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8108B - 倾斜装置和横式百叶窗 - Google Patents

倾斜装置和横式百叶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8108B
CN106168108B CN201610326912.7A CN201610326912A CN106168108B CN 106168108 B CN106168108 B CN 106168108B CN 201610326912 A CN201610326912 A CN 201610326912A CN 106168108 B CN106168108 B CN 106168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lting
shaft
gear
drum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269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8108A (zh
Inventor
裸野善行
植松贵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kaw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chikaw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kawa Corp filed Critical Tachikaw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68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8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8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8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62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flexibly-interconnected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trips; Concertina blinds, i.e. upwardly folding flexible scree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2Details of operating devices, e.g. pulleys, brakes, spring drums, dr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li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倾斜装置和横式百叶窗,无论下梁位于何处位置,均能够使下梁以叶片全闭合的状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本发明提供的倾斜装置具备支撑部件、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倾斜滚筒;所述倾斜滚筒上设有外周槽,所述外周槽围绕所述倾斜滚筒的外周面而延伸;所述倾斜装置设有抑制挂装在所述外周槽中的叶片支撑绳脱离所述外周槽的脱离抑制部。

Description

倾斜装置和横式百叶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横式百叶窗的叶片进行转动的倾斜装置、和具备该倾斜装置的横式百叶窗。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的横式百叶窗中,在支撑叶片的方向控制绳的上端设置有环部,该环部与设置于调节滑轮的外周上的外周槽摩擦卡合。于是,能够通过使调节滑轮旋转而使叶片进行转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02-70460号
发明内容
然而,横式百叶窗中存在下述横式百叶窗,即:在通过操作绳的操作而使叶片变为全闭状态后,使下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本发明人在这样的横式百叶窗中采用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具有外周槽的调节滑轮后,发现存在下述现象,即:当下梁位于上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时,下梁以叶片全闭合的状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但是,当下梁位于上限位置时,下梁以叶片并未全闭合的状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无论下梁位于何处位置,均能够使下梁以叶片全闭合的状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的倾斜装置和横式百叶窗。
本发明提供的倾斜装置具备支撑部件、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倾斜滚筒;所述倾斜滚筒上设有外周槽,所述外周槽围绕所述倾斜滚筒的外周面而延伸;所述倾斜装置设有脱离抑制部,所述脱离抑制部用于抑制挂装在所述外周槽中的叶片支撑绳脱离所述外周槽。
本发明人对于叶片未变为全闭状态的原因进行研究后发现,当下梁位于上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时,由于叶片的重量施加于支撑叶片的叶片支撑绳上,因此,叶片支撑绳与外周槽摩擦卡合,从而叶片支撑绳随着倾斜滚筒的旋转而位移,相对于此,当下梁位于上限位置时,由于叶片的全部重量施加于升降绳,因而叶片的重量未施加于叶片支撑绳,从而叶片支撑绳脱离外周槽,由此,倾斜滚筒相对于叶片支撑绳进行空转。基于这样的见解,本发明人设置了用于抑制叶片支撑绳脱离外周槽的脱离抑制部,发现无论下梁位于何处位置,下梁均以叶片全闭合的状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以下,例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相互组合。
优选所述外周槽被构成为:随着朝向所述倾斜滚筒的径向外侧而宽度变宽。
优选所述倾斜装置还具备支撑盖,所述支撑盖被设置为:所述倾斜滚筒被夹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支撑盖之间,所述脱离抑制部由设置于所述支撑盖上的按压突起构成。
优选所述按压突起设置在所述倾斜滚筒的圆周方向上的30度以上的范围内。
优选所述外周槽被构成为:随着朝向所述倾斜滚筒的径向外侧而宽度变宽;所述按压突起被设置为从所述支撑盖延伸至所述外周槽内,并且,所述按压突起被构成为随着朝向其前端而宽度变窄。
