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5892B - 一种取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5892B
CN106385892B CN201610836381.6A CN201610836381A CN106385892B CN 106385892 B CN106385892 B CN 106385892B CN 201610836381 A CN201610836381 A CN 201610836381A CN 106385892 B CN106385892 B CN 106385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elt
belt
transmission
axle
see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63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5892A (zh
Inventor
彭忠圣
胡爱清
汤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oomlio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und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und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und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16/1037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712117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5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5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5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5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秧系统,包括机架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上设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间设有秧苗通过槽;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第一传动带连接第一带轮和第二轴;第二传动带连接第二带轮和第二轴;取秧系统还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夹紧限位器;夹紧限位器抵靠第一传动带外侧和/或第二传动带外侧,以使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间的距离由第一带轮的下缘和第二带轮的下缘处到夹紧限位器处逐渐缩小,和,以使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间的距离由夹紧限位器处到第二轴处逐渐增大。

Description

一种取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秧苗带土移植的取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种植的栽培方式有插秧和抛秧两种,抛秧相较于插秧具有对秧苗根部损伤较小、入泥浅、返青快、分蘖早且多、栽培后的生长时间短及稳产高产的特点。手工抛秧效率介于手插秧和高速机插秧之间。实践证明抛秧是水稻栽培中最优秀的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近十多年来我国及日本等农机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及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经针对抛秧机进行研发,但是因受抛秧本身的特点限制(如要求抛秧机工作效率比高插秧速机高),至今无实质性突破,因此在我国的水稻栽培中仍采用人工抛秧为主。从现有公知技术来看,无论是插秧机、还是所谓的抛秧机或是最先进的日产摆秧机,其取秧系统均使用:摆臂+爪或夹的摆动式机械手(组件),其工作为臂的伸缩+手(爪或夹)的张开与夹紧的往复循环运行。这种摆动式机械手(组件)运行中具有较大惯性,运行速度较高时会存在工作不可靠的问题,并且,这样的取秧组件存在取秧过程中容易抓伤秧苗杆茎、无法快速地从育秧盘中转移分离秧苗的缺点。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是适用于适用于抛秧机的取秧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抛秧机取秧组件采用摆动取秧组件在运行速度较高时工作不可靠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取秧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秧系统,包括机架和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上设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间设有秧苗通过槽;
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第一传动带连接第一带轮和第二轴;第二传动带连接第二带轮和第二轴;
取秧系统还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夹紧限位器;
夹紧限位器抵靠第一传动带外侧和/或第二传动带外侧,以使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间的距离由第一带轮的下缘和第二带轮的下缘处到夹紧限位器处逐渐缩小,和,以使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间的距离由夹紧限位器处到第二轴处逐渐增大。
可选的,还包括夹紧施力部件;夹紧施力部件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夹紧施力部件的另一端抵靠夹紧限位器;夹紧施力部件的弹性力改变时或相对于夹紧限位器的位置改变时,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在夹紧限位器处的夹紧力相应地改变。
可选的,夹紧限位器抵靠第一传动带或第二传动带的表面设有第一约束槽;第一传动带或第二传动带经过第一约束槽的部分凸出于第一约束槽。
