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19121A -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19121A
CN106219121A CN201610764247.XA CN201610764247A CN106219121A CN 106219121 A CN106219121 A CN 106219121A CN 201610764247 A CN201610764247 A CN 201610764247A CN 106219121 A CN106219121 A CN 106219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delivery tank
sleeve
carrying
transmiss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642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19121B (zh
Inventor
刘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胡建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胡建军 filed Critical 胡建军
Priority to CN2016107642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19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19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9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19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9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009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assembling and dispensing of pharmaceutical 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的捕捉连通机构、搬运机构和储存机构;捕捉连通机构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并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储存机构用于存储捕捉到的运载罐;搬运机构用于在捕捉连通机构和储存机构之间转移运载罐。上述收发装置可以直接安装在护士站或者其它需要接收和发送物料的地方,利用捕捉连通机构捕捉气动管道传输来的运载罐,然后通过搬运机构转移给储存机构,工作人员从储存机构可以拿取运载罐中的物料;采用上述结构直接拿取物料,避免物料的来回搬运,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的消耗。

Description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传输所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物流系统在银行、医院、行政中心等行业应用较为广泛,其利用气流传动的原理实现各个位置间的物料传输,省去了人工搬运的工序,从而提高了物料传输的效率,以及节省人工成本。
以气动管道物流系统应用在医院中为例进行说明:在医院中,护士站主要用来收发药物,但是现有的气动管道物流系统并没有为护士站设计用来收发药物的装置或者节点,因此,通常需要护士人工到药房取药,然后再运回护士站,上述方法效率较低,而且会消耗较多的人力,人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常需要护士人工到药房取药,然后再运回护士站,效率较低,而且会消耗较多的人力,人工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的捕捉连通机构、搬运机构和储存机构;捕捉连通机构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并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储存机构用于存储捕捉到的运载罐;搬运机构用于在捕捉连通机构和储存机构之间转移运载罐。
进一步,捕捉连通机构包括捕捉器和连通管,连通管和捕捉器均能够相对主支架运动,连通管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捕捉器用于捕捉运载罐;搬运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搬运器,所述搬运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管,搬运管能够相对主支架运动,捕捉器内的运载罐能够进入搬运管,搬运管内的运载罐能够进入储存机构。
进一步,捕捉器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一端封闭的第一套管;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一套管连接,用于限定运载罐在第一套管内的位置;第一套管上设置有缓冲部,缓冲部用于逐渐降低运载罐的运行速度。
进一步,缓冲部包括多个通气孔,多个通气孔均设置在第一套管的侧壁上,且每层圆周面上的通气孔的数量沿运载罐在第一套管内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少。
进一步,捕捉器还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套设在第一套管的外部,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具有通气腔;且第一套管的封闭端上设置有导通管,通气腔与导通管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活动限位部和动力部,动力部设置在第一套管的侧壁上;活动限位部与动力部连接,且能够在动力部的带动下穿入第一套管的内部,用于限定运载罐的位置。
进一步,搬运管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用于将运载罐从搬运管的内部移出;提升机构包括驱动部和升降台,升降台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设置在搬运管上,用于带动升降台在搬运管的内部上下移动。
进一步,驱动部包括动力源、第一丝杠和连接块,第一丝杠与动力源的输出轴连接,连接块套设在第一丝杠上,且能够沿第一丝杠上下运动;升降台与连接块连接,且升降台用于与运载罐接触的平面所在高度大于升降台与连接块的接触面所在的高度。
