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1832A - 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窗材及建材 - Google Patents

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窗材及建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1832A
CN106461832A CN201580021277.5A CN201580021277A CN106461832A CN 106461832 A CN106461832 A CN 106461832A CN 201580021277 A CN201580021277 A CN 201580021277A CN 106461832 A CN106461832 A CN 106461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ses
optical layers
light
layer
reflec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12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1832B (zh
Inventor
佐久间谅子
谷岛胜行
长滨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x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x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x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Dex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61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1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02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18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di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06B5/1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ir-raid or other war-like action; for other protective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32B2255/205Metall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8Multiple coating on on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32B2264/0214Particles made of 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1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38Rough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54Self-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2009/2417Light path control; means to control refl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光学部件,其具有:第1光学层,具有凸形状,且相对于可见光透明;及反射层,形成在所述第1光学层的所述凸形状上,且反射至少包含红外光的光;且所述反射层至少具有金属层,所述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nm)为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nm)的3.0倍以下,且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为40nm以下。

Description

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窗材及建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窗材及建材。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降低空调负载,广泛使用遮蔽阳光的窗用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所述遮蔽阳光的窗用膜,有吸收阳光的膜及反射阳光的膜。
所述反射阳光的膜已知有使用光学多层膜、含金属膜、透明导电性膜等作为反射层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5)。然而,通常由于所述反射层设置在平面上的玻璃,因此只能使入射的太阳光正反射。因此,从上空照射并被正反射的光到达室外的其他建筑物或地面,且被吸收而转变为热,使周围的气温上升。由此,存在如下问题:在将此种反射层贴附于整个窗户的建筑物的周边会引起局部性的温度上升,从而在城市中热岛增加,仅反射光的照射面的草坪不生长等。
为了抑制因所述正反射所导致的热岛的增加,提出了向正反射以外的方向定向反射阳光的技术。例如,作为提高向上空的反射的方法,提出了使用光学折射率膜的槽面形状的反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8)。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方案中,由于具有复杂的构造而存在耐久性不充分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报第05/08768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04-357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07-315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2-47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8-18077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10-160467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12-3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2011-1752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以往的所述各种问题而达成以下目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具有复杂的构造而耐久性仍优异的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所述光学部件的窗材及建材。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作为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法为如以下所述。即,
<1>一种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光学层,具有凸形状;及
反射层,形成在所述第1光学层的所述凸形状上,且反射至少包含红外光的光;
所述反射层至少具有金属层,
所述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nm)为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nm)的3.0倍以下,
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为40nm以下。
<2>根据所述<1>所记载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由多个结构体的一维排列及二维排列中的任一个形成,所述结构体为棱镜形状、透镜形状、半球状、及隅角棱镜状中的任一个。
<3>根据所述<1>至<2>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第1光学层由热塑性树脂、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及热硬化性树脂中的任一个形成。
<4>根据所述<1>至<3>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是包含相对于与形成有凸形状的面为相反侧的面倾斜45°以上的斜面的形状。
<5>根据所述<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间距为20μm~150μm。
<6>一种窗材,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所述<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学部件。
<7>一种建材,其特征在于:具有采集阳光的采光部,且
所述采光部具有根据所述<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学部件。
<8>一种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制造根据所述<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学部件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且包括:
第1光学层形成步骤,使用具有凹形状的转印母盘而形成具有凸形状的第1光学层;及
反射层形成步骤,在所述第1光学层的所述凸形状上形成至少具有金属层且反射至少包含红外光的光的反射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解决以往的所述各种问题而达成所述目的,可提供一种即便具有复杂的构造而耐久性仍优异的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所述光学部件的窗材及建材。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形成在第1光学层的结构体的形状例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形成在第1光学层的结构体的主轴的倾斜方向的剖面图。
图2A是表示形成在第1光学层的结构体的形状例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形成在第1光学层的结构体的形状例的立体图。
图2C是表示形成在第1光学层的结构体的形状例的立体图。
图3是用来说明光学部件的功能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4是用来说明光学部件的功能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5是用来说明光学部件的功能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6是用来说明光学部件的功能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7A是表示柱状结构体的棱线与入射光及反射光的关系的剖面图。
图7B是表示柱状结构体的棱线与入射光及反射光的关系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相对于光学部件入射的入射光与由光学部件反射的反射光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9是用来说明贴附于窗材的光学部件的反射功能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建材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11A是用来对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步骤图。
图11B是用来对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步骤图。
图11C是用来对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步骤图。
图11D是用来对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步骤图。
图11E是用来对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步骤图。
图11F是用来对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步骤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结构体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15B是沿图15A所示的光学部件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5C是沿图15A所示的光学部件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结构体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16B是沿图16A所示的光学部件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6C是沿图16A所示的光学部件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结构体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17B是沿图17A所示的光学部件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结构体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2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29A是表示实施例1的附镍磷镀层的SUS(Steel Use Stainless,不锈钢)制模具所具有的成形面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29B是表示实施例1的附镍磷镀层的SUS制模具所具有的成形面的形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光学部件)
