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4878B -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4878B
CN105754878B CN201610226759.0A CN201610226759A CN105754878B CN 105754878 B CN105754878 B CN 105754878B CN 201610226759 A CN201610226759 A CN 201610226759A CN 105754878 B CN105754878 B CN 105754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gi
lead
cadmium
vetiver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267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54878A (zh
Inventor
杨雪艳
蒋代华
黄位权
李伟
黄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2267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4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4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4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54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4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5Fungal iso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1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ologically, biologically or by using enzymes
    • B09C1/105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ologically, biologically or by using enzymes using fungi or plants

Abstract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其分类命名为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butleri)Q7,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NO:M2016050,保藏日期:2016年01月18日;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是建立在研究微生物对重金属铅镉抗性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针对各种抗性微生物,逐步纯化和铅镉抗性驯化,最后得出的具有高抗铅镉重金属的真菌Q7,此菌株能在铅镉复合污染的培养基中生长,对酸碱性和盐度具有一定分耐性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背景技术
目前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有很多,其中生物修复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新型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动物修复比较单一,而且修复效果不佳,微生物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已经慢慢成为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内外学者当下研究的热点。此修复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共存关系,充分发挥植物与微生物修复技术各自优势,弥补不足,进而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效率,最终达到彻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通常分为直接促进作用和间接促进作用,通过改善植物营养加速植物生长速率、增加植物生物量以及通过抑制病菌感染等改善植物对重金属的同化能力与容量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为耐铅镉微生物菌库的建立提供菌种支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其分类命名为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butleri)Q7,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NO:M2016050,保藏日期:2016年01月18日;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所述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建立在研究微生物对重金属铅镉抗性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针对各种抗性微生物,逐步纯化和铅镉抗性驯化,最后得出的具有高抗铅镉重金属的真菌Q7,此菌株能在铅镉复合污染的培养基中生长,对酸碱性和盐度具有一定分耐性范围。