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73593A -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73593A
CN106273593A CN201610679806.7A CN201610679806A CN106273593A CN 106273593 A CN106273593 A CN 106273593A CN 201610679806 A CN201610679806 A CN 201610679806A CN 106273593 A CN106273593 A CN 106273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teel ring
connecting rod
triangle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798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73593B (zh
Inventor
刘道忠
胡志勇
杜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rag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ong Zhen Automated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ong Zhen Automated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ong Zhen Automated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798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73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73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3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73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3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29D30/50Covering, e.g. by winding, the separate bead-rings or bead-cores with textile material, e.g. with flipper str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属于三角胶贴合机领域,包括从前至后依次相应设置的主机、三角胶供料系统和浮动调节机构,在主机的左侧或者右侧相应设有钢圈送料装置,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并且工作效率高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Description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角胶自动贴合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背景技术
现在的橡胶轮胎厂都在通过引入自动化程度更高、工人操作简单的自动化设备,以降低工人数量和技能的需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保证质量。
目前,国内大多数轮胎厂里用于三角贴贴合的设备大都是半自动化设备,需要人工完成三角胶上料、钢圈上料及贴合操作,对操作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同时还增大了劳动强度;另外,在三角胶贴合的上一道工序需要配套一定的人员和装备以满足本工序的需求。如:百叶车、将三角胶放置百叶车的操作工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并且工作效率高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包括设有两贴合鼓的主机、用于向主机其中一个贴合鼓上三角胶料的三角胶供料系统、用于向主机另一个贴合鼓上钢圈的钢圈送料装置和用于向三角胶供料系统输送三角胶料的浮动调节机构,主机、三角胶供料系统和浮动调节机构为从前至后依次相应设置,钢圈送料装置相应设于主机的右侧;
浮动调节机构,包括冷却箱,冷却箱内设蓄料支架,蓄料支架上从前至后依次间隔设有数个蓄料单元,所述蓄料单元包括由电机带动的浮动辊筒和相应设于浮动滚筒后侧下方的上层限位装置,所述上层限位装置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根上限位辊,所述浮动辊筒为左右横向设置,上限位辊为前后横向设置,所述冷却箱的后侧壁上设有进料口,冷却箱的前侧壁上设有出料口,冷却箱还设有冷风进口;
三角胶供料系统,包括供料架,供料架上设有升降系统、导轨架和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导轨架上侧的送料台,导轨架的前端与升降系统铰接、后端与供料架铰接;所述送料台包括送料支架,送料支架上从前至后依次相应设有输送辊道、后导向辊和驱动滚筒,输送辊道由从前至后依次排成一排的左右延伸的输送辊构成,后导向辊和驱动滚筒均为左右延伸,输送辊道的上方相应设有用于裁切三角胶料的裁刀组件,裁刀组件前方相应设有用于扎取三角胶料料并将三角胶料送至相应贴合鼓的采摘器,采摘器由一个前后延伸的电缸带动,采摘器包括气动滑台和设于气动滑台下端的扎针;
主机,包括旋转台和设于机架上的立柱,立柱位于旋转台的上侧,所述旋转台的两侧各水平设置一个贴合鼓,所述贴合鼓由贴合鼓电机带动,所述立柱侧边设有向立柱外横向伸出的伸出架,伸出架的端部设有压胶装置和缝合装置,所述压胶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压胶气缸和设于压胶气缸底端的用于将三角胶料的首端压在贴合鼓上的压胶辊,缝合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缝合气缸和设于缝合气缸底端的用于将三角胶料首尾接头处压紧在贴合鼓上以完成对接的缝合压辊;
钢圈送料装置,包括底座、通过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于底座上侧的钢圈夹持装置以及通过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于底座上侧的钢圈定中装置,第一直线导轨左右延伸,第二直线导轨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位于第一直线导轨的前侧,第二直线导轨的后端指向第一直线导轨的中部,底座上侧还设有推动钢圈夹持装置的第一推动装置以及推动钢圈定中装置的第二推动装置;钢圈定中装置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侧的钢圈定中支架以及设于钢圈定中支架上侧的钢圈定中机构,钢圈定中机构包括安装架和安装架上前后设置的用于撑住钢圈的两个支撑板,支撑板具有圆弧形外沿,两支撑板的两圆弧形外沿前后相对设置,支撑板竖向设置;所述钢圈夹持装置包括座板和设于座板上侧的钢圈夹持支架,钢圈夹持支架设有可沿竖向相对开合的两夹板,两夹板上下设置且均位于第一直线导轨的前方,上侧夹板设有开口向下的上凹口,下侧夹板设有开口向上的下凹口,上凹口和下凹口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取两支撑板上钢圈并将钢圈送至相应贴合鼓的夹口;
贴合鼓,包括主轴、鼓片翻转机构、第一气缸、钢圈夹持机构、第二气缸以及滑块座,所述第一气缸包括可沿主轴轴向移动并带动鼓片翻转机构的第一缸体和设于第一缸体内的第一活塞,第二气缸包括可沿主轴轴向移动并带动钢圈夹持机构的第二缸体和设于第二缸体内的第二活塞,所述主轴依次贯穿第一气缸、滑块座和第二气缸;所述鼓片翻转机构包括围绕主轴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连杆机构和一个环形的连杆固定架,所述连杆固定架套设在主轴外圈并与滑块座固定连接,连杆固定架固设在滑块座的朝向第一气缸一侧的侧边,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固设于第三连杆径向外侧的鼓片,第三连杆上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滑轨,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缸体铰接、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的中部,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连杆固定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并且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铰接点可沿第三连杆上的滑轨移动;所述钢圈夹持机构包括围绕主轴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夹持机构,所述滑块座上设有数个径向通透的滑槽,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径向设置的滑块、固设在滑块径向外端的夹持块以及与滑块径向内端铰接的第四连杆,第四连杆与第二缸体铰接,数个夹持机构的数个滑块一一对应地插入滑块座的数个滑槽,夹持块位于滑块座的径向外侧,所述夹持块设有用于嵌入钢圈的槽口朝向径向外侧的凹槽;第三连杆一端与夹持块铰接。
