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3822B - 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以及乐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以及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3822B
CN106133822B CN201580015948.7A CN201580015948A CN106133822B CN 106133822 B CN106133822 B CN 106133822B CN 201580015948 A CN201580015948 A CN 201580015948A CN 106133822 B CN106133822 B CN 106133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vibration
opening
magnetic circuit
forming portion
circuit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59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3822A (zh
Inventor
大西健太
澄野慎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33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3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9/00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 G10K9/12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electrically operated
    • G10K9/13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electrically operated using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mea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C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10C3/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G10C3/06Resonating means, e.g. soundboards or resonant strings; Fastenings thereof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e.g. slide-bars
    • G10D3/02Resonating means, horns or diaphragm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3/00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G10H3/12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 G10H3/14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 G10H3/146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using a membrane, e.g. a drum; Pick-up means for vibrating surfaces, e.g. housing of an instru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在包括磁路形成单元和振动膜且通过使被动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来产生声音的用于振动器的安装结构中,长期抑制振动体相对于磁路形成单元的位移量。振动体(42)和被动振动体(16)通过连接体(44)连接,连接体(44)被插入到磁路形成单元(41)中的插孔内。此外,连接体(44)的从第一开口突出的第一突出部(441)被固定在振动体(42)上,而连接体(44)的从第二开口突出的第二突出部(442)的末端与被动振动体(16)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以及乐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以及包括该安装结构的乐器。
背景技术
诸如键盘乐器等各种传统乐器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声换能器。声换能器构造为使诸如音板等被动振动体沿预定方向振动,以允许该被动振动体产生声音。这样的声换能器包括:磁路形成部,其形成磁路;以及主动振动单元,其设置成从磁路形成部突出。主动振动单元构造为沿主动振动单元从磁路形成部突出的突出方向振动。
以下专利文献1和2公开了这样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磁路形成部被固定至背面立柱等,并且主动振动单元的沿突出方向的远侧端部例如通过粘合被固定至被动振动体。在这种布置中,当主动振动单元相对于磁路形成部振动时,被动振动体沿预定方向振动,由此通过被动振动体的振动来产生声音。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13-077000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PCT申请的翻译)No.04-50073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顺便说一下,乐器的诸如音板等被动振动体可能因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发生由数年劣化而造成的尺寸变化和变形。尤其是当被动振动体沿与被动振动体振动的振动方向(预定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时,声换能器的固定在被动振动体上的主动振动单元相对于磁路形成部沿垂直方向位移。在这种情况下,噪声可能混合到通过被动振动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中。当位移量变得过大时,主动振动单元和磁路形成部彼此可能物理地接触,使得可能造成这样的风险:主动振动单元相对于磁路形成部不能适当地振动。
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即使当被动振动体因数年劣化而沿垂直方向发生位移时,该安装结构也能够减少主动振动单元相对于磁路形成部的位移量。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乐器。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实现上述目的,该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该声换能器构造为使被动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从而允许被动振动体产生声音,其中,声换能器包括:磁路形成部,其形成磁路;主动振动单元,其构造为相对于磁路形成部沿第一方向振动;以及连接单元,其将主动振动单元和被动振动体彼此连接,连接单元构造为将主动振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被动振动体,磁路形成部具有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开口贯穿至第二开口的贯通孔,连接单元穿过贯通孔,主动振动单元设置在磁路形成部的第一开口侧,第一开口侧是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第一开口的一侧,主动振动单元在第一开口侧固定在连接单元上,并且被动振动体在磁路形成部的第二开口侧与连接单元连接,第二开口侧是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第二开口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上述目的,该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构造为使被动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从而允许被动振动体产生声音,其中,声换能器包括:磁路形成部,其形成磁路;主动振动单元,其构造为相对于磁路形成部沿第一方向振动;以及连接单元,其将主动振动单元和被动振动体彼此连接,连接单元构造为将主动振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被动振动体,磁路形成部具有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开口贯穿至第二开口的贯通孔,连接单元穿过贯通孔,连接单元在磁路形成部的第一开口侧固定至主动振动单元,第一开口侧是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第一开口的一侧,并且连接单元在磁路形成部的第二开口侧与被动振动体连接,第二开口侧是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第二开口的另一侧。
