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9598A - 一种多层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69598A CN106469598A CN201610769797.0A CN201610769797A CN106469598A CN 106469598 A CN106469598 A CN 106469598A CN 201610769797 A CN201610769797 A CN 201610769797A CN 106469598 A CN106469598 A CN 1064695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shion block
- wire
- winding
- layer
- coi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绕组及其绕制方法,在多层绕组嵌入铁心的过程中,只有直线边嵌入铁心,第一圆弧边和第二圆弧边不嵌入铁心,本方案中导线在第一圆弧边换位,该线匝排列不整齐的第一圆弧边不嵌入铁心,且多层绕组绕制完成后能够保证绕组的两直线边结构及尺寸一致,线匝排布整齐,且尺寸满足公差要求,不仅降低了绕组嵌入铁心的难度,而且能够有效避免铁心对多层绕组的绝缘漆面造成损伤,保证多层绕组使用的绝缘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牵引电机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多层绕组在绕制时,多采用在绕组的直线边进行导线的换位操作,进行换位操作的直线边线匝排列不整齐,进行换位操作的直线边截面宽度尺寸容易超出公差允许范围,在多层绕组嵌入铁心时,会出现绕组不容易嵌入铁心或嵌入铁心后导线的绝缘漆面受损。
因此,如何降低多层绕组嵌入铁心的难度,同时避免铁心对多层绕组绝缘漆面的损伤,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以降低多层绕组嵌入铁心的难度,同时避免铁心对多层绕组绝缘漆面的损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层绕组。
为实现第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待绕制导线的直径计算绕线模的高度,并根据计算结果选取相应的绕线模;
步骤2)在所述绕线模的同一平面侧安装用于支撑所述导线的第一左垫块和第一右垫块,所述第一左垫块和所述第一右垫块的长度与所述绕线模的直线边长度相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左垫块的直线边为第一直线边,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右垫块的直线边为第二直线边;
步骤3)沿所述绕线模绕制所述导线,绕制所述导线的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直线边开始绕制,所述导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直线边、所述第二圆弧边、所述第二直线边和所述第一圆弧边,所述导线在所述第一圆弧边换位,下一层所述导线嵌入上一层相邻两个所述导线形成的凹槽内,绕制第二层所述导线的第一圈时,所述导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左垫块和所述第一右垫块。
优选的,在上述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中,所述步骤1)计算所述绕线模高度的公式为h=nd+0.5d,其中,h为所述绕线模的高度,n为单层所述导线的绕制圈数,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优选的,在上述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中,所述第一左垫块和所述第一右垫块的厚度大于0.5d,其中,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优选的,在上述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中,所述第一左垫块和所述第一右垫块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0.7d,其中,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优选的,在上述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中,所述第一左垫块和所述第一右垫块与所述绕线模胶粘连接。
一种多层绕组,包括绕线模和绕制在所述绕线模上的导线,所述导线的换位位置位于所述绕线模的第一圆弧边,所述绕线模同一平面侧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导线的第一左垫块和第一右垫块,所述第一左垫块和所述第一右垫块的长度与所述绕线模的直线边长度相等。
优选的,在上述多层绕组中,所述绕线模的高度为h=nd+0.5d,其中,h为所述绕线模的高度,n为单层所述导线的绕制圈数,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优选的,在上述多层绕组中,所述第一左垫块和所述第一右垫块的厚度大于0.5d,其中,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优选的,在上述多层绕组中,所述第一左垫块和所述第一右垫块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0.7d,其中,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优选的,在上述多层绕组中,所述第一左垫块和所述第一右垫块与所述绕线模胶粘连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首先根据待绕制导线的直径计算绕线模的高度,并选取合适的绕线模,然后在绕线模的同一平面侧设置第一左垫块和第一右垫块,最后沿绕线模绕制导线,导线自第一直线边开始绕制,且导线的换位位置位于第一圆弧边,下一层导线嵌入上一层相邻两个导线形成的凹槽内,绕制第二层导线的第一圈时,导线依次经过第一左垫块和第一右垫块。在多层绕组嵌入铁心的过程中,只有直线边嵌入铁心,第一圆弧边和第二圆弧边不嵌入铁心,本方案中导线在第一圆弧边换位,该线匝排列不整齐的第一圆弧边不嵌入铁心,且多层绕组绕制完成后能够保证绕组的两直线边结构及尺寸一致,线匝排布整齐,且尺寸满足公差要求,从而降低了绕组嵌入铁心的难度,而且能够有效避免铁心对多层绕组的绝缘漆面造成损伤,保证多层绕组使用的绝缘可靠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层绕组,该多层绕组的换位位置位于圆弧边,该线匝排列不整齐的第一圆弧边不嵌入铁心,且多层绕组绕制完成后能够保证绕组的两直线边结构及尺寸一致,线匝排布整齐,且尺寸满足公差要求,从而降低了绕组嵌入铁心的难度,而且能够有效避免铁心对多层绕组绝缘漆面造成的损伤,保证了多层绕组使用的绝缘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绕组绕制第一层时第一弧形边导线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绕组绕制第二层时第一弧形边导线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绕组绕制第一层时第二弧形边导线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绕组绕制第二层时第二弧形边导线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1、导线,2、绕线模,3、第一左垫块,4、第一右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以降低多层绕组嵌入铁心的难度,同时避免铁心对多层绕组绝缘漆面的损伤。