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9864B -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9864B
CN106299864B CN201510240678.1A CN201510240678A CN106299864B CN 106299864 B CN106299864 B CN 106299864B CN 201510240678 A CN201510240678 A CN 201510240678A CN 106299864 B CN106299864 B CN 1062998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outer cover
pci
cover side
recesse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06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9864A (zh
Inventor
赖志明
江忠伟
高永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406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98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9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9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9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9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PCI‑E连接器外罩,包括一第一外罩侧面、多个弯折悬臂、一第二外罩侧面、一外罩顶面及多个连接脚。第一外罩侧面、第二外罩侧面、外罩顶面适于罩覆于PCI‑E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侧面、第二连接器侧面、连接器顶面。这些弯折悬臂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且抵靠PCI‑E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使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之间维持一距离。外罩顶面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这些连接脚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以及第二外罩侧面,其中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这些连接脚连接至主机板。本发明更提供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

Description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外罩,且特别涉及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电脑主机内的扩充装置的效能不断攀升。以显示卡为例,其在高效能运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为了提升散热的效果,目前,市售的显示卡通常会在其中一侧配置风扇,以将显示卡上的芯片所产生的热量以对流的方式快速地带走。然而,由于此类的显示卡较重,当显示卡插置于主机板上的连接器时,可能会使得连接器的壳体裂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其可保护PCI-E连接器,以降低PCI-E连接器裂开的机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其具有上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
本发明的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罩设于一PCI-E连接器并固定至一主机板。PCI-E连接器包括相对的一连接器顶面与一连接器底面、相对的一第一连接器侧面与一第二连接器侧面、相对的一第三连接器侧面与一第四连接器侧面,第一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第二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PCI-E连接器外罩包括一第一外罩侧面、多个弯折悬臂、一第二外罩侧面、一外罩顶面及多个连接脚。第一外罩侧面适于罩覆于第一连接器侧面。这些弯折悬臂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且抵靠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使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之间维持一距离。第二外罩侧面适于罩覆于第二连接器侧面。外罩顶面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且适于罩覆连接器顶面。这些连接脚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以及第二外罩侧面,其中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这些连接脚连接至主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弯折悬臂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的边缘且朝向第一连接器凹陷部弯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弯折悬臂是由第一外罩侧面的非边缘处的多个局部区域破开并弯折而成,而使得第一外罩侧面在这些弯折悬臂旁具有多个破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弯折悬臂接触或不接触第一连接器侧面的这些连接器凸起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外罩侧面具有一第一外罩凹陷部,或第二外罩侧面具有一第二外罩凹陷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外罩侧面具有凹向第一外罩侧面的一弧度,或第一外罩侧面具有凹向第二外罩侧面的一弧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连接脚为接地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连接脚具有一粗糙面、一弯折部或一破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更包括一第三外罩侧面、一第一扣合部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第三外罩侧面连接于外罩顶面、第一外罩侧面及第二外罩侧面中至少两者,且适于罩覆于第三连接器侧面。第一扣合部延伸自第三外罩侧面。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或第二外罩侧面,其中第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别适于弯折以扣合于PCI-E连接器的连接器底面及第四连接器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两个第二扣合部,分别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