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主动振动单元沿远离被动振动体的方向从磁路形成部突出。换言之,声换能器设置为声换能器的取向相对于现有设置声换能器的取向是颠倒的或反转的。在由此取向的声换能器中,主动振动单元和被动振动体通过穿过磁路形成部的贯通孔的连接单元彼此连接。在本安装结构中,与现有布置相比,结果能够增大主动振动单元与磁路形成部相附接的位置和主动振动单元(连接单元)与被动振动体相连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被动振动体例如因数年劣化而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发生位移,也能够减少主动振动单元相对于磁路形成部的位移量。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主动振动单元可以被固定至连接单元的从第一开口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并且被动振动体可以连接至连接单元的从第二开口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的远端。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主动振动单元可以被可拆卸地固定至第一突出部。
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主动振动单元与连接单元固定的位置未定位在磁路形成部与被动振动体之间。因此,磁路形成部和主动振动单元可以被容易地附接至连接单元和从连接单元拆下。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主动振动单元可以被磁路形成部通过磁路形成部的第一开口侧的阻尼部支撑。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声换能器还可以包括限制器,限制器与从第二开口突出的第二突出部保持接合,限制器构造为:在限制器与第二突出部保持接合的位置处,限制第二突出部的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移动,同时允许第二突出部的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由阻尼部与主动振动单元一起支撑连接单元的第一突出部,而由限制器支撑连接单元的第二突出部。换言之,连接单元被支撑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个彼此不同的位置处。在这种布置中,即使磁路形成部与被动振动体之间的距离较小,也能够使连接单元的连接单元被阻尼部支撑的一部分与连接单元的连接单元被限制器支撑的一部分之间的距离变大。
结果,即使被动振动体因数年劣化而沿垂直方向发生位移以及连接单元因此受到使连接单元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的外力,也能够通过阻尼部和限制器防止连接单元倾斜。也就是说,可以防止连接单元的轴线和固定在连接单元上的主动振动单元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主动振动单元相对于磁路形成部的位移量。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连接单元可以包括远侧接头部,该远侧接头部设置在第二突出部的与被动振动体连接的远端处,远侧接头部构造为允许连接单元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连接单元可以包括:主动振动侧轴部,其穿过磁路形成部的贯通孔,并且包括第二突出部的在第二突出部突出的突出方向上的近侧端部和第一突出部;被动振动侧轴部,其从被动振动体朝向磁路形成部突出,并且包括第二突出部的在突出方向上的远侧端部;以及中间接头部,其将主动振动侧轴部与被动振动侧轴部彼此连接,并且构造为允许主动振动侧轴部的轴线与被动振动侧轴部的轴线相对于彼此倾斜。
在用于声换能器的本安装结构包括远侧接头部和中间接头部中的一者的情况下,当被动振动体因数年劣化而沿垂直方向发生位移时,允许主动振动单元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在用于声换能器的本安装结构中,与现有布置相比,主动振动单元与磁路形成部相附接的位置和主动振动单元(连接单元)与被动振动体固定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被固定成更长。结果,与现有布置相比,可以使主动振动单元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角度变得更小。
在用于声换能器的本安装结构包括远侧接头部和中间接头部这两者的情况下,当被动振动体因数年劣化而沿垂直方向发生位移时,被动振动侧轴部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方向和主动振动侧轴部的轴线这两者倾斜。结果,能够防止主动振动侧轴部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也就是说,能够防止固定在连接单元的主动振动侧轴部上的主动振动单元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少主动振动单元相对于磁路形成部的位移量。
本发明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可以构造为如下: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声换能器构造为使被动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从而允许被动振动体产生声音,其中,声换能器包括:磁路形成部,其形成磁路;主动振动单元,其构造为相对于磁路形成部沿第一方向振动;以及连接单元,其将主动振动单元和被动振动体彼此连接,连接单元构造为将主动振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被动振动体,磁路形成部具有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开口贯穿至第二开口的贯通孔,连接单元穿过贯通孔,连接单元在磁路形成部的第一开口侧固定至主动振动单元,第一开口侧是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第一开口的一侧,并且连接单元在磁路形成部的第二开口侧与被动振动体连接,第二开口侧是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第二开口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上述目的,该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乐器,该乐器可以包括:被动振动体,其构造为通过沿第一方向的振动而产生声音;以及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被动振动体沿垂直方向发生位移,也能够使主动振动单元相对于磁路形成部的位移量变得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钢琴的侧剖视图。
图2是从钢琴演奏者侧看到的用于将声换能器的磁路形成部固定至图1所示的钢琴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声换能器的竖直截面的正视图。
图5是从音板侧看到的设置在连接单元与音板之间的图3所示的介入部件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3所示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经过数年劣化后的状态的视图。
图9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该视图示出了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经过数年劣化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键盘乐器之一的钢琴1被示出作为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乐器。在图1至图8中,从钢琴1的演奏者看到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被分别定义为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钢琴1是作为一种原声钢琴的立式钢琴。钢琴1包括壳体11、键盘部12、踏板13、击弦机构14、止音器机构15、音板16(作为被动振动体的一个实例)和琴弦17。
壳体11包括上部前板18、下部前板19、后侧上梁20、后侧下梁21、后柱22、一对侧板23、后顶盖24、前顶盖25、底板26、中盘27、前档28、一对琴脚29和一对琴腿30。
上部前板18和下部前板19构成壳体11的前表面,并且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彼此间隔开。
后侧上梁20设置在壳体11的后表面侧,从而与上部前板18的上端部相对。后侧上梁20沿左右方向(X轴方向)延伸。后侧下梁21设置在壳体11的后表面侧,从而与下部前板19的下端部相对。后侧下梁21沿左右方向延伸。
后柱22设置在后侧上梁20与后侧下梁21之间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图1所示的钢琴1的侧剖视图中,仅可以看到一个后柱22。多个后柱22布置为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开。
一对侧板23沿左右方向将上部前板18、下部前板19、后侧上梁20和后侧下梁21夹在中间。侧板23被设置在钢琴1的沿左右方向的两端。在图1所示的钢琴1的侧剖视图中仅可以看到一个侧板23。
后顶盖24和前顶盖25设置为接触上部前板18、后侧上梁20和侧板23的相应上端。
底板26设置为接触下部前板19、后侧下梁21和侧板23的相应下端。
中盘27和前档28从由上部前板18的下端、下部前板19的上端和侧板23的内壁面限定的开口向前(沿Y轴的正方向)突出。
一对琴脚29分别从下部前板19的下部的右端和左端向前突出。一对琴腿30在中盘27的下表面与相应的琴脚29之间延伸。
键盘部12具有多个琴键31,琴键31沿左右方向布置并且被演奏者的手指操作来进行演奏。各个琴键31经由键盘架32枢转地设置在中盘27上。各个琴键31的前端部在壳体11的前表面侧(即,图1中的右侧)暴露在外部。
踏板13设置在壳体11的下部前板19的下端并且由演奏者的脚部进行操作。
击弦机构14和止音器机构15被设置用于各个琴键31,并且设置在相应琴键31的后端部的上方。
