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3138B - 光纤把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把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3138B
CN106033138B CN201510105591.3A CN201510105591A CN106033138B CN 106033138 B CN106033138 B CN 106033138B CN 201510105591 A CN201510105591 A CN 201510105591A CN 106033138 B CN106033138 B CN 106033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ap
mentioned
pressing force
hand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55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3138A (zh
Inventor
佐佐木美
佐佐木一美
川西纪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33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3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3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3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45Removing protective coverings of light guides before cou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04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 B26D1/045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for thin material, e.g. for sheets, strip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Preparing the ends of light guides for coupling, e.g. cut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把持装置,其具备把持部,该把持部具有能够开闭的台部以及盖部,并且通过在上述台部以及上述盖部处于闭状态时夹入光纤来把持该光纤,上述把持部具备:弹性体;产生驱动力的驱动装置;以及按压部,其根据上述驱动装置的上述驱动力产生按压力,并通过上述按压力经由弹性体来按压上述盖部,若上述盖部经由上述弹性体被上述按压部按压,则根据经由上述弹性体传递来的按压力在该盖部与上述台部之间夹入上述光纤从而把持上述光纤。

Description

光纤把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把持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切断光纤的情况下,在除去光纤的覆盖层而露出裸光纤之后,通过将切断刀推压于该裸光纤而切出初始切痕,并使该切痕生长,由此切断光纤。此时,光纤被光纤把持装置把持并支承。上述光纤把持装置具备空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的一对把持部,通过一对把持部的一方把持光纤的覆盖层,通过另一方把持裸光纤。上述把持部例如由台部与盖部构成,通过利用盖部按压载置于台部上的光纤来把持光纤。另外,上述把持部通过在光纤的轴心方向上移动来拉紧光纤,从而对该光纤施加张力。而且,通过如上所述将切断刀推压于横跨在一对把持部之间的裸光纤而切出初始切痕,并使该切痕生长,由此切断光纤。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上述光纤把持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160662号公报
然而,上述以往技术中,当通过把持部把持光纤时,例如,采用使用人力等通过螺纹件紧固台部与盖部的方法,使光纤把持于台部以及盖部。然而,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在通过螺纹件紧固台部与盖部的情况下,若强烈紧固则光纤破损,另一方面,若紧固较松则在拉紧光纤时,光纤会滑动,存在无法对光纤施加所需要的张力的问题。为了防止该问题,需要作业人员使用扭力扳手来以较高的精度紧固螺纹件,但在切断光纤时,需要通过扭力扳手将螺纹件紧固在一对把持部两方,另外,在光纤的切断完成后,需要解除紧固的螺纹件,因此作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改善把持光纤时的作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一解决方式而采用如下方式,即:一种光纤把持装置,其具备把持部,该把持部具有能够开闭的台部以及盖部,并且通过在上述台部以及上述盖部处于闭状态时夹入光纤来把持该光纤,上述把持部具备:弹性体;产生驱动力的驱动装置;以及按压部,其根据上述驱动装置产生的上述驱动力来产生按压力,并通过上述按压力经由弹性体来按压上述盖部,若上述盖部经由上述弹性体被上述按压部按压,则根据经由上述弹性体传递来的按压力在该盖部与上述台部之间夹入上述光纤从而把持上述光纤。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二解决方式,在上述第一解决方式的基础上,上述驱动装置是产生旋转驱动力来作为上述驱动力的马达,上述按压部具有通过根据上述旋转驱动力而进行直线运动并由此来产生按压力的螺纹部件,在上述驱动装置停止而不产生上述旋转驱动力的情况下,上述按压部停止直线运动并保持上述按压力。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三解决方式,在上述第二解决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位置检测传感器,其对上述按压部的螺纹部件的通过直线运动而移动后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通过根据上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驱动装置来控制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力。