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48476A - 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48476A
CN106148476A CN201510173494.8A CN201510173494A CN106148476A CN 106148476 A CN106148476 A CN 106148476A CN 201510173494 A CN201510173494 A CN 201510173494A CN 106148476 A CN106148476 A CN 106148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air
frustule
sampling
filter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34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文艳
王媛媛
胡静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734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484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48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8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空气微生物监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样滤膜和液体培养液的灭菌;2)滤膜采样夹的消毒;3)空气藻细胞的采集;4)空气藻细胞采样滤膜的培养,获得空气中藻细胞样品。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优点在于该法能够有效的采集到空气中藻细胞,并使所采集到的藻细胞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生长。

Description

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空气微生物监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空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通常,环境空气污染分为物理化学性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目前对环境空气污染关注的焦点仍是物化性质的污染,如:烟尘、粉尘、TSP、PM10、PM2.5、SO2、NOx、光化学烟雾等,对微生物的问题关注较少,而对于空气中藻细胞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从微生物自身角度来看,空气中微生物无处不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在强烈的光照下会很快的失去活性或死亡,但当它们遇到适宜的生存条件就会大量繁殖,造成一定空间范围内数量的骤增,使位于该区域免疫低下的人和其他生物因接触、呼吸、吸食而感染。与此同时,很多物理性污染物,如灰尘、粉粒等,为微生物提供载体,微生物常附着于其上以生物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随着气候变化造成了微生物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因此,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藻类细胞是空气微生物中具有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类细胞,藻类细胞在空气中形成的生物气溶胶粒径一般为0.5µm,是属于PM2.5范围的空气气溶胶。空气中的藻细胞,如蓝绿藻中的微囊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除了可以直接对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由于藻类细胞形成的空气气溶胶粒径较小,而且细胞内物质组成复杂,当这些藻细胞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能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伤害,同时也能与其他的化学、物理污染物产生联合作用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对空气微生物所建立的采样与培养方法,目前主要是针对空气中的异养细菌、光合细菌、真菌、病毒、噬菌体等微生物,缺乏针对空气中藻类细胞的采样与培养方法。与这些微生物不同,藻细胞是具有光合作用的微生物体,其生长环境和培养方式与一般细胞、真菌、病毒完全不同。在采用过滤阻留式采集法进行空气微生物采集与培养的过程中,是让空气通过滤膜而使微生物粒子阻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倒扣放置于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但是由于藻细胞的生长需要光照,而覆盖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滤膜阻挡了光线的入射,从而影响藻细胞生长繁殖。在过滤阻留式采集法中,由于藻细胞个体比一般细菌和真菌要大,过高的气流速度和撞击力将影响藻细胞活性,使空气中具有活性的藻细胞在采集过程中死亡而影响后续的培养。
本发明采用常规的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装置,将采集藻细胞的滤膜放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以实现空气中藻细胞采样监测。与传统的环境空气微生物采样与培养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保证藻细胞采集过程中的活性,能够使藻细胞生长不受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培养所得样品纯净,易于观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培养效果好,能够实现空气中蓝绿藻和绿藻的采集与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中藻类细胞采样及培养的方法,以解决空气中藻细胞的采集问题,并使所采集的藻细胞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生长。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采样用滤膜和液体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
