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1495A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1495A
CN106101495A CN201610285417.6A CN201610285417A CN106101495A CN 106101495 A CN106101495 A CN 106101495A CN 201610285417 A CN201610285417 A CN 201610285417A CN 106101495 A CN106101495 A CN 106101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oting
live view
case
camera head
view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54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1495B (zh
Inventor
松桥贵之
石原晴之
望月良祐
武藤美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01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1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4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1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Focusing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提供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它们的便利性更高。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具有排列了摄像用像素的摄像面;快门单元,调整入射到所述摄像面的光的光量;摄像控制部,在取得静态图像的情况下使得驱动所述快门单元,利用所述摄像元件拍摄所述静态图像,在所述快门单元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摄像元件进行拍摄而取得第1实时取景图像,在所述快门单元为半遮光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摄像元件拍摄包含第2实时取景图像,该第2实时取景图像包含入射到所述摄像面的光的一部分被所述快门单元遮光而形成的被遮光区域;摄像辅助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实时取景图像和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任意一方,进行用于拍摄下一个所述静态图像的摄像辅助控制。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通常具有:摄像元件,其根据光,拍摄图像;镜头等光学系统,其使光在摄像元件上成像;快门,其控制透射过光学系统的光入射到摄像元件的时间;以及显示装置,其显示由摄像元件拍摄的图像。摄像装置能够通过进行在显示装置上依次显示由摄像元件拍摄的图像的实时取景图像显示,使用户对被摄体进行确认。并且,摄像装置根据来自摄像元件的输出,进行自动对焦(AF)处理、自动曝光(AE)处理等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0510号公报
上述这样的摄像装置在执行摄像动作的情况下停止实时取景图像的拍摄,使快门动作并拍摄静态图像。在曝光完成的情况下,摄像装置打开快门,再次开始实时取景图像的拍摄。但是,由于摄像装置在曝光完成后的快门未完全打开的时机,无法拍摄实时取景图像,所以无法进行摄像辅助控制。这样,由于在连续进行摄像动作的场面执行摄像辅助控制的时机会延迟,所以存在可能损害便利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利性更高的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其具有排列了摄像用像素的摄像面;快门单元,其调整入射到所述摄像面的光的光量;摄像控制部,其在取得静态图像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快门单元,并利用所述摄像元件拍摄所述静态图像,在所述快门单元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摄像元件进行拍摄而取得第1实时取景图像,在所述快门单元为半遮光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摄像元件拍摄包含第2实时取景图像,该第2实时取景图像包含入射到所述摄像面的光的一部分被所述快门单元遮光而形成的被遮光区域;以及摄像辅助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第1实时取景图像和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任意方,进行用于拍摄下一个所述静态图像的摄像辅助控制。
能够提供便利性更高的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的例子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快门单元附近的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标号说明
1:摄像装置;10:镜头;11:快门单元;12:摄像元件;13:信号处理部;14:图像处理部;15:操作部;16:显示部;17:存储器I/F;18:加速度传感器;19:主控制部;21:前帘;22:后帘;23:快门驱动装置;31:显示面板;32:电子取景器;33:视线传感器;40:操作判定部;41:摄像控制部;42:摄像辅助控制部;43:记录控制部;44:显示控制部;45:状态判定部;51:AF控制部;52:曝光控制部;53:视场角控制部;54:白平衡控制部;55:场景判定部;56:帧间降噪处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摄像装置1具有:镜头10、快门单元11、摄像元件12、信号处理部13、图像处理部14、操作部15、显示部16、存储器I/F17、加速度传感器18和主控制部19。镜头10、快门单元11、摄像元件12、信号处理部13、图像处理部14、操作部15、显示部16、存储器I/F17、加速度传感器18和主控制部19经由用于对数据进行通信的数据总线,在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通信的状态下彼此电连接。
镜头10使透射来的光在摄像元件12上成像。镜头10具有:组合有多个镜头的摄像镜头、光圈机构、控制摄像镜头和光圈机构的动作的镜头控制部、对焦环和变焦环。
摄像镜头使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在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上成像。摄像镜头具有:对焦用的镜头(对焦镜头)、用于变更焦距的镜头(变焦镜头和补偿镜头)和中继镜头。摄像镜头通过根据镜头控制部的控制或者对焦环的操作而使对焦镜头在摄像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移动,使被摄体像在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上成像。此外,摄像镜头通过根据镜头控制部的控制或者变焦环的操作而使变焦镜头和补偿镜头在摄像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变更焦距。
光圈机构构成为开闭自如,根据镜头控制部的控制,调整经由摄像镜头入射到摄像元件12的光线的量。
镜头控制部构成为能够与主控制部19进行通信。镜头控制部根据来自主控制部19的输入、对焦环的操作和变焦环的操作,分别控制对焦镜头的驱动、变焦镜头和补偿镜头的驱动和光圈机构的驱动。此外,镜头控制部能够通过检测变焦镜头和补偿镜头的位置,检测摄像镜头的焦距。镜头控制部将检测出的摄像镜头的焦距输入到主控制部19。
快门单元11是调整透射过镜头10并入射到摄像元件12的光的光量的机构。快门单元11例如是焦面快门。如图3所示,快门单元11设置于镜头10和摄像元件12之间,形成使透射过镜头10的光入射到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的打开状态、和对透射过镜头10的光遮挡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的遮光状态。快门单元11具有:前帘21、后帘22、以及驱动前帘21和后帘22的快门驱动装置23。快门驱动装置23通过以基于从主控制部19输入的快门速度的速度和时机使前帘21和后帘22动作并调整透射过镜头10的光入射到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的曝光时间,调整入射到摄像元件12的光的光量。