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四解决方式,在上述第三解决方式的基础上,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驱动装置的与光纤的种类对应的控制量作为控制量数据进行存储,若被输入与上述把持部所把持的光纤的种类相关的种类信息,则该控制部通过将该种类信息与上述控制量数据对照来确定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量。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五解决方式,在上述第四解决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选择指示输出部,其将表示由用户选择的上述光纤的种类的选择指示作为上述种类信息而输出至上述控制部,上述控制部通过将上述选择指示与上述控制量数据进行对照来确定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量。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六解决方式,在上述第四解决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光纤检测传感器,其对被上述把持部把持的光纤的种类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上述种类信息而输出至上述控制部,上述控制部通过将上述检测结果与上述控制量数据进行对照来确定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量。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七解决方式,在上述第四解决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V槽台,其具有根据上述光纤的直径而深度不同的V槽,并且与设置于上述台部的槽部嵌合且能够与上述台部分离;以及V槽台检测传感器,其对嵌合于上述台部的上述槽部的上述V槽台的种类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上述种类信息而输出至上述控制部,上述控制部通过将上述检测结果与上述控制量数据进行对照来确定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量。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八解决方式,在上述第三~第七任一个解决方式的基础上,上述把持部为一对,上述控制部以下述方式控制上述驱动装置,即:使用于把持上述光纤的覆盖层的一方的上述把持部把持上述光纤的覆盖层,然后,使用于把持上述光纤的裸光纤的另一方的上述把持部把持上述光纤的裸光纤。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九解决方式,在上述第一~第八任一个解决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按压力传递部,其根据经由上述弹性体而从上述按压部施加的按压力来按压上述盖部;以及连接件,其能够自由连接上述按压力传递部与上述盖部,并且能够在上述把持部处于闭状态时解除连接,若基于上述连接件的连接被解除,则不使按压力传递部退避也能够开闭上述盖部。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十解决方式,在上述第一~第九任一个解决方式的基础上,具备:旋转机构,其使上述把持部在上述光纤的周向上旋转;以及移动机构,其为了解除上述驱动装置与上述按压部的连接而使上述驱动装置移动。
根据本发明,光纤把持装置具备把持部,该把持部具有能够开闭的台部以及盖部,并且通过在台部以及盖部处于闭状态时夹入光纤来把持该光纤,把持部具备:弹性体;产生驱动力的驱动装置;以及按压部,其根据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产生按压力,并通过按压力经由弹性体来按压盖部,若盖部经由弹性体而被按压部按压,则根据经由弹性体传递来的按压力在该盖部与台部之间夹入光纤从而把持光纤,由此,能够使用驱动装置自动地使台部以及盖部形成闭状态,另外,由于经由弹性体对盖部施加用于形成闭状态的按压力,因而能够保护光纤并抑制破损,因此不需要作业人员使用扭力扳手来以较高的精度紧固螺纹件,从而能够改善把持光纤时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把持装置的把持部呈现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1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把持装置的把持部呈现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把持部以及旋转机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把持部、旋转机构、操作部以及控制部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4A是盖部以及按压力传递部被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连结的状态下的把持部的立体图。
图4B是盖部以及按压力传递部被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连结的状态下的把持部的剖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对盖部以及按压力传递部的连接解除且处于闭状态的情况的把持部的剖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对盖部以及按压力传递部的连接解除且处于开状态的情况的把持部的剖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对盖部以及按压力传递部的连接解除且处于开状态的情况的把持部的立体图。
图6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对盖部以及按压力传递部的连接解除且处于开状态的情况的把持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以及按压力传递部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把持部的马达通过上下移动机构向下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A…光纤把持装置;B…光纤;C…切断刀;b1…裸光纤;b2…外侧覆盖层;a1、a2…把持部;a3…旋转机构;a4…基台;a5…操作部;a6…控制部;11…台部;12…V槽台;13…旋转轴支承部;14…盖部;15…光纤按压部;16…闭马达;17…马达齿轮;18…第一减速齿轮;19…第二减速齿轮;20…测微计齿轮;21…测微计;22…弹性体压入部;23…螺旋弹簧;24…弹性体收纳部;25…按压力传递部;26…连接件;27…磁铁;28…上下移动机构;11a…上表面;11b…台部侧槽部;11c、11d…侧面;11e…贯通孔;11f…固定孔;11g…切口部;11h…插通孔;12a…上表面;12b…V槽;13a…插通孔;14a…第一旋转轴;14b…第一操作片;14c…第二操作片;14d…收纳孔;14e…第二旋转轴;14f…凸部;14g…下表面;14h…盖部侧槽部;14j…侧面;15a…下表面;15b…凹部;21a…抵接部;21b…收纳筒;22a…收纳空间;22b…底面;22c…突起部;22d…凸缘部;24a…收纳空间;24b…底面;24c…开口部;24d…限制部;24e…上表面;25a…传递壁;25b…第一突出部;25c…第二突出部;25d…插通孔;25e…端面;26a…插通孔;26b…操作杆;26c…连接部;26d…突出部;41…齿轮齿条机构;42…上下移动马达;43…闭马达收纳部;44…收纳部移动引导件;41a…小齿轮;41b…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把持装置A是在切断光纤B时把持并支承光纤B的装置。