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7815A - 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7815A
CN106457815A CN201580030578.4A CN201580030578A CN106457815A CN 106457815 A CN106457815 A CN 106457815A CN 201580030578 A CN201580030578 A CN 201580030578A CN 106457815 A CN106457815 A CN 106457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late
manufacture method
flexible printing
dividing body
photosensitive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05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7815B (zh
Inventor
吉永尚生
田所信彦
洼田匠志
中井洋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ese trader Na Kang Tektroni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ese Trader Na Kang Tektronix Co Ltd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ese Trader Na Kang Tektronix Co Ltd,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ese Trader Na Kang Tektroni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57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7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7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7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 B41N1/12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non-metallic other than stone, e.g. 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in an organic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简化构成柔性印刷版的分割体的结构或组合而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即使大型厚度精度也优良并且所形成的图案的位置精度也优良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和使用了根据该制造方法制造的柔性印刷版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粘接片(11)的粘接面(10)上隔着分隔体(13)粘贴多张分割体(4),并在其上粘贴加强片(2),除去粘接片(11)和分隔体(13),在除去了分隔体(13)后的间隙中填充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照射活性光线而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产生固化反应,使多张分割体(4)成为一体。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该柔性印刷版通过柔性印刷形成液晶取向层的工序。

Description

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形成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取向膜等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和使用了利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柔性印刷版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在构成液晶显示元件的基板的电极形成面上尽量形成厚度均匀、没有气孔等而且较薄的要求较高的涂膜品质的液晶取向膜,而使用具有良好的印刷特性的柔性印刷。
一般情况下,用于柔性印刷的柔性印刷版具有一个面成为印刷时保持油墨的印刷面的油墨转印层。另外,在较多的情况下,在油墨转印层的与印刷面相反的面上层叠有由各种塑料等构成的加强片。
为了形成将印压维持为固定值且提高印刷精度而厚度均匀的液晶取向膜,柔性印刷版寻求厚度精度在整个面上尽量高。尤其在最近,寻求将以往为±30μm的厚度精度提高到±15μm。
然而,随着近年来液晶显示元件的大型化造成的柔性印刷版的大型化,一直有难以维持上述厚度精度的问题。尤其在G6尺寸(1560mm×2065mm)~G8尺寸(2300mm×2780mm)的大型柔性印刷版中,厚度精度的下降显著。
因此,正在研究制作构成柔性印刷版的至少油墨转印层的多张片状的分割体,使各个分割体的印刷面与预先规定的印刷图案对应而形成图案之后,相互连接而制造大型的柔性印刷版(专利文献1)。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各个分割体能够形成为容易提高厚度精度的更小型的尺寸,因此能够提高柔性印刷版整体的厚度精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31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相互连接各个分割体以使得形成于各个分割体的印刷面的图案在各分割体之间在面方向上以精密级的位置精度排列并不容易。
因此,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通过在各分割体上形成位置对准用的标记并且同时使用位置对准用的片,从而注意到提高相互连接的精度进而图案的位置精度。
但是对多张分割体分别使用上述位置对准用的标记和片进行位置对准决不容易,在相互连接上需要花费功夫。