本发明的光学部件是具有第1光学层及反射层而成,且进而视需要具有其他层而成。
<第1光学层>
所述第1光学层具有凸形状且相对于可见光透明。
于此,所述凸形状是指连续地或非连续地形成有突出部的形状。而且,如果改变观察方式,则所述连续地或非连续地形成有突出部的形状也可以说为连续地或非连续地形成有凹陷部的形状。所述连续地或非连续地形成有凹陷部的形状可称为凹形状。因此,在本发明中,凸形状与凹形状为相同含义。
作为所述第1光学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热塑性树脂、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等树脂。
作为所述第1光学层,只要为用来支撑所述反射层的支撑体,则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优选为包含相对于与形成有凸形状的面为相反侧的面倾斜45°以上的斜面的形状。通过设为这种形状,入射光大致以1次反射便返回至上空,因此即使所述反射层的反射率并不那么高,也可有效率地向上空方向反射入射光,并且可减少所述反射层的光吸收。
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的3.0倍以下。
于此,所谓最大高度粗糙度Rz是指由JIS B 0601 2001所规定的Rz。基准长度优选1μm~3μm。
作为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的测定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原予力显微镜(AFM,AtomicForceMicroscope)的观察、透过型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的观察等。此外,无论是使用AFM还是使用TEM,所获得的结果大致一致。
作为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的控制方法,例如可列举使用表面粗糙度经控制的形状转印用母盘制作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方法等。作为控制所述形状转印用母盘的表面粗糙度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如下方法等:对SUS辊等母盘基材实施没有微细孔或微细孔小的均质的镍磷镀覆,并对该没有微细孔或微细孔小的均质的镍磷镀覆面进行超精密切削;使用磨损不同的任意车刀(切削工具)对已被镀覆的SUS辊等母盘基材进行切削加工。
就对光学部件或窗材等赋予设计性的观点来说,所述第1光学层也可在无损相对于可见光的透明性的范围内具有吸收可见区域的特定波长的光的特性。
设计性的赋予、即吸收可见区域的特定波长的光的特性,例如可通过使所述第1光学层中含有颜料来进行。
所述颜料优选分散于所述树脂中。
作为分散于所述树脂中的颜料,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无机系颜料、有机系颜料等,特别优选颜料本身的耐候性高的无机系颜料。
作为所述无机系颜料,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锆石灰(掺杂Co、Ni的ZrSiO4)、镨黄(掺杂Pr的ZrSiO4)、铬钛黄(掺杂Cr、Sb的TiO2或掺杂Cr、W的TiO2)、铬绿(Cr2O3等)、孔雀蓝((CoZn)O(AlCr)2O3)、维多利亚绿((Al、Cr)2O3)、普鲁士蓝(CoO-Al2O3-SiO2)、钒锆蓝(掺杂V的ZrSiO4)、铬锡红(掺杂Cr的CaO-SnO2-SiO2)、陶红(掺杂Mn的Al2O3)、铁锆红(掺杂Fe的ZrSiO4)等。
作为所述有机系颜料,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偶氮系颜料、酞菁系颜料等。
作为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间距,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300μm以下,更优选200μm以下,特别优选20μm~150μm。如果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间距小于20μm,则有母盘加工用车刀磨损而使倾斜面变得粗糙,或因光学衍射而导致外观劣化的情况。另外,如果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间距超过150μm,则深度也随之变大,因此有光学部件变厚而无法弯曲的情况。
作为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间距的测定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的观察、SEM的剖面观察等。
于此,所述所谓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间距是指图1A所示的P。即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一山形状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其中,在凸形状包含多个间距的情况下,设为其平均值。
作为所述第1光学层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膜状、片状、板状、块状等。就可将光学部件容易地贴合于窗材的观点来说,第1光学层优选为膜状、片状。
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由多个结构体的一维排列及二维排列中的任一个形成。作为所述结构体,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棱镜形状、透镜形状、半球状、隅角棱镜状等。
另外,如图1A所示,也可将结构体11的形状设为相对于与光学部件的入射面S1垂直的垂线l1为非对称的形状。该情况下,结构体的主轴lm以垂线l1为基准向结构体11的排列方向a倾斜。于此,所谓结构体的主轴lm是指通过结构体11剖面的底边的中点与结构体11的顶点的直线。于在相对于地面垂直地配置的窗材贴附光学部件的情况下,优选如图1B所示,结构体11的主轴lm以垂线l1为基准向窗材的下方(地面侧)倾斜。其原因在于,一般来说经由窗流入热较多时为午后时段,多数情况下太阳的高度高于45°,因此通过采用像图1A那样的形状,可将这些从高角度入射的光有效率地向上方反射。图1A及图1B中表示将棱镜形状的结构体11设为相对于垂线l1非对称的形状的示例。此外,也可将棱镜形状以外的结构体11设为相对于垂线l1非对称的形状。例如,也可将隅角棱镜体设为相对于垂线l1非对称的形状。
另外,结构体11的形状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在将多种形状的结构体设置在表面的情况下,也可周期性地重复包含多种形状的结构体的特定图案。另外,根据所需特性,也可随机(非周期性)地形成多种结构体。
图2A~图2C是表示第1光学层所含有的结构体的形状例的立体图。结构体11是单向延伸的柱状凸部,该柱状结构体11朝向单向一维排列。由于反射层成膜于该结构体上,因此所述反射层的形状具有与结构体11的表面形状相同的形状。
此外,在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2C中,符号3为反射层,符号4为第1光学层,符号5为第2光学层。以下,本说明书的各图中,对相同部件等标示相同符号。
<反射层>
所述反射层至少具有金属层,优选具有高折射率层,进而视需要具有其他层。
所述反射层形成在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上。
所述反射层反射至少包含红外光的光。
作为所述反射层的平均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选择,优选20μm以下,更优选5μm以下,特别优选1μm以下。如果所述反射层的平均厚度超过20μm,则有透过光折射的光路变长,透过画面看上去变形的倾向。
《金属层》
作为所述金属层的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金属单体、合金等。
作为所述金属单体,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Au、Ag、Cu、Al、Ni、Cr、Ti、Pd、Co、Si、Ta、W、Mo、Ge等。
作为所述合金,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Ag系、Cu系、Al系、Si系或Ge系材料,更优选AlCu、AlTi、AlCr、AlCo、AlNdCu、AlMgSi、AgPdCu、AgPdTi、AgCuTi、AgPdCa、AgPdMg、AgPdFe。另外,为了抑制所述金属层的腐蚀,优选对所述金属层添加Ti、Nd等材料。尤其是使用Ag作为所述金属层的材料的情况下,优选添加Ti、Nd。
作为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为40nm以下,优选5nm~30nm,更优选7nm~20nm。
所述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nm)为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nm)的3.0倍以下,优选2.0倍以下,更优选1.0倍以下。
在所述反射层是交替层积高折射率层与金属层而成,且具有多个金属层的情况下,所述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nm)为最薄金属层的平均厚度(nm)的3.0倍以下。
作为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的测定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利用透过型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观察所进行的测定等。在凸形状的倾斜最平缓的部分的中央,进行TEM观察,在可清楚地观察到所述金属层的部分,测定3处其宽度成为最小的部分的厚度,以将这些厚度进行平均所得的值作为平均厚度。
作为所述金属层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溅镀法、蒸镀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浸渍涂布法、狭缝涂布法、湿式涂布法、喷雾涂布法等。
所述金属层优选均匀地形成。于此,所谓均匀是指可观察到的金属层的最大宽度不超过金属层的平均厚度的3倍,所谓不均匀是指可观察到的金属层的最大宽度为金属层的平均厚度的3.0倍以上。
当可观察到的金属层的最大宽度为金属层的平均厚度的3.0倍以上(不均匀)时,光学部件的耐久性不充分。可认为此是因在金属层不均匀的情况下表面积增加、水分及其他物质容易进入等而导致劣化的进展加快。
通过将所述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nm)设为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nm)的3.0倍以下,而形成均匀的金属层。
《高折射率层》
所述高折射率层是在可见区域折射率高而作为抗反射层发挥功能的层。作为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等。作为所述金属氧化物,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氧化铌、氧化钽、氧化钛等。作为所述金属氮化物,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钛等。
于此所谓高折射率是指例如折射率为1.7以上。
作为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平均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10nm~300nm,更优选15nm~200nm,特别优选20nm~150nm。
作为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平均厚度的测定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AFM的观察、TEM的观察等。
作为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溅镀法、蒸镀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浸渍涂布法、狭缝涂布法、湿式涂布法、喷雾涂布法等。
<其他层>
作为所述其他层,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第2光学层、功能层等。
《第2光学层》
所述第2光学层例如具有像填补所述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那样的凹形状。
所述第2光学层是用来提高透过图像清晰度或总光线透过率并且保护所述反射层的层。作为所述第2光学层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聚碳酸酯等热塑性树脂、丙烯酸等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等树脂。另外,也可设为将所述第2光学层作为粘结层,经由该粘结层将光学部件贴合于窗材的构成。作为所述粘结层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感压性粘附剂(PSA,Pressure SensitiveAdhesive)、紫外线硬化树脂等。
就对光学部件或窗材等赋予设计性的观点来说,所述第2光学层也可在无损相对于可见光的透明性的范围内具有吸收可见区域的特定波长的光的特性。
设计性的赋予、即吸收可见区域的特定波长的光的特性,例如可通过使所述第2光学层中含有颜料来进行。
所述颜料优选分散于所述树脂中。
作为分散于所述树脂中的颜料,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所述第1光学层的说明中所例示的所述颜料等。
