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67877A - 编织织物的方法,该方法编织的近于网形的织物和编织机 - Google Patents

编织织物的方法,该方法编织的近于网形的织物和编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67877A
CN106367877A CN201610592946.0A CN201610592946A CN106367877A CN 106367877 A CN106367877 A CN 106367877A CN 201610592946 A CN201610592946 A CN 201610592946A CN 106367877 A CN106367877 A CN 106367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weft
shed open
profil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29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67877B (zh
Inventor
安德鲁斯·施纳贝尔
卡斯滕·西伯特
詹斯·伊格纳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o Tao Bill Bayreuth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o Tao Bill Bayreuth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o Tao Bill Bayreuth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Tao Tao Bill Bayreuth Ltd By Sha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67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7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67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7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1/00Loo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weaving chenille yarn; Details peculiar to these looms
    • D03D41/004Looms for three-dimensional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C13/02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independent drive motors
    • D03C13/025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independent drive motors with independent frame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7/00Leno or similar shedding mechanisms
    • D03C7/06Mechanisms having eyed needles for moving warp threads from side to side of other warp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9/00Healds; Heald frames
    • D03C9/02Heal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1/00Loo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weaving chenille yarn; Details peculiar to these loo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1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1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 D03D47/16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by a gripper needle entering the shed empty and drawing the weft as it retrac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70Devices for cutting weft threads

Abstract

用于在织机上使用经纱和交织的纬纱来编织织物的方法,织机包括经纱运送单元、用于移动经纱以形成梭口的综丝、沿竖直路径竖直地移动每根综丝的机构、将每根纬纱插入在梭口中并沿纬轴线在给定的位置处释放纬纱的纬纱插入装置和将纬纱运送到纬纱插入装置的纬纱运送装置,对于至少两次连续的投梭,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开放梭口;b)通过纬纱插入装置对通过纬纱运送装置提送的纬纱的第一端部进行投梭;c)沿纬轴线将纬纱牵拉到梭口中;d)沿纬轴线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处释放纬纱;e)从梭口收回插入装置;以及f)对纬纱进行打纬,其中,在步骤c)期间,通过将经纱的预先确定的组中的经纱移动到半关闭的位置,梭口围绕所插入的纬纱被关闭。

Description

编织织物的方法,该方法编织的近于网形的织物和编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织机上使用经纱和交织的纬纱编织织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这种方法编织的近于网形的织物,以及一种用于通过这种方法编织近于网形的织物的编织机。
背景技术
在复合织物制造领域中,已知通过对织物的经纱和纬纱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得到所谓的“3D制品”。例如,在航空器和汽车工业领域中,具有以接近于复合结构的最终形态的形态来制造该复合结构的需求,以节省诸如碳之类的贵的材料,并且避免编织大量的之后将从最终织物移除并抛弃的材料。
通常,制造者限定了织物的待建立立体图案所在的部分。之后,他们在这些部分中牵拉增强的纬纱,该纬纱之后被切割以适应最终制品的形状。制品的被切除的部分被浪费并且可能包括大量的贵材料,该贵材料例如包括由碳、凯夫拉(注册商标)、玻璃等制成的增强的纤维。一旦切割了织物以适应其最终形状,该织物通常被安置在模具之内,在该模具内以添加的树脂对该织物进行热固化。
在传统的织机中,纬纱被牵拉到开放的梭口中并且延伸贯穿织物的宽度。这种已知的织机不灵活,因为纬纱以固定的长度插入在整个织物中。
为了节省某些材料,WO-A-2013/104056教导了编织增强纤维的空白处。完整的织物包括增强的经线,并且这些线中的一部分之后被切除,使得没有完全避免材料浪费。
EP-A-2 531 639说明了如何添加纬线以在织物上得到图案。所添加的纬线是连续的,并且所需的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技术是基于针的,这很复杂。
