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9177B -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29177B CN106329177B CN201610028061.8A CN201610028061A CN106329177B CN 106329177 B CN106329177 B CN 106329177B CN 201610028061 A CN201610028061 A CN 201610028061A CN 106329177 B CN106329177 B CN 1063291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wall portion
- socket
- connector
- strengthening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06 Liquid cryst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7 Liquid-crystal polymers (LC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8051 Chimer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92 f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IKNJXKGJWUCNN-XGXHKTLJSA-N norethister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H]2[C@H]3CC[C@](C)([C@](CC4)(O)C#C)[C@@H]4[C@@H]3CCC2=C1 VIKNJXKGJWUCNN-XGXHKTL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可强化壳体以在连接器的插拔作业时不会造成壳体的破坏,并可使连接器小型化。连接器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壳体,该壳体具备大致矩形框状的外周壁,该外周壁具有彼此平行分开配置的一对第一壁部(11a)以及在与一对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分开配置并将一对第一壁部各自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与相对内侧面连接的一对第二壁部(11b);以及在一对第一壁部分别沿着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隔着间隔配置的金属制的多个接点,多个接点之中位于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端部的接点(13)分别具有强化部(13e),强化部从位于端部的接点分别一体地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强化部的至少一部分埋入第二壁部的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使用于两片印刷线路板间的电连接的插塞、插座等连接器及由插塞与插座构成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将两片印刷线路板不通过电缆而直接电连接用的连接器装置已为人所知。该连接器装置是由装配于一方印刷线路板的插塞及装配于另一方印刷线路板的插座所构成,借着将插塞嵌合于插座,电连接两印刷线路板的印刷线路彼此(例如,参阅专利文献1)。
近年来,随着连接器的小尺寸与薄型化,使得连接器的强度降低。这是由于连接器壳体是以树脂材料所形成,因其小尺寸或薄壁化,维持所需的强度变得困难。因此,有不能承受连接器的插拔作业时产生的应力而导致壳体的破坏的可能性。
图19(a)是表示以连接器的拔除作业的样子为例。从借着插塞10与插座20的嵌合而连结两片印刷线路板30、40的状态,以手指50提起一方的印刷线路板30的端部,藉此从装配在另一方的印刷线路板40的插座20拔除插塞10。但是,在此作业中,在图19(b)及其A部放大图即图19(c)中以符号B表示之处会有应力集中而造成壳体破坏的可能性。这是因为,此部分为薄壁仅由树脂材料所形成,与其他的部分比较强度较弱,不能承受拔除作业时施加的外力而容易引起破裂等的破坏。为此,在此周边以强化金属件进行强化(例如,参阅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插塞连接器是在第一插塞壁部设置具有强化构件功能的金属制的插塞构件。该金属制的插塞构件具有埋入第二插塞壁部的一对第三插塞板部,强化第一插塞壁部与第二插塞壁部的连接处。
又,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插座连接器是将具有强化构件的功能的金属制插座构件设置在第一插座壁部。该金属制的插座构件具有埋入第二插座壁部的一对第六插座板部,强化第一插座壁部与第二插座壁部的连接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1679号公报(图3、图4、图7、图8)
但是,专利文献1揭示的插塞连接器中,作为强化金属件的具有第三插塞板部的插塞构件与插塞接点分体构成,在位于端部的插塞接点与强化金属件之间少量残留有仅由树脂材料所成的薄壁且强度弱的壳体部位。又,在设置分体的强化金属件时,则在壳体上需要留有其设置空间,因此也会有不能应对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要求的问题。
又,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插座连接器中,作为强化金属件的具有第六插座板部的插座构件与插座接点分体构成,在位于端部的插座接点与强化金属件之间少量残留有仅由树脂材料所成的薄壁且强度弱的壳体部位。又,如上述,在设置分体的强化金属件时,则在壳体上需要留有其设置空间,因此也会有不能应对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要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强化壳体以在连接器的插拔作业时不会造成壳体的破坏,并可使连接器小型化的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关的连接器构成为:装配于一方的印刷线路板,通过与装配于另一方的印刷线路板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而电连接两印刷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壳体,该壳体具备大致矩形框状的外周壁,该外周壁具有一对第一壁部以及一对第二壁部,其中,上述一对第一壁部彼此平行地分开配置,上述一对第二壁部在与上述一对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分开配置,且上述一对第二壁部的相对内侧面与上述一对第一壁部各自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连接;以及金属制的多个接点,该多个接点在上述一对第一壁部上分别沿着上述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隔着间隔配置,上述多个接点之中位于上述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端部的接点分别具有强化部,上述强化部从位于端部的上述接点分别一体地沿着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上述强化部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上述第二壁部的内部。