在摄像装置1能够执行记录静态图像的摄像动作的状态即摄像待机状态下,快门单元11维持前帘21和后帘22完全打开的状态即打开状态。前帘21设置于快门单元11的下部,后帘22设置于快门单元11的上部。在执行摄像动作的情况下,快门单元11最先开始从下向上关闭前帘21的动作。从开始关闭前帘21的动作到前帘21完全关闭为止的期间,快门单元11成为摄像元件12的一部分被前帘21遮光的半遮光状态。在前帘21完全关闭后,快门单元11开始从上向下打开前帘21的动作,并且开始从上向下关闭后帘22的动作。在该情况下,在形成在从上向下打开的前帘21和从上向下关闭的后帘22之间的狭缝中通过的光入射到摄像元件12。在前帘21完全打开且后帘22完全关闭后,快门单元11开始从下向上打开后帘22的动作。从开始打开后帘22的动作之后到后帘22完全打开为止的期间,快门单元11形成摄像元件12的一部分被后帘22遮光的半遮光状态。在后帘22完全打开后,前帘21和后帘22再次成为打开状态,摄像装置1成为摄像待机状态。快门单元11例如具有检测前帘21和后帘22的开闭状态的传感器。快门单元11通过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前帘21和后帘22的开闭状态,能够检测快门单元11是打开状态还是半遮光状态。快门单元11例如具有光耦合器等光传感器或者磁传感器等作为检测前帘21和后帘22的开闭状态的传感器。
摄像元件12设置于镜头10的后部、即摄像装置1的壳体的内部侧。摄像元件12具有摄像面,该摄像面构成为排列有多个对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蓄积电荷的摄像用像素。在各摄像用像素的光入射的面上设有滤色器。摄像元件12例如由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或者其他摄像元件构成。摄像元件12通过将经由镜头10会聚并在摄像面上成像的被摄体像转换为与光量对应的电信号,生成图像信号。并且,在摄像元件12中,在摄像面上构成有多个AF区。在AF区中排列有多个摄像用像素、多个第1对焦用像素和多个第2对焦用像素。第1对焦用像素和第2对焦用像素在入射区域不同的位置受到限制。第1对焦用像素和第2对焦用像素对与摄像用像素同样地入射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蓄积电荷。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例如二维状地排列多个摄像用像素而构成。另外,虽然记作二维状,但是这并不是一定排除了在深度方向上具有感光度的摄像元件或随机像素配置的摄像元件以外的概念,只要是至少具有在平面上排列的像素的概念,则它们也包含在内。此外,近年来,虽然还发表了作为像差对策使摄像面弯曲的弯曲型的传感器,但是这也包含了二维状的排列部分,所以描述为广义上可以说是二维状。
信号处理部13根据主控制部19的控制,读出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图像信号。信号处理部13根据主控制部19的控制,对所读出的图像信号实施各种信号处理。信号处理部13将实施了信号处理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输入到主控制部19。
图像数据包含:静态图像和实时取景图像。静态图像表示由摄像元件12通过上述的摄像动作拍摄的图像数据。此外,实时取景图像表示在未进行摄像动作的情况下由摄像元件12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例如,信号处理部13通过按照基于主控制部19的控制的周期读出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能够取得连续的实时取景图像。例如,信号处理部13按照例如60fps或者120fps等的周期,从摄像元件12读出实时取景图像。
实时取景图像包含第1实时取景图像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在快门单元11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13取得透射过镜头10的光未被快门单元11遮挡的第1实时取景图像。此外,在快门单元11为半遮光状态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13取得包含透射过镜头10的光的一部分被快门单元11的后帘22遮挡的被遮光区域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
图像处理部14根据主控制部19的控制,对图像数据进行颜色校正、伽马(γ)校正、对比度校正、黑白/彩色模式处理和实时取景图像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此外,图像处理部14根据主控制部19的控制,以Jpeg方式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转换为Jpeg方式的图像数据即Jpeg数据。图像处理部14将Jpeg数据输入到主控制部19。
操作部15具有用于供用户进行摄像装置1的各种操作的多个操作部件。操作部件例如包含:释放按钮15a、电源按钮15b、录像按钮15c、十字按钮15d、OK按钮15e、再现按钮15f、删除按钮15g、菜单按钮15h、第1操作拨盘15i、第2操作拨盘15j和其他各种按钮等。
释放按钮15a是用于供用户对摄像装置1指示用于拍摄静态图像的摄像动作和摄像辅助控制的操作部件。摄像辅助控制例如是自动曝光(AE)处理和自动对焦(AF)处理等处理。在半按下释放按钮15a的情况下,操作部15对主控制部19给出摄像辅助控制的指示。此外,在全按下释放按钮15a的情况下,操作部15对主控制部19给出拍摄静态图像的摄像动作的指示。
电源按钮15b是用于供用户对摄像装置1指示电源的接通或者断开的操作部件。
录像按钮15c是用于供用户对摄像装置1指示动态图像的摄影的开始和结束的操作部件。
十字按钮15d是用于供用户对摄像装置1指示上下左右的选择动作的操作部件。例如,操作部15根据用户对十字按钮15d的操作,对主控制部19给出菜单内的上下左右的选择动作的指示。此外,例如,操作部15根据用户对十字按钮15d的操作,对主控制部19给出进行摄像面上的自动对焦的区域(AF区)的移动的指示。
OK按钮15E是用于供用户对摄像装置1指示确定动作的操作部件。OK按钮15E例如配置于十字按钮15d的中央。
再现按钮15f是用于供用户对摄像装置1指示再现动作的操作部件。在由用户操作了再现按钮15f的情况下,操作部15对主控制部19给出对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进行再现的指示。
删除按钮15g是用于供用户对摄像装置1指示消除动作的操作部件。在由用户操作了删除按钮15g的情况下,操作部15对主控制部19给出消除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指示。
菜单按钮15h是用于供用户对摄像装置1指示菜单画面的显示的操作部件。
第1操作拨盘15i和第2操作拨盘15j分别是供用户对摄像装置1指示曝光控制的操作部件。例如,在由用户操作了第1操作拨盘15i或第2操作拨盘15j的情况下,操作部15对主控制部19给出变更光圈值、快门速度、ISO或者曝光值等在曝光控制中使用的参数的指示。
此外,操作部15可以是具有与显示部16的显示装置形成为一体的触摸传感器的结构。触摸传感器例如是电阻膜式触摸传感器或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操作部15可以是通过针对触摸传感器的输入来执行上述的操作部件的动作的结构。
显示部16根据从主控制部19输入的图像数据来显示画面。显示部16具有:显示装置;以及驱动回路,其根据图像数据使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显示部16具有例如显示面板31和电子取景器(EVF)32作为显示装置。此外,显示部16具有视线传感器33,该视线传感器33检测用户是否正在观察EVF32。显示面板31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或者用于显示其他画面的装置构成。EVF32具有:例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装置、和目镜光学系统。
在由视线传感器33检测出用户正在观察EVF32的情况下,显示部16断开显示面板31的显示,利用EVF32进行显示。此外,在未由视线传感器33检测出用户正在观察EVF32的情况下,显示部16断开EVF32的显示,利用显示面板31进行显示。
存储器I/F17具有:卡插槽,其能够使具有多个接触端子的记录介质M插入;以及接触端子,其在将记录介质M插入卡插槽的情况下与记录介质M的接触端子电连接。记录介质M例如是存储卡。存储器I/F17对记录介质M和主控制部19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中继。
加速度传感器18通过检测摄像装置1的壳体的加速度的变化,检测摄像装置1的壳体的倾斜。此外,加速度传感器18通过检测摄像装置1的壳体的加速度的变化,检测是否进行了摄像装置1的镜头10和壳体左右摆动的摇摄(panning)。即,加速度传感器18检测用户通过摇摄来追踪被摄体的情况。
主控制部19控制摄像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主控制部19例如具有CPU和存储器。主控制部19例如通过由CPU读出并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例如,主控制部19作为操作判定部40、摄像控制部41、摄像辅助控制部42、记录控制部43、显示控制部44和状态判定部45发挥作用。
操作判定部40进行由操作部15输入的操作的判定。即,操作判定部40识别由操作部15指示了怎样的操作。
