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9556A -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 Google Patents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9556A
CN106249556A CN201510888161.3A CN201510888161A CN106249556A CN 106249556 A CN106249556 A CN 106249556A CN 201510888161 A CN201510888161 A CN 201510888161A CN 106249556 A CN106249556 A CN 106249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methyl
particle
image
gran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81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9556B (zh
Inventor
川本结加
吉原宏太郎
石塚大辅
藤田麻史
佐藤成真
斋藤绘里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49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9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9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9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28Polymers of 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该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包含聚酯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外部添加剂,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大约0.05质量份以上且大约1.0质量份以下。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满足0.03≤D50P/D50T≤0.15。沉积在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所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时为大约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大约30原子百分数以下。

Description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中设备的改进以及通信网络的发展,电子照相法已广泛用于复印机、办公室用网络打印机、个人计算机用打印机、按需打印用打印机等。因此,单色打印机和彩色打印机越来越需要达到高图像质量、高打印速度、高可靠性、尺寸和重量减少、以及节能。
在电子照相法中,通常,通过以下多个步骤形成定影图像: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电形成包含光导物质的感光元件(即,图像承载体);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静电图像;将产生的显影图像直接或者经由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以及将产生的转印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例如,公开了一种至少包括氧化铁的磁性调色剂。在磁性调色剂中,当调色剂通过湿法并根据调色剂的干比重(A)分成其多种组分时,比重为(A)×1.000以上且(A)×1.025以下的组分的比例为15%质量百分数以下,比重为(A)×0.975以上且(A)×1.000以下的组分的比例为0.1%至20%质量百分数,比重为(A)×0.950以上且(A)×0.975以下的组分的比例为30%质量百分数以上,比重为(A)×0.925以上且(A)×0.950以下的组分的比例为0.1%至20%质量百分数,并且比重为(A)×0.900以上且(A)×0.925以下的组分的比例为15%质量百分数以下(例如,参见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14544号公报)。
还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中至少使用感光元件、调色剂以及曝光装置。感光元件包括包含酞菁氧钛的感光层,该感光层在利用CuKα辐射的X射线衍射分析中在27.3°的布拉格角(2θ±0.2)具有明显衍射峰。在图像形成方法中,在600点/英寸以上的记录点密度下使用曝光装置进行感光元件的数字图像曝光,并且接着使用体积平均直径为3至9μm的调色剂对由于图像曝光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直径等于或小于体积平均直径的40%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与调色剂颗粒的总数的比为9.0%以下(例如,参见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031903号公报)。
还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存元件,其保存潜像;充电装置,其包括对图像保存元件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的充电元件;曝光装置,其在被充电图像保存元件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器,其使用调色剂将图像保存元件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视化。充电装置使用包括导电微粒的充电元件对图像保存元件的表面进行充电。调色剂颗粒具有2至8μm的重均直径以及100至130的形状系数SF-1,并且至少包括数均直径为60至300nm的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作为外部添加剂的导电微粒和无机微粒(例如,参见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932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该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包含聚酯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外部添加剂,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该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大约0.05质量份以下或者大约1.0质量份以上的情况、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满足D50P/D50T<0.03或D50P/D50T>0.15的情况以及沉积在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所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时为大约5原子百分数以下或者大约30原子百分数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该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包含聚酯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外部添加剂,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大约0.05质量份以上且大约1.0质量份以下。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满足0.03≤D50P/D50T≤0.15。沉积在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所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时为大约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大约30原子百分数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大约5质量份以上且大约30质量份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包含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链。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为大约200nm以上且大约800nm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调色剂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与所述调色剂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的比,即,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为大约1.03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聚酯树脂的玻璃转换温度为大约50℃以上且大约65℃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还包括:防粘剂,其熔化温度为大约60℃以上且大约100℃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为大约120以上且大约140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其包括:上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其包括:上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所述调色剂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所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中,该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包含聚酯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外部添加剂,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大约0.05质量份以下或者大约1.0质量份以上的情况、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满足D50P/D50T<0.03或D50P/D50T>0.15的情况以及沉积在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所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时为大约5原子百分数以下或者大约30原子百分数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所述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所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大约5质量份以下或者大约30质量份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所述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包含具有5个以上碳原子的烷基链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所述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为大约200nm以下或者大约800nm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所述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所述调色剂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与所述调色剂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的比,即,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为大约1.03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所述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所述聚酯树脂的玻璃转换温度为大约50℃以下或者大约65℃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所述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所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还包括熔化温度为大约60℃以下或者大约100℃以上的防粘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所述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为大约120以上且大约140以下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所述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调色剂盒,与所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中,该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包含聚酯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外部添加剂,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大约0.05质量份以下或者大约1.0质量份以上的情况、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满足D50P/D50T<0.03或D50P/D50T>0.15的情况以及沉积在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所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时为大约5原子百分数以下或者大约30原子百分数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所述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下文简称为“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中每一个颗粒包含聚酯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外部添加剂,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调色剂满足以下条件(1)至(3):
(1)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为0.05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或者大约0.05质量份以上且大约1.0质量份以下;