作为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第2光学层的折射率差,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0.010以下,更优选0.008以下,特别优选0.005以下。如果所述折射率差超过0.010,则有透过画面看上去模糊的倾向。如果所述折射率差为超过0.008且0.010以下的范围,则虽然也依存于外部的亮度,但日常生活并没有问题。如果所述折射率差为超过0.005且0.008以下的范围,则仅能注意到像光源那样非常亮的物体的衍射图案,但可清晰地看到外部的景色。如果所述折射率差为0.005以下,则几乎注意不到衍射图案。所述第1光学层及所述第2光学层中成为与窗材等贴合的侧的光学层也可以粘附剂为主成分。通过设为这种构成,可利用以粘附材为主成分的光学层将光学部件贴合于窗材等。
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第2光学层优选折射率等光学特性相同。更具体来说,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第2光学层优选包含在可见区域具有透明性的相同材料。通过由相同材料构成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第2光学层,两者的折射率变得相同,因此可提高可见光的透明性。但是,即使以相同材料作为出发点,也存在因成膜步骤中的硬化条件等而导致最终生成的膜的折射率不同的情况,因此必须注意。相对于此,如果由不同材料构成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第2光学层,则两者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光以所述反射层为分界而折射,有透过画面模糊的倾向。尤其存在如下问题:如果观察靠近远处的电灯等点光源的物体,则明显地观察到衍射图案。
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第2光学层优选在可见区域具有透明性。于此,透明性的定义有两种含义,光吸收少及没有光散射。一般来说在称为透明的情况下有时仅指前者,但本发明中优选具有两者。目前利用的回复反射体是为了视认道路标识或夜间作业者的衣服等的显示反射光,因此例如即使具有散射性,只要与基底反射体密接,也可视认该反射光。例如与如下情况为同一原理:即使为了赋予防眩性而对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进行具有散射性的防眩处理,也可视认图像。然而,本发明的光学部件之特征在于使定向反射的特定波长以外的光透过,由于粘结于主要使该透过波长透过的透过体而观察该透过光,因此必要条件为没有光散射。但是,根据其用途,可故意地仅使所述第2光学层具有散射性。
《功能层》
作为所述功能层,只要为以通过外部刺激而使反射性能等可逆性地变化的变色材料为主成分者,则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作为所述变色材料,只要为通过热、光、侵入分子等外部刺激使构造可逆性地变化的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光致变色材料、热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等。
作为所述功能层的配置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所述光学部件具有透明性。作为所述透明性,优选具有下述透过图像清晰度的范围的透明性。
所述光学部件优选经由粘附剂等贴合于主要相对于所透过的特定波长以外的光具有透过性的刚体(例如窗材)而使用。作为所述窗材,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高层建筑物或住宅等的建筑用窗材、车辆用窗材等。在将所述光学部件应用于所述建筑用窗材的情况下,尤其优选将所述光学部件应用于配置为朝向东~南~西之间的任一朝向(例如朝向东南~西南)的所述窗材。其原因在于,通过应用于这种位置的所述窗材,可更有效地反射热射线。所述光学部件不仅可用于单层窗玻璃,而且也可用于复层玻璃等特殊玻璃。另外,所述窗材并不限定于包含玻璃的窗材,也可使用包含具有透明性的高分子材料的窗材。如果第1光学层及第2光学层在可见区域具有透明性,则在将所述光学部件贴合于窗玻璃等所述窗材的情况下,可使可见光透过,确保利用太阳光的采光。另外,作为贴合面,不仅可用于玻璃的外表面,而且也可用于内表面。在这样用于内表面的情况下,必须以定向反射方向成为目标方向的方式,配合结构体的凹凸的正、背及面内方向而贴合。
就可将光学部件容易地贴合于窗材的观点来说,所述光学部件优选具有可挠性。作为所述光学部件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膜状、片状、板状、块状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形状。
另外,所述光学部件可与其他热射线截止膜一并使用,例如也可在空气与第1光学层的界面设置光吸收涂膜。另外,所述光学部件也可与硬涂层、紫外线截止层、表面抗反射层等一并使用。在并用这些功能层的情况下,优选将这些功能层设置在光学部件与空气之间的界面。但是,关于所述紫外线截止层,必须配置在比光学部件靠太阳侧,因此尤其是在用作内贴于室内外的窗玻璃面的用途的情况下,宜在该窗玻璃面与光学部件之间设置紫外线截止层。该情况下,也可预先在窗玻璃面与光学部件之间的粘附层中混练紫外线吸收剂。
另外,根据所述光学部件的用途,也可对所述光学部件实施着色而赋予设计性。在这样赋予设计性的情况下,优选设为在无损透明性的范围内光学层仅吸收特定波段的光的构成。
<光学部件的功能>
图3、图4是用来说明光学部件的功能的一例的剖面图。于此,作为示例,以结构体的形状为倾斜角45°的棱镜形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入射至该光学部件1的太阳光中向上空反射的光L1的一部分向与入射方向为相同程度的上空方向进行定向反射,相对于此,没有向上空反射的光L2透过光学部件1。
另外,如图4所示,入射至光学部件1且由反射层3的反射膜面反射的光以对应于入射角度的比率分离为向上空反射的光L1与没有向上空反射的光L2。然后,没有向上空反射的光L2在第2光学层5与空气的界面全反射后,最终向与入射方向不同的方向反射。
如果将光的入射角度设为α、将第1光学层4的折射率设为n、将反射层的反射率设为R,则向上空反射的光L1相对于全部入射成分的比率x由以下式(1)表示。
x=(sin(45-α′)+cos(45-α′)/tan(45+α′))/(sin(45-α′)+cos(45-α′))×R2...(1)
其中,α′=sin-1(sinα/n)
如果没有向上空反射的光L2的比率变多,则入射光向上空反射的比率减少。为了提高向上空反射的比率,有效的是研究反射层3的形状、即第1光学层4的结构体的形状。例如,为了提高向上空反射的比率,结构体11的形状优选设为图2C所示的圆柱形状、或图1A及图1B所示的非对称形状。通过设为这种形状,即使不能向与入射光完全相同的方向反射光,也可在建筑用窗材等中,增加使从上方向入射的光向上方向反射的比率。关于图2C、图1A及图1B所示的两种形状,如图5及图6所示,利用反射层3的入射光的反射次数为1次即可,因此可使最终的反射成分多于如图3所示的2次反射的形状。例如,在利用2次反射的情况下,如果将反射层相对于某波长的反射率设为80%,则上空反射率成为64%,如果1次反射即可,则上空反射率成为80%。
图7A及图7B表示柱状结构体的棱线l3与入射光L及向上空反射的光L1的关系。光学部件优选使以入射角(θ、φ)入射至入射面S1的入射光L中向上空反射的光L1选择性地向(θo、-φ)的方向(0°<θo<90°)进行定向反射,相对于此,使没有向上空反射的光L2透过。其原因在于,通过满足这种关系,可使特定波段的光向上空方向反射。其中,θ:相对于入射面S1的垂线l1与入射光L或向上空反射的光L1所成的角。φ:在入射面S1内和柱状结构体的棱线l3正交的直线l2与将入射光L或向上空反射的光L1投影于入射面S1的成分所成的角。此外,将以垂线l1为基准顺时针旋转的角度θ设为“+θ”,将逆时针旋转的角度θ设为“+θ”。将以直线l2为基准顺时针旋转的角度φ设为“+φ”,将逆时针旋转的角度φ设为“-φ”。
图8是表示相对于光学部件1入射的入射光与由光学部件反射的反射光的关系的立体图。光学部件具有入射光L所入射的入射面S1。光学部件1是使以入射角(θ、φ)入射至入射面S1的入射光L中向上空反射的光L1选择性地向正反射(-θ、φ+180°)以外的方向进行定向反射,相对于此,使没有向上空反射的光L2透过。另外,光学部件1相对于所述特定波段以外的光具有透明性。作为透明性,优选具有下述透过图像清晰度的范围的透明性。其中,θ:相对于入射面S1的垂线l1与入射光L或向上空反射的光L1所成的角。φ:入射面S1内的特定直线l2与将入射光L或向上空反射的光L1投影于入射面S1的成分所成的角。于此,所谓入射面内的特定直线l2,是指将入射角(θ、φ)固定,以相对于光学部件的入射面S1的垂线l1为轴使光学部件旋转时,向φ方向的反射强度成为最大的轴(参照图1A~图1B、图2A~图2C)。其中,在反射强度成为最大的轴(方向)具有多个的情况下,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直线l2。此外,将以垂线l1为基准顺时针旋转的角度θ设为“+θ”,将逆时针旋转的角度θ设为“-θ”。将以直线l2为基准顺时针旋转的角度φ设为“+φ”,将逆时针旋转的角度φ设为“-φ”。
选择性地定向反射的特定波段的光、及透过的特定光根据光学部件的用途而不同。例如,在对窗材应用光学部件的情况下,优选选择性地定向反射的特定波段的光至少包含近红外光,透过的特定波段的光为可见光。具体来说,选择性地定向反射的特定波段的光优选主要为波长频带400nm~2,100nm的可见光及近红外光,更优选780nm~2,100nm的近红外线。通过反射近红外线,在将光学部件贴合于玻璃窗等的窗材的情况下,可抑制建筑物内的温度上升。因此,可减轻冷却负载,实现节能化。于此,所谓定向反射意味着向正反射以外的某特定方向的反射光强度强于正反射光强度,且充分强于不具有定向性的漫反射强度。于此,所谓反射表示特定波长频带、例如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优选30%以上,更优选50%以上,进而优选80%以上。所谓透过表示特定波长频带、例如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优选15%以上,更优选50%以上,进而优选70%以上。
所述光学部件优选定向反射方向φo为-90°以上且90°以下。其原因在于,在将所述光学部件贴于窗材的情况下,可使从上空入射的光中特定波段的光向上空方向返回。在周边没有高建筑物的情况下,该范围的光学部件有用。另外,所述光学部件优选定向反射方向为(θ、-φ)附近。所谓附近优选距(θ、-φ)为5度以内,更优选3度以内,特别优选2度以内。其原因在于,通过设为该范围,在将光学部件贴于窗材的情况下,使从以相同程度的高度并排林立的建筑物的上空入射的光中特定波段的光高效率地返回至其他建筑物的上空。为了实现这种定向反射,优选使用例如球面、双曲面的一部分、三角锥、四角锥、圆锥等三维结构体作为所述结构体。
从(θ、φ)方向(-90°<0<90°)入射的光可基于结构体的形状而向(θo、φo)方向(0°<θo<90°、-90°<φo<90°)反射。或者,优选单向延伸的柱状体。从(θ、φ)方向(-90°<θ<90°)入射的光可基于柱状体的倾斜角向(θo、-φ)方向(0°<θo<90°)反射。
作为所述光学部件的特定波长体的光的定向反射,优选回复反射附近方向(即,相对于以入射角(θ、φ)入射至入射面S1的光的特定波长体的光的反射方向为(θ、φ)附近)。其原因在于,在将光学部件贴于窗材的情况下,可使从上空入射的光中特定波段的光返回至上空。于此,所谓附近优选5度以内,更优选3度以内,特别优选2度以内。其原因在于,通过设为所述范围,在将光学部件贴于窗材的情况下,可使从上空入射的光中特定波段的光高效率地返回至上空。另外,在像红外线传感器或红外线摄像那样红外光照射部与受光部邻接的情况下,回复反射方向变得与入射方向不同,但在像本发明那样无需从特定方向进行感测的情况下,严格来说无需设为相同方向。
关于所述光学部件的相对于具有透过性的波段的图像清晰度,作为使用0.5mm的光梳时的值,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50以上,更优选60以上,特别优选75以上。如果所述图像清晰度的值小于50,则有透过画面看上去模糊的倾向。如果所述图像清晰度的值为50以上且小于60,则虽然也依存于外部的亮度,但日常生活并没有问题。如果所述图像清晰度的值为60以上且小于75,则会仅注意到像光源那样非常亮的物体的衍射图案,但可清晰地看到外部的景色。只要所述图像清晰度的值为75以上,则几乎看不到衍射图案。作为进而使用0.125mm、0.5mm、1.0mm、2.0mm的光梳测定的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230以上,更优选270以上,特别优选350以上。如果所述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小于230,则有透过画面看上去模糊的倾向。如果所述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为230以上且小于270,则虽然也依存于外部的亮度,但日常生活并没有问题。如果所述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为270以上且小于350,则会仅注意到像光源那样非常亮的物体的衍射图案,但可清晰地看到外部的景色。只要所述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为350以上,则几乎看不到衍射图案。于此,所述图像清晰度的值是使用斯加试验机制ICM-1T依据JIS K7105而测定的值。但是,在想要透过的波长与D65光源波长不同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想要透过的波长的滤光片进行校正后测定。
作为所述光学部件相对于具有透过性的波段的雾度,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6%以下,更优选4%以下,特别优选2%以下。其原因在于,如果所述雾度超过6%,则透过光被散射,看上去模糊。于此,雾度是使用村上色彩制造HM-150,利用JISK7136所规定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但是,在想要透过的波长与D65光源波长不同的情况下,优选在使用想要透过的波长的滤光片进行校正后测定。
所述光学部件的入射面S1、优选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优选具有不使所述图像清晰度降低的程度的平滑性。具体来说,作为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0.08μm以下,更优选0.06μm以下,特别优选0.04μm以下。此外,所述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测定入射面的表面粗糙度,从二维剖面曲线获取粗糙度曲线,作为粗糙度参数而算出的。此外,测定条件依据JIS B0601:2001。以下表示测定装置及测定条件。
测定装置:全自动微细形状测定机(Surfcorder ET4000A,小坂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λc=0.8mm,评价长度4mm,截止值×5倍
数据取样间隔0.5μm