本发明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适于固定至一主机板,该PCI-E连接器模块包括一PCI-E连接器及一PCI-E连接器外罩。PCI-E连接器包括相对的一连接器顶面与一连接器底面、相对的一第一连接器侧面与一第二连接器侧面、相对的一第三连接器侧面与一第四连接器侧面,第一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第二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PCI-E连接器外罩包括一第一外罩侧面、多个弯折悬臂、一第二外罩侧面、一外罩顶面及多个连接脚。第一外罩侧面适于罩覆于第一连接器侧面。这些弯折悬臂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且抵靠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使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之间维持一距离。第二外罩侧面适于罩覆于第二连接器侧面。外罩顶面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且适于罩覆连接器顶面。这些连接脚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以及第二外罩侧面,其中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这些连接脚连接至主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弯折悬臂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的边缘且朝向第一连接器凹陷部弯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弯折悬臂是由第一外罩侧面的非边缘处的多个局部区域破开并弯折而成,而使得第一外罩侧面在这些弯折悬臂旁具有多个破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弯折悬臂接触或不接触第一连接器侧面的这些连接器凸起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外罩侧面具有一第一外罩凹陷部,或第二外罩侧面具有一第二外罩凹陷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外罩侧面具有凹向第一外罩侧面的一弧度,或第一外罩侧面具有凹向第二外罩侧面的一弧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连接脚为接地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连接脚具有一粗糙面、一弯折部或一破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更包括一第三外罩侧面、一第一扣合部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第三外罩侧面连接于外罩顶面、第一外罩侧面及第二外罩侧面中至少两者,且适于罩覆于第三连接器侧面。第一扣合部延伸自第三外罩侧面。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或第二外罩侧面,其中第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别适于弯折以扣合于PCI-E连接器的连接器底面及第四连接器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两个第二扣合部,分别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PCI-E连接器模块的PCI-E连接器外罩的外罩顶面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外罩顶面、第一外罩侧面、第二外罩侧面可罩覆于PCI-E连接器的连接器顶面、第一连接器侧面、第二连接器侧面,而加强PCI-E连接器的结构强度。此外,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的弯折悬臂会抵靠于PCI-E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的第一外罩侧面与PCI-E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之间维持一定距离,避免PCI-E连接器外罩发生受压而凹陷变形的状况。另外,PCI-E连接器外罩更藉由连接脚以焊接的方式稳固地连接至主机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PCI-E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与图3分别是图1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示意图;
图5至图8分别是图4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
图9是图4的其他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图5的A-A线段的剖视示意图;
图11至图13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多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与图15是图4的其他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16是图6的PCI-E连接器外罩沿B-B线段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PCI-E连接器模块
100:PCI-E连接器
110:连接器顶面
120:连接器底面
130:第一连接器侧面
132:第一连接器凹陷部
134:连接器凸起部
140:第二连接器侧面
142:第二连接器凹陷部
150:第三连接器侧面
160:第四连接器侧面
170:延伸柱
175:扳钮
200、200b:PCI-E连接器外罩
210:外罩顶面
220、220a、220b、220c:第一外罩侧面
222:第一外罩凹陷部
224a、224c:破孔
225、225a、225b、225c:弯折悬臂
230:第二外罩侧面
232:第二外罩凹陷部
240:第三外罩侧面
250:连接脚
252:粗糙面
260:第一扣合部
270:第二扣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是现有的PCI-E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是图1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PCI-E连接器100包括相对的一连接器顶面110与一连接器底面120、相对的一第一连接器侧面130与一第二连接器侧面140、相对的一第三连接器侧面150与一第四连接器侧面160。
连接器顶面110与连接器底面120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器侧面130、第二连接器侧面140、第三连接器侧面150与第四连接器侧面160。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连接器侧面13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134,这些连接器凸起部134比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更靠近连接器顶面110。此外,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器侧面140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142。第四连接器侧面160上具有凸伸出来的一延伸柱170及可转动地配置于延伸柱170上的一扳钮175。
PCI-E连接器100可配置于一主机板上(未绘示),以供一扩充卡(未绘示)插置于连接器顶面110的凹槽中,扩充卡便可通过PCI-E连接器100的针脚电性连接于主机板。当欲拔起扩充卡时,可通过扳动扳钮175的方式来使扩充卡脱离于连接器顶面110的凹槽。扩充卡可为一显示卡,但扩充卡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
一般而言,由于PCI-E连接器100的壳体的材质是塑料,受到材料上的限制,PCI-E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较差,若是插置在PCI-E连接器100上的扩充卡过重或是使用者在插拔扩充卡时操作不当,可能会使得PCI-E连接器100裂开。为了降低PCI-E连接器100裂开的机率,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10,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示意图。图5至图8分别是图4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图9是图4的其他视角的局部示意图。图10是图5的A-A线段的剖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模块10包括现有的PCI-E连接器100及套设在现有的PCI-E连接器100上的一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下面的附图中,特意将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线条加粗,清楚区隔出PCI-E连接器外罩200与PCI-E连接器100。本实施例通过将金属材质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罩设于一般的PCI-E连接器100上,而加强PCI-E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