击弦机构14是将演奏者的手指按压琴键31的力(按键力)转换成弦槌33击打琴弦17的力(琴弦打击力或撞击力)的机构。
止音器机构15是将按键力和演奏者的脚部踩踏止音器踏板(其为踏板13中的一者)的力(踩踏力)转换为使琴弦17上的止音器34脱离琴弦17的力(琴弦脱离力)的机构。止音器机构15与击弦机构14被一起设置在壳体11内的由上部前板18、前档28和音板16(其将在下文中说明)限定的区域中。
音板16被设置在壳体11内的由上部前板18、下部前板19、侧板23、后顶盖24、前顶盖25和底板26包围的区域中。具体而言,音板16在壳体11内的该区域中被布置在后柱22附近,从而音板16与上部前板18、下部前板19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相对。
琴弦17被设置为与琴键31相对应,并且在音板16的与上部前板18和下部前板19对置的内表面16a上延伸。
在音板16的内表面16a上设置有与琴弦17的一部分接合的弦马35。在音板16的与后柱22对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音板肋木36。
在由此构造的钢琴1中,当一根琴弦17被弦槌33击打并相应地振动时,这一根琴弦17的振动经由弦马35被传递至音板16,并且音板16相应地振动。音板16的振动传播通过空气,从而产生声音。也就是说,音板16因振动而产生声音。音板16的振动还经由弦马35被传递至其它琴弦17,从而其它琴弦17振动。
音板16沿其厚度方向(Y轴方向)振动。在以下说明中,音板16的振动方向将被称为“预定方向”。
本实施例的钢琴1具有声换能器40,声换能器40构造为使音板16沿预定方向(其与Y轴方向重合并且是第一方向的一个实例)振动,以便允许音板16产生声音。在下文中,将参考图3和图4说明声换能器40。
如图3和图4所示,声换能器40是音圈类型的致动器,并且包括磁路形成部41、主动振动单元42和连接单元44。
磁路形成部41形成磁路。插孔410(作为贯通孔的一个实例)形成为沿预定方向(Y轴方向)贯穿磁路形成部41,以允许连接单元44穿过插孔41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磁路形成部41包括顶板411、磁体412和磁轭413。
顶板411由诸如软铁等软磁性材料形成。顶板411的形状像圆盘并且在其中心处具有贯通孔414。
磁轭413由诸如软铁等软磁性材料形成,并且由圆盘部415和从圆盘部415的中心突出的筒状部416一体地构成。圆盘部415的轴线和筒状部416的轴线彼此重合。筒状部416的外径小于顶板411的贯通孔414的内径。前述磁路形成部41的插孔410形成为沿磁轭413的圆盘部415和筒状部416的轴线方向贯穿圆盘部415和筒状部416。
磁体412是具有环形形状的永磁体。磁体412的内径大于顶板411的贯通孔414的内径。
在磁轭413的筒状部416穿过磁体412的状态下,磁体412被固定至磁轭413的圆盘部415。顶板411被固定至磁体412,使得磁体412被夹在顶板411与磁轭413的圆盘部415之间,并且使得筒状部416的远侧端部设置在顶板411的贯通孔414中。
在顶板411、磁体412和磁轭413彼此固定在一起的状态下,它们的轴线彼此重合并且限定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
在由此构造的本实施例的磁路形成部41中,形成有从磁体412起依次经过顶板411、筒状部416和圆盘部415并返回到磁体412的磁路MP。在这种布置中,在顶板411的贯通孔414的内周表面与磁轭413的筒状部416的外周表面之间产生磁场,该磁场包括沿筒状部416的径向的分量。也就是说,顶板411的贯通孔414的内周表面与磁轭413的筒状部416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空间用作产生上述磁场的磁场空间417。
主动振动单元42设置为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沿预定方向(其为Y轴方向,也是第一方向的一个实例)振动。主动振动单元42设置在磁路形成部41的设有插孔410的第一开口410A的第一开口侧(其为磁路形成部41的相反两侧中的一侧)。主动振动单元42经由阻尼部45由磁路形成部41支撑。主动振动单元42被固定装置420可拆卸地固定至连接单元44。下文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主动振动单元42。插孔410是沿预定方向从磁路形成部41的第一开口410A到磁路形成部41的第二开口410B贯穿磁路形成部41的贯通孔。
本实施例的主动振动单元42包括缠线管421、音圈422和盖件423。
缠线管421具有圆筒形状。插入有磁路形成部41的筒状部416的缠线管421被插入到顶板411的贯通孔414中。缠线管421的轴线定义为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
音圈422由在缠线管421的沿轴向的一侧端部处缠绕在缠线管421的外周表面上的导线构成。
盖件423被固定至缠线管421,以便封闭缠线管421的沿轴向的另一侧端部的开口。盖件423设置有这样的孔:该孔形成为沿缠线管421的轴向贯穿盖件423的厚度并且连接单元44可插入该孔。盖件423还设置有用于主动振动单元42的前述固定装置420。固定装置420构造为将插入盖件423的该孔中的连接单元44固定至盖件423。固定装置420例如为卡盘装置。
主动振动单元42通过阻尼部45被附接至磁路形成部41,使得缠线管421的缠绕有音圈422的一侧端部位于形成在磁路形成部41的第一开口侧(设有插孔410的第一开口410A的一侧)的磁路形成部41的磁场空间417中,并且使得缠线管421的另一侧端部从磁路形成部41突出。
阻尼部45具有支撑主动振动单元42的功能,使得主动振动单元42不与磁路形成部41接触。阻尼部45还具有以下功能:允许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与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重合;以及支撑主动振动单元42,使得主动振动单元42可以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沿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的延伸方向(即,轴线C1方向)位移。
本实施例的阻尼部45具有环形形状。阻尼部45具有沿其径向波动的波纹形状。阻尼部45的内周被固定至缠线管421的另一侧端部,而阻尼部45的外周被固定至顶板411。阻尼部45由纤维、树脂材料等形成,从而可弹性变形。
在包括磁路形成部41和主动振动单元42的声换能器40中,当随音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经过设置在磁场空间417中的音圈422时,主动振动单元42沿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方向振动。例如,基于储存在存储器(未示出)内的音频数据,在控制器(未示出)中产生音频信号,以作为用于驱动主动振动单元42的驱动信号。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单元44将主动振动单元42与音板16彼此连接,以便将主动振动单元42的振动传递至音板16。连接单元44穿过磁路形成部41的插孔410。在连接单元44中,从插孔410的第一开口410A突出的第一突出部441设置在连接单元44的位于磁路形成部41的第一开口410A侧的一个端侧。第一突出部441被固定装置420可拆卸地固定至主动振动单元42。换言之,主动振动单元42设置在磁路形成部41的第一开口410A侧并且在第一开口410A侧被固定至连接单元44。当从音板16观察时,第一开口410A侧被定义为沿预定方向比磁路形成部41更远离音板16的区域,即,位于磁路形成部41的相反两侧中的沿预定方向远离音板16的一侧的区域。在连接单元44中,从插孔410的第二开口410B突出的第二突出部442设置在连接单元44的位于磁路形成部41的第二开口侧的另一端侧。第二开口410B侧是磁路形成部41的相反两侧中的另一侧,并且当从音板16观察时,第二开口410B侧被定义为沿预定方向比磁路形成部41更靠近音板16的区域,即,位于磁路形成部41的相反两侧中的沿预定方向更靠近音板16的另一侧的区域。第二突出部442的沿其突出方向的远端(其为连接单元44的另一端)与音板16连接。换言之,音板16在第二开口410B侧与连接单元44连接。
本实施例的连接单元44包括:棒状主动振动侧轴部443,其穿过磁路形成部41的插孔410;棒状被动振动侧轴部444,其从音板16侧朝向磁路形成部41突出;以及中间接头部445,其将主动振动侧轴部443与被动振动侧轴部444彼此连接。
主动振动侧轴部443包括第二突出部442的在其突出方向的近侧端部和第一突出部441。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一侧端部(其与第一突出部441对应)延伸穿过主动振动单元42的盖件423,并且被固定装置420固定至主动振动单元42的盖件423。因此,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轴线与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重合。
被动振动侧轴部444设置有位于音板16侧的第二突出部442的沿其突出方向的远侧端部。
中间接头部445允许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轴线C2与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轴线C3相对于彼此倾斜。本实施例的中间接头部445具有所谓的球窝接头结构。中间接头部445包括:球状部447,其形成在主动振动侧轴部443和被动振动侧轴部444中的一者的一侧端部处;以及保持部448,其形成在主动振动侧轴部443和被动振动侧轴部444中的另一者的一侧端部处。保持部448可旋转地保持球状部447。在所示实例中,球状部447形成在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一侧端部处,而保持部448形成在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一侧端部处。
