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5502A - 饱腹感持续剂以及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饱腹感持续剂以及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5502A
CN106255502A CN201480074806.3A CN201480074806A CN106255502A CN 106255502 A CN106255502 A CN 106255502A CN 201480074806 A CN201480074806 A CN 201480074806A CN 106255502 A CN106255502 A CN 106255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iety
psicose
administered
lasting
ing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48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田俊彦
岩崎有作
木村友纪
大隈裕
大隈一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tsutani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Jich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Matsutani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Jich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tani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Jich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Matsutani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55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5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04Monosaccharides hav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25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containing carbohydrate syrups; containing sugars; containing sugar alcohols; containing starch hydrolys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30Dietetic or nutritional methods, e.g. for losing we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53Mouth and digestive tract, i.e. intraoral and peroral adminis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4Anorexiants; Antiobesity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00/00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 A23V2200/30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 A23V2200/332Promoters of weight control and weight lo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60Sugars, e.g. mono-, di-, tri-, tetra-sacchar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Obesit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饱腹感持续来减少个体的摄食量,进而谋求预防和改善由于暴食引起的肥胖等病态的饱腹感持续剂或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解决手段在是,以D‑阿洛酮糖作为有效成分的饱腹感持续剂、以及通过摄取D‑阿洛酮糖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效果在于,能够抑制餐后血糖值的上升并使饱腹感持续。对于担心意血糖值的人或追求健康的人,本发明能够提供有用的使饱腹感持续的手段。

Description

饱腹感持续剂以及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在体内摄取D-阿洛酮糖从而能够使饱腹感持续的饱腹感持续剂或饱腹感保持方法,涉及一种通过使饱腹感持续,减少个体的摄食摄取量,即减少能量摄取量,进而谋求能够预防和改善由于暴食引起的肥胖等病态的饱腹感持续剂或饱腹感持续方法。
背景技术
肥胖的预防和改善对于健康的维持和增进非常重要。肥胖是由于过剩摄取食物引起的糖质或脂质在皮下脂肪组织或臓器周边组织中以中性脂肪的形态过剩地蓄积的结果产生的病态之一,其中由于肥大的内臓脂肪会合成并分泌TNF-α等的脂肪细胞因子(adipocytokines),对于糖质代谢或脂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内臓脂肪蓄积型肥胖更被认为是严重的问题。由于代谢异常导致的内臓脂肪、高血糖或高血脂的状态若长期持续,会使发展成为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这样的疾病的危险增加,是极为危险的状态。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预防肥胖是重要的,很明显,限制过剩的能量摄取是最佳的手段。然而,在限制能量摄取,即限制摄食量的情况下,由于一直持续空腹感会导致生活活力降低,由于无法忍耐空腹感而停止摄食限制使得进食量比之前增加等,作为生活习惯不断地进行摄食限制是十分痛苦的,所以强烈地要求开发一种使饱腹感长时间持续的方法。
