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2802A - 细胞培养器具 - Google Patents

细胞培养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2802A
CN106232802A CN201580022266.9A CN201580022266A CN106232802A CN 106232802 A CN106232802 A CN 106232802A CN 201580022266 A CN201580022266 A CN 201580022266A CN 106232802 A CN106232802 A CN 106232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urceolus
cell
culture apparatus
cell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22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2802B (zh
Inventor
中川博之
高城诚太郎
水野恒
萩山敏行
吉村笃轨
筱田康彦
荻巢康彦
田中贤
佐藤千香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gata University NUC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gata University NUC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gata University NUC,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gata University NUC
Publication of CN106232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2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2Membranes;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06Tubula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48Holding appliances; Racks; Suppo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细胞培养器具具有筒状的第1内筒。另外,具有细胞培养用膜,该细胞培养用膜覆盖第1内筒的一个端部整体而配置,且沿第1内筒的所述另一个端部的外周而向第1内筒的外侧面侧弯折。另外,具有外筒,该外筒形成为筒状,以高度方向与第1内筒一致的方式将第1内筒收容于内部,且至少在与第1内筒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重叠的区域形成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并且在所述外筒的内壁面和所述第1内筒的外侧面之间对细胞培养用膜进行夹持。

Description

细胞培养器具
技术领域
关联申请的参照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4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92490号的优先权,引用这些日本申请所记载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培养器具。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在药物开发、再生医疗等各种领域中作为有用的技术而于近年受到关注。在培养锚定依赖性的细胞时,通常采用成为细胞的锚定件的基材即细胞培养用膜。当前,作为具备这种细胞培养用膜的细胞培养器具,例如提出有一种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在具有相互卡合的凹凸形状的2个环状部件之间配置细胞培养用膜,在上述凹凸形状的部位将细胞培养用膜的外周夹入而保持细胞培养用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87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平11-510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细胞培养用膜通常为几μm~几十μm左右的薄厚,为了可靠地保持这种薄的细胞培养用膜,需要使用于将细胞培养用膜的外周夹入的上述的环状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尺寸精度足够高。如果如上所述要求高的尺寸精度,则存在引起细胞培养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繁杂化、成本的增加的可能性。因此,期望一种细胞培养器具,该细胞培养器具能够降低针对细胞培养器具的结构部件的尺寸精度的要求,且以足够高的可靠性保持细胞培养用膜。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能够以下面的方式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细胞培养器具。该细胞培养器具具有:筒状的第1内筒;细胞培养用膜,其配置为所述第1内筒的一个端部整体,且沿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的外周而向所述第1内筒的外侧面侧弯折;以及外筒,其形成为筒状,以高度方向与所述第1内筒一致的方式将所述第1内筒收容于内部,该外筒至少在与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重叠的区域形成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并且在所述外筒的内壁面和所述第1内筒的外侧面之间对所述细胞培养用膜进行夹持。
根据该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在与第1内筒的一个端部重叠的区域设置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在外筒的内壁面和第1内筒的外侧面之间对细胞培养用膜进行挟持,因此能够降低针对各部件的尺寸精度的要求,并且能够以足够高的可靠性对细胞培养用膜进行保持。其结果,能够抑制果细胞培养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繁杂化、成本的增加。
(2)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所述第1狭缝可以沿所述高度方向而形成于所述外筒整体。根据该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能够使将在一个端部配置有细胞培养用膜的第1内筒嵌入至外筒的动作容易化。
(3)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所述外筒可以在靠近所述第1内筒的两端部之中的所述一个端部那一侧的端部处具有第1把持部,该第1把持部以跨越该端部的开口的方式将该开口的外周的不同位置之间连结。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对把持部进行把持而对细胞培养器具进行悬吊,能够使处理细胞培养器具的操作容易化。
