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3071B - 拉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3071B
CN106043071B CN201610228226.6A CN201610228226A CN106043071B CN 106043071 B CN106043071 B CN 106043071B CN 201610228226 A CN201610228226 A CN 201610228226A CN 106043071 B CN106043071 B CN 106043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ing
guide rail
shell
out body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282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3071A (zh
Inventor
谷口浩康
神谷卓
木间佳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43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3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3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3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8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refuse, e.g. ash-t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出装置,其具有被支承于壳体,并能够从壳体被拉出与被推回壳体的拉出体,采用该拉出装置,能够防止附着在拉出体上的液体侵入壳体。拉出装置(1)具有:壳体(2),其朝前方开口;拉出体(3),其支承在壳体上,通过使其滑动移动能够沿前后方将其拉出与推回。在拉出体的能够从壳体突出的部分的外表面设有防水壁(25),该防水壁用于阻止附着在上述外表面上的液体向拉出体的基端侧移动,并且将液体向拉出体的左右侧边缘侧引导。

Description

拉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出装置,其例如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等上,用于将饮料容器等物品保持在拉出体的顶端部。
背景技术
作为拉出装置,公知一种杯保持架,其具有:杯保持架引导件,其设在车辆的仪表板上;杯保持架主体,其作为拉出体,被支承在杯保持架引导件上,能够通过使其滑动移动来将其拉出与推回;托盘,其安装在杯保持架主体的顶端部(例如专利文献1)。该杯保持架中,杯保持架引导件呈在杯保持架主体的拉出与推回方向上贯通的筒形,并通过杯保持架支架与转向辅助件连接,其中,杯保持架支架的靠杯保持架引导件内端的部分朝上方开口呈槽形,转向辅助件为配置于仪表板内侧的车架部分。由此,洒在杯保持架主体上的饮料等液体流经杯保持架主体的上表面、杯保持架引导件的内侧以及杯保持架支架的上表面,从转向辅助件向下方落下。如此使液体的落下位置集中于转向辅助件,从而能够防止液体落在配置于仪表板上的收音机等电子设备上。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334448号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杯保持架中,液体流经杯保持架引导件的内侧,因此在液体含有糖分等的情况下,液体附着在杯保持架引导件的内部,从而阻碍杯保持架主体和杯保持架引导件的拉出与推回。另外,在仪表板内部形成从杯保持架支架排出的液体的排出路径时,必须考虑其他设备和车架,从而产生结构布局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被支承在壳体上且能够拉出与推回的拉出体的拉出装置,其能够防止附着在拉出体上的液体侵入壳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出装置(1),其具有:壳体(2),其朝前方开口;拉出体(3),其支承在所述壳体上,通过使其滑动移动能够沿前后方将其拉出与推回,在所述拉出体的能够从所述壳体突出的部分的外表面设有防水壁(25),所述防水壁用于阻止附着在所述外表面上的液体向所述拉出体的基端侧移动,并且将所述液体向所述拉出体的左右侧边缘侧引导。防水壁也可以由相对于表面突出的凸部的侧壁面或构成槽的一部分的侧壁面形成。
采用该结构,利用设置于拉出体外表面的防水壁,使附着于拉出体的液体被引导至拉出体的左右侧边缘,并从拉出体落下。由此,能够防止液体侵入壳体内。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拉出体的侧表面(3A)设有导轨(15),所述导轨向侧方突出,并且沿所述拉出体的滑动方向延伸,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能够收容所述导轨的引导槽(10),且所述导轨能够滑动,所述防水壁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15C)。
采用该结构,附着于导轨上表面的液体不会侵入壳体,能够从导轨除去该液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具有:第1表面(21),其设置于所述拉出体的基端侧;第2表面(22),其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第1表面而言,处于所述拉出体的顶端侧,与所述第1表面之间隔着台阶部向下方低下,所述防水壁由所述台阶部形成。
