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5767B - 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5767B
CN106055767B CN201610357435.0A CN201610357435A CN106055767B CN 106055767 B CN106055767 B CN 106055767B CN 201610357435 A CN201610357435 A CN 201610357435A CN 106055767 B CN106055767 B CN 106055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coefficient
short
modu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74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5767A (zh
Inventor
吕晓琴
王晓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3574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5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5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5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5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5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6Circuit design at the analogue level
    • G06F30/367Design verification, e.g. using simulation, 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 [SPICE], direct methods or relaxa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暂态数学模型是分析牵引供电系统动态问题的基础。本发明提供了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T)牵引供电系统详细状态空间模型的模块化建立方法,当机车移动导致牵引网拓扑结构改变时,针对不同的机车位置,只需要重新组合模块化微分方程,修改参数矩阵,实现了牵引供电系统暂态模型建立和参数修改的简单化、快速化。模块化的建模方法简化了机车位置及数量、故障点位置变化时的模型建立。此模型可以用于牵引网电磁暂态仿真、动态特性分析。

Description

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动态特性分析领域,属于牵引供电系统暂态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出现了电力机车过分相过电压、高次谐波谐振、低频振荡等问题。目前有关牵引供电系统的暂态分析,都是基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搭建电磁暂态模型,这些仿真软件中的模型是针对电力系统所设计,基本不包含牵引供电系统元件,例如牵引变压器、牵引网等。而牵引变压器接线方式、牵引网结构具有其特殊性,使得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进行牵引供电系统的数字仿真时,其模型建立或当牵引网拓扑结构变化时,需要重新放置和逐个修改各单元模块参数,过程复杂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建立高速电气化铁路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T)牵引供电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根据变电所至分区所的牵引网拓扑结构,组合各模块,构建状态方程。当牵引网拓扑结构因机车位置的移动而改变时,只需要重新组合模块化微分方程,再修改参数矩阵即可,实现牵引供电系统暂态模型建立和参数修改的简单化、快速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模型原始数据:根据电力系统和变压器短路参数和牵引网各导体型号及尺寸、空间位置,获取建模所需原始数据,包括电力系统短路阻抗ZS、牵引变压器短路阻抗ZT,自耦变压器漏抗Zat;牵引网多导体单位串联电阻矩阵,单位串联电感矩阵,单位并联电容矩阵,并获得将牵引网导体进行合并成6导体的串联电阻矩阵R′,单位串联电感矩阵L′,单位并联电容矩阵C′;
步骤二、建立模块化的微分方程:将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暂态数学模型的构成模块,包括对电源模块,AT模块,串联模块,并联模块建立微分方程;
步骤三、根据变电所至分区所线路实际结构及运行状况,确定牵引网横向切割点,组合电源模块、AT模块、串联模块和并联模块等值电路,建立全系统等值电路;
步骤四、根据模块组合情况,计算各微分方程中各常系数或常系数矩阵:
牵引变电所等值短路阻抗ZST
ZST=RST+jωLST=2ZS+ZT
将自耦变压器绕组电阻和漏电感折算到原边,获得Rat和Lat;计算长度为l的牵引网∏型等值电路串联电阻矩阵Rl,串联电感矩阵Ll和并联电容矩阵Cl
步骤五、建立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方程中各矩阵的确定如下:
