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98188A -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 Google Patents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98188A
CN106498188A CN201610899004.7A CN201610899004A CN106498188A CN 106498188 A CN106498188 A CN 106498188A CN 201610899004 A CN201610899004 A CN 201610899004A CN 106498188 A CN106498188 A CN 106498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ching
ore deposit
agent
rare earth
leaching 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90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98188B (zh
Inventor
陈茂生
焦芸芬
余党华
华建荣
陈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Hong Mao Rare Earth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zhou Hong Mao Rare Ear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zhou Hong Mao Rare Earth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zhou Hong Mao Rare Ear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990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98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98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8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98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8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59/00Obtaining rare earth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3/00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 C22B3/04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by le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包括:浸矿初期: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80%~5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其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所述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液态的浸矿剂;所述收缩剂是氯化钙溶液。本发明的浸矿工艺绿色环保、高效经济、资源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背景技术
迄今,“离子型稀土矿”的浸出与富集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池浸”,一种为“原地浸矿”。因“池浸”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与影响很大,我国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实行的采掘技术政策已将其淘汰,现推行的是“原地浸矿”工艺。这两种采掘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以上两种工艺的核心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以“离子”状态的稀土矿物,从矿石(体)中“浸出”(或“解吸”)出来,这就需要采用将离子型稀土“浸出”的“浸矿剂”。我国离子型稀土矿使用的“浸矿剂”,初期采用的是氯化钠,尔后普遍采用硫酸铵。而对其除杂的药剂,一般为碳铵;沉淀富集的药剂,普遍采用碳铵或草酸。
对“离子型稀土”的“原地浸矿”工艺,是针对“池浸”工艺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主要弊端,而研发的新一代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工艺。它在不破坏矿区地表植被、不开挖表土的情况下,对含矿山体内部,按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开掘到达矿体内部的注液井(或孔),将浸矿剂溶液(含电解质溶液)通过注液井(孔)直接注入矿体。电解质中化学性质更为活泼的阳离子,将吸附在“载体矿物”表面和晶层间的化学性质活泼性较前者更差的稀土阳离子,交换解吸下来。然后通过收液系统将浸出母液收集,使其进入后续加工处理系统。
根据浸矿原理,电解质溶液在矿体内的运动,是一个“渗透→扩散→交换→再扩散→再渗透”的过程。显而易见,电解质溶液的整个运动过程,也就是稀土离子不断地被交换和解吸的过程。扩散动力是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差,不断注入矿体的溶液(或顶水)挤出已发生交换作用的稀土浸矿剂。在这不断地“浸矿”过程中,注入矿体内部的液体,业已逐步地演变成含稀土的“母液”(简称“母液”),或称之为“浸出母液”。
“原地浸矿”工艺,虽然解决了“池浸”工艺中地表剥离、矿体露天开采、异地浸矿等对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影响的破坏问题,但是它在应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对稀土的浸出过程缺乏系统地研究,不能做到对稀土进行系统、科学地“控制浸出”。
(2)整个工艺生产过程中,稀土浸出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浸出母液量较大,浓度较低。
(3)业主若对技术掌握不够,工程布置与管理不当,易于引发“地质问题”。
(4)该工艺主要适用于“全相”稀土中“离子相”稀土的浸出,对“四相八态”中的“其它相态”稀土的回收缺乏研究,导致目前对“其它相态”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很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浸出工艺,即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从而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包括:
浸矿初期(也叫预浸矿期):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80%~5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