进一步,储存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储存管,且每个储存管均滑动设置在对应设置在储存导轨上,储存导轨设置在主支架上;储存管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运载罐在储存管内的位置。
进一步,还包括开盖机构,开盖机构设置在主支架上,且能够相对主支架运动;开盖机构包括开盖支架、支撑座、顶升组件和固定部;固定部和顶升组件均设置在支撑座上,支撑座设置在开盖支架上,且能够相对开盖支架上下移动;开盖支架设置在主支架上,且能够相对主支架水平移动;固定部用于与运载罐的罐盖固定连接,顶升组件包括驱动部和顶升部,顶升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设置在垂直支架上,用于带动顶升部上下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的捕捉连通机构、搬运机构和储存机构;捕捉连通机构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并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储存机构用于存储捕捉到的运载罐;搬运机构用于在捕捉连通机构和储存机构之间转移运载罐。上述收发装置可以直接安装在护士站或者其它需要接收和发送物料的地方,利用捕捉连通机构捕捉气动管道传输来的运载罐,然后通过搬运机构转移给储存机构,工作人员从储存机构可以拿取运载罐中的物料;采用上述结构直接拿取物料,避免物料的来回搬运,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的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的轴测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的后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捕捉连通机构的轴测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捕捉器的剖视图;
图9为图7所示的第一限位机构的轴测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第一限位机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搬运机构的轴测图;
图12为图2所示的开盖机构的轴测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运载罐的罐盖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
1-主支架; 2-捕捉连通机构; 3-搬运机构;
4-储存机构; 5-开盖机构; 6-第一限位机构;
7-第二限位机构; 8-运载罐; 9-气动管道;
10-罐盖;
21-捕捉器; 22-连通管; 23-捕捉支架;
24-捕捉导轨; 31-搬运管; 32-搬运支架;
33-搬运导轨; 34-提升机构; 41-储存管;
43-储存导轨; 51-固定部; 52-推杆;
53-支撑座; 54-安装块; 55-直线导轨;
56-导向块; 57-开盖支架; 58-开盖导轨;
59-升降组件; 61-电机; 62-连接板;
63-套筒; 64-插销锁舌; 65-第二丝杠;
66-导柱; 67-凹槽; 68-销轴;
101-罐盖本体; 102-插杆; 103-曲轴;
104-固定座; 105-弹簧; 211-第一套管;
212-第二套管; 213-通气孔; 214-导通管;
341-升降台; 342-动力源; 343-第一丝杠;
344-连接块;
2111-封闭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包括:主支架1和设置在主支架1上的捕捉连通机构2、搬运机构3和储存机构4;捕捉连通机构2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9连通,并捕捉气动管道9内的运载罐8,储存机构4用于存储捕捉到的运载罐8;搬运机构3用于在捕捉连通机构2和储存机构4之间转移运载罐8。
在需要传输运载罐8时,捕捉连通机构2的连通部分与外界的气动管道9连通;当需要捕捉运载罐8时,其捕捉部分负责捕捉运载罐8,然后将捕捉到运载罐8传递给搬运机构3,搬运机构3能够将该运载罐8转移给储存机构4进行储存;待工作人员将运载罐8内的物料取出后,通常需要将空罐发回给配料中心,此时,空罐可以从储存机构4转移到搬运机构3,搬运机构3再将空罐传递给捕捉连通机构2,由捕捉连通机构2将空罐发回配料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捕捉连通机构2、储存机构4和搬运机构3可以位于主支架1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够实现上述作用即可;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捕捉连通机构2和储存机构4均位于主支架1的上层,而搬运机构3位于主支架1的下层,这样捕捉连通机构2的运载罐8就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搬运机构3上,从而可以简化捕捉连通机构2的结果。
采用上述结构直接拿取物料,避免物料的来回搬运,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的消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如图1-6所示,捕捉连通机构2包括捕捉器21和连通管22,连通管22和捕捉器21均能够相对主支架1运动,连通管22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9连通,捕捉器21用于捕捉运载罐8;搬运机构3包括至少一个搬运器,搬运器设置在主支架1上;搬运器包括搬运管31,搬运管31能够相对主支架1运动,捕捉器21内的运载罐8能够进入搬运管31,搬运管31内的运载罐8能够进入储存机构4。
连通管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且每个连通管22可以对应一条气动管道9也可以对应多条气动管道9;当启动管道为两条,且该两条气动管道9的气流流向不同时,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连通管22可以有两个,从而使每个连通管22对应一条气动管道9。
此时捕捉器21位于两个连通管22之间,且捕捉器21可以对两条气动管道9内的运载罐8均进行捕捉;当然,若配料中心位于整个气动传输系统的最底层,则捕捉器21仅需要对上行气动管道9内的运载罐8进行捕捉即可;而下行气动管道9主要目的是用来回收空罐。