真菌Q7与香根草联合修复铅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试验中,不添加菌株处理的植物的吸附量比添加的明显低,而且对于土壤中铅镉各形态具有转移作用,说明该菌株具有活化土壤中重金属铅镉的能力和改变其存在状态的特点,为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真菌Q7的菌落照片。
图2为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Q7菌丝的照片。
图3为真菌Q7的生长曲线。
图4为pH对真菌Q7生长的影响。
图5为盐度对真菌Q7的影响。
图6为真菌Q7对Pb2+的耐受变化曲线。
图7为真菌Q7对Cd2+的耐受变化曲线。
图8为不同处理下真菌Q7生长量。
图9不同处理对香根草株高的影响。
图10不同处理对香根草地上部铅浓度的影响。
图11不同处理对香根草地上部镉浓度的影响。
图12香根草根部铅含量。
图13香根草根部镉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耐性真菌Q7的分离和筛选
1、材料
本试验于2014年12月从广西大新县采集重金属污染土壤样品,于广西大学农学院实验平台进行菌株筛选。
2、主要实验仪器
数控式湿热灭菌锅、生化恒温培养箱、pH酸度计、显微镜、洁净工作台、电子分析天平、万用电炉、恒温震荡培养箱、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锅、5mL和1mL连续可调微量移液枪
3、方法
菌株的筛选采用重金属富集平板法。培养基为马丁氏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g、葡萄糖10g、MgSO4 0.5g、孟加拉红0.033g、KHPO4 1.0g、蒸馏水1000ml以及琼脂18g,恒温培养箱28℃培养2天。
以下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中操作。称取10.0g新鲜土壤,将其放入装有40ml无菌水和灭菌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常温下,200r/min震荡20min,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分别吸取0.2ml涂布在含铅浓度为600mg/L、800mg/L、1000mg/L、1200mg/L、1400mg/L、1600mg/L的培养基的平板上,30℃培养48h后观察平板上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挑取筛选出的耐性菌株,在含铅更高的平板上培养,筛选出耐铅最高的菌株后对其进行纯化。再用同样的方法将此菌在含镉浓度为10mg/L、20mg/L、30mg/L、40mg/L、50mg/L、60mg/L、70mg/L的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逐步淘汰耐铅镉能力差的真菌,并记录和筛选出耐受力最高的真菌。
4、结果与分析
在上述重金属污染土壤样品中,未筛选到耐铅镉的细菌和放线菌,筛选到一株耐铅镉的霉菌,编号Q7。用划线法培养,真菌Q7能够在2200mg/L铅离子和80mg/L镉离子的培养基中生长,并且能够在不含铜离子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将真菌Q7在相同的条件下连续传代培养18代次,确定稳定性。
实施例2 耐性真菌Q7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
1、菌株的形态鉴定
如图1所示,在马丁氏培养基上,28℃,培养3d菌落直径约20mm,培养到7d直径可达45mm,绒毛状,白色,反面淡白色或乳白色,具辐射状沟纹。如图2所示,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很少分隔,厚壁,光滑、透明,直径2.5~4μm;孢囊梗从基质伸出,直立,每一分枝顶端生一个孢囊,孢囊球形,壁易消融或破裂,直径10~20μm;囊轴球形或半球。
2、真菌Q7的生理生化特性
2.1 耐性真菌生长曲线测定
制备耐性真菌的孢子悬浮液,通过血球计数器在显微镜下准确计数,配制孢子悬液的浓度约在适合的浓度,用150mL锥形瓶,都装有99mL马丁氏液体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上,每个锥形瓶移入1mL孢子悬液,分别培养12h、24h、36h、72h、60h、84h、96h、108h、120h、132h、144h、156h、168h、192h、216h时间,每个时间段做三个重复,然后取出每个时间段的锥形瓶,过滤收集到的菌体用去离子水洗3次,并用干重法在80℃下烘干菌体称其干重,作为真菌的生物量,然后制定生物曲线。
