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9185A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9185A
CN106159185A CN201610316916.7A CN201610316916A CN106159185A CN 106159185 A CN106159185 A CN 106159185A CN 201610316916 A CN201610316916 A CN 201610316916A CN 106159185 A CN106159185 A CN 106159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portion
outer end
fracture
daughter board
seconda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69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9185B (zh
Inventor
根本雄太
大仓才昇
饭田豪
丸山宜之
吉田博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219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322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59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9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9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9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2Over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当二次电池(1)内部的温度变为高的并且电池壳(2)内部的气压升高时,反转板(14)由于该气压而受压,从而以朝向外部端子板(12)凸出的方式突出并且弯曲。由于这种变形,负荷通过负荷传送部(11d)被传送至电流中断片(20)。此时,由于负荷传送部(11d)的上推力,形成电流中断片(20)的周边边缘的一部分的脆弱的断裂部(31)断裂,从而电流中断片(20)位移而通过折叠部(30)以V形弯曲。结果,二次电池(1)进入不可用状态。这种配置可以实现用于中断电流的结构的简化。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电流中断机构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常规地,在公开号为2014-137891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14-137891A)中描述了此领域中的技术。在该公开中描述的二次电池中,电流中断机构被配置为使得在电池内部的正极集电端子的上端中以圆筒状形成的正极集电突起物被接合到反转端子(inverting terminal)的顶部,该反转端子具有碗形状并且被连接到使外部连接成为可能的紧固部件(接线端(terminal))。此外,顶板部通过脆弱部而被置于正极集电突起物的顶部,并且该顶板部具有通路孔(passage hole),该通路孔减小反转端子与该顶板部间的间隙与电池内侧之间的压力差。
在这种电流中断机构中,当电池在使用时变为高温时,电池内部的气压升高,并且电池内部的气体通过通路孔将反转端子推上去,使得反转端子向上弯曲。这使得脆弱部断裂,从而使被接合到反转端子的顶板部与正极集电突起物分隔开。结果,被置于电池内部的正极集电端子从用于外部连接的紧固部件(接线端)断开电连接,从而停止向紧固部件的电流供给并且使电池进入不能使用的状态。
因为前述的常规二次电池在电导路径上具有反转板,因此,为了确保导电性,需要将反转板焊接到集电端子。如果反转板由于焊接时的热而变形,则电流中断机构的工作压力可能不能达到最初预定的工作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最初预定的工作压力下确实地中断电流的二次电池。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二次电池中,外部端子板通过绝缘体而被置于电池壳的盖部上,并且所述外部端子板具有从所述电池壳内部的集电端子到一接线端导通的电路径。第一位移部被设置在所述盖部中,并且为可位移的以在所述电池壳内部的预定压力下朝向所述外部端子板突出;第二位移部被设置在所述外部端子板中,并且为可向外突出的以中断所述电路径;以及负荷传送部被置于所述第一位移部与所述第二位移部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位移部的位移传送至所述第二位移部。
当二次电池内部的温度变为高的并且电池壳内部的气压升高时,第一位移部由于气压而受压,从而朝向外部端子板突出。由于该位移,负荷通过负荷传送部被传送至第二位移部。此时,由于负荷传送部的上推力(pushing-up force),第二位移部断裂。该断裂使外部端子板的电路径中断,从而没有电流流入外部端子板。
