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32050A - 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32050A
CN106432050A CN201610857240.2A CN201610857240A CN106432050A CN 106432050 A CN106432050 A CN 106432050A CN 201610857240 A CN201610857240 A CN 201610857240A CN 106432050 A CN106432050 A CN 106432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synthetic method
acid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72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8572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32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32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2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ne carbocyclic ring
    • C07D209/44Iso-indoles; Hydrogenated iso-indoles
    • C07D209/48Iso-indoles; Hydrogenated iso-indoles with oxygen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e.g. phthalim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式(III)所示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下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在催化剂、乙酰氧试剂、酸性化合物和助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其中,R为H或C1‑C6烷基;X为卤素。所述方法通过特定反应物和综合催化反应体系的协同使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物料转化,达到了快速、高产制备目标产物的目的,表现出了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有机化学合成中,亚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过渡合成基团,通过该基团的后续反应,可以得到诸多最终产物或中间产物,因此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在有机化学合成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目前,该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涉及环化、还原等方法,但最大的问题是产率过低,反应繁琐。
因此,如何能够以高产率得到目的产物,仍是目前该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本发明人提交的同日申请的另篇申请之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该方法通过独特的反应物选择和综合催化反应体系,从而可以高产率得到目的产物,表现出了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寻求亚胺类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付出了足够的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一种下式(III)所示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下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在催化剂、乙酰氧试剂、酸性化合物和助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为H或C1-C6烷基;
X为卤素。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卤素为氟、氯、溴或碘原子。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摩尔比1:1的四羰基二氯化二钌与三苯基膦溴化亚铜(Cu(PPh3)Br)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乙酰氧试剂为二乙酸碘苯(PhI(OAc)2)、乙酸酐、乙酰氧基乙酸或乙酰氧基乙酰氯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乙酰氧基乙酰氯。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酸性化合物为甲磺酸、苯磺酸、对硝基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助剂为下式L的含氮配体: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甲苯、苯、乙醇、乙腈、1,4-二氧六环、1,2-二氯乙烷(DCE)、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混合物,最优选为体积比2:1的乙腈与1,4-二氧六环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例如可为1:1、1:1.5或1: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1-0.16,例如可为1:0.1、1:0.13或1:0.16,即所述式(I)化合物的摩尔用量与四羰基二氯化二钌和三苯基膦溴化亚铜(Cu(PPh3)Br)两者的摩尔用量之和的比为1:0.1-0.16。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乙酰氧试剂的摩尔比为1:1.4-1.8,例如可为1:1.4、1:1.6或1:1.8。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酸性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0.3,例如可为1:0.2、1:0.25或1:0.3。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助剂的摩尔比为1:0.06-0.12,例如可为1:0.06、1:0.08、1:0.1或1:0.1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温度为80-110℃,例如可为80℃、90℃、100℃或110℃。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为7-10小时,例如可为7小时、8小时、9小时或10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过滤,并用碱调节滤液pH值为中性,然后减压蒸馏,残留物过硅胶柱,以等体积比的氯仿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进行洗脱,并再次减压蒸馏,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特定反应物和综合催化反应体系的协同使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物料转化,达到了快速、高产制备目标产物的目的,表现出了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室温下,将100mmol上式(I)化合物、100mmol上式(II)化合物、16mmol催化剂(为8mmol四羰基二氯化二钌与8mmol三苯基膦溴化亚铜(Cu(PPh3)Br)的混合物)、140mmol乙酰氧基乙酰氯、30mmol酸性化合物对甲苯磺酸和6mmol助剂L加入到适有机溶剂(为体积比2:1的乙腈与1,4-二氧六环的混合物)中,然后升温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0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过滤,并用碱调节滤液pH值为中性,然后减压蒸馏,残留物过硅胶柱,以等体积比的氯仿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进行洗脱,并再次减压蒸馏,从而得到熔点为109-110℃的上式(III)化合物(其中Ac为乙酰氧基,下同),产率为90.8%。
1H NMR(CDCl3,400MHz):δ7.93(dd,J=5.3,3.1Hz,2H),7.80(dd,J=5.4,3.0Hz,2H),5.71(s,2H),2.09(s,3H)。
实施例2
室温下,将100mmol上式(I)化合物、200mmol上式(II)化合物、10mmol催化剂(为5mmol四羰基二氯化二钌与5mmol三苯基膦溴化亚铜(Cu(PPh3)Br)的混合物)、180mmol乙酰氧基乙酰氯、20mmol酸性化合物对甲苯磺酸和12mmol助剂L加入到适有机溶剂(为体积比2:1的乙腈与1,4-二氧六环的混合物)中,然后升温至11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7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过滤,并用碱调节滤液pH值为中性,然后减压蒸馏,残留物过硅胶柱,以等体积比的氯仿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进行洗脱,并再次减压蒸馏,从而得到熔点为85-86℃的上式(III)化合物(其中n-Bu为正丁基),产率为91.5%。
