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0739B -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90739B CN105990739B CN201510073499.3A CN201510073499A CN105990739B CN 105990739 B CN105990739 B CN 105990739B CN 201510073499 A CN201510073499 A CN 201510073499A CN 105990739 B CN105990739 B CN 1059907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outer cover
- pci
- connectors
- concav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包括第一、第二外罩侧面及多个连接脚。第一外罩侧面包括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第二外罩侧面包括第二外罩凹陷部。连接脚延伸自第一以及第二外罩侧面。PCI‑E连接器外罩的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轮廓对应于现有技术PCI‑E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侧面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连接器凸起部的轮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轮廓对应于现有技术PCI‑E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侧面的第二连接器凹陷部的轮廓,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能定位于PCI‑E连接器,且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连接脚连接至主板。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具有上述PCI‑E连接器外罩的PCI‑E连接器模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外罩与连接器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主机内的扩充装置的效能不断攀升。以显示卡为例,其在高效能运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为了提升散热的效果,目前,市售的显示卡通常会在其中一侧配置风扇,以将显示卡上的芯片所产生的热量以对流的方式快速地带走。然而,由于此类的显示卡较重,当显示卡插置于主板上的连接器时,可能会使得连接器的壳体裂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其可保护PCI-E连接器,以降低PCI-E连接器裂开的机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其具有上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
本发明的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罩设于一PCI-E连接器并固定至一主板。PCI-E连接器包括相对的一连接器顶面与一连接器底面、相对的一第一连接器侧面与一第二连接器侧面、相对的一第三连接器侧面与一第四连接器侧面,第一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第二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PCI-E连接器外罩包括一第一外罩侧面、一第二外罩侧面及多个连接脚。第一外罩侧面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一外罩凸起部。第二外罩侧面配置于第一外罩侧面的相对位置且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这些连接脚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以及第二外罩侧面。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轮廓分别对应于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这些连接器凸起部的轮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轮廓对应于第二连接器凹陷部的轮廓,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能够定位于PCI-E连接器,且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这些连接脚连接至主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更包括一外罩顶面、一第三外罩侧面、一第一扣合部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外罩顶面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第三外罩侧面连接于外罩顶面、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第一扣合部延伸自第三外罩侧面。第二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或第二外罩侧面。PCI-E连接器外罩的外罩顶面与第三外罩侧面分别适于罩设至PCI-E连接器的连接器顶面与第三连接器侧面,且PCI-E连接器外罩的第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别适于弯折以扣合于PCI-E连接器的连接器底面及第四连接器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两个第二扣合部,分别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更包括一第三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适于弯折以扣合于连接器凸起部的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该连接脚具有一弯折部或一破孔。
本发明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适于固定至一主板。PCI-E连接器模块包括一PCI-E连接器及一PCI-E连接器外罩。PCI-E连接器包括相对的一连接器顶面与一连接器底面、相对的一第一连接器侧面与一第二连接器侧面、相对的一第三连接器侧面与一第四连接器侧面。第一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第二连接器侧面相对于第一连接器侧面且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PCI-E连接器外罩罩设于PCI-E连接器且包括一第一外罩侧面、一第二外罩侧面及多个连接脚。第一外罩侧面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一外罩凸起部。第二外罩侧面相对于第一外罩侧面且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连接脚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以及第二外罩侧面,其中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轮廓分别对应于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这些连接器凸起部的轮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轮廓对应于第二连接器凹陷部的轮廓,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定位于PCI-E连接器,且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这些连接脚连接至主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更包括一外罩顶面、一第三外罩侧面、一第一扣合部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外罩顶面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第三外罩侧面连接于外罩顶面、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第一扣合部延伸自第三外罩侧面。