其中,所述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液态的浸矿剂;
所述收缩剂是氯化钙溶液。
其中,所述浸矿剂的浓度为本领域常规的含义,其是指浸矿剂中镁、铁、钙、锰等主要离子在溶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本发明得到的浸矿剂含有镁、铁、锰和钙等复合阳离子。优选地,所述菱镁矿中铁<10%、锰<3%、钙<10%,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优选地,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还包括:将所得液态的浸矿剂经过滤、洗涤后,将所得母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得固体浸矿剂。在浸矿过程中,将固体浸矿剂加水或酸复溶,得到液态的浸矿剂后使用。
所述收缩剂用量的百分比含义为常规,其是指收缩剂中Ca2+离子占顶水的质量百分比。
优选地,所述收缩剂还可以进一步由氯化钙溶液结晶得到固体产品,即固体收缩剂。在浸矿过程中,可以将固体收缩剂加水或酸复溶,得到液态的收缩剂后使用,也可以直接将收缩剂加入顶水使用。在本发明中,所述收缩剂是在顶水注入阶段与顶水配合使用的,即将收缩剂加入到顶水中,并与顶水一起注入。
更优选地,所述收缩剂是以石灰为原料,经酸解得到氯化钙溶液,再经结晶得到固体产品,即为所述固体收缩剂。
优选地,在浸矿初期,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优选地,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优选地,在浸矿中期,所述浸出液的药剂比为5~6,更优选5.5,所述药剂比反映浸矿剂的用量,其是指每消耗1重量份浸矿剂所得到的浸出母液中稀土的重量份数。
优选地,在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所述峰值的)6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3%的收缩剂。
优选地,在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下降至0.1克/升时,停止注入顶水(内含收缩剂)并收液,结束浸矿。
优选地,在浸矿现场,实时监测各注液点的浸出母液流量、稀土浓度和pH值等数据,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各注液点的浸矿剂浓度和pH值。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下述有益效果:
本发明应用收缩剂介入和配合浸矿技术,提出了分段实施不同药剂控制浸矿过程、控制矿体进行浸矿的技术理念和工艺方法,全面优化了离子型稀土矿山提取稀土的浸矿工艺技术,使其进入一个全新的、绿色环保、高效经济、资源利用率高的技术前沿。
附图说明
图1是稀土矿“池浸”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稀土矿“原地浸矿”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流程示意图。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包括:
浸矿初期(也叫预浸矿期):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80%~5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
其中,所述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液态的浸矿剂;
所述收缩剂是氯化钙溶液。
在正式开始浸矿开采工作之前,一般来说,还包括如下准备工作:
1、补充地质勘查;
2、工程设计与施工;
3、建设主要工程:
(1)注液体系;
(2)供水体系;
(3)地下、地面收液体系;
(4)湿法冶金体系;
(5)供配电体系;
(6)其它辅助体系;
(7)离子吸附除杂、富集体系及储罐(车)。
在本领域,“离子型”稀土矿稀土的赋存性状,是由“四相八态”稀土矿物组成:①离子吸附相(含可交换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②胶体分散相(含胶体吸附态、凝胶态);③独立矿物相(含表生矿物态、残留矿物态);④晶格杂质相(含类质同象态、内潜同晶态)。由这“四相八态”的稀土矿物,即构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所谓的“全相”稀土矿物。有关于“四相八态”其命名资料的来源为:《赣南花岗岩类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规律研究》报告,赣南地质调查大队,1986。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其它相态”稀土是指离子型稀土矿中,除“离子相”稀土矿物之外的、其余“相态”的稀土矿物。
以下是应用本发明工艺的几个具体实施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地了解本发明的实现及其技术效果。其中,REO是指稀土氧化物(rare earth oxide),RE是指稀土(rareearth)。
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所述浸矿剂,得到的浸矿剂含有镁、铁、锰和钙等复合阳离子。其中,所述菱镁矿中铁<10%、锰<3%、钙<10%,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收缩剂是由氯化钙溶液结晶得到的固体产品,其是以石灰为原料,经酸解得到氯化钙溶液,再经结晶所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离子型稀土矿来自于赣州寻乌某稀土矿山,矿样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寻乌某离子型稀土矿主要成分表
首先,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1、补充地质勘查;
2、工程设计与施工;
3、建设主要工程:
(1)注液体系;
(2)供水体系;
(3)地下、地面收液体系;
(4)湿法冶金体系;
(5)供配电体系;
(6)其它辅助体系;
(7)离子吸附除杂、富集体系及储罐(车)。
然后,开始浸矿富集工作:
浸矿初期: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药剂比为5.5;
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所述峰值的)6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下降至0.1克/升时,停止注入顶水并收液,结束浸矿。
在浸矿现场,实时监测各注液点的浸出母液流量、稀土浓度和pH值等数据,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各注液点的浸矿剂浓度和pH值。
实施例2
称取稀土矿样(如表1所示)18kg放入浸出柱中,将配置好的浸矿剂对稀土矿样进行浸出。浸出的试验条件为原矿重量18kg,浸出剂浓度3.5wt%,浸出剂流速2.5ml/min,液固比(即浸矿剂与稀土矿样的体积比)1:3.5。在上述试验条件下,离子相稀土浸出率为99.17%,“其它相态”稀土浸出率为22.51%,浸出母液中Fe、Al、Si杂质相应浸出率分别为0.85%、0.41%、1.89%。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条件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药剂比为4。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条件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药剂比为6.7。