EP-A-2 832 906公开了一种用于编织织物的方法,该织物具有短长度的纬线和必须被切除的非编织侧部。如果使用高速织机,短的纬纱可能相对于经纱被不准确地定位。
另一方面,根据FR-A-2 902 444已知使用电动致动器以驱动编织机的综丝并且取决于由编织者提供的参数来适应梭口。纬纱被认为延伸贯穿织物的宽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一种新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该新方法使得能够对近于网形的织物进行有效的编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材料浪费。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织机上使用经纱和交织的纬纱来编织织物的方法,该织机包括经纱运送单元、用于移动经纱以形成梭口的综丝、用于沿竖直路径竖直地移动每根综丝的机构、用于将每根纬纱插入梭口中并且沿着纬轴线在给定的位置处释放纬纱的纬纱插入装置、以及用于将纬纱运送到纬纱插入装置的纬纱运送装置。对于至少两次连续的投梭,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开放梭口;
b)通过纬纱插入装置对通过纬纱运送装置提送的纬纱的第一端部进行投梭;
c)沿着纬轴线将纬纱牵拉到梭口中;
d)沿着纬轴线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处释放纬纱;
e)从梭口收回插入装置;以及
f)对纬纱进行打纬。
在步骤c)期间,通过将预先确定的经纱的组中的经纱移动到半关闭的位置,梭口围绕所插入的纬纱关闭。
由于本发明,部分关闭的梭口,即在处于半关闭位置的经纱的组的水平位置处的梭口,使得能够在纬纱的沿着纬轴线的平移运动期间导引该纬纱,即使该纬纱已被切割到相对短的长度以仅在织物的总体宽度的一部分上安装在梭口之内。特别地,当所插入的纬纱被牵拉到梭口中时,处于半关闭位置的经纱可从该所插入的纬纱的上方和/或下方接触该纬纱。此外,处于半关闭位置的经纱也可使得能够在纬纱平移的运动期间通过该纱上的摩擦力来张紧该纬纱。半关闭位置被定义为下述的位置:在该位置,经纱的预先确定的组中的分别属于上梭口和下梭口的两根经纱被竖直地分隔一距离,该距离小于或等于纬纱的标称直径的1.5倍,优选地,小于或等于该直径的1.2倍。
本发明使得能够以任何所期望的长度切割纬纱并且能够沿着织物的宽度在任何给定的位置处投下或释放该纬纱,如果必要的话从一次投梭到另一次该长度被调节,从一次投梭到另一次该位置也是可调节的。因此,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得到强大的通用性,该方法使得能够制造近于网形的织物,在该织物中增强的纬纱被切割到其实际有用的长度,其中没有浪费或者有非常轻微的材料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但非强制性的另外的方面,本发明的方法可包括以任何可容许的技术配置采用的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数个:
-在步骤c)期间,通过单独的致动器对围绕纬纱的梭口实施关闭,每个单独的致动器沿一根综丝的互逆的路径控制该一根综丝的位置并且控制相对应的梭口开放角度。
-在步骤c)期间,取决于纬纱沿纬轴线的位置逐渐地沿着该纬轴线对围绕纬纱的梭口进行关闭。
-步骤c)包括以下基本步骤:c1)沿纬轴线将纬纱牵拉到梭口中,直到牵拉到第一轴向位置;c2)将纬纱夹在纬纱运送单元中;c3)以预先确定的长度切割纬纱;c4)进一步沿纬轴线将所切割的纬纱牵拉到梭口中,直到牵拉到第二轴向位置;而在基本步骤c1)期间和/或在基本步骤c4)期间对围绕纬纱的梭口进行关闭。
-在基本步骤c1)期间,梭口围绕至少在切割器件附近的纬纱被关闭,在基本步骤c3)中使用该切割器件。
-替代性地,先于步骤b),纬纱被切割为预先确定的长度。
-在步骤c)期间,梭口至少围绕纬纱的第二端部被关闭,该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反。
-方法包括补充步骤g),该补充步骤在步骤e)与步骤f)之间实施并且在于对经纱的预先确定的组中的至少一部分重新开放梭口。
-对于每次投梭,每根综丝沿其互逆的路径的位置基于预先确定的廓线来控制,该廓线在以下廓线中的至少两个之间选定:
-基于第一通用廓线的第一廓线,该第一廓线逐渐地从完全关闭的部分延伸至完全开放的位置,之后回到完全关闭的位置,
-基于第二通用廓线的第二廓线,该第二廓线逐渐地从完全关闭的位置延伸至开放的位置,之后到半关闭的位置,最终回到完全关闭的位置,
-基于第三通用廓线的第三廓线,该第三廓线逐渐地从完全关闭的位置延伸至开放的位置,之后到半关闭的位置,之后到开放的位置,最终回到完全关闭的位置。
-每个预先确定的廓线被代表该廓线与相对应的通用廓线的偏差的至少一个参数所限定。
-在连续的投梭期间,累积总长度小于织物宽度的至少两根纬纱被插入在梭口之内,并且在步骤d)期间,所述至少两根纬纱沿着纬轴线在不同位置处被释放,其中在这些位置之间没有重叠。
-为了编织包括不同的叠置的纬纱层的织物,这些层通过同时地将叠置的纬纱插入到叠置的梭口中或者通过连续地将纬纱插入到连续的梭口中以及通过由扎束经纱来使这些纬纱的组交织以形成堆叠的纬纱而得到,对每次投梭调节叠置的纬纱的位置、长度并且可能地调节堆叠的纬纱的数量。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近于网形的织物,该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并且通过上文所确认的方法来进行编织,该织物包括具有比织物的宽度小的总长度的至少一根纬纱以及具有不同长度的叠置的纬纱的不同的层。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上文所确认的方法来编织近于网形的织物的编织机。该织机包括经纱运送单元、用于移动经纱以形成梭口的综丝、用于沿着竖直路径竖直地移动每根综丝的机构、用于将每根纬纱插入在梭口中并且沿纬轴线在给定的位置处释放纬纱的纬纱插入装置、用于将纬纱运送到纬纱插入装置的纬纱运送装置、可编程夹装置、以及包括致动器的可编程机构,该可编程夹装置用于在步骤b)捡拾纬纱的第一端部、在步骤c)将纬纱牵拉到梭口中以及在步骤d)沿着纬轴线在任何预先确定的位置处释放纬纱,该可编程机构用于在步骤c)期间沿着纬轴线在任何预先确定的位置处围绕所插入的纬纱对梭口进行半关闭。
有利地,该编织机还包括可编程切割装置,可编程切割装置用于对每次投梭以限定的长度切割每根纬纱。
附图说明
基于与附图对应以及作为不限制本发明的客体的说明性示例给出的以下说明,本发明将被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编织机的局部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编织机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步骤期间的局部透视图,
图3至图6和图8是类似于图2的、用于本发明的第一方法的后续步骤的透视图,
图7是沿图6的平面VII的剖视图,
图9至图11是用于控制图1的织机中的综丝的数个廓线的示意性视图,
图12和图13是分别类似于图5和图6的、用于本发明的第二方法的透视图,
图14至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编织机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连续步骤期间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在根据图1示出的类型的织机上实施本发明的方法。使用该织机2来将一些经纱412和414与一些纬纱61和62编织在一起。
