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6875A -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 Google Patents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26875A TW201626875A TW104100760A TW104100760A TW201626875A TW 201626875 A TW201626875 A TW 201626875A TW 104100760 A TW104100760 A TW 104100760A TW 104100760 A TW104100760 A TW 104100760A TW 201626875 A TW201626875 A TW 20162687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pci
- cover
- outer cover
- recess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PCI-E連接器外罩,包括第一、第二外罩側面及多個連接腳。第一外罩側面包括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第二外罩側面包括第二外罩凹陷部。連接腳延伸自第一以及第二外罩側面。PCI-E連接器外罩的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輪廓對應於習知PCI-E連接器的第一連接器側面的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連接器凸起部的輪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輪廓對應於習知PCI-E連接器的第二連接器側面的第二連接器凹陷部的輪廓,以使PCI-E連接器外罩能定位於PCI-E連接器,且PCI-E連接器外罩適於藉由連接腳連接至主機板。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具有上述PCI-E連接器外罩的PCI-E連接器模組。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外罩與連接器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電腦主機內之擴充裝置的效能不斷攀升。以顯示卡為例,其在高效能運作時會發出大量的熱,為了提昇散熱的效果,目前,市售的顯示卡通常會在其中一側配置風扇,以將顯示卡上的晶片所產生的熱量以對流的方式快速地帶走。然而,由於此類的顯示卡較重,當顯示卡插置於主機板上的連接器時,可能會使得連接器的殼體裂開。
本發明提供一種PCI-E連接器外罩,其可保護PCI-E連接器,以降低PCI-E連接器裂開的機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其具有上述的PCI-E連接器外罩。
本發明的一種PCI-E連接器外罩,適於罩設於一PCI-E連接器並固定至一主機板。PCI-E連接器包括相對的一連接器頂面與一連接器底面、相對的一第一連接器側面與一第二連接器側面、相對的一第三連接器側面與一第四連接器側面,第一連接器側面包括一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多個連接器凸起部,第二連接器側面包括一第二連接器凹陷部。PCI-E連接器外罩包括一第一外罩側面、一第二外罩側面及多個連接腳。第一外罩側面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一外罩凸起部。第二外罩側面配置於第一外罩側面的相對位置且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這些連接腳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以及第二外罩側面。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輪廓分別對應於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這些連接器凸起部的輪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輪廓對應於第二連接器凹陷部的輪廓,以使PCI-E連接器外罩能夠定位於PCI-E連接器,且PCI-E連接器外罩適於藉由這些連接腳連接至主機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PCI-E連接器外罩更包括一外罩頂面、一第三外罩側面、一第一扣合部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外罩頂面連接於第一外罩側面與第二外罩側面。第三外罩側面連接於外罩頂面、第一外罩側面與第二外罩側面。第一扣合部延伸自第三外罩側面。第二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或第二外罩側面。PCI-E連接器外罩的外罩頂面與第三外罩側面分別適於罩設至PCI-E連接器的連接器頂面與第三連接器側面,且PCI-E連接器外罩的第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別適於彎折以
扣合於PCI-E連接器的連接器底面及第四連接器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兩個第二扣合部,分別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與第二外罩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PCI-E連接器外罩,更包括一第三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適於彎折以扣合於連接器凸起部的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該連接腳具有一彎折部或一破孔。
