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9569A -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9569A
CN106249569A CN201610379457.7A CN201610379457A CN106249569A CN 106249569 A CN106249569 A CN 106249569A CN 201610379457 A CN201610379457 A CN 201610379457A CN 106249569 A CN106249569 A CN 106249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per
image
cleaning device
photoconductor drum
resettlemen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94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9569B (zh
Inventor
中根良树
萩本宪俊
吉田江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249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9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9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9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03G21/0029Details relating to the blade suppor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降低刮刀部件及图像承载体的磨损且能够抑制清洁不合格的发生。图像形成装置(1)的清洁装置(30)具备: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接触来除去其表面的附着物;刮刀保持体(33),具有可挠性,并且通过设置在一端部侧的刮刀保持部(33a)来保持刮刀部件(32);支撑部(34),支撑在刮刀保持体(33)的刮刀保持部(33a)的相反的端部侧设置的被支撑部(33b);收容部(36),设置于支撑部(34),从面对感光体鼓(21)的开口(36a)收容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以使被支撑部(33b)能够与刮刀部件(32)沿着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移动相伴地位移的方式支撑刮刀保持体(33)。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残留在图像承载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等附着物的清洁装置以及具备该清洁装置的以复印机为代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后微量的调色剂没有被转印到纸张上而直接附着在图像承载体的表面并残留。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纸粉等附着物阻碍接下来的新的图像形成,因此需要它的清洁处理。作为以这样的目的使用的图像承载体的清洁方法,广泛知晓使刮刀(blade)部件接触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来刮掉残留调色剂等附着物的方法。
近年来,为了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故障时间,要求图像承载体、刮刀部件等的长寿命化。对图像承载体、刮刀部件的长寿命化带来影响的是其磨损量,实现了磨损抑制的清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发得以推进。
为了抑制图像承载体、刮刀部件的磨损,降低使刮刀部件抵接到图像承载体的抵接力成为有效的手段。然而,当单纯地降低抵接力时,由刮刀部件带来的调色剂的清洁性能下降,所以发生清洁不合格。因此,提出了降低抵接力的偏差的方法。通过降低抵接力的偏差,将能够减小抵接力的设计中心值,因此实现图像承载体、刮刀部件的长寿命化。
当前,清洁装置的主流是由长方形形状(长方体形状)的橡胶构成的刮刀部件贴附到由刚体构成的刮刀保持体的前端。将刮刀部件推碰到图像承载体而使之发生弹性变形,使反弹力作为抵接力来进行作用。因此,担心当橡胶的物性、外部尺寸、刮刀保持体的尺寸偏离时抵接力大幅变动。在专利文献1以及2中公开了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提出的清洁装置所涉及的以往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清洁装置(清除装置)中,刮刀保持体(板簧部件)具有可挠性。通过刮刀保持体(板簧部件)具有可挠性,由其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作为抵接力来进行作用。由此,抵接力不再受作为刮刀部件的橡胶的物性、外部尺寸的偏差的影响,抵接力的变动变小。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清洁装置(清除装置)中,具有可挠性的刮刀保持体(支撑部件)在刮刀部件的保持部与自身向壳体的被固定部之间具备弯曲部。由此,在摩擦力变动了的情况下,不会使刮刀保持体(支撑部件)在刮刀部件侧比弯曲部变形更多,而在被固定部侧比弯曲部变形更多来抑制抵接力的变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23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505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图14中示出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清洁装置的概要结构。该以往的清洁装置的刮刀保持体133以规定的抵接力作用于与感光体鼓121的表面接触的刮刀部件132与感光体鼓121之间的方式被支撑部134支撑,产生弯曲应力。由此,如图14所示,在刮刀部件132的与感光体鼓121的接触部位产生垂直抗力N11。然后,当感光体鼓121旋转而其表面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时,在刮刀部件132与感光体鼓121之间产生摩擦力F11。进而,在刮刀部件132处产生摩擦力F11和垂直抗力N11的合力R11。
在图15中示出了从图14所示的最初的状态作用了较大的摩擦力F12后的状态。当摩擦力F12变大时,刮刀保持体133将大幅弯曲,垂直抗力N12以及合力R12也相比最初上升。这样,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清洁装置中,在刮刀部件132与感光体鼓12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变动了的情况下,担心刮刀保持体133的变形形状发生变化而使刮刀部件132和感光体鼓121的抵接力发生变动。由此,存在刮刀部件132和感光体鼓121的磨损量增大这样的课题。
而且,由于刮刀保持体133大幅弯曲,有效抵接角θ12比最初的有效抵接角θ11小。有效抵接角是对感光体鼓121的表面的清洁性能带来影响的因子,为了确保稳定的清洁性能希望抑制其变动。
在图16中示出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以往的清洁装置的概要结构。该以往的清洁装置的刮刀保持体233以规定的抵接力作用于与感光体鼓221的表面接触的刮刀部件232与感光体鼓221之间的方式被支撑部234支撑,产生弯曲应力。由此,如图16所示,在刮刀部件232的与感光体鼓221的接触部位产生垂直抗力N21。然后,当感光体鼓221旋转而其表面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时,在刮刀部件232与感光体鼓221之间产生摩擦力F21。进而,在刮刀部件232处产生摩擦力F21和垂直抗力N21的合力R21。
在图17中示出了从图16所示的最初的状态作用了较大的摩擦力F22后的状态。当摩擦力F22变大时,刮刀保持体233在刮刀部件232侧不比弯曲部变形更多,在支撑部234侧比弯曲部大幅弯曲。由此,垂直抗力N22以及合力R22比最初降低。由此,能够降低刮刀部件和图像承载体的磨损量。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以往的清洁装置中,根据其刮刀保持体233的变形方式,有效抵接角θ22比最初的有效抵接角θ21大。这样,该以往的清洁装置由于有效抵接角发生变动,担心清洁性能下降而发生清洁不合格。即,虽然能够抑制抵接力的变动,但是存在不能抑制有效抵接角的变动这样的课题。
