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5042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5042A
TW201315042A TW101129545A TW101129545A TW201315042A TW 201315042 A TW201315042 A TW 201315042A TW 101129545 A TW101129545 A TW 101129545A TW 101129545 A TW101129545 A TW 101129545A TW 201315042 A TW201315042 A TW 2013150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wiring board
printed wiring
flexible printed
fp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9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9909B (zh
Inventor
Katsutoshi Tohjo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15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5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9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83Linear camming means or pivoting lever for connectors for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R13/62994Lever acting on a connector mounted onto the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連接器具有:具備用以插入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入口之外殼;具有可與被插入在外殼內之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導體圖案接觸的接點部之複數個接頭;以及桿,其係於外殼內,在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厚度方向,於推壓接頭的位置和不推壓接頭的位置之間,相對於外殼而言自由地起伏,以使得導體圖案和接點部壓接;外殼具備導引部,該導引部係用以載置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且引導可撓性印刷配線板插入插入口,並且突出於插入口的前方。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之連接器。
以往,對於行動電話和數位相機等各種電子機器,利用具有柔軟性的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使電子機器的電路彼此等進行電性連接。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係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經由可插拔的連接器而與電路等電性連接。
做為這種連接器,例如圖5所示,具備複數個訊號接頭511和接地接頭512之連接器501為眾所周知(例如,日本特許公開2006-134708號公報)。
連接器501具備組裝有複數個訊號接頭511及接地接頭512之外殼513。另外,連接器501具備開閉罩蓋514,該開閉罩蓋514能選擇性地取得用以固定可撓性基板502的訊號線(未圖示)和訊號接頭511之電性連接的鎖定位置及鎖定位置以外的非鎖定位置。
連接器501的接地接頭512具備連接部561,該連接部561係與可撓性基板502中包圍訊號線的導電性遮蔽構件(未圖示)所連接的接地連接部(未圖示)電性連接。又,接地接頭512具備被壓入外殼513之壓入片563。再者,接地接頭512具備:用以補強外殼513的側壁之補強部562,和藉由焊接而與印刷配線基板503的連接區域(land)533電性連接之固定片564。接地接頭512係與連接部561、壓入片563、補強部562、固定片564一體形成。
連接器501係於可撓性基板502以訊號線的訊號連接部與訊號接頭511相向的方式被插入之狀態下,當開閉罩蓋514 位於鎖定位置時,訊號接頭511被電性連接於訊號線。又,連接器501係於開閉罩蓋514位於鎖定位置時,接地接頭512與遮蔽構件側電性連接。連接器501係藉由開閉罩蓋514關閉外殼513的開口部513a之方式而位於鎖定位置。
又,連接器501係於外殼513的側壁及突簷狀突出部575a、575b的前方端部,形成有讓可撓性基板502插入的插入口。連接器501係於插入口的外殼513側壁端部之內側,形成有用以將可撓性基板502誘導至插入口的錐面579。
此外,可撓性基板502係於可撓性基板502的連接面的相反側之面的端部接合著保護板523,以提高可撓性基板502端部之剛性。
上述文獻中的連接器501,推測可藉由連接部561的形狀或錐面579,而變得容易將可撓性基板502誘導至外殼513的內部。
另外,連接器形成薄型化的低背構造使其能小型化,而從安裝有連接器的安裝基板的表面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被插入的連接器的插入口之高度也低。因此,將可撓性印刷配線板插入外殼的插入口時,可撓性印刷配線板會產生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前端部卡在連接器的插入口周圍的部位,難以插入插入口之問題。近年來,隨著期望電子機器更加小型化,使得連接器被要求能更薄型化的低背構造。若連接器更薄型化,則讓可撓性印刷配線板插入的連接器的插入口的高度尺寸也變得更小。因此,連接器會有在可撓性印刷配線板插入時,可撓性印刷配線板變得更難插入連接器的插入口之傾向。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讓可撓性印刷配線板容易插入插入口的連接器。