本發明的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適於固定至一主機板。PCI-E連接器模組包括一PCI-E連接器及一PCI-E連接器外罩。PCI-E連接器包括相對的一連接器頂面與一連接器底面、相對的一第一連接器側面與一第二連接器側面、相對的一第三連接器側面與一第四連接器側面。第一連接器側面包括一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多個連接器凸起部。第二連接器側面相對於第一連接器側面且包括一第二連接器凹陷部。PCI-E連接器外罩罩設於PCI-E連接器且包括一第一外罩側面、一第二外罩側面及多個連接腳。第一外罩側面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一外罩凸起部。第二外罩側面相對於第一外罩側面且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連接腳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以及第二外罩側面,其中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輪廓分別對應於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這些連接器凸起部的輪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輪廓對應於第二連接器凹陷部的輪廓,以使PCI-E連接器外罩定位於PCI-E連接器,且PCI-E連
接器外罩適於藉由這些連接腳連接至主機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PCI-E連接器外罩更包括一外罩頂面、一第三外罩側面、一第一扣合部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外罩頂面連接於第一外罩側面與第二外罩側面。第三外罩側面連接於外罩頂面、第一外罩側面與第二外罩側面。第一扣合部延伸自第三外罩側面。第二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或第二外罩側面,其中PCI-E連接器外罩的外罩頂面與第三外罩側面分別罩設至PCI-E連接器的連接器頂面與第三連接器側面,且PCI-E連接器外罩的第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別彎折以扣合於PCI-E連接器的連接器底面及第四連接器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兩個第二扣合部,分別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與第二外罩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PCI-E連接器外罩更包括一第三扣合部,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彎折以扣合於連接器凸起部的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該連接腳具有一彎折部或一破孔。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PCI-E連接器模組除了透過將PCI-E連接器外罩罩設於PCI-E連接器上,而加強PCI-E連接器的結構強度之外,由於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輪廓分別對應於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這些連接器凸起部的輪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輪廓對應於第二連接器凹陷部的輪廓,而使得PCI-E連
接器外罩能夠定位於PCI-E連接器,PCI-E連接器模組也具有較小的體積,且彎折的第一外罩凹陷部、外罩凸起部及第二外罩凹陷部能夠更進一步地增加PCI-E連接器外罩整體的結構強度。此外,PCI-E連接器外罩更藉由連接腳以焊接的方式穩固地連接至主機板。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主機板
12‧‧‧孔洞
14‧‧‧焊料
20、20’‧‧‧PCI-E連接器模組
100‧‧‧PCI-E連接器
110‧‧‧連接器頂面
120‧‧‧連接器底面
130‧‧‧第一連接器側面
132‧‧‧第一連接器凹陷部
134‧‧‧連接器凸起部
140‧‧‧第二連接器側面
142‧‧‧第二連接器凹陷部
150‧‧‧第三連接器側面
160‧‧‧第四連接器側面
200、200’‧‧‧PCI-E連接器外罩
210‧‧‧外罩頂面
220‧‧‧第一外罩側面
222‧‧‧第一外罩凹陷部
224‧‧‧外罩凸起部
230‧‧‧第二外罩側面
232‧‧‧第二外罩凹陷部
240‧‧‧第三外罩側面
250、250’‧‧‧連接腳
252‧‧‧彎折部
254‧‧‧破孔
260‧‧‧第一扣合部
270‧‧‧第二扣合部
280‧‧‧第三扣合部
圖1是習知的PCI-E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2與圖3分別是圖1的其他視角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的示意圖。
圖5至圖9分別是圖1的其他視角的示意圖。
圖10與圖11是圖1在其他視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2是連接腳固定至主機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4是圖13的連接腳固定至主機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5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的示意圖。
圖16是圖15的其他視角的示意圖。
圖1是習知的PCI-E連接器的示意圖。圖2與圖3分別是圖1的其他視角的示意圖。請參閱圖1至圖3,PCI-E連接器100包括相對的一連接器頂面110與一連接器底面120、相對的一第一連接器側面130與一第二連接器側面140、相對的一第三連接器側面150與一第四連接器側面160。
連接器頂面110與連接器底面120分別連接於第一連接器側面130、第二連接器側面140、第三連接器側面150與第四連接器側面160。如圖1與圖2所示,第一連接器側面130包括一第一連接器凹陷部132以及多個連接器凸起部134,這些連接器凸起部134比第一連接器凹陷部132更靠近連接器頂面110。此外,如圖3所示,第二連接器側面140包括一第二連接器凹陷部142。
