理单元。例如,也可以如图7~图10所示的各变形例那样,处理装置1具备单一的处理单元76。在这些变形例中,在单一的处理单元76中仅实施气体吸收处理和气体释放处理中的某一方。
图7所示的第1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构成为气体吸收处理用。该第1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的处理单元76具备流路构造体77、气体供给头78、吸收液供给头79、分离头80、调温供给头81、调温排出头82、再循环线路83和循环泵84。流路构造体77、气体供给头78、吸收液供给头79、分离头80、调温供给头81、调温排出头82、再循环线路83及循环泵84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流路构造体20、第1气体供给头21、第1吸收液供给头22、第1分离头23、第1调温供给头24、第1调温排出头25、第1再循环线路26及第1循环泵27的结构是同样的。但是,在该处理单元76中,在再循环线路83中没有设置储存吸收液的罐。
在气体供给头78上连接着气体供给线路85。在该气体供给线路85中设有气体送出装置86。气体供给线路85及气体送出装置86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气体供给线路51及气体送出装置5是同样的。
此外,在吸收液供给头79上连接着吸收液供给线路87。在该吸收液供给线路87中设有吸收液供给泵88。吸收液供给泵88是送液泵。吸收液供给泵88在处理开始后的一定期间中经由吸收液供给线路87向吸收液供给头79供给吸收液。然后,由循环泵84将吸收液在处理单元76内循环,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吸收处理同样的气体吸收处理。
在分离头80上连接着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89。分离头80是本发明的分离部的一例。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89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处理后气体排出线路52是同样的。此外,在分离头80的下部,连接着用来将吸收液排出的吸收液排出线路90。在该吸收液排出线路90中设有吸收液排出阀91。在气体吸收处理中,吸收液排出阀91为闭状态。并且,当从处理单元76的系统内将吸收液抽出时,将该排出阀91切换为开状态,经由吸收液排出线路90将吸收液排出。
图8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构成为气体释放处理用。对于该第2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的处理单元76不供给被吸收气体。因此,该流路构造体92作为处理流路(未图示),在其内部具有被吸收气体的入口、不具备该被吸收气体的导入路及合流部的多个微细流路。此外,该第2变形例的处理单元76不具备气体供给头。此外,在分离头80上连接着释放气体排出线路93。该释放气体排出线路9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释放气体排出线路53是同样的。该第2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第1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的结构是同样的。
在该第2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中,在处理开始后的一定期间中,从吸收液供给泵88将包含对象成分的吸收液经由吸收液供给线路87向吸收液供给头79供给。然后,由循环泵84将吸收液在处理单元76内循环,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气体释放处理同样的气体释放处理。
图9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构成为气体吸收处理用。该第3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相当于从上述第1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省略吸收液供给线路87、吸收液供给泵88、吸收液排出线路90及吸收液排出阀91、并且在再循环线路83中设有储存吸收液的罐94的结构。
在该第3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中,不是将吸收液从外部送入,而是仅使在处理开始前储存在罐94中的吸收液在处理单元76内循环,同时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吸收处理同样的气体吸收处理。
图10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构成为气体释放处理用。该第4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相当于从上述第2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省略吸收液供给线路87、吸收液供给泵88、吸收液排出线路90及吸收液排出阀91、并且在再循环线路83中设有储存吸收液的罐94的结构。
在该第4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中,不是将包含对象成分的吸收液从外部送入,而是在处理开始前将包含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储存在罐94中。并且,在该第4变形例的处理装置1中,仅使储存在该罐94中的吸收液在处理单元76内循环,同时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气体释放处理同样的气体释放处理。
此外,处理装置也可以具备具有罐的气体吸收处理专用的处理单元、和具有罐的气体释放处理专用的处理单元。在此情况下,在处理装置中,只要如以下这样进行气体吸收处理和气体释放处理就可以。
由气体吸收处理用的处理单元将气体吸收处理实施既定时间,并且由气体释放处理用的处理单元将气体释放处理实施相同的既定时间。然后,将储存在气体吸收处理用的处理单元的罐中的吸收液和储存在气体释放处理用的处理单元的罐中的吸收液替换。然后,由气体吸收处理用的处理单元再开始气体吸收处理,并且由气体释放处理用的处理单元再开始气体释放处理。
在该方案中,能够使因气体吸收处理用的处理单元中的吸收处理而对象成分的浓度上升、吸收力下降的吸收液借助气体释放处理用的处理单元中的释放处理使对象成分的浓度下降而使吸收力恢复。并且,能够使用该吸收力恢复后的吸收液由气体吸收处理用的处理单元再次进行处理效率较高的气体吸收处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在每次经过既定时间时对由各处理单元2、4实施的处理进行替换的阀6、8、10、12、14、16的开闭的切换,既可以以手动进行,也可以是,控制装置在每次经过既定时间时就自动进行这些阀的开闭控制。
此外,在气体释放处理中,并不一定限定于通过由高温的调温流体供给用于从吸收液的气体释放的反应热来促进气体释放。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这样的方法:将各处理流路内减压为比气体吸收处理的情况低的压力,由此促进从吸收液的气体释放。例如,也可以在再循环线路中在分离部与罐之间设置真空泵,由该真空泵进行减压以使各处理流路内的压力下降。
此外,提供给气体吸收处理的被吸收气体并不一定限定于含有CO2作为吸收对象的成分的混合气体。例如,也可以使用含有与CO2不同的成分作为吸收对象的混合气体作为被吸收气体。例如,也可以使用含有CO作为吸收对象的成分的混合气体作为被吸收气体。此外,也可以使用含有H2S或有机硫气体、氯化氢气体或二氧化氮气体等酸性气体作为吸收对象的成分的混合气体作为被吸收气体。此外,也可以使用上述各吸收对象的成分是100%的气体作为被吸收气体。
为了将各吸收对象的成分吸收,只要使用与其成分对应的适当的吸收液就可以。在CO的吸收中,例如只要使用一价的铜离子的溶液作为吸收液就可以。此外,在上述酸性气体的吸收中,只要使用例如氢氧化钠溶液等碱性溶液作为吸收液就可以。
此外,提供给气体释放处理的吸收液并不一定限定于吸收了CO2的吸收液。例如,也可以将包含与CO2不同的成分作为释放对象的吸收液作为气体释放处理的对象。具体而言,也可以将包含上述吸收对象的成分的吸收液作为气体释放处理的对象。
此外,本发明的成分移动处理并不一定限定于气体吸收处理或气体释放处理。
例如,作为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外向吸收液内移动的处理的例子,在气体吸收处理以外,还可以举出使与吸收液对应的提取剂从被处理流体中提取对象成分的提取处理。对于该提取处理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作为提取处理的例子,例如可以举出借助磷酸的烷基酯类实现的金属离子的提取处理。在该提取处理中,作为提取剂而使用磷酸的烷基酯类,作为被处理流体而使用金属离子的溶液。此外,作为其它的提取处理的例子,可以举出借助使用螯合剂的络合物形成实现的金属离子的提取处理。在该提取处理中,作为提取剂而使用螯合剂,作为被处理流体而使用金属离子的溶液。
在提取处理中,借助作为微细流路的处理流路内的成分移动的迅速化的效果,能够使提取剂本来具有的提取能力最大化。