优选所述倾斜装置还具备倾斜齿轮和轴承板,其中,所述倾斜齿轮与设置于所述倾斜滚筒上的齿轮啮合,所述轴承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倾斜滚筒和所述倾斜齿轮;所述倾斜滚筒、所述支撑盖、所述倾斜齿轮以及所述轴承板能够呈一体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优选所述支撑部件被构成为:能够支撑进行升降绳的卷绕和解绕的卷绕轴。
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的倾斜装置具备支撑部件、倾斜滚筒、支撑盖以及轴承板;所述倾斜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支撑盖被设置为:所述倾斜滚筒被夹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支撑盖之间,所述轴承板构成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倾斜滚筒和倾斜齿轮,其中,所述倾斜齿轮与设置于所述倾斜滚筒上的齿轮啮合;所述倾斜滚筒、所述支撑盖、所述倾斜齿轮以及所述轴承板能够呈一体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在本观点的发明中,脱离抑制部并非必需部件。
本发明提供的横式百叶窗具备上述构成的倾斜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观点提供的横式百叶窗,其通过操作绳的操作而使升降轴旋转,从而使卷绕轴旋转,并且,通过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而使倾斜轴旋转,从而使倾斜滚筒旋转,该横式百叶窗被构成为:所述升降轴的旋转轴心与所述倾斜轴的旋转轴心互不相同,所述卷绕轴的旋转轴心与所述倾斜滚筒的旋转轴心一致;所述倾斜滚筒通过支撑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所述倾斜轴的旋转经由倾斜齿轮而被传递至所述倾斜滚筒,其中,所述倾斜齿轮随着所述倾斜轴的旋转而旋转;所述倾斜齿轮通过轴承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所述倾斜齿轮和所述轴承板能够呈一体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在本观点的发明中,脱离抑制部并非必需部件。
优选该横式百叶窗还具备通过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而旋转的操作滑轮,所述操作滑轮的旋转轴心与所述升降轴和所述倾斜轴中的任意一个的旋转轴心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横式百叶窗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表示卷绕轴9和倾斜单元19被支撑在支撑部件11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表示倾斜单元19,其中,(a)为立体图,(b)为分解立体图。
图6中的(a)~(b)是表示倾斜单元19的组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3的前后方向中央面的剖视图。
图8中的(a)为图7中的A-A剖面图,(b)为图7中的B-B剖面图。其中,在图8的(a)~(b)中图示出升降轴8和倾斜轴17。
图9是表示倾斜滚筒32的另一构成且与图7对应的剖视图。
图10表示操作部单元6,其中,(a)为立体图,(b)为(a)的前后方向中央面的剖视图。
图11表示传递延迟单元25,其中,(a)为立体图,(b)为分解立体图。
图12表示传递延迟单元25,其中,(a)为立体图,(b)为分解立体图。
图13中的(a)~(g)各图的中段是表示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与中间旋转体31的啮合的剖视图,上段和下段是表示转动槽29a、30a内的限制突起31b、31c的位置且从操作滑轮23a侧观察时的图。另外,限制突起31b、31c本来不会出现在中段的剖视图中,但为了便于理解而进行图示。
图14是表示操作部壳体45和离合器单元27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操作部壳体45和离合器单元27且与图10中的(b)对应的剖视图,其中,(a)表示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连接的状态,(b)表示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未连接的状态。
图16中的(a)~(c)是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的外周面的展开图,且是用于说明通过下降操作而使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变为非连接状态的作用的图。
图17中的(a)~(c)是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的外周面的展开图,且是用于说明通过上升操作而使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变为连接状态的作用的图。
(符号说明)
1 上梁
2 方向控制绳
3 叶片
4 下梁
5 升降绳
6 操作部单元
7 操作绳
8 升降轴
9 卷绕轴
10、11 支撑部件
15 操作绳闸门
17 倾斜轴
19 倾斜单元
22 速度调节器
23 行星齿轮/操作滑轮部
24 倾斜传递部
25 传递延迟单元
26 制动部
27 离合器单元
28 输入轴
29 第一壳体
30 第二壳体
31 中间旋转体
32 倾斜滚筒
32a 外周槽
33 支撑盖
33a 按压突起
34 倾斜齿轮
35 轴承板
41 输入轴
42 凸轮轴
43 输出轴
44 滚珠
45 操作部壳体
46 滑动槽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示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种特征事项能够相互组合。另外,各特征也可以单独构成发明。
图1~图2所示的作为遮蔽装置的横式百叶窗,经由从上梁(head box)1垂下的多根方向控制绳(ladder cord)2悬挂支撑有多层作为遮蔽件的叶片(slat)3,且在该方向控制绳2的下端悬挂支撑有下梁(bottom rail)4。方向控制绳2在一对纵绳之间设有多根横绳。各横绳支撑叶片3。如图5中的(b)所示,在方向控制绳2的上端侧设置有环部2a,环部2a被挂装在设置于倾斜滚筒32上的外周槽32a中,其中,倾斜滚筒32通过配置于上梁1内的支撑部件10或者支撑部件1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周槽32a被形成为:围绕倾斜滚筒32的外周面且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宽度变宽。通过环部2a与外周槽32a的内表面32e之间的摩擦,而使环部2a随着倾斜滚筒32的旋转进行位移,从而使叶片3进行转动。另外,在叶片3转动变为全闭状态或者反向全闭状态(叶片3朝向与全闭状态相反的一侧且大致垂直的状态)后,倾斜滚筒32相对于方向控制绳2进行空转。此外,方向控制绳2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叶片支撑绳”。“叶片支撑绳”只要能够支撑叶片3且使叶片3进行转动,其构成便无限定,例如,“叶片支撑绳”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相互分离的两根纵绳,其中一根纵绳安装在叶片的一侧边缘上,而另一根纵绳安装在叶片的另一侧边缘上。
