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9181A -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29181A CN106329181A CN201610506712.XA CN201610506712A CN106329181A CN 106329181 A CN106329181 A CN 106329181A CN 201610506712 A CN201610506712 A CN 201610506712A CN 106329181 A CN106329181 A CN 1063291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trap
- mentioned
- wall
- im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不使扁平导体损伤地导入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壳体(30)在由上壁(35)、下壁(36)以及两侧的侧壁(37)形成的周壁的后部,具有朝向前方形成接受扁平导体(F)的连接部分(F1)的接受部(38)的导入壁部(39),端子的与连接部分(F1)接触的接触部位于接受部内,导入壁部的上壁的后端在扁平导体的宽度方向范围内,位于比下壁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下壁的上表面具有在比上壁(35)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朝上方露出的露出面(43),露出面(43)在连接部(13A‑1)的排列区域之外的区域位于比连接部的上缘靠上方的位置,在将扁平导体朝向接受部(38)导入的过程中扁平导体的前端缘能够与露出面抵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作为安装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器被广泛使用,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具有:具备用于与设置于在FPC等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的连接部分接触连接的接触部、和用于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的多个端子;以及用于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对上述端子进行排列保持的壳体,该壳体在由上壁、下壁以及两方的侧壁形成的周壁的后部,具有朝向前方形成接受扁平导体的连接部分的接受部的导入壁部,与连接部分接触的上述端子的接触部位于上述接受部内。
对于上述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而言,在与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上,在该扁平导体的前端缘以窄间距配置有多个连接部分,每个连接部分与沿宽度方向排列在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对应地接触连接。因此,为了使各连接部分与对应的端子的接触部可靠地接触,在将扁平导体导入接受部时,扁平导体必须在其宽度方向上被准确地定位。
在公开这种连接器的专利文献1中,在用于将作为扁平导体的FPC等在其宽度方向上定位并收纳的嵌合口的入口部设置锥面部分,从而即使在扁平导体向嵌合口的导入开始时在宽度方向上稍微错位,该扁平导体也能够使其侧缘前端沿着上述锥面被引导而被引向标准的宽度方向位置,进入上述嵌合口,并且在嵌合口内的标准位置上述连接部分与接触部相对应地接触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8958
在专利文献1中,端子有从前方和后方各方向安装于壳体的沿排列方向交替的两种端子,形成在从前方安装的端子的后端侧的用于与电路基板焊接的连接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至上述嵌合口的后端位置即入口端位置。而对于上述连接部而言,不仅是其后端缘,上缘也比壳体部分突出,因此即便使扁平导体朝向嵌合口从水平方向和倾斜方向的任一方向导入,该扁平导体的前端与该连接部抵接的可能性也很高。
由于扁平导体其母材由树脂制造,而端子为金属非常薄,所以若扁平导体与端子的连接部抵接,则容易被该端子的连接部弄伤。扁平导体的母材虽然为树脂制,但在前端有作为电路线的金属连接部分,若受到损伤,则由于扁平导体的前端的磨削,产生树脂粉和金属粉,这些成为接触不合格、短路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一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在扁平导体的导入开始时,扁平导体不会因与端子的抵接而损伤,能够向规定导入位置引导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具有:具备多个端子,这些端子具备用于与扁平导体的设置于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的连接部分接触连接的接触部、和用于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壳体,该壳体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对该端子进行排列保持,上述壳体在由上壁、下壁以及两侧的侧壁形成的周壁的后部,具有朝向前方形成接受扁平导体的连接部分的接受部的导入壁部,上述端子的与连接部分接触的接触部位于上述接受部内。
