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7537B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7537B
CN106057537B CN201610131319.7A CN201610131319A CN106057537B CN 106057537 B CN106057537 B CN 106057537B CN 201610131319 A CN201610131319 A CN 201610131319A CN 106057537 B CN106057537 B CN 106057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llusory
operation lines
movable link
switch porti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13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7537A (zh
Inventor
大迫孟
渡边龙
渡边龙一
田川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57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7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7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7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 H01H13/8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characterised by tactile feedback feature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输入装置,通过使在不作为开关部使用的方向上按压操作构件时的操作感触不同,通过操作感触易于识别恰当的输入操作。在第1操作线(L1)上,在一方配置开关部(30),在另一方配置未设置有开关部的虚设部(40),并且在虚设部设置有朝向基板(50)的移动被限制并且被支承为能够向与第1操作线(L1)交叉的方向倾倒的可动构件(20),在可动构件上形成有位于第1操作线上的支点部(21)以及位于隔着第1操作线的两侧并承受来自操作构件(10)的按压力的一对承受部(24),在虚设部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时,该按压力被可动构件的承受部承接,在与虚设部相邻的开关部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时,可动构件倾斜。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用一个操作构件来按压操作的多个开关部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多个操作,需要用一个操作构件使多个开关部动作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有关通过摇动操作使开关部动作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发明。
图9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0的动作说明图,图9(a)是从多方向输入装置100的截面观察的动作说明图,图9(b)是从其他的角度的截面观察的动作说明图。该多方向输入装置100在键头(操作构件)109的下方,设置有中央开关S103和在其周围配置的四个周边开关S104。此外,如图9(b)所示,在相邻的周边开关S104的中间位置,从键头109向下方一体地形成有腿部109c。键头109被保持在弹性片107上,隆起部109e与中央开关S103的阀杆106的顶面抵接。此外,在载置弹性片107时,周边可动触点108与周边固定触点102对置地构成周边开关S104,位于第1周边凸部107c的外周的裙状部分(圆锥状部分)纵弯曲,从而周边可动触点108与周边固定触点102接触而输出电信号。
该多方向输入装置100在键头109的中央部被按压时,中央开关S103被按压而动作,键头109的周围部被按压时,通过键头109,任一个周边开关S104被按压而动作。在周围部被按压而周边开关S104动作时,腿部109c触碰绝缘基板101而限制键头109在必要以上大幅倾斜,由此防止中央开关S103错误地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5290号公报
但是,存在希望是将在周围配置的四个周边开关中的1个周边开关不作为开关部使用的输入装置的情况。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成为在不作为开关部使用的方向上被按压时的操作感触与在其他的方向上被按压时相同而不进行开关动作的装置,因此有难以知晓是按压了那里还是按压了其他的开关部而不进行动作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通过使从开关部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时的操作感触与在不作为开关部使用的方向上按压操作构件时的操作感触不同,易于通过操作感触识别恰当的输入操作。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是设置有在基板上设置的多个开关部和按压所述开关部的操作构件的输入装置,在该输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定互相交叉的多条操作线,在所述操作线中的第1操作线上,隔着所述操作线的交点在一方配置所述开关部,并在另一方配置未设置所述开关部的虚设部,并且在与所述第1操作线交叉的其他的所述操作线上,隔着所述交点配置一对所述开关部,在所述虚设部设置有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朝向所述基板的移动被限制并且被支承为能够向与所述第1操作线交叉的方向倾倒,在所述可动构件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第1操作线上的支点部及位于隔着所述第1操作线的两侧并承受来自所述操作构件的按压力的一对承受部,在所述虚设部的上方按压所述操作构件时,该按压力被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承受部承接,在与所述虚设部相邻的所述开关部的上方按压所述操作构件时,所述可动构件倾斜。