中间接头部445(球状部447)的中心P1位于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轴线C2和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轴线C3这两者上。因此,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轴线C2和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轴线C3可以围绕中间接头部445的中心P1相对于彼此倾斜。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连接单元44在中间接头部445处能弯曲。
连接单元44还包括设置在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一侧端部(其与第二突出部442的连接至音板16的远端对应)处的远侧接头部446。远侧接头部446允许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轴线C3相对于预定方向(Y轴方向)倾斜。
本实施例的远侧接头部446具有与中间接头部445的球窝接头结构类似的球窝接头结构。远侧接头部446包括:球状部449,其形成在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一侧端部处;以及保持部450,其固定至音板16并可旋转地保持球状部449。
远侧接头部446(球状部449)的中心P2位于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轴线C3上。因此,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轴线C3可以围绕远侧接头部446的中心P2相对于预定方向(Y轴方向)倾斜。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声换能器40具有与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一侧端部(其与第二突出部442的近侧端部对应)接合的限制器46。限制器46构造为:在限制器46与主动振动侧轴部443接合的位置处,限制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沿与轴线C2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移动,同时允许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沿轴线C2的延伸方向(即,轴线C2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例的限制器46包括框架部461和接触部件462。
通过弯曲由金属等形成的板状部件来形成框架部461。框架部461包括:固定板部463,其叠加并固定在磁路形成部41的位于第一开口410A侧的一个端面上;接合板部464,其设置为与磁路形成部41的位于第二开口410B侧的另一端面相对;以及连接板部465,其在磁路形成部41的侧部上沿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将固定板部463与接合板部464彼此连接。
固定板部463被固定在顶板411上。固定板部463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固定板部463的开口孔466,以防止固定板部463与从顶板411突出的主动振动单元42、连接单元44的第一突出部441和阻尼部45发生干涉。接合板部464设置为与磁轭413的圆盘部415对置。接合板部464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接合板部464的孔,以允许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穿过该孔。
接触部件462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由诸如毡或布等软纤维部件形成。接触部件462通过粘合等被固定至接合板部464的孔的内周表面。接触部件462用作填充接合板部464的孔与穿过该孔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之间的间隙的套管。也就是说,接触部件462与位于接合板部464的孔内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一部分保持接触,并且与主动振动侧轴部443保持接合。
由此构造的限制器46在限制器46的接触部件462与主动振动侧轴部443保持接合的位置处限制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沿与轴线C2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移动,同时允许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沿轴线C2方向的移动。
接下来,将参考图1至图8对用于将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声换能器40安装在钢琴1上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声换能器40的磁路形成部41被固定至作为固定用支撑部的壳体11。磁路形成部41被固定至壳体11,使得插孔410的第二开口410B(图4)与音板16的作为其主表面的内表面16a或外表面16b相对,并且使得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2以平行于与音板16的主表面垂直的预定方向(Y轴方向)的方式延伸。此外,磁路形成部41被固定至壳体11,使得主动振动单元42沿远离音板16的主表面的方向从磁路形成部41突出。
在本实施例中,磁路形成部41在壳体11中设置为与音板16的内表面16a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磁路形成部41设置在壳体11的位于下部前板19与音板16之间的区域中。此外,磁路形成部41经由支撑部50被固定至壳体11。支撑部50被固定至壳体11的侧板23,并且从侧板23的内表面23a起沿X轴方向延伸。
通过弯曲由金属等形成的板状部件来形成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50。支撑部50包括:定位板部51,其设置在音板16与磁路形成部41之间;以及支撑板部52,其从磁路形成部41的下侧沿竖直方向支撑磁路形成部41。定位板部51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定位板部51的开口孔53,以允许声换能器40的连接单元44穿过该开口孔53。
磁路形成部41通过螺纹连接等被固定至如上所述那样构造的支撑部50。磁路形成部41被按压在定位板部51上并且放置在支撑板部52上,从而磁路形成部41相对于壳体11和音板16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部461的接合板部464被置于磁路形成部41与定位板部51之间,使得接合板部464被按压在定位板部51上。框架部461的连接板部465被置于磁路形成部41与支撑板部52之间,使得连接板部465被放置在支撑板部52上。
声换能器40的主动振动单元42经由连接单元44被连接至音板16的作为其主表面的内表面16a。连接单元44与音板16相连的位置例如被优选地确定为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处,音板16被连接单元44和设置在音板16的外表面16b上的音板肋木36夹在中间。
在本实施例中,远侧接头部446的保持部450(其设置在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与连接单元44的第二突出部442的远端对应的一侧端部处)被固定至音板16的内表面16a。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持部450与音板16之间设置有介入部件60,保持部450经由介入部件60被固定至音板16。
介入部件60通过粘合被不可拆卸地固定至音板16,但被可拆卸地固定至连接单元44。介入部件60的形状像板,并且被设置为介入部件60的厚度方向与预定方向(Y轴方向)重合。
如图3和图5至图7所示,介入部件60设置有定位凹部63A,定位凹部63A从介入部件60的与远侧接头部446的保持部450对置的第一对置面61凹陷。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凹部63A沿厚度方向贯穿介入部件60。保持部450设置有定位突起部63B,定位突起部63B朝向介入部件60突出并且沿预定方向可插入到定位凹部63A中。定位突起部63B以定位突起部63B与定位凹部63A之间不形成间隙的方式装配在定位凹部63A中。因此,与连接单元44的远端对应的保持部450相对于介入部件60定位。
介入部件60设置有内螺纹孔65,螺钉64被拧入到内螺纹孔65中,以将保持部450固定且紧固至介入部件60。各个内螺纹孔65形成为贯穿介入部件60的厚度。多个内螺纹孔65(在所示实例中为三个内螺纹孔65)形成为沿介入部件60的周向彼此间隔开。
介入部件60还设置有螺钉插入孔67,螺钉66被拧入到螺钉插入孔67中,以将介入部件固定且紧固至音板16。多个螺钉插入孔67(在所示实例中为三个螺钉插入孔67)形成为沿介入部件60的周向彼此间隔开。
内螺纹孔65和螺钉插入孔67沿介入部件60的周向交替地设置。
介入部件60的与音板16对置的第二对置面62包括:粘合区域62a,其通过粘合剂(未示出)被粘合至音板16;以及非粘合区域62b,其未被粘合至音板16。第二对置面62上形成有防湿结构62C,以防止从粘合区域62a泄漏出来的粘合剂扩散到非粘合区域62b上。本实施例的防湿结构62C由形成在第二对置面62上的台阶型结构构成,使得非粘合区域62b位于比粘合区域62a低的高度水平。非粘合区域62b包括第二对置面62的如下区域:在该区域中,定位凹部63A、内螺纹孔65和螺钉插入孔67是敞开的。
接下来,将说明把本实施例的声换能器40安装在钢琴1上的方法。
当将声换能器40安装在钢琴1上时,首先执行介入部件固定步骤,以将介入部件60固定至音板16。在该步骤中,将粘合剂施加至介入部件60的第二对置面62的粘合区域62a,并且将介入部件60的第二对置面62按压在音板16的内表面16a上。因此,介入部件60被不可拆卸地固定至音板16。