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通过推压切断刀C来切断被光纤把持装置A把持的光纤B。
上述光纤B的裸光纤b1、覆盖裸光纤b1的内侧覆盖层、再覆盖内侧覆盖层的外侧覆盖层b2形成为同心状(参照图1A以及图1B)。裸光纤b1并不是特别限定的,可以应用以往公知的各种光纤,例如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保偏光纤、多孔光纤(ホーリーファイバ)等各种裸光纤。另外,对裸光纤b1而言,其外径并不是特别限定的,但例如是外径为125μm的裸光纤。
内侧覆盖层覆盖在裸光纤b1的外周。另外,外侧覆盖层b2覆盖在内侧覆盖层的外周。这样的内侧覆盖层以及外侧覆盖层b2例如由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环氧丙烯酸酯系、丁二烯丙烯酸酯系、硅酮丙烯酸酯系、聚酯丙烯酸酯系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构成。另外,内侧覆盖层的外径例如为250μm。另一方面,外侧覆盖层b2的外径例如为500μm。上述构成的光纤B例如若通过剥线器等工具除去内侧覆盖层以及外侧覆盖层,则露出裸光纤b1。
如图1A、图1B、图2以及图3所示,光纤把持装置A具备一对把持部a1、a2、旋转机构a3、基台a4、操作部a5以及控制部a6。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对一对把持部a1、a2而言,通过一方的把持部a1把持光纤B的裸光纤b1,通过另一方的把持部a2把持外侧覆盖层b2。对一对把持部a1、a2而言,它们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下文中,仅对把持部a1进行说明,而对把持部a2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2、图4A、图4B、图5A、图5B、图6A、图6B、图7、图8所示,把持部a1具备台部11、V槽台12、旋转轴支承部13、盖部14,光纤按压部15、闭马达16、马达齿轮17、第一减速齿轮18、第二减速齿轮19、测微计齿轮20、测微计21(螺纹部)、弹性体压入部22、螺旋弹簧23、弹性体收纳部24、按压力传递部25、连接件26、磁铁27以及上下移动机构28。此外,虽未图示,但上述把持部a1、a2具有通过在光纤B的轴心方向上移动来拉紧光纤而对该光纤施加张力的左右移动机构。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将台部11与盖部14重叠的状态称为把持部a1的闭状态。另外,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将台部11与盖部14不重叠、台部11的上侧的上表面11a露出的状态称为光纤把持装置A的开状态。另外,以下说明的前方、后方、上方以及下方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
台部11是例如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的大致呈方形的部件。在台部11的上表面11a,在Y方向上的中间部沿X方向设置有台部侧槽部11b。在该台部侧槽部11b嵌入有V槽台12。关于V槽台12,将在后面对其详细内容进行说明,但其嵌合并固定于台部11的上表面11a的台部侧槽部11b。
另外,台部11设置有贯通Y方向的两个侧面11c、11d的中央的贯通孔11e。该贯通孔11e从侧面11c朝向侧面11d形成为台阶状、即形成为XZ面的剖面阶梯性地缩小,并且收纳测微计齿轮20以及测微计21。
另外,贯通孔11e的侧面11d侧形成有固定孔11f,后述的测微计21的收纳筒21b嵌合于该固定孔11f,并且该测微计21支承并固定于该固定孔11f。另外,台部11以在由上表面11a与侧面11d构成的顶点部切口的方式沿该顶点部设置切口部11g。在该切口部11g设置有将设置于盖部14的第一旋转轴14a支承为自由转动的旋转轴支承部13。
V槽台12例如由相对于光纤B的裸光纤b1、外侧覆盖层b2具有较高的静摩擦系数的例如橡胶等材料形成。V槽台12为能够与台部11的台部侧槽部11b嵌合而大致呈长方形,并嵌合于台部侧槽部11b。另外,V槽台12在上表面12a沿X方向形成有V槽12b。光纤B被光纤把持装置A把持时,被V槽12b夹持。因此,V槽台12以防止光纤B在台部11与盖部14之间滑动并且不在Y方向上转动的方式夹持光纤B。
旋转轴支承部13将盖部14的第一旋转轴14a支承为自由转动,并设置于台部11的切口部11g。旋转轴支承部13成对形成,并空开规定的间隙配置于切口部11g在X方向上的中央部。在一对旋转轴支承部13分别形成有插通孔13a,设置于盖部14的第一旋转轴14a插通于该插通孔13a。
盖部14例如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盖部14形成有在Y方向上突出的一对第一操作片14b以及第二操作片14c。即,第一操作片14b向Y方向的前方侧突出。另外,第二操作片14c向Y方向的后方侧突出。作业人员通过钩挂于手指来操作上述第一操作片14b以及第二操作片14c,由此能够使盖部14绕第一旋转轴14a转动,相对于台部11开闭该盖部14。
另外,在盖部14形成有从第二操作片14c在X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前方并用于收纳连接件26的收纳孔14d。该收纳孔14d的俯视形状与连接件26的形状相配合且大致呈T字形。另外,在收纳孔14d设置有用于将连接件26支承为自由转动的第二旋转轴14e。即,收纳孔14d具有可供连接件26转动的空间。另外,第二旋转轴在收纳孔14d中沿X方向设置。此外,第二旋转轴插通设置于连接件26的插通孔26a。
另外,盖部14在距第二操作片14c空开规定的间隔的下方朝向后方形成有凸部14f。凸部14f插入设置于一对旋转轴支承部13之间的间隙的中央部。在该凸部14f的X方向上的侧面沿X方向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4a。第一旋转轴14a分别插通于一对旋转轴支承部13的各插通孔13a。盖部14绕第一旋转轴14a转动,由此能够相对于台部11自由开闭。