在上述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于导入壁部而言,上壁的后端至少在扁平导体的宽度方向范围内,位于比下壁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且下壁的上表面具有在比上壁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朝上方露出的露出面,上述露出面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上述连接部的排列区域之外的区域位于比该连接部的上缘靠上方的位置,在将扁平导体朝向接受部导入的过程中该扁平导体的前端缘能够与上述露出面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因为形成导入壁部的上壁的后端位于比下壁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而在上述下壁形成露出面,所以接受部在后端侧朝上方开放,来自上方的倾斜导入容易并且能够通过肉眼进行导入时的扁平导体的位置的确认。
另外,在扁平导体的导入开始时,特别是倾斜导入时,即使端子的连接部排列于接受部侧,因为露出面位于比连接部靠上方的位置,所以扁平导体的前端缘不与连接部抵接地可靠地被露出面引导。并且,在连接器向电路基板安装之后,能够容易地肉眼确认连接部与电路基板的焊接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中,对于多个端子而言,至少一部分的端子的连接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导入壁部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优选导入壁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至少两端侧且在上壁的后缘下表面,设有将扁平导体朝向下方并向接受部的内侧导入引导的锥面,来作为导入上部引导面。
这样,在倾斜导入扁平导体时,能够用上壁的导入上部引导面顺利地将扁平导体向接受部导入。
在本发明中,优选导入壁部在侧壁的后缘内表面,设有将扁平导体的侧端缘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向内侧导入引导的锥面,来作为导入侧部引导面。
这样,在将扁平导体的连接部分导入接受部时,用导入侧部引导面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引导该扁平导体,将连接部分带入同方向的标准位置。
在本发明中,导入壁部具有下壁的后端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端子的连接部的排列区域向前方没入的没入部,该连接部在上述没入部内能够向后方露出并突出,由于端子连接部露出从而焊接连接变得容易。
本发明如以上那样,因为使壳体的导入壁部中的上壁的后端位于比下壁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并使其开放,所以在扁平导体的导入特别是倾斜导入的情况下,导入操作变得容易并且一边用肉眼确认一边确定导入位置以及姿势,除此之外,因为露出面在端子排列区域之外,并且位于比端子的连接部的上缘靠上方的位置,所以扁平导体的前端缘与下壁的露出部抵接并被导入引导,在扁平导体的连接部分向接受部导入时,扁平导体的前端缘不与端子抵接,不会被损伤,防止受到损伤的扁平导体的前端的磨削而产生树脂粉引起的接触不合格、金属粉引起的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和与其连接的扁平导体的立体图,(A)表示扁平导体连接之前,(B)表示连接之后。
图2表示作为图1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接受部入口附近,(A)是立体图,(B)是从正面侧观察的图1(A)中的IIB-IIB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位置的剖视图,可动部件位于打开位置,(A)、(B)、(C)按顺序表示进行扁平导体的导入的状态。
图4是表示图1连接器的可动部件位于闭位置的剖视图,(A)是第一端子的剖视图,(B)是第二端子的剖视图,C)是固定件所在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扁平导体向连接器的不完全导入状态的连接器的俯视图,(A)是图1所示的扁平导体的情况,(B)是其他方式的扁平导体的情况。
图6是表示作为图1的连接器的其他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接受部入口附近,是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图,(A)是立体图,(B)是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和与其连接的扁平导体F的立体图,(A)表示扁平导体与连接器1连接之前,(B)表示连接之后。
扁平导体F在该扁平导体F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具有被导入连接器1并与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分F1。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与上述端子的数量对应的数量排列有沿着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在图中仅示出形成有连接部分F1的前端部,后方部分省略图示)延伸的电路线F2,该电路线F2具有电路线F2A和电路线F2B,电路线F2A具有靠近扁平导体F的前端缘的供端子接触连接的焊盘F2A-1,电路线F2B在该焊盘F2A-1的后方具有焊盘F2B-1,两电路线F2A、F2B被交替配置。