在本实施例中,介入部件60的第二对置面62的非粘合区域62b因防湿结构62C而位于比粘合区域62a低的高度水平。结果,即使当介入部件60被按压在音板16上时粘合剂从粘合区域62a溢出并且朝向非粘合区域62b扩散,也能够防止粘合剂进入在非粘合区域62b中敞开的定位凹部63A、内螺纹孔65和螺钉插入孔67。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介入部件60粘合并固定至音板16之后,将螺钉66插入到介入部件60的各个螺钉插入孔67中并且拧入到音板16中,从而将介入部件60固定并紧固至音板16。
在介入部件固定步骤之前或之后,执行支撑部固定步骤,以将支撑部50固定至壳体11。在稍后执行的中间部件固定步骤和支撑部固定步骤中的一者中,介入部件60和支撑部50优选地使用未示出的夹具来相对于彼此定位。具体而言,介入部件60和支撑部50优选地沿与预定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相对于彼此定位。
随后,执行连接单元固定步骤,以将连接单元44固定至介入部件60。在该步骤中,远侧接头部446的保持部450最初设置为叠加在介入部件60的第一对置面61上。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部450的定位突起部63B装配到介入部件60的定位凹部63A中,从而保持部450相对于介入部件60定位。之后,螺钉64被插入从而穿过保持部450,并且被拧入到介入部件60的内螺纹孔65中。因此,保持部450被紧固且固定至介入部件60。在已执行完该步骤之后的状态下,连接单元44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穿过支撑部50的定位板部51的开口孔53。
在已执行完连接单元固定步骤之后,执行主动振动单元固定步骤,以将主动振动单元42固定至连接单元44。此外,执行磁路形成部固定步骤,以将磁路形成部41固定至支撑部50。这两个步骤的执行顺序不受限制。例如,这两个步骤可以彼此并行地执行。
在主动振动单元固定步骤中,将连接单元44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依次插入到一体地固定在磁路形成部41上的框架部461的接合板部464的开口、磁路形成部41的插孔410和主动振动单元42(盖件423)的开口中。随后,通过固定装置420将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一侧端部(其与连接单元44的第一突出部441对应)固定至主动振动单元42。在该状态下,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轴线与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1重合。
在磁路形成部固定步骤中,将一体地固定在磁路形成部41上的框架部461的连接板部465放置在支撑部50的支撑板部52上,并且框架部461的接合板部464被设置为叠加在支撑部50的定位板部51上。因此,磁路形成部41相对于壳体11、音板16和连接单元44定位。之后,通过螺纹连接等将框架部461固定至支撑部50,从而将磁路形成部41固定至支撑部50。
以这种方式,将声换能器40安装在钢琴1上。
在上述安装方法中,固定在音板16上的介入部件60和固定在壳体11上的支撑部50相对于彼此定位,并且磁路形成部41相对于支撑部50定位,从而如图3所示那样,使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与预定方向(Y轴方向)平行。此外,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连接单元44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轴线和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轴线C3彼此重合。
在如上所述那样安装了声换能器40的钢琴1中,当基于音频信号的驱动信号被输入到声换能器40的音圈422时,主动振动单元42沿预定方向振动。主动振动单元42的振动通过连接单元44被传递至音板16,使得音板16沿预定方向振动。音板16的振动在空气中传播,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在安装有声换能器40的钢琴1因数年劣化而发生音板16沿与预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移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音板16如图8所示那样沿Z轴方向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均固定在音板16上的介入部件60和远侧接头部446的保持部450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也沿Z轴方向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44包括中间接头部445和远侧接头部446。当介入部件60和远侧接头部446的保持部450沿Z轴方向位移时,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的轴线C3通过中间接头部445和远侧接头部446相对于预定方向和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2这两者倾斜。结果,能够防止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和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轴线相对于预定方向倾斜。也就是说,能够防止固定在主动振动侧轴部443上的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其与预定方向平行)倾斜。
根据用于声换能器40的本安装结构和配备有该安装结构的钢琴1,磁路形成部41被设置为使得主动振动单元42沿远离音板16的方向从磁路形成部41突出。换言之,声换能器40相对于音板16设置为使得声换能器40的取向相对于现有设置声换能器的取向是颠倒的或反转的。在由此构造的声换能器40中,主动振动单元42和音板16通过穿过磁路形成部41的插孔410的连接单元44进行连接。在本安装结构中,与现有布置相比,能够增大主动振动单元42与磁路形成部41相附接的位置和主动振动单元42(连接单元44)与音板16相连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音板16因数年劣化而沿垂直方向(X轴方向、Z轴方向)发生位移,也能够减少主动振动单元4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位移量。
在下文中,将就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具体说明上述优点。
当音板16沿Z轴方向发生位移时,连接单元44的中间接头部445也可以沿Z轴方向位移,但在Z轴方向上中间接头部445的位移量小于音板16的位移量。结果,主动振动侧轴部443和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可能会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倾斜。
在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中,声换能器40相对于音板16设置为使得声换能器40的取向相对于现有取向是颠倒的或反转的。因此,与现有布置相比,能够增大从主动振动单元42延伸至中间接头部445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长度。结果,与现有布置相比,可以使主动振动侧轴部443和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的倾斜角度(位移量)变得更小。
根据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一侧端部(其与连接单元44的第一突出部441对应)由阻尼部45与主动振动单元42一起支撑,而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另一侧端部(其与连接单元44的第二突出部442对应)由限制器46支撑。换言之,连接单元44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被支撑在其轴线上的两个彼此不同的位置处。结果,即使磁路形成部41与音板16之间的距离较小,也能够增大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被阻尼部45支撑的一部分与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主动振动侧轴部443被限制器46支撑的一部分之间的距离。
结果,即使音板16沿Z轴方向发生位移以及使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轴线C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倾斜的外力作用在主动振动侧轴部443上,阻尼部45和限制器46也能够防止主动振动侧轴部443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主动振动单元4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位移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连接单元44包括中间接头部445和远侧接头部446。当音板16沿Z轴方向发生位移时,被动振动侧轴部444相对于预定方向和主动振动侧轴部443的轴线C2这两者倾斜。结果,能够防止主动振动侧轴部443和固定在主动振动侧轴部443上的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倾斜。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少主动振动单元4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位移量。