上梁1上还悬挂有升降绳5,升降绳5的下端安装在下梁4上。通过将升降绳5卷绕在卷绕轴9上、或者使升降绳5从卷绕轴9上解绕,从而使下梁4上升或者下降,其中,卷绕轴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配置于上梁1内的支撑部件11上。
支撑部件10、11上支撑有相同构成的倾斜单元19。支撑部件10被构成为仅支撑倾斜单元19。另一方面,支撑部件11被构成为支撑倾斜单元19和卷绕轴9。支撑部件10和支撑部件11的、支撑倾斜单元19的部位处的构成实质上相同。以下,对于支撑部件11、卷绕轴9以及倾斜单元19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3~图4所示,支撑部件11具备支撑部件主体11a和转接板(adapter plate)11b。支撑部件主体11a具备支撑卷绕轴9的卷绕轴收容部11e、和支撑倾斜单元19的倾斜单元收容部11f。转接板11b具备供升降绳5插通的升降绳插通部11c、和供方向控制绳2插通的方向控制绳插通部11d,并且,转接板11b安装在支撑部件主体11a的转接安装部11g上。
如图3~图4所示,卷绕轴9具备卷绕锥筒9a和凸轮单元9b。凸轮单元9b具有下述功能,即:如日本专利特开2014-231696号所公开那样,当下梁4在自重下降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或者下梁4到达下限位置时,使卷绕锥筒9a停止旋转。凸轮单元9b被构成为:与随着操作绳7的操作而旋转的升降轴8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并且,在使下梁4上升时,凸轮单元9b和卷绕锥筒9a随着升降轴8的旋转而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当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时,随着下梁4的下降而对升降绳5施加拉力,通过由该拉力产生的转矩而使卷绕锥筒9a进行旋转。另外,在升降轴8上设有速度调节器22,速度调节器22用于调节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时的升降轴8的旋转速度,以防其变得过大。
如图5~图8所示,倾斜单元19具备倾斜滚筒32、支撑盖33、倾斜齿轮34以及轴承板35。如上所述,方向控制绳2的环部2a挂装在倾斜滚筒32的外周槽32a中。倾斜滚筒32不会随着升降轴8的旋转而旋转。另一方面,通过将随着操作绳7的操作而旋转的倾斜轴17卡合在倾斜齿轮34的插通孔34c中,从而使倾斜齿轮34随着倾斜轴17的旋转而旋转。然后,如图8中的(b)所示,由于倾斜滚筒32的齿轮部32c与倾斜齿轮34的齿轮部34b啮合,因此,随着倾斜轴17的旋转而使倾斜齿轮34进行旋转,从而使倾斜滚筒32进行旋转。如图8中的(b)所示,升降轴8的旋转轴心8c与倾斜轴17的旋转轴心17c互不相同。
轴承板35具备:具有卡合凸部35b的一对臂35a、倾斜齿轮轴承部35c以及倾斜滚筒轴承部35d。如图6中的(a)所示,以齿轮部32c与齿轮部34b啮合的状态,将倾斜齿轮34的轴部34a插入倾斜齿轮轴承部35c内,且将倾斜滚筒32的轴部32b插入倾斜滚筒轴承部35d内。此时,一对臂35a以使一对臂35a的间隔扩大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同时,卡合凸部35b越过倾斜滚筒32的齿轮座32d,且卡合凸部35b与齿轮座32d卡合,从而变为图6中的(b)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倾斜滚筒32的轴向移动被卡合凸部35b限制,倾斜齿轮34的轴向移动被齿轮座32d限制,因此,轴承板35、倾斜滚筒32以及倾斜齿轮34呈一体化。在使这些部件呈一体化之前或之后且安装支撑盖33之前,将方向控制绳2的环部2a挂装在外周槽32a中。
支撑盖33具备按压突起33a和一对侧壁33d,其中,按压突起33a的宽度随着朝向其前端而逐渐变窄,一对侧壁33d分别具有卡合槽33b。如图6中的(b)所示,在从轴承板35的上侧以轴承板35的基板35e进入卡合槽33b内的方式安装支撑盖33时,按压突起33a延伸至外周槽32a内。
然而,当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时,叶片3的重量施加于方向控制绳2,因而方向控制绳2与外周槽32a摩擦卡合,从而方向控制绳2随着倾斜滚筒32的旋转而移动,相对于此,当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时,叶片3的重量全部施加于升降绳5上,因而叶片3的重量未施加于方向控制绳2。在这样的状态下,当不存在按压突起33a时,方向控制绳2的环部2a会脱离外周槽32a,从而存在尽管叶片3并未变为全闭状态,但倾斜滚筒32相对于方向控制绳2进行空转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按压突起33a作为抑制方向控制绳2脱离的脱离抑制部而发挥作用,因此,即使在叶片3的重量未施加于方向控制绳2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倾斜滚筒32在叶片3未变为全闭状态时相对于方向控制绳2进行空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突起33a在圆周方向上设置于约104度的角度范围内。按压突起33a的设置范围的中心角α(如图8中的(a)所图示)优选在30度以上,更优选在60度以上或90度以上。中心角α的上限无特别规定,例如可以为180度。
通过增大中心角α,能够产生足够使方向控制绳2随着倾斜滚筒32的旋转进行移动的摩擦力,且不会使按压突起33a与外周槽32a之间的间隙S变得过窄。此外,脱离抑制部只要能够抑制方向控制绳2的环部2a脱离外周槽32a即可,其构成不受限定,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从外周槽32a的内表面32e突出的卡定突起32f,并将方向控制绳2的环部2a保持在外周槽32a内的、卡定突起32f下侧的空间S1中。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与在支撑盖33上设置按压突起33a时同样的作用而抑制环部2a脱离。
轴承板35上设有从基板35e朝向前后方向两侧突出的定位突起35f,通过使支撑盖33的侧壁33d的下表面33c与定位突起35f的上表面35g抵接,从而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轴承板35对支撑盖33进行定位。
通过以上的构成,能够得到倾斜滚筒32、支撑盖33、倾斜齿轮34以及轴承板35呈一体化的倾斜单元19。