根据该构成,在从虚设部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时,该按压力被一对承受部承接,可动构件以保持大致平行姿势的状态限制操作构件的操作,因而通过操作感触,容易知晓是虚设部。另一方面,在与虚设部相邻的开关部按压操作构件时,可动构件成为倾斜的姿势,因此操作阻力变小。因此,使开关部易于动作,用于使开关部动作的操作感触也变得良好。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输入装置,通过使从开关部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时的操作感触与在不作为开关部使用的方向上按压操作构件时的操作感触不同,易于通过操作感触识别恰当的输入操作。
此外,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虚设部构成为,在所述操作构件被按压时产生弹力,所述弹力比使所述开关部动作的按压载荷大。
根据该构成,在虚设部通过操作构件被按压时的弹力限制操作构件的操作,因而弹力的载荷随着压入而变大,能够得到与开关部不同的虚设部的操作感触。
此外,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虚设部,配置有被设置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通过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基板抵接,由此所述虚设部产生所述弹力。
根据该构成,虚设部的弹力是由于与基板抵接的弹性构件被按压而产生的,因而将其设定为变大是容易的。
此外,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具备将所述支点部与一对所述承受部连接的挠曲部,并具有所述支点部相对于所述挠曲部向所述基板侧突出的形状。
根据该构成,在虚设部未设置有开关部,但能够通过增长支点部的突出的长度,来调整虚设部的弹力、与开关部的尺寸差。
此外,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挠曲部为薄的平板状且在所述虚设部与相邻的所述开关部之间按压所述操作构件时,所述可动构件在伴随着所述挠曲部的弹性变形的同时倾斜。
根据该构成,通过设为容易弹性变形的平板状的挠曲部,能够调整可动构件倾斜时的载荷。据此,能够将在虚设部与开关部之间可动构件倾斜时的操作感触调整为期望的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二条所述操作线正交配置,在所述操作线中的所述第1操作线上,隔着所述交点在一方配置所述开关部,在另一方配置所述虚设部,并且在与所述第1操作线正交的其他的所述操作线上,隔着所述交点配置有一对所述开关部,所述虚设部及各个所述开关部距所述交点等距离地配置。
根据该构成,虚设部与3个方向的开关部距交点等距离地正交配置,因而易于直观地操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设置于虚设部的可动构件上,形成有位于第1操作线上的支点部及位于隔着第1操作线的两侧并承受来自操作构件的按压力的一对承受部。据此,当在虚设部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时,该按压力被可动构件的承受部承接,在与虚设部相邻的开关部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时,可动构件倾斜。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输入装置,通过使从开关部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时的操作感触与在不作为开关部使用的方向上按压操作构件时的操作感触不同,易于通过操作感触识别恰当的输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可动构件的外形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右侧视图,图4(c)是仰视图。
图5是在图1的V-V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截面上的、在虚设部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而可动构件承接按压力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截面上的、操作构件被按压而可动构件倾斜了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截面上的、从图7的状态起操作构件进一步被按压而可动构件倾斜了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9是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9(a)是从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截面观察的动作说明图,图9(b)是从其他的角度的截面观察的动作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输入装置;
10:操作构件;
11:操作主体部;
11a:凸缘部;
20:可动构件;
21:支点部;
22:挠曲部;
24:承受部;
24a:端部;
25:按压构件;
25a:按压构件;
25b:按压构件;
25c:按压构件;
30:开关部;
30a:开关部;
30b:开关部;
30c:开关部;
40:虚设部;
45:弹性构件;
45a:拱部;
45b:拱部;
45c:拱部;
45d:拱部;
50:基板;
60:上壳构件;
70:支承构件;
70a:开口部;
70b:支承部;
80:下壳构件;
L1:第1操作线;
L2:第2操作线;
O: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为了易于理解,附图适当变更尺寸。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输入装置1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输入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可动构件20的外形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右侧视图。图5是在图1的V-V线切断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截面上的、在虚设部40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10而可动构件20承接了按压力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截面上的、操作构件10被按压而可动构件20倾斜了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截面上的、从图7的状态起操作构件10进一步被按压而可动构件20倾斜了时的动作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如图1~图5所示,操作构件10是被安装于上壳构件60、且设置有通过一个操作构件10来按压操作的多个开关部30的构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连接输入装置1的设备侧的构成及电连接部省略,在图1~图5中也未图示。下面,为了使说明简单,将图1的Z1方向称为上方,将Z2方向称为下方。