主动振动单元4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位移量的减少使主动振动单元42的音圈42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磁场空间417的位置偏差减少。结果,能够防止噪声混入到基于音板16(其由声换能器40驱动而振动)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主动振动单元42被可拆卸地固定至连接单元44的第一突出部441。换言之,主动振动单元42与连接单元44固定的位置不位于磁路形成部41与音板16之间,从而磁路形成部41和主动振动单元42可以容易地附接至连接单元44和从连接单元44上拆下。结果,可以容易地执行声换能器40在钢琴1上的安装和声换能器40的维护。
根据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介入部件60设置在声换能器40的连接单元44与音板16之间,并且介入部件60可附接至连接单元44和从连接单元44上拆下,使得能够仅将介入部件60固定至音板16。此外,与声换能器40相比,介入部件60可以容易地形成为具有小尺寸和小重量。结果,当介入部件60通过粘合被固定至音板16时,介入部件60可以以高稳定性按压在音板16上。因此,能够在介入部件与音板16保持紧密接触的同时将介入部件60固定至音板16。在这种布置中,主动振动单元42的振动适于被传递到音板16,使得可以适当地获得音板16(其由声换能器40驱动而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此外,声换能器40的连接单元44可拆卸地固定至介入部件60,从而包括连接单元44在内的整个声换能器40可以容易地从音板16拆下。能够容易地执行声换能器40的维护检查。
根据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当连接单元44被附接至固定在音板16上的介入部件60时,通过将形成在连接单元44的远侧接头部446的保持部450处的定位突起部63B插入到形成在介入部件60中的定位凹部63A内,连接单元44可以容易地相对于介入部件60定位。也就是说,连接单元44可以容易地附接至介入部件60。
根据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非粘合区域62b(其设置在介入部件60的与音板16对置的第二对置面62上)位于比粘合区域62a低的高度水平。在这种布置中,即使当介入部件60被按压在音板16上以将介入部件60粘合并固定至音板16时介入部件60与音板16之间的粘合剂从粘合区域62a朝向非粘合区域62b泄漏,也能够防止粘合剂进入在非粘合区域62b中敞开的定位凹部63A、内螺纹孔65和螺钉插入孔67。结果,当介入部件60被螺钉66紧固且固定至音板16时,以及当连接单元44被螺钉64紧固且固定至介入部件60时,能够防止粘合剂产生任何麻烦。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来实施。
在所示实施例中,定位凹部63A形成在介入部件60中,而定位突起部63B设置在远侧接头部446的保持部450处。例如,定位凹部63A可以形成在保持部450中,而定位突起部63B可以设置在介入部件60处。
形成在介入部件60的第二对置面62上的防湿结构62C不限于所示实施例的以下台阶型结构:非粘合区域62b位于比粘合区域62a低的高度水平。例如,防湿结构可以由形成在粘合区域62a与非粘合区域62b之间的凹槽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粘合区域62a和非粘合区域62b可以位于相同的高度水平。
这种结构也能够提供与所示实施例中的优点类似的优点。也就是说,即使当介入部件60被按压在音板16上以通过粘合将介入部件60粘合并固定至音板16时介入部件60与音板16之间的粘合剂从粘合区域62a朝向非粘合区域62b泄漏,粘合剂流动到凹槽中。结果,能够防止粘合剂进入在非粘合区域62b中敞开的定位凹部63A、内螺纹孔65和螺钉插入孔67。
连接单元44的中间接头部445和远侧接头部446可以具有除所示实施例的球窝接头结构以外的任何结构。例如,中间接头部445和远侧接头部446可以具有万向节结构。
如图9所示,连接单元44不一定需要具有中间接头部445。也就是说,连接单元44可以由棒状部件构成。图9所示的声换能器40A不包括限制器46。如所示实施例中的那样,声换能器40A的磁路形成部41通过支撑部50被固定至壳体11(图2和图3)。在图9所示的声换能器40A中,如所示实施例的声换能器40中的那样,连接单元44的第一突出部441(其从磁路形成部41的插孔410的第一开口410A突出)被固定至主动振动单元42。此外,连接单元44的第二突出部442的远端(其从插孔410的第二开口410B突出)与音板16连接。
在图9所示的用于声换能器40A的安装结构中,当音板16因数年劣化而沿Z轴方向发生位移并且均固定在音板16上的介入部件60和远侧接头部446的保持部450也沿Z轴方向位移时,连接单元44和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通过远侧接头部446相对于预定方向和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这两者倾斜。
与所示实施例的声换能器40一样,图9所示的声换能器40A相对于音板16设置为使得声换能器40A的取向相对于现有取向是颠倒的或反转的。因此,与现有布置相比,能够增大主动振动单元42与磁路形成部41相附接的位置和主动振动单元42(连接单元44)与音板16相连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结果,图9所示的声换能器40A能够减少连接单元44和主动振动单元42的轴线C2相对于磁路形成部41的轴线C1的倾斜角度(位移量)。
在不包括中间接头部445和远侧接头部446的情况下,连接单元44可以固定至音板16,使得连接单元44的轴线C2与预定方向保持平行。
声换能器40、40A不一定需要设置在壳体11中,而是例如可以设置为暴露在壳体11的外部。也就是说,声换能器40、40A不一定需要如所示实施例中那样与音板16的内表面16a连接,而是可以与音板16的朝向壳体11的外部的外表面16b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声换能器40、40A与音板16相连的位置可以被确定为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音板16被夹在声换能器40、40A与弦马35之间,而不与音板肋木36发生干涉。
在所示实施例中,音板16被示出作为被动振动体的一个实例,该被动振动体将被驱动而振动并且安装有声换能器40、40A。被动振动体可以是可能因数年劣化而发生位移的壳体11的其它部件,例如后顶盖24和侧板23。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声换能器40、40A的安装结构适用于以下结构:被动振动体不发生位移,固定有磁路形成部41的壳体11的部件可能因数年劣化而发生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声换能器40、40A的安装结构适用于具有诸如音板16等被动振动体的乐器。例如,用于声换能器40、40A的安装结构适用于各种乐器,包括诸如三角钢琴等键盘乐器、诸如木吉他和小提琴等弦乐器以及诸如鼓和定音鼓等打击乐器。
所示实施例可以被认为是以下发明的体现: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该声换能器构造为使被动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从而允许被动振动体产生声音,其中,声换能器包括:磁路形成部,其形成磁路;主动振动单元,其构造为相对于磁路形成部沿第一方向振动;以及连接单元,其将主动振动单元和被动振动体彼此连接,连接单元构造为将主动振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被动振动体,磁路形成部具有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开口贯穿至第二开口的贯通孔,连接单元穿过贯通孔,连接单元在磁路形成部的第一开口侧固定至主动振动单元,第一开口侧是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第一开口的一侧,并且连接单元在磁路形成部的第二开口侧与被动振动体连接,第二开口侧是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第二开口的另一侧。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钢琴(乐器) 16:音板(被动振动体) 40、40A:声换能器 41:磁路形成部 410:插孔 410A:第一开口 410B:第二开口 42:主动振动单元 44:连接单元 441:第一突出部442:第二突出部 443:主动振动侧轴部 444:被动振动侧轴部 445:中间接头部 446:远侧接头部 45:阻尼部 46:限制器 C1、C2、C3:轴线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声换能器构造为使被动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从而允许所述被动振动体产生声音,
其中,所述声换能器包括:
磁路形成部,其形成磁路;
主动振动单元,其构造为相对于所述磁路形成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振动;以及
连接单元,其将所述主动振动单元和所述被动振动体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单元构造为将所述主动振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所述被动振动体,
所述磁路形成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从第一开口贯穿至第二开口的贯通孔,所述连接单元穿过所述贯通孔,
所述主动振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第一开口侧,所述第一开口侧是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主动振动单元在所述第一开口侧固定在所述连接单元上,并且
所述被动振动体在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第二开口侧与所述连接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侧是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所述第二开口的另一侧。
