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75215A - 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 - Google Patents

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75215A
CN106275215A CN201510361936.1A CN201510361936A CN106275215A CN 106275215 A CN106275215 A CN 106275215A CN 201510361936 A CN201510361936 A CN 201510361936A CN 106275215 A CN106275215 A CN 106275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imetres
rotating shaft
hand push
ball bearing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19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75215B (zh
Inventor
姜仁滨
王宛珏
姜汴婴
王晓东
姜晓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275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5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75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5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在人力四轮车、人力三轮车、及其躺车中,安装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使用低位车座,可实现快速、健身、安稳、方便行车的目的。具有三种不同结构的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安装在双前轮转轴中间,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安装在双后轮转轴中间。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驱动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使后车轮获得向前推力的同时,使用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和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既可使前车轮和后车轮再获得一个向前的推力,又可同时改变前车轮前行方向。

Description

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力四轮车和人力三轮车上安装的机械部件领域,具体为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今人力四轮车和人力三轮车的严重缺陷是:只在车坐下方安装了脚踏板和与它固定连接的较大传动齿轮、在后轮转轴上安装了较小的飞轮,在与脚踏板固定连接的较大传动齿轮和在后轮转轴上安装的较小的飞轮间安装了一条环形的传动链条、乘车人只能用双脚蹬踩脚踏板使后轮获得向前的推力,前车轮和叉杆上的把手只起到平衡和转向的作用,前车轮不可能获得向前的推力,致使最大车行时速不够大,同时乘车人的双臂和腰部都未用上力气,乘车人在乘车时身体不能得到全面煅炼,乘车不能很好地起到健身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今人力四轮车和人力三轮车的严重缺陷,提供一种既可提高最大车行时速,同时又可使乘车人的双臂和腰部都能用上力气、使乘车人在乘车时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面锻炼、使乘车能很好地起到健身作用的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这种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具有近乎机动小轿车快速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乘机动小轿车不能煅炼身体的缺点,具有普通人力四轮车和人力三轮车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便、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空气、又能煅炼双腿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普通人力四轮车和人力三轮车最大车行时速不够大、不能煅炼双臂和腰部的缺点。这种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非常适合作为一种城市交通工具。因为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有两个前车轮、且重心低,非常平稳、安全,所以特别适合老年人乘用。
本发明的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1、要提高最大车行时速,就必需使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获得更大的推力,如何在不安装发动机或电动机的条件下使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获得更大的推力,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
2、如何使乘车人的双臂和腰部都能和双腿一样用上力气、使乘车人在乘车时身 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面煅炼、使乘车能很好地起到健身的作用,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
3、如何使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既能用双手驱动前车轮前进,也能同时用双手改变行车方向,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
4、如何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价低廉、舒适安稳、节能环保,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有五个技术方案:1,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2,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3,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4,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5,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躺车。每一个技术方案又因其中的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有A、B、C三个型号而有A、B、C三个型号。
所述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由两个前车轮1、两个后车轮2、车架3、前车座4、后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由脚踏板6及其传动齿轮7和传动链条8组成,传动齿轮7装在车架3中间水平滚珠轴承9中水平转轴10的右端,传动链条8将传动齿轮7和装在后车轮转轴2’中间的飞轮11联接在一起;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装A型由安装在前车轮转轴1’中间的水平滚珠轴承12、焊接在水平滚珠轴承12正中间的竖直向上的固定转轴30、套在固定转轴30上的竖直滚珠轴承31、将竖直滚珠轴承31固定在固定转轴上的螺帽32、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两端的竖直向上的两块平行钢板13、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飞轮14、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飞轮15、装在两块平行钢板上水平滚珠轴承12正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一根水平转轴19、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13外的水平转轴19的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一個和飞轮15通过一环形链条23联结的传动齿轮24、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13外的水平转轴19的左边的外端下方固定装有一個和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飞轮14啮合衔接的扇形齿轮20、通过一活动接头25活动联结在上面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13外的水平转轴19两端的钢管动力臂26、两根钢管动力臂26中间活动联结的联 