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21346B -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21346B
CN106121346B CN201610490322.8A CN201610490322A CN106121346B CN 106121346 B CN106121346 B CN 106121346B CN 201610490322 A CN201610490322 A CN 201610490322A CN 106121346 B CN106121346 B CN 106121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tressed
ring beam
concrete
anchorage zone
zon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903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21346A (zh
Inventor
张曼生
葛家琪
张国军
王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903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21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21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1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21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1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16Prestressed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和紧贴其内壁面设置的体外预应力束,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的上端面上设预应力锚固区环梁,预应力锚固区环梁的上端面上设钢塔筒;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之间设有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与钢塔筒之间通过固定在钢塔筒底部的法兰连接;体外预应力束自下而上穿过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和法兰后用锚具固定。本发明能使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只承受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传递来的竖向压力,消除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在锚固区偏心预应力作用下产生竖向裂纹的可能性,消除体外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塔架,尤其涉及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筒的体外预应力束布置在混凝土塔筒的筒壁内侧,因此当体外预应力束在混凝土与钢筒交接的预应力力锚固区必然存在一个由体外预应力产生的相对于混凝土塔筒截面的偏心扭转矩,此偏心弯矩引起预应力锚固区环梁沿混凝土塔筒周边向筒壁内侧发生截面扭转。此扭转变形导致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下部附近混凝土塔筒壁外侧出现很大的环形分布的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塔筒沿竖向开裂。为了克服混凝土塔筒的环向拉应力需要在此部位设置环形预应力,此环形预应力施工困难,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为工程安全埋下隐患。
其次,在预应力作用下,锚固区混凝土塔筒截面整体向塔筒截面内部的扭转变形导致锚固区下部塔筒截面内应力分布极不均匀,混凝土塔筒壁内侧应力远大于混凝土塔筒壁外侧应力,导致混凝土塔筒截面在风力发电机的疲劳荷载作用下,疲劳寿命大幅度下降,为了满足疲劳要求就需要大幅度增加截面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下方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应力分布不均匀易造成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沿竖向开裂的技术问题;并解决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的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工程现场的吊装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包括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和紧贴其内壁面设置的体外预应力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的上端面上设预应力锚固区环梁,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的上端面上设钢塔筒;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之间设有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与钢塔筒之间通过固定在钢塔筒底部的法兰连接;所述体外预应力束自下而上穿过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和法兰后用锚具固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是平板式橡胶支座或球铰型钢支座。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式橡胶支座与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之间通过预埋件连接或直接通过预应力束产生的预压力压紧靠摩擦力粘结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球铰型钢支座与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之间通过预埋件连接,或通过直接通过预应力束产生的预压力压紧靠摩擦力粘结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上端部环形截面内均匀紧密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环梁。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是环状异形钢箱梁。
此外,所述环状异形钢箱梁内填充钢箱梁内灌混凝土。
更加优选地,所述环状异形钢箱梁的纵剖截面为上窄下宽结构,其下端面的宽度不小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上端面的宽度,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通过与固定在钢塔筒底部的法兰焊接与钢塔筒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进行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根据初步选定的预应力锚固区环梁截面以及初步选定的球铰型钢支座建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与钢塔筒组合风电塔架整体模型,并输入风电塔架荷载工况,进行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
步骤2、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确定各部位规格: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确定环状异形钢箱梁的截面钢材的强度要求和钢箱梁内灌混凝土的应力要求,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确定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应力换算得到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需要传递的最大轴力,根据最大轴力需求选用成品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或特别单独设计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
步骤3、制作法兰及预应力锚固区环梁:生产钢塔筒底的法兰,在工厂或工程现场完成环状异形钢箱梁,并在其内部浇筑钢箱梁内灌混凝土,并养护到混凝土设计强度形成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将法兰与环状异形钢箱梁其他部分焊接连接成整体;
步骤4、制作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施工现场先吊装或现浇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