(2)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满足0.03≤D50P/D50T≤0.15;以及
(3)沉积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下文称为“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时为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30原子百分数以下或者大约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大约30原子百分数以下。
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调色剂由于其自重而逐渐形成最密堆积结构(即堆积),因此增加了调色剂的堆积密度(即填充堆积密度)。这可能是因为,在所述情况下,由于调色剂的重量使得外部添加剂埋入调色剂颗粒中的可能性增加,从而缩短了调色剂颗粒之间的距离。如果使用高堆积密度的调色剂,则可能降低调色剂的可混合性,可能降低对调色剂进行均匀充电的容易度,从而可能降低图像的灰度再现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中每一个颗粒包含聚酯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外部添加剂,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调色剂满足上述条件(1)至(3)。这样,减少了即使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调色剂盒中发生的调色剂的填充堆积密度变化,因此可以减少图像的灰度再现性变化。
认为图像的灰度再现性变化通过以下机制减少。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限定为上述条件(1)中描述的范围以内以便增加调色剂颗粒之间存在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可能性。这样,可以轻易地保持调色剂颗粒之间的距离。
另外,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限定为上述条件(2)中描述的范围以内以便控制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直径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直径大小适当。因此,当调色剂颗粒之间存在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时,可以轻易地保持调色剂颗粒之间的距离。另外,抑制了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脱离,由此增加了调色剂颗粒之间存在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可能性。
因此,由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满足上述条件(1)和(2),使得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作为调色剂颗粒之间的间隔物。这样,可以保持调色剂颗粒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减少调色剂颗粒的物理接触。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限定为上述条件(3)中描述的范围以内以便以特定比例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和聚酯树脂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和聚酯树脂之间由于溶解度参数(SP)不同而具有较低的兼容性。因此,当这些树脂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时,可能在各个调色剂颗粒表面形成由海区(即包括聚酯树脂的区域)和岛区(即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区域)构成的海-岛结构。
在包括可能产生静电排斥力的酯基的海区(即包括聚酯树脂的区域)中,聚酯树脂和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可能互相产生静电排斥。特别地,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其中可能局部发生酯基的静电排斥力,聚酯树脂和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更有可能在海区中发生。这种静电排斥力降低了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埋入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岛区(即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区域),在其上以上述条件(3)中描述的比例沉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与在每个调色剂颗粒表面上仅形成海区的情况相比,增加了调色剂颗粒表面的总体硬度。调色剂颗粒表面的硬度增加还有助于降低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埋入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可能性。
因此,由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满足上述条件(3),使得即使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也可以降低在贮存期间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埋入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可能性。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其满足上述条件(1)至(3),使得即使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也可以降低在贮存期间调色剂颗粒之间的物理接触以及作为外部添加剂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埋入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可能性。这样,降低了调色剂由于重量而堆积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减少在贮存期间发生的调色剂的填充堆积密度变化。因此,减少了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下面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以及外部添加剂。
[调色剂颗粒]
调色剂颗粒包含粘合剂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调色剂颗粒还可以选择性地包含着色剂、防粘剂以及其他添加剂。
(粘合剂树脂)
可以使用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
聚酯树脂的示例包括相关技术中已知的各种聚酯树脂。
聚酯树脂的示例包括多元羧酸和多元醇的缩聚物。聚酯树脂可以是市售的聚酯树脂或合成的聚酯树脂。
多元羧酸的示例包括脂肪族二羧酸(例如,草酸、丙二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己二酸和癸二酸)、脂环族二羧酸(例如,环己烷二甲酸)、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和萘二甲酸)、这些二羧酸的酸酐以及这些二羧酸的低级(例如,1至5个碳原子)烷基酯。例如,在这些二羧酸中,可以使用芳香族二羧酸作为多元羧酸。
具有交联结构或支化结构的三价或更高价羧酸可以与二羧酸一起作为多元羧酸使用。三价或更高价羧酸的示例包括偏苯三酸、苯均四酸、这些羧酸的酸酐以及这些羧酸的低级(例如,1至5个碳原子)烷基酯。
上述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多元醇的示例包括脂肪族二醇(例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和新戊二醇)、脂环族二醇(例如,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以及芳香族二醇(例如,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例如,在这些二醇中,可以使用芳香族二醇和脂环族二醇作为多元醇。特别地,可以使用芳香族二醇作为多元醇。
具有交联结构或支化结构的三价或更高价醇可以与二醇一起作为多元醇。三价或更高价醇的示例包括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以及季戊四醇。
上述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聚酯树脂的玻璃转换温度(Tg)优选为50℃以上且8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且65℃以下或大约50℃以上且大约65℃以下。
玻璃转换温度由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获得的DSC曲线测定。更具体地,玻璃转换温度根据JIS K 7121-1987“塑料转换温度的测试方法”中描述的测定玻璃转换温度的方法由“外推玻璃转换起始温度”测定。
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以上且1,000,000以下,更优选为7,000以上且500,000以下。
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以上且100,000以下。
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1.5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且60以下。
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由凝膠滲透色譜(GPC)测定。具体地,聚酯树脂的分子量通过使用由东曹公司(Tosoh Corporation)生产的GPC(HLC-8120GPC)作为测量设备,使用由东曹公司(Tosoh Corporation)生产的柱“TSKgel SuperHM-M(15cm)”,并且将和四氢呋喃(THF)作为溶剂由GPC测定。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根据使用基于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样品的分子量校准曲线测量的结果进行测定。
聚酯树脂可以由相关技术中已知的任何适当的制造方法制造。具体地,例如,聚酯树脂可以由在180℃以上且230℃以下进行聚合并且在去除由冷凝生成的水和乙醇的同时视需要降低反应系统中的压力的方法制造。
在作为原材料的单体在反应温度下不溶解或彼此不兼容的情况下,可以将高沸点溶剂作为溶解辅助剂以溶解原材料。在所述情况下,在溶解辅助剂被蒸馏掉的同时进行缩聚反应。在用于共聚的单体具有较低的彼此兼容性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单体与将要与该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的酸或醇的缩合反应,并且接着可以进行所得聚合物与主要组分的缩聚。
例如,整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粘合剂树脂的含量优选为40%质量百分数以上且95%质量百分数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百分数以上且90%质量百分数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60%质量百分数以上且85%质量百分数以下。
除聚酯树脂以外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与聚酯树脂一起使用。
其他粘合剂树脂的示例包括乙烯树脂(除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外),乙烯树脂是以下单体的均聚物或者是选自以下单体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的共聚物:苯乙烯(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α-甲基乙苯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烯属不饱和腈(例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乙烯基醚(例如,乙烯基甲基醚和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酮(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以及烯烃(例如,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其他粘合剂树脂的示例还包括诸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和改性松香的非乙烯树脂;非乙烯树脂和乙烯树脂的混合物;以及通过在非乙烯树脂的存在下由乙烯单体的聚合生成的接枝聚合物。
其他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是至少由具有苯乙烯骨架的单体以及具有(甲基)丙烯酸骨架的单体的共聚生成的共聚物。这里使用的术语“(甲基)丙烯酸”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
具有苯乙烯骨架的单体(下文称为“苯乙烯系单体”)的示例包括苯乙烯、烷基取代苯乙烯(例如,α-甲基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2-乙基苯乙烯、3-乙基苯乙烯和4-乙基苯乙烯)、卤素取代苯乙烯(例如,2-氯苯乙烯、3-氯苯乙烯和4-氯苯乙烯)以及乙烯基萘。这些苯乙烯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这些苯乙烯系单体中,从反应性、反应控制容易度和可获得性的角度可以使用苯乙烯。
具有(甲基)丙烯酸骨架的单体(下文称为“(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示例包括(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示例包括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庚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和(甲基)丙烯酸叔丁基环己酯);芳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联苯酯、(甲基)丙烯酸二苯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苯酯和(甲基)丙烯酸三联苯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β-羧基乙酯;以及(甲基)丙烯酰胺。这些(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例如,苯乙烯系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在共聚中的比(即,苯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基于质量)可以是85/15至70/30。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可以具有交联结构以增加调色剂颗粒表面的硬度。具有交联结构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示例为至少由苯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以及交联单体的共聚生成的交联产品。