在输入了指示摄像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41控制各部来执行摄像动作。例如,在输入了指示摄像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41通过向镜头10输入控制信号并驱动光圈机构,并向快门单元11输入控制信号并驱动前帘21和后帘22,执行拍摄静态图像的摄像动作。摄像控制部41根据操作、或者作为摄像辅助控制部42的摄像辅助控制结果的曝光条件,生成输入到快门单元11和镜头10的控制信号。
此外,摄像控制部41能够连续执行摄影动作。例如,在输入了连续执行摄像动作的指示的操作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41通过向镜头10输入控制信号并使得驱动光圈机构,并使快门单元11连续动作,执行连续执行摄像动作的连拍摄像动作。例如,摄像控制部41根据操作部15的操作,切换进行连拍摄像动作的模式(连拍模式)和不进行连拍摄像动作的模式。
此外,摄像控制部41控制摄像元件12对实时取景图像的拍摄。例如,摄像控制部41将信号处理部13控制成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读出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摄像控制部41将信号处理部控制成在快门单元11为打开状态的时机取得第1实时取景图像。此外,摄像控制部41将信号处理部控制成在快门单元11为半遮光状态的时机取得第2实时取景图像。
摄像辅助控制部42在执行摄像动作以前,执行摄像辅助控制。摄像辅助控制部42取得用于摄像辅助的信息,根据所取得的信息进行摄像辅助控制。例如,摄像辅助控制部42根据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实时取景图像,进行摄像辅助控制。摄像辅助控制部42使用摄像辅助控制的结果,进行摄像动作。另外,由于在摄像动作中无法进行摄像元件12对实时取景图像的拍摄,所以摄像辅助控制部42在摄像动作中停止摄像辅助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辅助控制部42在连拍模式的摄像动作和摄像动作之间进行摄像辅助控制。另外,摄像辅助控制部42可以是将在连拍模式的连拍摄像动作中的最初的摄像动作中使用的摄像辅助控制的结果应用于连拍摄像动作中的其他摄像动作的结构。
摄像辅助控制部42例如具有:AF控制部51、曝光控制部52、视场角控制部53、白平衡(WB)控制部54、场景判定部55和帧间降噪(NR)处理部56。
AF控制部51进行作为摄像辅助处理之一的AF处理。例如,AF控制部51根据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图像数据,生成用于驱动镜头10的对焦镜头的控制信号,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入到镜头控制部。具体而言,AF控制部51通过根据在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上的任意的AF区获得的图像数据来进行对比度AF处理、相位差AF处理或者其他AF处理,生成用于驱动镜头10的对焦镜头的控制信号。例如,AF控制部51具有:在半按下释放按钮15a的情况下进行一次AF的单次自动对焦模式(AF-S)、在半按下释放按钮15a期间持续进行AF的连续自动对焦模式(AF-C)、或者其他自动对焦模式。
在进行对比度AF处理的情况下,AF控制部51根据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图像数据来计算在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上的任意AF区上成像的被摄体像的对比度(明暗差),并且将用于使对焦镜头移动的控制信号输入到镜头10的镜头控制部。AF控制部51将镜头10的镜头控制部控制成在明暗差最大的位置使对焦镜头的移动停止。
在进行相位差AF处理的情况下,AF控制部51在利用多个第1对焦用像素检测出的图像数据和利用多个第2对焦用像素检测出的图像数据中,比较相同的被摄体像位置,来检测像间隔,其中,该多个第1对焦用像素配置于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上的任意AF区。AF控制部51根据检测出的像间隔,计算当前的对焦镜头的位置和对焦位置之间的偏差量。AF控制部51通过根据计算出的偏差量来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入到镜头10的镜头控制部,将镜头10的镜头控制部控制成使对焦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
曝光控制部52进行作为摄像辅助处理之一的曝光条件的控制(曝光控制)。例如,曝光控制部52控制摄影时的镜头10的光圈机构的开口量(光圈值)、快门单元11的打开时间(快门速度)和摄像元件12的感光度(ISO感光度)等曝光条件。例如,曝光控制部52根据操作部15的操作,设定光圈值、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等曝光条件。
此外,曝光控制部52根据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曝光控制的运算处理。曝光控制部52根据例如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图像数据,计算被摄体亮度。曝光控制部52通过操作部15的操作来设定曝光值,进行设定摄影时的光圈值、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等曝光条件的AE处理,以使被摄体亮度成为所设定的曝光值。例如,曝光控制部52根据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图像数据中的一部分区域(AE区),计算被摄体亮度,进行AE处理。此外,例如,曝光控制部52可以是以下结构:按照多个AE区中的每一个AE区,计算被摄体亮度,综合多个被摄体亮度来进行AE处理。
视场角控制部53进行作为摄像辅助处理之一的视场角的控制。视场角控制部53根据来自镜头10的镜头控制部的输入,识别摄像镜头的焦距,进行与所识别的焦距对应的控制。此外,视场角控制部53根据操作部15的操作来生成用于变更镜头10的摄像镜头的焦距的控制信号,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入到镜头10的镜头控制部。
WB控制部54进行作为摄像辅助处理之一的WB控制。WB控制部54根据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控制白平衡的运算处理。WB控制部54使用运算处理的结果,控制摄像元件12的RGB的各像素的增益。
场景判定部55进行作为摄像辅助处理之一的场景判定。场景判定部55根据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图像数据,判定场景。场景例如是风景、人物、运动、夜景等。例如,场景判定部55通过将表示所判定的场景的信息输入到曝光控制部52,能够使曝光控制部52进行与场景对应的曝光控制。
帧间NR处理部56进行作为摄像辅助处理之一的帧间NR处理。帧间NR处理部56使用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多帧图像数据,使用已知的算法,进行减少图像数据的噪声的降噪。例如,帧间NR处理部56在多帧间进行平滑化,以使得在之前帧的图像数据和此次帧的图像数据中,对应的坐标的像素值的差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下。
记录控制部43具有临时记录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中间缓存器。记录控制部43将通过摄像动作来取得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等依次记录到中间缓存器。记录控制部43将记录到中间缓存器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等文件化,并写入到安装于存储器I/F17的记录介质M中。静态图像文件是对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赋予规定的文件头的文件。在文件头中记录例如表示曝光条件的数据等作为标签数据。
显示控制部44控制显示部16的显示处理。例如,显示控制部44通过向显示部16输入图像数据,控制使显示部16的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例如,显示控制部44通过将由摄像元件12通过摄像动作而生成的静态图像输入到显示部16,使显示部16进行静态图像的显示。此外,显示控制部44通过将由摄像控制部41读出的实时取景图像输入到显示部16,使显示部16进行实时取景图像显示。显示控制部44使显示部16按照例如60fps或者120fps等的帧周期进行实时取景图像显示。
并且,显示控制部44根据各种设定信息和摄像装置1的状态等,生成OSD数据,该OSD数据用于使显示部16显示包含各种图标和文字等的显示的在屏显示器(OSD)显示。例如,显示控制部44生成OSD数据,该OSD数据用于使显示部16的显示装置显示摄像装置1的摄影模式、各种设定信息、电池剩余量、可拍摄张数和可拍摄时间、以及AF区等。显示控制部44将重叠了基于OSD数据的OSD显示的图像数据输入到显示部16。
状态判定部45识别摄像装置1的各种状态。例如,状态判定部45判定实时取景图像上的被遮光区域的有无。状态判定部45根据由摄像元件12拍摄实时取景图像时的快门单元11的动作状态,判定实时取景图像是不包含被遮光区域的第1实时取景图像,还是包含被遮光区域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例如,在由摄像元件12拍摄实时取景图像时处于打开快门单元11的后帘22的动作的中途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判定实时取景图像是第2实时取景图像。
