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7334A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7334A
CN106257334A CN201610453100.9A CN201610453100A CN106257334A CN 106257334 A CN106257334 A CN 106257334A CN 201610453100 A CN201610453100 A CN 201610453100A CN 106257334 A CN106257334 A CN 106257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aper
image
control part
image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31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7334B (zh
Inventor
大石晓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257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7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7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environment, e.g.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ity
    • H04N1/00978Temperature control
    • H04N1/00981Temperature control by forced convection, e.g. using fans
    • H04N1/00984Temperature control by forced convection, e.g. using fans using fin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5Detecting the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H04N1/6041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for controlling uniformity of color across im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8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factors external to the apparatus
    • H04N1/6091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factors external to the apparatus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e.g. temperature or humid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48Picture signal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97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put medium, e.g. glossy paper, matt paper, transparency or fabric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打印于纸张的图像的正确的色泽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具备扫描仪、测色计、冷却装置、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的温度控制部以及进行求得图像的修正量的图像修正处理的图像修正部,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中的使冷却装置转移至预先设定的冷却状态的冷却温度的目标值亦即第一温度,在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中的使纸张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的冷却温度的目标值亦即第二温度,图像修正部在温度控制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基于测色计的测色结果和扫描仪的读取结果,求得图像的修正量。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由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纸张上连续打印图像。图像读取装置能够读取打印于纸张的图像,执行各种处理。在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图像时所使用的扫描仪将从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射至纸张,读取打印于纸张的图像。
扫描仪具备对被使用为点光源的LED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控制基板可能成为热的产生源,因此存在从LED元件发出的光的照度变得不稳定的担忧。因此,在控制基板设置散热器,控制基板的热从散热器释放。另外,为了使来自散热器的热高效地散逸,实现从LED元件发出的光的照度的稳定化,例如通过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风扇对散热器进行冷却。由此,能够对热的产生源连续地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抑制照度变化率,能够使照度稳定化。
此外,也提出了对多个光源的每一个设置热电元件,热电元件对多个光源进行冷却,由此使各光源的温度的偏差消除的图像读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97348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虽然能够对点光源进行冷却,但存在冷却风侵入至纸张的输送路径内的情况。若冷却风侵入至纸张的输送路径内,则纸张面上的温度产生偏差,在纸张产生温度梯度。像这样,当在纸张产生温度梯度时,因色泽依赖于温度而变化的热致变色现象,而存在扫描仪无法检测打印于纸张的图像的正确的色泽的担忧。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未考虑纸张的温度梯度,因此原本就未假定用于各光源的冷却的冷却热被传递至纸张的情况。
因此,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现有技术存在即使使扫描仪读取图像,也因热致变色现象而无法检测打印于纸张的图像的正确的色泽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打印于纸张的图像的正确的色泽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对打印有图像的纸张进行读取的扫描仪、被设置于上述扫描仪的下游侧并对上述纸张进行测色的测色计、对上述扫描仪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将上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的温度控制部、以及进行求得打印于上述纸张的图像的修正量的图像修正处理的图像修正部,在不执行上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上述温度控制部将上述冷却温度控制为上述目标温度中的使上述冷却装置转移至预先设定的冷却状态的上述冷却温度的目标值亦即第一温度,在执行上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上述温度控制部将上述冷却温度控制为上述目标温度中的使上述纸张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的上述冷却温度的目标值亦即第二温度,上述图像修正部在上述温度控制部将上述冷却温度控制为上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基于上述测色计的测色结果和上述扫描仪的读取结果,求得上述图像的修正量。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改善纸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因此能够检测打印于纸张的图像的正确的色泽。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在执行上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打印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张数以上的上述纸张的情况下,上述温度控制部将上述冷却温度控制为上述第二温度。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当在纸张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可能性较低时,能够维持照度变化率的抑制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冷却装置具备对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进行控制的风扇,上述温度控制部在将上述冷却温度控制为上述第一温度时,将上述空气的风量控制为第一风量,在将上述冷却温度控制为上述第二温度时,将上述空气的风量控制为比上述第一风量弱的第二风量。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改善纸张的端部区域与纸张的中央区域之间的热的不均衡。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温度控制部在将上述冷却温度控制为上述第二温度时,以第一定时为控制开始的契机,以第二定时为控制结束的契机,在执行上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在上述测色计的测色定时的前后,在从上述第一定时至上述第二定时为止的整个温度均匀处理时间,将上述空气的风量控制为上述第二风量。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在照度转移至不稳定的状态前,结束使纸张的温度分布均匀的处理。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还具备检测上述纸张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传感器,上述温度控制部在上述第一定时上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达到上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使当前的上述冷却温度维持,在经过上述温度均匀处理时间上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未达到上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二定时延迟。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使求得适当的图像的修正量的动作优先。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扫描仪具备:沿着上述纸张的宽度方向对上述纸张进行拍摄的拍摄元件、在上述拍摄元件对上述纸张进行拍摄时向上述纸张供给光的点光源、对从上述点光源供给的光的光量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以及被设置于上述控制基板并对从上述控制基板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上述冷却装置将上述空气供给至上述散热器,上述温度控制部在将上述冷却温度控制为上述第一温度时,将上述风扇的转速提高至第一转速,在将上述冷却温度控制为上述第二温度时,将上述风扇的转速降低至比上述第一转速少的第二转速。