详细而言,如图4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包括一外罩顶面210、一第一外罩侧面220、多个弯折悬臂225、一第二外罩侧面230、一第三外罩侧面240及多个连接脚250。
外罩顶面210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220与第二外罩侧面230。第三外罩侧面240连接于外罩顶面210、第一外罩侧面220及第二外罩侧面230中至少两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外罩侧面240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220及第二外罩侧面230。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外罩顶面210、第一外罩侧面220、第二外罩侧面230及第三外罩侧面240分别适于罩覆于PCI-E连接器100的连接器顶面110、第一连接器侧面130、第二连接器侧面140及第三连接器侧面150,而对PCI-E连接器100提供保护。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弯折悬臂225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220且抵靠第一连接器侧面130,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与PCI-E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之间维持一距离。更详细地说,这些弯折悬臂225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220的边缘且朝向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弯折。由于当PCI-E连接器外罩200套设在PCI-E连接器100外时,虽然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二外罩侧面230会直接接触于PCI-E连接器100的第二连接器侧面140,但由于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与PCI-E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之间没有直接接触,而使得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可能较容易受压变形。
因此,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通过弯折悬臂225抵靠于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而使得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与PCI-E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之间能够维持距离。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拿取PCI-E连接器外罩200时,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便较不会因为使用者施力太大而发生内凹变形的状况。
当然,上述仅是提供其中一种弯折悬臂225的形式与配置位置,弯折悬臂225的形式与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制,下面将提供其他种弯折悬臂以供参考。图11至图13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多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剖视示意图。在图11至图13中,这些PCI-E连接器模块选用如图1中现有的PCI-E连接器100,差异在于PCI-E连接器外罩上的弯折悬臂的样式。需说明的是,由于图11至图13沿用图10的视角,故仅示意性地绘示出在第一外罩侧面220a、220b、220c上的其中一个剖视。
请先参阅图11,在图11的实施例中,弯折悬臂225a是由第一外罩侧面220a的非边缘处的局部区域破开并朝向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弯折而成,也就是说,弯折悬臂225a的位置不在第一外罩侧面220a的边缘。此外,由于弯折悬臂225a是由第一外罩侧面220a的局部区域破开所形成,第一外罩侧面220a在这些弯折悬臂225a旁具有对应的破孔224a,且破孔224a的尺寸实质上符合弯折悬臂225a的尺寸。
请参阅图12,图12的实施例与图11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在图12的实施例中,弯折悬臂225b的位置略高,弯折悬臂225b除了会抵靠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之外,还会接触连接器凸起部134的底面。在此结构中,弯折悬臂225b除了可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b的第一外罩侧面220b与PCI-E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之间能够维持一定距离之外,由于弯折悬臂225b接触连接器凸起部134的底面,而限制了PCI-E连接器外罩200b相对于PCI-E连接器100向上的移动,而达到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b不易与PCI-E连接器100分离的效果。
请参阅图13,在图13的实施例中,第一外罩侧面220c的非边缘处有上下两个弯折悬臂225c,在图13中位于上方的弯折悬臂225c与图12中的弯折悬臂225b类似,图13的实施例与图12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图13还有位在下方的弯折悬臂225c,此位在下方的弯折悬臂225c同样地是由第一外罩侧面220c的非边缘处的局部区域破开并朝向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弯折而成。在图13中,由于上下两个弯折悬臂225c是由第一外罩侧面220c的局部区域破开所形成,第一外罩侧面220c在上下两个弯折悬臂225c之间具有对应的破孔224c,且破孔224c的尺寸实质上符合上下两个弯折悬臂225c的总尺寸。
需说明的是,在图13中两弯折悬臂225c相对于第一外罩侧面220c的尺寸只是示意性地绘示。虽然两弯折悬臂225c的尺寸若越大,越能够提供较佳的间隔性,但由于弯折悬臂225c是由第一外罩侧面220c的局部区域所形成,两弯折悬臂225c的尺寸若越大,第一外罩侧面220c上的破孔224c的尺寸越大,而使得第一外罩侧面220c的结构强度变弱。因此,设计者可依据需求设计弯折悬臂225c的尺寸,以在提供第一外罩侧面220c与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之间的间隔性以及第一外罩侧面220c的结构强度之间取得平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位在不同高度的两弯折悬臂225c也可以彼此错开,而不位在同一个破孔224c旁。
请回到图4至图7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更包括多个连接脚250,这些连接脚250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220以及第二外罩侧面230,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能够藉由这些连接脚250连接至主机板。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通过连接脚250能够与PCI-E连接器100的针脚一起固定至主机板(例如是通过将连接脚250与PCI-E连接器100的针脚插入主机板上对应的孔洞,再填入焊料的方式),而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能够更稳固地套设在PCI-E连接器100上。
