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4232B - 取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取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4232B
CN106044232B CN201610596444.5A CN201610596444A CN106044232B CN 106044232 B CN106044232 B CN 106044232B CN 201610596444 A CN201610596444 A CN 201610596444A CN 106044232 B CN106044232 B CN 106044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slice getting
getting device
substrat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64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4232A (zh
Inventor
田维
王小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964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44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4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42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7Sheet handling, means, e.g. manipulators, devices for turning or tilting sheet 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49/00Aspects relating to conveying system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ragile sheets
    • B65G2249/04Arrangements of vacuum systems or suction cup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片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主支撑条,多个所述主支撑条能够共同承载基片,其中,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副支撑条,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取片装置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多个所述主支撑条和多个所述副支撑条互相交叉设置,以使得多个所述副支撑条和多个所述主支撑条能够共同承载所述基片;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副支撑条与所述主支撑条平行。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通过设置副支撑条,增加了所述取片装置的承载面的面积,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有主支撑条承载基片时造成的基片出现下垂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取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片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视角面积大、体积均匀小巧、低压微功耗、平板型结构、被动显示器、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无电磁辐射以及长寿命的优点,液晶显示面板的涉及领域也在逐步拓展。随着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显示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但在显示面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从设备基台上运输玻璃到加工的产线上,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基台上有多个支撑针将玻璃撑起,运输玻璃使用的取片装置如图1所示,由多个平行排列的主支撑条10组成,每相邻两个主支撑条10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当运输的玻璃厚度比较薄时,如图2所示,为取片装置对不同厚度的玻璃产生形变的影响,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对于薄玻璃容易产生变形,影响生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取片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主支撑条,多个所述主支撑条能够共同承载基片,其中,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副支撑条,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取片装置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多个所述主支撑条和多个所述副支撑条互相交叉设置,以使得多个所述副支撑条和多个所述主支撑条能够共同承载所述基片;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副支撑条与所述主支撑条平行。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副支撑条位于所述主支撑条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副支撑条朝向所述主支撑条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主支撑条上与所述副支撑条重叠的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条朝向所述副支撑条的表面上形成有容纳槽,每个所述主支撑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副支撑条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
优选地,所述副支撑条包括多个副支撑段,每个所述副支撑段对应一个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每个所述副支撑段均位于相应的所述容纳槽中,以使得所述副支撑条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
优选地,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轴,所述主支撑条与相应所述副支撑段上的所述凹槽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副支撑段上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中,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副支撑段能够跟随与该副支撑段相连的所述连接轴旋转,并且所述副支撑段能够沿与该副支撑段相连的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相对的侧壁上均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主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容纳槽所容纳的副支撑段的长度,以使得所述副支撑段随所述连接轴旋转时,所述副支撑段的端部能够穿过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套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各个所述连接轴绕自身轴线方向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穿出的部分上,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每个所述主支撑条对应一个所述齿条,每个所述副支撑段对应一个所述齿轮。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输出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动力件,以驱动所述齿条往复移动;和/或