浮动调节机构中相邻两蓄料单元之间设有中层限位装置和间隔设于中层限位装置下方的下层限位装置,所述中层限位装置包括前后间隔的两根中限位辊,中限位辊为左右横向设置,所述下层限位装置包括左右间隔的两根下限位辊,下限位辊为前后横向设置。
所述进料口位于冷却箱的后侧壁的下部,冷却箱的前侧壁上设有相应位于出料口前侧的出料托架。
所述采摘器共设置两个,两采摘器呈“八”字形设置。
所述裁刀组件包括裁刀气缸和由裁刀气缸带动的裁刀,裁刀设于裁刀气缸的底端,裁刀组件从前至后斜向上延伸。
所述伸出架上设有升降调节装置,所述压胶气缸和缝合气缸均设置在升降调节装置上并由升降调节装置带动升降。
所述压胶气缸竖直设置,缝合气缸竖向倾斜设置,缝合气缸间隔位于压胶气缸的前侧。
在主轴的外圈套设有轴套,轴套设于第一气缸与滑块座之间,并且轴套一端穿过第一缸体并伸入第一缸体内,所述主轴外圈设有内凸缘,第一活塞夹设在内凸缘与轴套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可以与三角胶挤出机组成自动生产线,挤出的三角胶可以直接供给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减少了中间环节,三角胶自动贴合机操作只需要一个人上下钢圈就可以完成工作,其他工作由机器自动完成,对操作者没有高的技术要求,对操作人员培训期短即可,劳动强度低,自动化程度高,主机具有两个工位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浮动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角胶浮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送料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A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B向视图;
图7是导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三角胶供料系统的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C-C视图;
图10是图8的左视图;
图11是三角胶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
图13是三角胶供料系统的立体图;
图14是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左视图;
图16是图14的俯视图;
图17是钢圈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7中的A处放大图;
图20是图17中的B处放大图;
图21是钢圈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钢圈定中装置的立体图;
图23是贴合鼓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左视图;
图25是本发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的左视图;
图27是贴合鼓半剖时的立体图;
图28是贴合鼓中夹持块与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轴套与轴向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三角胶供料系统和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两夹块向贴合鼓上钢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冷却箱301、出料口302、出料托架303、托辊304、下限位辊305、进料口306、传感器307、上限位辊308、浮动辊筒309、电机3010、冷风进口3011、冷风装置3012、冷风管3013、分管3014、浮动调节机构3015、中限位辊3016、传感器支架3017;
送料支架401、驱动滚筒402、压辊403、裁刀气缸404、裁刀405、电缸406、采摘器407、前导向辊408、输送辊409、后导向辊4010、垫板4011、扎针4012、气动滑台4013、导轨架4014、丝母4015、手柄4016、上丝母丝杠机构4017、导轨4018、减震器4019、导杆4020、升降架4021、升降气缸4022、压料机构4023、下丝母丝杠机构4024、供料架4025、转轴4026;
丝母丝杠装置201、伸出架202、立柱203、机架204、内立柱205、贴合鼓电机206、贴合鼓207、变频电机208、旋转台209、缝合压辊210、缝合气缸211、压胶气缸212、压胶辊213;
座板101、上外伸架102A、下外伸架102B、上丝母103A、下丝母103B、丝杠105、转动手柄106、支撑板107、夹板108、第一圆弧边沿109、垫块110、安装架111、第二圆弧边沿112、第二滑块113、第二推动装置114、底座115、第一推动装置116、第一滑块117、第一滑槽118、底板119、第三滑槽120、第三滑块121、第二滑槽122、上凹口123A、下凹口123B、钢圈124、圆弧形外沿125、钢圈定中支架126;
外凸缘1、螺套2、限位螺母3、第一缸体4、第二连杆5、第一连杆6、滑轨7、第三连杆8、鼓片9、凹槽10、气囊11、夹持块12、滑块13、滑槽13A、径向槽13B、滑块压盘14、第四连杆15、第二缸体16、内圆环体17、外圆环体18、第二活塞19、第二端板20、限位法兰21、轴套22、内凸缘23、第一端板25、销轴26、主轴27、拉杆调节螺母28、主轴限位螺母29、轴向拉杆30、连杆固定架31、吸盘32、第一活塞33、滑块座34、径向拉杆35;
三角胶供料系统1-2、主机1-3、钢圈送料装置1-4。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30-图32所示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包括设有两贴合鼓207的主机1-3、用于向主机1-3其中一个贴合鼓207上三角胶料的三角胶供料系统1-2、用于向主机1-3另一个贴合鼓207上钢圈的钢圈送料装置1-4和用于向三角胶供料系统1-2输送三角胶料的浮动调节机构3015,主机1-3、三角胶供料系统1-2和浮动调节机构3015为从前至后依次相应设置,钢圈送料装置1-4相应设于主机1-3的右侧,当然,本发明不拘泥于上述形式,也可在主机1-3的左侧相应设置钢圈送料装置。
由图1和图2所示的浮动调节机构3015,包括冷却箱301,冷却箱301为矩形箱体,所述冷却箱301的后侧壁上设有进料口306,进料口306位于冷却箱301的后侧壁的下部,冷却箱301的前侧壁上设有出料口302,出料口302位于冷却箱301前侧壁的上部,冷却箱301的前侧壁上设有相应位于出料口302前侧的出料托架303,出料托架303从前至后斜向上地依次设有数个水平的托辊304。冷却箱301还设有冷风进口3011,冷风进口3011设于冷却箱301的顶板上。
冷却箱301内设蓄料支架,蓄料支架上从前至后依次间隔设有数个蓄料单元。
所述蓄料单元包括电机3010、由电机3010带动的浮动辊筒309和相应设于浮动辊筒309后侧下方的上层限位装置,所述电机3010为变频电机,所述浮动辊筒309的外侧面设有用于防粘的特氟龙涂层,每个浮动辊筒309均对应连接一个变频电机,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与相应浮动辊筒309的辊轴通过联轴器对接,所述上层限位装置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根上限位辊308,所述浮动辊筒309为左右横向设置,上限位辊308为前后横向设置,并且浮动辊筒309为左右水平设置,上限位辊308为前后水平设置,每个浮动辊筒309的下方后侧均间隔设有两上限位辊308,上限位辊308的前端延伸至该上限位辊308上方浮动辊筒309的正下侧,浮动辊筒309的底端下方设有限位辊支架,上限位辊308前端设于限位辊支架上,所述进料口306低于浮动辊筒309的高度。
前后相邻两蓄料单元之间设有中层限位装置和间隔设于中层限位装置下方的下层限位装置,所述中层限位装置包括前后间隔的两根中限位辊3016,中限位辊3016为左右水平设置,所述下层限位装置包括左右间隔的两根下限位辊305,下限位辊305为前后水平设置。每个中层限位装置的上方均有一个所述上层限位装置,中层限位装置与其上方的上层限位装置为间隔相应设置,中层限位装置与其下方的下层限位装置为间隔相应设置,这样,相对应的上层限位装置、中层限位装置、下层限位装置中两上限位辊308之间的区域、两中限位辊3016之间的区域、两下限位辊305之间的区域从上至下依次相对应,以便容纳长带状的三角胶料。
每个浮动辊筒309的下方设有用于检测三角胶料的传感器307,每个浮动辊筒309的下侧均设有传感器支架3017,所述传感器307设于相应的传感器支架3017上,所述传感器307为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后侧,光电传感器可检测其后侧三角胶料的速度和位移。所有光电传感器、所有变频电机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通过传感器307对三角胶料的进料情况进行检测,由此可调节变频电机3010的转速。
浮动调节机构3015工作时,三角胶料从进料口306进入,从后端的第一个浮动辊筒309上经过,向下依次坠入第一个浮动辊筒309与第二个浮动辊筒309之间的两上限位辊308之间的区域、两中限位辊3016之间的区域以及两下限位辊305之间的区域后,再向上从第二个浮动辊筒309上经过,依次类推,最终从出料口302和出料托架303上排出,并进入至三角胶供料系统1-2。
一套三角胶自动贴合机配备一套浮动调节机构3015即可,多套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可配备多个浮动调节机构3015,当浮动调节机构3015设置多个时,多个浮动调节机构3015与一个冷风装置3012共同构成了浮动调节装置,冷风装置3012为空调机组(空调机组为现有技术,故不详细叙述),本实施例中,浮动调节机构3015共设置两个,所述冷风装置3012通过冷风管3013连接所有冷却箱301的冷风进口3011,冷风装置3012连接所述冷风管3013,冷风管3013连接两个分管3014,两个分管3014分别连接两个冷却箱301的两个冷风进口3011。