为了便于捕捉器21和连通管22相对主支架1移动,因此,捕捉连通机构2还包括捕捉支架23,捕捉支架23设置在主支架1上,且在捕捉支架23上还设置有捕捉导轨24,捕捉器21和连通管22滑动设置在捕捉导轨24上。
驱动捕捉器21和连通管22沿捕捉导轨24运动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气缸、液压缸、电动推杆或者电机丝杠的配合,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搬运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如图1-3所示,以搬运器的数量是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位于左侧的搬运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捕捉器捕捉而来的运载罐8转移到储存机构上;而位于右侧的搬运器主要作用是将空罐经由右侧的气动管道发送出去。采用多个搬运器,使每个搬运器可以完成不同的动作,即,确保在发送空罐的同时依旧可以执行运输运载罐8的任务,从而提高本实施例提供的收发装置的工作效率。
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捕捉连通机构2需要实现捕捉功能时,首先将与气动管道9连通的连通管22移开,然后移动捕捉器21,使捕捉器21与气动管道9连通,从而完成捕捉的任务;在捕捉器21离开气动管道9后,再将连通管22回移至原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如图7-10所示,捕捉器21包括第一限位机构6和一端封闭的第一套管211;第一限位机构6与第一套管211连接,用于限定运载罐8在第一套管211内的位置;第一套管211上设置有缓冲部,缓冲部用于逐渐降低运载罐8的运行速度。
缓冲部的主要作用是在运载罐8进入第一套管211后降低运载罐8的运行速度,能够降低速度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例如:增加运载罐8与第一套管21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在运载罐8上施加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力或者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等等;以增加摩擦力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套管211的内侧壁上可以设置摩擦区,运载罐8进入第一套管211后会与该摩擦区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运载罐8的速度逐渐减小。
若运载罐8在第一套管211内运行的速度较快,则该运载罐8很有可能会撞击到第一套管211的封闭端2111上,这样就会对第一套管211和运载罐8本身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在第一套管211上设置缓冲部,以降低运载罐8的运行速度,从而减少捕捉过程中的冲击,同时还可以减少噪声危害。
第一限位机构6的主要作用是在运载罐8低速运行或者静止后,将其固定在第一套管211内,因此,凡是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构件都可以作为本实施例所指的第一限位机构6,例如:电子插销或者棘爪与电动推杆的配合,等等;当第一限位机构6为棘爪和电动推杆相配合的结构时,棘爪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管211的内部,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管211的外侧壁上,且在棘爪和第一套管211的外侧壁之间还设置有扭簧,电动推杆通过销钉与棘爪连接;运载罐8进入第一套管211的内部后,会与棘爪接触,从而给棘爪施加一定的外力,棘爪受力而运动,此时扭簧被压缩,从而实现对运载罐8的限位;当需要解除对运载罐8的限位时,电动推杆或者其他动力机构向棘爪施加一定的外力,使棘爪向外运动,以与运载罐8脱离,从而解除对罐体的限制。上述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且通过机械机构实现自动限位,安全可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如图8所示,缓冲部包括多个通气孔213,多个通气孔213均设置在第一套管211的侧壁上,且每层圆周面上的通气孔213的数量沿运载罐8在第一套管211内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少。
当捕捉器21实现捕捉功能时,在第一套管211的侧壁上设置多个通气孔213,当运载罐8依次通过每个圆周面上的通气孔213时,气动管道9内的气流会从通气孔213流出,由于沿运载罐8的运动方向通气孔213分布在每层圆周面上的数量逐渐减小,而且第一套管211还具有封闭端2111(该封闭端2111正对运载罐8的运动方向,即,运载罐8朝着该封闭端2111运动),所以,运载罐8所受到的来自第一套管211上部(所谓上部是指封闭端2111所在的一端)的气阻会逐渐增大,气阻的逐渐增大就会使运载罐8的运行速度逐渐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当捕捉器21实现发回空罐的功能时,运载罐8朝远离第一套管211的封闭端2111的方向运动。
采用上述增加运载罐8运行前方气阻的办法降低运载罐8的运行速度,安全可靠,而且,在第一套管211的侧壁上设置多个通气孔213,而不是额外增加其余结构,还可以减轻第一套管211的重量,从而减轻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载罐8捕捉器21的重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第一套管211的侧壁分为第一区侧壁和第二区侧壁,且第二区侧壁与第一套管211的封闭端2111连接,第一区侧壁与第二区侧壁连接;多个通气孔213设置在第一区侧壁上,第二区侧壁与封闭端2111围设成封闭腔。
将通气孔213设置在远离封闭端2111的第一区侧壁上,在靠近封闭端2111的第二区侧壁上并不设置通气孔213,从而使第二区侧壁与封闭端2111形成封闭腔,且该封闭腔内的气阻为最大值,以确保运载罐8在达到封闭腔后可以停止运行,运载罐8停止运动后,第一限位机构6作用,将运载罐8固定在捕捉器21内,从而防止运载罐8掉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捕捉器21还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二套管212,第二套管212套设在第一套管211的外部,且第一套管211和第二套管212之间具有通气腔;且第一套管211的封闭端2111上设置有导通管214,通气腔与导通管214的内部连通。