如图4所示,倾斜单元19能够以将卷绕轴9支撑在支撑部件主体11a中的状态,从支撑部件主体11a的上方安装到支撑部件主体11a中。由此,由于能够在预先组装好倾斜单元19之后,将倾斜单元19安装到支撑部件主体11a中,因而组装性出色。
在上梁1的大致右端设置有操作部单元6。如图10所示,操作部单元6具备行星齿轮/操作滑轮部23、倾斜传递部24、传递延迟单元25、制动部26以及离合器单元27。行星齿轮/操作滑轮部23具备操作滑轮23a和行星齿轮23b。操作滑轮23a上挂装有操作绳7。操作绳7经由操作绳闸门15被引出至上梁1的外部。操作滑轮23a通过壳盖(case cap)23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当对操作绳7进行操作而使操作滑轮23a旋转时,该旋转在被行星齿轮23b减速后传递至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
倾斜传递部24具备齿轮板24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齿轮板24a上的传递齿轮24b以及倾斜轴齿轮24c。传递齿轮24b被构成为与输入轴28呈一体地旋转。倾斜轴齿轮24c与传递齿轮24b啮合,从而随着传递齿轮24b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倾斜轴齿轮24c的旋转通过倾斜轴17而被传递至倾斜单元19的倾斜齿轮34,从而使叶片3进行转动。
如图11~图13所示,传递延迟单元25具备输入轴28和一对中间旋转体31,其中,一对中间旋转体31通过第一壳体29、第二壳体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第一壳体29、第二壳体30作为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出轴而发挥作用。在输入轴28的外周面上,相隔180度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两个齿状突起28a。在中间旋转体31的外周面上,相隔45度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三个齿状突起31a。如图13所示,齿状突起28a和齿状突起31a被配置为互相啮合,并且,随着输入轴28进行旋转,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抵接,从而使中间旋转体31进行旋转。另外,中间旋转体31具备朝向轴向的前后两侧突出的限制突起31b、31c。通过将限制突起31b、31c插通在第二壳体30的转动槽30a和第一壳体29的转动槽29a内,中间旋转体31能够在限制突起31b、31c在转动槽29a、30a内的可转动角度范围(本实施方式中约为140度)内,相对于第一壳体29、第二壳体30进行旋转。
在此,使用图13对传递延迟单元25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使输入轴28朝向图11中的(b)和图12中的(b)所示的箭头X方向(使下梁4下降的方向)旋转时,如图13中的(a)所示,齿状突起28a朝向箭头X方向转动。当输入轴28旋转约半圈后,如图13中的(b)所示,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啮合。
当以该状态使输入轴28进一步朝向箭头X方向旋转时,如图13中的(c)~(d)所示,中间旋转体31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朝向箭头Y方向旋转。截止变为图13中的(d)所示的状态为止,输入轴28旋转约60度,中间旋转体31也旋转约60度。此时,限制突起31b、31c在转动槽29a、30a内朝向箭头Y方向转动约60度。在限制突起31b、31c能够在转动槽29a、30a内转动的期间,输入轴28的旋转未被传递至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输入轴28相对于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进行相对旋转。
在变为图13中的(d)所示的状态后,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的啮合被解除,因此,中间旋转体31停止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当进一步使输入轴28旋转约半圈后,如图13中的(e)~(f)所示,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再次啮合,中间旋转体31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然后,在输入轴28和中间旋转体31分别旋转约60度后,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的啮合被解除,中间旋转体31停止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当进一步使输入轴28旋转约半圈后,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再次啮合,中间旋转体31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然后,在输入轴28和中间旋转体31分别旋转约20度后,限制突起31b、31c到达转动槽29a、30a的端部,变为图13中的(g)所示的状态。由此,中间旋转体31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间歇性地进行旋转。
在图13中的(g)所示的状态下,由于限制突起31b、31c在转动槽29a、30a内无法转动,因此,当使输入轴28旋转时,其旋转经由中间旋转体31而被传递至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从而使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与输入轴28呈一体地进行旋转。
由此,当输入轴28朝向箭头X方向旋转约1.5圈之后,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开始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朝向箭头X方向旋转。另外,在输入轴28朝向箭头Y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限制突起31b、31c从图13中的(g)所示的状态起在转动槽29a、30a内朝向箭头X方向移动,并且,当输入轴28朝向箭头Y方向旋转约1.5圈之后,限制突起31b、31c到达转动槽29a、30a的端部,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开始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朝向箭头Y方向旋转。