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高效地实施使扫描仪冷却的动作和使纸张的温度分布均匀的动作的切换控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在不执行上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上述纸张中的基重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基重大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上述温度控制部将上述风扇的转速提高至比上述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即便在如纸张的基重较大的情况那样纸张的热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扫描仪冷却至固定温度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在不执行上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上述纸张中的涂敷有涂层剂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上述温度控制部将上述风扇的转速提高至比上述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即便在如在纸张涂敷有涂层剂的涂布纸的情况那样纸张的热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扫描仪冷却至固定温度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在不执行上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上述纸张中的含水率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含水率高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上述温度控制部将上述风扇的转速提高至比上述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即便在如纸张的含水率较高的情况那样纸张的热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扫描仪冷却至固定温度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还具备将上述空气引导至上述散热器的管道。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随时执行检测正确的色泽的图像修正处理。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在上述风扇与上述散热器之间还具备覆盖上述散热器的周围并隔断向上述纸张传递的热的隔断部件。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随时执行检测正确的色泽的图像修正处理。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第一风量的风量设定包括阶段性地或者连续性地控制上述风扇的转速的情况,上述第二风量的风量设定包括使上述风扇的驱动停止的情况。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改善纸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并且能够提高扫描仪的读取精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上述扫描仪具备:沿着上述纸张的宽度方向对上述纸张进行拍摄的拍摄元件、在上述拍摄元件对上述纸张进行拍摄时向上述纸张供给光的点光源、对从上述点光源供给的光的光量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以及被设置于上述控制基板并对从上述控制基板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该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被设置于与上述散热器对置的位置并供由制冷剂或者水构成的热介质通过的配管,上述冷却装置具备使上述热介质循环的泵,上述温度控制部通过上述泵控制上述热介质的流量,并将上述热介质的温度控制为上述目标温度。
根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随时执行检测正确的色泽的图像修正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包括上述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
根据该图像形成系统,能够提高反馈的修正量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对扫描仪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温度控制为使纸张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的温度,来改善纸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因此能够检测打印于纸张的图像的正确的色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整体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5的构成例的图。
图3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7的构成例的图。
图4是表示扫描仪100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表示照明装置124的构成例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的A部分的构成例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冷却装置145对散热器143进行冷却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控制部11以及冷却装置145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风扇151的驱动而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状态的图。
图10是对由热致变色现象引起的色泽变化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风扇151的停止而纸张P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对进行图像修正处理时的各种控制定时进行说明的定时图。
图13是对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4是对温度均匀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实施方式2的管道153a、153b不使冷却风侵入至纸张P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实施方式3的隔断部件155不使冷却风侵入至纸张P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控制部11以及冷却装置145的功能构成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配管158与散热器143的热交换而不使纸张P冷却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图像形成系统;3…供纸装置;5…图像形成装置;7…图像读取装置;8…排纸装置;9…排纸托盘;10、11…控制部;100、100a、100b…扫描仪;103…测色计;105、105a~105c…校正部件;107…温度检测传感器;111…温度控制部;113…图像修正部;115…控制表;120…光学系统;122…拍摄元件;124…照明装置;130…支承部件;131、131a~131d…点光源;133、133a、133b…导光部件;135…开口;141…控制基板;143…散热器;145、146…冷却装置;150、156…驱动部;151…风扇;153、153a、153b…管道;155…隔断部件;157…泵;158…配管;20…操作显示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41、41Y、41M、41C、41K…图像形成单元;42…中间转印单元;411…曝光装置;412…显影装置;413…感光鼓;414…带电装置;415…鼓清洁装置;421…中间转印带;422…一次转印辊;423…支承辊;424…二次转印辊;426…带清洁装置;50…输送路径;51…切换门;52…再供纸输送路径;53…环状辊;54…对位辊;55…反转辊;58…排纸辊;500…走纸路径;60…定影部;601…定影辊;602…加压辊;603…加热部;70…纸张输送部;71…供纸托盘;72…供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整体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供纸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5、图像读取装置7以及排纸装置8。供纸装置3向图像形成装置5供给纸张P。图像形成装置5在从供纸装置3供给的纸张P形成图像,在纸张P打印图像。图像读取装置7读取通过图像形成装置5打印有图像的纸张P,执行各种处理。排纸装置8具备排纸托盘9,将从图像读取装置7输送来的纸张P排出至排纸托盘9。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5具体地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5的构成例的图。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5是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装置,且是中间转印方式的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5沿中间转印带421的行走方向(铅垂方向)串联配置有与Y(黄色)、M(品红)、C(青色)、K(黑色)四种颜色对应的感光鼓413。图像形成装置5采用使各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的纵式串联方式。
即,图像形成装置5将形成于感光鼓413上的YMCK的各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图像形成装置5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使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叠后,二次转印于纸张P,从而将图像形成于纸张P。
图像形成装置5具备原稿读取装置SC、操作显示部20、图像形成部40、输送路径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等。另外,控制部10具备图像处理部30等。
控制部10以未图示的CPU、ROM、RAM以及I/O接口为主体而构成,CPU从ROM或者未图示的存储部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各种程序并在RAM展开,与展开的各种程序协作,从而对图像形成装置5的各部、原稿读取装置SC以及操作显示部20等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换句话说,控制部10对图像形成装置5的动作进行控制,能够由以未图示的CPU、ROM、RAM以及I/O接口为主体而构成的微型计算机来实现。控制部10执行规定的控制程序,从而实现包含图像处理部30的功能。
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构成,作为未图示的显示部以及操作部发挥作用。