从图3的耐性真菌生长曲线图,可以看出,该菌株延滞期为0-36h左右,在对数期60-144h,菌体生长量增长很快,菌体在消耗营养成分,使得液体培养基的环境发生变化,到了144-216h左右,生长量的增长趋势变得缓慢,192h之后真菌菌株表现出了下降的生长趋势,可能菌体之间竞争,导致营养物质消耗过大,环境出现恶化。
2.2 耐性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由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采用18SrDNA序列测定法对菌种进行鉴定。真菌Q7经过18S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Q7菌取与GongronellaButIeri的相似度为97%,鉴定为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 ButIeri。
2.3 pH对耐性真菌的影响
取8个装有100mL马丁氏液体培养基的150mL锥形瓶,用0.1mol/L NaOH和0.1mol/LHCl分别将马丁氏液体培养基的pH调为4、5、6、7、8、9、10、11,每一个梯度设置三个重复,灭菌后接种1mL真菌Q7孢子悬乳液,28~30℃,200r/min振荡培养106h,用滤纸过滤收集菌体,并用去离子水洗3次,在烘箱80℃下烘干菌体,称其质量即为真菌Q7的生物量。
从图4可以看出,真菌Q7的生长pH值范围较宽,此菌在pH4至pH11范围内生长情况良好。在pH5的生长量最大4.92g/L,当pH为5~6时,真菌Q7长势最佳。真菌Q7在pH4.0至pH11.0范围内都能生长,适应生长的酸碱度较广。
2.4 NaCl浓度对真菌Q7生长的影响
取10个装有100mL马丁氏液体培养基的150mL锥形瓶,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中NaCl浓度分别为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每个浓度做三个重复,灭菌后接种1mL真菌Q7孢子悬乳液,28~30℃,200r/min振荡培养106h,用滤纸过滤收集菌体,并用去离子水洗3次,在烘箱80℃下烘干菌体,称其质量即为真菌Q7的生物量。
从图5可以看出,真菌Q7的生长量随着培养基的NaCl浓度增加而减少,NaCl浓度的增加对真菌Q7具有抑制的作用,当培养中的NaCl浓度为1~2.5%时,真菌Q7对盐度有一定的耐受作用,生长较为缓慢。当盐度达到3%以后,真菌Q7菌的生长量逐渐下降,对培养基的盐度的变化敏感,生长量下降幅度较大,由此可知,真菌Q7有一定的耐盐性。
2.4 重金属铅、镉对真菌Q7生长的影响
取6个装有100mL马丁氏液体培养基的150mL锥形瓶,所述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中铅浓度分别为400mg/L、600mg/L、800mg/L、1000mg/L、1200mg/L、1800mg/L,每个浓度做三个重复,灭菌后接种1mL真菌Q7孢子悬乳液,28~30℃,200r/min振荡培养106h,用滤纸过滤收集菌体,并用去离子水洗3次,在烘箱80℃下烘干菌体,称其质量即为真菌Q7的生物量。
同样的方法测定镉对耐性真菌生长的影响,其取6个装有100mL马丁氏液体培养基的150mL锥形瓶,所述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中镉浓度分别为10mg/L、20mg/L、30mg/L、50mg/L、80mg/L、100mg/L。后续步骤与铅的影响的测定步骤相同。
采用干重法测定真菌Q7生长量,计算方法为:M=M1-M0,式中,M0是指滤纸在烘箱80℃,48h烘干后的质量,M1是指过滤液体培养基后菌体和滤纸的质量。
图6表示真菌Q7对不同浓度Pb2+耐受能力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Pb2+均对真菌Q7具有抑制作用,并最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生长量变小。当培养基中的铅离子浓度为400mg/L时,真菌Q7在培养106h后,菌体生长量最大,而在600~1200mg/L时,菌株的生长量下降幅度较小,这可能是真菌Q7适应培养基中的Pb2+浓度,在此范围内的耐铅能力比较稳定,当Pb2+浓度达到1800mg/L时,培养中的环境已经变化,菌株受到Pb2+的毒害比较严重,生长量下降较大。
图7显示,真菌Q7对不同浓度的Cd2+的耐受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整体要比耐受铅的幅度大。从Cd2+10~80mg/L范围内,菌株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Cd2+100mg/L时,菌株明显受到Cd2+的毒害,生长量逐渐趋向停止。
2.5真菌Q7生长最适条件
真菌Q7模拟试验有三个处理,即在不同的pH、有机肥、真菌Q7条件下,具体步骤如下:
(1)取土地点为广西大学土化楼后面的木薯地,取0~15cm的无污染土壤,并过18目筛,在土壤中添加铅镉元素,使其中Pb2+浓度为1500mg/kg,Cd2+浓度为50mg/kg,分装入容积为700mL的塑料杯中,每杯为300g自然风干的土壤,并用称重法添加水,使杯中的水保持在32%,陈化土壤1一个月。