本發明之連接器係具備:具備用以插入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入口之外殼;複數個接頭,其具有可與被插入在該外殼內的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導體圖案接觸的接點部;以及桿,其係於上述外殼內,在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厚度方向,於推壓上述複數個接頭的位置和不推壓上述複數個接頭的位置之間,相對於上述外殼而言自由地起伏,以使得上述導體圖案和上述接點部壓接;上述外殼具備導引部,該導引部係用以載置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且引導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插入上述插入口,並且突出於插入口的前方。
根據該構成,能讓可撓性印刷配線板容易插入插入口。
在該連接器,較佳為上述導引部設置在保持配件,該保持配件係於上述桿不推壓上述複數個接頭的位置,暫時保持插入在上述插入口的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且抑制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自上述插入口脫落。
在該連接器,較佳為上述導引部具備:可載置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載置部,以及用以引導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從該載置部插入上述插入口的高度位置修正部;上述載置部配置在比上述高度位置修正部更位於上述外殼的外底面側;上述高度位置修正部係自上述載置部豎起且具有與端子部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該端子部設置在上述複數個接頭的上述插入口側的前端且與上述接點部電性連接。
在該連接器,較佳為上述端子部係於上前端邊緣部具備傾斜面,該傾斜面對於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拔方向具有指定的傾斜角;上述高度位置修正部具備傾斜面,該傾斜面中相對於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拔方向之傾斜角與上述端子部的上述指定的傾斜角大致相同。
在該連接器,較佳為上述導引部具備分別設置在相對於上述插入口的寬幅方向之兩端側的前方且突出的一對導引部,僅能載置相對於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寬幅方向之兩端部,用以引導插入上述插入口。
在該連接器,較佳為上述一對導引部分別被設置於保持配件,該保持配件係於上述桿不推壓上述複數個接頭的位置內,暫時保持插入在上述插入口的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且抑制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自上述插入口脫落。
在該連接器,較佳為上述一對導引部之各個具備:可載置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載置部,以及用以引導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從該載置部插入上述插入口的高度位置修正部;上述載置部配置在比上述高度位置修正部更位於上述外殼的外底面側;上述高度位置修正部係從上述載置部豎起且具有與端子部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該端子部設置在上述複數個接頭的上述插入口側的前端且與上述接點部電性連接。
在該連接器,較佳為上述端子部係於上端邊緣部具備傾斜面,該傾斜面對於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拔方向具有指定的傾斜角;上述高度位置修正部具備傾斜面,該傾斜面中相對於上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拔方向之傾斜角與上述端子部的上述指定的傾斜角大致相同。
進一步詳細地敘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本發明之其他特徴及優點係根據以下之詳細敘述及附圖而能進一步深入理解者。
以下,根據圖1至圖4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
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具備外殼2,該外殼2具備讓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以下,亦稱為FPC)100插入之插入口21。又,連接器10具備複數個接頭3,該複數個接頭3具有可與被插入在外殼2內的FPC100的導體圖案101接觸的接點部亦即突設部32a(參照圖1及圖2)。同樣地,連接器10具備複數個接頭4,該複數個接頭4具有可與被插入在外殼2內的FPC100的導體圖案101接觸的接點部亦即突設部42a(參照圖1及圖3)。再者,連接器10具備桿5,該桿5係於外殼2內,在FPC100的厚度方向,於推壓複數個接頭3、4的位置和不推壓複數個接頭3、4的位置之間,相對於外殼2而言自由地起伏,以使得導體圖案101和突設部32a、42a壓接。又,連接器10的外殼2具備導引部1a,該導引部1a係用以載置FPC100且引導FPC100插入插入口21,並且突出於插入口21的前方。更具體而言,一對導引部1a、1a係分別突出設置在相對於插入口21的寬幅方向之兩端側的前方。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係具有當做接點部之功能,使設置在FPC100的一主面之導體圖案101和設置在彈簧部32、42的突設部32a、42a電性地接觸。連接器10不限定於僅與設置在FPC100的一主面之導體圖案101連接的情形,亦可與設置在與FPC100的一主面相向之另一主面之導體圖案101、及設置在支撐部31、41的突設部31a、41a電性地 接觸。於該情形下,連接器10係具有將設置在支撐部31、41的突設部31a、41a當做接點部之功能。又,連接器10亦可與分別設置在FPC100的一主面及另一主面之該兩面之導體圖案101、及設置在彈簧部32、42的突設部32a、42a及設置在支撐部31、41的突設部31a、41a電性地接觸。於該情形下,連接器10係具有分別將設置在彈簧部32、42的突設部32a、42a、及設置在支撐部31、41的突設部31a、41a當做接點部之功能。