上述扁平导体F在上述连接部分F1的侧缘部形成有用于供连接器的固定件卡止的卡止凹部F3,在该卡止凹部F3的缘部设置有用于使上述固定件的爪部滑动接触以及防脱卡止时的强度提高的加强焊盘F4。
供上述扁平导体F连接的连接器1具有:用由电绝缘材料制造的壳体30保持端子10以及固定件20的连接器主体2;和在连接器主体2的前缘侧被支承为能够活动的由电绝缘材料制造的可动部件3。
被壳体30保持的端子10有相对于该壳体30从后方朝向前方组装的第一端子11、和从前方朝向后方组装的第二端子16两种,两者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上以交替存在的方式排列。
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6均以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的状态通过冲压加工来制造,大致呈横置H字状,第一端子11如图3(A)~(C)以及图4(A)所示,具有上臂部12、下臂部13以及在它们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将两者连结的连结部14,第二端子16如图4(B)所示,具有上臂部17、下臂部18以及连结部19。
第一端子11的上臂部12具有从连结部14所在位置朝向后方延伸至壳体30的后端(图3(A)中左端)附近的接触臂部12A、和从连结部14所在位置朝向前方延伸至该连结部14与壳体30的前端的中间位置的挠性臂部12B。在接触臂部12A的后端形成有呈向下的三角形突出状,并与扁平导体F的电路线F2B的焊盘F2B-1接触的接触部12A-1,在挠性臂部12B的前端下缘,形成有供后述的可动部件的凸轮部卡合的凹陷弯曲的受压部12B-1。
第一端子11的下臂部13具有从连结部14所在位置朝向后方延伸至从壳体30向后方突出的位置的连接臂部13A、和从连结部14所在位置朝向前方延伸至比上述上臂部12的挠性臂部12B的前端稍微靠前方的位置的凸轮支承臂部13B。上述连接臂部13A具有在其后端部位于壳体30外的连接部13A-1、和位于与上述上臂部12的接触部12A-1对置的位置的突起状的支承突起部13A-2。上述连接部13A-1其下缘与壳体30的底面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使得当连接器1配置于电路基板上时,与该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面接触。该连接部13A-1被焊接于对应电路部。另外,支承突起部13A-2支承扁平导体F的下表面,但在该扁平导体F的下表面也具有电路线部时,能够作为与该电路线部的对应焊盘接触的副接触部起作用。
下臂部13的凸轮支承臂部13B其前部形成为直线状的上缘,将设置于后述的可动部件3的第一端子用凸轮部支承为能够转动。该凸轮支承臂部13B在靠近连结部14的位置的上缘,具有嵌入壳体30并卡止的卡止突起13B-3以防止第一端子11的脱落。
对于第二端子16而言,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与第一端子11相同地,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如图4(B)所示,具有上臂部17、下臂部18以及连结部19,形成为大致横置H字状,但与第一端子11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二端子16从前方朝向后方组装于壳体30的关系上,设置于下臂部18的凸轮支承臂部18B的前端的连接部18B-1位于壳体30的前部;形成在上臂部17的挠性臂部17B的受压部17B-1较深地凹陷弯曲;具有接触部17A-1的上臂部17的接触臂部17A和具有支承突起部18A-2的下臂部18的连接臂部18A分别比第一端子11的接触臂部12A和连接臂部13A短;以及在第二端子16从后方朝向前方组装于壳体30的关系上,嵌入壳体30的卡止突起18A-3位于比连结部19靠后方的位置。
并且,在交替排列的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6的排列范围的两个外侧,固定件20被壳体30保持。如图4(C)所示,固定件20与第一端子11以及第二端子16一样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并形成为大致横置H字状,在下面这些点上与第二端子16不同:上臂部21的卡止臂部21A比第二端子16的上臂部17的接触臂部17A长;设置于卡止臂部21A的后端的突起状的卡止部21A-1形成比第二端子16的接触部17A-1大的爪状;下臂部22的支承臂部22A的长度与上述卡止臂部21A的长度相同并且比第二端子16的连接臂部18A的长度长;以及在该支承臂部22A的后端不具有突起部,其他与第二端子16相同,因此赋予向第二端子16的附图标记加“4”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对于这样的保持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6以及固定件20的壳体30而言,如从图1、图3以及图4也能理解到的那样,用于进行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6以及固定件20的组装的第一端子收容槽31、第二端子收容槽32、固定件收容槽33沿前后方向贯通形成。
上述壳体30由上壁35、下壁36以及侧壁37形成周壁,在比第一端子11的连结部14、第二端子16的连结部19以及固定件的连结部23所处的中间位置靠后方侧的位置,作为接受部38形成沿端子排列方向(在图3、图4中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以使上述第一端子收容槽31、第二端子收容槽32以及固定件收容槽33连通的方式延伸并以从后方接受扁平导体F的连接部分F1的方式向后方开口的空间。若详细说明,则在由壳体30的上壁35、下壁36以及侧壁37形成的周壁的后部(比上述连结部14、19、23所在位置靠后方的部分)的内部形成有接受部38,包围该接受部38的壁形成导入壁部39。