第二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或第二外罩侧面,其中PCI-E连接器外罩的外罩顶面与第三外罩侧面分别罩设至PCI-E连接器的连接器顶面与第三连接器侧面,且PCI-E连接器外罩的第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别弯折以扣合于PCI-E连接器的连接器底面及第四连接器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两个第二扣合部,分别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与第二外罩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更包括一第三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弯折以扣合于连接器凸起部的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该连接脚具有一弯折部或一破孔。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PCI-E连接器模块除了通过将PCI-E连接器外罩罩设于PCI-E连接器上,而加强PCI-E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之外,由于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轮廓分别对应于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这些连接器凸起部的轮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轮廓对应于第二连接器凹陷部的轮廓,而使得PCI-E连接器外罩能够定位于PCI-E连接器,PCI-E连接器模块也具有较小的体积,且弯折的第一外罩凹陷部、外罩凸起部及第二外罩凹陷部能够更进一步地增加PCI-E连接器外罩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PCI-E连接器外罩更藉由连接脚以焊接的方式稳固地连接至主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PCI-E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与图3分别是图1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示意图;
图5至图9分别是图1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与图11是图1在其他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连接脚固定至主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连接脚固定至主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主板
12:孔洞
14:焊料
20、20’:PCI-E连接器模块
100:PCI-E连接器
110:连接器顶面
120:连接器底面
130:第一连接器侧面
132:第一连接器凹陷部
134:连接器凸起部
140:第二连接器侧面
142:第二连接器凹陷部
150:第三连接器侧面
160:第四连接器侧面
200、200’:PCI-E连接器外罩
210:外罩顶面
220:第一外罩侧面
222:第一外罩凹陷部
224:外罩凸起部
230:第二外罩侧面
232:第二外罩凹陷部
240:第三外罩侧面
250、250’:连接脚
252:弯折部
254:破孔
260:第一扣合部
270:第二扣合部
280:第三扣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技术的PCI-E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是图1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PCI-E连接器100包括相对的一连接器顶面110与一连接器底面120、相对的一第一连接器侧面130与一第二连接器侧面140、相对的一第三连接器侧面150与一第四连接器侧面160。
连接器顶面110与连接器底面120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器侧面130、第二连接器侧面140、第三连接器侧面150与第四连接器侧面160。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连接器侧面13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134,这些连接器凸起部134比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更靠近连接器顶面110。此外,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器侧面140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142。
PCI-E连接器(新一代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Express)100可配置于一主板上(未绘示),以供一扩充卡(未绘示)插置于连接器顶面110的凹槽中,扩充卡便可通过PCI-E连接器100的针脚电性连接于主板。扩充卡可为一显示卡,但扩充卡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
一般而言,由于PCI-E连接器100的壳体的材质是塑料,受到材料上的限制,PCI-E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较差,若是插置在PCI-E连接器100上的扩充卡过重或是使用者在插拔扩充卡时操作不当,可能会使得PCI-E连接器100裂开。为了降低PCI-E连接器100裂开的机率,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20,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示意图。图5至图9分别是图1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图10与是图1在其他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请同时参阅图4至图10,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模块20包括现有技术的PCI-E连接器100及一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图4至图10中,特意将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线条加粗,清楚区隔出PCI-E连接器外罩200与PCI-E连接器100。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模块20通过将金属材质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罩设于PCI-E连接器100上,而加强PCI-E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
详细而言,如图4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包括一外罩顶面210、一第一外罩侧面220、一第二外罩侧面230及一第三外罩侧面240。外罩顶面210连接于第一外罩侧面220、第二外罩侧面230与第三外罩侧面240,且第一外罩侧面230相对于第二外罩侧面24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PCI-E连接器100上设置PCI-E连接器外罩200而造成主板上空间减少,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厚度会受到限制。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厚度约为0.3毫米。然而,如此薄的金属板通常具有较差的刚性,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与第二外罩侧面230存在特别的设计,以使厚度较小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仍然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来保护PCI-E连接器100。