更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具備的主要構造為外殼2、複數個接頭3、4、桿5、以及一對保持配件1。
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中的保持配件1具備導引部1a,該導引部1a係載置FPC100且引導FPC100插入插入口21,能使FPC100暫時保持於連接器10。換言之,連接器10的導引部1a被設置於保持配件1,該保持配件1係於桿5不推壓複數個接頭3、4的位置內,暫時保持插入在插入口21的FPC100且抑制FPC100從插入口21脫落。
外殼2係由具有電絶緣性的合成樹脂成形品構成。外殼2之全體為形成可供FPC100插拔之方形筒狀。外殼2具備:做為安裝連接器10的安裝基板(未圖示)側之基壁部2b、從基壁部2b的兩端突出之一對側壁部2c、2c、以及在基壁部2b上方被設置成與基壁部2b大致平行之覆壁部2a。如圖2或圖3所示,外殼2係於FPC100的插拔方向(圖2及圖3的的上下方向)中的一端部側(圖2及圖3的下側),開口有用以連通內部的接頭收納空間20和外部之插入口21。此外,於配置在水平的面之安裝基板上安裝連接器10時,連接器10的插拔方向成為一水平方向。又,外殼2形成有開口部22 ,該開口部22係於FPC100的插拔方向之另一端部側(圖2及圖3的上側),設置成切開覆壁部2a的一部分。又,外殼2形成有接頭收納空間20,用以在外殼2的內部收容複數個接頭3、4。接頭收納空間20係於與FPC100的插拔方向正交的外殼2的左右方向,藉由以指定的間距設置的間隔壁23而被區隔成複數個收納室。接頭收納空間20係於各個收納室各收納1個接頭3或或接頭4。又,間隔壁23形成有沿著FPC100的插拔方向的導引溝24,該導引溝24係朝插入口21側開放,用以引導從插入口21插入的FPC100的主面。間隔壁23具備定位面23a,該定位面23a係用以限制FPC100的插入且進行定位,讓FPC100的前端部抵接,以使FPC100不過度插入外殼2的內部。
接頭3、4係藉由例如磷青銅等彈性及導電性優異的金屬材料形成,在形成於磷青銅表面的Ni之基層,適用經Au鍍敷者。複數個接頭3、4係於外殼2的左右方向,交互配置著接頭3和接頭4。其中,一方的接頭3係配置於交互配置的接頭3和接頭4之中,從外殼2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起之第奇數個。又,另一方的接頭4係配置於交互配置的接頭3和接頭4之中,從外殼2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起之第偶數個。
如圖2所示,第奇數個的接頭3具有支撐部31,該支撐部31係於接頭收納空間20的內部沿著FPC100的插拔方向設置,且為外殼2的基壁部2b所支撐。又,接頭3具有可朝FPC100的厚度方向彈性變形之彈簧部32,該彈簧部32係於接頭收納空間20的內部沿著FPC100的插拔方向設置。再者,接頭3具有連接部33,該連接部33係於比FPC100的插拔方向的中間部還靠近另一端部側,使支撐部31和彈簧部32相 向且連接成連續一體。亦即,接頭3係由支撐部31、彈簧部32、以及連接部33形成H字狀。接頭3係從插入口21側插入於各收納室,被插入的FPC100可藉由支撐部31和彈簧部32挾持。
接頭3的支撐部31係於抵接在外殼2內的底面(基壁部2b的上面)之狀態下,被配置在接頭收納空間20。在支撐部31,於插入口21側的前端部設置有端子部34,該端子部34係從設置在外殼2的基壁部2b之切開部2aa,延伸成構成與外殼2的外底面(基壁部2b的下面)大致同一平面。端子部34係具有做為可與安裝連接器10的安裝基板(未圖示)的配線圖案焊接之端子的功能。又,支撐部31突設有突設部31a,該突設部31a係於支撐部31的前端部側和連接部側之大致中間,與設置在彈簧部32前端部的突設部32a相向。
接頭3具備卡合突起部35,該卡合突起部35係於比支撐部31的連接部33更靠近另一端部側,朝彈簧部32側突設。卡合突起部35係與窪部2ea卡合,該窪部2ea係於外殼2的覆壁部2a和基壁部2b之間,設置在與鄰接的間隔壁23、23一體形成的中壁部2e。接頭3藉由卡合卡合突起部35和中壁部2e的窪部2ea,而抑制接頭3從外殼2脫落。
接頭3的彈簧部32形成有半圓狀的凹部36,該凹部36係使桿5的凸輪部51插入於比連接部33所支撐的部位更靠近開口部22側且與支撐部31相向之面。又,彈簧部32的前端部突設有突設部32a,該突設部32a係於與支撐部31的突設部31a相向的部位,朝向支撐部31側突出。連接器10係於相對於外殼2而言使桿5扣倒時,即在FPC100的厚度方向推壓接頭3的彈簧部32。亦即,連接器10係桿5的凸輪部51與彈 簧部32的凹部36抵接且推壓凹部36。連接器10之構成為:可藉由支撐部31側的突設部31a和彈簧部32側的突設部32a,挾持插入於支撐部31和彈簧部32之間的FPC100。
又,如圖3所示,第偶數個的接頭4具有支撐部41,該支撐部41係於接頭收納空間20的內部,沿著FPC100的插拔方向設置,且支撐於外殼2的基壁部2b。又,接頭4具有彈簧部42,該彈簧部42係於接頭收納空間20的內部,沿著FPC100的插拔方向設置,且可在FPC100的厚度方向彈性變形。再者,接頭4具有連接部43,該連接部43係於比FPC100的插拔方向的中間部更靠近另一端部側,與支撐部41和彈簧部42相向且連接成連續一體。亦即,接頭4係由支撐部41、彈簧部42、以及連接部43形成H字狀。接頭4係從開口部22側插入各收納室,可藉由支撐部41和彈簧部42挾持從插入口21插入的FPC100。