(4)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还可以具有第2内筒,该第2内筒形成为高度方向与所述第1内筒相同的筒状,以在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侧经由所述细胞培养用膜而与所述第1内筒接触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外筒内。
根据这种结构,在与第1内筒的外侧面对的细胞培养用膜的面上对细胞进行播种时,能够利用第2内容对细胞经由第1狭缝向细胞培养器具的外部的流出进行抑制。因此,能够提高所播种的细胞数量的精度。
(5)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所述第2内筒可以通过施加所述高度方向上的力从而能够在所述外筒内沿所述高度方向滑动,且能够被保持在滑动后的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在将细胞播种于在第2内筒内露出的细胞培养用膜上之后,通过使第2内筒滑动而与细胞培养用膜分离并进一步使细胞培养器具上下翻转,从而能够使残留在细胞培养用膜中的播种有上述细胞的面上的空气经由第1狭缝而容易地排出。
(6)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在所述外筒形成的所述第1狭缝可以形成为,从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与所述外筒重叠的位置朝向从所述第1内筒沿高度方向分离的方向而延伸。
根据这种结构,在将细胞播种在与所述第1内筒的外部面对的所述细胞培养用膜的面上之后,在使细胞培养器具上下翻转时,能够使残留在细胞培养用膜的播种有上述细胞的面上的空气经由第1狭缝而容易地排出。
(7)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所述第1内筒可以在该第1内筒的两端部之中的另一个端部处具有第2把持部,该第2把持部以跨越该另一个端部的开口的方式将该另一个端部的开口的外周的不同位置之间连结。
根据这种结构,在以成为第1内筒的端部之中、所述另一个端部侧成为铅垂方向上方的朝向配置细胞培养器具时,能够通过对第2把持部进行把持而对细胞培养器具进行悬吊,能够使处理细胞培养器具的操作容易化。
(8)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所述第1把持部可以形成为在所述第1内筒的轴线上附近相交的2条线段状。
根据这种结构,在对第1或第2把持部进行把持而将细胞培养器具悬吊时,能够容易稳定地确保细胞培养用膜的水平、抑制针对在细胞培养用膜上培养的细胞为不希望的外部刺激(噪声)等。
(9)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所述第2把持部可以形成为在所述第1内筒的轴线上附近相交的2条线段状。
根据这种结构,在对第1或第2把持部进行把持而将细胞培养器具悬吊时,能够容易稳定地确保细胞培养用膜的水平、抑制针对在细胞培养用膜上培养的细胞为不希望的外部刺激(噪声)等。
(10)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可以在所述第1内筒设置有:第2狭缝,其在与设置于所述外筒的所述第1狭缝重叠的位置从所述一个端部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以及一对膜支撑部,它们在与设置于所述外筒的所述第1狭缝重叠的位置、且在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处的所述第2狭缝所开口的位置,朝向所述第1内筒的径向外侧经由所述第1狭缝而向所述外筒的外侧延伸。
根据这种结构,在将细胞播种在与所述第1内筒的外部面对的所述细胞培养用膜的面上时,能够使残留在细胞培养用膜的播种有细胞的面的背面的空气经由第1狭缝以及第2狭缝而排出。
(11)在上述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中,所述第1内筒可以在该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附近的外侧面、且在与所述细胞培养用膜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凹凸形状。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高利用第1内筒以及外筒而对细胞培养用膜进行挟持时的保持力。
本发明还能够以装置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细胞培养器具用的外筒、细胞培养器具的制造方法、细胞培养用膜的保持方法、或者利用了细胞培养器具的细胞培养方法等方式实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细胞培养器具,由于在与第1内筒的一个端部重叠的区域设置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在外筒的内壁面和第1内筒的外侧面之间对细胞培养用膜进行挟持,因此能够降低针对各部件的尺寸精度的要求,并且以足够高的可靠性对细胞培养用膜进行保持。其结果,能够抑制细胞培养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繁杂化、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细胞培养器具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细胞培养器具的组装的情况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细胞培养器具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细胞培养器具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细胞培养器具的组装的情况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表示细胞培养器具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放大示出第1内筒的一部分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细胞培养器具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细胞培养器具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用于说明细胞培养器具10的组装的情况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细胞培养器具10的俯视图。此外,在图3中,将图1所示的剖面的位置作为A-A剖面而示出。细胞培养器具10具有外筒12、第1内筒14、细胞培养用膜16。