更进一步地说,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以及一外罩凸起部224,且第二外罩侧面230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232。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第一外罩侧面220上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以及外罩凸起部224的轮廓分别对应于PCI-E连接器100在第一连接器侧面130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以及这些连接器凸起部134的轮廓,且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第二外罩侧面230上的第二外罩凹陷部232的轮廓对应于PCI-E连接器100在第二连接器侧面140的第二连接器凹陷部142的轮廓。
由于金属在经过弯折冲压之后会提升其刚性,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藉由弯折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外罩凸起部224及第二外罩凹陷部232能够更进一步地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
此外,PCI-E连接器外罩200也通过与PCI-E连接器100在轮廓上的配合,而使得PCI-E连接器外罩200能够定位于PCI-E连接器100。另外,此贴合的设计也使得PCI-E连接器模块20能够具有较小的体积。换句话说,当PCI-E连接器外罩200与PCI-E连接器100一起装配于主板上时,整体的PCI-E连接器模块20不会占据主板上太大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PCI-E连接器外罩200除了通过第一外罩侧面220上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外罩凸起部224以及第二外罩侧面230上的第二外罩凹陷部232定位于PCI-E连接器100之外,如图7至图9所示,PCI-E连接器外罩200更包括一第一扣合部260、至少一第二扣合部270及一第三扣合部280。
第一扣合部260延伸自第三外罩侧面2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扣合部27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扣合部270与第三扣合部280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220,另一个第二扣合部270延伸自第二外罩侧面230。
当PCI-E连接器外罩200罩设于PCI-E连接器100上时,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外罩顶面210会覆盖至PCI-E连接器100的连接器顶面110,且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扣合部260可弯折以扣合于PCI-E连接器100的连接器底面120(如图7),而使PCI-E连接器100在上下方向上被限制在PCI-E连接器外罩200内。同时,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三外罩侧面240会覆盖至PCI-E连接器100的第三连接器侧面150,且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两第二扣合部270以及第三扣合部280可弯折以扣合于PCI-E连接器100的第四连接器侧面160与连接器凸起部134的侧面(如图8与图9),而使PCI-E连接器100在左右方向上被限制在PCI-E连接器外罩200内。并且,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与第二外罩侧面230分别会覆盖至PCI-E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器侧面130与第二连接器侧面140,而使PCI-E连接器100在前后方向上被限制在PCI-E连接器外罩200内。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而可在三维方向上均能够稳固地固定于PCI-E连接器100,避免晃动偏移。需说明的是,上面仅描述其中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200固定于PCI-E连接器100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扣合部27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是三个以上,且PCI-E连接器外罩200也可以省略第三扣合部280的设计。
需说明的是,由于在图式上所绘示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是已经装设在PCI-E连接器100上,因此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整体形状已经符合了PCI-E连接器100的外轮廓,而呈现出立体的外罩形状。实际上,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装设到PCI-E连接器100之前,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形状也可以是呈现片状,仅在面与面的交界处制作出预折痕,待PCI-E连接器外罩200被安装在PCI-E连接器100上时,再沿着这些预折痕弯折,而形成图式上所绘示出的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PCI-E连接器外罩200更包括多个连接脚250,这些连接脚250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220以及第二外罩侧面230,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能够藉由这些连接脚250连接至主板。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通过连接脚250能够与PCI-E连接器100的针脚一起固定至主板,而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能够更稳固地套设在PCI-E连接器100上。下面将举出不同连接脚250、250’的形式。
图11是图1在其他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是连接脚固定至主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11与图1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脚250具有一弯折部252。连接脚250的弯折部252可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但弯折部252的形成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制。当要将PCI-E连接器外罩200固定于主板10时,只要如图12所示地将连接脚250插入主板10上对应的孔洞12,再填入焊料14即可。由于连接脚250具有弯折部252,部分的焊料14填入孔洞12时会位在弯折部252凹入的位置,而增加连接脚250固定于主板10上的连接强度。
当然,使连接脚250能够稳定地固定至主板10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制。图1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连接脚固定至主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3与图14,本实施例的连接脚250’与前一实施例的连接脚250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脚250’具有一破孔254。因此,如图14所示,当焊料14填入孔洞12时,部分焊料14会填充在连接脚250’的破孔254,而使得连接脚250’能够稳固地固定于主板10。
图1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其他视角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5与图16,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模块20’与前一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模块2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模块20’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只有第一外罩侧面220、第二外罩侧面230与多个连接脚250。