显示部基于从控制部1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操作部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从而将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0。用户对操作显示部20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进行画质设定。另外,用户对操作显示部20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进行倍率设定、应用设定、输出设定以及纸张设定等的关于图像形成的设定。另外,用户对操作显示部20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进行纸张输送指示。
例如,纸张输送部70按照纸张P的输送路径50输送纸张P。纸张P被收容于供纸托盘71,收容于供纸托盘71的纸张P被供纸部72获取,并向输送路径50送出。
输送路径50具备包括中间输送辊、环状辊53以及对位辊54的多个输送辊部。输送路径50按图像形成部40、定影部60以及排纸辊58的顺序输送从供纸部72供给的纸张P。
原稿读取装置SC通过扫描曝光装置的光学系统对原稿的图像进行扫描曝光,通过行图像传感器读取其反射光,由此,获得图像信号。图像信号在被实施A/D转换、明暗修正以及压缩等处理后,作为图像的读取值而被输入至控制部10。此外,作为输入至控制部10的输入图像数据,不限定于由原稿读取装置SC读取到的数据,例如,也可以是从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5的个人计算机、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5接收到的数据,或者是从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便携式的记录介质读入的数据。
图像处理部30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30例如基于构成为灰度修正表的灰度修正数据进行灰度修正。图像处理部30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颜色修正、明暗修正等那样的各种修正处理或者压缩处理等。基于进行了这些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图像形成部40进行控制。
图像形成部40为了基于在图像处理部30进行了各种处理的图像数据来形成Y成分、M成分、C成分以及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的图像,而具备图像形成单元41以及中间转印单元42等,并将调色剂像转印于纸张P。
图像形成单元41由Y成分用、M成分用、C成分用、K成分用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构成。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共通的构成要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其说明。例如,在图2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具有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省略针对其他的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每一个具有的构成要素的附图标记。
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鼓413例如是在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管)的周面依次层叠了底涂层(UCL)、电荷产生层(CGL)以及电荷输送层(CTL)的带负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
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染料)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的有机半导体构成,接受曝光装置411的曝光而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电子供给性含氮化合物)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材料构成,将在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带电装置414例如由栅控电晕器(Scorotron)带电装置或者电晕器(Corotron)带电装置等那样的电晕放电产生器构成。带电装置414通过电晕放电使感光鼓413的表面均匀带负电。
曝光装置411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光。在感光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被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从而感光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被中和。由此,在感光鼓413的表面,通过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12收容各色成分的显影剂(例如由调色剂与磁性载体构成的二成分显影剂)。显影装置412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从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具体而言,对显影剂担载体(显影辊)施加显影偏置电压,通过感光鼓413与显影剂担载体之间的电位差,使显影剂担载体上的带电调色剂移动并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的曝光部。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刮板等。鼓清洁装置415除去在一次转印后残存于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状带构成,被多个支承辊423架设成环状。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支承辊由驱动辊构成,其他的支承辊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被配置于比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更靠带行走方向下游侧的支承辊423为驱动辊。驱动辊旋转,从而中间转印带421向箭头A方向以固定速度行走。
一次转印辊422以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一次转印辊422隔着中间转印带421压接于感光鼓413,从而形成用于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辊隙。
二次转印辊424以与多个支承辊423中的一个支承辊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与中间转印带421对置地配置的支承辊423被称为支撑辊(Backup roller)。二次转印辊424隔着中间转印带421压接于支承辊,从而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P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辊隙。
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辊隙时,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于中间转印带421而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对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即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侧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
然后,在纸张P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于纸张P。具体而言,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对纸张P的背面侧、即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侧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于纸张P。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被朝向定影部60输送。
带清洁装置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板等。带清洁装置426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此外,在中间转印单元42中,也可以代替二次转印辊424,而采用在包括二次转印辊424的多个支承辊423呈环状架设未图示的二次转印带的构成、即所谓的带式的二次转印单元。
定影部60具备定影辊601、加压辊602以及加热部603等,使在图像形成部40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P。具体而言,定影部60通过定影辊601与加压辊602相互压接而形成定影辊隙。定影部60的加热部603对定影辊601进行加热。定影部60通过加压辊602的加压和定影辊601所具有的热的作用,使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P。被定影部60定影后的纸张P被排纸辊58向机外排出。
在也对纸张P的背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纸张P在结束对纸张P的表面的图像形成后,被切换门(Switching Gate)51输送至再供纸输送路径52。在再供纸输送路径52中,在所输送的纸张P的后端被反转辊55夹持后,反向输送,从而使纸张P的表背反转。表背反转后的纸张P被多个输送辊输送,为了供对另一面的图像形成,与比转印位置更靠上游侧的输送路径50合流。
接下来,对图像读取装置7具体地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7的构成例的图。图像读取装置7被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5的下游侧,读取打印于纸张P的单面或者双面的图像。图像形成装置5基于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颜色、位置以及倍率等的读取结果求得图像的修正量,并将求得的图像的修正量反馈至图像形成装置5。
图像读取装置7具备控制部11、扫描仪100a、扫描仪100b、测色计103、校正部件105a~105c以及走纸路径500。走纸路径500是使从图像形成装置5供给的纸张P走纸的路径。
图像读取装置7例如若接受从图像形成装置5供给的纸张P,则使扫描仪100a、扫描仪100b或者测色计103对形成于纸张P的图像进行检测。图像的检测结果被输出至图像读取装置7的控制部11。
控制部11对图像读取装置7的动作进行控制,能够由以未图示的CPU、ROM、RAM以及I/O接口为主体而构成的微型计算机来实现。详细后述,但控制部11基于图像的检测结果执行各种处理,并将执行结果发送至图像形成装置5的控制部10。
扫描仪100a以及扫描仪100b分别与在走纸路径500走纸的纸张P对置地配置,读取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扫描仪100a读取纸张P的背面,读取结果例如利用于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表背的偏移的检查、假定外的图像的有无等的检查。另一方面,扫描仪100b读取纸张P的表面,进行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例如未图示的补丁(patch)的读取动作。此外,在总称扫描仪100a以及扫描仪100b的情况下,称为扫描仪100。
此外,图像读取装置7以在线方式以及离线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来执行动作。