5.1确定状态变量矩阵x:根据模块化等值电路组合情况,依次输入对应状态变量构成列矩阵;
5.2确定系数矩阵A:由状态变量矩阵x的排列顺序,对应各状态变量xi的微分方程系数,依次在系数矩阵A的对应行、列输入方程系数,若状态变量矩阵x是n×1列矩阵,则系数矩阵A为n×n列矩阵;A的第i行内容要与x的第i行状态变量xi对应的微分方程系数有关;当变量xi的微分方程等号右边的某一项变量位于x的第k行,则在A的第i行k列位置输入该变量相关常系数矩阵;
5.3确定输入向量u:当牵引网空载时,输入向量为电源电压us,即u=us
5.4确定输入矩阵B:当牵引网空载时,输入矩阵B为
说明:当电源模块状态变量is位于状态变量矩阵x中的第f行时,则上式中非零元素在B中第f行。
5.5当牵引网含有机车负载时,机车负载会向该切面对应节点注入电流iLL为:
iLL=M3iL
式中,iL为机车电流,是状态方程式的另一输入变量;
含有机车负载的输入向量u1和输入矩阵B1为:
式中,Q=(C-1M3)T,在矩阵B1中的列位置对应x中机车接入点节点电压变量位置;C为机车所在切面对应的并联电容矩阵。
含有机车负载的系统状态方程中,系数矩阵对比与空载时要新增两行,对应输入机车所在切面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和串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
5.6对牵引网短路故障和牵引网断线故障作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5.6对牵引网短路故障和牵引网断线故障作处理具体过程如下:
1)当考虑牵引网短路故障时,做如下处理:
等效为短路导体之间并联一短路电阻Rd,短路故障切面d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为:
其中电流增量id为:
id=-M4ud
ud为故障点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ijc为并联模块注入节点的电流列向量(不包括短路电流),Gg为钢轨对地漏泄电导1/Rg构成的电导矩阵,M4为由短路电导1/Rd构成的短路支路导纳矩阵;C″为短路点所在切面对应的并联电容矩阵;
短路时的状态方程系数矩阵新增两行,对应输入短路故障切面d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和串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
2)当考虑牵引网断线故障时,做如下处理:
断线导线等效为在故障点串联大电阻Rc,正常导线则等效为串联小电阻Rz。断线故障等效电阻的存在使得原牵引网增加两个新的切面p和q,故障切面p、q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为:
其中,
idp=(-M5-M6)up+M6uq
idq=-M6uq+M6up
M5为由接地电导1/Rd构成的接地支路导纳矩阵,M6为由电导1/Rc和1/Rz构成的断线矩阵,up为切面p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uq为切面q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
断线故障时的状态方程系数矩阵新增三行,对应输入新增两个节点并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和一个串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
本发明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提供了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T)牵引供电系统详细状态空间模型的模块化建立方法,当机车移动导致牵引网拓扑结构改变时,针对不同的机车位置,只需要重新组合模块化微分方程,修改参数矩阵,实现了牵引供电系统暂态模型建立和参数修改的简单化、快速化。模块化的建模方法简化了机车位置及数量、故障点位置变化时的模型建立。此模型可以用于牵引网电磁暂态仿真、动态特性分析。
附图说明
图1归算到牵引侧的变电所等值电路图。
图2自耦变压器等值电路图。
图3串联模块等值电路图。
图4并联模块等值电路。
图5全系统等值电路图。
图6断线故障等值电路图。
图7模型建立流程图。
图8实施例1的全系统等值电路
图9供电臂末端T-R短路状态空间模型与MATLAB/Simulink仿真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步骤做进一步的详述。
步骤一、计算模型原始数据,这是按常规的方式采集模型原始数据。根据电力系统和变压器短路参数和牵引网各导体型号及尺寸、空间位置,计算建模所需原始数据,包括电力系统短路阻抗和牵引变压器短路阻抗ZS、ZT,自耦变压器漏抗Zat;牵引网多导体单位串联电阻矩阵,单位串联电感矩阵,单位并联电容矩阵,并获得将牵引网导体进行合并处理后(合并成6导体)的串联电阻矩阵R′,单位串联电感矩阵L′,单位并联电容矩阵C′。
步骤二、建立模块化的微分方程。包括电源模块,AT模块,串联模块,并联模块微分方程。
2.1电源模块:变电所等值电路如图1所示。电源模块状态变量为牵引侧电流is,其微分方程为
其中,为电源处切面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上标T表示矩阵转置,us是状态方程的输入变量,
2.2 AT模块:等值电路如图2所示。状态变量为自耦变压器漏抗电流iz,其微分方程为
其中,为AT处切面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
2.3串联模块:等值电路如图3所示,串联元件是两切面j、h之间多端网络串联等效电阻Rl和电感Ll(后面统一用矩阵R和L表示),状态变量为串联电感电流,其微分方程为
