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24165A - 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24165A
CN106124165A CN201610422910.8A CN201610422910A CN106124165A CN 106124165 A CN106124165 A CN 106124165A CN 201610422910 A CN201610422910 A CN 201610422910A CN 106124165 A CN106124165 A CN 106124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ution
blind hole
backlight module
support seat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229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耀东
郑仰利
刘芳怡
李福腾
刘颖
王灵国
吕雷
刘楠
王鑫
张晓萍
孙兴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229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241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24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41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该背光模组检测装置,支撑座和回转凸出部插接,并使得支撑座的第一回转面与回转凸出部的第二回转面相对并互相接触;第一回转面绕回转中心环形设有多个第一盲孔,第二回转面上设有与第一盲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盲孔;第二盲孔设有滚珠及弹性抵持在滚珠与第二盲孔底部之间的弹性件,第一盲孔的深度小于滚珠的半径。转动点灯板时,弹簧压缩并且滚珠完全进入第二盲孔内,从而点灯板可正常相对支撑座转动。当有效发光区域与检测装置的聚焦区域完全重合时,停止转动点灯板,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滚珠进入到第一盲孔中,点灯板和支撑座的相对位置被锁止,可保证所测试光学数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计一款LCM(Liquid Crystal Module,液晶模组)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LCM的光学参数能满足设计要求,而LCM的光学指标主要由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s)的亮度和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决定,为此,工程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测试各种各样的背光模组的光学数据。
但目前测试背光模组的设备聚焦很困难,并且点灯治具中点灯板过于简单,将背光模组的有效发光区域(AA,Active Area)与检测装置的聚焦区域进行对位时,需要很长时间去调整背光模组的位置,耗时费力。并且在取放背光模组时,由于人为的触碰背光,避免不了触摸到背光的AA(active area)区,甚至导致背光变形,再组成LCM进行测试时,准确性已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解决背光模组的有效发光区域与检测装置的聚焦区域对位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包括点灯板和安装基座;所述点灯板的下部延伸出回转凸出部;所述安装基座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回转面,所述回转凸出部具有第二回转面;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回转凸出部插接,并使得所述第一回转面与所述第二回转面相对并互相接触;
所述第一回转面绕回转中心环形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二回转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设有滚珠及弹性抵持在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二盲孔底部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滚珠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上形成可容纳所述回转凸出部的凹腔,所述回转凸出部插入所述凹腔中;所述凹腔的内表面作为所述第一回转面,所述回转凸出部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第二回转面。
优选地,所述回转凸出部上形成可容纳所述支撑座的凹腔;所述支撑座插入所述凹腔中;所述凹腔的内表面作为所述第二回转面,所述支撑座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第一回转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二盲孔的数量为一个,且随着所述回转凸出部的转动,各个所述第一盲孔依次与所述第二盲孔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盲孔在所述第一回转面上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点灯板远离所述安装基座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背光模组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弹起单元,且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弹起单元上;所述弹起单元通过锁止单元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且解除所述锁止单元的锁定时,所述弹起结构可以将所述背光模组弹起。
优选地,所述弹起单元为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平板,所述平板一端和所述点灯板铰接,另一端压缩弹簧并通过锁止销和/或卡扣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基座上固定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检测单元的卡环,且所述卡环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安装基座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安装基座一体成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包括点灯板和安装基座;所述点灯板的下部延伸出回转凸出部;所述安装基座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回转面,所述回转凸出部具有第二回转面;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回转凸出部插接,并使得所述第一回转面与所述第二回转面相对并互相接触;