杆27,固定在两根钢管动力臂26尾端并与尾端垂直的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和固定在两根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上的刹车手闸29组成;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的特征,除水平滚珠轴承17是装在两块平行钢板13上水平滚珠轴承12的前斜上方、而不是装在两块平行钢板13上水平滚珠轴承12的正上方外,均和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的特征相同;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装C型由安装在前车轮转轴1’中间的水平滚珠轴承12、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正中间的竖直向上的固定转轴30、套在固定转轴上的竖直滚珠轴承31、将竖直滚珠轴承31固定在固定转轴上的螺帽32、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两端的竖直向上的两块平行钢板13、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飞轮14、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半径和飞轮14相同的飞轮15、装在两块平行钢板上前车轮转轴1’正前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装在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正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中的并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一根水平转轴18、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并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一根水平转轴19、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9左边的外端下方固定装有的一個和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飞轮14啮合衔接半径较大的扇形齿轮20、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9右边的外端下方固定装有的一個半径较小的扇形齿轮20’和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6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一個上沿和半径较小的扇形齿轮20’啮合衔接、后沿和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飞轮1啮合衔接的传动齿轮21组成,其它特征均和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的特征相同;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由安装在后车轮转轴1’中间的水平滚珠轴承12’、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两端的竖直向上的两块平行钢板13’、固定在后车轮转轴2’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半径较大的飞轮14’、固定在后车轮转轴2’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半径较小的飞轮15’、装在两块平行钢板上水平滚珠轴承12’前斜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装在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后斜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的一根水平转轴18’、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一根水平转轴19’、固定在水平转轴19’中间下方的扇形齿轮20’、固定在水平转轴18’中间的并与水平转轴19’中间下方的扇形齿轮20’啮合衔接的传动齿轮21’、在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8’左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一個和后车轮转轴2’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半径较大的飞轮14’啮合衔接的半径较大的传动齿轮22’、在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9’的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一個和后车轮转轴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右端的一个半径较小的飞轮15’通过一环形链条23’联结的半径较小的传动齿 轮24’、通过一活动接头25’活动联结在上面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9’两端的钢管动力臂26’、两根钢管动力臂26’中间活动联结的联杆27'和固定在两根钢管动力臂26'尾端的并与尾端垂直的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组成,
其中,车架3的长度是200.0厘米-180.0厘米,车身高度是150.0厘米-160.0厘米,在后车轮转轴2’前上方、距后车轮转轴35厘米高处,有一个宽度为60.0厘米、长度是30.0厘米-35.0厘米的前车座4,前车座4的靠背在后车轮转轴2’的正上方,在后车轮转轴2’后方、车架3的尾部,距后车轮转轴35厘米高处、有一个宽度是70.0厘米、长度是30.0厘米-35.0厘米的后车座4’,其中,前车轮转轴1'和后车轮转轴2’的半径都是1.0厘米-1.5厘米,前车轮和后车轮的半径都是30.0厘米-20.0厘米,水平滚球轴承12的半径是1.5厘米-2.0厘米,传动齿轮7的半径是10.0厘米,飞轮11、飞轮14和传动齿轮22的半径是5.0厘米,水平转轴15、水平转轴18的半径是1.0-1.5厘米,扇形齿轮19的半径是20.0厘米-25.0厘米,飞轮15和传动齿轮24的半径是5.0厘米,
其中,钢管动力臂26由长度为45.0厘米-50.0厘米的粗细两根钢管串接而成,细钢管可在粗钢管中滑动,在细钢管的上面前、中、后部有3个等间隔的小洞,在粗钢管尾端有一个弹簧卡,弹簧卡由放在粗钢管尾端小洞中的钢珠和压在粗钢管尾端小洞上的弹簧片构成,钢珠的直径比细钢管的上面前、中、后部3个等间隔的小洞的直径稍大;在两边的粗钢管尾端间的活动联杆27、由长度为20.0厘米-30.0厘米的粗细两根钢管串接而成,细钢管可在粗钢管中滑动,在细钢管的上面前、中、后部有3个等间隔的小洞,在粗钢管尾端有一个弹簧卡,弹簧卡由放在粗钢管尾端小洞中的钢珠和压在粗钢管尾端小洞上的弹簧片构成,钢珠直径比细钢管上面前、中、后部3个等间隔小洞的直径稍大,
其中,活动接头25由固定联结在水平转轴18两尾端的、底部中间焊接有一块厚度为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前端为半圆形的半径为1.5厘米-2.0厘米的钢板的圆筒和固定联结在钢管动力臂26两尾端的、底部的上下两边各焊接有一块厚度为0.75厘米-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前端也为半圆形钢板的半径也为1.5厘米-2.0厘米的圆筒构成,在厚度为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前端为半圆形的钢板和上下两边各焊接有一块厚度为0.75厘米-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前端也为半圆形的钢板的半圆形中心、都有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圆洞,有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螺杆穿过半径是1.0厘米的上述三个圆洞,螺杆下的螺帽将上述三个半圆形钢板联接在一起,使钢管动力臂26能在钢管动力臂26 和水平转轴18所在平面上自由转动。