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的旋转被传递至制动部26。制动部26被构成为:将来自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侧的旋转传递至离合器单元27的输入轴41,而使来自输入轴41的旋转停止。
如图14~图17所示,离合器单元27具备输入轴41、凸轮轴42以及输出轴43。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收容在操作部壳体45内。凸轮轴42被构成为与输入轴41呈一体地旋转。
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上形成有剖面呈波浪型的凹凸形状的卡合部42k、43k。当如图15中的(b)所示凸轮轴42位于远离输出轴43的位置时,卡合部42k与卡合部43k未啮合,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呈非连接状态而相对旋转。另一方面,当如图15中的(a)所示凸轮轴42位于靠近输出轴43的位置时,卡合部42k与卡合部43k啮合,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呈连接状态而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因此,通过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构成离合器部。
凸轮轴42的外周上设有沿凸轮轴42的圆周方向延伸且剖面呈大致半圆状的引导槽42g。在被支撑在操作部壳体45内的滑动槽部件46上,设有沿轴向延伸且剖面呈大致半圆状的滑动槽46a,在引导槽42g与滑动槽46a之间夹着滚珠(ball)44。滚珠44在滑动槽46a内能够沿轴向进行移动。另外,滚珠44随着凸轮轴42的旋转而沿着引导槽42g在凸轮轴42的圆周方向上相对移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有时将圆周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仅称为“移动”。
如图14所示,操作部壳体45具备收容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的圆筒部45a、和被设置为从圆筒部45a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凹部45b。通过以将滚珠44夹在凸轮轴42的引导槽42g与滑动槽部件46的滑动槽46a之间的状态,将输出轴43、凸轮轴42、滚珠44以及滑动槽部件46收容在圆筒部45a和凹部45b内,从而能够将这些部件配置在操作部壳体45内。另外,通过使滑动槽部件46的卡定突起46b卡合在凹部45b的端面45c上,能够限制滑动槽部件46在轴向上移动。
如图16~图17所示,引导槽42g由A列~C列的槽构成,滚珠44在滑动槽46a内的可动范围与引导槽42g的两列槽的宽度相同。通过以滚珠44在轴向上的可动范围被限制的状态,使滚珠44随着凸轮轴42的旋转而沿着引导槽42g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凸轮轴42的轴向移动。因此,通过引导槽42g、滑动槽46a以及滚珠44构成凸轮部。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横式百叶窗的动作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说明,将初始状态设定为下梁4位于下限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传递延迟单元25呈图13中的(g)所示的状态,离合器单元27的滚珠44如图16中的(a)所示被配置在引导槽42g的A列或者B列中。在该状态下,由于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如图15中的(a)所示呈连接状态,因而两者呈一体地旋转。
当通过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上升操作侧而使操作滑轮23a朝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操作滑轮23a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23b而被传递至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当输入轴28朝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传递齿轮24b以及与其啮合的倾斜轴齿轮24c进行旋转。倾斜轴齿轮24c的旋转经由倾斜轴17而被传递至倾斜齿轮34。倾斜轴齿轮34的旋转被传递至倾斜滚筒32。随着倾斜滚筒32进行旋转,挂装在倾斜滚筒32的外周槽32a中的方向控制绳2产生位移,由此使叶片3进行转动,直到变为反向全闭状态为止。在叶片3变为反向全闭状态后,倾斜滚筒32相对于方向控制绳2进行空转。
随着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进行旋转,限制突起31b、31c从图13中的(g)所示的状态起在转动槽29a、30a内朝向箭头X方向移动,当输入轴28朝向箭头Y方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约1.5圈后,限制突起31b、31c到达转动槽29a、30a的端部,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开始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朝向箭头Y方向旋转。因此,输入轴28的旋转在被延迟1.5圈后被传递至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
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的旋转经由制动部26而被传递至离合器单元27的输入轴41。该旋转也被传递至凸轮轴42。当凸轮轴42朝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如图16中的(a)所示,滚珠44沿着往返于引导槽42g的A列与B列之间的路径移动。在滚珠44位于A列的状态下,滚珠44位于滑动槽46a内的右侧,当滚珠44移动至B列时,滚珠44移动至滑动槽46a内的左侧。因此,在滚珠44沿着往返于引导槽42g的A列与B列之间的路径移动的期间,凸轮轴42不会在轴向上移动。
在该状态下,由于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呈连接状态,因而凸轮轴42的旋转被依次传递至输出轴43、升降轴8以及卷绕轴9。因此,通过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上升操作侧而使下梁4上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28的旋转被立即传递至倾斜轴17,但在被传递延迟单元25延迟后才被传递至升降轴8。因此,能够抑制下梁4在叶片3转动期间开始上升。
