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4534B - 連接器外殼、連接器與連接器模組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外殼、連接器與連接器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4534B
TWI584534B TW105101664A TW105101664A TWI584534B TW I584534 B TWI584534 B TW I584534B TW 105101664 A TW105101664 A TW 105101664A TW 105101664 A TW105101664 A TW 105101664A TW I584534 B TWI584534 B TW I5845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sides
outer casing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1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8018A (zh
Inventor
賴志明
高永順
江忠偉
Original Assignee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1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4534B/zh
Priority to US15/188,996 priority patent/US9711890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53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8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801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5Printed circuits includ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H01R12/737Printed circuits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外殼、連接器與連接器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外殼與連接器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夠增加連接器強度且提供擴充卡良好固定效果的連接器外殼及連接器模組。
一般而言,主機板由多層介電層與多層線路層交替疊合而成,其上還會配置多個電子元件與插槽,由於線路分布的位置不均,在主機板製造過程中,主機板的不同部位可能會平均熱膨脹係數不同而使得主機板略有彎曲。此外,主機板也可能會受到配置在其上的電子元件或配件的抓附力(例如是中央處理單元的風扇對主機板的扣合力)而彎曲。圖1A與圖1B分別是習知的連接器配置在主機板上的示意圖。請參閱圖1A與圖1B,由於主機板2彎曲,配置在主機板2上的習知連接器4也會隨著主機板2略微變形,而不利於後續擴充卡(未繪示)插入。
此外,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電腦主機內之擴充裝置的效能不斷攀升。以記憶體模組為例,其在高效能運作時會發出大量的熱,為了提昇散熱的效果,目前,高階的記憶體模組可能會在其中一側配置風扇,以將記憶體模組上的晶片所產生的熱量以對流的方式快速地帶走。然而,由於此類的記憶體模組較重,當記憶體模組插置於主機板上的連接器時,可能會使得連接器的殼體裂開。
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器外殼,其可使連接器不易翹曲或裂開。
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器模組,其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
本發明的一種連接器外殼,適於罩設於一連接器。連接器包括一連接器頂面、相連的四連接器側面及一固定構件。固定構件凸出於其中一個連接器側面且位在連接器側面上遠離於連接器頂面處。固定構件包括一基部與位在基部上的一頂板,頂板與該基部呈一T字柱。固定構件透過基部連接於連接器側面。連接器外殼包括一外殼頂面以及四外殼側面。其中一個外殼側面包括遠離外殼頂面的一缺口,其中缺口在外殼側面上的位置對應於固定構件在連接器側面上的位置,且缺口的寬度接近基部的寬度。當連接器外殼組裝至連接器時,連接器外殼的四外殼側面分別緊靠於連接器的四連接器側面,外殼側面的缺口套設於固定構件的基部,且缺口旁的壁面接近或緊靠於基部。