上述壳体30如图3(A)~(C)以及图4(A)所示,在第一端子收容槽31的比第一端子11的连结部14靠前方的位置形成有供第一端子11的卡止突起13B-3嵌入并卡止的卡止壁40,在第二端子收容槽32和固定件收容槽33,如图4(B)、(C)所示,在比第二端子16的连结部19和固定件20的连结部23靠后方的位置设置有供卡止突起18A-3嵌入的卡止壁41和供卡止突起22A-3嵌入的卡止壁42,由此分别实现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6以及固定件20的防脱。
在为了形成上述导入壁部39而上下成对存在的上壁35和下壁36中,上壁35其后端位于比下壁36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换言之,下壁36的后端比上壁35的后端更向后方突出,从而在该下壁36的朝后方的突出部分的上表面形成朝上方开放的露出面4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端子排列范围内,下壁36的后端向前方没入至上壁35的后端位置,从而上述露出面43相对于端子排列范围形成在两侧。即下壁36在上述端子排列范围形成有没入部44。其结果,延伸至下壁36的壳体30的后端的第一端子11的连接部13A-1,位于上述没入部44内而露出。因为该连接部13A-1露出,所以能够进行将第一端子11向壳体压入时的确认、以及在连接部13A-1焊接时的焊接的确认,以及能够防止在焊接时在壳体面传递的助焊剂上行。这样,因为在下壁36形成有上述没入部44,所以露出面43如图1(A)所示,相对于上述没入部44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换言之,位于第一端子11的连接部13A-1的排列范围的两外侧。上述露出面43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用于固定件20的固定件收容槽33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具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位于比上述固定件收容槽33靠外侧的位置的外侧露出面43A、和位于比上述固定件收容槽33靠内侧的位置的内侧露出面43B。外侧露出面43A位于比内侧露出面43B稍微高的位置。如从图2(B)也能够理解到的那样,虽然在外侧露出面43A与内侧露出面43B之间存在少许的高低差,但在露出面43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两者均位于比位于没入部44的第一端子11的连接部13A-1的上缘靠上方的位置,相对于该连接部13A-1的上缘,外侧露出面43A高出δ1,内侧露出面43B高出δ2(<δ1)。
外侧露出面43A在扁平导体F向接受部38导入时,特别是在倾斜导入时与该扁平导体F的前端缘抵接而对扁平导体F进行引导,并且防止扁平导体F的前端与第一端子11的连接部13A-1的上缘抵接碰撞。
比外侧露出面43A低一些的内侧露出面43B,具有在扁平导体F被导入之后可动部件3向关闭位置转动时,并且被第一端子11的接触部12A-1和第二端子16的接触部17A-1向下方按压时,允许该扁平导体F的挠曲并且支承该扁平导体F的下表面的功能。
上述露出面43因为在前后方向上与上述连接部13A-1的范围重叠,所以能够不使连接器在前后方向上变得大型化地设置该露出面43。
与上述下壁36对置的上壁35,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其后端位于比下壁36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如图2(A)、(B)所示,该上壁35的后缘下表面以锥面形成用于使扁平导体F容易地导入接受部38地进行引导的导入上部引导面45。该导入上部引导面45在第一端子收容槽31和第二端子收容槽32所在位置,中断而不存在,但形成在上述接受部38的整个宽度区域即两侧的侧壁37之间。
在侧壁37中,在比上壁35的后端靠后方的范围,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侧面形成有将扁平导体F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朝向内侧引向标准位置的导入侧部引导面46。该导入侧部引导面46如图2(A)、(B)所示,具有与外侧露出面43A的外侧缘邻接的导入侧部横引导面46A、和从该导入侧部横引导面46A的前端缘垂直竖立的导入侧部纵引导面46B。即,导入侧部横引导面46A从下壁36的后端位置达到上壁35的后端位置,导入侧部纵引导面46B形成在上壁35的后端。因此,扁平导体F在沿宽度方向错位地被导入时,在被上述导入侧部横引导面46A向标准位置引导之后,接着被导入侧部纵引导面46B引导。
这样在后部形成导入壁部39的壳体30,如图1、图3、图4所示,为了在前部支承可动部件3并允许该可动部件3的旋转,向前方以及上方开放地在端子排列范围形成切口部47,在上壁35中,从该切口部47的宽度方向缘部47A分别向后方延伸地形成有收容第一端子11的挠性臂部12B以及第二端子16的挠性臂部17B的槽切口部48A、48B,另外,收容固定件20的上臂部21的槽切口部48C形成为长度比上述槽切口部48A,48B长地向后方延伸。
在这样构成的连接器主体2,安装有一端侧位于壳体30的上述切口部47内并且能够以该一端侧为中心转动的可动部件3。