2.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声换能器构造为使被动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从而允许所述被动振动体产生声音,
其中,所述声换能器包括:
磁路形成部,其形成磁路;
主动振动单元,其构造为相对于所述磁路形成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振动;以及
连接单元,其将所述主动振动单元和所述被动振动体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单元构造为将所述主动振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所述被动振动体,
所述磁路形成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从第一开口贯穿至第二开口的贯通孔,所述连接单元穿过所述贯通孔,
所述主动振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第一开口侧,所述第一开口侧是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主动振动单元在所述第一开口侧固定在所述连接单元上,
所述被动振动体在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第二开口侧与所述连接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侧是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所述第二开口的另一侧,
所述主动振动单元被固定至所述连接单元的从所述第一开口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并且
所述被动振动体连接至所述连接单元的从所述第二开口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的远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主动振动单元被可拆卸地固定至所述第一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主动振动单元被所述磁路形成部通过所述磁路形成部的所述第一开口侧的阻尼部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声换能器还包括限制器,所述限制器与从所述第二开口突出的所述第二突出部保持接合,所述限制器构造为:在所述限制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保持接合的位置处,限制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移动,同时允许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远侧接头部,所述远侧接头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与所述被动振动体连接的所述远端处,所述远侧接头部构造为允许所述连接单元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主动振动侧轴部,其穿过所述磁路形成部的所述贯通孔,并且包括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突出的突出方向上的近侧端部和所述第一突出部;被动振动侧轴部,其从所述被动振动体朝向所述磁路形成部突出,并且包括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远侧端部;以及中间接头部,其将所述主动振动侧轴部与被动振动侧轴部彼此连接,并且构造为允许所述主动振动侧轴部的轴线与所述被动振动侧轴部的轴线相对于彼此倾斜。
8.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声换能器构造为使被动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从而允许所述被动振动体产生声音,
其中,所述声换能器包括:
磁路形成部,其形成磁路;
主动振动单元,其构造为相对于所述磁路形成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振动;以及
连接单元,其将所述主动振动单元和所述被动振动体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单元构造为将所述主动振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所述被动振动体,
所述磁路形成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从第一开口贯穿至第二开口的贯通孔,所述连接单元穿过所述贯通孔,
所述连接单元在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第一开口侧固定至所述主动振动单元,所述第一开口侧是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并且
所述连接单元在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第二开口侧与所述被动振动体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侧是所述磁路形成部的相反两侧中的定位有所述第二开口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
其中,所述主动振动单元被固定至所述连接单元的从所述第一开口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并且
所述被动振动体连接至所述连接单元的从所述第二开口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的远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主动振动单元被可拆卸地固定至所述第一突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主动振动单元被所述磁路形成部通过所述磁路形成部的所述第一开口侧的阻尼部支撑。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声换能器还包括限制器,所述限制器与从所述第二开口突出的所述第二突出部保持接合,所述限制器构造为:在所述限制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保持接合的位置处,限制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移动,同时允许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远侧接头部,所述远侧接头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与所述被动振动体连接的所述远端处,所述远侧接头部构造为允许所述连接单元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主动振动侧轴部,其穿过所述磁路形成部的所述贯通孔,并且包括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突出的突出方向上的近侧端部和所述第一突出部;被动振动侧轴部,其从所述被动振动体朝向所述磁路形成部突出,并且包括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远侧端部;以及中间接头部,其将所述主动振动侧轴部与被动振动侧轴部彼此连接,并且构造为允许所述主动振动侧轴部的轴线与所述被动振动侧轴部的轴线相对于彼此倾斜。
15.一种乐器,包括权利要求1、2、3、8、9和10中任一项限定的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
CN201580015948.7A 2014-04-09 2015-04-09 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以及乐器 Active CN106133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0507 2014-04-09
JP2014080507A JP6442854B2 (ja) 2014-04-09 2014-04-09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及び、楽器
PCT/JP2015/061083 WO2015156348A1 (ja) 2014-04-09 2015-04-09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及び、楽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3822A CN106133822A (zh) 2016-11-16
CN106133822B true CN106133822B (zh) 2019-12-17

Family

ID=54287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5948.7A Active CN106133822B (zh) 2014-04-09 2015-04-09 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以及乐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79711B2 (zh)
EP (1) EP3131091A4 (zh)
JP (1) JP6442854B2 (zh)
CN (1) CN106133822B (zh)
WO (1) WO20151563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49386A (ja) * 2015-09-01 2017-03-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発音制御装置