而且,根据发明者的研究,在相互连接的多张分割体的整个面上,当最后粘贴加强片时,由于施加于该分割体的应力,填充于相互连接部的树脂在面方向上延伸,而频发图案的位置精度下降的不良情况。
因此,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如上述那样,存在位置对准的作业繁杂、再加上产品的成品率大幅度降低的问题。
另外,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对分割体彼此仅在其端面利用聚合性树脂进行接合,为了防止所述树脂聚合收缩时分割体翘曲,而在特定的分割体上形成凹凸形状。因此,也存在各个分割体的结构复杂,另外分割体的组合繁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更简化初始的分割体的结构或组合而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出特别是即使是G6以上的大型柔性印刷版,整体的厚度精度也优良并且形成于印刷面的图案的位置精度也优良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和使用了根据该制造方法制造的柔性印刷版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如下工序:
将构成油墨转印层的多张片状的分割体,以在面方向上隔着固定宽度的分隔体而相邻的状态,粘贴在临时固定用的粘接片的配设成平面状的粘接面上而进行临时固定的工序(第一工序);
在临时固定的所述多张分割体上借助粘接层粘贴遍及所述多张分割体的加强片之后,除去所述临时固定用的粘接片和所述分隔体的工序(第二工序);
向所述多张分割体之间的除去了分隔体后的间隙中填充通过照射活性光线而进行固化反应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第三工序);以及
通过照射所述活性光线而使填充于所述间隙的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固化反应,从而借助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使所述多张分割体一体化而形成所述油墨转印层的工序(第四工序)。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包括使用按照所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柔性印刷版,通过柔性印刷而形成液晶取向膜的工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述那样,仅在临时固定用的粘接片的预先配设为平面状的粘接面上,以在面方向上隔着固定宽度的分隔体而相邻的状态临时固定多个分割体,就能够确定各个分割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操作不是如使用了以往的标记和片的位置对准那样求出精密级的位置精度连少许偏移也不容许的繁杂作业,仅使分割体的侧面与分隔体的侧面抵接就完成。因此,与以往的位置对准相比能够大幅度省略作业的工夫。
因而,根据本发明,更简化构成柔性印刷版的分割体的结构或组合,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尤其即使是G6以上的大型整体的厚度精度也优良、并且形成于印刷面的图案的位置精度也优良的柔性印刷版。
另外,根据本发明,使用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柔性印刷版,能够制造大型而且具有厚度均匀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工序中的第一工序的立体图。
图2A、图2B是说明第二工序的放大剖面图。
图3A、图3B、图3C是说明第三至第四工序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示出第四工序结束的状态的版片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经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工序最终制造出的柔性印刷版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四工序结束的状态的版片的立体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分割体的侧面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8是说明将构成上述分割体的片状的前驱体相对于该前驱体的厚度方向倾斜地切割而制作出上述分割体的工序的放大剖面图。
图9A是说明使用了上述分割体的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各工序中的第二工序的放大剖面图,图9B是示出第四工序结束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柔性印刷版》
参照图5,根据在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柔性印刷版1在加强片2上具有矩形平板状的油墨转印层6,其中,在使多张(在图中是4张)同尺寸的矩形片状的分割体4在面方向上相邻而排列成2行×2列的状态下,利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5使各分割体4之间一体化而形成该油墨转印层6。
通过向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上照射紫外线等活性光线并产生固化反应而形成固化物5。
另外,在油墨转印层6的露出的表面即印刷面7上,虽然在图中省略一部分记载,但与x×y个印刷图案对应的图案P11~Pxy与该油墨转印层6的矩形对应而排列成矩阵状。
另外,在柔性印刷版1的矩形的相互平行的2条边附近且在印刷面7的外侧,分别在各个边的整个宽度范围设置有当将柔性印刷版1设置于柔性印刷机时用于用未图示的老虎钳把持的固定宽度的把持部61。
另外,在把持部61与印刷面7之间,与上述把持部61平行地设置有固定宽度的槽部62。
而且,在把持部61上,在其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在图中是10处),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在用老虎钳把持该把持部61的状态下供固定销(未图示)贯穿插入的销孔63。
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上述柔性印刷版1时,准备上述分割体4。
