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456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44565U
CN205944565U CN201620938893.9U CN201620938893U CN205944565U CN 205944565 U CN205944565 U CN 205944565U CN 201620938893 U CN201620938893 U CN 201620938893U CN 205944565 U CN205944565 U CN 205944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plate
hyoplastron
insulating body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388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俊
林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Qiand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388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44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44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44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内金属件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壳与绝缘本体的基部对应的内壁面上和/或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外表面上形成有干涉部,通过于金属壳与绝缘本体的基部对应的内壁面上和/或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外表面上形成有干涉部,以使得所述金属壳与绝缘本体的基部固持配合,以使得金属壳与绝缘本体配合紧密,同时可降低实际生产中对公差的要求。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发明专利公开CN104795672A,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屏蔽件及套设于绝缘本体外以形成收容空间的金属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沿基部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壳套设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基部外围。所述端子包括分别位于绝缘本体的舌板上、下表面的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所述屏蔽件埋设于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用于屏蔽接地功能。所述金属壳包括一套设于绝缘本体外周的套筒部及沿套筒部后端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后盖部。通过套筒部固定在绝缘本体的基部外围,然后将后盖部盖设在基部的后端面从而实现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的固持。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金属壳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固持配合过于简单,并且由于生产公差等因素,使得成品后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与绝缘本体之间经常出现固持不紧密,甚至出现金属壳相对绝缘本体晃动的情况。为了减少或者消除此类现象的发生,一般需要严格控制产品公差,增加了产品设计和生产的难度。
因此却有必须提出一种新设计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与绝缘本体固持紧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内金属件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端子包括埋设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至少部分露出绝缘本体的舌板表面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及从绝缘本体的基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部,所述端子分为数量相等的若干个上排端子及若干个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的接触部与下排端子的接触部于舌板厚度方向上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内金属件固定于绝缘本体内,且位于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之间,所述金属壳与绝缘本体的基部对应的内壁面上和/或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外表面上形成有干涉部,以使得所述金属壳与绝缘本体的基部固持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干涉部大致呈凸肋状,所述干涉部前端缘形成有导引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形成有于舌板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位于基部两侧的且与上表面及下表面平滑过渡的两个侧面,所述干涉部设置于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形成有于插拔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及后端面,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与前端面相交处向内凹陷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金属壳设有对应与所述限位槽限位固定的卡定部,于插拔方向上,所述干涉部对应位于限位槽的后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的后端面与上表面相交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固定槽,所述金属壳设有对应与所述固定槽卡扣的且具有弹性的锁扣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限位槽至少设有两个,于舌板宽度方向上,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两个限位槽中间,且所述同一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两个限位槽与固定槽之间间隔设置,于插拔方向上,所述同一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两个限位槽与固定槽之间亦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形成有于插接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及后端面,所述后端面上形成有于插接方向上具有段差的台阶部并形成有对应与舌板延伸方向所在平面平行的台阶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金属壳包括大致呈管状的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包括有于舌板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板及下板、位于两侧且分别平滑连接所述上板及下板的两个侧板,所述金属壳的上板靠近两侧处分别向侧板撕破并由侧板中部位置折弯形成第一固定脚,同时形成贯通上板及侧板相交处的通孔,所述金属壳的下板靠近两侧处分别向侧板撕破并由侧板中部位置折弯形成第二固定脚,同时形成贯通下板及侧板相交处的通孔,所述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固定脚与第二固定脚于插拔方向上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设有与套筒部后端缘连接的后盖部,所述后盖部至少部分覆盖绝缘本体的基部的后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板包括有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基舌板及沿基舌板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端舌板,于宽度方向上,所述基舌板与端舌板具有相同的最大宽度,所述基部的最大宽度大于基舌板或端舌板的最大宽度,于舌板厚度方向上,所述基部的厚度大于基舌板的厚度,所述基舌板的厚度大于端舌板的厚度,所述端舌板的两侧与基舌板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对应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卡扣的卡位槽,于插拔方向上,所述卡位槽的长度大于基舌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于金属壳与绝缘本体的基部对应的内壁面上和/或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外表面上形成有干涉部,以使得所述金属壳与绝缘本体的基部固持配合,以使得金属壳与绝缘本体配合紧密,同时可降低实际生产中对公差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金属壳从绝缘本体分离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自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为了表述方便,本文所有涉及前后、上下等方向的一律以图1为参照,其中将电连接器100的对接端视为前端,其另一端视为后端。