前车座4上的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的脚踏板6,驱动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使后车轮2获得向前推力的同时,双手用力上下推拉钢管动力臂26尾端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可同时驱动前车轮手推拉驱动装置,使前车轮1同时获得向前的推力。由于钢管动力臂26能在钢管动力臂26和水平转轴18所在平面上自由转动绕,所以,用一手向前推一根钢管动力臂26、另一手向后拉另一根钢管动力臂26,就可使和水平转轴18联在一起的前车轮1改变前行方向。由于钢管动力臂26的长度可以人为改变,所以,在上坡时,可拉长钢管动力臂26,以增大向前推力,但时速将会减小。在平路上时,可压短钢管动力臂26,以减小向前推力,但时速将会增大。
因为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后车轮是两个车轮,除前面有一个前车座4外,后面还有一个后车座4’,后车座4’上还可以再乘坐一人,后车座4’上的乘车人双手用力上下推拉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上的钢管动力臂26’尾端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可驱动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使后车轮2也同时再获得一个向前的推力。
由于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和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以及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的同时使用,可使前后车轮同时获得三个向前的推力,所以能大大增加最大车行时速,同时所有乘车人的四肢和腰部也都能得到很好的煅炼。
由于前后车座都很低,又有四个车轮,车行很稳当,所以更特别适合老年人乘用。
所述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由两个前车轮1、两个后车轮2、车架3、前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除没有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没有后车座4’、车身较短外,其它特征和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的特征相同。
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相比,由于没有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没有后车座4’,只能坐一个乘车人,所以后车轮2只可能获得前车座4上的乘车人施加的一个向前推力,虽然少获得一个向前推力,但由于车轻了,也能获度很大的时速。它供一人使用,是很方便的。
所述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由两个前车轮1、一个后车轮2、车架3、前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除 只有一个后车轮2,不是有两个后车轮2外,其它特征和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的特征相同。
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相比,由于只有一个后车轮2,车更轻了,也能获度更大的时速。它供一人使用,就更方便。
所述手推拉脚踏快速健身四轮躺车由两个前车轮1、两个后车轮2、车架3、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车座4在后车轮转轴2’前方和上方,车座4的宽度为60.0厘米、车座4的座面长度为30.0厘米-35.0厘米、车座4的座面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4.0厘米-6.0厘米,车座4前端和车架3中间水平转轴10相距50.0厘米-55.0厘米,车座4前端和后车轮转轴2相距43.0厘米-48.0厘米,车座4的靠背长度为60.0厘米,车座4的靠背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成45度夹角,车座4的靠背顶端有一个宽度为60.0厘米、高度为20.0厘米的竖直靠板,车身的高度为125.0厘米-135.0厘米,车身的长度是193.0厘米-198.0厘米,在车架3中间水平滚珠轴承9中水平转轴10后的20.0厘米处的中间纵梁上,装有一个半径为5.0厘米的齿轮40,传动链条8从传动齿轮7上沿、绕过齿轮40的下沿、再绕过装在后车轮转轴2’中间飞轮11的上沿和下沿,再绕回传动齿轮7下沿和上沿,将传动齿轮7和飞轮11连接在一起,其它特征和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的特征相同。
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相比,由于车座4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只有4.0厘米-5.0厘米、非常低,前车座4和脚踏板7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前车座4的靠背又很倾斜,乘车人乘在车上,如同躺在床上一样轻松、舒适,同时还能手脚并用、驱车快速行驶。乘车变成了一种享受的方式。
所述手推拉脚踏快速健身三轮躺车由两个前车轮1、一个后车轮2、车架3、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车座4在后车轮转轴2’的前方,后车轮2在车座4的靠背后后下方,车座4前端和后车轮转轴2’相距70.0厘米-75.0厘米,车身的长度是215.0厘米-220.0厘米,车座4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2.0厘米-4.0厘米,除只有一个后车轮2、不是有两个后车轮2外,其它特征和和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的特征相同。
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相比,由于只有一个后车轮 2,车更轻了,也能获度更大的时速。它供一人使用,就更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在人力四轮车、人力三轮车、及其躺车中,采用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低位车座,比只采用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可获得更大的推力,故可实现快速、健身、方便行车的目的。
乘车人在用双脚蹬踩脚踏板6,驱动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使后车轮2获得向前推力的同时,双手用力上下推拉钢管动力臂26(和26’)尾端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和28’),还可同时驱动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和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使前车轮1(和后车轮)同时再获得一个(两个)向前的推力。用一手向前推一根钢管动力臂26尾端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和28’)、另一手向后拉另一根钢管动力臂26尾端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和28’),又可使和水平转轴18联在一起的前车轮1改变前行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使前车轮和后车轮同时获得多套驱动装置产生的向前推力,从而可提高最大时速。
2.使乘车人的四肢及腰部都得到很好的煅炼,达到乘车健身的目的。
3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便、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空气,便于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的侧视图
图2、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的俯视图
图3、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的前视图