藉此构成,可将从端部的接点存在的第一壁部的壳体部位到第二壁部的范围内的壳体毫无遗漏地可靠强化。因此,在连接器的插拔作业时可有效防止壳体破坏的产生。又,不使用分体的强化金属件也可进行有效的强化,在壳体上可不需确保其设置空间,可以使连接器小型化。
本发明有关的连接器也可以是下述构成:上述多个接点分别具有将彼此平行的外侧面部与内侧面部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部分,上述外侧面部与上述内侧面部中的至少一方与上述第一壁部的侧面相对配置,上述强化部从上述外侧面部及上述内侧面部的其中一方一体地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板状。
藉此构成,板状的强化部与壳体的第一壁部的侧面大致平行地配置。亦即,板状的强化部竖立设置在壳体的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的高度方向,因此在连接器的插拔作业时对于由此高度方向对壳体的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的连接部施加外力具有高的刚性。
本发明有关的连接器也可以是下述构成:上述多个接点分别具有将彼此平行的外侧面部与内侧面部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部分,上述外侧面部与上述内侧面部中的至少一方与上述第一壁部的侧面相对配置,上述强化部从上述外侧面部及上述内侧面部这两者分别一体地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两片的板状。
藉此构成,位于端部的接点分别具备两片的板状强化部,将其一部埋入壳体的第二壁部的内部,因此可进一步提升从端部的接点到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的连接部的范围内的壳体的强度。
本发明有关的连接器也可以是下述构成:上述强化部在上述第二壁部的内部具有朝上述第二壁部的长度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藉此构成,壳体的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的连接变得更为牢固,因此在连接器的插拔作业中可有效防止壳体破坏的产生。又,此弯曲部在壳体的第二壁部的内部沿第二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也成为第二壁部本身的强化。
又,本发明有关的连接器也可以是下述构成:上述强化部分别从上述强化部一体地延设有焊接于上述一方的印刷线路板的焊接部以及用于固定与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的上述嵌合的锁定部。
藉此构成,从与端部的接点一体形成的强化部,进一步一体地形成焊接部与锁定部,因此可进一步提升从端部的接点到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的连接部的范围内的壳体的强度。并且,一体形成端部的接点、焊接部与锁定部,所以能减少零件数,也可删减成本。
又,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构成为:具有:作为插塞使用的上述其中之一的连接器;以及作为嵌合于上述插塞的插座使用的连接器或作为嵌合于上述插塞的插座使用的上述其中之一的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强化壳体以在连接器的插拔作业时不会有壳体破坏的产生并可使得连接器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塞,(a)是由其上方显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I-I剖视图。
图2表示嵌合于图1的插塞的插座的图,(a)是由其上方显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
图3表示图1的插塞与图2的插座的嵌合前,(a)是由其上方显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
图4表示图3的插塞与插座嵌合的状态,(a)是由其上方显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
图5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a)是如配置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V-V剖视图。
图6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a)是如配置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
图7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塞,(a)是由其上方显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a)是如配置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塞,(a)是由其上方显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a)是如配置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X-X剖视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塞,(a)是由其上方显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x-y剖视图。
图12是关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a)是如配置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x-y剖视图。
图13是关于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塞,(a)是由其上方显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
图14是关于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a)是如配置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
图15是配置如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
图16是配置如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
图17是配置如本发明的第8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
图18是配置如本发明的第9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塞所使用的全插塞接点表示的立体图。
图19表示连接器的拔除作业产生破裂的样子,(a)表示连接器的拔除作业的说明图,(b)是在连接器产生破裂之处的立体图,(c)为产生破裂的壳体处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连接器装置
10:插塞(连接器)
11:插塞壳体(壳体)
11a:插塞第一壁部(第一壁部)
11b:插塞第二壁部(第二壁部)
11c:插塞外周壁(外周壁)
12、13、14、15、16、17:插塞接点(接点)
13a、14a、15a、16a、17a:插塞内侧面部(内侧面部)
13b、14b、15b、16b、17b:插塞外侧面部(外侧面部)
13e、14e、15e、16e、17e:插塞强化部(强化部)
16f:插塞弯曲部(弯曲部)
17g:焊接部
17h:锁定部
20:插座(连接器)
21:插座壳体(壳体)
21a:插座第一壁部(第一壁部)
21b:插座第二壁部(第二壁部)
21c:插座外周壁(外周壁)
22、23、24、25、26:插座接点(接点)
23a、24a、25a、26a:插座内侧面部(内侧面部)
