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820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8209A
CN103078209A CN2012103010415A CN201210301041A CN103078209A CN 103078209 A CN103078209 A CN 103078209A CN 2012103010415 A CN2012103010415 A CN 2012103010415A CN 201210301041 A CN201210301041 A CN 201210301041A CN 103078209 A CN103078209 A CN 103078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10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8209B (zh
Inventor
东城胜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78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8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8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8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83Linear camming means or pivoting lever for connectors for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R13/62994Lever acting on a connector mounted onto the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该壳体具备供挠性印刷布线板插入的插入口;多个触头,该多个触头具有能够与插入至该壳体内的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导体图案接触的接点部;以及控制杆,该控制杆在壳体内以使导电体图案与接点部压接的方式沿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厚度方向在按压触头的位置与不按压触头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自由起伏,壳体以向插入口的前方突出的方式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载置挠性印刷布线板并对挠性印刷布线板向插入口的插入进行引导。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挠性印刷布线板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移动电话和数字照相机等的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挠性印刷布线板来使电子设备的电路彼此等电连接。挠性印刷布线板经由能够供挠性印刷布线板插拔的连接器而与电路等电连接。
作为这种连接器,例如,如图5所示,公知有连接器501(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6-134708号公报),该连接器501具备多个信号触头511、以及地线触头512。
连接器501具备壳体513,该壳体513组装有多个信号触头511以及地线触头512。另外,连接器501具备开闭盖514,该开闭盖514能够以选择的方式获取对挠性基板502的信号线(未图示)与信号触头511的电连接进行固定的锁定位置以及锁定位置以外的非锁定位置。
连接器501的地线触头512具备连接部561,该连接部561与地线连接部(未图示)电连接,在挠性基板502上该地线连接部连接于包围信号线的导电性的屏蔽部件(未图示)。另外,地线触头512具备被压入壳体513的压入片563。并且,地线触头512具备:加固部562,该加固部562对壳体513的侧壁进行加固;以及固定突片(tab)564,该固定突片564通过锡焊而与印刷布线基板503的槽(land)533电连接。地线触头512与连接部561、压入片563、加强部562、以及固定突片564成为一体。
对于连接器501而言,在以信号线的信号连接部与信号触头511对置的方式对其插入挠性基板502状态下,当开闭盖514位于锁定位置时,信号触头511与信号线电连接。另外,对于连接器501而言,当开闭盖514位于锁定位置时,地线触头512与屏蔽部件侧电连接。对于连接器501而言,开闭盖514因关闭壳体513的开口部513a而位于锁定位置。
另外,连接器501以壳体513的侧壁以及檐状突出部575a、575b的前方端部形成供挠性基板502插入的插入口。对于连接器501而言,在插入口的壳体513的侧壁端部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将挠性基板502诱入插入口的锥面579。
此外,对于挠性基板502而言,在挠性基板502的连接面的相反侧的一面的端部粘接有保护板523,因而提高挠性基板502的端部的刚性。
对于上述文献的连接器501而言,可以认为借助连接部561的形状和锥面579,将挠性基板502诱入壳体513的内部变得容易。
然而,对于连接器而言,为了能够实现小型化而采用薄型化的低矮构造,从而从安装有连接器的安装基板的表面至供挠性印刷布线板插入的连接器的插入口的高度也较低。为此,当将挠性印刷布线板插入壳体的插入口时,对于挠性印刷布线板而言,会产生因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前端部钩挂在连接器的插入口周围的部位而导致难以插入插入口的问题。近年来,伴随着电子设备的进一步的小型化的期望,对于连接器而言需要能够进一步轻薄化的低矮构造。若连接器进一步轻薄化,则供挠性印刷布线板插入的连接器的插入口的高度尺寸也将进一步减小。为此,对于连接器而言,当插入挠性印刷布线板时,挠性印刷布线板存在更加难以插入连接器的插入口的趋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使挠性印刷布线板容易地插入插入口。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壳体,该壳体具备供挠性印刷布线板插入的插入口;多个触头,该多个触头具有能够与插入至该壳体内的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导体图案接触的接点部;以及控制杆,该控制杆以在所述壳体内使所述导电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方式沿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厚度方向在按压所述多个触头的位置与不按压所述多个触头的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壳体自由起伏,其中,所述壳体以向所述插入口的前方突出的方式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载置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并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向所述插入口的插入进行引导。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挠性印刷布线板容易地插入插入口。
