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66299A -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66299A
CN106366299A CN201610722877.0A CN201610722877A CN106366299A CN 106366299 A CN106366299 A CN 106366299A CN 201610722877 A CN201610722877 A CN 201610722877A CN 106366299 A CN106366299 A CN 106366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yd resin
dimethylbenzene
long oil
described step
oil alky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228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绍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ILI OIL PAI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ILI OIL PA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ILI OIL PA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ILI OIL PAI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228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662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66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62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46Polyesters chemically modified by esterification
    • C08G63/48Polyesters chemically modified by esterification by unsaturated higher fatty oils or their acids; by resin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16~32wt%、甘油4~15wt%、邻苯二甲酸酐7~25wt%、松香3~15wt%、顺丁烯二酸酐0.1~1wt%、回流二甲苯0.5~4wt%、二甲苯20~40wt%、改性C5石油树脂10~40wt%;包括如下步骤,(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2)保温1~3h,(3)继续升温至220~260℃(4)取样检测合格后冷却200℃以下(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充分搅拌均匀。本发明提高了树脂的固含量但并不增加树脂粘度,降低VOC含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酯树脂化工领域,涉及醇酸树脂,尤其涉及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醇酸树脂是由多元醇、邻苯二甲酸酐和脂肪酸或油(甘油三脂肪酸酯)缩合聚合而成的油改性聚酯树脂,其固化成膜后富有光泽和韧性,附着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候性和绝缘性等,人们对于醇酸树脂的改性及制备方法的研究从未间断,渴望获得更高性能的醇酸树脂并应用于更多领域。
CN 101012302A公开了一种用于配制油漆涂料的树脂二聚酸改性醇酸树脂及其制造方法,是以植物油酸为原料,用植物油酸加工成的二聚酸代替部分植物油酸,以多元醇、多元酸、回流溶剂和稀释溶剂为辅助材料合成。它改变了传统醇酸树脂以芳香族酸聚酯为主链的分子结构,集侧链与侧链、侧链与主链、主链与主链间的氧化聚合于一体的干燥模式,配制的油漆涂料干性显著提高,与传统醇酸树脂相比不增加生产成本。
CN 101128500A公开了一种氨基甲酸酯改性的可用水稀释的醇酸树脂ABCD,其包含衍生自多元醇A、通过在脂肪酸B1上接枝烯属不饱和羧酸B2而制得的改性的脂肪酸B、未接枝的脂肪酸C和多官能化异氰酸酯D的结构部分。
CN 101831234A公开了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涂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下述步骤实现:(1)制备一种丙烯酸改性单体共聚物;(2)制备一种单甘油酯;(3)将丙烯酸改性单体共聚物与单甘油酯以及多元酸、多元醇反应,制备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4)将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自乳化,制得粒径为20-100nm、固含量在25-35wt%的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5)以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为基料,加入助剂,制得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涂料。该发明的生产过程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生产能耗,产品以水为稀释剂,无毒、不燃,对环境无污染,可应用于金属防腐领域,所制备的漆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光泽度并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CN 101531755A公开了一种有机酸盐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的有机酸盐改性水性醇酸树脂采用下列原料制备而成:二元醇4-9份,多元醇10-17份,二元酸或酸酐A 11-23份,有机酸盐5-10份,不饱和酸B 5-10份,酯化催化剂0.03-0.1份,偏苯三酸酐3-8份,二甲苯10-20份,乙二醇单丁醚25-35份;所述份均为质量份。该发明的有机酸盐改性制备的水性醇酸树脂只需要用很少的碱中和即能直接溶于水;用其制成的涂料贮存稳定性好,用于涂装金属表面时,不易形成闪锈,涂膜干燥快,涂膜硬度高,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CN 101967224A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硬脂酸改性的短油度醇酸树脂,该树脂由精油酸、硬脂酸、苯酐、苯甲酸、二甘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和抗氧剂反应制得。该醇酸树脂主要含有硬脂酸和伯羟基,提高了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干燥过程中释放溶剂快,配以少量的固化剂就可以达到迅速干燥的效果,同时降低反应空间位阻,提高固化反应活性,加快了油漆施工的干燥成膜速度;且树脂的酸值设计在10-12mgKOH/g之间,对粉料的润湿性较好,且不存在涨罐等问题;且此醇酸树脂的羟值在60mgKOH/g左右,所制得的木器漆耐水性和保光性好。