(2)将pH设置三个水平,即A1、A2、A3分别表示pH=4、5、7。调节土壤pH:称取通过18目风干土10g两份,分别放入50mL的烧杯中,加入25mL无CO2蒸馏水,间歇搅拌10分钟,然后静置30分钟用酸度计测定,即原土的pH值,再根据设置pH所需的值,添加稀盐酸或稀碱并记录下每单位风干土所需的稀酸或稀碱量,为了减小误差,连续3天用酸度计测定其pH的稳定性,最后根据每单位风干土所需的稀酸或稀碱量换算出300g风干土所需的稀酸或稀碱量。调好pH后,添加有机质分四个水平,B1、B2、B3、B4分别表示0g、3g、5g、7g,并充分搅拌混匀。
加菌量设置两个值,C1、C2分别表示0.2g、0.5g。在土壤中添加菌时,需要先制备真菌Q7孢子悬浮液。取出已培养好的真菌Q7培养基平板一个,加入5mL无菌水,轻轻将琼脂表面上的菌体刮下,将此孢子悬乳液置于已灭菌并预先放入无菌玻璃珠的150mL三角瓶中,充分摇匀形成菌悬乳液,在无菌工作台上用灭菌的脱脂棉进行过滤,并用无菌水冲洗三次,使最终菌悬乳液达到10.0mL,即得孢子悬乳液,将此菌液稀释10-2、10-3,吸取适量的稀释液置于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内,通过显微镜找到计数室计数并记录数据。无菌条件下吸取1mL菌悬液放入已灭菌并装有200mL马丁氏液体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28~30℃,200r/min振荡培养48h。取100mL马丁氏液体培养基离心30min,沥干上清液,称其重量,根据血球计数结果,换算得出1.0g菌体的约4.5×107cfu/g。最后吸取已在28~30℃,200r/min振荡培养48h的等量适中的菌悬乳液加入到塑料杯中,与土壤混匀,置于常温下培养。
试验每个处理三个重复,总共为24个处理:
A1时,处理1(A1+B1+C1)、处理2(A1+B2+C1)、处理3(A1+B3+C1)、处理4(A1+B4+C1)、处理5(A1+B1+C2)、处理6(A1+B2+C2)、处理7(A1+B3+C2)、处理8(A1+B4+C2)。
A2时,处理9(A2+B1+C1)、处理10(A2+B2+C1)、处理11(A2+B3+C1)、处理12(A2+B4+C1)、处理13(A2+B1+C2)、处理14(A2+B2+C2)、处理15(A2+B3+C2)、处理16(A2+B4+C2)。
A3时,处理17(A3+B1+C1)、处理18(A3+B2+C1)、处理19(A3+B3+C1)、处理20(A3+B4+C1)、处理21(A3+B1+C2)、处理22(A3+B2+C2)、处理23(A3+B3+C2)、处理24(A3+B4+C2)。
培养一段时间后,称取2g土壤置于无菌锥形瓶中,加45mL无菌水置成悬液,稀释103后涂平板,28~30℃,培养3~5d后记录菌落数量,此数量为稀释103倍后每克土中的菌株数量。从而比较哪个处理条件下菌株的数量最多,即此处最适菌株生长条件。
从图8可以看出,不同pH、有机肥、加菌量处理下,真菌Q7最适生长条件中,处理15为菌株生长最佳条件,即当为pH 5、有机肥加入量5g、加菌0.5g(2.25×107cfu/g),此时的生长条件下菌株生长量最大。菌株土壤的最适生存条件可以为盆栽试验提供一定的参照。
实施例3 耐性真菌Q7对香根草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一、盆栽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时间
高抗性真菌-香根草修复铅镉污染盆栽试验于2015年4月开始,2015年11月15日收割香根草。盆栽试验地点为广西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温室大棚内进行。
2.供试验材料
2.1供试土壤
本次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赤红土,取自广西大学土化楼后面农场无污染耕层土(0-15cm),自然风干后过1cm土筛。土壤的基本农化性状及重金属含量如下:pH7.15,有机质10.72g/kg,全氮2.07g/kg,速效磷4.24mg/kg,速效钾121.82mg/kg,铅全量128.5mg/kg,镉全量0.25mg/kg。
2.2供试肥料
有机肥(有机质44.32%、N 2.82%、P 0.199%、K 5.86%)、NH4NO3、KH2PO4、过磷酸钙。
3.供试方法
本试验盆栽使用的土壤为赤红土,盆栽试验设置1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总共54盆,每盆装土15kg,装土前将通过1cm筛后的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匀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并且根据试验设置不同的铅镉含量,将分析纯Pb(NO3)2、CdSO4溶入去离子水中配成不同浓度的铅镉重金属梯度,用喷雾器将液体均匀添加到土壤中。添加重金属、肥料时,将土壤置于地面上预先铺的塑料薄膜上,方便三个搅拌混匀。每盆装土时,交错斜插入两根塑料导水管,此导水管可以方便通气,补充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结。待土壤装好后,每盆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控制土壤中水分含量在60%~70%,并用黑色塑料袋封住盆口,防止外界环境的污染和水分的过度挥发,使得重金属与土壤充分结合,完成后陈化3个月。