采用该结构,能够在导轨可相对于壳体滑动的情况下形成防水壁。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具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推压部件(36)和施力部件(37),其中,所述推压部件能够拉出与推回所述引导槽内,在突出到所述引导槽内的突出位置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推压部件向突出位置侧施力。
采用该结构,通过被施力部件施力的推压部件与导轨抵接,使引导槽和导轨之间的间隙被封闭,从而能够抑制拉出体相对于壳体的晃动。另外,在拉出体被收装的状态下,推压部件与第2表面抵接,在拉出体被拉出的状态下,由于推压部件与比第2表面隆起的第1表面抵接,因此在拉出体被拉出的状态下,推压部件与导轨的接触压力增加,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拉出体的晃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2表面上设有斜面(30),所述斜面从所述拉出体的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并且越靠基端侧突出量越大,所述斜面的基端侧的端部与所述台阶部之间隔开间隙(31)配置,并且具有与所述台阶部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采用该结构,当拉出体被拉出与推回时,推压部件的与导轨之间的滑动面从第1表面经斜面向第2表面移动,或从第2表面经斜面向第1表面移动。因此,能够避免推压部件和台阶部(防水壁)之间的碰撞,从而能够使拉出体顺畅地拉出与推回。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斜面和所述防水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推压部件的与所述第1表面之间的滑动面的、在所述导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采用该结构,能够切实地避免推压部件和防水壁之间的碰撞,使拉出体顺畅地拉出与推回。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1表面、所述第2表面以及所述斜面在左右方向上越靠近所述导轨的突出端侧越向下方倾斜。
采用该结构,附着在导轨上的液体因重力向导轨的左右侧边缘侧移动,并从左右侧边缘落下。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拉出体沿着圆弧形的轨道滑动移动,当位于从所述壳体突出的拉出位置时,所述拉出体的顶端部大致沿水平方向配置,当位于收入所述壳体的收装位置时,所述拉出体的顶端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配置。
采用该结构,能够使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小,并且能够使拉出体在突出位置的突出部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大。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防水壁以越靠近左右侧边缘侧则越靠近所述拉出体的基端侧的方式倾斜。
采用该结构,使因重力向拉出体的基端侧移动的液体沿着防水壁向左右侧边缘侧流动。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拉出装置,其具有被支承于壳体,并能够从壳体被拉出与被推回壳体的拉出体,采用该拉出装置,能够防止附着于拉出体的液体侵入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出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导轨的立体图。
图6是从正对导轨上表面的方向观察得到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拉出装置;2:壳体;3:拉出体;4:第1支架;5:第2支架;6:框体板;10:引导槽;15:导轨;15C:上表面;21:第1表面;22:第2表面;23:第3表面;24:台阶部;25:防水壁;30:斜面;31:间隙;35:收装凹部;36:推压部件;36A:凸轮面;37:施力部件;100:仪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出装置1为能够拉出与推回的搁置台(table)部件,例如配置在车辆的仪表板100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出装置1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对于同样的结构,仅对左右的一方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拉出装置1具有壳体2、拉出体3、第1和第2支架4、5以及框体板6。如图1~图4所示,壳体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部2A和于底部2A的左右两端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侧壁部2B,壳体2的横截面呈向上方开口的槽形。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底部2A呈向斜上方凸出的圆弧形,前端(顶端)配置于后端(基端)的上方。底部2A在后端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向斜上方延伸。底部2A的宽度方向沿左右方向配置,具有圆周面状的上表面2C和下表面2D。