在本实施例中,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220的连接脚250的数量为三个,且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220的弯折悬臂225的数量为五个,这五个弯折悬臂225靠近于第一外罩侧面220的这些连接脚250旁。靠近于连接脚250旁的弯折悬臂225的此配置可以提供避免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内凹变形,以方便连接脚250与主机板上对应的孔洞之间能够顺利地对位。当然,连接脚250与弯折悬臂225的数量与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制。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脚250具有一粗糙面252,其可增加焊料的附着性。在本实施例中,粗糙面252上具有多个菱形凸起(图15),使得表面不平整而形成粗糙,此粗糙面252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连接脚250上刮出规则或是不规则的条纹来形成粗糙面252。或者,也可以通过在连接脚250上喷砂的方式来形成粗糙面252。连接脚250上的粗糙面252的样式以及形成方式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增加连接脚250固定于主机板上的连接强度。举例而言,连接脚250上可通过冲压等方式形成未冲断的弯折部或是冲断的破孔。当连接脚250要固定于主机板时,部分的焊料会位在弯折部凹入的位置或是破孔内,而增加连接脚250固定于主机板上的连接强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这些连接脚250为接地脚,也就是说,当连接脚250固定至主机板时,连接脚250会接触到主机板的接地线,而达到接地的功能。也就是说,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连接脚250除了有固定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对PCI-E连接器100提供防护电磁干扰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PCI-E连接器100上设置PCI-E连接器外罩200而造成主机板上空间减少,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厚度会受到限制。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厚度约为0.3毫米。然而,如此薄的金属板通常具有较差的刚性,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与第二外罩侧面230存在特别的设计,以使厚度较小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仍然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来保护PCI-E连接器100。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罩侧面220具有一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且第二外罩侧面230具有一第二外罩凹陷部232。由于金属在经过弯折冲压之后会提升其刚性,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藉由弯折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及第二外罩凹陷部232能够更进一步地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只有第一外罩侧面220具有一第一外罩凹陷部222,或是只有第二外罩侧面230具有一第二外罩凹陷部232。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与第二外罩凹陷部232的形状与位置并没有特别对应于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与第二连接器凹陷部142。也就是说,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第二外罩凹陷部232与PCI-E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第二连接器凹陷部142之间没有在轮廓上的配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与第二外罩凹陷部232的形状与位置也可以对应于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与第二连接器凹陷部142。也就是说,在其他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第二外罩凹陷部232与PCI-E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第二连接器凹陷部142存在轮廓上的配合。另外,此贴合的设计也使得PCI-E连接器外罩200能够具有较小的体积。换句话说,当PCI-E连接器外罩200与PCI-E连接器100一起装配于主机板上时,不会占据主机板上太大的空间。
图14与图15是图4的其他视角的局部示意图。请参阅图14与图15,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是靠扣合的方式固定在PCI-E连接器100上。PCI-E连接器外罩200更包括一第一扣合部260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270。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260延伸自第三外罩侧面240。第二扣合部270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扣合部270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220,另两个第二扣合部270延伸自第二外罩侧面230。
当PCI-E连接器外罩200罩设于PCI-E连接器100上时,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外罩顶面210会覆盖至PCI-E连接器100的连接器顶面110,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扣合部260可弯折以扣合于PCI-E连接器100的连接器底面120(如图8、图9、图14),且分别自第一外罩侧面220与第二外罩侧面230延伸出的两第二扣合部270弯折以扣合于PCI-E连接器100的第四连接器侧面160且位于延伸柱170的下方,而使PCI-E连接器100在上下方向上被限制在PCI-E连接器外罩200内。
同时,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三外罩侧面240会覆盖至PCI-E连接器100的第三连接器侧面150,且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四个第二扣合部270弯折扣合于PCI-E连接器100的第四连接器侧面160(如图4、图6、图15),而使PCI-E连接器100在左右方向上被限制在PCI-E连接器外罩200内。
并且,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弯折悬臂225会抵靠于PCI-E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器侧面130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二外罩侧面230会覆盖至PCI-E连接器100的第二连接器侧面140,自第一外罩侧面220延伸出的两第二扣合部270与第二外罩侧面230延伸出的其中一个第二扣合部270抵靠于延伸柱170的两侧,而使PCI-E连接器100在前后方向上被限制在PCI-E连接器外罩200内。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而可在三维方向上均能够稳固地固定于PCI-E连接器100,避免晃动偏移。需说明的是,上面仅描述其中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200固定于PCI-E连接器100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扣合部270的数量与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制。