我们在摄食时感觉到饱腹感是由于胃壁的扩张和血糖值的上升。有报告称,胃壁的扩张使分布在胃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或者由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产生的D-葡萄糖使血糖值上升刺激位于下丘脑的饱食中枢,使得感觉饱腹感(非专利文献1~4)。
然而,一方面,在以糖尿病为代表的糖代谢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摄取难以使血糖值上升的食品或物质被认为是有效的,这样的患者在想得到饱腹感的情况下,不是摄取使血糖值上升的食品等,而是应考虑选择摄取将胃壁通过物理方法扩张的食品等的方法,作为这样的食品,可以列举例如琼脂这样的几乎为0千卡且保持大量水分而成胶凝的多糖类等。
作为现有的饱腹感持续作用剂使用如上述例示的多糖类的例子非常多,例如,以琼脂为主成分的空腹感抑制用组成物(专利文献1)、含有全谷粒以及水胶体的复合体(专利文献2)、以添加或涂布不溶性结晶纤维素为特征的不溶性结晶纤维素添加米(专利文献3),包含给糖尿病患者服用普鲁兰多糖的步骤的、用于使糖尿病患者产生低血糖应答的方法(专利文献4),这些都是通过利用卡路里几乎为零的多糖类试图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他还公开了利用了蛋白肽的方法,如,将聚谷氨酸作为有效成分的饱腹感持续剂(专利文献5)、作为有效成分而含有发酵乳清的饱腹感诱导组成物(专利文献6)、或含有可食性磷蛋白和特定的金属盐的食品组成物(专利文献7)。而且已知还有利用了淀粉酶阻碍物质的方法(专利文献8)。
然而,在利用保持大量水分的多糖类的情况下,由于其粘性的问题使用不方便,而不溶性结晶纤维素由于不溶于水,所以仅限于利用在固体等特定的对象物。另外,蛋白肽或上述淀粉酶阻碍物质来自蛋白质,所以风味不好,而且对于对这些物质有过敏症状的患者来说,存在无法使用的问题。
另外,作为具有抗肥胖作用的食欲抑制剂,已知有直接作用于脑内神经传递物质的药学组成物(专利文献9)。然而,由于会作为血清素致效剂或多巴胺激动剂作用于全脑,不仅会抑制食欲,还会引起血压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神经精神症状等的副作用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743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2147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8-730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表2005-529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13-12961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11-23977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10-9408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平9-194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特开平11-228447号公报
专利文献10:国际专利WO2008/14286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uhasz A,et al.Orv Hetil.148:1827-1836(2007)
非专利文献2:Sobocki J,et al.J Physiol Pharmacol.56:27-33(2005)
非专利文献3:Li Y.Curr Med Chem.14:2554-2563(2007)
非专利文献4:Mayer J.Ann N Y Acad Sci.63:15-43(1955)
非专利文献5:Matsuo T,et al.J Nutr Sci Vitaminol.48:77-80(2002)
非专利文献6:Hayashi N,et al.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74:510-9(2010)
非专利文献7:Iida T,et al.J Nutr Sci Vitaminol.54:511-4(2008)
非专利文献8:Matsuo T,et al.J Nutr Sci Vitaminol.30:55-65(2001)
非专利文献9:Hishiike T,et al.J Agric Food Chem.61:7381-6(2013)
非专利文献10:Koichi N,et al.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ymposium of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rare sugars.341-5(2004)
非专利文献11:Flint A,et al.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4:38-48(2000)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现已有报告称,D-阿洛酮糖为零卡路里(非专利文献5)而且具有抑制餐后血糖值上升的效果(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6和7)或抗肥胖的效果(非专利文献8)等,特别是关于血糖值,已经确认到,使人与日常的摄食一起摄取5g的D-阿洛酮糖会抑制餐后血糖值的上升(非专利文献6和7)。另外,还确认到,即使单独摄取D-阿洛酮糖也不会使血糖值上升(非专利文献7),D-阿洛酮糖被小肠的吸收慢于D-葡萄糖(葡萄糖)和D-果糖(果糖)(非专利文献9)。而且已知,D-阿洛酮糖不直接作用于脑(非专利文献10)。
然而,至今尚无报告指出,D-阿洛酮糖的摄取会使饱腹感持续、以及在空腹时的D-阿洛酮糖的摄取会降低之后的食欲以及食物摄取量。另一方面,虽然已知饱腹感的诱导或持续中血糖值上升或因高粘性物质导致的胃扩张是重要的,但由于D-阿洛酮糖不使血糖值上升并且几乎不显示粘性,所以没有预测到D-阿洛酮糖会使饱腹感持续。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直接作用于脑,虽然抑制餐后血糖值,但使饱腹感持续,并且,在口感或风味上也能够没有异样感地进行摄取的饱腹感持续剂或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经过潜心的研究发现,特定用量的D-阿洛酮糖具有使摄食后的饱腹感持续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种发明是一种饱腹感持续剂,其特征在于,以D-阿洛酮糖为有效成分。