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层绕组。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绕组绕制第一层时第一弧形边导线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绕组绕制第二层时第一弧形边导线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绕组绕制第一层时第二弧形边导线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绕组绕制第二层时第二弧形边导线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待绕制导线1的直径计算绕线模2的高度,并根据计算结果选取相应的绕线模2;
步骤2)在绕线模2的同一平面侧安装用于支撑导线1的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分别位于绕线模2的两个直线边,且与直线边的长度相等,且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等高布置,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位于绕线模2的同侧,此处命名第一左垫块3所在的直线边为第一直线边,第一右垫块4所在的直线边为第二直线边;
步骤3)沿绕线模2绕制导线1,绕制导线1的方向为自第一直线边开始绕制,导线1依次经过第一直线边、第二圆弧边、第二直线边和第一圆弧边,导线1在第一圆弧边换位,下一层导线嵌入上一层相邻两个导线形成的凹槽内,绕制第二层导线的第一圈时,导线1依次经过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
如图1所示,导线的第一层绕制方向为自1绕至1’,自1’绕至2,自2绕至2’,……,自11绕至11’,自11’绕至12,自12绕至12’。
如图2所示,导线的第二层绕制方向为自12’至1,自1绕至1’,自1’绕至2,自2绕至2’,……,自11绕至11’,自11’绕至12,自12绕至12’。
本方案中多层绕组的换位位置位于绕线模2的第一圆弧边,与第一圆弧边相对布置的第二圆弧边的导线1呈平行绕制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
多层绕组的换位位置由直线边改为圆弧边,使得线匝排布不整齐的部分位于不嵌入铁心的圆弧边,使嵌入铁心的两个直线边的线匝排布整齐,其宽度和高度尺寸均满足公差要求,且两个直线边的结构和尺寸一致,即两直线边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边缘整齐,从而降低了多层绕组嵌入铁心的难度,且在嵌入铁心的过程中铁心不会对多层绕组的绝缘漆面造成损伤,保证了多层绕组使用的绝缘可靠性。
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用于支撑导线1,在绕着第二层导线1的第一圈时,导线1依次经过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第二层导线1的第二圈才开始嵌入第一层的相邻两个导线1的凹槽内,保证了导线1绕制的紧凑度,不会发生松散,满足后续多层绕组成型的尺寸要求。
步骤1)中计算绕线模2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nd+0.5d,其中,h为绕线模的高度,n为单层导线的绕制圈数,d为导线的直径。
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的厚度大于0.5d,保证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对导线1的支撑效果,避免发生松散,其中,d为导线的直径。
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d,垫块的厚度不需要太大,能够满足对导线1的支撑要求即可,本方案中将垫块的厚度控制在0.5d与0.7d之间,既可以满足垫块对导线1的支撑要求,还可以降低成本,其中,d为导线的直径。
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与绕线模2胶粘连接,胶粘的方式安装比较方便,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与绕线模2还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铆接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层绕组,包括绕线模2和绕制在绕线模2上的导线1,导线1的换位位置位于绕线模2的第一圆弧边,绕线模2的同一平面侧安装有用于支撑导线1的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的长度与绕线模的直线边长度相等。
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位于绕线模2的同侧,且等高布置。
多层绕组的换位位置由直线边改为圆弧边,使得线匝排布不整齐的部分位于不嵌入铁心的圆弧边,且嵌入铁心的两个直线边的线匝排布整齐,其宽度和高度尺寸均满足公差要求,且两个直线边的结构和尺寸一致,即两直线边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边缘整齐,从而降低了多层绕组嵌入铁心的难度,且在嵌入铁心的过程中铁心不会对多层绕组的绝缘漆面造成损伤,保证了多层绕组使用的绝缘可靠性。
如图1所示,导线的第一层绕制方向为自1绕至1’,自1’绕至2,自2绕至2’,……,自11绕至11’,自11’绕至12,自12绕至12’。
如图2所示,导线的第二层绕制方向为自12’至1,自1绕至1’,自1’绕至2,自2绕至2’,……,自11绕至11’,自11’绕至12,自12绕至12’。
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用于支撑导线1,在绕着第二层导线1的第一圈时,导线1依次经过第一左垫块和第一右垫块4,第二层导线1的第二圈才开始嵌入第一层的相邻两个导线1的凹槽内,保证了导线1绕制的紧凑度,不会发生松散,满足后续多层绕组成型的尺寸要求。
绕线模2的高度计算公式为h=nd+0.5d,其中,h为绕线模的高度,n为单层导线的绕制圈数,d为导线的直径。
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的厚度大于0.5d,保证垫块对导线1的支撑效果,避免发生松散,其中,d为导线的直径。