1H NMR(CDCl3,400MHz):δ7.88(dd,J=5.2,3.1Hz,2H),7.75(dd,J=5.3,3.1Hz,2H),6.58(t,J=7.5Hz,1H),2.34-2.18(m,2H),2.07(s,3H),1.36-1.28(m,4H),0.87(t,J=6.9Hz,3H)。
实施例3
反应式同实施例1,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室温下,将100mmol上式(I)化合物、150mmol上式(II)化合物、14mmol催化剂(为7mmol四羰基二氯化二钌与7mmol三苯基膦溴化亚铜(Cu(PPh3)Br)的混合物)、160mmol乙酰氧基乙酰氯、25mmol酸性化合物对甲苯磺酸和9mmol助剂L加入到适有机溶剂(为体积比2:1的乙腈与1,4-二氧六环的混合物)中,然后升温至10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8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过滤,并用碱调节滤液pH值为中性,然后减压蒸馏,残留物过硅胶柱,以等体积比的氯仿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进行洗脱,并再次减压蒸馏,从而得到熔点为109-110℃的所述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0.5%。
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反应式同实施例2,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室温下,将100mmol上式(I)化合物、175mmol上式(II)化合物、12mmol催化剂(为6mmol四羰基二氯化二钌与6mmol三苯基膦溴化亚铜(Cu(PPh3)Br)的混合物)、150mmol乙酰氧基乙酰氯、28mmol酸性化合物对甲苯磺酸和7mmol助剂L加入到适有机溶剂(为体积比2:1的乙腈与1,4-二氧六环的混合物)中,然后升温至9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9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过滤,并用碱调节滤液pH值为中性,然后减压蒸馏,残留物过硅胶柱,以等体积比的氯仿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进行洗脱,并再次减压蒸馏,从而得到熔点为85-86℃的所述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1.1%。
表征数据同实施例2。
下面,对实施例1-4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
实施例5-12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双组分催化剂替换为用量为原来总用量单一组分四羰基二氯化二钌,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5-8。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双组分催化剂替换为用量为原来总用量单一组分三苯基膦溴化亚铜(Cu(PPh3)Br),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9-12。
结果见下表1。
表1
由此可见,当使用任何一种单一组分催化剂时,产率均有显著的降低,尤其是单独使用Cu(PPh3)Br时,降低特别显著。结合实施例1-4的数据可见,当同时使用这两者作为复合催化剂时,两者相互之间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协同催化促进效果。
实施例13-24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乙酰氧基乙酰氯替换为二乙酸碘苯(PhI(OAc)2),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13-16。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乙酰氧基乙酰氯替换为乙酸酐,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17-20。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乙酰氧基乙酰氯替换为乙酰氧基乙酸,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21-24。
结果见下表2。
表2
由此可见,乙酰氧基乙酰氯是最优选的乙酰氧试剂,而其它化合物如乙酸酐、PhI(OAc)2或乙酰氧基乙酸均导致产率有显著的降低,尤其是PhI(OAc)2降低最为明显。
实施例25-40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对甲苯磺酸替换为甲磺酸,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25-28。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对甲苯磺酸替换为苯磺酸,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29-32。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对甲苯磺酸替换为对硝基苯磺酸,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33-36。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对甲苯磺酸予以省略,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37-40。
结果见下表3。
表3
由此可见:1、当不存在酸性化合物时,则产率有显著的降低;2、当存在酸性化合物时,可以显著提高产物产率,尤其是对甲苯磺酸效果最为显著(即便是非常类似的苯磺酸或对硝基苯磺酸也要显著低于对甲苯磺酸)。
实施例41-49
除将其中的乙腈与1,4-二氧六环的混合物替换为下表4中的单一溶剂外,其它操作均完全相同,从而重复进行了实施例1-4,得到实施例41-49,所使用的单一溶剂、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4。
表4
由此可见,当使用单一溶剂时,产率均有显著的降低,而当使用乙腈与1,4-二氧六环的混合物作为有机溶剂时,可以取得非常优异的改善效果。
实施例50-53
分别将实施例1-4中的助剂即含氮配体L予以省略,其它操作完全相同,重复操作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50-53。
结果发现,实施例50-53的产物产率为80.1-81.5%,相比实施例1-4而言,有着10个百分点左右的降低,这证明该配体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产物的产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特定反应物和综合催化反应体系的协同使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物料转化,达到了快速、高产制备目标产物的目的,表现出了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式(III)所示苯并丁二酰亚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下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在催化剂、乙酰氧试剂、酸性化合物和助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为H或C1-C6烷基;
X为卤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摩尔比1:1的四羰基二氯化二钌与三苯基膦溴化亚铜(Cu(PPh3)Br)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酰氧试剂为二乙酸碘苯(PhI(OAc)2)、乙酸酐、乙酰氧基乙酸或乙酰氧基乙酰氯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乙酰氧基乙酰氯。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化合物为甲磺酸、苯磺酸、对硝基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下式L的含氮配体: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1-0.16。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乙酰氧试剂的摩尔比为1:1.4-1.8。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助剂的摩尔比为1:0.2-0.3。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助剂的摩尔比为1:0.06-0.12。
CN201610857240.2A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 Pending CN106432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7240.2A CN106432050A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7240.2A CN106432050A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2050A true CN106432050A (zh) 2017-02-22

