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855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58551B CN106058551B CN201610157707.2A CN201610157707A CN106058551B CN 106058551 B CN106058551 B CN 106058551B CN 201610157707 A CN201610157707 A CN 201610157707A CN 106058551 B CN106058551 B CN 1060585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connector body
- connector
- insert port
- rear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具有对端子配件的插入位置进行识别的功能,成型性优异。在连接器主体(10)的后表面设置有划分多个插入口(28)的方格壁(29)。方格壁(29)具有彼此沿相同方向并列地延伸的第1、第2壁(31、32)和与第1、第2壁(31、32)交叉地延伸的第3壁(33),并且后端以按照第2壁(32)、第3壁(33)、第1壁(31)的顺序位于后方的方式错位地配置。第1壁(31)成为相对于第2壁(32)向后方较大地突出而为实现相对于周围的识别的壁,第3壁(33)成为吸收第1、第2壁(31、32)之间的阶梯差而实现树脂流动的改善的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多个腔室。在壳体的后表面的各腔室的后端开口地设置有多个插入口。在各腔室中,从后方通过插入口而插入端子配件。
另外,在壳体上,从斜后方安装有保持件。在保持件上设置有用于识别各插入口的地址的记号,以记号为基准向各腔室中无误地插入预定的端子配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8807号公报
此外,当无法在与各插入口对应的位置设置保持件时,需要采用在除了保持件以外的部分设置记号以防止端子配件的误插入的方法。对此,例如如果在壳体的后表面的外周部分等处设置记号,则当壳体变得小型时难以看到记号,无法充分发挥作为记号的功能。对于这点,如果在壳体的后表面使划分各插入口的方格壁的一部分壁(纵壁或者横壁)比其他壁向后方明显地突出,则即使是小型的壳体,该突出的一部分壁也具有作为记号的识别力。但在该情况下,会在一部分壁与其他壁之间产生较大的阶梯差,因此,在壳体的成型时,会在树脂流过方格壁的成型空间时由阶梯部分妨碍树脂的流动,可能引起成型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对端子配件的插入位置进行识别的功能且成型性优异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供端子配件插入的连接器主体,在该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口,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设置有划分所述插入口的方格壁,所述方格壁配置为,具有彼此沿相同方向并列地延伸的第1、第2壁和与所述第1、第2壁交叉地延伸的第3壁,并且后端以按照所述第2壁、所述第3壁、所述第1壁的顺序位于后方的方式具有阶梯差。
如果以第2壁为基准来观察第1壁,则可知第1壁向后方明显地突出,因此,能够以第1壁作为记号来将预定的端子配件无误地插入到各插入口。另一方面,由于第1、第2壁之间的阶梯差在第3壁处缓和,因此,通过在成型时使树脂流过与第3壁对应的部分,能够良好地成型方格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的连接器主体的后视图。
图2是图1的X-X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Y-Y线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的连接器的连接器主体的后视图。
图5是实施例3的连接器的连接器主体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在所述方格壁的外侧设置有包围外周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的后端设置于与所述第1壁的后端相同的前后位置或者比所述第1壁的后端靠后方。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异物与外周壁干涉而导致第1壁与异物干涉而破损的情况。
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的外周缘通过一对长边部和一对短边部来划分,所述第1壁配置为,在所述长边部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且沿所述短边部的短边方向延伸。如果在连接器主体的长边部的长边方向上排列的插入口的个数较多,则难以识别插入口,但是,根据本结构,将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经由第1壁在长边方向上分割成多个模块,因此能够以模块为单位容易地识别插入口。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中由所述第1壁分割的至少两个模块,以相同的数量、相同的排列分别配置所述插入口。由此,易于对用于识别由第1壁分割的模块内的插入口的地址进行分配,识别性更加良好。
<实施例1>
以下,基于图1~图3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10和导电金属制的端子配件6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概念以图1为基准。
连接器主体10具备壳体20和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壳体20的杆40。壳体2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方块状,能够从前方与未图示的对方壳体嵌合。
如图1所示,杆40作为整体形成为门型板状,由连结部41和从连结部41的两端部平行地突出的一对凸轮部42构成。而且,杆40从左侧以跨越的方式组装于壳体20。通过将杆40的凸轮部42以与对方壳体卡合的状态转动,将对方壳体以低嵌合力嵌合于壳体20。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壳体20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有多个腔室21。如图1所示,各腔室21由配置于左端的上下两层的大型的腔室21B和除了左端以外上下左右地排列配置的多个小型的腔室21构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不特别地指出,腔室是指小型的腔室21。