另外,在盖部14的下表面14g,在Y方向上的中间部沿X方向设置有盖部侧槽部14h。在盖部侧槽部14h嵌入有光纤按压部15。对光纤按压部15而言,将在后面对其详细内容进行说明,但其嵌合并固定于盖部14的下表面14g的盖部侧槽部14h。
光纤按压部15与V槽台12相同,例如由相对于光纤B的裸光纤b1、外侧覆盖层b2具有较高的静摩擦系数的例如橡胶等材料形成。光纤按压部15为能够与盖部14的盖部侧槽部14h嵌合而大致呈长方形,并嵌合于盖部14的盖部侧槽部14h。另外,光纤按压部15在下表面15a沿X方向形成有凹部15b。
光纤按压部15的下表面15a在台部11与盖部14处于闭状态时,与V槽台12的上表面12a对置并接触。即,台部11的台部侧槽部11b与盖部14的盖部侧槽部14h以在台部11与盖部14处于闭状态时V槽台12与光纤按压部15对置接触的方式配置而形成。另外,V槽台12的V槽12b与光纤按压部15的凹部15b在台部11与盖部14处于闭状态时对接,并构成用于收纳光纤B的空隙部。
闭马达16驱动测微计21旋转,例如是步进电机。另外,闭马达16也可以是DC无刷马达等精密马达。该闭马达16被后述的上下移动机构28支承,并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闭马达16以及上下移动机构28均收纳于基台a4内。
马达齿轮17同轴地连结于闭马达16的旋转轴,并且与第一减速齿轮18啮合,从而将从闭马达16获得的旋转力传递至第一减速齿轮18。另外,马达齿轮17连结于闭马达16,因此与闭马达16一起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马达齿轮17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向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解除马达齿轮17与第一减速齿轮18的啮合。即,在马达齿轮17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向上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马达齿轮17与第一减速齿轮18啮合。
第一减速齿轮18是以与马达齿轮17啮合的方式设置并且与第二减速齿轮19同轴地连结的齿轮。即,该第一减速齿轮18通过从马达齿轮17传递来的旋转力旋转,并且将该旋转力传递至第二减速齿轮19来使该第二减速齿轮19旋转。
第二减速齿轮19是以与第一减速齿轮18同轴地连结并且与测微计齿轮20啮合的方式设置的齿轮。即,该第二减速齿轮19通过从第一减速齿轮18传递来的旋转力旋转,并且将该旋转力传递至测微计齿轮20而使该测微计齿轮20旋转。此外,如上所述,第一减速齿轮18以及第二减速齿轮19同轴地连结,但它们的旋转轴被设置于台部11的插通孔11h支承为自由转动。
测微计齿轮20与第二减速齿轮19啮合,并且同轴地连结于测微计21的旋转轴,从而将从第二减速齿轮19获得的旋转力传递至测微计21。
测微计21具有精密的螺纹部件,该螺纹部件由形成有内螺纹槽的内螺纹部和在周面形成有与该内螺纹部旋合的外螺纹槽的棒状的外螺纹部构成。
测微计21的内螺纹部通过来自测微计齿轮20的旋转力旋转,从而进行直线运动。
测微计21的内螺纹部的前端部即圆筒状的抵接部21a与弹性体压入部22抵接,并对弹性体压入部22施加Y方向的压力。另外,测微计21具有能够收纳抵接部21a的管状的收纳筒21b。该收纳筒21b嵌合于台部11的固定孔11f。测微计21通过将收纳筒21b嵌合于台部11的固定孔11f而固定于台部11。
弹性体压入部22整体呈筒状。弹性体压入部22为了收纳螺旋弹簧23的一方的端面侧,在一方的端面侧设置有筒状的收纳空间22a。螺旋弹簧23以其一方的端面侧与弹性体压入部22的收纳空间22a的底面22b接触的方式被收纳。另外,弹性体压入部22在另一方的端面侧的中央部形成有呈突起状并且抵接按压于测微计21的抵接部21a的突起部22c。另外,弹性体压入部22的突起部22c的周围形成有凸缘状的凸缘部22d。
即,弹性体压入部22位于测微计21与螺旋弹簧23之间。测微计21产生的按压力经由弹性体压入部22传递至螺旋弹簧23。若测微计21产生的按压力经由弹性体压入部22传递至螺旋弹簧23,则螺旋弹簧23在Y方向上收缩。
螺旋弹簧23呈筒状。螺旋弹簧23以其一方的端面侧与弹性体压入部22的收纳空间22a的底面22b抵接的方式被收纳。另外,螺旋弹簧23以其另一方的端面侧与后述的弹性体收纳部24的筒状的收纳空间24a的底面24b接触的方式被收纳。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体而使用螺旋弹簧23,但并不限定于螺旋弹簧23,也可以是除螺旋弹簧23以外的板簧等弹簧、橡胶或硅酮树脂等软质树脂。若测微计21产生的按压力经由弹性体压入部22传递至螺旋弹簧23,则螺旋弹簧23收缩。
弹性体收纳部24呈筒状,并设置有以一方的端面侧为开口部24c的筒状的收纳空间24a。如上所述,收纳空间24a以使螺旋弹簧23的另一方的端面与底面24b接触的方式收纳螺旋弹簧23,并且还收纳弹性体压入部22。弹性体压入部22的突起部22c经由开口部24c而露出。收纳空间24a的XZ面的剖面的直径比开口部24c的直径大。弹性体压入部22的凸缘部22d被弹性体收纳部24的收纳空间24a的前方侧的内壁即限制部24d限制了向前方的移动。
按压力传递部25具有在X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传递壁25a,并固定于弹性体收纳部24的上表面24e,根据从测微计21经由螺旋弹簧23而施加的按压力以使盖部14处于闭状态的方式按压该盖部14。一对传递壁25a由向Z方向的下方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5b与向前方突出的第二突出部25c构成。在一对传递壁25a分别设置有插通孔25d,盖部14的第一旋转轴14a能够插通于该插通孔25d。
第一突出部25b的下方侧的端面固定于弹性体收纳部24的上表面24e。
第二突出部25c从后方插入一对旋转轴支承部13之间的间隙。
盖部14的凸部14f从前方插入一对第二突出部25c之间。设置于盖部14的凸部14f的第一旋转轴14a分别经由一对传递壁25a的各插通孔25d插通于一对旋转轴支承部13的各插通孔13a。一对传递壁25a绕第一旋转轴14a转动。
若连接件26插入在第二突出部25c的前方侧的端面25e与盖部的收纳孔14d的前方侧的侧面14j之间,则盖部14、按压力传递部25以及连接件26通过相互的摩擦力而被固定并连接。
连接件26由钢铁等磁性体形成,由在Y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的操作杆26b和在与操作杆26b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26c构成。连接件26收纳于盖部14的收纳孔14d。另外,在收纳孔14d设置有用于将连接件26支承为自由转动的第二旋转轴14e。此外,第二旋转轴插通于沿X方向设置于连接件26的操作杆26b的插通孔26a。
