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7636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7636A
CN106207636A CN201610347116.1A CN201610347116A CN106207636A CN 106207636 A CN106207636 A CN 106207636A CN 201610347116 A CN201610347116 A CN 201610347116A CN 106207636 A CN106207636 A CN 106207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eans
housing
lock arm
retainer
l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71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7636B (zh
Inventor
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07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7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可靠地防止在连接器未嵌合状态下检测构件被压入检测位置。在两壳体(10、50)嵌合过程中,锁定臂(15)的止动件(17)跨上锁定突起(53),锁定臂(15)和检测构件(30)成为一体地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从而可限制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滑动。当两壳体(10、50)正确嵌合时,锁定臂(15)向锁定姿势弹性复原,挠曲卡止片(38)跨上锁定突起(53)而从止动件(17)脱离接合,从而允许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的滑动。在第1壳体(10)上形成有限制部(24),当位于待机位置的检测构件(30)由于对滑动部(31)的按压力而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时,限制部(24)限制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侧滑动。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嵌合检测功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第1连接器,其形成有呈跷跷板状弹性挠曲的锁定臂;检测构件,其能向前后方向滑动地安装于锁定臂;以及第2连接器,其具有锁定突起。在两连接器未嵌合的状态下,形成于检测构件上的挠曲卡止片的前端部相对于形成于锁定臂的前端部的止动件从后方抵接,从而检测构件保持为待机位置。因此,不能使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移动。
在开始进行两连接器的嵌合并成为半嵌合的状态下,止动件跨上锁定突起,从而锁定臂以支撑部为支点呈跷跷板状倾斜而成为锁定解除姿势。另外,检测构件与锁定臂成为一体地倾斜而成为锁定解除姿势,所以挠曲卡止片维持为与止动件抵接的状态。由此,检测构件保持在待机位置。
然后,当两连接器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时,止动件跨越锁定突起,所以锁定臂从锁定解除姿势向锁定姿势弹性复原。另一方面,因为挠曲卡止片成为跨上锁定突起的状态,所以挠曲卡止片从止动件脱离接合,由此,检测构件被允许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因此,能根据是否能允许检测构件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来检测两连接器的嵌合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2209号公报
在该连接器中,检测构件通过使其导向槽与锁定臂的导向肋嵌合,从而可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滑动。并且,导向槽和导向肋遍及支撑部的前方和后方而形成。因此,在两连接器未嵌合的状态下,即使仅检测构件被向锁定解除方向按压,锁定臂和检测构件也必然一体地倾斜,所以可维持挠曲卡止片和止动件的抵接状态。因此,不可能检测构件被错误地压入到检测位置。
但是,在将导向槽和导向肋的形成范围仅限定于比支撑部靠后方的区域的情况下,有可能挠曲卡止片从止动件脱离接合。这是因为:在检测构件上作用锁定解除方向的按压力时,锁定臂中的比支撑部靠后方的区域与检测构件一体地倾斜,与此相对,锁定臂中的比支撑部靠前方的区域的倾斜小,所以在挠曲卡止片的前端部与止动件之间产生高低差。有可能有情况:当挠曲卡止片从止动件脱离接合时,尽管两连接器未嵌合,但是检测构件也被压入到检测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在连接器未嵌合的状态下检测构件被压入到检测位置。
本发明是一种连接器,具备:
合成树脂制的第1壳体;
第2壳体,其具有锁定突起,并从该第1壳体的前方嵌合在所述第1壳体;
锁定臂,其具有支撑部、止动件以及导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1壳体相连,所述止动件形成为比所述支撑部更靠前方,所述导向部形成为比所述支撑部更靠后方,所述锁定臂以所述支撑部为支点从锁定姿势向锁定解除方向呈跷跷板状弹性挠曲;
检测构件,其具有滑动部,通过使该滑动部与所述导向部滑动接触,从而以能在待机位置与比所述待机位置靠前方的检测位置之间滑动的方式安装到所述锁定臂;以及
挠曲卡止片,其形成为比所述检测构件的所述滑动部更靠前方,并在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通过从后方与所述止动件抵接,从而将所述检测构件保持在所述待机位置,
在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过程中,通过所述止动件跨上所述锁定突起,所述锁定臂和所述检测构件成为一体地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从而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滑动被限制,