如图2及图5所示,操作构件10具有圆盘形状的操作主体部11,在操作主体部11的周缘形成有凸缘部11a。凸缘部11a具有能够与上壳构件60卡止的尺寸,实现操作构件10的防脱。
在操作构件10的下方,隔着按压构件25及弹性构件45,配置有多个开关部30。多个开关部30设置在基板50上,并如图3所示,位于距互相正交的第1操作线L1与第2操作线L2相交的交点所在的中心线O等距离的3个方向。此处,第1操作线L1和第2操作线L2是虚设线。在第1操作线L1与第2操作线L2的交点通过并上下延伸的线是中心线O。
在第1操作线L1上,隔着第1操作线L1与第2操作线L2的交点,在一方配置有开关部30a,在另一方配置有未设置开关部的虚设部40。在第2操作线L2上,隔着第1操作线L1与第2操作线L2的交点,配置有一对开关部30b、30c。开关部30a、30b、30c分别与设置于基板50的布线(没有图示)连接。基板50载置并固定于下壳构件80。
以将配置有多个开关部30的基板50覆盖的方式,配置弹性构件45。弹性构件45由硅橡胶等具有弹性并且水的浸透少的材质成形为薄壁的立体形状而成,并形成为片状。弹性构件45在开关部30a、30b、30c的正上方分别具备拱部45a、45b、45c。此外,弹性构件45在未设置有开关部的虚设部40的正上方也具备拱部45d。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拱部45a、45b、45c、45d的形状是相同的,且距中心线O等距离地形成。
在弹性构件45的上方的位置,分别配置有按压拱部45a、45b、45c的按压构件25a、25b、25c。此外,配置有对设置在虚设部40的正上方的拱部45d进行按压的可动构件20。按压构件25a、25b、25c及可动构件20被插入到支承构件70的开口部70a,在其上方配置操作构件10。
支承构件70及可动构件20分别由合成树脂形成。
可动构件20如图3~图5所示,形成有:支点部21;一对承受部24,位于隔着支点部21的两侧,承受来自操作构件10的按压力;及挠曲部22,将支点部21与一对承受部24连接。支点部21具有相对于挠曲部22向基板50侧突出的形状。挠曲部22的上下方向(Z1-Z2方向)的厚度形成得相对较薄,承受部24能够以支点部21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
支承构件70如图5所示,具有能够收容可动构件20的承受部24的开口部70a,具备能够将承受部24的端部24a卡止的支承部70b。能够通过支承部70b将承受部24的端部24a卡止,因而能够以在支承构件70上载置有可动构件20的状态组装。
如图3所示,虚设线40a与第1操作线L1的交叉位置是虚设部40的虚设位置,虚设线40a是向着可动构件20的支点部21和弹性构件45的拱部45d的正下方的线。
接下来,参照图5~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的虚设部40的功能进行说明。
在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可动构件20的支点部21向下方按压弹性构件45的拱部45d。弹性构件45与基板50抵接,从而在被设置为能够弹性变形的拱部45d产生要将支点部21向上方抬起的弹力。操作构件10因为可动构件20及按压构件25a、25b、25c与弹性构件45抵接而被向上方施力,成为卡止于上壳构件60而不产生嘎达声的状态。
在从虚设部40的上方(图1所示的40a的位置)按压操作构件10时,如图6所示,该按压力被一对承受部24承接,可动构件20要在保持大致平行姿势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此时,支点部21要使弹性构件45的拱部45d进一步变形,但被基板50所限制,因此承受较强的弹力。因此,支点部21几乎无法动,在伴随挠曲部22的弹性变形的同时较强地产生对操作构件10的操作阻力。另外,在进一步较强地按下操作构件10的情况下,承受部24的端部24a卡止于支承部70b,向下方的移动受到限制。
这一系列的弹力,根据拱部45d的弹性构件45的厚度等、可动构件20的支点部21的突出的长度、挠曲部22的厚度等的尺寸而设定。在虚设部40,通过操作构件10被按压时的弹力来限制操作构件10的操作,因而弹力的载荷随着操作构件10的压入而变大,能够得到与开关部30a、30b、30c不同的虚设部40的操作感触。
另一方面,在从支点部21的正上方偏向Y1的位置按压了操作构件10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可动构件20倾斜。例如,相当于要将与虚设部40相邻的开关部30b接通而在开关部30b的正上方按压了操作构件10时、在虚设部40与开关部30b之间的上方按压了操作构件10时。此时,针对操作构件10,通过开关部30b的操作载荷和弹性构件45的拱部45b处的弹性变形而产生操作感触。在开关部30b有敲击感触的情况下,在开关部30接通时能够得到操作感触。另一方面,可动构件20的Y2侧未被按压,因而被保持在上方,并以支点部21为支点倾斜。可动构件20成为倾斜的姿势,因此在虚设部40产生的操作阻力与图6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使开关部30b易于动作,用于使开关部30b动作的操作感触也变得良好。
此外,在要接通开关部30c而在与虚设部40相邻的开关部30c的正上方按压了操作构件10时、在虚设部40与开关部30c之间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10时,也是同样的。
如图8所示,即使在偏向Y1的位置进一步较强地按压了操作构件10的情况下,在虚设部40,可动构件20在伴随挠曲部22的弹性变形的同时倾斜,从而在Y1侧承受部24的端部24a能够被向下方压入,直到卡止于支承部70b。另外,在该情况下,操作感触不同,因而能够通过感触识别出不是恰当的操作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拱部45a、45b、45c、45d的形状相同,在没有开关部的虚设部40使支点部21的长度增长,被保持在好像配置有开关部那样的初始状态。通过将支点部21的突出的长度增长,能够调整虚设部40的弹力及与开关部30的尺寸差。此外,在操作构件10被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在从虚设部40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10时,该按压力被一对承受部24承接,可动构件20以保持大致平行姿势的状态限制操作构件10的操作。此外,在与虚设部40相邻的开关部30b、30c的上方、在虚设部40与开关部30b、30c的任一开关部之间的上方进行了按压时,可动构件20成为倾斜的姿势,因此操作阻力变小。因此,使开关部30易于动作,用于使开关部30动作的操作感触也变得良好。