连接部26c在前方侧的X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突出部26d。若连接件26插入在第二突出部25c的前方侧的端面25e与盖部14的收纳孔14d的前方侧的侧面14j之间,则盖部14、按压力传递部25以及连接件26通过相互的摩擦力而被固定并连接。这里,突出部26d与盖部14的收纳孔14d的前方侧的侧面14j抵接。其结果是,能够避免连接部26c的端部与盖部14单侧接触,均衡从连接件26施加至盖部14的压力。
另外,若在台部11以及盖部14处于闭状态时向下方侧按下操作杆26b,则连接件26从第二突出部25c的前方侧的端面25e与盖部14的收纳孔14d的前方侧的侧面14j之间脱出,从而解除连接。
磁铁27是永磁铁,并以与连接件26的连接部26c对置的方式设置于盖部14的收纳孔14d的底。当连接件26插入在第二突出部25c的前方侧的端面25e与盖部14的收纳孔14d的前方侧的侧面14j之间时,利用磁铁27吸引连接件26。
上下移动机构28使闭马达16以及连结于闭马达16的马达齿轮17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上下移动机构28收纳于基台a4内。马达齿轮17连结于闭马达16,因此与闭马达16一起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马达齿轮17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向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解除马达齿轮17与第一减速齿轮18的啮合。即,在马达齿轮17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向上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马达齿轮17与第一减速齿轮18啮合。
上下移动机构28具备齿轮齿条机构41、上下移动马达42、闭马达收纳部43以及收纳部移动引导件44。
齿轮齿条机构41由小齿轮41a以及齿条41b构成。小齿轮41a同轴地连结于上下移动马达42的旋转轴,并且与齿条41b啮合,从而将从上下移动马达42获得的旋转力传递至齿条41b。
齿条41b沿Z方向固定于闭马达收纳部43。
上下移动马达42产生用于使闭马达16以及马达齿轮17上下移动的驱动力,例如是步进电机。上下移动马达42也可以是DC无刷马达等精密马达。
闭马达收纳部43具有收纳上下移动马达42的壳体,并能够沿着收纳部移动引导件44自由上下移动。
收纳部移动引导件44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引导闭马达收纳部43。
旋转机构a3是使台部11、V槽台12、旋转轴支承部13、盖部14、光纤按压部15、第一减速齿轮18、第二减速齿轮19、测微计齿轮20、测微计21(螺纹部)、弹性体压入部22、螺旋弹簧23、弹性体收纳部24、按压力传递部25以及连接件26在光纤B的周向上转动的机械机构。
在为了在光纤B形成斜的截面而进行斜切断的情况下,通过旋转机构a3使上述各部转动规定角度,由此在周向上扭转光纤B。在将光纤B扭转的状态下,若通过切断刀C沿垂直方向切断光纤B,则能够在光纤B形成斜的截面。
基台a4收纳一对把持部a1、a2的一部分以及控制部a6,并在表面设置有旋转机构a3以及操作部a5。
操作部a5是作为硬件按钮而物理具备的部件,例如有开始按钮、复位按钮等。在操作部a5中,若由用户按下上述各按钮,则从各按钮向控制部a6输出操作信号。
控制部a6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与相互电连接的各部分进行各种信号的收发的接口电路等构成。该控制部a6根据存储于上述ROM的各种运算控制程序来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并且与各部分进行通信,由此来控制光纤把持装置A的整体动作。此外,稍后对控制部a6的动作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光纤把持装置A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用户在切断光纤B的情况下,使光纤把持装置A把持光纤B。即,用户使一方的把持部a1把持光纤B的裸光纤b1,并且使另一方的把持部a2把持外侧覆盖层b2。
这里,首先,用户将光纤B的裸光纤b1放置在一方的把持部a1,并且将外侧覆盖层b2放置在另一方的把持部a2。在该步骤中,光纤B未处于完全被把持部a1、a2把持的状态。
接着,用户操作连接件26,将连接件26插入第二突出部25c的前方侧的端面25e与盖部的收纳孔14d的前方侧的侧面14j之间。其结果是,盖部14、按压力传递部25以及连接件26通过相互的摩擦力而被固定并连接。
这里,用户在进行使光纤B的截面成为斜面的斜切断的情况下,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使闭马达16以及马达齿轮17向下方向移动。此时,用户例如对操作部a5进行操作,从而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使闭马达16以及马达齿轮17向下方向移动。即,在操作部a5接收到向下方向的移动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a6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使闭马达16以及马达齿轮17向下方向移动。
而且,用户通过操作旋转机构a3来使上述各部转动规定角度,由此在周向上扭转光纤B。此时,用户例如对操作部a5进行操作,从而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使闭马达16以及马达齿轮17向下方向移动。即,在操作部a5接收到向下方向的移动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a6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8使闭马达16以及马达齿轮17向下方向移动。
接着,用户通过对操作部a5进行操作,从而将表示光纤B的种类(例如,光纤B的直径等)的选择指示输入操作部a5。此时,操作部a5将由用户选择的表示光纤的种类的选择指示输出至控制部a6。接着,用户按下操作部a5的开始按钮。此外,开始按钮是使光纤把持装置A开始动作的按钮。
控制部a6将与光纤B的种类对应的闭马达16的控制量作为控制量数据进行存储。而且,若按下操作部a5的开始按钮,则控制部a6通过将选择指示与控制量数据进行对照来确定闭马达16的控制量,并根据所确定的控制量来控制闭马达16。其结果是,盖部14经由螺旋弹簧23而被测微计21按压,从而根据经由螺旋弹簧23传递来的按压力与台部11夹住并把持光纤B。此外,对闭马达16的控制量而言,控制部a6例如根据从设置于闭马达16的旋转检测传感器获得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闭马达16。
这里,控制部a6对闭马达16进行控制,使用于把持光纤B的外侧覆盖层b2的另一方的把持部a2把持光纤B的外侧覆盖层b2之后,使用于把持光纤B的裸光纤b1的一方的把持部a1把持光纤B的裸光纤b1。