当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成为正确的嵌合状态时,通过所述止动件通过所述锁定突起,所述锁定臂向锁定姿势弹性复原,所述挠曲卡止片跨上所述锁定突起而从所述止动件脱离接合,从而允许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滑动,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壳体上形成有限制部,当位于所述待机位置的所述检测构件由于对所述滑动部的按压力而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侧滑动。
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通过对滑动部的按压力使检测构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时,当挠曲卡止片从止动件脱离接合时,有可能检测构件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滑动。但是,在本发明中,因为设有限制部,所以能防止在两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构成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上安装有检测构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是表示从第1壳体将检测构件卸下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从第1壳体将检测构件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X-X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两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检测构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时限制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侧的滑动的状态的相当于图3的Y-Y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滑动的状态的相当于Y-Y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两壳体的嵌合过程的相当于X-X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两壳体正确嵌合、检测构件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相当于X-X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两壳体正确嵌合、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滑动的状态的相当于X-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检测构件的主视图。
图11是检测构件的后视图。
图12是检测构件的俯视图。
图13是检测构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1壳体
15:锁定臂
17:止动件
18:导向部
19:支撑部
23:抵接部
24:限制部
30:检测构件
31:滑动部
38:挠曲卡止片
50:第2壳体
53:锁定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a)本发明也可以是,在所述锁定臂上形成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与所述限制部抵接,从而限制所述锁定臂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弹性移位。
根据该构成,通过抵接部与限制部抵接,从而可限制锁定臂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不当地弹性移位。
(b)本发明也可以是,在所述检测构件位于所述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构件通过与所述限制部抵接,从而被限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
根据该构成,能防止如下情况:在两壳体正确嵌合、检测构件滑动到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检测构件与限制部抵接,从而限制锁定臂向锁定解除方向弹性移位。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3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1壳体10;锁定臂15,其与第1壳体10一体形成;合成树脂制的检测构件30,其安装于锁定臂15;以及合成树脂制的第2壳体50,其能与第1壳体10嵌合。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3~图9中的左方定义为第1壳体10的前方。
<第1壳体10>
如图1、图4所示,第1壳体10是将块状的端子收纳部11和筒状嵌合部12形成为一体而构成的,筒状嵌合部12包围端子收纳部11。筒状嵌合部12的后端部通过后壁部13与端子收纳部11的外周相连。端子收纳部11的外周与筒状嵌合部12的内周之间的空间成为在前方敞开的嵌合空间14。在端子收纳部11的内部收纳有呈阴形的公知形态的第1端子配件(省略图示)。
<锁定臂15>
如图2~图4所示,筒状嵌合部12中的与端子收纳部11的上表面对应的区域作为锁定臂15发挥作用。在筒状嵌合部12的后端部中的形成有锁定臂15的区域,后壁部13被切掉,嵌合空间14向后方敞开。如图3所示,锁定臂15具备:左右一对臂部16;止动件17,其将两臂部16的前端部彼此连结;以及导向部18,其将两臂部16的后端部彼此连结。
如图3所示,在两臂部16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外方突出的板状的支撑部19,左右两支撑部19的突出端缘部与后壁部13相连。通过该支撑部19的支撑结构,锁定臂15始终维持锁定姿势(参照图4、图8、图10),并且能以支撑部19为支点呈跷跷板状弹性移位。锁定臂15使止动件17从端子收纳部11的外表面向上方离开,并且使导向部18向下方移位以使其接近端子收纳部11的外表面,将锁定臂15此时的移位方向定义为锁定解除方向。