所述光学部件的透过色优选尽可能地接近于中性,即使具有着色也赋予清爽印象的蓝、蓝绿、绿色等浅色调。就获得这种色调的观点来说,作为从入射面S1入射,透过光学层及反射层,从出射面S2出射的透过光及反射光的色度座标x、y,例如相对于D65光源的照射,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0.20<x<0.35且0.20<y<0.40,更优选0.25<x<0.32且0.25<y<0.37,特别优选0.30<x<0.32且0.30<y<0.35。进而,为了使色调不带红色,优选y>x-0.02,更优选y>x。另外,如果反射色调因入射角度而变化,则例如在应用于建筑物的窗的情况下,色调因场所而异,当行走时颜色看上去会发生变化,因此不优选。就抑制这种色调的变化的观点来说,作为以0°以上且60°以下的入射角度θ从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入射,并由第1光学层、第2光学层及反射层反射的正反射光的色座标x的差的绝对值、及色座标y的差的绝对值,在光学部件的两主面中的任一面,均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0.05以下,更优选0.03以下,特别优选0.01以下。这种相对于反射光的色座标x、y相关的数值范围的限定宜在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这两个面均满足。
(窗材)
本发明的窗材的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的所述光学部件。
作为所述窗材,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高层建筑物或住宅等的建筑用窗材、车辆用等的窗材等。在将光学部件应用于所述建筑用窗材的情况下,特别优选将所述光学部件应用于配置为朝向东~南~西之间的任一朝向(例如朝向东南~西南)的窗材。其原因在于,通过应用于这种位置的窗材,可更有效地反射热射线。
图9表示以光学部件1的入射面内的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棱线方向DR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DH大致正交的方式将光学部件1贴合于窗材10的建筑物500的一例。在这样将光学部件1贴合于窗材10的情况下,可有效地表现出光学部件1的反射功能。因此,可使从上方向入射至窗材10的光的大部分向上方向反射。即,可提高窗材10的上方反射率。
(建材)
本发明的建材的特征在于:具有采集阳光的采光部,且所述采光部具有本发明的所述光学部件。
作为所述建材,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玻璃窗、拉门、百叶窗等。
所述所谓采光部,例如在建材为玻璃窗的情况下是指从玻璃窗去除窗框部分后的玻璃部分。
图10是表示建材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建材401具有在其采光部404具备光学部件402的构成。具体来说,建材401具备光学部件402及设置在光学部件402的周缘部的框材403。光学部件402由框材403固定,视需要可将框材403分解而卸除光学部件402。作为建材401,例如可列举拉门,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例,可应用于具有采光部的各种建材。
(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第1光学层形成步骤及反射层形成步骤,进而视需要包括其他步骤。
<第1光学层形成步骤>
在所述第1光学层形成步骤中,只要为使用具有凹形状的转印母盘形成具有凸形状的第1光学层的步骤,则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在所述第1光学层形成步骤中,使用所述具有凹形状的转印母盘(以下也称为“形状转印用母盘”、“模具”)形成所述具有凸形状的所述第1光学层时,通过控制所述具有凹形状的转印母盘的表面粗糙度,可控制所述凸形状的粗糙度(例如最大高度粗糙度Rz)。在本发明中,所述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的3.0倍以下,该条件例如可通过控制所述具有凹形状的转印母盘的表面粗糙度来达成。
作为控制所述具有凹形状的转印母盘的表面粗糙度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对SUS辊等母盘基材实施没有微细孔或微细孔小的均质的镍磷镀覆,并对该没有微细孔或微细孔小的均质的镍磷镀覆面进行超精密切削的方法;使用磨损不同的任意车刀(切削工具)对已被镀覆的SUS辊等母盘基材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等。
<反射层形成步骤>
作为所述反射层形成步骤,只要为在所述第1光学层上形成反射层的步骤,则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第2光学层形成步骤>
作为所述第2光学层形成步骤,只要为在所述反射层上形成第2光学层的步骤,则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在所述反射层上涂布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并进行硬化的步骤等。
说明所述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
在SUS辊等母盘基材上成膜没有微细孔或微细孔小的均质的镍磷镀层,通过使用车刀(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超精密切削加工、激光加工等对镀覆面进行切削,准备具有与结构体相同的凸形状、或其反转形状的形状转印用母盘(以下也称为“模具”)。
接着,例如使用熔融挤出法、转印法等将所述模具的凸形状转印至膜状或片状的树脂材料。作为所述转印法,可列举:在模具中流入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组合物,并照射活性能量线使其硬化的方法;或对树脂施加热或压力而转印形状的方法等。由此,如图11A所示,形成在一主面具有结构体11的第1光学层4。
接着,如图11B所示,在该第1光学层4的一主面上形成反射层3。作为反射层3的金属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可列举溅镀法、蒸镀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浸渍涂布法、狭缝涂布法、湿式涂布法、喷雾涂布法等。作为反射层3的高折射率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可列举溅镀法、蒸镀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浸渍涂布法、狭缝涂布法、湿式涂布法、喷雾涂布法等。
接着,如图11C所示,在反射层3的上部配置基材5a而形成夹持部。
接着,如图11D所示,将作为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的树脂5b′供给至所述夹持部。
接着,如图11E所示,从基材5a上,通过光源23对树脂5b′照射UV光而使树脂5b′硬化。
由此,如图11F所示,在反射层3上形成表面平滑的第2光学层5。
通过以上,获得设置有所需形状的反射层3的光学部件。
说明所述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
在SUS辊等母盘基材上成膜没有微细孔或微细孔小的均质的镍磷镀层,通过使用车刀(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超精密切削加工、激光加工等对镀覆面进行切削,准备具有与结构体相同的凸形状或其反转形状的模具。
接着,例如使用熔融挤出法、转印法等将所述模具的凸形状转印至膜状或片状的树脂材料。作为所述转印法,可列举:在模具中流入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组合物,并照射活性能量线使其硬化的方法;或对树脂施加热或压力而转印形状的方法等。由此,形成在一主面具有凸形状的结构体的第1光学层。
使用图12所示的制造装置,以如下方式制作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
图12所示的制造装置为溅镀用制造装置,具有卷出辊101、支撑辊102、卷取辊103、及溅镀靶104。
在使长条的第1光学层4一边密接于卷出辊101一边送出至支撑辊102并密接于支撑辊102的状态下,使用溅镀靶104进行溅镀,在第1光学层4的凸形状(结构体)上形成高折射率层。经由支撑辊102将形成有高折射率层的第1光学层4搬送至卷取辊103并进行卷取。
进而,利用同样的方法,通过交替层积金属层与高折射率层而在第1光学层4上形成反射层3。
继而,使用图13所示的制造装置,以如下方式制作光学部件1。
首先,对该制造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该制造装置具备卷出辊51、卷出辊52、卷取辊53、层压辊54、55、导辊56~60、涂布装置61及照射装置62。
在卷出辊51及卷出辊52分别以卷状卷绕带状的基材5a及带状的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且以可利用导辊56、57等连续地送出基材5a及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的方式配置。图中的箭头表示搬送基材5a及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的方向。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是在凸形状(结构体)上形成有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
卷取辊53以可卷取由该制造装置制作的带状光学部件1的方式配置。层压辊54、55以可夹持从卷出辊52送出的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与从卷出辊51送出的基材5a的方式配置。导辊56~60以可搬送带状的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带状的基材5a、及带状的光学部件1的方式配置在该制造装置内的搬送路径。作为层压辊54、55及导辊56~60的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所需的辊特性适当选择不锈钢等金属、橡胶、硅酮等而使用。
涂布装置61例如可使用具备涂布机等涂布机构的装置。作为涂布机,例如可考虑所要涂布的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等而适当使用凹版、线棒、狭缝等的涂布机。照射装置62例如为照射电子束、紫外线、可见光线、γ射线等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装置。
继而,对使用该制造装置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从卷出辊51送出基材5a。送出的基材5a经由导辊56通过涂布装置61的下方。接着,在通过涂布装置61的下方的基材5a上,利用涂布装置61涂布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接着,将涂布了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的基材5a朝向层压辊搬送。另一方面,从卷出辊52送出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经由导辊57朝向层压辊54、55搬送。
接着,以不在基材5a与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之间进入气泡的方式,利用层压辊54、55夹合搬入的基材5a与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对基材5a层压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接着,使由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层压的基材5a一边沿着层压辊55的外周面一边搬送,并且利用照射装置62从基材5a侧对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照射活性能量线,使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硬化。由此,基材5a与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9经由作为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的硬化物的树脂层(以下称为树脂层5b)而贴合,制作目标的光学部件1。接着,经由导辊58、59、60将所制作的带状光学部件1搬送至卷取辊53,利用卷取辊53卷取光学部件1。
以下,对所述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基材、树脂层进行详细说明。
《基材》
作为基材4a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膜状、片状、板状、块状等。作为基材4a的材料,例如可使用公知的高分子材料。作为所述公知的高分子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三乙酰纤维素(TAC)、聚酯(TPE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芳族聚酰胺、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聚醚砜、聚砜、聚丙烯(PP)、二乙酰纤维素、聚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PMMA)、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脲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作为基材4a及基材5a的平均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就生产性的观点来说优选38μm~100μm。作为基材4a或基材5a,优选具有活性能量线透过性。其原因在于,由此,对于介置于基材4a或基材5a与反射层3之间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可从基材4a或基材5a侧照射活性能量线,使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硬化。
《树脂层》