在图1中,织机2限定出单个的梭口S1,但还可用限定出两个叠置的梭口S1和S2(如图14至图17所示)的织机来实施本发明。
经纱来自包括纱卷10的纱架8,该纱卷将经纱材料供应至织机。替代性地,可使用经轴架代替纱架8。纱架8或经轴架形成用于织机2的经纱运送单元。经纱由聚酯、聚酰胺或另一相对廉价的热塑性材料制成。替代性地,经纱可由玻璃、碳或另一更精细的材料制成。
纬纱通过纤维增强或由纤维制成,纤维诸如为碳、凯夫拉、芳族聚酰胺或玻璃纤维。在该示例中,纬纱比经纱4更精细和昂贵。
提花织物梭口形成机构12控制多根综丝14,每根综丝设有用于对来自纱架8的各自的经纱进行引导的综眼16。图1仅示出了六根综丝和六根经纱,但在实践中,织机2包括数千根经纱和综丝14。每根综丝连接相到对应的索带18,该索带属于综20。每根索带18被提花织物梭口形成机构12的电动致动器单独地驱动。未呈现出的位于综丝14下方的弹性装置在这些综丝的每一根上施加定向为向下的作用力。因此,梭口形成机构12使得能够沿着竖直互逆的路径控制每根综丝14的竖直位置以及相对应的梭口开放角度,该竖直互逆的路径由图1中的双箭头A1表示。
这使得能够形成梭口S1,梭口S1被设计成容纳一根纬纱61。梭口S1被限定在上经纱412与下经纱414之间。
X指示织机2的纵向轴线,该纵向轴线平行于在该织机上进行编织的织物F的长度。Y指示织机2的横向轴线,该横向轴线平行于织物F的宽度。梭口S限定出纬轴线Y1,该纬轴线平行于轴线Y并且纬纱61沿着该纬轴线插入梭口S之内。
使用一个剑杆21以将纬纱61牵拉到梭口S1中并且牵拉到梭口S1之内。
剑杆21设有终端夹24,该终端夹适于夹紧经纱61的端部。
属于纬纱运送单元28的纱卷26供应经纱61。
根据本发明的未呈现出的可选特征,织机2可包含一组不同的纱卷,每个纱卷包括具有给定类型的增强纤维(如碳、凯夫拉、芳族聚酰胺或玻璃)的纬纱或具有不同的标称直径的纬纱。于是,纬纱运送单元28还包括纬纱选择器,以在编织期间为每次投梭运送所需的纬纱61和62。
纬纱运送单元28还包括位于纱卷26与梭口S1之间的切割器件或剪30。纬纱运送单元28还设有呈夹31的形式的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能够将纬纱61提送到剑杆21。这种夹31包括两个光滑的能在开放位置与阻塞位置之间移动的颚板312和314,该开放位置使得纬纱能够沿着纬轴线Y1进行移动,在该阻塞位置,这两个颚板防止这种移动。出于简化的目的,夹31仅在图1中呈现。
使用织轴32以卷绕在织机2上进行编织的织物F。
剑杆21被未呈现出的驱动装置驱动沿着轴线Y1平移,该驱动装置例如包括电动致动器。
织机2还包括筘34,该筘被未呈现出的筘座机构驱动以对所插入的纬纱61打纬。
在其它部件之中使用电子控制单元40以驱动提花织物梭口形成机构12、纬纱运送单元28的切割器件30和保持夹31、筘34的未呈现出的筘座机构、剑杆21的未呈现出的驱动装置和该剑杆的夹24。单元40经由电缆或无线连接件连接到所有这些受控的致动器,出于简化的目的,该电缆或无线连接件未在图1中呈现。
使用存储器单元42以存储关于设计和待在每次投梭使用的用于编织织物F的材料类型的参数。某些其它与综丝14的梭口开放和关闭移动相关的参数可被存储在控制单元40的库中。存储在存储器42和/或单元40的库中的数据尤其使得能够通过提花织物梭口形成机构12的电动致动器对综眼16的竖直位置进行精确的控制。特别地,可基于在对织物F进行编织期间对每次投梭限定的廓线来控制每个综眼16的位置。
图9至图11示出了这种廓线。
在这些附图中的每一个中,横轴表示织机2的主轴在投梭期间的旋转角度。该旋转角度在投梭期间从0°行进到360°。该旋转角度表示在投梭期间过去的时间。因此在图9至图11中也可根据时间来表示廓线。在这些图中,z表示综丝4的综眼16的高度。在该轴上,0与经纱的横剖面π0相对应。在打纬之后,经纱从横剖面上移或下移,以形成所期望的用于考虑到待编织的图案的下一次投梭的梭口。
在图9中,呈现出了通用的正O型廓线G1+,该廓线大致与在=0°处的初始位置P1与在=360°处的最终位置P2之间的半圆形路径相对应,在该初始位置,相对应的经纱处于横剖面π0中,在该最终位置,经纱也处于横剖面π0中,该最终位置与梭口的完全关闭位置相对应。在这两个位置P1与P2之间,通用的廓线G1+经过约等于180°的第三点Pmax,在该第三点处,高度z具有与梭口的最大完全开放位置相对应的最大值ZG1。
该通用廓线G1+对于上梭口是正的。相对于横轴与通用廓线G1+对称的负通用廓线G1-被用于下梭口。
当廓线Q1+基于通用廓线G1+时,可通过该廓线Q1+相对于该通用廓线的偏差来限定该廓线Q1+。特别地,可通过廓线Q1+相对于最大幅值ZG1的差值dA1来限定该廓线的最大幅值ZQ1。此外,可在点Pmax与点Qmax之间限定角度偏移d 1,在该点Qmax处廓线Q1+到达其最大幅值ZQ1。因此,可限定基于通用廓线G1的、具有不同的值dA1与d 1的不同廓线Q1+。
相似地,下廓线Q1-可基于通用廓线G1-,并且由与偏差dA1与d 1相似的偏差所限定。
图10示出了P形的通用廓线G2。该通用廓线如同对图9所限定的从第一位置P1延伸至第二位置P2。通用廓线G2+包括在最大高度ZG2处的第一平坦部和在高度ZG2'处的第二平坦部,该最大高度与开放的梭口位置相对应,该高度ZG2'相对于横剖面π0低于高度ZG2。几乎竖直的过渡部将这两个平坦部连接。该通用廓线G2+用于控制上经纱。
相对于横轴与通用廓线G2+对称的另一通用廓线P2-被用于控制下经纱。
基于通用廓线P2+的廓线Q2+通过其相对于该通用廓线的偏差来限定,该偏差由用于该廓线的代表性点的幅值差dA1和dA2以及角度差d 1和d 2来限定。如同图9中地来限定dA1和d 1。dA2被限定为廓线Q2+的第二平坦部的高度ZQ2'与高度ZG2'之间相对于平面π0的高度差。d 2被限定为廓线G2+到达高度ZG2'所在的点与廓线Q2+到达高度ZQ2'所在的点之间的角度差。
同一方式可用于负廓线Q2-和G2-。
图11中呈现出的通用廓线G3+总体上是C形的并且包括第一平坦部,该第一平坦部处于大致等于高度ZG2的最大高度ZG3处并且与梭口的开放位置相对应。通用廓线G3+还包括第二平坦部,该第二平坦部处于大致等于高度ZG2'的高度ZG3'处并且与梭口的半关闭位置相对应。最后,通用廓线G3+包括处于靠近高度ZG3并且高于高度ZG3'的第三高度ZG3”处的第三平坦部或高的部分。高度ZG3也与梭口的开放位置相对应。由于三个竖直偏移dA1、dA2和dA3以及三个角度偏移d 1、d 2和d 3,基于通用廓线G3+的廓线Q3+通过其相对于该通用廓线的偏差来限定。如同图10中地来限定dA1、dA2、d 1和d 2。dA3被限定为廓线Q3+的第三平坦部的高度ZQ3”与高度ZG3”之间相对于平面π0的高度差。d 3被限定为廓线G3+到达高度ZG3”所在的点与廓线Q3+到达高度ZQ3”所在的点之间的角度差。
相似地,相对于横轴与通用廓线G3+对称的通用负廓线G3-可被限定并且用作用于实际的负廓线Q3-的基准。
偏差参数dA1、dA2、dA3、d 1、d 2和/或d 3被限定用于每次投梭以及用于每根综丝,以精确地控制梭口S1和S2。
图2至图8中在织机2上呈现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法。图2呈现出了在投梭开始时的织机。剑杆21在梭口S1之外,该梭口形成在上经纱412的层与下经纱414的层之间,该上经纱的层和下经纱的层分别在横剖面π0的上方与下方延伸。纬轴线Y1被包括在平面π0之内。
在图2的配置中,夹24在梭口S1的外部,处于开放组态。在每次投梭的开始,剑杆1的驱动装置和切割器件30接收来自电子控制单元40的指令,该指令是关于待插入梭口S1之内的纬纱61的长度L61和该纬纱沿着织物F的宽度W的位置,该宽度平行于轴线Y和Y1。此外,剑杆21的驱动装置接收关于剑杆21的尤其就最大速度与加速度而言的线性位移廓线的指令。实际上,这些参数可取决于待使用的纬纱的类型而变化。
在图3的配置中以及如箭头A2所示,剑杆21按照接收到的来自电子控制单元40的位移廓线指令在梭口S1之内朝向纬纱61的自由端部612移动,该纬纱被未呈现出的保持装置保持就位在纬纱运送单元28之内。
在图4的配置中,夹24到达了端部612并且在纬纱61的该部分上闭合,以使得该夹捡拾该端部612。