当壳内部压力正常时,通过集电端子和外部端子板确保导通路径,所以不需要焊接(weld)反转板。因此,反转板不会因热而变形,所以原先设计的工作压力可以用作电流中断机构的工作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位移部包括在所述外部端子板上延伸以中断所述电路径的脆弱的断裂部。通过使用脆弱的断裂部,可以确实地中断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负荷传送部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与所述绝缘体一体地设置。通过该配置,即使电池壳由导电金属制成,在第二位移部的断裂之后也没有电流流入电池壳。这使得能够从外部端子板中提取电荷,这使得重新开始电导通变得容易。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通过铆接部(caulking portion)而被固定到所述外部端子板上,并且所述负荷传送部被置于所述断裂部附近。通过这种配置,可以通过使用作为固定点的铆接部而确实地将负荷传送部的上推力传送至断裂部,从而能够使断裂部确实地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位移部由于从所述外部端子板的外周延伸的狭缝部而被形成为小于所述外部端子板的宽度。通过使用狭缝部,可以在外部端子板中容易地形成窄的电路径,并且通过使要中断的电路径的宽度变窄,可以容易地执行中断。这便于第二位移部的小型化,从而使得第二位移部容易位移。
进一步地,紧固部被固定到所述外部端子板上,所述紧固部被电连接到在所述电池壳内部的所述集电端子,向外部突出的所述接线端被连接到所述外部端子板,被置于所述紧固部与所述接线端之间的所述第二位移部在所述外部端子板中形成并且由第一狭缝部和第二狭缝部构成,所述第一狭缝部从所述外部端子板的周边边缘延伸以与穿过所述紧固部和所述接线端的基准轴垂直,所述第二狭缝部与所述基准轴平行地延伸以与相应的第一狭缝部连通,并且所述第一狭缝部和所述第二狭缝部以关于所述基准轴镜面对称的方式成对地设置。通过该配置,可以在外部端子板中容易地形成窄的电路径,并且通过使要中断的电路径的宽度变窄,可以容易地执行中断。
进一步地,所述断裂部跨接(over)所述第二狭缝部的对而垂直于所述基准轴延伸,与所述断裂部平行地延伸的折叠部跨接所述第二狭缝部的对而垂直于所述基准轴延伸,并且所述第二位移部由所述第一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所述断裂部、以及所述折叠部构成。
进一步地,第三狭缝部被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基准轴上以与所述第二狭缝部分隔开并且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平行地延伸,所述断裂部从所述第三狭缝部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狭缝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三狭缝部平行地延伸的折叠部跨接所述第二狭缝部的对而垂直于所述基准轴延伸,并且所述第二位移部由所述第一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所述第三狭缝部、所述断裂部、以及所述折叠部构成。因为负荷传送部对外部端子板施压的方向与第二位移部断裂的方向相同,因此第二位移部容易被位移。因此,可以确实地中断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移部与所述盖部一体地设置。
上述二次电池包括故障检测部,所述负荷传送部包括上推部和突出部,所述上推部与所述第二位移部接触以将所述第二位移部推上去,所述突出部通过在所述第二位移部中形成的通孔而向外突出,并且当所述负荷传送部由于所述第一位移部的位移而被推上去,从而所述第二位移部向外突出而中断所述电路径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故障检测部接触。
上述二次电池包括故障检测部,并且当所述第二位移部向外突出而中断所述电路径时,所述第二位移部与所述故障检测部接触。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使第二位移部在最初预定的工作压力下位移而确实地中断电流。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所述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是示例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示例出二次电池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示例出电流中断机构的截面图;
图4是示例出绝缘体的透视图;
图5是示例出绝缘体被组装到外部端子板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示例出电流中断机构工作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示例出电流中断机构工作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示例出外部端子板的第一变型例(modification)的平面图;