23b、24b、25b、26b:插座外侧面部(外侧面部)
23e、24e、25e、26e:插座强化部(强化部)
26g:插座弯曲部(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形态相关的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参阅附图进行说明。
连接器装置1用于将两片印刷线路板彼此电连接,由图1表示的插塞10与图2表示的插座20构成。
插塞10是装配在一方的印刷线路板,插座20是装配在另一方的印刷线路板,藉插塞10与插座20的嵌合,电连接两印刷线路板的电路。图3(a)是由其上方显示嵌合前的插塞10与插座20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图4(a)是由其上方显示嵌合状态的插塞10与插座20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在嵌合时,将插塞10侧的大致矩形框型的插塞外周壁11c插入形成于插座20侧的插座壳体21的插座外周壁21c与中央凸部21d之间的嵌合沟槽部29。
印刷线路板也包括柔性印刷线路板。亦即,本实施形态相关的连接器装置1是使用于两片刚性印刷线路板间、一片刚性印刷线路板与一片柔性印刷线路板间或两片柔性印刷线路板间的电连接。
插塞10对印刷线路板的装配是借着将图1表示的插塞接点12、13的插塞端子片12c、13c或插塞锁定部18的固定片18b等焊接于印刷线路板的预定焊盘来进行。针对插座20对印刷线路板的装配,同样是借着将图2表示的插座接点22、23的插座端子片22c、23c或强化金属件28等焊接于印刷线路板的预定焊盘来进行。
接着,针对第一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塞10参阅图示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
图1(a)是由其上方显示插塞10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I-I剖视图。插塞10是如图1(a)及图1(b)表示,具有形成整体构造的合成树脂制的插塞壳体11及金属制的多个插塞接点12、13。插塞接点12、13是借着分别与对方侧连接器即插座20的插座接点22、23接触来实现电连接。该插塞10例如可以镶嵌成形来制造。
插塞壳体11具备大致矩形框状的插塞外周壁11c。该插塞外周壁11c具有一对插塞第一壁部11a与一对插塞第二壁部11b。一对插塞第一壁部11a是彼此平行地分开配置。一对插塞第二壁部11b是在与一对第一壁部11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彼此平行地分开配置,一对插塞第一壁部11a各自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两端部与一对插塞第二壁部11b的相对内侧面连接。在以插塞外周壁11c包围的内侧具有底壁11d。
插塞壳体11为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等合成树脂的成形品,具有维持构造用的刚性及确保插塞接点12、13间的绝缘用的绝缘性。
多个插塞接点12、13是分别在一对插塞第一壁部11a沿着该插塞第一壁部11a的长度方向隔着间隔配置。图1表示的插塞10是在各插塞第一壁部11a配置总共三个插塞接点12、13,但个数不限于三个,只要是两个以上则可以比三个多或少。
图5(a)是将图1的插塞10使用的所有插塞接点12、13如在插塞壳体11中的配置那样表示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显示的立体图,(c)为(a)的V-V剖视图。如图5(a)及(b)表示,使用存在于插塞第一壁部11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两端部的端部的插塞接点13与夹持在该等之间所配置的中间的插塞接点12。
中间的插塞接点12与端部的插塞接点13,其共同的构成为具有将彼此平行的插塞外侧面部12b、13b与插塞内侧面12a、13a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插塞U字形部12u、13u。该插塞外侧面部12b、13b与插塞内侧面部12a、13a这两者与插塞第一壁部11a的侧面相对配置。亦即,插塞接点12、13分别是配置成使插塞U字形部12u、13u包覆于插塞第一壁部11a。
又,共同的构成是在插塞接点12、13的插塞U字形部12u、13u的插塞外侧面部12b、13b形成有卡合凹部12d、13d。该卡合凹部12d、13d与形成在图2表示的插座接点22、23侧的插座U字形部22u、23u的插座内侧面部22a、23a的卡合凸部22f、23f卡合。藉此,可使得插塞接点12、13与插座接点22、23的接触更为可靠。
又,各插塞接点12、13共同的构成为具有从插塞U字形部12u、13u的下端部朝外方向突出的插塞端子片12c、13c。插塞接点12、13是例如可将铜合金等的金属薄板冲压成形及弯曲加工之后,施以镀金等所形成。
如图5(a)及(b)表示,排列在各插塞第一壁部11a上的多个插塞接点12、13之中,在位于插塞第一壁部11a的长度方向端部的插塞接点13上分别设有插塞强化部13e。该插塞强化部13e是从端部的插塞接点13一体地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插塞强化部13e的至少一部分是成为埋入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的构成。
该插塞强化部13e是由端部的插塞接点13一体所形成,因此以和插塞接点13相同的金属材料所制造为佳。但是,插塞强化部13e是以插塞壳体11的强化为目的,因此镀金等根据需要可加以省略。
插塞强化部13e虽是从插塞第一壁部11a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显示为矩形的板材,但只要有强化功能,则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板材,例如也可以棒状等的构件来取代板材。
藉上述的构成,本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塞10为端部的插塞接点13分别具有插塞强化部13e,该插塞强化部13e是从端部的插塞接点13分别一体地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插塞强化部13e的至少一部分是被埋入于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因此,可将从端部的插塞接点13存在的插塞第一壁部11a的壳体部位到插塞第二壁部11b为止的范围的插塞壳体11毫无遗漏地可靠强化。该范围的插塞壳体11是在插塞10的插拔作业时容易引起破裂等破坏的部分,因此可有效防止插拔作业时的破裂等的破坏。假设插拔作业时即使在插塞壳体11的上述范围产生破裂等的破坏时,借着从端部的插塞接点13一体形成的插塞强化部13e,仍可保持着插塞壳体11本身的形状。端部的插塞接点13本身也通过一体形成这样的插塞强化部13e,藉此对于插塞第一壁部11a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外力,可提升端部的插塞接点13的强度。并且,也可以使与端部的插塞接点13分体的强化金属件并存,但也可不使用分体的强化金属件即可进行有效的强化。由于可不使用分体的强化金属件,因此,在插塞接点11没有确保其设置空间的必要,可以使插塞10小型化。
在插塞壳体11的插塞第二壁部11b设有图6表示的金属制的插塞锁定部18。插塞锁定部18是例如在铜合金施以银或锡等的电镀,外表面设有锁定凹部18a,在内面下端设有向外的固定片18b。将插塞10嵌合于插座20时,插塞锁定部18的锁定凹部18a卡合于设置在插座20侧的强化金属件28内面的锁定凸部28a,藉以使插塞10与插座20的嵌合更为可靠。
插塞强化部13e详细是如图5(a)及(b)表示,从端部的插塞接点13的插塞U字形部13u的插塞内侧面部13a,一体地沿长度方向向外延伸而形成为板状。板状的插塞强化部13e的壁厚虽与一体形成的插塞内侧面部13a的壁厚相等,但也可根据需要有不同的壁厚。