PCI-E連接器100可配置於一主機板上(未繪示),以供一擴充卡(未繪示)插置於連接器頂面110的凹槽中,擴充卡便可透過PCI-E連接器100的針腳電性連接於主機板。擴充卡可為一顯示卡,但擴充卡的種類並不以此為限制。
一般而言,由於PCI-E連接器100的殼體的材質是塑料,受到材料上的限制,PCI-E連接器100的結構強度較差,若是插置在PCI-E連接器100上的擴充卡過重或是使用者在插拔擴充卡時操作不當,可能會使得PCI-E連接器100裂開。為了降低PCI-E
連接器100裂開的機率,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20,其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下面將對此進行詳細的介紹。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的示意圖。圖5至圖9分別是圖1的其他視角的示意圖。圖10與是圖1在其他視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請同時參閱圖4至圖10,本實施例的PCI-E連接器模組20包括習知的PCI-E連接器100及一PCI-E連接器外罩200。在圖4至圖10中,特意將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線條加粗,清楚區隔出PCI-E連接器外罩200與PCI-E連接器100。本實施例的PCI-E連接器模組20透過將金屬材質的PCI-E連接器外罩200罩設於PCI-E連接器100上,而加強PCI-E連接器100的結構強度。
詳細而言,如圖4至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PCI-E連接器外罩200包括一外罩頂面210、一第一外罩側面220、一第二外罩側面230及一第三外罩側面240。外罩頂面210連接於第一外罩側面220、第二外罩側面230與第三外罩側面240,且第一外罩側面230相對於第二外罩側面240。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在PCI-E連接器100上設置PCI-E連接器外罩200而造成主機板上空間減少,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厚度會受到限制。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厚度約為0.3公厘。然而,如此薄的金屬板通常具有較差的剛性,在本實施例中,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側面220與第二外罩側面230存在特別的設計,以使厚度較小的
PCI-E連接器外罩200仍然能夠具有足夠的強度來保護PCI-E連接器100。
更進一步地說,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側面220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以及一外罩凸起部224,且第二外罩側面230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232。PCI-E連接器外罩200在第一外罩側面220上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以及外罩凸起部224的輪廓分別對應於PCI-E連接器100在第一連接器側面130的第一連接器凹陷部132以及這些連接器凸起部134的輪廓,且PCI-E連接器外罩200在第二外罩側面230上的第二外罩凹陷部232的輪廓對應於PCI-E連接器100在第二連接器側面140的第二連接器凹陷部142的輪廓。
由於金屬在經過彎折沖壓之後會提升其剛性,本實施例的PCI-E連接器外罩200藉由彎折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外罩凸起部224及第二外罩凹陷部232能夠更進一步地增加整體的結構強度。
此外,PCI-E連接器外罩200也透過與PCI-E連接器100在輪廓上的配合,而使得PCI-E連接器外罩200能夠定位於PCI-E連接器100。另外,此貼合的設計也使得PCI-E連接器模組20能夠具有較小的體積。換句話說,當PCI-E連接器外罩200與PCI-E連接器100一起裝配於主機板上時,整體的PCI-E連接器模組20不會佔據主機板上太大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PCI-E連接器外罩200除了透過第一外罩
側面220上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外罩凸起部224以及第二外罩側面230上的第二外罩凹陷部232定位於PCI-E連接器100之外,如圖7至圖9所示,PCI-E連接器外罩200更包括一第一扣合部260、至少一第二扣合部270及一第三扣合部280。
第一扣合部260延伸自第三外罩側面24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扣合部270的數量為兩個,其中一個第二扣合部270與第三扣合部280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220,另一個第二扣合部270延伸自第二外罩側面230。
當PCI-E連接器外罩200罩設於PCI-E連接器100上時,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外罩頂面210會覆蓋至PCI-E連接器100的連接器頂面110,且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第一扣合部260可彎折以扣合於PCI-E連接器100的連接器底面120(如圖7),而使PCI-E連接器100在上下方向上被限制在PCI-E連接器外罩200內。同時,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第三外罩側面240會覆蓋至PCI-E連接器100的第三連接器側面150,且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兩第二扣合部270以及第三扣合部280可彎折以扣合於PCI-E連接器100的第四連接器側面160與連接器凸起部134的側面(如圖8與圖9),而使PCI-E連接器100在左右方向上被限制在PCI-E連接器外罩200內。並且,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側面220與第二外罩側面230分別會覆蓋至PCI-E連接器100的第一連接器側面130與第二連接器側面140,而使PCI-E連接器100在前後方向上被限制在PCI-E連接器外罩200內。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PCI-E連接器外罩200透過上述的結構設計而可在三維方向上均能夠穩固地固定於PCI-E連接器100,避免晃動偏移。需說明的是,上面僅描述其中一種PCI-E連接器外罩200固定於PCI-E連接器100的方式,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扣合部270的數量也可以是一個或是三個以上,且PCI-E連接器外罩200也可以省略第三扣合部280的設計。