外筒12是筒状部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12o至另一个端部12t而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12s。外筒12在一个端部12o具有第1把持部12h,该第1把持部12h以跨越该一个端部12o的开口的方式将开口的外周的不同的位置之间连结。具体而言,第1把持部12h形成为在第1内筒14的轴线上相交的2条线段状、即俯视观察呈十字形状(参照图2以及图3)。外筒12例如能够利用树脂材料、橡胶而形成。外筒12通过沿高度方向设置第1狭缝12s而利用沿径向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即可。另外,外筒12为了以后述的方式在与第1内筒14之间夹入并保持细胞培养用膜16,利用下述材料形成即可,即,在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而与第1内筒14一起夹持细胞培养用膜16时,能够产生朝向径向内侧的足够的把持力。
第1内筒14是筒状的部件,且与外筒12相比,高度形成得较低。在第1内筒14的一个端部14o配置有细胞培养用膜16,在另一个端部14t设置有与在外筒12设置的第1把持部12h相同的第2把持部14h。第1内筒14例如能够利用树脂材料、玻璃而形成。第1内筒14为了以后述的方式在与外筒12之间夹入并保持细胞培养用膜16,利用下述材料形成即可,即,在施加了从外筒12的内壁面向径向内侧的力时,能够实现实质上未变形的刚性。
此外,如后述,细胞培养器具10为了在进行细胞培养时浸渍在培养液中使用,外筒12以及第1内筒14利用下述材料形成即可,即,会影响培养细胞的金属离子等的成分实质上不会在培养液中溶解。另外,优选外筒12以及第1内筒14利用下述材料形成,即,具有不使细胞培养器具10在培养液中漂浮的比重。在外筒12以及第1内筒14利用树脂而形成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从聚乙烯、聚丙烯(PP)、硅树脂、聚四氟乙烯(PTF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选择的树脂。
细胞培养用膜16是在进行细胞培养时成为培养细胞的锚定件的膜。作为细胞培养用膜16,例如能够使用从聚氨酯膜、纤维素膜、胶原膜、羊膜、玻尿酸膜等中选择的膜。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细胞培养用膜16弯折而在外筒12与第1内筒14之间进行挟持地用于细胞培养器具10,细胞培养用膜16具有承受上述弯折以及挟持的弹性以及强度即可。另外,在作为细胞培养用膜16而使用具有沿膜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细孔的多孔质膜的情况下,能够如后述那样在两面培养不同种类的细胞而对多异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因此,根据容易形成将膜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且弹性以及强度优异的角度出发,作为细胞培养用膜16,特别优选使用多孔质聚氨酯膜。
作为细胞培养用膜16而使用的多孔质聚氨酯膜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进行制造。首先,准备含有聚醚多醇等多元醇、芳香族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以及稀释溶剂的未硬化聚氨酯原料。然后,在基板上形成准备好的未硬化聚氨酯原料的层。而且,一边对未硬化聚氨酯原料的层供给水蒸汽一边使聚氨酯原料的层硬化,由此获得聚氨酯多孔质膜。
作为对未硬化聚氨酯原料的层供给水蒸汽的具体方法,例如,在注入水的密闭容器内,将未硬化聚氨酯原料的层配置为,基板上的未硬化聚氨酯原料的层的露出面与水相对。而且,在密闭容器内维持规定的温度而形成为饱和蒸汽压力。由此,从未硬化聚氨酯原料的层的表面供给水蒸汽,聚氨酯原料中的异氰酸酯与水蒸汽反应而产生二氧化碳。另外,利用多元醇和异氰酸酯而进行硬化反应。这样,硬化中途的聚氨酯发泡,由此得到多孔质聚氨酯膜。此外,通过对从上述的伴随着水蒸汽的供给的硬化反应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硬化时供给的水蒸汽的量、以及聚氨酯原料的组成中选择的条件进行调节,能够控制聚氨酯多孔质膜的形状。
使用了外筒12、第1内筒14和细胞培养用膜16的细胞培养器具10的组装方法如图2所示。即,在对细胞培养器具10进行组装时,首先,将细胞培养用膜16配置在第1内筒14的一个端部14o(不具有第2把持部14h那一侧的端部)上。此外,在图2中,将细胞培养用膜16表示为四角形状,但可以为不同的形状。只要成为与第1内筒14的端部(横剖面)相比足够大、能够将第1内筒14的一个端部14o整体覆盖,且在利用外筒12和第1内筒14对细胞培养用膜16的周缘部进行夹持时能够以足够的可靠性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保持的大小即可。
然后,将外筒12的另一个端部12t(不具有第1把持部12h那一侧的端部)从一个端部14o侧向第1内筒14嵌入。由此,细胞培养用膜16沿第1内筒14的一个端部14o的外周而弯折,与弯折的位置相比处于外周侧的周缘部构成为被第1内筒14的外侧面和外筒12的内壁面挟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外筒12嵌入,直至外筒12的上述另一个端部12t与第1内筒14的另一个端部14t(具有第2把持部14h那一侧的端部)重叠(参照图1(A))。
外筒12的内径在进行上述嵌入之前形成得比第1内筒14的外径小。因此,为了将第1内筒14以及细胞培养用膜16收纳至外筒12内,当在第1内筒14的外侧对外筒12进行嵌入时,外筒12扩张而使得第1狭缝12s扩展,外筒12向径向外侧进行弹性变形。由此,从外筒12向第1内筒14侧产生朝向径向内侧的把持力,并且外筒12和第1内筒14夹着细胞培养用膜16而无间隙地接触。其结果,细胞培养用膜16被保持在外筒12和第1内筒14之间。此外,这里也可以在进行外筒12的嵌入时,以使得外筒12的内径与内筒14的外径大致相等、或者稍微大于内筒14的外径的方式预先扩径的状态下,在内筒14的外侧将外筒12嵌入,随后,使外筒12通过其弹性恢复力进行缩径而对细胞培养膜16进行保持。以上述方式在第1内筒14的外侧被嵌入的外筒12即使如后述那样使细胞培养器具10上下翻转,也利用使得外筒12内的第1内筒14的相对位置不变化这种程度的把持力对内筒14进行把持。
在将组装后的细胞培养器具10用于细胞培养时,只要将细胞培养器具10进一步放入细胞培养用的板的孔(well)11内(参照图2),利用培养液将孔11内充满即可。
图1(A)示意地表示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一个面(露出至第1内筒14的外部的面)上播种了细胞α的情况。此外,在图1中,针对培养液以及细胞培养用板的孔11省略记载。为了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一个面上播种细胞α,只要在以使得外筒12的一个端部12o位于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将细胞培养器具10浸渍在培养液中的状态下,向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上述一个面上形成的外筒12内的空间供给规定量的细胞α即可。