同样地,PCI-E连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侧面220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以及一外罩凸起部224,且第二外罩侧面230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232。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第一外罩侧面220上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以及外罩凸起部224的轮廓分别对应于PCI-E连接器100在第一连接器侧面130的第一连接器凹陷部132以及这些连接器凸起部134的轮廓,且PCI-E连接器外罩200’在第二外罩侧面230上的第二外罩凹陷部232的轮廓对应于PCI-E连接器100在第二连接器侧面140的第二连接器凹陷部142的轮廓。
本实施例的PCI-E连接器外罩200’能够通过与PCI-E连接器100在轮廓上的配合,而使得PCI-E连接器外罩200’能够定位于PCI-E连接器100。并且,藉由延伸自第一外罩侧面220以及第二外罩侧面230的连接脚250,以使PCI-E连接器外罩200’能连接至主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PCI-E连接器模块除了通过将PCI-E连接器外罩罩设于PCI-E连接器上,而加强PCI-E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之外,由于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轮廓分别对应于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这些连接器凸起部的轮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轮廓对应于第二连接器凹陷部的轮廓,而使得PCI-E连接器外罩能够定位于PCI-E连接器,PCI-E连接器模块也具有较小的体积,且弯折的第一外罩凹陷部、外罩凸起部及第二外罩凹陷部能够更进一步地增加PCI-E连接器外罩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PCI-E连接器外罩更藉由连接脚以焊接的方式稳固地连接至主板。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但这些相应的更动与润饰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适于罩设于一PCI-E连接器并固定至一主板,其中该PCI-E连接器包括相对的一连接器顶面与一连接器底面、相对的一第一连接器侧面与一第二连接器侧面、相对的一第三连接器侧面与一第四连接器侧面,该第一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该第二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该PCI-E连接器外罩包括:
一第一外罩侧面,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一外罩凸起部;
一第二外罩侧面,配置于该第一外罩侧面的相对位置且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
一外罩顶面,连接于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
一第三外罩侧面,连接于该外罩顶面、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
一第一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三外罩侧面;以及
多个连接脚,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以及该第二外罩侧面,其中该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该外罩凸起部的轮廓分别对应于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该些连接器凸起部的轮廓,且该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轮廓对应于该第二连接器凹陷部的轮廓,以使该PCI-E连接器外罩能够定位于该PCI-E连接器,且该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该些连接脚连接至该主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或该第二外罩侧面,其中该PCI-E连接器外罩的该外罩顶面与该第三外罩侧面分别适于罩设至该PCI-E连接器的该连接器顶面与该第三连接器侧面,且该PCI-E连接器外罩的该第一扣合部以及该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别适于弯折以扣合于该PCI-E连接器的该连接器底面及该第四连接器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两个该第二扣合部,分别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三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适于弯折以扣合于该连接器凸起部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I-E连接器外罩,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脚具有一弯折部或一破孔。
6.一种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适于固定至一主板,该PCI-E连接器模块包括:
一PCI-E连接器,包括:
一连接器顶面;
一连接器底面,相对于该连接器顶面;
一第一连接器侧面,连接于该连接器顶面与该连接器底面且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多个连接器凸起部;
一第二连接器侧面,连接于该连接器顶面与该连接器底面且相对于该第一连接器侧面,该第二连接器侧面包括一第二连接器凹陷部;
一第三连接器侧面,连接于该连接器顶面、该连接器底面、该第一连接器侧面与该第二连接器侧面;以及
一第四连接器侧面,相对于该第三连接器侧面且连接于该连接器顶面、该连接器底面、该第一连接器侧面与该第二连接器侧面;以及
一PCI-E连接器外罩,罩设于该PCI-E连接器且包括:
一第一外罩侧面,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一外罩凸起部;
一第二外罩侧面,相对于该第一外罩侧面且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
一外罩顶面,连接于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
一第三外罩侧面,连接于该外罩顶面、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
一第一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三外罩侧面;以及
多个连接脚,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以及该第二外罩侧面,其中该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该外罩凸起部的轮廓分别对应于该第一连接器凹陷部以及该些连接器凸起部的轮廓,且该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轮廓对应于该第二连接器凹陷部的轮廓,以使该PCI-E连接器外罩定位于该PCI-E连接器,且该PCI-E连接器外罩适于藉由该些连接脚连接至该主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PCI-E连接器外罩,更包括:
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或该第二外罩侧面,其中该PCI-E连接器外罩的该外罩顶面与该第三外罩侧面分别罩设至该PCI-E连接器的该连接器顶面与该第三连接器侧面,且该PCI-E连接器外罩的该第一扣合部以及该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别弯折以扣合于该PCI-E连接器的该连接器底面及该第四连接器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两个该第二扣合部,分别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与该第二外罩侧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PCI-E连接器外罩更包括:
一第三扣合部,延伸自该第一外罩侧面,弯折以扣合于该连接器凸起部的侧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CI-E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脚具有一弯折部或一破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00760A TWI559838B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