所述第二回转面绕回转中心环形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回转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设有滚珠及弹性件抵持在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二盲孔底部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滚珠的半径。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包括点灯板和安装基座;所述点灯板的下部延伸出回转凸出部;所述安装基座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回转面,所述回转凸出部具有第二回转面;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回转凸出部插接,并使得所述第一回转面与所述第二回转面相对并互相接触;所述第一回转面绕回转中心环形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二回转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设有滚珠及弹性抵持在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二盲孔底部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滚珠的半径。该方案中,当转动点灯板时,由于力的作用使弹簧压缩,滚珠完全进入第二盲孔内,从而点灯板可正常相对支撑座转动。当有效发光区域与检测装置的聚焦区域完全重合时,停止转动点灯板,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滚珠进入到第一盲孔中,此时点灯板和支撑座的相对位置被锁止,可保证所测试光学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点灯板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点灯板和支撑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点灯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安装基座;2、支撑座;3、点灯板;4、回转凸出部;5、第一盲孔;6、第二盲孔;7、滚珠;8、弹性件;9、锁止销;10、卡扣;11、平板;12、弹簧;13、安装槽;14、安装支架;15、CA2000探头;16、信号线;17、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包括点灯板3和安装基座1。其中,点灯板3的下部延伸出回转凸出部;所述安装基座1上设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具有第一回转面,所述回转凸出部具有第二回转面;所述支撑座2和所述回转凸出部插接,并使得所述第一回转面与所述第二回转面相对并互相接触。
其中,点灯板3的结构请参见图2,支撑座2的结构请参见图3。从图中可知,点灯板3的下部延伸出凸台状的回转凸出部4,支撑座2上形成可容纳所述回转凸出部4的凹腔,使得回转凸出部4可以插入到支撑座2的凹腔当中。
该种情况下,所述凹腔的内表面作为所述第一回转面,所述回转凸出部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第二回转面。
需要说明的是,回转凸出部4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受限制,只要可以和支撑座2有效插接,并且使得支撑座2的第一回转面与所述回转凸出部4的第二回转面相适配即可。例如,回转凸出部4的结构还可以是圆台、圆锥、多级凸台等结构形式。
在此基础上,请参见图3,支撑座2的结构形式只要和回转凸出部4相适配即可。
请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在第一回转面绕回转中心环形设有多个第一盲孔5,所述第二回转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5一一对应的第二盲孔6。其中,在第二盲孔6中设有滚珠7及弹性抵持在所述滚珠7与所述第二盲孔6底部之间的弹性件8(滚珠7和弹性件8在图2中未示出,可以参见图4)。其中,第一盲孔5的深度小于所述滚珠7的半径。弹性件8优选但不必须是弹簧。
值得一提的是,图2和图3示出了支撑座2的内侧壁和回转凸出部4的外侧壁相配合的情形。显然,也可以将第一盲孔5设置在支撑座的端面上,并将第二盲孔6设置在回转凸出部4的端面上。也即,作为第一回转面的“凹腔内表面”既包括支撑座的周向侧壁,还包括支撑座的端面;作为第二回转面的“回转凸出部的外表面”既包括回转凸出部的周向侧壁,还包括回转凸出部的端面。将本实施例一的点灯板3的回转凸出部4插入到支撑座2的凹腔当中,得到的结构请参见图4。
转动点灯板3时,由于力的作用使弹性件8压缩,滚珠7完全进入点灯板3上的第二盲孔6内,从而点灯板3可正常相对支撑座2转动。当有效发光区域与检测装置的聚焦区域完全重合时,停止转动点灯板3,此时在弹性件8的作用下滚珠7进入到第一盲孔5中,此时点灯板3和支撑座2的相对位置被锁止,可保证所测试光学数据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一中,“第一盲孔5的深度小于所述滚珠7的半径”是为了保证点灯板3可以相对支撑座2转动。在保证点灯板3可以相对支撑座2转动的基础上,第一盲孔5的深度可以为任意值。当然,第一盲孔5的深度还要保证:滚珠7进入到第一盲孔5中时,点灯板3和支撑座2的相对位置被锁止。
本实施例一中,优选第一盲孔5在第一回转面上均匀分布。与之对应地,第二盲孔6在第二回转面上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一中,优选但是不必须第一盲孔5和第二盲孔6的数量都是30个,并且一一对应。从而,每次转动点灯板3时,其转动一格的角度是12°。该种情况下,通过计算转动的格数就可知点灯板3相对支撑座2的转动角度。当然,第一盲孔5和第二盲孔6的数量越多则点灯板3角度调整越精细,但是点灯板3和支撑座2的加工工艺难度也越大。
值得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一中,并不要求所有的第二盲孔6中都设置有滚珠7和弹性件8。显然,滚珠7和弹性件8的数量越多,则转动点灯板3需要的动力越大,但同时点灯板3和支撑座2的锁止也越稳定可靠。在此基础上,当有些第二盲孔6中不设置滚珠7和弹性件8时,可以将该第二盲孔6省略,得到第二盲孔6的数量少于第一盲孔5的数量。其中,第二盲孔6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且随着所述回转凸出部4的转动,各个所述第一盲孔5依次与所述第二盲孔6对应。
