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4754B - 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4754B
CN106464754B CN201480078950.4A CN201480078950A CN106464754B CN 106464754 B CN106464754 B CN 106464754B CN 201480078950 A CN201480078950 A CN 201480078950A CN 106464754 B CN106464754 B CN 106464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ignal
value
intensity value
acquisition
intensity val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89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4754A (zh
Inventor
张德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4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4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004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97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01S15/06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5/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Abstract

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S101);确定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S102),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S103);依据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S104),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依据校准门限值以及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S105)。可以提高校准检测距离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终端类产品的深入定制开发,终端类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可以利用红外感应技术等进行距离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实现诸如在外界物体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设定的范围内时,进行例如关闭屏幕显示、屏蔽触摸屏感应等功能。
终端设备利用红外感应技术实现上述功能时,一般设置有校准门限值,进行检测距离的校准,该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在具体实施时,一般采用如下方式:发射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在遇到外界物体时会反射回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依据采集的检测信号可以确定出外界物体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将确定的外界物体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与设置的校准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执行相应的功能。例如,该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能够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越大说明检测距离越小,为实现在外界物体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设定的范围内时,进行例如关闭屏幕显示、屏蔽触摸屏感应等功能,可在采集到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超过设置的校准门限值情况下,执行例如关闭屏幕显示、屏蔽触摸屏感应等功能。
上述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的校准门限值,是一固定的参数值,然而终端设备所处的外界环境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设置固定的校准门限值,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例如,将终端设备放置一固定位置,若此时刚好有障碍物位于有效的检测距离内,即终端设备根据采集到的检测信号确定的检测距离一直处于有效检测距离范围内,使得终端设备会一直进行检测距离的校准,例如一直发射触发信号使终端设备执行相应的功能操作,出现误触发现象,则会影响终端设备校准检测距离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以提高终端设备校准检测距离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包括:
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所述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
依据所述校准门限值以及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具体包括:
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
在所述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校准门限值,所述默认值为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稳定的检测信号,确定的参考强度值;
在所述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具体包括:
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
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中,存在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的检测信号时,增加采集次数;
判断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是否超出设定次数;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执行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校准门限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所述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信号包括红外信号或者超声波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并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所述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
校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校准门限值以及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其中,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
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校准门限值,所述默认值为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稳定的检测信号,确定的参考强度值;
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
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当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中,存在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的检测信号时,增加采集次数;
所述装置包括判断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是否超出设定次数;
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的结果为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的结果为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执行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校准门限值之后,若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所述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检测信号包括红外信号或者超声波信号。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包括信号发射器、感应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所述感应器,用于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感应器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所述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依据所述校准门限值以及所述感应器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
在所述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校准门限值,所述默认值为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稳定的检测信号,确定的参考强度值;
在所述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
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当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中,存在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的检测信号时,增加采集次数;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执行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校准门限值之后,若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发射器为红外发射器或者超声波发射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方法、装置及设备,采集检测信号,并确定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能够反映外界物体的检测距离的大小,依据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基准强度值,并依据确定的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使得确定的校准门限值是适应终端设备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校准门限值是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的,提高终端设备校准检测距离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流程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基准强度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检测信号平均强度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判断检测信号强度值是否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的方法流程图;