上述可动部件3用电绝缘材料制作,在如图1(A)、(B)以及图3(A)~(C)所示的纵向姿势的打开位置、与如图4(A)~(C)所示的横向姿势的关闭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被壳体支承。
对于可动部件3而言,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在上述切口部47的全部区域具有宽度的板状,与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6以及固定件20对应的位置的剖面,如图3(A)~(C)以及图4(A)、图4(B)、图4(C)所示,在转动中心所在的一端侧,形成有分别收纳上述第一端子11的挠性臂部12B的前部、上述第二端子16的挠性臂部17B的前部、上述固定件20的挠性臂部21B的前部的槽部51、52、53。在这些槽部51、52、53内,设置有与在上述第一端子11的挠性臂部12B形成的受压部12B-1卡合的第一端子用凸轮部54、与在上述第二端子16的挠性臂部17B形成的受压部17B-1卡合的第二端子用凸轮部55、以及与在上述固定件20的挠性臂部21B形成的受压部21B-1卡合的固定件用凸轮部56。
第一端子用凸轮部54和第二端子用凸轮部55,如图4(A)、(B)所示,在可动部件3处于关闭位置时,均形成为纵长形状。上述第一端子用凸轮部54和第二端子用凸轮部55,在可动部件3转动时被第一端子11的凸轮支承臂部13B以及第二端子16的凸轮支承臂部18B各自的上缘转动支承,在可动部件3来到关闭位置时,第一端子用凸轮部54的上缘将第一端子11的受压部12B-1向上方按压,第二端子用凸轮部55的上缘将第二端子16的受压部17B-1向上方按压。若上述受压部12B-1、17B-1被按压,则第一端子11的挠性臂部12B、第二端子16的挠性臂部17B分别向上方弯曲,根据杠杆原理分别使第一端子11的接触臂部12A、第二端子16的接触臂部17A向下方弯曲。其结果,使第一端子11的接触部12A-1、第二端子16的接触部17A-1与电路基板F的对应焊盘F2B-1,F2A-1压接。
固定件用凸轮部56,如图4(C)所示形成圆形,不被固定件20的形成下臂部22的前部的连接臂部22B支承,在可动部件3来到关闭位置时,该固定件用凸轮部56向上方移动而将固定件20的受压部21B-1向上方按压。若受压部21B-1向上方被按压,则按照与第一端子11以及第二端子16相同的原理,设置于后端的爪状的卡止部21A-1向下方弯曲位移,进入扁平导体F的卡止凹部F3,通过上述卡止部21A-1防止扁平导体F的脱落。
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扁平导体F向连接器的连接要领进行说明。
在扁平导体F与连接器连接之前,如图1(A)以及图3(A)~(C)所示,使连接器的可动部件3直立而使其处于打开位置。由于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6以及固定件20从可动部件3的第一端子用凸轮部54、第二端子用凸轮部55以及固定件用凸轮部56不受任何力,因此第一端子11的接触臂部12A、第二端子16的接触臂部17A以及固定件20的卡止臂部21A不向下方弯曲位移,处于自由状态,扁平导体F能够容易地导入接受部38。
扁平导体F在向连接器的导入位置(上下以及横向位置)处于标准位置,并且导入方向为与电路基板平行的水平方向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问题,扁平导体F的连接部分F1被导入上述接受部38内。
扁平导体F往往从标准位置错位,或者被倾斜导入,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导入不顺利、或者扁平导体的前端缘与端子碰撞而受损的倾向,而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正是用于应对这样的问题。
如图3(A)~(C)所示,当扁平导体F试图斜着被导入时,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扁平导体的宽度方向两端对应地存在的下壁36的露出面43(外侧露出面43A)位于比第一端子11的连接部13A-1的上缘靠上方的位置,所以扁平导体F的前端缘不与上述第一端子11的连接部13A-1的上缘碰撞或者抵接,而是与上述露出面43抵接,并且朝向接受部38被引向前方。因此对于扁平导体F而言,其前端缘不会由于金属制的第一端子11而受损,沿着上述露出面43顺滑并且顺利地被导入接受部38。
接下来,扁平导体F相对于电路基板平行或者斜着被导入时,存在导入位置在上下或者连接器宽度方向错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扁平导体F而言,其前端缘或者前端部与导入上部引导面45抵接而朝向接受部38被引向下方,由导入侧部引导面46即导入侧部纵引导面46A以及导入侧部横引导面46B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被引向标准位置。
这样,对于扁平导体F而言其连接部分F1向接受部38内的标准位置被导入并且被导入至标准导入深度位置(参照图1(B))。