本發明的一種連接器模組,包括一連接器及一連接器外殼。連接器包括一連接器頂面、相連的四連接器側面及一固定構件。固定構件凸出於其中一個連接器側面且位在連接器側面上遠離於連接器頂面處。固定構件包括一基部與位在基部上的一頂板,頂板與基部呈一T字柱。固定構件透過基部連接於連接器側面。連接器外殼包括一外殼頂面以及四外殼側面。其中一個外殼側面包括遠離外殼頂面的一缺口,其中缺口在外殼側面上的位置對應於固定構件在連接器側面上的位置,且缺口的寬度接近基部的寬度。當連接器外殼組裝至連接器時,連接器外殼的四外殼側面分別緊靠於連接器的四連接器側面,外殼側面的缺口套設於固定構件的基部,且缺口旁的壁面接近或緊靠於基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器包括兩個固定構件,兩固定構件位在對應的連接器側面上靠近左右兩端處,且其中一個外殼側面包括兩個缺口,兩缺口位在外殼側面上靠近左右兩端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四外殼側面由至少一金屬片彎折而成,且至少一金屬片的兩端在其中一個較短的外殼側面接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器的其中一個較長的連接器側面包括一凹陷部,連接器外殼的其中一個較長的外殼側面包括一懸臂,懸臂往凹陷部偏折而抵靠於凹陷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器外殼更包括至少一連接腳,從其中一個外殼側面往遠離外殼頂面的方向延伸,其中連接器外殼適於藉由連接腳連接至一主機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腳為接地腳,且連接腳具有一粗糙面、一彎折部或一破孔,粗糙面包括一噴砂面或包括多個規則或不規則的條紋或凸點。
本發明的一種連接器,包括一連接器頂面、相連的四連接器側面及一固定構件。至少兩個連接器側面連接至連接器頂面。固定構件凸出於其中一個連接器側面且位在連接器側面上遠離於連接器頂面處。固定構件包括一基部與位在基部上的一頂板,頂板與基部呈一T字柱,固定構件透過基部連接於連接器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器包括兩個固定構件,兩固定構件位在對應的連接器側面上靠近左右兩端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器的其中一個較長的連接器側面包括一凹陷部。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連接器外殼除了四個外殼側面緊貼於四個連接器側面,外殼頂面緊貼連接器頂面,而使連接器模組具有較佳的強度之外。連接器還透過T字柱形狀的固定構件凸出於連接器側面,連接器外殼的外殼側面在對應於固定構件的位置上具有缺口,且缺口的寬度接近固定構件的基部的寬度。因此,當連接器外殼組裝至連接器時,外殼側面的缺口套設於固定構件的基部,而使得外殼側面能夠被限位在固定構件的頂板與連接器側面之間,而避免外殼側面輕易地被拉離連接器側面。此外,由於外殼側面在缺口旁的相對兩壁面接近或緊靠於位在連接器側面上的基部的兩側,此外殼側面的兩側相對於中央處不能輕易地上彎或下彎。因此,連接器外殼可以提升連接器抗彎曲的能力,若連接器模組固定在主機板上時,連接器模組還能夠減緩主機板彎曲的狀況。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2與圖3分別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連接器模組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請參閱圖2與圖3,本實施例的連接器模組10包括一連接器20及一連接器外殼100。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20以一記憶體模組連接器為例,但連接器20的種類並不以此為限制。連接器外殼100罩設於連接器20,而使連接器模組10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此外,本實施例的連接器模組10還透過特殊的機構配置來使得連接器外殼100可以緊貼於連接器20,且能夠使連接器20不易彎曲,若裝設於主機板上,還能夠降低主機板(未繪示)彎曲的程度。下面將對此進行詳細地介紹。
圖4是圖2的連接器模組的連接器的示意圖。圖5是圖4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6是圖4的其他視角的示意圖。圖7是圖6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參閱圖4至圖7,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20包括一連接器頂面22、相連的四連接器側面24及至少一個固定構件26。連接器頂面22包括一連接器插槽。連接器插槽可供一記憶體模組(未繪示)可拆卸地插置,以使記憶體模組與一主機板(未繪示)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其中兩個相對且較長的連接器側面24連接於連接器頂面22,四個連接器側面24圍繞出封閉的長方形。至少一個固定構件26凸出於其中一個連接器側面24且位在連接器側面24上遠離於連接器頂面22處。更明確地說,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20包括八個固定構件26,這八個固定構件26配置在兩個較長的連接器側面24上(一個較長的連接器側面24上有四個固定構件26),且位在連接器側面24上遠離於連接器頂面22處(也就是比較靠近下方的位置)。