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各国环保法规对涂料体系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严格控制,这些新的法规将有效禁止低固含量的醇酸树脂涂料的应用,尽管它具有性质优良,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面对这些新的法规,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不同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来应对这种挑战,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不但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还可以使用户降低成本投资,涂料涂装时固体份提高,有机溶剂的消耗量就会降低,溶剂节约率可达7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16~32wt%、甘油4~15wt%、邻苯二甲酸酐7~25wt%、松香3~15wt%、顺丁烯二酸酐0.1~1wt%、回流二甲苯0.5~4wt%、二甲苯20~40wt%、改性C5石油树脂10~40wt%;
所述油酸在本发明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16~32wt%,例如可以是16~27wt%、16~20wt%、18.4~25wt%、23~29wt%、21.6~30wt%、15wt%、17.5wt%、19wt%、20wt%、21wt%、22.7wt%、23.5wt%、24wt%、25.9wt%、26wt%、27wt%、27.2wt%、28wt%、29.3wt%、30wt%;优选为18.1~28.4wt%;最优选为23.8wt%;
所述甘油为制备醇酸树脂的常规原料之一,本发明中选用甘油而不选用季戊四醇,可显著降低成本且可以降低树脂分子量,甘油在本发明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4~15wt%,例如可以是5~15wt%、6~12wt%、7.4~10.5wt%、11~15wt%、8~15wt%、5wt%、6.7wt%、7.5wt%、8.1wt%、8.8wt%、9wt%、10wt%、11.2wt%、12.5wt%、13wt%、14wt%、15wt%;优选为7.4~12.4wt%;最优选为8.5wt%;
所述邻苯二甲酸酐在本发明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7~25wt%,例如可以是6~17wt%、8.5~15wt%、7.6~20.5wt%、12~20wt%、19~22wt%、6wt%、6.4wt%、7.5wt%、8.2wt%、8.7wt%、9wt%、10wt%、11.5wt%、12.1wt%、13wt%、14wt%、15.4wt%、16wt%、17.8wt%、19wt%、20wt%、20.3wt%、21wt%、21.7wt%、22wt%;优选为11.3~18.3wt%;最优选为14.7wt%;
所述松香为一种天然树脂,可以降低树脂粘度,并使漆膜释放溶剂较快,干率提高,干透加快,可以解决因为树脂分子量降低而引起干率变慢的问题,所述松香在本发明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3~15wt%,例如可以是3~9wt%、5~12wt%、6.4~13.5wt%、4~11wt%、8~15wt%、3wt%、3.6wt%、4wt%、4.5wt%、5.7wt%、6wt%、7.2wt%、8.4wt%、8.9wt%、9.2wt%、10wt%、11.5wt%、12.6wt%、13wt%、13.3wt%、14.1wt%、15wt%;优选为5.8~10.8wt%;最优选为7.88wt%;
所述顺丁烯二酸酐又名马来酸酐或失水苹果酸酐,亦常简称为顺酐,其在本发明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0.1~1wt%,例如可以是0.1~0.85wt%、0.2~0.62wt%、0.45~0.75wt%、0.5~0.92wt%、0.3~1wt%、0.1wt%、0.15wt%、0.26wt%、0.29wt%、0.35wt%、0.4wt%、0.41wt%、0.48wt%、0.54wt%、0.57wt%、0.6wt%、0.63wt%、0.7wt%、0.72wt%、0.8wt%、0.86wt%、0.9wt%、0.95wt%、0.98wt%、1wt%;优选为0.3~0.5wt%;最优选为0.4wt%;
所述回流二甲苯是指溶剂二甲苯,在生产体系中可以循环回流以带出反应的副产物水,并调节反应温度,其在本发明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0.5~4wt%,例如可以是0.5~1.85wt%、0.7~2.6wt%、1.15~3.75wt%、2~3wt%、3~4wt%、0.5wt%、0.64wt%、0.87wt%、1wt%、1.15wt%、1.4wt%、1.6wt%、1.93wt%、2wt%、2.22wt%、2.35wt%、2.5wt%、2.7wt%、2.86wt%、3wt%、3.05wt%、3.29wt%、3.41wt%、3.8wt%、4wt%;优选为1.1~3.2wt%;最优选为2.8wt%;
所述二甲苯对于油、脂的溶解力强且稳定性好,其在本发明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20~40wt%,例如可以是22~36wt%、32.6~35wt%、33.4~40wt%、37~40wt%、33~40wt%、30wt%、32.5wt%、34wt%、35.1wt%、36.2wt%、37.6wt%、38.7wt%、39wt%、39.4wt%;优选为22.2~30.4wt%;最优选为22.7wt%;
所述改性C5石油树脂是指一种特殊可以调节分子量的树脂,可有效降低树脂粘度并且不影响树脂整体性能,其在本发明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为10~40wt%,例如可以是10~30wt%、12~35wt%、15~35wt%、18~22wt%、20~40wt%、11wt%、12.4wt%、22wt%、38wt%、25.6wt%、27.8wt%、15wt%、16.7wt%、18.8wt%;优选为15.6~30.2wt%;最优选为17.2wt%。
综上所述,本发明优化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18.1~28.4wt%、甘油7.4~12.4wt%、邻苯二甲酸酐11.3~18.3wt%、松香5.8~10.8wt%、顺丁烯二酸酐0.3~0.5wt%、回流二甲苯1.1~3.2wt%、二甲苯22.2~30.4wt%、改性C5石油树脂15.6~30.2wt%。
本发明最优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23.8wt%、甘油8.5wt%、邻苯二甲酸酐14.7wt%、松香7.88wt%、顺丁烯二酸酐0.4wt%、回流二甲苯2.8wt%、二甲苯22.7wt%、改性C5石油树脂17.2wt%。
本发明配方中的各种原料均可以通过市售的途径购买得到。
本发明所述的“包括”,意指其除所述组分外,还可以含有其他组分,这些其他组分赋予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以不同的特性。除此之外,本发明所述的“包括”,还可以替换为封闭式的“为”或“由……制成”。不管本发明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包括何种成分,所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上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75~195℃;所述搅拌以50~150rpm的速率进行,例如可以是50~85rpm、67~98rpm、72~120rpm、95~135rpm、107~150rpm、50rpm、56rpm、60rpm、65rpm、71rpm、79rpm、84rpm、88rpm、90pm、96rpm、100rpm、105rpm、110rpm、115rpm、122rpm、125rpm、130rpm、131rpm、136rpm、140rpm、145rpm、150rpm;进一步优选为60~100rpm;最优选为80rpm;