之后,如图5的箭头A3所示,相比于图3的移动,剑杆21沿相反的方向被驱动,使得之前在织物F的整个宽度W上穿过了梭口S1的夹24回到梭口S1之内,并且将纬纱61沿纬轴线Y1牵拉到梭口中。
在该移动期间,纬纱运送单元28的保持装置释放,以使得纬纱61可自由地沿着轴线Y1移动。
当纬纱61的端部612与剪30之间的距离等于在给定的投梭中对纬纱61限定的预先确定的长度L61时,剑杆21停止其沿着轴线Y1的平移运动,并且纬纱运送单元28的保持装置被驱动以夹持纬纱。如图5所示,之后,剪30被驱动以将纬纱61切割为长度L61。
61'指示在对剪30进行驱动之后、纬纱的保留在纬纱运送单元28中的以准备下次投梭的部分。
之后,剑杆21再次开始沿箭头A3的方向移动,使得夹24进一步地将所切割的纬纱61牵拉到梭口S1中。
换言之,从图4的占据位置(在该位置处,夹24的颚板捕获纬纱61的端部612)开始,剑杆21沿轴线X1将纬纱移动到第一轴向位置,图5呈现出了该第一轴向位置,在该第一轴向位置处,纬纱61被纬纱运送单元28的保持装置保持就位。之后,在纬纱在该第一位置被切割之后并且从该第一位置开始,剑杆21进一步沿轴线Y1将所切割的纬纱牵拉到梭口中,直至牵拉到第二轴向位置,图6呈现出了该第二轴向位置。
在插入期间,经纱的组G4被引领到半关闭的位置,在该位置处该组G4的所有上经纱412朝向平面π0向下地移动,而该组G4的所有下经纱414朝向平面π0向上地移动,以使纬纱到达图6的第二轴向位置。换言之,梭口S1在纬纱的组G4的水平位置处围绕纬纱61关闭。
如图7所示,考虑包含轴线Y1的竖直平面P1。限定出区域Z,该区域从平面P1沿轴线X延伸少于1cm。
在该配置中,如图7所示,在区域Z之内在组G4中的上经纱412与部经纱414之间测量的竖直距离d4,与纬纱61的标称外径D61具有同一数量级。比值d4/D61被选择成小于或等于1.5,优选地小于或等于1.2。在实践中,优选地,当可能时,比值d4/D61被选择成小于1。
这使得能够围绕已经接合在梭口S1之内的纬纱61建立两个导引层GL1和GL2,这两个导引层分别由经纱组G4的上经纱412和下经纱414构成,经纱组G4的上经纱412和下经纱414使得梭口围绕纬纱61关闭。导引层GL1和GL2大体上彼此平行。换言之,在半关闭部分中的上经纱412和下经纱414大体上平行。“大体上平行”意味着层GL1和GL2转向小于10°,优选地小于5°。
导引层GL1和GL2是有用的,因为所切割的纬纱61不能被纬纱运送单元28竖直地保持,因为该纬纱的与端部612相反的第二端部614与纬纱611的仍留存在纬纱运送单元28之内的部分61'分离。此外,取决于所切割的纬纱61相对于轴线Y1的横向移动,上经纱412和/或下经纱414可从该插入的纬纱的上方和/或下方接触在梭口S1之内移动的所切割的纬纱61并且导引该纬纱。
此外,比值d4/D61能够被选择成使得当所切割的纬纱61从第一轴向位置到第二位置被牵拉到梭口S1中时在该纬纱上施加摩擦作用力,以使得对所插入的纬纱进行张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比值d4/D61被选择成小于或等于1。
有利地,在投梭期间,纱组G4的界定是可变的。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纬纱61沿纬轴线Y1移动,可逐渐地沿该轴线对围绕纬纱61的梭口S1进行关闭,以使得半关闭的梭口沿着该轴线跟随纬纱61。
在开始时以及当纬纱61处于图6的第二轴向位置时,纱组G4包括位于剪30附近(即经纱61的梭口S1的进入区域中)的经纱。
之后,当所切割的纬纱61沿轴线Y1朝向梭口S1的离开区域跟随剑杆21时,纱组G4的界定改变,使得大多数所切割的纬纱61在上文提及的第二位置之后全部在梭口S1之内沿该纬纱的行进路径保持位于两个导引和潜在摩擦层GL1与GL2之间。
仅一旦夹24朝向梭口S1的离开区域行进越过了经纱412或414时,该经纱可属于纱组G4。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变型,在被夹24捡拾之前,经纱61可被切割到所期望的或预先确定的长度L61。于是,不需要使用上文所提及的第二轴向位置,并且所切割的纬纱可被连续地牵拉到梭口S1中并且在其之内,而梭口围绕插入的和移动的纬纱61逐渐地关闭。
根据该方法的另一变型,梭口不逐渐地关闭,而是经纱的组G4在步骤c)结束时或者在步骤c4)结束时同时被引领到半关闭的位置。
剑杆21和所切割的纬纱61沿箭头A3的方向的平移移动继续直至当纬纱61沿轴线Y1到达预先限定的第三位置时,该第三位置与该纬纱沿织着物F的宽度W所期望的位置相对应。实际上,该第三位置被电子控制单元沿着轴线Y1转换为在0°到360°之间的位置角α,在该位置角处,夹24被构想成释放纬纱61的端部612。图10和图11呈现出了角α,该角α是比经纱被引领到半关闭位置所对的角度更大的角度。可考虑角α在0°到360°之间的不同位置。
在图8的示例中,纬纱61在被插入到梭口中之前被引领沿着轴线Y1越过另一纬纱。一旦释放了端部612,剑杆21与其夹24从梭口S1撤回。之后,使用筘34以将纬纱61朝向织物F的其余部分推动,并且因为该纬纱从之前插入的纬纱偏移,这两根纬纱沿着平行于轴线Y和Y1的轴线YW彼此对齐。
为了对围绕纬纱61的梭口S1实现关闭,如上文所说明的,可使用不同的正廓线Q1+、Q2+、Q3+以及相对应的负廓线Q1-、Q2-、Q3-。相似地,上文所提及的第一轴向位置、第二轴向位置和第三轴向位置针对每次投梭取决于经纱长度L61和该经纱沿轴线Y的预期位置均是可调节的。
廓线Q1+和Q1-被用于不属于纱组G4的经纱。
在纱组G4中,可使用基于通用廓线G2的廓线Q2+,该通用廓线具有等于距离d4的一半的高度ZG2'。对每根经纱412沿着纬纱方向设置参数dA1、d 1、dA2和d 2,以对组G4之内的围绕纬纱61的梭口S1实现逐渐的关闭。相似地,廓线Q2-被用于纬纱414。
替代性地或以组合的方式,还能够使用廓线Q3+和Q3-,该廓线意味着在纬纱61在被该廓线涉及的每根经纱的水平位置处通过之后,重新开放梭口。这里再次地,参数dA1、d1、dA2、d 2、dA3、d 3使得梭口能够沿着轴线Y1逐渐地关闭和重新开放。
当廓线Q3+或Q3-被用于经纱412和414时(在打纬之后该经纱将保持未与纬纱61编织),梭口在打纬之前被筘34轻微地重新开放,这有利于纬纱61沿轴线X移动,因为,由于高度ZQ3”大于直径D61的一半,所以与组G4的经纱412和414没有摩擦力来减慢该移动。
分别基于通用廓线G1+、G1-、G2+、G2-、G3+和G3-的廓线Q1+、Q1-、Q2+、Q2-、Q3+和Q3-可对每次投梭进行组合,即用于每根纬纱61进行插入。
对至少两次连续的投梭实施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在实践中,对若干次投梭实施该方法,该若干次投梭与织物F的包含纬纱61所在的区域相对应。
考虑图8的配置,其中可分别以标记W1、W2、W3、W4和W5来辨别五根纬纱。这些纬纱以该顺序被连续地引入到梭口S1中。在该示例中,纬纱W4和W5沿轴线YW对齐。图8示出了三十根经纱,该三十根经纱各自以标记a1、a2、…ai、…a30来辨别。
下方的表格1示出了在与插入纬纱W1至W5相对应的五次投梭期间对在0到30之间的整数i用于每根经纱ai的通用廓线。
该表示出了可取决于针对每根纬纱待获得的最终配置而使用不同的通用廓线。此外,这些通用廓线中的每个均适用如上文所说明的偏差参数dA1、dΔ1…,以将梭口S1调节到每根纬纱61的实际长度L61和直径d61。
图8还示出了:在两次连续的投梭期间被插入梭口S1中的纬纱W4和W5已被释放并且沿轴线YW位于不同位置处,在这两个位置之间没有重叠。换言之,经纱W4和W5沿轴线YW从彼此偏移。此外,该纬纱的累积总长度(即长度L61与纬纱W4的长度的加和)小于宽度W。
