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1201A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61201A CN106061201A CN201610467012.4A CN201610467012A CN106061201A CN 106061201 A CN106061201 A CN 106061201A CN 201610467012 A CN201610467012 A CN 201610467012A CN 106061201 A CN106061201 A CN 1060612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pump
- eliminating medium
- chamber
- closing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散热本体,所述散热本体中形成有封闭腔,所述封闭腔内设有散热介质;所述封闭腔上设置有两个泵,所述两个泵分别为所述散热介质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中形成回路。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所述的散热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中用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的体积变得越来小,而电子设备中的散热装置的体积相应也越来越小,散热装置已经成为了制约电子设备性能提升的瓶颈之一。目前电子设备中散热装置,在热管中注入纯水或氯化氢等,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热管中的介质由冷却段回流到加热段主要是依靠重力,当电子设备摆放位置不合适时,往往会导致热管的散热效果不佳;另外使热得传递靠液体的传递很容易产生饱和,传热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散热本体,所述散热本体中形成有封闭腔,所述封闭腔内设有散热介质;
所述封闭腔上设置有两个泵,所述两个泵分别为所述散热介质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中形成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泵分别设置于所述封闭腔的两端,以使所述封闭腔中形成的所述两个泵之间的两个回路的路径长度相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内的隔离体,所述隔离体将所述封闭腔隔离为二腔室;所述二腔室在所述隔离体的两端部分别互通;
所述两个泵分别对所述二腔室内的所述散热介质进行驱动,使所述二腔室内的所述散热介质循环流动而形成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封闭腔的第一区域内的散热介质吸收所述发热体的热量,向所述封闭腔的第二区域扩散,所述封闭腔的第三区域的所述散热介质向第一区域内回流而形成回路;
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封闭腔接近或贴附于所述发热体的部分对应的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泵为电磁泵。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本体由金属或热的良导体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介质包括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液体或金属混合物的液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介质包括稼、铟或稼铟混合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介质包括水、酒精、甲醇、氟利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所述的散热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散热本体中形成有封闭腔,在所述封闭腔上设置有两个泵,所述两个泵分别为所述散热介质提供动力,驱动封闭腔内的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中形成回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散热装置的封闭腔中设置两个泵分别为所述散热介质提供动力,使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内流动速度更大,从而大大提升了散热介质的散热效率。当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由于散热效率非常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10,所述散热本体10中形成有封闭腔14,所述封闭腔内14设有散热介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管状结构,如可以是圆管或方管等形状。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也可以为箱体结构,如可以是方形箱体结构或圆柱状的箱体结构等。
在将散热本体10安装于发热体上时,由于其外形比较简单,与发热体更容易接触且接触面积比较大,可以更佳地吸收发热体散发的热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本体10的形状可基于发热体的外形而确定,只要使封闭腔内14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足够多,能通过封闭腔内14吸收发热体散发的热量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封闭腔14上设置有两个泵11,所述两个泵11分别为所述散热介质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中形成回路。如图1所示,两个泵11分别设置于所述封闭腔14的两端,通过在所述封闭腔14设置两个泵11,当两个泵11同时工作如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泵11转动后而对所述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产生作用力,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流动而形成回路。在泵11的转动时,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的一部分沿着图1中封闭腔14内的箭头指示方向流动,而在封闭腔14的对侧,散热介质沿着对另一侧相对的方向流动,使散热介质循环流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驱动泵11,使所述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的流动速度比较快,散热介质能够快速从发热体上吸收热量,并与其他散热介质及所述封闭腔14的腔壁进行快速热交换,从而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散热介质为流体,其流动方向极其复杂,图中所示的流动方向仅为示意方向。散热介质也可以以所述泵11为中心,形成圆环式流动方向,而在整个封闭腔14内,可以形成多个圆环式流动方向。也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在某个局部,形成左右或者上下的对流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泵11也可以设置于封闭腔14内的其他位置,如一个泵11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上端部,一个泵11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中部。或者,一个泵11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下端部,一个泵11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中部。或者,两个泵11以将封闭腔14等分的方式分布于封闭腔14内,即两个泵11之间的间距与各个泵11距离封闭腔14最近的端部的距离相等或大致相等。