式中,是合并成6导体的串联电感电流,uj、uh是切面j、h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
2.4并联模块:等值电路如图4所示,包括切面j并联电容Cj(后面统一用矩阵C表示),自耦变压器上、下行并联连接线等效电阻Re,以及钢轨对地漏泄电阻Rg。状态变量为切面j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其微分方程为:
其中有:
ge=1/Re,gg=1/Rg
为切面j对应的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ij1、ij2为节点j相连两个多端网络串联模块电流,iLL为负载注入电流。根据切面j并联的模块情况,决定等号右边变量is,iz,ij1、ij2以及iLL是否为零。
步骤三、根据变电所至分区所线路实际结构及运行状况,确定牵引网横向切割点,横向切割点可是AT并联点、机车并联点、故障点。由牵引网横向切割点,组合电源模块、AT模块、串联模块和并联模块等值电路,建立全系统等值电路,如图5所示。
步骤四、根据模块组合情况,计算微分方程中各常系数或常系数矩阵。牵引变电所等值短路阻抗ZST
ZST=RST+jωLST=2ZS+ZT
将自耦变压器绕组电阻和漏电感折算到原边,获得Rat和Lat;计算长度为l的牵引网∏型等值电路串联电阻矩阵Rl,串联电感矩阵Ll和并联电容矩阵Cl
步骤五、建立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根据步骤二得出的牵引供电系统模块化的微分方程,可以构成系统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中各矩阵的确定如下。
5.1确定状态变量矩阵x。由步骤二,状态变量是牵引侧电流is,自耦变压器漏抗电流iz,串联电感电流和各切面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可根据模块化等值电路组合情况,依次输入对应状态变量构成列矩阵。如可按下式组合:
xT=[is iz1 u11…u16 i11…i16 iz2 …uj1…uj6 ij1…ij6 … iz(n+1)u(n+1)1…u(n+1)6](6)
5.2确定系数矩阵A。由状态变量矩阵x的排列顺序,以及参照步骤三,对应各状态变量xi的微分方程系数,依次在系数矩阵A的对应行、列输入方程系数。若状态变量矩阵x是n×1列矩阵,则系数矩阵A为n×n列矩阵。A的第i行内容要与x的第i行状态变量xi对应的模块化微分方程系数有关;当变量xi的微分方程等号右边的某一项变量位于x的第k行,则在A的第i行k列位置输入该变量相关常系数矩阵。
如式(6)所示,状态变量矩阵x排列为第1行变量是电源电流is、第2行变量是第1台AT漏抗电流iz1、第3—8行变量是切面1对应导体节点电压矩阵u1、第9—14行变量是切面1与切面2之间串联电感电流矩阵i1……,则系数矩阵A的第1行依次输入0,M1,0,0……;第2行依次输入0,M2,0,0……;第3—8行依次输入C-1Ns,C-1Nat,-C-1(Ge+Gg),-C-1,0……;第9—14行依次输入0,0,L-1,-L-1R,0,-L-1,0……。
式中为方便表达,串联电阻矩阵Rl,串联电感矩阵Ll和并联电容矩阵Cl统一用R、L和C表示。
5.3确定输入向量u。当牵引网空载时,输入向量则是电源电压us,即
u=us (8)
5.4确定输入矩阵B。当牵引网空载时,输入矩阵B为
说明:当电源模块状态变量is位于状态变量矩阵x中的第f行时,则上式中非零元素在B中第f行。
5.5当牵引网含有机车负载时,机车负载会向该切面对应节点注入电流,此电流列向量为:
iLL=M3iL (10)
式中,iL为机车电流,是状态方程式(5)的另一输入变量。
系统状态方程中,状态变量x会相比空载时,多出一组节点电压变量和串联电感电流变量,故系数矩阵A1如式中(10)中虚线内,对应新增节点并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和串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
含有机车负载的输入向量u1和输入矩阵B1为:
式中,Q=(C-1M3)T,Q是1×6行向量,在矩阵B1中的列位置对应x中机车接入点节点电压变量位置。
5.6当考虑牵引网短路故障时,做如下处理:
等效为短路导体之间并联一短路电阻Rd。短路故障切面d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为:
其中电流增量为:
id=-M4ud (14)
ud为故障点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M4为短路支路导纳矩阵,如发生上行接触线与钢轨短路故障,有:
当短路导线不同时,调整M4的Δ位置即可。
式(7)表示的状态方程系数矩阵改为如式(16)所示A2,虚线内对应新增节点并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和串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
5.7当考虑牵引网断线故障时,做如下处理:
断线导线等效为在故障点串联大电阻Rc,正常导线则等效为串联小电阻Rz。断线故障等效电阻的存在使得原牵引网增加两个新的切面p和q,如图6所示,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up和uq。若发生断线接地故障,则在断线线路一端再并上接地电阻Rd。故障切面p、q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为:
其中,
idp=(-M5-M6)up+M6uq (18)
idq=-M6uq+M6up (19)
M5为接地支路导纳矩阵,M6为断线矩阵。以上行正馈线F1发生断线接地故障为例,设ε1=1/Rz,ε2=1/Rc,则:
当断线导线不同时,调整M5、M6中的Δ、ε1和ε2位置即可。
式(7)表示的状态方程系数矩阵改为如式(20)所示A3。虚线内对应新增两个节点并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和一个串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设某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供电臂长度为28km,AT分别位于离变电所0km,13km和15km处。在供电臂末端发生T-R短路故障。建模过程如下:
步骤一、采集模型原始数据。设计算所得牵引变压器短路阻抗ZT为(0.1+j5.04)欧,电力系统短路阻抗ZS为j0.75欧;AT归算到原边的绕组电阻Rat和漏电抗Xat依次为0.1和j0.45欧;钢轨对地漏泄电阻Rg为100欧/公里;根据牵引网空间位置及型号尺寸,导线合并算法,计算将牵引网上、下行共14根导线(上下行接触线、上下行承力索、上下行正馈线、上下行保护线、上下行综合地线,以及上下行共4根钢轨)合并成6导体(上下行T线,上下行F线,以及上下行R线)的单位串联阻抗矩阵Z′,和单位并联电容矩阵C′,如下:
步骤二、建立模块化的微分方程。包括电源模块,AT模块,串联模块,并联模块微分方程。
2.1电源模块:牵引侧电流is为状态变量,其微分方程为
其中,为电源处切面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上标T表示矩阵转置,us是状态方程的输入变量,
2.2 AT模块:状态变量为自耦变压器漏抗电流iz,其微分方程为
其中,为AT处切面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
2.3串联模块:状态变量为串联电感电流,其微分方程为
式中,是合并成6导体的串联电感电流,uj、uh是切面j、h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
2.4并联模块:状态变量为切面j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其微分方程为:
其中自耦变压器上、下行并联连接线等效电阻Re,以及钢轨对地漏泄电阻Rgge=1/Re,gg=1/Rg
为切面j对应的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ij1、ij2为节点j相连两个多端网络串联模块电流,iLL为负载注入电流。根据切面j并联的模块情况,决定等号右边变量is,iz,ij1、ij2以及iLL是否为零。
2.5当供电臂末端发生T-R短路故障时,做如下处理:短路故障等效为短路导体之间并联一短路电阻Rd(Rd设为一小电阻)。短路故障切面d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为:
其中电流增量为:
id=-M4ud (6)
ud为故障点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M4为短路支路导纳矩阵,当发生上行接触线与钢轨短路故障,有:
步骤三、确定牵引网横向切割点,切割点依次为供电臂首端(AT1处),AT2,AT3(因为故障点位于供电臂末端,因此故障点与AT3是同一个切割点),形成三个切面。通过组合模块化等值电路,建立全系统等值电路如图8所示。其中切面1与切面2之间导体长度l1即为AT2距离变电所距离13km,切面2与切面3之间导体长度l2即为AT3与AT2之间距离15km:
步骤四、计算模块化等值电路对应微分方程中各常系数或常系数矩阵。
根据全系统等值电路,以及上述原始数据,计算模块化等值电路对应微分方程中各常系数或常系数矩阵。牵引变电所等值短路阻抗为ZST=RST+jωLST=2ZS+ZT=0.1+j6.54(Ω);用单位串联阻抗Z′及单位并联电容C′分别计算长度为l1(13km)和l2(15km)的牵引网∏型等值电路串联电阻矩阵R1、R2,串联电感矩阵L1、L2和并联电容矩阵C1、C2,且令C3=C1+C2
步骤五、建立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方程中各矩阵的确定如下。
5.1确定状态变量矩阵x。根据模块化等值电路组合情况及各模块变量构成情况,依次输入对应状态变量构成列矩阵:
xT=[is iz1 u11…u16 i11…i16 iz2 u21…u26 i21…i26 iz3 u31…u36] (8)
5.2确定系数矩阵A。式(8)中,第一行变量是电源模块变量is,根据式(1),在矩阵A第1行对应列输入系数和M1,其余为0;第2行变量是第1台AT漏抗电流iz1,根据式(2),在矩阵A第2行对应列输入系数和M2,其余为0;第3—8行变量是切面1对应导体节点电压6×6矩阵u1,根据式(4),在矩阵A第3—8行对应列输入6×6系数矩阵 其余为0;第9—14行变量是切面1与切面2之间串联电感电流6×6矩阵i1,根据式(3),在矩阵A第9—14行对应列输入6×6系数矩阵其余为0;第15行变量是第2台AT漏抗电流iz2,根据式(2),在矩阵A第15行对应列输入系数和M2,其余为0;第16—21行变量是切面2对应导体节点电压6×6矩阵u2,根据式(4),在矩阵A第16—21行对应列输入6×6系数矩阵其余为0;第22—27行变量是切面2与切面3之间串联电感电流6×6矩阵i2,根据式(3),在矩阵A第22—27行对应列输入6×6系数矩阵其余为0;第28行变量是第3台AT漏抗电流iz3,根据式(2),在矩阵A第28行对应列输入系数和M2,其余为0;第29—34行变量是切面3对应导体节点电压6×6矩阵u4,在该切面发生T-R短路故障,根据式(5),在矩阵A第29—34行对应列输入6×6系数矩阵 其余为0;
5.3确定输入向量u。输入向量是电源电压us,即
u=us (10)
5.4确定输入矩阵B。输入矩阵B为
当电源模块状态变量is位于状态变量矩阵x中的第1行时,则上式中非零元素在B中第1行。