步骤5、进行各部位衔接安装: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顶部截面安装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在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上吊装环状异形钢箱梁和钢箱梁内灌混凝土组成的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在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上方调装钢塔筒;
步骤6、张拉体外预应力束:张拉体外预应力束,形成采用铰接构造连接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与钢塔筒组合的风电塔架,至此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施工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有效释放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在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向塔筒内侧的扭转变形力,使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只承受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传递来的竖向压力荷载,消除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在锚固区偏心预应力作用下产生竖向裂纹的可能性,消除体外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不需要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使用环形体外预应力束,大幅度较小施工实施难度,简化施工过程,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可靠性,减小塔架施工成本;
本发明可以大幅度提高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的抗疲劳荷载能力;
本发明可以大幅度缩减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厚度,缩减后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更轻的重量,进而可以有效降低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的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工程现场的吊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塔筒;2-预应力锚固区环梁;3-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4-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5-法兰;6-体外预应力束;7-普通钢筋混凝土环梁;8-环状异形钢箱梁;9-钢箱梁内灌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下面提供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包括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和紧贴其内壁面设置的体外预应力束6,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的上端面上设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的上端面上设钢塔筒1;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之间设有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上端部环形截面内均匀紧密排布,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是平板式橡胶支座或球铰型钢支座,或其他可承压且可释放转动约束的支座,平板式橡胶支座与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之间通过预埋件连接或直接通过预应力束产生的预压力压紧靠摩擦力粘结在一起。球铰型钢支座与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之间通过预埋件连接,或通过直接通过预应力束产生的预压力压紧靠摩擦力粘结在一起;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与钢塔筒1之间通过固定在钢塔筒1底部的法兰5连接;体外预应力束6自下而上穿过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和法兰5后用锚具固定。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是环状异形钢箱梁8,环状异形钢箱梁8的纵剖截面为上窄下宽结构,其下端面的宽度不小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上端面的宽度,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通过与固定在钢塔筒1底部的法兰5焊接与钢塔筒1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
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二的不同在于:环状异形钢箱梁8内填充钢箱梁内灌混凝土9。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进行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根据初步选定的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截面以及初步选定的球铰型钢支座建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与钢塔筒1)组合风电塔架整体模型,并输入风电塔架荷载工况,进行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
步骤2、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确定各部位规格: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复核选定的环状异形钢箱梁8的截面应力是否满足钢材的设计强度要求,若不满足则加大环状异形钢箱梁8的截面大小后重新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或调整环状异形钢箱梁8截面钢板厚度后重新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直到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中环状异形钢箱梁8中钢材截面应力满足钢材的设计强度要求,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复核选定的环状异形钢箱梁8内部的钢箱梁内灌混凝土9的应力是否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若不满足则加大环状异形钢箱梁8的截面大小后重新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或调整环状异形钢箱梁8截面钢板厚度后后重新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直到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中环状异形钢箱梁8内部的钢箱梁内灌混凝土9的应力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中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截面应力换算得到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需要传递的最大轴力,由此最大传力需求选用成品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或特别单独设计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
步骤3、制作法兰5及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生产钢塔筒底的法兰5,在工厂或工程现场完成环状异形钢箱梁8,并在其内部浇筑钢箱梁内灌混凝土9,并养护到混凝土设计强度形成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将法兰5与环状异形钢箱梁8其他部分焊接连接成整体;
步骤4、制作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施工现场先吊装或现浇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
步骤5、进行各部位衔接安装: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顶部截面安装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在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上吊装环状异形钢箱梁8和钢箱梁内灌混凝土9组成的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在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上方调装钢塔筒1;