树脂层4b及树脂层5b例如具有透明性。树脂层4b例如通过在基材4a与反射层3之间使树脂组合物硬化而获得。树脂层5b例如通过在基材5a与反射层3之间使树脂组合物硬化而获得。作为所述树脂组合物,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就制造的容易性的观点来说,可优选列举利用光或电子束等而硬化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利用热而硬化的热硬化型树脂等。作为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利用光而硬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而优选利用紫外线而硬化的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
所述树脂组合物就提高树脂层4b或树脂层5b与反射层3的密接性的观点来说,优选还包含含有磷酸的化合物、含有琥珀酸的化合物、含有丁内酯的化合物。作为所述含有磷酸的化合物,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含有磷酸的(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在官能基具有磷酸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或低聚物。作为所述含有琥珀酸的化合物,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含有琥珀酸的(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在官能基具有琥珀酸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低聚物。作为所述含有丁内酯的化合物,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含有丁内酯的(甲基)丙烯酸酯、在官能基具有丁内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或低聚物。优选树脂层4b及树脂层5b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极性高的官能基,且该官能基的含量在树脂层4b与树脂层5b中不同。优选树脂层4b与树脂层5b这两者包含含有磷酸的化合物,且树脂层4b与树脂层5b中的所述磷酸的含量不同。所述磷酸的含量在树脂层4b与树脂层5b中,优选2倍以上不同,更优选5倍以上不同,特别优选10倍以上不同。
在树脂层4b及树脂层5b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含有磷酸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反射层3在与包含含有磷酸的化合物的树脂层4b或树脂层5b接触的面含有氧化物或氮化物、氮氧化物。作为反射层3,特别优选在与包含含有磷酸的化合物的树脂层4b或树脂层5b接触的面具有含有锌的氧化物的薄膜。
作为所述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的成分,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酯、光聚合起始剂等。另外,所述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也可视需要还含有光稳定剂、阻燃剂、均化剂及抗氧化剂等。
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使用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及/或低聚物。作为该单体及/或低聚物,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酸酯等。于此,所谓(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中的任一个。于此,所谓低聚物是指分子量500以上且60,000以下的分子。
作为所述光聚合起始剂,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二苯甲酮衍生物、苯乙酮衍生物、蒽醌衍生物等。这些化合物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作为所述聚合起始剂的调配量,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在固形物成分中为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如果所述调配量小于0.1质量%,则光硬化性降低,实质上不适于工业生产。另一方面,如果所述调配量超过10质量%,则在照射光量小的情况下,有涂膜残留臭气的倾向。于此,所谓固形物成分是指构成硬化后的硬涂层12的所有成分。具体来说,例如将丙烯酸酯及光聚合起始剂等称为固形物成分。
作为用于树脂层4b的树脂,优选像即使在形成反射层3时的制程温度下也不会变形,不会产生龟裂的树脂。如果玻璃转移温度低,则在设置后,高温时会发生变形,或在形成反射层3时树脂形状会发生变化,因此不优选,如果玻璃转移温度高,则容易产生龟裂或界面剥离,不优选。具体来说,玻璃转移温度优选60℃以上且150℃以下,更优选80℃以上且130℃以下。
作为所述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可通过能量线照射或热等转印构造的树脂,更优选乙烯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热塑性树脂等。
也可添加低聚物以使硬化收缩少。作为硬化剂,也可含有聚异氰酸酯等。另外,考虑到与基材的密接性,也可添加含羟基的乙烯基系单体、含羧基的乙烯基系单体、含磷酸基的乙烯基系单体、多元醇类、羧酸、偶联剂(硅烷、铝、钛等)或各种螯合剂等。
作为所述乙烯基系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丙烯酸(甲基)系树脂。作为所述丙烯酸(甲基)系树脂,可优选列举含羟基的乙烯基系单体,作为其具体例,以(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反丁烯二酸二-2-羟基乙酯或反丁烯二酸单-2-羟基乙基-单丁酯为代表,可列举: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或这些与ε-己内酯的加成物、像“PLACCELFM或FA单体”[Daicel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己内酯加成单体的商品名]那样的各种α/β-乙烯性不饱和羧酸的羟基烷基酯类等。
作为所述含羧基的乙烯基系单体,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像(甲基)丙烯酸、丁烯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衣康酸或柠康酸那样的各种不饱和单-或二羧酸类或像反丁烯二酸单乙酯、顺丁烯二酸单丁酯那样的二羧酸单酯类、或所述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与像琥珀酸、顺丁烯二酸、邻苯二甲酸、六氢邻苯二甲酸、四氢邻苯二甲酸、苯三羧酸、苯四羧酸、“腐植酸”、四氯邻苯二甲酸那样的各种聚羧酸的酸酐的加成物等。
作为所述含磷酸基的乙烯基系单体,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二烷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磷酸酯类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酸性磷酸酯类、二烷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亚磷酸酯类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酸性亚磷酸酯类等。
作为所述多元醇类,例如可使用像乙二醇、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新戊二醇、1,6-己二醇、1,2,6-己三醇、季戊四醇或山梨糖醇那样的各种多元醇类的1种或2种以上。另外,虽然不是醇,但可代替醇而使用像“Cardura E”[荷兰Shell公司制造的脂肪酸的缩水甘油酯的商品名]那样的各种脂肪酸缩水甘油酯类等。
作为所述羧酸,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像苯甲酸、对第三丁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四氯邻苯二甲酸(酐)、六氯邻苯二甲酸(酐)、四溴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双环庚烯二甲酸”[日立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品;“双环庚烯二甲酸”为该公司的注册商标]、琥珀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反丁烯二酸、衣康酸(酐)、己二酸、癸二酸或草酸等的各种羧酸类等。这些单体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使2种以上进行共聚。
作为可进行共聚的单体,可列举: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对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丙基苯乙烯、异丙基苯乙烯或对第三丁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单体;
像(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i)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或(甲基)丙烯酸月桂酯、“Acryester SL”[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C12-/C13甲基丙烯酸酯混合物的商品名]、(甲基)丙烯酸硬脂酯那样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像(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4-第三丁基环己酯或(甲基)丙烯酸异莰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酯那样的在侧链不含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像二(甲基)丙烯酸乙烯酯那样的二官能性乙烯基系单体类;
像(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丁酯那样的各种(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
像顺丁烯二酸二甲酯、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反丁烯二酸二乙酯、反丁烯二酸二(正丁基)酯、反丁烯二酸二(异丁基)酯或衣康酸二丁酯那样的以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或衣康酸为代表的各种二羧酸类与一元醇类的二酯类;
像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或“Veova”[荷兰Shell公司制造的支链状(分枝状)脂肪族单羧酸类的乙烯酯的商品名]、(甲基)丙烯腈那样的各种乙烯酯类;
像(甲基)丙烯酸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乙基氨基乙酯等那样的(甲基)丙烯酸N,N-烷基氨基烷基酯类;或像(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的丁醚、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等那样的含酰胺键的乙烯基系单体等含氮乙烯基系单体类等。
这些可根据高折射率层、金属层的性质而任意地调整量。
基材4a或基材5a优选水蒸气透过率低于树脂层4b或树脂层5b。例如,在由像丙烯酸氨基甲酸酯那样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形成树脂层4b的情况下,优选由水蒸气透过率低于树脂层4b且具有活性能量线透过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树脂形成基材4a。由此,可减少水分从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向反射层3的扩散,抑制反射层3中所含的金属等的劣化。因此,可提高光学部件1的耐久性。厚度75μm的PET的水蒸气透过率为10g/m2/day(40℃,90%RH)左右。
以下,一边使用图一边例示本发明的第1~11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如图14所示,光学部件1具有光学层及形成在该光学层的内部的反射层。光学部件1具有太阳光等光所入射的入射面S1、及从该入射面S1入射的光中透过第1光学层4的光所出射的出射面S2。
图14中表示第2光学层4以粘附剂作为主成分,利用第2光学层4将光学部件贴合于窗材等的示例。此外,在设为这种构成的情况下,粘附剂的折射率差优选为所述范围内。
第1光学层5与第2光学层4优选折射率等光学特性相同。更具体来说,第1光学层5与第2光学层4优选包含在可见区域具有透明性的相同材料。通过由相同材料构成第1光学层5与第2光学层4,两者的折射率变得相同,因此可提高可见光的透明性。但是,即使以相同材料作为出发点,也存在因成膜步骤中的硬化条件等而导致最终生成的膜的折射率不同的情况,因此必须注意。相对于此,如果由不同材料构成第1光学层5与第2光学层4,则两者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以反射层为分界而产生光折射,有透过画面模糊的倾向。尤其存在如下问题:如果观察靠近远处的电灯等点光源的物体,则明显地观察到衍射图案。
第1光学层5与第2光学层4优选在可见区域具有透明性。于此,所谓透明性是指没有光的吸收及没有光的散射。一般来说在称为透明的情况下有时仅指前者,但本发明中必须具有两者。目前利用的回复反射体是为了视认道路标识或夜间作业者的衣服等的显示反射光,因此例如即使具有散射性,只要与基底反射体密接,也可视认该反射光。例如与如下情况为同一原理:即使为了赋予防眩性而对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进行具有散射性的防眩处理,也可视认图像。然而,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特征在于使定向反射的特定波长以外的光透过的方面,由于粘结于主要使该透过波长透过的透过体而观察该透过光,因此不存在光的散射为必要条件。但是,根据其用途,可故意仅使第2光学层具有散射性。
