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0872A -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0872A
CN106450872A CN201610518523.4A CN201610518523A CN106450872A CN 106450872 A CN106450872 A CN 106450872A CN 201610518523 A CN201610518523 A CN 201610518523A CN 106450872 A CN106450872 A CN 106450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sulation board
spliced eye
plu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85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5185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08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0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0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第一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一端子,该第一绝缘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该第一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框体部和第一焊接部,框体部具有插接孔;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有第二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插接部和第二焊接部。通过利用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并配合插接部插入插接孔内与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本产品结构简单,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切,形成不同连接器组合,制造、生产和存放简单,并且本产品整体高度最小可做到0.4mm,真正实现了超薄的目的,满足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设备使用。

Description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即CONNECTOR。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
目前,厚度较为薄的以板对板连接器最为常见,然而,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和生产不便,并且其厚度对于某些小型设备来说依然较厚。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连接器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连接器结构复杂、并且厚度较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第一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一端子,该第一绝缘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该第一端子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一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框体部和第一焊接部,框体部埋于第一绝缘板内,框体部具有插接孔,插接孔位于前述槽孔内,该插接孔的边缘折弯伸出有弹性接触部,第一焊接部伸出第一绝缘板外;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有第二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二端子,该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该第二端子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二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插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插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板的表面,插接部插入前述插接孔内,弹性接触部抵触在插接部的外侧面上,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板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孔呈四边形结构,插接孔的两相对边缘均折弯延伸出有一前述弹性接触部,插接部夹设于两弹性接触部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插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焊接部于框体部的前侧边缘折弯延伸出,该框体部的后侧边缘向上折弯延伸出有卡持部,该卡持部埋于第一绝缘板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持部为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一端子均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该第二端子亦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二端子均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的插接部插入对应第一端子的插接孔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一端子均由多个第一端子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一端子均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第二端子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二端子均由多个第二端子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二端子均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的插接部插入对应第一端子的插接孔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利用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并配合插接部插入插接孔内与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本产品结构简单,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切,形成不同连接器组合,制造、生产和存放简单,并且本产品整体高度最小可做到0.4mm,真正实现了超薄的目的,满足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设备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
图4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插座连接器 11、第一绝缘板
12、第一端子 121、框体部
122、第一焊接部 123、弹性接触部
124、卡持部 101、槽孔
102、插接孔 20、插头连接器
21、第二绝缘板 22、第二端子
221、插接部 222、第二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插座连接器10以及插头连接器20。
该插座连接器10包括有第一绝缘板11和至少一第一端子12,该第一绝缘板11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101,该第一端子12与第一绝缘板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一端子12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框体部121和第一焊接部122,框体部121埋于第一绝缘板11内,框体部121具有插接孔102,插接孔102位于前述槽孔101内,该插接孔102的边缘折弯伸出有弹性接触部123,第一焊接部122伸出第一绝缘板11外。
该插头连接器20包括有第二绝缘板21和至少一第二端子22,该第二绝缘板21与第一绝缘板11叠合在一起,该第二端子22与第二绝缘板2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二端子22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插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插接部221伸出第二绝缘板21的表面,插接部221插入前述插接孔102内,弹性接触部123抵触在插接部221的外侧面上,第二焊接部222伸出第二绝缘板21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102呈四边形结构,插接孔102的两相对边缘均折弯延伸出有一前述弹性接触部123,插接部221夹设于两弹性接触部123之间,以使得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接触更加稳定可靠,并且,所述弹性接触部123的延伸方向与插接部221的延伸方向相同。
以及,所述第一焊接部122于框体部121的前侧边缘折弯延伸出,该框体部121的后侧边缘向上折弯延伸出有卡持部124,该卡持部124埋于第一绝缘板11内,并且,所述卡持部124为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以使得第一端子12与第一绝缘板11连接更加稳固。
另外,所述第一端子12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一端子12均与第一绝缘板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该第二端子22亦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二端子22均与第二绝缘板2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22的插接部221插入对应第一端子12的插接孔102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123抵触连接。
组装时,首先将第一端子12与第一绝缘板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形成插座连接器10,并将第二端子22与第二绝缘板2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形成插头连接器20,使用时,将第一焊接部122和第二焊接部222与外部导通连接,然后将第二绝缘板21与第一绝缘板11叠合在一起,同时插接部221插入插接孔102内,弹性接触部123抵触在插接部221的外侧面上,从而实现了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导通连接。该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叠合后的高度最小可达0.4mm,实现了超薄的效果。
请参照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12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一端子12均由多个第一端子12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一端子12均与第一绝缘板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第二端子22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二端子22均由多个第二端子22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二端子22均与第二绝缘板2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22的插接部221插入对应第一端子12的插接孔102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123抵触连接。本实施例的产品可根据不同连接器其端子数量的要求来对第一绝缘板11和第二绝缘板21进行裁切,可形成不同的连接器组合结构。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利用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并配合插接部插入插接孔内与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本产品结构简单,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切,形成不同连接器组合,制造、生产和存放简单,并且本产品整体高度最小可做到0.4mm,真正实现了超薄的目的,满足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设备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第一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一端子,该第一绝缘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该第一端子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一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框体部和第一焊接部,框体部埋于第一绝缘板内,框体部具有插接孔,插接孔位于前述槽孔内,该插接孔的边缘折弯伸出有弹性接触部,第一焊接部伸出第一绝缘板外;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有第二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二端子,该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该第二端子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二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插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插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板的表面,插接部插入前述插接孔内,弹性接触部抵触在插接部的外侧面上,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板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呈四边形结构,插接孔的两相对边缘均折弯延伸出有一前述弹性接触部,插接部夹设于两弹性接触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插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于框体部的前侧边缘折弯延伸出,该框体部的后侧边缘向上折弯延伸出有卡持部,该卡持部埋于第一绝缘板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为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一端子均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该第二端子亦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二端子均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的插接部插入对应第一端子的插接孔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一端子均由多个第一端子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一端子均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第二端子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二端子均由多个第二端子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二端子均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的插接部插入对应第一端子的插接孔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
CN201610518523.4A 2016-07-05 2016-07-05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Pending CN1064508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8523.4A CN106450872A (zh) 2016-07-05 2016-07-05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8523.4A CN106450872A (zh) 2016-07-05 2016-07-05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0872A true CN106450872A (zh) 2017-02-22