图1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校准门限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方法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校准检测距离并根据校准的检测距离实现相应处理功能的方法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校准检测距离过程中,采集检测信号,依据实际采集到的检测信号确定校准门限值,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校准门限值是适应终端设备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即确定的校准门限值是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的检测信号为能够进行距离检测的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的检测信号是与终端设备发射的检测信号相关联的,例如若终端设备中设置有红外发射部件,发射的检测信号为红外信号,则采集的检测信号即为外界物体反射回的红外信号。若终端设备中设置有超声波发射部件,发射的检测信号为超声波信号,则采集的检测信号即为外界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当然本发明实施例采集的检测信号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检测信号不同,则根据检测信号确定检测距离的方式就不同,例如利用红外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则是依据采集到的外界物体反射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确定检测距离的大小,若利用超声波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则依据发射检测信号和接收到的检测信号的时间确定检测距离的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要以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反应检测距离的大小为例进行说明,采集检测信号,并确定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依据确定的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基准强度值,最终依据该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该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由于基准强度值是依据实际采集的检测信号确定的,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校准门限值是适应终端设备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即确定的校准门限值是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的。
图1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方法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和家庭网关产品等移动终端,当然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各个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引以为限。如图1A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同一环境下每次采集的检测信号可能也会存在不同,故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以保证采集的检测信号的稳定性。
S102:确定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
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故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距离的大小。在具体实施时,终端设备可以设置诸如感应器的器件确定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例如若检测信号为红外信号,则可以通过感应反射回的红外信号的光强确定红外信号的强度值。
S103: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同一环境下每次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可能也会存在不同,故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确定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基准强度值可以通过多种算法计算得出,例如,可通过连续采集30次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计算出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强度值,当然采集的30次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的波动范围需在预设值范围内。
S104:依据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在具体实施时,确定的校准门限值也为一信号强度值,该信号强度值反映终端设备实现相应处理功能时的有效检测距离的信号强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校准门限值是依据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进行确定的,该基准强度值是依据实际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进行确定的,实际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能够反映出当前环境的状态,故该校准门限值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进行自适应调整。
S105:依据确定的校准门限值以及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是相对于确定校准门限值过程中采集的检测信号而言的,即是在确定了校准门限值之后,采集的检测信号可以称之为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
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越大,表明检测距离越小,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越小,表明检测距离越大,故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进行检测距离校准过程中,可通过比较确定的校准门限值与后续采集的监测信号的强度值之间的大小,确定检测距离是否在校准范围内。若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超出确定的校准门限值,则说明检测距离位于有效校准范围内,此时可触发终端设备执行实现相应功能的处理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的校准门限值可以不止一个,确定检测距离在终端设备执行相应功能的有效检测距离内,也不局限于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超出确定的校准门限值,也可以是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未超出确定的校准门限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方法,依据确定的实际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基准强度值,并依据确定的基准强度值,确定触校准门限值,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校准门限值是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的,可避免因环境变化使得有效检测距离范围内一直存在障碍物,导致出现校准错误的现象发生,提高终端设备校准检测距离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将对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确定校准门限值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提高确定的基准强度值的准确性,可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基准强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为提高确定的基准强度值的准确度,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基准强度值之前,需要确定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是否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即确定当前环境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根据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是否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标准范围是指终端设备校准检测距离过程中能够容忍的稳定环境情况下的强度值波动范围,若当前采集的每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值都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表明当前环境处于稳定状态,可直接根据当前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换言之,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基准强度值之前,需要保证采集的每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值都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具体实现过程如图1B所示,包括:
S1031:确定采集的每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S1032: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基准强度值。
若当前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表明当前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对于不稳定的环境可采用如下处理方式,如图1C所示,包括:
S1032a:增加采集次数。
S1032b:判断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是否超出设定次数,若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则执行S1032c,若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则执行S1032d。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设定次数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的,以避免在不稳定的环境情况下进行过多次数采集。
S1032c: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返回执行S101,即重新进行检测信号的采集。
S1032d: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可直接执行S103中根据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的步骤,即若是采用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基准强度值,则可直接确定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基准强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通过增加采集次数并判断总采集次数是否超出设定次数,能够避免由于环境不稳定状态造成的基准强度值确定准确度低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每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可采用如图1D的方式:
S1031a: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
S1031b:判断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标准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预设的标准值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环境稳定状态进行确定的,例如设定能够容忍的稳定环境情况下的强度值波动范围为100,则可设定预设的标准值为100。
S1031c: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判定采集的每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S1031d: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判定采集的每一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适应不同的环境确定不同的校准门限值,并避免出现无法确定校准门限值的情况发生,可采用如下方式依据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如图1E所示,包括:
S1021:判断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若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则执行S1022a,若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则执行S1022b。