图9是示例出绝缘体的第一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10是示例出外部端子板的第二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11是示例出绝缘体的第二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12是示例出外部端子板的第三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13A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13B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13C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13D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14A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14B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14C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14D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15A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15B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15C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15D是示例出断裂部和折叠部的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16A是示例出外部端子板的第四变型例的平面图;
图16B是沿着图16A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7是示例出在另一二次电池中的电流中断机构的周边部分的截面图;
图18是示例出在另一二次电池中的电流中断机构的周边部分的透视图;
图19是示例出在另一二次电池中的电流中断机构的周边部分的截面图;
图20是图19中的XX部分的放大图;
图21是示例出在又一二次电池中的电流中断机构的周边部分的截面图;
图22是图21中的XXII部分的放大图;
图23是示例出在又一二次电池中的电流中断机构的周边部分的截面图;以及
图24是图23中的XXIV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二次电池1包括其上部具有开口的电池壳2以及用于封闭电池壳2的开口的板状盖部3。阳极侧集电端子4和阴极侧集电端子5被置于电池壳2的内部。阳极侧集电端子4的上部以L形弯曲,并且其水平延伸的上端4a包括与其一体地形成的柱状紧固部4b。类似地,阴极侧集电端子5的上部以L形弯曲,并且其水平延伸的上端5a包括与其一体地形成的柱状紧固部5b。
阴极侧集电端子5的上端5a通过绝缘部件6而被置于盖部3的背面侧。同时,由树脂制成的板状绝缘体7被置于盖部3的正面侧,并且由铝制成的外部端子板8被置于绝缘体7上。紧固部5b贯穿盖部3和绝缘体7,并且紧固部5b的顶部被铆接(caulk),从而外部端子板8被固定到阴极侧集电端子5。因此,即使反转板14不被焊接,在正常使用时通过阴极侧集电端子5、外部端子板8、以及接线端9也确保了导通路径。应注意,接线端9的底端被置于绝缘体7上,以使得接线端9贯穿外部端子板8而向外突出。
类似地,如图2和3所示,阳极侧集电端子4的上端4a通过绝缘部件10而被置于盖部3的背面侧。同时,由树脂制成的板状绝缘体11被置于盖部3的正面侧,并且由铝制成的外部端子板12被置于绝缘体11上。紧固部4b贯穿盖部3和绝缘体11,并且紧固部4b的顶部被铆接,从而外部端子板12被固定到阳极侧集电端子4。应注意,接线端13的底端被置于绝缘体11上,以使得接线端13贯穿外部端子板12而向外突出。
在阳极侧,与由铝制成的盖部3一体地设置圆形反转板(第一位移部)14,并且反转板14以薄的厚度形成以容易变形。反转板14被置于接线端13与紧固部4b之间。反转板14的背表面在二次电池1的内部暴露,并且通过在二次电池1的内部产生的气压而使反转板14位移。
如图3和4所示,由电绝缘树脂制成的绝缘体11包括通孔11a、凹部11b、柱状铆接部11c以及柱状负荷传送部11d,紧固部4b被插入通孔11a中,接线端13的基座端13a位于凹部11b上,柱状铆接部11c贯穿外部端子板12以被固定到外部端子板12,柱状负荷传送部11d要被置于反转板14上。设置边缘部11h以包围绝缘体11的基板部11g。边缘部11h确实地将外部端子板12镶嵌(fit)到绝缘体11中。
柱状负荷传送部11d被置于在通孔11a和凹部11b之间形成的圆形开口11e的中心,并且通过被置于开口11e内部的连接片(connection piece)11f而被连接到绝缘体11的基板部11g。通过使用连接片11f,可以与绝缘体11一体地设置负荷传送部11d,并且负荷传送部11d可以确实地在开口11e内部的上下方向上移动。作为其中负荷传送部11d可以与绝缘体11一体地设置的例子,可以使用粘结剂将负荷传送部11d固定到绝缘体11,或者可以通过使用注射成型法而形成负荷传送部11d。应注意,可以将负荷传送部11d固定到反转板14上。两个连接片11f排列在直线上以夹着负荷传送部11d。因为负荷传送部11d与绝缘体11一体地设置,可以减少部件数,从而可以容易地组装二次电池1。
如图3和5所示,具有矩形形状的外部端子板12包括大体上在其中心设置的矩形电流中断片(第二位移部)20。该电流中断片20在外部端子板12的中部形成使电流从紧固部4b流入接线端13的电路径,并且被位移而向外突出。由于从外部端子板12的周边边缘12a切割的狭缝S,矩形电流中断片20大体上在外部端子板12的中心以窄于外部端子板12的宽度沿着基准轴L延伸。
电流中断片20被置于通孔21与通孔22之间,紧固部4b被插入通孔21中,接线端13被插入通孔22中。具有L形的狭缝S中的每一个由第一狭缝部23和第二狭缝部24构成,第一狭缝部23从外部端子板12的周边边缘12a延伸以与穿过通孔21的中心和通孔22的中心的基准轴L垂直,第二狭缝部24与基准轴L平行地延伸以与第一狭缝部23连通。