接頭4的支撐部41係於抵接在外殼2內的底面(基壁部2b的上面)之狀態下,被配置在接頭收納空間20。在支撐部41,於開口部22側的端部設置有端子部44,該端子部44係從設置在外殼2的基壁部2b的切開部2ba,延伸成構成與外殼2的外底面(基壁部2b的下面)大致同一平面。端子部44係具有做為可與安裝連接器10的安裝基板(未圖示)之配線圖案焊接的端子之功能。又,支撐部41突設有突設部41a,該突設部41a係於支撐部41的插入口21側的前端部,朝向彈簧部42側突出。
接頭4具備卡合突出部45,該卡合突出部45係於比支撐部41的連接部43更靠近一端部側,朝彈簧部42側突設。卡合突起部45係與窪部2eb卡合,該窪部2eb係於外殼2的覆壁 部2a和基壁部2b之間,設置在與鄰接的間隔壁23、23一體形成的中壁部2e。接頭3藉由卡合卡合突起部45和中壁部2e的窪部2eb,而抑制接頭4從外殼2脫落。
接頭4的彈簧部42形成有半圓狀的凹部46,該凹部46係使桿5的凸輪部52插入於比連接部43所支撐的部位更靠近開口部22側且與支撐部41相向之面。又,彈簧部42的前端部突設有突設部42a,該突設部42a係於與支撐部41的突設部41a相向的部位,朝向支撐部41側突出。連接器10係於相對於外殼2而言使桿5扣倒時,即在FPC100的厚度方向推壓接頭4的彈簧部42。亦即,連接器10係桿5的凸輪部52與彈簧部42的凹部46抵接且推壓凹部46。連接器10之構成為:可藉由支撐部41側的突設部41a和彈簧部42側的突設部42a,挾持插入於支撐部41和彈簧部42之間的FPC100。
桿5係由具備電絶緣性的合成樹脂形成。桿5形成為在外殼2的左右方向之細長的長板形狀。桿5係以設置在外殼2側的一端側的凸輪部51、52為轉動中心,相對於外殼2進行轉動且自由起伏地保持於外殼2。藉此,桿5係於外殼2內,在FPC100的厚度方向,於推壓接頭3、4的位置和不推壓接頭3、4的位置之間,相對於外殼2而言自由地起伏,以使得FPC100的導體圖案101和突設部31a、32a、41a、42a壓接。換言之,在使FPC100從連接器10相對地困難脫落的止脫位置及相對地容易脫落的非止脫位置之間,桿5被保持成相對於外殼2而言自由轉動。
桿5的凸輪部51被設置成與接頭3的凹部36相向。連接器10係藉由桿5的操作,使得凸輪部51和凹部36的距離改變。連接器10係於讓桿5扣倒的狀態(止脫位置)下,使凸輪 部51和凹部36抵接,如圖2所示,於讓桿5立起的狀態(非止脫位置)下,使凸輪部51和凹部36成為分離狀態。
又,桿5的凸輪部52被設置成與接頭4的凹部46相向。連接器10係藉由桿5的操作,使得凸輪部52和凹部46的距離改變。連接器10係於讓桿5扣倒的狀態(止脫位置)下,使凸輪部52和凹部46抵接,如圖3所示,於讓桿5立起的狀態(非止脫位置)下,使凸輪部52和凹部46成為分離狀態。連接器10係藉由改變桿5的凸輪部51之位置,而能改變凸輪部51推壓凹部36之力。同樣地,連接器10係藉由改變桿5的凸輪部52之位置,而能改變凸輪部52推壓凹部46之力。連接器10之構成為:於桿5扣倒的狀態(止脫位置)下,凸輪部52推壓接頭4的凹部46之力比凸輪部51推壓接頭3的凹部36之力還強。
如圖4所示,保持配件1具備與設置在外殼2的第1外殼卡止部2d卡止的U字形狀之卡止部1d。保持配件1係U字形狀之卡止部1d中的一方之直線狀部分沿著外殼2的側壁部2c延伸設置。保持配件1係於U字形狀之卡止部1d中的另一方之直線狀部分的前端側,形成S字形狀的前端部。保持配件1係其形成為保持配件1的S字形狀之一部分朝向接頭收納空間20側突出,與設置在FPC100的暫時保持凹部103嵌合,構成暫時保持FPC100的暫時保持部1c。又,保持配件1係其形成為保持配件1的S字形狀之一部分,在FPC100的插拔方向中的插入口21側具備位置修正部1b。位置修正部1b能在FPC100插入插入口21時,修正外殼2的左右方向中的FPC100之位置偏離且將FPC100誘導至插入口21。此外,保持配件1係其形成為保持配件1的S字形狀之一部分,卡止在 設置於外殼2的第2外殼卡止部2f。
從正面觀看連接器10的插入口21時,在外殼2的左右方向有一對保持配件1相向配置。保持配件1係配置成:在正面觀看插入口21,其外形為U字形狀,且U字形狀的內部收容有位置修正部1b。保持配件1係配置成:在正面觀看插入口21,U字形狀的一方之第1片部1f的上面係與外殼2的覆壁部2a構成大致平行之平面。又,保持配件1係配置成:在正面觀看插入口21,U字形狀的另一方之第2片部1g的下面係與外殼2的外底面(基壁部2b的下面)構成大致同一平面。
保持配件1係利用突出於外殼2的前方的U字形狀之第2片部1g的前端部,做為導引部1a。因而,導引部1a係於插入口21的前方突出且設置於外殼2。導引部1a具有:具備與基壁部2b大致平行的平面且可載置FPC100之載置部1a1。又,導引部1a具備高度位置修正部1a2,該高度位置修正部1a2未與接頭3的端子部34卡緊,用以引導FPC100插入插入口21。載置部1a1比基壁部2b或端子部34的厚度薄。載置部1a1由於利用金屬材料構成,即使比基壁部2b薄仍能保持強度。其中,載置部1a1係配置成比高度位置修正部1a2更靠近外殼2的外底面側。高度位置修正部1a2係從載置部1a1豎起,其高度與設置在複數個接頭3的插入口21側的前端之接點部亦即突設部32a電性連接的端子部34之高度大致相等。
又,端子部34係於前端邊緣部34a具備傾斜面,該傾斜面相對於FPC100的插拔方向而言具有指定的傾斜角,高度位置修正部1a2具備傾斜面,該傾斜面中相對於FPC100的插拔方向之傾斜角與端子部34的前述指定之傾斜角大致相同。較佳為高度位置修正部1a2中相對於FPC100的插拔方向之 傾斜角,與端子部34的前端邊緣部34a中相對於插拔方向之傾斜角大致相同,但亦可相異。無論是任一者,連接器10相較於不具備導引部1a者,皆能使FPC100容易插入插入口21。又,於未設置端子部34的前端邊緣部34a之情形下,導引部1a係適當地設定高度位置修正部1a2相對於FPC100的插拔方向之傾斜角,以使得高度位置修正部1a2的高度成為端子部34中的頂面34b以上之高度即可。換言之,於端子部34的前端相對於插拔方向而言呈直角之情形下,導引部1a係將高度位置修正部1a2的高度設定成端子部34中的頂面34b以上的高度即可。
導引部1a係藉由朝插入口21的前方突出之方式,而能抑制FPC100的前端部卡緊在從外殼2突出的端子部34。此外,保持配件1的U字形狀之第1片部1f具備開口切開部1e,以使FPC100的前端容易載置於載置部1a1。
亦即,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具備導引部1a,該導引部1a係修正設置在外殼2的兩側端部之保持配件1插入FPC100時的FPC100的高度方向之位置偏離並使其容易插入。