此外,作为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内向吸收液外移动的处理的例子,在气体释放处理以外,还可以举出使对象成分从提取了对象成分后的提取剂释放的处理。对于这样的处理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
一种成分移动处理方法,是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具备:装置准备工序,准备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备流路构造体、分离部和再循环线路,所述流路构造体具有多个微细流路,所述分离部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所述再循环线路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成分移动工序,使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分离工序,在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后,从由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分离部中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循环工序,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的吸收液从前述分离部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微细流路导入。
技术方案2: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吸收工序:使前述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
技术方案3: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
技术方案4: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以下这样的处理装置:其具备第1处理单元和第2处理单元,前述第1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再循环线路,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前述第2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再循环线路,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包括:第1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并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第2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并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前述分离工序包括:第1分离工序,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第2分离工序,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2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前述循环工序包括:第1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第2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交替地设置进行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的期间和进行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的期间,以便使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1处理单元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而释放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2处理单元释放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而吸收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1处理单元释放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而吸收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2处理单元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而释放对象成分。
技术方案5:
如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设有罐的处理装置;在前述循环工序中,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的吸收液用前述罐暂时储存,同时从该罐将吸收液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
技术方案6:
如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作为前述对象成分而使用CO2;作为前述吸收液,使用水、胺类溶剂、胺类溶剂的水溶液及离子性液体中的某种液体。
技术方案7:
一种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在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中使用,具备:流路构造体,其具有在使吸收液流通的同时使对象成分向该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多个微细流路;分离部,其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从由该出口排出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再循环线路,其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泵,其设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将由前述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向这些各微细流路供给。
技术方案8:
8.如技术方案7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还具备向前述各微细流路供给包含对象成分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部;前述各微细流路具有合流部和处理部,所述合流部使吸收液与从前述供给部供给的被处理流体合流,所述处理部进行以下处理:使由该合流部合流的吸收液与被处理流体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同时使该吸收液吸收被处理流体中的对象成分。
技术方案9:
如技术方案7或8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前述各微细流路是进行以下处理的处理流路: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同时使对象成分从该吸收液释放。
技术方案10:
如技术方案7或8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具备:第1处理单元,其具备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循环线路及相当于前述泵的第1泵,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第2处理单元,其具备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循环线路及相当于前述泵的第2泵,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其与前述多个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相连;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其与前述多个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相连;切换装置,其对经由前述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供给被处理流体并且将经由前述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停止的状态、和将经由前述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停止并且经由前述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供给被处理流体的状态进行切换。