在第一套管211外套设第二套管212,由第一套管211内排出的气流从二者之间的通气腔内流入气动管道9内,避免了气流资源直接排出而造成空气污染。第一套管211和第二套管212之间的相对固定可以仅通过第一限位机构6完成,也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连接固定件,以使二者的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载罐8捕捉器21与气动管道9连接时,导通管214的内部与气动管道9的内部连通,而气动管道9还与通气腔连接,从而形成新的气流通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第一限位机构6包括活动限位部和动力部,动力部设置在第一套管211的侧壁上;活动限位部与动力部连接,且能够在动力部的带动下穿入第一套管211的内部,用于限定运载罐8的位置。
由动力部驱动活动限位部的第一限位机构6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气压缸和活塞杆、液压缸和活塞杆、电动推杆,等等;由于动力部自身具有锁止功能,因此,采用动力部驱动活动限位部对运载罐8进行固定限位,可以是固定限位更加有保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如图9、10所示,动力部包括设置在第一套管211侧壁上的电机61和与电机61的转子螺纹连接的第二丝杠65,电机61用于带动第二丝杠65做直线运动;活动限位部包括插销锁舌64,插销锁舌64与第二丝杠65连接,并随第二丝杠65一起运动,且插销锁舌64和第二丝杠65均能够穿入第一套管211的内部。
为了确保第二丝杠65能够做直线运动,而不是圆周运动,因此,需要设置限位件来阻止第二丝杠65在圆周方向运动。
采用上述结构,当运载罐8到达第一套管211内并停止运动后,电机61转动,第二丝杠65带动插销锁舌64朝着运载罐8所在位置做直线运动,待插销锁舌64与运载罐8抵接后,关闭电机61,从而完成运载罐8的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当运载罐8上设置有密封圈或者凸台时,插销锁舌64可以抵设在密封圈或者凸台的下方,从而进一步防止运载罐8掉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第一限位机构6还包括套筒63和连接板62,连接板62设置在电机61上,套筒63设置在连接板62上,插销锁舌64套设在套筒63的内部;插销锁舌64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67,套筒63上设置有导柱66,导柱66远离套筒63的一端位于凹槽67内,且凹槽67能够相对导柱66滑动。
为了对第二丝杠65在圆周方向上进行限位,同时为了对插销锁舌64的直线运动进行导向,因此,在套筒63上设置导柱66,该导柱66穿过套筒63与凹槽67滑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插销锁舌64与第二丝杠65通过销轴68连接。使用销轴68连接,可以使使第二丝杠65与插销锁舌64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如图11所示,搬运管31上设置有提升机构34,提升机构34用于将运载罐8从搬运管31的内部移出;提升机构34包括驱动部和升降台341,升降台341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设置在搬运管31上,用于带动升降台341在搬运管31的内部上下移动。
为了便于运载罐8在搬运管31内的上下移动,因此,设置提升机构34,具体地,运载罐8位于升降台341的上部,然后由驱动部驱动升降台341上下运动,从而将运载罐8从搬运管31内推出。驱动部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气缸或者液压缸与活塞杆配合的结构,其中活塞杆与升降台341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驱动部包括动力源342、第一丝杠343和连接块344,第一丝杠343与动力源342的输出轴连接,连接块344套设在第一丝杠343上,且能够沿第一丝杠343上下运动;升降台341与连接块344连接,且升降台341用于与运载罐8接触的平面所在高度大于升降台341与连接块344的接触面所在的高度。
动力源342可以是电机,或者是电机与传动机构的配合,该传动机构可以是链条传动、齿轮传动或者皮带传动,等等;第一丝杠343位于搬运管31的外部,且与搬运管31转动连接;搬运管31的侧壁上设置有长条形的通孔,升降台341穿过该通孔进入搬运管31的内部,同时与连接块344连接。
当第一丝杠343的高度等于搬运管31的高度时,若升降台341与运载罐8接触的平面与连接块344平行,则升降台341仅能将运载罐8刚好送出搬运管31的出口,此时运载罐8不一定能完全进入第一套管211或者储存机构4的内部;因此,为了确保运载罐8能够完全进入第一套管211或者储存机构4,所以设计升降台341与运载罐8接触的表面高度高于升降台341与连接块344的连接面所在的高度。
具体地,搬运机构3还包括搬运支架32和搬运导轨33,搬运导轨33设置在搬运支架32上,搬运管31能够沿导轨的延伸方向运动;在搬运支架32上还可以设置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搬运管31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驱动机构可以包括气缸、液压缸、电动推杠或者丝杠和电机的配合,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储存机构4包括至少一个储存管41,且每个储存管41均滑动设置在对应设置在储存导轨43上,储存导轨43设置在主支架1上;储存管4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7,第二限位机构7用于限定运载罐8在储存管41内的位置。
储存管41可以是一端开口或者是两端开口的,储存管4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所有储存管41都可以沿对应的储存导轨43的延伸方向滑动;在每个储存管41上均设置第二限位机构7,该第二限位机构7的结构可以与第一限位机构6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储存管41的数量为多个,则至少有一个储存管41用来卸货,即,由搬运管31运送而来的运载罐8放入该储存管41,然后再人工或者自动进行卸货操作;其余的储存管41用来储存备用的运载罐8,即,当护士站需要向其它位置发送药品时,护士将药品装入备用的运载罐8内,然后再通过搬运机构3和捕捉连通机构2进行发送。