如图3、图4所示,止动件17位于锁定臂15的前端部(比支撑部19靠前方)。导向部18位于锁定臂15的后端部。即,导向部18的整体位于比支撑部19靠后方。如图2、图3所示,导向部18构成为具备:左右一对侧壁部20,其从臂部16的后端部向上方上升;以及上壁部21,其将两侧壁部20的上端缘彼此连结。在上壁部21的后缘部形成有凹部22。另外,在左右两臂部16中的比支撑部19靠后方的位置突出形成有抵接部23。抵接部23为从臂部16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从该突出端(下端)向宽度方向外方突出的状态,如图1、图2所示,当从后方观看时抵接部23弯曲成L字形。另外,抵接部23向比两臂部16的左右两侧缘靠左右方向的外方突出。
<限制部24>
在第1壳体10上形成有左右一对限制部24。如图2、图3所示,限制部24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从两侧夹着两臂部16(锁定臂15)的位置。另外,在上下方向上,如图2所示,位于比支撑部19靠下方、且比抵接部23的下端部稍微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如图3所示,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抵接部23对应的区域。抵接部23的后端位于比锁定臂15的后端稍微靠前方的位置。
<检测构件30>
如图10~图13所示,检测构件30是将滑动部31和挠曲卡止片38形成为一体而构成的。滑动部31构成为具备左右对称的角筒部32、后柱部36以及左右对称的一对滑动接触肋37。角筒部32由上面壁33、左右两侧面壁34以及下面壁35构成。后柱部36位于角筒部32的宽度方向中央,将上下两面壁33、35的后端缘部彼此连结。左右一对滑动接触肋37为从后柱部36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高度朝向侧面壁34呈悬臂状突出的形态。滑动接触肋37与上面壁33以及下面壁35呈并行。前后方向上的滑动接触肋37的形成范围与角筒部32的形成范围相同,是从后柱部36的后端直至比后柱部36靠前方的位置的区域。
挠曲卡止片38为从左右两滑动接触肋37呈相同平面状地向前方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因此,挠曲卡止片38呈与上面壁33以及下面壁35大致平行的板状。角筒部32因为连接有4个面壁33、34、35,所以比较不易变形,与此相对,挠曲卡止片38呈悬臂状延伸,所以能以与滑动接触肋37相连的后端部为支点向上下方向(挠曲卡止片38的板厚方向)弹性挠曲。在挠曲卡止片38的前端部形成有卡止突起39,卡止突起39从挠曲卡止片38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在挠曲卡止片38的左右两侧缘部形成有左右一对防脱突起40。
检测构件30相对于锁定臂15从后方组装。在组装时,使挠曲卡止片38在导向部18内贯通而收纳在两臂部16之间,将角筒部32嵌入到导向部18外,将滑动接触肋37收纳于导向部18的内部。当角筒部32(滑动部31)与导向部18嵌合时,限制检测构件30和锁定臂15的后端部(导向部18)向与两壳体10、50的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的相对移位。因此,当锁定臂15向锁定解除方向弹性移位时,检测构件30也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当锁定臂15向锁定姿势弹性复原时,检测构件30也向锁定姿势复原。
当组装到锁定臂15上的检测构件30到达待机位置(参照图4、图5、图7、图8)时,左右一对防脱突起40相对于导向部18从前方卡止,由此限制检测构件30向后方的移动(即,从锁定臂15脱离)。另外,在待机位置上,如图4所示,挠曲卡止片38的卡止突起39相对于止动件17从后方卡止,由此限制检测构件30向比待机位置靠前方的检测位置(参照图6、图9)侧的移动。由此,检测构件30保持在待机位置。
在检测构件30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检测构件30的左右两侧面壁34的前端面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比限制部24的后端面稍微靠后方的位置。另外,在左右方向上,左右两侧面壁34位于与限制部24对应的位置。但是,在锁定臂15未弹性挠曲而取得锁定姿势的状态下,两侧面壁34位于比限制部24稍微靠上方,所以在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滑动时限制部24不会成为干扰。
另外,当两壳体10、50成为正确嵌合状态时,检测构件30能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滑动,但是在滑动的过程中,角筒部32与导向部18的外表面滑动接触,并且滑动接触肋37与导向部18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以检测构件30能相对于锁定臂15以稳定的姿势平行移动。另外,即使在检测构件30到达检测位置的状态下,角筒部32和滑动接触肋37也保持与导向部18嵌合的状态。
<第2壳体50>
图7~9所示,第2壳体50具有:块状的端子保持部51;以及罩部52,其从端子保持部51的外周向第1壳体10侧呈角筒状突出。在端子保持部51上安装有公知形态的多个阳形的第2端子配件(省略图示),在第2端子配件的顶端部形成有细长的接头。接头从端子保持部51突出并被罩部52包围。在第2壳体50的外周面的上表面形成有锁定突起53。
<本实施例1的作用和效果>
当在两壳体10、50未嵌合的状态下针对检测构件30的滑动部31的上面壁33作用向下(锁定解除方向)的按压力时,如图5所示,滑动部31向下方移位,同时检测构件30的整体以支撑部19为支点倾斜地改变姿势而成为锁定解除姿势。由此,检测构件30的前端部的卡止突起39也向上方移位。另外,锁定臂15中的与滑动部31嵌合的导向部18一边与滑动部31成为一体地改变倾斜的姿势一边向下方移位。
但是,因为位于比导向部18靠前方的位置的支撑部19与筒状嵌合部12的后壁部13相连而提高了刚性,所以支撑部19的弹性变形量与导向部18的移位量不一致。因此,锁定臂15中的比支撑部19靠前方的区域的姿势的倾斜小于导向部18的姿势的倾斜和挠曲卡止片38的姿势的倾斜。由此,卡止突起39比止动件17相对地向上方移位而从止动件17脱离接合。因此,在滑动部31被下方(锁定解除方向)推动的状态下对检测构件30作用来自后方的按压力时,有可能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滑动。