由图3-图13所示的三角胶供料系统1-2,包括供料架4025,供料架4025上设有升降系统、导轨架4014和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导轨架4014上侧的送料台。
所述送料台包括送料支架401,送料支架401上从前至后依次相应设有前导向辊408、输送辊道、后导向辊4010和驱动滚筒402,前导向辊408与输送辊道间隔设置,输送辊道与后导向辊4010也间隔设置,输送辊道由从前至后依次排成一排的输送辊409构成,前导向辊408与所有输送辊409均左右延伸并等高,后导向辊4010和驱动滚筒402也均为左右延伸,输送辊道、后导向辊4010和驱动滚筒402为依次相应设置,驱动滚筒402由驱动电机带动(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滚筒402的上侧对应设有压辊403,压辊403的辊轴也为左右横向延伸,压辊403与驱动滚筒402之间设有过料间隙。前导向辊408、输送辊道、后导向辊4010和驱动滚筒402均用于输送三角胶料,三角胶料先从压辊403与驱动滚筒402之间的过料间隙经过,再向前依次从后导向辊4010、输送辊道和前导向辊408上经过。在输送辊道的上方相应设有用于裁切三角胶料的裁刀组件,所述裁刀组件包括裁刀气缸404和由裁刀气缸404带动的裁刀405,裁刀405设于裁刀气缸404的底端,并且裁刀405设置在裁刀气缸404的活塞杆的底端,裁刀405的宽度与三角胶料的宽度相匹配,整个裁刀组件从前至后斜向上延伸,并且裁刀组件与前后的水平线之间具有锐角夹角,即裁刀气缸404和裁刀405共线设置,裁刀气缸404和裁刀405均从前至后斜向上延伸,并且裁刀气缸404和裁刀405的连线与前后方向的水平线具有锐角夹角,前导向辊408的前侧对应裁刀405设有垫板4011,裁刀405指向前导向辊408前侧的垫板4011,裁刀405用于将长带状的三角胶料裁切成段,裁刀组件的侧边还设有用于压料的压料机构4023,裁刀组件前方相应设有用于扎取三角胶料并将三角胶料送至相应贴合鼓(旋转台左侧贴合鼓)的采摘器407,采摘器407高于输送辊道以及前导向辊408,采摘器407位于输送辊道以及前导向辊408的上方并可在输送辊道以及前导向辊408的上方前后移动,采摘器407由一个前后水平延伸的电缸406带动并可前后移动,电缸406的伸缩杆向前伸出,电缸406设于输送辊道的左侧,采摘器407设置在电缸406伸缩杆前部的右侧,采摘器407相应位于输送辊道、前导向辊408的前上方,继而使采摘器407与输送辊道上、前导向辊408上的三角胶料也为相应设置,采摘器407可向前伸至垫板的前方并为主机上的左侧的贴合鼓207上三角胶料,采摘器407包括气动滑台4013和设于气动滑台4013下端的扎针4012,扎针4012固设于气动滑台4013的活塞杆的底端下侧,气动滑台4013与扎针4012为共线设置,所述采摘器407共设置两个,两采摘器407前后设置并呈“八”字形设置,即两采摘器407呈钝角夹角设置,两采摘器407所呈的钝角夹角的开口向下,扎针4012在气动滑台4013的带动下斜向下伸出扎取三角胶料后,再在电缸406的带动下向前送料。采摘器407的行程为裁刀气缸404完全伸出时从垫板4011的前方、主机上左侧贴合鼓207的上侧至裁刀气缸404完全收缩时裁刀405的位置,所述裁刀组件、电缸406、垫板4011、压辊403、压料机构4023也均设于送料支架401上。
浮动调节机构3015的出料口302相应位于驱动滚筒402的后侧,三角胶料从浮动调节机构3015的出料口302出来后,向前送入送料台时,三角胶料先从压辊403与驱动滚筒402之间的过料间隙经过,再向前依次经过后导向辊4010、输送辊道、前导向辊408和垫板,前侧采摘器407在电缸406的带动下移至裁刀405后方取料(此时裁刀气缸404为收缩状态),前侧采摘器407的气动滑台4013斜向下伸出,前侧采摘器407的扎针4012扎住三角胶料头部,电缸406再带动采摘器407向前移动,同时驱动滚筒402也向前输料,将前侧采摘器407扎取的三角胶料送到贴合鼓207后针扎回收,驱动滚筒402继续送料,然后裁刀组件的裁刀气缸404向下伸出,裁刀405将三角胶料压在垫板4011上并将三角胶料裁切成段,三角胶料被裁刀405裁断后,裁刀气缸404先不收缩,后侧采摘器407在电缸406的带动下向后移至裁刀组件得裁刀405前方取料,后侧采摘器407的气动滑台4013斜向下伸出,后侧采摘器407的扎针4012扎住三角胶料,电缸406再带动采摘器407向前移动,同时驱动滚筒402也向前输料,将后侧采摘器407扎取的三角胶料送到贴合鼓207。
所述导轨架4014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框架,导轨架4014上设有左右延伸的水平导轨4018,送料台通过水平导轨4018滑动连接在导轨架4014上,导轨架4014上设有左右水平延伸的上丝母丝杠机构4017,上丝母丝杠机构4017设有手柄4016并带动送料台左右移动,送料台的送料支架401与上丝母丝杠机构4017中的丝母4015固定连接,通过上丝母丝杠机构4017的手柄4016可控制送料台的左右移动。
导轨架4014的前端与升降系统铰接、后端与供料架4025铰接,导轨架4014设于供料架4025的上侧,导轨架4014的后端设有左右水平的转轴4026,转轴4026通过轴承安装在供料架4025的上侧,导轨架4014的后端通过转轴4026与供料架4025铰接。
所述升降系统包括设于供料架4025前侧的升降架4021,升降架4021上设有竖直的升降气缸4022,升降气缸4022的顶端铰接于导轨架4014的下侧,升降气缸4022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升降气缸4022的活塞杆的顶端铰接于导轨架4014的下侧,升降气缸4022的活塞杆与导轨架4014支架的铰接轴线为左右水平延伸,即升降系统通过其升降气缸4022的活塞杆与导轨架4014的前端铰接,升降气缸4022的底端与升降架4021铰接,即升降气缸4022的缸体底端与升降架4021铰接。
所述供料架4025竖直设置有下丝母丝杠机构4024,升降系统设于供料架4025的前侧,下丝母丝杠机构4024带动升降架4021升降,下丝母丝杠机构4024中的丝母4015与升降架4021固定连接,下丝母丝杠机构4024也设有手柄4016,通过下丝母丝杠机构4024的手柄4016控制升降系统的升降,供料架4025上还设有竖直的导杆4020,升降架4021上设有导向孔,导杆4020插入导向孔内,导杆4020对升降架4021起到导向作用。供料架4025与升降架4021之间还设有减震器4019。
下丝母丝杠机构4024、升降气缸4022均可将导轨架4014以及送料台的前端向上抬起,使导轨架4014以及送料台既可以水平设置又可以倾斜一定角度,上丝母丝杠装置可以将送料台进行左右方向的调整。
三角胶供料系统1-2,其工作原理是先将升降气缸收缩下降到上料位置,使导轨架4014与送料台为前部倾斜向下的状态,由前侧采摘器407接取三角胶料的头部,采摘器407与驱动滚筒402同步运动将三角胶料送至相应贴合鼓207(旋转台左侧贴合鼓)上,等贴合鼓207完成接取后驱动滚筒402与相应贴合鼓207同步运动,按贴合时所需三角胶料长度给相应贴合鼓207送胶,然后通过裁刀组件将三角胶料裁断,接着再由后侧采摘器407接取三角胶料的尾部,并与驱动滚筒402同步运动将三角胶料送至相应贴合鼓207上,完成三角胶头、尾对接。等到三角胶料在相应贴合鼓207上缝合好后,最后升降系统通过升降气缸4022驱动复位,此时导轨架4014与送料台均为水平状态,三角胶自动贴合机供料系统功效是将三角胶料的定长控制、完成三角胶料的裁断与向贴合鼓207上料。
由图14-图16所示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主机1-3,包括旋转台209和固设于机架204上的立柱203,所述旋转台209的中心轴线为竖直延伸,旋转台209由变频电机208带动,旋转台209为现有标准件,故不详细叙述。
立柱203位于旋转台209的上侧,立柱203不随旋转台209转动,所述立柱203竖直设置,所述立柱203底端设置竖直延伸的中心孔,旋转台209上侧固设有顶部伸入立柱203中心孔内的内立柱205,立柱203与内立柱205之间设有轴承,所述旋转台209、立柱203和内立柱205为同轴设置,旋转台209围绕其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两贴合鼓207也随旋转台209围绕旋转台209中心轴线转动。
所述两贴合鼓207分别水平设于旋转台209的两侧并随旋转台209转动,贴合鼓207位于旋转台209外,优选地,两贴合鼓207中心对称地设于旋转台209两侧(当然,本发明不拘泥于上述形式,只要两贴合鼓分别设有旋转台209两侧即可,两贴合鼓207也可同轴设置),贴合鼓207的主轴水平设置并且转动连接在旋转台209上,贴合鼓207由贴合鼓电机206带动,即贴合鼓207的主轴由贴合鼓电机206带动,所述贴合鼓电机206为伺服电机,两贴合鼓207分别由两个贴合鼓电机206带动,两贴合鼓电机206均设于旋转台209上。
所述立柱203左侧边固设有向立柱203外横向伸出的伸出架202,伸出架202为左右水平延伸,伸出架202的右端为固设在立柱203上的内端、左端为远离立柱203的外端,伸出架202的端部设有压胶装置和缝合装置,压胶装置和缝合装置均设于伸出架202的左端。
所述压胶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压胶气缸212和设于压胶气缸212底端的用于将三角胶料的首端压在贴合鼓207鼓片上的压胶辊213,压胶气缸212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压胶气缸212的活塞杆的底端设有压辊架,压胶辊213设于压辊架上,压胶辊213水平设置。