可选的,夹紧限位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和,套接在第一转轴外侧并可相对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转动环;第一转动环抵靠第一传动带或第二传动带。
可选的,还包括秧盘导向器;秧盘导向器位于夹紧限位器下侧并竖直设置;秧盘导向器具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秧盘导向面。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传动装置外侧的分秧器;所述分秧器靠近所述第一带轮的外缘和所述第二带轮的外缘;所述分秧器中有与秧苗通过槽对应的秧苗导入槽;所述分秧器远离第一轴的表面为向上倾斜设置的秧苗分行扶正面。
可选的,第一带轮的轮缘设有限制第一传动带向秧苗通过槽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件;和/或,第二带轮的轮缘设有限制第二传动带向秧苗通过槽移动的第二限位部件;第二轴设有限制第一传动带向第二传动带移动的第三限位部件,和,限制第二传动带向第一传动带移动的第四限位部件。
可选的,第一限位部件为位于第一带轮轮缘的皮带槽;第二限位部件为位于第二带轮轮缘的皮带槽;第三限位部件和第四限位部件为位于第二轴表面的皮带槽。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秧系统,包括机架和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上设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间设有秧苗通过槽;
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第一传动带连接第一带轮和第二轴;第二传动带连接第二带轮和第二轴;
取秧系统还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夹紧限位器,和,与机架连接的张开限位器;
夹紧限位器抵靠第一传动带外侧和/或第二传动带外侧,以使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间的距离由第一带轮的下缘和第二带轮的下缘处到夹紧限位器处逐渐缩小;张开限位器安装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之间,并抵靠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以使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间的距离由夹紧限位器处到张开限位器处逐渐增大。
可选的,还包括夹紧施力部件;夹紧施力部件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夹紧施力部件的另一端抵靠夹紧限位器;夹紧施力部件的弹性力改变时或相对于夹紧限位器的位置改变时,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在夹紧限位器处的夹紧力相应地改变。
可选的,夹紧限位器抵靠第一传动带或第二传动带的表面设有第一约束槽;第一传动带或第二传动带经过第一约束槽的部分凸出于第一约束槽;张开限位器抵靠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的表面设有第二约束槽;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经过第二约束槽。
可选的,夹紧限位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和,套接在第一转轴外侧并可相对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转动环;第一转动环抵靠第一传动带或第二传动带;张开限位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和套接在第二转轴外侧并可相对第二转轴的两个第二转动环;两个第二转动环分别抵靠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
可选的,还包括秧盘导向器;秧盘导向器位于夹紧限位器下侧并竖直设置;秧盘导向器具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秧盘导向面。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传动装置外侧的分秧器;所述分秧器靠近所述第一带轮的外缘和所述第二带轮的外缘;所述分秧器中有与秧苗通过槽对应的秧苗导入槽;所述分秧器远离第一轴的表面为向上倾斜设置的秧苗分行扶正面。
可选的,第一带轮的轮缘设有限制第一传动带向秧苗通过槽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件;第二带轮的轮缘设有限制第二传动带向秧苗通过槽移动的第二限位部件
本发明提供的取秧系统中,传动装置的第一轴上设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设置秧苗通过槽,秧苗通过秧苗通过槽进入到取秧系统内;第一带轮和第二轴之间设置第一传动带,在第二带轮和第二轴之间设置第二传动带,并且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具有使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间距离缩小的夹紧限位器。因夹紧限位器的限位作用,秧苗进入取秧系统内后被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夹紧并随两传动带运动。另外,在夹经过夹紧限位块后,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间的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秧苗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的缝隙间跌落至后续部件。因为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为回转传动,且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通过距离变化而夹持、释放秧苗,相对于现有采用摆动取秧组件的方式,在高速情况下仍可保证较高可靠性。另外,这样的传动方式只要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间的夹紧力设置合理,秧苗在传输过程不会被夹伤折损。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背景技术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仅是用于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第一实施例取秧系统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取秧系统俯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取秧系统中第一轴正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取秧系统中第二轴正视图;