然后,虽未图示,但上述把持部a1、a2通过在光纤B的轴心方向上移动来拉紧光纤B而对该光纤B施加张力。而且,通过将切断刀C推压于横跨在一对把持部a1、a2之间的裸光纤b1而切出初始切痕,并使该切痕生长,由此切断裸光纤b1。
在光纤把持装置A中,利用设置于把持部a1、a2的至少一方的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省略图示)来检测通过拉紧光纤B而对把持部a1、a2施加的光纤B的轴心方向上的压力。控制部a6根据上述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切断了光纤B。而且,控制部a6在判断为切断了光纤B的情况下,然后以使测微计21返回初始位置的方式使闭马达16反转。
其结果是,解除测微计21对按压力传递部25的按压,因此按压力传递部25成为不按压连接件26的连接部26c的状态。因此,把持部a1、a2对光纤B的把持力仅由盖部14的自重而产生。在该状态下,即便用户欲通过将手指钩挂于第一操作片14b以及第二操作片14c来打开盖部14,连接件26的连接部26c也钩挂于盖部14的收纳孔14d的前方侧的侧面14j而无法打开盖部14。
这里,若用户向下方侧按下连接件26的操作杆26b,则连接件26的连接部26c从按压力传递部25的第二突出部25c的前方侧的端面25e与盖部14的收纳孔14d的前方侧的侧面14j之间脱出,从而解除盖部14与按压力传递部25的连接。在该状态下,即便不使按压力传递部25向后方退避,也能够开闭盖部14。因此,用户能够将手指钩挂在第一操作片14b以及第二操作片14c来打开盖部14,从而取出切断了的光纤B。
另外,在按压力传递部25处于被测微计21按压的状态、即盖部14处于经由按压力传递部25以及连接件26而被测微计21按压的状态的情况下,欲解除连接件26的连接时,盖部14与连接件26的连接部26c的摩擦力较大,为了解除上述连接需要较大的力。另外,即便解除了连接件26的连接,由于螺旋弹簧23的力,按压力传递部25会跳起。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光纤把持装置A,其具有能够开闭的台部11以及盖部14,并且具备通过在台部11以及盖部14处于闭状态时夹住光纤B来进行把持的把持部a1、a2,把持部a1、a2具备螺旋弹簧23、产生驱动力的闭马达16、以及根据闭马达16产生的驱动力而产生按压力并通过按压力经由螺旋弹簧23按压盖部的测微计21,盖部14若经由螺旋弹簧23被测微计21按压,则基于经由螺旋弹簧23传递来的按压力与台部夹住并把持光纤B,由此能够使用闭马达16自动地使台部11以及盖部14成为闭状态,另外,经由螺旋弹簧23对盖部14施加用于使形成闭状态的按压力,因而能够保护光纤B并抑制破损,因此不需要作业人员使用扭力扳手来以高精度紧固螺纹件,从而能够改善把持光纤B时的作业性。
另外,以往,在将直径不同的光纤B把持在光纤把持装置A的情况下,需要作业人员改变扭力扳手的扭矩设定,容易产生设定错误。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a6通过使从操作部a5输入的选择指示与控制量数据进行对照来确定闭马达16的控制量,因此不需要进行扭力扳手的扭矩设定作业,从而能够避免设定错误的发生。
另外,以往,作为消除扭矩设定错误的方法,使马达驱动把持部,但为了持续保持所需的把持力,必须向马达持续供给电压,使马达持续产生驱动力。其结果是,产生马达消耗电力、马达的发热量增加等问题。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测微计21具有通过基于闭马达16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直线运动从而产生按压力的螺纹部件,在闭马达16停止而不产生旋转驱动力的情况下,停止直线运动并保持按压力,因此不需要向闭马达16持续供给电压,从而能够抑制闭马达16消耗电力、闭马达16的发热量。
另外,在把持部,盖部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而且,盖部与光纤的覆盖层接触,在压溃覆盖层的过程中,作用有使光纤旋转的力,光纤稍微旋转。同样,对把持光纤的裸光纤的情况而言,也作用有使之旋转的力,使光纤稍微旋转。但是,边使覆盖层变形而将其压溃边使光纤旋转的力(旋转角度)比使裸光纤旋转的力(旋转角度)大。特别是在通过螺纹件进行紧固的情况下,压力急剧变化,难以微调压力,边使覆盖层变形而将其压溃边使光纤旋转的力(旋转角度)比使裸光纤旋转的力(旋转角度)大,光纤产生扭转。
若光纤发生扭转,即便是稍微扭转,则也无法垂直地精密切断光纤的切断端面。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经由螺旋弹簧23对盖部14施加形成闭状态的按压力,从而压力不会急剧变化,因此,能够抑制边使内侧覆盖层以及外侧覆盖层b2变形而将其压溃边使光纤B旋转的力(旋转角度)与使裸光纤b1旋转的力(旋转角度)的差。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如此,由于产生使光纤B旋转的力,因此通过以下的方法能够以无扭转的状态把持光纤B。首先,用户将光纤B的外侧覆盖层b2放置在另一方的把持部a2。此外,在该步骤中,光纤B的外侧覆盖层b2未成为完全被把持部a2把持的状态。然后,例如,用户对操作部a5进行操作,从而控制部a6控制把持部a2的闭马达16来使把持部a2把持光纤B的外侧覆盖层b2。
这里,虽然对光纤B作用有旋转力而发生扭转,但若放置片刻,则光纤B的扭转自然消除。
然后,用户将光纤B的裸光纤b1放置在一方的把持部a1。此外,在该步骤中,光纤B的裸光纤b1未成为完全被把持部a1把持的状态。然后,例如,用户对操作部a5进行操作,从而控制部a6控制把持部a1的闭马达16来使把持部a1把持光纤B的裸光纤b1。这样一来,光纤把持装置A能够以无扭转的状态把持光纤B。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考虑以下的变形。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部而使用测微计21,但只要能够根据闭马达16的驱动力产生按压力并通过按压力经由弹性体即螺旋弹簧23按压盖部14即可,并不限定于测微计21。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旋转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闭马达16来控制测微计21的按压力,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备对因测微计21的螺纹部件的直线运动而移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从而控制部a6通过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闭马达16来控制测微计21的按压力。