交联单体的示例包括双官能交联剂或多官能交联剂。
双官能交联剂的示例包括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萘、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亚甲基二(甲基)丙烯酰胺、癸二醇二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酯型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甲基丙烯酸-2-([1'-甲基亚丙基氨基]羧基氨基)乙酯。
多官能交联剂的示例包括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和低聚酯(甲基)丙烯酸酯)、2,2-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氰尿酸三烯丙酯、异氰尿酸三烯丙酯、偏苯三酸三烯丙酯以及氯菌酸二烯丙酯。
例如,交联单体与所有单体在共聚中的比(即,交联单体/所有单体,基于质量)可以是2/1,000至30/1,000。
例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优选为40,000以上且100,000以下,更优选为50,00080,000以下以便增加调色剂表面的硬度。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由用于测定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的方法测定。
苯乙烯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组合优选选自下述1)中描述的组合,更优选选自下述2)中描述的组合,进一步更优选选自下述3)中描述的组合。
1)至少一种选自苯乙烯、烷基取代苯乙烯(例如,α-甲基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2-乙基苯乙烯、3-乙基苯乙烯和4-乙基苯乙烯)和卤素取代苯乙烯的苯乙烯系单体;以及至少一种选自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2)至少一种选自苯乙烯和上述烷基取代苯乙烯的苯乙烯系单体;以及至少一种选自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乙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3)苯乙烯系单体,即苯乙烯;以及(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即丙烯酸丁酯。
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时为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30原子百分数以下或者大约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大约30原子百分数以下,优选为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25原子百分数以下,更优选为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20原子百分数以下以便降低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埋入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可能性。
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即暴露率)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XPS测量由捷欧路公司(JEOL Ltd.)生产的“JPS-9000MX”通过将MgKα辐射作为X射线源在10kV的加速电压和30mA的发射电流下进行。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由进行C1s频谱峰分离的方法测定。在峰分离方法中,利用由最小二乘法获得的拟合曲线将测得的C1s频谱分成多个分量。C1s频谱的峰分离基于分量频谱进行,每个分量频谱对应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粘合剂树脂(即聚酯树脂)以及当使用防粘剂时,用于制备调色剂颗粒的防粘剂中的具体一种,这些分量频谱是通过单独测量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粘合剂树脂以及防粘剂获得的C1s频谱。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可以由诸如溶液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嵌段聚合或乳液聚合的任何聚合方法合成。聚合反应可以由相关技术中已知的任何适当的处理例如间歇处理、半连续处理或连续处理进行。
在以上聚合方法中,可以采用其中使用自由基引发剂的溶液聚合。溶液聚合中使用的溶剂的示例包括有机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四氢呋喃、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苯、甲苯、乙腈、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和1-丁醇。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这些有机溶剂可以与水混合。
聚合温度相对于待生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的类型等进行设定。聚合通常在大约0℃以上且大约100℃以下进行,并且优选在50℃以上且100℃以下进行。
反应压力可以任意设定。通常,反应压力优选设定为1kgf/cm2以上且100kgf/cm2以下,更优选设定为1kgf/cm2以上且30kgf/cm2以下。反应时间设定为大约5小时以上且大约30小时以下。在制备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之后,可以通过进行再沉淀等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可选择地纯化。
未特别限制聚合引发剂的类型。
聚合引发剂的示例包括作为水溶性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氢、过氧化乙酰、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丙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氯苯甲酰、过氧化二氯苯甲酰、过氧化溴甲基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氧化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四氢萘、1-苯基-2-甲基丙基-1-过氧化氢、过乙酸三苯酯、叔丁基过氧化氢、过甲酸叔丁酯、过乙酸叔丁酯、过苯甲酸叔丁酯、过苯基乙酸叔丁酯、过甲氧基乙酸叔丁酯、过-N-(3-甲苯酰基)氨基甲酸叔丁酯、硫酸氢铵和硫酸氢钠。
聚合引发剂的示例还包括作为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的偶氮系聚合引发剂,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1,1'-偶氮二(环己烷-1-甲腈)和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优选设定为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或者大约5质量份以上且大约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设定为10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更优选设定为15质量份以上且22质量份以下以便减少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设定为5质量份以上或者大约5质量份以上降低了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脱离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可能性。另外,还可以降低传送调色剂的过程中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脱离并形成聚集体的可能性。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设定为30质量份以下或者大约30质量份以下使得对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具有高亲和性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特定比例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这样,降低了当调色剂在高温下贮存时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埋入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可能性。
下述1-1)中描述的聚酯树脂以及下述2-1)中描述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优选组合使用。下述1-2)中描述的聚酯树脂以及下述2-2)中描述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更优选组合使用。
1-1)使用,作为可聚合单体的,选自马来酸、对苯二甲酸、富马酸、3-己烯二酸和3-辛烯二酸中的至少一种羧酸组分以及选自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丙二醇、1,3-丁二醇和甘油中的至少一种醇组分生成的聚酯树脂。
1-2)使用,作为可聚合单体的,对苯二甲酸以及选自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中的至少一种单体生成的聚酯树脂。
2-1)使用,作为可聚合单体的,苯乙烯以及选自(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系材料生成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
2-2)使用,作为可聚合单体的,苯乙烯以及丙烯酸丁酯生成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着色剂)
着色剂的示例包括各种颜料,例如碳黑、铬黄、汉撒黄、联苯胺黄、还原黄、喹啉黄、颜料黄、永久橙GTR、吡唑酮橙、酸性橘黄、沃丘格(Watching)红、永久红、亮胭脂红3B、亮胭脂红6B、杜邦(DuPont)油红、吡唑啉酮红、立索尔红、若丹明B色淀、色淀红C、颜料红、玫瑰红、苯胺蓝、群青、卡口(Calco)油蓝、氯化亚甲蓝、酞菁蓝、颜料蓝、酞菁绿和草酸孔雀绿;以及各种染料,例如吖啶染料、呫吨染料、偶氮染料、苯醌染料、吖嗪染料、蒽醌染料、硫靛染料、二恶嗪染料、噻嗪染料、偶氮甲碱染料、靛蓝染料、酞菁染料、苯胺黑染料、聚次甲基染料、三苯甲烷染料、二苯甲烷染料和噻唑染料。
以上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着色剂可以可选择地接受表面处理,并且可以与分散剂组合使用。可以组合使用多种类型的着色剂。
例如,整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着色剂的含量优选设定为1%质量百分数以上且30%质量百分数以下,更优选设定为3%质量百分数以上且15%质量百分数以下。
(防粘剂)
防粘剂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烃蜡;天然蜡,例如巴西棕榈蜡、米糠蜡和小烛树蜡;合成或矿物石油衍生蜡,例如褐煤蜡;以及酯蜡,例如脂肪酸酯蜡和褐煤酸酯蜡。
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优选为50℃以上且11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且100℃以下或者大约60℃以上且大约100℃以下。
防粘剂的熔化温度利用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获得的DSC曲线根据JIS K7121-1987“塑料转换温度的测试方法”中描述的测定熔化温度的方法由“熔化峰值温度”测定。
例如,整个调色剂颗粒中的防粘剂的含量优选设定为1%质量百分数以上且20%质量百分数以下,更优选设定为5%质量百分数以上且15%质量百分数以下。
(其他添加剂)
其他添加剂的示例包括相关技术中已知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磁性物质、电荷控制剂和无机粉体。这些添加剂可以作为内部添加剂添加到调色剂颗粒中。
(调色剂颗粒的性质)
调色剂颗粒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由核(即核颗粒)以及覆盖核的涂层(即壳层)构成的“核-壳”结构。
例如,调色剂颗粒的核-壳结构可以由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必要时,其他添加剂,例如着色剂和防粘剂,以及由包含粘合剂树脂的涂层构成。
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优选为110以上且15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上且140以下或者大约120以上且大约140以下。
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可以利用以下公式确定:
SF1=(ML2/A)×(π/4)×100
其中,ML表示调色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并且A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具体地,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利用图像处理器以下面的方式通过分析显微镜图像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确定。遍布载玻片表面的调色剂颗粒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利用摄像机加载到LUZEX图像处理器中。测量100个调色剂颗粒的最大长度和投影面积。利用以上公式计算100个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并且获得形状系数SF1的平均值。
(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
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优选为3μm以上且12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上且8μ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5μm以上且7.5μm以下以便使得很容易控制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之间的比D50P/D50T
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由以下方法测定。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由日立公司生产的SEM,“S-4100”)获取100个一次调色剂颗粒的图像。将图像加载到图像处理器(LUZEXIII,由尼立可公司(NIRECOCORPORATION)生产)中。针对每个一次颗粒,通过分析颗粒的图像而测量一次颗粒的最长和最短直径,并且基于中间值测量一次颗粒的等效圆直径。实测等效圆直径的累积频率的50%直径(D50)被视为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调节电子显微镜的放大系数,使得每个视野对大约10至50个调色剂颗粒进行拍摄,并且将多个视野下拍摄的图像合并在一起以测定一次颗粒的等效圆直径。