图5是图1中A区域俯视图;
图6是图5中C-C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夹紧限位器侧视图;
图8是夹紧限位器和秧盘导向器配合示意图;
图9是图1中B区域仰视图;
其中:1-机架、2-第一轴、21-第一带轮、22-第二带轮、23-秧苗通过槽、3-第二轴、4-第一传动带、5-第二传动带、6-夹紧限位器、61-夹紧限位块、62-悬挂薄板、7-张开限位器、8-弹簧钢片、9-秧盘导向器、91-秧盘导向面、10-分秧器、101-秧苗分行扶正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第一实施例取秧系统侧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取秧系统俯视图。如图1和图2,第一实施例取秧系统包括机架1和传动装置,其中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轴2、第二轴3和连接第一轴1和第二轴2的皮带。机架1与拖动取秧系统移动的抛秧机本体连接,第一轴2和第二轴3分别固定于机架的两端的轴承座上,并均可相对于轴承座旋转;其中第一轴2作为主动轴,第二轴3作为从动轴;皮带被第一轴2和第二轴3张紧,随第一轴2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轴3转动。如图1,为便于布置皮带,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2和第二轴3平行设置。
图3是第一实施例取秧系统中第一轴正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取秧系统中第二轴正视图。如图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2上设有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在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间设置有秧苗通过槽23。
本实施例中,取秧系统的皮带包括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第一传动带4连接第一带轮21和第二轴3,并被第一带轮21和第二轴3适当地张紧,因此第一传动带4可随第一带轮2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传动带5连接第二带轮22和第二轴3,并被第二带轮22和第二轴3适当地张紧,因此第二传动带5可随第二带轮22的转动而转动。通过以上分析可想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3主要用于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回转,因此第二轴3可以是轴,也可在第二轴3上设置带轮。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还包括夹紧限位器6和张开限位器7,夹紧限位器6和张开限位器7均与机架连接。图5是图1中A区域俯视图,图6是图5中C-C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夹紧限位器和侧视图,图8是夹紧限位器和秧盘导向器配合示意图,图9是图1中B区域仰视图。如图1、图5和图6,夹紧限位器6和张开限位器7位于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由第一轴2向第二轴3移动形成的平面上。为完成相应的秧苗抓取功能,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由第一轴2向第二轴3移动的部分位于第一轴2轴心线和第二轴3轴心线所在平面的下侧,因此夹紧限位器4和张开限位器5位于第一轴2和第二轴3轴线所在平面的下侧。
具体的,夹紧限位器6抵靠在第一传动带4或第二传动带5的外侧,以使由第一带轮21的轮缘处(当然,也可以说是由第二带轮22的轮缘处)到夹紧限位器6处,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前的距离逐渐缩小;张开限位器7位于夹紧限位器6和第二轴3间,并且位于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以使由夹紧限位器6处到张开限位器7处,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采用上述的取秧系统,育秧盘中的秧苗在外力推动下经过秧苗通过槽23后向夹紧限位器6移动;因为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当秧苗移动至一定位置时,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间的距离可夹住秧苗;随后秧苗随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移动并经过夹紧限位器6处;经过夹紧限位器6后,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距离又逐渐增大;当秧苗随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移动至特定位置时,由于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距离增大到无法夹持秧苗,秧苗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缝隙跌落。通过上述夹持、跌落动作,取秧系统完成了取秧和秧苗输送动作,将秧苗从育秧盘递送至后续执行装置。
当然,为尽量保证秧苗在传动过程中不被夹伤,在夹紧限位器6处,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夹紧力大小应当根据秧苗的杆茎设定。
应当注意,本实施例中,张开限位器5使得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距离逐步增大所说的距离既可以是二者的水平距离,也可为二者的竖直距离,还可是既水平张开又竖直张开的斜线距离,但优选为二者的斜线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夹持秧苗的部位为秧苗杆茎且靠近根部区域。优选地,秧苗通过槽23的深度大于杆茎高度,以保证秧苗经过秧苗通过槽23时杆茎和苗叶不被折损和阻塞。可想到,正是因为设置秧苗通过槽23,秧苗杆茎以上部分才能够从第一转轴2侧进入到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的缝隙中。