因此,将板状的插塞强化部13e配置成与插塞壳体11的插塞第一壁部11a的内侧面大致平行。亦即,将板状的插塞强化部13e竖立设置在插塞壳体11的插塞第一壁部11a及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因此,在连接器的插拔作业时对于插塞壳体11的插塞第一壁部11a与插塞第二壁部11b的连接部及从该高度方向朝其周边施加的外力具有高的刚性。
接着,针对第二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塞10说明。
[第二实施形态]
如图7及图8表示,插塞接点12、14分别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将彼此平行的插塞外侧面部12b、14b与插塞内侧面部12a、14a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插塞U字形部12u、14u。该插塞外侧面部12b、14b与插塞内侧面部12a、14a这两者与插塞第一壁部11a的侧面相对配置。亦即,插塞接点12、14分别是配置成使插塞U字形部12u、14u包覆于插塞第一壁部11a。
沿着各插塞第一壁部11a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插塞接点12、14之中,在位于端部的插塞接点14分别设有插塞强化部14e。该插塞强化部14e是从插塞接点14的插塞U字形部14u的插塞外侧面部14b,一体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板状。并且,插塞强化部14e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埋入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板状的插塞强化部14e的壁厚虽与一体形成的插塞外侧面部14b的壁厚相等,但也可根据需要有不同的壁厚。
因此,将板状的插塞强化部14e配置成与插塞壳体11的插塞第一壁部11a的外侧侧面大致平行。亦即,将板状的插塞强化部14e竖立设置在插塞壳体11的插塞第一壁部11a及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高度方向。因此,在插塞10的插拔作业时对于插塞壳体11的插塞第一壁部11a与插塞第二壁部11b的连接部及从该高度方向对其周边施加的外力具有高的刚性。
其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接着,针对第三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塞10说明。
[第三实施形态]
如图9及图10表示,插塞接点12、15分别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将彼此平行的插塞外侧面部12b、15b与插塞内侧面部12a、15a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插塞U字形部12u、15u。该插塞外侧面部12b、15b与插塞内侧面部12a、15a这两者与插塞第一壁部11a的侧面相对配置。亦即,插塞接点12、15分别是配置成使插塞U字形部12u、15u包覆于插塞第一壁部11a。
沿着各插塞第一壁部11a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插塞接点12、15之中,在位于端部的插塞接点15分别设有两个插塞强化部15e。其中,一方的插塞强化部15e是从该端部的插塞接点15的插塞U字形部15u的插塞外侧面部15b一体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板状。并且,另一方的插塞强化部15e是从端部的插塞接点15的插塞U字形部15u的插塞内侧面部15a一体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板状。各插塞强化部15e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埋入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也可构成为仅两个之中的一方的插塞强化部15e,将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板状的两个插塞强化部15e的壁厚虽是分别与一体形成的插塞外侧面部15b的壁厚及插塞内侧面部15a的壁厚相等,但也可根据需要有不同的壁厚。
如上述,插塞强化部15e为端部的插塞接点15分别具备两个板状的插塞强化部15e,将各插塞强化部15e的一部分埋入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因此,可使得从端部的插塞接点15到插塞第一壁部11a与插塞第二壁部11b的连接部的范围内的插塞壳体11的强度更为提升。
其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接着,针对第4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塞10说明。
[第4实施形态]
如图11及图12表示,插塞接点12、16分别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将彼此平行的插塞外侧面部12b、16b与插塞内侧面部12a、16a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插塞U字形部12u、16u。该插塞外侧面部12b、16b与插塞内侧面部12a、16a这两者与插塞第一壁部11a的侧面相对配置。亦即,插塞接点12、16分别是配置成使插塞U字形部12u、16u包覆于插塞第一壁部11a。
沿着各插塞第一壁部11a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插塞接点12、16之中,在位于端部的插塞接点16分别设有插塞强化部16e。该插塞强化部16e构成为在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具有朝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长度方向弯曲的插塞弯曲部16f。更详细为插塞强化部16e是从插塞外侧面部16b延伸,基于空的空间观点,沿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长度方向向内弯曲。但是,弯曲方向不仅限于此,只要在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有空出的空间,即也可沿着长度方向向外弯曲。
并且,使插塞强化部16e从插塞内侧面部16a延伸,构成在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具有朝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长度方向弯曲的插塞弯曲部16f。弯曲的方向可以是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长度方向向内,必要时,也可以是空间空出的长度方向向外。
并且,各插塞强化部16e也可具备两个插塞弯曲部16f,即沿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长度方向向外弯曲的插塞弯曲部16f及沿长度方向向内弯曲的插塞弯曲部16f。并且,根据必要,可将插塞弯曲部16f进一步向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宽度方向弯曲等来进一步强化插塞第二壁部11b与插塞强化部16e的连结。
藉上述的构成,使得插塞第一壁部11a与插塞第二壁部11b的连接更为牢固,因此可有效防止插拔作业中插塞壳体11的破坏的产生。并且,该插塞弯曲部16f是在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内部沿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也可成为插塞第二壁部11b本身的强化。