(2)拆开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滤膜夹,对每一个构件进行消毒;
(3)将滤膜安装在滤膜夹内,并安装好空气颗粒物采样器;
(4)对空气中藻细胞进行滤膜式采样;
(5)采样后的滤膜浸泡于盛装有液体培养基的透明玻璃容器中;
(6)将容器放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藻类优先为蓝绿藻和绿藻。
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使用的滤膜为下列之一: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聚氯乙烯滤膜、聚丙烯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混合纤维滤膜,更进一步,所述滤膜孔径≤0.45µm。
进一步,在步骤(3)中,使用75%-95%的乙醇水溶液对滤膜夹各构件进行擦拭消毒,擦拭2-4遍。
进一步,在步骤(4)中,所述的采样装置优选中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可选用气流采样速度为60-120L/min,采集时间为2-12小时。
进一步,在步骤(5)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为下列之一:BG-11培养基、BB培养基、SE培养基,为本领域公知液体培养基。
更进一步,BG-11培养液终浓度组成为:NaNO3 1500 mg/L、K2HPO4 40 mg/L、MgSO4·7H2O 75 mg/L、CaCl2·2H2O 36 mg/L、柠檬酸6 mg/L、柠檬酸铁铵6 mg/L、Na2EDTA 1 mg/L、Na2CO3 20 mg/L、H3BO3 2.86 mg/L、MnCl2·4H2O 1.81 mg/L、ZnSO4·7H2O 0.222 mg/L、NaMoO4·2H2O 0.39 mg/L、CuSO4·5H2O 0.079 mg/L、Co(NO3)2·6H2O 0.0494 mg/L;BB培养液终浓度组成为:NaNO3 25 mg/L、CaCl2·2H2O 2.5 mg/L、MgSO4·7H2O 7.7 mg/L、K2HPO4 7.5 mg/L、KH2PO4 17.5 mg/L、NaCl 2.5 mg/L、Na2EDTA 50 mg/L、KOH 31 mg/L、FeSO4·7H2O 4.98 mg/L、浓H2SO4 1mL、H3BO3 11.42 mg/L、ZnSO4·7H2O 8.82 mg/L、MnCl2·4H2O 1.44 mg/L、MoO3 0.71 mg/L、CuSO4·5H2O 1.57 mg/L、Co(NO3)2·6H2O 0.49 mg/L;SE培养基:NaNO3 25 mg/L、NaCl 2.5 mg/L、MgSO4·7H2O 7.5 mg/L、MnCl2·4H2O 0.181 mg/L、KH2PO4 17.5 mg/L、ZnSO4·7H2O 0.022 mg/L、Na2EDTA 1 mg/L、CaCl2 2.5 mg/L、H3BO3 0.286 mg/L、FeCl3·6H2O mg/L 1.31、Na2MnO4·2H2O 0.0039 mg/L、K2HPO4 7.5 mg/L、CuSO4·5H2O 0.0079 mg/L、土壤浸出液4mL。
更进一步,培养基配制后用碱性水溶液或酸性水溶液调节pH值为7.1-7.2,所述碱性水溶液优选为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氢氧化钾水溶液,更优选摩尔浓度为1-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摩尔浓度为1-2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所述酸性水溶液优选为硫酸水溶液或盐酸水溶液,更优选摩尔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水溶液或摩尔浓度为1-2mol/L的盐酸水溶液。
更进一步,在步骤(5)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体积为透明玻璃容器容积的15%-40%。
进一步,在步骤(6)中,培养温度为25-30℃,昼:夜比为20:4-8:16,光照强度为1000Lux-4000Lux,培养时间为4-20天。
与其他空气微生物采集培养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优点在于,该方法能够保证藻细胞采集过程中的活性,能够使藻细胞生长不受其他微生物的干扰,能够采集并培养种类丰富的藻细胞,所培养藻细胞的样品纯净,易于观测和分离。该方法具有简便有效、经济实用、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即可实现并且相对稳定的特点,能够实现空气中的蓝绿藻和绿藻细胞的采集与培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使用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和 BG11 培养基培养藻细胞
取玻璃纤维滤膜用牛皮纸包装好,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拆开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滤膜夹,使用95%的乙醇水溶液对滤膜夹各构件进行擦拭消毒,擦拭3遍,将灭菌后的玻璃纤维滤膜取出,放入消毒后的采样夹中。开启中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气流采样速度为80L/min,采集时间为4小时。配制BG11培养基于500mL透明玻璃锥形瓶中,调节培养基pH值为7.1-7.2,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将采样后的玻璃纤维滤膜取出,立即放入盛装有BG11培养基的锥形瓶中。锥形瓶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5℃,昼:夜比为10:14,光照强度为2000Lux,培养时间为14天。在培养的第7天,玻璃纤维滤膜上开始有绿色小点长出。在第14天,玻璃纤维滤膜表面会被绿色覆盖,于显微镜下观察到有集胞藻属、束丝藻属和席藻属的藻细胞。
实施例 2 使用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和 BB 培养基培养藻细胞
取玻璃纤维滤膜用牛皮纸包装好,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拆开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滤膜夹,使用95%的乙醇水溶液对滤膜夹各构件进行擦拭消毒,擦拭3遍,将灭菌后的玻璃纤维滤膜取出,放入消毒后的采样夹中。开启中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气流采样速度为70L/min,采集时间为3小时。配制BB培养基于500mL透明玻璃锥形瓶中,调节培养基pH值为7.1-7.2,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将采样后的玻璃纤维滤膜取出,立即放入盛装有BB培养基的锥形瓶中。锥形瓶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30℃,昼:夜比为16:8,光照强度为3000Lux,培养时间为14天。在培养的第5天,玻璃纤维滤膜上开始有绿色小点长出。在第14天,玻璃纤维滤膜表面会被绿色覆盖,于显微镜下观察到有绿球藻属、球藻属和席藻属的藻细胞。