如图6,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传动带4的外侧和第二传动带5的外侧均具有夹紧限位器6,以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距离的逐步缩小而夹紧秧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在两个传动带中的一个侧面设置夹紧限位器6,使一根传动带向另一根靠拢,以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距离的逐步缩小而夹紧秧苗。
如图1,为使秧苗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被抓取和释放,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由第一轴2向第二轴3移动时形成的平面平行于地面。为便于设备安装,机架也平行于地面,所以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由第一轴2向第二轴2移动时形成的平面平行于机架;进一步地,为节省空间,第一轴2和第二轴3设置在机架1的异侧。
根据受力分析,本实施例中,夹紧限位器6在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逐渐靠近的同时,也在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上产生沿第一轴轴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有向秧苗通过槽23移动的趋势。如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二者之一移动至秧苗通过槽23,因相应的皮带张紧力消失,前述的秧苗输送动作也就失效。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还在第一带轮21的轮缘设置第一限位部件,在第二带轮22的轮缘设置第二限位部件,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分别用于限制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向秧苗通过槽23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部件为设置在第一带轮21轮缘的皮带槽,第二限位部件为设置在第二带轮22轮缘的皮带槽。当然,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并不限于前述皮带槽的形式,也可为其他类型的限位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轮缘并靠近秧苗通过槽23的辐条或凸起块。根据受力分析可想到,其他各种克服张紧限位块6作用在第一传动带4或第二传动带5沿第一轴2轴向的作用力的限位部件均应用在本发明中,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但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取秧系统中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转动的可靠性,在第二轴3表面也设置相应的限位部件,实现对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的定位。具体的,第二轴3上的限位部件分别是与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配合的皮带槽;优选的,与第一传动带4配合的皮带槽到与第二传动带5配合的皮带槽的距离等于第一带轮21轮缘的皮带槽到第二带轮22轮缘的皮带槽的距离,以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由第二轴3移动至第一轴2时不会受到轴向方向作用力。当然,如前,第二轴3上的限位部件也可为其他形式,在此也不再一一举例;另外前文提到第二轴3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的回转,因此第二轴3也可以为光轴。
本实施例中,第一带轮21、第二带轮22、对应的第一传动带4、第二传动带5、夹紧限位器6、张开限位器7和第二轴3组成一功能完成的秧苗传动组。为适应实际生产需求,提高经济性,本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具有多组秧苗传动组。作为一种优选,多个秧苗传动组共用一对第一轴2和第二轴3,并且多个秧苗传动组的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3的半径相同,秧苗通过槽23的尺寸相同。
如图3,为进一步地减小取秧系统的零部件数量、提高设备的紧凑型,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秧苗传动组共用一个带轮,即一个秧苗传动组的第一带轮21和相邻的下一个秧苗传动组的第二带轮22(当然,也可为下一秧苗传动组的第一带轮21)为同一带轮。为防止相邻两个秧苗传动组的第一传动带21和第二传动带22相互影响,共用的带轮轮缘设置两个皮带槽(当然也可以设置一个槽皮带槽,使两根皮带共用)。同样的,本实施例的第二轴上也设置与秧苗传动组数量对应的皮带槽。应想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秧苗传动组采用不同的第一轴2和第二轴3,也可实现前述的功能,但是采用多个第一轴2和第二轴3增加了取秧系统的结构复杂度、降低了应用可靠性,因此实际应用价值相对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2作为主动轴,第二轴3作为从动轴,由第一轴2带动各个秧苗传动组的第一传动带21和第二传动带22转动,再由各个第一传动带21和第二传动带22带动第二轴3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轴也可为相对于机架固定的轴,即第二轴仅实现第一传动带21和第二传动带22回转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第一传动带4与第二轴3、第二传动带5与第二轴3之间的摩擦力,以降低取秧设备的功率消耗。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二轴3作为主动轴,而将第一轴2作为从动轴或第一轴2相对于机架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优选采用PU(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材质或是橡胶材质的传动带,这一类材料制成的传动带既有一定的韧性,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避免位于传动带之间的秧苗被传动带摩擦损伤。