当在下梁4上升至上限位置后手放开操作绳7时,通过下梁4的自重而产生的转矩依次传递至卷绕轴9、升降轴8、输出轴43、凸轮轴42、输入轴41,从而会使输入轴41朝向下降方向旋转,但是,由于该旋转被制动部26抑制,因而输入轴41不会旋转,凸轮轴42也不会旋转。此时,滚珠44被配置在A列或者B列内的某一位置处。在此,假设在滚珠44配置于图16中的(b)所示的位置处的状态下凸轮轴42停止旋转而进行说明。
当从该状态起,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下降操作侧,而使操作滑轮23a朝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时,操作滑轮23a的旋转经由输入轴28、传递齿轮24b、倾斜轴齿轮24c、倾斜轴17、倾斜齿轮34被传递至倾斜滚筒32。由于在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的状态下所有叶片3的重量全部施加于升降绳5上,因而未对方向控制绳2施加叶片3的重量。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方向控制绳2的环部2a脱离倾斜滚筒32,从而即使叶片3未变为全闭状态,倾斜滚筒32也相对于方向控制绳2进行空转,从而叶片3无法进行转动。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下述情况,即:当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时,下梁4以叶片3并未全闭合的状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另一方面,当下梁4位于低于上限位置的位置时,下梁4以叶片3变为全闭状态的状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仅在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时下梁4以叶片3打开的状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会导致使用感变差,这一点成为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设置于支撑盖33上的按压突起33a配置为延伸至外周槽32a内,从而防止方向控制绳2脱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叶片3未变为全闭状态的状态下倾斜滚筒32不会进行空转,当使操作滑轮23a朝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时,叶片3进行转动直到变为全闭状态为止。另一方面,在叶片3变为全闭状态后,倾斜滚筒32相对于方向控制绳2进行空转。
当随着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进行旋转,限制突起31b、31c从图13中的(a)所示的状态起在转动槽29a、30a内朝向箭头Y方向移动,当输入轴28朝向箭头X方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约1.5圈后,限制突起31b、31c到达转动槽29a、30a的端部,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开始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朝向箭头X方向旋转。因此,输入轴28的旋转在被延迟1.5圈后被传递至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
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的旋转经由制动部26而被传递至离合器单元27的输入轴41。该旋转也被传递至凸轮轴42。当凸轮轴42朝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时,如图16中的(b)~(c)所示,滚珠44按照引导槽42g的A列→B列→C列的顺序移动。当滚珠44从B列移动至C列时,对滚珠44施加向左的力,对凸轮轴42施加向右的力。由于滚珠44在滑动槽46a内无法继续朝向左侧移动,因此,当滚珠44从B列移动至C列时,凸轮轴42向右(即远离输出轴43的方向)移动。由此,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变为非连接状态,升降轴8自如地旋转,从而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28的旋转被立即传递至倾斜轴17,但在被传递延迟单元25延迟后才被传递至升降轴8。因此,能够抑制下梁4在叶片3转动期间开始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
当在下梁4因其自重而下降的期间或者下降完成后,进一步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下降操作侧,而使凸轮轴42进一步朝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时,如图17中的(a)所示,滚珠44沿着往返于引导槽42g的B列与C列之间的路径移动。在滚珠44位于B列的状态下,滚珠44位于滑动槽46a内的右侧,在滚珠44移动至C列时,滚珠44移动至滑动槽46a内的左侧。因此,在滚珠44沿着往返于B列与C列之间的路径移动的期间,凸轮轴42不会在轴向上移动。
当在下梁4因其自重而下降的期间或者下降完成后,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上升操作侧,而使操作滑轮23a朝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操作滑轮23a的旋转经由传递延迟单元25延迟后被传递至离合器单元27的输入轴41和凸轮轴42。当凸轮轴42朝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如图17中的(b)~(c)所示,滚珠44在引导槽42g内按照C列→B列→A列的顺序移动。当滚珠44从B列移动至A列时,对滚珠44施加向右的力,对凸轮轴42施加向左的力。由于滚珠44在滑动槽46a内无法继续朝向右侧移动,因此,当滚珠44从B列移动至A列时,凸轮轴42向左(即与输出轴43连接的方向)移动。由此,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变为连接状态,从而将凸轮轴42的旋转传递至升降轴8,由此使下梁4上升。
本发明也可以以下述形态进行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传递延迟单元25而使旋转的传递延迟,从而抑制下梁4在叶片3转动期间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但是,传递延迟单元也可以为其他的构成,除了使旋转的传递延迟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抑制下梁4在叶片3转动期间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例如,也可以通过使从离合器单元27的输入轴41开始朝向下梁4的自重下降方向旋转至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变为非连接状态为止的旋转角度,大于叶片3的转动所需的旋转角度,从而抑制下梁4在叶片3转动期间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周槽32a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倾斜滚筒32的径向外侧而宽度变宽,但是,外周槽32a只要能够挂装叶片支撑绳,其形状便无限定,也可以呈U字状、梯形状、矩形状等。该情况下,优选将按压突起33a形成为与外周槽32a相匹配的形状。