所述升温至175~195℃,例如可以是180~195℃、185~190℃、175~190℃、175~180℃、176℃、180℃、182℃、187℃、193℃;优选为180~190℃;最优选为180℃;
(2)温度升到后保温1~3h,例如可以是1~2h、1~1.8h、1.4~2.9h、1.5~2.5h、2~3h、1h、1.6h、1.82h、1.9h、2h、2.1h、2.3h、2.5、2.7h、3h;最优选为2h;
(3)继续升温至220~260℃,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粘度5~9秒(25℃格氏管),所述升温至220~260℃,例如可以是220~250℃、222~245℃、235~240℃、229~255℃、231~260℃、220℃、223℃、225℃、230℃、233℃、237℃、240℃、241℃、245℃、248℃、250℃、252℃、256℃、259℃、260℃;优选为230~250℃;最优选为230℃;
(4)合格后冷却200℃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搅拌均匀,搅拌以50~150rpm的速率进行,搅拌的时间为10~50min;所述温度降至200℃以下,例如可以是190℃以下、179℃以下、170℃以下、160℃以下、135℃以下、178℃、175℃、167℃、165℃、155℃、150℃、145℃、140℃、135℃、125℃、111℃、108℃;所述搅拌以50~150rpm的速率进行,例如可以是50~85rpm、67~98rpm、72~120rpm、95~135rpm、107~150rpm、50rpm、56rpm、60rpm、65rpm、71rpm、79rpm、84rpm、88rpm、90pm、96rpm、100rpm、105rpm、110rpm、115rpm、122rpm、125rpm、130rpm、131rpm、136rpm、140rpm、145rpm、150rpm;进一步优选为60~100rpm;最优选为80rpm;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0~50min,例如可以是10~25min、15~38min、20~45min、27~35min、19~50min、10min、11.5min、17min、20min、23min、28.2min、30min、32.1min、36.4min、40min、44min、49.8min、50min;进一步优选为20-40min;最优选为30min;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充分搅拌均匀,搅拌以50~150rpm的速率进行,搅拌的时间为10~50min;所述搅拌以50~150rpm的速率进行,例如可以是50~95rpm、75~108rpm、84~117rpm、90~145rpm、80~150rpm、50rpm、54rpm、60rpm、63rpm、71rpm、76rpm、88rpm、90pm、91rpm、98rpm、100rpm、105rpm、110rpm、119rpm、122rpm、125rpm、130rpm、135rpm、136rpm、140rpm、142rpm、150rpm;进一步优选为60~100rpm;最优选为80rpm;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0~50min,例如可以是10~35min、15~28min、21~46min、25~30min、13~50min、10min、12.5min、18min、20min、22min、27.5min、33min、36.4min、40min、41.1min、45min、49.2min、50min;进一步优选为20~40min;最优选为30min;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本发明采用溶剂法,由于整个反应过程一直在溶剂回流状态中,空气难以进入,使最终树脂颜色变浅。而且反应中一些能溶于二甲苯的小分子聚合物通过回流再次进入反应釜内参加反应,减少了小分子聚合物的损耗。避免了用熔融法生产引起的树脂颜色深、消耗高等缺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75~195℃,所述搅拌以50~150rpm的速率进行;
(2)温度升到后,保温1~3h;
(3)继续升温至220~260℃,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粘度5~9秒(25℃格氏管);
(4)合格后冷却200℃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以50~15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10~50min;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以50~15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10~50min;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后的技术方案为: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80~190℃,所述搅拌以60~100rpm的速率进行;
(2)温度升到后,保温1~3h;
(3)继续升温至230~250℃,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粘度5~9秒(25℃格氏管);
(4)合格后冷却200℃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以60~10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20~40min;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以60~10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20~40min;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本发明最优化的技术方案为: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80℃,所述搅拌以80rpm的速率进行;
(2)温度升到后,保温2h;
(3)继续升温至230℃,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粘度5-9秒(25℃格氏管);
(4)合格后冷却200℃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以8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30min;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以8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30min;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提高树脂的固含量但并不增加树脂粘度,降低VOC含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符合国家环保要求。(2)用甘油取代季戊四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3)加入松香,提高了产品树脂的干性。(4)溶剂法工艺,避免了树脂颜色的变深和物料的损耗,在极大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制备出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醇酸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