另外,为了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安装于PCI-E连接器100时,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二外罩侧面230能够更贴合紧配于PCI-E连接器100的第二连接器侧面140,而使得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前后方向上更紧密地固定于PCI-E连接器100。图16是图6的PCI-E连接器外罩沿B-B线段的剖视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16仅绘示了PCI-E连接器外罩200沿着图6的B-B线段的剖视,而未绘示PCI-E连接器100,且图16中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尚未安装在PCI-E连接器100上。
请参阅图6与图1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罩侧面230具有凹向第一外罩侧面220的一弧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金属材质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略为可挠,PCI-E连接器外罩200藉由第二外罩侧面230具有弧度的设计,当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安装于PCI-E连接器100上时,PCI-E连接器100会略为将PCI-E连接器外罩200撑开,而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二外罩侧面230能够更贴合紧配于PCI-E连接器100的第二连接器侧面14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外罩侧面220具有凹向第二外罩侧面230的一弧度来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前后方向上更紧配于PCI-E连接器100。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罩侧面220与第二外罩侧面230也可以均具有朝向彼此凹去的弧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PCI-E连接器模块的PCI-E连接器外罩的外罩顶面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外罩顶面、第一外罩侧面、第二外罩侧面可罩覆于PCI-E连接器的连接器顶面、第一连接器侧面、第二连接器侧面,而加强PCI-E连接器的结构强度。此外,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的弯折悬臂会抵靠于PCI-E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的第一外罩侧面与PCI-E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之间维持一定距离,避免PCI-E连接器外罩发生受压而凹陷变形的状况。另外,PCI-E连接器外罩更藉由连接脚以焊接的方式稳固地连接至主机板。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罩设于一PCI-E连接器并固定至一主机板,其中该PCI-E连接器包括相对的一连接器顶面与一连接器底面、相对的一第一连接器侧面与一第二连接器侧面、相对的一第三连接器侧面与一第四连接器侧面,该第一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该第二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其特征在于,该PCI-E连接器外罩包括:
一第一外罩侧面,适于罩覆于该第一连接器侧面;
多个弯折悬臂,连接于该第一外罩侧面且抵靠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使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之间维持一距离;
一第二外罩侧面,适于罩覆于该第二连接器侧面;
一外罩顶面,连接于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且适于罩覆该连接器顶面;以及
多个连接脚,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以及该第二外罩侧面,其中该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该些连接脚连接至该主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该些弯折悬臂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的边缘且朝向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该些弯折悬臂是由该第一外罩侧面的非边缘处的多个局部区域破开并弯折而成,而使得该第一外罩侧面在该些弯折悬臂旁具有多个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该些弯折悬臂接触或不接触该第一连接器侧面的该些连接器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罩侧面具有一第一外罩凹陷部,或该第二外罩侧面具有一第二外罩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外罩侧面具有凹向该第一外罩侧面的一弧度,或该第一外罩侧面具有凹向该第二外罩侧面的一弧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该些连接脚为接地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脚具有一粗糙面、一弯折部或一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三外罩侧面,连接于该外罩顶面、该第一外罩侧面及该第二外罩侧面中至少两者,且适于罩覆于该第三连接器侧面;
一第一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三外罩侧面;以及
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或该第二外罩侧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部以及该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别适于弯折以扣合于该PCI-E连接器的该连接器底面及该第四连接器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两个该第二扣合部,分别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
11.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适于固定至一主机板,其特征在于,该PCI-E连接器模块包括:
一PCI-E连接器,包括:
一连接器顶面;
一连接器底面,相对于该连接器顶面;
一第一连接器侧面,连接于该连接器顶面与该连接器底面且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
一第二连接器侧面,连接于该连接器顶面与该连接器底面且相对于该第一连接器侧面,该第二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
一第三连接器侧面,连接于该连接器顶面、该连接器底面、该第一连接器侧面与该第二连接器侧面;及
一第四连接器侧面,相对于该第三连接器侧面且连接于该连接器顶面、该连接器底面、该第一连接器侧面与该第二连接器侧面;以及
一PCI-E连接器外罩,罩设于该PCI-E连接器且包括:
一第一外罩侧面,适于罩覆于该第一连接器侧面;
多个弯折悬臂,连接于该第一外罩侧面且抵靠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使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之间维持一距离;
一第二外罩侧面,适于罩覆于该第二连接器侧面;
一外罩顶面,连接于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且适于罩覆该连接器顶面;及