其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接着,针对第5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塞10说明。
[第5实施形态]
如图13及图14表示,插塞接点12、17分别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将彼此平行的插塞外侧面部12b、17b与插塞内侧面部12a、17a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插塞U字形部12u、17u。该插塞外侧面部12b、17b与插塞内侧面部12a、17a这两者与插塞第一壁部11a的侧面相对配置。亦即,插塞接点12、17分别是配置成使插塞U字形部12u、17u包覆于插塞第一壁部11a。
沿着各插塞第一壁部11a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插塞接点12、17之中,在位于端部的插塞接点17分别设有插塞强化部17e。该插塞强化部17e构成为在插塞强化部17e处从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高度方向下端部一体地沿着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长度方向向外延设有焊接部17g。该焊接部17g是借着焊接在供插塞10装配的印刷线路板的装配面的预定焊盘,强化插塞10与印刷线路板的连结。
插塞强化部17e是除了焊接部17g,并构成为在插塞强化部17e处从插塞第二壁部11b的高度方向上端部一体地延设有配置于插塞第二壁部11b的外侧面的锁定部17h。在锁定部17h的外表面形成有固定用凹部17j,卡合于插座20侧的对应的锁定用凸部,藉以使插塞10与插座20的嵌合固定。并且,也可只将焊接部17g与锁定部17h中的一方延设于插塞强化部17e。
如上述,从与端部的插塞接点17一体地形成的插塞强化部17e,进一步一体形成焊接部17g与锁定部17h。因此,可进一步提升从端部的插塞接点17到插塞第一壁部11a与插塞第二壁部11b的连接部的范围内的插塞壳体11的强度。又,由于是一体形成端部的插塞接点17与焊接部17g与锁定部17h,所以零件数减少,也可以删减成本。
其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再者,在第一至第4实施形态其中之一的构成的基础上,也可设置第5实施形态的构成。并且,针对与插塞10的第5实施形态相同的构成也可适用于插座20。
以上,针对作为连接器使用的插塞10的实施形态已进行说明,但以下是说明作为连接器使用的插座20的实施形态。首先,针对第六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座20参阅附图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形态]
插座20是如图2(a)及(b)表示,具有形成整体构造的合成树脂制的插座壳体21及金属制的多个插座接点22、23。插座接点22、23是分别与对方侧连接器即插塞10侧的插塞接点12、13接触藉以进行电连接。该插座20是例如可以镶嵌成形制造。
插座壳体21具备大致矩形框状的插座外周壁21c。该插座外周壁21c具有一对插座第一壁部21a与一对插座第二壁部21b。一对插座第一壁部21a为彼此平行分开配置的构成。一对插座第二壁部21b是在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彼此平行地分开配置。并且,一对插座第一壁部21a的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两端部构成为与一对插座第二壁部21b的相对内侧面连接。在插座外周壁21c所围绕的内侧设有中央凸部21d,在该中央凸部21d与插座外周壁21c之间形成大致矩形框状的嵌合沟槽部29。
在插座壳体21,沿着插座第一壁部21a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从插座外周壁21c的内侧面经过嵌合沟槽部29到中央凸部21d的侧面为止的范围,设有收容插座接点22、23用的收容凹部21f。
插座壳体21是液晶聚合物等的合成树脂的成形品,具有用于维持构造的刚性及用于确保插座接点22间的绝缘的绝缘性。
多个插座接点22、23是在一对插座第一壁部21a分别沿其插座第一壁部21a的长度方向隔着间隔配置。图2表示的插座20中,虽是在各插座第一壁部21a配置总共三个插座接点22、23,但是个数不限于三个,只要是两个以上也可以比三个多或少。
图15是将使用于如图2表示的壳体构造的插座20的所有插座接点按照插座壳体21中的配置表示的立体图。如图15表示,使用存在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两端部的端部的插座接点23及夹持于该等之间所配置的中间的插座接点22。
插座接点22、23分别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将彼此平行的插座外侧面部22b、23b与插座内侧面部22a、23a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插座U字形部22u、23u。该插座外侧面部22b、23b与插座内侧面部22a、23a的其中一方具有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侧面相对配置的构造。图2中,插座接点22的插座外侧面部22b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侧面相对配置。
并且,各插座接点22、23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与插座U字形部22u、23u分开地相对配置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弹簧部22d、23d。插座U字形部22u、23u与弹簧部22d、23d连接着高度方向(z轴方向)下端部彼此。插座接点22、23是使插座U字形部22u、23u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内侧侧面相对,并使得弹簧部22d、23d与中央凸部21d的侧面相对地嵌入于收容凹部21f。以插座U字形部22u、23u与弹簧部22d、23d弹性地夹入插塞接点12、13。
又,各插座接点22、23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从插座U字形部22u、23u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下端部朝着外方向突出的插座端子片22c、23c。
又作为共同的构成,在插座U字形部22u、23u的插座内侧面部22a、23a形成有卡合凸部22f、23f。图15中,作为一例表示针对各插座接点22、23设有一个卡合凸部22f、23f的构成。卡合凸部22f、23f的个数虽是任意的,但是配合设置在对方侧的各插塞接点12、13的卡合凹部12d、13d的个数,以可维持着可靠的接点接触为佳。
插座接点22、23是例如将铜合金等的金属薄板冲压成形及弯曲加工之后,借着施以镀金等所形成。
如图15表示,排列于各插座第一壁部21a的多个插座接点22、23之中,在位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插座接点23分别设有插座强化部23e。该插座强化部23e是从端部的插座接点23一体地沿着该长度方向延伸,并成为将插座强化部23e的至少一部分埋入插座第二壁部21b内部的构成。
该插座强化部23e从与端部的插座接点23一体形成这点来说,以和插座接点23相同的金属材料来制造为较理想。但是,插座强化部23e是以插座壳体21的强化为目的,因此镀金等根据需要可加以省略。
插座强化部23e虽是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显示为矩形的板材,但只要有强化功能,则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板材,例如也可以棒状等的构件来取代板材。