在线方式构成为将从图像形成装置5供给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直接供给至图像读取装置7。另一方面,离线方式不构成为将从图像形成装置5供给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直接供给至图像读取装置7,而是分别独立地构成图像形成装置5和图像读取装置7的方式。此处,以在线方式为前提进行以后的说明,但也可以为离线方式。
对扫描仪100具体地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扫描仪100的构成例的图。扫描仪100以被设置于测色计103的上游侧并向通过读取位置的纸张P照射光的照明装置124、以及在纸张宽度方向呈一维状排列配置了按每个像素进行光电转换的多个拍摄元件122的行图像传感器为主体而构成。扫描仪100的读取范围被设定为读取从图像形成装置5供给的纸张P的最大宽度。扫描仪100结合通过读取位置的纸张P的走纸动作反复进行沿纸张宽度方向延伸的一行大小的图像的读取动作,从而将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读取为二维图像。所读取的图像作为图像的读取值被利用。
拍摄元件122能够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实现。CCD是在读取位置进行纸张P上的图像的读取动作的光学式传感器,被配置为一列,从而作为能够读取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的彩色行传感器来发挥作用。
扫描仪100在实际进行读取动作时,除了拍摄元件122之外,还使光学系统120和照射读取位置的照明装置124协作动作。光学系统120用于将读取位置的图像导入至CCD,具备多个反射镜以及多个透镜。
换句话说,扫描仪100具有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来读取纸张P的行图像传感器,将纸张P的横向宽度大小作为一行来沿纸张P的走纸方向进行读取,从而能够取得纸张P整个面的图像的读取值。
此外,校正部件105被配置于与扫描仪100对置的位置,在照射至纸张P的光被反射时被利用。
测色计103比扫描仪100更靠下游侧,被配置于与在走纸路径500走纸的纸张P对置的位置。测色计103例如对打印于纸张P的补丁进行测色,从而保证形成于纸张P的图像的颜色的绝对值。
具体而言,测色计103从未图示的可见光源朝向补丁照射可见光,取得可见光的反射光的分光光谱。基于由测色计103取得的分光光谱,执行向规定的色彩体系的运算,从而导出补丁的色泽。
补丁的测色结果被生成为用规定的色彩体系、例如Lab色空间数据或者XYZ色空间数据等表现的数值数据、即测色值,并输出至控制部10或者控制部11。
此外,测色计103的测色范围、即视角被设定为比扫描仪100的读取范围窄且比沿着纸张宽度方向的补丁的宽度窄。具体而言,取得补丁的反射光的透镜部例如约为4mm左右。
如上,测色计103限定于固定的视角的范围来进行测色,因此能够以比扫描仪100高的精度再现颜色信息。因此,纸张P在走纸路径500通过一次,仅能够针对一个补丁的列实施测色。
接下来,对照明装置124具体地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照明装置124的构成例的图。如图5所示,在照明装置124中,通过支承部件130固定点光源131a~131d、导光部件133a以及导光部件133b。支承部件130沿着长边方向在中央形成有开口135。
导光部件133a以及导光部件133b供光透过,并分别配置于开口135的两侧。在导光部件133a的端部分别配置有点光源131a以及点光源131c。在导光部件133b的端部分别配置有点光源131b以及点光源131d。
从点光源131a~131d供给的光经由导光部件133a以及导光部件133b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被照射,从而能够进行主扫描方向的行照射。在行照射后,开口135向CCD导光。
此外,在总称点光源131a~131d的情况下,称为点光源131。另外,在总称导光部件133a以及导光部件133b的情况下,称为导光部件133。
接下来,对照明装置124的热的产生源进行说明。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的A部分的构成例的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冷却装置145对散热器143进行冷却的状态的图。
如图6所示,点光源131供给的光的光量被控制基板141控制。控制基板141由功率半导体元件等构成,在对点光源131供给的光的光量进行控制时,产生热。在控制基板141设置有散热器143。散热器143对从控制基板141产生的热进行散热。从控制基板141产生的热使点光源131的照度变得不稳定,因此无法抑制照度变化率。
因此,如图7所示,设置冷却装置145。冷却装置145对扫描仪100进行冷却,具体而言对散热器143进行冷却。由此,控制基板141能够被连续地冷却,因此能够抑制照度变化率,从而能够实现从点光源131供给的光的照度的稳定化。
接下来,对控制部11具体地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控制部11以及冷却装置145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8所示,控制部11执行规定的控制程序,从而实现包括温度控制部111以及图像修正部113的功能和与控制表115有关的数据构造。
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装置145的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具体而言,在不执行求得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修正量的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中的使冷却装置145转移至预先设定的冷却状态的冷却温度的目标值亦即第一温度。另一方面,在执行求得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修正量的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中的使纸张P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的冷却温度的目标值亦即第二温度。此外,在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打印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张数以上的纸张P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
冷却装置145具备驱动部150和风扇151。驱动部150对风扇151的转速进行控制,从而对风扇151的驱动以及停止进行控制。风扇151对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进行控制。
温度控制部111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一温度时,将空气的风量控制为第一风量。另一方面,温度控制部111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时,将空气的风量控制为比第一风量弱的第二风量。第一风量的风量设定包括阶段性地或者连续性地控制风扇151的转速的情况。第二风量的风量设定包括使风扇151的驱动停止的情况。换句话说,温度控制部111为了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而存在进行使风扇151的驱动停止并使风扇151的转速变为0的控制的情况。
接下来,对驱动风扇151从而冷却风侵入至走纸路径500的状态进行说明。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风扇151的驱动而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状态的图。
如图9所示,在风扇151正驱动的情况下,从风扇151吹出的空气侵入至纸张P,因此在纸张P的端部区域B和纸张P的中央区域C,在纸张P面上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产生温度梯度。当在纸张P产生温度梯度的情况下,产生色泽依赖于温度而变化的热致变色现象,因此无法进行正确的色泽的检测。
例如,对品红色的相对于温度的灰度变化率进行说明。图10是对热致变色现象引起的色泽变化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如图10所示,灰度变化率与温度对应地变化。具体而言,随着温度增高,灰度变化率增大。因此,若产生温度梯度,则无法检测正确的色泽。
另外,图像修正处理在实施连续打印纸张P的连续走纸印刷时,通过测色计103在各种图像打印的任务与任务之间间歇地进行,并将颜色的修正信息反馈至图像处理侧。因此,结合测色计103的测色定时D,对冷却装置145进行控制,检测正确的色泽。
对正确的色泽的检测进行说明。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纸张P的温度分布因风扇151的停止而变得均匀的状态的图。使风扇151的驱动停止的风量设定包含于第二风量的风量设定。冷却温度被控制为第二温度,从而风扇151的风量被控制为第二风量。由此,不从风扇151向纸张P供给空气,因此产生热的扩散现象,产生于纸张P的中央区域C与纸张P的端部区域B之间的温度梯度消失。
接下来,对风扇151的控制定时进行说明。图12是对进行图像修正处理时的各种控制定时进行说明的定时图。如图12所示,温度控制部111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时,以第一定时E为控制开始的契机,以第二定时F为控制结束的契机。温度控制部111在测色计103的测色定时D的前后,在从第一定时E至第二定时F为止的整个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将空气的风量控制为第二风量。
具体而言,在连续5000张的连续走纸印刷中,在每隔1000张进行颜色修正用的读取动作的情况下,风扇151在测色定时D前的50张印刷与测色定时D后的50张印刷的期间,将空气的风量控制为第二风量。例如,温度控制部111使风扇151的驱动停止。此外,第二风量也可以不使风扇151的驱动停止而是在纸张P不产生温度梯度的微风设定。
此处,对图8的温度检测传感器107的检测结果发送至温度控制部111的情况进行说明。温度检测传感器107对纸张P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温度控制部111。在第一定时E温度检测传感器107的检测结果达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维持当前的冷却温度。在经过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温度检测传感器107的检测结果未达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使第二定时F延迟。
此外,虽省略图示,但温度检测传感器107只要为至少能够对纸张P的端部区域B和纸张P的中央区域C这两处进行测定的构成,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温度检测传感器107也可以由被设置于纸张P的端部区域B的上方并对从纸张P的端部区域B放射的红外光进行检测的第一红外线传感器以及被设置于纸张P的中央区域C的上方并对从纸张P的中央区域C放射的红外光进行检测的第二红外线传感器构成。
另外,温度控制部111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一温度时,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第一转速,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时,将风扇151的转速下降至比第一转速少的第二转速。此外,温度控制部111在使风扇151的驱动停止的情况下,第二转速变为0。