在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引导部设置在保持件上,该保持件在所述控制杆不按压所述多个触头的位置,对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进行临时保持并抑制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从所述插入口脱落。
在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引导部具备:载置部,其能够载置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高度位置修正部,其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从该载置部向所述插入口的插入进行引导,所述载置部以与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相比成为所述壳体的外底面侧的方式配置,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从所述载置部立起并具有与端子部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其中,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插入口侧的前端并与所述接点部电连接。
在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端子部在前端缘部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插拔方向具有规定的倾斜角,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的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插拔方向的倾斜角与所述端子部的所述规定的倾斜角大致相同。
在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引导部具备以分别向所述插入口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的一对引导部,从而能够仅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进行载置并对向所述插入口的插入进行引导。
在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一对引导部设置在保持件上,该保持件在所述控制杆不按压所述多个触头的位置,对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进行临时保持并抑制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从所述插入口脱落。
在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一对引导部的各个具备:载置部,其能够载置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高度位置修正部,其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从该载置部向所述插入口的插入进行引导,所述载置部以与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相比成为所述壳体的外底面侧的方式配置,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从所述载置部立起并具有与端子部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其中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插入口侧的前端并与所述接点部电连接。
在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端子部在前端缘部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插拔方向具有规定的倾斜角,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的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插拔方向的倾斜角与所述端子部的所述规定的倾斜角大致相同。
附图说明
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记述。关联以下的详细的记述以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以及优点更好地进行理解。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说明图。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是图1的2A-2A的剖面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是图1的3A-3A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现有的连接器的立体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到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壳体2,该壳体2具备供挠性印刷布线板(以下,也称为FPC)100插入的插入口21。另外,连接器10具备多个触头3,该多个触头3具有成为能够与向壳体2内插入的FPC100的导体图案101接触的接点部的突设部32a(参照图1以及图2)。同样地,连接器10具备多个触头4,该多个触头4具有成为能够与向壳体2内插入的FPC100的导体图案101接触的接点部的突设部42a(参照图1以及图3)。并且,连接器10具备控制杆5,该控制杆5以在壳体2内使导体图案101和突设部32a、42a压接的方式沿FPC100的厚度方向在按压多个触头3、4的位置与不按压多个触头3、4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2自由起伏。另外,连接器10的壳体2在插入口21的前方突出地具备引导部1a,该引导部1a载置FPC100并对FPC100向插入口21的插入进行引导。