接下来,使可动部件3从图1(B)的打开位置向从图4(A)~(C)所示的关闭位置转动。若可动部件3被带向关闭位置,则如已经说明的那样,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6它们的受压部12B-1、17B-1被对应的第一端子用凸轮部54、第二端子用凸轮部55向上方按压而使挠性臂部12B、17B向上方弯曲,结果接触臂部12A、17A向下弯曲,接触部12A-1、17A-1与对应焊盘F2B-1、F2A-1接触并且将扁平导体F向下方按压,提高接触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固定件20而言,受压部21B-1被固定件用凸轮部56向上方按压,按照与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6的情况相同的原理,爪状的卡止部21A-1向下方移动位移而进入扁平导体F的卡止凹部F3,从而扁平导体F的脱落可靠地被防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扁平导体F在其连接部分F1设置有加强焊盘F4。如图1(A)所示,该加强焊盘F4的后缘位于扁平导体F的卡止凹部F3的正后方,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靠近两种焊盘F2A、F2B中的位于后方的焊盘F2B-1的后端的位置,在扁平导体F的连接部分F1被导入至接受部38内的标准位置时,如图1(B)所示,上述加强焊盘F4的后缘来到与壳体30的上壁35的后端相同的位置。即,在扁平导体F完全被导入至标准位置时,上述加强焊盘F4被上壁35覆盖而正好看不见。上述加强焊盘F4由与电路线F2的焊盘相同的金属制造,具有光泽,由于扁平导体F在到达标准位置为止的导入过程中发光所以容易用肉眼观察。其后,若扁平导体F到达标准位置,则该发光的加强焊盘F4被上壁35覆盖而立刻变得看不见,所以能够非常容易地确认是否被导入至标准位置。
接下来,在扁平导体F处于不完全导入位置时,如图5(A)所示,加强焊盘F4(在图5(A)中,为了容易理解而使点分布于加强焊盘区域)的后部从上壁35的后缘伸出,从而能够通过肉眼发现不完全导入。这能够通过使上壁35的后端比下壁36的后端向前方没入而实现。
接下来,如图1(A)以及图5(A)所示,加强焊盘F4在扁平导体F完全被导入至标准位置时被上壁35覆盖,而在不完全导入时向后方伸出而从外部能够看到加强焊盘F4,即便不这样设置,作为其他方式,也能够如下这样设置,即,如图5(B)所示,在从被导入至标准位置时处于上壁35的后端位置的位置起的后方部分形成加强焊盘F4的肉眼确认部分F4-1,而在不完全导入的情况下,由于该肉眼确认部分F4-1的前缘未到达上壁35的后端,所以能够用肉眼确认不完全导入。
接下来,对形成于导入壁部39的扁平导体的引导面的其他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2(A)、(B)的方式的导入侧部引导面46中,在导入侧部横引导面46A的前端位置设置有导入侧部纵引导面46B,但在图6(A),(B)的例子中,具有从下壁36的上表面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并向下方倾斜的横锥面状的导入侧部横引导面46A、和相对于露出面43垂直竖立并从下壁36的后端面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且向前方倾斜的纵锥面状的导入侧部纵引导面46B。上述导入侧部横引导面46A和导入侧部纵引导面46B,在入口侧即下壁36的靠近后端的位置形成凸角部,共享相互交叉的棱线46C。因此,在扁平导体F在宽度方向错位地被导入时,被上述导入侧部纵引导面46A或者导入侧部横引导面46B向标准位置引导。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第一)端子;36…下壁;12A-1…接触部;37…侧壁;13A-1…连接部;38…接受部;16…(第二)端子;39…导入壁部;17A-1…接触部;44…没入部;30…壳体;45…导入上部引导面;35…上壁;46…导入侧部引导面。
Claims (5)
1.一种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具有:多个端子,这些端子具备用于与扁平导体的设置于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的连接部分接触连接的接触部、和用于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以及
壳体,该壳体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对上述端子进行排列保持,
上述壳体在由上壁、下壁以及两侧的侧壁形成的周壁的后部,具有朝向前方形成接受扁平导体的连接部分的接受部的导入壁部,上述端子的与连接部分接触的接触部位于上述接受部内,
其特征在于,
对于导入壁部而言,上壁的后端至少在扁平导体的宽度方向范围内,位于比下壁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且下壁的上表面具有在比上壁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向上方露出的露出面,
上述露出面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上述连接部的排列区域之外的区域位于比该连接部的上缘靠上方的位置,
在将扁平导体朝向接受部导入的过程中该扁平导体的前端缘能够与上述露出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对于多个端子而言,至少一部分端子的连接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导入壁部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入壁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至少两端侧且在上壁的后缘下表面,设有将扁平导体朝向下方并向接受部的内侧导入引导的锥面,来作为导入上部引导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导入壁部在侧壁的后缘内表面,设有将扁平导体的侧端缘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向内侧导入引导的锥面,来作为导入侧部引导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导入壁部具有下壁的后端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端子的连接部的排列区域向前方没入的没入部,上述连接部在上述没入部内朝向后方露出并突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34202 | 2015-07-03 | ||