光学部件优选经由粘附剂等贴合于主要对透过的特定波长以外的光具有透过性的刚体、例如贴合于窗材而使用。作为窗材,可列举高层建筑物或住宅等的建筑用窗材、车辆用窗材等。在将光学部件应用于建筑用窗材的情况下,特别优选将光学部件应用于配置为朝向东~南~西之间的任一朝向(例如朝向东南~西南)的窗材。其原因在于,通过应用于这种位置的窗材,可更有效地反射热射线。光学部件不仅可用于单层窗玻璃,而且也可用于复层玻璃等特殊的玻璃。另外,窗材并不限定于包含玻璃的窗材,也可使用包含具有透明性的高分子材料的窗材。所述第1及光学层及所述第2光学层优选在可见区域具有透明性。其原因在于,通过这样具有透明性,在将所述光学部件贴合于窗玻璃等窗材的情况下,可使可见光透过,确保利用太阳光的采光。另外,作为贴合面,不仅可用于玻璃的外表面,也可用于内表面。在这样用于内表面的情况下,必须以定向反射方向成为目标方向的方式,配合结构体的凹凸的正、背及面内方向而贴合。
光学部件就可将所述光学部件容易地贴合于窗材的观点来说,优选具有可挠性。作为所述光学部件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膜状、片状、板状、块状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形状。
另外,所述光学部件可与其他热射线截止膜一并使用,例如也可在空气与光学层的界面设置光吸收涂膜。另外,光学部件也可与硬涂层、紫外线截止层、表面抗反射层等一并使用。在并用这些功能层的情况下,优选将这些功能层设置在光学部件与空气之间的界面。但是,关于所述紫外线截止层,必须配置在比光学部件靠太阳侧,因此尤其是用作内贴于室内外的窗玻璃面的用途的情况下,宜在该窗玻璃面与光学部件之间设置紫外线截止层。该情况下,也可预先在窗玻璃面与光学部件之间的粘附层中混练紫外线吸收剂。
另外,也可根据光学部件的用途,对光学部件实施着色,赋予设计性。在这样赋予设计性的情况下,优选设为在无损透明性的范围光学层仅吸收特定波段的光的构成。
<第2实施方式>
图15~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结构体的构成例的剖面图。第2实施方式于在第1光学层4的一主面二维排列结构体的方面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
在第1光学层4的一主面二维地排列着结构体11。该排列优选最致密填充状态下的排列。例如,在第1光学层4的一主面,通过以最致密填充状态二维排列结构体11而形成正方致密阵列、三角形致密阵列、六方致密阵列等致密阵列。正方致密阵列是将具有正方形状的底面的结构体11排列成正方致密状的阵列。三角形致密阵列是将具有三角形状的底面的结构体11排列成六方致密状的阵列。六方致密阵列是将具有六边形状的底面的结构体11排列成六方致密状的阵列。
结构体11例如为隅角棱镜状、半球状、半椭圆球状、棱镜状、自由曲面状、多边形状、圆锥形状、多角锥状、圆锥台形状、抛物面状等的凸部。作为结构体11的底面形状,例如可列举圆形状、椭圆形状、或三角形状、四边形状、六边形状、八边形状等多边形状等。此外,图15中表示以最致密填充状态二维排列具有四边形状的底面的结构体11的正方致密阵列的示例。另外,图16中表示以最致密填充状态二维排列具有六边形状的底面的结构体的三角形致密阵列的示例。另外,图17中表示以最致密填充状态二维排列具有三角形底面的结构体11的六方致密阵列的示例。另外,结构体11的间距P1、P2优选根据所需的光学特性而适当选择。另外,在相对于与光学部件的入射面垂直的垂线使结构体11的主轴倾斜的情况下,优选在结构体11的二维排列中的至少一个排列方向上使结构体11的主轴倾斜。在将光学部件贴于相对于地面垂直地配置的窗材的情况下,优选结构体11的主轴以垂线为基准而向窗材的下方(地面侧)倾斜。
<第3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如图18所示,第3实施方式在代替结构体11而具有珠粒31的方面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
在基材4c的一主面,以珠粒31的一部分从该一主面突出的方式将珠粒31埋入,由基材4c与珠粒31形成第1光学层4。
在第1光学层4的一主面依序层积着焦点层32、反射层3、第2光学层5。珠粒31例如具有球状。珠粒31优选具有透明性。珠粒31以例如玻璃等无机材料、或高分子树脂等有机材料作为主成分。
<第4实施方式>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第4实施方式于在第1光学层4与第2光学层5之间具备相对于光的入射面而倾斜的多个反射层3,且相互平行地排列这些反射层3的方面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结构体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结构体11是单向延伸的三角柱状的凸部,该柱状的结构体11朝向单向一维排列。与结构体1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例如具有直角三角形状。在结构体11的锐角侧的倾斜面上,通过例如蒸镀法、溅镀法等具有定向性的薄膜形成法而形成反射层。
根据第4实施方式,将多个反射层平行地排列在光学部件内。由此,可使所述反射层的反射次数相比于形成隅角棱镜形状或棱镜形状的结构体的情况减少。因此,可提高反射率,且减少由所述反射层所致的光的吸收。
<第5实施方式>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如图21所示,第5实施方式于在光学部件1的入射面上还具有表现清洗效果的自清洗效果层6的方面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自清洗效果层6例如含有光催化剂。作为光催化剂,例如可使用TiO2
如上所述,光学部件的特征在于选择性地定向反射特定波段的光的方面。于在室外或污垢多的房间等使用光学部件时,因附着于表面的污垢而导致光散射从而失去定向反射特性,因此优选表面始终为光学上透明。因此,优选表面的拨水性或亲水性等优异,且表面自动地表现清洗效果。
根据第5实施方式,由于在光学部件的入射面上形成有自清洗效果层6,因此可对入射面赋予拨水性或亲水性等。因此,可抑制污垢等附着于入射面,从而可抑制定向反射特性的降低。
<第6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在相对于定向反射特定波长的光而使特定波长以外的光散射的方面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光学部件1具备使入射光散射的光散射体。该散射体例如设置在第1光学层4或第2光学层5的表面、第1光学层5或光学层4的内部、及反射层3与第1光学层4或第2光学层5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光散射体优选设置在反射层3与第2光学层4之间、第2光学层5的内部、及第2光学层5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部位。在将光学部件1贴合于窗材等支撑体的情况下,可应用于室内侧及室外侧中的任一者。在将光学部件1贴合于室外侧的情况下,优选仅在反射层3与窗材等支撑体之间设置使特定波长以外的光散射的光散射体。其原因在于,在将光学部件1贴合于窗材等支撑体的情况下,如果在反射层3与入射面之间存在光散射体,则会失去定向反射特性。另外,在将光学部件1贴合于室内侧的情况下,优选在该光学部件1的与贴合面为相反侧的出射面与反射层3之间设置光散射体。
图2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第1构成例的剖面图。如图22A所示,第2光学层5包含树脂与微粒子12。微粒子12具有与作为第2光学层5的主构成材料的树脂不同的折射率。作为微粒子12,例如可使用有机微粒子及无机微粒子中的至少1种。另外,作为微粒子12,也可使用中空微粒子。作为微粒子12,例如可列举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微粒子、苯乙烯、丙烯酸或它们的共聚物等有机微粒子,特别优选二氧化硅微粒子。
图2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第2构成例的剖面图。如图22B所示,光学部件1在第2光学层5的表面还具备光扩散层7。光扩散层7例如包含树脂与微粒子。作为所述微粒子,可使用与第1构成例相同的微粒子。
图22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第3构成例的剖面图。如图22C所示,光学部件1在反射层3与第2光学层5之间还具备光扩散层7。光扩散层7例如包含树脂与微粒子。作为所述微粒子,可使用与第1构成例相同的微粒子。
根据第6实施方式,可定向反射红外线等特定波段的光,使可见光等特定波长对以外的光散射。因此,可使光学部件1模糊而对光学部件1赋予设计性。
<第7实施方式>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第7实施方式于在作为第1光学层的窗材41上直接形成反射层3的方面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
窗材41在其一主面具有结构体42。在形成有该结构体42的一主面上依序层积反射层3、第2光学层43。作为结构体42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使第1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体11的凹凸反转的形状等。第2光学层43是用来提高透过图像清晰度或总光线透过率并且保护反射层3。第2光学层43是使以例如热塑性树脂或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硬化而成。
<第8实施方式>
图24A、图2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1的第1构成例的剖面图。图25A、图2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1的第2构成例的剖面图。第8实施方式在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双层构造的方面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图24A、图24B中表示成为外部光的入射面S1侧的第1光学层4具有双层构造的示例。图25A、图25B中表示成为外部光的入射面S1侧的第1光学层4与成为外部光的出射面S2侧的第2光学层5这两者具有双层构造的示例。如图24A、图24B所示,第1光学层4的双层构造例如包括成为表面侧的平滑的基材4a与形成在该基材4a与反射层3之间的树脂层4b。如图25A、图25B所示,第2光学层5的双层构造例如包括成为表面侧的平滑的基材5a与形成在该基材5a与反射层3之间的树脂层5b。
光学部件1例如经由接合层8而贴合于作为被粘结体的窗材10的室内侧或室外侧。作为接合层8,例如可使用以粘结剂作为主成分的粘结层、或以粘附剂作为主成分的粘附层。在接合层8为粘附层的情况下,如图24B、图25B所示,作为光学部件1,例如优选还具有形成在该光学部件1的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的接合层8(粘附层)及形成在该粘附层上的剥离层81。其原因在于,通过设为这种构成,仅将剥离层81剥离便可经由接合层8(粘附层)而将光学部件1容易地贴合于窗材10等被粘结体。
就提高光学部件1与接合层8的粘结性的观点来说,优选在光学部件1与接合层8之间还形成底涂层。另外,同样地,就提高光学部件1与接合层8的粘结性的观点来说,优选对光学部件1的形成接合层8的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实施公知的物理预处理。作为公知的物理预处理,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等。
<第9实施方式>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第1构成例的剖面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第2构成例的剖面图。第9实施方式于在贴合于窗材10等被粘结体的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上、或该面与反射层3之间还具有阻障层71的方面不同于第8实施方式。图25中表示光学部件1在贴合于窗材10等被粘结体的入射面S1上还具有阻障层71的示例。图28中表示光学部件1在成为贴合窗材10等被粘结体的一侧的基材4a与树脂层4b之间还具有阻障层71的示例。
作为阻障层71的材料,例如可使用包含氧化铝(Al2O3)、二氧化硅(SiOx)、及氧化锆中的至少1种的无机氧化物、包含聚偏氯乙烯(PVDC)、聚氟化乙烯树脂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部分水解物(EVOH)中的至少1种的树脂材料等。另外,作为阻障层71的材料,例如也可使用包含SiN、ZnS-SiO2、AlN、Al2O3、SiO2-Cr2O3-ZrO2的复合氧化物(SCZ)、包含SiO2-In2O3-ZrO2的复合氧化物(SIZ)、包含TiO2及Nb2O5中的至少1种的电介质材料。
如上所述,于光学部件1在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还具有阻障层71的情况下,优选形成有阻障层71的第1光学层4或第2光学层5具有以下关系。即,优选使形成有阻障层71的基材4a或基材5a的水蒸气透过率低于树脂层4b或树脂层5b的水蒸气透过率。其原因在于,由此,可进一步减少水分从光学部件1的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向反射层3的扩散。
在第9实施方式中,光学部件1在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还具有阻障层71,因此可减少水分从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向反射层3的扩散,抑制反射层3中所含的金属等的劣化。因此,可提高光学部件1的耐久性。
<第10实施方式>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第10实施方式在还具有形成在光学部件1的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中的至少一个的硬涂层72的方面不同于第8实施方式。此外,图27表示在光学部件1的出射面S2形成有硬涂层72的示例。