保持配件1係藉由由金屬材料構成的板狀體之彎曲加工,而能較簡單地形成。此外,保持配件1適當地設置切開部1aa、1da,以使得板狀體的彎曲加工容易進行即可。保持配件1也可為不僅設置有切開部1aa、1da,而且為板厚較薄者。
此外,連接器10於使用合成樹脂成形品構成外殼2之情形下,隨著連接器10的小型化亦有必須提高外殼2的強度之情形。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係藉由在外殼2的插入口21的 兩側端部,具備暫時保持FPC100的保持配件1,而能提升外殼2的強度。
於FPC100插入時,保持配件1能藉由位置修正部1b使FPC100容易插入插入口21。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設置在外殼2的插入口21的兩側端部之保持配件1的導引部1a係從外殼2朝前方突出。因此,連接器10係只要將載置於導引部1a的載置部1a1的FPC100朝插入口21推入,即可從載置部1a1沿著高度位置修正部1a2引導FPC100之插入。亦即,連接器10係於FPC100插入外殼2時,即使作業者未正確地確知插入口21的位置,仍可抑制接頭3的卡緊並且容易地插入外殼2內。
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係藉由保持配件1的導引部1a,修正FPC100的高度方向之位置,且避開從外殼2突出於前方的端子部34而能插入FPC100。藉此,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係於將FPC100插入連接器10的步驟中,可藉由與保持配件1形成一體的導引部1a而修正位置偏離使其容易插入。
因此,連接器10即使於隨著連接器10的小型化而縮小FPC100的插入口21的高度尺寸之情形下,仍能於FPC100插入時,抑制FPC100的前端卡與端子部34卡緊而降低插入性。
此外,如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導引部1a係於相對於插入口21的寬幅方向之兩端側的前方,具備分別突出設置的一對導引部1a、1a。亦即,一對導引部1a、1a僅能載置相對於FPC100的寬幅方向之兩端部。其結果,能以較小的構件構造來引導FPC100插入插入口21。
以下,說明有關在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插拔FPC100 時之動作。
如圖1、圖2及圖3所示,連接器10係於連接FPC100之前,將桿5配置於大致直立之位置(與接頭3、4的支撐部31、41大致正交之位置)。於該狀態下,連接器10係凸輪部51未推壓接頭3的凹部36。因此,接頭3係彈簧部32及連接部33未產生彈性變形,彈簧部32的突設部32a離開支撐部31的突設部31a之距離為FPC100可插拔的指定間隔。同樣地,於該狀態下,連接器10係凸輪部52未推壓接頭4的凹部46。因此,接頭4係彈簧部42及連接部43未產生彈性變形,彈簧部42的突設部42a離開支撐部41的突設部41a之距離為FPC100可插拔的指定間隔。亦即,連接器10係於讓桿5處於非止脫位置之狀態下,連接器3的突設部31a和突設部32a之間及連接器4的突設部41a和突設部42a之間,構成為各自比FPC100的厚度還大的分開距離。
因而,連接器10能使FPC100插入連接器10時的插入阻力小,使柔軟的FPC100能容易地插入連接器10。此外,連接器10也可以是在使桿5旋轉至非止脫位置之狀態下,接頭3的突設部31a、32a或接頭4的突設部41a、42a與FPC100接觸者。連接器10即使於讓桿5旋轉至非止脫位置之狀態下,仍能以當做接頭3的接點部之突設部32a或當做接頭4的接點部之突設部42a與FPC100接觸的方式,插入FPC100且同時地確立電性連接。此外,連接器10由於相較於桿5處於止脫位置之情形,接頭3、4保持FPC100的保持力相對地變小之狀態,因此FPC100相對地變成容易脫落之狀態。
連接器10係於讓桿5配置在非止脫位置之狀態下,從插入口21將FPC100插入外殼2的內部時,沿著設置在間隔壁23 的導引溝24引導FPC100。
其中,連接器10具備導引部1a,該導引部1a係保持配件1的導引部1a,其係突出在外殼2的插入口21的前方,用以載置FPC100且不與接頭3卡緊,並且可插入插入口21。連接器10係可將FPC100的前端部載置於從外殼2的插入口21突出之載置部1a1。連接器10係於讓FPC100朝向插入口21插入之情形下,使FPC100沿著與載置部1a1成為連續一體之高度位置修正部1a2而被插入。藉此,連接器10可將FPC100的前端部沿著導引部1a引導至插入口21。
從插入口21插入連接器10的內部之FPC100,係插入於接頭3、4的支撐部31、41和彈簧部32,42之間。進一步將FPC100插入外殼2的內部時,FPC100的前端部抵接於接頭3的定位面23a。藉此,連接器10可相對於接頭3、4而言,將FPC100的前端部之位置予以定位。
連接器10係於讓將FPC100插入外殼2的內部之狀態下,讓桿5轉動至與接頭3、4的支撐部31、41大致平行的位置時,桿5的凸輪部51推壓接頭3的凹部36。接頭3係以連接部33為支點使彈簧部32及連接部33彈性變形,且彈簧部32的突設部32a位移至支撐部31側。藉此,連接器10係彈簧部32的突設部32a以彈性力接觸於設置在FPC100的導體圖案101。同樣地,連接器10係桿5的凸輪部52推壓接頭4的凹部46。接頭4係以連接部43為支點使彈簧部42及連接部43彈性變形,且彈簧部42的突設部42a位移至支撐部41側。藉此,連接器10係彈簧部42的突設部42a以彈性力接觸於設置在FPC100的導體圖案101。
連接器10係於桿5旋轉至止脫位置之狀態下,彈簧部32 的突設部31a、32a及彈簧部42的突設部41a、42a分別被推壓在FPC100。連接器10係將FPC100挾持在彈簧部32的突設部32a和支撐部31的突設部31a之間。又,連接器10係將FPC100挾持在彈簧部42的突設部42a和支撐部41的突設部41a之間。連接器10係藉由接頭3、4的接觸壓,使接頭3、4和FPC100的導體圖案101形成電性連接之狀態。
另一方面,連接器10係於FPC100連接於連接器10之狀態下,當桿5從止脫位置轉動至非止脫位置時,凸輪部51、52推壓接頭3、4的凹部36、46之力變弱。接頭3、4係藉由彈簧部32、42及連接部33、43的彈性恢復力,使彈簧部32、42的突設部32a、42a位移而離開FPC100。連接器10因為接頭3、4挾持FPC100之力變弱,使得FPC100可能容易脫落。