此外,以关于基准轴L镜面对称的方式成对地设置第一狭缝部23和第二狭缝部24。平行设置的第二狭缝部24的对被置于通孔25的对之间,铆接部11c被插入通孔25的对中。通过使用这样的狭缝S,可以在外部端子板12中容易地形成窄的电路径,并且通过使要中断的电路径的宽度变窄,可以容易地执行中断。此外,可以容易地使电流中断片20小型化,从而可以容易地使电流中断片20位移。此外,外部端子板12由位于紧固部4b侧的第一端子带(strip)A、位于接线端13侧的第二端子带B、以及电流中断片20构成,电流中断片20是通过使电路径变窄且将第一端子带A连接到第二端子带B而形成的。
在平行设置的第二狭缝部24的对之间设置折叠部30和脆弱的断裂部31。断裂部31被设置在用作电路径的一部分的电流中断片20的周边边缘的一部分中,并且延伸为使电路径中断。断裂部31跨接(over)第二狭缝部24的对而垂直于基准轴L延伸。与断裂部31平行地延伸的折叠部30跨接第二狭缝部24的对而垂直于基准轴L延伸。
断裂部31被置于接线端13侧,并且折叠部30被置于紧固部4b侧。断裂部31在外部端子板12的背表面上被形成为具有V形截面的直线槽,并且折叠部30在外部端子板12的正表面上被形成为具有V形截面的直线槽。由此,矩形电流中断片20由平行的第二狭缝部24、断裂部31和折叠部30形成。
柱状负荷传送部11d被放置为使其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在这种形状的电流中断片20与反转板14之间。负荷传送部11d的顶部被放置为使其与断裂部31附近的电流中断片20的背表面邻接,并且铆接部11c被置于断裂部31的附近。通过这样的配置,可以通过使用作为固定点的铆接部11c而确实地将负荷传送部11d的上推力传送至断裂部31,从而可以确实地使断裂部31断裂。
下面将简要地描述由电流中断片20、反转板14以及负荷传送部11d构成的电流中断机构P的操作。
如图6和7所示,当二次电池1内部的温度变为高的并且电池壳2内部的气压升高时,反转板14由于气压而受压,从而以朝向外部端子板12凸出的方式突出并且弯曲。由于这种变形,负荷通过负荷传送部11d而被传送至电流中断片20。此时,由于负荷传送部11d的上推力,形成电流中断片20的周边边缘的部分的脆弱的断裂部31断裂,从而电流中断片20位移而通过折叠部30以V形弯曲。由于断裂部31被置于电路径的中部,因此断裂部31的断裂使在中部的外部端子板12的电路径中断,从而没有电流流入外部端子板12。结果,使二次电池1进入不可用状态。这种配置可以实现用于中断电流的结构的简化。由于结构的简化,即使在振动下使用二次电池1,也很少发生故障。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的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型。应注意,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与上面的实施例的构成部分相同或等同的构成部分具有与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的相同的参考符号,并且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如图8所示,在外部端子板12A中,每个T形狭缝S1由第一狭缝部23A和第二狭缝部24A构成,第一狭缝部23A从外部端子板12A的周边边缘12aA延伸以与基准轴L垂直,第二狭缝部24A与基准轴L平行地延伸以与第一狭缝部23A的端部连通并且延伸跨过该端部。外部端子板12A由位于紧固部4b侧的第一端子带A1、位于接线端13侧的第二端子带B1、以及电流中断片20A构成,电流中断片20A是通过使电路径变窄且将第一端子带A1连接到第二端子带B1而形成的。在电流中断片20A的一端,折叠部30A被置于第一端子带A1侧,而在电流中断片20A的另一端,断裂部31A被置于第二端子带B1侧。外部端子板12A具有在第二端子带B1侧形成的通孔25A的对。
如图9所示,绝缘体11A设置有要被插入到外部端子板12A的通孔25A的对中的铆接部11c。铆接部11c的顶部被固定到狭缝S1和断裂部31A附近的外部端子板12A上。负荷传送部11d被置于断裂部31A附近。这里,“附近”指示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处,负荷传送部11d将负荷传送至断裂部31A以使断裂部31A断裂。
如图10所示,在外部端子板12B中,每个T形狭缝S2由第一狭缝部23B和第二狭缝部24B构成,第一狭缝部23B从外部端子板12B的周边边缘12aB延伸以与基准轴L垂直,第二狭缝部24B与基准轴L平行地延伸以与第一狭缝部23B的端部连通并且延伸跨过该端部。应注意,第二狭缝部24B被配置为使得从第一狭缝部23B的端部朝向相反两侧延伸的两个部分具有相同的长度。外部端子板12B可以由位于紧固部4b侧的第一端子带A2、位于接线端13侧的第二端子带B2以及电流中断片20B构成,电流中断片20B是通过使中部的电路径变窄且将第一端子带A2连接到第二端子带B2而形成的。在电流中断片20B的一端,折叠部30B被置于第一端子带A2侧,而在电流中断片20B的另一端,断裂部31B被置于第二端子带B2侧。外部端子板12B在第一端子带A2侧和第二端子带B2侧的每一侧都形成有两个通孔25B。
如图11所示,绝缘体11B设置有要被插入到外部端子板12B的四个通孔25B中的四个铆接部11c。铆接部11c的顶部被固定到狭缝S2、折叠部30B以及断裂部31B附近的外部端子板12B上。负荷传送部11d与位于折叠部30B和断裂部31B之间的中心的外部端子板12B的背表面邻接。
如图12所示,在外部端子板12C中,在基准轴L上设置第三狭缝部40,以使第三狭缝部40与第二狭缝部24C分隔开并且与第一狭缝部23C平行地延伸。第三狭缝部40位于第二端子带B3侧。断裂部31C从第三狭缝部40的端部延伸至第二狭缝部24C的端部。与第三狭缝部40平行地延伸的折叠部30C跨接第二狭缝部24C的对的端部而与基准轴L垂直地延伸。