就耐擦伤性的观点来说,硬涂层72的铅笔硬度优选2H以上,更优选3H以上。硬涂层72是在光学部件1的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中的至少一个涂布树脂组合物并使之硬化而获得。作为该树脂组合物,例如可列举日本专利特公昭50-28092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公昭50-28446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公昭51-24368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昭52-112698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公昭57-2735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1-301095号公报所公开的树脂组合物,具体来说,例如可列举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有机硅烷系热硬化型树脂、醚化羟甲基三聚氰胺等三聚氰胺系热硬化树脂、多元醇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酯系紫外线硬化树脂等。
就对硬涂层72赋予防污性的观点来说,所述树脂组合物优选还含有防污剂。作为所述防污剂,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使用具有1个以上(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或环氧基的硅酮低聚物及/或含氟低聚物。所述硅酮低聚物及/或氟低聚物的调配量优选为固形物成分的0.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如果所述调配量小于0.01质量%,则有防污功能不充分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所述调配量超过5质量%,则有涂膜硬度降低的倾向。作为所述防污剂,例如优选使用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RS-602、RS-751-K、Sartomer公司制造的CN4000、大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OPTOOLDAC-HP、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X-22-164E、Chisso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FM-7725、Daicel-Cyte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BECRYL350、Degussa公司制造的TEGORad2700等。被赋予防污性的硬涂层72的纯粹接触角优选70°以上,更优选90°以上。所述树脂组合物也可视需要还含有光稳定剂、阻燃剂及抗氧化剂等添加剂。
根据第10实施方式,在光学部件1的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中的至少一个形成硬涂层72,因此可对光学部件1赋予耐擦伤性。例如在将光学部件1贴合于窗内侧的情况下,也可在人触膜光学部件1的表面、或清洁光学部件1的表面时抑制产生损伤。另外,在将光学部件1贴合于窗外侧的情况下,也可同样地抑制产生损伤。
<第11实施方式>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的一构成例的剖面图。第11实施方式于在硬涂层72上还具有防污层74的方面不同于第10实施方式。另外,就提高硬涂层72与防污层74之间的密接性的观点来说,优选在硬涂层72与防污层74之间还具有偶联剂层(底涂层)73。
第11实施方式中,光学部件1在硬涂层72上还具备防污层74,因此可对光学部件1赋予防污性。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任何限定。
(实施例1)
通过在SUS辊上成膜没有微细孔的均质的镍磷镀层,并对镀覆面进行超精密切削而获得形状转印用母盘。在清洗所述形状转印用母盘后,使用热硬化性树脂进行形状转印,获得具有凸形状的第1光学层。
接着,在第1光学层的被赋予凸形状的面上,利用真空溅镀法依序成膜构造A[GZO(掺杂镓的氧化锌,35nm)/AgNdCu(10nm)/GZO(70nm)/AgNdCu(10nm)/GZO(35nm)],沿与45°倾斜面垂直的方向交替层积GZO(35nm)/AgNdCu(10nm)/GZO(70nm)/AgNdCu(10nm)/GZO(35nm)而形成反射层。此外,作为银合金层的AgNdCu层(金属层)的成膜是使用含有Ag/Nd/Cu=99.0at%/0.4at%/0.6at%的组成的合金靶。GZO层(高折射率层)的成膜是使用具有Ga2O3/ZnO=1at%/99at%的组成的陶瓷靶。高折射率层是使用辊,在利用所述辊支撑作为基材的PET膜的成膜面的背面侧的状态下成膜。通过以上获得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
接着,利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包埋反射层而获得光学部件。
<凸形状的粗糙度的评价>
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icForceMicroscope)(NanoScopeIV,日本Veeco公司制造),测定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高度粗糙度Rz)。此外,测定试样使用在所述光学部件的制作中形成反射层之前的第1光学层。将结果示于表1。
此外,凸形状的粗糙度也可通过观察光学部件的TEM剖面而求出。而且,通过观察TEM剖面而算出的凸形状的Rz及Ra的值与通过AFM求出的凸形状的Rz及Ra的值成为大致一致的结果。
<可见光线透过率的测定>
光学部件的可见光透过率是使用紫外可见分光装置(V-560,JASCO公司制造)进行测定。通过该测定,获得表示波长与透过率的函数的函数τ[λ]。将τ代入JIS A 5759所规定的可见光线透过率的计算式,算出可见光透过率。将测定条件示于以下。但是,在JIS A5759中是以贴附于玻璃而透过的方式规定,但如果进行高温高湿试验,则有粘附剂与玻璃变色的情况,因此使用将这些去除后的光学部件进行试验及测定。
测定模式:%T
回应:Medium
频带宽度:5.0nm
扫描速度:200nm
起始波长:380nm
结束波长:780nm
数据取入间隔:1.0nm
纵轴标度:自动
重复次数:1次
对保存前期及在70℃90%RH下保存100小时或500小时后的光学部件进行所述测定。
将保存前(初期特性)的可见光透过率示于表1。此外,将可见光线透过率为15%以上的光学部件设为合格,将小于15%的光学部件设为不合格。
关于保存后特性,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保存后特性的评价]
○:与初期(保存前)的光学部件相比,可见光线透过率的变化小于5%
△:与初期(保存前)的光学部件相比,可见光线透过率的变化为5%以上且小于10%
×:与初期(保存前)的光学部件相比,可见光线透过率的变化为10%以上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将形状转印用母盘变更为在SUS辊上成膜没有微细孔的均质的镍磷镀层并使用具有1μm磨损的切削用车刀对镀覆面进行切削加工而获得的形状转印用母盘,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光学部件。另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将形状转印用母盘变更为通过在SUS辊上成膜具有直径50nm以下的微细孔的镍磷镀层并对镀覆面进行超精密切削而获得的形状转印用母盘,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光学部件。另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将形状转印用母盘变更为通过在SUS辊上成膜具有直径100nm以下的微细孔的镍磷镀层并对镀覆面进行超精密切削而获得的形状转印用母盘,且将反射层变更为仅由平均厚度20nm的AgNdCu层(金属层)所构成的单层的反射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光学部件。另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中,将AgNdCu层(金属层)的平均厚度变更为40n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式制作光学部件。另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将形状转印用母盘变更为通过在SUS辊上成膜具有直径100nm以下的微细孔的镍磷镀层并对镀覆面进行超精密切削而获得的形状转印用母盘,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光学部件。另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将形状转印用母盘变更为通过对附Cu镀层的SUS辊进行超精密切削后进行Cr镀覆而获得的形状转印用母盘,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光学部件。另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在实施例3中,将反射层的平均厚度变更为7n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式制作光学部件。另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在实施例4中,将反射层的平均厚度变更为50n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式制作光学部件。另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表1]
可知,本发明的光学部件在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nm)为金属层的平均厚度(nm)的3.0倍以下时,可抑制可见光线透过率的变化量,耐久性优异。另外,如果金属层的平均厚度超过40nm,则初期的可见光线透过率降低为低于15%的程度。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由于耐久性优异,因此可适宜地用作对窗玻璃施工的热射线反射光学部件。
[符号的说明]
1:光学部件
3:反射层
4:第1光学层
4a:基材
4b:树脂层
4c:基材
5:第2光学层
5a:基材
5b:树脂层
5b′:树脂
6:自清洗硬化层
7:光散射层
8:接合层
9:附反射层的第1光学层
10:窗材
11:结构体
12:微粒子
23:光源
31:珠粒
32:焦点层
41:窗材
42:结构体
43:第2光学层
51:卷出辊
52:卷出辊
53:卷取辊
54:层压辊
55:层压辊
56:导辊
57:导辊
58:导辊
59:导辊
60:导辊
61:涂布装置
62:照射装置
71:阻障层
72:硬涂层
73:偶联剂层
74:防污层
81:剥离层
101:卷出辊
102:支撑辊
103:卷取辊
104:溅镀靶
401:建材
402:光学部件
403:框材
404:采光部
500:建筑物
600:建筑物
S:入射光
S1:入射面
S2:出射面
L:入射光
L1:向上空反射的光
L2:没有向上空反射的光

Claims (8)

1.一种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光学层,具有凸形状;及
反射层,形成在所述第1光学层的所述凸形状上,且反射至少包含红外光的光;
所述反射层至少具有金属层;且
所述凸形状的倾斜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nm)为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nm)的3.0倍以下,
所述金属层的平均厚度为40n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
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由多个结构体的一维排列及二维排列中的任一个形成,所述结构体为棱镜形状、透镜形状、半球状、及隅角棱镜状中的任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
第1光学层由热塑性树脂、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及热硬化性树脂中的任一个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
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是包含相对于与形成有凸形状的面为相反侧的面倾斜45°以上的斜面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
第1光学层的凸形状的间距为20μm~150μm。
6.一种窗材,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
7.一种建材,其特征在于具有采集阳光的采光部,且
所述采光部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
8.一种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且包括:
第1光学层形成步骤,使用具有凹形状的转印母盘而形成具有凸形状的第1光学层;及
反射层形成步骤,在所述第1光学层的所述凸形状上形成至少具有金属层且反射至少包含红外光的光的反射层。
CN201580021277.5A 2014-04-24 2015-02-16 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窗材及建材 Active CN106461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0242A JP6228068B2 (ja) 2014-04-24 2014-04-24 光学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窓材及び建具
JP2014-090242 2014-04-24
PCT/JP2015/054121 WO2015162978A1 (ja) 2014-04-24 2015-02-16 光学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窓材及び建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1832A true CN106461832A (zh) 2017-02-22
CN106461832B CN106461832B (zh) 2019-09-06

Family

ID=5433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1277.5A Active CN106461832B (zh) 2014-04-24 2015-02-16 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窗材及建材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52295A1 (zh)