左、右侧壁部2B沿着底部2A的左、右侧边缘延伸,且相互平行。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左、右侧壁部2B与底部2A同样呈圆弧形延伸。左、右侧壁部2B在左右方向上相互相向的侧表面(以下称为内侧表面2E)的下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凹陷设置的引导槽10。左、右引导槽10分别沿着侧壁部2B的长度方向呈圆弧形延伸。各引导槽10具有:底壁部10A,其构成槽底;下壁部10B和上壁部10C,二者构成槽的侧壁。在各引导槽10的横截面中,底壁部10A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下壁部10B大致沿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延伸,上壁部10C以其开口端侧(内侧表面2E侧)位于底壁部10A侧上方的方式相对于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倾斜延伸。由此,各引导槽10的横截面大致呈梯形。
第1支架4具有:底板部4A,其沿着壳体2的底部2A的下表面2D设置;侧板部4B,其沿着左、右侧壁部2B的外表面设置。第1支架4的横截面呈向上方开口的槽形。第1支架4在前后方向上比壳体2短,前端配置于与壳体2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位置,后端配置于壳体2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第1支架4在底板部4A通过螺钉等紧固部件与壳体2的底部2A的下表面2D连接。在第1支架4的各侧板部4B的突出端上形成有第1紧固片4C,第1紧固片4C相对于侧板部4B呈直角弯折。另外,在各侧板部4B的外表面上突出设置有第2紧固片4D。
第2支架5呈板状,架设于第1支架4的左、右侧壁部2B的突出端(上端)。详细而言,第2支架5的左右端以与第1支架4的左、右第1连接片4C抵接的方式配置,被螺钉等紧固部件连同第1紧固片4C一起连接于仪表板100或支承仪表板100的车架(未图示)。第1支架4和第2支架5相互协同动作形成前后开口的筒形结构,在筒形结构的内部收装有壳体2的前部。如图2所示,第2连接片4D被螺钉等紧固部件连接于仪表板100或车架。如此,通过第1和第2支架4、5将壳体2配置于仪表板100的背面侧的规定位置。在壳体2配置在仪表板100上的状态下,壳体2的前端与仪表板100上形成的开口101相对应配置。
如图1所示,框体板6呈框形,以与壳体2的前端相对应的方式与第1支架4的前端连接。框体板6沿着仪表板100的开口的边缘配置,隐藏(遮挡)壳体2和仪表板100的开口10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1和第2支架4、5的前端,从而使得,从外部看不到该间隙和该前端。
如图1~图4所示,拉出体3配置在由壳体2的底部2A和一对侧壁部2B形成的槽内,能够沿着底部2A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拉出体3呈圆弧形,该圆弧形具有与壳体2的底部2A相同的曲率。拉出体3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小于壳体2的左、右侧壁部2B的内侧表面2E之间的距离。本实施方式中,拉出体3由多个部件组合形成,其内部形成为中空。在拉出体3的左、右侧表面3A的下部,分别突出设置有导轨15。在拉出体3被支承在壳体2上的状态下,左、右导轨15与左、右引导槽10卡合。导轨15沿拉出体3的长边方向呈圆弧形延伸。导轨15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横截面具有与引导槽10相对应的形状,大致呈梯形。导轨15具有:突出端面15A,其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下表面15B,其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上表面15C,其从拉出体3的左右侧表面向下倾斜延伸至突出端面15A。
拉出体3利用导轨15与引导槽10卡合,而相对于壳体2沿圆弧形轨道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拉出体3位于拉出体3的收装位置时,拉出体3的除前端(顶端)之外的大部分收装于壳体2的内侧,其中,拉出体3的收装位置是指拉出体3相对于壳体2的最后方的位置。另外,拉出体3位于拉出体3的拉出位置时,拉出体3的除后端(基端)之外的大部分突出到壳体2的前方,其中,拉出体3的拉出位置是指拉出体3相对于壳体2的最前方的位置。拉出体3和壳体2上可以设置止挡部件,用于限制二者在拉出位置相互碰撞以及限制拉出体3向前方移动。拉出体3在位于收装位置时,沿着壳体2的底部2A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详细而言,拉出体3在位于收装位置时,其后端呈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随着靠近前端侧而前倾的姿势。另外,拉出体3在位于拉出位置时,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详细而言,拉出体3在位于拉出位置时,其前端呈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后端侧越向下方倾斜的姿势。
导轨15的上表面15C具有:第1表面21,其在上表面15C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后部;第2表面22,其在上表面15C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中间部;第3表面23,其在上表面15C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前部。第2表面22配置在相对于第1表面21及第3表面23而言,下降的位置。换言之,在导轨15的上表面15C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相对于后部的第1表面21和前部的第2表面23凹陷的凹部,由该凹部的底面形成第2表面22。第1表面21和第3表面23的位置关系可以任意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表面21和第3表面23配置于1个连续的假想圆弧面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1表面21和第2表面22之间的边界部,形成有从第1表面21向下延伸至第2表面22的台阶部24。