图1(B)示出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另一个面(露出至第1内筒14的内部的面)上还播种了与细胞α不同的细胞β的情况。在播种细胞β时,在如图1(A)所示播种细胞α而在规定期间进行培养之后,只要使细胞培养器具10上下翻转,向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上述另一个面上形成的、外筒12以及第1内筒14内的空间供给规定量的细胞β即可。通过作为细胞培养用膜16而使用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的多孔质的膜,从而能够如上述那样将不同的细胞在不同的面进行培养、对异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由于将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12s的外筒12从配置有细胞培养用膜16那一侧嵌入至第1内筒14的外侧,因此能够从外筒12向第1内筒14侧产生朝向径向内侧的把持力从而利用外筒12和第1内筒14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挟持。因此,能够降低针对各部件的尺寸精度的要求且以足够高的可靠性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保持,其结果,能够抑制细胞培养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繁杂化、成本的增加。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能够简化细胞培养器具10的组装动作。即,能够通过下述简单的动作对细胞培养器具10进行组装,即,将细胞培养用膜16配置在第1内筒14的一个端部14o上,一边沿第1内筒14的一个端部14o侧的开口将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弯折,一边在第1内筒14以及细胞培养用膜16的外侧将外筒12嵌入。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由于在外筒12形成的第1狭缝12s遍布外筒12的高度方向整体而形成,因此能够使将在端部配置有细胞培养用膜16的第1内筒14嵌入至外筒12的动作容易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作为外筒12的第1把持部12h以及第1内筒14的第2把持部14h,设置有以跨越外筒12或者第1内筒14的端部的开口的方式将该开口的外周的不同位置之间连结的把持部。因此,在将细胞培养器具10配置在孔11内时,或者在将从细胞培养器具10从孔11拉升时,能够通过对这些把持部12h或者14h进行把持而对细胞培养器具10进行悬吊,能够使处理细胞培养器具10的操作容易化。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把持部12h以及第2把持部14h形成为在第1内筒14的轴线上相交的2条线段状。因此,通过在该2条线段的交点处进行把持,从而在细胞培养器具10的中心的正上方附近对细胞培养器具10进行保持变得容易。其结果,在对细胞培养器具10进行悬吊时,容易确保细胞培养用膜16的水平、抑制针对在细胞培养用膜16上培养的细胞为不希望的外部刺激(噪声)等。
此外,与第1把持部12h以及第2把持部14h相关的上述2条线段的交点所在的“第1内筒14的轴线上”包含第1内筒14的轴线上附近。具体而言,“上述交点存在于第1内筒14的轴线上”包含下述结构,即,在外筒12以及第1内筒14为圆柱状的情况下,在包含上述交点并与第1内筒14的轴线垂直的面中,上述交点包含于与第1内筒14的内周相比直径为其10分之1的第1内筒14的同心圆的范围内。另外,如后述,第1内筒14能够形成为圆柱状以外的筒状,但在这种情况下包含下述结构,即,在包含上述交点并与第1内筒14的轴线垂直的面中,上述交点包含于使第1内筒14的内周以重心一致的状态缩小至10分之1的范围内。此外,在对细胞培养器具10进行悬吊时,从确保细胞培养膜16的水平状态、抑制针对细胞为不希望的外部刺激(噪声)等的角度出发,与第1内筒14的轴线垂直的面的形状优选为旋转对称。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在外筒12形成的第1狭缝12s从第1内筒14的一个端部14t与外筒12重叠的位置起朝向从第1内筒14沿高度方向分离的方向延伸。因此,外筒12内的空间即细胞培养用膜16的一个面(最初被播种的、细胞α的培养面)上的空间在细胞α的培养用面的附近处,经由第1狭缝12s而与外筒12的外部连通。因此,在使细胞培养器具10翻转时,能够从细胞α的培养面经由第1狭缝12s而容易地将空气排出。在图1(B)中,由箭头表示将空气排出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因空气残留于最初播种的细胞α的培养面上而引起的问题(例如,细胞α未与培养液接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作为细胞培养用膜16,能够使用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的多孔质膜而在细胞培养用膜的两面对细胞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细胞培养器具10翻转之类的简便操作,能够容易地进行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各面播种细胞的动作。
B.第2实施方式: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10的结构与图1相同地示出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用于说明细胞培养器具110的组装的情况的分解斜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细胞培养器具110在外筒12、第1内筒14和细胞培养用膜16的基础上,还具有第2内筒18。
第2内筒18是具有与第1内筒14相同的外径的筒状的部件,且形成为高度比外筒12的高度低。第2内筒18能够利用与第1内筒14相同的材料形成。如图4所示,第2内筒18在外筒12内配置为,与第1内筒14高度方向相同,且在第1内筒14的一个端部14o侧使细胞培养用膜16位于其间而与第1内筒14接触。此外,为了不使第1内筒14和外筒12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挟持时的把持力受损,第2内筒18的外径形成为不超过第1内筒14的外径。
如图5所示,在对细胞培养器具110进行组装时,在将细胞培养用膜16配置在第1内筒14的一个端部14o(不具有第2把持部14h那一侧的端部)上时,在细胞培养用膜16上还配置第2内筒18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然后,以使得相对于第1内筒14的嵌入方向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在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夹持的第1内筒14以及第2内筒18的外侧将外筒12嵌入。
图4(A)与图1(A)相同地,表示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一个面上播种了细胞α的情况。另外,图4(B)示出使图4(A)的细胞培养器具110翻转而与图1(B)相同地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另一个面上还播种了与细胞α不同的细胞β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在内部收容有第1内筒14时的外筒12的内径与第2内筒18的外径关系、外筒12的内壁面与第2内筒18的外侧面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第2内筒18的重量进行调节,从而即使在翻转后也能够维持相对于外筒12的第2内筒18的相对位置。