另外,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纸张P中的基重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基重大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比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另外,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纸张P中的涂敷有涂层剂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比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另外,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含水率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含水率高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比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此外,上述说明的第一风量的风量设定以及第二风量的风量设定等包含于控制表115。
图8的图像修正部113求得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修正量。具体而言,图像修正部113在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基于测色计103的测色结果和扫描仪100的读取结果求得图像的修正量。具体而言,图像修正部113基于由测色计103测色到的补丁的测色值,对由扫描仪100读取到的补丁的颜色信息进行修正。
更具体而言,图像修正部113将由测色计103测色到的补丁的测色值与由扫描仪100读取到的补丁的颜色信息建立关联。若补丁的测色值与补丁的颜色信息建立了关联,则能够使测色计103的测色结果反映于扫描仪100的读取结果,获得正确的修正量。
图像处理部30基于由图像修正部113运算出的修正量,将图像形成部40形成的图像最佳化。图像处理部30执行的图像的最佳化处理包括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表背位置调整、浓度调整以及色泽调整等。
接下来,对图像读取装置7的控制例进行说明。图13是对温度控制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中,图像修正部113对扫描仪100是否读取纸张P进行判定。在扫描仪100读取纸张P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为是),进入步骤S12。另一方面,在扫描仪100不读取纸张P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为否),返回至步骤S11。
在步骤S12中,温度控制部111对扫描仪100进行冷却。具体而言,温度控制部111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第一转速,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一温度。
在步骤S13中,图像修正部113对是否求得图像的修正量进行判定。在求得图像的修正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为是),进入至步骤S14。另一方面,在不求得图像的修正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为否),返回至步骤S11。
在步骤S14中,图像修正部113对纸张P的打印张数是否被打印了阈值张数以上进行判定。在纸张P的打印张数被打印了阈值张数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为是),进入至步骤S15,执行温度均匀处理。另一方面,在纸张P的打印张数没有被打印阈值张数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为否),结束温度控制处理。
接下来,对步骤S15的处理具体地进行说明。图14是对温度均匀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步骤S31中,温度控制部111使第一标志变为0。在步骤S32中,温度控制部111对第一定时E是否到来进行判定。在第一定时E到来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为是),使第一标志变为1。另一方面,在第一定时E未到来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为否),进入至步骤S35。
在步骤S33中,温度控制部111使第一标志变为1。在步骤S34中,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
在步骤S35中,温度控制部111对纸张P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二温度进行判定。在纸张P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在步骤S35中为是),进入至步骤S39。另一方面,在纸张P的温度未达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在步骤S35中为否),进入至步骤S36。
在步骤S36中,温度控制部111对第一标志是否为0进行判定。在第一标志为0的情况下(在步骤S36中为是),返回至步骤S32。另一方面,在第一标志不是0的情况下(在步骤S36中为否),进入至步骤S37。
在步骤S37中,温度控制部111对是否经过了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进行判定。在经过了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的情况下(在步骤S37中为是),进入至步骤S38。另一方面,在未经过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的情况下(在步骤S37中为否),返回至步骤S34。
在步骤S38中,温度控制部111使第二定时F延期,并返回至步骤S34。
以上,图像读取装置7在执行求得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修正量的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将冷却温度控制为使纸张P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的目标值。因此,纸张P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因此纸张P的温度分布成为均匀的状态。图像读取装置7在使纸张P的温度分布成为均匀的状态后,使扫描仪100读取纸张P,并且使测色计103对纸张P进行测色。因此,对于扫描仪100而言,纸张P的温度分布均匀,因此不产生热致变色现象引起的色泽变化,从而能够读取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颜色。
因此,图像读取装置7通过将对扫描仪100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145的冷却温度控制为使纸张P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的温度,来改善纸张P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因此能够检测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正确的色泽。
另外,扫描仪100在输送纸张P的期间,反复进行遍布纸张P的宽度方向整体的行读取动作,从而能够读取纸张P整体。通过上述的动作,扫描仪100在读取纸张P时,除了纸张P的图像的颜色之外,也读取纸张P的位置以及纸张P的图像的倍率等。另一方面,测色计103与扫描仪100相比,读取纸张P的范围较窄,但对纸张P的图像的颜色正确地进行测定。因此,图像读取装置7基于扫描仪100的读取结果和测色计103的测色结果求得图像的修正量,从而能够将适当的图像的修正量反馈至图像形成装置5。
因此,图像读取装置7通过检测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正确的色泽来提高基于扫描仪100的纸张P的读取结果的正确性,因此能够提高基于扫描仪100和测色计103所生成的图像的修正量的精度。由此,对于图像形成系统1而言,在从图像读取装置7反馈图像形成装置5的修正量时,反馈的修正量是基于测色计103的测色结果和不存在色泽的变化的影响的扫描仪100的读取结果而被运算的,因此能够提高反馈的修正量的可靠性。因此,在业务用连续打印时,能够提高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颜色的再现性,因此能够提高打印物的成品率。
另外,在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打印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张数以上的纸张P的情况下,图像读取装置7将纸张P的温度分布控制为均匀。换句话说,若连续打印的张数较少,则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当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可能性较高时,将纸张P的温度分布控制为均匀即可。由此,能够当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可能性较低时,使扫描仪100的冷却动作优先,能够维持照度变化率的抑制状态。
另外,与对扫描仪100进行冷却时的风量相比,图像读取装置7减弱将纸张P的温度分布控制为均匀时的风量,因此在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减少风量引起的温度分布的偏差的影响,温度梯度引起的热扩散现象容易产生,进而能够改善纸张P的端部区域B与纸张P的中央区域C之间的热的不均衡。
另外,在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仅在使纸张P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的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的期间,图像读取装置7降低对扫描仪100进行冷却的风量。因此,图像读取装置7考虑伴随着扫描仪100的使用的温度上升率来设定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因此能够在照度转移至不稳定的状态前,结束使纸张P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的处理。
另外,在即使经过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纸张P的温度也未变得均匀的情况下,图像读取装置7使结束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的定时延迟。由此,能够使纸张P的温度变得均匀的控制优先,因此能够使求得适当的图像的修正量的动作优先。但是,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的延长在照度的变化的允许范围内结束即可。
另外,图像读取装置7对风扇151的转速进行控制,从而对向散热器143供给的风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高效地实施使扫描仪100冷却的动作和使纸张P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的动作的切换控制。
另外,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纸张P的基重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基重大的情况下,图像读取装置7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比通常的冷却时的转速高。由此,即便在如纸张P的基重较大的情况那样纸张P的热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风扇151的转速,来将扫描仪100冷却至固定温度以下。
另外,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纸张P涂敷有涂层剂的情况下,图像读取装置7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比通常的冷却时的转速高。由此,即便在如在纸张P涂敷有涂层剂的涂布纸的情况那样纸张P的热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风扇151的转速,来将扫描仪100冷却至固定温度以下。