JP2015134202A JP6448136B2 (ja) | 2015-07-03 | 2015-07-03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29181A true CN106329181A (zh) | 2017-01-11 |
CN106329181B CN106329181B (zh) | 2020-08-11 |
Family
ID=57725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06712.XA Active CN106329181B (zh) | 2015-07-03 | 2016-06-30 |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48136B2 (zh) |
KR (1) | KR102110111B1 (zh) |
CN (1) | CN106329181B (zh) |
TW (1) | TWI646737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13244A (zh) * | 2005-08-08 | 2007-02-1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
CN1960065A (zh) * | 2005-09-30 | 2007-05-09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
CN101090182A (zh) * | 2002-08-01 | 2007-12-19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872910A (zh) * | 2009-01-22 | 2010-10-27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CN201898220U (zh) * | 2010-08-02 | 2011-07-13 |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02195165A (zh) * | 2010-02-26 | 2011-09-21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CN103078209A (zh) * | 2011-08-24 | 2013-05-0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73766B2 (ja) | 2002-11-27 | 2008-04-09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6932648B1 (en) * | 2004-08-02 | 2005-08-23 | P-Two Industries Inc. |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capable of prevent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JP4199272B2 (ja) * | 2006-08-23 | 2008-12-17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TWM341332U (en) * | 2008-05-09 | 2008-09-21 |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JP2009277398A (ja) * | 2008-05-13 | 2009-11-26 | Jst Mfg Co Ltd | コネクタ |
KR100996095B1 (ko) * | 2008-05-28 | 2010-11-22 |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 플렉시블 케이블용 커넥터 |
JP5580622B2 (ja) * | 2010-03-01 | 2014-08-27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コネクタ、及び、平型電線と当該平型電線が接続される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 |
JP5301709B2 (ja) * | 2012-05-10 | 2013-09-25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TWM487536U (zh) * | 2014-05-27 | 2014-10-01 |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 軟性電路板連接器 |
-
2015
- 2015-07-03 JP JP2015134202A patent/JP6448136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5-11 TW TW105114571A patent/TWI646737B/zh active