并且,状态判定部45确定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被遮光区域。例如,状态判定部45根据拍摄第2实时取景图像时的快门单元11的后帘22的位置,确定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被遮光区域。此外,例如,状态判定部45将比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预先设定的值暗的区域确定为被遮光区域。
此外,状态判定部45判定是否能够根据第2实时取景图像执行摄像辅助控制。例如,状态判定部45判定是否能够在摄像装置1的状态符合特定条件的特定条件时根据第2实时取景图像执行摄像辅助控制。例如,状态判定部45对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和最近的静态图像进行比较,在比较的结果为最近的静态图像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之间的差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执行摄像控制部41的摄像辅助控制。例如,在第2实时取景图像和最近的静态图像之间的差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通过将能够使用在最近的静态图像摄像时的摄像动作中使用的摄像辅助控制的结果的主旨的信息输入到摄像辅助控制部42,无需使摄像辅助控制部42重新进行摄像辅助控制。例如,状态判定部45通过将能够使用在最近的摄像动作中使用的AF处理和AE处理的结果的主旨的信息输入到摄像辅助控制部42,无需使摄像辅助控制部42重新进行AF处理和AE处理就能够执行下一个摄像动作。
例如,状态判定部45计算最近的静态图像与排除了被遮光区域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之间的类似度,在计算出的类似度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静态图像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之间的差小于基准值。此外,在能够检测出在最近的静态图像和排除了被遮光区域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相同的被摄体像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判断为静态图像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之间的差小于基准值。具体来说,状态判定部45通过进行从最近的静态图像中提取被摄体像、并从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搜索所提取的被摄体像的模式匹配等,检测在最近的静态图像和排除了被遮光区域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相同的被摄体像。
即,状态判定部45判定最近的静态图像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比较对象用的数据的差是否小于基准值。例如,状态判定部45将静态图像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相同区域的图像作为比较对象用的数据进行处理。此外,例如,状态判定部45将在静态图像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相同的被摄体像作为比较对象用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判断为最近的静态图像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之间的差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根据拍摄最近的静态图像时的控制点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被遮光区域,判定摄像辅助控制部42是否能够执行基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摄像辅助控制。例如,在拍摄最近的静态图像时的控制点为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被遮光区域外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判定为摄像辅助控制部42能够执行基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摄像辅助控制。状态判定部45通过将表示能够进行摄像辅助控制的信息输入到摄像辅助控制部42,能够使摄像辅助控制部42执行摄像辅助控制。
图4的左侧的图像表示静态图像71的例子。此外,图4的右侧的图像表示包含被遮光区域72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例子。例如,状态判定部45识别相当于作为拍摄了静态图像71时的控制点的AF区80和AE区81的区域。
例如,状态判定部45判定拍摄最近的静态图像71时的AF区80是否被包含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中的被遮光区域72中。在AF区80未被包含于被遮光区域72中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判定为能够进行由摄像辅助控制部42的AF控制部51进行的AF处理。状态判定部45通过将表示能够进行AF处理的信息输入到AF控制部51,能够使AF控制部51执行AF处理。
此外,状态判定部45判定拍摄最近的静态图像71时的AE区81是否被包含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中的被遮光区域72中。在AE区81未包含于被遮光区域72中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判定为能够进行由摄像辅助控制部42的曝光控制部52进行的AE处理。状态判定部45通过将表示能够进行AE处理的信息输入到曝光控制部52,能够使曝光控制部52执行AE处理。
图5和图6是从上起示出实时取景图像的摄像、摄像动作、快门单元11的前帘21的动作、快门单元11的后帘22的动作、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和摄像辅助控制的时机的时序图。图5示出摄像装置1的状态不符合特定条件的通常时的例子。图6示出摄像装置1的状态符合特定条件的特定条件时的例子。
在摄像装置1的状态不符合特定条件的通常时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在从摄像动作完成后到快门单元11变为打开状态的期间,不进行是否能够执行摄像辅助控制的判定。因此,如图5所示,在摄像动作中和从摄像动作完成后到快门单元11变为打开状态的期间,不进行摄像辅助控制。
在摄像装置1的状态符合特定条件的特定条件时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从摄像动作完成后到快门单元11变为打开状态的期间,根据最近的静态图像71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73进行是否能够执行摄像辅助控制的判定。如图6所示,在由状态判定部45判定为能够执行摄像辅助控制的情况下,摄像辅助控制部42在摄像动作完成后,在输入了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时能够进行摄像辅助控制。另外,这里,为了强调再次开始实时取景图像时的时机而进行了强调了从后帘的关闭到打开的过程的作图,但是,当然也会发生在前帘从打开的状态变为关闭的状态的过程中逐渐观察不到的同样的现象。在图5、图6中,虽然建立了前帘打开到关闭的倾斜,但是这能够成为更平缓的梯度。若进行显示控制成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观察到半打开现象,则追踪性变好,这点与在本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几乎相同,所以为了避免说明的复杂性,不进行详细的图示、说明。
特定条件表示需要使用户更快地确认实时取景图像的场面。即,在摄像装置1的状态为要求缩短从静态图像的摄像完成之后到执行摄像辅助控制的时间的状态(时滞将成为问题的摄影状态)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判断为符合特定条件。例如,状态判定部45根据摄像控制部41和摄像辅助控制部42的设定状況、视线传感器33的输出和加速度传感器18的输出等来识别摄像装置1的状态,在所识别的摄像装置1的状态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特定条件时。