本发明的第二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种发明中,其是D-阿洛酮糖的口服摄取经由迷走传入神经(vagal afferent nerves)传递至脑从而使饱腹感持续的制剂。
本发明的第三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种发明中,以对于一次摄食使每kg体重摄取0.07g~3g的D-阿洛酮糖的方式,含有D-阿洛酮糖。
本发明的第四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种发明中,在从摄食一小时前至即将摄食之间使用。
本发明的第五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种发明中,对于有必要抑制餐后血糖值上升的个体或肥胖的个体使用。
本发明的第六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种发明中,用于制造减肥饮食品。
本发明的第七种发明是一种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使对象摄取D-阿洛酮糖的工序,或对对象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八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七种发明中,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是,对于一次摄食,每kg体重摄取或给药0.07g~3.0g。
本发明的第九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七种发明中,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安排在从摄食一小时前至即将摄食之间。
本发明的第十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七种发明中,针对每一次摄食都安排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十一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七种发明中,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安排在每天的早饭前一次。
本发明的第十二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七种发明中,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与的工序是,以口服摄取D-阿洛酮糖或口服给药D-阿洛酮糖的方式进行,该口服摄取或口服给药经由迷走传入神经传递至脑,从而使饱腹感持续。
本发明的第13种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七种发明中,以有必要抑制餐后血糖值上升的个体或肥胖的个体为对象。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给予持续饱腹感的饱腹感持续剂或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或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是,在摄取该制剂的情况下,产生饱腹感,且该饱腹感持续一定时间。
在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或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中,通过单独摄取不仅不会使血糖值上升,在摄食前摄取的情况下还会抑制餐后血糖值的上升,而且虽然有抑制餐后血糖值的上升的效果,却还具有能够使饱腹感持续一定时间的效果,所以,能够在不会意识到摄食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卡路里的限制,进而能够期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的预防和改善。另外,由于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不直接作用于脑,而是经由分布在末梢的迷走传入神经向局部的脑部区域传递信息使饱腹感持续,所以没有大的副作用。
因此,使用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或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的话,能够避免暴食,对于肥胖或生活习惯病等的预防或改善是有用的。另外,使用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的话,减肥过程将变得容易。即,能够提供通过摄取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而能够使饱腹感持续的减肥饮食品。
另外,本发明由于已经证实了具有使人的饱腹感持续、降低空腹感、降低食欲的效果,所以能够对增进健康做出贡献,例如能够防止由于人的暴食导致的肥胖,降低生活习惯病、成人病的患病率等。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将D-阿洛酮糖对于小白鼠进行口服胃内给药时的累积摄食量(相对值,%)的变化。
图2示出将D-阿洛酮糖对于小白鼠进行腹腔内给药时的累积摄食量(相对值,%)的变化。
图3示出将D-葡萄糖对于小白鼠进行口服胃内给药时的累积摄食量(kcal)的变化。
图4示出使用小白鼠进行的对于D-阿洛酮糖口服给药的条件性味觉厌恶试验(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 test)的结果。
图5示出将D-阿洛酮糖口服胃内给药后的小白鼠迷走神经下神经节和延髓孤束核的c-Fos表达量(神经元激活的标记物)。
图6示出向假手术小白鼠或者切断了横膈膜下迷走神经的小白鼠将D-阿洛酮糖口服胃内给药后的累积液体食(liquid food)摄取量(g)的变化。
图7示出使人摄取D-阿洛酮糖时的餐后的饱腹感的变化。
图8示出使人摄取D-阿洛酮糖时的餐后的空腹感的变化。
图9示出使人摄取D-阿洛酮糖时的餐后的食欲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以D-阿洛酮糖作为有效成分的饱腹感持续剂以及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通过防止摄取过剩的食物而对维持身体健康作出贡献。