实施例 3 使用聚氯乙烯滤膜采样和 BB 培养基培养藻细胞
取聚氯乙烯滤膜用牛皮纸包装好,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拆开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滤膜夹,使用85%的乙醇水溶液对滤膜夹各构件进行擦拭消毒,擦拭3遍,将灭菌后的聚氯乙烯滤膜取出,放入消毒后的采样夹中。开启中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气流采样速度为80L/min,采集时间为6小时。配制BB培养基于500mL透明玻璃锥形瓶中,调节培养基pH值为7.1-7.2,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将采样后的聚氯乙烯滤膜取出,立即放入盛装有BB培养基的锥形瓶中。锥形瓶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30℃,昼:夜比为16:8,光照强度为3000Lux,培养时间为14天。在培养的第5天,聚氯乙烯滤膜上开始有绿色小点长出。在第14天,聚氯乙烯滤膜表面会被绿色覆盖,于显微镜下观察到有束丝藻属、葡萄藻属和颤藻属的藻细胞。
实施例 4 使用混合纤维滤膜采样和 BG11 培养基培养藻细胞
取混合纤维滤膜用牛皮纸包装好,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拆开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滤膜夹,使用95%的乙醇水溶液对滤膜夹各构件进行擦拭消毒,擦拭3遍,将灭菌后的混合纤维滤膜取出,放入消毒后的采样夹中。开启中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气流采样速度为60L/min,采集时间为8小时。配制BG11培养基于500mL透明玻璃锥形瓶中,调节培养基pH值为7.1-7.2,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将采样后的混合纤维滤膜取出,立即放入盛装有BG11培养基的锥形瓶中。锥形瓶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5℃,昼:夜比为10:14,光照强度为2000Lux,培养时间为10天。在培养的第5天,混合纤维滤膜上开始有绿色小点长出。在第10天,混合纤维滤膜表面会被绿色覆盖,于显微镜下观察到有集胞藻属、束丝藻属和小球藻属的藻细胞。
实施例 5 使用石英滤膜采样和 BB 培养基培养藻细胞
取石英滤膜用牛皮纸包装好,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拆开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滤膜夹,使用95%的乙醇水溶液对滤膜夹各构件进行擦拭消毒,擦拭4遍,将灭菌后的石英滤膜取出,放入消毒后的采样夹中。开启中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气流采样速度为80L/min,采集时间为4小时。配制BB培养基于500mL透明玻璃锥形瓶中,调节培养基pH值为7.1-7.2,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将采样后的石英滤膜取出,立即放入盛装有BB培养基的锥形瓶中。锥形瓶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5℃,昼:夜比为12:12,光照强度为3000Lux,培养时间为16天。在培养的第8天,石英滤膜上开始有绿色小点长出。在第16天,石英滤膜表面会被绿色覆盖,于显微镜下观察到有束丝藻属、球藻属、葡萄藻属和颤藻属的藻细胞。
实施例 6 使用聚丙烯滤膜采样和 SE 培养基培养藻细胞
取聚丙烯滤膜用牛皮纸包装好,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拆开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滤膜夹,使用95%的乙醇水溶液对滤膜夹各构件进行擦拭消毒,擦拭4遍,将灭菌后的聚丙烯滤膜取出,放入消毒后的采样夹中。开启中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气流采样速度为80L/min,采集时间为4小时。配制SE培养基于500mL透明玻璃锥形瓶中,调节培养基pH值为7.1-7.2,于121℃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30min。将采样后的聚丙烯滤膜取出,立即放入盛装有SE培养基的锥形瓶中。锥形瓶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5℃,昼:夜比为10:14,光照强度为2500Lux,培养时间为18天。在培养的第8天,聚丙烯滤膜上开始有绿色小点长出。在第18天,聚丙烯滤膜表面会被绿色覆盖,于显微镜下观察到有束丝藻属、球藻属、葡萄藻属和颤藻属的藻细胞。

Claims (8)

1.本发明公开了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采样用滤膜和液体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
(2)拆开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滤膜夹,对每一个构件进行消毒;
(3)将滤膜安装在滤膜夹内,并安装好空气颗粒物采样器;
(4)进行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
(5)采样后的滤膜浸泡于盛装有液体培养基的透明玻璃容器中;
(6)将容器放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使用的滤膜为下列之一: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聚氯乙烯滤膜、聚丙烯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混合纤维滤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滤膜孔径≤0.45µ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使用75%-95%的乙醇水溶液对滤膜夹各构件进行擦拭消毒,擦拭2-4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气流采样速度为60-120L/min,采集时间为2-12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为下列之一:BG-11培养基、BB培养基、SE培养基。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体积为透明玻璃容器容积的15%-4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培养温度为25-30℃,昼:夜比为20:4-8:16,光照强度为1000Lux-4000Lux,培养时间为6-20天。