Family

ID=5817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7240.2A Pending CN106432050A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3205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5417A (en) * 1980-04-22 1983-07-26 Research Corporation Antihyperlipidemic compositions
CN105061291A (zh) * 2015-09-08 2015-11-18 张涛 一种杂稠环取代的吲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085458A (zh) * 2015-08-20 2015-11-25 潘星星 一种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5130874A (zh) * 2015-07-25 2015-12-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羰基化反应一锅法合成n-取代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方法
CN105198841A (zh) * 2015-10-19 2015-12-30 赵丽娜 一种药物中间体多取代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330621A (zh) * 2015-11-04 2016-02-17 杨海霞 一种呋喃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384710A (zh) * 2015-11-04 2016-03-09 杨海霞 一种药物中间体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566221A (zh) * 2016-01-26 2016-05-11 高玉化 一种稠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669746A (zh) * 2016-01-13 2016-06-15 高廷梅 一种二芳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US20160200680A1 (en) * 2015-01-08 2016-07-14 Ripon College Metho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pha-Branched Aryl Phthalimides and alpha-Branched Aryl Amin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5417A (en) * 1980-04-22 1983-07-26 Research Corporation Antihyperlipidemic compositions
US20160200680A1 (en) * 2015-01-08 2016-07-14 Ripon College Metho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pha-Branched Aryl Phthalimides and alpha-Branched Aryl Amines
CN105130874A (zh) * 2015-07-25 2015-12-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羰基化反应一锅法合成n-取代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方法
CN105085458A (zh) * 2015-08-20 2015-11-25 潘星星 一种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5061291A (zh) * 2015-09-08 2015-11-18 张涛 一种杂稠环取代的吲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198841A (zh) * 2015-10-19 2015-12-30 赵丽娜 一种药物中间体多取代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330621A (zh) * 2015-11-04 2016-02-17 杨海霞 一种呋喃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384710A (zh) * 2015-11-04 2016-03-09 杨海霞 一种药物中间体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669746A (zh) * 2016-01-13 2016-06-15 高廷梅 一种二芳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566221A (zh) * 2016-01-26 2016-05-11 高玉化 一种稠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UN XU ET AL.: "Cobalt-Catalyzed Decarboxylative Acetoxylation of Amino Acids and Arylacetic Acids", 《ORGANIC LETTERS》 *
SANGEETA PATIL: "Micellar Catalysis of Oxidation of Glycolic Acid by N-Bromophthalimide", 《COLLIOD JOURNAL》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7790B (zh) 一种3-喹啉基-5-三氟甲基取代的1,2,4-三氮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030770A (zh) 一种芳香硼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7935921A (zh) 一种2,3‑二氯吡啶的制备方法
KR101067069B1 (ko) 트리플루오로아세트산을 이용한 페난트리딘 유도체의 제조방법
CN105218540A (zh) 一种C-3位硫代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JP2008056615A (ja) ビニルエチニルアリールカルボン酸類、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架橋性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6699678A (zh) 一种抗氧剂1790的合成方法
CN106432050A (zh) 一种亚胺类化合物的改进合成方法
CN105330690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芳基酮膦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2030710A (zh) 杀菌剂唑菌酯14c标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432049A (zh) 一种苯并丁二酰亚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915694A (zh) 1‑[2‑(2,4‑二甲基苯基巯基)苯基]哌嗪盐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221A (zh) 一种稠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118196B (zh) 异香豆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5541590B (zh) 一种氟化芴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543040B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198791A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氮杂螺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749067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2-芳基取代四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610330B (zh) 一种氯代吡啶基桥联双四唑化合物及其合成和应用
CN110642831A (zh) 一种在丙酮诱导下对芳烃或者杂芳烃进行氟烷基化的方法
BR102018002942B1 (pt) método para preparar azoxistrobina
CN108003085A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芳甲酰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7459530A (zh) 一种新型硅基取代的1,3‑异喹啉二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94432B (zh) 一种阿比朵尔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14031577B (zh) 一种2h-苯并噻唑c2位芳基酰基化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