- 2016-06-10 KR KR1020160072384A patent/KR10211011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6-30 CN CN201610506712.XA patent/CN1063291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0182A (zh) * | 2002-08-01 | 2007-12-19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913244A (zh) * | 2005-08-08 | 2007-02-1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扁平电缆用电连接器 |
CN1960065A (zh) * | 2005-09-30 | 2007-05-09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
CN101872910A (zh) * | 2009-01-22 | 2010-10-27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CN102195165A (zh) * | 2010-02-26 | 2011-09-21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CN201898220U (zh) * | 2010-08-02 | 2011-07-13 |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03078209A (zh) * | 2011-08-24 | 2013-05-0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70004853A (ko) | 2017-01-11 |
JP6448136B2 (ja) | 2019-01-09 |
KR102110111B1 (ko) | 2020-05-13 |
TWI646737B (zh) | 2019-01-01 |
JP2017016939A (ja) | 2017-01-19 |
TW201707300A (zh) | 2017-02-16 |
CN106329181B (zh) | 2020-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64915B (zh) | 电连接器 | |
US7651381B2 (en) | Contact terminal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CN209329213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US951540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s | |
US2010012485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arrangement | |
CN201498668U (zh) | 电连接器 | |
JP2007294481A (ja) | 低背コネクタ | |
US1065161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er profile | |
US7909644B1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ards inserted thereinto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 |
US20110151702A1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device | |
CN105449411A (zh) | 卡连接器 | |
CN202145500U (zh) |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US2015004489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exterior shell | |
US8308499B2 (en) | Duplex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retention means for assembling upper and lower connectors thereof together | |
CN2070980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329181A (zh) |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 |
CN208539156U (zh) | 平躺式电连接器 | |
US10069223B2 (en) |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 |
CN206976619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2801024A (zh) | 同轴线缆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9344364U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7967363U (zh) | 电连接器 | |
TW201222992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9510013A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2042665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