在电流中断片20C的一端,折叠部30C被置于第一端子带A3侧,而在电流中断片20C的另一端,断裂部31C和第三狭缝部40被置于第二端子带B3侧。由此,电流中断片20C由第二狭缝部24C、第三狭缝部40、断裂部31C、以及折叠部30C构成。负荷传送部11d被置于成对设置的断裂部31C之间。狭缝S3由第一狭缝部23C、第二狭缝部24C、以及第三狭缝部40构成,并且铆接部11c的顶部被插入到第一狭缝部23C和第三狭缝部40附近的外部端子板12C的相应通孔25C中,并且铆接部11c的顶部被铆接以被固定到外部端子板12C上。
可以对在外部端子板中形成的断裂部和折叠部进行各种修改。应注意,在下列描述中,将参考符号“50”指定给外部端子板,将参考符号“60”指定给折叠部,以及将参考符号“70”指定给断裂部。
如图13A所示,折叠部60可以在外部端子板50的正面侧形成,并且断裂部70可以在外部端子板50的背面侧形成。
如图13B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在外部端子板50的正面侧形成。
如图13C所示,折叠部60可以在外部端子板50的背面侧形成,并且断裂部70可以在外部端子板50的正面侧形成。
如图13D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在外部端子板50的背面侧形成。
如图14A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具有V形截面。
如图14B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具有矩形截面。
如图14C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具有U形截面。
如图14D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具有五角形截面。
如图15A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在平面图中与基准轴L垂直地延伸。
如图15B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在平面图中横断(across)基准轴L以V形延伸。
如图15C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在平面图中横断基准轴L以C形延伸。
如图15D所示,折叠部60和断裂部70可以在平面图中与基准轴L倾斜交叉地延伸。
可以将电流中断机构P设置在阴极侧和阳极侧的至少一者中。
如图16A和16B所示,外部端子板80设置有在通孔21和通孔22之间的电流中断片83。电流中断片83由在正面侧延伸以形成V形槽的折叠部81、以及在背面侧延伸以形成V形槽的断裂部82构成。相互平行的折叠部81和断裂部82延伸跨接具有矩形形状的外部端子板80的两个平行边。
这里,如图17所示,优选地,二次电池101包括用于检测上述电流中断的故障检测部102。该故障检测部102例如为测力传感器(load cell)或接触传感器(tactile sensor),并且被固定到外部壳(未示出)上。负荷传送部103包括上推部103a和突出部103b,上推部103a与外部端子板12的电流中断片20接触以将电流中断片20推向上(向外),突出部103b通过在电流中断片20中形成的通孔26向上突出。
上推部103a从突出部103b的下边缘侧向(laterally)突出。在电流中断片20的断裂部31没有断裂的状态下,上推部103a被设定为具有这样的高度:该高度使上推部103a的突出部分的底面与反转板14的顶面大体上接触,并且还使上推部103a的突出部分的顶面与电流中断片20的背表面大体上接触。应注意,可以根据在电流中断片20的断裂部31断裂时的反转板14的变形量(即,二次电池101内部的气压)而适当地改变上推部103a的高度。
突出部103b在与上推部103a的突出部分的顶面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图7中,突出部103b从上推部103a的顶面向上突出。突出部103b被设定为具有这样的高度:该高度使突出部103b在电流中断片20的断裂部31断裂时与故障检测部102良好地接触,这在稍后将详细描述。此外,突出部103b被设定为具有这样的厚度:该厚度允许突出部103b被插入电流中断片20的通孔26中。
在这种配置中,如图18至20所示,当通过气压使反转板14受压并且变形以将负荷传送部103推上去时,负荷传送部103的上推部103a将电流中断片20推上去,从而断裂部31断裂而中断电流路径。由此被推上去的负荷传送部103的突出部103b的上端与故障检测部102接触。从而,故障检测部102例如向电池ECU(电子控制单元)104输出指示负荷传送部103的突出部103b的上端与其接触的检测信号(也就是,指示电流中断发生的检测信号)。基于由此输入的检测信号,电池ECU 104识别出已发生电流中断,并且停止充电。应注意,图18示例出故障检测部102被透视的状态,以便清楚地观察电流中断片20周围的配置。
由此,故障检测部102可以即刻检测到电流中断的发生,并且基于检测结果,例如可以停止充电。这能够抑制由于流入电流中断后已断裂的部分中的电流引起的二次电池101内部的过充电状态。
应注意,如图21和22所示,优选地,负荷传送部103的突出部103b的上端的拐角部以圆形被倒角。从而,负荷传送部103的突出部103b的上端可以与故障检测部102良好地接触。
在图17等等所示例的实施例中,负荷传送部103的突出部103b的上端与故障检测部102接触,但是电流中断片20的断裂部31可以与故障检测部102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3和24所示,负荷传送部201包括上推部201a和插入部201b,上推部201a与外部端子板12的电流中断片20接触以向上推电流中断片20,插入部201b被插入在电流中断片20中形成的通孔27中。这里,插入部201b的上端几乎不从电流中断片20的顶面突出。