缝合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缝合气缸211和设于缝合气缸211底端的用于将三角胶料首尾接头处压紧在贴合鼓207鼓片上以完成三角胶料首尾端对接的缝合压辊210,所述缝合气缸211竖向倾斜设置,缝合气缸211的活塞杆向下伸出,缝合气缸211的活塞杆底端设有辊架,缝合压辊210设于辊架上,缝合压辊210横向倾斜设置或者水平设置。
缝合装置和压胶装置为前后间隔设置,缝合装置间隔设于压胶装置的前侧,并且缝合压辊210和压胶辊213也为前后间隔设置,压胶气缸212与缝合气缸211呈锐角夹角设置,并且压胶气缸212的顶端与缝合气缸211的顶端构成两者间锐角夹角的扩张端,缝合气缸211的底端向后侧倾斜(即向压胶气缸212一侧倾斜)。
优选地,伸出架202左端设有升降调节装置,压胶气缸212和缝合气缸211均设置在升降调节装置上并由升降调节装置带动升降,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为竖直设置的丝母丝杠装置201,所述压胶气缸212和缝合气缸211均设于丝母丝杠装置201的丝母上,并由丝母带动上下移动。压胶气缸212的缸体和缝合气缸211的缸体均固设在丝母丝杠装置201的丝母上即可。
压胶装置和缝合装置均高于贴合鼓207,当其中一个贴合鼓207随旋转台转至压胶辊213和缝合压辊210下侧,压胶辊213处于工作状态时,压胶辊213位于贴合鼓207的正上侧,压胶辊213将采摘器送来的三角胶料首端压在贴合鼓207鼓片上,此时,压胶辊213与其下侧贴合鼓207的主轴平行,压胶辊213与其下侧贴合鼓207的主轴反向转动;缝合压辊210处于工作状态时,缝合压辊210处于贴合鼓207的斜上侧,缝合压辊210的辊面将三角胶料的首尾接头处压在贴合鼓207鼓片上,缝合压辊210也与其下侧贴合鼓207反向转动(压胶辊213和缝合压辊210不连接动力,由贴合鼓207上的三角胶料带动被动转动)。
本发明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主机1-3,具有两个工位,即两台贴合鼓207,工作时,旋转台209转动,先将其中一个贴合鼓207转至压胶辊213和缝合压辊210的下方(即旋转台的左侧),准备进行上三角胶料的工作,此时,压胶辊213和缝合压辊210不与贴合鼓207接触,然后三角胶送料系统1-2的采摘器向前伸出,将三角胶料送至该贴合鼓207上,压胶辊213下行压住前侧采摘器送来的三角胶料首端,将三角胶料首端压在该贴合鼓207鼓片上,并与该贴合鼓207上的吸盘一起作用下将三角胶料固定在贴合鼓207上,然后该贴合鼓207转动,压胶辊213将整个三角胶料压在贴合鼓207鼓片外表面,使三角胶料沿圆周贴合在贴合鼓207所有鼓片外圈,将三角胶料卷成轴向通透的圆筒形,然后缝合装置的缝合压辊210下行,压住三角胶料的首尾接头处,将三角胶料首尾接头部分压紧对接成一体,贴合鼓207上三角胶料的工作完成,然后旋转台209转动180度,外圈缠绕有筒形三角胶料的贴合鼓207转至旋转台209另一侧(右侧),进行三角胶料与钢圈组装的组装工作,钢圈送料装置1-4先将钢圈送至外圈缠绕有三角胶料的贴合鼓207(右侧的贴合鼓207)上,右侧贴合鼓207通过其上的钢圈夹持机构将钢圈固定在该贴合鼓207上,再通过该贴合鼓207上的鼓片翻转机构,将原来呈筒形的三角胶料翻立成一个圆环盘形状,由于最外圈边沿被拉长,而最内圈边沿被挤压,依靠挤压力使三角胶料贴合在钢圈外圈,贴合鼓的功效是完成三角胶料与钢圈的贴合,两者贴合后将带有钢圈的三角胶料取下。在缠绕有三角胶料的贴合鼓(右侧贴合鼓)进行三角胶料与钢圈组装工作的同时,另一个没有缠绕三角胶的贴合鼓(左侧)已转至压胶辊213和缝合压辊210的下方,进行上三角胶料的工作,两贴合鼓如此循环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自动化程度高。
由图24-图29所示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钢圈送料装置,包括底座115、通过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于底座115上侧的钢圈夹持装置以及通过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于底座115上侧的钢圈定中装置。
第一直线导轨左右水平延伸,第一直线导轨包括前后间隔平行设置的两条形的第一滑块117,第一滑块117固设于底座115上侧并左右水平延伸。
第二直线导轨前后水平延伸,第二直线导轨包括左右间隔平行设置的两条形的第二滑块113,第二滑块113固设于底座115上侧并前后水平延伸。
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位于第一直线导轨的前侧,第二直线导轨的后端指向第一直线导轨的中部,第二直线导轨与第一直线导轨间隔设置,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二直线导轨相垂直且整体呈“T”字型,相应地,整个底座115也呈“T”字型设置。
所述钢圈定中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9、通过第三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在底板119上侧的钢圈定中支架126以及设于钢圈定中支架126上侧的钢圈定中机构,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为左右方向延伸,第三直线导轨包括前后间隔平行设置的两条形的第三滑块121,第三滑块121设于底板119上侧并左右水平延伸,第三直线导轨与第一直线导轨相平行,即第三滑块121与第一滑块117相平行;底板119的下侧设有两个前后水平延伸的第二滑槽122,两第二滑槽122左右间隔设置,第二直线导轨的两第二滑块113分别插入两第二滑槽122的槽口内,第二滑槽122设于相应第二滑块113的上侧,底板119通过第二滑槽122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块113上,底板119可沿第二直线导轨前后直线移动,并且整个钢圈定中装置可沿第二直线导轨前后移动。
钢圈定中机构包括固设在钢圈定中支架126上侧的安装架111和安装架111上前后设置的用于撑住钢圈的两个支撑板107,钢圈定中支架126和安装架111均设于两支撑板107的相同侧边,即钢圈定中支架126和安装架111均设于两支撑板107的左侧或者右侧,支撑板107竖直设置,所述钢圈定中支架126的下侧设有两个左右水平延伸的第三滑槽120,两第三滑槽120为前后间隔设置,两第三滑块121分别插入两第三滑槽120的槽口内,第三滑槽120设于相应第三滑块121的上侧,钢圈定中支架126通过第三滑槽120滑动连接在第三滑块121上,钢圈定中支架126可沿第三直线导轨左右直线移动,钢圈定中支架126上的安装架111、安装架111上的两支撑板107均随钢圈定中支架126沿第三直线导轨左右直线移动,即钢圈定中支架126及其上的整个钢圈定中机构均可沿第三直线导轨左右移动。
所述支撑板107呈扇环形,支撑板107具有圆弧形外沿125,两支撑板107的两圆弧形外沿125前后相对设置,两扇环形的支撑板107为同心设置,即两扇环形的支撑板107共用一个圆心,两支撑板107的内圈直径相等、外圈直径也相等,两支撑板107关于两者的圆心前后间隔对称设置,并且两支撑板107的两圆弧形外沿125也关于两者的圆心前后对称设置,两支撑板107撑起钢圈时,两支撑板107均位于钢圈内,两圆弧形外沿125与钢圈内圈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中,钢圈定中支架126和安装架111均设于两支撑板107的右侧,两支撑板107均位于安装架111和钢圈定中支架126的左侧,为避免钢圈夹持装置夹取钢圈时,钢圈定中装置与钢圈夹持装置的夹板108干涉,两支撑板107上侧、两支撑板107下侧以及两支撑板107的左侧或者右侧设置空区(本实施例中两支撑板107的左侧为空区),使钢圈夹持装置夹住两支撑板107上的钢圈,并可将钢圈从两支撑板的右侧向右夹取出或者从左侧向左夹取出(本实施例中钢圈是从两支撑板左侧向左取出)。当然,本发明不拘泥于上述形式,安装架111可通过径向伸缩机构连接两支撑板107,在径向伸缩机构的带动下,两支撑板107可以径向伸出或者缩回,两支撑板107可撑住不同直径的钢圈,对不同直径的钢圈定中。两支撑板107撑住钢圈时,两支撑板107均位于钢圈内,两支撑板107的两圆弧形外沿125均与钢圈的内圈边沿相接触并撑紧钢圈,以此实现钢圈的定中、定位。
所述钢圈夹持装置包括座板101和固设于座板101上侧的钢圈夹持支架104,所述座板101下侧设有两左右延伸的第一滑槽118,两第一滑槽118为前后间隔设置,两第一滑块117分别插入两第一滑槽118的槽口内,第一滑槽118设于相应第一滑块117上侧,座板101通过第一滑槽118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块117上,座板101可沿第一直线导轨前后直线移动,并且整个钢圈夹持装置可沿第一直线导轨前后移动。
钢圈夹持支架104设有可沿竖向相对开合的两夹板108,并且两夹板108可沿竖直方向相对开合,两夹板108上下设置且均位于第一直线导轨的前方,上侧夹板108设有开口向下的上凹口123A,下侧夹板108设有开口向上的下凹口123B,上凹口123A和下凹口123B上下正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取两支撑板107上钢圈124并将钢圈124送至相应贴合鼓(旋转台右侧贴合鼓)的夹口,所述上凹口123A的开口边沿为弧口向下的第一圆弧边沿109,下凹口123B的开口边沿为弧口向上的第二圆弧边沿112,第一圆弧边沿109和第二圆弧边沿112的半径相等,第一圆弧边沿109的两端内侧以及第二圆弧边沿112的两端内侧均设有一个垫块110。
所述钢圈夹持支架104上还设有双向丝母丝杠装置,双向丝母丝杠装置包括一根竖直设置的丝杠105、上丝母103A、下丝母103B和一根与丝杠105平行的竖直的导杆,丝杠105的上部设于上部外螺纹、下部设有下部外螺纹,上部外螺纹和下部外螺纹的旋向相反,上丝母103A设于(螺纹连接在)上部外螺纹上,下丝母103B设于(螺纹连接在)下部外螺纹上,上丝母103A固定连接上外伸架102A,下丝母103B固定连接下外伸架102B,导杆依次穿过上外伸架102A和下外伸架102B并与两者插接,使上丝母103A、下丝母103B、上外伸架102A和下外伸架102B只能沿导杆上下移动,上外伸架102A和下外伸架102B均向前伸出第一直线导轨外,所述上侧夹板108固设于上外伸架102A上,所述下侧夹板108固设于下外伸架102B上,所述丝杠105顶端设置转动手柄106,两夹板108及两者之间形成的夹口均间隔位于双向丝母丝杠装置的前方,两夹板108及两者之间形成的夹口均位于第一直线导轨的前上方。