另外,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纸张P的含水率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含水率高的情况下,图像读取装置7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比通常的冷却时的转速高。由此,即便在如纸张P的含水率较高的情况那样纸张P的热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风扇151的转速,来将扫描仪100冷却至固定温度以下。
另外,图像读取装置7在对扫描仪100进行冷却时,只要阶段性地或者连续性地控制风扇151的转速即可,因此只要结合风扇151的特性来进行控制即可。例如,若是风扇151的风量设定能够如强、中以及弱那样进行三个阶段的调整的构成,则能够以在纸张P的打印张数为5000~10000张时为强、在1000~5000张时为中、在1~1000张时为弱的方式决定适当风量设定。
另外,图像读取装置7也可以为了使纸张P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而使风扇151的驱动停止,因此侵入至纸张P的冷却风消失。由此,产生纸张P的温度梯度引起的热扩散现象,能够改善纸张P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另外,若风扇151的驱动停止,则不会有风扇151的振动传递至扫描仪100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扫描仪100的读取精度。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具备:对打印有图像的纸张P进行读取的扫描仪100、被设置于扫描仪100的下游侧并对纸张P进行测色的测色计103、对扫描仪100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145、将冷却装置145的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的温度控制部111、以及进行求得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修正量的图像修正处理的图像修正部113,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中的使冷却装置145转移至预先设定的冷却状态的冷却温度的目标值亦即第一温度,在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中的使纸张P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的冷却温度的目标值亦即第二温度,图像修正部113在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基于测色计103的测色结果和扫描仪100的读取结果,求得图像的修正量。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7通过将对扫描仪100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145的冷却温度控制为使纸张P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的温度,来改善纸张P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因此能够检测打印于纸张P的图像的正确的色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在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打印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张数以上的纸张P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
由此,当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可能性较低时,图像读取装置7能够使扫描仪100的冷却动作优先,能够维持照度变化率的抑制状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冷却装置145具备对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进行控制的风扇151,温度控制部111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一温度时,将空气的风量控制为第一风量,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时,将空气的风量控制为比第一风量弱的第二风量。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7能够在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改善纸张P的端部区域B与纸张P的中央区域C之间的热的不均衡。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温度控制部111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时,以第一定时E为控制开始的契机,以第二定时F为控制结束的契机,在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在测色计103的测色定时D的前后,在从第一定时E至第二定时F为止的整个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将空气的风量控制为第二风量。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7考虑伴随着扫描仪100的使用的温度上升率来设定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因此能够在照度转移至不稳定的状态前,结束使纸张P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的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还具备对纸张P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传感器107,温度控制部111在第一定时E温度检测传感器107的检测结果达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维持当前的冷却温度,在经过温度均匀处理时间G而温度检测传感器107的检测结果未达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使第二定时F延迟。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7能够使纸张P的温度变得均匀的控制优先,因此能够使求得适当的图像的修正量的动作优先。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扫描仪100具备: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对纸张P进行拍摄的拍摄元件122、在拍摄元件122对纸张P进行拍摄时向纸张P供给光的点光源131、对从点光源131供给的光的光量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141、以及被设置于控制基板141并对从控制基板141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143,冷却装置145将空气供给至散热器143,温度控制部111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一温度时,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第一转速,在将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时,将风扇151的转速降低至比第一转速少的第二转速。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7对风扇151的转速进行控制,从而能够高效地实施使扫描仪100冷却的动作和使纸张P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的动作的切换控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纸张P中的基重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基重大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比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由此,对于图像读取装置7而言,即便在如纸张P的基重较大的情况那样纸张P的热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风扇151的转速,来将扫描仪100冷却至固定温度以下。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纸张P中的涂敷有涂层剂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比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由此,对于图像读取装置7而言,即便在如在纸张P涂敷有涂层剂的涂布纸的情况那样纸张P的热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风扇151的转速,来将扫描仪100冷却至固定温度以下。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在不执行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纸张P中的含水率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含水率高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111将风扇151的转速提高至比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由此,对于图像读取装置7而言,即便在如纸张P的含水率较高的情况那样纸张P的热容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风扇151的转速,来将扫描仪100冷却至固定温度以下。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第一风量的风量设定包括阶段性地或者连续性地控制风扇151的转速的情况,第二风量的风量设定包括使风扇151的驱动停止的情况。
由此,在图像读取装置7为了使纸张P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而停止风扇151的驱动的情况下,侵入至纸张P的冷却风消失,因此产生纸张P的温度梯度引起的热扩散现象,能够改善纸张P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另外,若风扇151的驱动停止,则不会有风扇151的振动传递至扫描仪100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扫描仪100的读取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图像读取装置7。
由此,对于图像形成系统1而言,在从图像读取装置7反馈图像形成装置5的修正量时,反馈的修正量是基于测色计103的测色结果和不存在色泽的变化的影响的扫描仪100的读取结果而被运算的,因此能够提高反馈的修正量的可靠性。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如后述,设置管道153从而与此相伴风扇151吹出的空气的朝向改变这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实施方式2的管道153a、153b不使冷却风侵入至纸张P的状态的图。如图15所示,设置有将空气引导至散热器143的管道153a、153b。风扇151变更成吹出的空气的朝向沿着管道153a、153b的每一个。管道153a将从风扇151被吹出的空气向同一管道内的点光源131a、131b送风,并且不向外部泄漏。管道153b将从风扇151被吹出的空气向同一管道内的点光源131c、131d送风,并且不向外部泄露。因此,管道153a、153b也兼作热隔断件。