作为这种结构,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得到已述的效果,即,通过在外筒12设置第1狭缝12s而能够容易地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保持。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还采用第2内筒18,因此在播种细胞α时,能够抑制供给至细胞培养用膜16上的细胞α流出至细胞培养器具110的外部。因此,在播种细胞α时,能够提高所播种的细胞数量的精度。
C.第3实施方式:
图6是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210的结构以与图1相同的方式示出的剖面示意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细胞培养器具210除了取代第1内筒14而具有第1内筒214以外,还具有与细胞培养器具10相同的结构。在第1内筒214设置有第2狭缝214s以及一对膜支撑部214m。
图7是放大示出第1内筒214的一部分的斜视图。第2狭缝214s在第1内筒214形成为,从一个端部14o(不具有第2把持部14h那一侧即配置细胞培养用膜16那一侧的端部。参照图6)沿高度方向延伸。一对膜支撑部214m在第1内筒214的一个端部14o的第2狭缝214s所开口的位置设置为,朝向第1内筒214的径向外侧而延伸。第1内筒214在外筒12内配置为,第2狭缝214s以及膜支撑部214m与在外筒12设置的第1狭缝12s重叠,膜支撑部214m经由第1狭缝12s而向外筒12的外侧延伸。
在对细胞培养器具210进行组装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在第1内筒214的一个端部14o上配置细胞培养用膜16,从该一个端部14o侧将外筒12的另一个端部12t(不具有第1把持部12h那一侧的端部)嵌入。由此,将细胞培养用膜16沿第1内筒214的一个端部14o的外周而弯折,将细胞培养用膜16的周缘部利用第1内筒214的外侧面和外筒12的内壁面进行挟持。此时,由于在第1内筒214设置有膜支撑部214m,因此在膜支撑部214m的附近,细胞培养用膜16不与第1内筒214的外侧面接触。其结果,第1内筒214的第2狭缝214s不会被细胞培养用膜16阻塞,第1内筒214的内部和外筒12的外部经由第1狭缝12s以及第2狭缝214s而连通。
作为这种结构,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得到已述的效果,即,通过在外筒12设置第1狭缝12s而能够容易地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保持。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第1内筒214设置第2狭缝214s以及膜支撑部214m而使第1内筒214内与外筒12的外部连通。因此,在以图6的状态进行细胞培养时,能够将残留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下侧的空气容易地排出。在图6中,由箭头示出空气排出的情况。由此,在与图1(A)相同地播种细胞α而进行培养时,能够抑制因空气残留在培养面的背面而引起的问题。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图6的状态使细胞培养器具210上下翻转而与图1(B)相同地对细胞β进行培养时,也与图1(B)相同地,能够从细胞α的培养面经由第1狭缝12s而容易地将空气排出。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2狭缝214s为从第1内筒214的一个端部14o延伸至第1内筒214的高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并呈切入状的形状,但可以为不同的形状。例如,可以以遍布第1内筒214的高度方向整体而延伸的方式设置第2狭缝214s。第2狭缝214s只要是使得细胞α的培养面的背面的正上方附近的空间能够与外部连通的形状即可。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第1内筒214,在一个端部14o附近的外侧面且在与细胞培养用膜16的周缘部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沿第1内筒214的侧面的周向延伸的细长的凹部即2个槽214c。通过设为这种结构,从而能够提高将细胞培养用膜16的周缘部利用第1内筒214以及外筒12进行挟持时的保持力。此外,对于在第1内筒214的外侧面设置的构造,除了仅通过如上述2个槽状构造这种凹部形成以外,还可以仅通过凸部形成,或者还可以通过凹部与凸部的组合形成,只要是能够提高细胞培养用膜16的保持力的凹凸形状即可。另外,这种凹凸形状可以应用于其他任意实施方式、变形例。
D.第4实施方式: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310的结构以与图1相同的方式示出的剖面示意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第1~第3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细胞培养器具310具有外筒12、第1内筒214、细胞培养用膜16和第2内筒318。
第2内筒318配置为,使得高度方向相同地与第1内筒214重叠,与第1内筒214一起将细胞培养用膜16夹持在端面。该第2内筒318具有下述形状,即,以细胞培养用膜16为对称面而与1内筒214呈面对称。即,在第2内筒318设置有与第2狭缝214s相同的第32狭缝318s、以及与膜支撑部214m相同的膜支撑部318m。
如果成为这种结构,则能够获得与第3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210相同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在播种细胞α并进行培养之后,在使细胞培养器具310上下翻转时,使残留在细胞α的培养面的正上方处的空气经由第32狭缝318s而容易地排出。此外,第32狭缝318s的形状无需为与第2狭缝214s相同的形状,只要是使得细胞α的培养面的正上方附近的空间能够与外部连通的形状即可。
E.第5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410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器具10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细胞培养器具410除了外筒12、第1内筒14、以及细胞培养用膜16以外,还具有第2内筒418。
第2内筒418配置为,使得高度方向相同地与第1内筒14重叠,与第1内筒14一起将细胞培养用膜16夹持在端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筒12不设置第1把持部12h,在从细胞培养用膜16离开的那一侧的第2内筒418的端部设置有与第1把持部12h相同的第3把持部418h。