如圖7所示,各固定構件26包括一基部27與位在基部27上的一頂板28。頂板28的寬度大於基部27的寬度,而使得頂板28與基部27呈一T字柱的形式。固定構件26透過基部26連接於連接器側面24,且頂板28的延伸方向平行於對應的連接器側面24的延伸方向。如圖4與圖6所示,在各較長的連接器側面24上,其中兩個固定構件26會位在連接器側面24上靠近左右兩端處,其他兩個固定構件26則平均地分布在靠近左右兩端的固定構件26之間。需說明的是,雖然在本實施例中,在各較長的連接器側面24上的固定構件26的數量以四個為例,但固定構件26的數量並不以此為限制。在其他實施例中,若固定構件26的數量只有兩個,則較佳地,這兩個固定構件26會位在連接器側面24上靠近左右兩端處。當然,這兩個固定構件26也可以位在靠近中央處。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構26件的數量也可以只有一個。
圖8是圖2的連接器模組的連接器外殼的示意圖。圖9是圖8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參閱圖8與圖9,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外殼100包括一外殼頂面110以及四外殼側面120。外殼頂面110罩覆於連接器頂面22,且包括對應於連接器插槽的一開槽。更詳細地說,在本實施例中,外殼頂面110只有覆蓋到連接器頂面22上靠近較長的兩連接器側面24的局部區域,因此,外殼頂面110的開槽的寬度會大於連接器頂面22的連接器插槽的寬度,而使得一部分的連接器頂面22仍會外露於外殼頂面110。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外殼頂面110也可以覆蓋到整個連接器頂面22,而僅露出連接器插槽,外殼頂面110的形式並不以此為限制。
四外殼側面120罩覆於四連接器側面24,這四個外殼側面120相連而形成封閉的長方形,其中相對的兩個較長的外殼側面120連接於外殼頂面110。在本實施例中,四外殼側面120由至少一金屬片彎折而成,且至少一金屬片的兩端在其中一個較短的外殼側面120接合。在本實施例中,整個連接器外殼100是由一個金屬片彎折而成,如圖8與圖9所示,金屬片的兩端在其中一個較短的外殼側面120(也就是圖面上位在左側的外殼側面120)接合。更詳細地說,金屬片的兩端的輪廓分別包括了形狀相互對應的凸部與凹部,在兩端拼接在一起之後,可以透過壓合、燒焊或是鉚接等方式將兩端固定。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器外殼100也可以由兩個金屬片共同彎折而成,兩金屬片的兩端可以分別在兩個較短的外殼側面120接合。
經實驗可知,若將習知連接器2的插槽兩側較長的連接器側面往遠離彼此的方向拉去,習知連接器2可承受的平均拉力約為55.98公斤重。若連接器模組的連接器外殼只有相對兩個較長的外殼側面,而無較短的兩個外殼側面,也就是說,連接器外殼的外殼側面並不是彼此連接封閉的狀態,則此連接器模組可承受的平均拉力約為63.9公斤重。而本實施例的連接器外殼100的四個外殼側面120相連而形成封閉的長方形,連接器模組10可承受的平均拉力約為97.425公斤重。由此可知,連接器外殼100的四個外殼側面120相連的配置可明顯地提升連接器模組10的抗拉開能力,而較不易裂開。
此外,至少其中一個外殼側面120包括遠離外殼頂面110的至少一個缺口122。在本實施例中,兩個較長的外殼側面120都包括有多個缺口122。更精確地說,各個較長的外殼側面120包括有四個缺口122,缺口122的數量對應於固定構件26的數量,且缺口122在外殼側面120上的位置對應於固定構件26在連接器側面24上的位置。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其中兩個缺口122會位在外殼側面120上靠近左右兩端處,另外兩個缺口122則會平均地分布在靠近左右兩端的這兩個缺口122之間。同樣地,由於缺口122的數量與位置會對應於固定構件26的數量與位置,因此,缺口122的數量與位置並不以此為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其中兩個固定構件26會位在連接器側面24上靠近左右兩端處,且其中兩個缺口122會位在外殼側面120上靠近左右兩端處的配置,可以使較長的外殼側面120較不容易被外掀而分離於連接器側面24。
圖10與圖11分別是圖2與圖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2、圖3、圖10與圖11,當連接器外殼100組裝至連接器20時,連接器外殼100的外殼頂面110抵靠於連接器20的連接器頂面22,連接器外殼100的四外殼側面120分別緊靠於連接器20的四連接器側面24,而使連接器外殼100對連接器20提供保護。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缺口122的寬度接近基部27的寬度,當連接器外殼100組裝至連接器20時,外殼側面120在靠近缺口122兩側的部位會滑入頂板28與基部27所形成的T字柱兩側的兩凹槽,而嵌合至固定構件26。因此,外殼側面120的缺口122會套設於固定構件26的基部27,外殼側面120會被限位在固定構件26的頂板28與連接器側面24之間,而避免外殼側面120輕易地被拉離連接器側面24。
另外,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由於缺口122的寬度接近基部27的寬度,外殼側面120在缺口122旁的相對兩壁面緊靠於位在連接器側面24上的基部27的兩側,而使得外殼側面120的兩側不能相對於中央處輕易地上彎或下彎,也就是說,外殼側面120的兩側不容易如圖1A與圖1B所示地上彎或下彎。因此,本實施例的連接器外殼100可以提升連接器20抗彎曲的能力。若連接器模組10固定在主機板上時,連接器模組10由於不易被彎曲,即便之後將例如是中央處理單元的風扇等配件(未繪示)扣在主機板上,由於連接器模組10的位置靠近於風扇的位置,主機板也較不會因風扇的扣合力道太強而過度彎曲。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連接器模組10還能夠減緩主機板彎曲的狀況。