此外,在总称管道153a、153b的情况下,称为管道153。
根据以上的说明,图像读取装置7设置将风扇151的空气引导至散热器143的管道153,从而不形成从风扇151吹出的空气侵入至纸张P的状态。由此,不存在因风扇151的驱动而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能够随时执行检测正确的色泽的图像修正处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还具备将空气引导至散热器143的管道153。
由此,对于图像读取装置7而言,不存在因风扇151的驱动而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能够随时执行检测正确的色泽的图像修正处理。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如后述,设置有隔断部件155这点与实施方式1、2不同。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实施方式3的隔断部件155不使冷却风侵入至纸张P的状态的图。如图16所示,在风扇151与散热器143之间设置有覆盖散热器143的周围并隔断向纸张P传递的热的隔断部件155。隔断部件155将从风扇151吹出的空气在到达纸张P之前隔断。
根据以上的说明,图像读取装置7在风扇151与散热器143之间设置有隔断部件155,从而不产生从风扇151吹出的空气侵入至纸张P的状态。由此,不存在因风扇151的驱动而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能够随时执行检测正确的色泽的图像修正处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在风扇151与散热器143之间还具备覆盖散热器143的周围并隔断向纸张P传递的热的隔断部件155。
由此,对于图像读取装置7而言,不存在因风扇151的驱动而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能够随时执行检测正确的色泽的图像修正处理。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对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如后述,代替风扇151而设置有泵157和配管158这点与实施方式1~3不同。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控制部11以及冷却装置145的功能构成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17所示,冷却装置145具备驱动部156和泵157。驱动部156对泵157的驱动进行控制。泵157使热介质循环。温度控制部111向驱动部156发送控制指令,通过泵157对热介质的流量进行控制,将热介质的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配管158与散热器143的热交换而不使纸张P冷却的状态的图。如图18所示,在与散热器143对置的位置设置有配管158。配管158使由制冷剂或者水构成的热介质循环。热介质在配管158内循环,从而从散热器143散热的热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因此,不存在纸张P冷却的情况,因此也不存在在纸张P产生温度梯度的情况。
根据以上的说明,图像读取装置7是在与散热器143对置的位置设置有供热介质通过的配管158,从而热介质与从散热器143释放的热进行热交换的构成,不存在产生纸张P的温度分布的偏差的因素。由此,不存在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能够不在纸张P产生温度梯度,能够随时执行检测正确的色泽的图像修正处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7,扫描仪100具备: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对纸张P进行拍摄的拍摄元件122、在拍摄元件122对纸张P进行拍摄时向纸张P供给光的点光源131、对从点光源131供给的光的光量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141、以及被设置于控制基板141并对从控制基板141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143,该图像读取装置7还具备被设置于与散热器143对置的位置并供由制冷剂或者水构成的热介质通过的配管158,冷却装置146具备使热介质循环的泵157,温度控制部111通过泵157对热介质的流量进行控制,并将热介质的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7是热介质与从散热器143释放的热进行热交换的构成,不存在产生纸张P的温度分布的偏差的因素。因此,不在纸张P的温度分布产生偏差,从而不在纸张P产生温度梯度,因此能够随时执行检测正确的色泽的图像修正处理。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7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变更。
例如,对图像读取装置7使用在线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离线方式。
另外,对设置有扫描仪100a、100b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仅设置有扫描仪100a以及扫描仪100b中的任意一台的情况。此外,在仅设置有扫描仪100a以及扫描仪100b中的任意一台的情况下,构成使纸张P反转循环的输送路径50即可。
另外,对拍摄元件122为CCD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拍摄元件122也可以为CMOS。
另外,对照明装置124使用CCD行传感器来作为CIS的行传感器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与上述不同的例如CMOS行传感器。
另外,在扫描仪100的配置构成中,对在上游侧读取纸张P的背面,在下游侧读取纸张P的表面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在上游侧读取纸张P的表面、在下游侧读取纸张P的背面的方式配置扫描仪100和校正部件105。
另外,对通过泵157控制在配管158中循环的热介质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备使热介质循环并反复进行热介质的压缩和膨胀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形成制冷循环,从而从散热器143散热的热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Claims (14)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具备:
扫描仪,其对打印有图像的纸张进行读取;
测色计,其被设置于所述扫描仪的下游侧,并对所述纸张进行测色;
冷却装置,其对所述扫描仪进行冷却;
温度控制部,其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以及
图像修正部,其进行求得打印于所述纸张的图像的修正量的图像修正处理,
在不执行所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将所述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一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目标温度中的使所述冷却装置转移至预先设定的冷却状态的所述冷却温度的目标值,
在执行所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将所述冷却温度控制为第二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所述目标温度中的使所述纸张的温度转移至均匀的状态的所述冷却温度的目标值,
所述图像修正部在所述温度控制部将所述冷却温度控制为所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色计的测色结果和所述扫描仪的读取结果,求得所述图像的修正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在执行所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打印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张数以上的所述纸张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将所述冷却温度控制为所述第二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装置具备对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进行控制的风扇,
所述温度控制部在将所述冷却温度控制为所述第一温度时,将所述空气的风量控制为第一风量,
所述温度控制部在将所述冷却温度控制为所述第二温度时,将所述空气的风量控制为比所述第一风量弱的第二风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温度控制部在将所述冷却温度控制为所述第二温度时,以第一定时为控制开始的契机,以第二定时为控制结束的契机,
在执行所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情况下,在所述测色计的测色定时的前后,在从所述第一定时至所述第二定时为止的整个温度均匀处理时间,所述温度控制部将所述空气的风量控制为所述第二风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对所述纸张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传感器,
在所述第一定时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达到所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使当前的所述冷却温度维持,
在经过所述温度均匀处理时间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未达到所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使所述第二定时延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扫描仪具备:
拍摄元件,其沿着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对所述纸张进行拍摄;
点光源,其在所述拍摄元件对所述纸张进行拍摄时,向所述纸张供给光;
控制基板,其对从所述点光源供给的光的光量进行控制;以及
散热器,其被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对从所述控制基板产生的热进行散热,
所述冷却装置将所述空气供给至所述散热器,
所述温度控制部在将所述冷却温度控制为所述第一温度时,将所述风扇的转速提高至第一转速,