实际秧苗种植过程中,因为秧苗品种类型、种植期长短不同,秧苗杆茎会变化。为适应不同杆茎的秧苗,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秧苗传动组中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在夹紧限位器6处的夹紧力应可适应性地调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还包括夹紧施力部件;夹紧施力部件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抵靠连接夹紧限位器6。当夹紧施力部件的弹性形变程度改变时或夹紧施力部件相对于机架的位置改变时,夹紧施力部件作用在连接部件上的弹性力或力矩发生改变,进而改变夹紧限位器6的位置,并最终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在夹紧限位器6处的夹紧力改变。
本发明中,每个秧苗传动组的各个夹紧限位器6可分别设置一独立的夹紧施力部件,也可共用一组夹紧施力部件。为简化结构,方便设备调节,本实施例整个取秧系统的各个夹紧限位器6共用一套弹性施力部件。
如图1,本实施例中夹紧施力部件为设置在整套取秧系统夹紧限位部件两侧的弹簧钢片8。弹簧钢片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直接抵靠连接夹紧限位器6。通过调节螺母,弹簧钢片8与连接部件的接触位置发生改变,就可改变作用在连接部件上的作用力,进而改变两侧连接部件的形变程度。如螺母向上移动,弹簧钢片作用在两端部连接部件的弹性力增加,使两端部连接部件进一步向内倾斜靠拢,各个夹紧限位器6之间的距离也就变小,经过两个夹紧限位器6之间的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的压缩形变程度也就改变,相互配合的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夹紧力也就相应地增加。
此处,对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件做一补充性说明。本实施例中真正起到限制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位置作用的是夹紧限位器6中的夹紧限位块61,夹紧限位块61通过悬挂薄板62与机架连接。
悬挂薄板62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性和摆动性,可较为方便地实现夹紧限位器6的位置调节。本实施例中,悬挂薄板62与机架1上的横梁连接的部位具有中空槽,悬挂薄板62通过中空槽卡接在机架横梁上。本实施例中,采用中空槽连接悬挂薄板62和机架1是为便于调整各个夹紧限位器的位置。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悬挂薄板62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并不限于中空槽卡接的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取秧系统发生振动时,第一传动带4或第二传动带5可能发生大幅度跳动而脱离夹紧限位器6和张开限位器7相应的限位面,而使秧苗传动组输送秧苗的功能失效。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中,还可在夹紧限位器6抵靠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的表面设置第一约束槽,在张开限位器7抵靠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的表面设置第二约束槽。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经过第一约束槽和第二约束槽,而防止出现上下跳动幅度过大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第一约束槽和第二约束槽为水平设置的约束槽,因此第一约束槽和第二约束槽可分别限制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相对于夹紧限位块61和张开限位器7在竖直方向位置,避免因传动带大幅度跳动而脱离夹紧限位器6限位面或张开限位器7限位面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约束槽的尺寸。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经过第一约束槽时会部分凸出于第一约束槽,以避免第一约束槽阻碍秧苗通过夹紧限位器6或避免秧苗被第一约束槽的边角刮伤。
本发明发明人发现,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如果和夹紧限位器和张开限位器之间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则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的使用寿命较短。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夹紧限位器6还可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和套接在第一转轴外侧并相对于第一转动轴转动的第一转动环。第一转动环抵靠第一传动带4或第二传动带5,同样的,张开限位器可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和,套接在第一转轴外侧并可相对于第二转轴的两个第二转动环,两个第二转动环分别抵靠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相对于夹紧限位器6和张开限位器7移动时,可带动对应的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转动,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减小皮带的磨损。
前文提到,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由第一轴2向第二轴3移动时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但是在张开限位块采用第二转动环的形式时,两个第二转动环之间上下错位设置,使得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相对发生错位。
本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为便于秧苗从育秧盘上脱离,取秧系统还设置秧盘导向器9。秧盘导向器9位于夹紧限位器6下侧并竖直设置。秧盘导向器9具有倾斜向下设置的秧盘导向面91。在取秧系统过程中,育秧盘经过第一轴2的下侧,待育秧盘上的秧苗被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夹紧后,秧盘导向器9抵住育秧盘。育秧盘在向前移动过程中,沿秧盘导向面91向下侧移动而与秧苗根部分离。秧苗在向前移动过程中,横向连着的根和泥被秧盘导向器9切断。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还包括安装在第一轴2外侧的分秧器10。分秧器10中有与秧苗通过槽23对应的秧苗导入槽,且靠近秧苗传动组的第一带轮21外缘和第二带轮22的外缘。分秧器10远离第一轴2的表面为倾斜向上设置的秧苗分行扶正面101,在秧苗向秧苗通过槽23移动过程中,秧盘上的秧苗的底端按设定的区域和方式分成行先进入秧分秧器10中的秧苗导入槽,随后上部区域逐步进入分秧器10中的秧苗导入槽;在秧苗上部进入分秧器10过程中,秧苗分行、扶正面101可逐渐收拢秧苗的苗叶,防止苗叶发散状进入秧苗通过槽23造成的秧苗损坏。