在图12和图13中呈现出的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法中,如图12的箭头A3所示,纬纱61被牵拉到梭口S1中,而一些经纱412和414来到其关闭位置并且形成纱组G4,也如图12所示。组G4位于剪的附近,但是替代地,如同对任何其它实施例,可随后对梭口进行关闭。随着剑杆21移动到梭口中,纱组44的纱412和414的数量逐渐地增加,以跟随梭口S1中的纬纱61,直至图13的配置,其中剑杆21沿轴线Y1停在下述的位置:该位置取决于纬纱61的所期望的长度L61。在该配置中夹31和剪30被连续地驱动以夹持纬纱61并且对其切割。因此,该方法与第一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夹持并且切割纬纱61之前对围绕该纬纱的梭口S1进行关闭。如在上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法中,也在对纬纱61进行切割之后对梭口进行关闭。这不是强制性的。
在图14至图17中呈现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剑杆21和22以将两根纬纱61和62牵拉到两个叠置的梭口S1和S2中。可在双梭口织机上对至少两次连续的投梭实施该方法,在实践中可在双梭口织机上对相对大量的投梭实施该方法。
该方法的图14与第一方法的图2相对应。两根纬纱被纬纱运送单元28所保持。在图15的配置中,剑杆21和22的夹24分别通过纬纱61和62的端部612和622对该纬纱61和62进行捡拾。如图16的箭头A3所示,之后剑杆21和22将纬纱61和62牵拉到梭口S1和S2之内。图16示出了纬纱62的所期望的长度L62短于纬纱61的所期望的长度L61。因此,在图16中呈现出的位置之前纬纱62已被切割,而纬纱61在该位置被切割。在该位置,剑杆22的夹24释放纬纱62的端部622,而剑杆21的夹24仍夹持纬纱61的端部612。
如图16所示,经纱的第一组G4被引领到围绕纬纱61的半关闭的位置,而经纱的第二组G4'被引领到围绕纬纱62的半关闭的位置。换言之,梭口S1和S2围绕纬纱61和62在经纱组G4和G4'的水平位置处关闭。这些位置也被保持在图17的配置中。
如图17所示,纬纱61沿着纬轴线Y1被牵拉一距离,该距离长于纬纱62沿着轴线Y2被牵拉的距离,以使得即使该纬纱各自的第二端部614和624大致竖直地对齐,纬纱61和62的第一端部612和622仍沿着织物F的宽度的方向偏移。
图14至图17的方法使得能够通过同时地将叠置的纬纱61和62插入到叠置的梭口S1和S2中并且通过与在连续的投梭之间所生成的经纱的廓线相似地改变梭口分布,来建立具有不同的叠置的纬纱的层的织物F。
根据在图14至图17中示出的可选的方式,该方法使得在织物F之内能够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叠纬纱。在该方法中,两根纬纱61和62同时被插入到两个梭口S1和S2中,以使得可在两次连续的投梭之内建立堆叠的四根纬纱。这些堆叠的纬纱被经纱所扎束,这里使用该经纱作为扎束纱。如图14至图17所示,可由少于四根纱(例如两根纱)来构成堆叠的纬纱。
因此,取决于织物F的所期望的图案,如由位置角α所限定的,对每次投梭可沿织物的宽度调节堆叠的纬纱的位置。还可单独地调节叠置的纬纱的长度L61和L62,并且可能地调节堆叠的纬纱的数量。
还能够在本发明的前两个方法中使用堆叠的纬纱。
在任何情况下,可对每次投梭调节叠置的纬纱沿纬轴线Y1、Y2的位置和该纬纱各自的长度。
在附图中,纬纱的横截面是圆形的。然而,该纬纱可以是扁平的或者具有任何其它所期望的横截面。如果该横截面不是圆形的,相对于该横截面的最大竖直尺寸限定出距离d4,以限定组44的经纱的半关闭位置。也使用该值d4以对廓线Q2+、Q2-、Q3+或Q3-确定偏差设置参数dA2或dA3。
上文所提及的优选实施例使用了提花织物电动梭口形成机构12。然而,本发明还可与其它种类的梭口形成机构一起被使用,该梭口形成机构尤其是通过综框一起控制一些预先确定的经纱的组的梭口形成机构。
当纬纱插入装置由一个或数个取料剑杆构成时在上文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还可与其它种类的插入装置一起被使用在尤其是喷气织机或喷水织机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剑杆头的夹24由能量源经由电缆提供动力。替代性地,在夹24的水平位置处可使用其它类型的致动器,尤其是具有嵌入式蓄能器的致动器。可通过无线技术来操作该夹。
此外,每根纬纱在织物F之内的位置可沿着横向轴线Y通过将该纬纱与相邻的经纱粘合或热固来固定。
在本发明使用一个或两个剑杆和一个或两个梭口的情况下在上文对本发明进行描述。替代性地,可使用多于两个的剑杆和多于两个的梭口。
即使通用廓线G1+、G1-、G2+、G2-、G3+和G3-明显地适于本发明,仍可将其它廓线类型用于纱组G4和G4'。此外,在这些廓线中使用的高度比例和时间比例,或者角度比例可适于对织机2所期望的制作技术(cinematics)。
替代性地,实际廓线Q1+、Q1-、Q2+、…相对于相对应的通用廓线G1+、G1-、G2+、…的偏差由单个参数或至少三个参数来限定。
上文中所述的实施例和替代性实施例能够被组合,以产生本发明的新的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织机(2)上使用经纱(412,414,422,424)和交织的纬纱(61,62,W1-W5)来编织织物(F)的方法,所述织机包括:
-经纱运送单元(8);
-用于移动经纱以形成梭口的综丝(14);
-用于沿竖直路径竖直地移动(F1)每根综丝的机构(12);
-用于将每根纬纱插入在梭口(S1,S2)中并且沿着纬轴线(Y1,Y2)在给定的位置处释放所述纬纱的纬纱插入装置(21,22);以及
-用于将纬纱(61,62,W1-W5)运送到所述纬纱插入装置的纬纱运送装置(28),
对于至少两次连续的投梭,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开放所述梭口(S1,S2);
b)通过所述纬纱插入装置(21,22)对通过所述纬纱运送装置(28)提送的纬纱(61,62,W1-W5)的第一端部(612,622)进行投梭;
c)沿着所述纬轴线(Y1,Y2)将所述纬纱牵拉(A3)到所述梭口中;
d)沿着所述纬轴线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处释放所述纬纱;
e)从所述梭口收回插入装置;以及,
f)对所述纬纱进行打纬,
其中,在步骤c)期间,通过将经纱的预先确定的组(G4,G4')中的经纱(412,414,422,424)移动到半关闭的位置,所述梭口围绕所插入的纬纱(61,62)被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期间,通过单独的致动器对围绕所述纬纱(61,62,W1-W5)的梭口实施关闭,每个单独的致动器沿一根综丝(14)的互逆的路径(F1)控制该一根综丝的位置并且控制相对应的梭口开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期间,取决于所述纬纱沿所述纬轴线(Y1,Y2)的位置逐渐地沿着该纬轴线对围绕所述纬纱(61,62,W1-W5)的梭口进行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c1)沿着所述纬轴线(Y1,Y2)将所述纬纱(61,62,W1-W5)牵拉(A3)到所述梭口(51,52)中,直至牵拉到第一轴向位置;
c2)将所述纬纱夹在所述纬纱运送单元(28)中;
c3)以预先确定的长度(L61,L62)切割所述纬纱;
c4)进一步沿所述纬轴线将所切割的纬纱牵拉(A3)到所述梭口中,直至牵拉到第二轴向位置;
以及其中,在基本步骤c1)期间和/或在基本步骤c4)期间对围绕所述纬纱(61,62)的梭口进行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基本步骤c1)期间,所述梭口围绕至少在切割器件(30)附近的纬纱被关闭,在基本步骤c3)中使用该切割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先于步骤b),所述纬纱(61,62)被切割为预先确定的长度(L61,L62)。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期间,所述梭口至少围绕所述纬纱(61,62,W1-W5)的第二端部(614,624)被关闭,该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612,622)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补充步骤g),该补充步骤在步骤e)与步骤f)之间实施并且在于:
g)对所述经纱(412,414,422,424)的预先确定的组(G4,G4')中的至少一部分重新开放所述梭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每次投梭,每根综丝(14)沿其互逆的路径的位置基于预先确定的廓线(Q1+,Q1-,Q2+,Q2-,Q3+,Q3-)来控制,该廓线在以下廓线中的至少两个之间选定:
-基于第一通用廓线(G1+,G1-)的第一廓线(Q1+,Q1-),该第一廓线逐渐地从完全关闭的部分(P1)延伸至完全开放的位置(ZG1),之后回到完全关闭的位置(P2);
-基于第二通用廓线(G2+,G2-)的第二廓线(Q2+,Q2-),该第二廓线逐渐地从完全关闭的位置(P1)延伸至开放的位置(ZG2),之后到半关闭的位置(ZG2'),最终回到完全关闭的位置(P2);
-基于第三通用廓线(G3+,G3-)的第三廓线(Q3+,Q3-),该第三廓线逐渐地从完全关闭的位置(P1)延伸至开放的位置(ZG3),之后到半关闭的位置(ZG3'),之后到开放的位置(ZG3”),最终回到完全关闭的位置(P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预先确定的廓线(Q1+,Q1-,Q2+,Q2-,Q3+,Q3-)被代表该廓线与相对应的通用廓线(G1+,G1-,G2+,G2-,G3+,G3-)的偏差的至少一个参数(dA1,d 1,dA2,d 2,dA3,d 3)所限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连续的投梭期间,累积总长度小于织物宽度(W)的至少两根纬纱(W4,W5)被插入在所述梭口之内,并且在步骤d)期间,所述至少两根纬纱(W4,W5)沿着所述纬轴线(Y1)在不同位置处被释放,其中在这些位置之间没有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所述的方法,用于编织包括不同的叠置的纬纱(61,62,W1-W5)的层的织物,这些层通过同时地将叠置的纬纱插入到叠置的梭口(S1,S2)中或者通过将纬纱连续地插入到连续的梭口中以及通过由扎束经纱来使这些纬纱的组交织以形成堆叠的纬纱而得到,其中,对每次投梭调节所述叠置的纬纱的位置(α)、长度(L61,L62)并且可能地调节堆叠的纬纱的数量。
13.包括经纱(412,414,422,424)和纬纱(61,62,W1-W5)的近于网形的织物(F),其中,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对所述织物进行编织,并且所述织物包括具有比所述织物的宽度(W)小的总长度(L61,L62)的至少一根纬纱以及具有不同长度(L61,L62)的叠置的纬纱(61,62)的不同的层。
14.编织机(2),用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一项所述的方法来编织近于网形的织物,其中,所述织机包括:
-经纱运送单元(8);
-用于移动经纱以形成梭口的综丝(14);
-用于沿竖直路径竖直地移动(F1)每根综丝的机构(12);
-用于将每根纬纱插入在梭口(S1,S2)中并且沿着纬轴线(Y1,Y2)在给定的位置处释放所述纬纱的纬纱插入装置(21,22);以及,
-用于将纬纱(Y1,Y2)运送到所述纬纱插入装置的纬纱运送装置(28);
-可编程夹装置(24),所述可编程夹装置用于在步骤b)捡拾所述纬纱(61,62,W1-W5)的第一端部(611,622)、在步骤c)将所述纬纱牵拉到所述梭口(S1,S2)中以及在步骤d)沿着所述纬轴线(Y1,Y2)在任何预先确定的位置处释放所述纬纱;以及,
-包括致动器的可编程机构(12),所述可编程机构用于在步骤c)期间沿着所述纬轴线在任何预先确定的位置处围绕所插入的纬纱对所述梭口进行半关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编织机(2),其中,所述编织机包括可编程切割装置(30),所述可编程切割装置用于对每次投梭以限定的长度(L61,L62)切割每根纬纱(61,62,W1-W5)。
CN201610592946.0A 2015-07-23 2016-07-25 编织织物的方法,该方法编织的网形的织物和编织机 Active CN106367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78073.1A EP3121317B1 (en) 2015-07-23 2015-07-23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near-net shape fabric woven via such a method and weaving loom for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EP15178073.1 2015-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7877A true CN106367877A (zh) 2017-02-01
CN106367877B CN106367877B (zh) 2020-06-23

Family

ID=53765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2946.0A Active CN106367877B (zh) 2015-07-23 2016-07-25 编织织物的方法,该方法编织的网形的织物和编织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294589B2 (zh)
EP (1) EP3121317B1 (zh)
JP (1) JP6895231B2 (zh)
KR (1) KR102635459B1 (zh)
CN (1) CN10636787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0739A (zh) * 2018-04-18 2018-09-25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CN108588974A (zh) * 2018-04-18 2018-09-28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引纬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CN108642683A (zh) * 2018-07-19 2018-10-12 深圳市隆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电池的极板经纬线自动织网机器
CN109162006A (zh) * 2018-08-28 2019-01-08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平面高厚度织物的引纬机构
CN109680472A (zh) * 2019-01-16 2019-04-26 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布纬斜校正装置
CN110318140A (zh) * 2019-05-05 2019-10-11 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四步法不等层织物一体化编织的编织方法
CN110804788A (zh) * 2019-12-10 2020-02-18 利辛县富亚纱网有限公司 一种纱网生产用引针限位机构