如图1-3所示,储存管41的数量为两个,左侧的储存管41用来卸货,右侧的储存管41用于放置自备罐或者运送空罐,且两个储存管41可以单独运动。由捕捉器21捕捉而来的盛满物料的运载罐能够进入左侧的搬运管31,然后经由设置在该搬运管31上的提升机构34将运载罐推送入位于左侧的储存管41内,然后经过开盖机构5的作用打开运载罐8,从而完成卸货;卸货之后的空罐放入右侧的储存管41内,然后将右侧的储存管41移动至右侧的搬运管31的上方,以使该储存管41内的空罐能够落入搬运管31内,该搬运管31可以通过提升机构34将空罐提升至右侧的连通管22的内部,从而完成空罐的发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如图12所示,还包括开盖机构5,开盖机构5设置在主支架1上,且能够相对主支架1运动;开盖机构5包括开盖支架57、支撑座53、顶升组件和固定部51;固定部51和顶升组件均设置在支撑座53上,支撑座53设置在开盖支架57上,且能够相对开盖支架57上下移动;开盖支架57设置在主支架1上,且能够相对主支架1水平移动;固定部51用于与运载罐8的罐盖固定连接,顶升组件包括驱动部和顶升部,顶升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设置在垂直支架上,用于带动顶升部上下运动。
设置开盖机构5可以完成对运载罐8的自动卸货,即,使用该开盖机构5能够开启和关闭运载罐8的罐盖。如图13所示,为运载罐罐盖10的一个实施例,罐盖10包括罐盖本体101、多个传动单元和与每个传动单元连接的插杆102,传动单元包括曲轴103和固定座104,曲轴103与固定座104铰接,插杆102与曲轴103铰接,在罐盖本体101的下端设置有通过孔,多个曲轴103远离插杆102的一端均位于通过孔的上方。
上述开盖机构5的具体使用方法为:顶升组件的顶升部在驱动部的作用下能够经由通过孔进入罐盖本体101的内部,且向曲轴103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曲轴103受力转动,将该向上的力转化为径向方向的力,从而使插杆102沿径向移动,以完成罐盖10的开启;当需要关闭罐盖10时,驱动部带动顶升部向下运动,当顶升部与曲轴103不接触时,曲轴103上的外力消失,此时,由于在插杆102上套设有弹簧105,且在开启状态时弹簧105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在弹力的作用下插杆102沿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锁闭罐盖10。
能够实现上述作用的驱动部和顶升部有很多种选择,例如:气缸、液压缸机构、丝杠机构、电动推杆或者电机、齿轮和齿条的结构,等等。升降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带动支撑座53上下运动,例如:缸、液压缸机构、丝杠机构或者电机、齿轮和齿条的结构,等等;旋转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带动支撑座53在平面内移动,从而将罐盖从罐体的正下方移开,因此,凡是能够起到上述作用的结构都可以作为本实施例所指的旋转机构。
罐盖开启后,其并没有完全从罐体(运载罐8通常都包括罐体和罐盖,罐盖设置在罐体上)上脱离,因此,需要设置固定部51,该固定部51能够将罐盖固定在支撑座53上,然后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随支撑座53一起向下移动,从而使罐盖在竖直方向上完全脱离罐体,此时,为了方便拿取罐体内的物料,使开盖机构5沿着铺设在主支架1上的开盖导轨58移动,从而由罐体的正下方离开。固定部51固定罐盖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例如:卡设、夹设、吸附,等等;结构也有多种选择,例如:卡爪、机械手、吸盘,等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驱动部选择直线电机,顶升部选择推杆52,推杆52与直线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且开盖机构5还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设置在支撑座53上,与推杆52连接;且推杆52能够相对导向组件上下运动。
为了确保推杆52在进入和退出通过孔的过程中始终沿同一条轴线运动,从而使施加在各个曲轴上的外力相同,因此,在支撑座53上设置导向组件。导向机构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导轨和滑块、导杆与滑槽,再或者在推杆52的四周设置限位板,等等。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块54和导向柱,推杆52上设置有导向槽;安装块54设置在支撑座53上,导向柱的一端与安装块54连接,另一端位于导向槽内。安装块54和导向柱的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导向的作用,而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支撑座53所需承担的重力,从而减小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节约能源。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固定部51用于吸附罐盖。采用吸附的方法固定罐盖方便快捷,从而可以提高启闭罐盖的速度,进一步,提高气动管道9物流系统的工作效率。采用吸附的方式,固定部51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吸盘或者磁铁,等等。具体地,固定部51为多个电磁铁,且多个电磁铁均匀分布在支撑座53上。电磁铁对罐盖的吸附较为牢固,能够避免罐盖在上下或者平面内移动时从支撑座53上掉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开盖机构5还包括直线导轨55和导向块56,直线导轨55设置在开盖支架57上,导向块56与支撑座53连接,且导向块56能够沿着直线导轨55滑动;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开盖机构5还包括升降组件59,该升降组件59的作用是带动支撑座53沿直线导轨55的延伸方向滑动。升降组件59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气缸、液压缸、电动推杆或者丝杠机构,等等。
罐盖扣设在罐体上,为了保证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一般设计罐盖的直径略小于或者等于罐体的内径,这样二者之间可左右可晃动的空间就比较小了,因此,若想较为省力快捷地将罐盖从罐体上取下来,在上下移动罐盖时,就要保证其始终沿着罐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在开盖支架57上设置直线导轨55,在支撑座53上设置导向块56,从而对罐盖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确保其始终沿着罐盖的轴线上下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捕捉连通机构、搬运机构和储存机构;