作为所涉及的分割体4,既可以使用例如未预先形成图案的分割体4,后来在将该分割体4一体地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油墨转印层6的印刷面7上形成图案,也可以使用预先形成了图案的分割体4。
《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未预先形成图案的分割体4。
参照图2A、图2B等,作为所涉及的分割体4,例如能够举出构成上述印刷面7的表层树脂层8与加强膜9的层叠体等。能够与以往的小型的柔性印刷版同样地制作具有所涉及的层叠结构的分割体4。
即,准备用于使上述印刷面7成为粗糙面等的规定的表面状态的平面状的赋形面(未图示),在该赋形面与加强膜9之间夹入形成表层树脂层8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并且通过在使上述加强膜9相对于赋形面隔着规定的间隔保持成平行平板状的状态下照射活性光线,从而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产生固化反应而形成表层树脂层8。之后,使所形成的表层树脂层8从赋形面上脱模,制作出了分割体4。
所涉及的分割体4例如制作成不足G6的在现有技术中能够获得厚度精度优越的尺寸,并结合柔性印刷版1的表层树脂层8的尺寸而准备所需要的张数(在图的情况下是4张)的该分割体4。
作为形成表层树脂层8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优选选择用于使多张分割体4成为一体化的、与形成上述的固化物5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相同的、另外亲和性优良的其它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行使用。
作为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例如能够举出包含具有1,2-丁二烯结构并且在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预聚物、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以及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等。
另外,作为加强膜9,例如能够举出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T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热塑性树脂制成的膜。
(第一工序)
参照图1、图2A,在将一个面成为粘接面10的临时固定用的粘接片11配设成上述粘接面10为平面状,并在其上以作为印刷面7的表层树脂层8侧的一个面12与粘接面10接触的方式在隔着固定宽度(例如3mm左右)的带状的分隔体13在面方向上相互相邻的状态下粘贴上述分割体4而进行临时固定。
即,如图1中虚线所示,当重复以使分割体4的侧面14与分隔体13的侧面15遍及整个长度接触并且一个面12与粘接面10接触的方式将分割体4粘贴于粘接面10上的操作时,相邻的分割体4彼此在隔着上述分隔体13而相互在面方向上相邻的状态下临时固定于上述粘接面10上。
(第二工序)
参照图2A、图2B,在临时固定于粘接面10上的多张分割体4的加强膜9侧的露出的面(相反面16)上,借助粘接层17粘贴一张遍布该多张分割体4的加强片2后,使上下反转,并除去临时固定用的粘接片11和分隔体13。
作为加强片2,例如使用上述粘接层17与加强膜18的层叠体等。
另外,作为粘接层17,优选使用由与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一起通过活性光线的照射而进行固化反应的组合物组成的物质。
作为所涉及的粘接层17,能够举出例如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具有上述的组成的情况下,成分中配合了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预聚物或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等的物质等。
当使用上述粘接层17时,通过活性光线的照射,能够使该粘接层17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固化物5更牢固地一体化,提高加强片2的面方向的加强效果而能够提高柔性印刷版1的耐久性。
例如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以往例中,通过约为5000张~18000张的印刷而有可能在分割体之间的接缝中产生裂纹或剥离,但在使用具有拥有上述的功能的粘接层17的加强片2的情况下,即使印刷20000张也不产生裂纹或剥离而能够提高耐久性。
作为与上述粘接层17一起构成加强片2的加强膜18,由与上述的加强膜9同样的热塑性树脂构成,考虑上述加强效果和柔性印刷版1的总厚度而使用厚度为188μm以上且350μm以下左右的膜等。
在粘贴加强片2时,都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通用的层叠器等。尤其上下辊都具有驱动力的双轴驱动类型的对辊式的层叠器最佳。当使用所述层叠器时,能够极力缩小各层的面方向的偏移。
(第三工序)
参照图2B、图3A,在除去了上述分隔体13的分割体4之间的间隙19中填充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之后,利用具有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例如PE、PP等膜21覆盖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
膜21既可以遍及整个面而覆盖排列于加强片2的一个面3上的多张分割体4,也可以仅覆盖该分割体4的填充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间隙19及其附近。
(第四工序)
参照图3B、图3C,如图中实线的箭头所示那样,透过上述膜21照射紫外线等活性光线而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进行固化反应后,剥离膜21。
于是,如图3C和图4所示,形成有相邻的分割体4彼此通过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固化物5而成为一体化的油墨转印层6,而制作出版片1A。
而且,因为如上述那样在由膜21覆盖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状态下进行固化反应,因此如图3C所示那样,使固化物5的向印刷面7露出的面与该印刷面7共面,不需要之后的研磨工序等,能够提高所述印刷面7的面精度。