[外部添加剂]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包括外部添加剂,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一种至少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共聚生成的共聚物。这里使用的术语“(甲基)丙烯酸酯”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示例包括上述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示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可以将(甲基)丙烯酸作为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组合使用。
包含在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烷基链中的碳原子的数量,即,包含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烷基链中的碳原子的数量优选为1至5,更优选为1至4,进一步更优选为1至3以便减少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通过将烷基链中包含的碳原子的数量设定为上述范围以内防止了玻璃转换温度(Tg)过分降低,由此提高了调色剂在高温下贮存的耐久性。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含量)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设定为0.05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或者大约0.05质量份以上且大约1.0质量份以下,优选设定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08质量份以上且0.2质量份以下以便减少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通过将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设定为0.05质量份以上或者大约0.05质量份以上增加了调色剂颗粒之间存在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可能性,使得可以轻易地保持调色剂颗粒之间的距离。通过将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设定为1.0质量份以下或者大约1.0质量份以下降低了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聚集到一起的可能性。这样,减少了显影过程中粘附在显影部件上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由此抑制了图像上白斑的形成。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优选为200nm以上且800nm以下或者大约200nm以上且大约800nm以下,更优选为250nm以上且6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nm以上且500nm以下以便减少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以与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的测定方式相同的方式测定。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满足0.03≤D50P/D50T≤0.15,优选满足0.05≤D50P/D50T≤0.12,更优选满足0.05≤D50P/D50T≤0.10以便减少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当比D50P/D50T限定为0.03以上时,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大小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大小大小适当。当调色剂颗粒之间存在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时,可以轻易地保持调色剂颗粒之间的距离。通过将比D50P/D50T设定为0.15以下降低了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脱离的可能性,并且可以提高调色剂的带电特性。
(其他外部添加剂)
除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以外的外部添加剂可以与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组合使用。
其他外部添加剂的示例包括无机颗粒,例如SiO2颗粒、TiO2颗粒、Al2O3颗粒、CuO颗粒、ZnO颗粒、SnO2颗粒、CeO2颗粒、Fe2O3颗粒、MgO颗粒、BaO颗粒、CaO颗粒、K2O颗粒、Na2O颗粒、ZrO2颗粒、CaO·SiO2颗粒、K2O·(TiO2)n颗粒、Al2O3·2SiO2颗粒、CaCO3颗粒、MgCO3颗粒、BaSO4颗粒和MgSO4颗粒。这些无机颗粒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其他外部添加剂的无机颗粒的表面可以疏水化。例如,无机颗粒的表面可以通过将无机颗粒浸入疏水剂中而进行疏水化。疏水剂的示例包括,但不特别限于,硅烷偶联剂、硅油、钛酸酯偶联剂和铝偶联剂。这些疏水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例如,通常,将疏水剂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无机颗粒设定为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
其他外部添加剂的示例还包括除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以外的树脂颗粒(例如,聚苯乙烯颗粒和三聚氰胺颗粒)以及清洁活化剂(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的颗粒,以及氟基聚合物的颗粒)。
例如,其他外部添加剂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且8质量份以下。
(调色剂的性质)
·贮存之后测量的填充堆积密度与贮存之前测量的填充堆积密度的比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已经贮存的调色剂的填充堆积密度与在调色剂被贮存之前测得的调色剂的填充堆积密度的比(即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优选设定为1.03以下或者大约1.03以下,更优选设定为1.02以下或者大约1.02以下以便减少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与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的比可以设定为尽量接近1。在下文中,“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与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的比”称为“填充堆积密度的变化率”。
具体地,这里使用的术语“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指已经在高温(40℃)下贮存于调色剂盒中20小时的调色剂的填充堆积密度。
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通过以下方式测定。
将待测调色剂装入直径为5cm、高度为5.2cm且体积为100cm3的容器中,该容器安装有补充的盖子。在容器的底部重复进行撞击(即轻敲)180次。轻敲完成后,将盖子取下并且弄平突出于容器的调色剂的多余部分。调色剂的填充堆积密度[g/cm3]由装入容器中的调色剂的数量确定。
(制造调色剂的方法)
下面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在调色剂颗粒制备之后通过将外部添加剂沉积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制得。
调色剂颗粒可以通过任何干法(例如,捏合粉碎法)或者任何湿法(例如,聚集聚结法、悬浮聚合法或溶解悬浮法)制备。然而,制备调色剂颗粒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并且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已知的任何适当的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可以采用聚集聚结法制备调色剂颗粒。
例如,具体地,在采用聚集聚结法制备调色剂颗粒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调色剂颗粒:
制备其中分散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即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步骤);
使树脂颗粒(以及,必要时,其他颗粒)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或者在必要时与其他颗粒分散液混合的树脂颗粒分散液中)聚集在一起以便形成聚集颗粒(即聚集颗粒形成步骤);
以及加热其中分散有聚集颗粒的所得聚集颗粒分散液以使聚集颗粒发生融合和聚结,并由此形成调色剂颗粒(融合-聚结步骤)。
下面对上述各步骤作详细说明。
在下文中,对用于制备包括着色剂和防粘剂的调色剂颗粒的方法作说明。然而,需要指出,着色剂和防粘剂为可选。毋庸质疑,可以使用除着色剂和防粘剂以外的添加剂。
(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步骤)
例如,除其中分散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以外,还制备了其中分散有着色剂颗粒的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和其中分散有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
例如,树脂颗粒分散液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将树脂颗粒分散到分散介质中进行制备。
用于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分散介质的示例包括水介质。
水介质的示例包括诸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的水,以及乙醇。这些水介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示例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硫酸盐系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系表面活性剂和磷酸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胺盐系表面活性剂和季铵盐系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烷基酚-环氧乙烷加成物系表面活性剂和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在这些表面活性剂中,特别地,可以使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
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例如,在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中,树脂颗粒可以通过相关技术中常用的任何适当的分散方法分散到分散介质中,在上述方法中使用旋转剪切均质器、或者具有介质的球磨机、砂磨机或戴诺磨机(Dyno Mil)。例如,根据所用树脂颗粒的类型,可以通过转相乳化法将树脂颗粒分散到树脂颗粒分散液中。
转相乳化法是一种如下述之方法,即,将待分散树脂溶解于树脂可溶解的疏水有机溶剂中,向所得有机连续相(即0相)添加基底以进行中和,接着装入水介质(即W相)以转换树脂,即,将相位从W/O转换到O/W相以形成非连续相,并由此以颗粒的形式将树脂分散到水介质中。
例如,分散到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优选设定为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08μm以上且0.8μ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设定为0.1μm以上且0.6μm以下。
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通过以下方式测定。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利用激光衍射型粒径分布测量装置(例如,由堀场公司(HORIBA,Ltd.)生产的“LA-700”)测量。将测得的粒径分布分成大量的粒径范围(即通道)。针对每个范围,以粒径的升序计算和标绘累积体积以绘制累积分布曲线。累积分布相对于所有颗粒为50%的粒径被视为体积平均直径D50v。还通过上述方式测定包含在其他分散液中的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
例如,包含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设定为5%质量百分数以上且50%质量百分数以下,更优选设定为10%质量百分数以上且40%质量百分数以下。
同时,按照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方式制备了着色剂颗粒分散液、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等。换句话说,包含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的上述规格、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分散介质、用于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分散方法以及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颗粒的含量还可适用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中分散的着色剂颗粒以及防粘剂颗粒分散液中分散的防粘剂颗粒。
(聚集颗粒形成步骤)
将树脂颗粒分散液与着色剂颗粒分散液和防粘剂颗粒分散液混合。
在所得混合分散液中,进行树脂颗粒与着色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异质聚集以形成包括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聚集颗粒,聚集颗粒的直径接近所需调色剂颗粒的直径。
例如,具体地,向混合分散液添加凝聚剂,并且将混合分散液的pH控制为酸性(例如,2以上且5以下的pH)。必要时,可以向混合分散液添加分散液稳定剂。接着,将混合分散液加热至树脂颗粒的玻璃转换温度(具体地,例如[树脂颗粒的玻璃转换温度-30℃]以上且[玻璃转换温度-10℃]以下),并由此使混合分散液中分散的颗粒聚集在一起以形成聚集颗粒。
或者,在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例如,可以在使用旋转剪切均质器搅拌混合分散液的同时在室温下(例如,25℃)将上述凝聚剂加入混合分散液中。接着,将混合分散液的pH控制为酸性(例如,2以上且5以下的pH),并且,必要时,可以向混合分散液添加分散液稳定剂。接着,以上述方式加热混合分散液。