图4、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B型的侧视图
图5、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C型的侧视图
图6、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的前视图
图7、活动接头的前视图
图8、活动接头的俯视图
图9、活动接头的侧视图
图10、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侧视图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A型侧视图
图11、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俯视图
图12、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A型俯视图
图13、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B型侧视图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B型侧视图
图14、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C型侧视图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C型侧视图
图15、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A型侧视图
图16、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B型侧视图
图17、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C型侧视图
图18、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躺车A型侧视图
图19、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躺车B型侧视图
图20、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躺车C型侧视图
图中各序号的名称
1-前车轮、2-后车轮、3-车架、3’-车壳、4-前车座、4’-后车座、5-刹车、6-脚踏板、7-传动齿轮、8-传动链条、9-水平滚珠轴承、10-水平转轴、2’-后车轮转轴、11-飞轮、1’-前车轮转轴、12-前车轮转轴中间的水平滚珠轴承、13-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两端的竖直向上的两块平行钢板、14-固定在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半径较大的飞轮、15-固定在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半径较小的飞轮、16-装在两块平行钢板上前车轮转轴1’正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装在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正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8-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的一根水平转轴、19-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水平转轴、20-固定在水平转轴19中间下方的扇形齿轮、21-固定在水平转轴18中间的并与水平转轴19中间下方的扇形齿轮20啮合衔接的传动齿轮、22-在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8左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3-环形链条、24-在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8的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5-活动接头、26-钢管动力臂、27-联杆,28-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9-刹车手闸、30-在水平滚珠轴承12的正中间下方焊接的一根固定转轴、31-在固定转轴外套有的一个竖直滚珠轴承、32-固定转轴30上的螺帽、33-水平滚珠轴承9前面的一根粗钢管、34-齿轮盒、35-竖直钢管,36-固定转轴,37-竖直滚珠轴承,38-螺帽,39-水平钢管、40-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2中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的侧视图和俯视图。从图中可知:在车中装有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脚踏后车轮驱动装置、前车座4、后车座4’等。由于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是装在两个前车轮转轴中间的,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的脚踏板可以靠近前车轮转轴,而不致于碰上前车轮,因而车身可以比只有一个前车轮的同样车辆短20厘米-30厘米。又由于有前后两个车座,可以坐2-3个人,坐在前车座4上的乘车人,在利用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驱动后车轮,使后车轮获得一个向前的推力,利用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驱动前车轮,使前车轮获得一个向前的推力的同时,坐在后车座4’上的乘车人,还可以利用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驱动后车轮,使后车轮再获得一个推力。人多推力也大,人多也可以获得高速。坐在后车座4’上的乘车人也能煅炼身体。因为钢管动力臂26的长度是扇形齿轮20的4-5倍,加在扇形齿轮的边沿和飞轮14、飞轮15边沿的力是手加在钢管动力臂26尾端的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上的力的4-5倍,即扇形齿轮将手加的力放大了4-5倍,所以,使用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和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很省力。由于前后车座都很低,又有四个车轮,车行很稳当,所以特别适合老年人乘用。
在图3中的是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的前视图。从图中可知:如果用双手握住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中的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向上推钢管动力臂26,可带动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水平转轴19逆时针转动,水平转轴19逆时针转动时又带动固定在水平转轴19中间下方的扇形齿轮20逆时针转动,扇形齿轮20逆时针转动时又带动水平滚珠轴承16中的水平转轴18中间的传动齿轮21逆时针转动,水平转轴18中间的传动齿轮21逆时针转动时,又带动水平转轴18左边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2和水平转轴18的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4逆时针转动,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4通过环形链条23,带动固定在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半径较小的飞轮15逆时针转动,而左边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2却是直接带动左端的半径较大的飞轮14顺时针转动,飞轮15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前车轮转轴1’和前车轮1逆时针转动,但左端的半径较大的飞轮14顺时针转动时, 则不能带动前车轮转轴1’和前车轮1顺时针转动,(飞轮15顺时针转动时,也不能带动前车轮转轴1’和前车轮1顺时针转动),前车轮1逆时针转动时,前车轮能获得向前的推力。