D-阿洛酮糖的饱腹感持续效果不是起因于D-阿洛酮糖摄取后的不快感或厌恶感。另外,D-阿洛酮糖不是直接作用于脑的摄食中枢,而是经由广泛分布在末梢臓器的内臓感觉神经的迷走传入神经作用于脑,使饱腹感被诱发并持续。对于摄取了D-阿洛酮糖的人,由于发挥饱腹感的持续、降低空腹感、降低食欲的效果,其对于防止暴食保护人体健康是有用的。
“饱腹感”是指,通过一定量的摄食得到的饱腹感得以持续的状态、空腹感被抑制的状态或者食欲被抑制的状态。作为判断该状态的方法可以使用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法)(非专利文献11)改良的问卷。特别是,通过摄食愿望的程度的项目进行判断。另外,在本发明中,“饱腹感的持续”表示,上述的饱腹感至少持续2小时以上,优选持续3小时以上,更优选持续4小时以上。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D-阿洛酮糖是自然界中的存在量少的单糖(稀有糖)的一种,且是有食用经验的六碳糖(C6H12O6)。D-阿洛酮糖的甜度为砂糖的大约70%,虽然具有与D-果糖类似的优雅而清爽的甜味,但卡路里几乎为零。关于D-阿洛酮糖的制造,虽然已知有将D-果糖通过表异构酶进行酶处理而得到的制法(专利文献10)等,但也可以使用从髓菜(Iteajaponica Oliver.)等的天然产品提取的萃取物,或将天然物中所含有的物质提取并提纯后使用。
本发明的以D-阿洛酮糖作为有效成分的饱腹感持续剂能够用于一般的甜味剂或饮食品,也能够作为所有医药品、医药部外品或饲料等的制剂的一个原料予以使用。另外,该饮食品中包含,以饱腹感的持续或者抑制空腹感作为总的印象的,根据必要标明该主旨的美容饮食品、患者用饮食品、特定保健用饮食品等功能性饮食品。
作为上述饮食品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任何种类的产品,可以用于以下产品,例如:布丁、果冻、糖果、巧克力、面包、蛋糕、饼干、馒头包子等的点心类;卡仕达酱等蛋制品;功能性饮料、乳酸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等饮料;红茶、速溶咖啡等嗜好品;冰激凌、酸奶、奶酪等乳制品;粉糊(flour paste)、糖浆浸泡果实等糊浆类;火腿、香肠、熏咸肉等畜肉制品;鱼肉火腿、鱼肉香肠等水产加工制品;醤油、酱汁、调料汁(dressing)等的佐料(seasonings)等。
另外,也能够用于流动食品、营养辅助食品、饮料营养食品、肠道营养食品等功能性食品或者营养辅助食品,其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在用于运动饮料的情况下,为了使营养平衡和风味更好,可以进一步添加氨基酸、维生素类、矿物质类等营养添加物或组合物、香料、色素等进行配合。
作为上述医药品、医药部外品的摄取形态,除了将D-阿洛酮糖单独使用以外,还可以与其他的材料组合从而以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液剂等形态使用,不限于口服给药,还可以列举注射剂、贴付剂、喷雾剂等非口服给药。另外,这样的医药制剂可以与一般的赋形剂、稳定剂、防腐剂、粘合剂、崩解剂等适当的添加剂组合而调制。在上述医药品的给药形态之中,优选形态为口服给药,优选对于有必要抑制餐后血糖值上升的个体或肥胖的个体给药。
作为上述饲料,可以列举用于家畜、家禽、宠物类的饲料,例如:用于兔子、大鼠、小白鼠等的小动物用饲料;用于狗、猫、小鸟等的宠物食品;用于牛、猪等的家畜用饲料等。特别是,为了预防在家庭中饲养的狗、猫等由于暴食和运动不足而发胖,将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与饵料一同喂食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以D-阿洛酮糖为有效成分的饱腹感持续剂或饱腹感持续方法中,D-阿洛酮糖的摄取量只要是能够维持其效果的话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对于每一次摄食,优选每kg体重以D-阿洛酮糖计摄取0.07g~3.0g,更优选为0.1~2.0g,进一步优选为0.3~1.5g的范围。关于摄取量,虽然依对象者的健康状态、体重、性别、年龄或者其他的条件而不同,例如,考虑到通便作用,一个成人(60kg)的一次能够摄取的D-阿洛酮糖量优选为30g。另外,摄取的时机优选为餐前,更优选为餐前1小时以内摄取,进一步优选为餐前15~30分钟以内摄取。
摄取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后,在摄取后大约15分钟后就发挥效果,所以其后通过使饱腹感持续来降低食欲使摄食量减少。摄取后的饱腹感的持续时间虽然因条件而有差异,但已经确认到的是,从摄取后持续6小时至12小时,在24小时后就恢复到摄取前的状态。为了切实使饱腹感持续,优选在每次摄食前摄取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然而,由于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在大约12小时内有使饱腹感持续的作用效果,因此,通过在早饭前摄取一次,能够在进食早餐、午餐、晚餐时也能够获得饱腹感,从而限制摄食的量。
作为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的摄取对象者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以预防或者改善高血压或高血脂、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为目的的人,只要是以限制食品类的摄取为目的的人则可以是任意的人。
作为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的有效成分的D-阿洛酮糖,通过已有的研究已知,它能够发挥抗氧化作用、细胞保护作用、抑制餐后血糖值上升的作用、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抑制胰脏β细胞的变性的作用、抑制脂肪蓄积的作用,并已知它对人体没有副作用是安全的物质,所以,利用这些作用同时能够应对高血压或高血脂、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而且对摄取的人没有限制。另外,由于D-阿洛酮糖是能够作为甜味剂利用的物质,在口服摄取时没有困难性,而且,即使添加至食品类中也能够以没有异样感的方式进行进食。
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的适用对象不仅限于人类,只要是哺乳动物就能够发挥效果。
本发明的饱腹感持续剂也能够用于制造减肥饮食品类,对于一次摄食,以每kg体重摄取0.07g~3g的D-阿洛酮糖的方式,添加在减肥食品中。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实施例1
对于空腹状态的小白鼠,通过以下的试验确认了D-阿洛酮糖的摂食量降低作用。
试验方法