凝聚剂的示例包括表面活性剂、无机金属盐以及其极性与添加到作为分散剂的混合分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相反的二价或更高价金属络合物。特别地,通过将金属络合物作为凝聚剂减少了表面活性剂的数量,因此可以提高带电特性。
可以选择性地使用能够利用凝聚剂中包含的金属离子形成与络合物类似的络合物或粘合剂的添加剂,例如螯合剂。
无机金属盐的示例包括金属盐,例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和硫酸铝;以及无机金属盐聚合物,例如聚合氯化铝、聚合铝氢氧化物和多硫化钙。
螯合剂可以是水溶性螯合剂。所述螯合剂的示例包括诸如酒石酸、柠檬酸和葡糖酸的羟基羧酸、亚氨基二乙酸(IDA)、次氮基三乙酸(NTA)以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
使用的螯合剂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树脂颗粒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
(融合-聚结步骤)
例如,将其中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加热至树脂颗粒的玻璃转换温度以上(例如,比树脂颗粒的玻璃转换温度高10至30℃的温度)以便进行聚集颗粒的融合和聚结。由此,制备调色剂颗粒。
调色剂颗粒通过上述步骤制备。
在制备其中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之后,还可以通过进一步混合聚集颗粒分散液与其中分散有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并接着进行聚集使得树脂颗粒沉积在聚集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二次聚集颗粒;并且通过将其中分散有二次聚集颗粒的所得二次聚集颗粒分散液加热以实现二次聚集颗粒的融合和-聚结以便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而制备调色剂颗粒。
在完成融合-聚结步骤之后,对溶液中形成的调色剂颗粒进行相关技术中已知的洗涤步骤、固液分离步骤以及干燥步骤以获得干燥的调色剂颗粒。
在洗涤步骤中,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水从带电特性的角度对调色剂颗粒进行充分的置换洗涤。从生产率的角度来说,固液分离步骤中采用的固液分离方法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抽吸过滤以及加压过滤。从生产率的角度来说,干燥步骤中采用的干燥方法的示例包括,但不特别限于,冷冻干燥、闪喷干燥、流化干燥和振动流化干燥。
例如,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通过向干燥的调色剂颗粒添加外部添加剂并使用V型混合器、HENSCHEL混合器、Lodige混合器等将所得调色剂颗粒混合而生成。或者,可以使用振动筛分机、风力筛分机等去除粗的调色剂颗粒。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以上步骤制备的调色剂中,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时设定为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30原子百分数以下或者大约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大约30原子百分数以下。
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即曝光比)设定为上述范围以内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任何干法(例如,捏合粉碎法)或者任何湿法(例如,聚集聚结法、悬浮聚合法或溶解悬浮法)以制备调色剂颗粒。生成调色剂颗粒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生成方法,并且可以采用任何公知的生成方法。
例如,通过形成具有由核(即核颗粒)以及覆盖核的涂层(即壳层)构成的结构,即,“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使得可以控制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例如,具体地,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可以通过改变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在涂层中的含量进行控制。在另一种情况下,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可以通过向核添加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颗粒并改变涂层的数量进行控制。
还可以在制备调色剂颗粒之后,通过对调色剂颗粒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颗粒的混合物进行机械处理并由此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沉积在调色剂表面上而控制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在机械处理中,对混合物施加诸如冲击力、压力或剪切力的机械力。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可以通过改变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进行控制。机械处理中使用的装置的示例包括“ANGMILL”(由细川密克朗公司(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生产)、“Hybridization”(由奈良机械制作所(Nara Machinery Co.,Ltd.)生产)、“KRYPTRON”(由川崎重工公司(EARTHTECHNICA CO.,LTD.)生产)以及“NOBILTA”(由细川密克朗公司(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生产)。
<静电图像显影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剂至少包括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可以是仅包括上述调色剂的单组份显影剂或者可以是作为上述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物的双组份显影剂。
未特别限制载体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相关技术中已知的任何适当的载体。载体的示例包括通过将包含磁性粉体颗粒的核的表面涂布涂层树脂而制备的涂层载体;通过将磁性粉体颗粒分散并混合到基体树脂中而制备的磁性粉体分散载体;以及通过将多孔磁性粉体浸渍树脂而制备的树脂浸渍载体。
磁性粉体分散载体和树脂浸渍载体还可以通过将构成载体的颗粒,即,核颗粒涂布涂层树脂而制备。
磁性粉体的示例包括诸如铁、镍和钴的磁性金属的粉体;以及诸如铁酸盐和磁铁矿的磁性氧化物的粉体。
涂布树脂和基体树脂的示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酮)、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包含硅氧烷键的直硅树脂及其改性产物、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以及环氧树脂。
涂布树脂和基体树脂可以选择性地包含添加剂,例如导电颗粒。
导电颗粒的示例包括诸如金、银和铜的金属的颗粒;以及碳黑、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硫酸钡、硼酸铝和钛酸钾的颗粒。
例如,核的表面可以使用通过将涂层树脂和,必要时,各种类型的添加剂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而制备的涂层形成溶液涂布涂层树脂。未特别限定溶剂的类型,并且可以在考虑到使用的涂层树脂、应用涂层形成溶液的容易度等的同时选择溶剂的类型。
用于将核的表面涂布涂层树脂的方法的具体示例包括:浸没方法,在该方法中将核浸没在涂层形成溶液中;喷射法,在该方法中将涂层形成溶液喷射到核的表面;流化床法,在该方法中在使用流动空气将核悬浮的同时将涂层形成溶液喷射到核的表面;以及捏合机-涂布机法,在该方法中在捏合机-涂布机中将载体的核与涂层形成溶液混合并接着去除溶剂。
双组份显影剂中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即质量比)优选设定为调色剂:载体=1:100至30:100,更优选设定为3:100至20:100。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下面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对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充电单元,其对图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图像形成单元,其在被充电的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显影单元,其包括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且使用静电图像显影剂对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以及定影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表面。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剂作为静电图像显影剂使用。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下述的图像形成方法(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对图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在被充电的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图像;使用静电图像显影剂对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将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以及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图像形成装置,例如直接转印型图像形成装置,在该装置中将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中间转印型图像形成装置,在该装置中在一次转印步骤中将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并在二次转印步骤中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再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以及图像载体被再次充电之前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清洁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在调色剂图像已经转印之后通过对将再次充电的图像载体的表面照射静电消除光而消除静电的静电消除单元。
例如,中间转印型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包括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由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体、在一次转印步骤中将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一次转印子单元以及在二次转印步骤中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二次转印子单元构成。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显影单元的部分可以具有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盒结构(即处理盒)。处理盒的示例为包括显影单元的处理盒,该显影单元包含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下面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作说明,但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此。仅对附图中所示的部件作说明;省略其他部件。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四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和10K,其在分色图像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C)、蓝绿色(C)和黑色(K)图像。图像形成装置(下文简称为“单元”)10Y、10M、10C和10K以预定距离水平地彼此平行布置。单元10Y、10M、10C和10K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处理盒。
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20在图1所示的单元10Y、10M、10C和10K上运行并延伸。中间转印带20绕在驱动辊22和支撑辊24上,驱动辊22和支撑辊24彼此间隔开并且接触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中间转印带20在图1中顺时针,即在从第一单元10Y到第四单元10K的方向上运行。利用弹簧等(未示出)在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上对支撑辊24施加力,由此对绕在驱动辊22和支撑辊24上的中间转印带20施加张力。将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30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载体面接触并且面向驱动辊22。
分别为单元10Y、10M、10C和10K的显影器(即显影单元)4Y、4M、4C和4K供应贮存在调色剂盒8Y、8M、8C和8K中的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调色剂。
由于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具有相同的结构,参照作为代表的第一单元10Y进行以下说明,该第一单元10Y形成黄色图像并且位于中间转印带运行方向的上游。相同的元件标有与第一单元10Y的标号相同的标号,除非使用品红色(C)、蓝绿色(C)和黑色(K)代替黄色(Y),并且省略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说明。
第一单元10Y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元件1Y。以下部件在逆时针方向按顺序布置在感光元件1Y周围:充电辊(充电单元的示例)2Y,其以预定电势对感光元件1Y的表面进行充电;曝光装置(静电图像形成单元的示例)3,其通过在分色图像信号的基础上对感光元件1Y的表面照射激光束3Y而形成静电图像;显影器(显影单元的示例)4Y,其通过向静电图像供应充电调色剂而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子单元的示例)5Y,其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以及感光元件清洁装置(清洁单元的示例)6Y,其去除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元件1Y的表面的调色剂。