技术方案11:
如技术方案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还具备罐,该罐设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的前述分离部与前述泵之间,将流到前述再循环线路中的吸收液暂时储存。
本申请主张以申请日为2014年7月31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第2014-155730号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将特愿第2014-155730号通过参照并入本说明书中。
附图标记说明
1 气体移动处理装置;2 第1处理单元;4 第2处理单元;20 第1流路构造体;23 第1分离头;26 第1再循环线路;28 第1罐;31 第1处理流路;31d 合流部;31e 处理部;40 第2流路构造体;43 第2分离头;46 第2再循环线路;48 第2罐;61 第2处理流路;77、92 流路构造体;80 分离头;83 再循环线路;94 罐。
Claims (14)
1.一种成分移动处理方法,是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置准备工序,准备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备流路构造体、分离部和再循环线路,所述流路构造体具有多个微细流路,所述分离部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所述再循环线路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
成分移动工序,使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
分离工序,在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后,从由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分离部中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
循环工序,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的吸收液从前述分离部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微细流路导入,
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吸收工序:使前述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
前述循环工序中,将在前述吸收工序中吸收前述对象成分而该对象成分的浓度上升了的吸收液即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的吸收液向各细微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细微流路导入,
通过反复进行前述吸收工序、前述分离工序以及前述循环工序,令前述对象成分进行向吸收液的吸收而令吸收液中的前述对象成分的浓度上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以下这样的处理装置:其具备第1处理单元和第2处理单元,前述第1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再循环线路,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前述第2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再循环线路,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
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包括:第1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并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第2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并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
前述分离工序包括:第1分离工序,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第2分离工序,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2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
前述循环工序包括:第1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第2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
交替地设置进行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的期间和进行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的期间,以便使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1处理单元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而释放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2处理单元释放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而吸收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1处理单元释放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而吸收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2处理单元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而释放对象成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设有罐的处理装置;
在前述循环工序中,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的吸收液用前述罐暂时储存,同时从该罐将吸收液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前述对象成分而使用CO2;
作为前述吸收液,使用水、胺类溶剂、胺类溶剂的水溶液及离子性液体中的某种液体。
5.一种成分移动处理方法,是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置准备工序,准备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备流路构造体、分离部和再循环线路,所述流路构造体具有多个微细流路,所述分离部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所述再循环线路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
成分移动工序,使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
分离工序,在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后,从由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分离部中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
循环工序,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的吸收液从前述分离部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微细流路导入,
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
前述循环工序中,将在前述释放工序中释放前述对象成分而该对象成分的浓度降低了的吸收液即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的吸收液向前述各细微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细微流路导入,
通过反复进行前述释放工序、前述分离工序以及前述循环工序,令前述对象成分进行从吸收液的释放而令吸收液中的前述对象成分的浓度降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以下这样的处理装置:其具备第1处理单元和第2处理单元,前述第1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再循环线路,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前述第2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再循环线路,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