需說明的是,由於在圖式上所繪示的PCI-E連接器外罩200是已經裝設在PCI-E連接器100上,因此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整體形狀已經符合了PCI-E連接器100的外輪廓,而呈現出立體的外罩形狀。實際上,PCI-E連接器外罩200在裝設到PCI-E連接器100之前,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形狀也可以是呈現片狀,僅在面與面的交界處製作出預折痕,待PCI-E連接器外罩200被安裝在PCI-E連接器100上時,再沿著這些預折痕彎折,而形成圖式上所繪示出的形狀。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PCI-E連接器外罩200更包括多個連接腳250,這些連接腳250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220以及第二外罩側面230,以使PCI-E連接器外罩200能夠藉由這些連接腳250連接至主機板。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PCI-E連接器外罩200透過連接腳250能夠與PCI-E連接器100的針腳一起固定至主機板,而使PCI-E連接器外罩200能夠更穩固地套設在PCI-E連接器100上。下面將舉出不同連接腳250、250’的形式。
圖11是圖1在其他視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2是連
接腳固定至主機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11與圖12,在本實施例中,連接腳250具有一彎折部252。連接腳250的彎折部252可透過沖壓的方式形成,但彎折部252的形成方式並不以此為限制。當要將PCI-E連接器外罩200固定於主機板10時,只要如圖12所示地將連接腳250插入主機板10上對應的孔洞12,再填入焊料14即可。由於連接腳250具有彎折部252,部分的焊料14填入孔洞12時會位在彎折部252凹入的位置,而增加連接腳250固定於主機板10上的連接強度。
當然,使連接腳250能夠穩定地固定至主機板10的方式並不以此為限制。圖1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14是圖13的連接腳固定至主機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13與圖14,本實施例的連接腳250’與前一實施例的連接腳250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連接腳250’具有一破孔254。因此,如圖14所示,當焊料14填入孔洞12時,部分焊料14會填充在連接腳250’的破孔254,而使得連接腳250’能夠穩固地固定於主機板10。
圖15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的示意圖。圖16是圖15的其他視角的示意圖。請參閱圖15與圖16,本實施例的PCI-E連接器模組20’與前一實施例的PCI-E連接器模組20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PCI-E連接器模組20’的PCI-E連接器外罩200’只有第一外罩側面220、第二外罩側面230與多個連接腳250。
同樣地,PCI-E連接器外罩200’的第一外罩側面220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以及一外罩凸起部224,且第二外罩側面230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232。PCI-E連接器外罩200’在第一外罩側面220上的第一外罩凹陷部222以及外罩凸起部224的輪廓分別對應於PCI-E連接器100在第一連接器側面130的第一連接器凹陷部132以及這些連接器凸起部134的輪廓,且PCI-E連接器外罩200’在第二外罩側面230上的第二外罩凹陷部232的輪廓對應於PCI-E連接器100在第二連接器側面140的第二連接器凹陷部142的輪廓。
本實施例的PCI-E連接器外罩200’能夠透過與PCI-E連接器100在輪廓上的配合,而使得PCI-E連接器外罩200’能夠定位於PCI-E連接器100。並且,藉由延伸自第一外罩側面220以及第二外罩側面230的連接腳250,以使PCI-E連接器外罩200’能連接至主機板。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PCI-E連接器模組除了透過將PCI-E連接器外罩罩設於PCI-E連接器上,而加強PCI-E連接器的結構強度之外,由於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外罩凸起部的輪廓分別對應於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這些連接器凸起部的輪廓,且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輪廓對應於第二連接器凹陷部的輪廓,而使得PCI-E連接器外罩能夠定位於PCI-E連接器,PCI-E連接器模組也具有較小的體積,且彎折的第一外罩凹陷部、外罩凸起部及第二外罩凹陷部能夠更進一步地增加PCI-E連接器外罩整體的結構強度。此外,
PCI-E連接器外罩更藉由連接腳以焊接的方式穩固地連接至主機板。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PCI-E連接器模組
100‧‧‧PCI-E連接器
200‧‧‧PCI-E連接器外罩
210‧‧‧外罩頂面
220‧‧‧第一外罩側面