实例1
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23.8wt%、甘油8.5wt%、邻苯二甲酸酐14.7wt%、松香7.88wt%、顺丁烯二酸酐0.4wt%、回流二甲苯2.8wt%、二甲苯22.7wt%、改性C5石油树脂17.2wt%。
上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80℃,所述搅拌以80rpm的速率进行;
(2)温度升到后,保温2h;
(3)继续升温至230℃,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粘度5-9秒(25℃格氏管);
(4)合格后冷却200℃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以8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30min;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以8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30min;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观察及测量本实施列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及指标,外观参照GB1729,色泽(铁钴比色)参照GB9281,粘度(涂-4杯)参照GB6753.4,细度参照GB6753.1,酸价参照GB6743,固体份参照GB6751,表干时间参照GB1728乙法,实干时间参照GB1728甲法。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实例2
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25wt%、甘油7.5wt%、邻苯二甲酸酐13.5wt%、松香6.88wt%、顺丁烯二酸酐0.3wt%、回流二甲苯3.2wt%、二甲苯21.7wt%、改性C5石油树脂18.2wt%。
上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85℃,所述搅拌以80rpm的速率进行;
(2)温度升到后,保温2.5h;
(3)继续升温至240℃,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粘度5-9秒(25℃格氏管);
(4)合格后冷却190℃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以6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30min;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以6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40min;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观察及测量本实施列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及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如表1所示。
实例3
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21wt%、甘油8wt%、邻苯二甲酸酐15.5wt%、松香7.18wt%、顺丁烯二酸酐0.35wt%、回流二甲苯3.5wt%、二甲苯19.7wt%、改性C5石油树脂15.2wt%。
上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90℃,所述搅拌以100rpm的速率进行;
(2)温度升到后,保温2.6h;
(3)继续升温至245℃,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粘度5-9秒(25℃格氏管);
(4)合格后冷却195℃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以10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20min;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以10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20min;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观察及测量本实施列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及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如表1所示。
实例4
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22wt%、甘油8.1wt%、邻苯二甲酸酐15.8wt%、松香6.18wt%、顺丁烯二酸酐0.41wt%、回流二甲苯3.8wt%、二甲苯20.1wt%、改性C5石油树脂19.2wt%。
上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93℃,所述搅拌以50rpm的速率进行;
(2)温度升到后,保温3h;
(3)继续升温至250℃,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粘度5-9秒(25℃格氏管);
(4)合格后冷却198℃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以5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50min;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以5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50min;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观察及测量本实施列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及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如表1所示。
实例5
一种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22.16wt%、甘油8.19wt%、邻苯二甲酸酐16.82wt%、松香6.78wt%、顺丁烯二酸酐0.45wt%、回流二甲苯3.95wt%、二甲苯20.68wt%、改性C5石油树脂18.78wt%。
上述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80℃,所述搅拌以150rpm的速率进行;
(2)温度升到后,保温2h;
(3)继续升温至235℃,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粘度5-9秒(25℃格氏管);