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副支撑段沿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动力件。
优选地,所述动力件包括压力仓和压力板,所述压力板设置在所述压力仓内,以将所述压力仓分隔为第一压力仓和第二压力仓,所述齿条的一端或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板位于所述第一压力仓中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仓的壁上形成有贯穿该第二压力仓的壁的进气孔,所述压力板能够沿所述压力仓的侧壁内表面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进气孔上设置有开关阀。
优选地,所述压力仓的侧壁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压力板能够沿所述压力仓的侧壁内表面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做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连接板,多个所述主支撑条位于同一侧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对夹持机构,每对所述夹持机构均相对间隔设置,且每对所述夹持机构均能够夹紧所述基片相对的两个边缘并沿相反的方向拉伸所述基片。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顶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基片的中心方向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用于容纳所述基片的边缘,以利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夹紧所述基片。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顶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所述顶板能够在所述滑动槽中沿朝向或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夹持机构拉伸所述基片时的拉伸力并将检测到的所述拉伸力值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拉伸力值且能够判断所述拉伸力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在检测到所述拉伸力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向所述夹持机构发送停止拉伸的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拉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底板朝向所述顶板的表面上以及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能够通过排空所述底板与所述基片之间以及所述顶板与所述基片之间的气体形成所述底板施加在所述基片上以及所述顶板施加在所述基片上的压力以夹紧所述基片。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控制器和多个第二传感器,每个所述负压装置内均设置有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底板施加在所述基片上以及所述顶板施加在所述基片上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发送给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压力值且能够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在检测到所述基片上的所述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二控制器向所述负压装置发送停止施加压力的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贯穿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负压吸孔,贯穿所述顶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负压吸孔,所述负压装置能够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负压吸孔和多个所述第二负压吸孔吸气或吹气。
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通过设置副支撑条,当副支撑条与主支撑条之间存在有夹角时,使得副支撑条和主支撑条能够共同承载基片,增加了所述取片装置的承载面的面积,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有主支撑条承载基片时造成的基片出现下垂量的问题。当主支撑条和副支撑条平行时,可以方便取片装置伸入到设备基台上进行取片。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取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取片装置对不同厚度的玻璃产生形变的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中副支撑条上设置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中主支撑条上设置容纳槽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中主支撑条上设置容纳槽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中沿与主支撑条的长度垂直的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1b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中沿主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1c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中动力件与旋转机构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带有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中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中夹持机构的侧板上设置滑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带有夹持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伸入支撑针之间取片的结构示意图。
10、主支撑条;101、容纳槽;11、基片;12、副支撑条;121、副支撑段;122、凹槽;13、连接轴;14、滚动轴承;15、旋转机构;151、齿轮;152、齿条;16、支撑针;181、压力仓;1811、第一压力仓;1812、第二压力仓;182、压力板;183、开关阀;184、第一限位板;185、第二限位板;186、进气孔;19、连接板;20、夹持机构;21、底板;22、侧板;23、顶板;24、第一传感器;25、第一负压吸孔;26、夹持槽;27、滑动槽;28、第二负压吸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位词“上”、“下”均是针对本发明附图中所示的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取片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主支撑条10,多个主支撑条10能够共同承载基片11,其中,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副支撑条12,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取片装置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图3所示所述取片装置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多个主支撑条10和多个副支撑条12互相交叉设置,以使得多个副支撑条12和多个主支撑条10能够共同承载基片11。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主支撑条10的承载面与副支撑条12的承载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主支撑条10的承载面与副支撑条12的承载面之间的高度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例如,确保基片11不会变形的范围内)即可,该范围可以由基片11的大小、基片11的材料等来确定。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图4所示所述取片装置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副支撑条12与主支撑条10平行。