步骤6、张拉体外预应力束6:张拉体外预应力束6,形成采用铰接构造连接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与钢塔筒1组合的风电塔架,至此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施工完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上部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与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完全分离,并采用铰接构造将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区、上部预应力锚固区环梁、钢塔筒三者连接成整体。如此构造可以有效释放预应力锚固区环梁在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向钢塔筒内侧的扭转变形。变形释放后,所有由预应力偏心作用产生的扭转矩将完全由预应力锚固区环梁承担,不再传递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下部的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内,使下部混凝土只承受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传递来的竖向压力荷载,在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内不再产生环向拉应力,彻底消除此部位预应力混凝土在锚固区偏心预应力作用下产生竖向裂纹的可能性,消除体外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消除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筒的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下方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应力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铰接构造将预应力锚固区环梁与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后,偏心预应力对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形成的弯矩将由锚固区环梁承不再传递到锚固区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中。分离后的锚固区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只承受由铰接连接构造传递来的轴心压力作用,使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内的应力分布均匀性大幅度改善,由此大幅度提高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的抗疲劳荷载能力,因此同样的机型,同样的工况下,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截面厚度可以大幅度缩减,缩减后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筒具有更轻的重量,进而可以有效降低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的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工程现场的吊装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包括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和紧贴其内壁面设置的体外预应力束(6),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的上端面上设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的上端面上设钢塔筒(1);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之间设有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与钢塔筒(1)之间通过固定在钢塔筒(1)底部的法兰(5)连接;所述体外预应力束(6)自下而上穿过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和法兰(5)后用锚具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是平板式橡胶支座或球铰型钢支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是平板式橡胶支座时,所述平板式橡胶支座与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之间通过预埋件连接或直接通过预应力束产生的预压力压紧靠摩擦力粘结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是球铰型钢支座时,所述球铰型钢支座与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之间通过预埋件连接,或通过直接通过预应力束产生的预压力压紧靠摩擦力粘结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上端部环形截面内均匀紧密排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环梁(7)。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是环状异形钢箱梁(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异形钢箱梁(8)内填充钢箱梁内灌混凝土(9)。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异形钢箱梁(8)的纵剖截面为上窄下宽结构,其下端面的宽度不小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上端面的宽度,所述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通过与固定在钢塔筒(1)底部的法兰(5)焊接与钢塔筒(1)固定在一起。
10.权利要求8或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进行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根据初步选定的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截面以及初步选定的球铰型钢支座建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与钢塔筒(1)组合风电塔架整体模型,并输入风电塔架荷载工况,进行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
步骤2、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确定各部位规格: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确定环状异形钢箱梁(8)的截面钢材的强度要求和钢箱梁内灌混凝土(9)的应力要求,根据整体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确定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截面应力换算得到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需要传递的最大轴力,根据最大轴力需求选用成品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或特别单独设计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
步骤3、制作法兰(5)及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生产钢塔筒底的法兰(5),在工厂或工程现场完成环状异形钢箱梁(8),并在其内部浇筑钢箱梁内灌混凝土(9),并养护到混凝土设计强度形成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将法兰(5)与环状异形钢箱梁(8)其他部分焊接连接成整体;
步骤4、制作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施工现场先吊装或现浇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
步骤5、进行各部位衔接安装: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塔筒(3)顶部截面安装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在抗扭转变形缓冲支座(4)上吊装环状异形钢箱梁(8)和钢箱梁内灌混凝土(9)组成的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在预应力锚固区环梁(2)上方调装钢塔筒(1);
步骤6、张拉体外预应力束(6):张拉体外预应力束(6),形成采用铰接构造连接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与钢塔筒(1)组合的风电塔架,至此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施工完成。
CN201610490322.8A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6121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0322.8A CN106121346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0322.8A CN106121346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1346A CN106121346A (zh) 2016-11-16