图9(A)与图1(A)相同地,示出在细胞培养用膜16的一个面(露出至第2内筒418的内部的面)上播种了细胞α的情况。图9(B)表示从图9(A)的状态起为了使得第2内筒418从细胞培养用膜16离开而沿高度方向(铅垂方向上方)将第2内筒418拉升的情况。这种第2内筒418的拉升能够通过对第3把持部418h进行把持而容易地进行。图9(C)示出从图9(B)的状态使细胞培养器具410上下翻转而在细胞α的培养面的背面还播种了细胞β的情况。使细胞培养器具410上下翻转的动作也通过对第3把持部418h进行把持而将细胞培养器具410悬吊,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内筒418一边按压外筒12,一边向第2内筒418施加高度方向上方的力,由此在外筒12内使第2内筒418沿高度方向滑动而能够保持在滑动后的位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对在内部收容有第1内筒14时的外筒12的内径和第2内筒418的外径的关系、外筒12的内壁面和第2内筒418的外侧面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第2内筒418的重量进行调节而实现。
作为这种结构,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得到已述的效果,即,通过在外筒12设置第1狭缝12s而能够容易地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保持。并且,在第5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细胞培养器具410翻转之前使第2内筒418沿高度方向滑动而与细胞培养用膜16分离,从而细胞α的培养面上的正上方的空间经由外筒12的第1狭缝12s而与外筒12的外部连通。因此,在细胞培养器具410翻转之后,能够使残留在细胞α的培养面上的空气经由第1狭缝12s而容易地排出。在图9(C)中,由箭头示出空气排出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因空气残留在细胞α的培养面而引起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内筒14与第2内筒418的高度的合计比外筒12的高度低,但也可以为与其不同的结构。只要在使细胞培养器具410翻转之后还能够将第2内筒418保持在滑动后的位置即可。另外,外筒12内的第2内筒418的保持可以不利用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而是例如在外筒12的内壁面和第2内筒418的外侧面设置使得两者能够卡合的卡合部。然而,从能够重复地使第2内筒418在任意的位置滑动的角度出发,优选利用上述摩擦力。
F.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外筒12设置的第1狭缝12s遍布外筒12的高度方向整体而形成。与此相对,第1狭缝12s也可以形成于外筒12的高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区域上。第1狭缝12s只要沿外筒12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少设置在与配置细胞培养用膜16的第1内筒的端部重叠的位置,则通过与第1内筒一起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挟持,从而能够产生用于对细胞培养用膜16进行保持的把持力。
此外,在外筒12仅在高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区域设置第1狭缝12s的情况下,为了使相对于外筒12的第1内筒14等的插入容易,例如优选在内筒的插入侧前端部设置朝向前端而缩径的锥形体。或者,在外筒12中,与设置第1狭缝12s的区域相比,在设置第1狭缝12s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使外筒12的外径略大,使第1内筒14等向外筒12的嵌入容易化。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筒12、第1内筒以及第2内筒设置的把持部均为俯视观察呈十字形状,但也可以为不同形状。把持部的形状例如形成为以跨越外筒或者内筒的端部的开口的方式将该开口的外周的不同位置之间连结的形状,只要能够使细胞培养器具的把持容易化即可。如果是在细胞培养器具的中心的正上方附近(轴线上附近)能够对器具进行把持的形状,则从容易稳定地保持细胞培养器具、容易抑制针对培养细胞的外部刺激(噪声)的角度出发,特别优选。然而,还可以是不设置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把持部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
此外,从降低针对培养细胞的外部刺激的角度出发,细胞培养器具优选浸入培养液中。在细胞培养器具的比重不足够大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在浸入培养液中的状态下保持细胞培养器具的机构。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细胞培养用膜的两面进行细胞培养,但也可以仅利用单面进行细胞培养。在该情况下,细胞培养用膜的两面之间不需要由贯通孔连通,因此可以在例如由PET等树脂的薄膜构成的基板上对作为培养细胞的锚定件的层进行成膜。即,即使成为培养细胞的锚定件的层本身不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及强度,在包含基板在内的整体也具有在第1内筒的端部进行弯折而用于在第1内筒和外筒之间进行挟持的足够的弹性以及强度即可。
在将细胞培养器具用于单面培养的情况下,无需向细胞培养用膜的背面供给为了播种而使细胞悬浮的培养液。因此,可以不像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在外筒12的高度方向的中间左右配置细胞培养用膜16,而是在外筒12的另一个端部14t的附近配置细胞培养用膜16。
·变形例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外筒以及内筒(第1内筒、第2内筒)设为圆筒状,但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例如,可以将内筒形成为圆筒状,将外筒设为与该内筒外接的多角柱状(例如六角柱、八角柱)。另外,还可以将外筒形成为圆柱状,将内筒设为与该外筒内接的多角柱状。或者,还能够将内筒和外筒双方设为多角柱状。内筒的外侧面和外筒的内壁面无需遍布周向整体而接触,只要以产生用于保持细胞培养膜的足够的把持力的程度接触即可。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对于与在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作为必须的技术特征而说明,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标号的说明
10、110、210、310、410…细胞培养器具
11…孔
12…外筒
12h…第1把持部
12o、12t…端部
12s…第1狭缝
14、214…第1内筒
14h…第2把持部
14o、14t…端部
16…细胞培养用膜
18、318、418…第2内筒
214c…槽
214m、318m…膜支撑部
214s…第2狭缝
318s…第32狭缝
418h…第3把持部

Claims (11)

1.一种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所述细胞培养器具具有:
筒状的第1内筒;