另外,当由膜21进行覆盖而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进行固化反应时,因为能够抑制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粘性,因此能够省略擦拭由于该粘性而产生的污浊的清洗工序。
之后,从图4的版片1A切割向油墨转印层6的外侧凸出的加强片2而将整体的平面形状调整成矩形,并且对相互平行的2条边附近的油墨转印层6进行例如激光加工等而形成把持部61、槽部62以及销孔63,还在印刷面7上形成规定的图案P11~Pxy,则完成图5所示的柔性印刷版1。
根据经过上述的工序制造的柔性印刷版1,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因为后来在使未形成图案的分割体4一体地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油墨转印层6的印刷面7上形成图案,因此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例中,使相同尺寸的印刷面7上的x方向的精度是±1.2mm、y方向的精度是±0.9mm左右的柔性印刷版1在任意的方向上都是±100μm左右,能够大幅度提高图案的位置精度。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预先形成了图案的分割体4。其它的工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例如,如在图6中省略一部分所记载的那样,在构成印刷面7的表层树脂层8与加强膜9的层叠体即各个分割体4的作为上述印刷面7的表层树脂层8的表面,先形成与x×y个印刷图案对应的规定的图案P11~P>xy,然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经由图2A、图2B、图3A~图3C的各工序而制作上述图6所示的版片1B。
之后从上述版片1B切割向油墨转印层6的外侧凸出的加强片2而将整体的平面形状调整成矩形,并且对相互平行的2条边附近的油墨转印层6进行例如激光加工等而形成把持部61、槽部62以及销孔63,则完成图5所示的柔性印刷版1。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提高例如分割体的面方向的尺寸精度以及分隔体的厚度精度,能够将柔性印刷版的整体的位置精度维持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程度的较高水平。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7,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与相邻的分割体(未图示)面对的侧面14成为倾斜面的分割体4。
分割体4自身成为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层叠体同样的表层树脂层8与加强膜9的层叠体,使其侧面14成为以加强膜9侧的相反面16比表层树脂层8侧的一个面12向面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倾斜的倾斜面。
分割体4是将构成该分割体4的片状的前驱体相对于该前驱体的厚度方向倾斜地切割而形成的。
例如参照图8,准备载置面22、23处于相一平面的基座24、25,在其中一个基座24的载置面22上隔着厚度T固定的分隔体26以与加强膜9侧接触的方式载置前驱体27的成为分割体4的主体部28,并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构件固定。
与此同时,在基座25的载置面23上载置上述前驱体27的切割的外缘部29,依然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构件固定,由此使前驱体27的主体部28的外缘部附近成为相对于上述载置面22、23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倾斜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当在图中用虚线所示的规定的切割位置处对前驱体27的倾斜的主体部28的外缘部向与载置面22、23垂直的方向切割时,如图7所示,被切割的侧面14成为以所述倾斜角度θ倾斜的倾斜面。
能够通过使分隔体26的厚度T不同而调整倾斜角度θ。即,使用厚度T越大的分隔体26越能够增大倾斜角度θ。
作为切割前驱体27的方法,用于对片进行切割的各种切割法都能够采用。
但是优选采用旋转切割法、闸刀切割法。
这些切割法因为切割面(侧面14)的加工质量较好,因此不需要在用于切割的刃上涂敷用于使该加工质量变好的油等。
因此,除了不会由于在切割面上残留油而妨碍分割体4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固化物5之间的良好的粘接之外,也具有能够省略用丙酮或乙醇等溶剂清洗上述油进行除去的工序的优点。
参照图9A,准备所需要张数的上述分割体4,使上述分割体4经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工序,使各个侧面14以在中间隔着间隙19而面对的状态经由粘接层17粘贴于加强片2上进行固定。
这样,间隙19成为印刷面7侧的开口的宽度比粘接层17侧的底面的宽度宽的倒梯形状的截面形状。
此外在第一工序中,为了进行相邻的分割体4之间的位置对准,例如使用侧面15成为与上述侧面14对应的倾斜面且截面形状是梯形状的分隔体13等即可。
参照图9B,通过在上述间隙19中填充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经过前述的第二~第四工序,从而形成有相邻的分割体4彼此通过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固化物5而一体化的油墨转印层6。
此外,在表层树脂层8的作为印刷面7的表面,既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不预先形成图案,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预先形成图案。
在前者的情况下,因为后来在使未形成图案的分割体4一体地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油墨转印层6的印刷面7上形成图案,因此能够将柔性印刷版的整体的位置精度维持成与第一实施例同等程度的较高水平。