如图3所示,在壳体20的腔室21中,从后方插入端子配件60。端子配件60与电线70的终端部连接。另外,在端子配件60的前部设置有筒状的箱部61。如果端子配件60插入至壳体20的腔室21,则从壳体20的后表面的后述的插入口28引出电线70。另外,当两壳体正确嵌合时,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配件插入到端子配件60的箱部61而与该箱部61电连接。在腔室21的内壁下表面,向内侧突出地设置有矛形件22。正确插入到腔室21的端子配件60被矛形件22弹性地卡定而被防止脱出。
另外,在壳体20中,如图1所示,设置有与腔室21的内壁下表面的右端部连通的、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后表面开口的引导槽23。在引导槽23中插入端子配件60的未图示的稳定器。通过在引导槽23中插入稳定器来引导端子配件60的插入动作。并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壳体20的侧面开口地设置有与各腔室21连通的保持件插入孔24。通过在保持件插入孔24中正确地插入保持件80,对端子配件60在壳体20的腔室21内进行二次防脱。
此外,如图1所示,壳体20的后表面的外周由后视观察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框状的外周壁25构成。外周壁25的外缘部通过沿宽度方向彼此基本平行地配置的一对长边部26和沿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彼此基本平行地配置的一对短边部27来划分。杆40的凸轮部42沿外周壁25的长边部26配置,杆40的连结部41沿外周壁25的短边部27配置。
而且,如图1所示,在壳体20的后表面的外周壁25的内侧开口地设置有作为各腔室21的后端开口的多个插入口28。各插入口28通过在壳体20的后表面露出的方格壁29来划分。
如图1所示,方格壁29由沿作为长边部26的长边方向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壁31、第2壁32和沿作为短边部27的短边方向的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3壁33构成。
如图1所示,第1壁31沿宽度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地配置有4个,沿上下方向笔直地延伸,并且上下两端与外周壁25的两个长边部26大致正交地一体连结。第1壁31的后端和外周壁25的后端以处于同一面的方式连续地配置于彼此相同的前后位置(参照图2。此外,图2的左侧是后侧、右侧是前侧)。其中,在左端的第1壁31与外周壁25的短边部27之间划分大型的腔室21B。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1壁31的后端是平坦的垂直面,并且与外周壁25一起配置于连接器主体10的最后端位置。如图1所示,在第1壁31的后端的左右两侧,通过切除角部形成锥状的第1倒角部34。
第2壁32在沿宽度方向相邻的第1壁31之间,沿宽度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地配置有3个,沿上下方向笔直地延伸,并且上下两端与外周壁25的两个长边部26大致正交地一体连结。即,第1壁31、第2壁32彼此平行地并列配置。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2壁32的后端是平坦的垂直面,并且配置得比第1壁31的后端向前方里侧缩进。如图1所示,在第2壁32的后端的左右两侧,通过切除角部形成锥形的第2倒角部35。
如图1所示,第3壁33沿上下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地配置有3个,沿宽度方向笔直地延伸,并且宽度方向的两端与右端的短边部27和左端的第1壁31大致正交地一体连结。另外,第3壁33在其延伸中途的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与第1壁31、第2壁32大致呈直角地交叉连结。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3壁33的后端是平坦的水平面,配置得比第1壁31的后端向前方里侧缩进且比第2壁32的后端向后方近前侧突出。如图1所示,在第3壁33的后端的上下两侧,通过切除角部形成锥形的第3倒角部36。另外,第3壁33的上缘划分插入口28的下缘,形成朝向引导槽23呈阶段状地下降的形态。
在这里,如果以第2壁32的后端为基准面,则第3壁33相对于基准面在前后方向的突出高度比第1壁31相对于基准面在前后方向的突出高度低。即,构成为,按照第1壁31、第3壁33、第2壁32的顺序,前后方向的突出高度通过3个阶梯变低。因此,如果作业者从后方观察连接器,则能够通过目视来确认第1壁31与外周壁25一起在后方近前侧配置成相对于第2壁32的基准面明显地突出,另外,也能够通过用手触摸来进行确认。
如上所述,壳体20的后表面的腔室区域被4个第1壁31和右端的短边部27沿宽度方向分割成4个模块(后述的A~B)。在所分割的模块的内侧,各插入口28以相同的数量(16个)、相同的排列(上下方向4层且宽度方向4列)排列地配置。
如上所述,向各腔室21中通过插入口28而插入预定的端子配件60,但在本实施例1中,为了明确端子配件60插入至哪个插入口28,对各插入口28标注地址。例如,在下述情况下,将图1的箭头P的插入口28作为A2ア来标注位置:按照从右端到左端的顺序将4个模块称为A、B、C、D,按照从右端到左端的顺序将沿宽度方向(列方向)排列的插入口28称为1、2、3、4,按照从上层到下层的顺序将沿上下方向(段方向)排列的插入口28称为ア、イ、ウ、エ。此时,由于各插入口28的排列方式在模块内相同,因此,与上述1~4以及ア~エ的对应关系也相同。由此,作业者能够不犹豫地向A2ア的插入口28插入预定的端子配件60而迅速地推进插入作业。另外,能够避免端子配件60错误地插入至与原本的插入口不同的插入口28的情况。
特别是,如果以第2壁32的后端为基准面来观察第1壁31的后端,则能够视觉确认或者触觉确认在第1壁31、第2壁32之间存在前后方向的较大的阶梯差,因此,作业者易于区分作为识别A~D的模块时的指标的第1壁31的后端位置,确保良好的识别性。