本试验在施用同样的有机肥和氮、磷、钾肥基础上,研究添加不同量的高耐性真菌对不同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本试验设置两个因素完全随机区组,其中A因素为Q7真菌的加菌量,有3个处理,分别设不接种(CK)和接种A1(1g)、A2(3g)。B因素为不同铅镉浓度的梯度,设置6个处理,即Cd0Pb0、Cd10Pb400、Cd20Pb600、Cd30Pb800、Cd50Pb1200、Cd80Pb1800mg/kg。移栽香根草前,每盆中加入300g灭过菌的有机肥(有机质44.32%、N2.82%、P 0.199%、K 5.86%)。加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
在广西大学农学院大棚农田上筛选长势一致的单株香根草,为了防止香根草在移栽过程中伤害到根部,尽量保持部分根部土壤,并将香根草的高度修剪一致,根部长10cm,地上部保留20cm,每5株先植入盆中,待植株成活后(10d),每盆保留3株苗。由于移栽后,香根草苗期生长对新环境需要时间适应,温度、水分控制要适当,不宜温度、水分过高,保持空气通透,使其根部尽快生长。根据天气情况和香根草生长情况,4~7天内适量补充水分或追施少量尿素。并每隔15d测定一次香根草植株的生长高度和分蘖数。
在香根草种植3个月后,即预期是2015年7月份,将高耐性真菌Q7添加到盆栽中,添加的量根据试验不同处理添加,添加菌时适量混合有机质,加菌后定期检验真菌的存活与否,确保耐性真菌的成活率。
盆栽试验于2015年11月15日收获,收获香根草时记录香根草的叶片数和分蘖数。收集香根草后,先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剪开,地上部分叶片用清水冲洗后再过一遍蒸馏水,用吸水纸沾干叶片表面水分,并称其鲜重。105℃杀青30min后,55℃烘干(3天左右),称其干重,之后再粉碎保存。地下部分洗去根系土后,105℃杀青30min后55℃烘干(5天左右),称其干重后粉碎保存。
二、测定方法
2.1香根草地上部及根部生物量
香根草叶片用清水冲洗后再过一遍蒸馏水,用吸水纸沾干叶片表面水分,并称其鲜重。105℃杀青30min后,55℃烘干(3天左右),称其干重,之后再粉碎保存。香根草根部取掉根际土后,清洗干净,105℃杀青30min后55℃烘干(4天左右),称其干重后粉碎保存。
2.2香根草重金属含量分析
香根草样品分为地上部分叶、地下部分根系两部分。称取过0.5mm筛后的植物样品0.2000g(精确到0.0001),置于100ml的消化管中,瓶口放置一弯颈小漏斗,用硝酸-高氯酸(v/v=5:1)法进行消解,消煮先放置过夜,缓慢在消煮炉上先低温加热,然后升温至160℃,持续加热至消化管中的液体体积减少至2mL,消解完全的消化液体变为无色透明或略带浅黄色。如果液体变成黑棕色,表明未消解完全,将其取出冷却,再分次加H2O25mL,继续加热,控制温度在160℃,防止暴沸溢出,直至消解完全。用少量去离子水冲洗弯颈小漏斗,将消化管的液转移定至50mL容量瓶中,并多次洗涤消化管,使消化管的液体合并于=容量瓶中,加入2滴硝酸(5:1)准确定容,过滤后转移至白色塑料瓶中保存,待测定。同时做空白对照,以校正试剂误差。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植物样中的铅镉含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3.1耐性真菌Q7对香根草株高的影响
图9可以看出,对于不同处理下,添加耐性真菌Q7对对香根草株高有促进作用,香根草的株高差异性显著(P<0.05)。在不同Q7的加菌量情况下,Pb0Cd0到Pb800Cd30处理之间,添加1g菌量促进香根草株高的增加量比添加3g的增加量单位增加幅度高,其中在Pb600Cd20处理时,添加1g菌量的株高单位增加量达到最高,是不加菌的14.6%,在Pb800Cd30处理,添加3g菌量的株高单位增加量达到最高,是不加菌26.1%。随着铅镉浓度的升高,在Pb1200Cd50到Pb1800Cd80处理之间,香根草生长速度和菌株受到抑制作用,此时,添加3g菌量的单位提升效果要比添加1g菌量的高。这说明耐性真菌Q7在高浓度时,对重金属铅镉仍具有一定的抗性,菌量大的抗性较高。
3.2耐性真菌Q7对香根草生物量的影响
表1不同处理对香根草的生物量的影响
注:统一部位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SPSS,P<0.05,邓肯法)
由表1中可以看出,添加耐性真菌Q7不同菌量处理的香根草生物量显著高于不加菌处理。从表中可知,不同处理下香根草总干重增加量不同,当添加1g菌量时,在Pb1200Cd50的处理下香根草总干重的增加量最高,比不加菌的高出了42.1%,当添加菌量为3g时,在Pb800Cd30的处理下增香根草总干重的增加量最高,比不加菌的高出了62.6%。添加耐性真菌对香根草叶片数及分蘖数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铅镉污染浓度的增加,香根草生叶片数及分蘖数增加量逐渐降低,株高和生物量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浓度越大下降趋势越显著。总体来看,添加菌量对香根草在相同铅镉浓度处理时,都可以促进香根草的生长,在Pb0Cd0到Pb1200Cd50之间,真菌Q7都对铅镉具有较稳定的耐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铅镉复合污染对香根草产生的胁迫作用。