台阶部24的与第1表面21和第2表面22垂直相交的侧壁称为防水壁25。在拉出体3位于拉出位置时,防水壁25配置于比壳体2的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防水壁25从上表面15C在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形成。另外,防水壁25呈直线状延伸,并以其导轨15的突出端侧比基端侧更靠后方的方式倾斜设置。从与导轨15的上表面15C相向的方向观察时,防水壁25和与导轨15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面之间的夹角θ例如可以为0°以上80°以下。在拉出体3位于拉出位置时,由于防水壁25的角度θ在角度θ的范围内角度越大时,防水壁25的延伸方向越接近铅直方向,因此水容易流到导轨15的突出端侧。防水壁25距离第2表面22的高度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可以为0.3mm以上。
如图1~图5所示,第1表面21、第2表面22、第3表面23和斜面30的倾斜面在左右方向上以随着靠近导轨15的突出端侧(突出端面15A侧)而向下的方式倾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2表面22和第3表面23之间的边界部形成有使从第2表面22到第3表面23平滑连接的倾斜面27。
如图1~图6所示,第2表面22上突出设置有斜面30。斜面30沿导轨15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从第2表面22突出的量随着向后方靠近而逐步增大。斜面30的后端与防水壁35之间设有间隙31。斜面30的后端到第2表面22的高度与防水壁25到第2表面22的高度大致相同,斜面30的后端与第1表面21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换言之,斜面30的后端配置在外接有圆弧形第1表面21的假想圆弧面上。另外,斜面30配置于第2表面22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
如图2和图3所示,引导槽10的上壁部10C上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收装凹部35。收装凹部35也在侧壁部2B的内侧表面2E处开口。收装凹部35中收装有推压部件36,该推压部件36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产生位移。推压部件36在下部具有作为倾斜面的凸轮面36A。凸轮面36A,以其收装凹部35的底部侧在左右方向上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倾斜。推压部件36在左右方向上通过向从收装凹部35突出的方向移动,使凸轮面36A与导轨15的上表面15C抵接。在左右方向上在收装凹部35和推压部件36之间安装有施力部件37,该施力部件37在左右方向上对推压部件36从收装凹部35向突出的方向施力。施力部件37可以是板簧、压缩弹簧、扭簧等公知的施力部件。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使用板簧例子。
被施力部件37施力的左右一对推压部件36通过在左右方向上从各收装凹部35向突出的方向移动,使各凸轮面36A与各导轨15的上表面15C抵接,以对导轨15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拉出体3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且下方推压。由此,拉出体3在左右方向上被左、右推压部件36夹持,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被推压部件36和壳体2的底部2A夹持,从而抑制拉出体3的晃动。
拉出体3被从壳体2拉出与被推回壳体2时,推压部件36在导轨15的上表面15C上滑动,与第1表面21、第2表面22、斜面30、倾斜面27和第3表面23中的任意一个抵接。当拉出体3位于收装位置时,推压部件36与第3表面23抵接,当拉出体3位于拉出位置时,推压部件36与第1表面21抵接,当拉出体3位于收装位置和拉出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抵押部件36与第2表面22、斜面30或倾斜面27抵接。
在导轨15的长度方向上,推压部件36的滑动面比斜面30的后端与防水壁25之间的间隙31长,以阻止推压部件36嵌入间隙31。由此,当拉出体3从收装位置被拉出至拉出位置时,推压部件36按第3表面23、倾斜面27、第2表面22、斜面30、第1表面21的顺序滑动,避免与防水壁25碰撞。
拉出体3的前端与前面板41连接。前面板41的正面朝向前方,其外缘相对于拉出体3向上、下方及左、右方伸出。当拉出体3位于收装位置时,前面板41的缘部从前方观察与框体板6的内缘重合,封闭由框体板6形成的开口。在前面板41的下部中央设有把持部41A,使用者可以抓住该把持部41A拉出拉出体3。
如图1所示,在拉出体3的前端的上表面(外周面)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43。在凹部43的底部形成有平面状的载置面43A,在载置面43A的周围形成有边缘壁43B。载置面43A在拉出体3位于拉出位置时处于水平状态。载置面43A上能够放置包括杯子及塑料瓶等饮料容器、或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内的各种物品。形成凹部43的外周的边缘壁43B限制放置在载置面43A上的物品的移动,并且,使落到载置面43A上的液体及异物的移动仅限于凹部43内。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拉出装置1的效果进行说明。拉出装置1中,由于在导轨15的上表面形成有防水壁25,因此能够由防水壁25阻止附着在导轨15的上表面15C上的液体向后方移动,并且将该液体引导至左右侧边缘(导轨15的突出端侧),使该液体从拉出体3落下。由于当拉出体3位于拉出位置时,防水壁25位于壳体2的前端的前方,因此能够在拉伸装置1的外部(壳体2的外侧)将附着在导轨15上的液体除去,以防止该液体侵入拉出装置1内。导轨15的包括第2表面22的上表面15C在左右方向上以使导轨15的突出端侧向下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促使上表面15C上的液体因重力而向导轨15的突出端侧移动。