当然,当封闭腔14的容积相对较大时,两个泵11可以均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中部或端部,如可以沿图1的纸面方向排布,以保证其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驱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更好地流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可为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散热装置,通常与电子设备的发热部件接触或相邻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装置的封闭腔中设置两个泵,使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内流动速度更快,其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散热介质的散热效率。从而在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使电子设备散热更高效,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10,所述散热本体10中形成有封闭腔14,所述封闭腔内14设有散热介质。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管状结构,如可以是圆管或方管等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本体10两端具有弯曲部分,散热本体10的形状可基于发热体的外形而确定,只要使封闭腔内14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足够多,能通过封闭腔内14吸收发热体散发的热量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封闭腔14上设置有两个泵11,所述两个泵11分别为所述散热介质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中形成回路。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两个泵11分别设置于所述封闭腔14的两端,以使所述封闭腔14中形成的所述两个泵11之间的两个回路的路径长度相当。从而可以使所述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更好地进行热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封闭腔14设置两个泵11,当两个泵11同时工作如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泵11转动后而对所述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产生作用力,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流动而形成回路。位于图2图面所示的封闭腔14上端的泵11转动时,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沿着图1中封闭腔14内的箭头指示方向流动,而位于图2图面所示的封闭腔14下端的泵11转动时,散热介质沿着与图面所示的上端的散热介质相对的方向流动,使散热介质对流而形成相应的回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驱动泵11,使所述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的流动速度比较快,散热介质能够快速从发热体上吸收热量,并与其他散热介质及所述封闭腔14的腔壁进行快速热交换,从而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散热介质为流体,其流动方向极其复杂,图中所示的流动方向仅为示意方向。散热介质也可以以所述泵11为中心,形成圆环式流动方向,而在整个封闭腔14内,可以形成多个圆环式流动方向。也可以为图2中所示的在某个局部,形成左右或者上下的对流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泵11也可以设置于封闭腔14内的其他位置,如一个泵11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上端部,一个泵11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中部。或者,一个泵11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下端部,一个泵11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中部。或者,两个泵11以将封闭腔14等分的方式分布于封闭腔14内,即两个泵11之间的间距与各个泵11距离封闭腔14最近的端部的距离相等或大致相等。当然,当封闭腔14的容积相对较大时,两个泵11可以均设置于封闭腔14的中部或端部,如可以沿图2的纸面方向排布,以保证其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驱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更好地流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散热介质包括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液体或金属混合物的液体。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包括稼、铟或稼铟混合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稼、铟或稼铟混合体等的金属散热介质,能够更佳地对发热体进行吸热,并有利于散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
当然,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也可以包括水、酒精、甲醇、氟利昂等液体介质。
本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可为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散热装置,通常与电子设备的发热部件接触或相邻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装置的封闭腔中设置两个泵,使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内流动速度更快,其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散热介质的散热效率。从而在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使电子设备散热更高效,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散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10,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10中的两个泵11,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外部为所述泵11提供驱动动力的动力源(图3中未示出)。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泵11动作而对所述散热介质产生作用力,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流动而形成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两个泵11分别设置于所述封闭腔14的两端,以使所述封闭腔14中形成的所述两个泵11之间的两个回路的路径长度相当。从而可以使所述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更好地进行热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泵11可以为电磁泵。对应地,所述动力源可以是电磁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电磁电路的控制,对所述泵11提供使所述泵11工作的变化磁场,使泵11开始工作。这样,所述动力源可以与所述泵11非接触设置。如可以将动力源设置于距离泵11适当远的距离。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动力源为电磁圈时,通过为电磁圈提供时变的电流,使电磁圈能够形成变换的电磁场,并将该变换的电磁场作用于所述封闭腔14内的泵11,这样泵11会在电磁铁电磁场发生变化时而受到的相应的作用力,从而驱动泵11的转子旋转。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电磁铁产生变化的电磁场,从而能够驱动泵11的转子旋转,实现了驱动部分和旋转部分的分离设置。