当转动手柄106转动时,带动丝杠转动,使上丝母103A、下丝母103B上下移动,当上丝母103A向上移动时,下丝母103B向下移动,两夹板108之间的夹口张开,上侧夹板108间隔位于下侧夹板108的上方;当上丝母103A向下移动时,下丝母103B向上移动,两夹板108之间的夹口缩小。当然,两支撑板107以及两夹板108均间隔位于底座115上方,当下侧夹板108向下移至极限时,下侧夹板108仍然间隔位于底座115的上方。
底座115上侧还设有推动钢圈夹持装置的第一推动装置116以及推动钢圈定中装置的第二推动装置114,所述第一推动装置116为设置在底座115上侧的第一推动气缸,第一推动气缸为无杆气缸,第一推动气缸与第一直线导轨平行,第一推动气缸设在底座115上侧,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固定连接钢圈夹持装置的座板101,在第一推动气缸的带动下,整个钢圈夹持装置沿第一直线导轨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推动装置114为设置在底座115上侧的第二推动气缸,第二推动气缸为无杆气缸,第二推动气缸与第二直线导轨平行,第二推动气缸设在底座115上侧,第二推动气缸的活塞固定连接钢圈定中装置的底板119,在第二推动气缸的带动下,整个钢圈定中装置沿第二直线导轨前后方向移动。
钢圈定中装置的底板119上侧还设有推动钢圈定中支架126的第三推动装置127,第三推动装置127为设在底板119上侧的第三推动气缸,第三推动气缸为无杆气缸,第三推动气缸设在底板119上,第三推动气缸与第三直线导轨平行,第三推动气缸的活塞固定连接钢圈定中支架126,在第三推动气缸的带动下,钢圈定中支架126及其上的钢圈定中机构均可沿第三直线导轨左右方向移动。
本发明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钢圈送料装置,钢圈夹持装置与钢圈定中装置相应设置,尤其是,钢圈夹持装置的两夹板108与钢圈定中装置的两支撑板107相应设置,钢圈夹持装置可沿第一直线导轨左右移动,钢圈定中装置可沿第二直线导轨前后移动,先通过钢圈定中装置中的钢圈定中机构对钢圈124定位与夹持(即钢圈124被钢圈定中机构的两支撑板107撑住),钢圈定中装置移至第二直线导轨的后侧部并位于夹口的正右方时,即钢圈124被送至钢圈夹持装置的夹取处时,钢圈夹持装置相应向左移动,使钢圈124位于夹口中,钢圈124位于上侧夹板108和下侧夹板108之间,此时,上侧夹板108向下移动,下侧夹板108向上移动,夹口渐渐变小并夹住钢圈124,钢圈夹持装置的两夹板108将钢圈124夹住后,两夹板108将钢圈124向左或者向右从钢圈定中装置的两支撑板107上取出,本实施例中两夹板108向左从钢圈定中装置的两支撑板107上取出并向左移动,两夹板108将钢圈送至主机1-3右侧的贴合鼓上,整个三角胶自动贴合机钢圈送料装置功效是完成钢圈向主机的贴合鼓207上料。
由图17-图23所示的贴合鼓207,包括主轴27、鼓片翻转机构、第一气缸、钢圈夹持机构、第二气缸以及滑块座34。
所述第一气缸包括可沿主轴27轴向移动并带动鼓片翻转机构的第一缸体4和设于第一缸体4内的第一活塞33,第二气缸包括可沿主轴27轴向移动并带动钢圈夹持机构的第二缸体16和设于第二缸体16内的第二活塞19。
所述主轴27依次贯穿第一气缸、滑块座34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滑块座34和第二气缸沿轴向依次设置,第一缸体4、第一活塞33、滑块座34、第二缸体16和第二活塞19均分别设有轴向通透的中心孔,即主轴27贯穿第一缸体4、第一活塞33、滑块座34、第二缸体16和第二活塞19的中心孔,使第一缸体4、第一活塞33、滑块座34、第二缸体16和第二活塞19均套设在主轴27的外圈。
主轴27贯穿过第一缸体4的中心孔,主轴27的外圈套设有轴套22,轴套22设于第一气缸与滑块座34之间,轴套22一端穿过第一缸体4并伸入第一缸体4内,轴套22夹设在第一活塞33与滑块座34之间,轴套22一端与第一活塞33接触、另一端与滑块座34接触,轴套22对第一活塞33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主轴27外圈设有内凸缘23,内凸缘23为环绕主轴27周圈设置的、并与主轴27一体成型的环形凸起,第一活塞33夹设在内凸缘23与轴套22之间。所述第一缸体4包括两个圆环形的第一端板25和固设于两第一端板25之间的轴向通透的空心柱部分,第一端板25的环孔即为第一缸体4的中心孔,主轴27轴向贯穿两第一端板25的环孔以及空心柱部分,空心柱部分与主轴27相间隔,主轴27与第一缸体4同轴设置,所述轴套22一端从其中一个与轴套22临近的第一端板25的环孔中穿过并伸入第一缸体4内,即轴套22一端从该第一端板25与主轴27之间穿过并伸入第一缸体4内,轴套22对第一活塞33起到定位的作用,使第一活塞33在工作时不产生轴向位移,所述内凸缘23穿过第一缸体4的另一个第一端板25的环孔,第一缸体4在移动时,一个第一端板25在轴套22上轴向移动、另一个第一端板25在内凸缘23上轴向移动。
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设于主轴27的轴向两侧,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工作时,第一活塞33和第二活塞19均不产生轴向移动,第一缸体4和第二缸体16轴向移动,并相应带动鼓片翻转机构和钢圈夹持机构。
整体上,鼓片翻转机构位于第一缸体4与滑块座34之间,所述钢圈夹持机构位于第二缸体16与滑块座34之间。
所述鼓片翻转机构包括围绕主轴27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连杆机构和一个环形的连杆固定架31,所述连杆固定架31间隔套设在主轴27外圈并与滑块座34固定连接,连杆固定架31固设在滑块座34的朝向第一气缸一侧的轴向侧边,连杆固定架31与第一缸体相间隔,连杆固定架31与主轴27同轴设置,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8和固设于第三连杆8径向外侧的鼓片9,第三连杆8上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滑轨7,滑轨7为第三连杆8上设置的沿该第三连杆8纵向(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杆滑孔或者连杆滑槽,本实施例中,滑轨7为沿第三连杆8纵向延伸的连杆滑孔,第一连杆6一端与第一缸体4铰接、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5的中部,并且第一连杆6一端铰接于第一缸体4的外圈侧面上,第二连杆5的一端与连杆固定架31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8铰接,并且第二连杆5与第三连杆8的铰接点可沿第三连杆8上的滑轨7移动,第二连杆5的端部通过销轴26与第三连杆8铰接,该销轴26插入滑轨7(即连杆滑孔)中并可沿滑轨7移动,鼓片9通过螺钉固设于第三连杆8的径向外侧。
至少一对相邻两鼓片9之间设有吸盘32,相邻的两鼓片9的外沿均设有吸盘凹槽,相邻两鼓片9的两个吸盘凹槽相对并形成安置孔,吸盘32设置在连杆固定架31上,当鼓片9未径向张开时,鼓片9大致沿轴向延伸,此时吸盘32伸入安置孔中,吸盘32的吸口朝向贴合鼓的径向外侧。吸盘32连接吸管。
所述钢圈夹持机构包括围绕主轴27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夹持机构,所述滑块座34上围绕主轴27沿圆周依次设有数个径向通透的滑槽13A,滑槽13A设置在滑块座34的朝向第二气缸的轴向端部,滑块座34上的滑槽13A的槽口朝向第二气缸一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径向设置的滑块13、固设在滑块13径向外端的夹持块12以及与滑块13径向内端铰接的第四连杆15,夹持块12位于滑块座34的径向外侧,并且夹持块12始终位于滑块座34的径向外侧,滑块座34上滑槽13A的数量与夹持机构的数量一致,所以滑块座34上滑槽13A的数量与滑块13的数量一致,数个夹持机构的数个滑块13一一对应地分别插入滑块座34的数个滑槽13A,即每个滑块13对应一个滑槽13A,每个滑块13插入与之对应的滑槽13A,所述夹持块12设有一个用于嵌入钢圈且槽口朝向贴合鼓径向外侧的凹槽10,第四连杆15与第二缸体16铰接,第四连杆15倾斜设置,即第四连杆15的径向外端铰接滑块13的径向内端,第四连杆15的径向内端铰接于第二缸体16的外圈侧面上。
凹槽10设于夹持块的外表面,凹槽10沿围绕主轴中心轴线的圆弧线延伸并在圆弧方向上通透,夹持块沿圆周依次设置,任意相邻两夹持块的两凹槽10相对并连通,所有夹持块上的所有凹槽10共同构成一个圆环形的钢圈夹槽,整个钢圈可夹设在钢圈夹槽内。
在滑块座34的朝向第二气缸的轴向侧边固设有滑块压盘14,滑块压盘14为圆环形并间隔套设在主轴27外圈,滑块压盘14对应每个滑槽13A均设有一个与该滑槽13A槽口相对的径向槽13B,径向槽13B径向延伸至滑块压盘14的内圈表面,滑块压盘14的径向槽13B数量与滑块座34上滑槽13A的数量相等,滑块压盘14上的径向槽13B与滑块座34上的滑槽13A一一对应的相对设置,滑块压盘14上的径向槽13B的槽口与滑块座34上的相应滑槽13A的槽口相对后形成一个径向通透的槽腔,滑块13中部在相应的槽腔中,槽腔对滑块13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使滑块13只能沿槽腔径向伸缩。
钢圈夹持机构还包括一条圆环形的沿圆周包覆在所有夹持块12的外圈的气囊11,气囊11间隔设于夹持块12上的凹槽10的轴向外侧,即气囊11位于凹槽10的靠近第二气缸的轴向一侧,气囊11设有进气口。