一次转印辊5Y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并且面向感光元件1Y。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中的每一个连接到偏压电源(未示出)上,该偏压电源对一次转印辊施加一次转印偏压。每个偏压电源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改变对相应的一次转印辊施加的转印偏压。
下面对在第一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开始动作之前,由充电辊2Y在-600至-800V的电势下对感光元件1Y的表面进行充电。
感光元件1Y通过在导电基体(例如,20℃下的体积电阻率:1×10-6Ωcm以下)上叠加感光层而形成。感光层通常具有高电阻(比得上普通树脂的电阻),但在照射激光束3Y之后,照射激光束的部分的比电阻发生变化。于是,曝光装置3在从控制器(未示出)发送的黄色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基础上对充电感光元件1Y的表面照射激光束3Y。感光元件1Y表面的感光层被照射激光束,由此在感光元件1Y的表面形成黄色图像图案的静电图像。
这里使用的术语“静电图像”指通过充电在感光元件1Y的表面形成的图像,该图像是通过对感光层的一部分照射激光束3Y以降低被照射部分的比电阻使得感光元件1Y的被照射表面上的电荷放电而未被照射激光束3Y的部分上的电荷被保留形成的“负潜像”。
上述感光元件1Y上形成的静电图像由旋转的感光元件1Y发送至预定的显影位置。感光元件1Y上的静电图像由显影器4Y在显影位置上以调色剂图像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即显影)。
例如,显影器4Y包括静电图像显影剂,其至少包含黄色调色剂和载体。黄色调色剂显影器4Y中被搅拌以通过摩擦带电并被保持在显影辊(显影剂支撑件的示例)上,并且具有与感光元件1Y上生成的电荷相同的极性(即负极性)的电荷。当感光元件1Y的表面通过显影器4Y时,黄色调色剂静电粘附在感光元件1Y的表面的消除潜像部分上。由此,使用黄色调色剂对潜像进行显影。其上形成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元件1Y保持以预定速度旋转,由此将在感光元件1Y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传送至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在感光元件1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到达一次转印位置时,对一次转印辊5Y施加一次转印偏压以便沿感光元件1Y朝向一次转印辊5Y的方向在调色剂图像上产生静电力。因此,感光元件1Y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例如,施加的转印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并且由控制器(未示出)在第一单元10Y中控制为+10μA。
感光元件1Y上残留的调色剂由感光元件清洁装置6Y去除,然后被收集。
对第二、第三和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一次转印辊5M、5C和5K施加的一次转印偏压中的每一个也按第一单元10Y进行控制。
因此,在第一单元10Y中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带20,在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在彼此顶部的同时相继通过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传送。
接着,在第一至第四单元中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多次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带20被传送至二次转印部,二次转印部包括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支撑辊24以及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载体侧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子单元的示例)26。记录纸张(记录介质的示例)P由馈送机构以预定时间馈送至彼此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6和中间转印带20之前的狭小空间内。对支撑辊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这里施加的转印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并且沿中间转印带20朝向记录纸张P的方向在调色剂图像上产生静电力。因此,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施加的二次转印偏压的强度在由检测二次转印部的电阻的电阻检测仪(未示出)检测出的二次转印部的电阻的基础上确定,并且通过改变电压而进行控制。
接着,将记录纸张P传送到一对定影辊彼此接触的定影装置(定影单元的示例)28的咬合部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纸张P上以形成定影图像。
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的示例包括在电子照相复印机、打印机等中使用的普通纸张。除记录纸张P以外的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OHP膜。
为提高定影图像表面的光滑度,记录纸张P的表面也可以是光滑的。所述记录纸张的示例包括通过将普通纸张的表面涂布树脂等而生产的涂布纸以及用于打印的美术纸。
其上已经定影有彩色图像的记录纸张P朝着排出部传送。由此,中断形成彩色图像的一系列步骤。
<处理盒和调色剂盒>
下面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其包括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且使用静电图像显影剂对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除显影单元以外,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选自图像载体、充电单元、静电图像形成单元、转印单元等的单元。
下面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例进行说明,但处理盒不限于此。仅对图2所示的部件进行说明;省略其他部件。
处理盒可以包括显影剂保持元件,其保持并供应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容器,其容纳静电图像显影剂。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例。
例如,图2所示的处理盒200包括感光元件107(图像载体的示例)、布置在感光元件107外围的充电辊108(充电单元的示例)、显影器111(显影单元的示例)以及感光元件清洁装置113(清洁单元的示例),其使用外壳117组合成一个单元以形成盒。外壳117具有供曝光用的缝隙118。外壳117上布置有安装轨道116。
在图2中,标号109表示曝光装置(静电图像形成单元的示例),标号112表示转印装置(转印单元的示例),标号115表示定影装置(定影单元的示例),并且标号300表示记录纸张(记录介质的示例)。
下面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盒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盒包括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调色剂盒包括将供应至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显影单元的调色剂。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到其上的调色剂盒8Y、8M、8C和8K。显影器4Y、4M、4C和4K中的每一个通过调色剂供应管(未示出)连接到与每个显影器相关联的调色剂盒上。当调色剂盒中贮存的调色剂的数量较小时,更换调色剂盒。
实施例
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具体参照以下实施例和比较例作说明,但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的“份”和“%”均指质量。
<聚酯树脂PE1的分散液的制备>
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成物:10mol%
双酚A-环氧丙烷2摩尔加成物:40mol%
对苯二甲酸:40mol%
十二烯基丁二酸酐:5mol%
偏苯三酸酐:5mol%
以上单体组分被装入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却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器中。在使用干氮气吹净扫反应器之后,向反应器添加作为催化剂的二丁基氧化锡,使得二丁基氧化锡的数量为以上单体组分的总量的1.0%。在190℃的氮气流下,将所得混合物搅拌5小时以进行反应。接着,将温度升至240℃,并在搅拌下继续反应6小时。接着,将反应器内部的压力降至10.0mmHg,并且在搅拌混合物的同时在减压下进一步继续反应0.5小时。由此,制备了黄色透明的聚酯树脂PE1。聚酯树脂PE1的玻璃转换温度为55℃。
利用将“CAVITRON CD1010”(由优乐泰克公司(Eurotec,Ltd.)生产)改造为高温和高压用的分散机形成聚酯树脂PE1的分散液。具体地,离子交换水与聚酯树脂PE1的组成比设定为80:20,分散液的pH利用氨设定为8.5,并且在以下条件下操作CAVITRON:转子的旋转速度为60Hz;压力为5kg/cm2;以及换热器的加热温度为140℃。由此,制备了聚酯树脂PE1的分散液(固体含量:20%)。
<聚酯树脂PE2的分散液的制备>
在烧瓶中将二丁基氧化锡与癸二酸(50mol%)和1,6-己二醇(50mol%)的混合物进行混合,使得二丁基氧化锡的数量为单体组分(即癸二酸和1,6-己二醇)的总量的0.3%。将所得混合物在降压气氛下加热至240℃,并且进行脱水缩合反应6小时以制备聚酯树脂PE2。
接着,将300份聚酯树脂PE2、160份甲基乙基酮(溶剂)和100份异丙醇(溶剂)装入配有冷却器、温度计、滴水器和锚式搅拌轴的3升封套式反应容器(“BJ-30N”,由东京理化器械公司(TOKYO RIKAKIKAI CO,LTD)生产)中。在水循环型恒温器中将温度保持在70℃的同时,以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将这些组分混合以溶解树脂(溶液制备步骤)。
接着,将搅拌器的转数设定为150rpm,并将水循环型恒温器的温度设定为66℃。向聚酯树脂PE2的溶液添加17份10%氨水(试剂)10分钟以上,接着以7份/分钟的速度向所得溶液滴加900份保持在66℃的离子交换水。如此,制备了乳化液。
在制备乳化液之后,将800份乳化液和700份离子交换水装入2升茄子瓶中,并且通过插入烧瓶和蒸发器之间的疏水球将烧瓶固定到配有真空控制单元的蒸发器(由东京理化器械公司(TOKYO RIKAKIKAI CO,LTD)生产)上。在旋转茄子瓶的同时在保持在60℃的热水浴中将混合物加热,将烧瓶内部的压力降至7kPa,同时小心避免碰撞。由此,去除了溶剂。当收集的溶剂的数量达到1100份时,将茄子瓶内部的压力升至常压,并且将茄子瓶水冷以制备分散液。通过向分散液添加离子交换水而控制分散液中的固体含量浓度为20%。由此,制备了聚酯树脂PE2的分散液。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分散液的制备>
苯乙烯(由和光纯药工业公司(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生产):450份
丙烯酸正丁酯(由和光纯药工业公司(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生产):120份
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由新中村化学公司(Shin Nakamura Chemical Co.,Ltd.)生产):2份
十二硫醇(由和光纯药工业公司(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生产):4份
在烧瓶中将以上组分混合并溶解。向烧瓶添加通过将4.5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owfax”(由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生产)溶解到1050份离子交换水中制备的溶液,并且在烧瓶中进行乳化。在慢速搅拌烧瓶的内容物10分钟的同时,进一步向烧瓶添加其中溶解有5份过硫酸铵的50份离子交换水。接着,在使用氮气吹扫烧瓶之后,在搅拌的同时在油浴中将烧瓶中包含的溶液加热至65℃,并且继续乳化聚合5小时。由此,制备了固体含量为37%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分散液。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转换温度为60℃。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碳黑(“Regal330”,由卡博特公司(Cabot Corporation)生产):25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SC”,由DKS公司生产,有效成分:60%):33份(着色剂相对于有效成分的数量为8%))
离子交换水:750份
向不锈钢容器,其尺寸为:当以上所有组分均装入容器时,液面的高度达到容器高度的大约1/3,装入离子交换水的一部分(280份)和33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溶解充分之后,将所有固体溶液颜料加入容器中。使用搅拌器搅拌所得混合物直到所有的颜料颗粒变湿,并且充分进行脱气。在完成脱气之后,将剩余部分的离子交换水加入容器中,并且使用均质器(“ULTRA-TURRAX T50”,由IKA生产)在5,000rpm下分散10分钟。接着,使用搅拌器搅拌一整天以进行脱气。在脱气完成之后,使用均质器在6,000rpm下再次分散10分钟。接着,使用搅拌器搅拌一整天以进行脱气。在240MPa的压力下,使所得分散液接触高压冲击式分散剂Ultimaizer(“HJP30006”,由速技能机械有限公司(Sugino Machine Limited)生产)以进行分散。考虑到被装入分散液的总量和装置的容量,进行了相当于25个行程的分散。将所得分散液静置72小时以去除沉淀。通过向分散液添加离子交换水而将分散液中的固体含量浓度控制为20%。由此,制备了着色剂颗粒分散液。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聚乙烯蜡(烃蜡,产品名称“Polywax 725”,由贝克石油工具公司(Baker Petrolite)生产):27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第一工业制药公司(Dai-ichi KogyoSeiyaku Co.,Ltd.)生产,活性成分:60%):13.5份(防粘剂的数量相对于活性成分为3.0%)
离子交换水:21.6份
将以上组分混合在一起,并且使用泄压型均质器(由高林(Gaulin)公司生产的Gaulin均质器)在120℃的内部液体温度下将防粘剂溶解到混合物中。在5MPa的分散压力下将所得溶液分散120分钟,接着在40MPa下进一步分散360分钟。将所得分散液冷却以形成防粘剂颗粒分散液。通过向分散液添加离子交换水而将分散液中的固体含量浓度控制为20.0%。
<硫酸铝水溶液的制备>
硫酸铝粉体(由浅田化学工业公司(ASADA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生产:17%硫酸铝):35份
离子交换水:2份
将以上组分装入容器中,并且在30℃下搅拌所得混合物直到沉淀消失。由此,制备了硫酸铝水溶液。
<调色剂颗粒(1)的制备>