另外,在摩擦力的变动中,图像形成中的覆盖率(调色剂相对纸面的占有率)发生变动也成为重要的原因。以往,为了通过减小刮刀部件与图像承载体之间的摩擦系数来降低摩擦力而抑制刮刀部件以及图像承载体的磨损、或者降低调色剂和图像承载体的附着力来提高刮刀部件的清洁性能,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润滑剂覆膜。作为将润滑剂提供给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简便方法,广泛使用在调色剂中外加润滑剂的方法。然而,当连续进行覆盖率较低的图像形成时,与调色剂一起被提供给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润滑剂减少,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变高。这样,由于覆盖率变动而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变化,摩擦力也发生变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刮刀部件以及图像承载体的磨损、且能够抑制清洁不合格的发生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清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刮刀部件,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接触来除去其表面的附着物;刮刀保持体,具有可挠性,并且通过设置在一端部侧的保持部来保持所述刮刀部件;支撑部,对在所述刮刀保持体的所述保持部的相反的端部侧设置的被支撑部进行支撑;以及收容部,从设置于所述支撑部而面对图像承载体的开口收容所述刮刀保持体的所述被支撑部,并且以使所述被支撑部能够与所述刮刀部件沿着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移动相伴地位移的方式支撑所述刮刀保持体。
根据该结构,刮刀保持体能够与刮刀部件沿着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移动相伴地位移地被支撑部的收容部支撑。并且,当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摩擦系数的变动相伴地刮刀部件与图像承载体之间的摩擦力变动时,刮刀保持体相对于收容部的开口向里侧位移。由此,从刮刀保持体的开口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即与伸臂的自由长度相当的长度变短,刮刀部件与图像承载体之间的抵接力以及有效抵接角的偏差被抑制。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备向与相对于所述开口向里侧相伴地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远离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包括面。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保持体在所述被支撑部的前端具备圆筒面。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部中,所述开口与和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平行地延伸。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部中,关于与所述刮刀保持体的位移方向相对应的长度,相比于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央部更长。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卡合部,该卡合部使所述刮刀保持体以及所述收容部在所述收容部的内部相互卡合来阻止所述刮刀保持体向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位移。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相互卡合的凸部以及凹部。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所述刮刀保持体向所述收容部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变短。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刮刀保持体或者所述收容部的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所述刮刀保持体向所述收容部的插入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变短。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前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开口的纵深方向的长度比在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的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距离长。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调色剂相对纸面的占有率,对调色剂占有率低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了图像形成之后,在对调色剂占有率高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图像形成之前,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调色剂相对纸面的占有率,在同一图像形成作业内从调色剂占有率低于规定值的原稿切换为高于规定值的原稿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图像形成而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是能够依次重叠形成多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调色剂相对纸面的占有率,在上游侧的图像的颜色的调色剂占有率高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与刮刀部件与图像承载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变动相伴地使刮刀保持体位移,能够抑制刮刀部件与图像承载体之间的抵接力以及有效抵接角的变动。因而,能够降低刮刀部件以及图像承载体的磨损、且能够抑制清洁不合格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型部分垂直截面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概要垂直截面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垂直截面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垂直截面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部分截面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概要图,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前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概要图,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过程中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概要图,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完成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负荷状态(F1<N1)的垂直截面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负荷状态(F2>N2)的垂直截面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概要图,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过程中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概要图,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完成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概要图,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前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以往的清洁装置(比较例1)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4的以往的清洁装置(比较例1)中摩擦力发生了变动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清洁装置(比较例2)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6的以往的清洁装置(比较例2)中摩擦力发生了变动的状态的概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1:中间转印带;20:图像形成部;21:感光体鼓(图像承载体);30:清洁装置;32:刮刀部件;33:刮刀保持体;33a:刮刀保持部(保持部);33b:被支撑部;34:支撑部;35:排出螺杆;36:收容部;36a、36e:开口;36b:第1面;36c:第2面;36d:倾斜部;37:卡合部;37a:凸部;37b:凹部;60:控制部;61: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内容。