多个连接脚,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以及该第二外罩侧面,其中该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该些连接脚连接至该主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弯折悬臂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的边缘且朝向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弯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弯折悬臂是由该第一外罩侧面的非边缘处的多个局部区域破开并弯折而成,而使得该第一外罩侧面在该些弯折悬臂旁具有多个破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弯折悬臂接触或不接触该第一连接器侧面的该些连接器凸起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罩侧面具有一第一外罩凹陷部,或该第二外罩侧面具有一第二外罩凹陷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外罩侧面具有凹向该第一外罩侧面的一弧度,或该第一外罩侧面具有凹向该第二外罩侧面的一弧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连接脚为接地脚。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脚具有一粗糙面、一弯折部或一破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PCI-E连接器外罩更包括:
一第三外罩侧面,连接于该外罩顶面、该第一外罩侧面及该第二外罩侧面中至少两者,且适于罩覆于该第三连接器侧面;
一第一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三外罩侧面;以及
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或该第二外罩侧面,其中该第一扣合部以及该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别适于弯折以扣合于该PCI-E连接器的该连接器底面及该第四连接器侧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两个该第二扣合部,分别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
CN201510240678.1A 2015-05-13 2015-05-13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Active CN106299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0678.1A CN106299864B (zh) 2015-05-13 2015-05-13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0678.1A CN106299864B (zh) 2015-05-13 2015-05-13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9864A CN106299864A (zh) 2017-01-04
CN106299864B true CN106299864B (zh) 2018-12-07

Family

ID=57632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0678.1A Active CN106299864B (zh) 2015-05-13 2015-05-13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98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3930B (zh) * 2017-04-11 2021-10-08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弹起结构及连接器模块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9519Y (zh) * 2003-08-19 2005-05-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728738A (zh) * 2008-11-04 2010-06-09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同轴电缆母接头与usb插座的整合组件
CN201576789U (zh) * 2009-10-13 2010-09-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203589350U (zh) * 2013-10-14 2014-05-07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缘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9519Y (zh) * 2003-08-19 2005-05-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728738A (zh) * 2008-11-04 2010-06-09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同轴电缆母接头与usb插座的整合组件
CN201576789U (zh) * 2009-10-13 2010-09-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203589350U (zh) * 2013-10-14 2014-05-07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缘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9864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4667B (zh)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CN205882212U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CN102097691B (zh) 电连接器
US9379466B2 (en) Connector
CN105870732B (zh) 保持配件、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
JP4482533B2 (ja) コンタクト部材
US20120184127A1 (en) Connector
CN107230851B (zh) 电连接器
CN106299864B (zh)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CN201142421Y (zh) 电连接器
US9887480B2 (en) Contact including deformation preventer for preventing deformation of connector support
CN204190022U (zh) 电连接器
US9865939B2 (en) Connecting element with a spring tab
JP6296358B2 (ja) 雌端子金具
CN102055090B (zh) 电连接器
CN108470999A (zh) 电连接器
US7575440B1 (en) IC socket capable of saving space on a system board
CN209641884U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CN216937814U (zh) 移动终端用折弯支架
KR102182143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105990739B (zh)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CN218182518U (zh) 一种电性连接垫高弹片及电子设备
CN217011622U (zh) 一种用于pos机的抗静电结构
CN208822431U (zh) 家用电器
CN210607884U (zh) 一种屏蔽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aiwan Xindian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Chinese Po Road No. 6

Applicant after: GIGA-BY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nese Taiwan Taipei City store Bao Jiang Road No. 6

Applicant before: GIGA-BYTE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