比较实施例1和对比例1、2的结果发现,对比例1的总体浸出效果相比实施例1显著变差,稀土收率下降25.6%;对比例2虽然稀土收率达到99.43%,但药剂消耗增加23%,药剂成本增加近1/4。
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结合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实测数据,结果显示,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下述优势:
(1)本发明应用收缩剂介入和配合浸矿技术,实施分段应用不同的药剂制度进行控制浸矿过程,浸矿工艺技术具有优异的浸矿特性。该浸矿工艺可以缩短浸矿周期20~40%,“其它相态”稀土浸出率可达30%。与现行工艺使用的硫酸铵浸矿剂相比,同样药剂用量的情况下,“其它相态”稀土浸出率提高15%,“全相”稀土浸出率提高3%,为“其它相态”稀土资源的利用,摸索了方法和途径。
(2)本发明应用收缩剂介入和配合浸矿技术,它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但对缩短浸矿周期起决定的作用,同时对矿体结构的控制,改善和提高矿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矿体坍塌和滑坡的发生率起了积极的作用。与现行工艺使用的硫酸铵原地浸矿工艺相比,浸矿后矿土体积的收缩比达2%,饱和吸附水减少1%。
(3)本发明提出了浸矿药剂制度的控制、浸矿过程的控制和控制矿体浸矿的概念,依此建立的“原地控制浸出”技术及其工艺体系,是本发明工艺技术体系中的重大特色之一。由于其浸矿周期缩短,部分“其它相态”稀土的浸出,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不但可降低成本,还可提高产量,技术经济指标全面优化。同时,还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矿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浸矿初期: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向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80%~5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2~0.5%的收缩剂;
其中,所述浸矿剂由含铁、锰和钙的菱镁矿制得,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为:矿石经粉碎后用水调浆,然后加入酸试剂分解至呈弱酸性,即得液态的浸矿剂;
所述收缩剂是氯化钙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菱镁矿中铁<10%、锰<3%、钙<10%,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矿剂的制备过程还包括:将所得液态的浸矿剂经过滤、洗涤后,将所得母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得固体浸矿剂;和/或,
所述收缩剂进一步由氯化钙溶液结晶得到固体产品,即固体收缩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初期,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3.0~4.0%、pH值为4~4.5的浸矿剂进行浸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中期,在浸出母液的pH值降至5.5以下、且稀土浓度≥0.1g/L时,按从山顶往山脚的顺序,向各注液点注入浓度为2.5~3.5%、pH值为5~5.5的浸矿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中期,所述浸出液的药剂比为5~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中期,所述浸出液的药剂比为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越过峰值并下降至60%时,停止浸矿剂注入,改为注入顶水;在顶水中加入0.3%的收缩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后期,当浸出母液中的稀土含量下降至0.1克/升时,停止注入顶水并收液,结束浸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浸矿现场,实时监测各注液点的浸出母液流量、稀土浓度和pH值,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各注液点的浸矿剂浓度和pH值。
CN201610899004.7A 2016-10-14 2016-10-14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Active CN106498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9004.7A CN106498188B (zh) 2016-10-14 2016-10-14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9004.7A CN106498188B (zh) 2016-10-14 2016-10-14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8188A true CN106498188A (zh) 2017-03-15
CN106498188B CN106498188B (zh) 2019-01-01

Family

ID=58294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9004.7A Active CN106498188B (zh) 2016-10-14 2016-10-14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981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9673A (zh) * 2017-05-12 2017-07-0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效提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浸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643840A (zh) * 2019-10-16 2020-01-03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方法
CN111926180A (zh) * 2020-08-14 2020-11-13 南昌大学 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提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7222A (zh) * 2012-07-20 2012-10-24 武汉工程大学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取时防止山体滑坡的复合铵盐浸取剂
CN102787236A (zh) * 2012-08-21 2012-11-21 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工艺
CN103789561A (zh) * 2014-02-25 2014-05-1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复合浸取剂