当用双手握住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向下拉或向下压钢管动力臂26时,与上相反,可带动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水平转轴19顺时针转动,水平转轴19顺时针转动时,又带动固定在水平转轴19中间下方的扇形齿轮20顺时针转动,扇形齿轮20顺时针转动时又带动水平滚珠轴承16中的水平转轴18中间的传动齿轮21顺时针转动,水平转轴18中间的传动齿轮21顺时针转动时,又带动水平转轴18左边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2和水平转轴18的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4顺时针转动,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4通过环形链条23,带动固定在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半径较小的飞轮15顺时针转动,但飞轮15顺时针转动时,却不能带动前车轮转轴1’和前车轮1顺时针转动,而左边外端固定装有的传动齿轮22顺时针转动时,却能直接带动左端的半径较大的飞轮14逆时针转动,飞轮14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前车轮转轴1’和前车轮1逆时针转动,前车轮1逆时针转动时,前车轮能获得向前的推力。纵上所述,不论用双手握住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是向上推钢管动力臂26,或是向下拉钢管动力臂26,都能使前车轮1能获得向前的推力。同理,用双手握住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中的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向上推钢管动力臂26’,或是向下拉钢管动力臂26’,也能使后车轮2能获得向前的推力。在上坡时,拉长钢管动力臂26,可以增加向前的推力,但车行时速将减小。在下坡时或在平路上行驶时,可以缩短钢管动力臂26,以减小向前的推力,但可以增加车行最大时速。
在图4-图6中的是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和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中的活动接头的前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从图中可知:活动接头的一个尾端的圆管口用一螺杆固定接到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水平转轴19的尾端,活动接头的另一个尾端的圆管口用一螺杆固定接到钢管动力臂26的前端,活动接头的接头处为半圆形的钢板,半圆形钢板的半圆形中心都有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圆洞,有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螺杆穿过半径是1.0厘米的上述三个圆洞,螺杆下的螺帽将上述三个半圆形钢板联接在一起,使钢管动力臂26能在钢管动力臂26和水平转轴18所在平面上自由转动。在乘车人用双手向上推或向下拉钢管动力臂26尾端的把手时,通过活动接头都可带动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水平转轴19逆时针转动,水平转轴19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双前轮逆时针转动,双前轮逆时针转动时能使双前轮获得向前的推力。在乘车人用一手向前推钢管动力臂26尾端的把手,同时用另一手向后拉钢管动力臂26尾端的把手时, 通过活动接头可带动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水平转轴19和与水平转轴19联在一起的水平滚珠轴承12、双前轮、以及水平滚珠轴承12正中间下方焊接的一根竖直固定转轴30,在竖直固定转轴30外套有的一个竖直滚珠轴承31中,绕固定转轴30在水平面上转动,从而改变车行方向。由于通过活动接头和两钢管动力臂26中间的活动联杆,可使钢管动力臂26能在钢管动力臂26和水平转轴18所在平面上自由转动,所以可用双手将两钢管动力臂26向两边拉开或向中间压缩,以便乘车人操作。
在图7中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B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在车中装有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脚踏后车轮驱动装置、前车座4、后车座4’等。除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中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是装在两块平行钢板13上前车轮转轴1’的正前方、而不是装在两块平行钢板上前车轮转轴1’的正上方,在前车轮转轴1’中间正上方的上下纵梁间没有焊接竖直钢管35,在平行钢板13上面的较厚齿轮盒34顶面的中间没有焊接固定转轴36、因而车头较低外,其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在图8-图9中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C型的侧视图和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装C型的前视图。从图中可知:在车中装有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脚踏后车轮驱动装置、前车座4、后车座4’等。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装C型由安装在前车轮转轴1’中间的水平滚珠轴承12、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两端的竖直向上的两块平行钢板13、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飞轮14、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半径和飞轮14相同的飞轮15、装在两块平行钢板上前车轮转轴1’正前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装在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正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中的并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一根水平转轴18、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并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一根水平转轴19、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8左边的外端下方固定装有的一個和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啮合衔接的飞轮14啮合衔接半径较大的扇形齿轮20、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8右边的外端下方固定装有的一個半径较小的扇形齿轮20’、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6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一個上沿和半径较小的扇形齿轮20’啮合衔接、后沿和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飞轮1啮合衔接的传动齿轮21、在两块平行钢板13正中间的水平滚珠轴承12的正上方焊接的一根竖直固定转轴30、在竖直固定转轴外套有的一个竖直滚珠轴承31、在竖直固定转轴30下端将竖直 滚珠轴承31安装在竖直固定转轴30上的螺帽32、前端焊接在竖直滚珠轴承31后面中间和后端焊接在车架3中间水平滚珠轴承9前面的一根粗钢管33和一个固定在两块平行钢板13上面和侧面的能将上述齿轮全部包围起来的上面较厚的齿轮盒34组成、在前车轮转轴1’中间正上方的上下纵梁间没有焊接竖直钢管35,在平行钢板13上面的较厚齿轮盒34顶面的中间没有焊接固定转轴36、因而车头较低,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由上可知,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C型的结构,较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B型的结构,因传动齿轮数稍少、没有竖直钢管35和固定转轴36而稍为简单一点。