本发明实施例中最大基准强度值与终端设备中确定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的感应装置的感应强度寄存器相关,感应装置的感应强度寄存器的位数决定了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最大值,比如感应装置的感应强度寄存器的位数为10位,则最大基准强度值就是210=1024,如果实际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超过该最大基准强度值,即使检测距离再小,感应装置确定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也不会变化了。
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进行检测距离的校准过程中环境不稳定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校准检测距离的正常进行,故可在确定最大基准强度值时考虑环境对检测信号强度值的影响并设定一定的余量值,一般将寄存器位数对应的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减去能够容忍的稳定环境情况下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波动范围对应的预设标准值以及设定的余量值,作为最大基准强度值。
S1022a:在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触发红外感应装置发送触发信号的校准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默认值为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稳定的检测信号,确定的参考强度值。稳定的检测信号即指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设定的强度值范围内,例如若设定的强度值范围为90~100,则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90~100范围内波动,可说明该检测信号为稳定的检测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则设置默认值,作为触发红外感应装置发送触发信号的校准门限值,能够避免由于环境不稳定状态造成的基准强度值确定准确度低的问题。
S1022b:在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终端设备中的感应装置由于受到自身结构,位置,薄膜等因素影响,导致确定的基准强度值有差异,即相同的检测距离处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也有差异,但是在同一检测距离位置处基准强度值与实际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两者的绝对差值是比较固定的,该固定的差值可以通过样本测试数据统计得到。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参数值一般指终端设备的感应装置在相同的驱动电流和脉冲值情况下,对于设定的检测距离,实际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两者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是比较固定的。例如对于检测距离为5cm的情况下,第一次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为3,确定的基准强度值为2,二者之间的差值为1,第二次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为4,确定的基准强度值为3,二者之间的差值也为1,固定参数值即可设为1。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能够结合终端设备的感应装置的装配结构和当前环境确定校准门限值,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将结合实际应用对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以终端设备通过红外技术进行检测距离的校准为例进行说明。
图2所示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一个具体实施过程的流程图,包括:
S201:红外感应装置采集设定数量的红外信号,并确定采集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感应装置可以是任一能够进行红外信号发射并采集的红外感应器件,该红外感应器件通过采集外界物体反射回的红外信号,可以确定出红外信号的强度值,该红外感应器件例如可以是由红外感应芯片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外感应装置。
S202:确定出采集的红外信号的最大强度值,最小强度值以及平均强度值。
S203:将采集的红外信号的最大强度值与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与预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若采集的红外信号的最大强度值与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执行S205,否则执行S204。
S204:增加采集次数,并判断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是否超出设定次数,若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则返回执行S201,重新进行检测信号的采集,若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则执行S205。
S205:将采集的设定数量的红外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基准强度值。
S206:判断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若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则执行S207a,若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则执行S207b。
S207a: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校准门限值。
S207b:将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S208:依据确定的校准门限值以及后续采集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后续采集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值超过校准门限值,可触发红外感应装置向终端设备的主系统发送触发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感应装置向终端设备的主系统发送触发信号,可采用例如通过红外感应芯片中断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方式向主系统发送触发信号。
S209:终端设备的主系统根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S210:继续进行红外信号的采集,并判断后续采集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稳定环境情况下检测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值波动范围对应的预设的标准值,若检测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说明当前环境发生变化,返回执行S201,并重新确定基准强度值;若检测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说明当前环境未发生变化,可继续执行S208校准检测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中,校准门限值是依据当前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的,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的,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的误触发现象发生。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了校准门限值后,若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说明当前环境发生变化,需重新确定基准强度值,能够进一步适应环境变化进行校准门限值的调整。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300,如图3A所示,该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300包括采集单元301、第一确定单元302、第二确定单元303和校准单元304。
采集单元301,用于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第一确定单元302,用于确定采集单元301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
第二确定单元303,用于根据第一确定单元302确定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并依据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
校准单元304,用于依据第二确定单元303确定的校准门限值以及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确定单元303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300还包括判断单元305,如图3B所示,其中,
判断单元305,用于判断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
第二确定单元303,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依据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
在判断单元305的判断结果为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校准门限值,默认值为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稳定的检测信号,确定的参考强度值。
在判断单元305的判断结果为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第二确定单元303,还用于:
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确定单元303,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
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采集单元301,还用于:
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当至少一个检测信号中,存在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的检测信号时,增加采集次数。
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300包括判断单元305,
判断单元305,用于判断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是否超出设定次数。
采集单元301,还用于:
在判断单元305判断的结果为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第二确定单元303,还用于:
在判断单元305判断的结果为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执行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采集单元301,还用于:
在第二确定单元303确定校准门限值之后,若第一确定单元302确定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在第七种实现方式中,采集单元301采集的检测信号包括红外信号或者超声波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300可以是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和家庭网关产品等移动终端,当然该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300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引以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300可以用于执行图1A至图1E,以及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故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300描述不够详尽的地方,可参阅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300,校准门限值是依据当前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的,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的,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的误触发现象发生。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了校准门限值后,若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说明当前环境发生变化,需重新确定基准强度值,能够进一步适应环境变化进行校准门限值的调整。