作为实验动物,使用了C57BL/6J雄性小白鼠。小白鼠在各自的笼子里预备驯养一周以上使其顺应环境。从实验前一天的18时00分其使其绝食16小时后,将各个试验液进行了口服胃内给药或者腹腔内给药。在各给药中,作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给药了生理食盐水(10mL/kg),作为试验组给药了D-阿洛酮糖(0.3g/kg、1g/kg、3g/kg)。此时的各个试验液的浓度分别为0.3%、10%、30%。从9时45分给药各个溶液,从10时00分开始让小白鼠自由摄食CE-2饲料(营养平衡的一般的小白鼠用饲料,日本CLEA制造),测定了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后的摄食量随时间的变化。
另外,作为D-阿洛酮糖的比较例,将具有与D-阿洛酮糖相同程度的甜度的、具有类似的构造但通过代谢能够产生能量的D-葡萄糖(1g/kg和3g/kg)的口服胃内给药实验,也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
将给药后的经过时间作为横轴,将每个该经过时间的累积摄食量(相对值,%)作为纵轴,绘图得到的结果示于图1(口服胃内给药)和图2(腹腔内给药)。另外,累积摄食量(相对值,%)是,以实施的每个实验的各个时间的生理食盐水组的平均摄食量作为100%,将各个组的累积摄食量以比例表示。得到的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误差表示,统计检验是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在检测到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对于对照组进行Dunnett’s检验。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两侧小于5%,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5%时对其标记“*”,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1%时对其标记“**”。
结果,在向绝食了一夜的空腹状态的小白鼠口服胃内给药D-阿洛酮糖的情况下,0.3g/kg给药组在给药后的任意的时间带中的摄食量都没有变化,但在D-阿洛酮糖1g/kg给药组和3g/kg给药组中,给药0.5~6小时后为止的摄食量都显著地降低了(图1)。另一方面,在进行腹腔内给药的情况下,在D-阿洛酮糖1g/kg给药组中,对于摄食量没有影响,在D-阿洛酮糖3g/kg给药组中,给药0.5~6小时后为止的摄食量显著地降低了(图2)。
将比较例的D-葡萄糖(1g/kg和3g/kg)在口服胃内给药后的累积摄食量(能量、kcal)示于图3。0h表示口服胃内给药的D-葡萄糖的能量,0.5h以后的累积摄食量是以包含给药的D-葡萄糖能量的摄取能量(kcal)示出。结果标记和统计分析与图1、2是同样的。D-葡萄糖(1g/kg和3g/kg)的口服胃内给药在任意的给药量上对于摄食量均没有影响(图3)。
从上述结果发现,D-阿洛酮糖1g/kg和3g/kg的口服胃内给药以及D-阿洛酮糖3g/kg的腹腔内给药对于降低摄食量是有效果的。
实施例2
为了否定上述的摄食量降低效果是伴随摄取D-阿洛酮糖的不快感或厌恶感而引起的,对于D-阿洛酮糖口服给药进行了附带条件的味觉厌恶试验。
试验方法
作为实验动物,使用了与之前的实验相同的C57BL/6J雄性小白鼠。对在各自的笼子中饲养的小白鼠连续5日只在从10时00分至12时00分的2小时内给予两瓶水,使其顺应限制水的时间表。在第6日,提供0.15%糖精溶液30分钟,之后将氯化锂(3mmol/kg)进行腹腔内给药,从而使其形成对糖精溶液的味觉厌恶学习(条件作用)。同样地,制作口服给药生理食盐水(10mL/kg)的对照组和口服给药了阿洛酮糖(1g/kg或3g/kg)的试验组。第7日作为休息日实施了前述的限制水时间表。第8日作为试验日,同时提供两瓶0.15%糖精溶液和水30分钟,测定了糖精溶液的嗜好比(糖精摄取量/两瓶全部的摄取量)。
试验结果
将小白鼠的条件性味觉厌恶学习形成后的糖精溶液嗜好比示于图4。将得到的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误差表示,统计检验是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之后,对于对照组进行Dunnett’s检验,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1%时对其标记“**”。
生理食盐水给药组显示出强的糖精溶液嗜好性,另一方面,诱发内臓不快感的氯化锂给药组对于糖精溶液的嗜好性显著减弱。对于诱发摄食量降低效果的D-阿洛酮糖的口服胃内给药组而言,在1g/kg和3g/kg给药的情况下,都对糖精溶液嗜好性没有影响。
考察
对于小白鼠的D-阿洛酮糖(1g/kg和3g/kg)的口服胃内给药直至给药后6小时为止都显示了强的摄食量降低效果。此时,口服胃内给药的D-阿洛酮糖对于味觉厌恶行动未产生影响,可知D-阿洛酮糖是在没有厌恶感的情况下降低了摄食量。所以,其暗示了通过D-阿洛酮糖的口服摄取诱发了饱腹感,使摄食量得以降低。
该摄食量降低作用在D-阿洛酮糖的类似物D-葡萄糖中未能发现,是D-阿洛酮糖特有的效果。而且,该摄食量降低效果是,在将D-阿洛酮糖通过口服胃内给药时发挥比向腹腔内给药时更强力的效果。所以,为了使D-阿洛酮糖充分发挥摄食量降低作用,认为将D-阿洛酮糖作为食品通过口服摄取是有效的手段。另外,认为:对于小白鼠而言,用于发挥摄食量降低作用的D-阿洛酮糖的有效量是1g/kg,在这样的低用量的情况下就能够发挥充分的作用。
由于D-阿洛酮糖在口服胃内给药时强力地抑制摄食,因此认为有可能是,D-阿洛酮糖首先作用于消化道,最终使摄食量降低。已知为了形成餐后的饱腹感,餐后分泌的消化道激素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多数的消化道激素是直接作用于分布在消化道周围的内臓感觉神经即“迷走传入神经”,通过该神经信息被传递至脑,从而发挥诱发饱腹感以及降低摄食量的作用。所以,认为D-阿洛酮糖的降低摄食量的作用有可能是经由迷走传入神经进行的。
实施例3
进行了如下试验,从而验证了D-阿洛酮糖诱发降低摄食量作用中的迷走传入神经的参与。
试验方法
由D-阿洛酮糖的口服给药引起的“迷走传入神经”和其投射对象“延髓孤束核”的激活是基于c-Fos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的,其中,通过免疫染色法对神经元激活的标记物c-Fos的表达量进行分析。c-Fos是立早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的一种,是伴随神经的激活而表达量上升的核内蛋白质,能够作为神经激活标记物予以利用。另外,迷走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全部集中分布在迷走神经下神经节,是对末梢侧(心脏、肺、消化道、胰脏、肝脏等多个内脏)和中枢侧(延髓孤束核)投射的双极性神经。