首先,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边使用图1说明其结构的概要,一边说明图像输出动作。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型部分垂直截面主视图的一个例子。此外,图中带箭头的双点划线表示纸张的搬送路径以及搬送方向。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所谓的串联型(tandem)的彩色复印机,具备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器部3、将读取到的图像印刷到纸张等转印材料上的打印部2以及用于进行印刷条件的输入、工作状况的显示的操作显示部4。
图像读取器部3是移动扫描器来读取载置在压印玻璃(未图示)之上的原稿的图像的公知部件。原稿的图像被颜色分解为红(R)、绿(G)、蓝(B)三色,通过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未图示)变换为电信号。由此,图像读取器部3获得红(R)、绿(G)、蓝(B)的按颜色的图像数据。
图像读取器部3所获得的按颜色的图像数据在控制部60中被进行各种处理,变换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再现色的图像数据而保存在控制部60内的存储器(未图示)中。保存在存储器中的按再现色的图像数据在受到用于位置偏移校正的处理之后,为了进行对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鼓21的光扫描而与纸张的搬送同步地针对每个扫描线被读出。
打印部2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将该图像转印到作为转印材料的纸张等上。打印部2具备将中间转印体形成为环状的带的中间转印带11。中间转印带11被赋予张力地卷挂在驱动辊12以及从动辊14。中间转印带11通过驱动辊12绕图1中的逆时针旋转移动。
驱动辊12夹着中间转印带11而压着接触到相对置的二次转印辊15。在从动辊14处,以夹着中间转印带11而与从动辊14相对置的方式设置的中间转印清除部16接触到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中间转印清除部16刮除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来清除。
在中间转印带11的下方设置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再现色相对应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此外,在该说明中,除了需要特别限定的情况以外,省略“Y”、“M”、“C”、“K”的识别记号,例如有时统称为“图像形成部20”。4台图像形成部20沿着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方向从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配置成一列。4台图像形成部20的结构全都相同,以绕图1中的顺时针旋转的感光体鼓21为中心在其周围具备带电装置22、曝光装置(未图示)、显像装置23、清洁装置30以及一次转印辊24(参照图2)。
在中间转印带11的上方设置与4台的各再现色的图像形成部20相对应的调色剂瓶41以及调色剂料斗42。当通过剩余量检测部(未图示)检测出显像装置23的内部的调色剂量的降低时,补给装置(未图示)进行驱动以使得从调色剂料斗42向显像装置23补给调色剂。而且,当通过剩余量检测部(未图示)检测出调色剂料斗42的内部的调色剂量的降低时,补给装置(未图示)进行驱动以使得从调色剂瓶41向调色剂料斗42补给调色剂。调色剂瓶41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装卸,能够适当更换为新的调色剂瓶。
在4台图像形成部20的下方设置供纸盒51,在其内部收容纸张等转印材料。收容在供纸盒51中的纸张通过供纸辊52从其最上层按顺序被送出到纸张搬送路P。从供纸盒51送出到纸张搬送路P的纸张到达阻挡辊(resist roller)对53a、53b处。然后,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取得同步,阻挡辊对53a、53b向中间转印带11和二次转印辊15的接触部(二次转印辊隙部)送出纸张。
在图像形成部20中,通过带电装置22以及曝光装置在感光体鼓2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像装置23可视化为调色剂像。形成在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调色剂像在感光体鼓21夹着中间转印带11而与一次转印辊24相对置的地方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然后,伴随着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在规定的定时使各图像形成部20的调色剂像顺序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这4色的调色剂像重叠的彩色调色剂像。
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的彩色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11和二次转印辊15接触而形成的二次转印辊隙部被转印到通过阻挡辊对53a、53b取得同步而送来的纸张上。
在二次转印辊隙部的上方具备定影部55。由二次转印辊隙部转印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纸张被送到定影部55而被热辊以及加压辊夹持,调色剂像被加热、加压来定影到纸张上。通过了定影部55的纸张排出到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1的上方的纸张排出部56。
接着,除了图1以外还使用图2~图8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部20的结构及其动作。图2是图像形成部20的概要垂直截面主视图。图3是清洁装置30的垂直截面主视图。图4以及图5是表示清洁装置30的卡合部的垂直截面主视图以及部分截面立体图。图6、图7以及图8是表示清洁装置30的卡合部的概要图,图6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前的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过程中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完成的状态的图。此外,图3和图4表示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上的相互不同地方的截面图。另外,图6、图7以及图8表示从感光体鼓21侧看的清洁装置30的一部分。
并且,如前所述,4色的各图像形成部20的结构共通,因此省略“Y”、“M”、“C”、“K”的识别记号。另外,在该说明中,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即与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图2以及图3所记载的X方向(图2以及图3的纸面纵深方向),将后述的刮刀保持体33与刮刀部件32的移动相伴地位移的方向设为图2以及图3所述的Y方向。以下,在其它的说明中有时也利用这些X方向、Y方向。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20在其中心具备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鼓21。在感光体鼓21的附近沿着其旋转方向依次配置带电装置22、显像装置23以及清洁装置30。一次转印部24沿着感光体鼓2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显像装置23与清洁装置30之间。此外,在清洁装置30的、感光体鼓2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配置有未图示的除电装置。
感光体鼓21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纸张搬送方向成直角的纸张宽度方向、即图1以及图2的纸面纵深方向上延伸,将其轴线方向设为水平来配置。感光体鼓21是在由例如铝等构成的导电性辊状基体的外侧设置了无机光导电性材料的感光层的无机感光体的鼓。感光体鼓2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进行旋转,以使其圆周速度与纸张搬送速度几乎相同。
带电装置22具备与感光体鼓21接触的带电辊22a。带电辊22a以规定的压力与感光体鼓21接触,随着感光体鼓21的旋转而旋转。通过该带电辊22a,感光体鼓21的表面以负极性的规定电位均匀地带电。
曝光装置22向感光体鼓21的表面照射根据所形成的图像数据调制了的激光L等。由此,通过带电装置22带电了的电位部分地进行光衰减来形成原稿图像的静电潜像。
显像装置23在其显像槽23a的内部具备显像套管23b以及搅拌循环螺杆23c。显像套管23b配置成其周面与感光体鼓21的周面相对置。搅拌循环螺杆23c搅拌显像槽23a的内部的载体和调色剂,并且使之循环,向显像套管23b的周面供给调色剂。通过显像装置23使作为显象剂的调色剂带电来供给给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像出静电潜像。