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從插入口21讓FPC100插入後,FPC100的前端部抵接於設置在外殼2的定位面23a。其中,連接器10藉由將保持配件1的暫時保持部1c與設置在FPC100的前端部側的寬幅方向之兩端的暫時保持凹部103嵌合,而進行FPC100的暫時保持。藉此,連接器10係在藉由桿5將插入之FPC100止脫之前,抑制該FPC100從插入口21脫落。又,連接器10亦能將FPC100相對於接頭3、4的相對位置予以正確地定位。亦即,連接器10能減少當做彈簧部32、42的接點部之突設部32a、42a與FPC100接觸之接觸位置產生偏離。連接器10係藉由將接頭3、4於指定的位置與FPC100電性接觸,而能提升電性連接之可靠性。
此外,如圖4所示,連接於本實施形態的外殼10的FPC100,相較於接頭4接觸的導體圖案101的寬幅部102,係 將接頭3接觸的導體圖案101的寬幅部102設置在FPC100中的FPC100的插拔方向之前端側。又,FPC100係相較於FPC100的插拔方向中的接頭3接觸之寬幅部102的長度尺寸,將接頭4接觸的導體圖案101的寬幅部102之長度尺設定成更長。
以上敘述數種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但只要不超出本發明本來的精神及範圍,亦即不超出申請專利範圍,則於該領域熟習該項技術者可做各種修正及變形。
1‧‧‧保持配件
1a‧‧‧導引部
1a1‧‧‧載置部
1a2、1b‧‧‧位置修正部
1aa、1da、2aa、2ba‧‧‧缺口部
1c‧‧‧暫時保持部
1d‧‧‧卡止部
1e‧‧‧開口切開部
1f‧‧‧第1片部
1g‧‧‧第2片部
2、513‧‧‧外殼
2a‧‧‧覆壁部
2b‧‧‧基壁部
2c‧‧‧側壁部
2d‧‧‧第1外殼卡止部
2e‧‧‧中壁部
2ea、2eb‧‧‧窪部
2f‧‧‧第2外殼卡止部
3、4‧‧‧接頭
5‧‧‧桿
10、501‧‧‧連接器
20‧‧‧接頭收納空間
21‧‧‧插入部
22、513a‧‧‧開口部
23‧‧‧間隔壁
23a‧‧‧定位面
24‧‧‧導引溝
31、41‧‧‧支撐部
31a、32a、41a、42a‧‧‧突設部
32、42‧‧‧彈簧部
33、43、561‧‧‧連接部
34‧‧‧端子部
34a‧‧‧前端緣部
34b‧‧‧頂面
35、45‧‧‧卡合突起部
36、46‧‧‧凹部
51、52‧‧‧凸輪部
100、502‧‧‧可撓性基板、FPC
101‧‧‧導體圖案
102‧‧‧寬幅部
103‧‧‧暫時保持凹部
511‧‧‧信號接頭
512‧‧‧接地接頭
514‧‧‧開閉罩蓋
523‧‧‧保護板
533‧‧‧連接區域
562‧‧‧補強部
563‧‧‧壓入片
564‧‧‧固定片
575a、575b‧‧‧突出部
579‧‧‧錐面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的立體說明圖。
圖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且其係圖1之2A-2A的斷面模式圖。
圖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且其係圖1之3A-3A的斷面模式圖。
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的使用狀態之局部斷面圖。
圖5係顯示習知的連接器之立體說明圖。
1‧‧‧保持配件
1a‧‧‧導引部
1a1‧‧‧載置部
1a2、1b‧‧‧位置修正部
1aa、1da‧‧‧缺口部
1e‧‧‧開口切開部
1f‧‧‧第1片部
1g‧‧‧第2片部
2‧‧‧外殼
2a‧‧‧覆壁部
2b‧‧‧基壁部
2c‧‧‧側壁部
3、4‧‧‧接頭
5‧‧‧桿
10‧‧‧連接器
21‧‧‧插入部
23‧‧‧間隔壁
34‧‧‧端子部
34a‧‧‧前端緣部
34b‧‧‧頂面
100‧‧‧可撓性基板、FPC
101‧‧‧導體圖案
102‧‧‧寬幅部
103‧‧‧暫時保持凹部

Claims (8)

  1.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其係具備:具備用以插入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入口之外殼;複數個接頭,其具有可與被插入在該外殼內的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導體圖案接觸的接點部;以及桿,其係於前述外殼內,在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厚度方向,於推壓前述複數個接頭的位置和不推壓前述複數個接頭的位置之間,相對於前述外殼而言自由地起伏,以使得前述導體圖案和前述接點部壓接;前述外殼具備導引部,該導引部係用以載置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且引導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插入前述插入口,並且突出於插入口的前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導引部設置在保持配件,該保持配件係於前述桿不推壓前述複數個接頭的位置,暫時保持插入在前述插入口的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且抑制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自前述插入口脫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導引部具備:可載置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載置部,以及用以引導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從該載置部插入前述插入口的高度位置修正部;前述載置部配置在比前述高度位置修正部更位於前述外殼的外底面側;前述高度位置修正部係自前述載置部豎起且具有與端子部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該端子部設置在前述複數個接頭的前述插入口側的前端且與前述接點部電性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端子部係於前端邊緣部具備傾斜面,該傾斜面對於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拔方向具有指定的傾斜角;前述高度位置修正部具 