例如,特定条件包含以下等条件:连拍模式时;用户正在观察EVF32;通过摇摄追踪被摄体;自动对焦的模式为AF-C;快门速度快于预先设定的快门速度;以及镜头10的摄像镜头的焦距长于预先设定的焦距。即,在摄像装置1的状态符合以下等条件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判断为符合特定条件:为连拍模式;用户正在观察EVF32;通过摇摄追踪被摄体;自动对焦的模式为AF-C;快门速度快于预先设定的快门速度;镜头10的摄像镜头的焦距长于预先设定的焦距。
这里,预先设定的快门速度例如是指容易产生抖动的影响的1/焦距的秒时、和成为结合参考了抖动校正机构等的容许度的2n/焦距的秒时。除此以外,预先设定的快门速度也可以设定为通常较多地用于拍摄移动快的被摄体的1/250秒等。
此外,预先设定的视场角例如是指与作为望远摄影的焦距为70mm的情况对应的视场角。除此以外,预先设定的视场角还可以设定为较难进行移动体的取景的规定焦距。
例如,在被摄体距离短于作为微距摄影等进行近距离摄影的情况中的被摄体距离的60cm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可以判断为特定条件时。
接着使用图7至图8,对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在摄像装置1为摄像待机状态的情况下,主控制部19利用摄像元件12拍摄第1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11)。主控制部19通过将第1实时取景图像输入到显示部16,使显示部16的显示装置显示第1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12)。
主控制部19判断是否半按下操作部15的释放按钮15a(步骤S13)。即,主控制部19判断是否由操作部15输入了指示AE处理和AF处理等摄像辅助控制的操作。在判断为半按下了操作部15的释放按钮15a的情况下(步骤S13:是),主控制部19执行AE处理和AF处理等摄像辅助控制(步骤S14)。
主控制部19判断是否全按下了操作部15的释放按钮15a(步骤S15)。即,主控制部19判断是否由操作部15输入了指示摄像动作的操作。在判断为全按下了操作部15的释放按钮15a的情况下(步骤S15:是),主控制部19使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停止,执行摄像动作(步骤S16)。在该情况下,主控制部19使快门单元11动作,由摄像元件12拍摄静态图像71,将静态图像71文件化并记录到记录介质M。
主控制部19判断摄像装置1的状态是否符合上述那样的特定条件(步骤S17)。在判断为摄像装置1的状态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7:否),主控制部19判断是否在摄像动作后通过完全打开后帘22而打开了快门单元11(步骤S18)。即,主控制部19判断在摄像动作后快门单元11是否成为打开状态。在打开快门单元11之前,主控制部19执行步骤S18的处理。
在步骤S18中判断为打开了快门单元11的情况下(步骤S18:是),主控制部19判断是否结束处理(步骤S19)。即,主控制部19判断是否对例如操作部15的电源按钮15b等进行操作并由操作部15输入了结束处理的指示。在判断为结束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19:是),主控制部19使电源断开并结束处理。此外,在判断为未结束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19:否),主控制部19返回到步骤S11的处理。
此外,在步骤S13中判断为未半按下操作部15的释放按钮15a的情况下(步骤S13:否)或者在步骤S15中判断为未全按下操作部15的释放按钮15a的情况下(步骤S15:否),主控制部19转移到步骤S19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摄像装置1的状态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主控制部19在摄像动作后到快门单元11变为打开状态的期间,使第1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停止。
在步骤S17中判断为摄像装置1的状态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7:是),主控制部19判断是否在摄像动作后打开了快门单元11(步骤S21)。在判断为在摄像动作后打开了快门单元11的情况下(步骤S21:是),主控制部19转移到步骤S19的处理。
在判断为在摄像动作后未打开快门单元11的情况下(步骤S21:否),主控制部19利用摄像元件12拍摄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步骤S22)。主控制部19对第2实时取景图像73和通过步骤S16的摄像动作拍摄的静态图像71进行比较(步骤S23)。
主控制部19判定静态图像71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之间的差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步骤S24)。
在判定为静态图像71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之间的差不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的情况下(步骤S24:否),主控制部19判定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AF区80是否为被遮光区域72外(步骤S25)。在判定为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AF区80为被遮光区域72外的情况下(步骤S25:是),主控制部19执行AF处理(步骤S26)。此外,在判定为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AF区80为被遮光区域72内的情况下(步骤S25:否),主控制部19转移到步骤S27的处理。
主控制部19判定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AE区81是否为被遮光区域72外(步骤S27)。在判定为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AE区81为被遮光区域72外的情况下(步骤S27:是),主控制部19执行AE处理(步骤S28),并转移到步骤S21的处理。此外,在判定为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AE区81为被遮光区域72内的情况下(步骤S27:否),主控制部19转移到步骤S21的处理。
例如,在静态图像71的摄像完成之后到快门单元11变为打开状态的期间,主控制部19的状态判定部45根据静态图像71和排除了被遮光区域72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73,判定是否能够进行基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摄像辅助控制。在由状态判定部45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摄像辅助控制的情况下,摄像辅助控制部42进行基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摄像辅助控制。
并且,在作为取得在拍摄最近的静态图像71时的摄像辅助控制中使用的数据的位置的控制点为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外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45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摄像辅助控制。
此外,在步骤S24中判定为静态图像71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之间的差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的情况下(步骤S24:是),主控制部19使用在步骤S14中进行的AF处理和AE处理的结果,进行AF处理和AE处理(步骤S29)。例如,状态判定部45判定最近的静态图像71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中的比较对象用的数据的差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在由状态判定部45判定为最近的静态图像71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中的比较对象用的数据的差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的情况下,摄像辅助控制部42使用拍摄上一次的静态图像71时的摄像辅助控制的结果,进行用于下一个静态图像的摄像的摄像辅助控制。
在摄像动作后到快门单元11变为打开状态的期间,主控制部19执行步骤S22至步骤S29的处理。
根据上述的结构,主控制部19在从摄像动作完成之后到快门单元11变为打开状态的期间,能够使用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包含被遮光区域72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来执行摄像辅助控制。此外,在静态图像71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之间的差小于基准的情况下,主控制部19能够使用上一次的摄像辅助控制的结果,进行下一个摄像动作。此外,即使在静态图像71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之间的差小于基准的情况下,主控制部19也能够在上一次的摄像辅助控制的控制点为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外的情况下,根据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执行摄像辅助控制。