CN105063350A (zh) * 2015-09-11 2015-11-18 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原地浸出采矿中提高母液回收率的方法
CN105803226A (zh) * 2016-03-25 2016-07-27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取稀土及铝的方法
CN105907959A (zh) * 2016-05-16 2016-08-31 龙南县锦易矿业有限公司 南方稀土矿无氨开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7222A (zh) * 2012-07-20 2012-10-24 武汉工程大学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取时防止山体滑坡的复合铵盐浸取剂
CN102787236A (zh) * 2012-08-21 2012-11-21 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工艺
CN103789561A (zh) * 2014-02-25 2014-05-1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复合浸取剂
CN105063350A (zh) * 2015-09-11 2015-11-18 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原地浸出采矿中提高母液回收率的方法
CN105803226A (zh) * 2016-03-25 2016-07-27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取稀土及铝的方法
CN105907959A (zh) * 2016-05-16 2016-08-31 龙南县锦易矿业有限公司 南方稀土矿无氨开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9673A (zh) * 2017-05-12 2017-07-0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效提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浸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643840A (zh) * 2019-10-16 2020-01-03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方法
CN110643840B (zh) * 2019-10-16 2020-08-04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方法
CN111926180A (zh) * 2020-08-14 2020-11-13 南昌大学 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提取方法
CN111926180B (zh) * 2020-08-14 2022-02-11 南昌大学 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提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8188B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ldoveanu et al. An overview of rare-earth recovery by ion-exchange leaching from ion-adsorption clays of various origins
CN103266224B (zh) 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提取方法
CN105112692B (zh) 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浸矿方法
CN102900418B (zh) 一种铀的co2加o2原地浸出开采处理方法
Yanfei et al. Role of minerals properties on leaching process of weathered crust elution-deposited rare earth ore
CN103695670B (zh) 一种提高离子型稀土浸取率和尾矿安全性的方法
Jang et al. Lithium recovery from shale gas produced water using solvent extraction
CN106702181B (zh) 一种提高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出率的浸取方法
CN110479747B (zh) 一种原地浸矿稀土矿区土壤氨氮污染去除方法及系统
CN106636683A (zh)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浸出及富集工艺
CN102747222A (zh)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取时防止山体滑坡的复合铵盐浸取剂
CN104152693B (zh) 一种从离子型稀土矿硫酸镁浸出液中沉淀稀土的方法
CN106498188A (zh) 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控制浸出工艺
CN109082543B (zh)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强化浸出的复合浸取剂
CN111088439A (zh) 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闭矿场残留铵盐的淋洗方法
CN111636003A (zh) 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浸矿方法
CN106939374A (zh)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硫酸铵注液质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CN112517620B (zh) 一种铵根离子淋洗剂及其应用
CN109161683A (zh) 一种用于离子型稀土矿的浸矿液及其使用方法
Kaupenjohann et al.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soil chemistry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in the soil
CN104459083B (zh) 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重稀土富集区的探矿方法
CN107217141B (zh)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再吸附铵根离子临界浓度的计算方法
CN114934200A (zh) 一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抑膨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74362A (zh) 一种强化-还原浸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稀土的方法
CN106676265B (zh) Ca2+离子溶液在离子型稀土矿浸矿工艺中作为收缩剂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