壳体2上设有推压部件36,推压部件36将导轨15向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且下方推压,因此能够维持壳体2和拉出体3之间的接触,防止拉出体3相对于壳体2晃动,并且,能够提高拉出体3的位置稳定性。另外,当拉出体3位于拉出位置或收装位置时,推压部件36与相对于第2表面22向上方(推压部件36侧)隆起的第1表面21和第3表面23抵接,因此能够以比与第2表面22抵接时更大的力推压导轨15。由此,当拉出体3位于拉出位置或收装位置时,推压部件36以相对较大的力推压导轨15,能够更进一步抑制拉出体3的晃动。另外,当拉出体3位于拉出位置和收装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推压部件36对导轨15的推压力变小,易于拉出体3的拉出(滑动移动)。
在拉出拉出体3时,推压部件36在斜面30上滑动,能够在不与防水壁25接触的情况下在第1表面21上移动。由此,使拉出体3的拉出动作顺畅。
以上是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变形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水壁25由形成于第1表面21和第2表面22之间的边界的台阶部24的侧壁面形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水壁可以由相对于表面突出的凸部的侧壁面或构成槽的一部分的侧壁面形成。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导轨15的上表面15C上设置防水壁2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局限于此,防水壁25也可以设置在拉出体3的上表面或侧表面3A。在拉出体3的上表面形成防水壁的情况下,该防水壁的左右侧端优选为,配置于比导轨15上形成的防水壁25靠前方的位置。采用这种结构,由设在拉出体3上表面的防水壁引导的液体在第2表面22上流动,之后,被引导至导轨15的防水壁25,从导轨15的突出端面15A排出。防水壁也可以由拉出体3上形成的槽的侧壁形成。
另外,也可以在拉出体3的上表面设置从凹部43向侧表面3A延伸的排出槽(排出孔)。排出槽通过将从凹部43溢出的液体引导至拉出体3的左右侧边缘侧,能够抑制液体在上表面上向后方流动。排出槽的左右侧端优选为,配置于比导轨15上形成的防水壁25靠前方的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在拉出体3的前端设置载置面43A、以拉出体3作为搁置台的结构,其实也可以形成能够插入饮料容器的容器收容孔,以此代替载置面43A。容器收容孔可以是向下方凹陷的有底孔或上下贯通的通孔。

Claims (8)

1.一种拉出装置,具有:壳体,其朝前方开口;拉出体,其支承在所述壳体上,通过使其滑动移动能够沿前后方将其拉出与推回,且其具有能够放置物品的载置面或能够插入物品的收容孔,
在所述拉出体的侧表面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向侧方突出,并且沿所述拉出体的滑动方向延伸,
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能够收容所述导轨的引导槽,且所述导轨能够滑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轨的能够从所述壳体突出的部分的上表面且在比所述载置面或所述收容孔靠所述导轨的基端侧的位置,设有在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形成的防水壁,所述防水壁用于阻止附着在所述导轨的上表面上的液体向所述导轨的基端侧移动,并且将所述液体向所述导轨的左右侧边缘侧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具有:第1表面,其设置于所述拉出体的基端侧;第2表面,其相对于所述第1表面而言,设置于所述拉出体的顶端侧,与所述第1表面之间隔着台阶部向下方低下,
所述防水壁由所述台阶部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推压部件和施力部件,其中,所述推压部件能够拉出与推回所述引导槽内,在突出到所述引导槽内的突出位置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推压部件向突出位置侧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表面上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从所述拉出体的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并且越靠基端侧突出量越大,
所述斜面的基端侧的端部与所述台阶部之间隔开间隙配置,并且具有与所述台阶部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和所述防水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推压部件的与所述第1表面之间的滑动面的、在所述导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表面、所述第2表面以及所述斜面在左右方向上越靠近所述导轨的突出端侧越向下方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出体沿着圆弧形的轨道滑动移动,