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通过设置副支撑条,当副支撑条与主支撑条之间存在有夹角时,使得副支撑条和主支撑条能够共同承载基片,增加了所述取片装置的承载面的面积,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有主支撑条承载基片时造成的基片出现下垂量的问题。当主支撑条和副支撑条平行时,可以方便取片装置伸入到设备基台上进行取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了避免基片出现下垂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增加副支撑条12,使得副支撑条12能够与主支撑条10共同承载基片11,同时还不影响所述取片装置的正常取片。
具体地,所述取片装置包括两种工作状态,且能够在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用于承载基片11的设备基台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凹槽或者支撑针。当利用所述取片装置将基片11取走时,所述取片装置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主支撑条10和副支撑条12平行,即主支撑条10和副支撑条12沿相同的方向,这样取片装置可以很方便的插入到支撑针之间的间隔或者凹槽中,然后上升,并利用主支撑条10抬起基片11。当基片11被抬起后,将所述取片装置的工作状态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取片装置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取片装置的主支撑条10和副支撑条12交叉设置,共同承载基片11,增加了基片11的受力面积,这样即使当承载的基片11厚度很薄时,也能够保证基片11的平整度。
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副支撑条12位于主支撑条10的下方。图4中所示的主支撑条10和副支撑条12平行时,副支撑条12位于主支撑条10的下方。
图5和图6所示为所述取片装置中的一个副支撑条12在一个主支撑条10的下方时,由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基片11在所述取片装置的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受到的支撑力分布均匀,优选地,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主支撑条10和副支撑条1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如上文中所述,副支撑条12的承载面优选与主支撑条10的承载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一种更具体地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副支撑条12朝向主支撑条10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122,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主支撑条10上与副支撑条12重叠的部分位于凹槽122内。
副支撑条12朝向主支撑条10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122,凹槽122的深度与主支撑条10的沿承载方向的厚度相同,当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主支撑条10上与副支撑条12重叠的部分位于凹槽122内时,主支撑条10的承载面和副支撑条12的承载面能够位于同一平面上。
作为另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主支撑条10朝向副支撑条12的表面上形成有容纳槽101,每个主支撑条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101,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副支撑条12容纳于容纳槽101中。
图7所示为所述取片装置中的一个副支撑条12位于一个主支撑条10的容纳槽101内时,由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7中所示的所述取片装置中的第一工作状态,主支撑条10和副支撑条12之间的夹角优选为直角。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副支撑条12包括多个副支撑段121,每个副支撑段121对应一个容纳槽101,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每个副支撑段121均位于相应的容纳槽101中,以使得副支撑条12容纳于容纳槽101中。
副支撑条12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9所示,每个副支撑条12可以包括多个副支撑段121,每个副支撑段121均对应一个容纳槽101,可以理解的是,当每个副支撑条12的多个副支撑段121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均位于同一个主支撑条10的容纳槽101中时,如图9所示,主支撑条10上形成的容纳槽101可以是与每个副支撑段121一一对应,同一个主支撑条10上的每相邻两个容纳槽101中间非连通,每个副支撑段121对应的容纳槽101的长度不小于每个副支撑段121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主支撑条10上形成的容纳槽101还可以是一个整体的容纳槽101,如图10所示,每个副支撑条12的多个副支撑段121均容纳于该容纳槽101中,该容纳槽101的长度不小于每个副支撑条12的长度。
当副支撑条12包括多个副支撑段121时,如图7所示,每个副支撑段121朝向主支撑条10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凹槽122,主支撑条10上与每个副支撑段121重叠的部分均位于凹槽122内。
还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副支撑条12包括的多个副支撑段121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都是相邻设置,每相邻两个副支撑段121之间没有间隙,当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如图3和图9所示,不同的副支撑条12上的相邻两个副支撑段121之间也是没有间隙。图3中所示的同一列的多个副支撑段121中的每相邻两个副支撑段121相互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当主支撑条10上没有形成容纳槽101时,副支撑条12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与主支撑条10平行且位于主支撑条10的下方,此时副支撑条12若包括多个副支撑段121,同一个副支撑条12上的每相邻两个副支撑段121之间也是没有间隙,相互接触,而当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时,不同的副支撑条12上的处于同一列上的每相邻两个副支撑段121之间相互接触。
为了能够更方便的实现所述取片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1a所示,以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每个副支撑段121对应一个主支撑条10上的容纳槽101为例,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轴13,主支撑条10与相应副支撑段121上的凹槽122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副支撑段121上的凹槽12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连接轴13的一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中,连接轴1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副支撑段121能够跟随与该副支撑段121相连的连接轴13旋转,并且副支撑段121能够沿与该副支撑段121相连的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轴13的一端设置在主支撑条10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并且可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旋转,而连接轴13的另一端穿过副支撑段121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这样当连接轴13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旋转时可以带动与该连接轴13相连的副支撑段121旋转,从而实现所述取片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切换。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容纳槽101内容纳的副支撑段121的旋转,容纳槽101的相对的侧壁上均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沿主支撑条1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容纳槽101所容纳的副支撑段121的长度,以使得副支撑段121随连接轴13旋转时,副支撑段121的端部能够穿过所述开口。