備傾斜面,該傾斜面中相對於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拔方向之傾斜角與前述端子部的前述指定的傾斜角大致相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導引部具備分別設置在相對於前述插入口的寬幅方向之兩端側的前方且突出的一對導引部,僅能載置相對於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寬幅方向之兩端部,用以引導插入前述插入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一對導引部分別被設置於保持配件,該保持配件係於前述桿不推壓前述複數個接頭的位置內,暫時保持插入在前述插入口的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且抑制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自前述插入口脫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一對導引部之各個具備:可載置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載置部,以及用以引導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從該載置部插入前述插入口的高度位置修正部;前述載置部配置在比前述高度位置修正部更位於前述外殼的外底面側;前述高度位置修正部係從前述載置部豎起且具有與端子部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該端子部設置在前述複數個接頭的前述插入口側的前端且與前述接點部電性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端子部係於前端邊緣部具備傾斜面,該傾斜面對於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拔方向具有指定的傾斜角;前述高度位置修正部具備傾斜面,該傾斜面中相對於前述可撓性印刷配線板的插拔方向之傾斜角與前述端子部的前述指定的傾斜角大致相同。
TW101129545A 2011-08-24 2012-08-15 連接器 TWI509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2361A JP5999541B2 (ja) 2011-08-24 2011-08-24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042A true TW201315042A (zh) 2013-04-01
TWI509909B TWI509909B (zh) 2015-11-21

Family

ID=4800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9545A TWI509909B (zh) 2011-08-24 2012-08-15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99541B2 (zh)
KR (1) KR101434924B1 (zh)
CN (1) CN103078209B (zh)
TW (1) TWI5099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2510B2 (ja) * 2013-08-08 2016-03-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1489494B1 (ko) * 2013-10-04 2015-02-04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접지 기능을 구비하는 fpc/ffc용 커넥터
JP6362084B2 (ja) * 2014-05-15 2018-07-25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JP6656808B2 (ja) * 2015-02-17 2020-03-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と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との組立体
JP6448136B2 (ja) * 2015-07-03 2019-01-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7454995B2 (ja) * 2020-05-11 2024-03-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1908A (en) * 1988-10-11 1989-11-21 Beta Phase, Inc. High density and high signal integrity connector
JP2970347B2 (ja) * 1993-09-28 1999-11-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30116B2 (ja) * 2000-12-21 2005-12-2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3741619B2 (ja) * 2001-03-23 2006-02-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3045527A (ja) * 2001-07-26 2003-02-14 Kyocera Elco Corp Fpc/ffc用コネクタ