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0.7d,垫块的厚度不需要太大,能够满足对导线1的支撑要求即可,本方案中将垫块的厚度控制在0.5d与0.7d之间,既可以满足垫块对导线1的支撑要求,还可以降低成本,其中,d为导线的直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根据待绕制导线(1)的直径计算绕线模的高度,并根据计算结果选取相应的绕线模(2);
步骤2)在所述绕线模(2)的同一平面侧安装用于支撑所述导线(1)的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所述第一左垫块(3)和所述第一右垫块(4)的长度与所述绕线模的直线边长度相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左垫块(3)的直线边为第一直线边,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右垫块(4)的直线边为第二直线边;
步骤3)沿所述绕线模(2)绕制所述导线(1),绕制所述导线(1)的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直线边开始绕制,所述导线(1)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直线边、所述第二圆弧边、所述第二直线边和所述第一圆弧边,所述导线(1)在所述第一圆弧边换位,下一层所述导线(1)嵌入上一层相邻两个所述导线(1)形成的凹槽内,绕制第二层所述导线(1)的第一圈时,所述导线(1)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左垫块(3)和所述第一右垫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计算所述绕线模(2)高度的公式为h=nd+0.5d,其中,h为所述绕线模的高度,n为单层所述导线的绕制圈数,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垫块(3)和所述第一右垫块(4)的厚度大于0.5d,其中,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垫块(3)和所述第一右垫块(4)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0.7d,其中,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绕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垫块(3)和所述第一右垫块(4)与所述绕线模(2)胶粘连接。
6.一种多层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模(2)和绕制在所述绕线模(2)上的导线(1),所述导线(1)的换位位置位于所述绕线模(2)的第 一圆弧边,所述绕线模(2)同一平面侧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导线(1)的第一左垫块(3)和第一右垫块(4),所述第一左垫块(3)和所述第一右垫块(4)的长度与所述绕线模的直线边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2)的高度为h=nd+0.5d,其中,h为所述绕线模的高度,n为单层所述导线的绕制圈数,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垫块(3)和所述第一右垫块(4)的厚度大于0.5d,其中,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垫块(3)和所述第一右垫块(4)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0.7d,其中,d为所述导线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垫块(3)和所述第一右垫块(4)与所述绕线模(2)胶粘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69797.0A CN106469598B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一种多层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69797.0A CN106469598B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一种多层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69598A true CN106469598A (zh) | 2017-03-01 |
CN106469598B CN106469598B (zh) | 2018-05-04 |
Family
ID=58230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69797.0A Active CN106469598B (zh) | 2016-08-29 | 2016-08-29 | 一种多层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69598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17965A (zh) * | 2017-09-20 | 2019-03-26 | 应达集团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 多层构造中冶金热处理金属管的水平绕组线圈 |
CN113936910A (zh) * | 2021-09-26 | 2022-01-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多层线圈的新型绕制方法 |
CN113963936A (zh) * | 2021-09-26 | 2022-01-2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多层线圈的剖面n型绕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2334A (en) * | 1979-05-23 | 1984-09-18 | U.S. Philips Corporation | Method of introducing a magnetic core into a coil |
JPS61116950A (ja) * | 1984-11-09 | 1986-06-04 | Hokuto Seisakusho:Kk | 自己融着電線使用による多層空芯コイル,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
CN101167147A (zh) * | 2005-12-26 | 2008-04-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绕线方法和线圈单元 |
CN102340189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定子、旋转电机及绕线方法 |
CN104335304A (zh) * | 2012-05-31 | 2015-02-04 | Sht有限公司 | 线圈的绕线方法及变压器 |
-
2016