3.3真菌Q7对香根草地上部铅、镉浓度的影响
图10为在不同铅镉浓度处理下,真菌Q7对香根草茎叶部铅镉浓度的影响情况。由图可知,耐性真菌Q7对香根草茎叶部吸收铅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土壤铅浓度低于600mg/kg时,香根草茎叶部分的含铅量表现为添加1g菌量的比加3g菌量的含量高。当土壤铅浓度高于600mg/kg,加菌量为3g的铅浓度大于加菌量为1g的铅浓度。当铅含量大于1200mg/kg时,加3g菌量比加1g菌量大大提高了香根草茎叶铅浓度,而加1g菌量的提高度变小,这可能由于铅镉浓度的提高,菌量少的比菌量多的活性低。
由图11可知,在同等铅镉污染处理下,加菌比不加菌对香根草地上部镉浓度影响表现为显著差异(P<0.05)。当镉浓度小于20mg/kg时,加菌量为1g对香根草吸收镉的效率更高,与加3g菌的相比差异不显著。当镉浓度达到50mg/kg以上时,加菌量为3g比加菌1g对促进茎叶吸收镉含量的效率更高。由此可知,耐性真菌Q7对促进香根草吸收重金属镉有显著作用。
3.4真菌Q7对香根草根部铅、镉浓度的影响
由图12可以看出,耐性真菌对不同铅镉浓度处理的香根草根部铅含量差异显著(P<0.05)。添加菌的处理香根草的根系铅的含量均大于不加菌的处理。当铅镉处理达到Pb2+1800mg/kg,Cd2+60mg/kg时,添加3g菌量的根部铅含量最高,当小于Pb1200Cd50时,添加真菌的处理对根系铅浓度的提高效果比较好,在Pb400Cd10、Pb800Cd30时,添加1g菌量的处理比添加3g菌量的处理根部铅的浓度更高,在Pb1800Cd80时,添加菌量的处理对根部铅浓度提高的幅度降低,可能由于铅镉浓度的增高,对真菌具有一定的毒害性,使其活性降低。总体来看,耐性真菌对香根草根部铅浓度的增加幅度随铅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与香根草茎叶部铅浓度变化规律相似。
如图13所示不同铅镉浓度时,添加菌的处理比不加菌对香根草根部镉浓度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从同一铅镉浓度处理来看,当Pb400Cd10、Pb600Cd20处理时,加3g菌量与加1g菌量对香根草根部镉含量差异显著,而添加1g的菌量比加3g菌量的根系镉浓度增加效果较好。当铅镉浓度高于Pb2+800mg/kg、Cd2+30mg/kg时,加3g菌量与加1g菌量对香根草根部镉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添加3g的菌量比加1g菌量的根系镉浓度增加效果较好。这可能是铅镉复合污染对香根草的伤害大于单铅单镉污染,所以当铅镉浓度增大时,菌量少的处理活性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对其生长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

Claims (2)

1.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其分类命名为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butleri)Q7,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2016050,保藏日期:2016年01月18日;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2.权利要求1所述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土壤铅镉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CN201610226759.0A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Active CN105754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6759.0A CN105754878B (zh)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6759.0A CN105754878B (zh)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4878A CN105754878A (zh) 2016-07-13
CN105754878B true CN105754878B (zh) 2019-05-17

Family