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有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内的端子2、内金属件3及套设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外围的金属壳4。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可实现正反插功能,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连接器100的端子2排布符合USB Type-C规格。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形成有基部11及沿基部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基部11形成有于插拔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111及后端面112、于舌板12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13及下表面114、位于基部11两侧的且与上表面113及下表面114平滑过渡的两个弧形侧面115。所述舌板12沿基部11的前端面111中间位置向前延伸形成。
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111边缘处倾斜形成有用于组装金属壳4时起导引作用的倒角部1111(参图2及图4所示),所述基部11的上表面113及下表面114与前端面111相交处向内凹陷形成有限位槽1112(参图2及图4所示)。各所述上表面113或下表面114上至少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槽1112。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112上形成有于插拔方向上具有段差的台阶部(未标示)并形成有对应与上表面113或下表面114平行的台阶面1121,所述台阶面1121于舌板12厚度方向上位于上表面113及下表面114的靠近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电连接器100沉板式设计固定于对接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绝缘本体1的台阶面1121对应贴靠于对接电路板。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112与上表面113相交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固定槽1121(参图2及图3所示)。
于宽度方向上,所述固定槽1121位于上表面113的两个限位槽1112中间,且所述上表面113上的各限位槽1112与固定槽1121之间间隔设置(即间隔特定距离)。于插拔方向上,所述上表面113上的各限位槽1112与固定槽1121之间亦间隔设置(即间隔特定距离)。如此设计使得基部11的各位置于插拔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肉厚,以保证基部11各部位的强度。
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所述舌板12包括有沿基部11向前延伸形成的基舌板121及沿基舌板121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端舌板122。于宽度方向上,所述基舌板121与端舌板122具有相同的最大宽度(参图2),所述基部11的最大宽度大于基舌板121或端舌板122的最大宽度。于舌板12厚度方向上,所述基部11的厚度大于基舌板121的厚度,所述基舌板121的厚度大于端舌板122的厚度(参图4)。所述端舌板122的两侧与基舌板121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对应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卡扣的卡位槽1221,于插拔方向上,所述卡位槽1221的长度大于基舌板121的长度。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各端子2包括有埋设于绝缘本体1的基部11和基舌板121内的固定部21、露出绝缘本体1的端舌板112表面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22及从绝缘本体1的基部11后端延伸出绝缘本体1外对应与对接电路板(未图示)对接的对接部23。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端子2包括有分别排列于舌板12两个表面上的上排端子(未标示)和下排端子(未标示)。所述上排端子的接触部22与下排端子的接触部22于舌板12厚度方向上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以实现正反插功能。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内金属件3埋设于绝缘本体1中间且位于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中间,用于屏蔽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的信号串扰,同时亦用于接地功能。所述内金属件3于两侧露出端舌板112外,且凸伸入卡位槽1221内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实现接地功能。所述内金属件3形成从绝缘本体1的基部11后端延伸出绝缘本体1外对应与对接电路板(未图示)对接的接地脚31。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金属壳4包括大致呈管状的套筒部40及与套筒部40后端缘连接的后盖部41。所述套筒部40包括有于舌板12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板411及下板412、位于两侧且分别平滑连接所述上板411及下板412的两个侧板413。所述后盖部41由上板411后端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金属壳4的上板411靠近两侧处分别向侧板413撕破并由侧板413中部位置(舌板12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折弯形成第一固定脚401,同时形成一分别贯通上板411及侧板413相交处的通孔402。所述金属壳4的下板412靠近两侧处分别向侧板413撕破并由侧板413中部位置(舌板12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折弯形成第二固定脚403,同时形成一分别贯通下板412及侧板413相交处的通孔402。所述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固定脚401与第二固定脚403于插拔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同一侧的第一固定脚401和第二固定脚403分别由不同的上板411和下板412分别向侧板413撕破形成以保证套筒部40的整体结构强度。
所述金属壳4的上板411及下板412对应绝缘本体1的限位槽1112位置向限位槽1112内凸设形成有卡定部4110,此外所述金属壳4的上板411对应绝缘本体1的固定槽1121位置向固定槽1121内凸设形成有具有弹性的两个锁扣臂4112。从而实现金属壳4与绝缘本体1的固持。所述后盖部41至少部分盖设在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12,用于更好的屏蔽及固定作用。
请参考图2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的基部11的上表面113及下表面114分别向外凸设形成有若干个干涉部110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各干涉部1101为沿上表面113及下表面114向外凸设形成的凸肋状。于插拔方向上,所述各干涉部1101分别对应位于各限位槽1112的正后方。所述干涉部1101前端缘形成有导引斜面1102。当金属壳4套设组装至绝缘本体1时,所述干涉部1101对应与金属壳4的内壁面固持配合,以使得金属壳4与绝缘本体1配合紧密。干涉部1101的设置,可降低实际生产中对公差的要求(即便金属壳4尺寸及绝缘本体1尺寸公差较大,也能实现配合紧密)。
当然,在其他事实例中,所述干涉部1101亦可设计在金属壳4上,即于金属壳4对应与绝缘本体1的基部11配合的内壁面向内冲压凸设形成凸肋状干涉部1101,亦可实现同样效果。