但是,当滑动部31向下方移位时,如图5所示,左右两侧面壁34的下端部前表面相对于左右两限制部24的后表面以从后方接近的位置关系相对。因此,即使检测构件30被向前方按压,滑动部31也与限制部24抵接,所以检测构件30被限制向检测位置的滑动而保持在待机位置。
在将两壳体10、50嵌合时,使第1壳体10嵌入到罩部52内,并且使罩部52嵌入到嵌合空间14内。在嵌合的过程中(即,两壳体10、50半嵌合的状态),如图7所示,止动件17与锁定突起53干扰并跨上该锁定突起53,所以锁定臂15以支撑部19为支点向锁定解除方向弹性移位。另外,检测构件30通过滑动部31和导向部18的嵌合而在保持在待机位置的状态下与锁定臂15成为一体地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此时,挠曲卡止片38的卡止突起39保持为卡止于止动件17的状态,所以使检测构件30不能向检测位置滑动。
当两壳体10、50从该状态进行嵌合、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时,止动件17通过锁定突起53,所以如图8所示,锁定臂15向锁定姿势弹性复原,止动件17卡止于锁定突起53。通过该卡止作用,两壳体10、50被限制脱离而锁定为嵌合状态。当锁定臂15弹性复原为锁定姿势时,检测构件30的卡止突起39跨上锁定突起53而从止动件17脱离接合。此时,挠曲卡止片38弹性挠曲。这样,当卡止突起39从止动件17脱离接合时,检测构件30能向检测位置滑动。因此,能根据是否能使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滑动来检测两壳体10、50的嵌合状态。
因为当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移动时,检测构件30的后柱部36与锁定臂15的凹部22的里端面(前端面)抵接,所以限制检测构件30在此之上继续前进。另外,因为卡止突起39通过止动件17,所以挠曲卡止片38弹性复原。在检测构件30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检测构件30的左右两侧面壁34成为与限制部24的上表面接近并相对的位置关系。因此,即使向下方按压操作检测构件30使锁定臂15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滑动部31的侧面壁34也与限制部24的上表面抵接,所以使锁定臂15不能向锁定解除方向弹性移位。由此,两壳体10、50可靠地锁定为嵌合状态。
另外,当针对锁定姿势的锁定臂15作用使其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方)移位的外力时,形成于锁定臂15的抵接部23与限制部24的下表面抵接,所以锁定臂15不会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方向不当地移位。抵接部23不论两壳体10、50的嵌合状态、检测构件30的位置如何都能与限制部24抵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1壳体10,其一体形成有锁定臂15;以及第2壳体50,其具有锁定突起53,针对第1壳体10从其前方嵌合。锁定臂15具有:支撑部19,其与第1壳体10相连;止动件17,其形成于比支撑部19靠前方;以及导向部18,其形成于比支撑部19靠后方,锁定臂15以支撑部19为支点从锁定姿势向锁定解除方向呈跷跷板状弹性挠曲。
在锁定臂15上安装有检测构件30。检测构件30具有滑动部31,通过使该滑动部31与导向部18滑动接触,从而能在待机位置与比待机位置靠前方的检测位置之间滑动。另外,在检测构件30中的比滑动部31靠前方形成有挠曲卡止片38,挠曲卡止片38通过在两壳体10、50未嵌合的状态下相对于止动件17从后方抵接,从而将检测构件30保持在待机位置。
并且,在两壳体10、50的嵌合过程中,止动件17跨上锁定突起53,锁定臂15和检测构件30成为一体地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从而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的滑动被限制。当两壳体10、50成为正确的嵌合状态时,止动件17通过锁定突起53,锁定臂15向锁定姿势弹性复原,挠曲卡止片38跨上锁定突起53而从止动件17脱离接合,从而允许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的滑动。
在这样的构成的连接器中,在两壳体10、50未嵌合的状态下由于对滑动部31的按压力使检测构件30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时,当挠曲卡止片38从止动件17脱离接合时,有可能检测构件30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滑动。因此,作为其对策,在第1壳体10上形成限制部24。在位于待机位置的检测构件30由于对滑动部31的按压力而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时,限制部24限制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侧滑动。因此,根据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能防止在两壳体10、50未嵌合的状态下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滑动。
另外,在锁定臂15上形成有抵接部23,抵接部23通过与限制部24抵接,从而限制锁定臂15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弹性移位。根据该构成,通过抵接部23与限制部24抵接,从而可限制锁定臂15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不当地弹性移位。
另外,在检测构件30位于所述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检测构件30通过与限制部24抵接,从而被限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根据该构成,能防止如下情况:在两壳体10、50正确嵌合、检测构件30滑动到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检测构件30通过与限制部24抵接,从而限制锁定臂15向锁定解除方向弹性移位。