JP (1) JP6228068B2 (zh)
KR (1) KR20160146888A (zh)
CN (1) CN106461832B (zh)
SG (1) SG11201608275TA (zh)
TW (1) TWI647488B (zh)
WO (1) WO201516297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9830A (zh) * 2017-12-22 2018-06-15 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光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CN109375295A (zh) * 2018-12-24 2019-02-22 无锡奥夫特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边缘微结构的光学窗口
CN111073443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双疏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28254A (zh) * 2019-04-25 2021-11-30 京瓷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6099B2 (ja) * 2016-01-07 2021-02-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車両のウィンドウ
JP6730871B2 (ja) * 2016-04-07 2020-07-2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体、窓材及びロールカーテン
EP3441800B1 (en) * 2016-04-07 2022-07-06 Dexerials Corporation Optical body, window material, and roll curtain
EP3457210B1 (en) 2016-05-13 2020-12-16 Agc Inc. Image projection structure, transparent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mage projection structure
KR20180003859A (ko) 2016-07-01 2018-01-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반사형 광제어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 내부용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18101012A (ja) * 2016-12-19 2018-06-28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体
JP2018101014A (ja) * 2016-12-19 2018-06-28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体
KR101924106B1 (ko) * 2017-06-27 2018-11-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장식 부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1971564B2 (en) 2017-12-15 2024-04-30 Lg Chem, Ltd. Decorative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2201578B1 (ko) 2017-12-15 2021-01-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장식 부재
JP7039352B2 (ja) 2018-03-27 2022-03-22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多段型プリズム窓
KR102594844B1 (ko) * 2018-04-10 2023-10-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장식 부재
JP7043342B2 (ja) 2018-05-16 2022-03-29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多段型プリズム窓
CN111683562B (zh) * 2018-06-15 2022-11-15 株式会社Lg化学 装饰构件
US11932001B2 (en) 2018-06-15 2024-03-19 Lg Chem, Ltd. Decoration member
US20210311239A1 (en) * 2018-07-27 2021-10-07 Lg Chem,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iewing angle compensation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plate, viewing angle compensa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102086977B1 (ko) * 2019-12-26 2020-03-09 최상석 칼라 디자인을 가지는 큐브코너형 재귀반사물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러한 재귀반사물의 구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2798A (en) * 1997-03-25 1998-06-30 Siemens Power Corporation High strength zirconium alloys containing bismuth
JPH11133217A (ja) * 1997-10-28 1999-05-21 Nikon Corp 光学製品とその製作方法
US6248436B1 (en) * 1995-02-08 2001-06-19 Nissan Motor Co., Ltd. Color exhibition structure
US20030129347A1 (en) * 1998-09-04 2003-07-10 Kimio Yamakawa Silicone-based adhesive shee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WO2007077737A1 (ja) * 2005-12-28 2007-07-12 Zeon Corporation 金型部品および平板成形品
US20100195197A1 (en) * 2009-02-04 2010-08-05 Fujifilm Corporation Heat-ray reflective film, heat-ray reflective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952749A (zh) * 2008-12-09 2011-01-19 索尼公司 光学体及具备该光学体的窗材
CN102141641A (zh) * 2010-01-29 2011-08-03 索尼公司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48721A (zh) * 2010-03-15 2011-11-23 索尼公司 光学层压体和建筑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3668B2 (ja) 1990-07-05 2000-06-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熱線遮断膜
US5472798A (en) * 1993-07-16 1995-12-05 Nissan Motor Co., Ltd. Coloring structure having reflecting and interfering functions
JP3404165B2 (ja) 1994-03-30 2003-05-0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ガラス
CN100368331C (zh) 2004-03-16 2008-02-13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日照遮蔽用层合结构体
JP2008180770A (ja) 2007-01-23 2008-08-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赤外線光学部品および赤外線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JP5508946B2 (ja) 2010-06-16 2014-06-0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体、窓材、建具、日射遮蔽装置、および建築物
JP5457982B2 (ja) 2010-08-24 2014-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光反射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8436B1 (en) * 1995-02-08 2001-06-19 Nissan Motor Co., Ltd. Color exhibition structure
US5772798A (en) * 1997-03-25 1998-06-30 Siemens Power Corporation High strength zirconium alloys containing bismuth
JPH11133217A (ja) * 1997-10-28 1999-05-21 Nikon Corp 光学製品とその製作方法
US20030129347A1 (en) * 1998-09-04 2003-07-10 Kimio Yamakawa Silicone-based adhesive shee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WO2007077737A1 (ja) * 2005-12-28 2007-07-12 Zeon Corporation 金型部品および平板成形品
CN101952749A (zh) * 2008-12-09 2011-01-19 索尼公司 光学体及具备该光学体的窗材
US20100195197A1 (en) * 2009-02-04 2010-08-05 Fujifilm Corporation Heat-ray reflective film, heat-ray reflective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141641A (zh) * 2010-01-29 2011-08-03 索尼公司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48721A (zh) * 2010-03-15 2011-11-23 索尼公司 光学层压体和建筑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9830A (zh) * 2017-12-22 2018-06-15 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光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CN111073443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双疏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75295A (zh) * 2018-12-24 2019-02-22 无锡奥夫特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边缘微结构的光学窗口
CN113728254A (zh) * 2019-04-25 2021-11-30 京瓷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
CN113728254B (zh) * 2019-04-25 2023-08-22 京瓷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62978A1 (ja) 2015-10-29
TW201541125A (zh) 2015-11-01
SG11201608275TA (en) 2016-11-29
US20170052295A1 (en) 2017-02-23
CN106461832B (zh) 2019-09-06
JP2015210319A (ja) 2015-11-24
JP6228068B2 (ja) 2017-11-08
KR20160146888A (ko) 2016-12-21
TWI647488B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1832B (zh) 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窗材及建材
JP5690600B2 (ja) 光学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952749B (zh) 光学体及具备该光学体的窗材
EP2708924B1 (en) Optical element
JP4518213B2 (ja) ブラインド、ロールカーテン、および障子
TWI655460B (zh) 光學構件
JP5662049B2 (ja) 光学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窓材、建具、ならびに日射遮蔽装置
JP5727718B2 (ja) 光学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窓材、建具、ならびに日射遮蔽装置
TWI632404B (zh) 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JP6580202B2 (ja) 光学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02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302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