另外在后者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例如分割体的面方向的尺寸精度以及分隔体的厚度精度,能够将柔性印刷版的整体的位置精度依然维持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程度的较高水平。
当如上所述那样使分割体4的侧面14成为倾斜面,并借助该倾斜面使间隙19成为印刷面7侧的开口的宽度较宽的倒梯形状时,在该间隙19中从粘接层17侧的底面依次顺序良好地注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而能够抑制气泡的卷入,从而能够极力防止在固化物5中残留作为断裂的起点的气泡。
另外,即使发生气泡的卷入,也能够提高在照射活性光线而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发生固化反应之前除去气泡时的作业性。
而且通过抑制气泡的卷入或者进行除去也能够提高其外观。
因此,使侧面14成为倾斜面,能够增加分割体4与填充于相邻的分割体4之间的间隙19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固化物5的接触面积,与此相应地能够提高相邻的分割体4彼此经由固化物5的一体化的强度,能够提高柔性印刷版1的耐久性。
例如即使在不使侧面14成为倾斜面的情况下,如前述所述那样即使印刷20000张也不产生裂纹或剥离,与以往例相比能够提高耐久性,但在成为倾斜面的情况下,即使印刷40000张左右也不产生裂纹或剥离而能够进一步大幅度地提高耐久性。
虽然侧面14的倾斜角度θ能够任意设定,但优选是10°以上尤其是20°以上,优选是60°以下尤其是45°以下。
在倾斜角度θ不足上述的范围时,有可能不能充分获得使侧面14成为倾斜面而产生的上述效果。
另一方面,在倾斜的角度超过上述的范围的情况下,用于切割的刃与前驱体27所成的角过小,有可能降低切割的作业性。
另外,因此,即使采用上述的旋转切割法、闸刀切割法等,也有可能由于在切割面上产生局部断裂或该切割面的平滑性降低而导致加工质量降低。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包含使用在上述本发明的制造法中制造的柔性印刷版,通过柔性印刷而形成液晶取向膜的工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柔性印刷版的印刷面与基板的表面的凹凸的细微化对应而良好地追随该凹凸,因此能够制造出具有厚度均匀且没有气孔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
能够与以往同样地实施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其它工序。
即,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的表面形成与规定的矩阵图案等对应的透明电极层之后,通过使用上述柔性印刷版进行的柔性印刷而形成液晶取向膜,还根据需要通过抛光等对液晶取向膜的表面进行取向处理从而制作基板。
接着,准备2张该基板,在对各个透明电极层进行位置对准的状态下,在中夹着液晶材料而相互固定从而形成层叠体,并且还根据需要在该层叠体的两外侧配设偏光板而制造液晶显示元件。
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图的例子。
例如构成油墨转印层6的分割体4既可以是2张或者3张,也可以是5张以上。各分割体4也可以不是相同的形状和大小,而根据形成油墨转印层6的哪个位置而形成为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但是若考虑省去组合的工夫等,优选组合2张以上同形状同尺寸的分割体4进行使用。
除此之外,也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设计变更。
实施例
〈实施例1〉
(分割体4的样本的制作)
作为构成表层树脂层8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准备了包含具有1,2-丁二烯结构并且在末端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聚氨酯预聚物、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以及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住友橡胶工业(株)制的NK树脂〕。
将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夹在型面与PET制的加强膜9之间并且照射15分钟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产生固化反应而形成表层树脂层8之后,切开该表层树脂层8与加强膜9的层叠体即前驱体27而成为分割体4的样本。表层树脂层8的厚度是2.4mm。
另外,准备了当切开时不使分割体4的样本的与相邻的分割体面对的侧面14成为倾斜面的分割体4(倾斜角度0°,实施例1-1)和在图8所记载的方法中成为倾斜角度为10°(实施例1-2)、30°(实施例1-3)、45°(实施例1-4)以及60°(实施例1-5)的倾斜面的分割体4。
另外,用下述的基准评价当进行上述切开时的切割的作业性是否良好。
不良(B):切开前驱体27的作业性较差,在切割面上发现局部断裂或平滑性的降低。
正常(N):切开前驱体的作业性比上述“坏”好,且比下述“良好”差。另外在切割面上是稍微发现局部断裂或平滑性的降低的实用水平。
良好(G):切开前驱体27的作业性比上述“正常”好且比下述“极好”差。另外在切割面上没有局部断裂或平滑性的降低,加工质量良好。
极好(E):能够作业性极好地切开前驱体27。另外在切割面上没有局部断裂或平滑性的降低,加工质量良好。
(柔性印刷版1的样本的制造)
按照图1A至图3所示的前述的步骤,接合2张分割体4而制造了柔性印刷版1的样本。
此外,作为分割体,各组合2张侧面的倾斜角度θ相同的分割体。
作为分割体4的接合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使用了上述组合物〔住友橡胶工业(株)制的NK树脂〕。另外,作为加强片2,使用了在PET制的加强膜的一个面上层叠粘接层17而得到的结构。
而且,在间隙19中填充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且由PP制的膜21覆盖的状态下,照射15分钟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而产生固化反应,用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固化物5接合分割体4。
〈气泡的卷入〉
观察在制造出的柔性印刷版的样本的连接2张分割体4之间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的固化物5中是否有气泡的卷入。