藉上述的构成,本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座20中,设置在各端部的插座接点23的插座强化部23e是从端部的插座接点23分别一体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插座强化部23e的至少一部分是被埋入于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内部。藉此,可将从端部的插座接点23存在的插座第一壁部21a的壳体部位到插座第二壁部21b为止的范围内的插座壳体21毫无遗漏地可靠强化。该范围的插座壳体21是在插座20的插拔作业时容易引起破裂等破坏的部分,因此可有效防止插拔作业时的破裂等的破坏。假设插拔作业时即使在插座壳体21的上述范围产生破裂时,借着从端部的插座接点23一体形成的插座强化部23e,仍可保持着插座壳体21本身的形状。端部的插座接点23本身也通过一体地形成这样的插座强化部23e,藉此对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外力,可提升端部的插座接点23的强度。并且也可以使与端部的插座接点23分体的强化金属件并存,但也可不使用分体的强化金属件即可进行有效的强化。由于可不使用分体的强化金属件,因此,在插座壳体21没有确保其设置空间的必要,可以使插座20小型化。
在插座壳体21的插座第二壁部21b设有图2表示的强化金属件28。强化金属件28例如是通过对铜合金施以银或锡等的电镀而形成的,内面设有锁定凸部28a,根据需要在其外表面下端设有焊接部。将插塞10嵌合于插座20时,强化金属件28的锁定凸部28a卡合于设置在插塞锁定部18外表面的锁定凹部18a,藉以使插塞10与插座20的嵌合更为可靠。
插座强化部23e是如图15表示,从端部的插座接点23的插座U字形部23u的插座内侧面部23a一体地沿长度方向向外延伸而形成为板状。板状的插座强化部23e的壁厚虽与一体形成的插座内侧面部23a的壁厚相等,但也可根据需要有不同的壁厚。
因此,将板状的插座强化部23e配置成与插座壳体21的插座第一壁部21a的内侧侧面大致平行。亦即,将板状的插座强化部23e竖立设置在插座壳体21的插座第一壁部21a及插座第二壁部21b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因此,在连接器的插拔作业时对于插座壳体21的插座第一壁部21a与插座第二壁部21b的连接部及从该高度方向朝其周边施加的外力具有高的刚性。
接着,针对第7实施形态相关的插座20说明。
[第7实施形态]
如图16表示,插座接点22、24分别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将彼此平行的插座外侧面部22b、24b与插座内侧面部22a、24a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插座U字形部22u、24u。该插座外侧面部22b、24b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侧面相对配置。
沿着各插座第一壁部21a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插座接点22、24之中,在位于端部的插座接点24分别设有插座强化部24e。该插座强化部24e是从插座接点24的插座U字形部24u的插座外侧面部24b一体地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板状。并且,插座强化部24e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埋入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内部。板状的插座强化部24e的壁厚虽与一体形成的插座外侧面部24b的壁厚相等,但也可根据需要有不同的壁厚。
因此,将板状的插座强化部24e配置成与插座壳体21的插座第一壁部21a的内侧侧面大致平行。亦即,将板状的插座强化部24e竖立设置在插座壳体21的插座第一壁部21a及插座第二壁部21b的高度方向。因此,在插座20的插拔作业时对于插座壳体21的插座第一壁部21a与插座第二壁部21b的连接部及从该高度方向朝其周边施加的外力具有高的刚性。
其他的部分与第六实施形态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接着,针对第8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座20说明。
[第8实施形态]
如图17表示,插座接点22、25分别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将彼此平行的插座外侧面部22b、25b与插座内侧面部22a、25a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插座U字形部22u、25u。该插座外侧面部22b、25b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侧面相对配置。
沿着各插座第一壁部21a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插座接点22、25之中,在位于端部的插座接点25分别设有两个插座强化部25e。其中,一方的插座强化部25e是从该端部的插座接点25的插座U字形部25u的插座外侧面部25b一体地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板状。并且,另一方的插座强化部25e是从端部的插座接点25的插座U字形部25u的插座内侧面部25a一体地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板状。各插座强化部25e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埋入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内部。也可构成为仅两个之中的一方的插座强化部25e,将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内部。板状的两个插座强化部25e的壁厚虽是分别与一体形成的插座外侧面部25b的壁厚及插座内侧面部25a的壁厚相等,但也可根据需要有不同的壁厚。
如上述,插座强化部25e为端部的插座接点25分别具备两个板状的插座强化部25e,将各插座强化部25e的一部分埋入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内部。因此,可使得从端部的插座接点25到插座第一壁部21a与插座第二壁部21b的连接部的范围内的插座壳体21的强度更为提升。
其他的部分与第六实施形态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接着,针对第9实施形态有关的插座20说明。
[第9实施形态]
如图18表示,插座接点22、26分别作为共同的构成,具有将彼此平行的插座外侧面部22b、26b与插座内侧面部22a、26a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插座U字形部22u、26u。该插座外侧面部22b、26b与插座第一壁部21a的侧面相对配置。
沿着各插座第一壁部21a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插座接点22、26之中,在位于端部的插座接点26分别设有插座强化部26e。该插座强化部26e构成为在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内部具有朝插座第二壁部21b的长度方向弯曲的插座弯曲部26g。更详细为插座强化部26e是从插座外侧面部26b延伸,由空的空间观点来看,沿插座第二壁部21b的长度方向向内弯曲。但是,弯曲方向不仅限于此,只要在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内部有空出的空间,即也可沿着长度方向向外弯曲。