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包括:第1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并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第2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并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
前述分离工序包括:第1分离工序,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第2分离工序,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2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
前述循环工序包括:第1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第2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
交替地设置进行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的期间和进行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的期间,以便使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1处理单元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而释放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2处理单元释放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而吸收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1处理单元释放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而吸收对象成分,使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2分离工序及前述第2循环工序中由前述第2处理单元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中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而释放对象成分。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设有罐的处理装置;
在前述循环工序中,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的吸收液用前述罐暂时储存,同时从该罐将吸收液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前述对象成分而使用CO2;
作为前述吸收液,使用水、胺类溶剂、胺类溶剂的水溶液及离子性液体中的某种液体。
9.一种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在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流路构造体,其具有在使吸收液流通的同时使对象成分向该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多个微细流路;
分离部,其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从由该出口排出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
再循环线路,其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
泵,其设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将由前述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向这些各微细流路供给;
供给部,向前述各微细流路供给包含对象成分的被处理流体;
前述各微细流路具有合流部和处理部,所述合流部使吸收液与从前述供给部供给的被处理流体合流,所述处理部进行以下处理:使由该合流部合流的吸收液与被处理流体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同时使该吸收液吸收被处理流体中的对象成分,
前述分离部将在前述各细微流路的前述处理部中吸收前述对象成分而该对象成分的浓度上升了的吸收液从前述混合流体分离,
前述再循环线路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各细微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以便将前述对象成分的浓度上升了的吸收液即由前述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向前述各细微流路的入口引导,
前述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反复进行前述各细微流路的前述处理部中的前述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吸收、在前述分离部中的吸收液的分离、令由该分离部分离的吸收液通过前述再循环线路而向前述各细微流路的入口送回而向这些各细微流路的流动,从而进行前述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吸收而令吸收液中的前述对象成分的浓度上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处理单元,其具备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循环线路及相当于前述泵的第1泵,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
第2处理单元,其具备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循环线路及相当于前述泵的第2泵,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
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其与前述多个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相连;
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其与前述多个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相连;
切换装置,其对经由前述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供给被处理流体并且将经由前述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停止的状态、和将经由前述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停止并且经由前述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供给被处理流体的状态进行切换。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罐,该罐设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的前述分离部与前述泵之间,将流到前述再循环线路中的吸收液暂时储存。
12.一种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在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流路构造体,其具有在使吸收液流通的同时使对象成分向该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多个微细流路;
分离部,其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从由该出口排出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
再循环线路,其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
泵,其设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将由前述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向这些各微细流路供给,
前述各微细流路是进行以下处理的处理流路: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同时使对象成分从该吸收液释放,