更具体而言,一对的引导部1a、1a在插入口21的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前方分别突出地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通过使设置在FPC100的一个主表面的导体图案101与设置在弹性部32、42的突设部32a、42a电接触而作为接点部发挥功能。连接器10不仅限于与设置在FPC100的一个主表面的导体图案101连接的情况,也可以对设置在与FPC100的一个主表面对置的另一个主表面的导体图案101与设置在支承部31、41的突设部31a、41a进行电接触。在该情况下,对于连接器10而言,设置在支承部31、41的突设部31a、41a作为接点部发挥功能。另外,连接器10还能够对分别设置在FPC100的一个主表面以及另一个主表面的两面的导体图案101与设置在弹性部32、42的突设部32a、42a以及设置在支承部31、41的突设部31a、41a进行电接触。在该情况下,对于连接器10而言,设置在弹性部32、42的突设部32a、42a以及设置在支承部31、41的突设部31a、41a作为接点部而分别发挥功能。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作为主要的结构而具备壳体2、多个触头3、4、控制杆5、以及一对的保持件1。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保持件1具备引导部1a,该引导部1a载置FPC100并对FPC100向插入口21的插入进行引导,保持件1能够使FPC100临时保持在连接器10内。换言之,连接器10的引导部1a设置在保持件1,该保持件1在控制杆5不按压多个触头3、4的位置,对插入到插入口21的FPC100进行临时保持从而抑制FPC100从插入口21脱落。
壳体2由具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构成。壳体2以能够供FPC100插拔的方式作为整体形成为棱筒形状。壳体2具备成为供连接器10安装的安装基板(未图示)侧的基壁部2b、从基壁部2b的两端突出的一对的侧壁部2c、2c、以及在基壁部2b上与基壁部2b大致平行地设置的覆壁部2a。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壳体2而言,在FPC100的插拔方向(图2以及图3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侧(图2以及图3的下侧),开口有对内部的触头收纳空间20和外部进行连通的插入口21。此外,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使连接器10安装在配置于水平的面的安装基板上的情况下,插拔方向为某水平方向。另外,对于壳体2而言,在FPC100的插拔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图2以及图3的上侧),形成有开口部22,该开口部22以将覆壁部2a的一部分切除的方式设置。另外,对于壳体2而言,在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收容多个触头3、4的触头收纳空间20。触头收纳空间20被隔壁23分隔成多个收纳室,该隔壁23在与FPC100的插拔方向正交的壳体2的左右方向以规定的间距设置。对于触头收纳空间20而言,在各个收纳室的每一个中收纳有一个触头3或触头4。另外,在隔壁23上沿FPC100的插拔方向形成有引导槽24,该引导槽24向插入口21侧敞开并对从插入口21插入的FPC100的主表面进行引导。隔壁23具备定位面23a,该定位面23a与FPC100的前端部抵接,以FPC100不会向壳体2的内部插入过量的方式限制FPC100的插入,从而进行定位。
触头3、4例如由磷青铜等的弹性以及导电性优秀的金属材料形成,优选地采用对形成在磷青铜的表面的镍的基底施加金的镀层的材料。对于多个触头3、4而言,在壳体2的左右方向,触头3与触头4交替地配置。此处,触头3配置在交替地配置的触头3和触头4中的、从壳体2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起算的奇数顺位。另外,触头4配置在交替地配置的触头3和触头4中的、从壳体2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起算的偶数顺位。
如图2所示,奇数顺位的触头3具有支承部31,该支承部31沿FPC100的插拔方向设置在触头收纳空间20的内部,并被壳体2的基壁部2b支承。另外,触头3具有弹性部32,该弹性部32沿FPC100的插拔方向设置在触头收纳空间20的内部,并能够在FPC100的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并且,触头3在与FPC100的插拔方向的中间部相比的另一端部侧具有连接部33,该连接部33将对置的支承部31和弹性部32连续一体地连接。即、触头3由支承部31、弹性部32、以及连接部33形成为H字形状。触头3从插入口21侧插入各收纳室,并能够以支承部31和弹性部32对插入的FPC100进行夹持。
触头3的支承部31以抵接于壳体2内的底面(基壁部2b的上表面)的状态配置在触头收纳空间20内。在支承部31上、在插入口21侧的前端部设置有端子部34,该端子部34以与壳体2的外底面(基壁部2b的下表面)大致构成同一平面的方式从设置在壳体2的基壁部2b上的切口部2aa延伸出。端子部34作为能够与供连接器10安装的安装基板(未图示)的布线图案进行焊接的端子而发挥功能。另外,对于支承部31而言,在支承部31的前端部一侧与连接部一侧的大致中间,突设有与设置在弹性部32的前端部的突设部32a对置的突设部31a。
对于触头3而言,在与支承部31的连接部33相比的另一端部侧,具备向弹性部32侧突设的卡合突起部35。卡合突起部35与凹部2ea卡合,该凹部2ea设置在中壁部2e上,中壁部2e位于壳体2的覆壁部2a与基壁部2b之间,并与邻接的隔壁23、23一体形成。对于触头3而言,卡合突起部35与中壁部2e的凹部2ea卡合,从而抑制触头3从壳体2脱落。
在触头3的弹性部32,在与被连接部33支承的部位相比位于开口部22侧、并与支承部31对置的面上,形成有供控制杆5的凸轮部51插入的半圆形的凹部36。另外,在弹性部32的前端部,在与支承部31的突设部31a对置的部位,突设有向支承部31侧突出的突设部32a。对于连接器10而言,若相对于壳体2放下控制杆5,则控制杆5在FPC100的厚度方向对触头3的弹性部32进行按压。即、对于连接器10而言,控制杆5的凸轮部51与弹性部32的凹部36抵接并按压凹部36。连接器10构成为,能够以支承部31侧的突设部31a和弹性部32侧的突设部32a对插入支承部31与弹性部32之间的FPC100进行夹持。
另外,如图3所示,偶数顺位的触头4具有支承部41,该支承部41沿FPC100的插拔方向设置在触头收纳空间20的内部,并被壳体2的基壁部2b支承。另外,触头4具有弹性部42,该弹性部42沿FPC100的插拔方向设置在触头收纳空间20的内部,并能够在FPC100的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并且,触头4在与FPC100的插拔方向的中间部相比的另一端部侧具有连接部43,该连接部43使对置的支承部41和弹性部42连续一体地连接。即、触头4由支承部41、弹性部42、以及连接部43形成为H字形状。触头4从开口部22侧插入各收纳室,并能够以支承部41和弹性部42对从插入口21插入的FPC100进行夹持。