作为实验动物,使用了C57BL/6J雄性小白鼠,在各自的笼子内预备饲养一周以上以及进行操作使其顺应环境。向绝食一夜的小白鼠口服胃内给药D-阿洛酮糖(1g/kg)后,在30分钟后和90分钟后使用4%的多聚甲醛溶液进行灌注固定,分别取出迷走神经下神经节和脑。将各个脏器使用4%多聚甲醛溶液进行后固定,制作了冷冻切片标本。使用该冷冻切片标本进行了c-Fos免疫染色。
试验结果
将口服给药D-阿洛酮糖后的小白鼠的迷走神经下神经节和延髓孤束核的c-Fos表达量的结果示于图5。得到的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误差表示,统计检验使用非配对t检验(unpaired Student's t test),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5%时对其标记“*”,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1%时对其标记“**”。
本试验的结果发现,与生理食盐水组相比,D-阿洛酮糖(1g/kg)口服胃内给药显著地增加了迷走神经下神经节的c-Fos表达量。D-阿洛酮糖(1g/kg)口服胃内给药也显著地增加了延髓孤束核的c-Fos表达量。所以,在末梢接收信息的迷走传入神经向脑的延髓孤束核直接传递神经信息。
通过以上结果明确了,D-阿洛酮糖的口服摄取能够使迷走传入神经以及其投射对象的延髓孤束核激活。
在此,为了验证口服摄取D-阿洛酮糖的降低摄食量的效果是通过经由迷走传入神经将该神经信息传递至脑而引起的,对于切断了支配消化道等的横膈膜(diaphragm)下迷走神经的小白鼠,研究了由D-阿洛酮糖引起的降低摄食量的效果。
比较试验
对于切断了横膈膜下的迷走神经的小白鼠进行口服胃内给药时,D-阿洛酮糖是否也有降低摄食量的效果,对此进行了研究。实验动物为C57BL/6J雄性小白鼠。分成两个组,即假手术小白鼠(假手术组)和切断了横膈膜下迷走神经的小白鼠(迷走神经切断组),分别进行了各自的手术。恢复期为1周,在摄食实验前一天进行绝食一夜(16个小时)后,将各试验液口服胃内给药,对之后的液体食(婴幼儿用奶)的摄取量进行了调查。作为给药的各试验液,对于假手术组、迷走神经切断组都口服胃内给药了生理食盐水(10mL/kg)或D-阿洛酮糖(1g/kg)。此时的D-阿洛酮糖溶液的浓度为10%。在9时45分对小白鼠口服胃内给药各试验液,从10时00分起让其自由摄取液体食,对随时间变化的摄食量进行了测定。
比较试验结果
将对切断了横膈膜下迷走神经的小白鼠和其假手术小白鼠口服胃内给药D-阿洛酮糖(1g/kg)后的累积液体食摄取量示于图6。以经过时间作为横轴,以截止到该经过时间为止的累积液体食摄取量(g)作为纵轴,进行绘图。得到的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误差表示,统计检验使用非配对t检验(unpaired Student's t test),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5%时对其标记“*”,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1%时对其标记“**”。
其结果,在假手术组中,D-阿洛酮糖(1g/kg)的口服胃内给药组中在直至给药后3小时为止显著地抑制了摄食量,但该效果在迷走神经切断组中完全消失。
通过以上的结果明确了:D-阿洛酮糖口服摄取是经由迷走传入神经将该神经信息传递至脑,从而使摄食量降低。
实施例4
进行了用于确认对人类的D-阿洛酮糖的饱腹感持续作用的试验。
试验方法
对于无吸烟习惯的健康人七名(平均年龄35.0岁,男性4名,女性3名,平均BMI21.7kg/m2),通过两组的单盲、交叉法实施。
在非专利文献6中有报告称,以临界性糖尿病为中心的成人男女作为对象,将添加D-阿洛酮糖5g或者高甜度甜味剂阿斯巴甜10mg从而使甜度相同的饮料中的任意款,与早餐一同交叉摄取,对餐后血糖值进行比较,其结果发现,D-阿洛酮糖摄取组的血糖值有显著的降低。
在此,在本试验中,在试验当日的12小时前让被试验者绝食后,使其摄取甜度相同的试验液150mL中的任意种,该试验液中添加了D-阿洛酮糖5g或者作为对照食(controlfood)添加了高甜度甜味剂阿斯巴甜10mg。另外,各试验液的浓度是D-阿洛酮糖组为3.3%,阿斯巴甜组为0.005%。另外,被试验者的D-阿洛酮糖的摄取量为每kg体重0.071~0.096g(平均0.085g)。摄取后,用10分钟摄取早餐(三明治、酸奶、果汁)(总卡路里:405kcal,蛋白质10.2%、脂质28.4%、碳水化合物61.4%)。试验中,只能自由摄取规定的水,均无其它的饮食。直至该早餐摄取后4小时为止进行后述的关于食欲的问卷,从此结果比较了餐后的食欲的随时间变化。
关于食欲的问卷
关于食欲的问卷通过VAS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进行了评价,基于非专利文献11制作。问卷项目设定了饱腹感、空腹感、食欲这三个项目。在各个项目中,被试验者在长度为100mm的直线上,在最接近现在的状态处标记记号,将从左端到记号处的位置的长度使用尺子计量后进行了数值化。得到的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误差表示,统计检验使用配对t检验,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5%时对其标记“*”,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1%时对其标记“**”,当数据的假定值(p value)小于0.1%时对其标记“***”。
试验结果
以早餐摄取后的经过时间(分)作为横轴,并以每个该经过时间的与各个项目相关的数值作为纵轴,进行绘图,将得到的结果示于图7~9。与对照食相比较可知,D-阿洛酮糖摄食组中,餐后的饱腹感的持续、空腹感以及食欲的抑制效果持续至摄取后4小时以上。特别是,在空腹感方面,从早餐刚刚摄取后直至4小时后为止都有显著的抑制。
总结
可以确认到:对于人类,通过在餐前摄取D-阿洛酮糖,有使餐后的饱腹感持续的效果。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餐后血糖值的上升并还能够使饱腹感持续的、新型的饱腹感持续剂以及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另外,由于即使单独摄取的情况下也不会使血糖值上升,对于关注血糖值的人或追求健康的人来说是有用的。另外,本发明的含有D-阿洛酮糖的饱腹感持续剂没有副作用,能够在各种饮食品中含有或者作为医药的有效成分使用。

Claims (13)

1.一种饱腹感持续剂,其特征在于,
以D-阿洛酮糖作为有效成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腹感持续剂,其特征在于,