前述分离部将在前述各细微流路中释放前述对象成分而该对象成分的浓度下降了的吸收液从前述混合流体分离,
前述再循环线路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各细微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以便将前述对象成分的浓度降低了的吸收液即由前述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向前述各细微流路的入口引导,
前述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反复进行前述各细微流路中的从吸收液的前述对象成分的释放、在前述分离部中的吸收液的分离、令由该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通过前述再循环线路而向前述各细微流路的入口送回而向这些的各细微流路的流动,从而进行从吸收液的前述对象成分的释放而令吸收液中的前述对象成分的浓度降低。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处理单元,其具备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循环线路及相当于前述泵的第1泵,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
第2处理单元,其具备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循环线路及相当于前述泵的第2泵,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
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其与前述多个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相连;
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其与前述多个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相连;
切换装置,其对经由前述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供给被处理流体并且将经由前述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停止的状态、和将经由前述第1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停止并且经由前述第2被处理流体供给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供给被处理流体的状态进行切换。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罐,该罐设在前述再循环线路中的前述分离部与前述泵之间,将流到前述再循环线路中的吸收液暂时储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55730 | 2014-07-31 | ||
JP2014155730A JP6199254B2 (ja) | 2014-07-31 | 2014-07-31 | 成分移動処理方法及び成分移動処理装置 |
PCT/JP2015/070556 WO2016017459A1 (ja) | 2014-07-31 | 2015-07-17 | 成分移動処理方法及び成分移動処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36023A CN106536023A (zh) | 2017-03-22 |
CN106536023B true CN106536023B (zh) | 2019-08-06 |
Family
ID=5521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0763.1A Active CN106536023B (zh) | 2014-07-31 | 2015-07-17 | 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25405B2 (zh) |
EP (1) | EP3175906A4 (zh) |
JP (1) | JP6199254B2 (zh) |
KR (1) | KR101950614B1 (zh) |
CN (1) | CN106536023B (zh) |
WO (1) | WO201601745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80980U (zh) * | 1972-10-30 | 1974-07-12 | ||
JPS5226870B2 (zh) | 1972-12-04 | 1977-07-16 | ||
US4676806A (en) * | 1986-03-03 | 1987-06-30 | Alvin Dean | Temperature sensitive control system for liquid motor and pump in a natural gas dehydration system |
US6129973A (en) * | 1994-07-29 | 2000-10-10 |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 Microchannel laminated mass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
FR2884438B1 (fr) | 2005-04-19 | 2007-08-03 |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 Procede d'extraction d'au moins un compose d'une phase liquide comprenant un liquide ionique fonctionnalise, et systeme microfluidiqu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
JP2007105668A (ja) * | 2005-10-14 | 2007-04-26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気液反応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US8497308B2 (en) | 2006-09-05 | 2013-07-30 | Velocys, Inc. | Integrated microchannel synthesis and separation |
US7820725B2 (en) | 2006-09-05 | 2010-10-26 | Velocys, Inc. | Integrated microchannel synthesis and separation |
JP5311543B2 (ja) * | 2007-05-02 | 2013-10-09 |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 ガス分離精製ならびに回収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20090043141A1 (en) | 2007-05-30 | 2009-02-12 | Terry Mazanec |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
CA2695163A1 (en) * | 2007-08-01 | 2009-02-05 | Velocys, Inc. | Methods for applying microchannels to separate gases using liquid absorbents, especially ionic liquid absorbents |
US8029604B2 (en) | 2007-08-01 | 2011-10-04 | Velocys, Inc. | Methods for applying microchannels to separate methane using liquid absorbents, especially ionic liquid absorbents from a mixture comprising methane and nitrogen |
US8221528B2 (en) * | 2008-08-01 | 2012-07-17 | Velocys, Inc. | Methods for applying microchannels to separate gases using liquid absorbents, especially ionic liquid (IL) absorbents |
NO20074747L (no) | 2007-09-17 | 2009-03-18 | Sinvent As | Screening av en absorbent blanding og system derav |
CN101612510B (zh) * | 2008-06-25 | 2011-10-05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吸收co2的微通道吸收器 |