并且,也可以使插座强化部26e从插座内侧面部26a延伸,构成在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内部具有朝插座第二壁部21b的长度方向弯曲的插座弯曲部26g。弯曲的方向可以是插座第二壁部21b的长度方向向内,必要时,也可以是空间空出的长度方向向外。
并且,各插座强化部26e也可具备两个插座弯曲部26g,即朝插座第二壁部21b的长度方向向外弯曲的插座弯曲部26g及朝着长度方向向内弯曲的插座弯曲部26g。并且,根据必要,可将插座弯曲部26g进一步向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宽度方向弯曲等来进一步强化插座第二壁部21b与插座强化部26e的连结。
藉上述的构成,使得插座第一壁部21a与插座第二壁部21b的连接更为牢固,因此可有效防止插拔作业中插座壳体21的破坏的产生。并且,该插座弯曲部26g是在插座第二壁部21b的内部沿着插座第二壁部21b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也可形成插座第二壁部21b本身的强化。
其他的部分与第六实施形态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上述实施形态的插塞10与插座20是分别对应本发明相关的“连接器”。插塞接点12、13、14、15、16、17与插座接点22、23、24、25、26是分别对应本发明相关的“接点”。插塞壳体11与插座壳体21是分别对应本发明相关的“壳体”。插塞第一壁部11a与插座第一壁部21a是分别对应本发明相关的“第一壁部”。插塞第二壁部11b与插座第二壁部21b是分别对应本发明相关的“第二壁部”。插塞强化部13e、14e、15e、16e、17e与插座强化部23e、24e、25e、26e是分别对应本发明相关的“强化部”。插塞弯曲部16f与插座弯曲部26g是分别对应本发明相关的“弯曲部”。
并且,本发明有关的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的技术范围是不限于上述的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包含种种的变更与改变。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有关的连接器装置,除了在连接器的插拔作业时可强化壳体不会产生壳体的破坏,并具有使连接器小型化的效果。插塞、插座等的连接器及有利于插塞与插座构成的连接器装置的全面。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装配于一方的印刷线路板,通过与装配于另一方的印刷线路板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而电连接两印刷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合成树脂制的壳体,该壳体具备大致矩形框状的外周壁,该外周壁具有一对第一壁部以及一对第二壁部,其中,所述一对第一壁部彼此平行地分开配置,所述一对第二壁部在与所述一对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分开配置,且所述一对第二壁部的相对内侧面与所述一对第一壁部各自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连接;以及
金属制的多个接点,该多个接点在所述一对第一壁部上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隔着间隔配置,
所述多个接点之中位于所述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端部且彼此独立的接点分别具有强化部,所述强化部从位于端部的所述接点分别一体地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强化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的整周埋入所述第二壁部的内部,
所述多个接点分别具有将彼此平行的外侧面部与内侧面部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部分,所述外侧面部与所述内侧面部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一壁部的侧面相对配置,所述强化部从所述外侧面部及所述内侧面部中的至少一方一体地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板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点分别具有将彼此平行的外侧面部与内侧面部在各自的端部间连接而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部分,所述外侧面部与所述内侧面部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一壁部的侧面相对配置,所述强化部从所述外侧面部及所述内侧面部这两者分别一体地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为两片的板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部在所述第二壁部的内部具有朝所述第二壁部的长度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部分别从所述强化部一体地延设有焊接于所述一方的印刷线路板的焊接部以及用于固定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所述嵌合的锁定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部分别从所述强化部一体地延设有焊接于所述一方的印刷线路板的焊接部以及用于固定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所述嵌合的锁定部。
6.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为插塞使用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
作为嵌合于所述插塞的插座使用的连接器或作为嵌合于所述插塞的插座使用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33537A JP6319210B2 (ja) | 2015-07-02 | 2015-07-02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JP2015-133537 | 2015-07-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29177A CN106329177A (zh) | 2017-01-11 |
CN106329177B true CN106329177B (zh) | 2019-05-10 |
Family
ID=5772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28061.8A Active CN106329177B (zh) | 2015-07-02 | 2016-01-15 |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19210B2 (zh) |
CN (1) | CN106329177B (zh) |
TW (1) | TWI6002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78956B2 (ja) * | 2018-02-09 | 2021-12-08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 |
JP6798645B2 (ja) * | 2018-05-16 | 2020-12-09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オス型コネクタ |