在这种配置中,当通过气压使反转板14受压并且变形而将负荷传送部201推上去时,负荷传送部201的上推部201a将电流中断片20推上去,从而断裂部31断裂而中断电流路径。于是,电流中断片20绕着折叠部30转动以使电流中断片20的断裂部31与故障检测部102接触。从而,故障检测部102向例如电池ECU 104输出指示电流中断片20的断裂部31与其接触的检测信号(即,指示电流中断发生的检测信号)。基于由此输入的检测信号,电池ECU 104识别出已发生电流中断,并且停止充电。
应注意,在图23和24的实施例中,使用具有插入部201b的负荷传送部201,但是可以通过使用上述其他的负荷传送部类似地执行该实施例。此外,作为外部端子板,可以通过使用上述其他的外部端子板类似地执行该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部端子板,其通过绝缘体而被置于电池壳的盖部上,所述外部端子板具有从所述电池壳内部的集电端子到一接线端导通的电路径;
第一位移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盖部中,并且为可位移的以在所述电池壳内部的预定压力下朝向所述外部端子板突出;
第二位移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外部端子板中,并且为可向外突出的以中断所述电路径;以及
负荷传送部,其被置于所述第一位移部与所述第二位移部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位移部的位移传送至所述第二位移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位移部包括在所述外部端子板上延伸以中断所述电路径的脆弱的断裂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荷传送部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与所述绝缘体一体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通过铆接部而被固定到所述外部端子板上;并且
所述负荷传送部被置于所述断裂部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位移部由于从所述外部端子板的外周延伸的狭缝部而被形成为小于所述外部端子板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紧固部被固定到所述外部端子板上,所述紧固部被电连接到在所述电池壳内部的所述集电端子;
向外部突出的所述接线端被连接到所述外部端子板;
被置于所述紧固部与所述接线端之间的所述第二位移部在所述外部端子板中形成并且由第一狭缝部和第二狭缝部构成,所述第一狭缝部从所述外部端子板的周边边缘延伸以与穿过所述紧固部和所述接线端的基准轴垂直,所述第二狭缝部与所述基准轴平行地延伸以与相应的第一狭缝部连通;并且
所述第一狭缝部和所述第二狭缝部以关于所述基准轴镜面对称的方式成对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断裂部跨接所述第二狭缝部的对而垂直于所述基准轴延伸;
与所述断裂部平行地延伸的折叠部跨接所述第二狭缝部的对而垂直于所述基准轴延伸;并且
所述第二位移部由所述第一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所述断裂部、以及所述折叠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三狭缝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基准轴上以与所述第二狭缝部分隔开并且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平行地延伸,其中:
断裂部从所述第三狭缝部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狭缝部的端部;
与所述第三狭缝部平行地延伸的折叠部跨接所述第二狭缝部的对而垂直于所述基准轴延伸;并且
所述第二位移部由所述第一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所述第三狭缝部、所述断裂部、以及所述折叠部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移部与所述盖部一体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故障检测部,其中:
所述负荷传送部包括上推部和突出部,所述上推部与所述第二位移部接触以将所述第二位移部推上去,所述突出部通过在所述第二位移部中形成的通孔而向外突出;并且
当所述负荷传送部由于所述第一位移部的位移而被推上去,从而所述第二位移部向外突出而中断所述电路径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故障检测部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故障检测部,其中:
当所述第二位移部向外突出而中断所述电路径时,所述第二位移部与所述故障检测部接触。
CN201610316916.7A 2015-05-14 2016-05-12 二次电池 Active CN106159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9020 2015-05-14
JP2015-099020 2015-05-14
JP2015221957A JP6332238B2 (ja) 2015-05-14 2015-11-12 二次電池