需說明的是,實際製程上多少會有公差,為了使連接器外殼100可以順利組裝至連接器20,缺口122的寬度還是會比基部27的寬度略大,而讓使基部27能位在缺口122內,因此,外殼側面120在缺口122旁的相對兩壁面可能會與位在連接器側面24上的基部27的兩側未完全貼合,但外殼側面120在缺口122旁的相對兩壁面仍會相當接近基部27的兩側,以在外殼側面120的兩側相對於中央處受到上彎力或下彎力時,外殼側面120在缺口122旁的相對兩壁面會受基部27的兩側的限位,而不會有明顯的變形。
此外,連接器20的其中一個較長的連接器側面24包括一凹陷部25,連接器外殼100的其中一個較長的外殼側面120包括一懸臂124。在本實施例中,各較長的連接器側面24在靠近左右兩端處包括兩凹陷部25(圖4),各較長的外殼側面120在靠近左右兩端處包括兩懸臂124(圖8)。懸臂124往凹陷部25偏折而抵靠於凹陷部25。在本實施例中,位在兩側的懸臂124是朝向中央的方向延伸,組裝時兩懸臂124可先不彎折,待連接器外殼100裝在連接器20上時,再透過敲打的方式將懸臂124彎折而伸入凹陷部25內。懸臂124相對於旁邊的外殼側面120可以是傾斜或是垂直的,角度上並不限制。
在其他實施例中,懸臂124也可以是朝圖面的上方延伸,在此狀況下,懸臂124在組裝之前相對於旁邊的外殼側面120可以是彎折的,在組裝過程中被連接器側面24頂出,直到組裝定位之後,懸臂124會滑入凹陷部25。懸臂124的延伸方向與彎折角度並不被限制,只要能使連接器外殼100固定於連接器20即可。
藉由上述配置,在本實施例中,當連接器外殼100裝設於連接器20上時,四個外殼側面120抵靠四個連接器側面24可以使連接器外殼100與連接器20之間不會有前後左右的移動。外殼側面120的缺口122會套設於固定構件26的基部27,外殼側面120還會被限位在固定構件26的頂板28與連接器側面24之間,而避免外殼側面120輕易地被拉離連接器側面24,以強化外殼側面120抵靠四個連接器側面24的穩固性。外殼頂面110抵靠連接器頂面22可使連接器外殼100不會輕易地相對於連接器20向下移動。兩懸臂124在圖面上的上端抵靠於凹陷部25的上壁面,而使連接器外殼100不會輕易地向上脫離於連接器10。
另外,連接器外殼100包括至少一連接腳130,延伸自其中一個外殼側面120。詳細地說,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外殼100包括了四個連接腳130,這四個連接腳130兩兩成對,分別自相對的兩個外殼側面120往遠離於外殼頂面110的方向延伸。本實施例的連接器外殼100藉由這些連接腳130連接且固定至主機板。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連接器外殼100透過連接腳130能夠與連接器20的針腳一起固定至主機板(例如是透過將連接腳130與連接器20的針腳插入主機板上對應的孔洞,再填入焊料的方式),而使連接器外殼100能夠更穩固地套設在連接器20上。當然,連接腳130的數量與位置並不以此為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腳130具有一粗糙面,其可增加焊料的附著性。在本實施例中,粗糙面上具有多個菱形凸起,使得表面不平整而形成粗糙,此粗糙面可以透過沖壓的方式形成。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在連接腳130上刮出規則或是不規則的條紋來形成粗糙面。或者,也可以透過在連接腳130上噴砂的方式來形成粗糙面。連接腳130上的粗糙面的樣式以及形成方式並不以上述為限制。
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增加連接腳130固定於主機板上的連接強度。舉例而言,連接腳130上可透過沖壓等方式形成未沖斷的彎折部或是沖斷的破孔。當連接腳130要固定於主機板時,部分的焊料會位在彎折部凹入的位置或是破孔內,而增加連接腳130固定於主機板上的連接強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這些連接腳130為接地腳,也就是說,當連接腳130固定至主機板時,連接腳130會接觸到主機板的接地線,而達到接地的功能。也就是說,連接器外殼100的連接腳130除了有固定的功能之外,還可以對連接器20提供防護電磁干擾的效果。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在連接器20上設置連接器外殼100而造成主機板上空間減少,連接器外殼100的厚度會受到限制。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外殼100的厚度約為0.15公厘。然而,如此薄的金屬板通常具有較差的剛性,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外殼100的外殼側面120存在特別的設計,以使厚度較小的連接器外殼100仍然能夠具有足夠的強度來保護連接器20。