〈拉伸特性试验〉
在室温下对制造出的柔性印刷版的样本养护18个小时,接着使用火腿切片机剥离了加强膜之后,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6251:2010在《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特性的求法》中规定的哑铃状3号形试验片的形状,还以将分割体4之间的接缝设置在横穿该3号形试验片的平行部分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冲切而成为试验片。
而且在室温环境下,依据上述标准所记载的测定方法求出在剖切期间进行拉伸时记录的最大拉伸力(N)。
此外,因为实施例1-1确认了气泡,因此另外制作填充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0后除去了气泡的样本(没有气泡)进行了拉伸试验。
〈综合判定〉
以实施例1-1的没有气泡的情况作为标准(C),用下述的基准进行了综合评价。
不良(B):拉伸力不足标准的0.8倍,或者切割的作业性是B。
正常(N):拉伸力是标准的0.8倍以上且不足1倍,切割的作业性是G或者E。
良好(G):拉伸力是标准的1倍以上且不足1.1倍,且切割的作业性是G或者E。或者拉伸力是标准的1.1倍以上且切割的作业性是N。
极好(E):拉伸力是标准的1.1倍以上且切割的作业性是G或者E。
表1中示出以上的结果。
表1
根据表1的实施例1-1的结果得知,虽然在不使侧面14成为倾斜面的情况下容易残留气泡,但通过除去气泡而能够提高拉伸特性。
另外,根据实施例1-2~1-5的结果得知,通过使侧面14成为倾斜面而能够不易残留气泡,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拉伸特性。
还根据实施例1-2~1-5的结果得知,关于侧面14的倾斜角度θ,若考虑进一步提高拉伸特性则优选是10°以上尤其是20°以上,但若考虑提高切割的作业性,则优选是60°以下尤其是45°以下。
标号说明
1:柔性印刷版;1A、1B:版片;2:加强片;3:一个面;4:分割体;5:固化物;6:油墨转印层;7:印刷面;8:表层树脂层;9:加强膜;10:粘接面;11:粘接片;12:一个面;13:分隔体;14:侧面;15:侧面;16:相反面;17:粘接层;18:加强膜;19:间隙;20:感光性树脂组合物;21:膜;22、23:载置面;24、25:基座;26:分隔体;27:前驱体;28:主体部;29:外缘部;61:把持部;62:槽部;63:销孔;P11~Pxy:图案;θ:倾斜角度。

Claims (8)

1.一种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如下工序:
在临时固定用的粘接片的配设成平面状的粘接面上,以在面方向上隔着固定宽度的分隔体而相邻的状态,粘贴构成油墨转印层的多张片状的分割体而进行临时固定的工序;
在临时固定的所述多张分割体上借助粘接层粘贴遍及所述多张分割体的加强片之后,除去所述临时固定用的粘接片和所述分隔体的工序;
向所述多张分割体之间的除去了分隔体后的间隙中填充通过照射活性光线而进行固化反应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以及
通过照射所述活性光线而使填充于所述间隙的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固化反应,从而借助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使所述多张分割体一体化而形成所述油墨转印层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粘接层由与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一起通过照射所述活性光线而进行固化反应的组合物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分割体的与相邻的分割体面对的侧面成为相对于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倾斜面是通过旋转切割法或者闸刀切割法将构成所述分割体的片状的前驱体相对于所述前驱体的厚度方向倾斜地进行切割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由对所述活性光线具有透过性的膜覆盖填充于所述间隙的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状态下,透过所述膜照射所述活性光线而使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产生固化反应后,剥离所述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制造方法还包括使所形成的柔性印刷版的印刷面与规定的印刷图案对应地形成图案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制造方法使用预先与规定的印刷图案对应地形成了图案的分割体。
8.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制造方法包括使用按照所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柔性印刷版通过柔性印刷而形成液晶取向膜的工序。
CN201580030578.4A 2014-08-11 2015-06-25 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457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3853 2014-08-11
JP2014-163853 2014-08-11
PCT/JP2015/068313 WO2016024446A1 (ja) 2014-08-11 2015-06-25 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7815A true CN106457815A (zh) 2017-02-22
CN106457815B CN106457815B (zh) 2018-11-06

Family

ID=5530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0578.4A Active CN106457815B (zh) 2014-08-11 2015-06-25 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06715B2 (zh)
KR (1) KR20170040118A (zh)