结合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400,如图4所示,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400包括信号发射器401、感应器402和处理器40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400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包括存储器和总线,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403执行的程序代码。其中,信号发射器401、感应器402、处理器403以及存储器均与总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403为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以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处理器403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举例来说,处理器403可以仅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也可以是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及通信单元中的控制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组合。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CPU可以是单运算核心,也可以包括多运算核心。
本发明实施例中感应器402可以为感应芯片,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例如红外感应芯片或者超声波感应芯片等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发射器401可以为能够发射检测信号的发射器,在具体实施时,例如可以是红外发射器或者超声波发射器。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信号发射器401和感应器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也可以是分离式的硬件,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中:
信号发射器401,用于发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感应器402,用于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并确定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
处理器403,用于获取感应器402确定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并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依据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
处理器403,还用于依据校准门限值以及感应器402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403,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403还用于:判断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
处理器403,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依据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
在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校准门限值,默认值为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稳定的检测信号,确定的参考强度值。
在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403,还用于:
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403,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
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403,还用于:
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当至少一个检测信号中,存在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的检测信号时,增加采集次数。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执行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403,还用于:
确定校准门限值之后,若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400可以是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和家庭网关产品等移动终端,当然该红外感应距离检测装置300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引以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400可以用于执行图1A至图1E,以及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故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400描述不够详尽的地方,可参阅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400,校准门限值是依据当前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的,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的,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的误触发现象发生。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了校准门限值后,若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说明当前环境发生变化,需重新确定基准强度值,能够进一步适应环境变化进行校准门限值的调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所述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
依据所述校准门限值以及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所述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具体包括:
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
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具体包括:
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
在所述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校准门限值,所述默认值为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稳定的检测信号,确定的参考强度值;
在所述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中,存在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的检测信号时,增加采集次数;
判断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是否超出设定次数;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执行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校准门限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所述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包括红外信号或者超声波信号。
7.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并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所述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
校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校准门限值以及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
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其中,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
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校准门限值,所述默认值为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稳定的检测信号,确定的参考强度值;
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当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中,存在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的检测信号时,增加采集次数;
所述装置包括判断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是否超出设定次数;
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的结果为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的结果为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执行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校准门限值之后,若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所述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检测信号包括红外信号或者超声波信号。
13.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射器、感应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所述感应器,用于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所述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大小反映检测距离的大小;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感应器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所述校准门限值用于确定检测距离的校准范围;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依据所述校准门限值以及所述感应器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校准检测距离;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
若检测信号的最大强度值和检测信号的最小强度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采集的每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将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平均强度值,作为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基准强度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按如下方式依据所述基准强度值,确定校准门限值:
在所述基准强度值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预设的默认值,作为校准门限值,所述默认值为根据采集的至少一个稳定的检测信号,确定的参考强度值;
在所述基准强度值未超过预设的最大基准强度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强度值与固定参数值之和,作为校准门限值。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之前,当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中,存在强度值不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的检测信号时,增加采集次数;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在增加采集次数后的总采集次数不小于设定次数的情况下,则执行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检测信号的基准强度值。
17.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校准门限值之后,若后续采集的检测信号的强度值与基准强度值之间的差值不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返回执行采集至少一个检测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器为红外发射器或者超声波发射器。