该开口便于副支撑条12由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即便于副支撑条12在容纳槽101内与主支撑条10平行旋转至与主支撑条10成夹角的状态。
为了减小连接轴13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的旋转时的摩擦力,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滚动轴承14,滚动轴承14的内圈套在连接轴13的一端,滚动轴承14的外圈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轴13的一端通过滚动轴承14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实现了连接轴13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的旋转。
为了驱动连接轴13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的旋转,具体地,如图11a、图11b和图11c所示,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15,旋转机构15用于驱动各个连接轴13绕自身轴线方向旋转。
作为旋转机构15的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如图11a、图11b和图11c所示,旋转机构15具体包括齿轮151和齿条152,齿轮151套设在连接轴13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穿出的部分上,齿条152与齿轮151啮合,每个主支撑条10对应一个齿条152,每个副支撑段121对应一个齿轮151。旋转机构15通过齿条152的移动带动齿轮151的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齿轮151与连接轴13连接,副支撑条12与连接轴13连接,当齿条152与齿轮151啮合带动齿轮151的旋转时,副支撑段121和连接轴13跟随齿轮151同步旋转,从而实现副支撑段121的旋转。
为了驱动旋转机构15中齿条151的移动,具体地,旋转机构15还包括输出端与齿条152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动力件,以驱动齿条152往复移动。
当所述取片装置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时,例如,图7所示,主支撑条10与每个副支撑段121重叠的部分均位于副支撑段121的凹槽122内,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取片装置需要进行工作状态切换,由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副支撑段121需要进行旋转,副支撑段121在旋转之前为了避免凹槽122影响副支撑段121的旋转,需要先将主支撑条10远离副支撑段121的凹槽122,此时可以通过先将副支撑段121沿与之连接的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移动实现。为了驱动副支撑段121沿与之连接的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的移动,具体地,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驱动副支撑段121沿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动力件。
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取片装置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副支撑段121需要先沿与之相连的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移动,直到主支撑条10位于副支撑段121的凹槽122内的部分完全脱离凹槽122,然后副支撑段121在旋转机构15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所述取片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切换。当所述取片装置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副支撑段121需要先在旋转机构15的驱动下进行旋转,当旋转到需要的角度时,副支撑段121再沿与之连接的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移动,直到副支撑段121的承载面与主支撑条10的承载面位于同一平面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机构15的旋转以及副支撑段121沿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的往复移动需要动力件提供驱动力。旋转机构15的旋转所需要的动力件和副支撑段121沿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所需要的动力件可以相同。
作为所述动力件的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动力件包括压力仓181和压力板182,压力板182设置在压力仓181内,以将压力仓181分隔为第一压力仓1811和第二压力仓1812,齿条152的一端或连接轴13的一端与压力板182位于第一压力仓1811中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压力仓1812的壁上形成有贯穿该第二压力仓1812的壁的进气孔186,压力板182能够沿压力仓181的侧壁内表面往复移动。
优选地,如图12所示,以所述动力件驱动旋转机构15的旋转为例,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与齿条152连接。图12中所示的所述动力件,压力板182位于第一压力仓1811的表面与齿条152的一端固定连接,即压力板182位于第一压力仓1811的表面即为所述第二动力件的输出端,通过压力板182沿压力仓181的侧壁内表面往复移动以驱动齿条152的移动。
所述动力件的具体工作过程简单描述为:当通过设置在第二压力仓1812的壁上的进气孔186向第二压力仓1812充入气体时,第二压力仓1812内的压强大于第一压力仓1811内的压强,由于压强差的存在,压力板182会沿压力仓181的侧壁内表面向靠近齿轮151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了与压力板182固定连接的齿条152的移动,齿条152的移动带动了齿轮15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当通过设置在第二压力仓1812上的进气孔186抽出气体时,第二压力仓1812内的压强小于第二压力仓1811内的压强,由于压强差的存在,压力板182会沿压力仓181的侧壁内表面向远离齿轮151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了与压力板182固定连接的齿条152的移动,齿条152的移动带动了齿轮15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齿轮151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均以图12所示的结构为参照。
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动力件具有前文所述的结构驱动副支撑段121沿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时,与压力板182位于第一压力仓1811的表面连接的是副支撑段121背离所述承载面的表面,压力板182在压力仓181内的移动与前文所述动力件的工作过程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副支撑段121在所述动力件的驱动下的移动与前文所述的齿条152在所述动力件的驱动下的移动相似。
为了实现对气体进入第二压力仓1812的控制,优选地,进气孔186上设置有开关阀183。