例如,电磁场包括三组能够产生电磁场的线圈;每一个组线圈设置在驱动部分对应于旋转部分旋转中心的中线的两侧。每一组线圈都能够产生吸引泵11的转子的电磁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周期性变化产生电磁场的线圈,实现电磁场的改变,促使泵11的转子的旋转。当然具体的实现结构有多种,不局限于上述任意一种。
通过改变电磁铁的供电电流的方向,即可控制风扇转子的旋转方向,即按正时针方向旋转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所述散热本体10中形成有封闭腔14,所述封闭腔内14设有散热介质。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散热介质包括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液体或金属混合物的液体。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包括稼、铟或稼铟混合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稼、铟或稼铟混合体等的金属散热介质,能够更佳地对发热体进行吸热,并有利于散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
当然,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也可以包括水、酒精、甲醇、氟利昂等液体介质。
如图3所示,为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形成较佳的循环回路,可在所述封闭腔14内设置隔离件12,使封闭腔14内形成流向完全不同的液体回路。如图3所示,在两个泵11同时转动时,将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沿着图3中封闭腔14内的箭头指示方向流动,即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按顺时针方式进行循环流动。由于在隔离件12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封闭腔14内壁之间的间隔,散热介质得以能够在封闭腔14内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循环流动。
而在封闭腔14的上端,可在安装泵11的隔离件12上设置有孔结构,使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循环回路。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件12可以是隔板结构等。
本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可为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散热装置,通常与电子设备的发热部件接触或相邻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管状结构,如可以是圆管或方管等形状。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箱体结构,如可以是方形箱体结构或圆柱状的箱体结构等。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呈U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散热本体10的形状。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的形状依据电子设备中的发热体的形状而设定,一般而言,需要将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与发热体接触面积尽可能地大,以更佳地吸收发热体散发的热量。
当泵11以顺时针方式旋转时,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顺时针方式循环的回路,而当泵11以逆时针方式旋转时,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逆时针方式循环的回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装置的封闭腔中设置两个泵,使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内流动速度更快,其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散热介质的散热效率。从而在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使电子设备散热更高效,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散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10,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10中的两个泵11,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外部为所述泵11提供驱动动力的动力源13。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泵11动作而对所述散热介质产生作用力,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流动而形成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两个泵11分别设置于所述封闭腔14的两端,以使所述封闭腔14中形成的所述两个泵11之间的两个回路的路径长度相当。从而可以使所述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更好地进行热交换。
如图4所示,可在封闭腔14的一端设置一轴15,将泵11固定于轴15上。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13为为泵11提供电力的电源,将所述动力源13与泵11电连接即可,从而为各个泵11提供电力,使泵11的转子旋转而驱动封闭腔14的散热介质流动。所述动力源13穿过封闭腔14壁而为泵11提供工作电力,如可在封闭腔14壁上设置相应的小孔供所述动力源13的电线穿过,而在电线穿过封闭腔14壁后,将所设置的小孔密封。
如图4所示,为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形成较佳的循环回路,可在所述封闭腔14内设置隔离件12,使封闭腔14内形成流向完全不同的液体回路。如图4所示,在泵11的转动时,将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沿着图4中封闭腔14内的箭头指示方向流动,即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按顺时针方式进行循环流动。由于在隔离件12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封闭腔14内壁之间的间隔,散热介质得以能够在封闭腔14内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循环流动。
而在图4纸面的封闭腔14的左右两端,可在安装泵11的隔离件12上设置有孔结构16,使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循环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件12可以是隔板结构等。
所述散热本体10中形成有封闭腔14,所述封闭腔内14设有散热介质。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散热介质包括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液体或金属混合物的液体。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包括稼、铟或稼铟混合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稼、铟或稼铟混合体等的金属散热介质,能够更佳地对发热体进行吸热,并有利于散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
当然,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也可以包括水、酒精、甲醇、氟利昂等液体介质。