如上所述,限制部24兼备3种功能。第1种功能是如下功能:在两壳体10、50未嵌合的状态下检测构件30被向锁定解除方向推动时,限制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方向滑动。第2种是如下功能:在检测构件30向检测位置滑动的状态下,限制检测构件30和锁定臂15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第3种是如下功能:限制锁定臂15向与锁定解除方向上下相反的上方不当地弹性移位。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1,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1中,锁定臂通过与限制部抵接,从而被限制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弹性移位,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与限制部不同的如下机构:该机构限制锁定臂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弹性移位。
(2)在上述实施例1中,通过锁定臂与限制部抵接,从而被限制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弹性移位,但是不限于此,作为限制锁定臂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弹性移位的方法,也可以使检测构件与限制部抵接。
(3)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检测构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检测构件通过与限制部抵接,从而被限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但是不限于此,限制检测位置的检测构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的方法也可以是:使检测构件抵接于与限制部不同的部位。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合成树脂制的第1壳体;
第2壳体,其具有锁定突起,并从所述第1壳体的前方嵌合在所述第1壳体;
锁定臂,其具有支撑部、止动件以及导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1壳体相连,所述止动件形成为比所述支撑部更靠前方,所述导向部形成为比所述支撑部更靠后方,所述锁定臂以所述支撑部为支点从锁定姿势向锁定解除方向呈跷跷板状弹性挠曲;
检测构件,其具有滑动部,通过使该滑动部与所述导向部滑动接触,从而以能在待机位置与比所述待机位置靠前方的检测位置之间滑动的方式安装到所述锁定臂;以及
挠曲卡止片,其形成为比所述检测构件的所述滑动部更靠前方,并在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通过从后方与所述止动件抵接,从而将所述检测构件保持在所述待机位置,
在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过程中,通过所述止动件跨上所述锁定突起,所述锁定臂和所述检测构件成为一体地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从而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滑动被限制,
当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成为正确的嵌合状态时,通过所述止动件通过所述锁定突起,所述锁定臂向锁定姿势弹性复原,所述挠曲卡止片跨上所述锁定突起而从所述止动件脱离,从而允许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滑动,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壳体上形成有限制部,当位于所述待机位置的所述检测构件由于对所述滑动部的按压力而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侧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定臂上形成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与所述限制部抵接,从而限制所述锁定臂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一侧弹性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构件位于所述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构件通过与所述限制部抵接,从而被限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位。
CN201610347116.1A 2015-05-27 2016-05-23 连接器 Active CN106207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7380A JP2016225027A (ja) 2015-05-27 2015-05-27 コネクタ
JP2015-107380 2015-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7636A true CN106207636A (zh) 2016-12-07
CN106207636B CN106207636B (zh) 2018-09-14

Family

ID=57453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7116.1A Active CN106207636B (zh) 2015-05-27 2016-05-2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225027A (zh)