DE102018210233B4 (de) | 2018-06-22 | 2020-01-09 |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Co. KG | Direktstecker und Direktsteckverbindung |
JP7341651B2 (ja) * | 2018-10-24 | 2023-09-1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
JP7108531B2 (ja) | 2018-12-27 | 2022-07-28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7388901B2 (ja) | 2019-12-10 | 2023-11-2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2528A (zh) * | 2002-07-23 | 2006-01-18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薄型连接器 |
JP2010097724A (ja) * | 2008-10-14 | 2010-04-30 | Molex Inc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EP2592698A1 (en) * | 2007-04-24 | 2013-05-1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onnecting body |
CN104682047A (zh) * | 2013-12-02 | 2015-06-03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 |
CN104716506A (zh) * | 2013-12-12 | 2015-06-17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00935B2 (ja) * | 2002-07-23 | 2007-10-31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低背型コネクタ |
JP4478609B2 (ja) * | 2005-05-23 | 2010-06-0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JP5685220B2 (ja) * | 2012-05-02 | 2015-03-18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
JP5972855B2 (ja) * | 2013-12-24 | 2016-08-17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
2015
- 2015-07-02 JP JP2015133537A patent/JP63192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8-20 TW TW104127180A patent/TWI600220B/zh active
-
2016
- 2016-01-15 CN CN201610028061.8A patent/CN1063291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2528A (zh) * | 2002-07-23 | 2006-01-18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薄型连接器 |
EP2592698A1 (en) * | 2007-04-24 | 2013-05-1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onnecting body |
JP2010097724A (ja) * | 2008-10-14 | 2010-04-30 | Molex Inc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CN104682047A (zh) * | 2013-12-02 | 2015-06-03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 |
CN104716506A (zh) * | 2013-12-12 | 2015-06-17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319210B2 (ja) | 2018-05-09 |
CN106329177A (zh) | 2017-01-11 |
JP2017016917A (ja) | 2017-01-19 |
TW201703356A (zh) | 2017-01-16 |
TWI600220B (zh) | 2017-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29177B (zh) |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 |
CN100541939C (zh) | 插座型连接器和插头型连接器 | |
FI127976B (en) | Card-to-card connectors and connectors | |
CN205900840U (zh) |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 |
US8162691B2 (en) |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6410460A (zh) |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 |
CN102377035B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组件 | |
US20120246373A1 (en) | Pci-e bus based connector expansion module | |
US7942702B2 (en) | Modular connector | |
US792714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5633729B (zh) | 插头连接器 | |
US9318858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WO2018183298A1 (en) |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 |
KR20130129111A (ko) | 커넥터 | |
US20150056840A1 (en) |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 |
CN107431313B (zh) | 连接器及屏蔽罩 | |
CN107910680A (zh) | 一种多针结构的电磁屏蔽连接器模块 | |
CN208923402U (zh) | 电连接器及其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 |
TWI287335B (en) | Relay connection circuit and relay connector | |
CN108604755A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04396096A (zh) | 连接器和连接端子 | |
CN110945721B (zh) | 具有屏蔽的控制单元 | |
CN106099457A (zh) | 双面接触式弹片连接器 | |
JP2021082390A (ja) |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
CN207883936U (zh) | 一种浮动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