222‧‧‧第一外罩凹陷部
224‧‧‧外罩凸起部
230‧‧‧第二外罩側面
240‧‧‧第三外罩側面
250‧‧‧連接腳
270‧‧‧第二扣合部
280‧‧‧第三扣合部
Claims (10)
- 一種PCI-E連接器外罩,適於罩設於一PCI-E連接器並固定至一主機板,其中該PCI-E連接器包括相對的一連接器頂面與一連接器底面、相對的一第一連接器側面與一第二連接器側面、相對的一第三連接器側面與一第四連接器側面,該第一連接器側面包括一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多個連接器凸起部,該第二連接器側面包括一第二連接器凹陷部,該PCI-E連接器外罩包括:一第一外罩側面,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一外罩凸起部;一第二外罩側面,配置於該第一外罩側面的相對位置且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以及多個連接腳,延伸自該第一外罩側面以及該第二外罩側面,其中該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該外罩凸起部的輪廓分別對應於該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該些連接器凸起部的輪廓,且該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輪廓對應於該第二連接器凹陷部的輪廓,以使該PCI-E連接器外罩能夠定位於該PCI-E連接器,且該PCI-E連接器外罩適於藉由該些連接腳連接至該主機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PCI-E連接器外罩,更包括:一外罩頂面,連接於該第一外罩側面與該第二外罩側面;一第三外罩側面,連接於該外罩頂面、該第一外罩側面與該第二外罩側面;一第一扣合部,延伸自該第三外罩側面;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延伸自該第一外罩側面或該第二外罩側 面,其中該PCI-E連接器外罩的該外罩頂面與該第三外罩側面分別適於罩設至該PCI-E連接器的該連接器頂面與該第三連接器側面,且該PCI-E連接器外罩的該第一扣合部以及該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別適於彎折以扣合於該PCI-E連接器的該連接器底面及該第四連接器側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PCI-E連接器外罩,其中該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兩個該第二扣合部,分別延伸自該第一外罩側面與該第二外罩側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PCI-E連接器外罩,更包括:一第三扣合部,延伸自該第一外罩側面,適於彎折以扣合於該連接器凸起部的側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PCI-E連接器外罩,其中各該連接腳具有一彎折部或一破孔。
- 一種PCI-E連接器模組,適於固定至一主機板,該PCI-E連接器模組包括:一PCI-E連接器,包括:一連接器頂面;一連接器底面,相對於該連接器頂面;一第一連接器側面,連接於該連接器頂面與該連接器底面且包括一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多個連接器凸起部;一第二連接器側面,連接於該連接器頂面與該連接器底面且相對於該第一連接器側面,該第二連接器側面包括一第二連接 器凹陷部;一第三連接器側面,連接於該連接器頂面、該連接器底面、該第一連接器側面與該第二連接器側面;以及一第四連接器側面,相對於該第三連接器側面且連接於該連接器頂面、該連接器底面、該第一連接器側面與該第二連接器側面;以及一PCI-E連接器外罩,罩設於該PCI-E連接器且包括:一第一外罩側面,包括一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一外罩凸起部;一第二外罩側面,相對於該第一外罩側面且包括一第二外罩凹陷部;以及多個連接腳,延伸自該第一外罩側面以及該第二外罩側面,其中該第一外罩凹陷部以及該外罩凸起部的輪廓分別對應於該第一連接器凹陷部以及該些連接器凸起部的輪廓,且該第二外罩凹陷部的輪廓對應於該第二連接器凹陷部的輪廓,以使該PCI-E連接器外罩定位於該PCI-E連接器,且該PCI-E連接器外罩適於藉由該些連接腳連接至該主機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PCI-E連接器模組,其中該PCI-E連接器外罩,更包括:一外罩頂面,連接於該第一外罩側面與該第二外罩側面;一第三外罩側面,連接於該外罩頂面、該第一外罩側面與該第二外罩側面; 一第一扣合部,延伸自該第三外罩側面;以及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延伸自該第一外罩側面或該第二外罩側面,其中該PCI-E連接器外罩的該外罩頂面與該第三外罩側面分別罩設至該PCI-E連接器的該連接器頂面與該第三連接器側面,且該PCI-E連接器外罩的該第一扣合部以及該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分別彎折以扣合於該PCI-E連接器的該連接器底面及該第四連接器側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PCI-E連接器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二扣合部包括兩個該第二扣合部,分別延伸自該第一外罩側面與該第二外罩側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PCI-E連接器模組,其中該PCI-E連接器外罩更包括:一第三扣合部,延伸自該第一外罩側面,彎折以扣合於該連接器凸起部的側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PCI-E連接器模組,其中各該連接腳具有一彎折部或一破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00760A TWI559838B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