TW104100760 | 2015-01-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90739A CN105990739A (zh) | 2016-10-05 |
CN105990739B true CN105990739B (zh) | 2018-05-08 |
Family
ID=56985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73499.3A Active CN105990739B (zh) | 2015-01-09 | 2015-02-12 |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90739B (zh) |
TW (1) | TWI5598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95616B (zh) * | 2017-04-06 | 2020-09-08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外罩模块及外罩本体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21302U (en) * | 1998-12-18 | 2001-02-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02259867U (zh) * | 2011-09-06 | 2012-05-30 | 莫列斯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N202737145U (zh) * | 2012-07-06 | 2013-02-13 | 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接脚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46808B (en) * | 2004-06-11 | 2006-01-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M276340U (en) * | 2005-04-26 | 2005-09-21 | Starlink Electronics Corp | PCI connector structure having movable door |
CN101373867A (zh) * | 2007-08-20 | 2009-02-25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及其壳体 |
US8262397B1 (en) * | 2011-04-19 | 2012-09-11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rd ejector having a slider and a spring engaging a stopper on a metallic shell |
TWI473557B (zh) * | 2011-08-08 | 2015-02-11 | Inventec Corp | Pci-e卡固定裝置 |
TWI505580B (zh) * | 2013-05-17 | 2015-10-21 | Amphenol East Asia Ltd | Signal connector structure |
-
2015
- 2015-01-09 TW TW104100760A patent/TWI559838B/zh active
- 2015-02-12 CN CN201510073499.3A patent/CN1059907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21302U (en) * | 1998-12-18 | 2001-02-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02259867U (zh) * | 2011-09-06 | 2012-05-30 | 莫列斯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N202737145U (zh) * | 2012-07-06 | 2013-02-13 | 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接脚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26875A (zh) | 2016-07-16 |
TWI559838B (zh) | 2016-11-21 |
CN105990739A (zh) | 2016-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882212U (zh) |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 |
US7075797B1 (en) | Circuit board riser for volume sharing peripheral cards | |
CN205900840U (zh) |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 |
CN105584436B (zh) | 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 | |
CN201191661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US8162671B2 (en) | Receptacle structure, printed wiring board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080137278A1 (en) | Memory chip and insert card having the same thereon | |
CN201365007Y (zh) | 堆叠式连接器 | |
CN202259774U (zh) | 直角连接器及包括直角连接器的套件 | |
TWI604667B (zh) |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 |
CN105990739B (zh) |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 |
US9634774B1 (en) | Desense reduction via pin remap in modular device | |
CN20419002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782972B (zh) | Ic卡 | |
CN101174847A (zh) | 收发模块壳体 | |
US20110151683A1 (en) | Computer | |
CN107871996A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CN210639534U (zh) | 一种高走线空间固定方式的板卡结构 | |
CN101237766B (zh) | 电路板载具 | |
CN104810682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6816735B (zh) | 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模块 | |
CN201699176U (zh) | 转换标准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结构 | |
CN2059445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412025U (zh) | 端子板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 | |
CN204243278U (zh) | 卡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aiwan Xindian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Chinese Po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GIGA-BY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nese Taiwan Taipei City store Bao Jiang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GIGA-BYTE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