并且,可动构件20具备挠曲部22,在伴随挠曲部22的弹性变形的同时产生弹力,因而容易将操作载荷设定为期望的大小。因此,通过使从开关部30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10时的操作感触与在不作为开关部30使用的方向上按压操作构件10时的操作感触不同,从而能够通过操作感触而易于识别恰当的输入操作。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设置有在基板50上设置的多个开关部30、及按压开关部30的操作构件10。并且,设定互相交叉的第1操作线L1和第2操作线L2,在第1操作线L1上,隔着第1操作线L1与第2操作线L2的交点在一方配置开关部30a,在另一方配置未设置开关部的虚设部40。此外,在与第1操作线L1交叉的第2操作线L2上,隔着交点配置一对开关部30b、30c。并且,在虚设部40,设置有可动构件20,该可动构件20朝向基板50的移动被限制并且被支承为能够向与第1操作线L1交叉的方向倾倒。并且,在可动构件20上,形成有一对承受部24及位于第1操作线L1上的支点部21,这一对承受部24位于隔着第1操作线L1的两侧,并承受来自操作构件10的按压力。据此,在虚设部40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10时,该按压力被可动构件20的承受部24承接,在与虚设部40相邻的开关部30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10时,可动构件20倾斜。
根据该构成,在从虚设部40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10时,该按压力被一对承受部24承接,可动构件20以保持大致平行姿势的状态限制操作构件10的操作,因而通过操作感触易于知晓是虚设部40。另一方面,在与虚设部40相邻的开关部30按压操作构件10时,可动构件20成为倾斜的姿势,因此操作阻力变小,因此使开关部30易于动作,用于使开关部30动作的操作感触也变得良好。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输入装置1,通过使在开关部30的上方按压操作构件10时的操作感触与在不作为开关部30使用的方向上按压操作构件10时的操作感触不同,通过操作感触易于识别恰当的输入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虚设部40构成为,在操作构件10被按压时产生弹力,弹力大于使开关部30动作的按压载荷。
根据该构成,在虚设部40通过操作构件10被按压时的弹力限制操作构件10的操作,因而弹力的载荷随着操作构件10的压入而变大,能够得到与开关部30a、30b、30c不同的虚设部40的操作感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在虚设部40,配置被设置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45,通过弹性构件45与基板50抵接,虚设部40产生弹力。
根据该构成,虚设部40的弹力通过与基板50抵接的弹性构件45被按压而产生,因而设定为弹力变大是容易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可动构件20具备挠曲部22,该挠曲部22将支点部21与一对承受部24连接,该可动构件20具有支点部21相对于挠曲部22向基板50侧突出的形状。
根据该构成,在虚设部40没有设置开关部30,但通过使支点部21的突出的长度增长,能够调整虚设部40的弹力及与开关部30的尺寸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挠曲部22是薄的平板状,在虚设部40与相邻的开关部30之间按压操作构件10时,可动构件20在伴随着挠曲部22的弹性变形的同时倾斜。
根据该构成,通过采用容易弹性变形的平板状的挠曲部22,能够调整可动构件20倾斜时的载荷。据此,能够将在虚设部40与开关部30之间可动构件20倾斜时的操作感触调整为期望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中,第1操作线L1与第2操作线L2正交配置,在第1操作线L1上,隔着交点在一方配置开关部30,在另一方配置虚设部40。并且,在与第1操作线L1正交的第2操作线L2上,隔着交点配置一对开关部30,虚设部40及各个开关部30距交点等距离地配置。
根据该构成,虚设部40和3个方向的开关部30距交点等距离地正交配置,因而易于直观地操作。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能够进行如下变形而实施,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1)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第1操作线L1与第2操作线L2正交配置的构成,但也可以并不正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具有第3操作线,第1操作线L1、第2操作线L2、第3操作线以60度角度交叉。此外,也可以构成为,还具有第4操作线,并在7个方向上配置开关部。
(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点部21设定为能够稍微移动的长度,但也可以设为在初始状态隔着弹性构件45与基板50抵接。该情况下,优选设定为挠曲部22能够稍稍弹性变形。如果这样,在对虚设部40的正上方进行按压操作时的操作感触较重,能够使操作开关部30时的感触与最初不同。

Claims (6)

1.一种输入装置,设置有在基板上设置的多个开关部、及按压所述开关部的操作构件,所述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
设定互相交叉的多条操作线,在所述操作线中的第1操作线上,隔着所述操作线的交点在一方配置所述开关部,并在另一方配置未设置所述开关部的虚设部,并且在与所述第1操作线交叉的其他的所述操作线上,隔着所述交点配置一对所述开关部,
在所述虚设部设置有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能够朝向所述基板移动且该移动被限制且被支承为能够向与所述第1操作线交叉的方向倾倒,在所述可动构件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第1操作线上的支点部及位于隔着所述第1操作线的两侧并承受来自所述操作构件的按压力的一对承受部,
在所述虚设部的上方按压所述操作构件时,该按压力被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承受部承接,在与所述虚设部相邻的所述开关部的上方按压所述操作构件时,所述可动构件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设部构成为,在所述操作构件被按压时产生弹力,且所述弹力比使所述开关部动作的按压载荷大。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虚设部,配置有被设置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基板抵接,由此所述虚设部产生所述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构件具备将所述支点部与一对所述承受部连接的挠曲部,并具有所述支点部相对于所述挠曲部向所述基板侧突出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曲部为薄的平板状,