由此,即使在连续进行摄像动作的场面,也能够加快执行摄像辅助控制的时机。因此,能够防止赶不上摄像辅助控制而使用户错过摄像的时机的情况。其结果,能够提供利便性更高的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另外,虽然说明了如图8那样主控制部19为在步骤S25和步骤S26中,在AF区80为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外的情况下执行AF处理的结构,但是不限于该结构。如图8那样,步骤S25和步骤S26可以利用图9所示的步骤S31至步骤S36来替换。
根据图9的例子,在图8的步骤S24中判定为静态图像71和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之间的差不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的情况下(步骤S24:否),主控制部19判定自动对焦的模式是否被设定为AF-C(步骤S31)。在判定为自动对焦的模式未被设定为AF-C的情况下(步骤S31:否),主控制部19转移到图8的步骤S27的处理。
在判定为自动对焦的模式被设定为AF-C的情况下(步骤S31:是),主控制部19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进行脸部检测处理,判定是否检测出脸部(步骤S32)。在判定为检测出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32:是),主控制部19执行AF处理(步骤S33)。在该情况下,主控制部19将检测出脸部的区域作为AF区,执行AF处理。
在判定为未检测出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32:否),主控制部19正在执行追踪被摄体像的追踪AF处理的过程中,并且判定是否能够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中检测出追踪中的被摄体像(步骤S34)。在判定为能够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检测出追踪中的被摄体像的情况下(步骤S34:是),主控制部19执行AF处理(步骤S33)。在该情况下,主控制部19将检测出被摄体像的区域作为AF区,执行AF处理。
在判定为无法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检测出追踪中的被摄体像的情况下(步骤S34:否),主控制部19正在执行依次预测AF区的预测AF处理的过程中,并且判定下一次的AF区是否存在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外(步骤S35)。在判定为下一次的AF区存在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外的情况下(步骤S35:是),主控制部19执行AF处理(步骤S33)。在该情况下,主控制部19根据所预测的AF区,执行AF处理。
在判定为下一次的AF区未存在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外的情况下(步骤S35:否),主控制部19判定最近的摄像辅助控制中的AF区是否存在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外(步骤S36)。在判定为最近的摄像辅助控制中的AF区存在于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外的情况下(步骤S36:是),主控制部19执行AF处理(步骤S33)。在该情况下,主控制部19根据最近的摄像辅助控制中的AF区,执行AF处理。
即使是上述这样的结构,主控制部19也能够加快执行摄像辅助控制的时机。因此,能够防止赶不上摄像辅助控制而使用户错过摄像的时机的情况。尤其是,通过在依次进行AF处理的AF-C时加快执行摄像辅助控制的时机,能够在用户更期望摄像辅助控制的高速化的场面加快摄像辅助控制的执行时机。
并且,主控制部19可以为利用显示部16输出在快门单元11为半遮光状态的状态下取得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结构。由此,能够缩短在摄像动作后未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熄灭的时间。即,能够缩短实时取景图像显示的时滞。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例子中,对进行AF处理和AE处理作为摄像辅助控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摄像辅助控制不限于该例子。摄像辅助控制例如可以包含:WB控制、场景判定、帧间NR处理、帧间灰度控制等各种处理。并且,摄像辅助控制只要是用于生成符合摄影者的意图的图像的处理即可,可以为任意的处理。
此外,例如,主控制部19可以为以下结构:在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的尺寸小于预先设定的尺寸的情况下,进行光源的位置的判定,在光源的位置为被遮光区域72外的情况下,根据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执行WB控制。此外,主控制部19可以为以下结构:在光源的位置为被遮光区域72内的情况下,根据排除了被遮光区域72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执行WB控制。
此外,例如,主控制部19可以为以下结构:在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的尺寸小于预先设定的尺寸的情况下,根据排除了被遮光区域72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执行场景判定。
此外,例如,主控制部19可以为以下结构:在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的尺寸小于预先设定的尺寸的情况下,根据排除了被遮光区域72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执行帧间NR处理。
此外,例如,主控制部19可以为以下结构:在第2实时取景图像73的被遮光区域72的尺寸小于预先设定的尺寸的情况下,根据排除了被遮光区域72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73,执行校正图像的灰度的帧间灰度控制。
此外,显示控制部44可以为以下结构:在摄像装置1的状态符合特定条件的特定条件时使用第2实时取景图像和静态图像来进行实时取景图像显示。例如,显示控制部44可以为以下结构:在从摄像动作完成之后到快门单元11的后帘22完全变为打开状态为止的期间,将包含被遮光区域72的第2实时取景图像73输入到显示部16,使显示部16进行实时取景图像显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摄像装置1为利用快门单元11的后帘22在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上形成被遮光区域的状态下取得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该结构。摄像装置1只要为在快门单元11为半遮光状态的情况下取得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结构即可。即,摄像装置1可以为在后帘22为打开状态且前帘21为关闭状态的期间取得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结构。并且,虽然对摄像装置1的快门单元11的前帘21和后帘22由机械式快门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该结构。快门单元11的前帘21和后帘22中的任意一方可以构成为电子快门。在该情况下,摄像装置1在利用快门单元11的电子快门使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为半遮光状态的情况下取得第2实时取景图像。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摄像装置1具有镜头1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该结构。摄像装置1可以为具有能够安装镜头10的安装件来替代镜头10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功能不限于使用硬件来构成,还能够使用软件使计算机读入记载了各功能的程序来实现。此外,各功能可以为适当选择软件、硬件的任意一个来进行构成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不直接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此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并且,可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