为了能够通过所述动力件准确的控制副支撑段121沿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距离以及所述动力件准确的控制旋转机构15中齿轮151的旋转角度,压力仓181的侧壁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84和第二限位板185,压力板182能够沿压力仓181的侧壁内表面在第一限位板184和第二限位板185之间做往复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限位板184和第二限位板185之间的距离实现压力板182对齿轮151的不同旋转角度以及对副支撑段121沿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的不同移动距离的驱动。
为了方便对所述取片装置的操作,如图13所示,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连接板19,多个主支撑条10位于同一侧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板19上。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了能够进一步地保证基片的平整度,如图14所示,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对夹持机构20,每对夹持机构20均相对间隔设置,且每对夹持机构20均能够夹紧基片11相对的两个边缘并沿相反的方向拉伸基片11。
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可以将基片夹紧并沿与基片中心相反的方向拉伸,进一步地保证了基片的平整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片在取片装置上出现下垂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取片装置可以包括一对夹持机构20也可以包括两对夹持机构20,每对夹持机构20均沿着基片11的边缘相对设置,当所述取片装置的主支撑条10位于同一侧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板19上时,所述取片装置包括一对夹持机构20,如图14所示,该对夹持机构20沿与主支撑条10同方向相对设置在主支撑条10的外侧,且该对夹持机构20的一端也固定在连接板19上。下文以所述取片装置包括一对夹持机构20为例描述。
如图15所示,夹持机构20具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21、顶板23以及连接底板21和顶板23的侧板22,顶板23、底板21和侧板22形成开口朝向基片11的中心方向的夹持槽26,夹持槽26用于容纳基片11的边缘,以利用顶板23和底板21能够共同夹紧基片11的边缘。
可以理解的是,在夹持机构20对基片11的边缘夹紧后,夹持机构2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与夹持槽26的开口朝向相反的方向拉伸基片11。
相对设置的一对夹持机构20能够沿相反的方向拉伸基片11,通过拉伸基片11使得基片11的表面保持平整,不会产生下垂量等问题。
在对基片11进行拉伸前,需要先将基片11的边缘夹紧,为了实现对基片11的夹紧,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5和16所示,侧板2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滑动槽27,顶板23的一端设置在滑动槽27中,顶板23能够在滑动槽27中沿朝向或远离底板21的方向往复移动。
为了防止夹持机构20在拉伸基片11时由于拉伸力过大造成基片11出现破损等问题,具体地,如图14和15所示,夹持机构2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24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在图中未示出),第一传感器24设置在侧板22上,第一传感器24能够检测夹持机构20拉伸基片11时的拉伸力并将检测到的所述拉伸力值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拉伸力值且能够判断所述拉伸力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在检测到所述拉伸力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向夹持机构20发送停止拉伸的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夹持机构20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24和所述第一控制器来控制夹持机构20对基片11的拉伸。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基片11能够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值,基片11所能够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值与基片11能够承受的重力相关,即与基片11的质量正相关。例如,基片11能够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值是3000N,即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3000N,则当第一传感器24检测到夹持机构20的拉伸力达到3000N时,此时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传感器24发送的拉伸力值为3000N,所述第一控制器判断此拉伸力值已经达到了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一控制器向夹持机构20发送停止拉伸的信号。应当理解的是,夹持机构20内设置有控制夹持机构20对基片进行拉伸的控制器,夹持机构20控制拉伸的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能够控制外力停止对夹持机构20施加拉伸力。
优选地,第一传感器24包括拉力传感器。
为了实现夹持机构20在对基片11拉伸前对基片11边缘的夹紧,具体地,底板21朝向顶板23的表面上以及顶板23朝向底板21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能够通过排空底板21与基片11之间以及顶板23与基片11之间的气体形成底板21施加在基片11上以及顶板23施加在基片11上的压力以夹紧基片11。
通过在夹持机构20的顶板23和底板21相对的表面上均设置负压装置(图中并未示出),所述负压装置能够将顶板23与基片11之间以及底板21与基片11之间接触的气体排空,以实现夹持机构20对基片11边缘的夹紧功能,这样夹持机构20在夹紧基片11后可以实现对基片11的拉伸作用。
为了防止由于夹持机构20对基片11的边缘夹紧时施加的压力过大造成基片11的边缘出现破损的问题,具体地,夹持机构20还包括第二控制器(图中并未示出)和多个第二传感器(图中并未示出),每个所述负压装置内均设置有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能够检测在所述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底板21施加在基片11上以及顶板23施加在基片11上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发送给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压力值且能够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在检测到基片11上的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二控制器向所述负压装置发送停止施加压力的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夹持机构20通过在所述负压装置内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实现夹持机构20对基片11夹紧的控制,优选地,每个所述负压装置内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能够检测施加到基片11上的压力值,并将检测到的压力值发送到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在判断接收到的所述压力值达到了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向所述第二传感器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可以通过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停止对基片11施加压力。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基片11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值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贯穿底板21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负压吸孔25,贯穿顶板23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负压吸孔28,所述负压装置能够通过多个第一负压吸孔25和多个第二负压吸孔28吸气或吹气。