第二实施例
如第一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第二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也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轴2和第二轴3;第一轴2和第二轴3可均相对于机架1转动,也可仅其中一个相对机架转动。在第一轴2上设置有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间设有秧苗通过槽23。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还包括第一传动带4、第二传动带5和与机架1连接的夹紧限位器6。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没有张开限位器。具体的,夹紧限位器位于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由第一轴2向第二轴3移动侧;夹紧限位器6抵靠第一传动带4外侧和/或第二传动带6外侧;以使由第一轴2的轮缘处到夹紧限位器6处,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使由夹紧限位器6处到第二轴3的轮缘处,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秧苗在外力推动下经过秧苗通过槽23后向夹紧限位器6移动;因为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当秧苗移动至一定位置时,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间的距离缩小到可夹住秧苗;随后秧苗随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移动并经过夹紧限位器6处;经过夹紧限位器6处后,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当秧苗随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移动至特定位置时,因为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距离增大到无法夹持秧苗,秧苗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的缝隙跌落。通过上述夹持、跌落动作,取秧系统完成了取秧和秧苗输送动作,将秧苗从育秧盘递送至后续执行装置。
如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在第一带轮4的外缘设置第一限位部件,在第二带轮5的轮缘设置第二限位部件,分别防止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在夹紧限位器的作用下向秧苗通过槽移动。同样的,为防止在第二轴3处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在夹紧限位器作用下向秧苗通过槽移动,在第二轴3上分别设置限制沿第一传动带4向第二传动带5移动的第三限位部件和限制第二传动带5向第一传动带移4动的第四限位部件。如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部件、第二限位部件、第三限位部件和第四限位部件均为皮带槽。
除前述特征外,本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加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复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取秧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部分采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轴(2)和第二轴(3);第一轴(2)上设有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间设有秧苗通过槽(23);
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第一传动带(4)连接第一带轮(21)和第二轴(3);第二传动带(5)连接第二带轮(22)和第二轴(3);
取秧系统还包括与机架(1)连接的夹紧限位器(6);
夹紧限位器(6)抵靠第一传动带(4)外侧和/或第二传动带(5)外侧,以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间的距离由第一带轮(21)的下缘和第二带轮(22)的下缘处到夹紧限位器(6)处逐渐缩小,和,以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间的距离由夹紧限位器(6)处到第二轴(3)处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施力部件;夹紧施力部件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夹紧施力部件的另一端抵靠夹紧限位器(6);夹紧施力部件的弹性力改变时或相对于夹紧限位器(6)的位置改变时,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在夹紧限位器(6)处的夹紧力相应地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夹紧限位器(6)抵靠第一传动带(4)或第二传动带(5)的表面设有第一约束槽;第一传动带(4)或第二传动带(5)经过第一约束槽的部分凸出于第一约束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夹紧限位器(6)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和,套接在第一转轴外侧并可相对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转动环;第一转动环抵靠第一传动带(4)或第二传动带(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秧盘导向器(9);秧盘导向器(9)位于夹紧限位器(6)下侧并竖直设置;秧盘导向器(9)具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秧盘导向面(91)。