CN201480078950.4A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06464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7569 WO2016045095A1 (zh)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4754A CN106464754A (zh) 2017-02-22
CN106464754B true CN106464754B (zh) 2019-08-09

Family

ID=55580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8950.4A Active CN106464754B (zh)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85154A1 (zh)
EP (1) EP3188461B1 (zh)
JP (1) JP6380875B2 (zh)
KR (1) KR101952798B1 (zh)
CN (1) CN106464754B (zh)
WO (1) WO20160450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94358B2 (en) 2017-04-21 2020-03-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Leakage signal cancellation
CN109326105B (zh) * 2018-10-26 2021-03-02 东莞市九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报警器检测装置
CN109557515B (zh) * 2018-11-13 2020-08-25 广州求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测距仪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37994A (zh) * 2018-12-19 2020-06-26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基准值校准的方法和设备
EP3767325A1 (en) * 2019-07-19 2021-01-20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radar reflections
US11521328B2 (en) 2019-10-16 2022-12-06 Banner Engineering Corp Image-based jam detection
CN110764049B (zh) * 2019-10-30 2023-05-23 北京小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10239819A1 (en) * 2020-02-05 2021-08-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roximity of users
WO2022192876A1 (en) * 2021-03-09 2022-09-15 Banner Engineering Corp. Non-contact motion detection sensor utilizing distance and intensity statistics
US20220291384A1 (en) * 2021-03-09 2022-09-15 Banner Engineering Corp. Pixel domain field calibration of triangulation sensors
CN112799086B (zh) * 2021-03-30 2023-07-14 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测距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166935B (zh) * 2023-04-26 2023-08-25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面向铁路通信的多源背景信号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0457A2 (en) * 2000-12-27 2002-07-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al power to a display device
JP2003032093A (ja) * 2002-04-05 2003-01-31 Keyence Corp 検出スイッチ装置
JP2011135551A (ja) * 2009-11-27 2011-07-07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CN102520852A (zh) * 2011-11-29 2012-06-2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移动设备
CN102833419A (zh) * 2012-08-31 2012-12-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屏幕状态的方法及终端
CN102917124A (zh) * 2012-09-27 2013-02-06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调节距离传感器阈值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442136A (zh) * 2013-08-19 2013-12-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传感器双校准方法及系统
EP2713586A2 (en) * 2011-06-24 2014-04-02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detecting threshold of infrared proximity sensor
CN103837910A (zh) * 2014-03-20 2014-06-0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传感器门限值确定的方法及终端
CN103873667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者与移动终端之间距离的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4268A (ja) * 1993-02-16 1994-09-02 Tokyo Electron Tohoku Ltd 移載装置
JP3443920B2 (ja) * 1994-02-02 2003-09-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検出センサ及びその閾値設定方法
US7486386B1 (en) * 2007-09-21 2009-02-03 Silison Laboratories Inc. Optical reflectance proximity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0457A2 (en) * 2000-12-27 2002-07-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al power to a display device
JP2003032093A (ja) * 2002-04-05 2003-01-31 Keyence Corp 検出スイッチ装置
JP2011135551A (ja) * 2009-11-27 2011-07-07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EP2713586A2 (en) * 2011-06-24 2014-04-02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detecting threshold of infrared proximity sensor
CN102520852A (zh) * 2011-11-29 2012-06-2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移动设备
CN102833419A (zh) * 2012-08-31 2012-12-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屏幕状态的方法及终端
CN102917124A (zh) * 2012-09-27 2013-02-06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调节距离传感器阈值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873667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者与移动终端之间距离的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442136A (zh) * 2013-08-19 2013-12-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传感器双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03837910A (zh) * 2014-03-20 2014-06-0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传感器门限值确定的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8461A1 (en) 2017-07-05
US20170285154A1 (en) 2017-10-05
JP2017531789A (ja) 2017-10-26
EP3188461A4 (en) 2017-09-06
JP6380875B2 (ja) 2018-08-29
CN106464754A (zh) 2017-02-22
KR101952798B1 (ko) 2019-02-27
WO2016045095A1 (zh) 2016-03-31
KR20170057416A (ko) 2017-05-24
EP3188461B1 (en) 2018-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4754B (zh) 一种校准检测距离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210227B (zh) 一种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23353B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9840032A (zh)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与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6678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750820B (zh) 一种睡眠质量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8923865B (zh) 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094055B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及终端
CN106686247B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094494A (zh)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357922A (zh)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884764B (zh) 接近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225806A (zh) 校准磁传感器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800119A (zh) 一种产品功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KR20160088895A (ko) 데이터 패킷 신호 트랜시버 테스트 동안의 동적 신호 간섭 검출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738004A (zh)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与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611724B1 (ko) 묵시적 동기화를 이용하여 라디오 주파수(rf) 데이터 패킷 신호 트랜시버를 테스트하는 방법
CN110609977B (zh) 基于接近传感器的底噪调节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9059987A (zh) 一种校准光传感器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44076B (zh) 一种终端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US20240077583A1 (en) Indoor/outdoor detection using wireless signals
CN109557515A (zh) 测距仪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70138432A (ko) 후반 제작 외부 하드웨어 어태치먼트의 자기 검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8362322B (zh) 传感器测试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41714A (zh) 指示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