标号说明
1:摄像装置;10:镜头;11:快门单元;12:摄像元件;13:信号处理部;14:图像处理部;15:操作部;16:显示部;17:存储器I/F;18:加速度传感器;19:主控制部;21:前帘;22:后帘;23:快门驱动装置;31:显示面板;32:电子取景器;33:视线传感器;40:操作判定部;41:摄像控制部;42:摄像辅助控制部;43:记录控制部;44:显示控制部;45:状态判定部;51:AF控制部;52:曝光控制部;53:视场角控制部;54:白平衡控制部;55:场景判定部;56:帧间降噪处理部。

Claims (16)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
摄像元件,其具有排列了摄像用像素的摄像面;
快门单元,其调整入射到所述摄像面的光的光量;
摄像控制部,其在取得静态图像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快门单元,并利用所述摄像元件拍摄所述静态图像,在所述快门单元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摄像元件进行拍摄而取得第1实时取景图像,在所述快门单元为半遮光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摄像元件拍摄第2实时取景图像,该第2实时取景图像包含入射到所述摄像面的光的一部分被所述快门单元遮光而形成的被遮光区域;以及
摄像辅助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第1实时取景图像和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任意方,进行用于拍摄下一个所述静态图像的摄像辅助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状态判定部,该状态判定部判定是否能够根据所述静态图像和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进行基于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所述摄像辅助控制,
在由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所述摄像辅助控制的情况下,所述摄像辅助控制部进行基于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所述摄像辅助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在从所述静态图像的摄像完成之后到所述快门单元变为打开状态为止的期间,能否进行基于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所述摄像辅助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控制点在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所述被遮光区域外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所述摄像辅助控制,所述控制点是取得在拍摄最近的所述静态图像时的摄像辅助控制中使用的数据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最近的所述静态图像中和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比较对象用的数据的差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
在由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比较对象用的数据的差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的情况下,所述摄像辅助控制部使用拍摄所述静态图像时的摄像辅助控制的结果,进行用于下一个静态图像的摄像的摄像辅助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状态判定部识别所述摄像装置的状态,判定识别出的状态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特定条件,在识别出的状态符合所述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是否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所述摄像辅助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所述摄像装置的状态符合所述特定条件,并且控制点在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所述被遮光区域外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的所述摄像辅助控制,所述控制点是取得在拍摄最近的所述静态图像时的摄像辅助控制中使用的数据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识别出的状态符合所述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最近的所述静态图像中和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比较对象用的数据的差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
在由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识别出的状态符合所述特定条件且所述比较对象用的数据的差小于所述基准的情况下,所述摄像辅助控制部使用拍摄所述静态图像时的摄像辅助控制的结果,进行用于下一个静态图像的摄像的摄像辅助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所述摄像装置被设定为缩短从所述静态图像的摄像完成之后到执行所述摄像辅助控制为止的时间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断为符合所述特定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设定了连续拍摄静态图像的连拍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断为符合所述特定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自动对焦的模式被设定为连续自动对焦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断为符合所述特定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设定了快于预先设定的快门速度的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断为符合所述特定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能够改变焦距的摄像镜头,
在所述摄像镜头的焦距长于预先设定的焦距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断为符合所述特定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
电子取景器,其显示画面;以及
视线传感器,其检测在所述电子取景器的附近是否存在物体,
在由所述视线传感器检测出在所述电子取景器的附近存在物体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断为符合所述特定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加速度传感器,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的变化而检测摇摄,
在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在进行摇摄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断为符合所述特定条件。
16.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其具有排列有摄像用像素的摄像面;以及快门单元,其调整入射到所述摄像面的光的光量,其中,该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在取得静态图像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快门单元,利用所述摄像元件拍摄所述静态图像,
在所述快门单元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摄像元件进行拍摄而取得第1实时取景图像,
在所述快门单元为半遮光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摄像元件拍摄第2实时取景图像,该第2实时取景图像包含入射到所述摄像面的光的一部分被所述快门单元遮光而形成的被遮光区域,