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传动装置外侧的分秧器(10);所述分秧器(10)靠近所述第一带轮(21)的外缘和所述第二带轮(22)的外缘;所述分秧器(10)中有与秧苗通过槽(23)对应的秧苗导入槽;所述分秧器(10)远离第一轴的表面为向上倾斜设置的秧苗分行扶正面(101)。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带轮(21)的轮缘设有限制第一传动带(4)向秧苗通过槽(23)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件;和/或,第二带轮(22)的轮缘设有限制第二传动带(5)向秧苗通过槽(23)移动的第二限位部件;第二轴(3)设有限制第一传动带(4)向第二传动带(5)移动的第三限位部件,和,限制第二传动带(5)向第一传动带(4)移动的第四限位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部件为位于第一带轮(21)轮缘的皮带槽;第二限位部件为位于第二带轮(22)轮缘的皮带槽;第三限位部件和第四限位部件为位于第二轴(3)表面的皮带槽。
9.一种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一轴(2)和第二轴(3);第一轴(2)上设有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间设有秧苗通过槽(23);
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第一传动带(4)连接第一带轮(21)和第二轴(3);第二传动带(5)连接第二带轮(22)和第二轴(3);
取秧系统还包括与机架(1)连接的夹紧限位器(6),和,与机架(1)连接的张开限位器(7);
夹紧限位器(6)抵靠第一传动带(4)外侧和/或第二传动带(5)外侧,以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间的距离由第一带轮(21)的下缘和第二带轮(22)的下缘处到夹紧限位器(6)处逐渐缩小;张开限位器(7)安装在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之间,并抵靠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以使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间的距离由夹紧限位器(6)处到张开限位器(7)处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施力部件;夹紧施力部件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夹紧施力部件的另一端抵靠夹紧限位器(6);夹紧施力部件的弹性力改变时或相对于夹紧限位器(6)的位置改变时,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在夹紧限位器(6)处的夹紧力相应地改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夹紧限位器(6)抵靠第一传动带(4)或第二传动带(5)的表面设有第一约束槽;第一传动带(4)或第二传动带(5)经过第一约束槽的部分凸出于第一约束槽;张开限位器(7)抵靠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的表面设有第二约束槽;第一传动带(4)和第二传动带(5)经过第二约束槽。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秧盘导向器(9);秧盘导向器位于夹紧限位器(6)下侧并竖直设置;秧盘导向器(9)具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秧盘导向面(91)。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传动装置外侧的分秧器(10);所述分秧器(10)靠近所述第一带轮(21)的外缘和所述第二带轮(22)的外缘;所述分秧器(10)中有与秧苗通过槽(23)对应的秧苗导入槽;所述分秧器(10)远离第一轴的表面为向上倾斜设置的秧苗分行扶正面(101)。
14.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取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带轮(21)的轮缘设有限制第一传动带(4)向秧苗通过槽(23)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件;第二带轮(22)的轮缘设有限制第二传动带(5)向秧苗通过槽(23)移动的第二限位部件。
CN201610836381.6A 2016-01-15 2016-09-20 一种取秧系统 Active CN106385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3771 WO2017121171A1 (zh) 2016-01-15 2016-10-28 一种取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8194 2016-01-15
CN2016100281945 2016-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5892A CN106385892A (zh) 2017-02-15
CN106385892B true CN106385892B (zh) 2017-08-01

Family

ID=57997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6381.6A Active CN106385892B (zh) 2016-01-15 2016-09-20 一种取秧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5892B (zh)
WO (2) WO2017121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1006B (zh) * 2017-10-24 2019-11-12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取秧系统
CN108450100B (zh) * 2018-03-19 2023-06-23 长江大学 一种钵苗移栽机的移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6128B2 (ja) * 1987-07-17 1998-02-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田植機のベルトテンション式走行変速装置
JP2645528B2 (ja) * 1990-08-09 1997-08-25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H05316814A (ja) * 1992-05-20 1993-12-03 Kubota Corp 藺草株分け機