至此,供电臂末端T-R短路的状态空间模型构造完毕。通过解式(7),可得到短路后各状态变量的暂态过程。把此结果与用MATLAB/Simulink进行电磁暂态仿真的波形相比较,暂态过程一致,如图9所示变电所端口电流,证明了此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Claims (2)

1.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模型原始数据:根据电力系统和变压器短路参数和牵引网各导体型号及尺寸、空间位置,获取建模所需原始数据,包括电力系统短路阻抗ZS、牵引变压器短路阻抗ZT,自耦变压器漏抗Zat;牵引网多导体单位串联电阻矩阵,单位串联电感矩阵,单位并联电容矩阵,并获得将牵引网导体合并成6导体的串联电阻矩阵R′,单位串联电感矩阵L′,单位并联电容矩阵C′;
步骤二、建立模块化的微分方程:全并联自耦变压器AT牵引供电系统暂态数学模型的构成模块,包括对电源模块,AT模块,串联模块,并联模块建立微分方程;
步骤三、根据变电所至分区所线路实际结构及运行状况,确定牵引网横向切割点,组合电源模块、AT模块、串联模块和并联模块等值电路,建立全系统等值电路;
步骤四、根据模块组合情况,计算各微分方程中各常系数或常系数矩阵:
牵引变电所等值短路阻抗ZST
ZST=RST+jωLST=2ZS+ZT
自耦变压器绕组电阻和漏电感折算到原边,获得Rat和Lat;计算长度为l的牵引网∏型等值电路串联电阻矩阵Rl,串联电感矩阵Ll和并联电容矩阵Cl
步骤五、建立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方程中各矩阵的确定如下:
5.1确定状态变量矩阵x:根据模块化等值电路组合情况,依次输入对应状态变量构成列矩阵;
5.2确定系数矩阵A:由状态变量矩阵x的排列顺序,对应各状态变量xi的微分方程系数,依次在系数矩阵A的对应行、列输入方程系数,若状态变量矩阵x是n×1列矩阵,则系数矩阵A为n×n列矩阵;A的第i行内容要与x的第i行状态变量xi对应的微分方程系数有关;当变量xi的微分方程等号右边的某一项变量位于x的第k行,则在A的第i行k列位置输入该变量相关常系数矩阵;
5.3确定输入向量u:当牵引网空载时,输入向量为电源电压us,即u=us
5.4确定输入矩阵B:当牵引网空载时,输入矩阵B为
其中:当电源模块状态变量is位于状态变量矩阵x中的第f行时,则上式中非零元素在B中第f行;
5.5当牵引网含有机车负载时,机车负载会向机车所在切面对应节点注入电流iLL为:
iLL=M3iL
式中,iL为机车电流,是状态方程式的另一输入变量;
含有机车负载的输入向量u1和输入矩阵B1为:
式中,Q=(C-1M3)T,在矩阵B1中的列位置对应x中机车接入点节点电压变量位置;C为机车所在切面对应的并联电容矩阵;
含有机车负载的系统状态方程中,系数矩阵对比与空载时要新增两行,对应输入机车所在切面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和串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
5.6对牵引网短路故障和牵引网断线故障作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5.6中对牵引网短路故障和牵引网断线故障作处理具体过程如下:
1)当考虑牵引网短路故障时,作如下处理:
等效为短路导体之间并联一短路电阻Rd,短路故障切面d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为:
其中电流增量id为:
id=-M4ud
ud为故障点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ijc为并联模块注入节点的电流列向量,不包括短路电流,Gg为钢轨对地漏泄电导1/Rg构成的电导矩阵,M4为由短路电导1/Rd构成的短路支路导纳矩阵;C″为短路点所在切面对应的并联电容矩阵;
短路时的状态方程系数矩阵新增两行,对应输入短路故障切面d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和串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
2)当考虑牵引网断线故障时,做如下处理:
断线导线等效为在故障点串联大电阻Rc,正常导线则等效为串联小电阻Rz;断线故障等效电阻的存在使得原牵引网增加两个新的切面p和q,故障切面p、q下的并联模块微分方程为:
其中,
idp=(-M5-M6)up+M6uq
idq=-M6uq+M6up
M5为由接地电导1/Rd构成的接地支路导纳矩阵,M6为由电导1/Rc和1/Rz构成的断线矩阵,up为切面p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uq为切面q对应导体节点电压列向量;
断线故障时的状态方程系数矩阵新增三行,对应输入新增两个节点并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和一个串联模块微分方程各系数矩阵。
CN201610357435.0A 2016-05-25 2016-05-25 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 Active CN106055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7435.0A CN106055767B (zh) 2016-05-25 2016-05-25 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7435.0A CN106055767B (zh) 2016-05-25 2016-05-25 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5767A CN106055767A (zh) 2016-10-26
CN106055767B true CN106055767B (zh) 2018-12-25