请进一步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点灯板3远离所述支撑座2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槽13。该安装槽13中设置有弹起单元(图2中未示出),所述弹起单元通过锁止单元(图2中未示出)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3中。测试背光模组时,背光模组固定在点灯板3上,且整个点灯板3处于锁止状态。背光测试完毕后,解除所述锁止单元的锁定时,所述弹起结构可以将背光模组弹起,避免用手直接拿起背光模组导致背光模组受到损伤。
请参见图5和6,优选弹起单元为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3内的平板11,所述平板11一端和所述点灯板3铰接,另一端压缩弹簧12并通过锁止销9和/或卡扣10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3内。当然,弹起单元和锁止单元的结构不受本实施例一的限制。
请进一步参见图1,本实施例一中优选支撑座2与所述安装基座1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此处,优选在支承座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17,并且在安装基座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与支撑腿17适配的安装孔。其中,支撑腿17的形状不受附图限制。
当然,本实施例一中的支撑座2还可以与安装基座1一体成型。或者,支撑座2与安装基座1之间还可以采用任意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连接形式。
此外,从图1中可知,安装基座1上固定有安装支架14,所述安装支架14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检测单元的卡环,且所述卡环位于所述支撑座2的上方。其中,较常用的检测单元有CA2000探头15。本实施例一中,可以将CA2000探头15安装在卡环内,并且CA2000探头15上端装有信号线16,信号线16直接和电脑相连,通过电脑控制CA2000探头15进行光学数据测试。
实施例二
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二的回转凸出部4与支撑座2之间的插接方式为:在回转凸出部4上形成可容纳支撑座2的凹腔,且支撑座2插入到回转凸出部4的凹腔当中。
需要说明的是,“回转凸出部4”中的“凸出”是相对点灯板本体而言。因此,回转凸出部4设置有凹腔结构,和“回转凸出部4”自身的“凸出”的结构特点并不矛盾。
实施例三
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三将设置有滚珠7和弹性件8的第二盲孔6设置在支承座的第一回转面上,并将第一盲孔设置在回转凸出部4的第二回转面上。
本实施例三中,点灯板3和支撑座2之间的配合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和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四将设置有滚珠7和弹性件8的第二盲孔6设置在支承座的第一回转面上,并将第一盲孔设置在回转凸出部4的第二回转面上。
本实施例四中,点灯板3和支撑座2之间的配合原理与实施例二中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灯板和安装基座;所述点灯板的下部延伸出回转凸出部;所述安装基座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回转面,所述回转凸出部具有第二回转面;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回转凸出部插接,并使得所述第一回转面与所述第二回转面相对并互相接触;
所述第一回转面绕回转中心环形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二回转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设有滚珠及弹性抵持在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二盲孔底部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滚珠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形成可容纳所述回转凸出部的凹腔,所述回转凸出部插入所述凹腔中;所述凹腔的内表面作为所述第一回转面,所述回转凸出部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第二回转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凸出部上形成可容纳所述支撑座的凹腔;所述支撑座插入所述凹腔中;所述凹腔的内表面作为所述第二回转面,所述支撑座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第一回转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的数量为一个,且随着所述回转凸出部的转动,各个所述第一盲孔依次与所述第二盲孔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在所述第一回转面上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灯板远离所述安装基座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背光模组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弹起单元,且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弹起单元上;所述弹起单元通过锁止单元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且解除所述锁止单元的锁定时,所述弹起结构可以将所述背光模组弹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起单元为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平板,所述平板一端和所述点灯板铰接,另一端压缩弹簧并通过锁止销和/或卡扣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上固定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检测单元的卡环,且所述卡环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安装基座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安装基座一体成型。
12.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灯板和安装基座;所述点灯板的下部延伸出回转凸出部;所述安装基座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第一回转面,所述回转凸出部具有第二回转面;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回转凸出部插接,并使得所述第一回转面与所述第二回转面相对并互相接触;