触头4的支承部41以抵接于壳体2内的底面(基壁部2b的上表面)的状态配置在触头收纳空间20内。在支承部41在开口部22侧的端部设置有端子部44,该端子部44以与壳体2的外底面(基壁部2b的下表面)大致构成同一平面的方式从设置在壳体2的基壁部2b的切口部2ba延伸出。端子部44作为能够与供连接器10安装的安装基板(未图示)的布线图案进行焊接的端子而发挥功能。另外,对于支承部41而言,在支承部41的插入口21侧的前端部,突设有向弹性部42侧突出的突设部41a。
对于触头4而言,在与支承部41的连接部43相比的一端部侧具备向弹性部42侧突设的卡合突出部45。卡合突出部45与凹部2eb卡合,该凹部2eb设置于中壁部2e,该中壁部2e位于壳体2的覆壁部2a与基壁部2b之间,并与邻接的隔壁23、23间一体形成。对于触头4而言,卡合突出部45与中壁部2e的凹部2eb卡合,从而抑制触头4从壳体2脱落。
在触头4的弹性部42,在与被连接部43支承的部位相比的开口部22侧、并与支承部41对置的面上,形成有供控制杆5的凸轮部52插入的半圆形的凹部46。另外,在弹性部42的前端部,在与支承部41的突设部41a对置的部位,突设有向支承部41侧突出的突设部42a。对于连接器10而言,若相对于壳体2放下控制杆5,则控制杆5在FPC100的厚度方向对触头4的弹性部42进行按压。即、对于连接器10而言,控制杆5的凸轮部52与弹性部42的凹部46抵接并按压凹部46。连接器10构成为,能够以支承部41侧的突设部41a和弹性部42侧的突设部42a对插入支承部41与弹性部42之间的FPC100进行夹持。
控制杆5由具备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控制杆5形成为在壳体2的左右方向细长的长板形状。控制杆5以设置在壳体2侧的一端侧的凸轮部51、52为转动中心相对于壳体2转动从而自由起伏地保持于壳体2。由此,控制杆5以在壳体2内使FPC100的导体图案101和突设部31a、32a、41a、42a压接的方式沿FPC100的厚度方向在按压触头3、4的位置和不按压触头3、4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2自由起伏。换言之,控制杆5在相对来说FPC100难以从连接器10脱落的防脱位置与相对来说容易脱落的非防脱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2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保持。
控制杆5的凸轮部51与触头3的凹部36对置地设置。在连接器10中,通过操作控制杆5,来改变凸轮部51和凹部36的距离。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放下控制杆5的状态(防脱位置)下,成为凸轮部51与凹部36抵接的状态;在如图2所示地立起控制杆5的状态(非防脱位置)下,成为凸轮部51与凹部36分离的状态。
另外,控制杆5的凸轮部52与触头4的凹部46对置地设置。在连接器10中,通过控制杆5的操作,凸轮部52与凹部46的距离发生变化。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放下控制杆5的状态(防脱位置)下,成为凸轮部52与凹部46抵接的状态;在如图3所示地立起控制杆5的状态(非防脱位置)下,成为凸轮部52与凹部46分离的状态。对于连接器10而言,能够通过改变控制杆5上的凸轮部51的位置,来改变凸轮部51按压凹部36的力。同样地,对于连接器10而言,能够通过改变控制杆5上的凸轮部52的位置,来改变凸轮部52按压凹部46的力。连接器10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放下控制杆5的状态(防脱位置)下,与凸轮部51对触头3的凹部36进行按压的力相比,凸轮部52对触头4的凹部46进行按压的力较强。
如图4所示,保持件1具备与设置在壳体2上的第一壳体卡定部2d卡定的U字形状的卡定部1d。对于保持件1而言,U字形状的卡定部1d的一侧的直线状部分沿壳体2的侧壁部2c延设。对于保持件1而言,在U字形状的卡定部1d的另一侧的直线状部分的前端侧形成有S字形状的前端部。对于保持件1而言,保持件1的形成为S字形状的一部分构成临时保持部1c,该临时保持部1c向触头收纳空间20侧突出,并通过与设置在FPC100上的临时保持凹部103嵌合来对FPC100进行临时保持。另外,对于保持件1而言,保持件1的形成为S字形状的一部分,在FPC100的插拔方向的插入口21侧具备位置修正部1b。当向插入口21插入FPC100时,位置修正部1b能够通过对FPC100在壳体2的左右方向的错位进行修正来将FPC100诱入插入口21。此外,对于保持件1而言,保持件1的形成为S字形状的一部分卡定于设置在壳体2上的第2壳体卡定部2f。
当从正面观察插入口21时,在连接器10中,在壳体2的左右方向,对置地配置有一对的保持件1。在正面观察插入口21,能够观察到保持件1的外形为U字形状,在U字形状的内部收容有位置修正部1b。在正面观察插入口21,保持件1以U字形状的一侧的第一片部1f的上表面构成与壳体2的覆壁部2a大致平行的平面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正面观察插入口21,保持件1以U字形状的另一侧的第二片部1g的下表面构成与壳体2的外底面(基壁部2b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的方式配置。
保持件1将向壳体2的前方突出的U字形状的第二片部1g的前端部作为引导部1a而利用。因此,引导部1a向插入口21的前方突出地具备于壳体2。引导部1a具有载置部1a1,该载置部1a1具备与基壁部2b大致平行的平面并能够载置FPC100。另外,引导部1a具备高度位置修正部1a2,该高度位置修正部1a2以FPC100不与触头3的端子部34发生钩挂的方式对FPC100向插入口21的插入进行引导。载置部1a1的厚度比基壁部2b和端子部34的厚度薄。载置部1a1由于由金属材料构成,所以即使比基壁部2b薄也能够保持强度。此处,载置部1a1与高度位置修正部1a2相比配置在壳体2的外底面侧。高度位置修正部1a2从载置部1a1立起,高度与端子部34的高度大致相等,其中,端子部34与设置在多个触头3的插入口21侧的前端并成为接点部的突设部32a电连接。
另外,对于端子部34而言,在前端缘部34a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FPC100的插拔方向具有规定的倾斜角,高度位置修正部1a2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FPC100的插拔方向的倾斜角与端子部34的上述规定的倾斜角大致相同。对于高度位置修正部1a2的相对于FPC100的插拔方向的倾斜角而言,优选与端子部34的前端缘部34a的相对于插拔方向的倾斜角大致相同,但是也可以不同。无论怎样,连接器10与不具备引导部1a的连接器相比,能够容易地向插入口21插入FPC100。另外,对于引导部1a而言,在未设置端子部34的前端缘部34a的情况下,以高度位置修正部1a2的高度为端子部34的顶面34b以上的高度的方式,对高度位置修正部1a2的相对于FPC100的插拔方向的倾斜角进行适当地设定即可。换言之,对于引导部1a而言,在端子部34的前端相对于插拔方向成直角的情况下,将高度位置修正部1a2的高度设置为端子部34的顶面34b以上的高度即可。