具体地,当所述负压装置通过多个第一负压吸孔25和多个第二负压吸孔28吸气时,所述负压装置能够通过第一负压吸孔25排空底板21与基片11之间的气体以形成底板21施加在基片11上的压力,以及通过第二负压吸孔28能够排空顶板23与基片11之间的气体以形成顶板23施加在基片11上的压力。当所述负压装置通过多个第一负压吸孔25和多个第二负压吸孔28吹气时,可以将夹紧的基片11放开。
下面在前文所述取片装置的结构基础上再结合图17和图18对所述取片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基片11以设备基台上承载的对盒完成后的玻璃为例,首先,设备基台上分布着支撑针16,对盒完成后的玻璃放置在支撑针16上,所述取片装置的主支撑条10和副支撑条12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时能够伸入到支撑针16的间隙内,直至所述取片装置的主支撑条10的承载面能全面承载整张玻璃。
然后,所述取片装置切换所述工作状态,副支撑条12旋转,优选地,以副支撑条12包括多个副支撑段121为例,在每个副支撑段121旋转至与主支撑条10垂直为止,此时,每个副支撑段121沿与之连接的连接轴13的轴线方向做上升运动,直至上升至与主支撑条10在同一水平面为止,此时,主支撑条10上与每个副支撑段121重叠的部分位于副支撑段121的凹槽122内。所述取片装置在承载基片11后做上升运动,承载玻璃后继续整体上升,使得玻璃与支撑针16相隔一定距离。
为了对玻璃进行拉伸以及对对盒后的玻璃进行夹紧,夹持机构20的顶板23沿滑动槽27上升至顶端,然后夹持机构20整体朝玻璃方向移动,直至玻璃伸入到夹持机构20的夹持槽26内停止。开启夹持机构20上的负压装置,例如,通过设置在底板21和顶板23上的负压吸孔,可以先开启位于底板21上的第一负压吸孔25,将对盒玻璃的下层玻璃固定住,然后顶板23沿滑动槽27朝向对盒玻璃的上层移动,直至与玻璃表面接触,开启顶板23上的第二负压吸孔28,将对盒玻璃的上层玻璃固定住。
位于玻璃相对的两个边缘上的夹持机构20沿相反的方向拉伸对盒玻璃,直至位于侧板22上的第一传感器24,例如拉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拉伸力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例如达到3000N,则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后,停止对玻璃的拉伸作用。最后所述取片装置将玻璃转运至生产线上,完成从设备基台上的取片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通过增加副支撑条,使得副支撑条能够与主支撑条共同承载基片,降低了基片出现下垂问题的风险;通过增加夹持机构,可以将基片的表面进行夹紧后拉伸,保证了基片的平整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对盒后的玻璃,避免对盒后的玻璃在封框胶等还没固化时产生便宜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取片装置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使得基片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形变的风险降低,且完全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基片的运输,同时还能够降低工时以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取片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主支撑条,多个所述主支撑条能够共同承载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副支撑条,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取片装置能够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多个所述主支撑条和多个所述副支撑条互相交叉设置,以使得多个所述副支撑条和多个所述主支撑条能够共同承载所述基片;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副支撑条与所述主支撑条平行,
所述副支撑条朝向所述主支撑条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主支撑条上与所述副支撑条重叠的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主支撑条朝向所述副支撑条的表面上形成有容纳槽,每个所述主支撑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副支撑条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副支撑条位于所述主支撑条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撑条包括多个副支撑段,每个所述副支撑段对应一个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每个所述副支撑段均位于相应的所述容纳槽中,以使得所述副支撑条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轴,所述主支撑条与相应所述副支撑段上的所述凹槽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副支撑段上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中,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副支撑段能够跟随与该副支撑段相连的所述连接轴旋转,并且所述副支撑段能够沿与该副支撑段相连的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相对的侧壁上均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主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容纳槽所容纳的副支撑段的长度,以使得所述副支撑段随所述连接轴旋转时,所述副支撑段的端部能够穿过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套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各个所述连接轴绕自身轴线方向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穿出的部分上,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每个所述主支撑条对应一个所述齿条,每个所述副支撑段对应一个所述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输出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动力件,以驱动所述齿条往复移动;和/或
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副支撑段沿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动力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包括压力仓和压力板,所述压力板设置在所述压力仓内,以将所述压力仓分隔为第一压力仓和第二压力仓,所述齿条的一端或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板位于所述第一压力仓中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仓的壁上形成有贯穿该第二压力仓的壁的进气孔,所述压力板能够沿所述压力仓的侧壁内表面往复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上设置有开关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仓的侧壁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压力板能够沿所述压力仓的侧壁内表面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做往复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连接板,多个所述主支撑条位于同一侧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对夹持机构,每对所述夹持机构均相对间隔设置,且每对所述夹持机构均能够夹紧