显像装置23作为显像剂使用例如将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混合而成的二成分系调色剂。另外,在调色剂中混入作为外添加剂的润滑剂。作为润滑剂,例如采用硬脂酸锌微粒、硬脂酸铝微粒等的无机硬脂酸化合物微粒,能够将这些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组合来使用。润滑剂移动到感光体鼓21的表面来形成润滑剂覆膜。当形成润滑剂覆膜时,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降低。由此,在感光体鼓21与后述的清洁装置30的刮刀部件32之间作用的摩擦力下降,能够降低感光体鼓21、刮刀部件32的磨损。另外,在调色剂与感光体鼓21之间作用的附着力也变小,清洁装置30的调色剂的清洁性能也提高。根据这些作用,能够实现感光体鼓21和清洁装置30的长寿命化。
在一次转印部24中设置夹着中间转印带11而与感光体鼓21接触的一次转印辊24a。一次转印辊24a以规定的压力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随着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而旋转。另外,在一次转印辊24a中,根据需要施加与感光体鼓21、调色剂的带电极性不同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
除电装置沿着感光体鼓21的旋转方向配置在清洁装置30的下游侧。除电装置具备在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3的X方向)排列的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电二极管)。除电装置通过将LED的除电光照射到感光体鼓21来除去其表面的带电电荷而消去静电潜像,进行用于下次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带电工序的准备。
如图3所示,清洁装置30在其外壳31具备刮刀部件32、刮刀保持体33、支撑部34以及排出螺杆35。
刮刀部件32配置成被刮刀保持体33保持,并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接触。刮刀部件32包括例如成形为长方体形状的聚氨酯橡胶,沿着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3的X方向)延伸,具有与感光体鼓21大致相同的长度。刮刀部件32使用例如热熔粘接剂而被安装于刮刀保持体33,其长方体形状的角部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接触。刮刀部件32以刮掉的方式除去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等附着物。
刮刀保持体33被设置在外壳31的支撑部34支撑。刮刀保持体33形成为具有可挠性的例如金属制的板状部件,沿着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延伸。进而,刮刀保持体33向感光体鼓21延伸而配置,以使得该板的平面部相对于感光体鼓21的表面以规定的角度倾斜、且从相对于刮刀部件32的与感光体鼓21的接触部位位于感光体鼓2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支撑部34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大致相对置。作为构成刮刀保持体33的金属,使用弹簧钢、不锈钢、黄铜、磷青铜、铍铜等带板。
刮刀保持体33具有在临近感光体鼓21的一端部侧安装了刮刀部件32的刮刀保持部33a。另一方面,在刮刀保持体33的刮刀保持部33a的相反的端部侧,设置作为刮刀保持体33被支撑部34支撑的地方的被支撑部33b。刮刀保持体33以规定的抵接力作用于接触到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方式被支撑部34支撑。在被支撑部33b的前端形成具有沿着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3的X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轴线的圆筒面33c。
支撑部34设置有形成在外壳31并且支撑刮刀保持体33的收容部36。收容部36形成为收容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的空间,具备开口36a、第1面36b、第2面36c以及倾斜部36d。
开口36a配置在收容部36面对感光体鼓21的地方。开口36a呈矩形,沿着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3的X方向)平行地延伸。关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3的X方向)以及刮刀保持体33的厚度方向,开口36a具有在刮刀保持体33的周围确保了微小余量的大小。
在收容部36中从开口36a插入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而被收容。收容部36以能够与刮刀部件32沿着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移动相伴地被支撑部33b沿着图3中的Y方向位移的方式支撑刮刀保持体33。
收容部36具备相对于开口36a向里侧延伸的第1面36b以及第2面36c。第1面36b形成相对于收容部36的内部空间接近感光体鼓21的一侧的一内面,第2面36c形成相对于收容部36的内部空间从感光体鼓21远离的一侧的一内面。关于相对于收容部36的开口36a向里侧延伸的长度,第2面36c的长度比第1面36b的长度长。收容部36形成为随着相对于开口36a朝向里侧而第1面36b和第2面36c远离,空间变宽。
倾斜部36d形成在相对收容部36的开口36a的里面、且第1面36b与第2面36c之间。倾斜部36b以如下方式由弯曲而延伸的面构成:在随着相对于开口36a向里侧而从感光体鼓21的表面远离的方向上,随着从第1面36b侧向第2面36c侧而向外侧凸出。
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收容部36的内部设置卡合部37。卡合部37具备相互卡合的凸部37a以及凹部37b。凸部37a形成于收容部36,凹部37b形成于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凸部37a以及凹部37b如图6所示配置于在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6的X方向)上设置了规定的间隔的2处。
凸部37a形成横跨收容部36的第1面36b和第2面36c之间的截面为圆形的销(pin)形状。凹部37b配置在与凸部37a相对应的地方,形成从被支撑部33b的前端侧向刮刀部件32侧凹陷的切口形状。
在两个地方的凹部37b中的一个凹部37b处设置斜面部37c以及嵌合部37d。斜面部37c具有随着从被支撑部33b的前端侧向刮刀部件32侧而其间隔变窄的倾斜。嵌合部37d从斜面部37c的间隔变得最窄的地方进一步向刮刀部件32侧延伸。嵌合部37d的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6的X方向)的长度由与凸部37a的外径大致相同的长度构成。即,设置于刮刀保持体33的凹部37b的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刮刀保持体33向收容部36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变短。另一个凹部37b由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6的X方向)的长度相比于凸部37a的外径具有余量的长度构成。
如前所述,图6表示刮刀保持体33向支撑部34安装前的状态。当将刮刀保持体33插入到支撑部34的收容部36时,如图7所示一个凹部37b的斜面部37c接触到在与该凹部37b相对应的地方配置的凸部37a的周面。而且,当进行刮刀保持体33向收容部36的插入时,刮刀保持体33沿着斜面部37c的倾斜而移动,如图8所示在插入的最终阶段使凸部37a嵌合到嵌合部37d。这样,决定刮刀保持体33在收容部36中的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6~图8的X方向)有关的位置,阻止刮刀保持体33向该方向的位移。
排出螺杆35配置在相对于感光体鼓21隔着配置有刮刀部件32的部位的外壳31的内部(参照图3)。排出螺杆35将刮刀部件32从感光体鼓21的表面除去了的残留调色剂等附着物向外壳31的外部搬送、排出。从清洁装置30排出了的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附着物搬送到未图示的废弃调色剂盒来回收。
接着,使用图9以及图10说明清洁装置30的作用。图9是表示清洁装置30的负荷状态(F1<N1)的垂直截面主视图,图10是表示清洁装置30的负荷状态(F2>N2)的垂直截面主视图。
清洁装置30的刮刀保持体33以规定的抵接力作用于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接触的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方式被支撑部34所支撑,产生弯曲应力。由此,如图9所示,在刮刀部件32的与感光体鼓21的接触处产生垂直抗力N1。并且,当感光体鼓21旋转而其表面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时,在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产生摩擦力F1。而且,在刮刀部件32产生摩擦力F1与垂直抗力N1的合力R1。