引导部1a向插入口21的前方突出,由此能够抑制FPC100的前端部与从壳体2突出的端子部34发生钩挂。此外,在保持件1的U字形状的第一片部1f具备开口切口部1e,从而使FPC100的前端容易地载置于载置部1a1。
即、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而言,设置在壳体2的两侧端部的保持件1具备引导部1a,该引导部1a通过对插入FPC100时的FPC100的高度方向的错位进行修正,来使插入变得容易。
保持件1能够通过对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状体进行折弯加工而比较简单地形成。此外,为了容易地进行板状体的折弯加工,在保持件1适当地设置切口部1aa、1da即可。对于保持件1而言,不仅可以设置切口部1aa、1da,还可以将板厚变薄。
此外,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使用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构成壳体2的情况下,也存在需要伴随连接器10的小型化而提高壳体2的强度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在壳体2的插入口21的两侧端部具备对FPC100进行临时保持的保持件1,从而能够使壳体2的强度提高。
在插入FPC100时,保持件1能够利用位置修正部1b将FPC100容易地向插入口21插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设置在壳体2的插入口21的两侧端部的保持件1的引导部1a从壳体2向前方突出。为此,连接器10仅通过将载置在引导部1a的载置部1a1的FPC100向插入口21推入,便能够对从载置部1a1沿高度位置修正部1a2的FPC100的插入进行引导。即、对于连接器10而言,当FPC100向壳体2插入时,即使操作者没有准确地意识到插入口21的位置,也能够抑制触头3的钩挂并将FPC100容易地插入壳体2内。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利用保持件1的引导部1a对FPC100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修正,从而能够避开从壳体2向前方突出的端子部34而插入FPC100。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在向连接器10插入FPC100的工序中,能够利用与保持件1成为一体的引导部1a来修正错位从而使插入变得容易。
为此,对于连接器10而言,即使在伴随连接器10的小型化,FPC100的插入口21的高度尺寸变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插入FPC100时抑制FPC100的前端与端子部34发生钩挂而导致插入性降低。
此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1a具备一对的引导部1a、1a,该一对的引导部1a、1a以分别向插入口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说,一对的引导部1a、1a能够仅对FPC1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进行载置。其结果是,能够以比较小的部件结构,来对FPC100向插入口21的插入进行引导。
以下,对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插拔FPC100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与FPC100连接之前,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地将控制杆5配置在大致直立的位置(与触头3、4的支承部31、41大致正交的位置)。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该状态下,凸轮部51没有对触头3的凹部36进行按压。因此,触头3的弹性部32以及连接部33不产生弹性变形,弹性部32的突设部32a与支承部31的突设部31a离开能够插拔FPC100的规定的间隔。同样地,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该状态下凸轮部52不对触头4的凹部46进行按压。因此,对于触头4而言,弹性部42以及连接部43不产生弹性变形,弹性部42的突设部42a与支承部41的突设部41a离开能够拔插FPC100的规定的间隔。即,连接器10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控制杆5位于非防脱位置的状态下,连接器3的突设部31a与突设部32a之间以及连接器4的突设部41a与突设部42a之间,分别成为比FPC100的厚度大的间隔距离。
因此,对于连接器10而言,能够减小将FPC100插入连接器10时的插入阻力,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柔软的FPC100插入连接器10。此外,连接器10还可以是下述结构:在使控制杆5旋转至非防脱位置的状态下,触头3的突设部31a、32a和触头4的突设部41a、42a与FPC100接触。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使控制杆5旋转至非防脱位置的状态下,成为触头3的接点部的突设部32a和成为触头4的接点部的突设部42a与FPC100接触,从而能够与插入FPC100同时地确立电连接。此外,对于连接器10而言,与控制杆5位于防脱位置的情况相比,触头3、4保持FPC100的保持力处于相对较小的状态,所以FPC100处于相对容易脱落的状态。
对于连接器10而言,若在使控制杆5配置在非防脱位置的状态下,从插入口21向壳体2的内部插入FPC100,则沿设置在隔壁23的引导槽24对FPC100进行引导。
此处,在连接器10中具备保持件1的引导部1a,该引导部1a向壳体2的插入口21的前方突出,载置FPC100并使其不与触头3钩挂地向插入口21插入。对于连接器10而言,能够预先在从壳体2的插入口21突出的载置部1a1上载置FPC100的前端部。对于连接器10而言,使FPC100朝向插入口21插入的情况下,沿与载置部1a1成为连续一体的高度位置修正部1a2插入FPC100。由此,对于连接器10而言,能够沿引导部1a将FPC100的前端部向插入口21引导。
从插入口21插入至连接器10的内部的FPC100,插入触头3、4的支承部31、41与弹性部32、42之间。若进一步将FPC100向壳体2的内部插入,则FPC100的前端部抵接于触头3的定位面23a。由此,对于连接器10而言,能够相对于触头3、4对FPC100的前端部的位置进行定位。
对于连接器10而言,若在将FPC100插入至壳体2的内部的状态下,使控制杆5向与触头3、4的支承部31、41大致平行的位置转动,则控制杆5的凸轮部51对触头3的凹部36进行按压。对于触头3而言,弹性部32以及连接部33以连接部33为支点而发生弹性变形,弹性部32的突设部32a向支承部31侧位移。由此,对于连接器10而言,弹性部32的突设部32a与设置在FPC100上的导体图案101弹性地接触。同样地,对于连接器10而言,控制杆5的凸轮部52对触头4的凹部46进行按压。对于触头4而言,弹性部42以及连接部43以连接部43为支点发生弹性变形,弹性部42的突设部42a向支承部41侧位移。由此,对于连接器10而言,弹性部42的突设部42a与设置在FPC100上的导体图案101弹性地接触。