细胞培养用膜,其配置为覆盖所述第1内筒的一个端部整体,且沿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的外周而向所述第1内筒的外侧面侧弯折;以及
外筒,其形成为筒状,以高度方向与所述第1内筒一致的方式将所述第1内筒收容于内部,该外筒至少在与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重叠的区域形成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第1狭缝,并且在所述外筒的内壁面和所述第1内筒的外侧面之间对所述细胞培养用膜进行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所述第1狭缝沿所述高度方向而形成于所述外筒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所述外筒在靠近所述第1内筒的两端部之中的所述一个端部那一侧的端部处具有第1把持部,该第1把持部以跨越该端部的开口的方式将该开口的外周的不同位置之间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所述细胞培养器具还具有第2内筒,该第2内筒形成为高度方向与所述第1内筒相同的筒状,以在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侧经由所述细胞培养用膜而与所述第1内筒接触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外筒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所述第2内筒通过施加所述高度方向上的力从而能够在所述外筒内沿所述高度方向滑动,且能够被保持在滑动后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在所述外筒形成的所述第1狭缝形成为,从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与所述外筒重叠的位置朝向从所述第1内筒沿高度方向分离的方向而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所述第1内筒在该第1内筒的两端部之中的另一个端部处具有第2把持部,该第2把持部以跨越该另一个端部的开口的方式将该另一个端部的开口的外周的不同位置之间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所述第1把持部形成为在所述第1内筒的轴线上附近相交的2条线段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所述第2把持部形成为在所述第1内筒的轴线上附近相交的2条线段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在所述第1内筒设置有:
第2狭缝,其在与设置于所述外筒的所述第1狭缝重叠的位置从所述一个端部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以及
一对膜支撑部,它们在与设置于所述外筒的所述第1狭缝重叠的位置、且在所述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处的所述第2狭缝所开口的位置,朝向所述第1内筒的径向外侧经由所述第1狭缝而向所述外筒的外侧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器具,其中,
所述第1内筒在该第1内筒的所述一个端部附近的外侧面、且在与所述细胞培养用膜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凹凸形状。
CN201580022266.9A 2014-04-28 2015-03-23 细胞培养器具 Active CN1062328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2490A JP6189787B2 (ja) 2014-04-28 2014-04-28 細胞培養器具
JP2014-092490 2014-04-28
PCT/JP2015/001611 WO2015166625A1 (ja) 2014-04-28 2015-03-23 細胞培養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2802A true CN106232802A (zh) 2016-12-14
CN106232802B CN106232802B (zh) 2018-10-19

Family

ID=54358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2266.9A Active CN106232802B (zh) 2014-04-28 2015-03-23 细胞培养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3817B2 (zh)
JP (1) JP6189787B2 (zh)
CN (1) CN106232802B (zh)
WO (1) WO20151666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7617A (zh) * 2019-04-29 2019-08-23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宫颈癌细胞三维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41926B1 (en) * 2013-09-05 2020-03-04 Universität Bern Device for in-vitro modelling in-vivo tissues of organs
JP6840612B2 (ja) * 2017-04-24 2021-03-1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器具
WO2018225835A1 (ja) * 2017-06-09 2018-12-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細胞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840629B2 (ja) * 2017-06-16 2021-03-1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器具および細胞培養方法
JP2022149254A (ja) * 2021-03-25 2022-10-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容器および細胞培養方法
JP7452481B2 (ja) * 2021-03-25 2024-03-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容器および細胞培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1674A (en) * 1987-10-12 1989-10-03 Kurashiki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Culture cell
CN2396058Y (zh) * 1999-11-16 2000-09-1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应力可调控旋转式细胞/组织三维培养器