第三连杆8一端与夹持块12铰接,连杆机构与夹持机构数量相同,即第三连杆8与夹持块12的数量相同,每个第三连杆8一一对应地连接一个夹持块12,第三连杆8的一端与相应夹持块12铰接。第三连杆8与夹持块12的铰接点位于凹槽10的靠近第一气缸一侧的轴向侧边,凹槽10位于该铰接点(指第三连杆8与夹持块12的铰接点)与气囊11之间。
所述主轴27设有轴向延伸的中心孔和分别设于中心孔径向两侧的两伸出孔,伸出孔径向延伸,两伸出孔径向相对并均与主轴27中心孔连通,主轴27的中心孔为盲孔,主轴27的中心孔的端口位于主轴27的其中一个端面上,设置主轴27中心孔的端口的主轴27端面位于与第二气缸同轴侧的主轴27端部,即主轴27中心孔是从主轴27的设置第二气缸的一轴侧端的端面延伸至主轴27的中部,一根轴向延伸的轴向拉杆30伸入主轴27的中心孔,轴向拉杆30与一根用于拉动滑块座34轴向移动的限位柱35固定连接,限位柱35径向延伸,限位柱35的两端分别从两伸出孔伸出主轴27外,限位柱35挡在滑块座34的朝向第一气缸一侧的轴向侧边,并且限位柱35位于轴套22与滑块座34之间,轴套22的朝向滑块座34一端的端面对应限位柱35设有两个径向通透的伸出槽,两伸出槽为径向相对设置,限位柱35的两端沿径向分别从两伸出槽伸出轴套22外,轴向拉杆30的伸出主轴27外的端部螺纹连接一个挡在主轴27外的拉杆调节螺母28,拉杆调节螺母28位于第二气缸的轴向外侧,拉杆调节螺母28位于与第二气缸同轴侧的主轴27端部,拉杆调节螺母28与第二气缸位于相同的轴侧,拉杆调节螺母28与主轴27相应端部(即拉杆调节螺母28所在的主轴27端部)为螺钉紧固连接。
所述第二缸体16包括两个圆环形的第二端板20、设于两第二端板20之间的轴向通透的第二空心柱部分和设于第二空心柱部分的轴向内侧的第一空心柱部分16A,第一空心柱部分16A也轴向通透,第一空心柱部分16A与第二空心柱部分为一体式结构,两第二端板20沿轴向内外间隔设置,第一空心柱部分16A位于两第二端板20的轴向内侧,第二端板20的环孔即为第二缸体16中心孔,主轴27轴向贯穿两第二端板20的环孔、第一空心柱部分16A和第二空心柱部分,第一空心柱部分16A和第二空心柱部分均与主轴27相间隔,第二缸体16与主轴27同轴设置,第二活塞19的轴向两侧分别设有内圆环体17和外圆环体18,内圆环体17和外圆环体18均套设在主轴27外圈并均与第二活塞19一体式结构,内圆环体17位于外圆环体18的轴向内侧(轴向内侧即朝向主轴27轴向中部的一侧,反之为轴向外侧),即内圆环体17和外圆环体18分别位于第二活塞19的轴向内侧和轴向外侧,其中一个第二端板20位于另一个第二端板20的轴向内侧,内圆环体17端部向轴向内侧伸出并从位于轴向内侧的第二端板20的环孔中伸出至该第二端板20(轴向内侧的第二端板20)外,外圆环体18端部向轴向外侧伸出并从位于另一个位于轴向外侧的第二端板20的环孔中伸出至该第二端板20(轴向外侧的第二端板20)外。所述第四连杆15的径向内端具体铰接于第一空心柱部分16A的外圈侧面上,以节省第四连杆15的长度。当然,本发明不拘泥于上述形式,第二缸体16的结构可根据需要做成任何结构,第四连杆铰接于第二缸体16上即可。
在与第二气缸同侧的主轴27端部还螺纹连接一个主轴限位螺母29,当然,主轴限位螺母29与拉杆调节螺母28同轴侧,主轴限位螺母29挡在第二缸体16的轴向外侧,当然,在与第二气缸同侧的主轴27端部的外侧面设有用于安装主轴限位螺母29的外螺纹,主轴限位螺母29挡在所述外圆环体18的轴向外侧。
在主轴27的外圈套设有位于滑块座34与内圆环体17之间的限位法兰21,内圆环体17的端部伸出轴向内侧的第二端板20后与限位法兰21接触并相抵,优选地,限位法兰21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空心柱部分16A的内径,使第二缸体16在向轴向内侧移动时,第一空心柱部分16A可套在限位法兰21外圈避免与之干涉。
主轴27上设有位于第一气缸轴向外侧的外凸缘1,外凸缘1为环绕主轴27周圈设置的、与主轴27一体成型的环形凸起,外凸缘1位于与第一气缸同轴侧的主轴27端部,外凸缘1与第一气缸之间设有间隔套设在主轴27外圈的螺套2,螺套2的外圈螺纹连接一个限位螺母3,螺套2与外凸缘1固定连接,限位螺母3对第一缸体4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
外凸缘1、内凸缘23、第一活塞33、轴套22、滑块座34、限位法兰21、第二活塞19(包含内圆环体和外圆环体)和主轴限位螺母29沿轴向依次设于主轴27上且在工作时均不产生轴向位移,八者之间相互轴向限位且均与主轴27同轴设置。
主轴27带动滑块座34转动,滑块座34与主轴27通过键连接,并且滑块座34可沿主轴27或键轴向移动,所述主轴27还带动限位法兰21转动,滑块座34与限位法兰21共用一个键,主轴27与限位法兰21也通过所述键连接,限位法兰21可沿主轴27或键轴向移动。
第一活塞33将第一缸体4内划分为两个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活塞19将第二缸体16内划分为两个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主轴27内设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第三通气道、第四通气道和第五通气道(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第三通气道、第四通气道和第五通气道图中未示出),第一通气道、第二通气道、第三通气道、第四通气道和第五通气道均为外端口设置在主轴27端面上、内端口设置在主轴27外侧面上的L型孔,第一通气道的内端口位于内凸缘23的外侧面上,第一通气道的内端口连通第一腔室;轴套22设有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径向的通孔,轴套的通孔位于轴套的伸入第一缸体内的部分上,第二通气道的内端口与轴套上的通孔正对,第二通气道的内端口通过轴套22上的通孔连通第二腔室;内圆环体17设有连通第三腔室的径向的通孔,第三通气道的内端口与内圆环体17上的通孔正对,第三通气道的内端口通过内圆环体17上的通孔连通第三腔室;外圆环体18设有连通第四腔室的径向的通孔,第四通气道的内端口与外圆环体18的通孔正对,第四通气道的内端口通过外圆环体18通孔连通第四腔室;第五通气道的内端口通过气管连通气囊11的进气口。当然,本发明不拘泥于上述形式,气囊11、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供气通道也可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在第一缸体4上设置进气孔、出气孔,在第二缸体16上也设置进气孔、出气孔,将第一缸体4、第二缸体16的进气孔、出气孔分别连接相应气管,或者直接将气囊11进气口连接进气管等,气囊11、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通气结构为现有技术,故不详细叙述。
贴合鼓位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位于主轴27的轴向两侧,鼓片9为轴向倾斜延伸,鼓片9与主轴27的轴线具有锐角夹角,也可与主轴27平行或者近似平行,连杆机构并未打开,第二连杆5与第三连杆8之间的铰接点(销轴26)位于第一缸体4的经向外侧,并且第二连杆5与第三连杆8之间的铰接点(销轴26)位于第三连杆8上滑轨7的轴向外端;钢圈夹持机构的滑块13并未径向伸出,夹持块12的径向位移是由滑块13带动,此时,所有夹持块12所围设的圆周直径最小,第四连杆15铰接滑块13的端部位于第四连杆15另一端(即第四连杆15铰接第二气缸的端部)的经向外侧以及轴向内侧,第四连杆15倾斜延伸。
鼓片翻转机构工作原理:第一缸体4向轴向内侧移动(即向主轴27轴向中部的方向移动)时,第一缸体4带动连杆机构,第一连杆6推动第二连杆5转动,第二连杆5围绕其与连杆固定架31的铰接点转动,使得第二连杆5与第三连杆8之间的铰接点(销轴26)沿第三连杆8上的滑轨7向滑轨7的轴向内端移动,带动第三连杆8以及鼓片9转动,鼓片9随第三连杆8围绕第三连杆8端部与夹持块12之间的铰接点转动,销轴26移至滑轨7的轴向内端时,第三连杆8和鼓片9翻转呈径向延伸状,连杆机构以及鼓片9被打开。
钢圈夹持机构工作原理:第二缸体16向轴向内侧移动(即向主轴27轴向中部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缸体16带动夹持机构,第二缸体16首先带动第四连杆15,第四连杆15与第二缸体16的铰接点随第二缸体16向轴向内侧移动,第四连杆15与滑块13的铰接点随滑块13沿滑槽13A向径向外侧移动,滑块13沿滑槽13A向径向外伸出,因此,滑块13推动夹持块12也向径向外侧移动,此时第四连杆15近似径向延伸,当第二缸体16移至轴向内侧的极限位置,滑块13及夹持块12位于径向外的极限位置,此时,夹持块12向外撑起,所有夹持块12所围设的圆周直径最大,可将夹持块12上的钢圈紧紧撑住。
轴向拉杆30的工作原理:轴向拉杆30对滑块座起到轴向微调的作用,通过调节滑块座的轴向位移,可以调整鼓片9的翻转角度,轴向地拉动轴向拉杆30,使得限位柱35带动滑块座向第二气缸一侧轴向移动,调整后,拧紧拉杆调节螺母28,并将拉杆调节螺母28螺钉紧固在主轴27相应端部即可。
将三角胶料和钢圈均上料至贴合鼓上后,三角胶料缠绕在所有鼓片9的外圈,吸盘32可吸住三角胶料起到定位的作用,钢圈沿圆周夹设在所有夹持块12的凹槽10内,并被夹持块12紧紧撑住,然后连杆机构工作,连杆机构以及鼓片9被打开,鼓片9翻转至径向方向,将筒形的三角胶料径向翻转呈圆环盘状,并使圆环盘形的三角胶料紧紧套设在钢圈的外圈,气囊11鼓起充气对三角胶料起到定位的作用。
在主机上,两贴合鼓围绕旋转台中心对称地设置在旋转台两侧,所述贴合鼓中鼓片翻转机构位于靠近旋转台的内侧、钢圈夹持机构位于鼓片翻转机构的外侧。