CN (1) CN10620763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6248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670768A (zh) * 2019-09-30 2021-04-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3841307A (zh) * 2019-05-30 2021-12-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
CN114175416A (zh) * 2019-08-07 2022-03-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4600321A (zh) * 2019-10-29 2022-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4600321B (zh) * 2019-10-29 2024-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7007539T5 (de) * 2017-05-15 2020-01-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Verbind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2770A (ja) * 2002-03-14 2003-09-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740946A (zh) * 2008-11-04 2010-06-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518362A (zh) * 2013-10-04 2015-04-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2770A (ja) * 2002-03-14 2003-09-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740946A (zh) * 2008-11-04 2010-06-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518362A (zh) * 2013-10-04 2015-04-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6248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736248B (zh) * 2017-04-21 2020-04-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3841307A (zh) * 2019-05-30 2021-12-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
CN113841307B (zh) * 2019-05-30 2024-05-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
CN114175416A (zh) * 2019-08-07 2022-03-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4175416B (zh) * 2019-08-07 2024-05-1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2670768A (zh) * 2019-09-30 2021-04-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600321A (zh) * 2019-10-29 2022-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4600321B (zh) * 2019-10-29 2024-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7636B (zh) 2018-09-14
JP2016225027A (ja)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7636A (zh) 连接器
CN106159569B (zh) 连接器
US7722385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796383B1 (ko) 커넥터 위치 보장 장치를 갖는 커넥터 조립체
JP5731995B2 (ja) コネクタ位置保証装置
US7980887B2 (en) Connector
CN104347997B (zh) 连接器
EP1411598A2 (en) A connector assembly,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ing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m
US20140134867A1 (en) Connector
CN107154553B (zh) 连接器
JP2008305601A (ja) 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CN106299869A (zh) 连接器
CN104882735A (zh) 连接器
CN104218354B (zh) 阴端子配件
JP2016119233A (ja) コネクタ
JP2009037835A (ja) コネクタ
CN103427311B (zh) 夹具及连接器
US10903604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that restricts excessive deflection of the lock arm
CN106099545A (zh) 连接器
CN106099542A (zh) 连接器
CN111146651B (zh) 具有用于带罩闩锁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的电连接器
JP6898786B2 (ja) コネクタ
CN107017519B (zh) 连接器构造
JP2017054595A (ja) コネクタ
CN105742870A (zh) 连接器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