当然,在其他事实例中,所述金属壳4及绝缘本体1上亦可同时形成凸肋状干涉部1101。亦可实现同样效果。
当然,在其他事实例中,所述干涉部1101的数量级位置亦可根据实际需要而改变。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内金属件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端子包括埋设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至少部分露出绝缘本体的舌板表面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及从绝缘本体的基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部,所述端子分为数量相等的若干个上排端子及若干个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的接触部与下排端子的接触部于舌板厚度方向上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内金属件固定于绝缘本体内,且位于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与绝缘本体的基部对应的内壁面上和/或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外表面上形成有干涉部,以使所述金属壳与绝缘本体的基部固持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干涉部大致呈凸肋状,所述干涉部前端缘形成有导引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形成有于舌板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位于基部两侧的且与上表面及下表面平滑过渡的两个侧面,所述干涉部设置于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形成有于插拔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及后端面,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与前端面相交处向内凹陷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金属壳设有对应与所述限位槽限位固定的卡定部,于插拔方向上,所述干涉部对应位于限位槽的后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后端面与上表面相交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固定槽,所述金属壳设有对应与所述固定槽卡扣的且具有弹性的锁扣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限位槽至少设有两个,于舌板宽度方向上,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两个限位槽中间,且所述同一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两个限位槽与固定槽之间间隔设置,于插拔方向上,所述同一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两个限位槽与固定槽之间亦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形成有于插接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及后端面,所述后端面上形成有于插接方向上具有段差的台阶部并形成有对应与舌板延伸方向所在平面平行的台阶面。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壳包括大致呈管状的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包括有于舌板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板及下板、位于两侧且分别平滑连接所述上板及下板的两个侧板,所述金属壳的上板靠近两侧处分别向侧板撕破并由侧板中部位置折弯形成第一固定脚,同时形成贯通上板及侧板相交处的通孔,所述金属壳的下板靠近两侧处分别向侧板撕破并由侧板中部位置折弯形成第二固定脚,同时形成贯通下板及侧板相交处的通孔,所述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固定脚与第二固定脚于插拔方向上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设有与套筒部后端缘连接的后盖部,所述后盖部至少部分覆盖绝缘本体的基部的后端。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包括有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基舌板及沿基舌板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端舌板,于宽度方向上,所述基舌板与端舌板具有相同的最大宽度,所述基部的最大宽度大于基舌板或端舌板的最大宽度,于舌板厚度方向上,所述基部的厚度大于基舌板的厚度,所述基舌板的厚度大于端舌板的厚度,所述端舌板的两侧与基舌板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对应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卡扣的卡位槽,于插拔方向上,所述卡位槽的长度大于基舌板的长度。
CN201620938893.9U 2016-08-24 2016-08-24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5944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8893.9U CN205944565U (zh) 2016-08-24 2016-08-24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8893.9U CN205944565U (zh) 2016-08-24 2016-08-24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44565U true CN205944565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52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38893.9U Active CN205944565U (zh) 2016-08-24 2016-08-2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44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82212U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CN204696372U (zh) 插座连接器
TWI606651B (zh) Plug connector
CN104901086B (zh) 连接器
CN106207552B (zh) 电连接器
CN107437681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5244654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56647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7146981A (zh) 插座连接器
CN205790740U (zh) 电连接器
CN201708350U (zh) 电连接器
CN208923402U (zh) 电连接器及其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CN105449434A (zh) 电连接器
CN204361413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5016786U (zh) 电连接器
CN205944565U (zh) 电连接器
CN205070061U (zh) 电连接器
CN103972730B (zh) 电连接器
CN205069919U (zh) 电连接器
CN104953393B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5122899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TWM514134U (zh) 電連接器組合及電氣設備
CN208873947U (zh) 电连接器
CN107919548B (zh) 电连接器
CN105811196B (zh) 具有usb type c和rj45接口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0

Address after: 450000 No. 55, Tengda Road, Zhe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Qiand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200 No. 688, Huashi South Road, Qid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DONG LINKCONN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