CN101612511B (zh) | 2008-06-25 | 2011-08-24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吸收h2s的微通道吸收器 |
JP2010172850A (ja) * | 2009-01-30 | 2010-08-12 | Nokodai Tlo Kk | マクロチップデバイス |
CN102784545B (zh) * | 2011-05-20 | 2015-12-16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微通道气体解吸系统 |
WO2013037128A1 (en) * | 2011-09-16 | 2013-03-21 | Petroliam Nasional Berhad (Petronas) | Separation of gases |
JP2014014729A (ja) * | 2012-07-05 | 2014-01-30 | Kobe Steel Ltd | 分離方法及び分離装置 |
JP5806988B2 (ja) | 2012-08-28 | 2015-11-10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分離方法 |
JP6209324B2 (ja) * | 2012-10-30 | 2017-10-04 |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リアクタシステムとそれを用いた化合物製造方法 |
JP6117027B2 (ja) * | 2013-07-04 | 2017-04-19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微細流路を用いた吸収方法及び吸収装置 |
JP6113591B2 (ja) * | 2013-07-05 | 2017-04-12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分離方法及び分離装置 |
JP5739486B2 (ja) * | 2013-07-26 | 2015-06-24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分離方法及び分離装置 |
CN103463958B (zh) * | 2013-09-24 | 2015-12-23 | 北京化工大学 | 利用膜分散式微通道反应器选择性吸收含co2混合气体中h2s的方法 |
-
2014
- 2014-07-31 JP JP2014155730A patent/JP6199254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7-17 US US15/329,786 patent/US10525405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7-17 WO PCT/JP2015/070556 patent/WO20160174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17 CN CN201580040763.1A patent/CN106536023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17 EP EP15827837.4A patent/EP317590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07-17 KR KR1020177002081A patent/KR10195061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950614B1 (ko) | 2019-02-20 |
JP6199254B2 (ja) | 2017-09-20 |
US20170209827A1 (en) | 2017-07-27 |
JP2016032779A (ja) | 2016-03-10 |
EP3175906A1 (en) | 2017-06-07 |
EP3175906A4 (en) | 2018-02-28 |
KR20170021866A (ko) | 2017-02-28 |
CN106536023A (zh) | 2017-03-22 |
WO2016017459A1 (ja) | 2016-02-04 |
US10525405B2 (en) | 2020-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76812B2 (en) |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 | |
MX366631B (es) | Dispositivo de aditivación para bebidas y método del mismo. | |
RU2015116638A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влечения газа из газовой смес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эжектора вентури | |
WO2012087350A3 (en) | Spray drying techniques | |
RU2460759C1 (ru) | Способ подготовк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ого газа | |
CN106536023B (zh) | 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 | |
WO2017214526A3 (en) | Process,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val of mercury in a gas dehydration process | |
MX2018001951A (es) | Sistema dispensador de bebidas con carbonatador integrado. | |
CN109562318A (zh) | 用于回收酸性气体处理中的吸收剂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170026628A (ko) | 추출 방법 | |
CN108786380A (zh) | 气体处理方法以及气体处理装置 | |
US20140061131A1 (en) | Separation method | |
CN105339072B (zh) | 吸收方法以及吸收装置 | |
JP4018099B2 (ja) | 液体中の溶存酸素除去装置および溶存酸素除去方法 | |
RU2600141C1 (ru) | Способ подготовк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к транспорту | |
WO2009078293A1 (ja) | 液体材料気化装置 | |
EA201791266A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мешивания текучих сред, реакционный блок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реактор для непрерывной реакции и способ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 |
BR112018067370A2 (pt) |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remoção de oxigênio da água do mar. | |
CN105170040B (zh) | 一种生产臭氧化油的反应装器 | |
EP2978929B1 (en) | Separation system using heat of compression | |
RU2646899C1 (ru) | Способ подготовк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к транспорту | |
CN205084723U (zh) | 一种生产臭氧化油的反应装器 | |
CN104326857B (zh) | 用于产生烯烃的方法和装置 | |
EA033528B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выделения аммиака из газовой смеси | |
RU2014128506A (ru) | Способ создания однородной двухкомпонентной смеси жидкостей с заданным соотношением взаимно нерастворимых компонентов различной плотност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3 Address after: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KOBELCO ECO-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obe Steel,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