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在較長的這兩個外殼側面120中,各外殼側面120包括多個不連續的凸出的肋部126。由於金屬在經過彎折沖壓之後會提升其剛性,本實施例的連接器外殼100藉由彎折的肋部126能夠更進一步地增加整體的結構強度。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肋部126也可以是凹陷的。此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長度較大的外殼側面120各具有多個不連續的肋部126,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各外殼側面120上也可以具有一個較長的肋部126,肋部126的形式、數量、位置均不以圖面為限制。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連接器外殼除了四個外殼側面緊貼於四個連接器側面,外殼頂面緊貼連接器頂面,而使連接器模組具有較佳的強度之外。連接器還透過T字柱形狀的固定構件凸出於連接器側面,連接器外殼的外殼側面在對應於固定構件的位置上具有缺口,且缺口的寬度接近固定構件的基部的寬度。因此,當連接器外殼組裝至連接器時,外殼側面的缺口套設於固定構件的基部,而使得外殼側面能夠被限位在固定構件的頂板與連接器側面之間,而避免外殼側面輕易地被拉離連接器側面。此外,由於外殼側面在缺口旁的相對兩壁面接近或緊靠於位在連接器側面上的基部的兩側,此外殼側面的兩側相對於中央處不能輕易地上彎或下彎。因此,連接器外殼可以提升連接器抗彎曲的能力,若連接器模組固定在主機板上時,連接器模組還能夠減緩主機板彎曲的狀況。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主機板
4‧‧‧習知連接器
10‧‧‧連接器模組
20‧‧‧連接器
22‧‧‧連接器頂面
24‧‧‧連接器側面
25‧‧‧凹陷部
26‧‧‧固定構件
27‧‧‧基部
28‧‧‧頂板
100‧‧‧連接器外殼
110‧‧‧外殼頂面
120‧‧‧外殼側面
122‧‧‧缺口
124‧‧‧懸臂
126‧‧‧肋部
130‧‧‧連接腳
圖1A與圖1B分別是習知的連接器配置在主機板上的示意圖。 圖2與圖3分別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連接器模組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4是圖2的連接器模組的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是圖4的其他視角的示意圖。 圖7是圖6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是圖2的連接器模組的連接器外殼的示意圖。 圖9是圖8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0與圖11分別是圖2與圖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10‧‧‧連接器模組
20‧‧‧連接器
22‧‧‧連接器頂面
24‧‧‧連接器側面
26‧‧‧固定構件
28‧‧‧頂板
100‧‧‧連接器外殼
110‧‧‧外殼頂面
120‧‧‧外殼側面
124‧‧‧懸臂
126‧‧‧肋部
130‧‧‧連接腳

Claims (10)

  1. 一種連接器外殼,適於罩設於一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包括一連接器頂面、相連的四連接器側面及至少一固定構件,該固定構件凸出於其中一個該連接器側面,且位在該連接器側面上遠離於該連接器頂面處,各該固定構件包括一基部與位在該基部上的一頂板,該頂板與該基部呈一T字柱,各該固定構件透過該基部連接於該連接器側面,該連接器外殼包括:一外殼頂面;以及四外殼側面,其中一個該外殼側面包括遠離該外殼頂面的至少一缺口,其中該至少一缺口在該外殼側面上的位置對應於該至少一固定構件在該連接器側面上的位置,且各該缺口的寬度接近對應的該基部的寬度,當該連接器外殼組裝至該連接器時,該連接器外殼的該四外殼側面分別緊靠於該連接器的該四連接器側面,該外殼側面的各該缺口套設於對應的該固定構件的該基部,且各該缺口旁的壁面接近或緊靠於對應的該基部,其中該連接器的其中一個較長的該連接器側面包括一凹陷部,該連接器外殼的其中一個較長的該外殼側面包括一懸臂,該懸臂往該凹陷部偏折而抵靠於該凹陷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外殼,其中該連接器包括兩個該固定構件,該兩固定構件位在對應的該連接器側面上靠近左右兩端處,且其中一個該外殼側面包括兩個該缺口,該兩缺口位在該外殼側面上靠近左右兩端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外殼,其中該四外殼側面由至少一金屬片彎折而成,且該至少一金屬片的兩端在其中一個較短的該外殼側面接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外殼,更包括:至少一連接腳,從其中一個該外殼側面往遠離該外殼頂面的方向延伸,其中該連接器外殼適於藉由該至少一連接腳連接至一主機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連接器外殼,其中該至少一連接腳為接地腳,且各該連接腳具有一粗糙面、一彎折部或一破孔,該粗糙面包括一噴砂面或包括多個規則或不規則的條紋或凸點。