JP2015-221957 2015-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9185A true CN106159185A (zh) 2016-11-23
CN106159185B CN106159185B (zh) 2018-12-21

Family

ID=57208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6916.7A Active CN106159185B (zh) 2015-05-14 2016-05-12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9887B2 (zh)
KR (1) KR101872584B1 (zh)
CN (1) CN106159185B (zh)
DE (1) DE10201610797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520A (zh) * 2018-04-24 2018-10-16 苏州聚天合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CN110391364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65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63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88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89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8934B2 (ja) 2016-09-29 2021-06-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6471735B2 (ja) 2016-10-11 2019-02-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7001957B2 (ja) 2018-03-02 2022-01-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
CN110391366B (zh) * 2018-04-23 2020-11-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3250B1 (en) * 1999-03-01 2002-06-11 Alps Electric Co., Ltd. Pressure sensitive current breaker for a cell
TW531910B (en) * 2001-01-19 2003-05-11 Alps Electric Co Ltd Pressure cutoff sensor for battery
CN101834306A (zh) * 2009-03-10 2010-09-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密封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5493A (ja) 1999-04-28 2000-11-14 Alps Electric Co Ltd 電池の感圧電路遮断機構
US6342826B1 (en) 1999-08-11 2002-01-29 Therm-O-Disc, Incorporated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responsive switch assembly
JP2010081673A (ja) 2008-09-24 2010-04-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テリパック
JP2014096225A (ja) 2012-11-07 2014-05-22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角形二次電池
JP5986510B2 (ja) 2013-01-16 2016-09-0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
JP5942950B2 (ja) 2013-09-19 2016-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5757353B2 (ja) * 2013-11-20 2015-07-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流遮断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蓄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3250B1 (en) * 1999-03-01 2002-06-11 Alps Electric Co., Ltd. Pressure sensitive current breaker for a cell
TW531910B (en) * 2001-01-19 2003-05-11 Alps Electric Co Ltd Pressure cutoff sensor for battery