CN111560694A (zh) * 2020-04-26 2020-08-21 青岛海西岳丰机械有限公司 平织绞织一体织机
CN113122999A (zh) * 2021-03-29 2021-07-16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寻位可变幅宽引纬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7758429A (zh) * 2024-02-21 2024-03-26 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度渐变式锦纶帘子布生产用织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07627B2 (en) 2017-03-31 2019-12-17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 dust mitigating fabric
KR102187225B1 (ko) 2019-06-13 2020-12-04 김정은 변사 마감 처리가 용이한 섬유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 형성되는 변사 마감 처리가 용이한 섬유
US11465092B2 (en) 2019-09-23 2022-10-11 The Boeing Company Particulate filter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particulates from a particulate filter
US11465091B2 (en) 2019-09-23 2022-10-11 The Boeing Company Particulate filter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particulates from a particulate filter
EP3859066B1 (en) 2020-02-03 2024-01-24 STÄUBLI BAYREUTH GmbH Weaving method and weft selector for implementing such a method
EP3875649B1 (en) 2020-03-03 2022-10-26 STÄUBLI BAYREUTH GmbH Weaving loom and method for weaving a multilayer fabric
EP3916140B1 (en) 2020-05-26 2023-10-18 STÄUBLI BAYREUTH GmbH Rapier, method for drawing in a weft yarn with such a rapier and weaving loom comprising such a rapier
KR20230072859A (ko) 2021-11-18 2023-05-25 이병호 터번용 직물지 제직기의 무늬 제조장치
KR102453130B1 (ko) * 2021-12-24 2022-10-07 재단법인 한국섬유기계융합연구원 듀얼 스프레드 토우 위사 공급장치
KR20230162323A (ko) 2022-05-20 2023-11-28 이병호 터번 제직기용 전자패턴식 무늬제조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61497B3 (de) * 2005-12-22 2006-11-02 Lindauer Dornier Gmbh Gemustertes Drehergewebe
CN101120129A (zh) * 2005-01-17 2008-02-06 泰普纺织瑞典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带状经纱和带状纬纱的方法和设备及其材料
WO2013011119A1 (en) * 2011-07-21 2013-01-24 Smit Textile S.P.A. Single-gripper weaving loom
WO2013104056A1 (en) * 2012-01-13 2013-07-18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Woven fabric preform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EP2832906A1 (de) * 2013-08-02 2015-02-04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Geweb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dessen Herstel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386B2 (zh) * 1972-11-13 1978-01-18
JPS5071961A (zh) * 1973-11-04 1975-06-14
DE29513815U1 (de) * 1995-08-29 1995-10-19 Textilma Ag Textil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Textilerzeugnissen aus Fäden
JP3704796B2 (ja) * 1996-04-15 2005-10-1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開口方法及び装置
DE19852794B4 (de) * 1998-11-16 2004-03-25 Lindauer Dornier Gmbh Steuerbare Schussfadenzubringer- und -klemmvorrichtung für Webmaschinen
FR2902444B1 (fr) 2006-06-16 2008-08-29 Staubli Faverges Sca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de type jacquard,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sur un tel metier
JP5095316B2 (ja) * 2007-09-05 2012-12-12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織機及び織機の駆動装置。
EP2251467B1 (en) * 2009-05-13 2013-08-07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weaving two fabrics, fabric adapted to be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and loom usable with such a method
DE102010007048A1 (de) 2010-02-06 2011-08-11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88131 Verfahren und Web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Geweben mit Zusatzschusseffekten