其是D-阿洛酮糖的口服摄取经由迷走传入神经传递至脑从而使饱腹感持续的制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腹感持续剂,其特征在于,
以对于一次摄食使每kg体重摄取0.07g~3g的D-阿洛酮糖的方式,含有D-阿洛酮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腹感持续剂,其特征在于,
在从摄食一小时前至即将摄食之间使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腹感持续剂,其特征在于,
对于有必要抑制餐后血糖值上升的个体或肥胖个体使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腹感持续剂,其特征在于,
用于制造减肥饮食品。
7.一种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使对象摄取D-阿洛酮糖的工序,或对对象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是,对于一次摄食,每kg体重摄取或给药0.07g~3.0g。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安排在从摄食一小时前至即将摄食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每一次摄食都安排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安排在每天的早饭前一次。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摄取或给药D-阿洛酮糖的工序是,以口服摄取D-阿洛酮糖或口服给药D-阿洛酮糖的方式进行,该口服摄取或口服给药经由迷走传入神经传递至脑,从而使饱腹感持续。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有必要抑制餐后血糖值上升的个体或肥胖个体作为对象。
CN201480074806.3A 2014-02-05 2014-04-17 饱腹感持续剂以及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 Pending CN1062555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9965 2014-02-05
JP2014-019965 2014-02-05
JP2014037956A JP6253451B2 (ja) 2014-02-05 2014-02-28 満腹感持続剤および満足感を維持する方法
JP2014-037956 2014-02-28
PCT/JP2014/060908 WO2015118699A1 (ja) 2014-02-05 2014-04-17 満腹感持続剤および満足感を維持す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5502A true CN106255502A (zh) 2016-12-21

Family

ID=5377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4806.3A Pending CN106255502A (zh) 2014-02-05 2014-04-17 饱腹感持续剂以及使饱腹感持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46304A1 (zh)
EP (1) EP3103457A4 (zh)
JP (1) JP6253451B2 (zh)
KR (1) KR20160134664A (zh)
CN (1) CN106255502A (zh)
WO (1) WO20151186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1175A (zh) * 2019-03-26 2021-11-09 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以阿洛糖醇为有效成分的抗肥胖活性剂和肥胖抑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4332B1 (en) 2018-01-26 2024-03-13 Matsutan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D-allulose for improv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mental disease
EP3698648A1 (en) * 2019-02-22 2020-08-26 Pfeifer & Langen GmbH & Co. KG Allulose pet foo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4669A1 (en) * 2005-03-23 2007-12-12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agawa University Application of d-psicose to suppression of abnormal circadian increase in blood glucose level
CN102365290A (zh) * 2009-03-30 2012-02-29 松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与含有规定量目标己糖的原料糖不同的糖组成的糖组合物制造方法以及所制造的糖组合物的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4392A (ja) 1996-01-18 1997-07-29 Nisshin Flour Milling Co Ltd アミラーゼ阻害物質
EP0920864A1 (en) 1997-12-03 1999-06-09 Pfizer Products Inc. Combination therapy including a specific beta-3 agonist and an anorectic agent
US6916796B2 (en) 2002-06-12 2005-07-12 Abbott Laboratories Use of pullulan as a slowly digested carbohydrate
JP5421512B2 (ja) * 2004-01-30 2014-02-19 帝國製薬株式会社 D−プシコースの血糖上昇抑制効果の利用
JP5116072B2 (ja) * 2005-07-20 2013-01-09 帝國製薬株式会社 D−アロースの血糖上昇抑制効果の利用