所述基片相对的两个边缘并沿相反的方向拉伸所述基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顶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基片的中心方向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用于容纳所述基片的边缘,以利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夹紧所述基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顶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所述顶板能够在所述滑动槽中沿朝向或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往复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夹持机构拉伸所述基片时的拉伸力并将检测到的所述拉伸力值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拉伸力值且能够判断所述拉伸力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在检测到所述拉伸力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向所述夹持机构发送停止拉伸的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拉力传感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顶板的表面上以及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能够通过排空所述底板与所述基片之间以及所述顶板与所述基片之间的气体形成所述底板施加在所述基片上以及所述顶板施加在所述基片上的压力以夹紧所述基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控制器和多个第二传感器,每个所述负压装置内均设置有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底板施加在所述基片上以及所述顶板施加在所述基片上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值发送给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压力值且能够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在检测到所述基片上的所述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二控制器向所述负压装置发送停止施加压力的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贯穿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负压吸孔,贯穿所述顶板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负压吸孔,所述负压装置能够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负压吸孔和多个所述第二负压吸孔吸气或吹气。
CN201610596444.5A 2016-07-26 2016-07-26 取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44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6444.5A CN106044232B (zh) 2016-07-26 2016-07-26 取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6444.5A CN106044232B (zh) 2016-07-26 2016-07-26 取片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4232A CN106044232A (zh) 2016-10-26
CN106044232B true CN106044232B (zh) 2018-09-04

Family

ID=5741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644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44232B (zh) 2016-07-26 2016-07-26 取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442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7470B (zh) * 2018-01-16 2020-07-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取放装置
CN111855669B (zh) * 2020-07-21 2023-05-12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检测装置
CN114590595A (zh) * 2022-04-18 2022-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器、机器人及基板转运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8015A (zh) * 2005-03-04 2005-08-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搬运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1448A1 (en) * 2009-11-27 2011-06-16 Nikon Corporation Substrate carrier device, substrate carrying method, substrate supporting member, substrate holding device, exposure apparatus,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20120079981A (ko) * 2011-01-06 2012-07-16 주식회사 글로벌비유티에스 기판 수평 이송장치
CN104909164A (zh) * 2015-05-21 2015-09-1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转移装置
CN105110006B (zh) * 2015-09-10 2017-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手臂及基板的转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8015A (zh) * 2005-03-04 2005-08-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搬运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4232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4232B (zh) 取片装置
CN106956290B (zh) 机械臂及其操作方法、机械臂装置及显示面板生产设备
CN202076306U (zh) 一种全自动硅片翻转叠双片插片机
CN103102176B (zh) 日用陶瓷自动上釉装置
CN203876353U (zh) 一种用于磁铁粘贴到铁片的系统装置
CN204713512U (zh) 一种纸盒成型机
CN203512899U (zh) 封边机连续出膜张力保持装置
CN104149396A (zh) 一种纸袋粘胶钩机
CN107283986A (zh) 撕膜贴膜装置及撕膜贴膜方法
JP5177909B2 (ja) 基板貼合装置
CN206599419U (zh) 一种伺服旋转定位压盖机
CN104086227B (zh) 一种传送带式自动浸釉装置
CN203844293U (zh) 一种热压密封装置
CN105129384B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聚丙烯输液瓶行进瓶体倒瓶装置
CN205099040U (zh) 一种薄膜收卷机构
CN207956228U (zh) 一种软袋开袋装置
CN105692518A (zh) 一种饮料瓶拧紧生产线
JP2019098740A (ja) フィルム延伸装置及び方法
CN204507444U (zh) 一种新型的封口热辊筒装置
JP2015160639A (ja) ラベル装着装置
CN104090390B (zh) 玻璃基板盛放装置
CN204058273U (zh) 一种传送带式自动浸釉装置
CN107310952A (zh) 一种膜卷竖向传送机构
CN202513194U (zh) 基板传送系统
CN203450765U (zh) 全自动可逆输送带调心托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