(4)合格后冷却200℃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以15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10min;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以15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10min;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观察及测量本实施列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及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检测项目 指标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外观 清澈透明粘液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色泽(铁钴比色) ≤12号 9 9 9 10 8
粘度(涂-4杯) 200-300 260 250 250 247 248
细度(μm) ≤25 20 21 21.5 22.3 22
酸价 ≤12mgKOH/g 9.2 8.8 8.9 9 8.7
固体份(%) 75±1 75.6 74.8 74.7 75.2 75.5
表干(25℃/h) ≤6 4 4.2 4.3 4.6 4.5
实干(25℃/h) ≤24 18 19.5 20 22 21.8
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后附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不受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
申请人声明,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16~32wt%、甘油4~15wt%、邻苯二甲酸酐7~25wt%、松香3~15wt%、顺丁烯二酸酐0.1~1wt%、回流二甲苯0.5~4wt%、二甲苯20~40wt%、改性C5石油树脂10~40w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18.1~28.4wt%、甘油7.4~12.4wt%、邻苯二甲酸酐11.3~18.3wt%、松香5.8~10.8wt%、顺丁烯二酸酐0.3~0.5wt%、回流二甲苯1.1~3.2wt%、二甲苯22.2~30.4wt%、改性C5石油树脂15.6~30.2w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wt%包括如下组分:油酸23.8wt%、甘油8.5wt%、邻苯二甲酸酐14.7wt%、松香7.88wt%、顺丁烯二酸酐0.4wt%、回流二甲苯2.8wt%、二甲苯22.7wt%、改性C5石油树脂17.2wt%。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油酸、甘油、邻苯二甲酸酐、松香、顺酐、回流二甲苯投入反应釜中,通入N2,开动搅拌升温至175~195℃;
(2)温度升到175~195℃后,保温1~3h;
(3)继续升温至220~260℃,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10mgKOH/g、25℃格氏管的粘度5~9秒;
(4)取样检测合格后冷却200℃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搅拌均匀;
(5)然后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充分搅拌均匀;
(6)过滤后即得本发明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搅拌以50~150rpm的速率进行;所述步骤(4)中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后,以50~15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10~50min;所述步骤(5)中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以后,以50~15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10~50mi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开动搅拌升温至180℃,所述搅拌以80rpm的速率进行;所述步骤(2)中温度升到180℃后,保温2h;所述步骤(3)中继续升温至230℃,保温直至取样检测酸价;所述步骤(4)中取样检测合格后冷却200℃以下,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以8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30min;所述步骤(5)中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后,以80rpm的速率均匀搅拌30min。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开动搅拌升温至180~190℃;所述步骤(3)中继续升温至230~250℃,再保温取样;所述步骤(4)中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后搅拌20~40min;所述步骤(5)中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后均匀搅拌20~40min。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开动搅拌升温至180℃;所述步骤(3)中继续升温至230℃,再保温取样;所述步骤(4)中加入改性C5石油树脂后搅拌30min;所述步骤(5)中加入配方量的二甲苯后均匀搅拌30min。
CN201610722877.0A 2016-08-26 2016-08-26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3662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2877.0A CN106366299A (zh) 2016-08-26 2016-08-26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2877.0A CN106366299A (zh) 2016-08-26 2016-08-26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6299A true CN106366299A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9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2877.0A Pending CN106366299A (zh) 2016-08-26 2016-08-26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6629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037A (zh) * 2018-09-19 2019-02-05 江苏三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09468008A (zh) * 2018-10-24 2019-03-15 北京金汇利应用化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醇酸改性石油树脂及其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CN110317326A (zh) * 2019-07-08 2019-10-11 昆明中华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45632A (fr) * 1967-07-03 1968-11-15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Résines alkydes modifiées par des résines de pétrole