在图9中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A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除没有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没有后车座4’、车身较短,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A型只有一个后车轮外,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在图10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B型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B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除没有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没有后车座4’、车身较短,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小面包三轮坐车B型只有一个后车轮外,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B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在图11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C型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C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除没有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没有后车座4’、车身较短,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小面包三轮坐车C型只有一个后车轮外,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C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在图15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A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除水平转轴10后的20.0厘米处的中间纵梁上,装有一个半径为5.0厘米的齿轮40,前车座4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只有4.0厘米-5.0厘米、非常低,车座4和脚踏板6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前车座4的靠背又很倾斜,乘车人乘在车上,如同躺在床上一样轻松、舒适外,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A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在图16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B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除水平转轴10后的20.0厘米处的中间纵梁上,装有一个半径为5.0厘米的齿轮40,前车座4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只有4.0厘米-5.0厘米、非常低,前车座4和脚踏板6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前车座4的靠背又很倾斜,乘车人乘在车上,如同躺在床上一样轻松、舒适外,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B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在图17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C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除水平转轴10后的20.0厘米处的中间纵梁上,装有一个半径为5.0厘米的齿轮40,前车座4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只有4.0厘米-5.0厘米、非常低,前车座4和脚踏板6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前车座4的靠背又很倾斜,乘车人乘在车上,如同躺在床上一样轻松、舒适外,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C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在图18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躺车A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除后车轮是一个车轮,车座4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更小、只有2.0厘米-3.0厘米,后车轮在车座4的靠背后下方,前车座4前端和后车轮转轴2’相距70.0厘米外,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A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在图19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躺车B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除后车轮2是一个车轮,前车座4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更小、只有2.0厘米-3.0厘米,后车轮2在前车座4的靠背后下方,前车座4前端和后车轮转轴2’相距70.0厘米外,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小面包四轮躺车B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在图20的是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躺车C型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知:除后车轮2是一个车轮,前车座4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更小、只有2.0厘米-3.0厘米,后车轮2在前车座4的靠背后下方,前车座4前端和后车轮转轴2相距70.0厘米外,其它特征和活动过程均和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C型的特征和活动过程相同。

Claims (5)

1.一种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所述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由两个前车轮1、两个后车轮2、车架3、前车座4、后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由脚踏板6及其传动齿轮7和传动链条8组成,传动齿轮7装在车架3中间水平滚珠轴承9中水平转轴10的右端,传动链条8将传动齿轮7和装在后车轮转轴2’中间的飞轮11联接在一起;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装A型由安装在前车轮转轴1’中间的水平滚珠轴承12、焊接在水平滚珠轴承12正中间的竖直向上的固定转轴30、套在固定转轴30上的竖直滚珠轴承31、将竖直滚珠轴承31固定在固定转轴上的螺帽32、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两端的竖直向上的两块平行钢板13、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飞轮14、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飞轮15、装在两块平行钢板上水平滚珠轴承12正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一根水平转轴19、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13外的水平转轴19的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一個和飞轮15通过一环形链条23联结的传动齿轮24、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13外的水平转轴19的左边的外端下方固定装有一個和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飞轮14啮合衔接的扇形齿轮20、通过一活动接头25活动联结在上面