CN2407559Y (zh) * 2000-02-21 2000-11-29 向忠国 水稻盘育定距丢秧机
CN2575954Y (zh) * 2002-11-01 2003-10-01 李太云 取秧摆秧装置
CN2860033Y (zh) * 2005-10-31 2007-01-24 李太云 取秧抛秧装置
CN201025773Y (zh) * 2007-05-17 2008-02-27 李太云 推秧轮式取秧抛秧装置
JP2009284854A (ja) * 2008-05-30 2009-12-10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
CN101874438B (zh) * 2009-11-10 2011-11-16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带式分苗器
CN201911030U (zh) * 2010-11-22 2011-08-03 梁木荣 带式秧苗播栽机
CN202635091U (zh) * 2012-03-01 2013-01-02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花生联合收获机排秧装置
CN203151990U (zh) * 2013-03-21 2013-08-28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拔苗、送苗、落苗装置
CN203554904U (zh) * 2013-10-26 2014-04-23 石河子大学 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
CN103858574B (zh) * 2014-04-03 2016-01-20 任思远 大田农作物钵苗弹性夹取苗装置
CN204206752U (zh) * 2014-09-19 2015-03-18 宁津县金利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手自动移苗机构
CN204929612U (zh) * 2015-07-27 2016-01-06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移栽机自动取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5892A (zh) 2017-02-15
WO2017121171A1 (zh) 2017-07-20
WO2017121071A1 (zh) 2017-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8836B (zh) 一种秧盘秧苗输送分离系统
CN106612790B (zh) 一种有序抛秧系统
CN106612791B (zh) 一种抛秧机
CN106171206A (zh) 一种夹苗装置
CN106385892B (zh) 一种取秧系统
CN205179771U (zh) 蔬菜收获机喂入切割装置
CN105409437A (zh) 一种绿叶菜整株连续采收装置及采收方法
CN104025782B (zh) 多用栽植机
WO2013170689A1 (zh) 宽窄行三围强化插植机构
CN205161158U (zh) 一种绿叶菜整株连续采收装置
CN207305398U (zh) 一种可集中排放洋葱的洋葱收获机
CN207321848U (zh) 一种舀勺式半夏播种机用排种器
CN208480271U (zh) 一种柔性送苗装置
CN202232151U (zh) 一种自动随行导向的组合式挖掘装置
CN207135504U (zh) 一种水稻播种插秧平台移动装置
CN204031790U (zh) 大葱移栽机
CN204929638U (zh) 大蒜夹持输送机构
CN211129233U (zh) 一种林业栽植用起苗装置
CN218125435U (zh) 一种艾草种植用育苗移栽装置
CN208357244U (zh) 去除种籽中杂质的清理部件
CN105191554B (zh) 倾斜输送水平夹持式钵苗分苗装置
CN205921928U (zh) 背挂式马铃薯残膜回收装置
CN205105678U (zh) 一种用于收获机的链耙
CN109548441A (zh) 一种小籽粒精播机用播种料放置装置
CN211379139U (zh) 一种双通道式水耕植物株距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15

Address after: 241080 Anhui province Wuhu City mount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E Xi Road No. 16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7712 Shaxi Village, Heye Town, Shuangfeng County,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Sund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2

Address after: 415900 No.1 Zhonglian Avenue, Huangfu community, zhumushan street, Hanshou County,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Zoomlio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41080 Anhui province Wuhu City mount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E Xi Road No. 16

Patentee before: ZOOMLION HEAVY MACHINER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5100 Guanxi Town, Dingcheng District,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plant 13, south of baijiaping Road, east of Puyuan Avenue, Changde high tech Zone)

Patentee after: Hunan Zoomlio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5900 No.1 Zhonglian Avenue, Huangfu community, zhumushan street, Hanshou County,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Zoomlio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