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提取出以下两种追加观点的发明。
(第一追加观点)
第一追加观点所提供的倾斜装置被构成为:倾斜滚筒32、支撑盖33、倾斜齿轮34以及轴承板35能够呈一体地安装在支撑部件10、11上。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够在预先将这些部件加以组装后,将其作为整体安装在支撑部件10、11上,因而组装性出色。在本观点的发明中,并非必须设置脱离抑制部。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即:取代将叶片支撑绳挂装在倾斜滚筒32的外周槽32a中,而使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14-231696号的图2所示那样的倾斜弹簧来保持叶片支撑绳。这一点在以下所示的第二追加观点中也是同样的。
(第二追加观点)
第二追加观点所提供的横式百叶窗,通过操作绳7的操作而使升降轴8旋转,从而使卷绕轴9进行旋转,并且通过操作绳7的操作而使倾斜轴17旋转,从而使倾斜滚筒32进行旋转;该横式百叶窗被构成为:升降轴8的旋转轴心8c与倾斜轴17的旋转轴心17c互不相同,卷绕轴9的旋转轴心与倾斜滚筒32的旋转轴心一致;倾斜滚筒32通过支撑部件10、1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倾斜轴17的旋转经由随着倾斜轴17的旋转而旋转的倾斜齿轮34被传递至倾斜滚筒32,倾斜齿轮34通过轴承板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倾斜齿轮34与轴承板35能够呈一体地安装在支撑部件10、1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轴9和倾斜滚筒32的旋转轴心均与升降轴8的旋转轴心一致。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4-231696号所公开的单轴型横式百叶窗中,卷绕轴和倾斜滚筒的旋转轴心一致,但是,在升降轴和倾斜轴的旋转轴心互不相同的所谓双轴型横式百叶窗中,由于倾斜滚筒被设置为其旋转轴心与倾斜轴的旋转轴心一致,因而会导致上梁大型化。在本观点的发明中,即使在双轴型横式百叶窗中,也以卷绕轴9和倾斜滚筒32的旋转轴心相同的方式配置倾斜滚筒32,因而能够实现上梁1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构成为倾斜齿轮34和轴承板35能够呈一体地安装在支撑部件10、11上,因此,能够在将倾斜轴17插通在倾斜齿轮34的插通孔34c中之后,将倾斜齿轮34和轴承板35安装在支撑部件10、11上,因而组装性出色。
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通过构成为操作滑轮23a的旋转轴心与升降轴8的旋转轴心一致,能够进一步小型化。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操作滑轮23a的旋转轴心与倾斜轴17的旋转轴心17c一致。
进而,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将升降轴8和倾斜轴17上下并排而配置,能够缩小上梁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另外,在将升降轴8和倾斜轴17上下并排而配置时,容易将倾斜单元19形成为前后对称的形状,该情况下,无论将支撑部件10、11朝向左右任意一个方向安装在上梁1中,都能够使用相同构成的倾斜单元19。

Claims (7)

1.一种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撑部件,和
倾斜滚筒,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所述倾斜滚筒上设有外周槽,所述外周槽围绕所述倾斜滚筒的外周面而延伸,
所述倾斜装置设有脱离抑制部,所述脱离抑制部用于抑制挂装在所述外周槽中的叶片支撑绳脱离所述外周槽;
其中,所述叶片支撑绳的上端侧设置有环部,所述环部挂装在所述外周槽中,以使所述环部通过与所述外周槽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随着所述倾斜滚筒的旋转进行位移并带动所述叶片进行转动;
所述倾斜装置还具备支撑盖,所述支撑盖被设置为:所述倾斜滚筒被夹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支撑盖之间;
所述脱离抑制部由设置于所述支撑盖上的按压突起构成,所述按压突起被设置为从所述支撑盖延伸至所述外周槽内,所述按压突起设置在所述倾斜滚筒的圆周方向上的30度以上的范围内,并且,所述按压突起被构成为随着朝向其前端而宽度变窄;
或者所述脱离抑制部为从所述外周槽的内表面突出的卡定突起,将所述叶片支撑绳的环部保持在所述外周槽内的、所述卡定突起下侧的空间;
其中,所述外周槽被构成为:随着朝向所述倾斜滚筒的径向外侧而宽度变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装置还具备倾斜齿轮和轴承板,其中,所述倾斜齿轮与设置于所述倾斜滚筒上的齿轮啮合,所述轴承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倾斜滚筒和所述倾斜齿轮;
所述倾斜滚筒、所述支撑盖、所述倾斜齿轮以及所述轴承板能够呈一体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装置还具备倾斜齿轮和轴承板,其中,所述倾斜齿轮与设置于所述倾斜滚筒上的齿轮啮合,所述轴承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倾斜滚筒和所述倾斜齿轮;
所述倾斜滚筒、所述支撑盖、所述倾斜齿轮以及所述轴承板能够呈一体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被构成为:能够支撑进行升降绳的卷绕和解绕的卷绕轴。
5.一种横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装置。
6.一种横式百叶窗,其被构成为:通过操作绳的操作而使升降轴旋转,从而使卷绕轴旋转,并且,通过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而使倾斜轴旋转,从而使倾斜滚筒旋转,
所述横式百叶窗的特征在于,
所述横式百叶窗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装置;