  6. 一種連接器模組,包括:一連接器,包括:一連接器頂面;相連的四連接器側面;以及至少一固定構件,凸出於其中一個該連接器側面且位在該連接器側面上遠離於該連接器頂面處,各該固定構件包括一基部與位在該基部上的一頂板,該頂板與該基部呈一T字柱,各該固定構件透過該基部連接於該連接器側面;以及一連接器外殼,包括:一外殼頂面;以及相連的四外殼側面,其中一個該外殼側面包括遠離該外殼 頂面的至少一缺口,其中該至少一缺口在該外殼側面上的位置對應於該固定構件在該至少一連接器側面上的位置,且各該缺口的寬度接近對應的該基部的寬度,當該連接器外殼組裝至該連接器時,該連接器外殼的該四外殼側面分別緊靠於該連接器的該四連接器側面,該外殼側面的各該缺口套設於對應的該固定構件的該基部,且各該缺口旁的壁面接近或緊靠於對應的該基部,其中該連接器的其中一個較長的該連接器側面包括一凹陷部,該連接器外殼的其中一個較長的該外殼側面包括一懸臂,該懸臂往該凹陷部偏折而抵靠於該凹陷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模組,其中該連接器包括兩個該固定構件,該兩固定構件位在對應的該連接器側面上靠近左右兩端處,且其中一個該外殼側面包括兩個該缺口,該兩缺口位在該外殼側面上靠近左右兩端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模組,其中該四外殼側面由至少一金屬片彎折而成,且該至少一金屬片的兩端在其中一個較短的該外殼側面接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模組,其中該連接器外殼更包括:至少一連接腳,從其中一個該外殼側面往遠離該外殼頂面的方向延伸,其中該連接器外殼適於藉由該至少一連接腳連接至一主機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連接器模組,其中該至 少一連接腳為接地腳,且各該連接腳具有一粗糙面、一彎折部或一破孔,該粗糙面包括一噴砂面或包括多個規則或不規則的條紋或凸點。
TW105101664A 2016-01-20 2016-01-20 連接器外殼、連接器與連接器模組 TWI584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1664A TWI584534B (zh) 2016-01-20 2016-01-20 連接器外殼、連接器與連接器模組
US15/188,996 US9711890B1 (en) 2016-01-20 2016-06-22 Connector cover,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1664A TWI584534B (zh) 2016-01-20 2016-01-20 連接器外殼、連接器與連接器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4534B true TWI584534B (zh) 2017-05-21
TW201728018A TW201728018A (zh) 2017-08-01

Family

ID=59296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664A TWI584534B (zh) 2016-01-20 2016-01-20 連接器外殼、連接器與連接器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711890B1 (zh)
TW (1) TWI5845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6881B (zh) * 2017-01-21 2021-04-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207705421U (zh) * 2017-12-19 2018-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插槽及网络系统
TWI691968B (zh) * 2019-04-10 2020-04-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插座保護罩及記憶體插座組件
JP7268083B2 (ja) * 2021-05-13 2023-05-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5213B (en) * 2004-06-11 2007-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95948U (en) * 2010-08-12 2011-01-01 Mol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20904U (en) * 2011-06-16 2012-0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4460U (en) * 1998-12-11 2000-06-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405772U (en) * 1998-12-31 2000-09-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2164126A (ja) * 2000-11-28 2002-06-07 Jst Mfg Co Ltd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
JP3544521B2 (ja) * 2000-11-28 2004-07-2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