在摩擦力F1<垂直抗力N1的情况下,刮刀保持体33形成如图9那样以收容部36的开口36a部位为支点的杠杆那样的形态。即,在收容部36的内部,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与收容部36的第1面36b接触。由此,决定刮刀保持体33与刮刀部件32的移动相伴地位移的方向(图9的Y方向、相对于收容部36的开口36a的纵深方向)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变高、摩擦力F2>垂直抗力N2的情况下,刮刀保持体33形成如图10所示那样以收容部36的开口36a部位为支点的杠杆那样的形态。即,在收容部36的内部,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与收容部36的第2面36c接触。由此,决定刮刀保持体33与刮刀部件32的移动相伴地位移的方向(图10的Y方向、相对于收容部36的开口36a的纵深方向)的位置。
如上述那样,由于摩擦力和垂直抗力的大小而刮刀保持体33的支点不同,因此收容部36的开口36a的位置精度变得重要。当刮刀保持体33如图10所示向收容部36的里侧位移时,从开口36a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即与伸臂的自由长度相当的长度变短。关于伸臂,用下述式(1)来表示和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的接触有关的有效抵接角。
式(1)
(式中,表示有效抵接角,表示抵接角,Δu表示咬入量,L表示伸臂的自由长度。)
根据式(1),可知如果伸臂的自由长度L变短则有效抵接角变小。
这样,清洁装置30即使在和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的接触有关的摩擦力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其抵接力以及有效抵接角的变动。另外,当刮刀保持体33向收容部36的里侧移动时,咬入量也变小,因此垂直抗力变小,摩擦力与垂直抗力的合力也变小。
另外,收容部36的倾斜部36d包括弯曲面,在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的前端形成有圆筒面33c。由此,针对与摩擦力的变动相伴的刮刀保持体33的位移,以良好的灵敏度从图9所示的状态向图10所示的状态切换支点位置。此外,倾斜部36d的弯曲面的形状在满足下述式(2)的情况下效果变得最大。
式(2)L=(E×Δu×t3×(μ+1)/4/F2)(1/3)
(式中,L表示自由长度,E表示杨氏模量,Δu表示咬入量,t表示刮刀保持体33的板厚,μ表示摩擦系数,F表示抵接力。)
另外,收容部36的开口36a沿着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因此关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作用于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抵接力关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变得均匀。
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有时在图像形成前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图2以及图3中的逆时针)旋转。通过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在感光体鼓21的表面经由刮刀部件32接触的刮刀保持体33向从收容部36引出的方向位移。其结果,刮刀保持体33的、与刮刀部件32的移动相伴地位移的方向(相对于收容部36的开口36a的纵深方向)的位置被恰当地复位。
此外,相对于收容部36的开口36a的纵深方向的长度比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的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距离长。由此,在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阻止刮刀保持体33从收容部36脱落。
这里,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检测图像形成中的覆盖率(调色剂相对纸面的占有率)的检测部61。检测部61能够从输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检测出图像形成中的覆盖率。
如前所述可知,当图像形成中的覆盖率较低时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变高(图10的状态),当覆盖率较高时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变低(图9的状态)。因而,图像形成装置1在对覆盖率低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了图像形成之后、对覆盖率高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图像形成之前,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来恰当地复位刮刀保持体33的位置。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在同一图像形成作业内、即连续地进行多张的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从覆盖率低于规定值(例如2%)的原稿切换为高于规定值(例如12.5%)的原稿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图像形成来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刮刀保持体33的位置被恰当地复位。
用柯尼卡美能达公司产的图像形成装置bizhub(注册商标)C554e确认了从覆盖率改变起至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变化为止的印刷张数,用A4大小的纸张是100张左右。由此,优选在A4大小的纸张100张以内,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另外,在是如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那样能够依次重叠形成多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确认了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颜色、即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黄色(Y)的反转印调色剂到达清洁装置30,由清洁装置30研磨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润滑剂覆膜。由此,在上游侧的图像的颜色的覆盖率变得高于规定值(例如20%)的情况下,优选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说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性能、刮刀部件的磨损、感光体鼓的磨损的评价。
[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利用柯尼卡美能达公司产的图像形成装置bizhub(注册商标)C554e来形成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30。比较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清洁装置(清除装置)。比较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清洁装置(清除装置)。
在评价之前,作为添加到调色剂的润滑剂使用硬脂酸锌,在气温23℃、湿度65%RH的环境下将各色覆盖率25%、5%以及1%的原稿用A4大小纸张印刷了100000张。之后,对清洁性、刮刀部件的磨损、感光体鼓的磨损进行了评价。
关于清洁性,在气温10℃、湿度15%RH的环境下将A3大小纸张的前侧一半以黑版、后侧一半以白版的图像进行印刷时,在图像上确认了有无发生清洁不合格。在判定中,当没有发生清洁不合格时设为○,发生了轻微的清洁不合格时设为△,发生了重度的清洁不合格时设为×。
关于刮刀部件的磨损,用KEYENCE公司产的VK9500制作截面轮廓,测量了磨损幅度。判定是,观察感光体鼓的轴线方向全域,当最大磨损幅度小于5μm时设为○,当5μm以上且小于10μm时设为△,当10μm以上时设为×。
关于感光体鼓的磨损,在FISCHER公司产的FISCHERSCOPE(注册商标)中安装涡电流式的探头来测量膜厚,计算出印刷色100000张前后的膜厚差。在判定中,当磨损量小于10μm时设为○,当10μm以上且小于15μm时设为△,当15μm以上时设为×。
[表1]
根据表1,关于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确认了不管覆盖率的比例是多少,都不发生清洁不合格,满足刮刀部件以及感光体鼓的磨损不会成为问题的水平。
另一方面,关于比较例1的清洁装置,确认了在覆盖率25%下品质没有发生问题。然而,确认了在覆盖率5%下发生重度的清洁不合格,刮刀部件以及感光体鼓的磨损略微增加。而且,确认了在覆盖率1%下刮刀部件以及感光体鼓的磨损也大幅增加。