CN101834306A (zh) * 2009-03-10 2010-09-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密封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1365B (zh) * 2018-04-23 2020-10-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89B (zh) * 2018-04-23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65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63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88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89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64A (zh) * 2018-04-23 2019-10-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88B (zh) * 2018-04-23 2020-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2952303B (zh) * 2018-04-23 2023-07-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2968258B (zh) * 2018-04-23 2022-10-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2952303A (zh) * 2018-04-23 2021-06-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2968258A (zh) * 2018-04-23 2021-06-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0391363B (zh) * 2018-04-23 2021-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08666520B (zh) * 2018-04-24 2021-03-16 苏州聚天合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CN108666520A (zh) * 2018-04-24 2018-10-16 苏州聚天合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29887B2 (en) 2020-04-21
US20160336579A1 (en) 2016-11-17
DE102016107971A1 (de) 2016-11-17
KR20160134517A (ko) 2016-11-23
CN106159185B (zh) 2018-12-21
KR101872584B1 (ko) 2018-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9185A (zh) 二次电池
US11728505B2 (en) Battery cover plate assembly comprising a current interrupt apparatus
JP4558671B2 (ja) 二次電池
EP3582291B1 (en) Battery module
TWI462404B (zh) 附開關之同軸連接器
US9099724B2 (en) Battery cell assembl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ing a jig assembly
CN103367688A (zh) 二次电池
CN111033808B (zh) 电池层叠体
EP3599651B1 (en) Sampling component and battery module
EP3561907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9120224A1 (zh)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106328857A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WO2019120272A1 (zh)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KR20150016360A (ko) 이차 전지 집전 단자 및 이차 전지
EP3726618A1 (en) Battery cover plate assembly, single cell battery,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3887574B (zh)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CN103050652B (zh) 二次电池
JP3821085B2 (ja) 組電池
JP6332238B2 (ja) 二次電池
JP2010225383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9520585B2 (en) Assembled battery and cell connection method
CN111433942B (zh) 电池模块
KR20150098418A (ko) 이차전지
CN220042215U (zh) 钢壳电芯和电池
CN219086205U (zh) 一种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