所述温度控制部在将所述冷却温度控制为所述第二温度时,将所述风扇的转速降低至比所述第一转速少的第二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在不执行所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所述纸张中的基重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基重大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将所述风扇的转速提高至比所述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在不执行所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所述纸张中的涂敷有涂层剂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将所述风扇的转速提高至比所述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在不执行所述图像修正处理的期间,在所述纸张中的含水率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含水率高的纸张走纸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将所述风扇的转速提高至比所述第一转速多的第三转速。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空气引导至所述散热器的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在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还具备覆盖所述散热器的周围并隔断向所述纸张传递的热的隔断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3~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风量的风量设定包括阶段性地或者连续性地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的情况,
所述第二风量的风量设定包括使所述风扇的驱动停止的情况。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扫描仪具备:
拍摄元件,其沿着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对所述纸张进行拍摄;
点光源,其在所述拍摄元件对所述纸张进行拍摄时,向所述纸张供给光;
控制基板,其对从所述点光源供给的光的光量进行控制;以及
散热器,其被设置于所述控制基板,并对从所述控制基板产生的热进行散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配管,所述配管被设置于与所述散热器对置的位置并供由制冷剂或者水构成的热介质通过,
所述冷却装置具备使所述热介质循环的泵,
所述温度控制部通过所述泵控制所述热介质的流量,并将所述热介质的温度控制为所述目标温度。
14.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1610453100.9A 2015-06-22 2016-06-21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06257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4599 2015-06-22
JP2015124599A JP6332161B2 (ja) 2015-06-22 2015-06-22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334A true CN106257334A (zh) 2016-12-28
CN106257334B CN106257334B (zh) 2018-09-25

Family

ID=57588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3100.9A Active CN106257334B (zh) 2015-06-22 2016-06-21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67419B2 (zh)
JP (1) JP6332161B2 (zh)
CN (1) CN1062573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6669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96667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读取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8568B2 (ja) 2015-08-10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76714B2 (ja) * 2016-08-09 2020-10-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31771B2 (ja) * 2017-03-28 2019-06-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11102B2 (ja) * 2019-01-23 2023-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401335B2 (ja) * 2020-02-10 2023-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381709B2 (en) * 2020-02-20 2022-07-0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1237B2 (en) * 2004-03-08 2008-09-02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30094041A1 (en) * 2011-10-18 2013-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243451A1 (en) * 2011-09-06 2013-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69204A (zh) * 2012-03-29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6373A (ja) 1999-06-30 2001-01-19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078683A (ja) * 2004-09-08 2006-03-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冷却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546049B2 (en) * 2005-01-21 2009-06-09 Ricoh,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a control means to correct the fixing control temperature
JP5196979B2 (ja) * 2007-12-07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色ずれ補正方法
JP2011097348A (ja) 2009-10-29 2011-05-12 Kyocera Mita Corp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5216129B2 (ja) * 2011-09-06 201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2779B2 (ja) * 2011-11-01 2014-07-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5208905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1237B2 (en) * 2004-03-08 2008-09-02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30243451A1 (en) * 2011-09-06 2013-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094041A1 (en) * 2011-10-18 2013-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69204A (zh) * 2012-03-29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6669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96667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读取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67419B2 (en) 2018-05-08
JP2017011475A (ja) 2017-01-12
CN106257334B (zh) 2018-09-25
US20160373603A1 (en) 2016-12-22
JP6332161B2 (ja) 2018-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7334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0378599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86838B (zh) 成像设备
CN10237536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04462C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104551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colo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4340701B (zh) 片材搬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35600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018265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JP2008141341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41866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509389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9202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973178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605456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加热控制方法
US10496024B2 (en) Decoloriza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colorization method
JP20142194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00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0733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159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235613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for managing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paper profile function
US1032440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fixing member, blowing section, and hardware processor
CN101995801B (zh) 定影设备和成像设备
US20160001572A1 (en) Color era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rasing select colors
CN109388048A (zh) 消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