本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可为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散热装置,通常与电子设备的发热部件接触或相邻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管状结构,如可以是圆管或方管等形状。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箱体结构,如可以是方形箱体结构或圆柱状的箱体结构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散热本体10的形状。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的形状依据电子设备中的发热体的形状而设定,一般而言,需要将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与发热体接触面积尽可能地大,以更佳地吸收发热体散发的热量。
当两个泵11均以顺时针方式旋转时,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顺时针方式循环的回路,而当两个泵11均以逆时针方式旋转时,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逆时针方式循环的回路。当然,也可以使其中一个泵11(如图4纸面左边的泵)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而另一个泵11(如图4纸面右边的泵)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装置的封闭腔中设置两个泵,使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内流动速度更快,其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散热介质的散热效率。从而在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使电子设备散热更高效,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散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10,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10中的两个泵11,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外部为所述泵11提供驱动动力的动力源(图5中未示出)。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泵11动作而对所述散热介质产生作用力,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流动而形成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两个泵11分别设置于所述封闭腔14的两端,以使所述封闭腔14中形成的所述两个泵11之间的两个回路的路径长度相当。从而可以使所述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更好地进行热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泵11可以为电磁泵。对应地,所述动力源可以是电磁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电磁电路的控制,对所述泵11提供使所述泵11工作的变化磁场,使泵11开始工作。这样,所述动力源可以与所述泵11非接触设置。如可以将动力源设置于距离泵11适当远的距离。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动力源为电磁圈时,通过为电磁圈提供时变的电流,使电磁圈能够形成变换的电磁场,并将该变换的电磁场作用于所述封闭腔14内的泵11,这样泵11会在电磁铁电磁场发生变化时而受到的相应的作用力,从而驱动泵11的转子旋转。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电磁铁产生变化的电磁场,从而能够驱动泵11的转子旋转,实现了驱动部分和旋转部分的分离设置。
例如,电磁场包括三组能够产生电磁场的线圈;每一个组线圈设置在驱动部分对应于旋转部分旋转中心的中线的两侧。每一组线圈都能够产生吸引泵11的转子的电磁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周期性变化产生电磁场的线圈,实现电磁场的改变,促使泵11的转子的旋转。当然具体的实现结构有多种,不局限于上述任意一种。
通过改变电磁铁的供电电流的方向,即可控制风扇转子的旋转方向,即按正时针方向旋转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动力源也可以是供电电源,其直接与泵11电连接,并可通过为泵11提供正反电压使其按正时针方向旋转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所述散热本体10中形成有封闭腔14,所述封闭腔内14设有散热介质。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散热介质包括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液体或金属混合物的液体。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包括稼、铟或稼铟混合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稼、铟或稼铟混合体等的金属散热介质,能够更佳地对发热体进行吸热,并有利于散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
当然,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也可以包括水、酒精、甲醇、氟利昂等液体介质。
如图5所示,为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形成较佳的循环回路,可在所述封闭腔14内设置隔离件12,使封闭腔14内形成流向完全不同的液体回路。如图5所示,在两个泵11同时转动时,将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沿着图5中封闭腔14内的箭头指示方向流动,即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按顺时针方式进行循环流动。由于在隔离件12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封闭腔14内壁之间的间隔,散热介质得以能够在封闭腔14内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循环流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的流动性更佳,以隔离件12为中心,在隔离件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泵11,即保证被隔离件12隔离的封闭腔14中的两部分子腔室内分别设置有泵,这样,可以使每个子腔室内的散热介质更好地流动,从而保证整个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的流动性更快,从而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更高效。
而在封闭腔14的上端,可在安装泵11的隔离件12上设置有孔结构,使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循环回路。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件12可以是隔板结构等。
本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可为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散热装置,通常与电子设备的发热部件接触或相邻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管状结构,如可以是圆管或方管等形状。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箱体结构,如可以是方形箱体结构或圆柱状的箱体结构等。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呈U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散热本体10的形状。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的形状依据电子设备中的发热体的形状而设定,一般而言,需要将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与发热体接触面积尽可能地大,以更佳地吸收发热体散发的热量。