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13外的水平转轴19两端的钢管动力臂26、两根钢管动力臂26中间活动联结的联杆27,固定在两根钢管动力臂26尾端并与尾端垂直的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和固定在两根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上的刹车手闸29组成;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的特征,除水平滚珠轴承17是装在两块平行钢板13上水平滚珠轴承12的前斜上方、而不是装在两块平行钢板13上水平滚珠轴承12的正上方外,均和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的特征相同;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装C型由安装在前车轮转轴1’中间的水平滚珠轴承12、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正中间的竖直向上的固定转轴30、套在固定转轴上的竖直滚珠轴承31、将竖直滚珠轴承31固定在固定转轴上的螺帽32、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两端的竖直向上的两块平行钢板13、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飞轮14、固定在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半径和飞轮14相同的飞轮15、装在两块平行钢板上前车轮转轴1’正前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装在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正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 17,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中的并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一根水平转轴18、穿过一对对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并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一根水平转轴19、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9左边的外端下方固定装有的一個和前车轮转轴1’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飞轮14啮合衔接半径较大的扇形齿轮20、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9右边的外端下方固定装有的一個半径较小的扇形齿轮20’和在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6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一個上沿和半径较小的扇形齿轮20’啮合衔接、后沿和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飞轮1啮合衔接的传动齿轮21组成,其它特征均和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的特征相同;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由安装在后车轮转轴1’中间的水平滚珠轴承12’、固定在水平滚珠轴承12’两端的竖直向上的两块平行钢板13’、固定在后车轮转轴2’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半径较大的飞轮14’、固定在后车轮转轴2’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右端的半径较小的飞轮15’、装在两块平行钢板上水平滚珠轴承12’前斜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装在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后斜上方的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6’的一根水平转轴18’、穿过一对水平滚珠轴承17’中的一根水平转轴19’、固定在水平转轴19’中间下方的扇形齿轮20’、固定在水平转轴18’中间的并与水平转轴19’中间下方的扇形齿轮20’啮合衔接的传动齿轮21’、在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8’左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一個和后车轮转轴2’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12’左端的半径较大的飞轮14’啮合衔接的半径较大的传动齿轮22’、在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9’的右边的外端固定装有的一個和后车轮转轴上临近水平滚珠轴承右端的一个半径较小的飞轮15’通过一环形链条23’联结的半径较小的传动齿轮24’、通过一活动接头25’活动联结在上面一根穿出两块平行钢板外的水平转轴19’两端的钢管动力臂26’、两根钢管动力臂26’中间活动联结的联杆27’和固定在两根钢管动力臂26’尾端并与尾端垂直的套有塑料管的手推拉水平钢管把手28’组成,
其中,车架3的长度是200.0厘米-180.0厘米,车身高度是150.0厘米-160.0厘米,在后车轮转轴2’前上方、距后车轮转轴35厘米高处,有一个宽度为60.0厘米、长度是30.0厘米-35.0厘米的前车座4,前车座4的靠背在后车轮转轴2’的正上方,在后车轮转轴2’后方、车架3的尾部,距后车轮转轴35厘米高处、有一个宽度是70.0厘米、长度是30.0厘米-35.0厘米的后车座4’,其中,前车轮转轴1’和后车轮转轴2’的半径都是1.0厘米-1.5厘米,前车轮和 后车轮的半径都是30.0厘米-20.0厘米,水平滚球轴承12的半径是1.5厘米-2.0厘米,传动齿轮7的半径是10.0厘米,飞轮11、飞轮14和传动齿轮22的半径是5.0厘米,水平转轴15、水平转轴18的半径是1.0-1.5厘米,扇形齿轮19的半径是20.0厘米-25.0厘米,飞轮15和传动齿轮24的半径是5.0厘米,
其中,钢管动力臂26由长度为45.0厘米-50.0厘米的粗细两根钢管串接而成,细钢管可在粗钢管中滑动,在细钢管的上面前、中、后部有3个等间隔的小洞,在粗钢管尾端有一个弹簧卡,弹簧卡由放在粗钢管尾端小洞中的钢珠和压在粗钢管尾端小洞上的弹簧片构成,钢珠的直径比细钢管的上面前、中、后部3个等间隔的小洞的直径稍大;在两边的粗钢管尾端间的活动联杆27、由长度为20.0厘米-30.0厘米的粗细两根钢管串接而成,细钢管可在粗钢管中滑动,在细钢管的上面前、中、后部有3个等间隔的小洞,在粗钢管尾端有一个弹簧卡,弹簧卡由放在粗钢管尾端小洞中的钢珠和压在粗钢管尾端小洞上的弹簧片构成,钢珠直径比细钢管上面前、中、后部3个等间隔小洞的直径稍大,
其中,活动接头25由固定联结在水平转轴18两尾端的、底部中间焊接有一块厚度为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前端为半圆形的半径为1.5厘米-2.0厘米的钢板的圆筒和固定联结在钢管动力臂26两尾端的、底部的上下两边各焊接有一块厚度为0.75厘米-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前端也为半圆形钢板的半径也为1.5厘米-2.0厘米的圆筒构成,在厚度为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前端为半圆形的钢板和上下两边各焊接有一块厚度为0.75厘米-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前端也为半圆形的钢板的半圆形中心、都有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圆洞,有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螺杆穿过半径是1.0厘米的上述三个圆洞,螺杆下的螺帽将上述三个半圆形钢板联接在一起,使钢管动力臂26能在钢管动力臂26和水平转轴18所在平面上自由转动。
2.一种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所述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由两个前车轮1、两个后车轮2、车架3、前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除没有双后轮手推拉驱动装置、没有后车座4’、车身较短外,其它特征和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双车座三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的特征相同。