聚酯树脂颗粒PE1的分散液:250份
聚酯树脂PE2的分散液:25份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分散液:70份
着色剂颗粒分散液:30份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40份
离子交换水:15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owfax2A1”,由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生产):3份
将以上组分装入配有温度计、pH计和搅拌器的3升反应器中。在所得混合物的pH通过在25℃下向混合物添加1.0%硝酸而变为4.0之后,在5,000rpm下使用均质器(“ULTRA-TURRAX T50”,由日本IKA生产)进行分散的同时,向混合物添加18份以上制备的硫酸铝水溶液。接着,分散3分钟。
接着,将搅拌器和加热罩安装到反应器上。以0.2℃/min的加热速度升高温度直到温度达到40℃,并且在温度达到40℃后以0.05℃/min的加热速度升高温度,同时控制搅拌器的转数,使浆充分搅拌。加热过程中,使用“Multisizer II”(孔径:50μm,由库尔特(Coulter)公司生产)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所得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当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达到5.4μm时,将温度保持恒定并且向反应器添加100份聚酯树脂颗粒PE1的分散液3分钟以上。
在保持温度恒定达到30分钟之后,使用1%氢氧化钠水溶液将混合物的pH控制为8.5。接着,以1℃/min的加热速度将混合物加热至90℃,同时采用上述方式以10℃的间隔将混合物的pH维持在8.5。接着,将混合物的温度保持恒定。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观察颗粒的形状和表面确定4小时后颗粒发生聚结。接着,使用冷却水在5分钟以内将容器冷却至35℃。
使冷却的浆通过筛孔为15μm的尼龙网布以去除粗粉体颗粒。在降压下,使用吸气器将通过网布的含调色剂颗粒的浆过滤。对滤纸上残留的调色剂颗粒进行手动粉碎,并且在30℃下将粉碎的调色剂颗粒加入数量是调色剂颗粒数量的十倍的离子交换水中。将所得混合物搅拌30分钟。接着,在降压下使用吸气器过滤混合物。对滤纸上残留的调色剂颗粒进行手动粉碎,并且在30℃下将粉碎的调色剂颗粒加入数量是调色剂颗粒数量的十倍的离子交换水中。将所得混合物搅拌30分钟。在降压下使用吸气器再次过滤混合物,并且测量所得滤液的电导率。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滤液的电导率达到10μS/cm以下以洗涤调色剂颗粒。
使用湿式干式整粒机(Comil)将洗涤的调色剂颗粒磨成细粉,接着在真空下在温度保持在35℃下的烘箱中干燥40小时。由此,制备了调色剂颗粒(1)。
调色剂颗粒(1)的数均直径D50T以及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上述方式测定。针对下面描述的调色剂颗粒(2)至(12),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以及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也由上述方式测定。表1概括了结果。
<调色剂颗粒(2)的制备>
调色剂颗粒(2)的制备方法与调色剂颗粒(1)相同,只是硫酸铝水溶液的数量变为25份并且当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达到11.0μm时保持温度恒定,而在调色剂颗粒(1)的制备中,当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达到5.4μm时保持温度恒定。
<调色剂颗粒(3)的制备>
调色剂颗粒(3)的制备方法与调色剂颗粒(1)相同,只是硫酸铝水溶液的数量变为4份并且当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达到2.2μm时保持温度恒定,而在调色剂颗粒(1)的制备中,当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达到5.4μm时保持温度恒定。
<调色剂颗粒(4)至(7)与(11)的制备>
调色剂颗粒(4)至(7)与(11)的制备方法与调色剂颗粒(1)相同,只是添加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变为表1所述的数量。
<调色剂颗粒(8)的制备>
调色剂颗粒(8)的制备方法与调色剂颗粒(1)相同,只是在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达到5.4μm时保持温度恒定之后添加的聚酯树脂颗粒PE1的分散液的数量变为50份,并且添加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变为表1所述的数量。
<调色剂颗粒(9)的制备>
调色剂颗粒(9)的制备方法与调色剂颗粒(1)相同,只是在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达到5.4μm时保持温度恒定之后添加的聚酯树脂颗粒PE1的分散液的数量变为150份,并且添加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变为表1所述的数量。
<调色剂颗粒(10)和(12)的制备>
调色剂颗粒(10)和(12)的制备方法与调色剂颗粒(1)相同,只是在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直径达到5.4μm时保持温度恒定之后添加的聚酯树脂颗粒PE1的分散液的数量变为80份,并且添加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变为表1所述的数量。
表1
在表1中,“St/Ac树脂”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含量”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并且“调色剂颗粒表面中的比例”指沉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由XPS测量时的比例(即曝光比)。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的制备]
通过将作为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00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铵1份、作为悬浮辅助剂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份、以及离子交换水200份混合而制备单体分散液。在70℃下,以800rpm搅拌单体分散液7小时。由此,制备了包含分散到水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的悬浮液。
将一部分悬浮液干燥以获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并且通过上述方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的数均直径D50P。针对以下描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AC2)至(AC9)中的每一种,通过上述方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表2概括了结果。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2)的制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2)的制备方法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相同,只是进行搅拌的转数变为1,200rpm。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3)的制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3)的制备方法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相同,只是进行搅拌的转数变为300rpm。
<聚(甲基丙烯酸正己酯)颗粒(AC4)的制备>
聚(甲基丙烯酸正己酯)颗粒(AC4)的制备方法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相同,只是单体,即,甲基丙烯酸甲酯变为甲基丙烯酸正己酯。
<聚(甲基丙烯酸正丙酯)颗粒(AC5)的制备>
聚(甲基丙烯酸正丙酯)颗粒(AC5)的制备方法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相同,只是单体,即,甲基丙烯酸甲酯变为甲基丙烯酸正丙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6)的制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6)的制备方法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相同,只是进行搅拌的转数变为600rpm。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7)的制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7)的制备方法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相同,只是进行搅拌的转数变为1,050rpm。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8)的制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8)的制备方法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相同,只是进行搅拌的转数变为540rpm。
<聚(甲基丙烯酸正戊酯)颗粒(AC9)的制备>
聚(甲基丙烯酸正戊酯)颗粒(AC9)的制备方法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相同,只是单体,即,甲基丙烯酸甲酯变为甲基丙烯酸正戊酯。
表2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类型 D50P[nm] 烷基链中碳原子的数量
(AC1) 400 C1
(AC2) 150 C1
(AC3) 1000 C1
(AC4) 400 C6
(AC5) 400 C3
(AC6) 600 C1
(AC7) 220 C1
(AC8) 780 C1
(AC9) 400 C5
实施例1
<调色剂1的制备>
调色剂颗粒(1):100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AC1):0.12份
二氧化硅颗粒(产品名称“RY50”,由日本艾罗西尔公司(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体积平均粒径:0.04μm):3份
使用HENSCHEL混合器以20m/s的圆周速度将以上组分混合15分钟。由此,制备了实施例1的调色剂1。
<实施例2至17和比较例1至6>
实施例2至17的调色剂2至17与比较例1至6的调色剂C1至C6的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的调色剂1相同,只是调色剂颗粒的类型与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类型和含量变为表3所述的类型和含量。
<评价>
针对以上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调色剂中的每一种,评价填充堆积密度的变化率与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填充堆积密度的变化率]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调色剂中的每一种(下文称为“贮存之前的调色剂”),通过上述方法测定调色剂的填充堆积密度(下文称为“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
接着,将每种调色剂装入调色剂盒中,并在40℃下贮存于调色剂盒中20小时。在下文中,已经以上述方式贮存的调色剂称为“贮存之后的调色剂”。
针对每种贮存之后的调色剂,以与贮存之前的调色剂相同的测量方式测量调色剂的填充堆积密度(下文称为“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
采用以下公式通过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与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计算填充堆积密度的变化率。表3概括了结果。
填充堆积密度的变化率=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
[灰度再现性的变化的评价]
通过以方法制备载体和显影剂,接着对贮存之前的灰度再现性和贮存之后的灰度再现性进行评价。
(载体的制备)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质量比:70/30):5份
甲苯:15份
碳黑(“Regal330”,由卡博特公司(Cabot Corporation)生产):1份
将以上组分混合在一起,并且使用搅拌器将所得混合物搅拌10分钟。由此,制备了涂层形成溶液。将涂层形成溶液和100份铁酸盐颗粒(体积平均粒径:40μm)装入真空脱气型捏合机中,并且在60℃下将所得混合物搅拌30分钟。接着,在降压下进行脱气,同时升高温度。接着,进行干燥。由此,制备了载体。
(显影剂的制备)
使用V形混合器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每个示例中制备的贮存之前的调色剂8份与载体92份混合以制备显影剂。
(贮存之前的灰度再现性的评价)
将装有每个示例中制备的贮存之前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DocuPrint P450d”,由富士施乐公司(Fuji Xerox Co.,Ltd.)生产),并且将以上制备的显影剂中的相应一种装入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器中。
使用该图像形成装置,在室温(20℃)下以50%的面积覆盖率将五个中间色调图像连续地打印到A4纸上,同时由调色剂盒向显影器供应贮存之前的调色剂。测量第三个图像的浓度。
在实测图像浓度与以50%的目标面积覆盖率(即目标图像浓度)形成的中间色调图像的浓度之间的差(下文称为“Δ图像浓度”)的基础上,对贮存之前的灰度再现性进行评价。表3概括了结果。
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使用反射浓度仪“X-Rite938”(由爱色丽股份有限公司(X-Rite,Incorporated)生产)进行图像浓度和目标图像浓度的测量。
(评价标准)
G1:Δ图像浓度(SAD)≤0.1
G2:0.1<Δ图像浓度(SAD)≤0.2
G3:0.2<Δ图像浓度(SAD)≤0.3
G4:0.3<Δ图像浓度(SAD)≤0.4
G5:0.4<Δ图像浓度(SAD)
(贮存之后的灰度再现性的评价)
贮存之后的灰度再现性的评价方式与贮存之前的灰度再现性的评价相同,只是安装到各个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调色剂盒装有贮存之后的调色剂,并且以上制备的调色剂装入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器中。表3概括了结果。
表3
在表3中,“D50P/D50T”指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
表3所示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实施例中,贮存之前的Δ图像浓度(即实测图像浓度与目标图像浓度之间的差)和贮存之后的Δ图像浓度均小于比较例。尽管贮存之前的Δ图像浓度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较小,但贮存之后的Δ图像浓度在实施例中较小而在比较例中较大。由此,证实了通过使用实施例中制备的用于形成图像的调色剂减少了当调色剂在高温下长时间贮存于调色剂盒中时发生的图像灰度再现性变化。