CN201510073499.3A CN105990739B (zh) | 2015-01-09 | 2015-02-12 | Pci-e连接器外罩与pci-e连接器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00760A TWI559838B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26875A true TW201626875A (zh) | 2016-07-16 |
TWI559838B TWI559838B (zh) | 2016-11-21 |
Family
ID=56985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00760A TWI559838B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90739B (zh) |
TW (1) | TWI5598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95616B (zh) * | 2017-04-06 | 2020-09-08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外罩模块及外罩本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21302U (en) * | 1998-12-18 | 2001-02-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I246808B (en) * | 2004-06-11 | 2006-01-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M276340U (en) * | 2005-04-26 | 2005-09-21 | Starlink Electronics Corp | PCI connector structure having movable door |
CN101373867A (zh) * | 2007-08-20 | 2009-02-25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及其壳体 |
US8262397B1 (en) * | 2011-04-19 | 2012-09-11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rd ejector having a slider and a spring engaging a stopper on a metallic shell |
TWI473557B (zh) * | 2011-08-08 | 2015-02-11 | Inventec Corp | Pci-e卡固定裝置 |
CN202259867U (zh) * | 2011-09-06 | 2012-05-30 | 莫列斯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N202737145U (zh) * | 2012-07-06 | 2013-02-13 | 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接脚结构 |
TWI505580B (zh) * | 2013-05-17 | 2015-10-21 | Amphenol East Asia Ltd | Signal connector structure |
-
2015
- 2015-01-09 TW TW104100760A patent/TWI559838B/zh active
- 2015-02-12 CN CN201510073499.3A patent/CN10599073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90739B (zh) | 2018-05-08 |
TWI559838B (zh) | 2016-11-21 |
CN105990739A (zh) | 2016-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04667B (zh) |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 |
TWI601340B (zh) | 連接器外罩及連接器組件 | |
WO2011147135A1 (zh) | 一种usb连接器 | |
TWI584534B (zh) | 連接器外殼、連接器與連接器模組 | |
TWI483669B (zh) | 伺服器 | |
TWI559838B (zh) |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 |
TWI539691B (zh) | 連接器外殼及連接器模組 | |
US8879264B2 (en) | Stacked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 |
JP5733260B2 (ja) | 電源モジュール | |
US20180233840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604668B (zh) |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 |
CN103427217B (zh) | 增高型电连接器 | |
TW201711297A (zh) | 抽屜座 | |
TWM560614U (zh) | 主機板組件 | |
TWI578631B (zh) |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 |
TWM468802U (zh) | 直立型電連接器 | |
TWI597555B (zh) | 攝像模組保護結構 | |
CN207601695U (zh) | 一种卡片电脑的保护外壳 | |
TWM457219U (zh) | 散熱器及應用其之伺服器 | |
JP2014229761A (ja) | 電子機器 | |
JP4585592B2 (ja) | 電子機器 | |
CN207457924U (zh) | 主机板组件 | |
CN109587382B (zh) | 相机模组以及一种深度相机 | |
TWI501477B (zh) | 電子裝置及其保護蓋 | |
TWM542156U (zh) | 攝像模組保護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