所述第二回转面绕回转中心环形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回转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设有滚珠及弹性件抵持在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二盲孔底部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滚珠的半径。
CN201610422910.8A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Pending CN1061241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22910.8A CN106124165A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22910.8A CN106124165A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4165A true CN106124165A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70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22910.8A Pending CN106124165A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241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7601A (zh) * 2020-03-08 2020-06-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ata手插模组和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7825Y (zh) * 2005-11-11 2006-1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交换膜穿刺检测仪
CN201654377U (zh) * 2010-04-16 2010-11-2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点灯平台装置
CN102445441A (zh) * 2010-10-09 2012-05-09 北京网新易尚科技有限公司 大面积荧光检测仪
CN103604355A (zh) * 2013-10-16 2014-02-26 格林精密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阀套油槽相对应基准孔的对称度检具
KR101590454B1 (ko) * 2014-08-27 2016-02-01 주식회사 루멘스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모듈용 렌즈 편심 검사 장치
CN105511133A (zh) * 2016-02-24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组装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7825Y (zh) * 2005-11-11 2006-1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交换膜穿刺检测仪
CN201654377U (zh) * 2010-04-16 2010-11-2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点灯平台装置
CN102445441A (zh) * 2010-10-09 2012-05-09 北京网新易尚科技有限公司 大面积荧光检测仪
CN103604355A (zh) * 2013-10-16 2014-02-26 格林精密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阀套油槽相对应基准孔的对称度检具
KR101590454B1 (ko) * 2014-08-27 2016-02-01 주식회사 루멘스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모듈용 렌즈 편심 검사 장치
CN105511133A (zh) * 2016-02-24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组装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7601A (zh) * 2020-03-08 2020-06-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ata手插模组和设备
CN111257601B (zh) * 2020-03-08 2022-12-2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ata手插模组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4165A (zh) 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CN207399417U (zh) 一种摄像头测试夹具
CN206887527U (zh) 壁挂式洗衣机及其水位传感器装置
CN202599273U (zh) 一种用于冰箱铰链的检测工装
CN208901170U (zh) 设备照明灯
CN110530232A (zh) 一种多功能检具
CN109654977A (zh) 基于千分表的手机壳体凹槽深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9246861U (zh) 一种风机蜗壳检验装置
CN208282903U (zh) 液位传感器校验仪
CN208847925U (zh) 一种透镜安装固定装置
CN208780737U (zh) 一种测试组件
CN106090035A (zh) 一种带有成角度布置轴承的承载件及轴承安装结构
CN209559138U (zh) 一种棱镜折射测量辅助机构
CN106813641B (zh) 一种坐标测量机的测试探针的组装方法及其组装治具
CN220850160U (zh) 一种连接和支撑结构
CN210894423U (zh) 一种手机主板测试装置
CN210075348U (zh) 一种手机主板测试机构
CN210922466U (zh) 汽车顶棚前顶灯口的检具
CN205954312U (zh) 一种试色机杯锁
CN210514400U (zh) 一种手机主板测试夹具
CN204788439U (zh) 一种固定受感部的装置
CN205879537U (zh) 回转支承测试装置
CN208139981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3932854U (zh) 测温枪塑胶壳
CN206161421U (zh) 用于测量杨氏模量的新型实验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