另外,关于比较例2的清洁装置,确认了在覆盖率25%下品质不发生问题。然而,确认了在覆盖率5%下满足刮刀部件以及感光体鼓的磨损没有问题的水平,但是发生轻微的清洁不合格。而且,确认了在覆盖率1%下清洁不合格为重度。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1以及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概要图,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过程中的状态以及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完成了的状态。图11以及图12表示从感光体鼓侧看到的清洁装置的一部分。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先前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要素附加与先前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清洁装置30的卡合部37具备斜面部37e。斜面部37e形成在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的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11以及图12的X方向)的两端部。斜面部37e形成为其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随着从刮刀部件32侧向被支撑部33b的前端侧而变短。即,斜面部37e形成为刮刀保持体33的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长度随着从刮刀保持体33向收容部36的插入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而变短。
当将刮刀保持体33插入到支撑部34的收容部36时,如图11所示,一个斜面部37e接触到与该斜面部37e相对应的一侧的收容部36的壁部。而且,当进行刮刀保持体33向收容部36的插入时,刮刀保持体33沿着斜面部37e的倾斜而移动,如图12所示在插入的最终阶段,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嵌合到收容部36。这样,决定刮刀保持体33的、与收容部36的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11以及图12的X方向)有关的位置,阻止刮刀保持体33向该方向的位移。
此外,也可以如下:在收容部36形成斜面部37e,收容部36的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刮刀保持体33向收容部36的插入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而变短。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装置的卡合部的概要图,是表示刮刀保持体向支撑部安装前的状态的图。图13表示从感光体鼓侧看到的清洁装置的一部分。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先前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要素附加与先前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清洁装置30的收容部36具备开口36e。开口36e以关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图13的X方向)其中央部向收容部36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即,在收容部36中,关于与刮刀保持体33的位移方向相对应的长度(收容部36的纵深),相比于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图13的D2),中央部(图13的D1)更长。
在无法充分获得支撑部34的强度的情况下等,收容部36中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相比中央部大幅变形更大,有时不能作用足够的垂直抗力。因此,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收容部36的开口36e如上所述地弯曲,因此刮刀保持体33相对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在中央部中自由长度变短,能够抑制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抵接力的变动。
如上述第1、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那样,图像形成装置1的清洁装置30具备: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接触来除去其表面的附着物;刮刀保持体33,具有可挠性,并且通过设置在一端部侧的刮刀保持部33a来保持刮刀部件32;支撑部34,支撑刮刀保持体33的设置在刮刀保持部33a的相反的端部侧的被支撑部33b;以及收容部36,设置于支撑部34,从面对感光体鼓21的开口36a收容刮刀保持体33的被支撑部33b,并且支撑刮刀保持体33以使得能够与刮刀部件32沿着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移动相伴地被支撑部33b能够位移。
根据该结构,刮刀保持体33能够与刮刀部件32沿着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移动相伴地位移地被支撑部34的收容部36支撑。并且,当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的变动相伴地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摩擦力变动时,能够使刮刀保持体33相对于收容部36的开口36a向里侧位移。由此,从刮刀保持体33的开口36a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即与伸臂的自由长度相当的长度变短,能够抑制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抵接力以及有效抵接角的变动。因而,即使在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摩擦力变动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刮刀部件32以及感光体鼓21的磨损、且能够抑制清洁不合格的发生。
另外,收容部36具备倾斜部36d,该倾斜部36d随着相对于开口36a向里侧而向从感光体鼓21的表面远离的方向延伸。倾斜部36d包括弯曲面。而且,刮刀保持体33在被支撑部33b的前端具备圆筒面33c。
根据这些结构,针对与摩擦力的变动相伴的刮刀保持体33的位移,能够以良好的灵敏度从图9所示的状态向图10所示的状态切换收容部36的开口36a部位的支点位置。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抵接力以及有效抵接角的变动。
另外,在收容部36中,开口36a沿着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而平行地延伸。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在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作用于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抵接力在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上均匀。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收容部36中,关于与刮刀保持体33的位移方向相对应的长度(收容部36的纵深),相比于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图13的D2),中央部(图13的D1)更长。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收容部36中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相比在中央部变形更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刮刀保持体33的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在中央部中缩短自由长度。由此,能够抑制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抵接力的变动。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卡合部37,该卡合部37使刮刀保持体33以及收容部36在收容部36的内部相互卡合来阻止刮刀保持体33向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向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的位移。