在所述虚设部与相邻的所述开关部之间按压了所述操作构件时,所述可动构件在伴随着所述挠曲部的弹性变形的同时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二条所述操作线正交配置,在所述操作线中的所述第1操作线上,隔着所述交点在一方配置所述开关部,在另一方配置所述虚设部,并且在与所述第1操作线正交的其他的所述操作线上,隔着所述交点配置有一对所述开关部,
所述虚设部及各个所述开关部距所述交点等距离地配置。
CN201610131319.7A 2015-04-14 2016-03-09 输入装置 Active CN106057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2262A JP6460331B2 (ja) 2015-04-14 2015-04-14 入力装置
JP2015-082262 2015-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7537A CN106057537A (zh) 2016-10-26
CN106057537B true CN106057537B (zh) 2018-03-13

Family

ID=5742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1319.7A Active CN106057537B (zh) 2015-04-14 2016-03-09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60331B2 (zh)
CN (1) CN106057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6434B (zh) * 2019-01-17 2023-10-31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以及操作单元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4080A (ja) * 1994-08-26 1996-03-08 Alps Electric Co Ltd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2002203461A (ja) * 2000-12-28 2002-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CN102737897A (zh) * 2011-04-12 2012-10-1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操作输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6241U (zh) * 1987-05-01 1988-11-15
JPH04255622A (ja) * 1991-01-30 1992-09-10 Nissan Motor Co Ltd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用スイッチ
JP2002008485A (ja) * 2000-06-19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キー操作装置
JP2003346603A (ja) * 2002-05-29 2003-12-05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4080A (ja) * 1994-08-26 1996-03-08 Alps Electric Co Ltd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2002203461A (ja) * 2000-12-28 2002-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CN102737897A (zh) * 2011-04-12 2012-10-1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操作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60331B2 (ja) 2019-01-30
JP2016201324A (ja) 2016-12-01
CN106057537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7221B2 (en) Key switch with noise reduction mechanism
US8912458B2 (en) Touchsurface with level and planar translational travel responsiveness
US11862415B2 (en) Keyswitch device and keyboard
US7319202B2 (en) Key switch device
TW201515038A (zh) 低行程開關組件
US20010025778A1 (en) Switch for game controller
WO1999019887A1 (en) Segment analog pointing device
US20130140164A1 (en) Thin film switch and press key/keyboard using the same
CN101996813A (zh) 多向开关装置
CN107658155B (zh) 按键装置及其平衡杆结构
CN106057537B (zh) 输入装置
CN103681071B (zh) 开关装置
JP5333661B2 (ja) 操作入力装置
TWM556918U (zh) 兩段式手感按鍵結構
JP6410357B2 (ja) 入力装置
CN108242354A (zh) 按键结构
TW200405375A (en) Depression switch and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CN202678174U (zh) 薄膜开关以及具有该薄膜开关的按键与键盘
CN104821251B (zh) 摇动型开关
TW202131362A (zh) 按鍵
US20170092443A1 (en) Key-switch
CN110071004A (zh) 键盘装置
CN202678166U (zh) 按键触感改善结构
CN108091513A (zh) 能够反馈按压深度的按键及其键盘
WO2023017615A1 (ja) 方向入力装置およびコントロ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