另一方面,如果在第1壁31、第2壁32之间存在较大的阶梯差,则可能会在成型连接器主体10时使树脂(熔融树脂)的流动变差。但是,根据本实施例1,在第1壁31、第2壁32之间设置中间高度的第3壁33以缓和第1壁31、第2壁32之间的阶梯差,第3壁33成为与第1壁31、第2壁32连结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形态,因此如果在成型时在成型第3壁33的未图示的模具的成型空间内使树脂从第3壁33的右端侧向左端侧流过,则树脂也会经由第3壁33在第1壁31、第2壁32顺利地流过。由此,能够良好地成型由第1壁31、第2壁32及第3壁33构成的方格壁29,能够将因成型不良而导致的不合格品的发生率抑制得较低。
<实施例2>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
在实施例2的连接器主体10A中,将作为标记的识别部37附加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格壁29,所述标记用于在将预定的端子配件60从插入口28插入至壳体20A的腔室21时,对模块内进行更加细分化的识别。
识别部37设置于第2壁32、第3壁33的交叉部分,详细地说,设置于在模块内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壁32与第3壁33的交叉部分。在这里,识别部37在第3壁33的后端构成为后视观察呈矩形地开口的凹陷。但是,识别部37也可以通过突部、配色、图案标注等来与周围进行识别,并不限于凹陷。
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能够在识别插入口28的位置时辅助地利用识别部37,例如,在将预定的端子配件60插入至通过箭头P表示的A2ア的插入口28时,能够具有A2ア的插入口28的位置在位于A的上层的识别部37的右上等这种认识,迅速且正确地插入端子配件60。
<实施例3>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形态的连接器主体10B的作为无用空间的部分附加有识别部38。识别部38设置于杆40B的下侧的凸轮部42的后端和壳体20B的上端部的后端。在这里,识别部38在杆40B的后端以及壳体20B的后端构成为后视观察呈矩形地开口的凹陷,但是,如果与实施例2同样地能够从周围识别出来,则不限于凹陷。
杆40B的识别部38在连接器主体10的左侧下端部沿宽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成对设置,壳体20B的识别部38在连接器主体10的右侧上端部沿宽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有3个。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识别部38之间的间隔距离均被统一成固定的距离。因此,例如在将预定的端子配件60插入通过箭头P表示的A2ア的插入口28时,能够推测A2ア插入口28位于壳体20B的右端的识别部38的下方附近这样的大致方位而推进作业,能够迅速且正确地插入端子配件60。另外,在实施例3的情况下,能够在无用空间的容许范围内将识别部38的大小、形状调整为易于识别的形态,能够进一步实现识别力的提高。
<其他实施例>
以下简单地说明其他实施例。
(1)第1、第2壁也可以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形态,第3壁也可以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态。所述形态特别是对于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连接器主体的连接器有效。
(2)连接器主体也可以由壳体和后支架、后保持件构成,是在后支架的后表面或者后保持件的后表面设置具有第1~第3壁的方格壁的结构。
(3)外侧壁的后端可以构成为比第1壁的后端位于后方。
(4)可以在第1壁设置相当于实施例2的识别部。该情况下的识别部具有使第1壁的存在更加明显而提高第1壁的识别力的作用。
(5)可以仅在由第1壁分割的两个模块中分别以相同的数量、相同的排列设置插入口。
标号说明
10、10A、10B…连接器主体
20、20A、20B…壳体
21…腔室
25…外周壁
28…插入口
29…方格壁
31…第1壁
32…第2壁
33…第3壁
37、38…识别部
40、40B…杆
60…端子配件。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供端子配件插入的连接器主体,在该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口,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设置有划分各所述插入口的方格壁,
所述方格壁配置为,具有彼此沿相同方向并列地延伸的第1壁、第2壁和与所述第1壁、第2壁交叉地延伸的第3壁,并且以按照所述第2壁、所述第3壁、所述第1壁的顺序后端位于后方的方式具有阶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在所述方格壁的外侧设置有包围外周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的后端配置于与所述第1壁的后端相同的前后位置或者比所述第1壁的后端靠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的外周缘通过一对长边部和一对短边部来划分,所述第1壁配置为在所述长边部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且沿所述短边部的短边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后表面中由所述第1壁分割的至少两个模块,分别以相同的数量、相同的排列来设置所述插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75670 | 2015-04-02 | ||
JP2015075670A JP6354992B2 (ja) | 2015-04-02 | 2015-04-02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58551A CN106058551A (zh) | 2016-10-26 |
CN106058551B true CN106058551B (zh) | 2018-12-18 |
Family
ID=57016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57707.2A Active CN106058551B (zh) | 2015-04-02 | 2016-03-18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47391B2 (zh) |
JP (1) | JP6354992B2 (zh) |