根据该结构,能够决定刮刀保持体33在收容部36中的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有关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刮刀部件32接触到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恰当的位置。
另外,卡合部37包括相互卡合的凸部37a以及凹部37b。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便的构造实现刮刀保持体33在收容部36中的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有关的位置的决定和刮刀保持体33向该方向的位移的阻止。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凹部37b的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轴线方向的长度随着从刮刀保持体33向收容部36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而变短。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刮刀保持体33的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随着刮刀保持体33向收容部36的插入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而变短。
根据这些结构,当将刮刀保持体33插入到支撑部34的收容部36、进一步向内进行插入时,自动地决定刮刀保持体33在收容部36中的与感光体鼓21的轴线方向有关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刮刀保持体33的定位。
而且,将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30搭载到图像形成装置1中。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刮刀部件32以及感光体鼓21的磨损、且能够抑制清洁不合格的发生的图像形成装置1。
另外,搭载有清洁装置30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图像形成前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经由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的表面接触的刮刀保持体33向从收容部36引出方向位移。由此,能够恰当地复位刮刀保持体33的、与刮刀部件32的移动相伴地位移的方向(相对于收容部36的开口36a的纵深方向)的位置。
另外,在搭载有清洁装置3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相对于收容部36的开口36a的纵深方向的长度比使感光体鼓21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的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移动距离长。
根据该结构,在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刮刀保持体33从收容部36脱落。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检测图像形成中的覆盖率(调色剂相对纸面的占有率)的检测部61,对覆盖率低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了图像形成之后,对覆盖率高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图像形成之前,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当覆盖率较低时,感光体鼓2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变高,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摩擦力变高,因此刮刀保持体33相对于收容部36的开口36a向里侧位移。因而,根据上述结构,在对覆盖率低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了图像形成之后,对覆盖率高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图像形成之前,能够恰当地复位刮刀保持体33的位置。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在同一图像形成作业内、即连续地进行多张的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从覆盖率低于规定值(例如2%)的原稿切换为高于规定值(例如12.5%)的原稿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图像形成来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根据该结构,在同一图像形成作业内连续地进行多张的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也能够恰当地复位刮刀保持体33的位置。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是能够依次重叠形成多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上游侧的图像的颜色(黄色(Y))的覆盖率高于规定值(例如20%)的情况下,使感光体鼓21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与在能够依次重叠形成多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能发生的刮刀部件32与感光体鼓21之间的摩擦力的变动对应地,恰当地复位刮刀保持体33的位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能够在不超出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清洁装置30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使用中间转印带11依次重叠形成多色的图像的所谓串联型的彩色印刷用图像形成装置,但是并非限于这种机型,也可以是非串联型的彩色印刷用图像形成装置、单色印刷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在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

Claims (16)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刮刀部件,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接触来除去其表面的附着物;
刮刀保持体,具有可挠性,并且通过设置在一端部侧的保持部来保持所述刮刀部件;
支撑部,对在所述刮刀保持体的所述保持部的相反的端部侧设置的被支撑部进行支撑;以及
收容部,从设置于所述支撑部而面对图像承载体的开口收容所述刮刀保持体的所述被支撑部,并且以使所述被支撑部能够与所述刮刀部件沿着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移动相伴地位移的方式支撑所述刮刀保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具备倾斜部,该倾斜部向随着相对于所述开口朝向里侧而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远离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部包括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刀保持体在所述被支撑部的前端具备圆筒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部中,所述开口与和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平行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部中,关于与所述刮刀保持体的位移方向相对应的长度,相比于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中央部更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卡合部,该卡合部使所述刮刀保持体以及所述收容部在所述收容部的内部相互卡合来阻止所述刮刀保持体向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包括相互卡合的凸部以及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所述刮刀保持体向所述收容部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变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刀保持体或者所述收容部的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所述刮刀保持体向所述收容部的插入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变短。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搭载有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图像形成前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开口的纵深方向的长度比在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的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移动距离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调色剂相对纸面的占有率,