本发明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主机的立柱相应位于三角胶供料系统的前右方,在工作时,主机的两贴合鼓分别位于旋转台的左右两侧,两贴合鼓的主轴均为左右水平延伸,采摘器相应位于左侧贴合鼓的后方,电缸前端指向左侧贴合鼓,第二直线导轨间隔设于右侧贴合鼓的右方,第一直线导轨间隔位于右侧贴合鼓的后方,第一直线导轨的左端延伸至右侧贴合鼓的后方,并且第一直线导轨的左端向左延伸至右侧贴合鼓的夹持块上的凹槽10的后方(以便于钢圈夹持装置的两夹块可将钢圈送至夹持块的凹槽处),三角胶料从浮动调节机构输送至三角胶供料系统,前侧采摘器的扎针扎取三角胶料的首端并将三角胶料首端向前送至主机上的伸出架下方的左侧贴合鼓的鼓片上,压胶辊将三角胶料首端压在左侧贴合鼓的鼓片上,吸盘吸住三角胶料,三角胶供料系统的裁刀组件对三角胶料进行裁断,两采摘器在电缸的带动下向后移动,在后侧采摘器的扎针扎取裁切成段的三角胶料的尾端后,后侧采摘器在电缸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后侧采摘器将其扎取的三角胶料尾端送至旋转台左侧贴合鼓鼓片的同时,左侧贴合鼓转动,压胶辊和缝合压辊将三角胶料压在左侧贴合鼓上所有鼓片的外圈并压成成圆筒状,伸出架下方的左侧贴合鼓上的三角胶料压制成圆筒形后,左侧贴合鼓就被旋转台180°旋转至右侧成为右侧贴合鼓,并相应位于钢圈送料装置的相邻左侧,钢圈送料装置的上、下夹块夹取钢圈并向左将钢圈送至右侧贴合鼓的钢圈夹持机构的凹槽10处,钢圈夹持机构的夹持块径向扩张,撑紧钢圈,整个钢圈沿圆周被嵌入所有夹持块的凹槽内,然后,贴合鼓的鼓片翻转机构的鼓片径向翻转,使圆筒形的三角胶料也径向翻转呈圆环盘状并套设在钢圈的外圈,三角胶料与钢圈装配完成,人工将成品取出即可,由于主机具有两个工位,在位于钢圈送料装置相邻侧边工位的右侧贴合鼓在进行三角胶料和钢圈组装的同时,另一侧伸出架下侧工位的左侧贴合鼓在完成三角胶料上料的工作,即三角胶料被缠绕在伸出架下侧贴合鼓的鼓片外圈并对接呈轴向通透的圆筒形的工作。

Claims (8)

1.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两贴合鼓(207)的主机(1-3)、用于向主机(1-3)其中一个贴合鼓(207)上三角胶料的三角胶供料系统(1-2)、用于向主机(1-3)另一个贴合鼓(207)上钢圈的钢圈送料装置(1-4)和用于向三角胶供料系统(1-2)输送三角胶料的浮动调节机构(3015),主机(1-3)、三角胶供料系统(1-2)和浮动调节机构(3015)为从前至后依次相应设置,钢圈送料装置(1-4)相应设于主机(1-3)的左侧或者右侧;
浮动调节机构(3015),包括冷却箱(301),冷却箱(301)内设蓄料支架,蓄料支架上从前至后依次间隔设有数个蓄料单元,所述蓄料单元包括由电机(3010)带动的浮动辊筒(309)和相应设于浮动滚筒(309)后侧下方的上层限位装置,所述上层限位装置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根上限位辊(308),所述浮动辊筒(309)为左右横向设置,上限位辊(308)为前后横向设置,所述冷却箱(301)的后侧壁上设有进料口(306),冷却箱(301)的前侧壁上设有出料口(302),冷却箱(301)还设有冷风进口(3011);
三角胶供料系统(1-2),包括供料架(4025),供料架(4025)上设有升降系统、导轨架(4014)和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导轨架(4014)上侧的送料台,导轨架(4014)的前端与升降系统铰接、后端与供料架(4025)铰接;所述送料台包括送料支架(401),送料支架(401)上从前至后依次相应设有输送辊道、后导向辊(4010)和驱动滚筒(402),输送辊道由从前至后依次排成一排的左右延伸的输送辊(409)构成,后导向辊(4010)和驱动滚筒(402)均为左右延伸,输送辊道的上方相应设有用于裁切三角胶料的裁刀组件,裁刀组件前方相应设有用于扎取三角胶料并将三角胶料送至相应贴合鼓(207)的采摘器(407),采摘器(407)由一个前后延伸的电缸(406)带动,采摘器(407)包括气动滑台(4013)和设于气动滑台(4013)下端的扎针(4012);
主机(1-3),包括旋转台(209)和设于机架(204)上的立柱(203),立柱(203)位于旋转台(209)的上侧,所述两贴合鼓(207)分别水平设于旋转台(209)的两侧,所述贴合鼓(207)由贴合鼓电机(206)带动,所述立柱(203)侧边设有向立柱(203)外横向伸出的伸出架(202),伸出架(202)的端部设有压胶装置和缝合装置,所述压胶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压胶气缸(212)和设于压胶气缸(212)底端的用于将三角胶料的首端压在贴合鼓(207)上的压胶辊(213),缝合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缝合气缸(211)和设于缝合气缸(211)底端的用于将三角胶料首尾接头处压紧在贴合鼓(207)上以完成对接的缝合压辊(210);
钢圈送料装置(1-4),包括底座(115)、通过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于底座(115)上侧的钢圈夹持装置以及通过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于底座(115)上侧的钢圈定中装置,第一直线导轨左右延伸,第二直线导轨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位于第一直线导轨的前侧,第二直线导轨的后端指向第一直线导轨的中部,底座(115)上侧还设有推动钢圈夹持装置的第一推动装置(116)以及推动钢圈定中装置的第二推动装置(114);钢圈定中装置包括底板(119)、设于底板(119)上侧的钢圈定中支架(126)以及设于钢圈定中支架(126)上侧的钢圈定中机构,钢圈定中机构包括安装架(111)和安装架(111)上前后设置的用于撑住钢圈的两个支撑板(107),支撑板(107)具有圆弧形外沿(125),两支撑板(107)的两圆弧形外沿(125)前后相对设置,支撑板(107)竖向设置;所述钢圈夹持装置包括座板(101)和设于座板(101)上侧的钢圈夹持支架(104),钢圈夹持支架(104)设有可沿竖向相对开合的两夹板(108),两夹板(108)上下设置且均位于第一直线导轨的前侧,上侧夹板(108)设有开口向下的上凹口(123A),下侧夹板(108)设有开口向上的下凹口(123B),上凹口(123A)和下凹口(123B)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取两支撑板(107)上钢圈(124)并将钢圈(124)送至相应贴合鼓(207)的夹口;
贴合鼓(207),包括主轴(27)、鼓片翻转机构、第一气缸、钢圈夹持机构、第二气缸以及滑块座(34),所述第一气缸包括可沿主轴(27)轴向移动并带动鼓片翻转机构的第一缸体(4)和设于第一缸体(4)内的第一活塞(33),第二气缸包括可沿主轴(27)轴向移动并带动钢圈夹持机构的第二缸体(16)和设于第二缸体(16)内的第二活塞(19),所述主轴(27)依次贯穿第一气缸、滑块座(34)和第二气缸;所述鼓片翻转机构包括围绕主轴(27)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连杆机构和一个环形的连杆固定架(31),所述连杆固定架(31)套设在主轴(27)外圈并与滑块座(34)固定连接,连杆固定架(31)固设在滑块座(34)的朝向第一气缸一侧的侧边,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8)和固设于第三连杆(8)径向外侧的鼓片(9),第三连杆(8)上设有沿其纵向延伸的滑轨(7),第一连杆(6)一端与第一缸体(4)铰接、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5)的中部,第二连杆(5)的一端与连杆固定架(31)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8)铰接,并且第二连杆(5)与第三连杆(8)的铰接点可沿第三连杆(8)上的滑轨(7)移动;所述钢圈夹持机构包括围绕主轴(27)外圈沿圆周依次设置的数个夹持机构,所述滑块座(34)上设有数个径向通透的滑槽(13A),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径向设置的滑块(13)、固设在滑块(13)径向外端的夹持块(12)以及与滑块(13)径向内端铰接的第四连杆(15),第四连杆(15)与第二缸体(16)铰接,数个夹持机构的数个滑块(13)一一对应地插入滑块座(34)的数个滑槽(13A),夹持块(12)位于滑块座(34)的径向外侧,所述夹持块(12)设有用于嵌入钢圈的槽口朝向径向外侧的凹槽(10);第三连杆(8)一端与夹持块(12)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浮动调节机构中相邻两蓄料单元之间设有中层限位装置和间隔设于中层限位装置下方的下层限位装置,所述中层限位装置包括前后间隔的两根中限位辊(3016),中限位辊(3016)为左右横向设置,所述下层限位装置包括左右间隔的两根下限位辊(305),下限位辊(305)为前后横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306)位于冷却箱(301)的后侧壁的下部,冷却箱(301)的前侧壁上设有相应位于出料口(302)前侧的出料托架(30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器(407)共设置两个,两采摘器(407)呈“八”字形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刀组件包括裁刀气缸(404)和由裁刀气缸(404)带动的裁刀(405),裁刀(405)设于裁刀气缸(404)的底端,裁刀组件从前至后斜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架(202)上设有升降调节装置,所述压胶气缸(212)和缝合气缸(211)均设置在升降调节装置上并由升降调节装置带动升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胶气缸(212)竖直设置,缝合气缸(211)竖向倾斜设置,缝合气缸(211)间隔位于压胶气缸(212)的前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在主轴(27)的外圈套设有轴套(22),轴套(22)设于第一气缸与滑块座(34)之间,并且轴套(22)一端穿过第一缸体(4)并伸入第一缸体(4)内,所述主轴(27)外圈设有内凸缘(23),第一活塞(33)夹设在内凸缘(23)与轴套(22)之间。