所述升降轴的旋转轴心与所述倾斜轴的旋转轴心互不相同,所述卷绕轴的旋转轴心与所述倾斜滚筒的旋转轴心一致,
所述倾斜滚筒通过支撑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
所述倾斜轴的旋转经由倾斜齿轮而被传递至所述倾斜滚筒,其中,所述倾斜齿轮随着所述倾斜轴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倾斜齿轮通过轴承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
所述横式百叶窗被构成为:所述倾斜齿轮和所述轴承板能够呈一体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过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而旋转的操作滑轮,
所述操作滑轮的旋转轴心与所述升降轴和所述倾斜轴中的任意一个的旋转轴心一致。
CN201610326912.7A 2015-05-19 2016-05-17 倾斜装置和横式百叶窗 Active CN106168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2222 2015-05-19
JP2015102222A JP6608169B2 (ja) 2015-05-19 2015-05-19 チルト装置、横型ブライン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8108A CN106168108A (zh) 2016-11-30
CN106168108B true CN106168108B (zh) 2021-03-23

Family

ID=5735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6912.7A Active CN106168108B (zh) 2015-05-19 2016-05-17 倾斜装置和横式百叶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08169B2 (zh)
CN (1) CN1061681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0619B (zh) * 2017-04-12 2020-02-21 广东创明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百叶窗帘
JP7240954B2 (ja) * 2019-05-22 2023-03-16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横型ブライン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8193U (ja) * 1982-08-13 1984-02-21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ツト傾動装置
US6536503B1 (en) * 1999-03-23 2003-03-25 Hunter Douglas Inc. Modular transport system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WO2008029880A1 (en) * 2006-09-06 2008-03-13 Tachikawa Corporation Blind, longitudinal blind, and lateral blind
WO2010125951A1 (ja) * 2009-04-28 2010-11-04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 株式会社 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
US8281843B2 (en) * 2010-04-16 2012-10-09 Teh Yor Co., Ltd. Actuator mechanism for venetian blinds
CN104514477B (zh) * 2013-09-13 2017-06-09 纽厄尔窗户设备公司 用于窗户遮盖物操作系统的变力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08169B2 (ja) 2019-11-20
JP2016216990A (ja) 2016-12-22
CN106168108A (zh) 2016-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260243B2 (en) Selective tilting for blinds - variable radius wrap double pitch
US20170298691A1 (en) Shielding device
US8267145B2 (en) Blind with selective tilting arrangement including drums
JP6796628B2 (ja) 遮蔽装置
US8720523B2 (en) Shielding apparatus and clutch used for the same
AU2006285004B2 (en) Selective tilting arrangement for a blind system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CN106168108B (zh) 倾斜装置和横式百叶窗
WO2016009881A1 (ja) 遮蔽装置
CN107532699B (zh) 传递延迟单元以及遮蔽件升降装置
JP2016216991A (ja) クラッチ
JP6640511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US20100122779A1 (en) Venetian blind
JP6655259B2 (ja) 遮蔽装置
JP7076185B2 (ja) 速度調整装置
JP6509053B2 (ja) 遮蔽装置
JP6478552B2 (ja) 遮蔽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7018802B2 (ja) 遮蔽装置
JP7475234B2 (ja) 日射遮蔽装置及び日射遮蔽装置用の操作装置
JP7438049B2 (ja) 日射遮蔽装置及び日射遮蔽装置用の操作装置
JP2022009536A (ja) 速度調整装置及び遮蔽装置
CN106089003A (zh) 日照遮挡装置的速度调节装置
JP2016044422A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JP2017066645A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JP2006138183A (ja) ブラインド装置
US20150184453A1 (en) Fenestration covering tilt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