Family

ID=58183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8523.4A Pending CN106450872A (zh) 2016-07-05 2016-07-05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087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212A (zh) * 2009-08-11 2011-03-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662865U (zh) * 2012-05-22 2013-01-09 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3192988U (zh) * 2013-04-01 2013-09-11 信音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薄型弹片连接器
CN204205121U (zh) * 2014-11-12 2015-03-11 厦门市福朗电子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
CN104810645A (zh) * 2013-09-13 2015-07-29 蔡周贤 电连接器
CN104916936A (zh) * 2015-04-16 2015-09-16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US20160126656A1 (en) * 2013-06-13 2016-05-05 Omron Corporation Connecting mechanism
CN205944515U (zh) * 2016-07-05 2017-02-08 杨选华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212A (zh) * 2009-08-11 2011-03-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662865U (zh) * 2012-05-22 2013-01-09 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3192988U (zh) * 2013-04-01 2013-09-11 信音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薄型弹片连接器
US20160126656A1 (en) * 2013-06-13 2016-05-05 Omron Corporation Connecting mechanism
CN104810645A (zh) * 2013-09-13 2015-07-29 蔡周贤 电连接器
CN204205121U (zh) * 2014-11-12 2015-03-11 厦门市福朗电子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
CN104916936A (zh) * 2015-04-16 2015-09-16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5944515U (zh) * 2016-07-05 2017-02-08 杨选华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6805A (zh) 电连接装置及端子
CN106575837A (zh) 电连接器
CN10602563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75268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12968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48696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99783A (zh) 连接器
CN106972301A (zh) 用于电力连接器的具有顺应销的电力端子
CN206076547U (zh) 连接器
CN106992419A (zh) 端子模组的制造方法
CN105119078A (zh) 一种具有正反插功能的usb插头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3787681U (zh) 线束组件
CN105655763A (zh) 电连接器及其料带结构
CN106299781B (zh) 连接器
CN205069919U (zh) 电连接器
CN10390444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片
CN205944515U (zh)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CN205509073U (zh) 薄型化电连接器
EP1912288A1 (e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the stator windings of an electric motor to the respective power supply
CN106450872A (zh)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US7572151B2 (en) Plug connecto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6628662U (zh) 连接组件及其连接器
CN105990715A (zh) 电源连接器
CN206059693U (zh) 结构改良的端子台连接端子
CN208674424U (zh) 一种带有机械开关端子的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