JP6939254B2 (ja) * 2017-08-25 2021-09-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楽器
JP2019090981A (ja) * 2017-11-16 2019-06-13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アップライトピアノ
JP7143632B2 (ja) * 2018-05-25 2022-09-29 ヤマハ株式会社 再生システムおよび再生方法
JP7230441B2 (ja) 2018-11-09 2023-03-01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ユニット、楽器
JP7243475B2 (ja) * 2019-06-17 2023-03-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装置、楽器
CN114503189A (zh) * 2019-10-18 2022-05-13 雅马哈株式会社 致动器单元及乐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55848A (ja) * 2013-09-28 2013-12-26 Daio Paper Corp テープ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2379B1 (en) 1982-02-26 1987-01-14 Prutec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pianos
WO1990003025A1 (de) 1988-09-14 1990-03-22 Wilhelm Schimmel Pianofortefabrik Gmbh Vorrichtung zur schallabstrahlung und musikinstrument
DE3831187A1 (de) 1988-09-14 1990-03-22 Schimmel Pianofortefab Vorrichtung zur schallabstrahlung mittels eines plattenfoermigen, elektro-dynamisch angeregten klangkoerpers
KR19990037724A (ko) * 1995-09-02 1999-05-25 헨리 에이지마 인사카드 및 그 유사카드
GB9905039D0 (en) 1999-03-05 1999-04-28 New Transducers Ltd Musical instrument
JP4083344B2 (ja) 1999-04-30 2008-04-30 山家 清彦 ピアノ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A2400373C (en) 2000-10-17 2007-01-02 Alejandro Jose Pedro Lopez Bosio Equalizable electro-acoustic device used in commercial panels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said panels
JP2005277471A (ja) * 2004-03-22 2005-10-06 Tdk Corp スピーカ
US7386144B2 (en) 2004-11-24 2008-06-10 Revolution Acoustics, Ltd. Inertial voice type coil actuator
JP5486763B2 (ja) 2007-05-30 2014-05-07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電子鍵盤楽器
US7787645B2 (en) * 2007-11-30 2010-08-31 Clair Brothers Audio Systems Inc. Loudspeaker-transducer array
JP2010007835A (ja) 2008-06-30 2010-01-14 Tokai Rubber Ind Ltd 能動型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WO2010097930A1 (ja) * 2009-02-26 2010-09-0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用ボイスコイル、スピーカ装置
WO2010106674A1 (ja) * 2009-03-19 2010-09-2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JP5308366B2 (ja) * 2010-01-28 2013-10-0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能動型防振装置
WO2011158434A1 (ja) * 2010-06-15 2011-12-2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CN103077699B (zh) 2011-09-14 2017-04-12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JP6003430B2 (ja) 2011-09-14 2016-10-0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
KR101607418B1 (ko) 2011-12-15 2016-03-29 야마하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악기의 울림판을 진동시키기 위한 액추에이터 및 그 설치 방법
JP5560304B2 (ja) 2012-07-02 2014-07-23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楽音装置並びに楽音装置の生産方法及び改造方法
JP5842834B2 (ja) * 2013-01-22 2016-01-13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響板加振装置
JP5846134B2 (ja) * 2013-01-22 2016-01-20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
JP6079600B2 (ja) * 2013-12-11 2017-02-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
JP6146289B2 (ja) * 2013-12-11 2017-06-14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
JP2015138142A (ja) * 2014-01-22 2015-07-30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
JP6446896B2 (ja) * 2014-08-01 2019-01-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及び、楽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55848A (ja) * 2013-09-28 2013-12-26 Daio Paper Corp テープ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42854B2 (ja) 2018-12-26
JP2015200827A (ja) 2015-11-12
EP3131091A1 (en) 2017-02-15
US20170125001A1 (en) 2017-05-04
EP3131091A4 (en) 2018-01-17
CN106133822A (zh) 2016-11-16
US9779711B2 (en) 2017-10-03
WO2015156348A1 (ja)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3822B (zh) 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以及乐器
CN106133823B (zh) 用于声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乐器以及声换能器的安装方法
CN107025903B (zh) 乐器和声换能器装置
US9532124B2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acoustic transducer
TWI524327B (zh) Installat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US9269335B2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acoustic transducer
US9311905B2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acoustic transducer and musical instrument
EP2884486B1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acoustic transducer
US20200184935A1 (en) Musical instrument and vibrator
JP2016035505A (ja)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楽器、及び、加振器の取付方法
CN112104948B (zh) 施振装置、乐器
WO2016017590A1 (ja) 加振器及び楽器
WO2021095155A1 (ja) ピアノ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ピア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