CN (1) | CN10605855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48807A (ja) * | 1999-06-03 | 2000-12-1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CN1474481A (zh) * | 2001-10-02 | 2004-02-11 | ��Ī������ | 带有端子尾部对准装置的电连接器 |
CN101267076A (zh) * | 2007-03-15 | 2008-09-17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3378470A (zh) * | 2012-04-18 | 2013-10-3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JP2014203696A (ja) * | 2013-04-05 | 2014-10-2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98186U (zh) * | 1987-06-10 | 1988-12-20 | ||
JPH03101874U (zh) * | 1990-02-06 | 1991-10-23 | ||
JP2015064933A (ja) * | 2013-09-24 | 2015-04-09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のハウジング |
-
2015
- 2015-04-02 JP JP2015075670A patent/JP63549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08 US US15/063,607 patent/US96473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18 CN CN201610157707.2A patent/CN1060585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48807A (ja) * | 1999-06-03 | 2000-12-1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CN1474481A (zh) * | 2001-10-02 | 2004-02-11 | ��Ī������ | 带有端子尾部对准装置的电连接器 |
CN101267076A (zh) * | 2007-03-15 | 2008-09-17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3378470A (zh) * | 2012-04-18 | 2013-10-3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JP2014203696A (ja) * | 2013-04-05 | 2014-10-2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58551A (zh) | 2016-10-26 |
JP6354992B2 (ja) | 2018-07-11 |
US20160294099A1 (en) | 2016-10-06 |
US9647391B2 (en) | 2017-05-09 |
JP2016197488A (ja) | 2016-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3175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capable of reduc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signal modules | |
US940933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terminal base | |
CN105576463B (zh) | 具有导电保持件构件的连接器组件 | |
JP5644563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5470732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380024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514670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104347979A (zh) | 中继电连接器 | |
CN106716729B (zh) | 连接器 | |
CN103091798A (zh) | 连接器模组 | |
CN105006700B (zh) | 具有减小触头间距的电连接器 | |
CN105470733A (zh) | 电连接器 | |
US20150004816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ifferential pair contact | |
US2014035712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tal plate | |
CN105576458B (zh) | 连接器 | |
CN103368001B (zh) | 用于插座组件的压铸壳罩 | |
CN106058551B (zh) | 连接器 | |
CN20410315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280747A (zh) | 连接器 | |
US9192075B1 (en) | Wire dress cover | |
CN104767044A (zh) | 接线端子台 | |
US9774146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dule | |
CN104810646A (zh) |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3457056A (zh) | 使用直角、板安装的连接器的连接器系统 | |
US20150068803A1 (en) | Plug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for retaining terminal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