JP2005137319A (ja) * 2003-11-10 2005-06-02 Teijin Ltd 細胞培養器
US20060115893A1 (en) * 2004-11-26 2006-06-01 Toyoshige Kobayashi Culturing apparatus
JP2006304734A (ja) * 2005-05-02 2006-11-09 Teijin Ltd 細胞培養器
CN103261394A (zh) * 2010-11-12 2013-08-21 独立行政法人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细胞培养室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细胞培养室的组织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9851A (en) 1995-08-03 1998-06-02 Corning Incorporated Reversible membrane insert for growing tissue cultures
US6943009B2 (en) * 2002-05-15 2005-09-13 Corning Incorporated Multi-well assembly for growing cultures in-vitro
KR100595940B1 (ko) 2004-06-11 2006-07-05 주식회사 바이오랜드 세포 배양용 막의 지지 장치
JP2007167002A (ja) * 2005-12-22 2007-07-05 Asahi Techno Glass Corp 細胞培養用カセット、細胞培養用カセット着脱用治具及び細胞培養装置
JP2013230090A (ja) * 2012-04-27 2013-11-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obiological Sciences ビトリゲルチャンバーに構築した三次元皮膚モデルを用いる化学物質の皮膚感作性評価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1674A (en) * 1987-10-12 1989-10-03 Kurashiki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Culture cell
CN2396058Y (zh) * 1999-11-16 2000-09-1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应力可调控旋转式细胞/组织三维培养器
JP2005137319A (ja) * 2003-11-10 2005-06-02 Teijin Ltd 細胞培養器
US20060115893A1 (en) * 2004-11-26 2006-06-01 Toyoshige Kobayashi Culturing apparatus
JP2006304734A (ja) * 2005-05-02 2006-11-09 Teijin Ltd 細胞培養器
CN103261394A (zh) * 2010-11-12 2013-08-21 独立行政法人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细胞培养室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细胞培养室的组织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7617A (zh) * 2019-04-29 2019-08-23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宫颈癌细胞三维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CN110157617B (zh) * 2019-04-29 2021-07-16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宫颈癌细胞三维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66625A1 (ja) 2015-11-05
JP6189787B2 (ja) 2017-08-30
US10793817B2 (en) 2020-10-06
US20170044480A1 (en) 2017-02-16
CN106232802B (zh) 2018-10-19
JP2015208283A (ja) 201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2802A (zh) 细胞培养器具
JP6956680B2 (ja) モールドケース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18126569A (ja) 植込み型医療デバイス用強化セプタム
CN106456954A (zh) 微针的穿刺装置及微针贴片的敷贴装置
JP2012514485A (ja) 飲料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カプセル及びデバイス
CN103140290A (zh) 柔性多容器板
US20090246864A1 (en) Cell culture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nd using the cell culture device
CN106970072A (zh) 农产品中有机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A3066338C (en) Microchannel device
Seguret et al. Cardiac organoids to model and heal heart failure and cardiomyopathies
JP6840629B2 (ja) 細胞培養器具および細胞培養方法
US11305239B2 (en) Permeable membrane support with a detachable permeable membrane
Mármol et al. Towards Novel Biomimetic In Vitro Models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for Drug Permeability Evaluation
US20130256158A1 (en) Theft deterrent device for use with peg hook displayed product containers
JP6161728B2 (ja) 運動性精子選別デバイス
WO2011052752A1 (ja) 折り曲げ可能な構造体を含むデバイス
CN209510918U (zh) 柔性轴承组合式塑料保持架及轴承
JP6840612B2 (ja) 細胞培養器具
CN205361381U (zh) 将瓶塞配套连接于容量瓶体的连接带
JP2019115283A (ja) レンズを用いた試験方法
CN103204026A (zh) 笔架
CN202468572U (zh) 弹簧卡箍
CN210047781U (zh) 一种珠宝定位盒
KR102021230B1 (ko) 세포 배양 웰 툴
CN208943087U (zh) 微量泵管标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