对调色剂占有率低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了图像形成之后,在对调色剂占有率高于规定值的原稿进行图像形成之前,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调色剂相对纸面的占有率,
在同一图像形成作业内从调色剂占有率低于规定值的原稿切换为高于规定值的原稿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图像形成而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依次重叠形成多色的图像,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调色剂相对纸面的占有率,
在上游侧的图像的颜色的调色剂占有率高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使图像承载体向与图像形成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CN201610379457.7A 2015-06-04 2016-06-01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249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3797A JP6287962B2 (ja) 2015-06-04 2015-06-04 清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13797 2015-06-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9569A true CN106249569A (zh) 2016-12-21
CN106249569B CN106249569B (zh) 2019-04-30

Family

ID=57612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9457.7A Active CN106249569B (zh) 2015-06-04 2016-06-01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87962B2 (zh)
CN (1) CN10624956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8974U (zh) * 1988-12-03 1990-06-18
JPH04172486A (ja) * 1990-11-07 1992-06-19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装置
CN101089749A (zh) * 2006-06-12 2007-12-1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9386A (ja) * 1986-11-11 1988-06-01 ニツポン・ケンテツク・カイシヤ・リミテツド クリ−ニング装置
JP2008065044A (ja) * 2006-09-07 2008-03-21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部材
JP4788738B2 (ja) * 2008-05-30 2011-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380116B2 (en) * 2010-07-21 2013-02-19 Xerox Corporation Cleaning edge modification for improved cleaning blade life and reliability
JP2012155178A (ja) * 2011-01-27 2012-08-1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67970B2 (ja) * 2012-02-20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4068B2 (ja) * 2012-07-13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7535A (ja) * 2013-02-28 2014-09-11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部材、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8974U (zh) * 1988-12-03 1990-06-18
JPH04172486A (ja) * 1990-11-07 1992-06-19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装置
CN101089749A (zh) * 2006-06-12 2007-12-1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7962B2 (ja) 2018-03-07
JP2017003604A (ja) 2017-01-05
CN106249569B (zh) 201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6485B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265604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56448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8182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outputting a signal corresponding to an amount of a developer
JP20140856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8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8140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22770B (zh) 图像处理装置的异常检测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063499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900498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40540B2 (en) Dual registra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toned patches
CN106249569A (zh)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1045295A2 (en) Double-side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143602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8211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911841B (zh) 图像形成装置、感光鼓单元及显影单元
US7697857B2 (en) Multi-sensor calibration technique
US11815838B2 (en) Structure for adjusting paper path gap using the roller moving according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paper
US1172003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109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557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22475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28522A (ja) トナー検知装置、現像装置、回収トナー収納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02785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3325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