CN106121346B true CN106121346B (zh) 2018-09-18

Family

ID=57284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90322.8A Active CN106121346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21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5060A1 (de) * 2017-10-26 2019-05-02 Wobben Properties Gmbh Ringförmige Konsole zum externen Spannen eines Turmsegments, externes Spannsystem eines Hybridturms, Turmabschnitt eines Hybridturms, Hybridturm, Windenergieanlage und Montageverfahren eines externen Spannsystems für einen Hybridturm
DE102018105276A1 (de) * 2018-03-07 2019-09-12 Max Bögl Wind AG Verfahren zum Einbringen von Spanngliedern in einen Turm, Montagevorrichtung, Abtrommelvorrichtung und Adaptervorrichtu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9103A (zh) * 2008-04-10 2009-09-23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失速可控式永磁风力发电机
CN101666158A (zh) * 2009-09-15 2010-03-10 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 滑模法施工倒锥形水塔筒身结构工程提升平台支承杆的纠偏方法
CN102720207A (zh) * 2012-06-08 2012-10-1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塔架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的塔架
CN202532510U (zh) * 2012-05-11 2012-11-1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一种新型悬吊式烟囱
CN103375043A (zh) * 2013-07-17 2013-10-3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海上风电塔架
CN103422705A (zh) * 2013-08-27 2013-12-0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烟囱的玻璃钢内筒悬挂支撑系统及烟囱
CN203654853U (zh) * 2013-12-15 2014-06-18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烟囱内筒减震支座
CN104121155A (zh) * 2014-07-10 2014-10-29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装配自立式风力发电机组预应力混凝土钢组合塔架及其锚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07712A1 (de) * 2013-06-24 2014-12-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Drehen eines Rotors einer Windkraftanlag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9103A (zh) * 2008-04-10 2009-09-23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失速可控式永磁风力发电机
CN101666158A (zh) * 2009-09-15 2010-03-10 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 滑模法施工倒锥形水塔筒身结构工程提升平台支承杆的纠偏方法
CN202532510U (zh) * 2012-05-11 2012-11-1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一种新型悬吊式烟囱
CN102720207A (zh) * 2012-06-08 2012-10-1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塔架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的塔架
CN103375043A (zh) * 2013-07-17 2013-10-3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海上风电塔架
CN103422705A (zh) * 2013-08-27 2013-12-0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烟囱的玻璃钢内筒悬挂支撑系统及烟囱
CN203654853U (zh) * 2013-12-15 2014-06-18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烟囱内筒减震支座
CN104121155A (zh) * 2014-07-10 2014-10-29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装配自立式风力发电机组预应力混凝土钢组合塔架及其锚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1346A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7722B2 (en) Method and sliding form for producing a 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structure
CN101080534A (zh) 制造预应力钢组合梁的方法及其制造的预应力钢组合梁
CN202359506U (zh) 墩柱盖梁双抱箍支撑体系
US2015029222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ower construction from reinforced concrete
CN108360370B (zh) 一种预制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桥墩与承台连接节点
CN109184737A (zh) 可让压吸能的隧道预应力约束充填衬砌支护体系及工艺
CN102864742B (zh) 一种斜拉桥先滑后固型组合钢锚箱锚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5484142B (zh) 一种拼装式节段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6545472A (zh) 全向预应力抗疲劳组合钢结构风塔及其安装方法
CN106121346B (zh) 一种铰接转换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塔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07513158U (zh) 混凝土筒身施工装置
CN105735113A (zh) 用于钢管混凝土桥梁的墩桩过渡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67473B (zh) 连接承台和预制桥梁墩身的湿接缝构件
CN105971827A (zh) 用于混凝土筒与钢筒组合塔架的转换环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69569B (zh) 一种提高地下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叠层加芯柱
CN107795122A (zh) 混凝土筒身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9267474B (zh) 一种适用于跨海大桥的预制桥墩
CN103210148A (zh) 具有开口断面上弦杆的桁架构造物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利用具有开口断面上弦杆的桁架构造物的桁架桥以及其施工方法
CN211312247U (zh) 利用空心板铰缝空间增设预应力钢绞线加固装置
JP2021017738A (ja) 組積造構造物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CN105586826A (zh) 一种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下锚端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948717U (zh) 一种可沿巷道环向让压的护壳式吸能支护结构
CN216884551U (zh) 一种高强度内置式后张拉钢筋混凝土电杆
CN211472142U (zh) 一种转体斜拉桥桥墩及其加固装置
CN210315969U (zh) 连接节点结构及装配式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