TWM253928U (en) * 2003-10-31 2004-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728025Y (zh) * 2004-07-22 2005-09-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736999Y (zh) * 2004-09-23 2005-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201112846Y (zh) * 2007-10-12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397922Y (zh) * 2009-03-23 2010-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536557B2 (ja) * 2010-06-23 2014-07-0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01797081U (zh) * 2010-07-08 2011-04-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477513B2 (en) * 2011-03-25 2013-07-0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shield
US8568170B2 (en) * 2012-02-10 2013-10-2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740649B2 (en) * 2012-07-30 2014-06-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5213B (en) * 2004-06-11 2007-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95948U (en) * 2010-08-12 2011-01-01 Mol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20904U (en) * 2011-06-16 2012-0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11890B1 (en) 2017-07-18
TW201728018A (zh) 2017-08-01
US20170207566A1 (en) 2017-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4534B (zh) 連接器外殼、連接器與連接器模組
TWI604667B (zh) Pci-e連接器外罩與pci-e連接器模組
US774899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705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spring member for abutting against a metal plate
TWI651902B (zh) 插頭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組合
US94070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having a protrusion with a recess to engage a fastener
JP5398900B2 (ja) 点灯装置
JP6857073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712799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TWI539691B (zh) 連接器外殼及連接器模組
TW202133499A (zh) 連接器
TW202119702A (zh) 電性端子以及電連接器
TWI601340B (zh) 連接器外罩及連接器組件
JP2013182808A (ja) シールドカバーおよび当該シールドカバーで覆われるコネクタ
US20050023018A1 (en) EMI protective elastic plate
US6764340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2018781A (ja) コネクタ
JP6681577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TWI441578B (zh) 電路板組合
US882772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hielding device for EMI thereof
JP5906136B2 (ja) 電子部品用ケース及び電子部品装置
TWI701879B (zh) 連接器組件
CN213460159U (zh) 一种连接器
TWI675612B (zh) 機殼
US20210345530A1 (en) Emc shield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