Family

ID=57175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7435.0A Active CN106055767B (zh) 2016-05-25 2016-05-25 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57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3494B (zh) * 2017-07-03 2020-06-19 西南交通大学 计及动车组车载过分相影响的高铁车-网模型构建方法
CN107391814B (zh) * 2017-07-03 2020-09-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高铁站场的牵引网-动车组建模方法
CN108089501A (zh) * 2017-12-20 2018-05-29 西安中车永电电气有限公司 基于Simulink和Sateflow的地铁永磁牵引变流器控制逻辑建模方法
CN111257689B (zh) * 2020-02-11 2020-11-2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78284B1 (en) * 2001-07-16 2004-12-29 Axa Power A/S Cable voltage drop compensation in an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RU2015127761A (ru) * 2008-04-30 2015-10-20 Ксилеко, Инк. Переработка биомассы
CN101894191B (zh) * 2010-07-16 2012-11-14 浙江大学 一种机车和牵引网与电力系统耦合的仿真方法
CN102902892B (zh) * 2012-10-22 2015-12-09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供电系统中变压器数学模型的简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5767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5767B (zh) 电气化铁路at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方法
CN103559347B (zh) 一种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4898021B (zh) 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
CN105610158B (zh) 一种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04252B (zh) 一种适用于电磁暂态分析的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方法
CN109256970B (zh) Mmc-mtdc输电系统单极接地故障电流计算方法
CN102749492B (zh) 环形船舶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CN103267927B (zh) 一种利用工频分量小波系数直线拟合检测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CN103605829A (zh) 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进行电磁暂态仿真的等值建模方法
CN103412199B (zh) 一种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不平衡度的计算方法
CN104375056B (zh) 基于电压及电流初始行波的变电站电缆出线故障监测方法
CN106443340A (zh)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
CN103544359B (zh) 用于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二次回路仿真方法
CN106781929A (zh) 一种配电网继电保护培训装置及方法
CN205248761U (zh) 一种单芯电缆交叉互联箱
CN106405326A (zh) 基于单回电气量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时域故障测距方法
CN102930140B (zh) 一种同塔多回复杂输电线路传输方程的求解方法
CN104899396A (zh) 一种修正系数矩阵的快速分解法潮流计算方法
CN205429680U (zh) 一种电缆交叉互联箱
CN110807243A (zh) 一种计及频变参数的变压器绕组等值电路模型建立方法
CN107196307A (zh) 一种变压器故障后电网有功潮流快速估算的方法
CN103560494A (zh) 配电网保护整定的短路电流获取方法
CN110457792A (zh) 一种基于pscad的动车组钢轨电位与钢轨电流的仿真方法
Halamay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f a high-voltage DC & AC multi-circuit hybrid transmission line
CN110488157A (zh) 一种高速铁路贯通线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