JP5645183B2 (ja) * 2005-07-20 2014-12-24 帝國製薬株式会社 D−プシコースを有効成分として含む肥満状態改善剤
JP5116071B2 (ja) * 2005-07-20 2013-01-09 帝國製薬株式会社 D−アロースおよびd−プシコースの抗神経因性疼痛効果の利用
JP2008073026A (ja) 2006-09-19 2008-04-03 Etcc:Kk 不溶性結晶セルロース添加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74325B1 (ja) 2006-10-30 2008-04-09 伊那食品工業株式会社 空腹感抑制用組成物
EP2156751B8 (en) 2007-05-18 2018-11-14 Matsutan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Novel sweetener having sugar-like tas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and use of the same
JP2010094085A (ja) 2008-10-17 2010-04-30 Pola Chem Ind Inc ダイエット用の食品組成物
JP6037595B2 (ja) 2010-04-22 2016-12-07 株式会社明治 満腹感誘導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251660A1 (en) 2011-03-31 2012-10-04 Brunob Ii B.V. Use of Whole Grain-Hydrocolloid Complexes Produced by Heat-Moisture Treatment for Satiety, Reduction of Food Intake, and Weight Management
JP6013712B2 (ja) * 2011-09-06 2016-10-25 合同会社希少糖食品 D−プシコースを有効成分とする生体代謝パラメーター改善剤
JP2013129612A (ja) 2011-12-20 2013-07-04 Kao Corp 満腹感持続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4669A1 (en) * 2005-03-23 2007-12-12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agawa University Application of d-psicose to suppression of abnormal circadian increase in blood glucose level
CN102365290A (zh) * 2009-03-30 2012-02-29 松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与含有规定量目标己糖的原料糖不同的糖组成的糖组合物制造方法以及所制造的糖组合物的用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1175A (zh) * 2019-03-26 2021-11-09 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以阿洛糖醇为有效成分的抗肥胖活性剂和肥胖抑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3457A1 (en) 2016-12-14
EP3103457A4 (en) 2017-11-22
JP2015164900A (ja) 2015-09-17
JP6253451B2 (ja) 2017-12-27
WO2015118699A1 (ja) 2015-08-13
KR20160134664A (ko) 2016-11-23
US20160346304A1 (en)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3570B1 (ko) 에너지 소비의 촉진 및/또는 에너지 소비 기능 저하의 치료 및/또는 예방제, 또는 방법
JP5876205B2 (ja) D−ソルボースからなる甘味料におけるd−ソルボースの甘味の不足や、甘味の持続を改良する方法
KR100996985B1 (ko) 글루카곤양 펩티드-1 분비 촉진제, 글루카곤양 펩티드-1분비 촉진용 음식품, 식후 혈당값 상승 억제제 및 식후혈당값 상승 억제용 음식품
US20220133782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using cinnamaldehyde and zinc for weight management
US12161666B2 (e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innamaldehyde and zinc to improve swallowing
JP5749880B2 (ja) D−タガトースを有効成分とする体脂肪蓄積改善剤およびメタボリックシンドローム改善剤
JP5240810B2 (ja) D−プシコースの血中d−フラクトース濃度上昇抑制への使用
ES2743955T3 (es) Composiciones que comprenden cinamaldehído y zinc y métodos para utilizar tales composiciones
JP6253451B2 (ja) 満腹感持続剤および満足感を維持する方法
EP3756475B1 (en)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cinnamaldehyde and zinc
JP4808218B2 (ja) 抗糖尿病作用を有する蛋白加水分解物
KR101660834B1 (ko) 지페노사이드 75의 항당뇨 효과
JP5943516B2 (ja) D−ソルボースを有効成分とする生体機能改善用甘味料
KR101835997B1 (ko) 알릴 설파이드류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위장관 운동 억제용 조성물
WO2023218869A1 (ja) 副交感神経活性化剤及び副交感神経活性化用組成物
JP2021161070A (ja) Glp−1分泌促進剤
KR20170000144A (ko) 오스모틴 펩타이드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당뇨의 예방, 개선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JP2013184910A (ja) 血糖代謝改善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