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控制杆5旋转至防脱位置的状态下,弹性部32的突设部31a、32a以及弹性部42的突设部41a、42a分别被按在FPC100上。连接器10在弹性部32的突设部32a与支承部31的突设部31a之间夹持FPC100。另外,连接器10在弹性部42的突设部42a与支承部41的突设部41a之间夹持FPC100。连接器10因触头3、4的接压而成为触头3、4与FPC100的导体图案101电连接的状态。
另一方面,对于连接器10而言,若在FPC100与连接器10连接的状态下,使控制杆5从防脱位置转动至非防脱位置,则凸轮部51、52对触头3、4的凹部36、46进行按压的力变弱。对于触头3、4而言,弹性部32、42的突设部32a、42a因弹性部32、42以及连接部33、43的弹性恢复力而发生位移从而离开FPC100。对于连接器10而言,触头3、4夹持FPC100的力变弱,从而能够容易地拔出FPC100。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而言,若从插入口21插入FPC100,则FPC100的前端部抵接于设置在壳体2中的定位面23a。此处,对于连接器10而言,保持件1的临时保持部1c通过与设置在FPC100的前端部侧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临时保持凹部103嵌合,来进行FPC100的临时保持。由此,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插入的FPC100通过控制杆5而实现防脱之前,抑制该FPC100从插入口21脱落。另外,连接器10还能够对相对于触头3、4的FPC100的相对的位置进行准确地定位。即、连接器10能够使成为弹性部32、42的接点部的突设部32a、42a与FPC100接触的接触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减少。对于连接器10而言,触头3、4在规定的位置与FPC100电连接,从而能够使电连接的可靠性提高。
此外,如图4所示,对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0连接的FPC100而言,与供触头4接触的导体图案101的宽部102相比,将供触头3接触的导体图案101的宽部102设置在FPC100的FPC100的插拔方向的前端侧。另外,对于FPC100而言,使供触头4接触的导体图案101的宽部102的长度尺寸,比FPC100的插拔方向的供触头3接触的宽部102的长度尺寸长。
关于若干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记述,然而能够不脱离该发明的本来的宗旨以及范围地,即、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各种的修正以及变形。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该壳体具备供挠性印刷布线板插入的插入口;多个触头,该多个触头具有能够与插入至该壳体内的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导体图案接触的接点部;以及控制杆,该控制杆以在所述壳体内使所述导电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方式沿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厚度方向在按压所述多个触头的位置与不按压所述多个触头的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壳体自由起伏,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以向所述插入口的前方突出的方式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载置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并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向所述插入口的插入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设置在保持件上,该保持件在所述控制杆不按压所述多个触头的位置,对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进行临时保持从而抑制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从所述插入口脱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备:载置部,其能够载置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高度位置修正部,其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从该载置部向所述插入口的插入进行引导,所述载置部以与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相比成为所述壳体的外底面侧的方式配置,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从所述载置部立起并具有与端子部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其中,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插入口侧的前端并与所述接点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部在前端缘部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插拔方向具有规定的倾斜角,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的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插拔方向的倾斜角与所述端子部的所述规定的倾斜角大致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备以分别向所述插入口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的一对引导部,从而能够仅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进行载置并对向所述插入口的插入进行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引导部设置在保持件上,该保持件在所述控制杆不按压所述多个触头的位置,对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进行临时保持从而抑制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从所述插入口脱落。