在实施例1、6和14中,其中使用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包含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调色剂颗粒(1)、(4)或(5),贮存之后的Δ图像浓度可能比在实施例11、12、15和17中小,在施例11、12、15和17中使用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包含5质量份以下或者30质量份以上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调色剂颗粒(6)至(8)和(11)中的任意一种。
在实施例1、4和10中,其中分别使用包含其烷基链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树脂颗粒(AC1)、(AC5)和(AC9),贮存之后的Δ图像浓度可能比在实施例13中小,在实施例13中使用包括具有5个以上碳原子的烷基链的树脂颗粒(AC4)。
在实施例中,填充堆积密度的变化率相对于在比较例中更接近1。在比较实施例2中,尽管填充堆积密度的变化率接近1,还是形成了树脂颗粒的集料,因为添加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较大,其导致明显的图像缺损,例如黑斑。
为了进行图示和说明,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目的并不在于全面详尽地描述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很显然,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及变形。本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其目的在于以最佳方式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熟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并做出适合特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与本说明书一起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色剂颗粒,其包含聚酯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
外部添加剂,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大约0.05质量份以上且大约1.0质量份以下,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直径D50T之间的比D50P/D50T满足0.03≤D50P/D50T≤0.15,并且
沉积在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组分中的所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比例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时为大约5原子百分数以上且大约30原子百分数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数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大约5质量份以上且大约30质量份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包含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颗粒的数均直径D50P为大约200nm以上且大约800n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调色剂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与所述调色剂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的比,即,贮存之后的填充堆积密度/贮存之前的填充堆积密度,为大约1.03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聚酯树脂的玻璃转换温度为大约50℃以上且大约6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还包括:
防粘剂,其熔化温度为大约60℃以上且大约10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为大约120以上且大约140以下。
9.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10.一种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所述调色剂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
CN201510888161.3A 2015-06-04 2015-12-07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Active CN1062495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4117 2015-06-04
JP2015114117A JP6485231B2 (ja) 2015-06-04 2015-06-04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9556A true CN106249556A (zh) 2016-12-21
CN106249556B CN106249556B (zh) 2020-04-10

Family

ID=57452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8161.3A Active CN106249556B (zh) 2015-06-04 2015-12-07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15185B2 (zh)
JP (1) JP6485231B2 (zh)
CN (1) CN1062495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9581A (zh) * 2019-07-17 2021-01-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压力响应性颗粒以及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7924B2 (ja) * 2017-03-24 2021-11-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剤、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4697B2 (en) * 2003-01-15 2008-01-01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including large external latex particles
US20090246669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Negative Charging To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2764B2 (ja) * 1986-04-08 1995-07-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熱定着型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JP3805106B2 (ja) * 1998-06-09 200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3993987B2 (ja) 2000-05-12 2007-10-1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77159B2 (ja) 2001-07-30 2007-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US6566025B1 (en) * 2002-01-16 2003-05-20 Xerox Corporation Polymeric particles as external toner additives
JP4176352B2 (ja) * 2002-01-25 2008-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JP3600219B2 (ja) * 2002-03-22 200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75505B2 (ja) * 2002-05-24 2008-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US7276320B2 (en) * 2005-01-19 2007-10-02 Xerox Corporation Surface particle attachment process, and particles made therefrom
JP4657904B2 (ja) 2005-03-14 2011-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008734A (ja) * 2008-06-27 2010-01-14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252493B2 (en) * 2008-10-15 2012-08-28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US8518625B2 (en) * 2010-05-24 2013-08-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953668B2 (ja) * 2011-07-29 2016-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703374B2 (en) * 2012-03-09 2014-04-22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 with charge control agent-treated spacer particles
US9023567B2 (en) * 2012-11-02 2015-05-05 Xerox Corporation Polymerized charge enhanced spacer particle
US9086641B2 (en) * 2013-07-11 2015-07-21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particle process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4697B2 (en) * 2003-01-15 2008-01-01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including large external latex particles
US20090246669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Negative Charging To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9581A (zh) * 2019-07-17 2021-01-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压力响应性颗粒以及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57120A1 (en) 2016-12-08
JP2017003615A (ja) 2017-01-05
CN106249556B (zh) 2020-04-10
US9715185B2 (en) 2017-07-25
JP6485231B2 (ja) 2019-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4189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05404104B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32215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
US9823596B2 (en)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and two-component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er
CN105425556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调色剂盒
US10338489B2 (en) Two-component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9946180B2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KR20130079089A (ko) 전자 사진용 마젠타 토너, 현상제, 토너 카트리지,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CN1022699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4076629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CN106154775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JP2017009630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16224367A (ja) 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42948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257526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75027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CN104155857A (zh) 静电潜像用显影剂
CN106227005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和调色剂盒
CN106249556A (zh)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JP201621819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10719022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CN107153335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926810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JP2005257742A (ja)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着色剤分散液及び着色剤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6668940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