所述捕捉连通机构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并捕捉气动管道内的运载罐,所述储存机构用于存储捕捉到的所述运载罐;
所述搬运机构用于在所述捕捉连通机构和所述储存机构之间转移运载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连通机构包括捕捉器和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和所述捕捉器均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运动,所述连通管用于与外界的气动管道连通,所述捕捉器用于捕捉运载罐;
所述搬运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搬运器,所述搬运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管,所述搬运管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运动,所述捕捉器内的运载罐能够进入所述搬运管,所述搬运管内的运载罐能够进入所述储存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器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一端封闭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用于限定运载罐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位置;所述第一套管上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用于逐渐降低所述运载罐的运行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上,且每层圆周面上的所述通气孔的数量沿所述运载罐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器还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之间具有通气腔;
且所述第一套管的封闭端上设置有导通管,所述通气腔与所述导通管的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活动限位部和动力部,所述动力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上;所述活动限位部与所述动力部连接,且能够在所述动力部的带动下穿入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用于限定所述运载罐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管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用于将运载罐从所述搬运管的内部移出;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驱动部和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搬运管上,用于带动所述升降台在所述搬运管的内部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动力源、第一丝杠和连接块,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块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杠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丝杠上下运动;
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连接块连接,且所述升降台用于与运载罐接触的平面所在高度大于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连接块的接触面所在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储存管,且每个所述储存管均滑动设置在对应设置在储存导轨上,所述储存导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储存管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运载罐在所述储存管内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盖机构,所述开盖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且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运动;
所述开盖机构包括开盖支架、支撑座、顶升组件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顶升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开盖支架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开盖支架上下移动;所述开盖支架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且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水平移动;
所述固定部用于与运载罐的罐盖固定连接,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驱动部和顶升部,所述顶升部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垂直支架上,用于带动所述顶升部上下运动。
CN201610764247.XA 2016-08-29 2016-08-29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Active CN106219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64247.XA CN106219121B (zh) 2016-08-29 2016-08-29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64247.XA CN106219121B (zh) 2016-08-29 2016-08-29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9121A true CN106219121A (zh) 2016-12-14