ID=5633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26759.0A Active CN105754878B (zh)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548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6087B (zh) * 2019-01-30 2020-11-03 广西大学 一种简青霉菌株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CN115820429B (zh) * 2022-09-23 2023-1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卵形孢球托霉菌txf1-2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7926A (zh) * 2013-01-18 2013-05-0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石灰岩高效侵蚀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7926A (zh) * 2013-01-18 2013-05-0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石灰岩高效侵蚀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双耐"细菌-香根草 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杨雪艳 等;《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1025;第22卷(第5期);884-890 *
A New Record of Gongronella butleri Isolated in Korea;A. Giridhar Babu,et al;《Mycobiology》;20150630;第43卷(第2期);166-169 *
Screening of fungi for chitosan producers, and coppe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fungal chitosan and chitosanaceous materials;Ke-Jin Hu,et al;《Carbohydrate Polymers》;20040719;第58卷;45-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4878A (zh)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6444B (zh) 一株类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5950502A (zh) 一种复合内生细菌菌剂及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
CN107881132B (zh) 一种能用于沙漠植物的固氮解磷促生菌及其菌剂与其应用
CN104371956B (zh) 对镉具有阻隔效应的芽孢杆菌及用途
CN112358974B (zh) 一株植物内生真菌黑附球菌fzt214及其应用
CN105684849A (zh) 一种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有机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15428A (zh) 一株镉去除根瘤菌kg2、含有所述根瘤菌的菌剂及其用途
CN109554316A (zh)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强化积累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修复试剂及修复方法
CN102816719B (zh) 一种根际促生菌sxh-2及其应用
CN105112319B (zh) 一株假单胞菌属解磷细菌y2及其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和应用
CN107937310A (zh) 根际促生菌及其应用
CN105567600A (zh) 黄萎病菌拮抗菌及其应用
CN105754878B (zh) 一种耐铅镉的真菌卵形孢球托霉q7
CN102827792B (zh) 一种根际促生菌sxh-3及其应用
CN112280694B (zh) 一株植物内生真菌拟茎点霉d2g7及其应用
CN112974505B (zh) 一种活化剂协同固氮蓝藻修复稻田土壤镉污染的方法
CN110218670A (zh) 一株具有良好定殖能力的硒氧化型根瘤菌t3f4及其应用
CN103981103B (zh) Dse菌株j-n3及其在铁皮石斛生产上的应用
CN105961441B (zh) 芽孢杆菌jc65及其挥发性物质在植物促生中的应用
CN108097711A (zh) 一种利用微紫青霉菌联合印度芥菜修复锌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1781630B (zh) 一种根瘤固氮菌株系ry1菌株及其应用
CN107557313A (zh) 一种钝化农田镉污染及促水稻增产的复合调理剂
CN105176855B (zh) 一株经分离获得的鞘氨醇单胞菌属细菌及其在促进连作西瓜生长中的应用
CN101781629B (zh) 一种根瘤固氮菌株系ry5菌株及其应用
CN114276950B (zh) 一株广适pH耐盐解磷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