JP2015040348A (ja) * 2013-08-20 2015-03-02 東レ株式会社 織物基材とその製織方法および織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0129A (zh) * 2005-01-17 2008-02-06 泰普纺织瑞典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带状经纱和带状纬纱的方法和设备及其材料
DE102005061497B3 (de) * 2005-12-22 2006-11-02 Lindauer Dornier Gmbh Gemustertes Drehergewebe
WO2013011119A1 (en) * 2011-07-21 2013-01-24 Smit Textile S.P.A. Single-gripper weaving loom
WO2013104056A1 (en) * 2012-01-13 2013-07-18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Woven fabric preform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EP2832906A1 (de) * 2013-08-02 2015-02-04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Geweb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dessen Herstellung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0739A (zh) * 2018-04-18 2018-09-25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CN108588974A (zh) * 2018-04-18 2018-09-28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引纬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CN108642683A (zh) * 2018-07-19 2018-10-12 深圳市隆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电池的极板经纬线自动织网机器
CN109162006A (zh) * 2018-08-28 2019-01-08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平面高厚度织物的引纬机构
CN109162006B (zh) * 2018-08-28 2020-06-12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平面高厚度织物的引纬机构
CN109680472A (zh) * 2019-01-16 2019-04-26 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布纬斜校正装置
CN110318140A (zh) * 2019-05-05 2019-10-11 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四步法不等层织物一体化编织的编织方法
CN110804788A (zh) * 2019-12-10 2020-02-18 利辛县富亚纱网有限公司 一种纱网生产用引针限位机构
CN111560694A (zh) * 2020-04-26 2020-08-21 青岛海西岳丰机械有限公司 平织绞织一体织机
CN113122999A (zh) * 2021-03-29 2021-07-16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寻位可变幅宽引纬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7758429A (zh) * 2024-02-21 2024-03-26 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密度渐变式锦纶帘子布生产用织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22638A1 (en) 2017-01-26
US20190264352A1 (en) 2019-08-29
US11505881B2 (en) 2022-11-22
EP3121317A1 (en) 2017-01-25
JP6895231B2 (ja) 2021-06-30
KR20170012148A (ko) 2017-02-02
KR102635459B1 (ko) 2024-02-13
CN106367877B (zh) 2020-06-23
US10294589B2 (en) 2019-05-21
EP3121317B1 (en) 2021-01-06
JP2017025467A (ja)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7877A (zh) 编织织物的方法,该方法编织的近于网形的织物和编织机
JP2017025467A5 (zh)
CN102844482B (zh) 用于制造带有附加纬面花纹的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CN101529002B (zh) 连续角的编织系统
CN102234864B (zh) 用于三维纺织的纺织机和方法
CN101395311B (zh) 带子以及制造带子的方法和带针织机
CN102421948A (zh) 用于同时织造两个织物的方法、适于用这种方法织造的织物以及能够使用这种方法的织机
CN105531410A (zh) 用于编织3d织物的方法和装置、其3d织物物品及它们的用途
WO20131790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US20130118633A1 (en) Loom for producing woven goods or material with an incorporated cover thread
CN101529003B (zh) 三维表面编织
US10400365B2 (en) Two-dimensional fabric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H07504466A (ja) 多軸糸構造
KR20210098870A (ko) 제직 방법, 이러한 제직 방법을 구현하기 위한 위사 선택기, 및 이러한 위사 선택기를 포함하는 제직기
CN102459733B (zh) 用于在剑杆织机上引入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US11486066B2 (en) Weaving loom and method for weaving a multilayer fabric
JP6113912B2 (ja) 追加の緯糸エフェクトを有する織機で緯糸端部を挿入する方法
Hu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ovel weaving machine for 3D non crimp fabric
CZ306561B6 (cs) Způsob vytváření tkaniny a zařízení k jeho provádění
DE102007005807B4 (de) Verfahren zum Weben von Bändern und Einrichtungen für eine Bandwebmaschine
JP2010007199A (ja) 四軸織機
CN101768814A (zh) 竹玻布铺纬织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