CN101280055A (zh) * 2008-04-30 2008-10-08 杭州油漆有限公司 高固低粘环保型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6249A (zh) * 2012-08-09 2012-11-28 安徽省金盾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Pta改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245A (zh) * 2014-10-11 2014-12-24 江苏华夏制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由地沟油制作醇酸树脂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45632A (fr) * 1967-07-03 1968-11-15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Résines alkydes modifiées par des résines de pétrole
CN101280055A (zh) * 2008-04-30 2008-10-08 杭州油漆有限公司 高固低粘环保型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6249A (zh) * 2012-08-09 2012-11-28 安徽省金盾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Pta改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245A (zh) * 2014-10-11 2014-12-24 江苏华夏制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由地沟油制作醇酸树脂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汪多仁: "《绿色涂料与助剂生成技术》", 30 September 2006,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037A (zh) * 2018-09-19 2019-02-05 江苏三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09306037B (zh) * 2018-09-19 2021-09-14 江苏三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09468008A (zh) * 2018-10-24 2019-03-15 北京金汇利应用化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醇酸改性石油树脂及其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CN109468008B (zh) * 2018-10-24 2020-08-14 北京金汇利应用化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醇酸改性石油树脂及其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CN110317326A (zh) * 2019-07-08 2019-10-11 昆明中华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4209B (zh) 聚酯丙烯酸酯杂化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CN101307137B (zh) 自干型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水分散体及以它为基料的工业面漆
DE3027308C2 (zh)
CN101157813B (zh) 一种仿电镀效果的塑料漆及其制备方法、稀释剂和使用方法
CN102746761B (zh) 水性醇酸丙烯酸树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5258B (zh) 一种低挥发性、快速干燥的水性玩具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6366299A (zh) 高固低粘长油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5145B (zh) 水性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杂化体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381A (zh) 一种水性丙烯酸改性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6249A (zh) Pta改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1170B (zh) 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改性水分散醇酸树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2219873B (zh)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改性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41475B (zh) 一种单组份丙烯酸改性聚酯两片罐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13340A (zh) 一种高硬度自干型水性醇酸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5963A (zh) 改性醇酸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双组份亮光白面漆
CN107141425A (zh) 一种烤漆用水性环氧树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160099B (zh) 改性醇酸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双组份底漆
CN107573795A (zh) 一种防腐防锈水性丙烯酸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7698B (zh) 水性气干型涂料用复合催干剂
CN105038476A (zh) 一种汽车用高固体份罩光型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96736A1 (zh) 耐沸水煮水性玻璃涂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70254B (zh) 水性改性丙烯酸双组分塑胶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2511B (zh) 一种用于木器保护的聚氨酯白底漆
CN106749851A (zh) 一种水性木器漆用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9372B (zh) 一种自干型水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