CN (1) CN106457815B (zh)
WO (1) WO20160244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5442B1 (ja) * 2017-12-25 2018-10-17 株式会社正興電機製作所 調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53637B2 (ja) * 2018-03-26 2022-10-14 株式会社コムラテック 連結印刷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9491A (ja) * 1984-12-12 1986-06-26 Osaka Seihan Center Kyogyo Kumiai 樹脂刷版の接合方法
JP2009083112A (ja) * 2007-09-27 2009-04-23 Komuratekku:Kk 樹脂凸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44458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09757A (zh) * 2013-01-09 2014-07-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9491A (ja) * 1984-12-12 1986-06-26 Osaka Seihan Center Kyogyo Kumiai 樹脂刷版の接合方法
JP2009083112A (ja) * 2007-09-27 2009-04-23 Komuratekku:Kk 樹脂凸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44458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09757A (zh) * 2013-01-09 2014-07-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40118A (ko) 2017-04-12
JP6306715B2 (ja) 2018-04-04
WO2016024446A1 (ja) 2016-02-18
JPWO2016024446A1 (ja) 2017-06-29
CN106457815B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0912B (zh) 一种母板、对盒后的母板、对应制作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KR101824709B1 (ko) 투광성 경질 기판 적층체의 제조방법 및 투광성 경질 기판 라미네이팅 장치
EP2983021B1 (en) Patter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pattern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909757A (zh) 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3144458B (zh)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38078A (zh) 柔性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09385222A (zh) 带粘合剂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KR102259441B1 (ko) 파단 장치 및 분단 방법
KR20150131950A (ko) 플렉소 인쇄판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6457815A (zh) 柔性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US1030300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09758A (zh) 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4834044B (zh) 用于制造导光板的装置和用于制造导光板的方法
KR20070094658A (ko)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장치 및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09866410B (zh) 弧形电致变色片的制法及其成型装置
CN105751670A (zh) 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及柔版印刷版
JP6395301B2 (ja) テスト用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4842677B (zh) 柔性印刷版和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KR102199052B1 (ko) 필름 절단 장치 및 필름 절단 방법
KR20070066645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3439820A (zh) 液晶面板母版及制造和切割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液晶面板
CN114815013B (zh) 平板透镜的加工方法
CN106094324B (zh) 一体化液晶显示模组及应用其的手机
US9229258B2 (en) Liquid crystal mother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5064077B (zh) 显示装置及其贴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2

Address after: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ese trader Na Kang Tektronix Co., 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Japanese trader Na Kang Tektronix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