当位于从所述壳体突出的拉出位置时,所述拉出体的顶端部大致沿水平方向配置,当位于收入所述壳体的收装位置时,所述拉出体的顶端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壁以越靠近左右侧边缘侧则越靠近所述拉出体的基端侧的方式倾斜。
CN201610228226.6A 2015-04-14 2016-04-13 拉出装置 Active CN106043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2372A JP6358978B2 (ja) 2015-04-14 2015-04-14 引出装置
JP2015-082372 2015-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3071A CN106043071A (zh) 2016-10-26
CN106043071B true CN106043071B (zh) 2019-02-26

Family

ID=5742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28226.6A Active CN106043071B (zh) 2015-04-14 2016-04-13 拉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58978B2 (zh)
CN (1) CN106043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006897A1 (de) * 2019-10-02 2021-04-08 Daimler Ag Tischvorrichtung und Fahrzeug
CN115230555B (zh) * 2022-08-19 2024-02-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板及汽车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1849A (ja) * 1992-12-16 1994-07-05 Rinnai Corp 調理用グリル庫
JP2006182082A (ja) * 2004-12-27 2006-07-13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8611A (en) * 1990-05-11 1993-07-20 Toyoda Gosei Co., Ltd. Container holder
US6513687B1 (en) * 1999-10-25 2003-02-04 Andrew Siniarski Breakaway cup holder assembly
CN203041362U (zh) * 2013-01-23 2013-07-10 慈溪市桥头楚宜电器配件厂 保鲜抽屉的底板
CN103407396B (zh) * 2013-07-29 2016-01-27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扶手杯托安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1849A (ja) * 1992-12-16 1994-07-05 Rinnai Corp 調理用グリル庫
JP2006182082A (ja) * 2004-12-27 2006-07-13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99201A (ja) 2016-12-01
JP6358978B2 (ja) 2018-07-18
CN106043071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0157B2 (en) Frame adapted to a pedelec
US9545153B2 (en) Slide rail assembly
US20130037590A1 (en) Holder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media device in a vehicle
CN102494496B (zh) 冰箱及其折叠搁板组件
CN106043071B (zh) 拉出装置
US20120087606A1 (en) Reinforcement and adjustment device for slide assembly
US20140145051A1 (en) Terminal stand
CN104873012A (zh) 滑轨和设备安装架
CN104006620A (zh) 一种冰箱
JP6905559B2 (ja) 飲料容器保持装置
KR101493151B1 (ko) 차량의 스티어링 장치
JP3191407U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キット
EP3166374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CN110092184A (zh) 一种同步转移装置
JP6322677B2 (ja) 引き出しスライドレール
US20100186184A1 (en) Adapter for windshield wiper assembly
CN108742461B (zh) 碗篮和洗碗机
CN105730302B (zh) 一种隐藏式竖直弹出车用杯托
WO2007028891A3 (fr) Siege automobile pour enfant
US9668577B2 (en) Slide rail mounting mechanism
JP2009106571A (ja) 遊技機の球均し機構
KR101097041B1 (ko) 안테나 힌지 장치
KR20200029206A (ko) 수납기구용 슬라이더
US20170057417A1 (en) Vehicle storage assembly
CN108236237B (zh) 滑轨机构及可用于滑轨的调整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