3.一种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所述手推拉 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坐车,由两个前车轮1、一个后车轮2、车架3、前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除只有一个后车轮2,不是有两个后车轮2外,其它特征和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的特征相同。
4.一种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所述手推拉脚踏快速健身四轮躺车由两个前车轮1、两个后车轮2、车架3、前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前车座4在后车轮转轴2’前方和上方,前车座4的宽度为60.0厘米、前车座4的座面长度为30.0厘米-35.0厘米、前车座4的座面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4.0厘米-6.0厘米,前车座4前端和车架3中间水平转轴10相距50.0厘米-55.0厘米,前车座4前端和后车轮转轴2’相距43.0厘米-48.0厘米,前车座4的靠背长度为60.0厘米,前车座4的靠背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成45度夹角,前车座4的靠背顶端有一个宽度为60.0厘米、高度为20.0厘米的竖直靠板,车身的高度为125.0厘米-135.0厘米,车身的长度是193.0厘米-198.0厘米,在车架3中间水平滚珠轴承9中水平转轴10后的20.0厘米处的中间纵梁上,装有一个半径为5.0厘米的齿轮40,传动链条8从传动齿轮7上沿、绕过齿轮40的下沿、再绕过装在后车轮转轴2’中间飞轮11的上沿和下沿,再绕回传动齿轮7下沿和上沿,将传动齿轮7和飞轮11连接在一起,其它特征和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坐车的特征相同。
5.一种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三轮躺车,所述手推拉脚踏快速健身三轮躺车由两个前车轮1、一个后车轮2、车架3、车座4、刹车5、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A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B型或双前轮手推拉驱动装置C型和后车轮脚踏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前车座4在后车轮转轴2’的前方,后车轮2在车座4的靠背后后下方,前车座4前端和后车轮转轴2’相距70.0厘米-75.0厘米,车身的长度是215.0厘米-220.0厘米,前车座4和车架3两边纵梁所在平面相距2.0厘米-4.0厘米,除只有一个后车轮2、不是有两个后车轮2外,其它特征和和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单车座双驱动快速健身四轮躺车的特征相同。
CN201510361936.1A 2015-06-02 2015-06-19 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 Active CN106275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889667 2015-06-02
CN201520388966 2015-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5215A true CN106275215A (zh) 2017-01-04
CN106275215B CN106275215B (zh) 2019-02-26

Family

ID=57650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1936.1A Active CN106275215B (zh) 2015-06-02 2015-06-19 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752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4672A (zh) * 2022-06-10 2022-07-12 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设备
EP3823887A4 (en) * 2018-07-17 2022-07-20 David M. Delorme MOTOR ASSISTED CRANK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56A (zh) * 1989-12-12 1991-06-26 冯伟民 高速自行轿车
DE202005013737U1 (de) * 2005-08-31 2005-11-03 Richter, Lothar, Dipl.-Ing. Fahrrad mit Vorderradantrieb durch Armmuskelkraft
WO2012021023A2 (ko) * 2010-08-13 2012-02-16 Lee Heung Jai 핸들부를 앞뒤로 왕복시키는 동작으로 전륜올 구동하는 자전거
CN103587632A (zh) * 2013-11-25 2014-02-19 段春玉 双驱动三轮自行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56A (zh) * 1989-12-12 1991-06-26 冯伟民 高速自行轿车
DE202005013737U1 (de) * 2005-08-31 2005-11-03 Richter, Lothar, Dipl.-Ing. Fahrrad mit Vorderradantrieb durch Armmuskelkraft
WO2012021023A2 (ko) * 2010-08-13 2012-02-16 Lee Heung Jai 핸들부를 앞뒤로 왕복시키는 동작으로 전륜올 구동하는 자전거
CN103587632A (zh) * 2013-11-25 2014-02-19 段春玉 双驱动三轮自行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23887A4 (en) * 2018-07-17 2022-07-20 David M. Delorme MOTOR ASSISTED CRANK DEVICE
CN114734672A (zh) * 2022-06-10 2022-07-12 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设备
CN114734672B (zh) * 2022-06-10 2022-08-26 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5215B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29238A (zh) 用於三輪載貨自行車之雙層結構框架
CN106275215A (zh) 双前轮多驱动快速健身车
EP1940677B1 (en) Four-wheeled pedal cycle for use on a road or on rails
CN201390332Y (zh) 多人骑行游览车
PL220772B1 (pl) Rower
JP5578627B2 (ja) 4輪自転車の後輪駆動緩衝装置
CN102351025B (zh) 折叠双动滑轮驱动三轮立行车
CN102114892B (zh) 脚踏手动快速健身自行车或脚踏手动快速健身三轮车
CN101633384A (zh) 带有上肢体辅助驱动装置的自行车
CN201385731Y (zh) 前驱动后转向躺式三轮自行车
CN102126537B (zh) 手脚并用快速健身三轮小面包车
CN106275216B (zh) 双前轮手推拉脚踏多驱动快速健身小面包车
CN203832648U (zh) 一种可双轮转向并前后向骑行的无链条自行车
WO2010095922A2 (en) Push-pull rod steering system and solar panel for tandem typed cycle vehicle
CN204096005U (zh) 座椅转向自行车
CN203806065U (zh) 一种四轮全地形自行车
CN201647001U (zh) 双人骑电动三轮车
CN201169358Y (zh) 人力车手动助力器
CN2892645Y (zh) 二人双驱动三轮车
CN211442660U (zh) 一种踏板式新型自行车
CN207374594U (zh) 一种安全省力自行车
CN214607915U (zh) 一种手摇踏板后驱滑板车
CN202541739U (zh) 叉形折叠摆臂滑板车
CN103770899B (zh) 踏板齿轮传动三轮自行车
CN201183567Y (zh) 多功能四轮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