CN201610679806.7A 2016-08-17 2016-08-17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Active CN106273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9806.7A CN10627359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9806.7A CN10627359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3593A true CN106273593A (zh) 2017-01-04
CN106273593B CN106273593B (zh) 2018-08-28

Family

ID=57678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79806.7A Active CN10627359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7359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1691A (zh) * 2017-05-22 2020-01-14 Vmi荷兰公司 用于将轮胎部件施加到鼓上的方法和组件
CN110789164A (zh) * 2019-11-25 2020-02-14 叶文彬 一种三角胶生产流水线
CN111497296A (zh) * 2020-04-15 2020-08-07 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胎圈贴合成型的加工方法
CN112497720A (zh) * 2020-12-15 2021-03-16 吴招娣 一种塑料制品加工装置
CN114474759A (zh) * 2022-02-09 2022-05-13 江苏龙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角胶接头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
CN114520358A (zh) * 2022-01-14 2022-05-20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装置
CN116552033A (zh) * 2023-07-10 2023-08-08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夹持功能的辊压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6298A (ja) * 1996-02-13 1997-08-19 Pettibone Corp ビードリングヘアペックスフィラーを取り付けるため 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03009651A (zh) * 2012-09-28 2013-04-03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三鼓成型机
CN204309279U (zh) * 2014-11-11 2015-05-06 健伦精密机械(中国)有限公司 轮胎成型包布机的改良结构
CN205970053U (zh) * 2016-08-17 2017-02-22 南京龙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6298A (ja) * 1996-02-13 1997-08-19 Pettibone Corp ビードリングヘアペックスフィラーを取り付けるため 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03009651A (zh) * 2012-09-28 2013-04-03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三鼓成型机
CN204309279U (zh) * 2014-11-11 2015-05-06 健伦精密机械(中国)有限公司 轮胎成型包布机的改良结构
CN205970053U (zh) * 2016-08-17 2017-02-22 南京龙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1691A (zh) * 2017-05-22 2020-01-14 Vmi荷兰公司 用于将轮胎部件施加到鼓上的方法和组件
US11247423B2 (en) 2017-05-22 2022-02-15 Vmi Holland B.V.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applying a tire component to a drum
CN110789164A (zh) * 2019-11-25 2020-02-14 叶文彬 一种三角胶生产流水线
CN111497296A (zh) * 2020-04-15 2020-08-07 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胎圈贴合成型的加工方法
CN112497720A (zh) * 2020-12-15 2021-03-16 吴招娣 一种塑料制品加工装置
CN114520358A (zh) * 2022-01-14 2022-05-20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装置
CN114520358B (zh) * 2022-01-14 2024-02-23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装置
CN114474759A (zh) * 2022-02-09 2022-05-13 江苏龙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角胶接头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
CN114474759B (zh) * 2022-02-09 2023-09-15 江苏龙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角胶接头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
CN116552033A (zh) * 2023-07-10 2023-08-08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夹持功能的辊压装置
CN116552033B (zh) * 2023-07-10 2023-09-15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夹持功能的辊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3593B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3593A (zh)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US9468998B2 (en) Rubber band machine
CN205970053U (zh)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
CN103009651B (zh) 一种高效率三鼓成型机
CN105667860B (zh) 一种自动裹膜机
CN105568568A (zh) 一种自动橡筋机
CN104139970B (zh) 送料系统
CN105881945B (zh) 一种v带包布机的上布装置
CN106142613A (zh) 胎体传递环
CN106239954B (zh) 三角胶贴合机钢圈送料装置
CN106182853B (zh) 三角胶自动贴合机主机
CN211644146U (zh) 一种电缆线材生产用收卷装置
CN205496689U (zh) 管材下料设备
CN109278330B (zh) 一种胎面层贴合装置及轮胎成型机
CN204604954U (zh) 胎体传递环
CN109168989B (zh) 一种适用于食用菌培养基装袋的自动装袋机及装袋方法
CN204604951U (zh) 一段成型机
CN206052322U (zh) 橡筋缝接机
CN206124265U (zh) 三角胶贴合机钢圈送料装置
CN106424269A (zh) 一种全自动卷边机
CN218615702U (zh) 环保型制袋机自动牵袋装置
CN206358420U (zh) 一种制袋设备及其连续性折叠装箱机构
CN218891355U (zh) 一种新结构送丝机构
CN206406100U (zh) 一种薄膜分切机
CN205415800U (zh) 整迭手套半成品的边料移除与移送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299 9 happiness Road,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rag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19 608, room 01, Zijin Xicheng center, 118 Olympic Sports street,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Long Zhen automated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