- 2016-08-29 CN CN201610769797.0A patent/CN1064695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2334A (en) * | 1979-05-23 | 1984-09-18 | U.S. Philips Corporation | Method of introducing a magnetic core into a coil |
JPS61116950A (ja) * | 1984-11-09 | 1986-06-04 | Hokuto Seisakusho:Kk | 自己融着電線使用による多層空芯コイル,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
CN101167147A (zh) * | 2005-12-26 | 2008-04-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绕线方法和线圈单元 |
CN102340189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定子、旋转电机及绕线方法 |
CN104335304A (zh) * | 2012-05-31 | 2015-02-04 | Sht有限公司 | 线圈的绕线方法及变压器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17965A (zh) * | 2017-09-20 | 2019-03-26 | 应达集团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 多层构造中冶金热处理金属管的水平绕组线圈 |
CN109517965B (zh) * | 2017-09-20 | 2023-01-31 | 应达集团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 多层构造中冶金热处理金属管的水平绕组线圈 |
CN113936910A (zh) * | 2021-09-26 | 2022-01-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多层线圈的新型绕制方法 |
CN113963936A (zh) * | 2021-09-26 | 2022-01-2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多层线圈的剖面n型绕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69598B (zh) | 2018-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01846B2 (ja) | 電機子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6469598A (zh) | 一种多层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 |
CN103370856B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绕线方法 | |
CN105637738A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
CN105957709A (zh) | 一种变压器椭圆形多层线圈的绕制方法 | |
WO2017089311A1 (de) | Verfahren zum Bewickeln eines gezahnten Motorteils eines Elektromotors | |
US7260883B2 (en) | Method for forming a winding for a three-phase transformer | |
CN108768033A (zh) | 电机的扁线定子绕组结构 | |
CN103390493A (zh) | 一种带填料高压线圈的绕制方法 | |
JP2014217136A (ja) | 固定子 | |
WO2015071012A1 (de)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windung für eine spulenwicklung eines läufers einer rotierend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 |
CN106160372A (zh) |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双层整体嵌线方法及电机定子 | |
CN105702450A (zh) |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的层式配电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 | |
CN107222071A (zh) | 一种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的绕线模 | |
CN107659088A (zh) | 一种电机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 |
KR20200042972A (ko) | 평각형 코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기 | |
US8671555B2 (en) | Method of forming flat conductor wire for use in cage-shaped distributed winding coil | |
CN108400012B (zh) | 一种8字形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 |
DE102013010234A1 (de) | Wickeldraht zur Herstellung einer Wicklung sowie ein hierzu bestimmtes Verfahren und ein Wicklungsträger | |
JP2008301599A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 | |
CN106783144B (zh) | 一种多段分层筒式绕线工艺 | |
CN211089266U (zh) | 一种电机分体线圈 | |
JPH0528061B2 (zh) | ||
CN207368780U (zh) | 一种电机绕组 | |
CN109861427A (zh) | 一种高功率密度盘式电机绕组结构及其折弯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Jin Jun Inventor after: Wei Zaifeng Inventor after: Huang Zhiqiang Inventor after: Yang Zhenzhong Inventor before: Wei Zaife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Zhiqi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Zhenz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