CN201510173494.8A 2015-04-14 2015-04-14 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 Pending CN1061484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3494.8A CN106148476A (zh) 2015-04-14 2015-04-14 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3494.8A CN106148476A (zh) 2015-04-14 2015-04-14 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8476A true CN106148476A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3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3494.8A Pending CN106148476A (zh) 2015-04-14 2015-04-14 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484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5027A (zh) * 2020-11-25 2021-06-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微生物颗粒在空气中分布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WO2023155503A1 (zh) * 2022-02-21 2023-08-24 九江地福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光合绿藻的碳汇藻液生产设备、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VVAS GENITSARIS ET AL.: "Airborne Algae and Cyanobacteria: Occurrence and Related Health Effects",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
THOMAS F. LEE & PATRICK M. EGGLESTON: "Airborne algae and cyanobacteria", 《GRANA》 *
陈锷 等: "空气微生物污染的监测及研究进展", 《中国环境监测》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5027A (zh) * 2020-11-25 2021-06-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微生物颗粒在空气中分布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WO2023155503A1 (zh) * 2022-02-21 2023-08-24 九江地福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光合绿藻的碳汇藻液生产设备、制备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7121B (zh) 生态型空气净化器
CN103952362B (zh) 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抑菌活性的柑橘内生放线菌
CN103952363A (zh) 还原亚硒酸盐产纳米硒的芽胞杆菌es2-45及应用
CN102250789B (zh) 一株高效降解甲氧咪草烟的鲍曼不动杆菌
CN104611227B (zh) 一种耐受高ph的斜生栅藻及其选育方法
CN103436457A (zh) 一种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03540542A (zh) 一种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09554316A (zh)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强化积累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修复试剂及修复方法
CN105136505A (zh) 一种空气净化产品去除霉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CN102586160A (zh)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s4
AU2021286451A1 (en) Biological crust repairing material and restoration method for promo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ion-absorbed rare earth tailings area and use thereof
CN104673715A (zh) 对镉具有固定效应并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肠杆菌及其应用
CN106148476A (zh) 环境空气中藻细胞滤膜式采样与培养的方法
CN110218670A (zh) 一株具有良好定殖能力的硒氧化型根瘤菌t3f4及其应用
CN103243022A (zh) 一种用于收集细菌挥发性气体的简易装置及其方法
CN106834159B (zh) 一株hs233菌株及其在耐镉和/或降低有效镉含量中的应用
CN105176855A (zh) 一株经分离获得的鞘氨醇单胞菌属细菌及其在促进连作西瓜生长中的应用
CN104862253B (zh) 一株诺氟沙星降解乙酸钙不动杆菌nor‑36及其应用
CN110484473A (zh) 一种促进鹤羽田戴尔福特菌在植物根际定殖的方法
CN113584123B (zh) 一种大肠杆菌噬菌体气溶胶的采集方法
CN105154375A (zh) 一种用于降解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的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5754878B (zh)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CN107572658A (zh) 用于景观水体的同步溶藻反硝化生物浮床原位修复方法
CN1687460A (zh) 评价膜法过滤空气和水环境中病毒效果的检测方法
CN103484403B (zh) 从泥鳅体内筛选的溶藻菌及利用其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