当泵11以顺时针方式旋转时,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顺时针方式循环的回路,而当泵11以逆时针方式旋转时,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逆时针方式循环的回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装置的封闭腔中设置两个泵,使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内流动速度更快,其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散热介质的散热效率。从而在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使电子设备散热更高效,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散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10,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10中的两个泵11,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外部为所述泵11提供驱动动力的动力源(图6中未示出)。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泵11动作而对所述散热介质产生作用力,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流动而形成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两个泵11分别设置于所述封闭腔14的两端,以使所述封闭腔14中形成的所述两个泵11之间的两个回路的路径长度相当。从而可以使所述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更好地进行热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泵11可以为电磁泵。对应地,所述动力源可以是电磁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电磁电路的控制,对所述泵11提供使所述泵11工作的变化磁场,使泵11开始工作。这样,所述动力源可以与所述泵11非接触设置。如可以将动力源设置于距离泵11适当远的距离。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动力源为电磁圈时,通过为电磁圈提供时变的电流,使电磁圈能够形成变换的电磁场,并将该变换的电磁场作用于所述封闭腔14内的泵11,这样泵11会在电磁铁电磁场发生变化时而受到的相应的作用力,从而驱动泵11的转子旋转。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电磁铁产生变化的电磁场,从而能够驱动泵11的转子旋转,实现了驱动部分和旋转部分的分离设置。
例如,电磁场包括三组能够产生电磁场的线圈;每一个组线圈设置在驱动部分对应于旋转部分旋转中心的中线的两侧。每一组线圈都能够产生吸引泵11的转子的电磁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周期性变化产生电磁场的线圈,实现电磁场的改变,促使泵11的转子的旋转。当然具体的实现结构有多种,不局限于上述任意一种。
通过改变电磁铁的供电电流的方向,即可控制风扇转子的旋转方向,即按正时针方向旋转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动力源也可以是供电电源,其直接与泵11电连接,并可通过为泵11提供正反电压使其按正时针方向旋转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所述散热本体10中形成有封闭腔14,所述封闭腔内14设有散热介质。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散热介质包括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液体或金属混合物的液体。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包括稼、铟或稼铟混合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稼、铟或稼铟混合体等的金属散热介质,能够更佳地对发热体20进行吸热,并有利于散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
当然,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介质也可以包括水、酒精、甲醇、氟利昂等液体介质。
如图5所示,为使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14内形成较佳的循环回路,可在所述封闭腔14内设置隔离件12,使封闭腔14内形成流向完全不同的液体回路。如图5所示,在两个泵11同时转动时,将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沿着图5中封闭腔14内的箭头指示方向流动,即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按顺时针方式进行循环流动。由于在隔离件12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封闭腔14内壁之间的间隔,散热介质得以能够在封闭腔14内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循环流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使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的流动性更佳,以隔离件12为中心,在隔离件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泵11,即保证被隔离件12隔离的封闭腔14中的两部分子腔室内分别设置有泵,这样,可以使每个子腔室内的散热介质更好地流动,从而保证整个封闭腔14内的散热介质的流动性更快,从而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更高效。
而在封闭腔14的上端,可在安装泵11的隔离件12上设置有孔结构,使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循环回路。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件12可以是隔板结构等。
如图6所示,散热腔通过隔离件12被分为左右两部分子腔室,左边的子腔室140作为所述封闭腔的第一区域,该子腔室140与发热体20紧贴在一起,子腔室140内的散热介质吸收所述发热体20的热量,向所述封闭腔14的第二区域扩散,所述封闭腔的第三区域的所述散热介质向第一区域内回流而形成回路;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封闭腔接近或贴附于所述发热体的部分对应的区域。本发明实施例中,右边的子腔室又被分为两部分,图6中的虚线将右边子腔室划分为子腔室141和子腔室142。其中,子腔室141相当于封闭腔14的第二区域,而子腔室142相当于封闭腔14的第三区域。在两个泵11均以正时针方向旋转时,子腔室140内的散热介质吸收所述发热体20的热量,在泵11的作用下,子腔室140内的散热介质向所述封闭腔14的子腔室141扩散,而所述封闭腔14的子腔室142的所述散热介质向子腔室141内回流而形成回路。
本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可为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散热装置,通常与电子设备的发热部件接触或相邻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管状结构,如可以是圆管或方管等形状。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可以为箱体结构,如可以是方形箱体结构或圆柱状的箱体结构等。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本体10呈U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散热本体10的形状。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的形状依据电子设备中的发热体20的形状而设定,一般而言,需要将散热装置的散热本体10与发热体20接触面积尽可能地大,以更佳地吸收发热体20散发的热量。