例如,也可以具备一直测定螺纹部件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并且控制部a6以使螺纹部件停止在设定好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反馈控制。另外,通过对螺纹部件的位置的原点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具体而言为光传感器等,来测定前后移动的螺纹部件的原点。控制部a6通过螺纹部件从原点前进了几圈的量的形式来检测螺纹部件的停止位置。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户对操作部a5进行操作,从而将表示光纤B的种类(例如,光纤B的直径等)的选择指示输入操作部a5,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备检测被把持部a1、a2把持的光纤B的种类并将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部a6的光纤检测传感器。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具备:具有根据光纤的直径而深度不同的V槽的V槽台12;和对设置于台部11的V槽台12的种类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部a6的V槽台检测传感器。此时,V槽台检测传感器例如读取设置于V槽台12的条形码,并将读取结果输出至控制部a6。

Claims (9)

1.一种光纤把持装置,其具备把持部,该把持部具有能够开闭的台部以及盖部,并且通过在所述台部以及所述盖部处于闭状态时夹入光纤而把持该光纤,
所述把持部具备:
弹性体;
产生驱动力的驱动装置;以及
按压部,该按压部根据由所述驱动装置产生的所述驱动力来产生按压力,并通过所述按压力经由弹性体来按压所述盖部,
若所述盖部经由所述弹性体被所述按压部按压,则根据经由所述弹性体传递来的按压力在该盖部与所述台部之间夹入所述光纤从而把持所述光纤,
所述光纤把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是产生旋转驱动力来作为所述驱动力的马达,
所述按压部具有通过根据所述旋转驱动力而进行直线运动并由此来产生按压力的螺纹部件,在所述驱动装置停止而不产生所述旋转驱动力的情况下,所述按压部停止直线运动并保持所述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把持装置还具备:
位置检测传感器,其对所述按压部的螺纹部件的通过直线运动而移动后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由此来控制所述按压部的按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驱动装置的与光纤的种类对应的控制量作为控制量数据进行存储,
若被输入与所述把持部所把持的光纤的种类相关的种类信息,则该所述控制部通过将该种类信息与所述控制量数据进行对照来确定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把持装置还具备选择指示输出部,该选择指示输出部将表示用户所选择的所述光纤的种类的选择指示作为所述种类信息而输出至所述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将所述选择指示与所述控制量数据进行对照来确定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把持装置还具备光纤检测传感器,该光纤检测传感器对被所述把持部把持的光纤的种类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种类信息而输出至所述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将所述检测结果与所述控制量数据进行对照来确定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把持装置还具备:
V槽台,该V槽台具有根据所述光纤的直径而深度不同的V槽,并且该V槽台与设置于所述台部的槽部嵌合且能够与所述台部分离;以及V槽台检测传感器,该V槽台检测传感器对嵌合于所述台部的所述槽部的所述V槽台的种类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种类信息而输出至所述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将所述检测结果与所述控制量数据进行对照来确定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量。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为一对,
所述控制部以下述方式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即:使用于把持所述光纤的覆盖层的一方的所述把持部把持所述光纤的覆盖层,然后,使用于把持所述光纤的裸光纤的另一方的所述把持部把持所述光纤的裸光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把持装置还具备:
按压力传递部,该按压力传递部根据经由所述弹性体而从所述按压部施加的按压力来按压所述盖部;以及
连接件,该连接件能够自由连接所述按压力传递部与所述盖部,并且能够在所述把持部处于闭状态时解除连接,
若基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被解除,则不使按压力传递部退避也能够开闭所述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使所述把持部在所述光纤的周向上旋转;以及
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为了解除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按压部的连接而使所述驱动装置移动。
CN201510105591.3A 2014-11-10 2015-03-11 光纤把持装置 Active CN1060331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8325A JP5705365B1 (ja) 2014-11-10 2014-11-10 光ファイバ把持装置
JP2014-228325 2014-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3138A CN106033138A (zh) 2016-10-19
CN106033138B true CN106033138B (zh) 2017-10-27

Family

ID=52434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5591.3A Active CN106033138B (zh) 2014-11-10 2015-03-11 光纤把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18511B1 (zh)
JP (1) JP5705365B1 (zh)
KR (1) KR101627719B1 (zh)