CN106219121B CN106219121B (zh) 2018-09-21

Family

ID=58072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64247.XA Active CN106219121B (zh) 2016-08-29 2016-08-29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191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1209A (zh) * 2022-04-01 2022-07-15 江苏福瑞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氧剂生产用物料存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1209A (zh) * 2022-04-01 2022-07-15 江苏福瑞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氧剂生产用物料存储装置
CN114751209B (zh) * 2022-04-01 2024-01-30 江苏福瑞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氧剂生产用物料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9121B (zh) 201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8208A (zh) 一种悬挂式无人机捕获充电装置及方法
CN106219121A (zh)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CN106219243B (zh) 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
CN206203420U (zh) 使用旋转结构的收发装置
CN206203422U (zh)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CN206872052U (zh) 一种矿石装载导料系统
CN206068637U (zh)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收发装置
CN106276258A (zh)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发送装置
CN206068913U (zh) 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
CN110356749A (zh) 垃圾收集装置和垃圾收集车辆
CN103303182B (zh) 集装箱自装卸车
CN207920193U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立体车库
CN106241377B (zh) 管道传输系统
CN206068911U (zh) 管道传输系统
CN206203421U (zh) 用于管道传输系统的发送装置
CN217416274U (zh)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及计数包装设备
CN205991316U (zh) 轴承用连续加脂装置
CN108821199A (zh) 一种手模条推送提升装置
PT107881A (pt) Dispositivo mecânico para conversão da energia cinética das correntes marinhas ou fluviais em energia potencial para posterior conversão em energia elétrica
CN201026672Y (zh) 多料斗提升式垃圾旋转压缩储存机
CN207107558U (zh) 地埋旋转式垃圾箱设备及其旋转升降装置
CN209351439U (zh) 行李搬运车及行李卸载系统
CN208499386U (zh) 翻斗提升机构
CN106477214B (zh) 带多个垃圾周转箱的固定垃圾压缩装置及系统
CN214140285U (zh) 一种双层往复式自动输砂及托盘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9

Address after: 239000 Anhui province Chuzhou fengle Road No. 62 (Tianlong District) 58-1 room

Patentee after: ANHUI ZHENL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Meng Xi Road 212000 Zhenji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Jingkou District No. 6 Building 34 room 129

Patentee before: Hu Jian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9000 room 58-1, 62 fengle North Road (Tianlong community),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39000 room 58-1, 62 fengle North Road (Tianlong community),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ZHENL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ransceiver for pipeline transmission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Pledgee: Huishang Bank Co.,Ltd. Chuzhou Fenghuang road sub branch

Pledgor: Zhen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6197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9000 room 58-1, 62 fengle North Road (Tianlong community),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39000 room 58-1, 62 fengle North Road (Tianlong community),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