当泵11以顺时针方式旋转时,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顺时针方式循环的回路,而当泵11以逆时针方式旋转时,散热介质在封闭腔14内形成逆时针方式循环的回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装置的封闭腔中设置两个泵,使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内流动速度更快,其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散热介质的散热效率。从而在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使电子设备散热更高效,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前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
具体地,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发热部件上,这些发热部件一般包括CPU、显卡、电源等。对于需要散热的部件,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直接贴附于发热体如前述的CPU、显卡、电源等上,通过散热装置上的驱动源驱动封闭腔内的泵,使泵在封闭腔内旋转,从而带动封闭腔内的散热介质流动,而通过散热介质对发热体吸热,当流动到封闭腔与发热体非接触区域时,散热介质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形成热交换,达到对发热体散热的目的。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可包括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台式电脑或电视机等设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装置的封闭腔中设置泵,使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内流动而形成回路,大大提升了散热介质的散热效率。从而在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使电子设备散热更高效,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散热本体,所述散热本体中形成有封闭腔,所述封闭腔内设有散热介质;
所述封闭腔上设置有两个泵,所述两个泵分别为所述散热介质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散热介质在所述封闭腔中形成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泵分别设置于所述封闭腔的两端,以使所述封闭腔中形成的所述两个泵之间的两个回路的路径长度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内的隔离体,所述隔离体将所述封闭腔隔离为二腔室;所述二腔室在所述隔离体的两端部分别互通;
所述两个泵分别对所述二腔室内的所述散热介质进行驱动,使所述二腔室内的所述散热介质循环流动而形成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腔的第一区域内的散热介质吸收所述发热体的热量,向所述封闭腔的第二区域扩散,所述封闭腔的第三区域的所述散热介质向第一区域内回流而形成回路;
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封闭腔接近或贴附于所述发热体的部分对应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为电磁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本体由金属或热的良导体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介质包括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液体或金属混合物的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介质包括稼、铟或稼铟混合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介质包括水、酒精、甲醇、氟利昂。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67012.4A CN106061201A (zh) | 2016-06-23 | 2016-06-23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US15/495,003 US10136553B2 (en) | 2016-06-23 | 2017-04-24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
DE102017113693.2A DE102017113693A1 (de) | 2016-06-23 | 2017-06-21 | Wärmeableitvorrichtung und diese enthaltend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67012.4A CN106061201A (zh) | 2016-06-23 | 2016-06-23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61201A true CN106061201A (zh) | 2016-10-26 |
Family
ID=5716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467012.4A Pending CN106061201A (zh) | 2016-06-23 | 2016-06-23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36553B2 (zh) |
CN (1) | CN106061201A (zh) |
DE (1) | DE102017113693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73754A (zh) * | 2020-03-25 | 2020-06-12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部件 |
CN113453517A (zh) * | 2021-07-13 | 2021-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TWI804768B (zh) * | 2020-11-06 | 2023-06-11 |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液冷式散熱模組及具有該液冷式散熱模組的電子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44299B (zh) * | 2021-11-19 | 2023-10-03 | 浙江和力电力设施有限公司 | 一种扁担的平衡散热系统及其散热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051496A1 (en) * | 2005-09-02 | 2007-03-08 |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 Cooling device |
CN2884529Y (zh) * | 2005-12-23 | 2007-03-28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由外置动磁体驱动的液冷式芯片散热器 |
CN101146429A (zh) * | 2006-09-15 | 2008-03-19 | 刘胜 | 电子器件的散热器 |
CN101227810A (zh) * | 2007-01-19 | 2008-07-23 |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循环回路的液冷式散热装置 |
CN102901220A (zh) * | 2011-07-25 | 2013-01-30 | 杨泰和 | 闭路型均温装置 |
CN203231673U (zh) * | 2013-03-04 | 2013-10-09 | 北京依米康散热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磁力驱动的液态金属均温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35705A (en) * | 1983-12-14 | 1987-01-13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Double-sided electromagnetic pump with controllable normal force for rapid solidification of liquid metals |