CN (1) CN1060331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0128A (zh) * 2017-07-27 2017-12-08 邹辉 一种光纤切割装置及切割方法
CN109556835A (zh) * 2017-09-27 2019-04-02 吴志坚 检测光纤自动耦合及自清洁机构及其操作方法
EP3871023A4 (en) * 2018-10-22 2022-07-2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GASKET HOUSING ASSEMBLIES FOR FIBER OPTIC CABLES
KR20230144644A (ko) 2021-05-21 2023-10-16 가부시키가이샤후지쿠라 광섬유 절단 장치 및 광섬유 절단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550A (zh) * 2009-09-11 2010-02-03 中南大学 一种制造阵列光纤的方法与装置
CN203241567U (zh) * 2012-03-29 2013-10-16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熔接连接机
CN203688843U (zh) * 2013-08-05 2014-07-02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把持装置以及光纤熔接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0662A (ja) 1992-11-20 1994-06-0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心線の把持装置
JP2000241652A (ja) * 1999-02-23 2000-09-08 Fujikura Ltd Pm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時のファイバクランプ方法及びその機構
JP2004323274A (ja) * 2003-04-23 2004-11-18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カッタ用クランプ
JP4127661B2 (ja) * 2003-05-23 2008-07-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カッ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の切断方法
JP4854793B2 (ja) * 2010-03-08 2012-01-18 Thk株式会社 電動把持装置
KR101038195B1 (ko) * 2010-07-08 2011-06-01 박찬설 광섬유 커넥터와 이의 조립방법
JP5702507B2 (ja) * 2013-03-25 2015-04-1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補強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550A (zh) * 2009-09-11 2010-02-03 中南大学 一种制造阵列光纤的方法与装置
CN203241567U (zh) * 2012-03-29 2013-10-16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熔接连接机
CN203688843U (zh) * 2013-08-05 2014-07-02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把持装置以及光纤熔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18511B1 (en) 2018-02-21
JP2016090943A (ja) 2016-05-23
KR20160055667A (ko) 2016-05-18
KR101627719B1 (ko) 2016-06-07
CN106033138A (zh) 2016-10-19
JP5705365B1 (ja) 2015-04-22
EP3018511A1 (en)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3138B (zh) 光纤把持装置
US9541710B2 (en) Optical fiber holding device
CN104718477B (zh)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CN102221732B (zh) 用于钳式工具的操纵装置
CN105940653B (zh) 配置智能装置的方法和与智能装置通信的仪器
CN105328442A (zh) 螺纹拧紧装置
CN109311012A (zh) 管开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分装系统
CN104128832A (zh) 工具交换方法及工具机
CN104209948A (zh) 机器人系统和被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4503072B (zh) 偏光显微镜的自动偏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664556A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试装置
CN205541512U (zh) 基于无线连接的智能点读笔
CN207123984U (zh) 一种教学专用数控机床
CN109641335A (zh) 工具交换装置
CN102187287B (zh) 机床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4296029U (zh) 一种新型3d打印机料卷检测装置
CN105691161A (zh) 一种带辅助开关门装置的汽车
CN204302567U (zh) 偏光显微镜的自动偏光装置
CN105784236B (zh) 单转轴扭力测试仪
JP2008267911A (ja) サンプル容器ラック
US2013003140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memory of an electric tool
CN203247366U (zh) 一种高速纺杯内剪切流场中纱线运动测量装置
CN209210061U (zh) 一种全自动高速层绕机的离合传动机构
EP3316194A1 (de) Verfahren zur datenerfassung mit einem datenerfassungs-system und datenerfassungs-system
PT1418478E (pt) Aparelho de leitura de conectores de identificaçã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