根据所述第1实时取景图像和所述第2实时取景图像中的任意方,进行用于拍摄下一个所述静态图像的摄像辅助控制。
CN201610285417.6A 2015-05-01 2016-04-29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01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4379A JP6476064B2 (ja) 2015-05-01 2015-05-01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制御方法
JP2015-094379 2015-05-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1495A true CN106101495A (zh) 2016-11-09
CN106101495B CN106101495B (zh) 2019-08-02

Family

ID=57205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541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01495B (zh) 2015-05-01 2016-04-29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3938B2 (zh)
JP (1) JP6476064B2 (zh)
CN (1) CN1061014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716A (zh) * 2016-11-25 2018-06-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11263036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99868A (ja) * 2020-12-23 2022-07-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用カメ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9129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step expose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by electronic shutter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345152B2 (en) * 2009-03-17 2013-01-01 E2V Technologies (Uk) Limited Shutter for CCD imager
CN103227898A (zh) * 2012-01-27 2013-07-3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4113700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4881A (en) * 2004-06-01 2005-12-07 Imp College Innovations Ltd Imaging system capable of reproducing a wide range of intensities
JP2009088825A (ja) * 2007-09-28 2009-04-23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JP5109104B2 (ja) 2008-04-15 2012-12-26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一眼レフ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877228B2 (ja) * 2014-08-20 2016-03-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45152B2 (en) * 2009-03-17 2013-01-01 E2V Technologies (Uk) Limited Shutter for CCD imager
US20110149129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step expose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by electronic shutter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3227898A (zh) * 2012-01-27 2013-07-3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4113700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716A (zh) * 2016-11-25 2018-06-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11263036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263036B (zh) * 2018-11-30 2023-07-18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76064B2 (ja) 2019-02-27
JP2016213616A (ja) 2016-12-15
CN106101495B (zh) 2019-08-02
US10033938B2 (en) 2018-07-24
US20160323492A1 (en) 2016-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0594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JP4245699B2 (ja) 撮像装置
US9667888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770667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lash
US7668451B2 (en)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taking image
US20120056997A1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having appropriate brightnes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5820120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923005B2 (ja)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853066B (zh)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
CN103595921A (zh) 摄像装置
CN103179345A (zh) 数字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20110032250A (ko) 자동 초점 조절 방법,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및 상기 방법을 실행하는 자동 초점 조절 장치
JP479936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再生装置
JP2011217103A (ja) 複眼撮影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101495A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9175821A (ja) 特定画像の検出方法及び撮影装置
JP2013098792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6101521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351581B (zh)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758950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CN110024371A (zh)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73641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18056701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1403846A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9016833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