US5198752A (en) * | 1987-09-02 | 1993-03-30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Electric probing-test machine having a cooling system |
FI20031207A (fi) * | 2003-05-13 | 2005-02-08 | Hydrocell Ltd Oy | Suodatusmenetelmä ja suodatinlaite |
US7708010B2 (en) * | 2007-03-05 | 2010-05-04 | Taco Inc. | Solar heating systems |
US8830660B2 (en) * | 2009-12-21 | 2014-09-09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Mechanical power service communicating device and system |
US8863702B2 (en) * | 2011-10-20 | 2014-10-21 | Innovationsschatz Gmbh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a heat storage device that provides reusable heat |
TWI445493B (zh) * | 2011-11-11 | 2014-07-11 | Inventec Corp | 散熱系統 |
CN102625639B (zh) * | 2012-03-21 | 2015-10-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系统和散热方法 |
US20140202665A1 (en) * | 2013-01-22 | 2014-07-24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Integrated thin film evaporation thermal spreader and planar heat pipe heat sink |
US20140293542A1 (en) * | 2013-03-30 | 2014-10-02 | Jan Vetrovec | Thermal mgmt. device for high-heat flux electronics |
-
2016
- 2016-06-23 CN CN201610467012.4A patent/CN106061201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4-24 US US15/495,003 patent/US101365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21 DE DE102017113693.2A patent/DE102017113693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051496A1 (en) * | 2005-09-02 | 2007-03-08 |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 Cooling device |
CN2884529Y (zh) * | 2005-12-23 | 2007-03-28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由外置动磁体驱动的液冷式芯片散热器 |
CN101146429A (zh) * | 2006-09-15 | 2008-03-19 | 刘胜 | 电子器件的散热器 |
CN101227810A (zh) * | 2007-01-19 | 2008-07-23 |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循环回路的液冷式散热装置 |
CN102901220A (zh) * | 2011-07-25 | 2013-01-30 | 杨泰和 | 闭路型均温装置 |
CN203231673U (zh) * | 2013-03-04 | 2013-10-09 | 北京依米康散热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磁力驱动的液态金属均温板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73754A (zh) * | 2020-03-25 | 2020-06-12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部件 |
TWI804768B (zh) * | 2020-11-06 | 2023-06-11 |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液冷式散熱模組及具有該液冷式散熱模組的電子裝置 |
US12048116B2 (en) | 2020-11-06 | 2024-07-23 |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 Liquid coo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CN113453517A (zh) * | 2021-07-13 | 2021-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3453517B (zh) * | 2021-07-13 | 2022-11-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7113693A1 (de) | 2017-12-28 |
US10136553B2 (en) | 2018-11-20 |
US20170374763A1 (en) | 2017-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61201A (zh)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
KR100442237B1 (ko) | 열전냉방기 | |
CN104144594B (zh) | 用于水冷却器的泵 | |
CN101796635B (zh) | 冷却发热组件的方法和装置 | |
CN205726840U (zh) | 散热模块 | |
US9812242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quid heat exchange for transformers | |
KR101530702B1 (ko) |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이동식 온냉 겸용 에어컨 | |
US20210195794A1 (en) | Novel mechanical pump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 |
CN107041098B (zh) | 散热装置与电子系统 | |
CN108327269A (zh) | 一种半导体控温生物3d打印喷头 | |
CN106403073A (zh) | 一种冷却装置 | |
CN205648307U (zh) | 一种用于冷却电子设备的水冷设备 | |
CN210073569U (zh) | 一种散热效率高的变压器外壳 | |
CN100467995C (zh) | 热管 | |
CN109729704A (zh) | 一种多介质液冷散热系统 | |
CN206451790U (zh) | 一种导热装置 | |
CN105939593B (zh)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3634403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服务器 | |
CN106981464B (zh) | 一种用于大尺寸散热装置的均温装置 | |
CN110392512A (zh) | 电子设备的主板散热系统 | |
KR100306513B1 (ko) | 열전소자의냉각효율을증진시키는냉각관과이냉각관을이용한냉방장치 | |
CN207020622U (zh) | 一种活动的扩展式网络服务器散热装置 | |
JP3165057U (ja) | 冷媒の蒸発と凝縮に伴う圧力勾配により駆動される放熱装置 | |
CN221225166U (zh) | 一种头戴式设备 | |
CN111595055A (zh) | 双芯片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