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引导部的各个具备:载置部,其能够载置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高度位置修正部,其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从该载置部向所述插入口的插入进行引导,所述载置部以与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相比成为所述壳体的外底面侧的方式配置,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从所述载置部立起并具有与端子部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其中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插入口侧的前端并与所述接点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部在前端缘部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插拔方向具有规定的倾斜角,所述高度位置修正部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的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插拔方向的倾斜角与所述端子部的所述规定的倾斜角大致相同。
CN201210301041.5A 2011-08-24 2012-08-22 连接器 Active CN103078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2361A JP5999541B2 (ja) 2011-08-24 2011-08-24 コネクタ
JP2011-182361 2011-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8209A true CN103078209A (zh) 2013-05-01
CN103078209B CN103078209B (zh) 2015-12-02

Family

ID=4800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1041.5A Active CN103078209B (zh) 2011-08-24 2012-08-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99541B2 (zh)
KR (1) KR101434924B1 (zh)
CN (1) CN103078209B (zh)
TW (1) TWI5099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7981A (zh) * 2013-08-08 2015-02-1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6329181A (zh) * 2015-07-03 2017-01-1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89494B1 (ko) * 2013-10-04 2015-02-04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접지 기능을 구비하는 fpc/ffc용 커넥터
JP6362084B2 (ja) * 2014-05-15 2018-07-25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JP6656808B2 (ja) * 2015-02-17 2020-03-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と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との組立体
JP7454995B2 (ja) * 2020-05-11 2024-03-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1908A (en) * 1988-10-11 1989-11-21 Beta Phase, Inc. High density and high signal integrity connector
CN1377103A (zh) * 2001-03-23 2002-10-3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电缆用电气接头
CN1472847A (zh) * 2002-08-01 2004-02-04 ��һ���ӹ�ҵ��ʽ���� 连接器
CN1577994A (zh) * 2003-07-10 2005-02-0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2757370Y (zh) * 2004-12-21 2006-02-08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型电连接器插卡引导定位装置
JP2006134708A (ja) * 2004-11-05 2006-05-25 Jst Mfg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US20070254534A1 (en) * 2006-04-28 2007-11-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018061Y (zh) * 2007-04-05 2008-02-06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软性排线连接器
CN201323266Y (zh) * 2008-10-16 2009-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601278U (zh) * 2009-12-30 2010-10-06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0347B2 (ja) * 1993-09-28 1999-11-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30116B2 (ja) * 2000-12-21 2005-12-2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03045527A (ja) * 2001-07-26 2003-02-14 Kyocera Elco Corp Fpc/ffc用コネクタ