US7044773B2 (en) * 2002-08-01 2006-05-16 Ddk Ltd. Connector
JP4073766B2 (ja) * 2002-11-27 2008-04-09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4146167A (ja) * 2002-10-23 2004-05-20 Jst Mfg Co Ltd 挿入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JP4184881B2 (ja) * 2003-07-10 2008-11-1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6134708A (ja) * 2004-11-05 2006-05-25 Jst Mfg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CN2757370Y (zh) * 2004-12-21 2006-02-08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型电连接器插卡引导定位装置
JP4215265B2 (ja) * 2006-04-28 2009-01-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平型導体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4752705B2 (ja) * 2006-09-28 2011-08-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018061Y (zh) * 2007-04-05 2008-02-06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软性排线连接器
JP4386129B2 (ja) * 2007-11-27 2009-12-1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323266Y (zh) * 2008-10-16 2009-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KR100946176B1 (ko) * 2009-04-29 2010-03-08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커넥터
CN201601278U (zh) * 2009-12-30 2010-10-06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5617A (ja) 2013-03-04
KR20130023089A (ko) 2013-03-07
TWI509909B (zh) 2015-11-21
JP5999541B2 (ja) 2016-09-28
KR101434924B1 (ko) 2014-08-27
CN103078209A (zh) 2013-05-01
CN103078209B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6466B2 (en) Connector
TWI509909B (zh) 連接器
JP4613799B2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1536267B (zh) 用于柔性电缆的继电器连接器
CN111247701B (zh) 电连接器
US20100130045A1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Circuit
TWI429139B (zh) 連接器
WO2012153472A1 (ja)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このコネクタ端子を含むカードエッジ型コネクタ
US7938651B2 (en) Substrate connector
US7448893B2 (en) Connector
JP7438076B2 (ja) 相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050266722A1 (en) Board attachment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057229B2 (ja) コネクタ
TWI488381B (zh) 連接器
US9755339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and flat circuit body
JP4469256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US10122104B2 (en) Connector for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JP5521845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09289627A (ja) コネクタ
WO2018221094A1 (ja) コネクタ
CN110880651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TW201935777A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系統
US9337560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mounting surface with engagement hooks offset from each other in an insertion direction of a flexible integrated wiring
JP5474162B2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4931441B2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