JP4073766B2 (ja) * 2002-11-27 2008-04-09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4146167A (ja) * 2002-10-23 2004-05-20 Jst Mfg Co Ltd 挿入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JP4752705B2 (ja) * 2006-09-28 2011-08-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386129B2 (ja) * 2007-11-27 2009-12-1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0946176B1 (ko) * 2009-04-29 2010-03-08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커넥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1908A (en) * 1988-10-11 1989-11-21 Beta Phase, Inc. High density and high signal integrity connector
CN1377103A (zh) * 2001-03-23 2002-10-3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电缆用电气接头
CN1472847A (zh) * 2002-08-01 2004-02-04 ��һ���ӹ�ҵ��ʽ���� 连接器
CN1577994A (zh) * 2003-07-10 2005-02-0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JP2006134708A (ja) * 2004-11-05 2006-05-25 Jst Mfg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CN2757370Y (zh) * 2004-12-21 2006-02-08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型电连接器插卡引导定位装置
US20070254534A1 (en) * 2006-04-28 2007-11-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018061Y (zh) * 2007-04-05 2008-02-06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软性排线连接器
CN201323266Y (zh) * 2008-10-16 2009-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601278U (zh) * 2009-12-30 2010-10-06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7981A (zh) * 2013-08-08 2015-02-1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4347981B (zh) * 2013-08-08 2016-08-3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6329181A (zh) * 2015-07-03 2017-01-1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5617A (ja) 2013-03-04
JP5999541B2 (ja) 2016-09-28
TW201315042A (zh) 2013-04-01
KR20130023089A (ko) 2013-03-07
TWI509909B (zh) 2015-11-21
CN103078209B (zh) 2015-12-02
KR101434924B1 (ko)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4511B (zh) 连接器结构
KR101068433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US2016023363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536267B (zh) 用于柔性电缆的继电器连接器
CN100576657C (zh)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CN101933199B (zh) 具有多个接触点的线对板连接器
EP2665132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a circuit board
CN103078209B (zh) 连接器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EP1753093B1 (en) A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US10381776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mproved latch member having a shorter length
US7556534B1 (en) Dual-card connector
KR20080008250A (ko) 평형 도체용 전기 커넥터
CN109792124B (zh) 连接器结构
EP2429039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081237A (zh) 连接器
CN105580212A (zh) 连接器
US20120252276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contacts having shared soldering tail
CN102771014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装体
US7670187B2 (en) Stacked card connector
US20110159739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5457888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7785141B2 (en) Stacked card connector
EP214994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30334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upport for an optoelectronic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04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